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时间:2022-03-31 09:49:08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多元化推广体系下农业技术论文

一、齐齐哈尔市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不够

首先,齐齐哈尔市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是按照齐齐哈尔市的行政区划,分行业设立的。在这种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影响下,造成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分割现象严重。农业推广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地方之间、各部门之间出现了抢占资金和项目等问题。齐齐哈尔市基层单位往往按照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地方需求,确定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缺乏统一的协同与配合,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较低。其次,齐齐哈尔市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项农业技术推广都带有浓烈的政府背景,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对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了解不够,往往根据相关各部门上报的资料确定相关政策,加上政府本身对农产品市场缺乏足够了解,造成农产品产销衔接不畅。政府在推广农业技术时又会人为设定一些强制性指标,有些不切实际的指标会带来资源的浪费。最后,齐齐哈尔市县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不同,农业技术推广不仅具有行政管理性质,又带有经营创收性质,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相关职能机构出现职能错位,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地位。

(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落后、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短缺。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较为短缺,不能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供较多的学习与培训机会,无法及时将最新的农业生产新技术传授给农民,仍然将已经落后的农业技术向农民传播,此外,农业技术推广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工资收入较低,与经济、金融等热门专业相比,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基于工资、福利等经济条件考虑,大多数农业相关人才更愿意去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不愿意去工作条件较差的基层地区工作。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较低,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应该具有较为专业的农业生产知识,而农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多在齐齐哈尔市从业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并不是农业专业人员,其他工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三)农业技术科研单位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首先,农业技术科研单位是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创新源头,但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带有浓厚的政府背景,农业技术科研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政府重视,造成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缺乏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就造成了齐齐哈尔农业技术科研单位重视农业技术理论研究,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大量农业技术科研人员脱离农业生产实际,导致农业新技术转化率不高。很多农业技术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拥有丰富的农业知识,进行了大量的农业新技术研发,但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这些很有市场前景的农业新技术没有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开来,不能及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其次,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科研单位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属于不同的部门,两者缺乏有效地沟通,协作能力较差,农业技术科研单位的农业新技术无法及时推广。最后,作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效手段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齐齐哈尔市发展较慢,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不能帮助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完成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四)农业推广信息化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农业生产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新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齐齐哈尔市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加上农村地区面积广大,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受资金、技术等问题限制,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首先,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较差,农户互联网接入率较低,加上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认识不够,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农业新技术、新方法了解不多,导致齐齐哈尔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水平较低。其次,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网络不够健全,乡镇与农村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结构较少,很少有农村设立农业技术信息推广服务机构。

二、相关对策

(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首先,齐齐哈尔市政府要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质,完善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职能,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应该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企业力量,扩大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范围,政府还要制定适应本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证。其次,要建立顺畅的农民反馈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不是简单的技术传输,更要保证农业技术供求双方的切实利益,因此要建立顺畅的农民反馈机制,根据农业实际需要的变化,及时改变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与方式,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和方案,良好的农民反馈机制也可以及时反映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实现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和发展。最后,要不断改进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由于齐齐哈尔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特点。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适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发挥农民使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

(二)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齐齐哈尔市没有为建设现代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制度。齐齐哈尔市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应该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供相应的支持。首先,政府应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地区差异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应的法规,当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问题,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也离不开资金支持,而农业技术推广又带有公益性质,必须由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技术研发单位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农业新技术的转化效率。此外,政府还应该及时发现农业技术推广中出现的新问题,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寻找合作机构,解决相关问题。

(三)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应在齐齐哈尔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统一的农业推广信息平台,农民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准确的掌握自己需要的农业技术信息。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除了提供相关农业技术信息外,还应该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等内容,开阔农民视野。齐齐哈尔市政府还应该投入专项资金提高乡、村的信息化水平,购置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设备,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四)推进农业推广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当前,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方向较为单一,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即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农业生产相关的农产品流通、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等介绍较少。此外,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较为单一,往往是政府指定农业技术部门对农民进行技术传播,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农业相关高校等单位,没能在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较大作用。而且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也较为单一,现在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是普通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应大力发展商品化、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项目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培训与走访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者:郭艳 王家旭 王洋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业推广论文:通过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1推广农业技术的主流大众媒介方式

以农业科教片为代表的影视媒介就是运用电视电影精彩的画面艺术表现手段,以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表现内容,以解决现实农业生产中需要的技术问题为目的,指向性和意识形态明确的,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推广方式产生的作用特点是内容形象逼真、显示深刻、音像效应、容易理解、推广范围广、成本低。网络化推广媒介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推广传播的形式。农业技术的推广也正在朝着网络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利用网络推广农业技术的主要表现为农业数据库、农业网站和专家系统。网络媒介可以数字化、全球化的传播推广农业技术信息,并且易储存、复制、检索、传播大量的、多样的信息,能够快速的运用多种媒体,交互式的兼容多种传播方式,可以个性化的、多元化的、自由的加快农业技术推广速度,拓展农业技术推广的角度,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2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的特点

通过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可以做到传播信息快,推广迅速且互动性强,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反馈。利用大众媒介平台可以在更广的受众范围内推广农业技术,并且内容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由于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大部分农村居民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这些设备接受到所传播的技术推广信息,农业技术可以声画并茂,图文兼备的快速传递出去,通俗易懂,让人们一看就能明白,从而提高了推广工作的效率。在利用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还会改变农业受众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促使农业受众逐渐形成信科学、靠科学、用科学的价值观念。在其取得的良好推广效果和现实作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农业受众对政府的信任以及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促进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生活积极性,提高其幸福指数。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农业受众通过大众媒介接受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影视艺术的审美享受,从而娱乐生活。

3通过大众传媒推广农业技术的注意事项

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要注意其目的性和时效性。目的性就是指在选择推广媒介时要考虑技术推广的目的性,推广的内容决定推广的形式和载体。推广技术信息的内容长短,表达方式,理解的难易程度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要利用适合的媒介形式以保障达到推广的目的。对于农业技术信息而言,其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于推广者而言,要综合考虑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时差的因素,以保证选择适合当地有效的媒介形式推广农业技术要在有效的时限内发挥最大的效果。还要注意有的放矢性和因地制宜。在利用大众传媒推广农业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推广对象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教育文化程度,以及基础设施普及率,这些都决定了推广效果。我国的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也存在巨大差异,各地的地理人文因素也有很大的不同,南米北麦,差异较大。因此在推广农业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做到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还要注意其科教性。推广的农业技术要具有科技含量和现实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具有推广价值;农业技术推广信息要具有科学和谨慎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推广内容要完整连贯;农业技术推广不要忽视其教育性和应用性,这是推广受众接受先进农业技术的前提。

4通过大众传媒推广农业技术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网络传播媒体环境下,大众媒介成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农业推广体系名存实亡,网散、钱断、人散,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真实现状写照。虽然现阶段在大力建设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政府开始注重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但是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主要还是依靠拍摄农业科教宣传片和开发农业技术信息系统等进行推广;在大力建设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推广新的农业科技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背景下,大众媒介下的农业技术推广陷入了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的局面。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推广体系和主体机构,对于大众传媒推广农业技术,政府依然没有足够程度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一种资本进入市场流通,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十分混乱,导致了大量虚假信息的出现,这也是农业技术利用大众传播媒体推广所带来的负面效益,使得信息市场真假难辨。

5总结

大众传媒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功与否,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农业技术的推广信息传播是否成功,也就是说关于新的农业技术的信息能否顺利到达受众那里;受众能否理解所推广的技术信息,如果不能,那么推广工作就没有意义了,这也就是传播本身效果;推广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推广的技术是否得到了人们的利用,能否对农业产生实际的效益,提高生产率。在大力建设信息化、现代化农业的大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必须插上大众传媒的翅膀,它能够将大量的技术信息快速的传递给广大农村受众,以产生最大化的实际效益。

作者:孔令智 袁振宁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

农业推广论文: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推广论文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以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在循环原则作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即减少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原则就是指在农业生产、消费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使用用于生产和包装农产品的机具和容器,实现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防止它们过早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就是指对废弃物的再加工处理,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二、积极创新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发展,但是发展模式不多,覆盖面积不大和普及率不高,还没有大范围推广,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不断创新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农民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让社会取得生态效益。加强宣传,就是要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使得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培训,就是要对农户进行培训,要让农户真正掌握那些“学得来”“用得上”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本领,进而激发农民群众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快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任何一项工作推广都必须要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支持,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也离不开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要求相关部门要尽快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深入、持久,比如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给予经济奖励措施。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对已经开发出来的优良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加以改进、推广。科技就是生产力,只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再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现在农村实用最多的“沼气”资源,虽然已经作为循环经济常见、有效模式被大家所接收,但还是可以继续利用科技这个工具,优化、创新相关设备,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加大、加强资金扶持力度。

推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除了技术瓶颈外,关键是资金,如果能有专项资金的扶持,确保专款专用,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捐资,帮扶农村贫困户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造,积极引导和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充分依靠农户自主投入的主体作用,防止过分依赖政府。

(五)树典范、立标兵,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推广。

虽然经过广泛深入宣传之后,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但这还不够,只是给了大家一个美好的印象,毕竟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必须要选择条件较好的镇、村组织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样板示范户和生态示范村,让农民亲眼看到循环经济所带来的好处,通过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作用,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模式很多,关键看哪种模式更适合自己,应该积极探寻符合当地实际,吸收成功模式经验,创立自己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要追求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比如有些地方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需要,同时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对增加农民售、保护森林资源、节约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生态平衡产生了作用。

三、结语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良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让农业循环经济这个主题始终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根据村情、乡情、县情,大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巨大实惠,激发大家积极性,大胆创新,以至实现良性循环的美好景象。

作者:刘宇阳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农业推广论文:畜牧兽医技术农业推广论文

1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率低。

(1)畜牧科技基础脆弱,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下降,效益减退。

(2)畜牧部门缺乏竞争机制,应变市场条件的能力脆弱。

表现在市场意识、商品客观淡薄,内部没有加工增值龙头企业。畜产品属于原始的初级产品,没有转化成多层次加工增值的高附加值产品,降低了农牧民收入水平和畜牧科技综合经济效益。

(3)畜牧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健全,科研与技术推广脱节,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实用技术培训跟不上。

畜牧科技成果从研究到应用,中间的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健全的推广体系作为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再好的成果也就无法实施。

(4)畜牧科技人才短缺,且人员知识老化。

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任务重,科技人员外流现象突出。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较弱。

(5)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低,科学养殖的意识淡薄。

畜牧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依靠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农牧民的意识转变至关重要。目前,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还不多,给畜牧技术推广的进程带来困难。

(6)试验、示范工作跟不上,推动力度不够。

由于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科学养殖技术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因而科学养殖的技术水平较差。加之经费紧缺,畜牧推广部门不能开展应有的试验项目,得不到第一手资料和经验,缺乏把握性的正确指导。技术推广仍停留在理论和常规技术的项目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上仍沿用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的传统作法。

2对策措施

2.1提高农牧民科技水平,增强科技转化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畜牧科技宣传。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采取各项措施,强化农牧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和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变被动接受畜牧科学技术为自觉采用。畜牧科技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互相支持,拿出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和应用工作。同时,培养建立一批科学养殖能手和畜牧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专业养殖户。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畜牧科技水平,以加速畜牧兽医科技技术的应用推广,使落后的养殖观念向现代化养殖观念转变,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向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方式转变。

2.2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网络,强化服务功能体系

加强各级科技推广机构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以县畜牧科技推广单位为龙头,以乡村畜牧兽医服务组织为纽带,以科技养殖示范户、专业户和养殖能手为主体,上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下联广大农牧户的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促使畜牧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为稳定畜牧科技队伍应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补贴、福利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应予以重奖,充分调动畜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3加大畜牧兽医科技宣传力度,改进技术转化方法

畜牧科技的宣传要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样板;以点带面,把先进实用的畜牧兽医科技成果与新技术组装配套,加大推广力度。一是试验示范,按照实际情况把需要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行小面积试验,小面积示范,让农牧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切实体会到畜牧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通过典型示范扩大推广面积。二是搞好技术宣传和培训,从实地、实用、实效出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畜牧科技的使用管理方法。三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切实做好与畜牧技术相配套的其他服务工作,确保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顺利进行。四是增加畜牧科技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3结语

影响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应用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树立为农牧民着想、对农牧民负责的工作态度,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促使畜牧科技的应用与推广,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增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作者:年成 旦智九 单位:迭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迭部县卡坝乡兽医站

农业推广论文:村干部农业推广论文

1村干部的现状及其地位分析

村干部的文化程度以集中在初中及高中为主,小学程度较为少见,但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也不高。由此可见,文化程度并非衡量或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标准。在职业经历上,相当部分村干部具有城市、外村工作经历或参军经历,少部分村干部来自企业工作岗位。社会工作的经历有助于村干部更好地行使权力和带领村民致富。大部分村干部具有中共党员的身份及参加正式(如合作社、农场等)或非正式(如红白理事等)组织的经历,为其担任村干部提供了一定的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

2村干部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关联

2.1村干部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沟通作用

在进行农业推广沟通工作中,村干部和村民的交往频率要远远超过农技人员与村民的交往频率。同时,由于是村庄代表人物,村干部与农业推广人员的接触又十分便捷。农业推广人员和村干部的交往要远胜过与村民的交往。由此可见,村干部作为村庄这一社区的中心人物,具备在农业推广网络中起承上启下沟通作用的能力。村干部不仅承担着信息接收与传达的功能,还担负着信息交流、沟通媒介的任务。若村干部未起到上述作用,将会使推广人员与村民将处于分离状态,无法进行有效沟通。

2.2村干部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制度优势

村干部作为农村社区中的政治领导人物,可以依靠其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对村庄工作进行领导与把控。由此,村干部也就具备和掌握着村庄与外界联系、沟通的正式渠道,充当着传递信息、影响村庄成员决策的角色。因而,村干部具备了在村庄内的权威和威信,也就可以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其工作制度组织、制度安排、制度协调的作用。另外,村干部具备其独有的号召力和引领力,这种力量可以使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进行各类显性的、隐形的知识或技能的传播,使村干部在农业推广工作人员和村民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有效消除了农业推广宣传力量薄弱的障碍。

2.3村干部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人文优势

村干部虽然是“干部”,但其是与村民具有同质特性的“干部”,即村干部来自农村、工作在农村,本身就是农村社区的一份子,与村民有着天然、不可磨灭的联系。同时,由于村干部比一般村民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丰富的社会资源、相对更具优势的沟通交往能力,所以村干部与村民有一定的异质性。由于村干部与村民的这种同质性和异质性,使得村民能够对村干部产生一种既依赖又敬仰的态度。村民的这种心态有利于村干部角色的扮演和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就更能够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创新。

2.4村干部与农业推广工作的关联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对村干部与农业推广的关联得出以下结论:村干部作为村庄领导者,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充当着信息掌控、传递、交流的角色;在农业推广工作中,村干部具有制度优势并掌握丰富的资源,可以有效连接农业推广工作和村民工作;村干部特有的人文优势可以与村民工作和谐统一,有效创新农业推广工作。因此,在农业推广过程中,必须重视村干部的沟通地位,注重发挥村干部的独特优势,使其更好地充当农业推广工作的中间人。

3结语

农业推广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全面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干部虽然是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不在编、不脱产的干部,但由于村干部是通过村民自治机制选举产生的,且在一定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享受一定政治经济待遇的工作人员。所以,村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在农村知识人才、技术人才短缺的现实条件下,村干部将在农业推广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王国中 单位:沈阳市康平县区域性农技推广站

农业推广论文:多元化农业推广论文

一、多功能农业模式的含义

早在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还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注重农业的不断升级优化。”我国农业的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这种多功能的农业模式和传统农业模式相比,改变了过去那种农业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的特点,过去由于科技的落后,加上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产品是农民唯一的经济支柱等特点,使得农业生产单纯追求高产量,为了高产量,盲目给农产品施肥、打农药,虽然产量提高了,但给土地和环境造成的损失也难于估量,同时这种方式生产的农产品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损害。多功能农业发展的首要特点就是保持水土和净化环境。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不是依赖化肥和农药,而是利用农业自身对自然的调节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因此具有保护土地环境的作用。多功能农业还具有融合多产业的特点,它能将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园艺、林业综合在一起,这样的发展方式涉及到能源、建筑、文化、旅游等行业。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的一场新的革命,它可以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农村农业就是贫穷劳累代名词的形象。但这样的多功能模式对管理者的要求也高,不像过去那样没文化就当农民,只要付出体力就能有收获不同,多功能农业具有科学化兼现代管理化的双重特征。它还涉及到市场营销、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工具的现代化等方面。因为多功能农业具有开放式经营,混合生产、标准化生产等特色,所以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就是要有较高的素质。

二、多元化农业推广的组织研究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民都对农业不感兴趣,认为农业就是在家辛勤耕作,最后收入微薄,远不如去城市打工挣钱快,所以对于多功能农业的建设无动于衷。面对这种局面,在推广多功能农业时,要通过行政型、教育型、科研型、企业型、农民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加以推广。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指的是政府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主要是县级和乡镇级为主,利用国家政策做好推广工作,只有将农村改革的政策和发展趋势宣传到位,农民才会对多功能农业产生兴趣,所以,行政型推广是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第一步。目前我国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存在的问题是人员少、素质低等原因,要做好推广工作,还要完善和提高组织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合理分工,做好完善的管理工作,以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院校设置的推广机构,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工作目标是教育性为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集教育、科研、推广、咨询于一体。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是科研机构设置的推广组织,服务的对象包括农民和涉农企业。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指的是公司或企业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工作的目标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对象是其产品的消费者和原材料的提供者,主要侧重于专业化农场和农民。农民资助型农业推广组织主要由农民合作组织为主,这样的推广组织效果最好。因为这些农民合作组都是多功能农业模式的受益者,他们最有说服力。

三、多元化农业推广发展对策

(一)政府资金上的扶持和政策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功能农业已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这种新型农业的推广,国家除了设置各类推广组织之外,还要对这些组织加以监督,使他们能够踏实地完成推广任务,而不是流于形式。此外,国家还要在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无论是行政型推广组织还是教育和科研型组织,在推广中不仅要深入农村向农民面对面宣传普及,在教育和科研方面还要花时间精力,这不是像考察和调研那样短期可以完成,而是经年累月。所以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推广者应该给予资金补助,才能增加他们的积极性。除了对行政和教育科研组织机构进行资金补贴之外,对于农民的合作社也要在资金给予支持。同时也要对农民的合作社在科技教育方面给予帮助,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推广,适应时代的发展。他们发展的好,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规法则,对我国多功能农业进行规范引导,让这个新兴产业无忧无虑地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引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我国进行推广,使我国的多功能农业科学快速发展。

(二)培养创新型推广人才

由于多功能农业对管理人才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推广中首先要通过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一批经营管理者,让他们以身作则,在实践中做好示范。同时还要在已经成立的多功能农业园区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农民,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这样可以带动不少周边农民参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应该多开设一些与多功能农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为多功能农业发展储备新生力量。这样也可以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作者:陈清华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推广论文:技术推广中的农业机械论文

1推广中存在的阻碍

1.1农业基础地位偏低

在一些地区,政府为了改善经济发展情况,将很多资金投入到了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并且一些政府还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政府也认识到要发展经济不能单纯依靠农业,并且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加之投资一些其他项目,资金剩余不多,这样就导致很少的资金流动存在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

1.2落后的推广机制

农机市场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完全开放,打破了原有结构农机推广体系,农民按照本身的需要对农机产品进行选择,由主动出击取代了传统被动接受农产品的选择和技术的推广。广阔的农机市场出现在农民的眼前,对农机技术和农机产品的学习和了解渠道也在逐渐拓宽,对单一的政府推广不再依赖。在农机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打击下,政府在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时和经济发展需求上就很难适应。

1.3落后的推广信息内容

随着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滞后、推广内容落后造成技术推广时位置非常被动。因为很多乡镇企业对农业发展不够重视,造成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和学习到新的农机信息技术。对于乡镇企业的农业发展情况,地方政府没能重视起来,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上他们很难及时的给予满足,时间长了,再想去发展农业技术,对技术推广的切入点就很难再找到。

1.4农民为推广的对象,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农民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主体,但是农民受过高等教育的比较少,并且很多是世代进行农业生产,很多人怀着从众的心理。以前的农业生产观念在他们心中已经很难找到代替品,这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上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就会存在排斥心理和抵触心理。

2改进策略分析

2.1对农机生产部门的建设上予以强化

增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的权威性,同时也有助于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学习。对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进行建立与完善,能够将产品技术整合、技术推广、创建信息采集的完整网络体系更好地创建起来,将部门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紧密的结合起农民与推广人员,确保能够顺利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2.2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素养

技术推广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与不断更新的生产技术相适应,对技术人员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他们进行进修,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先进的知识和生产技术被推广人员所掌握,才能够向农民传递更好的技术知识。

2.3关注农民需求

在将推广机制、人员技术素养进行完善与提高的同时,对农民的需求是最不能忽视的。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推广,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意识。广泛的建立起农机市场,农民在选择农机产品时也更自由。近些年,政府将一定的农机产品购置补贴提供给了农民,农民在购买农机产品时也会非常主动,这样将良好的机遇提供给了技术推广人员。同时工作人员还要贴近农民生产,深入基层,对农民的需求予以了解,在第一时间购买先进农机产品、引进先进技术,确保在农业生产技术运用的时候让农民少走弯路。

2.4对宣传力度予以强化

宣传是农机技术推广应该做的工作,对什么是农机技术使农民有个充分的认识。对农机技术在原有宣传的基础上使农民有了一些了解,然而这样的了解只是认识了技术,没有达到想要学习或深入了解的目的,这样就很难展开推广的工作。因此要联系当地实情,对宣传力度予以强化。这个宣传队伍或者宣传人员,一定要对农机技术感兴趣,在宣传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民心中的地位。

2.5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只有政府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才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将正确的经济观念树立起来,要明确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的基本国情,农业是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基础。

3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因此,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对策,才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有效推广,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

作者:白国庆 单位: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农机站

农业推广论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论文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科技成果同实际生产需求错位袁影响

推广效果经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数量众多,但真正能推广应用的却很少。科研成果申报机制存在弊端,导致农业应用研究不立足于市场需求,易于直接投入生产的实用技术;申报奖项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报奖的模式,一级接一级的虚假累加成果数量,导致真正的科研成果缩小了推广转化的空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研成果只有在生产中才能得到检验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农民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由于市场需求发生了转变,就更加强烈需要有效的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但是,当前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推广机制过于单一,忽视了配套集成技术与整体技术的作用,不能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呼应,且又由于市场技术等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1.2农民接纳农业新技术能力不高

袁增加了推广难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而我国农业技术却相对落后。一是农业生产者大多聚集在农村,农业生产主体是农民,这些人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新技术吸收能力有限;二是农民大多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有能力学习采用新技术,对于见效慢、投入高的新技术,只能望而却步,改用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如农药等;三是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使得大部分农户都受到小农意识影响,养成急功近利回避风险的本能,他们更愿意使用落后的传统技术,而不愿承担新技术带来的风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知识的有志农村青年都涌入城市务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政府应加强推广队伍的管理

并予以财政上的扶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各地方政府都应予以财政上的扶持。一方面,基本待遇得到保证,推广人员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推广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只有改善推广体系的硬、软件设施,使得推广信息畅通,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管理实行竞争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使推广人员有忧患意识,能自主地提高自身水平及工作能力,并给有重大贡献的推广人员以加工资、破格提拔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鼓励推广人员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2.2在现有生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研

科研成果只有实际运用到生产上,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科研。鼓励农业科技研究时,应立足于当前农业生产需求,而不要出现不匹配的情况。一方面生产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浪费了人员及资金去研究一些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的成果。所以,政府一定要完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

2.3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政府要发挥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骨干作用,组织建立一支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善推广观念及进行机制创新。一方面,净化推广队伍,对于在队伍中插科打诨、毫无实际能力的干部予以辞退。另一方面,广纳社会人才,一些农民由于多年经验积累,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农业技术却有着非凡能力,政府应破格录取,使之为农业技术推广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应大力鼓励成立民间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变成全民参与的公益性活动,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鼓励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另外,农民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对新技术的接纳存在一定困难,政府应多加开展培训活动,适当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让新的农业技术真正为农民所用。

3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明确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遇到的问题,制定计划,高瞻远瞩,才能更好地完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作者:张晓敏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推广论文:推广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以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在循环原则作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即减少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原则就是指在农业生产、消费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使用用于生产和包装农产品的机具和容器,实现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防止它们过早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就是指对废弃物的再加工处理,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二、积极创新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发展,但是发展模式不多,覆盖面积不大和普及率不高,还没有大范围推广,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不断创新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农民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让社会取得生态效益。加强宣传,就是要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使得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培训,就是要对农户进行培训,要让农户真正掌握那些“学得来”“用得上”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本领,进而激发农民群众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快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任何一项工作推广都必须要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支持,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也离不开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要求相关部门要尽快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深入、持久,比如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给予经济奖励措施。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对已经开发出来的优良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加以改进、推广。科技就是生产力,只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再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现在农村实用最多的“沼气”资源,虽然已经作为循环经济常见、有效模式被大家所接收,但还是可以继续利用科技这个工具,优化、创新相关设备,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加大、加强资金扶持力度。推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除了技术瓶颈外,关键是资金,如果能有专项资金的扶持,确保专款专用,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捐资,帮扶农村贫困户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造,积极引导和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充分依靠农户自主投入的主体作用,防止过分依赖政府。

(五)树典范、立标兵,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推广。虽然经过广泛深入宣传之后,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但这还不够,只是给了大家一个美好的印象,毕竟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必须要选择条件较好的镇、村组织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样板示范户和生态示范村,让农民亲眼看到循环经济所带来的好处,通过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作用,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模式很多,关键看哪种模式更适合自己,应该积极探寻符合当地实际,吸收成功模式经验,创立自己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要追求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比如有些地方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需要,同时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对增加农民售、保护森林资源、节约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生态平衡产生了作用。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良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让农业循环经济这个主题始终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根据村情、乡情、县情,大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巨大实惠,激发大家积极性,大胆创新,以至实现良性循环的美好景象。

作者:刘宇阳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农业推广论文:推广农业机械论文

1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总体而言,在农业机械推广方面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将严重制约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机械推广机制存在漏洞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些地区过度追求社会GDP增长,对第二、第三产业青睐有加,农业作为最根本的基础产业却长期受到轻视。对农业扶持力度远远低于对第二、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广大农村地区农机推广的机构主要是农机管理局,推广部门设置单一,人员结构和资源配置存在不足,农业机械推广机制存在严重漏洞。并且,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农村会议中所提出的各种精神,甚至根本就没有发放相应的国家对农民的补贴等,从而严重影响到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开展。

1.2机械维修体系不完善目前,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有物价都在飞速上涨,这对于农民来说,在农业机械的购买上又加大了经济支出。虽然政府部门一直针对农民经济进行相应的扶持,但还是无法满足农民真正的生活需求,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地区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依然采用的是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对于所使用的农业机械也不注意保养和维修,一旦出现重大故障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维修费用的支出。比如,基层乡镇针对农业机械的维修所设置的机构相对较少,规模也小,而且还没有齐全的农机更换配件,再加上专业维修人员少、维修技术和水平有限等,农业机械一旦出现故障,也就没有办法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并维修。如果想去真正专业的农业机械维修站点,不仅花费时间,还需使用大量资金,间接给农民带来经济上困难。

1.3未能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导致盲目的进行农机推广自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出现了土地分田到户,田地分散;农民自由种植,分布广泛的现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政府没有做好主导性工作,未能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导致盲目的农机推广,未曾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各种小型农业机械。由于农行作物种植分布广泛、种类不同、未能统一耕种、成熟期不同等因素。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机械化作业。

2农业机械推广建议

2.1争取当地政府部门支持近年来,国家政府对于“三农”问题很是支持,并将新农村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中,这也就间接的导致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重视。因此,必须针对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农户的需求,做好推广工作,以便更好地符合地区需求,促进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充分掌握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对先进机械进行适当的推广。另外,还应围绕当地实际经济产业情况,研制各种新型机械,进而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2.2促进形式多样化要想更好地对农业机械进行推广,就应该使形式多样化,可适当的建立相对完整的科、工、户的推广机制。将农业机械与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同时,还应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以便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鼓励推广人员,让他们借助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农业机械的推广,为以后的推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该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还应该对农业机械推广观念进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发展快速,发挥出推广的真正作用。可以适当的建立基地,比如:生产基地、农机专业户等,这样不但能够体现出地区的经济特点,还便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当然,还可建立各种联系制度,借助互联网来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进而更好地对农业机械进行推广。总之,农业机械推广中的建议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在以后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借助更多建议来推广农业机械,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3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重点发展地区基础产业,努力打造地方绿色农业,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面貌。

作者:国海洲王晓禹单位:九台市卡伦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四平管理分局

农业推广论文:乡镇推广农业机械化论文

1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相关部门重视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一些机械化技术也逐渐为广大农民所掌握。但由于推广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导致目前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不仅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还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1.1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离不开经费支持,但目前经费存在不足的情况。例如,由于经费不足,推广人员福利待遇较低,难以激发工作热情,影响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在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时,也需要经费支持,但这部分经费得不到保障,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公益活动开展,制约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提升,一些农民难以有效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方法。

1.2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专业的机械化推广人员和高素质推广队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但目前普遍存在推广力量较为薄弱的现象,机械化推广技术装备落后,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工作人员自觉性不够,忽视加强自身学习,不重视知识更新,未能及时对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或者推广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制约工作效率提升,导致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没有及时推广和应用,影响推广工作水平提高。

1.3对市场信息需求把握不准确

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不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

1.4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不灵活

灵活的推广机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更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效率。但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采用行政管理机制,尽管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该推广机制缺乏制约监督,激励机制缺失,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影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为此,今后应转变这种情况,创新推广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灵活性,增强工作实效性。

2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对策

2.1创新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

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时,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有基本了解,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农作物种植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让更多农民掌握相应的机械化技术措施,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实惠。技术推广时应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机械化技术,组装成集成配套技术,使这些技术措施得到有效应用。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场建设,展示新技术和新品种应用,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利用科技下乡、农业技术进万家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这样既丰富推广活动形式,还能促进工作效率提升,让广大农民更乐于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重视与科研院校合作,发挥他们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解决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难题,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好为农业种植和农业发展服务。

2.2健全推广人员考评机制

完善推广人员考核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人员业务量和进村入户指标,明确工作人员责任,为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将农村居民对推广人员的态度纳入考核体系,完善和落实奖惩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2.3明确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目标

在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革命、农业技术跨越发展相适应,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整体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步伐。具体推广过程中,应该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重视资源开发,同时也注重与技术措施相结合,促进机械化技术推广综合效益提升。只有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促进机械化技术更大效益发挥,以便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竞争力提高。

2.4细化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

高素质工作队伍不能顺利完成推广任务,还能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最大效益发挥。因而有必要推动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革新,激发农民、社团组织参与技术推广热情,细化推广队伍,形成健全的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重视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合理配备工作人员,调动农民参与热情,支持机械化技术协会发展,完善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2.5规范管理体制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工作议程,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建立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加强租赁公司、农机作业服务队建设,整合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建立农机工作协会,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3结束语

农业发展和农作物高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日常工作中应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需要,加强推广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推广方式,完善奖惩考核,激发工作人员热情,让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更好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兆生 单位:定陶县半提镇人民政府

农业推广论文:现阶段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1盐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盐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尚存在诸多问题,大致可归纳如下。

1.1推广理念及技术服务手段落后

在推广理念上,没有以农民为中心,缺乏以农民为主的服务导向,大多数推广人员持农民不问我也不过问的消极态度。在技术服务方面,推广人员与外界接触、沟通较少,信息闭塞,导致在技术和创新领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的要求与需要。

1.2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开展农业推广服务

盐源县各乡镇几乎都在高山上,通往各乡镇的道路崎岖,下雨天和冬天下雪季节很难进入各乡镇,加之交通工具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难度;各乡镇没有必备的农业仪器和检测手段,基本条件不具备,技术手段落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遇到田间实际农技问题全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3当地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视不够

乡镇推广站都是以一种应付上级的心态来对待推广服务,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的重要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资金也远远不足,从而使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条件差。盐源县属于盆地,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又往往遇上干旱灾害天气,产量较低,农业投资较大,因此面对自然灾害,只能顺其自然,对防御自然灾害是零意识,缺少防止自然灾害的知识。此外,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新的农业科技和新的农业品种接受较慢,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慢、普及范围不广。从全县的农业生产水平来看,农业发展滞后。因此,亟需解决农业发展的阻碍,对促进乡镇农业高产、高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工作条件差,难以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县农业部门缺乏对乡镇农业推广站的考核管理,而是乡镇政府对其进行管理。对农技人员技术职称的评定只注重结果,而没有考虑实际工作的成效。部分农技人员的工资与实际付出的成效关系不大,因而挫伤了农业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除了工资外,没有其他补助。加上各乡镇的生活条件差,导致推广人员7d只工作2~3d就回县城的现象。

2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首先,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思路,在县政府以及县农业局的指导下,根据各乡镇的基本情况,实地调查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合适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并且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农民了解农业相关政策。推广人员应积极主动和农民沟通,深入了解农民的服务需求,为农民讲解农业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话来宣传新技术,与农民一起进行实际的农业生产,从中传授新技术。然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要想富就要先修路,因此目前的第一要务就是把通向各乡镇的道路修建通畅。如果路途艰难,则不仅是农业技术推广很难有效实施,一些基本的农业生产设备也很难运送到生产地,而且对农民来说,农业产品也很难运输出去。在把路修通修好的基础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等,把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加以完善。另外,县政府和乡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对重点农业产业加大扶持,尽可能打造农产品品牌,在有资源的村开发农业旅游村。再者,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明确各个农技推广机构职能,科学设置农技推广机构,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适当的资金投入,形成多种形式生产,多种形式服务的体系。最后,创造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环境,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基本待遇,保障和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建立和健全对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对优秀农技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力度,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性。

作者:罗文才 单位:江南大学法学院

农业推广论文:推广应用农业技术论文

一、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

(一)人员素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保障农业推广系统建设中的主要因素,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农业推广系统的效率和功能,并且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

(二)经费投入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的力度,是保障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农业技术推广需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生的指导、咨询、示范及实验等活动都需要经费保障,但因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来源仅依靠政府,由于目前基层政府在经费拨付上还没有推行财政全额拨款制度,也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三)农民认知

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于的主要需求体。在当前如果采纳新的农业技术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所以在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要注重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彻底改变技术供给状况。相关部门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真正做到让农民自己选择,科学引导农业公司、农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

二、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

(一)提高农民认知度

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做到政府、农民高度认知,特别是农民高度认知,要让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农民只有真正提高了思想认识,对农业认识达到认识水平的一致性,才能真正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只有真正提高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才能保障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

(二)完善服务机制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要标准越来越高,应用传统的农业技术也与当前的服务机制不相适应,也不再能满足农业全方位需求。要想促进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推进农业技术应用机制的完善,只有当服务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得到开放,农业技术服务的应用才能得到扩大范围,随着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才能最大化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

(三)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真正能够做到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切实开展适应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以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应用的需要。在建设中只有确保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很的突破,成绩显著,但由于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才能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张来峰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推广论文:高校推广农业科技论文

1几种以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为专家研究、实验、示范、推广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让专家们直接面向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现实问题展开应用技术研究,从而带动产业带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专家大院模式拓展为一体两翼模式,示范推广的同时开展三个层次的系列化培训,并进行综合信息咨询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强,产业方向明晰,提供的设施条件优良。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工程”模式强调高校科技团队直接与农业基地一一对接,并建立长期工作机制,在管理制度、合作机制建设上都有一定突破。“双百工程”模式推行项目责任管理,以制度来规范、约束科技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方式、效果,使农业高校为农服务走向了主动化、制度化、程式化的规范管理轨道。

2依托高校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启示

2.1高校参与农业推广优势突出

1)人力资源。至2007年全国独立建制的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和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达到74所;同时,在全国高等院校开设农学专业的大学达150所。2006年371244人,其士在校生7302人,硕士在校生32336人,本科在校生188067人,专科在校生143539人。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优秀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涉农类高等农业院校、职业院校教师、学生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力军、生力军。

2)物质资源。高校非常重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许多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重大科研基地。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直接定位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对生产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多,建设力度大。

3)科技资源。科研是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能。高校教师、研究人员往往有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参与技术研发等的科研任务和考核要求。从对科技成果的贡献率来看,我国高校相较其他科研院所、企业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近20年来,农业高校先后转让重大科技成果915项,大部分已在农业生产中获得应用,且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农业高校在推广、服务中同时获益

1)推动教学。与理论学科、基础学科教学相比,作为科技型、实践型的农业院校,需要将教学与农业工作对接、融合,在实践中教学、在推广中学习,在应用中研究,实现教学、科技、服务三位一体。教学贴近实际,一是将农业推广的知识体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纳入课程体系建设范畴,二是在教学阶段上设置专门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进行具体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这种教学兼有科技服务的功能,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推动科研。高校产生的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推广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成果的价值与效益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带来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在应用科研成果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通过科技推广人员反馈给高校,成为高校进一步攻关的科研课题或教育教学案例。

3)推动就业。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可有效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农业高校学生在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与农民、农村、农业工作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对我国三农现状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增进与农民的感情,体会农民的困难与需求,逐步树立用科技改变农村面貌的理想,有利于推动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

2.3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政府部门尤其是当地科技部门的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在推广过程中有三个主要职能:一是产业规划布局,二是相关政策、信贷、农资、市场运销体系的配套,三是管理协调。只有技术,没有政策、信贷、农资、市场运销体系的合作,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不了,在小范围实验示范成功了,推广效果也不会好。技术的推广要符合当地的产业规划布局,同时也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避免权益损害。鼓励和支持高校参与农业推广,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如培训、示范、推广等下放或委托给院校承担。在资金引导上,政府势必要加强投资,如设立专项培训和科研、推广经费等对涉农高校给予支持。

2.4推动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涉农高校普遍存在农业科技人员市场意识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农业高校的科研项目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性研究数量不占优势,且现有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获取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业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因此要大力推动涉农高校建立与市场紧密对接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科研项目的遴选、确立、评价上进行有效引导。

2.5必须建立长期服务机制体制

农业项目根据产生效益时长,可分为短期项目、中期项目、长期项目。大多数项目从土壤改良、环境改造着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科学测验、科学规划,盲目跟风,只见短期效益,看不到长远效益,频繁换产、换项目,将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损害农户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建立长期服务机制,根据作物生产周期、品种更新周期,在一个较长时段科学评价推广项目的效果。

作者:欧阳琦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下农业发展论文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有着必然的联系,因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农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特殊时期,尽管我国农业产量不断提高,基本上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但人均占有量不多。一旦农业的发展不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一定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必然的影响。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

应该正视农业推广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对策,对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层政府务必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首先,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并对相关的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适当地提高科研经费能够有效地保证农业技术运用的可行性;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是顺利推广技术的重要保障。其次,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推广农业技术,解决农民的真正需求,保证推广的实用性[3]。最后,加大对道路和水利工程等基础性建设的投资力度。只有在农民相互合作、政府大力支持的新型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下,才能够实现农民产量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改造和建设现有的流通设施,构建以县城为主、乡镇为中心、以村级站点为基础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体系。

(二)注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提高

推广人员的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技术推广的落实问题。基层政府应该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聘用一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并开展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加大他们对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其工作观念。

(三)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为人民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不同地区对农业技术上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考虑当地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同时,受某些地区农民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制约,农业推广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明显会有影响,将技术推广的场地移到实际的农业生产场地,亲自投身实践,对农民正确掌握新的技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对农民的意见进行采纳或者接受,不断地完善农业推广的方式。

(四)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科研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项资金进行拨款

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是农民积极开展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能够实现由农业技术到实际生产力的转变,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发展由起初的粗放型逐渐向现代集约型转换。集约型的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持,基层农业技术作为农业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推广工作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朝集约型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实现农业科技与实际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我国农业生产在范围上比较广,受南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工作,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调整推广途径和技术,因地制宜。另外,政府应当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对基层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对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磊 单位:关岭县顶云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