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标语

企业管理标语

时间:2022-03-14 20:18:31

企业管理标语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1

1、产品的质量是拓展的翅膀,航程无限,辉煌有期。

2、旪代精神演绎民族灵魂,优质精神构筑时代精神。

3、质量是信誉的保证,信誉是质量的体现。

4、走进质量天地,带来无限商机。

5、产品质量是通向市场的基石,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关键。

6、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让高质量的产品乘着环宇风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9、质量是企业自下而上的根基,但需人人来扶持。

10、重规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

11、质量存在人类生存的一切地方。

12、以科技为劢力,以质量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劢力,以质量求生存。

13、效益来源二服务社会的回报。

14、只有步入国际标准的轨道,才有无限延伸的空间。

15、增强紧迫感、加强责仸心、全力抢市场、打好翻身仗。

16、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唯才是丼,唯能是用。

17、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品牌是帆。

18、构造“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19、贯标九千,飞越事千。

20、建有质量文化的质量体系,创造有魅力、有灵魂的质量。

21、保证质量,是对社会的承诺。

22、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23、用户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24、效益靠质量,质量靠技术,技术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2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26、质量为先,信誉为重,管理为本,服务为诚。

27、优质产品,是走向世界的桥梁。

28、制造须靠低成本,竞争依赖高品质。

29、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30、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保护您的生命,请为您的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31、铸造辉煌,唯有质量。

32、多创优质产品,提高企业形象。

33、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34、把生命注入到产品中去,产品就会在市场上活起来。

35、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36、正规危机、增强信心、艰苦奋斗、再创辉煌。

37、转变观忛,转变作风,创新机制,创新局面。

38、市场如水,企业如舟,质量象舵,人是舵手。

39、筑质量长城,兴中华经济。

40、日复一日,精益求精;年复一年,效益满赢。

41、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42、品质合格是尽社会的义务,品质卐越是对社会的贡献。

43、优质产品,是市场竞争必胜的保证。

44、用心血融铸经营理忛,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45、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

46、质量—带给你看得见的未来,说不出的精彩。

47、优质产品,是打开市场大门的厘钥匙。

48、品质—企业致胜的关键。

49、信誉来源二质量,质量来源二素质。

50、顾客信誉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51、品质的优劣比成本更重要。

52、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53、创新是根本,质量是生命,务实是宗旨,效益是目标。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2

一、推进会计信息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的情况下,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大举措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和变革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完善国家信息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也对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只有不断创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深度挖掘会计的信息功能,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才能提升会计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二)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客观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以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M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支持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包括支持“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理顺价格关系、推进城乡要素流动、优化投资结构等。在这些工作中,化解产能、理顺价格、实现包容性增长等工作,都有赖于市场发挥灵活有效的定价机制作用。这要求会计工作能够同时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大量真实、完整、及时、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目前的水平与这一客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才能充分满足价格发现、市场监管和企业内部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政中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工作职能和手段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会计是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在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引导资源配置、完善基于市场供求的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促进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的标准化、规范化,促进会计信息与企业业务信息的同步化、集成化,把过去电算化条件下时效迟滞的信息变为实时在线的信息、相对单一的信息变为联结价值链的整合信息、单向“零售”的信息变为多向“批发”的信息,对于企业整合信息资源、延伸管理触角、实施精细管理、开展定制化服务、防范风险舞弊、作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协调的必然选择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和国际趋同等效的经验启示我们,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一般建言为施加影响、变追赶国际规则为逐步将自己的某些规则上升为国际认可的通用规则,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加强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全面介入有关国际会计信息化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在会计信息化标准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实现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弯道超车。

二、会计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财政部历来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于2009年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标准先行”的思路,要求“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部署,财政部有序推进各项会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在各单位的支持下,财政部先后建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中国地区组织和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协同机制。其中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和管理工作的咨询机构和协调机制,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9部委以及企业、高校、软件厂商和咨询机构组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中国地区组织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国际组织的正式国家地区组织成员,由会计信息化委员会的成员单位组成,是我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工作国际交流平台,负责推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中国的应用。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负责会计信息化领域国家标准制定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负责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二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已经基本就绪。按照《指导意见》“标准先行”的思路,财政部以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为切入点,重点加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这一标准体系包括:(1)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T25500),用于规范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相关计算机软件,于2010年制定;(2)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用于编制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格式财务报告,于2010年,2015年进行修订;(3)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用于交换账簿和凭证数据,已经印发征求意见稿,计划2016年年底以国家标准形式。

三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资本市场、国有资产和保险等监管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已应用于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国有资产财务监管、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等相关领域。目前,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在年度和季度财务报告披露中使用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国资委基于财政部通用分类标准制定了央企财务决算监管扩展分类标准,逐步扩大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央企财务监管中的应用,目前已经有16家中央企业试点实施。保监会在其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中应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目前我国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已经向保监会报送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格式的监管报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监管领域也在制定相关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分类标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上述监管领域的应用有助于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效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获得了越来越多监管部门的支持,在我国的应用正不断拓展。

四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对企业的应用价值已经初步显现。在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部分企业正在探索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从对外报告向内部应用领域拓展,并启动了应用项目。这些项目运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统一标记企业内部数据,形成统一的结构化数据体系,为管理会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目前已有数个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中石油湖北销售公司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标记了该公司全部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初步形成了涵盖所有业务领域的运营大数据,在传统方法难以量化管理的环节上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浦发银行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标记了财务部门和多个业务部门共享的数据集市,实现了服务于管理会计的“业财融合”。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探索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内部应用,我国企业应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五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数据的互联互通已经显露雏形。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财政部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横跨财务报告领域和不同监管领域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分类标准家族,这些分类标准彼此之间互相兼容,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数据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标准基础。在这一分类标准“家族”中,财政部负责制定用于财务报告领域的通用分类标准,并联合监管部门制定通用分类标准在不同监管领域的扩展分类标准。这些分类标准采用相同技术架构,对于监管报告中涉及的财务概念,监管分类标准直接引用通用分类标准的定义,不再重复定义。统一标准确保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数据可以相互兼容,进而使得监管部门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具备了基础。同时,企业可以将多个监管部门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报送要求置于同一个信息系统中,以便自动组装并生成对不同监管部门的报告,有效降低了企业对外报送的负担。随着监管扩展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通过统一标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三、“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规划纲要》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会计改革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有效实施

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应用范围,逐步实现财务报告信息在不同监管部门间的互联互通,《规划纲要》提出要不断更新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推动监管部门在监管领域制定和实施监管扩展分类标准,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的财务报告数据交换标准体系,适时推动建立以披露务报告数据为主的社会化会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制定企业账户层面和交易层面会计数据以及相关业务数据交换标准,降低会计信息生产成本和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数据的深度利用。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是奠定会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财政部在推进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十二五”期间,以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并自2011年开始在部分国有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实施,为促进财务报告信息深度利用和实现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奠定坚实基础。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实施范围还有限,标准化电子财务报告的社会化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会计、审计工作的诸多接口和标准还有待完善和补充。因此,在“十三五”时期,继续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显得迫切而必要。

(二)不断提高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单位会计工作效率、推动单位会计工作转型升级方面的潜力,《规划纲要》提出要认真抓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制度的贯彻落实,在不断提高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同时,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推动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引导企业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提升内部管理信息标准化,促进财务、业务数据的融合与互联。同时,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发展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时完善相关规范,研究探索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会计资料无纸化管理制度。

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是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会计信息化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具有高度不平衡性,会计信息化发挥的作用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业务系统尚未有效融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会计信息系统以支持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对企业管理的支撑能力有待提高。从社会整体来看,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尚未在会计领域形成大规模应用,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会计资料无纸化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因此,“十三五”期间加快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势在必行。

四、具体措施和要求

“十三五”时期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会计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社会效用大,应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为此,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切实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通用分类标准的有效实施

一是稳步推动通用分类标准在监管领域的实施。在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有助于财务报告和监管报告协调统一的通用分类标准实施模式。这一实施模式已经在国资委和保监会的监管扩展分类标准上得到了实践。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协调,推动通用分类标准在资本市场等更多监管领域得到应用,最终推广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企业,形成规模效应,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方便、易用、经济的财务报告信息,在各监管机构之间形成协同,逐步降低企业报送负担。

二是继续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工作需要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发展情况,适时制定或修订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通用分类标准。根据企业实践需要,适时制定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企业内部应用的相关技术标准,为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夯实标准基础。

三是切实加大通用分类标准宣传培训力度。随着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和在企业内部的深入应用,教育培训需求也同步增长。为此,我们编写通用分类标准应用案例,为实施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材料,并拟设计多层次、分阶段的培训方案,与各有关方面一道,共同推动加强相关教育培训工作。

(二)立足现实,加快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是不断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涉及企事业单位管理全过程,只有基础工作信息化,企事业单位全面信息化才能有扎实的基础。近年来,财政部会计司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开展了调查研究。“十三五”期间将加大工作力度,组织科研攻关,动员理论和实务界的专家积极参与,成熟时制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实现企事业单位基础工作信息化,为推进会计信息化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借助会计信息化探索推动企业提升内部管理。部分企业的实践表明,借助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内部原本孤立、固定、停滞的数据,按照经营管理的目标流动起来,形成以财务会计信息为核心、从生产、销售等基础工作环节直达企业计划业绩目标的指标体系,为企业开展管理会计提供方便易用、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助力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组织部分实施单位总结提炼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内部应用和通用分类标准实施的经验,编写案例库并宣传展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企业的应用价值,为企业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提供支持。

(三)整合资源,逐步建立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

为了实现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格式企业财务报告为突破口,逐步构建以企业标准化电子财务报告为基础的统一会计信息平台。我们将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以财务报告为主的、标准统一的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企业会计信息共享和交换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来提供,配合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使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提升会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3

关键词:《论语》 管理 管理思想

引 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更是到了关键点上,然而解决国有企业管理的困境与难题,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要着眼于对《论语》之中管理思想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和”、“仁”与“利”三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论语》的管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和谐人性化的新视野,对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国有经济增长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1.《论语》中“和”的管理思想及其价值

“和”字是始终贯穿于《论语》及儒家学说之中,是《论语》的最高价值原则和道德标准。例如,《论语》中讲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表达出了“不和”是管理的大忌,“和无寡”是指重要的管理思想,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论语》中“和”的思想是指人己物我的和谐,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这是调节社会矛盾使之到达和谐的哲理。深入挖掘《论语》中“和”的管理思想,将其运用到管理之中,在社会管理上实现“天下一家”,在人力管理中实现“知行合一”和“情理和一”,以使主体与客体、集体与个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管理、企业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而且要有科学的管理哲学作指导。因此,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就必须加强用《论语》中“和”的管理思想来指导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在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一些号称实施和谐管理思想的企业和组织,实际上并不是十分清楚和谐管理的深刻含义。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谐管理的作用,就有必要纠正认识上的误区,科学的认识《论语》之中“和”的内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2.《论语》中“仁”的管理思想及其价值

《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之道,作为《论语》核心思想的“仁”更是有着深刻的内涵。《论语》中曾清晰地解释到“仁者,人也。”《论语》中“仁”一方面是指人进行修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问及品性。另外,“仁”指日常为人之道,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中要以仁为标准。“仁”的思想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和其独立人格,承认人有道德的自主性,认为人可以通过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并认为实现主体道德自由境界是人的价值指归。“仁”的管理思想是从普遍意义上揭示了人的本质,肯定了人的价值,强调了人的独立人格,张扬了人的社会意义。“仁”的管理思想要求把人看做管理的主要对象,看做企业的最重要资源,还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通过激励,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实现预定的目标。随着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工作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运用《论语》中“仁”的管理思想促使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发挥,自我价值能够的到实现,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其向前的动能,刻苦专研、勤奋敬业,进而通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推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3.《论语》中“利”的管理思想及其价值

“利”是管理活动的内在本质,管理目标就是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论语》中对“利”的思想有着这样地阐释:《论语》中多处出现的“利”主要是指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例如《论语》中指出:“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其中“利”就是指得个人利益,劝诫人们做事情不要贪图个人小利。《论语》中并不一概反对求“利”,而肯定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社会进步的尺度,只有追求“利”,人们才能生存发展,国家才能富裕强盛,“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论语》主要反对的主要那种不顾道义的私利和公利。随着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得到重新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不仅要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还要为社会提供有形或无形的财物,还应对自然环境、社会风尚和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坚持《论语》中“利”的管理思想,国有企业才能够更多得为股东和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和为社会创造效益;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结 语

传统的国有企业追求经济利润,一味地注重经济增长,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他们为了自身的经济增长,限制和约束了员工的个人行为,破坏了自然环境,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这些行为都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更限制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市场化和社会转型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让国有企业了解到实现组织、员工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应更多地借鉴《论语》中的“和”、“仁”和“利”等众多管理思想,《论语》管理之道不是无根浮萍而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可信思想理念,是国有企业哲学和企业精神的核心和基础,是现代管理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现代管理实践的思想指南。

参考文献:

[1]李新庚.《孔子仁学管理思想的传统意义及现代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1997(5).

[2]付永钢.儒家中道思想与跨文化交际[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田辉鹏.《论语》管理思想在自我管理型团队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2006年.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渠道;创新模式;旅游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45-02

一、对涉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SPT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理解

(1)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备为各类型客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与意愿,特别是用英语对客服务中我们在省内具有优势。(2)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备规范的导游、计调、翻译、票务等旅行社基层双语工作能力或者规范的客房、餐饮、前厅、商务、营销等酒店基层双语工作能力。能灵活运用这些具体岗位上的英语专业术语。(3)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备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基本软件操作技巧,有运用现代化手段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4)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有除专业资格证外的其他多本技术证书,具备综合性的技能。(5)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备进一步升迁为基层管理者甚至是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二、涉外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建专业至2003年):领导访谈阶段。主要表现为专业部主任拓展校外合作企业,主动到企业寻找合作机会,邀请企业领导为学生进行专业讲座。

第二阶段(2004—2006年):校企互聘互训阶段。主要表现为专业部与合作企业之间互聘与互训,专业部派出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英语、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并从企业聘请管理与技术骨干来兼课。此阶段,从企业聘请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校企合作进一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中展开。

第三阶段(2007年):定点专业实习阶段。主要表现为与酒店签订学生定点实习协议,大批量的落实学生专业实习岗位,每年稳定的向酒店输送实习生。专业实习是为适应SPT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大专业教学改革,从2007年11月开始,我们率先在05级专业学生中进行专业实习的教学改革,采用类似2+1但又不完全等同于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经管学院院长及教务处等领导的带领下非常人性化的解决了学生专业实习问题。

(1)不能因为专业实习而影响到学生就业、学业,兼顾了各方利益。(2)不完全照抄他人的一刀切做法,对学生专业实习岗位的选择弹性化管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与将来就业一致的专业实习岗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符合人才培养规格与档次的实习岗位,制定制度保障企业的利益和专业实习的秩序。(3)安排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专业实习指导。平均每个专业教师负责10人左右学生的实习指导,亲自赴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实习。

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集团定向培养阶段。与实力雄厚的大集团合作办定向培养班,而且该定向班的定位是“管理班”,这种定向班合作模式的好处如下:

(1)提前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学生提前就业,使学生具备就业优势。(2)解决部分学生的学习费用问题,如宁波南苑饭店集团为越秀南苑管理班学生提供大学二年级一年人均1 500元的助学金,可以缓解部分学生的学习费用问题。(3)学生同样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学生学习费用有增无减,而且大三提前实习,学业不耽误的情况下,较其他同学既增加了社会阅历又获得了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并且获得长达两年的企业工作经历,还可获得职业规划、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和锻炼机会。当然,学生大三第一个学期要修的几门专业课程是我院和专业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4)集团重视外语。具备饭店英语分级考核系统,集团严格进行外语等级考核,外语等级与奖金挂钩,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用外语从事专业工作能力的培养。

三、涉外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前景展望

1.继续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效仿其他旅游管理专业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方式,本专业预通过以下渠道继续拓宽校企合作面:(1)聘用客座教授。聘请长期在高级酒店集团公司主要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行家、长期在国际旅行社从事领队工作的行家、长期从事旅游英语教学和实践的专家及其他行业、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来校,指导学生和教师如何更好地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指导专业部如何在SPT理念和三个核心能力架构下进行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参与制订指导性和实施性的教学计划,确保专业教学的前沿性、可实施性和市场化。(2)理论课程实践上,在做中学。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到工作岗位后上手较快,越秀涉外旅游管理专业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一特点,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继续发展到学生毕业后立刻就能顶岗工作这一层次,并使其成为本专业的亮点。但本专业的课程改革还有较大的空间,那就是把理论课程以实践形式来上,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导游业务是一门理论课,但这门课程的主线其实就是讲团队或者散客从接到送的一整套业务流程,完全可以把理论讲授改成师生实践演练的形式来上,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实践训练。其他可以理论课程实践上的还有旅行社经营管理、前厅运行与管理、餐饮运行与管理、客房运行与管理、旅行社计调业务等课程。(3)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目的是培养三师型教师。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三师型教师理念。所谓“三师型”教师,主要从教师个体的基本素质要求来说,要求本专业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较好地用英语从事专业管理和服务岗位的工作。

2.校企合作创新模式。(1)企业课程引入。本专业将于近期内引入南苑饭店集团的“饭店英语”课程,并对南苑饭店英语课程进行内容上的充实与完善回赠给南苑,条件成熟时将南苑饭店英语课程取代本专业酒店情景英语课程,用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标准。使课程的设置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和企业。在此基础上,继续从优秀的企业引进旅游英语、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核心专业课程,使我院的涉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在内容组织、标准制定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把行业和企业的标准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效率,这也能为将来进一步实践订单式培养提供便利条件。(2)校企直接利益点开发。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本专业校企合作力求各利益主体共赢发展,努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专业和社会等各利益主体效益共享。专业部十分注重在这种直接的综合利益点上的项目开发。

一个是依托越秀导游服务中心的“旅游管理专业兼职导游班”项目,兼职导游班于2007学年成立,首批成员全部来自本专业大二学生,专业部在学生和企业中架起桥梁,兼职导游班里的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人均四次出团机会。一年后,原大一新生考取导游证后继续跟进,成为兼职导游班新成员,原大二学生进入大三专业实习阶段,这样循环往复,形成老带新、可持续发展的越秀兼职导游队伍。从兼职导游班走向专业实习岗位的学生因具有带团工作经验,实习期间可跨越地接工作过程,直接从事全陪导游工作或者出国导游服务工作。这种兼职导游班的模式既承担了绍兴导游服务中心的职责、又解决了企业导游人员淡旺季不平衡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既解决了社会问题、又使各方受益,同时使专业部与绍兴各旅行社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另一个是专业部这个学期正在努力开展的“绍兴天马旅行社越秀营业部”项目。该营业部属于天马旅行社在越秀设立的试营业部,主要从事团队和散客旅游者的咨询、联络、招徕、接待、订票和收团等业务。目的是更好地开展与天马旅行社的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吸收专业知识,熟悉导游工作之外的其他旅行社业务。

四、涉外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

1.任务重,学时少。在涉外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中我们遇到了较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时问题。培养SPT型的专业人才,既培养外语综合能力,又要广泛校企合作,贯彻在做中学理念,这对专业部的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各高校旅游教育的课程不可照抄照搬,应根据本地域的特点和本校的人才培养能力要求及学生的特点,以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课程的设置不需要系统和完整,而应力求精辟和实用。

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外语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力求外语、专业和公共素质课程的课时比达到1∶1∶1,这是我院涉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培养的关键所在,目前,我院涉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已经建设得比较精简实用,但专业课课时比例还有些大,外语类课时比例还有些轻,还要继续调整和建设。

2.相关政策和管理跟进滞后。因为本专业的准2+1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越秀是首例,所以在合作中遇到了较多的难题甚至是阻碍,突出表现为教学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度及管理无法及时跟进,有时对本专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改革可能形成阻碍。校企合作决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教学改革问题,校企合作的成功实践需要学生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政策疏导与协同合力支持。否则,一个专业部的校企合作之路将非常艰难。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23-25.

[4]赵立增,吴建华.校内实践实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4):88-89.

[5]王美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6):84-85.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渠道;创新模式;旅游管理专业

一、对涉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spt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理解

(1)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备为各类型客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与意愿,特别是用英语对客服务中我们在省内具有优势。(2)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备规范的导游、计调、翻译、票务等旅行社基层双语工作能力或者规范的客房、餐饮、前厅、商务、营销等酒店基层双语工作能力。能灵活运用这些具体岗位上的英语专业术语。(3)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备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基本软件操作技巧,有运用现代化手段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4)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有除专业资格证外的其他多本技术证书,具备综合性的技能。(5)本专业部培养的学生具备进一步升迁为基层管理者甚至是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二、涉外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建专业至2003年):领导访谈阶段。主要表现为专业部主任拓展校外合作企业,主动到企业寻找合作机会,邀请企业领导为学生进行专业讲座。

第二阶段(2004—2006年):校企互聘互训阶段。WWW.133229.coM主要表现为专业部与合作企业之间互聘与互训,专业部派出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英语、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并从企业聘请管理与技术骨干来兼课。此阶段,从企业聘请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校企合作进一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中展开。

第三阶段(2007年):定点专业实习阶段。主要表现为与酒店签订学生定点实习协议,大批量的落实学生专业实习岗位,每年稳定的向酒店输送实习生。专业实习是为适应spt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大专业教学改革,从2007年11月开始,我们率先在05级专业学生中进行专业实习的教学改革,采用类似2+1但又不完全等同于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经管学院院长及教务处等领导的带领下非常人性化的解决了学生专业实习问题。

(1)不能因为专业实习而影响到学生就业、学业,兼顾了各方利益。(2)不完全照抄他人的一刀切做法,对学生专业实习岗位的选择弹性化管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与将来就业一致的专业实习岗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符合人才培养规格与档次的实习岗位,制定制度保障企业的利益和专业实习的秩序。(3)安排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专业实习指导。平均每个专业教师负责10人左右学生的实习指导,亲自赴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实习。

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集团定向培养阶段。与实力雄厚的大集团合作办定向培养班,而且该定向班的定位是“管理班”,这种定向班合作模式的好处如下:

(1)提前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学生提前就业,使学生具备就业优势。(2)解决部分学生的学习费用问题,如宁波南苑饭店集团为越秀南苑管理班学生提供大学二年级一年人均1 500元的助学金,可以缓解部分学生的学习费用问题。(3)学生同样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学生学习费用有增无减,而且大三提前实习,学业不耽误的情况下,较其他同学既增加了社会阅历又获得了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并且获得长达两年的企业工作经历,还可获得职业规划、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和锻炼机会。当然,学生大三第一个学期要修的几门专业课程是我院和专业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4)集团重视外语。具备饭店英语分级考核系统,集团严格进行外语等级考核,外语等级与奖金挂钩,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用外语从事专业工作能力的培养。

三、涉外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前景展望

1.继续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效仿其他旅游管理专业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方式,本专业预通过以下渠道继续拓宽校企合作面:(1)聘用客座教授。聘请长期在高级酒店集团公司主要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行家、长期在国际旅行社从事领队工作的行家、长期从事旅游英语教学和实践的专家及其他行业、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来校,指导学生和教师如何更好地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指导专业部如何在spt理念和三个核心能力架构下进行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参与制订指导性和实施性的教学计划,确保专业教学的前沿性、可实施性和市场化。(2)理论课程实践上,在做中学。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到工作岗位后上手较快,越秀涉外旅游管理专业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一特点,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继续发展到学生毕业后立刻就能顶岗工作这一层次,并使其成为本专业的亮点。但本专业的课程改革还有较大的空间,那就是把理论课程以实践形式来上,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导游业务是一门理论课,但这门课程的主线其实就是讲团队或者散客从接到送的一整套业务流程,完全可以把理论讲授改成师生实践演练的形式来上,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实践训练。其他可以理论课程实践上的还有旅行社经营管理、前厅运行与管理、餐饮运行与管理、客房运行与管理、旅行社计调业务等课程。(3)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目的是培养三师型教师。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三师型教师理念。所谓“三师型”教师,主要从教师个体的基本素质要求来说,要求本专业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较好地用英语从事专业管理和服务岗位的工作。

2.校企合作创新模式。(1)企业课程引入。本专业将于近期内引入南苑饭店集团的“饭店英语”课程,并对南苑饭店英语课程进行内容上的充实与完善回赠给南苑,条件成熟时将南苑饭店英语课程取代本专业酒店情景英语课程,用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标准。使课程的设置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和企业。在此基础上,继续从优秀的企业引进旅游英语、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核心专业课程,使我院的涉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在内容组织、标准制定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把行业和企业的标准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效率,这也能为将来进一步实践订单式培养提供便利条件。(2)校企直接利益点开发。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本专业校企合作力求各利益主体共赢发展,努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专业和社会等各利益主体效益共享。专业部十分注重在这种直接的综合利益点上的项目开发。

一个是依托越秀导游服务中心的“旅游管理专业兼职导游班”项目,兼职导游班于2007学年成立,首批成员全部来自本专业大二学生,专业部在学生和企业中架起桥梁,兼职导游班里的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人均四次出团机会。一年后,原大一新生考取导游证后继续跟进,成为兼职导游班新成员,原大二学生进入大三专业实习阶段,这样循环往复,形成老带新、可持续发展的越秀兼职导游队伍。从兼职导游班走向专业实习岗位的学生因具有带团工作经验,实习期间可跨越地接工作过程,直接从事全陪导游工作或者出国导游服务工作。这种兼职导游班的模式既承担了绍兴导游服务中心的职责、又解决了企业导游人员淡旺季不平衡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既解决了社会问题、又使各方受益,同时使专业部与绍兴各旅行社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另一个是专业部这个学期正在努力开展的“绍兴天马旅行社越秀营业部”项目。该营业部属于天马旅行社在越秀设立的试营业部,主要从事团队和散客旅游者的咨询、联络、招徕、接待、订票和收团等业务。目的是更好地开展与天马旅行社的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吸收专业知识,熟悉导游工作之外的其他旅行社业务。

四、涉外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

1.任务重,学时少。在涉外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中我们遇到了较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时问题。培养spt型的专业人才,既培养外语综合能力,又要广泛校企合作,贯彻在做中学理念,这对专业部的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各高校旅游教育的课程不可照抄照搬,应根据本地域的特点和本校的人才培养能力要求及学生的特点,以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课程的设置不需要系统和完整,而应力求精辟和实用。

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外语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力求外语、专业和公共素质课程的课时比达到1∶1∶1,这是我院涉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培养的关键所在,目前,我院涉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已经建设得比较精简实用,但专业课课时比例还有些大,外语类课时比例还有些轻,还要继续调整和建设。

2.相关政策和管理跟进滞后。因为本专业的准2+1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越秀是首例,所以在合作中遇到了较多的难题甚至是阻碍,突出表现为教学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度及管理无法及时跟进,有时对本专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改革可能形成阻碍。校企合作决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教学改革问题,校企合作的成功实践需要学生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政策疏导与协同合力支持。否则,一个专业部的校企合作之路将非常艰难。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23-25.

[4]赵立增,吴建华.校内实践实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4):88-89.

[5]王美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6):84-85.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6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和企业实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以此扩大企业影响力。此举不但有利于企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寻求资源优化配置以谋求新发展,而且体现了企业顺应全球趋势的要求。但这条路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有数据显示,全球有50%的跨国企业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项调查也显示约1/3的著名跨国公司面临内部关系紧张的状况,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文化冲突问题处理不善。若要让走出去的企业融入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去,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凝聚彼此的核心能力而产生1+1>2的合成效应,就必须研究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1.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 文化冲突指多种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它由文化的“先天性”或文化的本性所决定,是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要想处理好文化冲突问题,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管理工作,就必须了解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它对公司发展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破坏性,促进公司尽快建立一种新的文化氛围。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语言障碍及沟通缺乏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1976年提出了高语境与低语境敏感文化之分。属于低语境敏感文化的人语感直观,重点突出,意思清楚明白,毫不含糊,一般说来,西方人属于低语境敏感文化,他们在交流时往往语言直白,直指问题要害,在企业管理中更多强调工作关系而非人际关系。相反地,属于高语境文化的人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总被掩藏在话语之中,话中有话,夹杂弦外之音,亚洲人就属于此类文化,他们在交流时话语模棱两可,往往不会那么明显地将人与事分开,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厉害冲突在所难免。由于语言文化差异,东西方企业员工在语言交流时易产生误解和矛盾,于是充分沟通便就有了一定难度。 1.2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差异 由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法律环境不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所持有的价值观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西方人重视个性和个人价值,而东方人崇尚群体价值观念,价值观的差异必然导致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迥异、员工之间的行为方式不同,在组织进行决策或管理时,势必会影响决策和管理效率。 1.3管理模式的不同 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多样性,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和组织观念,这些传统和观念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形成和发展。16世纪以来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契约资本理论的出现,以及19世纪初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西方形成了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以“情”为特质的“家本位”“,重义”形成了东方伦理型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以“法”为重心和以“情”为重心的两种管理模式相遇时,必然会出现冲突。 2.文化冲突产生的负面影响 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产生的文化冲突若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文化冲突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导致公司内部人员关系紧张,不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目标。 文化冲突使员工之间交流与沟通存在障碍,增加了沟通难度,彼此缺乏理解而产生误解和不信任感,导致其对公司缺乏认同感和敬业精神,公司就很难形成统一的企业目标,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终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管理效率。 2.2导致跨国公司丧失市场机会,不利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文化冲突使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无法以积极的企业形象和高效的状态迎接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于是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很被动的局面,竞争状态不佳甚至是杂乱无序,这样就会丧失良机,影响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形象和地位,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导致总公司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力下降,不利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文化冲突加大了企业形成统一目标和增强凝聚力的难度,必然会导致海外分公司与总公司的离心力日益增大,总公司将有可能丧失对海外分公司的控制力,造成公司运转不灵,最终影响企业实施其国际化战略。 总结 跨国公司的文化融合需要长期不懈努力,跨文化管理策略的选择对公司跨国经营绩效至关重要。此文认为,最佳策略就是采用以尊重、沟通、包容和创新为特征的文化整合模式,坚持以实现双方文化的融合为宗旨,充分分析双方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吸收彼此的精华,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吸收,开创特色”,在注重结合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创建和谐的且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而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强大的凝聚力和融洽的工作氛围。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7

【关键词】校企合作 酒店英语课程 共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47-02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较多的研究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和管理机制,较少论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合作共建酒店英语课程的思路和做法。

一、研究背景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在国家的重视和引导下,我国旅游业必将获得蓬勃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将极大地促进酒店业的发展。2014年影响中国连锁酒店格局的三大事件―― 希尔顿欢朋酒店在中国落地、锦江国际集团收购卢浮酒店集团以及华住酒店集团成为雅高在中国独家总加盟商,预示着越来越多的高星级酒店走向了国际化。在酒店业进军国际化的进程中,对于酒店专业的人才来说,酒店英语的学习必然要达到更高的要求。这对高职院校的酒店英语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受学生本身语言基础、文化背景知识及元认知能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学习环境的限制。对此,高职院校可加校企合作,在酒店英语课程教学中实现与高星级酒店接轨,让学生在校所学与高星级酒店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高星级酒店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高星级酒店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校企合作共建酒店英语课程的基础――“双轨制”校企合作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星级酒店管理专业与各大酒店开展的“双轨制”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共建酒店英语课程的基础。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双轨制”校企合作的目标是:立足国际化发展方向,整合校企合作差异化优势教育教学资源,试行“双轨制”合作教学机制;依托完整、优秀的国际管理模式,构建与国际顶级企业需要接轨的教学、实训体系,探索适应专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训基地建设路径。其思路是精选国际排名前十的酒店管理集团并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打通行业资源、用人瓶颈,从而构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平台。直接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专业主导的系统性学科教学体系互补共生“双轨制”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智慧酒店项目,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教学创新步伐,引领服务变革。

实践中,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希尔顿全球大中华区等的酒店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级关系;成立希尔顿订单班;开设希尔顿酒店管理课程,由希尔顿总部负责安排酒店高管讲授希尔顿酒店管理课程及开办希尔顿网络大学;设立希尔顿冠名奖学金和奖教金;共同开展教师企业挂职、横向课题联合研究和校企互聘讲师的项目。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主要围绕“四个重点”、“两个三角”、“一片区域”开展,即主要依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及南方各省的高星级酒店开展教学实习。该校在南宁市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与荔园山庄的合作,依靠该基地的优势资源,开展双导师制授课以及课程见习与短期实训。

三、校企合作共建酒店英语课程的具体做法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共建酒店英语课程,主要从教学班级的调整、教材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整合、企业教师的参与、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善等方面进行具体操作。

(一)教学班级的调整

按照学生的高考入学英语分数分成小班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同时,开展酒店管培生和赴国外微笑大使培训强化班,从全系各专业选拔学生参加,每周末由3名老师按照酒店管理培训生的选拔要求授课。此外,还选拨在企业课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到亚太地区酒店开展海外实习项目。

(二)教材的多样化

除传统教材外,还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较弱的特点,引入智能语音识别口语实训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课程,诊断、矫正学生的英语口语,一对一地完成外语听说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及进度,实现智能化口语自主训练。平台支持在移动网络下运行,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学生在仿真的专业英语学习环境中,随时随地学习英语口语。教师可以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查询学生的成绩及学习过程,根据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作业、测试题目及口语竞赛信息。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8

关键词:语义网;应用技术;知识管理;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The Mai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Trends of Semantic Web

Wu Yu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Technology,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00,China)

Abstract:Our country enterprise majority already realize the network office automation,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But as the sales growth,gradually expanding the scop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its internal network operator facing the problem is more apparent,network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current enterprise is the most difficult.Semantic network technology is convenient to us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promote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Semantic network;Application technology;Knowledge management;Trend

语义网是对未来计算机网络的一种假设,通过相匹配的网络语言对文件信息详细描述,最终判断不同文档之间的内在关系。简言之,语义网就是能参照语义完成判断的网络。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引进语义网有助于数据信息的挖掘,对数据库潜在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一、传统互联网知识管理的不足

互联网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初期,加快了国内行业经济的改革进步,促进了企业自动化操控模式的升级。然而,当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之后,企业面临的网络管理问题也更加显著。如:业务增多、产品增多、客户增多等,企业网络每天需要处理的文件信息不计其数,基于传统互联网的知识管理系统也会遇到多种问题。

(一)检索问题。互联网检索是十分重要的功能,如图一。用户在互联网上检索某一项资源时,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关键词搜寻,未能考虑到语义对资源搜索的重要性。这种检索模式下则会遇到许多难题,如:对同义词检索会出现多余的无关资源,尽管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查找到许多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但多数是无用的。

图一 互联网信息检索

(二)集成问题。信息集成是网络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编码、程序等,对整个系统存储的资源集成处理,然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互联网信息集成依旧采用人工处理,这是由于网络的自动软件不能处理文本代表的常识知识,信息集成问题将制约着互联网功能的持续发挥。

(三)维护问题。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而言,其采用的文档大部分是半结构化数据,这种数据的维护管理难度较大。现有的互联网在文档维护方面缺乏先进的软件工具,对于文档信息的处理也会遇到不少错误。知识管理中的数据库资源错误会给企业经营造成误导,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语义网应用的相关技术

互联网研发对语义网应用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各种各样计算机可理解和处理的表达语义信息的语言和技术,让语义网络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因此,结合语义网络的功能特点、结构形式、信息储存等情况,用户需掌握各种语义网应用技术。就目前而言,语义网主要的应用技术包括:

(一)编码技术。编码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重要元素,通过编码之后才能让程序信号及时传递。语义网编码技术就是通过编码处理将知识内容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能够把不同的知识编码为某个数据结构,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数据的检索。编码技术要用到各种知识表达方法,如: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等等。

(二)框架技术。框架技术本质上就是对语义网进行层次划分,将网络结构分层不同的层面。语义网框架技术应用要借助语义Web模型,经过长期研究,我们把语义网体系结构分为7个层面,如图二。每个层面在语义网运行时都可发挥对应的功能,促进了语义网程序操控的稳定进行。层面框架的分析,可以掌握语义网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强弱。

图二 语义网的体系结构

(三)RDF技术。元数据是语义网的一种新形式,而RDF技术则是尤为关键的。该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元数据,对文件信息深层次的判断分析。如:利用RDF中的RDF Schema技术能对信息资源的“主语”、“谓词”、“宾语”明确划分,明确了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文件检索起来会更加快捷。当企业用户需要搜寻信息时,只需通过RDF技术就可以实现网络化操作。

(四)维护技术。语义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形式,其在使用期间应配备对应的维护方案。语义网结构设计自带的维护功能有助于系统的安全性,企业可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指导调控,让网络长期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如:框架技术中将语义网进行了详细的层面划分,这有助于每个层面的安全控制,当数据发生异常后即可及时提示告警。

三、语义网络未来的研究趋势

未来语义网的研究将从理论转移到实际运用中,目前企业在知识管理系统运行中开始尝试着引进语义网。对于语义网研究趋势的分析,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别,不同用于对于这种新型网络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此次从消费者和企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如下:

(一)消费者角度。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是对产品价值的认可,若企业销售推广的产品达不到消费者的使用要求,那么产品也会失去自身的商业价值。因此,消费者对于新型产品的考核指标多数集中于使用价值。但从现有的状况分析,语义网的研发工作仅限于理论知识,如:通过标注信息实现机器的可读,一旦信息都被标注,网络就会变成一个大型的RDF数据库,大量激动人心的应用也会应运而生。但这些研究知识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并没有让消费者看到实际运用的成效,未来语义网研究必须要从“理论”转向“实际”。

(二)企业角度。实现办公自动化是企业未来经营管理的必然趋势,通过内部网络调控运用是保证企业一体化管理的有效措施。语义网不仅方便了内部自动化办公模式的调控,也给企业的网络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企业对于语义网的研究应转移到具体运用上,如:通用及垂直搜索引擎、文本助理工具、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语义浏览工具等。因此,今后语义网研究的趋势将集中于企业,且不仅仅是知识管理系统这一个分支。企业对于网络技术的更新始终保持积极态度,通过研究语义网的操控模式、结构组成、信息处理等,可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另外,语义数据库是标注型语义网应用研究的新方向,对数据库资源的规划利用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语义网是一种假设型的网络,受到计算机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对于语义网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计算机行业需不断更新网络技术,让语义网从理论变为现实,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运行。

参考文献:

[1]邓志鸿,唐世渭,杨冬青.面向语义集成――本体在Web信息集成中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应用,2002,1

[2]吴健,吴朝晖,李莹,邓水光.基于本体论和词汇语义相似度的Web服务发现[J].计算机学报,2005,4

[3]吴健,陈珂,董金祥.基于语义网的产品配置知识表达及检索[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

[4]闵春平.基于本体的跨领域虚拟样机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

[5]王进.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检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6]李岚.基于本体的汉语表层语义神经网络的构造研究[D].湘潭大学,2005,1

[7]张瑞霞.基于语义的汉语句法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06,2

[8]张晓淼.基于神经网络的中文分词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4

[9]余贞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5

[10]王业昕.具有自然语言理解和信息挖掘能力的搜索引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4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9

关键词:仓储管理;XML;关系数据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靠经济的发展进步来积累,不断的市场竞争将会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市场对物流的服务形式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则要加强信息化来完成,因此建立企业仓库存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仓储系统与外部其他异构系统的交流,成为企业参与竞争,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跨区域的系统访问对大型企业而言也非常重要。因此解决这两方面问题,成为目前仓库存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关键。

仓储管理随着企业物流量的大幅度上涨,原本手工式的操作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设备陈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仓库的拥有量大,但管理水平较低,仓储的信息化势在必行。随着人们对仓储信息化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采用仓储管理系统的意识也将大大增强。因此,各企业加大了对仓储管理产品的需求。

目前的仓储管理系统的实现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库存的管理:当货物进入库房后,能够直接快速地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并且使库存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管理分析:仓储管理最基本的思想是方便地查询库存商品的情况,系统能够分析库存情况,提高存储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业务的发展,对仓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过去的仓储管理系统,目前的新需求包括:

(1)数据库的可扩展性。由于业务量较小的仓库也有可能在几年内迅速发展,因此对数据库的要求都有很大变化。所以,支持多数据库扩展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满足规模不一的业务情况,并且应对将来的变化。

(2)开放数据库的实现。信息化中的软件平台中有两个方面-数据库和通信网络。只有两方面都发挥作用才是最好的。库区开放数据库,增加可在互联网上查询库存的功能,是行业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目前仓储管理系统的关键是实现信息的交流。XML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异构系统交流语言,XML是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可以解决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流问题。因此,提出构建能够高效完成仓储管理,实现跨网络跨地域,并且可以在异构系统之间交流数据的现代仓储管理系统。

企业仓库存储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采购息息相关,存储数据必需能够方便系统与供货商交流,因此需要采用能够方便交流的格式方法来实现。使用XML不需改变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就能够与其他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互。

(1)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使用UML构建仓库存储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

(2)建立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基本数据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针对仓储系统在物流系统中的实时使用,构建FastDB实时数据库满足其他系统及客户端的实时访问。

(3)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术可以提供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从而使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成为可能。建立XML数据模块,实现XML数据的导出,从而实现系统数据与外部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流。

可扩展置标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置标语言。它同样依赖于描述一定规则的标签和能够读懂这些标签的应用处理工具来发挥它的强大功能。但是,XML文件与HTML的区别是这里的标签代表的不再是显示格式,而是对于客户信息数据的语意解释。XML并非象HTML那样,提供了一组事先已经定义好了的标签,而是提供了一个标准,利用这个标准,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义自己的新的置标语言,并为你的这个置标语言规定它特有的一套标签。因此,准确地说,XML是一种源置标语言,它允许你根据它所提供的规则,制定各种各样的置标语言。XML主要有两类作用:一是作为元标记语言,定义各种实例标记语言的标准;二是作为标准交换语言,担负起描述交换数据的作用。在信息世界中,XML扮演着“国际语言”的重要角色,是互联网上和企业内交换数据和数据的主要互操作标准。

XML有两种处理方式:基于数的和基于事件的。很多XML解析器,对两种模型都支持。基于树的解析器通常称为DOM(文档对象模型)解析器,而基于事件的解析器通常被称为SAX(XML简单应用编程接口)解析器。二者都是以它们支持的规则命名的。

X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为了存储和交流仓储系统的信息而设计的,因此必须符合仓储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来定义。在数据文件中,为仓储管理系统中的每个类定义ClassID,用来唯一标识类,在每个具体的类中,表达的数据不同,定义的格式也不同。该类是合同管理类,在合同管理类中的每一个属性定义它们的具体属性值。这种循序具体类格式的XML文档能够实现类的仓储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与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流,也方便系统自身的存储。通过DOM导入系统,从而实现XML文件的录入和解析的功能。创建DCOM文档,在使用DOMain之前,需要创建DOMain文档,以便操作XML。在进程文档加载的时候首先调用的就是DOM文档创建函数。

DOM是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的缩写,是一种与浏览器、平台、语言无关的接口,使得可以访问页面其他的标准组件。DOM是以层次结构组织的节点或信息片断的集合,这个层次结构允许开发人员在树中导航寻找特定信息。DOM解析器把XML文档转化为一个包含其内容的树,并可以对树进行遍历。用DOM解析模型的优点是编程容易,开发人员只需要调用建树的指令,然后利用navigation APIs访问所需的树节点来完成任务,可以很容易地添加和修改树中的元素。由于它的遍历能力,DOM 解析器常用于XML文档需要频繁地改变的服务中。

XML模块的实现,实现了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与外部系统的交流。首先,对XML的具体格式进行了解。然后,根据本系统类的定义格式,进行适合本系统的XML文档的设计。最后,DOM的设计,DOM是XML文档实现的关键内容,XML文档与系统进行交互通过DOM来实现。XML的设计完善了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交互能力。

企业仓库存储管理信息系统处理企业的存储管理工作,与企业运行息息相关。因此按照仓库存储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分析切合仓储运行操作的特点进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利用UML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分析。XML技术可以提供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从而使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成为可能。建立XML数据模块,实现XML数据的导出,从而实现系统数据与外部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流。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10

关键词: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物流英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28

随着社会需求的细化,专业改革也向着更加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同时提高专业的技能实用性。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专业的一个分支,是更细化的物流专业,是现代物流与企业物流的结合,注重物流的现代化和实用性。是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衍生出的专业。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是与之配套的专业英语,要满足本专业更为细化的英语需求。

1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是专业课中的必修课,安排在36~48个学时完成。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6)的指导思想,在了解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特点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各个专业的具体特点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应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应用性强的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要学习《大学英语》等英语基础课和物流基础专业课,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专业英语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英语日常词汇和语法。专业英语不仅要学生继续深化基础英语词汇和语法,研究阅读技巧等,而应该是学生提升听说水平,扩展物流专业知识,提高物流技能素质,获取国际先进物流理念的工具。

2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2.1 学生英语底子薄弱,欠缺英语学习意识

近年来,全国生源的小幅下降,同时一本二本高校的持续扩招导致高职高专学生生源整体下降,录取分数逐年走低。这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在及格线以下,由于自身的英语水平限制,导致其对专业英语学习存在畏难甚至厌烦情绪。通过笔者对本校本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很少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抄袭情况,每周课外花在英语的时间不足一小时。

2.2 课堂管理问题

课堂气氛不活跃,回答问题不积极。传统的英语教学遵循着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讲解生词、课文,学生听讲、回答问题,教师解析答案。结果由于学生英语底子差,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老师一味按原有套路讲课,课堂气氛沉重,学生懵懵懂懂,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是很失败的课堂。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出勤率低。

2.3 缺乏实用性的物流英语教材

目前,国内的物流英语教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外物流教材,这种教材较好的贴合国外物流企业的现状,而且文化和语言符合英语习惯,是一本好的英语教材。但是缺少国内物流企业的案例和场景,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适用性不强,因为他们以后的就业集中在国内中小物流企业。另一类是国内英语教师或专家编著的教材,这类教材普遍存在语法生硬,阅读枯燥,和普通的英语教材一样,缺乏物流案例的引导。物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不容易,好的教材应该是在专业词汇,专业术语之外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演示,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理解、分析物流问题的能力。

2.4 教师结构不合理

虽然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力量有了提高,一般都要求硕士学历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授课的知识丰富度。但是,以往都是英语专业的老师来教授专业英语,他们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授课时无疑会把课程核心偏向基础英语而忽略专业知识的讲解,从而偏离了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2.5 考评机制不科学

现在的物流英语考评为了方便教师打分,都是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这种结果性评价方式为主,更有甚者直接拿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种考评机制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没有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优性、进步性等因素考虑进来。学生不能从学习过程中获得肯定性鼓励,因此积极性不高,也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采用多样化教学提升专业英语技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物流英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学生应该掌握物流行业日常英语词汇和语法,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提升学生用英语理解、表达物流活动的能力。教师应考虑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多说、多看、多思考,用英语表达行业用语、理解行业需求。

3.2 选择合适的教材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大专业的一个分支,面对的是中小物流企业,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死扣语法和词汇,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要改变“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观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所以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比例要合适,搭配要合理,实践案例内容要新颖,紧跟时代潮流。教师根据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科学规划理论和实践内容的顺序和进度安排,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和任务计划,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

3.3 提升教师的双向能力

物流专业老师和英语专业老师执教专业英语各有其优缺点,应该扬长补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物流专业老师要大力提升英语能力,这里不仅仅是英语词汇和语法能力,更重要的是表达和理解能力。英语专业老师普遍英语能力强,物流知识薄弱,在执教物流英语之前,应着重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增加自己物流知识储备。

3.4 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学评估机制

传统评估机制是以分数来评判的,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没有包含进步性、突优性等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指标,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多样开放的评估机制,综合考虑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各种指标,按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综合高效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4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物流专业英语是物流专业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课,针对传统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弊端,笔者选取某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为研究对象,该学校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方案于2014年9月进行调整,调整结果如下:

(1)加入实践环节。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学设计,建立以实践应用为主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践可以是情景对话、案例解析、物流专业现象讲解等,实践环节均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全班实行自愿分组,每组成员承担一定的任务,独立查阅和搜集资料,比如在学习仓储自动化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自动化仓库现场,分别写系统报告和操作说明,并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示。或者在学习多式联运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可口可乐公司物流运作的相关资料,制作演示 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知识比学知识更能掌握知识本身,以此来了解多式联运的概念。

(2)注重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能力。要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从以前的理解和写作转变成听说,这里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理解物流事件中的需求,在企业中表现为要能听懂别人的话。这就要求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还要掌握物流专业词汇和术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专业词汇教学计划,让学生分章节学习和掌握。另一个要求是能表达物流事件中需求,在企业中表现为能让对方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能用物流专业术语和别人交流。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章节安排口语训练,让学生模仿实际业务中的相关对话,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

(3)教材和教师。教材必须是有实践内容的教材,或是物流企业场景对话、物流案例分析等,实践内容要新颖、实用。教师为本专业英语基础好的老师,在新入职的年轻老师中选择英语能力强的老师执教,这样的老师能熟练的用英语表达,备课难度降低,同时又具备丰富的物流知识。

(4)学生的评价坚持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知识与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30%)、考试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情况。实践成绩为学生自主完成部分的成绩,比如,设立具体的项目调研让学生结合 T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结合学生的进步性、突优性等进行打分。

经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物流专业英语能力有了不同提升。主要体现在积极性、应用性、重视度、就业等方面。

(1)三个学期的期末平均成绩相较以往平均成绩提升了5个百分点,这是由于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比以往更重视英语学习,而且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学生需要课外查询很多资料来准备实践表演,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2)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一个新方向――外企物流或物流外联,以往学生的就业集中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产部门,而外企物流和物流外联招聘的均是英语专业或是国贸专业的学生。

(3)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时间有所增加,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准备,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机会。

5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不同学校的物流专业偏重的方面也不同,物流英语教学环境更为复杂,不仅要考虑本专业的特点还要思考英语教学方式,对于物流专业英语课应该怎样开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教师们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本文中写到的教学改革实践,教材的选择就是一个问题,很少有教材写国内物流企业的案例,所以教材案例的针对性不强。但是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方式,边摸索边总结,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就一定能实现物流英语紧跟物流企业的步伐,满足并超前满足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

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在分析了高职商务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国际商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应为“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管理与商务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课程教学重点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育的日益普及,外贸企业对于人才英语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纯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也远没有十多年前中国刚刚进入WTO那么热门,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急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专业发展的道路,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来考虑,定位要准确化,及时了解企业需求,突出应用性,以就业为目标,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适应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分别在外资企业、中小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商务管理、营销等工作。因此,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抓两头,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宽泛的商贸知识。该培养目标是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等特点而确定的。

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鼓励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证书作为毕业标准之一,真正实行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课程设置合理化,在专业设置中普遍采用“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职业方向课”的课程模式。

(一)知识结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更加突出职业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应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途径,建立贯通语言技能、商务知识和跨文化能力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

1. 语言技能。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是商务英语学生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听说读写要全面训练。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综合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阅读等课程,并鼓励学生考取大学英语四六级,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

2. 商务知识。侧重于培养学生涉外商务和外贸业务流程操作能力以及商务实践能力,使学生进入外贸行业后能较快上手工作。商务知识学习包括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单证,商务谈判,商务礼仪,涉外文秘,办公设备应用等课程。鼓励学生考取例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证,全国外贸跟单员,全国外贸报检员,涉外文秘之类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3. 跨文化能力。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叫做跨文化交际。如果不能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就无法准确理解运用语言。需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在平时教学中要侧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进行这知识的渗透,学生通过英美文学鉴赏,外事口语训练,以及校内实训课程,校外实习锻炼,跨文化能力不断增强。

(二)教学方法案例化。在课程设置上多使用案例进行教学,模拟商务情景,让学生掌握顺应时展,企业需要的技能。例如在商务谈判课程上,可以多使用企业的案例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扮演双方公司的老板,经理,秘书进行谈判模拟,对于合同,投资,销售等环节进行英语谈判练习,然后学生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教师对于谈判内容进行点评。选取的案例要跟时代接轨,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启发性。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社会择优录取教师。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已经不能满足商务英语专业发展需要,要大力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商务英语人才,对于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例如引进具有英语学士,工商管理或者经济学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来承担商务类课程的教学,例如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专业课程的双语和纯英文授课。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要建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对任课教师安排轮流下企业锻炼,学习企业一线的最新技能,并鼓励教师考取经济师,商务师等证书,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校企合作良性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真正做到跟企业需求相结合,学校要积极跟企业联系配合,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内容,编写教学大纲等,将课程分为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企业课程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来制定,由企业的技术专家直接对学生进行授课和实训。甚至可以开设订单班,学生从上课,实训,实习,就业都跟企业捆绑在一起,完全按照企业要求定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积极邀请企业给学生开展行业讲座,给学生搭建一个跟企业交流对话的平台,

三、结语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确保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梅.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

企业管理标语范文1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企业文化 文化植入 外语语言 创新管理 综合素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在各种文化不断走向产业化的今天,各国之间企业的业务往来、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因此,把跨文化交际融入企业文化的植入中已是趋势的必然。

一、跨文化交际与企业文化

跨文化交际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年轻的学科。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任何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它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之间交际的桥梁。可见,跨文化交际是联系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旅游等各行业的纽带。

跨文化交际的应用相当广泛,比如,金融贸易、商务会谈、外交事务、国际旅游、对外文化传播、外国在华企业、中国驻外企业、以及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等都普遍用到跨文化交际知识。

企业文化,也被称为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包括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一个企业要真正步入正轨、进入市场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要发展快、效益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要提高整体素质,使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来自国内外的各种信息量大得让人应接不暇。及时接收和领悟这些信息与技术已成为一项新的技术和本领;加上交通技术的便利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整个世界被压缩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村民”之间的交往方便得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处串门、聊天、会友、交往以及沟通。这时候,共同的语言就变得格外重要,亦即我们所说的外语——英语、日语、法语、韩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各种语言。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好、做强,文化植入相当关键,这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也就相对更为突出。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植入中的作用也就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而企业中管理层与企业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二、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植入中的作用

第一、突破语言障碍,加快企业相互间的直接沟通:把外国语言引入企业语言文化环境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外语水平的提高,把外国语言引入企业文化环境。随着“国际化”和“与国际接轨”等词汇在中国频繁的大量出现和广泛应用,来华或出国访问、留学、交流、会议、旅游以及业务洽谈的人员的不断增多,各国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和碰撞;外国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在国内频频出现,也使得国际人员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往日益增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却使得交流变得生疏,语言成了彼此交流的障碍。所以,外语在企业文化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企业文化中要首先植入外语语言,提高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就是企业文化提升的关键和基础,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外语水平,提升企业员工对外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在企业内部,可以有组织地对员工进行外语水平的学习培训、定期实践,把外语水平当做考核一项指标。使每一位员工把外语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己必须掌握的一部分。另外,在企业内部创建外语环境,把外语融入到墙报、建筑标识、产品商标、车间门牌以及厂区广播等。这样,在企业中间就可形成一种人人学外语、人人会外语的语言氛围。只要突破了语言障碍,企业间的沟通就会顺畅、无阻,为今后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第二、 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和综合竞争能力:把跨文化交际技能用于企业业务谈判中

有了丰富的语言基础,再把跨文化交际技能用于业务谈判中,在企业发展和经营方面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企业的发展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综合竞争能力。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与外界的联系、接触、交流与合作,既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也包括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流。所以各种业务的商务洽谈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企业的业务洽谈中,语言是进行交谈的桥梁。这时候,已掌握的外语水平就能发挥作用。当然,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交流,即沟通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的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个体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相互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适者生存”的理念再次体现出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就得先行给自己充电,掌握必需的交际能力和手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树立企业形象,把跨文化交际知识用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注意交际背景下的语言规则,学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方式,掌握洽谈技能,这对一个企业的成功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跨文化交际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地为企业建设服务,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服务。

第三、有利于企业各产业走向国际化,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跨文化交际,把国外的文化习俗、历史渊源、思维方式等用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

经济全球化使得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规模日趋壮大。国内企业的产品纷纷打入国际市场。如果没有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领导者管理就会出现偏差,员工生产就会发现漏洞。在这个“国际化的大市场”中,企业产品很难长久在国际市场上立足,那样企业就无从发展,产品无从升级。因此,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异国文化、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是一个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化的基础,也是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根本。同时,把跨文化交际知识植入企业文化之中,有利于消除企业发展由于文化不同带来的各种潜在的障碍和低效率的沟通,防止相互间交流与合作中产生的误解和文化冲突等。可见,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指导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实践活动。企业需要企业文化来维系、凝聚和激励员工。所以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以及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各产业走向国际化,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团结合作。

第四、 便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之间在创新管理方面的相互借鉴:通过跨文化交际,把国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用于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中

由于国别不同、文化、体制各异,各国的企业内部有着各自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曾有人这样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之后,各自还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流之后,每人都有两种思想。而这两种思想通过融合后还能进行创新,从而产生第三种思想和方法。同样,在跨文化交际中,各企业的管理层各自有各自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但通过跨文化交流,相互间得到不断交往与合作;通过了解外国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使企业领导层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对方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理念和方法。把别国不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用于本国的实践、管理和生产之中。同时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从而能获得管理创新的新理念,用以更好地指导企业思想、发展战略和经营哲学,更新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西方学者罗伯特·布莱克与简·穆顿在《新管理风格》中曾提到的:“现实中企业领导人的风格对企业的经营风格具有决定作用”。可见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第五、有利于企业员工交流、互往,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场应变能力:通过跨文化交际,把国外的企业文化植入企业员工的心中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指除意味着用外语语言进行表达外,还意味着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存在着沟通技能。沟通不好就会产生歧义、产生误解,从而影响生产。企业在注重员工掌握外语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员工间的相互沟通能力:内部的和谐、统一才是企业文化植入的起点。通过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中的植入,使企业上上下下,形成统一的观念形态下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以及群体意识。有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将得到提高,企业员工就会有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个人素质明显提升。员工之间就会对内交流、互往通畅、和睦相处;对外树立形象,全面提升职场应变能力,为企业各方面的业务生产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的跨文化交际,是在日益发达的跨文化交往,以及人际交往的需求下的产物。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的植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跨文化交际不仅使外语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领域,而且提升了企业管理干部的创新管理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为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前提条件,加快了企业最终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王翠春、朱东碧、吕政. 跨文化交际[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 理查德. R. 盖斯特立德著,李东等译. 跨文化商业[M]. 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4] E. 海能.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展望[M]. 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

[5] 特雷斯.E.迪尔,阿伦. A.肯尼迪. 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