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

时间:2023-01-14 11:13:26

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1

一、建立多元有效的文化公益事业投入机制

(一)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入。根据广东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发展文化事业的决议要求,市、区、县级市财政安排的文化事业经费,应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并保证不断增加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公益事业的经费投入。

(二)实行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共同做好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切实保障博物馆(院)、革命历史纪念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费,根据财政状况不断增加投入。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项目由市文化部门逐年编制项目资金计划,市财政根据当年财力情况作出安排。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古村落等的保护资金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安排,并动员社会力量投入。

(三)建立政府文化采购制度,提高文化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市和各区、县级市在编制部门预算中分别建立文化和文物专项资金,按照部门预算核定数,由文化行政部门以公开招投标或委托等方式采购文化艺术产品、文化项目、文化文物科研成果等等。鼓励文化单位参与竞投,并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推动文化单位提高成本控制力和投入资金的效益。

加强文化投入资金的有效监管。各级财政、文化部门对专项经费的投入实行追踪问效,对使用效益采取科学的评估、监测、跟踪检查等监管措施,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鼓励社会对文化事业的捐赠。按照国发[*]41号文件规定,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下列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1.对国家重点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歌剧团和民族艺术表演团体的捐赠。

2.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捐赠。

3.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

4.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非经营性的文化馆或群众艺术馆接受的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

(五)鼓励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兴办的剧场、电影院、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其税收按现行文化事业和文化企业的税收政策执行。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一)进一步放开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等非国有经济成分进入文化产业的领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联营等方式,引导非国有经济成分投资经营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音像制品业、实用美术业、文化中介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信息业、艺术品业、艺术教育业、电影业等领域。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税收、信贷、上市融资等方面,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

(二)以需求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加快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包括文化与非文化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逐步形成拥有文化品牌、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文化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文化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三)对国有自收自支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以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实现国有资产增值。鼓励文化企业集团跨地区发展、跨行业经营,并在经营场所、项目登记、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便利。

(四)积极引导中小型文化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托管、出售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促进一批中小型文化企业向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五)积极为国有自收自支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创造有利的条件。国有自收自支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在国有资产、土地使用权的处置、人员的安置及经济补偿等方面,参照现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改制前离退休的人员和本次改制时提前退休人员的有关费用问题,可从改制企业的净资产或资产兑现中解决。国有自收自支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后,实行企业用工、分配和人事管理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保险。

(六)鼓励和扶持文化中介机构的发展。为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艺、展览、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引导他们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拓展文化营销服务,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七)充分发挥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

(八)采用高薪聘用、续建档案、兼职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优秀文化人才,并在住房补贴、户籍、生活待遇、家属随迁及单位补充养老保险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九)根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允许从业人员以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收益分配;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占有文化企业的股份。

三、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改革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体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市区联动、中外合资、贴息贷款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参股、项目法人招投标等方式,投资经营文化设施。

(二)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营利性公共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

(三)多种方式、量力而为改造旧的电影院、影剧场。根据*市文化基础设施系统专项规划的要求,由市文化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房管部门对房屋危破、布点不合理、设施落后、经营规模小的电影院、影剧场(包括经租房、代管房)分类进行布局调整;对布局不合理、经营规模小的电影院、影剧场进行置换;充分发挥区、县级市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支持和参与投资改造电影院、影剧场,集中资源建设新的电影城和剧场。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2

(一)办好大型文化活动,打造优秀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影响力

办好*民俗文化节、第十三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海互办演出月系列活动。策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文艺展演;继续举办“关爱下一代”―*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免费演出、大学生戏剧节等文化活动。争取在文学创作、话剧、粤剧、芭蕾、广东音乐、木偶、杂技等各艺术门类推出精品。推动各艺术单位创作一批反映我市改革开放成果的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

(二)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艺下乡、展览下乡和图书下乡;实施“2131工程”,在各镇(街)全面铺开公益性数字电影放映;以全省文化馆(站)的评估定级为契机,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体系。

(三)保护文化遗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深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建立科学规范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预防与监督并重的科学工作机制。推进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继续做好南越国遗迹和遗产、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和数据库。加强博物馆建设,提升展示服务水平,推出一批重点展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馆藏文物保护。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建设。

(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按时优质完成各项目,夯实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硬件基础

创新文化设施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市文化设施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设施建设绿色通道、项目代建制等制度优势,加快推进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歌剧院、*新图书馆、*沙河顶艺术苑、*文化中心(太古汇)、南越王博物馆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展南越王宫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落实《*市“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做好“农家书屋”工程试点工作。开展数字电视多功能业务(视频点播、付费频道、高清频道)和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技术试验工作。推进*数字电视的产业化发展和全市网络资源整合。

(五)发展文化品牌,构建繁荣健康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产业聚集带,做大做强文化品牌。积极扶持和引导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推出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举办“金龙奖”、穗港澳动漫展等大型活动,大力发展网游动漫产业。组建多语种审读人才库,建立境外来(进)料加工印件问题样书资料室和行政审批资料存档室。组织各种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3

一、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做法

(一)抓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有力推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止20*年,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1个,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文化馆16个(文化分馆6个),文化站122个,文化大院2674处。中国文字博物馆即将建成开馆。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于去年年底建成开放。今年上半年,安阳市博物馆新馆接待观众8万余人,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读者共计159790人次。**市文博图三馆大楼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预计年底投入使用。20*年,**县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县、*县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今年投入使用,国家、省、市投资建设的我市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抓重点,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文物保护与利用。我市现有世界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71处,市级和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73处。*遗址、三杨庄汉代遗址被列入全国100处重要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开展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花园庄村整体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殷墟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和《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及周边地区发展概念规划》修编、论证工作正在进行。国家4A级景区马氏庄园景区规划、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内黄三杨庄遗址二号坑保护展示馆主体工程完工。全市文物普查进展顺利,已调查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976处。上半年文物钻探面积7.5万平方米,发掘墓葬400余座,出土器物400余件。举办了“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大型公众考古活动,开展了“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已收集线索10万余条。*县苏奇灯笼画、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等13项遗产进入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部级5项、省级23项、市级36项。安阳县曲沟镇(抬阁)、内黄县(绘画)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吕村镇(战鼓)、*县马上乡(狮舞)、龙安区龙泉镇(抬阁)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抓引导,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民间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637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09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02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126家。全市文化产业总量达到全市GDP的2.18%。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刻录类光盘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特色文化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连续举办殷商文化旅游节、内黄二帝陵祭祖节、内黄枣乡文化节、林虑山国际滑翔赛等节庆文化旅游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殷墟申遗成功,带动文化旅游业迅速发展,殷墟门票收入达到年均800万元以上;全市5家殷商青铜器制作企业产品品种达到20多种,年生产能力近5000件。民间文化产业开始起步。全市现有民间特色文化生产企业20多家。安绣由2001年创业时期的36人发展到现在1200余人的规模,年产值达到1650多万元。20*年,滑县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刺绣学校——“安绣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了制作、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安绣艺术馆,并成立了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年初,我市决定以殷墟为背景建设一个传统文化产业聚集区,主要以对外接待、演艺、文物艺术品经营、餐饮娱乐为主;以安东新区为背景建设一个现代文化产业创业园区,主要以文博、会展、演出、印刷等为主,目前,两个文化产业聚集区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今年以来,我市还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地市级文化产业协会——**市文化产业协会,与市财政局联合成立了安阳市文化投资公司。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达成合作意向10个,展出交易额达1000多万元。同时,积极推进“两馆”4D影院建设,项目投资概算约需310多万元。

(四)抓成效,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我市是全省5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之一。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国有艺术院团改革。顺利完成了电影管理整体划转工作;完成了东方红影剧院财务审计和不良资产核销、影剧院资产和土地评估等工作,编制了东方红影剧院《产权交易方案》和《转企改制方案》,完成了其他5家影剧院的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事转企职工经济补偿等数据测算,制定完成了《**市文化局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即可着手实施。同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演艺集团组建等工作也在进行中。按照省、市要求,上述所有改革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

(五)抓精品,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解放60周年、甲骨文发现110周年。我们及早动手,从艺术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积极筹备庆祝建国60周年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创作方面。为配合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庆典,正在组织剧本创作,拟推出一部殷商文化题材的室内舞台剧。以大学生村官为题材的大型豫剧现代戏《风过山野》剧本已完成,正在组织排演。以**市原康镇柏尖沟村原支部书记许东仓同志事迹为原型的电影《村支书日记》剧本已完成,正在筹资拍摄。同时,我局正在筹备创作一部以马氏庄园为历史背景的豫剧《马青霞》。

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春节期间,举办了元宵戏曲晚会、大型民间艺术表演等60多项文化活动。5月,举办了纪念**解放60周年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和大型文艺晚会。积极开展2009年“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9月份以来,组织举办了2009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并积极筹备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庆典系列活动。同时,各县(市、区)文化部门也精心组织专场文艺晚会、文化下乡、“百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书画展、诗歌朗诵、歌咏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六)抓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扎实有效

20*年,我市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成绩优异,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今年以来,组织举办了“全市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销毁各类违法音像制品28500张;开展了针对物资交流会、庙会期间各类演出场所组织从事色情、暴力和严重违法表演活动的执法打击工作;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禁毒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统

一的4次“闪电”行动,严格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等违规经营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市场14600(家)次,出动车辆1892(辆)次,出动执法人员12314(人)次,查处违规经营场所233家,立案调查191家,下发文化行政执法整改意见书274份,暂扣电脑主机、网络联结器197台(部),停业整顿29家,文化行政执法现场检查笔录1263余份,下达安全消防整改书200余份,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加强法制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市场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

二、关于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一是认识不够。在基层尤其是农村“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二是投入不足。乡、村、社区文化工作没有专项经费,一些必要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三是设施落后。尤其是县(市、区)和农村,文化设施欠帐多,文化设备陈旧不堪;四是活动单调。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五是队伍不强。随着工作量逐年加大,但基层文化队伍并没有随之扩大,尤其是不少乡镇文化专干在编不在岗,很难正常开展工作。

艺术创作与生产方面。专业艺术人才匮乏,文艺创作缺乏精品力作,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文艺创作人员青黄不接,制约了我市文艺创作的繁荣。

文化市场管理方面。文化市场管理任务与管理力量差距悬殊,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执法手段、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与日益发展的社会文化市场不相适应。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小,产值总量低,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产品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还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竞争力不强。三是文化资源价值深度发掘不够,精品不多。四是市场体系尚未健全,文化与市场结合不紧密,文化活动的市场策划意识、能力还不够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一是需要资金支持。市文化局下属影剧院均停业多年,外欠债务(1200万元)、内欠职工工资(500余万元)和养老保险金(150余万元),影剧院改革启动资金如不解决,转企改制很难实现。二是需要政策支持。改制过程中,在职工安置、招商引资等方面,需要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才能减少改革阻力,降低改制成本,实现改革目标。

三、关于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们的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空前旺盛;二是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空前重视;三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积累,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扎实基础;四是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大发展大繁荣的先天优势;五是全球金融危机,恰恰是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难得机遇。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新观念,坚定信心,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切实解决“三个问题”。

树立四种意识。一是要树立文化主角意识。全市文化工作者要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拉高标杆,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我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决摒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老思维。我们的文化工作不但要善于搭台,还要会唱戏,而且还会当主角。二是要树立文化经济意识。文化工作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效益。文化工作不仅仅是花钱的工作,而且还是赚钱的工作、赚大钱的工作。实践证明,文化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消耗资源少、效益大的特点。要把文化的产业属性和商品属性解放出来,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使文化产业进入经济发展的整体机制之中。三是要树立文化权益意识。一方面,要坚决捍卫国家的文化。当前,一些国外强势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和冲击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借机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此,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的文化,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用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占领文化市场。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通过健全的文化网络、完善的文化设施、优质的文化服务、丰富的文化产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四是要树立文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敢于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乃至国外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体制,走出一条文化创新发展的道路。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4

__年_月_日,由市文化局局长__主持,召集市旅游局副局长__、___会议纪念馆党支部书记__、市杂技团团长__以及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在市文化局会议室商量《红色___》剧目运作适宜,现定出如下方案:

(一)《红色___》从彩排开始,由市旅游局负责邀请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的旅行社负责人来___观摩、推介《红色___》;

(二)对于红色纪念体系这一块,有___会议纪念馆负责邀请广安、韶山、井冈山、延安纪念馆来___观看《红色___》的彩排,并进行推介;

(三)充分利用行政资源,由市直工委出面向各单位下文,为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各单位用党费进行观看;

(四)由市政府利用我市的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组建一个公司来运作《红色___》,并由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将杂技学校和现在《红色___》排练借来的人员留下来,进一步繁荣___的文艺事业,这些人和___杂技团的编制剥离,具体操作由市政府组建的红色旅游公司来运作。

(五)制定优惠票价,由教育部门组织大、中专学生和中小学学生观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一些大中型的企业,由他们赞的观看。

二、市图书馆设施购置、更新及运转问题

市图书馆于8月6日开始搬迁,现仍然在搬迁中,但内部消防、电梯等设施没有完善,对涉及需更新和购置的设施,首先向市财政局报告,由市财政局牵头,市文化局、市图书馆参与,经认真审核后提出经费意见,再报市政府研究。

市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存在市场化运作,只能是今后成立三产,具体运作方案下一步再定。

三、市博物馆筹备机构组建方案

为进一步抓好市博物馆筹备工作,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积极着手了市博物馆筹备处的组建工作。现就组建情况报告于后:

(一)市博物馆筹备处拟由下列人员组成

周必素市文化局副局长

李良福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

童劲松市文化局市场科副科长

王玉桂酒文化博物馆副研究员

胡云燕酒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

朱莼洁市图书馆

刘世野___县文管所所长

刘健桐梓县文管所所长

田茂国正安县文管所所长

康厚达湄潭县文管所所长

市博物馆筹备处由周必素同志负责,李良福同志协助。王玉桂、朱莼洁俩为筹备处常驻人员,办理筹备处的日常工作。童劲松、刘世野、刘健、田茂国、康厚达各自承担工作任务,暂不常驻筹备处,但需要集中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工作或外出收集文物资料时,须集中到筹备处统一安排工作。

(二)今后市博物馆筹备处的人员补充

随着市博物馆筹备工作的不断进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再随时增加人员,包括从市发改委、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抽调相关人员。待市博物馆机构正式建立后,采取招聘办法,面向社会和在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工作人员。

(三)市博物馆筹备处设在市图书馆新址

20__年,已设市博物馆筹备处于市图书馆,为此,拟将市博物馆筹备处设在市图书馆新址。

(四)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

拟购置办公桌椅、800万像素以上数码相机、微机等必要的办公用具,拟申请解决交通工具。

四、杂技比赛票务方案

(一)各场馆门票数

1、汇川

体育馆总座位数4614个(甲票共计1133张,乙票共计3481张)。其中西台823个(甲票有262个,乙票有1176个);南台1480个(甲票有307个,乙票有561个);东台827个(东台:甲票有256个,乙票571个);北台1484个(甲票有308个,乙票有1176个)。

2、汇川艺术中心总座位数有809个,其中楼下为甲票,有572个座位,楼上为乙票,有237个座位。

3、红花岗剧院总座位数有1032个,楼上有330个座位,全为乙票,楼下为702个座位,其中1—14排为甲票,有448个座位,15—22排为乙票,有254个座位。

所以红花岗剧院甲票有448个,乙票有584个。

(二)18场演出比赛总票数为49699张(含10月20日观摩《红色___》)。

1、开幕式(在汇川艺术中心)票809张(其中甲票572张,乙票237张),闭幕式演出票(在汇川体育馆)4614张(其中甲票1133张,乙票3481张),开、闭幕式票共计5423张(甲票1705张,乙票3718张)。

2、其余16场演出甲票有13144张,乙票有31132张。

(三)预留及赠送票按10计,则

1、开、闭幕式赠送票为:542张(甲票171张,乙票371张)。

2、其它各场次甲票为1314张,乙票为3113张。

(四)销售票总数按应售票的70计,为:

1、开、闭幕式3417张(甲票1074张,乙票2343张);

2、比赛、演出甲票为8281张,乙票为19613张。

(五)票价:

1、开、闭幕式甲票按120元/张计,乙票按80元/张计。

2、其余各场次票价为:甲票60元/张,乙票40元/张。

(六)售票总价应为:

1、开、闭幕式:甲票1074张×120元/张=128880元

乙票2343张×80元/张=187440元

2、其余各场票票价为:

甲票:8281张×60元/张=496860元

乙票:19613张×40元/张=784520元

所以售票收入应为:1597700元

(七)票面广告收入:

票分正、反两面,票的正面为“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暨××杯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字样及各场馆名称、日期、座位号。反面为广告,每票收取广告费5元,总票数为49699张,广告收入应为248495元。

(八)售票收入和广告收入应为1846195元。

(九)激励机制

1、售票收入和广告收入按总金额的10奖励市文化局,则应为184619.5元。

2、销售人员和单位按2元/张进行奖励,则奖励金额为:

3417 8281 19613=31311张

31311张×2元/张=62622元

3、个人和单位拉广告按1.0元/张奖励,49699×1.0=49699元。

(十)成本

1、印刷成本:印刷票用157g铜板纸,每票按1.0元计,则49699张×1.0元/张=49699元

2、搬运及其它杂费:7000元

所以成本费用为:56699元。

(十一)上缴实际收入为:

1846195元—184619.5—62622元—49699—56699元=1492555.5元

(十二)售票地点:

1、红花岗剧院

2、___会议纪念馆

3、汇川艺术中心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5

【摘要】党的十后,多次提到文化自信的命题,文化已被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当前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仅要因势利导,更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此,本文探讨了文化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以期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明确发展方向。

【关键词】文化事业;发展;新形势

一、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当前,文化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实现中国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化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二是对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力度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到基层的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的文化服务网络,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阵地。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免费开放场馆,免费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免费开展培训,辅导业余文艺团体和人才,免费为活动场所和业余文艺团体配发活动器材,让全民分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进一步激发了人民参与活动的热情。三是群众期望倍增。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精神快乐,心情快乐,健康的、向上的思想和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基本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广场文化、村屯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文化事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期望值越来越高,正在由单一的期望向多元的需求转变。这对我们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更迫切的任务。我们的主业是服务,服务政治、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是天职,必须把握时代脉搏,紧贴社会群众,自觉做好文化事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我们的文化事业虽然有了很快发展,但也要认清形势,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压力和挑战,像文化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一些公益设施相对落后,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的场所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全面发挥,有的职责还没有履行到位,对文化活动的引导和服务还不够等。从适应能力上看,当今的文化范畴、内容、发展趋势和走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有资本到多元资本的转变,从政府领导生产到政府购买服务,从以服务政治斗争为主导到以服务群众生活幸福为主导转变。党的十提出了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对待,大力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千方百计推进文化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需要的同时,不断更新思想,转变理念,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举措。如果我们仍然固步自封,用老眼光、老观念、老办法来对待文化事业,就无法适应发展趋势,注定被汹涌澎湃的文化大潮所淘汰。从群众需求上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群众不再满足以前那种精神上的“温饱”了,需要更高层次的活动形式和精神给养,这就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创新举措,增强文化宣传的引导力,增强文化内容的感召力,增强文化形式的影响力,真正做好做活文化主业。

综上所述,可以说,当前的文化事业发展动力和压力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发展文化事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李秉坤,朱慧.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政策现状及政策建议[J]. 学理论,2014(02):40-42.

[2]梁智文.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3.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和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和重在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核心,实施文化创新、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壮大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到20__年,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快文化兴县建设进程,以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以文化进步推动社会进步。

三、发展指标

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文化发展指标为:

1、文化产业递增速度达到16;

2、人均每年文化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达到3;

3、文化事业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不低于0.8;

4、财政支出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6元;

5、每万人拥有公益文化设施面积500m2;

6、购书经费达到人均0.1元标准;

7、农村乡镇文化综合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8以上。

四、主要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艺术中心的装修进程,完善艺术中心的设施建设,完成好剧团、文化馆新办公场所的装修工作;重新制作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暨同志旧居复原陈列版面,多方筹资兴建“六县之母”博物馆和一个符合标准的县少儿活动中心。五年内,争取在新城建设一个面积不低于1500m2的图书馆分馆。

按照省百强文化站建设标准:乡镇文化站应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综合活动室和公益性文化宣传设施,建筑面积400m2以上。五年内,力争全县23个乡镇都建设好一个文化站。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认真抓好圩镇文化示范点的规划和建设,全县60的乡镇文化站达到省达标站标准,其中有一级站2个。每个乡镇有一个影剧院或室外演出场所,全县80的行政村有二室一栏(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宣传栏),并能正常开展活动,每个自然村至少拥有1户符合标准的农村文化中心户。

2、大力繁荣发展艺术事业

“十一五”期间,将组织创作人员多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创作出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省级报刊杂志至少发表三篇或部级至少二篇文艺作品。到“十一五”期末,专业剧团创作大小戏剧、曲艺共100篇以上,生产大小剧目15台以上,每年抓出1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期间至少创作演出一个小戏或曲艺去夺省级大奖,冲刺全国奖项,力争梅花奖;每年演出不少于135场,其中下农村演出场次不少于60。

3、大力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

切实用好每年的农村文化活动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

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和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不仅要保持荣誉,开拓进取,还要实施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知识工程”、“蒲公英计划”;实施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

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上级部门举办的艺术节。

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藏书达到13万册,电脑达到40台,实现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建立县中心网页,以达到分中心的设立要求,继续做好“于都籍人士”著作库建设工作,形成我县藏书特色。

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深入挖掘和整理本县申报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于都古文》、《公婆吹》、《罾笊舞》、《茶蓝灯》,完成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普查、建档、项目申报工作,创1-2个特色文化村。

4、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

于都是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省级文化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馆藏文物2020件,有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787件。“十一五”期间要力争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功能,完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陈列,完善第一渡纪念碑园景点建设,抓好罗田岩摩崖石刻、谢家祠、管屋、明代步蟾坊、中央后方保管处——竹篙寨等保护单位的加固维修;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上宝古祠堂进行维修和保护,更换木结构,维修瓦面,重修土围及土围门楼,治理周边环境。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以发展红色 旅游为重点,推出多条文物旅游精品线,大力发展文物旅游业。

5、发挥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做强做大文化产业

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普查和规划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文化资源有效整合。积极推进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电影音像业、文博图书馆展览业、信息网络业、艺术教育培训业、特色文化产品业等重点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优化升级,到“十一五”期末,文化产业年总值达7500万元。

6、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不断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管理规章,力争到20__年,在全县初步建成一个市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全县各类文化经营单位达到260家,从业人员2500个,营业收入8000万元,年创税利20__万元。

推广量贩式、超市式、连锁式,全县培植2个亮点歌舞娱乐场所,2个上规模的音像超市、2家连锁网吧。

五、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为文化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工作作为执政为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建立健全以“五纳入”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事业发展机制;把文化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纳入新农村建设考评。建立健全全县二级文化市场管理稽查网络,逐步解决好乡镇文化站的人员、经费、设施问题,增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能力。

2、进一步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20__]41号文件)中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多渠道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确保文物工作“五纳入”落到实处,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15用于文物景区景点的保护和维修。设立文艺创作基金和非物质文化专项基金。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对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捐赠和投入。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统一领导、总体设计、分类指导、管办分离、协调配套、分步推进”的基本思路,抓好“管、办、转”三个方面的改革,基本形成以文化行业管理与文化市场建设为中心、文化公益事业为主体、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撑点、多种所有制共同办文化的,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效益良好、具有赣南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一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理顺政府与文化单位、文化单位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实行分类指导,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三是改革人事制度,在文化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健全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五是对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进行改革,实行按能授职称,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六是推进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

4、加强统筹协调,实施社会兴文战略。

鼓励和扶植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成分参与兴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一是鼓励和扶持多种所有制的民间职业文艺团体和业余团体;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兴办儿童文化事业,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兴办文化设施;二是鼓励现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资源、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三是培育和发展文化服务中介,鼓励公司、演出经纪公司、电影发行公司、艺术人才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7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事业 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公益性文化事业属于非营利性文化事业,它所包含的诸多文化形式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此,不能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全投入市场,而是要由政府给予必要的保障,这是政府实现人民文化权利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基本任务。白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三县两区各族人民曾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丰富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为我市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公共文化事业放在全球文化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全国文化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放在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大环境下来实施,努力构建文化强市与工业强市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新局面。

一、白银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1.1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特色探究

白银自恢复建市以来,群众文化事业、电影事业、图书馆事业、文物工作以及剧团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县区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多媒体阅览室等相继建成使用,覆盖城乡的文化网络基本形成。纵观白银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态势,呈现出如下特点:

1.1.1公益性文化设施逐步健全。我市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强化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随着白银市人民广场、白银市文化广场、白银市大众体育广场、白银市文化一条街、白银市广电大厦、白银市文化中心、白银市体育中心等一批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用,白银市文化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文化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截至2011年底,已建成县区文化馆6个,图书馆6个,达到国家免费开放要求的纪念馆4个、博物馆4个,影剧院2(靖远1家、白银市区1家)家,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广场10个,电影队31个,全市已建成乡镇文化站69家、街道文化站9个,村文化室401个。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5个、乡级分中心69个、村级服务中心点700个。成立民间艺术团体75个、秦腔剧团2个、社火队846个,建成露天舞台284个,四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 “一院三馆”(白银市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

1.1.2特色文化品牌基本形成。精心打造具有白银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影视文化和少儿艺术等文化品牌,成为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文化。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中国60大地标,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景泰黄河石林、永泰龟城、大敦煌影视城已拍摄《大敦煌》《神话》《天下粮仓》《雪花那个飘》《大敦煌》《少林寺之大漠英豪》等10多部影视剧,成为西部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金凤凰”少儿艺术品牌效应日趋显现。《背鼓子》等少儿作品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少儿“蒲公英”大赛金奖。白银少儿艺术团在参加各类部级文艺大赛中获得多项全国金奖、银奖和铜奖,并受文化部委托,以中国少儿艺术团的名义出访德国和法国,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第17届国际少儿舞蹈节,荣获观众评议最佳奖,为我国争得了荣誉,成为我市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1.1.3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权利得以保障。近年来,我市以凝练特色文化、打造白银精神为抓手,以节庆文化为主导,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繁荣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新春交响音乐会、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迎新春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与民同乐,深受市民欢迎;“民间手工艺品展”、国画作品展、“群星奖”少儿舞蹈、举办全国“星星火炬”少儿艺术英才甘肃地区选拔等活动,人才辈出,为白银赢得荣誉;“颂歌献给党”大型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效果卓著;全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全市第三届运动会开闭幕大型文艺式演出弘扬甘肃精神,产生强烈共鸣;“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文化下乡活动,真情奉献,深受农民喜欢。如今,我市群众文艺社团不断壮大,少儿艺校、中老年合唱团、舞蹈队、秦腔自乐班、社火队等一大批群众性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公园社区乡村,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1.1.4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兴未艾。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就。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围绕我市城市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研究课题,推出了一批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优秀成果,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学科和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传统学科日益完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得到发展,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学科体系。社科类社团数量不断增加,组织结构类型、地域分布范围、学术研究领域、活动开展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争取国家和省上社科研究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度创新、经费投入、事业发展、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等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外,我市文物博物管理有了新起色,文化市场环境不断净化,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1.2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突出问题举证

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建设进展显著,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曰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2.1财政投入长期不足。公共文化发展起点低、基础差、欠账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各种投入偏少。从财政投入看,十余年间,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不超过0.5%,西部欠发达地区更是绝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文化基础建设匮乏,基层文化单位缺乏正常运行的经费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弱化,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与数字化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系统尚没有确立,要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陈旧落后,服务手段创新不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我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2.2内部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用人机制不活、收入分配激励约束作用不明显、社会保险尚未完全社会化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水半的提高。

1.2.3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市、县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目前的人员编制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兼职和借用人员较多。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偏低,缺乏高级职称的拔尖人才。整体布局、层次和年龄结构不够优化。

1.2.4公共文化服务缺乏高标准、多功能、综合性、标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文化服务设施也存在数量少、层次低、规模小的问题。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网点布局不合理。另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难,也是制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上规模的原因。

1.2.5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责任不明。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没有把公益性文化建设摆到应有位置,甚至忽视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造成公益性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1.2.6社会力量支持文化建设的渠道不畅通。完全依靠政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难以满足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文化事业,是财政投入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市公益文化事业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捐助公益文化事业的成功案例很少。主要原因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普遍的社会共识;缺乏有吸引力的荣誉制度,捐助人得不到应有的表彰;税前列支的优惠政策程序繁琐,税务部门和捐助企业的积极性都不高。这无疑妨碍了全社会的文化共建共享。

二、白银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设计

2.1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的力量,就在于文化作为一种内在传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这种作用穿越时空限制,融入民族血脉,锻炼民族禀性,铸就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民一同前进,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强市的精魂,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强市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入人心、内化为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准绳的过程。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新时期新阶段新情况,提出实现白银跨越式发展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大力培育和弘扬“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白银精神和“终身学习、创造财富、追求高尚”的白银价值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把白银精神和白银价值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内化为全市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富民强市的强大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创业奉献”是几代白银人不怕艰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概括,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也是需要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终身学习、创造财富、追求高尚”是新近提炼的白银人的价值取向、核心思想和人文关怀,是白银人现实生活中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终身学习”是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创造财富”就是创造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包括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渊博的知识、纯洁的友谊、诚挚的亲情、健康的体魄、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姻缘等精神财富。“追求高尚”是人生的崇高境界。高尚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精神上的纯洁,高贵。追求高尚,就是追求一种脱离了人性中劣根性的,具备勤劳、朴实、大度、英勇、真诚、清廉等的优秀品德和美好情操。

2.2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支撑,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二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免费或优惠。这就突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时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坚持政府主导,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基本保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不断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多建设人民群众汲取精神食粮、陶冶心灵情操的场所,使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逐渐遍布城乡,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建设项目,加快改善县乡村文化设施条件,逐步实现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在基层各级各类文化场所的全覆盖。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和形式多样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鼓励民间艺人从事农村文化创作、表演、宣传和弘扬工作,推动优秀民间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2.2.1制定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馆、站、室等建设项目,形成以市区为辐射点,进而逐步形成一个标准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2.2认真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取必要的资金保障,除继续做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外,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研究实施一批新的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尽快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施我市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公共文化项目建设,逐步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加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做好与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对接工作,实现全市人民人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目标。

2.2.3着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中心村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20户以下自然村延伸,巩固提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质量;改建扩建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广场、剧场等“三馆两场”,实现全面达标;谋划建设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搞好白银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普馆、档案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院五馆两中心”建设。加强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2.2.4努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方式。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各种新的科学技术与手段,引入到我们传统文化领域,为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为绝大多数人的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服务。从我市实际出发,根据现有情况,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2.2.5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纳入和落实到我市三县两区政府的财政预算,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顺利实施。

2.2.6维护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文化权益。

2.2.7积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2.8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推动劳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行改为聘任、绩效工资等方式,更大限度地提高在岗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创新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方式,更便捷、更有效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2.2.9做到公益文化事业由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必须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真正适应人民群众健康的文化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在“软件”上实现“升级转型”。要严厉打击庸俗、低俗之风,多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将现代信息手段和时代元素融入“文化下乡”等活动中,广泛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搭建新的传播平台,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果,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鲜花烂漫的精神家园。

2.3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以城带乡文化联动机制

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由文化建设带来人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7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无法实现全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近几年我市农村文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着文化设施少、文化产品少、文化活动少和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等问题。推进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应该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2.3.1摆正位置,真正象抓经济那样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认真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完善政策、明确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有效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保证农民真正得到文化上的实惠。

2.3.2政府主导,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村级延伸。目前,政府主导建设的最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但我市农村群众居住分散,有些村距乡镇政府十几公里,群众无法就近享受文化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要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同时建设村文化室,并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送文化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向村级延伸。要加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建成广大群众“时时可看,处处可学,人人可享”的数字文化传播服务网络。要按照服务半径、服务人口数量等布局公共文化服务点,考虑在一些偏远、人口较多的自然村设立公共文化服务点。要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与保护农村民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使我们向农村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更加贴近农村群众的需求、更加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努力做到相关设施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鼓励各种文化设施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群众开放。

2.3.3落实经费,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能够正常运行。经费问题是始终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文化站建设几起几落,关键是经费得不到保障,无法正常运行,造成了文化站的流失。为此,各级财政应当统筹规划,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农村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业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各项文化服务活动正常开展。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建成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管理规范、内容丰富、充满活力。

2.3.4深化改革,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要深化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的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制订年度农村文化活动实施计划,明确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形成各级文化单位深入农村长期服务农民的有效机制,精品文化、高雅艺术要到农村广阔天地。县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室、体育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要纳入财政供养,免费向农民开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对口支援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兼职农村文化队伍,加强农村兼职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子表彰奖励,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化作品,繁荣本地文化事业。

2.3.5发动群众,全力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经常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觉担当起繁荣农村文化的重任,每个村都要结合实际制定文化活动规划,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文艺演出、才艺大赛、琴棋书画等各种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通过农民的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活农民的创造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通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经常化。

2.3.6配好人员,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人管理,农村文化活动有人组织。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设施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根本。要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编制,配备好文化专干,并加大培训力度,使其成为乡镇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带动者。要落实村文化室专兼职管理人员,使村一级的文化设施有人管理,文化活动有人组织。同时,要继续抓好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认定工作,对评定了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给予一定补助,使这些文化能人更好地发挥作用。

2.4以为白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出发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失去根基和原动力。哲学社会科学要致力于回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注重重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为白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和理论前沿,时刻关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注重研究白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2.4.1深入研究市情和白银各个发展阶段的战略部署,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围绕白银“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业强市战略”、“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特色文化强市战略”、“兰州-白银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部署和实施,进行论证和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转化成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其中有些成果的研究结论受到了省上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要加强对白银历史文化的研究,传承弘扬白银传统文化,挖掘深研白银名人文化,扩大白银知名度度。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出一批精品力作。

2.4.2积极开展社科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人文素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同等的重要地位,要大力向全社会,特别是向各级领导同志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像重视自然科学一样重视社会科学,像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一样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千方百计扩大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力。要大力向广大民众宣传社会科学知识,运用文艺演出、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网上论坛、知识问答,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展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介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文社科素养,提高文明程度。

2.4.3加强对社会科学的规划管理,发展壮大学会组织。完善创新社科管理,健全激励机制,保证社科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放松。对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扶植培育。同时,要加强对学会的管理,积极妥善发展学会、研究会组织。要在学会中开展评优定级活动,提升学会的整体水平。

2.4.4大力推进社科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社科工作实力。发展社科事业,人才队伍是保证。要像重视其他科技人才一样重视社科人才建设,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社科人才。要加强社科专家库建设,调整、完善社科专家库,建立比较完整的专家库工作运行和评估机制,不断增强社科工作的实力。

2.4.5加快社科阵地建设步伐,提升我市社科研究的质量和效益。社科阵地是社科工作的基础,要大力巩固和发展社科阵地。加大县级社科联建设的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县(区)都建立起社科联组织。成立白银市社科院,继续加强社科普及基地和社科研究基地建设。要对已创建的社科基地加强指导,出成果、出实效。同时,继续培育创建社科普及基地和社科研究基地。进一步办好《白银社科》等理论刊物,力争由季刊扩展为双月刊,并不断提高刊物质量。进一步完善社科网建设,使其真正成为社科普及、服务大众的重要阵地。

2.5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体系

人才是文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要求,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要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和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要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以产品取胜的,只是投入与产出的方式不同。要摒弃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立、割裂的观念,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与融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积极互动中健康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克服公益性与经营性割裂、对立的观念,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为标准划分国有文化单位,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搜狐新闻,2011-10-26.

[2]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J].报,2012-02-16 .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率先突破,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事业体制与机制,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设施先进配套、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市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格局,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文化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原则。我市文化事业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事业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资金投入、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在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上体现出来,着力缩小城乡文化差别,推动文化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二)坚持齐抓共管原则。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既是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优势。

(三)坚持率先突破原则。在立足当前实际,坚持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突出红花套、两个沿江乡镇,实施重点突破。正确处理好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集中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确保文化事业持续和谐发展。

三、总体目标

(一)一期目标(2009-2011年)。红花套、两镇的综合文化站2010年要建设成为全市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典范。到2011年,市文化馆、图书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馆标准;以红花套为代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要设置多功能活动场所和文化科普培训室、图书及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有室外群众文体活动场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单位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群众能比较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二)二期目标(2012-2015年)。到2015年,形成以谜语、红花套遗址等为率先突破的文化标志,构建比较完备的突出本土特色,具有现代服务型城乡文化服务网络。按照在全省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普遍均等、城乡统筹、结构合理,完成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三期目标(2016-2020年)。到2020年,达到:地方特色文化鲜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各类文化设施先进、城乡居民素质优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在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突破

1、编制城乡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在全市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编制《市公共文化事业沿江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率先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围绕市级建设注重规模导向,乡镇建设注重综合功能,村级建设注重实际实用,农户建设注重辐射带动的总体思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红花套、两镇,率先建立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团为龙头带动,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桥梁,流动演出车电影放电车为纽带,村农家书屋(文化室)、文化中心户为基础的市-乡(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

3、率先推进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一是发挥市“三馆”的龙头辐射作用。2009年完成“三馆”扩建项目申报工作,2011年,投资280万元扩建市文化馆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2011年,投资850万元,按照一级馆标准完成市图书馆扩建;2012年,投资580万元,完成博物馆即杨守敬故居维修扩建。到2020年,红花套、成为市“三馆”最直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乡镇。

二是投资建设维修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2009年,投资20万元完成镇镇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继续配套5万元,把红花套综合文化站建设成全市的典范。到2020年,把文化站建成集文化、广电、体育、成教、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三是以政府为主导建设村级农家书屋。优先建设红花套两镇农家书屋,全市2009年建成31个,2010年建成40个,2011年建成28个,实现一村一家农家书屋目标。到2015年,实现以村级农家书屋为“点”各村文化中心户成“面”的农村图书网络。

四是率先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辐射作用,2009年在乡镇覆盖率60%的基础上,红花套、率先完成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2010年实现“村村通”。到2015年,形成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

(二)在开展城乡公共文化互动上率先突破

1、严格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将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纳入市相关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文化工作目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积极组织或参加全市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农村文艺汇演、民间文艺大赛、少儿文艺作品评奖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努力将一些文化活动培育成有影响力、示范性、导向性的公共文化品牌。

3、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积极配合市直文化单位每年坚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创作“文艺精品”,多排练演出适合农民群众观看的文艺节目,每年送戏下乡150场;电影放映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在2010年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为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开展流动性文化宣传服务。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学习、科普教育、职业培训活动。以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广场等基层文化场所为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和节日文化,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

(三)在抓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率先突破

配合市直单位全面启动并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9年,完成文物田野调查;2010年至2011年,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做好野外文物保护,健全完善市、乡、村、组、保护员五级文物保护网络。

根据我市农村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加强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生存环境和存在问题,编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至2009年,完成资源普查和普查成果上报工作。2010年至2015年,为全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到2020年,建立起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四)在加强城乡文化市场管理上率先突破。

1.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简化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开发文化市场,重点扶持农村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支持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娱乐业向农村延伸,改变城乡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2.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打击色情表演和零售、出租、放映色情音像制品活动,查处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和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行为。

3.以查处大案要案和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促进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严格取缔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者。始终把打击制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作为扫黄打非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彻查、彻究、彻办,决不姑息。

(五)在推进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上率先突破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基本方向,充分利用谜语、红花套遗址、城背溪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和经营大众娱乐项目,实行文化产业投资体系的多元化,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重点建设“十公里精品柑橘园生态文化”、谜语民俗渡假村等文化产业项目。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组建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在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分类指导、制定措施,完善政策。对文化建设及重点文化工程,加强督查,确保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认真落实文化建设的各项财政投入政策,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1%;及时足额地落实兑现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税收的减免和返还政策。安排专项的文化经费,重点配套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建设,支持全市重大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扶持专业剧团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确保人才培养、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物保护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业务经费有保障。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9

关键词:佛教;文化事业;服务;宜昌古佛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49-02

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包括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文化服务,作为服务也应当是一种文化事业,一种特殊的文化事业,否则,佛教将难以为继,信众将无所皈依。对此,古佛寺在自身的文化事业发展中,积累了一些心得。

一、发挥闹市古寺优势,确立佛教文化思路

发展宗教文化产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佛教信仰的必须,民生需求的必须,社会和谐的必须,文化繁荣的必须。为了进一步满足信众对佛教文化的需求,把宗教文化作为一项事业推向社会势在必行。

古佛寺在佛教文化上有着自身的优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38年前元代初年的三圣宫,即见于志书的公元1265年所立寺庙。三圣宫破败后重建于民国十六年即公元1927年,因供奉一尊古佛而名古佛寺。日军侵占宜昌时,古佛寺被日本浪人破坏,收复宜昌后再建。该寺是解放初期宜昌市城区的28座佛教寺庙中,仅存的一座佛教殿堂,其殿具有清代晚期宜昌地方建筑风格。1962年古佛寺即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再度被确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市政府相关部门下文同意恢复古佛寺佛事,从而该寺院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地位得以恢复。从此,古佛寺逐步成为宜昌市城区乃至三峡地区一个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和佛教文化基地。

客观地说,寺院前期的运作阶段,我们的工作着力点放在改善本地相关部门和市民对寺院的了解与认知,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地区影响力。在取得运营与佛事相应资质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之后,经过数年的工作磨合,寺院内部已经凝聚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佛教信仰基础牢固的信众群体,为今后寺院的佛事活动和整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从本寺院面临的环境和实际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实践,同时走出去,云游考察,学习外地寺院经验;也请进来,聘请国内高僧及相关专家来寺院传播佛法知识,我们诚恳地向其求示索因。经过不断地参究,我们逐步明了“以佛教教义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战略思路,让寺院文化融进世俗社会,让寺院相关服务走出去,让佛教寺院文化走出去,同时把文化服务项目带进来。在工作中我们逐步体会到,佛事活动要得以顺利开展,佛教理念要得以持续传播,服务社会要得以持之以恒,必须依法进行宗教活动,取得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并为其服务。为此,我们着力构建一个集佛教信仰、佛教文化研究、文化旅游、佛事活动为一体的现代宗教事业文化实体。我们体会,这一佛教文化发展的思路,是一条于佛教、信众、社会都有利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二、潜心佛教理念传播,丰富文化服务项目

教职人员需要虔诚履行教职、潜心修持自身、传播佛教理念、服务信教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教职人员的精神状态突出反映了该宗教场所的整体面貌,关系到该宗教场所的外部形象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着力引导教职人员投身于佛教理念的虔诚传播和文化服务。

佛教信仰需要虔诚,佛教理念需要传播,传播需要勤奋,需要服务意识、献身精神。我们积极参与佛事交流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展示、提升古佛寺宗教文化品牌效应。我们尽量利用古佛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宜昌城区的佛教文化及其事业在当地文化发展中占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寺院僧团组织坚持寺内日常佛事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寺外相关大型佛事活动,参加周边地区信众居士联合开展的集体佛事活动。为了进一步增强信众信任度及古佛寺的知名度,外出参加佛事活动回来后,我们迅速将收集、整理的图片及文件资料,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进一步增值其传播效应。

考察都市佛教的发展道路,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僧人修证的精神与虔诚,一是僧僧侣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造就适应当代社会的新一代僧人,让寺院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作为宜昌城区中心唯一的一所佛教文化场所,我们尽力利用自身这一区位优势,推广寺院佛教文化项目。每逢佛菩萨圣诞或其他纪念节日,每逢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旦、腊八、春节、庙会、传灯、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普佛仪式日及释迦牟尼佛圣诞日等法会,我们都会举行一定规模的佛事活动。活动期间,寺院将全力以赴组织信众来寺内参拜。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随着人脉和经验的不断累积,香客群体会潜移默化,不断发酵升腾,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观光游客及信教群众将从中感受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历史文化的丰厚,从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这些活动中自然丰富了僧侣自身的文化内涵。

我们同时感到,面对社会民生巨大的精神需求,佛教不能回避,必须立足于都市,服务于民生,回馈于社会,因循守旧、踞守山林的佛教是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利用一切形式和方法,传播佛教文化,弘扬和谐理念,满足民众需求。我们用好每一笔善款,逐渐丰富、充实寺内佛教用品,经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依法创建、登记、注册了本寺期刊《燃灯》杂志,以此反映信众声音,表达读者诉求,沟通相关信息,张扬积德行善,推动社会和谐,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满足信众的需要,僧俗共赏。目前,寺庙受场地的限制,出让的佛寺用品和相关商品还不能充分适应游客与信众的需求,为了不断满足游客、信众对佛教文化的好奇心、求知欲、虔诚心和奉献感,我们注意开发丰富多彩的佛事纪念品,既发展了文化事业,又让信众一到古佛寺,就感受到清净安宁,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信任感、归宿感油然而生。我们不仅创办注册了期刊《燃灯》,而且设计、制作了一些佛教明信片、纪念册、带有古寺标示的服装饰品等精神产品,而且编辑、出版了《图解古佛寺》、《世界名人论佛教》等读物,将这些读物和物品一一介绍和推荐给游客、信众。在寺院恭请佛事用品时,我们放开思维,安排法师,按照市政府的相关规定,在特定时间带领大家放孔明灯、放河灯祈福,从而吸引更多香客。总之,我们尽量将一些大众喜爱的活动结合佛教特色来推广。如此不仅提升了本寺庙佛教文化品质,也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的内心感受。

三、着力佛教文化推介,提供佛事活动服务

佛教文化像其他文化一样,需要不断地推介自己,让受众了解,让受众感受,让受众信赖。我们将寺内相关部门作为主要推手,由他们聘请人员,依法积极与社会团体及各方人士接洽、探索、商讨、促成相关佛事文化社会活动。我们积极推广古佛寺禅茶、古佛寺素食等特有佛教文化的用品,逐步形成和完善寺院事业链条,这些文化商业性活动使寺院得以稳步、有序、健康发展,从而有实力提升古佛寺在本地和相邻地区的影响力,吸引各界人士走入寺院,了解佛教文化。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整合现有资源,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创新,激励进取,充分发挥寺内僧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寺院进一步发展打下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我们尝试引进专门人才,在寺院实行“选贤制”、“聘任制”,由寺院民主管委会对聘任人员进行考核及使用。

对于寺内法物的供请及佛事活动的相关安排,从物品的规格、门类、外观、档次以及供请价位上,依据佛教教义教规,遵从价值规律,审视现实状况,作出调整幅度。同时设计出既符合佛教仪轨,又适应现代需求的综合服务,让斋主与寺院主管部门接洽所需服务事宜。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对参与者进行佛教文化引导,不仅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充分展示出我们寺庙的专业度、虔诚心,使广大信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佛门体验,接受心灵洗涤,我们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因此得到相应提升。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10

一、科技进步对提高我省文化传播能力和文化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文化艺术品内在品格的提升

高品味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品格是摆在文化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创新和进步使得文化产品的文化品格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可能。例如,现代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以武安地方艺术形式为基础,综合运用了魔术、杂技、摇滚、街舞等现代元素,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正是其充分运用了科技创新成果,如多个表演区的舞台升降旋转设计,立体实景、网眼纱,激光动态成影技术,为传统文化样式注入了现代血液和活力,正是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的结果。

(二)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文化艺术产品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在文化事业领域的运用,传统单一的文化产品的样式逐渐演变为多元素的综合性艺术,这不仅拓展了文化产品的样式,同时也开拓了市场。以舞台的综合实践形式为代表的戏剧就突出表现对多种曲艺文化艺术形式的包容、吸收、整合、运用。

(三)科技创新和进步拓宽了文化艺术品推介途径

科技影响传播,传播决定影响,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就能广为流传。文化的影响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同时也受传播手段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现代的商业竞争和宣传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推介途径几乎决定了产品的成败。科技创新成果对于提高文化生产传播效率和效能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正在努力适应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化事业来说就更是如此。河北文化领域的剧团、单位,如果不能有效地推出“产品”,就难以获得充分的发展。现代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文化事业的推介和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

1.互联网平台的运用

互联网提供了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也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能否尽快且有效推介和宣传自身就在于是否有效运用这一相互交流、参与的平台。河北省文化厅市场处、宣传处等部门利用网络向国内外的政府机构、组织团体、个人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和宣传。

2.数字电视、广播等影音媒介

科技的创新使无线传输、移动存储成为可能,再加上高清液晶显示,使数字移动电视、车载电子系统、广场电子传播系统等可以出现在任何需要的角落,有效且合理利用这些高科技媒介成为文化产品自我宣传的有效手段。

3.报纸、书籍、横幅、传单等纸质文字媒介

传统的宣传推介工具也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科技创新成果拓宽了传播的途径,文化产品作为商品的属性要更好地彰显,用于宣传和推广的方式和途径就要按照商品的流通规律来进行。

(四)科技创新和进步增强了文化艺术品传播效能

文化产品的宣传不仅途径要宽广,更重要的是效果要好。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播模式,推进和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构建新的传播方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空间。

要增强文化艺术品传播效能就必须找到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因为不是任何媒介都适用于每一种文化产品的,受众(消费者)的群体不同、层阶不同、喜好不同,决定了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有找到最适合的推介和传播媒介,才能收到成效,甚至事半功倍,综合多种推介途径往往会收到较好的宣传效应。

(五)科技创新和进步刺激了受众的消费欲望

消费欲望是建立在对消费品的质量和传播效应上的,对文化产品产生消费欲望的过程是不断有“信号”刺激的过程。

1.消费欲望产生的必要条件

消费欲望的产生建立在文化产品这一特定消费品的“质量”上。文化产品质量是核心,前文也论述了科技创新成果为文化产品的品格的提升和样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就是为文化产品的质量添加筹码。

2.消费欲望产生的充分条件

好酒也怕巷子深,仅仅靠文化产品的质量是无法彻底保障其有足够的市场效益,尤其在现代的商业社会“眼球经济”的背景下就更是如此。没有足够的宣传和推介,没有引导消费欲望的渠道,就没有消费欲望的产生。

所以说,科技创新和进步在文化艺术品的生产和传播中的广泛运用的目的就是使文化作为商品的本质得到实现,文化艺术品的内在品格、多样形式,以及多元而有效的传播途径共同激发了对文化艺术品的消费欲望。

科技创新和进步对文化事业的意义重大,上述五个要点贯穿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三个方面,科技创新和进步作用在其任何一个环节当中。文化产品的目的就是获得消费的认可,消费欲望的产生正是建立在文化产品的内在品格、多样形式和推介宣传的多渠道和高效能上,而这“合力”的基础正是科技创新和进步。

二、河北省文化事业应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的现状和问题

(一)河北省文化事业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的现状

1.舞台文艺演出行业

河北省在舞台文艺演出行业的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丰厚的文化积累,仅戏剧剧种就达21个,其中河北梆子、评剧等在全国广有影响。舞台文艺是一个立体的效果,是舞台演员在声、光、影、电下的综合展现,这就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密不可分。河北省各文艺单位为打造高质量的舞台表演效果,大力推进自身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吸收、应用。

河北省话剧院积极引进高端设备,提升自身对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例如,由Z80单板机、CRT显示器等组成的WDW-1型舞台控制系统、360度旋转摇头式电脑灯(由灯体转动带动光束运动,可形成三基色组合变化、光线明暗变化、图案组合变化、图案旋转变化、棱镜效果变化、柔光效果变化、镜头光圈收缩变化、镜头调焦变化、镜头变焦变化、光束频闪变化)、MD、音箱、无线话筒等,上述科技设备的运用能够产生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河北梆子剧院也有大量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如电脑灯控制台、常规灯调光台、摇头电脑灯、染色灯、灯光换色器、字幕机等设备。尽管如此,剧院在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仍与国内同级院团有差距,例如音响没有数字化设备,全是模拟设备。而且已有设备只能保证一个团的正常演出,且舞台呈现达不到理想效果,搞大型演艺活动时常租赁设备,科技创新成果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剧团的发展。

同样,河北省歌舞剧院尽管在道具、布景上借助计算机软件的科技成果(PhotoShop或AutoCAD)来完成设计工作,然而音响设备同样也只是模拟设备,没有数字化音响设备。其他科技创新设备有电脑摇头灯、电脑扫描灯、电脑摇头灯、筒灯换色器、电脑灯控制台、烟雾机、电动葫芦、LED高清大屏幕等。虽初步实现了升降台、推拉台、吊挂系统等较好的舞台效果,但已有的设备依然很难达到国内高端水平。另外,限制剧院发展的瓶颈还在于高科技成果应用人才的缺乏,受待遇、学历、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限制,掌握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人才的缺乏,熟练操作的灯光人员8人(占剧院人数的2%),会使用数字化设备的人员只有4人(占剧院人数的1%),剧团表演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所以,调查情况表明,仅仅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还不能完全保证剧团的顺利发展,人才的引进同样必不可少。

2.图书报刊行业

以纸质媒介为特征的图书报刊行业和科技创新成果有着天然的联系,数字编排、数字传输、数字存储、数字印刷等正是科技进步的创新成果带来的巨大便利。以河北画报社为例,其积极推进的“画报数字化”,因不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媒介形式而引人瞩目,这一举措是积极应对现代电子科技创新的步伐作出的战略性调整,使画报这一传统的纸质媒介形式展现出多样态的产品形式。画报出版广泛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排版设计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版网上阅读)。其着力营建的河北省最大的图片资料库――“河北省图片资料馆”拥有先进的数字存储设备,其中的2.4TB的磁盘阵列,相当于2457G,如此巨大的存储功能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当然,科技创新成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到资金是科技成果引进的基础和保障,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是其实现条件,资金不足成为发展的最大制约性因素。

3.文物相关行业

河北省是文物大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其数量处于全国前列。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同样对提高文物相关部门的探测、发掘、整理、保护等环节意义深远。河北在田野考古记录手段上开始跨入数字化的门槛,初步开发了田野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或数据库,并运用各类数据采集仪记录和保存考古数据,使用电子全站仪测绘和记录考古遗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利用航拍、遥感等先进科技手段保存和采集出土文物及遗迹信息,并在具体操作手段和实用方法中大量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便捷。河北文物部门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他省份已建立了基于GIS和三维仿真的数字考古系统,以综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3S”虚拟现实技术,此技术可以在立体地复原出文物古迹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下文物的保存形式,通过数字仿真和虚拟复原可以重建古遗址及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文物勘察、发掘、保护、研究的成效,是建立在以高端科技设备的强大优势的基础上,因此,科技设备的完备才能发挥更突出的效用。

4.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关系到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生产和扩大影响力的主要阵地。我省拥有很多科技含量高的演出场所和文化设施,如人民会堂、河北会堂、河北省艺术中心、河北美术馆、河北大戏院、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图书馆等等。随着河北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大省”目标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多功能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造、升级和完善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的需求,从而为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河北省文化事业应用科技创新成果面临的问题

1.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机制有待健全

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需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针对当前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综合考察,对相关运用领域进行推介,审核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情况,为进一步引进作出评判,切实起到科技创新成果和文化事业运用的中介作用。

(1)综合性考察

(2)专业性测评

(3)针对性引介

(4)全面性审核

2.科技创新成果引进的财政扶持机制有待完善

3.引进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人才政策有待调整

4.对已有科技创新成果消化吸收和应用观念有待深入

5.鼓励并加强自身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6.对综合运用多种科技创新手段的意识有待强化

三、科技进步对提高我省文化传播、网络文化引导能力的思路

(一)各文化事业单位在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我省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基础上,努力实践“两手抓”,既要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又要抓好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各个单位在运用科学技术中对自身的硬件升级

各单位在运用科技进步提高自身能力过程中,结合各自实际,对有利于本部门行业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手段分门别类,积极加以引进,再通过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工艺的改造升级,达到完善提高的目的。

2.各个单位在运用科学技术中对自身的软件升级

优秀的人才资源是科技进步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文化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坚定不移地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国家科技事业中来,开创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各单位内部从事文化业务及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一次技能提升,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技术能力和对高新技术的认识,使其从工作理念到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通过软硬件的共同提高,才能推动文化发展。

3.各个单位在运用科学技术中要开拓视野

在实践文化科学技术进步中,各文化事业单位还应立足自身,开拓视界,主动关注其他高科技领域最新动向,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从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到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吸收一切可以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元素。例如,在文物保护事业方面,文物科技水平进步十分显著,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已经成为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开展各类科技成果交流会,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创新科技载体,加大应用力度,才能使科技进步更好地为文化事业服务。

(二)拓宽宣传渠道,加大传播宣传力度

在文化宣传方面,我们既要关注传统媒体,又要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拓宽渠道,多种方式建立文化传播平台。在各种媒体中,网络媒介具有多项其它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多维宣传、受众群体观念新、建设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制作周期短、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可重复和可检索等,可称之为是时效性最强的宣传手段,这些特性使之与文化传播有极强的互补性,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利用。

1.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交流平台

在应用先进技术方面,通过建立各类文化网站,介绍各类文化资源,及时文化动态,实时转播文化方面重大事件,相关视频,同时,对现有文化资料进行网上链接,公布部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开通博客空间,多途径拓宽联系方式,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交流平台。

2.宣传河北文化形象的新载体

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河北文化,拓展河北文物博物、文化产品等信息渠道,开展网络介绍、咨询、引导、销售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形成宣传河北文化形象的新载体。

3.互通有无,形成强大的宣传渠道

各文化事业部门均可在内部网络媒介上部门信息,介绍经验,使各部门间互通有无,拓展联系方式,形成信息丰富、功能强大的宣传渠道。

(三)通过成立文化部门科技进步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文化部门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要以服务国家目标、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重要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成立这一机构以便更好地联系各个所涉单位,结合我省实际,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

2.研究新科技在各个文化领域的应用。

3.引导院团馆在实际应用中对新技术的推广开展。

4.以该机构名义组织全省文化科技进步活动,在我省文化部门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各类推广介绍,积极参加各类交流展览活动,将我省文化资源推向市场。

四、科技进步对提高我省文化传播、网络文化引导能力的政策措施

(一)成立文化科技管理部门

成立文化科技管理办公室,与厅文化产业处、艺术处、计划财务处等部门协调工作,对接下属各院团、局,负责以下各项具体政策与措施的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表彰奖励政策

1.完善文化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

参照文化部于1995年颁布实施的文化部《文化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将河北省文化厅于2004年颁布的《河北省文化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

具体体现在现有奖励办法基础上,增加一些凸显文化科技奖励对象的科技性、实用性、时代性等特征的内容,使该奖励办法能够有效刺激广大文化系统上的科技人才与单位的创新积极性,更好地为我省文化事业服务。

敦促相关部门对修改后的奖励办法进行落实、监督。

2.重视文化艺术作品奖项中的科技含量

在选送和评比部级、省级等各类文化艺术奖项过程中,在高度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基础上,也对作品的科技创新含量予以关注。对于充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的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予以适度嘉奖。

(三)加强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制定出台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学习培训政策

聘请业内专家,对各单位科技骨干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我省文化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

2.整合文化科技人力资源

针对我省文化科技应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设立交叉学科课题,协调各单位文化科技人员或跨单位、或跨领域进行合作、协作研究,有效整合省内文化科技人力资源。

(四)增加文化科技资金投入

通过申请、调研、审批等程序严格把关,逐步增加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中文化科技投入的比重,为文化事业的飞跃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保障日常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认真审查记录各单位器材设备更新申请,保障日常使用技术设备的维持维护与更新换代,以促进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2.注重先端科学技术的采用

更加注重国内外先端科学技术的采用,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使其能够抢先为我省文化事业建设服务。

3.设立河北省文化科技研究专项基金

设立河北省文化科技研究专项基金,资助单位、个人、跨单位协作团体等能够安心研究,早出成果。

(五)拓展文化科技运用空间

敦促各单位迅速建立健全网络主页,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对于网络主页的建设予以积极支持与协作,利用网络手段切实提升我省文化传播和网络引导能力。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11

【关键词】公共文化;文明程度;美国;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001-02

一、公共文化含义

所谓“公共文化”,即“公共”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范畴,它区别于普通意义的文化概念,具有公益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积极的公共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谐、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并能有效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本文所指的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二、美国公共文化运作机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民间主导”文化模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设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政府不直接经营公共文化事业或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利用国家或私人的基金会对文化事业进行经济资助。其次是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文化艺术进行间接的资助、培育、支持。民间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NPAO)主要通过政府直接拨款,鼓励慈善机构、企业及个人捐助等多种形式对其给予支持。这是一种社会主导、政府间接引导的开放型文化管理机制,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自我调节,政府制定实施文化政策和立法,并协同民间文化机构与中介组织来间接管理文化事业。

政府很少直接干预文化的发展是美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营利性企业支配文化产业,非营利组织控制高雅文化的供应。私人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在文化艺术的传播和资金提供上占重要地位,政府只是扮演支持的角色。私人和公共资助呈现分散化和分权化的网状形式,联邦政府从中起到调节和激励作用。一些私人基金会在文化艺术活动、与文化有关的学术研究、人员交往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捐赠国内文化项目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项目。众多民间文化组织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实施公共文化项目,其中大量的志愿者为文化事业提供服务资助。政府则以经济优惠政策而非行政拨款的方式扶持非营利性文化组织。

(一)地方政府支持和充足的活动经费

美国社区文化建设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贝瑟斯德社区合作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是非赢利机构,负责全区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娱乐活动。他们的目标是“一个社区,一个目标,营造快乐氛围”。社区年经费约400万美元,虽然没有政府财政预算,但政府却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如把社区公共停车场收入的税收部分归社区用。去年全区公共停车费收入为1836.5万美元,社区分得166.8万美元。地方政府还把社区的房地产税中每1美元中提取1.6美分给社区,个人财产税中每1美元提取4美分归社区。这部分约占社区文化经费的65%。其余的来自社会及个人捐款、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收取的管理费等。社区举办的所有文体活动,包括门票都享受政府免税优惠。

(二)各行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设施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社区委员会由11人组成董事会,他们来自银行、商业、艺术、地方政府等单位,便于把社区的文化娱乐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起来,为社区文体活动提供场所。当地有美术室、音乐厅、健身房、电影院、剧场43处。这些单位无偿或打折供社区使用。如美国切维切斯银行在区内建办公大楼时,社区与它达成协议,地方政府在建筑用地上给予银行优惠,银行在建大楼的同时建一座能容纳450人的剧院租给社区使用,每年只向社区收取1美元象征性的租金,这大大减少了剧院的运营成本,票价降低许多。企事业机构的捐款和赞助也使他们得到好名声,在社区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再如,社区几家意大利饭店,每周为社区举行一次意大利红酒品尝会,免费向公众开放,深受居民欢迎,也为饭店赢来更多的顾客。企业与居民间的互动行为,推动了社区文化活动发展,也为企业带来商机,形成“双赢”。

(三)产业的支持

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源于国会拨款,虽无法保证全部大型主流文化项目的开展,但在使用过程当中起到了对社会资金和个人捐赠的引导作用。其次,加大税收优惠。美国的非盈利性文化组织在税收上享受免税待遇,非盈利性文化组织的资金来源除由政府拨款的基金会外,还主要包括企业资助和社会私人捐助。而这些企业资助和社会私人捐助,又可以享受联邦税法给予的税收减免优惠,这也导致针对非盈利性文化项目的企业基金会和私人基金会不断成立,以获得税收的减免。

(四)加强文化立法

在美国,虽然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对宽松,但在法律法规方面有严格规定。一旦发现有文化产品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现象,政府部门都会坚决予以取缔,美国文化产业公司的违法成本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公司要高得多。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支持上,美国政府是通过设立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引导规范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从法律层面引导其主流价值观的走向。

三、美国的社区文化建设――以纽约为例

纽约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美国最大的金融、商业、贸易和文化中心。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市区面积945平方公里,有5个行政区,59个社区,2013年人口大约830万左右,加上每天通勤来纽约工作的人,“大纽约地区”人口可达到1800万左右。闻名于世的文化社区有格林威治村、哈莱姆、“小意大利”、西点社区等。

(一)建立社区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不单是对本社区的人开放,每一个有身份证明的人都可以在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每一次可以外借图书30册。时间为一个月,到时必须归还。在美国,公共事务的每一个公文都必须是公开的,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查阅社区的任何资料。公式事务如果对社区成员保密是违法的。

凡属政府系统开办的公共文化设施内的任何活动,都不能收费,这是原则问题。因为政府化的是纳税人的钱,是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所属的任何部门另外收取任何费用都是违法的。社区的图书馆和文化中心是用纳税人的钱建起来的公共设施,必须义务为社区的纳税人服务。至于日常的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社区内的许多企业都为社区服务中心捐款或提供赞助,这种捐款和赞助使企业得到了好名声,在社区内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企业发展很有好处。另外,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的服务性工作有很多人自愿来做义工,不用付任何报酬。社区成员的社区工作参与感在美国人心中比较强,他们认为:社区成员为所在社区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社会学家认为,充分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是否有归属感和共同受益感,如果大多数成员对社区建设的归属感和共同受益感有认同,社区参与就是比较充分的,社区内的各种工作就会得到成员的支持。

(二)建立社区文化中心

特立公园市有一个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而服务中心主要以开展文化活动为主。所以,我们可以把社区文化中心理解为主要是以报纸、杂志为主,信息量大而快,社区的人每天可以到这里看到大量的、及时的各种信息。中心有许多活动室:有中国人喜欢的乒乓球室;有日本人喜欢的插花和手工室;有西班牙人喜欢的工艺品室;有美国人喜欢的桥牌室。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使美国人十分热爱自己的家园,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一旦把自己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时,有一种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乡的感觉,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能够吸引世界的文化因素。公共事业的繁荣使得美国文化越来越有吸引力,也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和谐。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12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断,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常常达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

(四)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无力投入而导致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

(二)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不平衡。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地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

(三)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地域特色。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地域文化形象,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与服务方式沿袭传统模式多,方式过于简单,内容缺乏创新,群众文艺创作力量比较薄弱,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偏弱。2004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了文体广播中心,由原来的县直部门垂直管理变为由乡镇政府行使有关职能,客观上乡村文化管理职能被弱化。同时,作为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并且文化干部身兼数职,行政事物繁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个别乡镇文化站甚至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乡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相关部门应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社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的契机,积极跑市、进省,争取国家政策更大的支持,三年内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综合文化活动室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机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挖掘、整理、加工农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场,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协调发展城乡文化,不断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