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时间:2022-07-26 01:52:23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1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实语言;新闻报道;使用规范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在生活中所运用的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要与社会相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新的技术、新的事物,为人类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新的东西必定会带来语言的演变。互联网,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因为九十年代飞速的技术发展而进入千家万户,为适应网络沟通的需要,网络语言产生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猛增,网络语言以不亚于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迅猛发展起来,随着网民在国民中所占据的比例的不断上升,网络语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些年,网络语言已经不再局限于网民内部交流,开始慢慢渗入到人们的现实语言中,从日常交流到综艺娱乐、商业广告,甚至一向严肃的新闻报道中也有使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优点和缺点,结合新闻的需求,探讨在新闻中如何更好的运用网络语言。

2010年,网络语言“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中(《江苏省给力“文化强省”》),轰动一时。此后,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被新闻使用,多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网络语言如此“给力”,它在新闻中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语言简练。网络语言能够提高网上交流效率,它的一大优势就是简洁,这符合新闻语言追求精简的需求。如“驴友”(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简称)、“AA制”(指现场所花费用由参加者平均分担或各付各的)、“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等网络语言,在新闻中已经很常见:“假新闻泛滥影响选情?美国社交媒体被批‘不给力’”(《京华时报》)、“深圳大i八小时营救7名迷路驴友”(《网易新闻》)、“三个朋友聚餐说好AA制吃完却因费用起争执”(《重庆时报》)等,简化了语言且不影响理解,使新闻报道更为简明。

有时代特点。近些年,网民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很多网络语言是网民根据社会热点创造的,而新闻关注的就是社会热点。如前些年出现的“躲猫猫”、“蒜你狠”、“糖高宗”、“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楼脆脆”等网络语言,已经成了某种社会现象的代表,不止当年的新闻使用了,今年的新闻遇到同样的现象还会使用:“蒜价11元/斤‘蒜你狠’时隔6年卷土重来”(《沈阳晚报》)、“怕小区住宅楼变“楼脆脆”业主们反对隔壁建地下停车场”(《现代金报》)。

幽默、讨喜。新闻一向严肃,网络语言时尚、生动、幽默、活泼,使用网络语言能够拉近与阅读者间的距离。另外,网民数量的逐年增加,使用网络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新闻中使用网络语言能吸引他们阅读或点击。

但网络语言在新闻中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

不规范的表达。网络语言为追求效率和有趣,创造过程比较随意,有缩略日常用语的,有用各种符号、数字、字母相互组合的,还有些是方言的发音、将错就错的错别字等,如“偶”、“叫兽”、“9494”、“QAQ”、“@-@”、“等待ing……”、“酱紫呐”、“港道理哦”、“你造么,不造”等等。如果新闻中使用了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会破坏新闻的严肃性,还会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引导,影响一些判断能力不强的读者,让他们以为在正式场合也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网络语言。

受众范围较窄。网络语言流行于年轻的网民中,而新闻是面向社会所有人员的,对中老年人、不常上网的、根本不会使用网络人来说,很多网络语言难以理解,除了新创造出来的“洪荒之力”、“蓝瘦,香菇”之类,还有旧词新意的“打酱油”、“白骨精”、“电灯泡”一类,如果新闻使用不当的网络语言,会对部分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部分网络语言粗俗、暴力。网络语言的产生环境不受明确的时间、地点、场合与身份背景的限制,使用也较缺乏管制,网民很大程度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语负责,甚至专门上网发泄不良情绪,因此网络语言中难免会有一些阴暗的成分。这部分网络语言拉低人民素养、不利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网上使用都该受到限制,在新闻中绝不能出现。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2

网络对个人乃至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全面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更好地开展学习和工作;轻松多彩的娱乐方式为我们度过闲暇时光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为枯燥的生活抹上了一层亮色。当然网络更是社会中真善美的“放大镜”。当陈一冰因痛失金牌而沮丧时,网民纷纷在他的微博留言“你‘银’得很漂亮”“比金牌更灿烂的是笑容”。当北京城被大雨围困时,人们用微博传递路况信息,借网络帮助受困游客。网络,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参与度,传递着温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当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沉溺于网络世界,生活便变得空虚而苍白。试想,当我们的双腿被束缚在电脑桌前,当我们的双眼被屏幕吸引,奔跑的快乐将与我们无缘,花开花落的美丽也将被忽略在身旁。当最真实的乐趣都因这虚幻世界而错过,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恰如漫画中所描绘的那个目光呆滞,双手被绳子所拴,由手机牵着往前走的男子,没有了行动的自由,更没有了思想的自由,岂不可悲?手机、电脑本是人们使用的工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却成为了工具的“俘虏”,令人叹息,引人深思。

不管网络发展如何迅速,不管虚拟世界如何多彩,我们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网络的主宰,不能被网络束缚了手脚,更不能被网络禁锢了头脑。当智慧支配了我们的头脑,当理智指挥着我们的行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才能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饕餮大餐”,自由出入其间。我们的生活也将因网络而丰富,因网络而便捷,而我们的心将依然享受自由。

出入网络世界,请把握好自己的内心,用理智去对待,用智慧去感受。相信独立的你,定能让网络发挥积极作用,为自己所用,收获如鱼得水的快乐!

从时代特点入手,指出网络的重要性,由此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阐述网络的积极作用。先从资讯丰富和娱乐方式多样两方面谈网络对个人的作用,后列举两例诠释“网络”传递“真善美”的功能。整齐的句式强化了表达的效果。但只谈“网络”之利,未点“如何权衡”,重心不够明确。

承上,却不直陈网络之弊,而是转向论述沉溺网络之弊,与前文联系不够紧密。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所给漫画的含意,引发人们对网络“俘虏”这一社会现象的深思。紧扣题意,表明态度。

连用否定句表明不能被网络控制的鲜明态度,再从正面提出要运用“智慧”“理智”正确对待网络,“自由出入其间”。既照应了标题,又凸显了中心。

收束全文,回应开篇,用第二人称表明积极态度,具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 评

这篇文章亮点颇多。首先是审题准确、观点鲜明,文章能紧扣漫画含义与标题内涵,提出应“权衡网络利弊”,凭借“理智和智慧”“自由出入网络”的中心。其次是思路清晰、结构规范,先提出问题“如何权衡网络利弊、自由出入网络”,再对网络的利弊进行分析,明确指出正确态度,最后强调观点,顺利收束,首尾呼应。再次是语言晓畅、说服力强,此文表达流畅自然,工整的句式运用自如,反问句、感叹句都有效地增强了说服力。而主要不足则在于以下几点:一是文章重点不够突出,比如第二段文字单谈网络的优点,未对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阐述,无法有力地支撑观点;二是语段衔接不够紧密,如第三段陈述沉溺网络的弊端,与第二段谈网络的优点并不相承,论述的角度不一致;三是文章在详略的安排上也有不妥之处,如第二段详写网络之利,既对现象进行概括,又列举两例,而从全文看,此段对揭示中心作用并不大。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3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文课堂;利弊影响

网络语言其实有两则不同的含义,第一,是说和网络有关系的特别性语言和专业语言,比如说网络病毒、软件等。第二,就是网络交流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语言词语,比如说给力、小伙伴、妹子等。鉴于本文研究的内容是网络语言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影响,所以,我们主要研究网络语言的第二种含义。

一、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利”

1.网络语言的自身优势

(1)生动形象

网络语言可以很好地为受用者营造了一种非常好的虚拟交流空间,而且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情感的真实流露,并且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针对性非常强的词语,比如说“菜鸟”“恐龙”等,新词语的出现符合人们实际生活的审美要求。

(2)幽默风趣

虚拟空间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提供了相对轻松的交流环境,网络语言也是在这种集思广益的环境中出现的。所以,网络语言就会出现很多幽默风趣的词语,主要适用群体都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和高中生等,比如说“坑爹”“大神”等。

(3)新颖实用

新颖是网络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可以随意畅想,在虚拟空间中人们挣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没有限制地遐想和创造,因此,体现出网络语言的新颖性。

2.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工作的影响

(1)“创新人民语言,为丰富现代化汉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句话是中国北京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说的,他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个时展的象征,也是学生思想的释放。语言文字需要一定的规范才可以继续使用,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育当中更加需要规范。这里所述的规范并不是将语言表达管理的非常死板,不能越过雷池半步,这种规范不是我们需要的。

(2)增强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交流速度,为初中语文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课题和素材

网络是一个大众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因为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和全覆盖的内容性,成为日常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还有就是众多初中生活跃的思想和个性,更加容易催生出新的创作形式和素材。除此之外,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方面,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已经成为表现自我和展现个性的重要方式,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不单单迎合了他人的创作理念,而且一些新奇、幽默、个性的词语也在不断地出现,为语言文字创作提供了非常广大的空间。

二、学会摒弃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弊”

1.摒弃网络语言中带有低俗、恶俗的词汇

因为网络交流平台的门槛低。虽然说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但是也为部分低俗文化的需求敞开大门,比如,网络游戏中残暴画面、人性攻击和网络论坛中互相谩骂的情况时有发生,让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中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堪忧,如果不幸部分中学生被“一枪击毙”,造成的损失是没有办法估量的。

2.过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语文水平能力下降

网络语言中会出现一些积极向上的词语,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词汇也会令人担忧。比如,网络词汇中的“给力”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社会发展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完成,在发展的过程中,粗俗、低俗和语言文化会影响整个社会语文水平的下降,尤其是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生活在人生定型的黄金时期,如果接受了不良思想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无法想象。

3.滋养学生不健康的学习心态

网络信息资源为部分勤奋好学的学生打开了学习和研究的另一种渠道,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是也为很多懒散的学生提供了投机取巧和抄袭的方便,这样影响的不单单是学生成绩的下降和学习能力的降低,最主要的是滋养了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和不良的思维发展模式。

网络语言的利弊两面性在语文教育工作中,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而且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融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能出现拒之千里之外的思想,需要虚心接受和学习,领悟网络语言中反映出来的积极思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两面性。

参考文献: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4

【关键词】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优势 弊端 网络建设

一、探索网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发展、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

“网络”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群体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网络技术本身以及具有网络互动特点的通讯、交流、娱乐方式,已然越来越多的介入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式下,如果心理教育工作者们只依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甚至终将被时展所淘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和着时代律动的脉搏,抢滩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新阵地,开辟心理教育工作新途径。

(二)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在当代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全面介入,对新时期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正进行着全方位的重大影响。青少年在享用网络资讯的巨大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个可能戕害身心的强大诱惑和危险陷阱。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危险期”,他们叛逆、独立、富于冒险精神但又缺乏理性思考、正确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他们极易迷失自己;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水平低、抗挫折能力弱,于是,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以及不成熟的网络心理造成的一个个事故甚至悲剧层出不穷、比比皆是。网络心理危机——严重困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又一大障碍,这是任何一个心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二、全面解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网络心育的优势与弊端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至少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网络被视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2)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发、利用和再生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平台,是超越时空界限的“超级教室”;(3)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之一,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并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和方式予以矫正。网络心理教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它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方式。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和操作困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依托网络资源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即来自网络环境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必须建立、构筑高品质的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求拥有性能卓越、内容科学而贴近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网络传播载体,辅导者和来访者也必须具备能够使用这一载体的认知水平和条件。网络,除了强大的功能优势,也有它客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由此,依托网络而生的网络心育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它本身的一些弊端。

1.在网络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中,网络交互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录入的速度,这远比双方面对面的言语交流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者和受辅者双方的信息交流除了言语通道外,还有非言语通道。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这些非言语信息或伴随着言语行为出现、补充、修正言语内容;或独立地出现,传达了“言未能尽或”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信息。在目前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中,上述非言语信息还不能为咨询双方所感知,而主要靠言语(图)来达到咨访双方的沟通。而大量对心理咨询(辅导)有价值的非言语信息都被屏蔽了。

3.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使得互联网上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收发对不上号的乱码问题也屡见不鲜。这种互联网本身的安全隐患对网络心理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重视网络建设,不断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网站,携手共筑优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确实在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知识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不能没有专门的心理网站或心理专题主页。只有依托心理网站或主页这样一个基本的平台,心理教育工作者才可能有效的组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否则,就如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离开了粉笔黑板、课本教参,完全失去了从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搞起教育来岂非寸步难行!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可考虑在其网站上设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主页。在此基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共同构筑起高品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二)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功能,整合网络资源

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开发网络的各项功能,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心育工作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1.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2.重视应用网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与辅导工作。3.开展家校联网工作,如为学生家庭提供必须的学生心理健康资料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正反面家教实例、家庭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重视网络工作者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来访者有一定的文化和技术,能通晓电脑操作的基本程序。而对于网络心理教育的主导者——从事这项工作的心育教师来说,其要求当更高——除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技术知识外,还需要初步的网站管理更新技术,以维护心理网站的正常运行;拥有基本的网络危机应变能力,能从容应对诸如遭遇病毒入侵、误拆“邮件炸弹”或“qq炸弹”等突然事件;能解决常见计算机网络故障,如大到系统崩溃、网站瘫痪,小至辅导过程中突然“死机”等等。因此,通过专门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提高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的网络文化科学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当务之急。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要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拘囿,求新、求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充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时效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工作模式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崔景贵.网络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管理,200,7.

[2]孙有福.中学生网络迷恋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2.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5

【关键词】网络语言;高职;中文教学;影响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更是成为主要的网络用户之一。然而,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以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受到网民,尤其是高职学生的青睐。殊不知,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高职中文教学正接受严峻的挑战,如何区分网络语言的优劣,如何利用网络语言优势加强传统语言知识教学,成为摆在高职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教学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中文文化生态的影响

中文文化是以语言为载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生态,它滋生并保护了各种语言文化。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形式,从文化学角度来看,其出现与广泛传播必然会给现有的文化体系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甚至是改变原有文化体系结构。但可观的是我们还未发现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交流的造成的严重变革,我们还有机会在网络语言优劣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净化与合理利用网络语言,为社会语言交流增添新形式。

(二)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影响

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作品的赏析,而网络小说是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所青睐的,但据相关调查显示,长时间阅读网络语言作品会使大学生文学审美能力退化。实际上,依托于网络语言而形成的网络文学价值整体上要明显低于传统文学书籍,学生在阅读网络作品的过程中只能是片刻的停留,而不能留下思考的痕迹,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文学审美的能力,尤其是对传统文学书籍中所蕴含的深刻思考和人性解读。

(三)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影响

现在,高职学生多倾向于网络用语,尤其是中文专业学生,本身对语言有着较为强烈的敏感性,更是会被网络语言的个性、诙谐幽默等特征所吸引。对此,很多高职中文教师都开始担心这样会影响学生形成不规范的用语习惯。据一份来自天津某职业院校的调查显示,中文专业的学生中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或习作中应用过网络语言。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学生的影响已经十分深刻,且影响范围大,若不能严格控制与引导,必然会加剧学生的不规范用语行为。

二、高职中文教学应对网络语言的策略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不仅对高职中文学生及中文教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它同样也为高职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网络语言形式灵活多样,传播迅速,广泛使用,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语言创造和应用热潮,如网络上的“凡客体”、“淘宝体”、“咆哮体”、“甄痔濉钡雀髦至餍形奶澹还有经常在网络上上演的造句热潮,都可成为高职中文教学中的生动有趣案例。具体如何应对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优与劣,笔者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语言

互联网通过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创造了一种网络虚拟世界,现实空间是由物质、能量与信息组成的,而这种网络虚拟世界是单纯由信息构成的,学生通过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的一切体验最终都将归结为一种信息体验。但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通性,二者都需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人格,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然而,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失范问题却十分严重,如有些高职学生用网络语言互相谩骂或人身攻击,这时就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他们如何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语言,不能将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不规范语言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作出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二)高职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由于其本身形式的不规范,存在着语法混乱、错别字等严重问题,而教师在中文教学中恰好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语言的这一弊端,将其作为分析语法及错别字的案例,让学生在修正过程中加深对中文语言表达的敏感度,既培养了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高职学生用语规范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积极向上、诙谐幽默,而又没有语法问题,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且对社会发展并无弊端,既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达到了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网络语言的目的,对于学生正确选择网络文学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及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加强自身对网络语言的分析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下,高职中文教师只需一味的传授中文课程知识,而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能够与时俱进,在中文教学中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知识理论。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同样也是教师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在掌握和了解了这些网络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够认识到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与使用情况,这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情况对症下药。当教师以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学生才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导,而教师也能够像朋友一样,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角度帮助他们分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并让网络语言为学生的中文课程学习服务,避免学生在日常交际与习作中不恰当的应用网络语言,进而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就业与成才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对于高职中文教学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合理区分网络语言的精华与糟粕,既利用网络语言诙谐幽默等优势提高中文学生阅读与学习兴趣,又利用网络语言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网络语言的不足,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掌握丰富的网络语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达到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语言,提高高职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6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校园文学 正面影响 负面效应

网络文学是一种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上、传播并获得回应的文学存在形式。网络时代快餐式的阅读、信手涂鸦式的写作,让校园文学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丰富的网络文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网络文学在文体、语体、构成、材料、气势、意象、审美情趣、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特点,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网络文学对校园文学产生了哪些正面影响?

一、形象幽默的创作形式

中国文学富于意象传统,现代作家对此亦有继承与发扬。网络文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取决于它丰富、幽默、前卫的对白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网络的虚拟中所拥有的真实与亲切。所以,很多中学生认为,网络文学贴近生活,其语言、情节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提炼,其形象是现实人物的简缩。受此影响,同学们的作文,主题贴近生活,准确、真实地反映内心世界,语言生动活泼,娓娓叙来,轻松自然。较过去学生作文的程式化和千人一面的状况,这个变化让许多语文老师都很是惊喜。

二、个性张扬的创作理念

一种在网络上的表达机会进而也是一种在其他媒体上发言的机会突然降临,与在心头弥漫已久的倾诉欲望一拍即合。不难看出,由于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文学水平都不很成熟的阶段,有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内心,因此他们渴望倾诉、渴望交流,又不愿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现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评头论足。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学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扇称心的大门。看别人的文章,心灵得到回应,思想受到冲击;写自己的文章,没人知道你是谁,却给了自己一个倾诉的空间,同时也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受到了网络写作风格的影响。诸如,对自我的关注加深、自我意识增强、鲜明的语言个性化等。思想上也日趋成熟,多了一份对于人生的思考。许多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对安妮宝贝的文章非常喜爱,认为那样的文字很深刻、很现代、很能触动人心;大多数的男生则对俞白眉的网上论剑持有极大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也有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网络文学很能体现个性化,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展示自我空间,任自己的思绪驰骋。

三、自由宽容的创作精神

世界是多元的,惟其丰富才会精彩。网络给了文学一个相对自由宽容的生存空间,中学生在与网络文学的接触中,有很多学生受到它影响最大的就是思想上、心理上的转变与成熟;有的同学则认为语言应用、写作风格上的转变与提高比较大,因为自由宽容的创作精神。网络文学就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灵魂与心态,不同的个性生活与社会景象。这对于喜爱幻想并充满好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面多棱镜、一个万花筒。我们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们有我们许多理想中的现实,有现实中色彩艳丽的理想世界。于是,自由、活泼、多姿多彩的作文便出现在了语文老师的面前。这不能不说是网络文学使人畅所欲言、倾心吐诉的功劳。

然而,网络文学也有自己的弊端,并对中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首先,网络文学存在低俗现象。从传播渠道上看,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是匿名的,约束较少,由此形成了网络的虚拟性、及时性、互动性、隐蔽性以及广泛传播等特性。有的网站和网民正是利用网络的种种特性,在脱离了现实中的法制监管机制和道德价值约束的情况下,在网络中无所顾忌地谩骂、侮辱,甚至于疯狂地上传、暴力、色情等文字和图片,或在“播客”、“相册”、“聊天室”之类网页中播放低级下流的视频等等。这也成为网络文学低俗现象泛滥成灾的罪魁祸首。当下高雅文化缺位,理想信念教育苍白无力,而广大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因此,这种负面影响令人忧心忡忡。

其次,网络文学滋生消极情绪。由于网络是一个倾诉的空间,是一个宣泄的角落。当人们想着褪色的往事,想着曾经的美好与单纯,想着现实的残酷与尴尬,或许就会生出了些许的无奈与沧桑。就如《祈祷拥抱》一般:“孤独的人祈祷一个拥抱,给天下所有孤独的灵魂。”网络文学消沉的因素不可避免,而且导致许多中学生感染了这一病毒。调查中,许多专家、老师都反映现在中学生的作文,消极因素偏多,主题明显低调,缺乏时代青年应有的朝气、活力和进取精神。另外,由于网络文学本身的良莠不齐、过度自由,致使许多受网络文学影响较大的中学生,写作上的语言、形式都太随意,虽然很贴近生活、趋于聊天色彩、活泼自如、平易亲切、个性化强,却明显“低俗”,缺乏“雅”、“洁”气息,不能算真正的文学素养。很多老师、学者都忧虑地指出:“这样的阅读和写作,离真正的文学殿堂还很遥远。”

再次,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当然,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就应当坚决抵制。

任何事物在刚刚兴起时都会引起很多的关注与争议。我们欣喜网络文学的蒸蒸日上,欣喜它带给校园文学的新鲜活力。但我们也应看清它的种种弊端,正确地把握好方向,走好我们的每一步。

我们应该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努力构建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校园网络新文化。我们应以中学生的朝气、智慧与品质为校园文学注入自己的新鲜血液,使校园文学中有一块属于我们中学生的新天地自由潇洒的、活泼亮丽的、清新高雅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杨仕威.再说语文教育的“病理”问题.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7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与方式创新机制的研究》。下面,就以《说网络语言》综合实践活动一课为例,谈谈实验组教师如何通过情境创设、现场体验、视频播放、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语言,找寻网络语言,使用网络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同感。

一、精彩片断回放

1.创设情境,“说”网络语言。课前,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上网有利还是有弊”辩论赛的基础上,深情并茂地讲述网络语言版的《三打白骨精》,并组织学生畅谈感受。

2.微课教学,“知”网络语言。揭示课题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借助微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网络语言”的产生、概述、使用、涵义等探究。

3.引擎搜索,“找”网络语言。以比赛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语言,并填入“电子记录单”,同时明确比赛规则,渗透规则意识。

4.鼓励生成,“晒”网络语言。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电子记录单”,并请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最得意的网络语言。

5.多方互动,“辨”网络语言。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自由重组,形成双方观点,收集材料为辩论做好准备,进一步深化认识。

6.回归生活,“用”网络语言。呈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尝试用网络语言说几句话。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不仅要选择好的网络语言,还要选择恰当的语言环境,才能让网络语言真正起到美化效果。

7.拓展延伸,“思”网络语言。在课结束前,教师鼓励学生带着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入下一阶段活动,如,“习作中如何使用网络语言”,“如何与手拉手朋友邮件沟通”,并引导学生恰当准确地使用网络语言。

二、评析与升华

《说网络语言》是一节典型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网络语言作为人们在网络时空中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以生动风趣和个性化强的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人们生活。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从繁杂的表象和形式中看到本质,能够提出问题,充满好奇心并有兴趣深入研究下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指导教师在活动质疑、探究过程中下一番功夫。

活动伊始,教师能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内心探究欲望。网络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既常见,却又空洞。怎么能引发学生对网络语言探究的热情,并能主动的提出问题,带着好奇带着兴趣研究下去,这是这节活动下大笔墨的地方。从网络版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兴趣,并提出想探究的话题;然后,教师整合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借助微课,了解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等;接着,以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语言,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探究的深度融合;最后,通过辩论赛,使学生明白网络语言有利有弊,并在生活中能够恰当准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整个过程,学生能认真观察,大胆猜测,运用方法,激起他们“想问,想做,愿做”的热情,用最浓缩的,最有代表性的情境,去碰撞孩子内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起对问题研究的渴望。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虽不能“越位”,但本次活动教师也没有放任不管,而是进行问题探究的有效指导。一是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如“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上台板书这一举动”值得肯定;二是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鼓励学生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和目标,如在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环节,学生提出“在习作中如何使用网络语言”这一话题,教师处理得就很有艺术;三是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整个活动,无论是查找网络语言,还是组织辩论赛,教师始终都能做到将更多的操作机会留给学生,及时地把握关键时的引领,“形散神不散”,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也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8

【关键词】网络 中学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04-01

1.引言

在当今的英语教育过程中,以多媒体网络为中心不仅可以丰富学习资源 ,也可以强大地占有各种资料,而且也促进了英语教育方式的成功改变。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一次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历史性的飞跃。

2.传统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成因

在我国现行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一直遵循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原则。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弊端:

2.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将要教授的英语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是单纯的接受者,教师是传授者, 原本可以使师生交往互动的学习过程却被教师无形地变成自己的“演讲课”。

2.2 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我国,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英语的授课方式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手中的教材,对词汇、语法、句子进行讲解,有的教师甚至机械地翻译课文。封闭式的课堂教学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听、说英语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法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活动,这样根本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这门语言,不能了解语言的真谛。

3.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访问本地及全球各地的计算机资源,并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写作,是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学生与学习资料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最多的语言。在我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不再单纯地只是从教师或者教材中获取信息,他们有了更大的空间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而且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2教与学的交互性

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互发展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教师交流,如遇到难理解的问题 , 还可以在网络上求助专家解答。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3 时间的便利性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它突破了传统英语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 ,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性, 方便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英语的相关知识 。

3.4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英语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办法兼顾班里的每个同学 。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则充分体现了集体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特点。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参加讨论小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发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讨论中相互帮助,相互提高。这样在客观上就与课堂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相互融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4.如何使网络英语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教师也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如何使网络英语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4.1建立完善的网络英语教学新模式

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可吸取的优点之处就是一定规模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系统的培训,这是最经济的教学模式。这为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吸取了传统模式的优点,又进行了升级改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学生也同时起到主体作用, 这样的“双主”教学, 并不受传统英语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网络同步英语教学,也可以采取异步的网络英语教学方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随时学习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4.2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得到老师的授课内容。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尽量在课件中穿插一些可以体现英语国家文化现状的图画、 动画、声音等,这样可以为课堂学习提供生动的情境,在情境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可以不断地进行互动。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大量语言知识的获取,又注重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知识的多少、自己的爱好等来自主地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4.3教师在网络上为学生答疑

无论对于哪一门学科,答疑都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网络英语教学中, 因为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任何限制,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和疑问通过多媒体的联系方式向教师提问。而在教师答疑的过程中,要尽量用启发开导式的语言,采用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自主地去找寻答案。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提问与讨论等都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发问,并且可以积极地和教师一起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情况,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5.总结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英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2]孙太群.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学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 06(1).

[3]李治.英语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及常见问题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 2009(1).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9

关键词:中学英语 多媒体 改进措施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力推广,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为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需要了[1]。其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英语教学成为各学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到目前为止,中学英语这门学科已经受到了多媒体网络技术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新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几年来,经查阅相关资料, 罗荣发现大多数学校目前只是停留在利用课件讲授的“大班授课”模式上,形式上利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辅助手段,实际上并未达到学生学习自主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目标[2]。只有少数学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北京林业中学, 力争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占英语学学分的 30%~50%[3],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就目前而言,多数高校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英语教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弊也成为了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二、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生动活泼的情境相比传统教学而言往往能使学生感到莫大的好奇, 产生强烈的学习渴望。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改编对话, 增强表演时的真实感和趣味性。在教学中, 使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 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使抽象的事物、概念变得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创设出真实生动的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可以克服中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由于传统课堂上老师主要是讲授语言知识,从而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很快提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缺少情景对话的练习, 语法方面的死记硬背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会话中难以发挥自如, 久而久之,产生了一批光练不说的“哑巴人才”, 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却可以摆脱此困境。

3. 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与传统课堂教学互补中学英语授课容量大,密度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多媒体的使用能大大缩短教师板书实践,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大量知识信息,让学生有更多语言实践机会,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材内容,补充呈现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应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目的。

4. 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互相之间的交流很有限, 教师都是使用自己的讲稿、教案等教学材料,很少和同事共享这些资料。实施多媒体教学后, 优秀的教学课件和来自网上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 教师也可把自己制作的课件相互比较, 取长补短, 这不仅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而且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

1. 不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为了使课件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多媒体课件的眩目效果,令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这就造成了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 影响了教学效果。很多教师为了顾及教学进度和内容的连贯性, 把本该教师讲述的内容变成了课件展示, 把师生间特定情景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 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了冰冷的人机对话, 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2. 教学内容演示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多而快。面对大容量、高速度的教学内容演示,学生因为大量的信息无法得到消化吸收,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时间一长有可能引发学生的焦虑感。周军平指出, 有 60.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演示过快,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35.6%的学生认为教学信息量过大, 造成认知和记忆负担。

3. 长期的多媒体授课降低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传统的授课方式虽然存在一定弊端, 但老师在备课、板书、讲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方面可谓个个都是能手。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入后, 很多教师变成了课堂上课件的“放映者”, 机械而生硬地依赖着多媒体教学, 离开了多媒体就上不好课或不会讲课。时也考虑到了远程英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也尊重了学生网络学习的个性特征, 不拘于一格, 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释放网络教学的活力。这一功能发挥的优点是: 在教学思想上, 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墨守成规。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 不刻意强调虚拟课堂与面授课堂的功能优劣和质量价值评判, 而是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在教学资源媒体的选择上, 师生可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 秉着实用、实效、必须、适用经济的原则决定采用何种媒体, 并不苛求形式上的要求, 把现代教学技术仅作为教学的一种背景, 或者是一种教学的元素, 而不是由信息技术来主宰教学, 把网络教学真正还原成师生共同构建的教与学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丁振华, 裘伟廷, 钱荷娣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宁波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远程教育.2006(1): 46- 50.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10

(一)社会发展、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

“网络”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群体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网络技术本身以及具有网络互动特点的通讯、交流、娱乐方式,已然越来越多的介入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式下,如果心理教育工作者们只依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甚至终将被时展所淘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和着时代律动的脉搏,抢滩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新阵地,开辟心理教育工作新途径。

(二)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在当代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全面介入,对新时期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正进行着全方位的重大影响。青少年在享用网络资讯的巨大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个可能戕害身心的强大诱惑和危险陷阱。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危险期”,他们叛逆、独立、富于冒险精神但又缺乏理性思考、正确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他们极易迷失自己;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水平低、抗挫折能力弱,于是,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以及不成熟的网络心理造成的一个个事故甚至悲剧层出不穷、比比皆是。网络心理危机——严重困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又一大障碍,这是任何一个心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二、全面解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网络心育的优势与弊端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至少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网络被视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2)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发、利用和再生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平台,是超越时空界限的“超级教室”;(3)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之一,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并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和方式予以矫正。网络心理教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它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方式。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和操作困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依托网络资源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即来自网络环境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必须建立、构筑高品质的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求拥有性能卓越、内容科学而贴近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网络传播载体,辅导者和来访者也必须具备能够使用这一载体的认知水平和条件。网络,除了强大的功能优势,也有它客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由此,依托网络而生的网络心育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它本身的一些弊端。

1.在网络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中,网络交互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录入的速度,这远比双方面对面的言语交流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者和受辅者双方的信息交流除了言语通道外,还有非言语通道。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这些非言语信息或伴随着言语行为出现、补充、修正言语内容;或独立地出现,传达了“言未能尽或”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信息。在目前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中,上述非言语信息还不能为咨询双方所感知,而主要靠言语(图)来达到咨访双方的沟通。而大量对心理咨询(辅导)有价值的非言语信息都被屏蔽了。

3.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使得互联网上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收发对不上号的乱码问题也屡见不鲜。这种互联网本身的安全隐患对网络心理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重视网络建设,不断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网站,携手共筑优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确实在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知识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不能没有专门的心理网站或心理专题主页。只有依托心理网站或主页这样一个基本的平台,心理教育工作者才可能有效的组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否则,就如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离开了粉笔黑板、课本教参,完全失去了从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搞起教育来岂非寸步难行!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可考虑在其网站上设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主页。在此基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共同构筑起高品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二)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功能,整合网络资源

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开发网络的各项功能,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心育工作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1.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2.重视应用网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与辅导工作。3.开展家校联网工作,如为学生家庭提供必须的学生心理健康资料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正反面家教实例、家庭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重视网络工作者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11

论文摘要: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课题,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但应注意传统翻译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利弊,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关注、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它的普及推动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可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一、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由Henri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源于人本主义,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样,为学习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与决策权,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提倡网络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过程当中的互动: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构建个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网络自主学习与翻译教学

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应用对实践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用网络教育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

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扩大课程资源范围与资源共享,同时带来学生方式的革命:网络自主学习有利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和方法。

早在本世纪初,学者们就呼吁翻译教学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译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人们对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语料库等在翻译教学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程中广泛采用成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翻译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电脑与网络已成为现代译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网络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

然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学与教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翻译教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要改变目前翻译教学的落后现状,就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发展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有效指导翻译自主学习,即通过网络及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充分利用与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三、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利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许多学生愿意花钱去上新东方学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学习,之所以还有学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就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情感因素的影响,Kmshen认为各种情感因素,如缺乏动机,自尊心不强、焦虑等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教师可以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并使其进步,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将授课与育人相结合等等,这些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机器所不具备的。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知识,给学生构建翻译体系的宏观构架,让学生了解翻译体系的脉络与相关实践知识,师生之间可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一定问题,但课堂课程的教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实践、运用机会少,纯理论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翻译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等诸多不利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将成为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研究成为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应翻译学科发展的实际,顺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对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翻译教学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能支撑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网络辅助翻译课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和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记忆功能,避免重复的翻译工作,并通过网络的平行文本进行比照,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汉译英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惯有的为难情绪,增加译文的地道性;还可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在传统的翻译练习模式下,很多学生是为老师作翻译,不认真阅读原文、译文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在网络学习下的翻译练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处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易出现焦躁、迷茫与失落等情绪,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能持之以恒地参加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缺乏人际交流,学习者难以进行错误分析,也不利于教书育人。

网络自主学习的培养在中国传统说教式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主流环境中,是一个挑战。对学生而言,网络学习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途径,但同时又没了依靠。少了竞争,这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个考验,同时也对翻译教师提出了考验。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12

关键词:新生代员工 双核现象 导师式领导 价值观 心理资本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的人口有2.04亿。目前,“80后”、“90初”新生代员工在企业员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员工的主体。在对300名“80后”、“90初”员工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约有89.3%的员工在处理工作或开会学习等“公事”的同时进行着自己的“私事”,比如上网浏览、写微博、网购、发私人短信等等,而且公事与私事同时进行。这种现象可以借用信息技术的名词来阐释,即“双核”现象。

一、“双核”现象的主要特征

在信息技术中,“双核技术”被定义为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到一个内核中,两个处理器在共享芯片组存储界面的同时,可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由此引申到“80后”、“90初”新生代员工的“双核”现象,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E?P?E”,即同源、同程、同效。

1.同源(Energy)。主要是指相同的资源,即新生代员工在同时进行公事和私事时,所消耗的自身能量的来源相同,可以指脑力资源、体力资源、时间资源等。

2.同程(Process)。主要是指过程同步,大多数新生代员工在进行“双核”运转时,可以做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3.同效(Effect)。主要是指新生代员工在完成了公事的同时,丝毫不影响私事的完成效果。如果把专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比作一个厨师精心烹饪一道菜,那么“双核”现象就可以比作一个厨师同时炒两个菜。

二、“双核”现象的主要成因及其利弊分析

1.“双核”现象的主要成因。一是物质日趋丰富,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生代员工开始进入社会时,已经基本具备了“新四大件”,即手提电脑、手机、mp4(mp5)、数码相机。而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使得他们身体营养丰富,精力充沛,可以“双核”工作。二是独生子女政策,使交往方式发生转变。他们身上表现出一种十分渴望交朋友的热情。再加之高科技交流方式的辅助,比如手机、电脑等,使得这一代员工的交往方式发生了转变,而且在网络中他们能够找到一种缺失的平等,没有家长和教师居高临下的“唠叨”和批评,没有心理压力。三是互联技术飞跃,使生活更多依赖网络。组织的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核”现象的发生,同时,网络信息的快捷、透明,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公民意识增强。由于网络的存在,使得他们可以实现“双核”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过去的“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现在变成了“双核”。四是价值观多元化,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时代的发展变化对这一代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张扬个性。

2.“双核”现象对员工影响的利弊分析。我们根据问卷和访谈总结发现,“双核”现象对员工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具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考深度不够,影响信息的创新和传递。信息的接受、处理及传递实现的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这一过程需要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如果不能深入,获取的信息便不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足够的“化学反应”,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会继续创新和转化。二是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绩效,幸福感下降。这种交往方式和处事方式是肤浅的,不能集中精力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甚至最后会搞混了同谁交流了什么,也会将同时处理的两件或几件事弄混,影响效率和效果。我们经常会看到几个朋友聚会,总会有人多数时间是用手机同外界的人打电话,这导致聚会的其他人心中不爽,因为有人心不在焉。这也导致一个人的幸福感下降。三是屏幕隔离,封闭自我,更加孤僻,心理资本降低。过分依赖网络交流,人际交往的能力会下降。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路径有语言和非语言,非语言包括表情语言、形体语言、音色音质、语气语调、眼神。主要靠网络交流的人,会变得内向,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表情木讷,更缺少形体语言的使用。由于在网络上过于张扬个性,人的性格会变得孤傲不受约束。在网络上张扬过度不利于一个人在团队和组织中存在,导致这种员工很难管理,不容易融入团队,宅男宅女由此而产生。

三、“双核”现象的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