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

时间:2023-06-12 14:46:20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1

入党自传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我叫xxx,男,1988年8月23日出生于xx省xxx市xx镇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xx年5月加入中国共青团,并于xx年11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就读于xx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06级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专业。

在我还处在童年的时候,父母并没有给我很好的教育,因为他们要忙着耕种,农民就是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在我听他们说,当初他们并没有要我考上大学的概念,因为那时候并不开明,以为我长大之后还是继续做农民吧。不过还好我比较聪明,我想说,我靠努力考上大学,我可以做的更好了。

上小学后,学习上,刻苦努力,争当先进;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早小学一年级光荣地假如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扶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将来还要向团组织靠近。如果说在小学时,我还比较的幼稚,那么进入初中以后,在我的思想上已经有了一个朦胧的人生观,世界观。我渴望加入共青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初中一年级下学期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入团宣誓。当父母得知这个喜讯后,表扬我是党的好孩子,并且提醒我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将来想党组织靠拢,我又有了新的目标,并时刻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xx年9月,我升入了高中。这时的我,已经基本形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时我对党组织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我第一批写了《入党申请书》。在高中期间,我成绩优异,一直担任班上的班长一职。学习中刻苦努力,工作中塌实肯干,生活中团结关心同学,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称号。因为表现突出,在xx年6月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业余党校的学习。

学习中,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祖国,了解到党,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及不平凡地了八十多年,在着八十多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个大的阶段从1921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是以党的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经历党的创立与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第二大阶段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现在,期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文化大革命和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高考对我来说是灰色的——没考出好成绩。当时,我的信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但现在我要说如果那是生活向我发起的一次挑战的话,我不会后悔自己所做的选择。来到xx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后(原名物理系),刚开始时,生活的比较的低沉,后来,我和几名学生党员交流,以及老师的帮助,我终于走出了低谷,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认为做为一名学生干部,才可以更好的为同学服务,带领同学共同进步。所以,我先后参加了班级和院内学生会的竞选。在参加院内学生会竞选时,我经过了认真的思考,最后选择了生活部。因为我觉得生活部是最脏最累的一个部门,但它却又是可以和同学直接接触,可以锻炼自己的地方。所以我从班级的团支书和院学生会生活部干事作起,从最地层作起,后来作过生活部部长,直到现在的物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同时我也知道,我对党的认识仍较肤浅,需要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来提高自己。当组织考验我,帮助教育我,并送我到学校的党校学习班进行学习,提高我的理论及实践水平。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还懂得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上还比较的落后,但是落后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的政治路线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强党风和廉正建设,坚持党饿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也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知道思想,纲领,路线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政党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

通过学习,我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全面的武装,还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而且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同学服务,主动向组织靠拢,定期写思想汇报,争取党组织对我的帮助,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到一起,并运用到时间当中。我要谈谈在学习生活中具体表现:

作为班级里的团支书,我多次组织同学学习团和党的知识活动,组织党课学习,并配合班委搞好班级的日常管理;作为院生活部部长,我尽心尽力,为鼓励大家搞好寝室和教室的卫生,保证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先后组织举办了“文明寝室评比”、“教室设计大赛”等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身为伙委会成员,我每周三次到北一食堂做“咨询员”,为食堂和同学架起一条沟通的纽带;作为学生会主席,深知身上的责任,为配合学校开展“对大一新生持续性、延展性教育活动”,组织了“博士论谈”,博士们用平凡的语言感染了每一名学生;并组织配合迎新生和学校运动会,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在做工作的同时,不忘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班级前列,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稳居班级前五名,并且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还必须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的不足在于学习成绩不是班里最优秀的,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有时大局观不是很强,遇到突发事件,对问题的处理上显得不够成熟冷静。还应该时常做自我批评,以缩小自己与党组织要求的差距,希望当组织严格要求我,以使我更快进步。

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这决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决不是凭借执政党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意味着奉献,甚至意味着牺牲,我入党只是更直接地接受党组织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理想是远大的,但还须从实处入手,我会从现在开始以我的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决心。如果我被党组织接受了,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社会主义信念,遵守党的章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是会对自己保持一个最高的要求的。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相信我会做到的。从我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对自己一直比较克制,我可以很好的管好自己,我有着很强的自制力,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做到最好的!

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发展,总是会遇到各种现实的困难,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大的更好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会把我在入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记住,我相信我会在最后成为一名做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请党组织继续考验我!

入党自传范文

我叫xxx,男,汉族,大学专科, 1974年农历2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市伏口区一干部家庭,现工作于娄底二小。

我父亲是一名老地下党员,母亲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浴着党的阳光,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父母亲谦虚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从小就深深地感染着我。

当我还是孩提时,父母经常给我讲故事,给我讲党的历史,讲在抗日战争中英雄党员的故事。告诉我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告诉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告诉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个时侯,我对“党”的概念很模糊,认为“党”就是江姐,就是刘胡兰;认为“党”就是毛主席,就是周总理……

一九七九年,我在老家湴田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老师不但讲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谆谆教导我从小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效力;要用自己的努力,早日佩戴上那用革命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我牢记老师的话,在学习上,认真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在劳动中,处处抢先,不怕脏,不怕累。在父母眼中我是一名好孩子,在老师心中我是一名好学生,在同学中我是一名好伙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小学一年级,我的第一个六一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当戴上那鲜艳的红领巾的那一刻,我抚摩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进步,为它争气。

一九八四年九月,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从秀加片校毕业,迈入漆树中学的大门。因为我的成绩好,被班主任任命为副班长(班长空缺),第二年五四节,当时只有11岁的我,被发展成为共青团员,并兼任班上的团支书。在小学的五年和初中三年里,我工作细致认真负责,成绩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年年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以优异的成绩步入涟源九中。因为骄傲和贪玩,我没有把心思全部花在学习上,结果,一九九零年七月,在高考这杆独木桥上,我掉下来了。

在家复习一年以后,一九九一年,我以全市(当时是娄底地区)第四名、娄星区(当时娄底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娄底技校,因为成绩优异,凝聚力强,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拥护,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和团支书。

一九九四年六月技校毕业后,在家等待分配工作时,母亲怕我不安心,无所事事,安排我在娄底二小代课。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虽然我不是正式教师,但是有母亲的掌舵,有同事的帮助,我工作干得有深厚有色,深得校长李建华、辅导员龙薇的高度好评和赞赏。

一九九六年元月,我分配到娄底市石井学区任教,因为我要求分到最艰苦的地方,那一年,我在最偏远的泽溪小学任教。正式上班后,我深感责任重大,深知要给孩子们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于是,我重新拾起高中课本,认真复习,于同年五月参加成人高考,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被娄底师专录取。

参加工作后,身边的党员无处不在,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深深的感触着我,并且,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我深深的感受到党的伟大,对党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由热烈向往提高到了一个迫切地希望自己成为她的一员。九六年六月底,我慎重地递交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因为业绩突出,组织上有意培养我,一九九七年暑假,送我去参加娄星区第52期建党对象培训。同年九月,调我到石井小学担任总务主任。一九九八年九月,又调我到白云石学校担任教导主任。

二零零二年九月,我调到娄底二小。从农村来到城市,眼界更开了,看到的人和事更多了。学校每年和贫困山区学校“手拉手,心连心”,每年的献爱心活动,特别是九八年的洪灾、零三年的非典、零七年的冰灾、零八年的地震,十三亿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让我再次看到了党的领导的力量,再次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加入党组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二零零三年 月,我第二次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娄星区第 期培训,因为我离一个党员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这些年我始终徘徊在党组织的大门之外。为了接受组织的严峻考验,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我处处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几年,由于组织上对我的重视和培养,加上我个人的不懈努力,我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级论文、教学竞赛均取得了好成绩,还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豆腐块”。今年七月份,我第三次作为重点发展和培养对象参加了娄星区xx年第2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从一九xx年至今,在教书育人这个行业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我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例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共产党宣言》、《党史》以及《邓小平理论》等诸多有关党的理论知识,思想逐渐成熟,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有了新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我坚定决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教好书育好人为宗旨,为共产主义、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我的全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崇高的无产阶级事业。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2

一、网络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是指融合了两种及以上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与传播媒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网络进行了连接,实现了更多功能的延展,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总体而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鲜明,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其中,网络多媒体的资源共享功能,营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扩大了其服务范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使之赋予了课堂教学更多趣味性。此外,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在线教育、移动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其虚拟特性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习效率和学校效果的提升。同时,网络多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交互平台,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他们互动与合作。网络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不仅丰满了知识结构、增强了师生互动,而且还实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素质理念的渗透,是现代教育改革与优化的主要方向。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已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在具体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投入不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对网络多媒体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在该应用领域中有所建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多媒体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级院校教育体系中,并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然而,事实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有些学校一味地强调规模扩张,而忽视了教学配套设施及服务环境的建设,对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投入支持力度不足,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网络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软件设施环境在高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加快,对硬件设置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两者不配套就会出现死机、网络堵塞等现象,进而影响了其应用体验和效果。此外,很多软件平台华而不实,繁琐的操作界面,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弱化了其信息交互功能。高成本投入使得部分学校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建设上入不敷出,影响了其参与积极性。

(二)应用素质较低。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功能得以确立,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实效。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素质构成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先进思想理论,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否则难担重任。从教师的能力结构来看,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善于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思考问题,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提供优质教学指导服务。经调查实践发现,有些教师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阶段,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素质不高,甚至一度抛弃了这块阵地,难以满足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求。而有些教师则过度依赖网络多媒体技术,忽视了自身主导功能的发挥,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不力,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了下滑现象。

(三)教学机制匮乏。完善的教学机制是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有效利用的保障基础,应该包括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其中,运行机制为网络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指导,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部分高校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并未形成系统,所确立的目标不够细致,自然也很难发挥指导作用。而在监管机制建设上也存在此类问题,对教研、考核及培训等方面只作出了宏观要求,没有量化,加上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评价机制是对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总结,为作出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亦是教学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依然偏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再组织能力的考查,而非其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加之反馈不及时,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

三、优化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结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化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转变观念认识。从长远的效益来看,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符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理念,它图文并茂的信息传播形式能够对多感官产生刺激,是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级院校领导及工作人员必须要转变思想,深刻认识到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功能和价值,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先进理念、方法学习和推广,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学校强调规模扩张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环境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认真审查供应商的资质,选择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需求的软硬件,从而保证一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针对学校建设资源不足的问题,要转变依靠政府拨款的筹措方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并进行合理地分配,逐渐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投入,不断扩大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服务范围。

(二)强化教师培训。教师是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关系到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效。对此,学校应该加大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宣传,提高广大师生群体的认可度,使之切身体验此项技术带来的便利和趣味,从而促进他们广泛参与其中。新时代、新形势下,学校还要重塑专业化师资队伍结构,明确指出其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进行认真考核。之后,学校应该针对教师综合能力素质上的不足开展培训活动,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论、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加速对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推广,通过有效地交流沟通,促进教师之间经验互换,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服务水平。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着重注意素质教育宣传,完成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形成教师正确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意识,杜绝教师主导或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的现象出现。

(三)完善教学机制。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提升质量,而质量提升的关键又是完善教学机制。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重视教学机制完善工作。因此,学校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制度、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等,指导相关人员做好资料上传、课件生成以及部门协调等工作,明确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作出全面、客观考核的基础上,给予对应人员适度奖励,有效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指标的构建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包括目标评价、教学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其中,目标评价应由师生协作完成,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功能,促进其按照目标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此外,根据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应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重视教学过程,有机地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四)打造兴趣课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应立足于学生兴趣培养,为教学实效提升创造利好条件。在具体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分化和重组,融入知识背景部分,并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进而提出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索,由其自主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知识向学生内在素质的转化。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互动平台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课上教学与课下学习的有效配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并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感悟,给予更加全面、实时的指导。

三、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上网络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其具备的功能不断拓展,本文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此项研究事业,深度挖掘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价值和特性,并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现状,提出更多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建议,从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而培育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作者:刘焕芳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丹东分校

参考文献:

[1]丁国文.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161

[2]张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模式[J].教师,2011,16:67

[3]吴俊,桂伟,胡琴.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27:11~12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3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网络多媒体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结合这个趋势,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尝试。从传统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改革的教学优势和几点设想三个方面,进行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改革畅想。  

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其中网络教学改革受到极大关注。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提高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效率的极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相对国外,我国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实际应用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英语教师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积极探讨基于网络多媒体与网络的英语专业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教育

1 传统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阅读课教学大多采用精读课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学生只是把阅读课当成是精读二课,上完之后只是对于个别词汇有印象,教师对文章的讲解只是停留在对语法和词汇用法的讲解,或是对于句子和篇章的理解介绍。对于阅读能力的技巧,如略读、跳读、如何把握关键词和主题句,教师都不做介绍,对于如何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如何进行阅读训练的测试以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也很少提及,长此以往,学生对于阅读课失去了兴趣,阅读技巧没有掌握,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状况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与提高,阅读作为学习英语的基础至关重要,所以必须找到一种能够改变传统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

2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优势

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可以创造最直接、最主动、最真实、最优越的英语互动学习环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阅读内容丰富。网络信息是目前最大的资源库,而多媒体也能提供十分丰富的学习资源。相对以前的纸质阅读内容来讲,网络多媒体阅读可以说为英语专业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和资料。学生可以从各大学习网站搜索到各种各样的英语资讯和新闻来进行在线阅读,学习到英语学习的各类方法和技能的提高,对于课本知识的补充阅读,可以从网络上搜寻到背景知识(4)学生角色改变。传统阅读课堂当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心理压力大,怕出错出丑或是受到教师批评,所以不愿意更多的参与课堂活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阅读课堂学生的交流对象变为电脑,参与网上分组讨论或是完成作业都没有了压力,可以尽情进行自己阅读能力的发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都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需求式学习,教师由领导者变成督促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培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之前传统课堂的阅读只是个人阅读,没有动力和兴趣,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阅读,学生参与到小组作业和讨论中,与其他同学交流阅读体会和心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帮助,发现对方的问题,培养了互助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

3 网络多媒体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设想

(1)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网络多媒体环境阅读材料可谓是五花八门、纷繁复杂,如何选取合适英语专业学生来阅读的材料?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比较高,应选取英语母语作者完成的作品、或是适合较高水平读者阅读的英文原文来阅读,材料应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需要相吻合。如各大英文学习网站上都有现成的阅读材料供各个阶段英语水平学习者阅读,还有英语新闻。新闻语言往往是一门语言发展的先锋,新闻中不乏新的语言形式。但新闻本身能使学生同时注意到新的语言意义和形式,并使学生对新的语言形式产生猛然醒悟的作用,而这一点正是许多阅读材所欠缺的。即时性很强的英语新闻不仅记录着世界各个地方发生的大事小情,学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讯息,还能从中学习到英语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2)阅读内容的情景化。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使用PPT和网络环境展示各类题材、风格、体裁的文章,集文本、声像、动漫、图画等为一体,反映东西方历史风俗、人物环境、介绍社会科学知识。利用网络多媒体优势,开展精心设计的各类情景化动态交互活动。网络环境下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主要在学生与电脑、与教师、与学生、与英语母族使用者之间进行。通过网上搜索,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文学、历史、地理或其他学科的某一话题展开网上讨论和交流,以真实、自然、立体的语言输入,使学生在有意义的真实或虚拟现实的学习情境下,增强阅读量的输入、提升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

(3)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作用为辅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挥和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小组进行在线相互交流,利用网络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利用电子邮件与教师进行沟通,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进行问题的处理。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感观的完美结合来实现,对多媒体的视频和音频进行大脑思维再次加工,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记住和了解到阅读内容。需要提出注意的是,这种模式不是让学生放任地自主学习,而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和帮助,使学生通过阅读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熟悉文章体裁激发其运用结构图式。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相应的略读、寻读、查读和跳读策略,运用到具体实际的阅读当中,最终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成绩。

4 结语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专业阅读是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笔者这里仅仅对其优势和教学内容的编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设想。作为新型高效的技术手段,网络多媒体的发展对于全面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网络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都在改革当中提升和改变了自己——教师从繁重的模式化备课工作当中解放出来,通过这种模式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眼界得到开阔,学习时间得到节省,自主学习得到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其对象的智能性与自主性,跨平台可移植性值得借鉴。因此,网络多媒体教学技术必将促进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冬梅,刘耀辉.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华欣.多媒体网络综合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外语电化教学,2003(10).

[3]郑玉琪.英语阅读网络课程的设计、实践与评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 及作者介绍,大量的英语阅读还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网络还提供了在线试题和分析,即时的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多媒体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PPT和文本资料进行补充阅读,通过布置任务来督促学生进行资料的阅读,清晰直观的多媒体资源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方便阅读。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4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调查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且数字都呈上涨趋势。整体网民规模继续增加,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中国网站①数量为506万个。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络技术的变革导致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也使得网络传播教育在我国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早在1996年,清华大学传播系设立新媒体研究方向,并同时开设“新媒体研究”课程。1998年,华中科技大学创办全国第一个网络新闻传播班。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继在本科教育中开设网络传播或网络新闻专业课程。发展至今,网络新闻传播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是一门和时展结合比较紧密的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使?W生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熟悉掌握网络新闻传播实务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和新闻伦理教育,培养应用型的新闻人才。

新闻应用型人才是指能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传媒变革的专业性人才,具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领域,深厚的文学素养,熟练的采写编评新闻业务技能以及使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适应各种媒体传播特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快速兴起,传统媒体行业开始向新兴媒体转型,并逐渐融合发展。因此,对新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下面三项基本的素养:

知识体系方面:新闻应用型人才要具备基本的新闻专业素养,要懂传播规律,具有新闻采编能力,具有文化与技术驾驭力,同时具有人文知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能力体系方面:能够适应新媒体的需要,熟悉新媒体平台、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运营手段,具有提供新媒体内容和产品的能力,具有创造力与审美表达力,具有互联网思维。

素养体系方面:新媒体对当前新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也对新闻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新闻应用型人才应该能够明辨是非善恶,自觉遵守新闻伦理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目前高校的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应紧跟技术和媒介的发展。由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导致网络媒介自身也在不断转变和发展,其特点随时发生变化,不断出现新的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学随之而进行调整和改变。

网络媒体在我国发展迅速,我国网民规模在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增长率也逐渐趋于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互联网环境整体朝向一种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互联网各细分领域有序健康发展,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随着各省、市、自治区对“互联网+”行动的推进,各省互联网普及率均有上升。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数字鸿沟现象依然存在。因此,网络新闻传播教育应紧紧围绕时代的发展,面对各地区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其次,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要形成及时更新的有体系的教材。目前高校针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教材从网络传播理论到网络传播实务都进行了丰富的内容阐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新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名词、新动态、新案例在教材中更新相对缓慢。尤其是微博、微信的兴起,使得一些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在传播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并形成网络舆论,某些热点事件中还会出现舆论反转现象。这些新案例在教材中却鲜有提及,学生也缺乏足够的独立分析社会热点案例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现状,在教学中及时增加近期热点案例,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典型案例并创建案例库,在增加课堂生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感知热点和分析热点的能力。

再次,网络媒介在与其他媒介的融合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媒介融合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美国提出,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传媒已经进入到了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种媒介之间不仅增强了合作性和互动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网民的增长,也使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播主体的复杂化、受众的选择个性化等,这些都给各种媒介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给网络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高等院校对应用型新媒体综合人才进行培养,必须改变以往的培养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符合时代和传媒的发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高校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的改革,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实践探索。

1.培养方案的设置与改革

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是泛媒体人才,是能够在各种类型的新闻媒体中从事新闻信息采写、编辑与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方案的设置方面,打破以往课程设置与专业高度相关的局限,可以采用分类模块的方式,设置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践技能的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根据媒体需求和自身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培养环境的打造

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改革,需要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和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因此,要打破专业边际,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跨专业授课选课,构建生态型的专业群落,形成大传媒专业群环境。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信息生产是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依托网络数据库和云平台可以实现教学、科研与实验室、工作室功能的整合,形成服务于媒介融合教学的数字化环境,同时可实现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数据的分类存储、共享下载、在线编辑,可进行小组协同学习与实践,教师的在线指导与反馈。这种数字化平台有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和指导。

3.实践平台的使用

当下新闻媒体的运作基本上是一种全媒体的运作方式,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转变,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集专业与技术于一身,既要能熟练地采写编评,又要能熟练使用各种多媒体软件,比如绘图软件、图片处理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后期处理软件、网站制作软件等。只有这样,才能参与到媒体运转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专业的新闻应用型综合人才,生产出时代所需的优质的传媒产品。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大实践课课时的比例,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软件类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通过学校和社会媒体机构联合培养,增加学生从课堂学习、课堂实践走向专业实践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在实践中加速成长,实现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的校地合作模式。

4.授课方式的改革

网络新闻传播教学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将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嵌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并且可以分阶段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可以实现多样化。比如通过课堂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进行成果呈现,多角度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是高校新闻专业的一门基础与实用性兼备的课程。随着时代和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应用型的传媒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具备新媒体专长,拥有多媒体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传媒教育若想持续、有力地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和媒介发展紧密结合,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课程内容和结构调整,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网络新闻传播课程必须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设置,使之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强化师资力量,改革教学方式和实践体系,制定新闻专业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传媒教育的特色课程。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5

关键词:新闻失实;网络新闻;失实对策

媒介与传播有直接的联系,每一次媒介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从而推动社会生活的变革.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正式承认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 成为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媒体. 网络媒体以其海量的信息, 快速的传播速度, 便捷的检索功能, 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超文本的特征得到了快速发展, 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 不可否认,网络的发展也带动了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功能是搜索引擎,网路音乐和网络新闻. 尽管网络新闻的发展非常快, 但网络媒体也并非尽善尽美, 中国民众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并不高.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2010年1月份的报告中曾指出. 接近六成的中国民众对互联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16%的民众持”比较信任”的态度, 而只有20%左右的民众认为网上信息全部可靠.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 网络新闻传播所依赖的是网络, 因此,网络媒体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就决定了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特征是与其他的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的特征都不尽相同的. 人们对网络的态度也使得人们对网络新闻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谨慎.

对于新闻来说真实性是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的生命, 离开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人们看新闻就是想要了解最真实的事件和情况,而不是传播者随意捏造的. 《纽约时报》 假新闻案揭露后,曾有评论者指出:该报100多年的声誉, 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网络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媒体, 真实性依旧是其首要的特征. 但中国的网络虚假新闻却巍然成风: 2006年华南虎事件, 2007年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事件, 2008年的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事件, 2009年的石家庄积雪比人高事件, 2010年的金庸去世, 2011年的中国打造全球最大城市, 2012年的南京市民排队喝鹿血事件, 2013年的深圳最美女孩图片及事件. 这些虚假新闻一旦传播就几乎是失控的,即便是立即删除, 也可能已经被其他的网络媒体转载过了. 这些虚假新闻被网络媒体大量传播,误导了受众,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大大降低了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网民最信任的是国内电视新闻,其次是国内广播和报纸新闻,而信任度最低的则是网络新闻.

网络虚假新闻逐渐增多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逐渐降低.网络虚假新闻逐渐增多的原因主要是:

1. 网络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 网络新闻的传播者范围比较广泛,人人均可参与网络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其传播途径主要为门户网站,个人网页,论坛, 博客及通讯软件等. 这些传播者的教育背景都参差不齐,五花八门, 很大部分的传播者都是非新闻专业人员, 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高度的职业道德, 他们通过新闻媒体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言论, 思想, 以及对社会和国家事务的意见看法等, 缺乏权威性和专业性, 他们的素质远远没有达到大众传播对传者的要求, 以致很多的新闻报道不专业, 所的新闻也给人不可信之感.

2. 网络信息的匿名性. 网民信息可以是匿名的, 这种匿名性一方面带来的是言论的自由, 另一方面带来的是不负责任.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虚拟性,难以溯源性,导致责任的难以定性和追究. 使得一些新闻传播者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假新闻, 恶意中伤,公报私仇, 他们的非法传播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共秩序,侵害了他人的隐私甚至构成了犯罪. 并且匿名使得者承担责任的意识逐渐减弱, 虚假新闻逐渐增多.

3. 媒体间的恶性竞争. 网络新闻相对于传统的大众媒介新闻来说, 时效性是最强的.以报刊新闻为例,要经过采编,排版,印刷,发行等诸多环节才能与读者见面, 广播和电视也需要经过节目的制作环节才能与受众见面, 并且广播和电视在一个时间段也只能播放一个节目,而在网络上新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新闻从媒体到受众的时间. 但是时效性极强的特征也使得新闻制造者对信息来源缺乏详细的审查. 在没有实地考察新闻内容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将道听途说的信息编发到网上, 或某些新闻事件的发展态势尚未明晰,就已经登到网上去, 等事件的形式明朗之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补充或更正, 这也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性受到影响. 除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外, 网站盲目追求点击率也是造成新闻容易失实的一个主要原因. 赵文晶(2006)曾说到〝目前我国的一些商业门户网站为了聚集人气,提高网站的点击率,为收费服务提供用户资源与平台,纷纷开设了新闻频道.他们只能依靠转载其他传统媒体和网站的信息,把别人的新闻拿过来经过所谓个性化的编辑后,二次到网上.这样,在编辑过程中就难免出现把文章修改得失真失实.”

4. 网络新闻还处于幼年期,网络新闻的管理不规范, 体制还不健全. 与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媒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审查程序, 网站编辑往往以个人的判断选择和新闻, 而不需要经过新闻出版部门的审批和各级宣传部门的监管. 这时候,网站编辑人员就成了〝把关人”, 把关人因受到自身专业及道德素养的影响, 他们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很可能有意或无意地报道失实. 当报道失实时, 也没有具体的有效的惩罚措施去制止或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这样恶性循环下去,造成失实新闻越来越多, 网络新闻的公信力越来越低.

如何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提高网络新闻的信任度呢? 我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培养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刘琼曾说〝追寻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是提高网络新闻可信度的主要途径.〞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呢? 陆晔和潘忠党(2002) 指出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理念包括: (1)传媒是社会的公器,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2) 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 (3) 新闻从业者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 (4) 新闻从业者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 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 (5) 新闻从业者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 这就要求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 但同时网络新闻在面临新闻专业主义时自身的很多问题也将暴露出来了. 很多网络新闻的制造者是非新闻职业的, 他们都只是普通的网民,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具备新闻专业理念的素养, 也不受专业规范约束, 所以网络媒体及新闻从业者除了要求自身必须遵循专业主义理念外,还必须运用这些理念和规范去制约和管理传播新闻的网民, 使他们在制造和传播新闻时能够自觉地遵循新闻专业理念和规范.

2. 网络传播者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网络传播者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反省意识, 意识到自己传播的言论和观点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他人的观点,影响到事件的发展状态. 即使传播的信息没有署名, 可能一时半会没有人追究自己的责任,但长期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传播虚假的信息最终会损害自己的发言自由,受众将会习惯性地否定发表的言论.

3. 加强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条例》,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一批法律文件,其中有些条款适用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管理, 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 国家还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 特别是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法律监管,走依法治网的发展道路.同时, 政府还要对网络新闻的产生制作和传播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 对于制作和传播虚假新闻的机构和个人采取具体严厉的惩罚措施, 从制度层面上防范新闻失实.

4. 借鉴国际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成熟发展经验.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是网络新闻发展最早和最成熟的国家, 它的网络新闻的成熟度和人们对网络新闻的信任度是成正比的,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传统媒体对网络的直接参与. 我国现有的传统大众媒体都有规范的管理体制,专业的采编人员, 较高的群众威望, 但长期以来对网络一直忽视, 没有把网络发展纳入自身的发展战略中, 从而使得网络新闻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商业网站中. 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很好地结合网络媒体,建立信誉好,权威性高的网站, 而网络媒体也能够很好地借鉴传统媒体的发展战略, 减轻虚假新闻对网络受众的影响. 那网络新闻的信用度一定会不断地提升.

总之, 随着网络新闻作为一种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的呈现,伴随而来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也将成为网络媒体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国家和人民必须把规范网络新闻市场,维护新闻真实性作为主要的工作. 网络媒体也要自觉地履行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提高网络新闻的信用度.

参考文献:

[1] 王志,郑坚. 我国网络新闻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2005年,现代传播.

[2] 沈春娥. 网络虚假新闻:表现与治理. 2011年第7期, 新闻前哨.

[3] 刘琼.中国网络新闻可信度研究.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 代小琳. 网络新闻凸显信任危机.2003年.中国信息报.

[5] 林频.西方传媒可信度研究概述.2005年,新闻记者.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6

一、引 言

由于自媒体拥有方便快捷等优势,越来越成为网民传受信息的首选媒介,在提供多元化的信源、满足受众知情权等方面,弥补了专业媒体的不足。但是,由此带来的许多非理性质疑、流言扩散等负面效果,也加剧了社会个人与群体间的不信任心理,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巨大的隐忧,尤其许多的非理性质疑都是针对党政部门的,如果今后任由这种习惯性质疑的趋势发展下去,党政部门的公信力固然要遭受损失,专业媒体的话语权也会在这种非理性的质疑氛围中持续流失,有效的舆论引导将更加难以为继。因此,专业媒体有必要在自媒体勃兴并取得越来越多话语权的情况下,积极有所作为,主动弥合社会信任裂痕,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自媒体”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普通市民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其主要形式包括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博客、日志、播客与微博等。所谓专业媒体,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包括了全部的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中的一部分,即网络媒体中拥有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的这一部分。

二、社会信任危机中的传媒因素

(一)议程引导乏力带来的话语权旁落

人们将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路线图勾勒为:“网络原发――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网络舆论反馈而进一步发酵――传统媒体再报道” [2]。自媒体时代,信息的第一人可以由无数个分散的普通网民组成,专业媒体的“把关”从绝对主导地位下降为相对主导地位,对信息进行第一道“把关”的权力部分落到了普通网民手中,媒体工作者的“把关”下降到传播过程的下一个关卡[3]。这种传播路径的变化,为专业媒体的议程设置与引导增添了难度,在许多热点新闻事件中,专业媒体工作者不能像以往那样,在信息这一环节就对信息进行筛选,在事件发生时的第一时间实现议程的设置与引导,而只能追随自媒体自发形成的质疑与言论趋向,被动发声。

进入信息解读阶段,专业媒体的议程把握能力,一是与各个专业媒体自身的水准有关,二是离社会对专业媒体的要求与专业媒体自身的实力相比,还相去较远。尤其是一些网络专业媒体,其首页主打的评论信息与分析文章,仍然是一些博主评论与网友评论的汇集,或者传统媒体评论的转载,看上去兼容并蓄,实际上是削弱了解读阶段的议程引导。

本来自媒体虽然发展迅速,但专业媒体的权威性在网民的印象中并没有下降,尤其是在新闻热点事件当中,各种信息蜂拥而至,网民迫切需要专业媒体的有力引导,以便去伪存真,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而这个时候专业媒体不能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未免可惜。可能也有人认为,传统媒体不是有自己专业的解读吗?是!但传统媒体覆盖的受众与网络媒体不一样,纵然传统媒体有足够的专业优势进行舆论引导,也会因为其主体受众并非网民而变得对自媒体形成的议程没有什么实质影响。

也就是说,要主导网络议程,关键是网络专业媒体的努力,但网络专业媒体的一部分是商业媒体,以转载其他媒体的消息与评论为主,传统媒体网站虽然可以拥有自身的采编队伍,但无论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与母体相比,都不在一个级别上,许多还是母体新闻资源的一个窗口,新闻解读与舆论引导能力相当有限。

(二)媒体本位导致的话语错位

媒体本位就是媒体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竭力追求新闻事件的轰动效应,以取得可能的利益最大化。秉持媒体本位,专业媒体的部分编辑,为了追求新异性与时效性,对于热点新闻事件中源于自媒体的内容,编辑时疏于考证,从而导致许多未经证实的网友推测经由专业媒体进行流传,以自身的权威渠道,为非理性言论推波助澜。

更有的动辄给新闻事件加上“标签”,挑动社会已有的对立情绪,无端地制造非理性怀疑的舆论场,人为地制造恐慌气氛。有的热点新闻事件,起初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网民的关注有限,但经过专业媒体的渲染之后,就成为了一个网络热点新闻,引发群体性的非理性质疑与评论。还有一种话语错位的情况,是由于媒体的越位所导致的。凡遇到和政府机关相关的公共事件,不管最终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一些媒体都有意无意地把问题导向部门失责与腐败,凸显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优越感。

这类模式化的质疑,模糊了公众对具体事实的关注,转移了焦点,实质是损害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还会带来受众的阅读期待疲劳并加深社会信任危机。这方面,媒体也不是没有反省的,温州“7•23”事件后,凤凰卫视采访总监闾丘露薇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很惭愧,我必须承认,在工作的时候,这些在突发事件中逝去的生命,人数的多少,或者是引发的公众关注度的多少,决定了我对他们的关注程度,我也可以确定的知道,和我一样的媒体人并不在少数:我们更关心新闻的爆炸力,传播广度,当然,我们有一个听上去很高尚的理由:希望能够透过报道能够带来改变”[4]。

(三)对于自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需求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应对措施

用户获取信息,有两个最基本的需求,一是认知需求,二是情感需求。现在这两个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认知来看,真相越来越远。情感维度来看,你不看心情还好,越看挫败感越强,因为你不知道应该相信谁。

和以往传统媒体主导下的传播环境不同,自媒体造就的,是一个“信息超量”的传播环境,受众苦恼的不是没有一手的新闻资讯,而是多方信源提供的信息太多,反而无所适从,多方信源的介入,不是使事实的真相越来越清楚,反而可能让事实真相离它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给人们对社会的归类认知造成很大的困扰。

时代在变化,如果我们仍然固执地认为,受众需要爆炸性的新闻,需要能够带来强烈冲击的新闻报料,那可能就落后于受众的信息需求!因为如果信息仅仅只是信息,其中没有真相,没有认知与情感满足,这种信息就是一种无用的信息,慢慢地,受众会厌倦这样的信息,抛弃我们的媒体。

因此,虽然微博等自媒体在率先披露新闻信息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真相的追溯、深度阐释,都将继续依赖于专业媒体。专业媒体应当强化自身的“权威性”符号标识[5],形成良好的自媒体信息甄选与鉴别机制,向受众提供经过证实与选择的信息,才有可能真正地服务受众,推动社会问题的有序解决。

三、专业媒体构建社会信任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一)促进专业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融合

2010年的“维基解密”事件,是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报道的典型事例。当时的维基解密网站拥有大量未经证实的美国军事外交机密文件,但维基解密本身,不具备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部真伪判断的能力与资源,因此,维基解密将这些材料,有选择性地透露给《纽约时报》等专业媒体,由这些专业媒体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估后,有选择性地进行登载。

由于自媒体的传播内容加入专业媒体的证伪评估,所以,维基解密事件后来的发展,虽然也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整体而言,还算比较理想的,将传播的风险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美国是互联网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传统媒体一直将网络媒体的发展纳入自身发展的战略中,两者高度融合,由于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等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因而目前在美国的网络新闻体系中影响力最大的仍然是传统主流媒体开设的网站,如CNN、美联社、《 纽约时报》等,专业媒体在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方面拥有很强的优势[6]。

我国商业媒体的影响力很大,网络传播的主动权掌控在商业网站手中,而商业网站的制度瓶颈和人才结构缺陷使其在引导网络舆论方面难有大的作为,如商业网站没有明确的新闻采访权,只有通过与传统媒体签约,在得到传统媒体和新闻网站许可的前提下转载新闻,但在编辑的过程中,不得改变新闻的本意。这种新闻自主权的丧失,导致强势的商业网络媒体,难以在新闻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强化舆论引导的效果。其他传统专业媒体开设的新闻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等,虽有独立的采编优势,但覆盖的主要是公务员群体,影响力显然也不及商业媒体网站。

(二)建立自媒体信息证实的有效机制与平台

1.建立较为统一的新闻线索微博关注入口

这个有点像新浪现有的“微博辟谣”与“不实信息举报”,有统一的标识,但不一定是统一的形式,可以是链接,也可以是微博形式的“关注”等。用户通过这个入口,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与素材,第一时间提供给自己认为信赖的媒体。媒体在得到这个信息与线索之后,迅速进行证实,决定报道的口径与形式。当然这种开发,需要与新浪、腾讯包括人人等商业网站配合,由他们提供接口程序,实现网民与专业媒体的渠道对接,使专业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线索与素材,抢占新闻与传播的先机。

至于为什么是统一的报料平台,一是为了树立品牌,二是技术与成本因素,商业网站没有必要与众多的媒体一一去开发专业的报料接口,三是方便网友操作。网友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与素材,应该是有偿的,专业媒体事后必须视情况给予报酬,在网友当中逐步树立报料有奖,分享创造价值的理念。

2.与主流商业媒体网站打通数据库,构筑信息证实的快速通道

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事件中涌现出的非理性质疑信息或流言,追溯起来难度就很大,专业媒体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对相关信息进行考证、核实,首先就必须确定某则自媒体信息的传播源头在哪里,帐户的拥有者大致是谁,然后找到当事人进行采访,这几乎只有相关自媒体平台的拥有者能够迅速提供。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网友的信息,显然可信度要高一些,媒体可以多关注当地用户的自媒体信息,这通过其访问的地址就可以获知,这也只有自媒体平台拥有者能够提供。

另外,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帐号用于专业媒体的证实信息,并区别于现在的“微博辟谣”类帐号,因为“微博辟谣”等还有点大众化,权威性不够,这当然也需要获得新浪等商业媒体的协助。

3.改变报道的方式,提高把关效果

首先,应当把信息证实作为报道的重点。自媒体时代赋予网民质疑信息的手段与自由,许多时候,这种质疑的力度与深度,是专业媒体所不及的,但是面对这些质疑,进行梳理与解答,却往往是一般的非专业媒体工作者所能胜任的。专业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主要任务,将来不是引导质疑,而是对质疑信息的梳理与证实,这会成为专业媒体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与使命。

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1+1”推出了题为“关于7.23事故谣言”的节目,总括了事故中流传甚广,负面影响较大的8个谣言,一一对其进行了辟谣[7]。人民网8月8日在首页“人民热线”以“铁道部回应‘29人失踪名单’称无瞒报”为题,对于网上的质疑帖文“以下部分失踪人员名单,请铁道部回答”进行了回应,可惜这样的报道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影响力远远不如那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而《人民日报》今年1月27日推出的“求证”栏目[8],《钱江晚报》2010年底推出的“真相”栏目等,则是主动履行自媒体时代信息求证使命的有力举措。

其次,要注意自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有的网络专业媒体,如凤凰网,喜欢把一些意见领袖的博文放在首页的醒目的位置,提升点击率,个人认为是不恰当的,这样容易模糊自媒体与专业媒体的界限。一般来说,意见领袖们的博文,与媒体言论相比,往往比较尖锐,但理性的把握不足,将此类博文放在首页醒目位置,尤其是与网站要闻靠近的位置,受众会下意识地把它当成媒体的言论而接受。首页的呈现方式,不好像纸媒一样体现平衡性,受众能够接受的,往往是来自博文的一面提示,这从客观性来看,也略嫌不足,比较合理的呈现位置应该是网站言论栏目靠下的位置。

最后,采用专业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合作报道的形式。2009年,深圳商报社着手策划“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报道,为了有效应对网络中的习惯性质疑问题――只要是正面信息,不论是记者报道还是网友发帖,所传达的信息到达受众时,受众总会有一个疑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报社邀请了一位网民代表,以“准记者”的身份和记者一起前往灾区采访,记者和网友均独立写稿,各自的报道都呈现给报网的受众。事后证明,这种方式,有效地破解了网友的习惯性质疑,得到了网友的认可[9]。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7

网络新闻传播者应为“高能记者”,即“既有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功底,又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同时还能掌握现代化传播技能的现代新闻传播人才”。全能型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深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先进的传播观念。

网络新闻的“软肋”

首先是虚假新闻多。近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如虚假新闻《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比尔盖茨遇刺》、《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等。据统计多数是由网络新闻转载,网络的普及,媒体类的增加,大大加快了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人们的新闻视野。同时蓄意制造的虚假猎奇新闻充斥着各种媒体,充斥着网络的各个角落。

其次是低俗现象严重。大多商业网站媚俗倾向严重,网页中充斥着大量低俗、暴力、色情信息,把新闻变成“性”闻、“星”闻、“腥”闻。诸如此类的新闻,在不少网站中呈逐步蔓延甚至泛滥的趋势,特别是在文化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中,这种现象尤为普遍。

三是不良广告、广告新闻多。例如一些不合法的医疗广告;含有欺诈性质的快速致富信息、声讯类广告、一些专作虚假承诺的房地产广告和用新闻包装起来的所谓软广告等等,这些广告大大危害了受众的利益。

网络新闻造假几乎形成一个“职业”,其人员构成,一是业余撰稿人,散布于各行各业;二是自由撰稿人,他们无工作单位,其职业就是写稿。尤其是后者,他们什么体裁都写,只要能赚稿费就行。胡编乱造的假新闻怪胎,多出于这部分人之手。对于某些社会撰稿人来说,编造假新闻不再是偶尔为之,而是“专业化”操作,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今天的虚假新闻,正如同脱缰的野马,若不及时驯服,将贻害无穷。作为我们网络新闻编辑者更应该把好假新闻这道关。同时,这也对网络编辑提高了要求。

一个合格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并不是单纯的“裁剪工”和“泥瓦匠”,而应该是一个既懂术理又懂学理的实践型专家。因此,对于一个网络新闻从业者来说,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十分必要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精深的新闻专业知识。新闻专业知识是新闻业务能力的导向标和储备库,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及所占比重、在页面空间或节目时段中所排列的位置,乃至栏目设置和主页的新闻频道编排等,无不有赖于新闻从业者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因此,网络新闻从业者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通晓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

时效性强是网络媒体的显著特征,但是要正确处理好时效性与真实性的关系。2004年新浪网在奥运报道中,就因为片面追求时效性而制作了中国女排失败和夺冠两个模版,结果值班编辑一不小心错误地把失败的模版发了出去,对其新闻真实性和自身公信力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尽管在时效性上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定要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时效性,不能一味图新求快。

对于一个网络新闻从业者来说,传统新闻采编业务技能是必备的基本功,同时,现代化传播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网络新闻从业者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传统新闻业务技能,即采访、写作、编辑、录音、摄像等。网络新闻从业者除具备较高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当前网络媒体成长阶段,网络新闻从业者,要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要遵守网络传播的相关法律政策和行业规范及道德准则,如“电脑伦理十诫”等。

感觉比经验更重要

加大新闻的原创性是许多门户网站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对于传统媒体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与骨干人员,他们很看重。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长期从事网络 新闻编辑的某门户网站频道主编认为 ,现在对网络新闻人才的需求与四年前大不一样了。那时,互联网的编辑和传统媒体的编辑相似的地方还比较多,比如对新闻标题和文章内容的处理,但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因为网络媒体本身的形态在转变。

“网络新闻人才不单单要有很强的策划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强的网络新闻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网络的感觉要比传统媒体从业经验还重要。”陈彤介绍说,目前新浪9个总监中,只有3位有过传统媒体经验,而总编辑和两位副总编辑几乎都没有传统媒体经验。

现在的网络编辑,最重要的不是新闻素养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对互联网的良好感觉和深刻理解。传统媒体往往会偏爱那些“天生就适合做新闻的人”,而网络媒体也特别看重那些“天生就适合做互联网”的人,这是一种“慧根”。新闻经验可以培训,但对互联网的这种感觉是天生的。

“说实话,这一年来,寻找合适的网络新闻管理人才也是我的工作之一,但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不同场合表示,商业门户网站一开始就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运作,各个商业门户网站竞争压力很大。

网络编辑必须顾及媒介自身、受众、广告商三方面的利益,而且这些是随时变化的。此外,一个好的网络编辑常常需要独自一人承担从构思策划、采访、网络等多个环节的制作及页面展现。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新闻传播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此,网络媒体内容负责人纷纷感慨:“要找到这么一个高手是很难的。”

网络编辑对标题特别讲究。网站会通过人工或者自动的监测来考察每一条新闻在单位时间内的点击量,一般5分钟内点击量达不到一定数字的新闻就会被自动撤下来。如果标题不够抓人,那么就很难达到网站对点击率的要求,因此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网上耸人听闻的标题下叙述的只不过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事,网络编辑就是善于把事件的一角夸张、放大,甚至有时会歪曲事实。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8

1.全媒体的传播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配置媒介资源,媒介融合使得媒介内容的跨平台流动变得常规化,新闻素材的跨媒介采集将一次性完成,而新闻产品的加工方式与渠道却是多元化的,新闻信息资源得到了全方位的深度开发。这就迫切需要负责内容生产的媒介从业人员具备跨媒介的采写编能力。那些传统媒体专门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等从业人员将被精通多种媒介技能的跨平台的全媒体人才所取代。这就要求记者在具备较高新闻理论素养和采写技能的基础上,熟悉各种媒介技术,如摄影、摄像、移动媒介的使用、网络技术等,并能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采集到适应该媒介的新闻素材。

2.全媒体的信息整合能力

全媒体传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信息量大大超过需求。媒体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从新闻事件的第一时刻的报道,转换为对新闻事件合理筛选和深度解读。②所谓合理筛选,就是精确把握受众的信息需求,为用户定制媒介信息的量和形式,避免受众被信息的所淹没。传媒人生产的内容要实现跨媒介平台的流动,同一内容既有适合报纸的图文版,又有适合电视的视频版、还有适合IPTV的互动版,多渠道多平台的,给从业人员的跨媒介整合传播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制作人员需具备全媒体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当新闻发生的时候,记者要能根据新闻的要素,选择合适的媒介平台和展现形式,并通过互动平台及时评估新闻报道的效果,调整后续报道的方向。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实施媒介联动,参与的媒介从业人员要熟悉各种媒介形式的运作规律,深谙不同媒介传播的利弊取长补短,整合和配置不同媒介的资源,发挥资源最大化,获得最优的传播效果。

传统网络新闻实务课程对媒介融合能力构建的不足

网络新闻实务是一门近几年来在全国新闻学专业广泛开设的文理结合的实务类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新闻业务素质,在笔者所在学院一直将该课程作为网络传播方向核心专业课程来打造。该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开设,在学习该课程前一般学生已学习过平面设计、网站开发、网站动画设计、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新闻摄影等专业前置课程。学生应通过网络新闻实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完成全媒体业务采写编评的综合训练,加深对不同媒介形态的理解,完成融媒介能力的蜕变,但从传统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来看并不是很理想。

1.教材建设滞后,实验案例不足

由于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课程体系上的差异,加之网络新闻实务是一本相对较新的课程,在国外引进契合该课程的教材少之又少。国外教材以克雷格的《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为代表,但该教材仅仅涉及网络新闻的采写,对其它媒体形式少有谈及。在国内高校相关教材较为常见,其中以彭兰的《网络新闻编辑教程》、詹新惠的《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李凌凌的《网络传播与实务》、张鹏的《网络传播技术与实务》,这些教材的作者高屋建瓴,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对网络传播现象做一番独特审视,对网络传播给传统传播学理论带来的挑战与问题,选择重要的对象进行研究。像彭兰老师的《网络新闻编辑教程》以网络新闻的选择、加工、整合与延展这四个层面为基本框架,系统梳理了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涉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新闻信息的编辑,以及新闻专题组织、论坛管理、受众调查、博客运用、新闻传播效果评估等,对网络新闻编辑的新工作领域进行了前瞻性思考。③这些教材都很优秀,但普遍都存在一个时效性的问题,绝大多数教材是在2010年前出版的,互联网发展很快,新的应用和服务形式层出不穷,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同时教材的编写人员大都在教材中体现了教学案例,但这些案例不具备实验室上机动手操作训练的可执行性,很难转换为学生实验室实验的指导。

2.教学实践平台缺乏,实验师资不足

囿于新闻传播教育传统的文科理念,国内很多高校新闻学院都存在实验室建设缓慢,教学实践平台缺乏的问题。像网络新闻实务这门课程仍沿袭传统教学法,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一形式,课堂知识的信息传递总体上呈现单向路径。学生缺乏实践与应用环节,所接受的刺激不能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具体就网络新闻实务这门课程而言,教学实践平台的缺乏会直接导致学生对不同媒体形式缺乏直接的感受,而学生全媒体素养和不同媒介信息整合能力的提升恰恰是要以这种直接感受为基础,再通过媒介融合试验中心的媒介融合来塑造。遗憾的是很多高校的新闻学院跨媒介的教学实践平台是缺乏的。同时很多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都是文科背景,技术类的实验师资严重不足。网络新闻实务实验教学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不同媒介形式内容的采写和媒介内容的转化,都要辅助于适合的计算机软件。大型媒介融合实验室软硬件环境需要具备跨学科专业基础扎实的师资来拓展和完善,并编写试验案例,指导学生的试验过程。复合学科背景师资的严重不足,是影响高校新闻传播全媒介教学实践水平的一个瓶颈。

依托媒介融合实验室网络新闻实务教学改革策略

媒介融合实验室在国内并无明确的概念,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教授认为,媒介融合实验室应具备多功能、可扩展、融合性的特点。多功能是指该实验室能承担过去多个类型实验室才能承担的教学工作;可扩展是指该实验室能根据未来的需求进行修改、更新,增加新的功能;融合性指的是该实验室不仅是一个小型的媒体信息的采集中心,还是各类信息的加工中心和中心。④以此概念为参考,笔者所在高校也在积极进行媒介融合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尝试,四川外语学院融媒介实验室由四部分组成:印刷媒体实验室、视觉传播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和跨媒介实验室。建成了集采、写、编、排于一体,不仅能输出报纸的大样,而且能够完整地制作数字报,还具有平面广告制作、网页制作、图片处理与管理、数据调查分析等多种功能的媒介融合实验室。网络新闻与实务课程依托媒介融合实验室多种媒介的实践课,在仿真或真实的媒体环境中进行,不但可以让学生试验将不同的新闻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介形式并创作出媒介产品在融媒介平台上,而且可以通过融合新闻的制作,让学生体验对多种媒介资源的创造性复合,实现学生由技术复合到内容复合、创意复合、经营策划复合的能力再造。

1.设计媒介融合案例,编写实验指导教材

融媒介实训案例的不足,一直是当下网络新闻实务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总结现有市面上的教材,对其中案例加以分解和深入,与业界应用结合,从主流网络媒体获取一些最新案例,从案例的策划、实施到效果测评等多个环节加以梳理,编写实验指导教材是推动网络新闻实务教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融媒介案例实训是网络新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大新闻实践中融合新闻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再现其内容生产的过程,从策划、素材采集、编辑制作到内容各个环节设计实验过程,让学生去完成各个环节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结果,教师从不同的媒介视角进行分析解读和点评。此外,当前在业界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产品并无定型,媒介内容生产机构都在积极探索融合新闻的制作。通过网络新闻实务课程构建学生的融媒介技能是该课程的高端定位,课程中的实训案例的编写也尝试在融媒介产品研发上做出探索,结合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尝试进行融媒介新闻的创作,让学生参与主导研发的过程,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和辅导,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为内容制作选择合适的媒介形式,对其中创意新颖的融媒介新闻产品,通过融媒介实验室综合平台推荐给业界,形成媒介产业价值的良性互动,推动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以行业需求拉动媒介融合实验室自身建设。

2.模拟教学仿真媒介环境,提升媒介融合理解力

所谓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充当各种角色,根据所提供的背景资料,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新闻实务教改中使用模拟教学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媒介融合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多媒介平台,基于整合方正鼎新数字报刊解决方案、开源CMS和电视录播系统,让学生在实验室熟悉有多种媒体采、写、编、评的全部流程,并掌握基本技巧与方法。实际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全媒体报道小组,模拟实验目标设定为对重大热点事件的全媒体报道,学生在小组内部的角色可以进行轮换以体验不同的业务流程。学生模拟实验不限时间,穿插在一学期授课过程中,不限地点课下同学仍可以通过管理员分发的账号通过校园网继续自己的实验,最终实验成果为实际对用户的媒介融合报道作品。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在模拟教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受众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传播技巧,完善自己的实验作品。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传播媒介和内容表现形式造成传播效果的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跨媒介传播的原理,加强技巧与方法的使用。

3.改善实验师资队伍,创新授课形式和内容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9

奥美世纪(Neo@Ogilvy)

【公司简介】奥美世纪是WPP旗下奥美集团的子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新媒体策划和购买以及直效媒介规划服务。

【主要业务】数字广告和行销、数字电视、电子邮件行销、搜索行销、数字媒体的新形式(如博客和视频博客)等。

狄杰斯(Digitas)

【公司简介】狄杰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隶属于阳狮集团,是中国专长于设计、开发和实施网络营销解决方案全案的专业数字营销公司。

【主要业务】将媒体、营销、技术、创意、想象与分析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拥有和运营着独立医药营销品牌――Digitas Health,以及专业全球数字制作公司――Prodigious Worldwide。

知世・安索帕(wwwins Isobar)

【公司简介】知世・安索帕隶属于安吉斯媒体集团,是华人市场颇具领导地位的数字营销顾问公司,擅长整合无限创意与专业技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商业解决方案。

【主要业务】全方位整合营销服务,包括提供创意和营销策略、广告投放、社会化媒体、SEO/SEM营销等。

Tribal DDB

【公司简介】Tribal DDB是DDB中国的一员,隶属于宏盟集团(Omnicom Group Inc.),是数字化的营销专家,为客户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合营销策略及创新的品牌互动经验。

【主要业务】全方位的数字营销服务。

电众数码(&c. Inc.)

【公司简介】电众数码着眼于数字时代最领先的营销模式,整合市场资源、创意资源、媒体资源,为互动领域提供综合服务。

【主要业务】网络行销策略;网络媒介策略与计划;网络媒介购买、投放、监测、评估、优化;SEM;网络公关;网络广告与营销网站的创意构思、视觉设计互动技术开发、制作。

昌荣互动

【公司简介】昌荣互动隶属于中国本土最具实力的整合传播集团之一昌荣传播集团,拥有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投放及管理技术,以及强大的媒体购买能力,是专业的互联网整合传播服务公司。

【主要业务】互联网广告、创意、策划、公关、舆情管理、口碑营销、网站构建与优化、新媒体创建与管理。

广告商

华扬联众(Hylink Ad)

【公司简介】自2003年起成功转型为提供互联网及数字媒体领域全方位服务的广告公司,并致力于提供跨媒体领域的整合营销服务。

【主要业务】提供策略、创意、媒介整合等服务。

腾信创新

【公司简介】腾信创新综合运用数字媒体的多种解决方案,向客户提供各种创新的数字沟通和数字行销服务。

【主要业务】广告、媒体计划与采购、策略支持、网络公关、创意响应、SEM、SEO、腾信富媒体、腾信无线营销平台、游戏植入广告平台等。

新意互动(CIG)

【公司简介】新意互动一直致力于专业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服务,是专业的整合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要业务】网络广告投放与创意、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整合公关、网络互动活动、无线营销及其他数字营销等。

葛瑞广告

【公司简介】葛瑞广告是隶属于WPP集团的葛瑞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全球最大的广告商之一,专注于品牌管理和广告业务。

【主要业务】提供集品牌策划、创意、媒体、整合行销和互动推广于一体的服务。

三星鹏泰

【公司简介】三星鹏泰提供整合Digital Marketing的管理咨询服务。

【主要业务】基于中国商务环境的市场调查、市场战略、网站建设策略与运营方案、各类互动营销活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客户管理系统的全方位整合管理咨询服务。

欧安派(O.M.P)

【公司简介】上海欧安派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互动行销顾问服务的专业机构,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互联网整合营销方案。

【主要业务】网络整合行销、网络口碑公关策划执行、网络媒体计划与购买、网络创意设计开发、多媒体效果设计等。

广告网络

好耶

【公司简介】好耶广告网络是一家集网络广告技术服务、线上营销服务和效果营销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网络互动营销服务公司。

【主要业务】涵盖了广告投放、监管、创意、定向和效果评测等。

随视传媒

【公司简介】随视传媒作为百度TV独家运营伙伴,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视频广告分发平台,也是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广告智能传播服务商。

【主要业务】以数字营销为主营业务,拥有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媒体投资管理平台AdMan与DIGIEQ,为每一位广告主提供最高ROI(投资回报率)和可衡量的传播效果分析。

易传媒

【公司简介】易传媒(AdChina)是中国的一家整合数字平台,致力于为品牌主和公司提供整合数字营销解决方案。

【主要业务】品牌推广、口碑营销和在线销售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聚胜万合(MediaV)

【公司简介】聚胜万合(MediaV)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准营销及数字营销的专业广告技术和服务机构,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精细分类和定向广告效果的动态优化。

【主要业务】广告资源管理、广告投放控制、广告效果分析和监测、数据处理及动态优化、网页监测及网络访问行为分析、目标受众精细分类等。

传漾科技

【公司简介】传漾科技以广告技术和数据洞察为驱动,致力于成为中国互联网营销的商业智能引擎。

【主要业务】广告投放、效果监测、电子商务、广告销售、技术研发及各项增值服务。

悠易互通

【公司简介】悠易互通是中国领先的受众网络数字营销公司。致力于以互联网广告定向技术及优化系统,深入分析中国网民的兴趣与属性;通过数字媒体整合传播渠道,为客户的品牌数字营销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主要业务】受众洞察、精准定向及优化、整合媒介购买、精准用户关系管理、分析报告。

互动通

【公司简介】hdtMEDIA是hdt*互动通旗下全新一代数字媒体营销服务品牌,覆盖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超过千家的垂直网站,以及数字领域所有媒体平台。

【主要业务】 全面综合媒体资源、广告形式、投放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媒介整合策略。

无线营销服务机构

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

【公司简介】亿动广告传媒是中国最大、最智能的移动广告网络,以领先的无线营销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广告主和无线互联网络资源,充分实现无线媒体的巨大能量。

【主要业务】无线广告精准投放、无线广告效果监测、无线互联网广告技术支持、一站式无线广告营销和管理服务等。

百分通联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10

关键词:OBE 网络 新媒体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6

一、“OBE”概念

OBE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北美开始流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英文全称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可翻译为“以结果为导向”或“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围绕教科书和教师,以内容驱动教育系统运行的做法,而是以目标和结果为驱动,通过计划、实施、评估和使用环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型的、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运行体系。

二、建立“OBE”模式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必要性

“OBE”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理论基础,在北美国家教育实践中也受到青睐,在当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高校教学改革中值得借鉴,在一些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中也值得研究借鉴。

教育部等三部委2015年10月联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随后,各地自主确定转型应用高校,全国一共650所,超过一半的地方高校面临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核心是教学改革,面对新的要求和任务,这些高校目前还处于转型的探索和动员阶段,还没有可遵循的成熟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高校可以借鉴“OBE”这种国外发展成熟的模式来探索应用转型的成功之道。

网络与新媒体是教育部2012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特设专业,自2012年新增以来,现已有百余所高校招生或即将招生,作为特设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人才的大量需求,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新媒体相关专业的培养特色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讲求新闻主义的中国人民大学模式、崇尚技术主义的武汉大学模式以及推崇传播学的复旦大学模式。①这三种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是纵观国内不断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众多高校在此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依然沿袭着传播学和新闻学的教育理念,开设课程“一锅炖”,没有明确目标定位和特色。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专业差异性,专业能力泛而不专,缺乏社会竞争力,不能适应新媒介发展需要。

三、基于“OBE”模式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策略

1.制定“学习产出“的预期目标策略

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化的预期学习产出是“OBE”模式的首要环节,这个预期必须是可描述的专业使命、愿景、目标以及实施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预期目标的描述除了毕业生学习产出预期,还应包括制定每门课程学习产出预期目标。每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和地方特点,结合社会和人才市场需求可以制定不一样的学习产出目标。对新闻传播和网络新媒体基础理论的 掌握和应用标准以及水平进行定义描述;对新媒体基本知识的范围和熟练程度要分类描述;对新媒体专业需要掌握和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清晰地制定每项目标,逐条描述。目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培养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培养基于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全媒体传播人才;三是培养熟悉互联网核心应用的网络与新媒体创新人才。高校可以在此宏观目标下制定具体的可衡量的专业预期标准和课程预期标准。

2.实现“学习产出“的教育方法手段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这就使得教学活动在目标结果的驱动下,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学生的主导性大大增强。面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群体,在信息开放的环境中,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用固定的方法手段教授学习显然已经过时。那么作为网络与新媒体新设专业,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依据OBE学生产出驱动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应该以实现预期学习产出为目的,其核心是将新闻传播大类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建立专业方向性平台,设定专业课程模块和相适的可选择的教学策略。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中学生根据产出目标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实现一个自主、开放和高效的教学运行系统。

3.评估“学习产出“的评价体系建设策略

对“学习产出”的评估是OBE模式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首先是检验“学习产出”预期目标的实现,目标是否合理,实现的方法手段是否高效;其次,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通过评估可以查找问题,改进质量;最后,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学情数据库,对于教育管理部门统计、研究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持。网络与新媒体教学评估要依据学习产出预期标准展开,有专业层面的评估、也有课程层面的评估,课程层面的评估可以采用测验、问卷、项目、报告等多样化评价方法,既有形成性的评估,也有总结性的评估;同时,评估主体要综合各方面要求,可以包括教师、学生、校友、媒体单位等。只有形成综合的评估体系,对“学习产出”结果的认识和判断才能科学地使用。

结语:“OBE”模式是基于工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其标准化、程式化和预设轨道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的过程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追求的是学生的同一性而不是多样性。网络与新媒体作为文理结合应用学科专业,不能完全照搬这种模式,必须遵循网络与新媒体学科专业自身特点把教师“教”的预设性和学生“学”的创造性结合起来,发挥其规范引导作用。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甘肃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197

参考文献:

①张芹、黄宏.高校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第期.2007年03期

作者简介: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11

《雪崩》从本质上来说是网络新闻,只是由传统媒体策划,在网络发表后再移植到印刷媒体上。有人认为,《雪崩》的报道模式,是传统媒体的出路,即将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力量、策划能力和网络丰富的叙述手段(图片、视频、音乐等)以及良好的互动性相结合,以获得受众瞩目。

以往,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常见为电子报、报网结合和手机报三种形式。三种形式都是以传统媒体常见的叙事风格来讲述故事,只不过把平台移到网络。而《雪崩》则是完全依靠网络技术来结构的故事——超文本、超链接、海量存储等网络基本技术特性展现无遗。

《雪崩》的成功,是否意味着传统媒体只有彻底地使用网络技术叙事,才能谋取新出路?是否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抛弃纸质印刷,完全投入电子出版的怀抱?

研究方法

传统媒体的出路研究,有很多方向,比如报道形式的改进、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探讨、商业模式的探讨等。笔者以为,在诸多角度中,受众研究的角度是一个基本角度。受众研究,往往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但本文作为一种探索性研究,更偏向于定性的思考,所以本文采取定性研究方式。文中的调查数据,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均来自于CNNIC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定义界定

一般来说,大众传播由职业工作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定期传播各种信息。但网络传播从一开始就挑战大众传播的模式,首先,传播者不一定是职业工作者,像BBS、博客、微博等大都是由非职业工作者信息;其次,网络传播不受时间限制,可以与新闻同步发生;第三,受众可能是不确定的公众,也可能是经过挑选的人群——粉丝或者关系圈,模糊了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界限。

或许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不同,“自媒体”这个新词被引入。

自媒体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把网络新闻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传统新闻生产相似的由专业新闻网站或者门户网站生产的新闻产品;另一种是自媒体,由非职业人员生产的,与自身相关的新闻产品。

很显然,前文所述《雪崩》的欢呼者们,是要把传统媒体改造为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语言的专业新闻网站;而目的是让传统媒体在自媒体风生水起的时代更好地生存。

自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BBS独领,但其对印刷媒体的冲击十分有限,它吸引人眼球的功能似乎更在于“爆料”,即谈论在传统媒体上不容易登载的新闻。第二个阶段,是博客异军突起后草根新闻的狂欢,但这种狂欢被很快引向精英化的道路,普通人的博客少人问津。第三个阶段,是微博的到来,最多140个字的微博,拉近了精英和平民的距离。CNNIC的数据显示:2006年,论坛/BBS的使用率是41.6%,14.2%的人经常使用博客;2013年,论坛/BBS使用率是26.5%,博客使用率是24.8%,微博使用率是54.7%。

我们不难发现,自媒体的发展有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削弱权威。传统媒体和专业新闻网站或门户网站新闻都须编辑审核,编辑与审核人员是相应的权威者,对信息的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在路线图之外,法律和政策环境构成了更高层次的权威,职业生产者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可以刊登,哪些信息必须选择时机刊登,哪些信息是冒犯权威的。自媒体从BBS开始就试图突破权威,BBS没有编辑,也更敢于报道那些很难在传统媒体获得版面的信息。但BBS仍然存在版主一职,被赋予删帖、给帖子加精、给版上普通成员加分等权限,来树立相对的权威。博客时代,在个人博客内,信息由发帖人和回帖人掌控,由于发帖通常是长篇论述,而回帖往往是只言片语,所以个人博客中的权威,就是发帖人。当微博大行其道时,“织围脖”的人和“围观者”地位更为平等。每个人可以阐述和表达的空间都被压缩在140个字以内,进一步削弱了权威。权威的削弱,伴随着用户体验平等性的增强,而更加平等的用户关系进一步改善了互动性。

同时,自媒体传播也往更加碎片化的道路发展。BBS上,通常划分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相对固定集中的话题,用共同的话题来聚拢受众。而博客虽然没有相对固定的话题,但写博客的人可以为自己的博客划分类型。微博则是完全的碎片化,有可能前一条微博在感叹美丽的春天,下一条微博则关注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也有一些微博,譬如美食微博,力图打造一个专业话题来聚拢受众,但由于微博无比庞杂的信息,这些话题很难脱颖而出,更容易被湮没。也就是媒体的放大效应、聚焦效应被无形地削弱了。

信息的去权威化、碎片化,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增加了对用户的吸引力,但也削弱了信息的影响力。一个明星的微博粉丝可能超过百万,但其影响力能超越一份都市报吗?粉丝过千万的微博现在也不少了,又有哪几个可以夸口影响力能与电视台比肩呢?

印刷媒体的发展道路

笔者以为,印刷媒体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自媒体,仍然是门户网站和专业新闻网站。而自媒体与印刷媒体有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互补性或许更强于竞争性。现阶段,许多党报、都市报都开通了法人微博。比如人民日报,截至今年8月19日,在腾讯微博上拥有800多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上拥有900多万粉丝;更为可喜的是,它采用了平易的、简短的语言。

所以,问题回到了起点,传统媒体是否要抛弃纸质印刷,像《新闻周刊》一样,完全投入网络媒体的怀抱,用网络独有的叙事方式来结构一个个类似《雪崩》的故事,取决于受众是否会继续选择印刷媒体。

在网民的习惯中,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已经大大超过了印刷媒体。

可以推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并且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首选工具。尽管网络媒体全面取代印刷媒体需要时间,但传统媒体必须做好转型的准备。未来的印刷媒体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小众化的存在,因为印刷媒体仍然有独特的魅力——比如不用担心黑客、病毒等原因造成信息被篡改,不用担心因为机器没电而不能阅读等。但是大众媒体最重要的存在基础是受众的选择。如果受众选择网络作为首要的信息来源渠道,那么印刷媒体的没落是显而易见的。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12

广东飘影集团策划总监黄帮赐先生自2000年受命于汕头飘影洗涤用品有限公司以来,一直致力于企业的品牌推广事业,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为飘影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网络盛行的今天,如何巧妙地将网络广告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推广战略中去,已经成为很多日化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黄帮赐先生。

记者(以后简称记):宝洁等国际巨头对国内日化用品的近于垄断,以及对媒体的绝对控制,使得国内日化品牌的发展举步艰难,企业不得不平求新的发展道路,那么被人们誉为第四大媒体的网络在日化行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在营销推广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黄帮赐(以下简称黄):目前,存在于日化行业里的最大威胁就是来自宝洁公司等国际巨头的冲击,这些大企业除了在价格、渠道上围攻国内品牌以外,还从广告投放媒体上进行封杀,其中宝洁公司更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日化用品类的“标王”。

面临这些国际巨头带来的压力,我认为现阶段国内日化品牌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用有创意性和策略性的投播策略进行广告宣传。所谓有创意性和策略性的投播策略就是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多元化的投播,而网络会作为传统媒体的辅助工具,实现其在媒体多元化整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络媒体在当前中国国内日化企业的品牌传播中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是大多数日化企业比较关注,同时也是比较感兴趣的新锐媒体。在日化企业,特别是国内企业,网络广告更多的是担任企业品牌传播的公关功能,而在企业的一些事件营销,公关赛事、新闻炒作中,网络媒体更多地承担着公关窗口和传播工具的作用。

记:飘影在网络广告投放上,目前处于一个什么层次状况?在传播上选择了什么样的网络媒体和什么样的主题栏目,选择标准是什么?未来企业对网络媒体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利用模式?

黄:网络媒体广告目前应该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不规范的发展阶段,广告形式非常单一,内容也以常规的硬性广告为主,而飘影公司在网络媒体广告的投放上也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初级阶段,预算分配非常少。

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成熟,我认为它将会逐渐在日化领域的企业年度广告预算中分一杯羹,同时也将会比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更深地渗透到品牌,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中去,成为企业直接的传播和营销窗口。

正是因为此,我们非常关注网络这个快速发展的新锐媒体,随着市场的细分和媒体的细分,企业的目标受众群随之分散,传统的电视广告轰炸已经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满足不了我们品牌传播的实际需要。现在,很多日化企业开始进行多元化的媒介整合,特别是终端基础较强的品牌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媒体的初步尝试,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飘影现阶段也进行了网络广告的初步尝试。我们同日化行业的权威专业门户网站和一些主流的时尚网络媒体都有过不同层次的合作。比如,将一些“新品的动态和企业的信息动态”以新闻的形式在几个行业知名的门户网站进行投放,起到品牌宣传的作用。另外,一些门户网站的“女性频道、生活频道”也将是我们日化产品考虑广告投放的媒体窗口。

联系飘影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的发展动态.我们在选择网络媒体投放时非常注重以下几点:一、网络媒体的受众结构。二、网络媒体的价格成本。三、网络媒体实际对品牌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建设帮助。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网络媒体对产品促销的实际作用。

记:基于网络这种多媒体传播媒介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飘影目前采取了什么样的网络广告形式,有什么创新的方式?

黄:目前我们已将网络媒体定位为我们空中电视媒体的辅助媒体工具以及事件营销传播的重要窗口。

比如最近我们策划了一个和广东卫视合作的“飘影杯明日之星影视新星大赛”,在此次赛事的宣传上,我们选择了作为广东卫视赛事传播的辅助媒体进行传播,通过网络报名、网上评选、网上竟猜、网下互动、网上炒作和造势等,弥补电视媒体的一些不足,形成丰满的媒体阵容,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播赛事,继而传播品牌信息。

记:对于飘影或者整个日化行业来说,如何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又如何克服它的局限性?

黄:任何媒体都有优势和劣势。企业在投放广告之前,一定要结合自己品牌的定位和消费群的细分去理性地选择媒体,不能说你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大妈阿姨,你却拼命地选择网络作为产品信息传达的广告工具,要知道很多大妈阿姨根本不懂得上网或是没时间上网。所以,在网络的受众群体和品牌的目标群体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网络媒体的广告宣传,是最为理性的广告行为。

我们日化产品的消费群体很广,但决策购买者却主要是以家庭主妇为主,因此要在网络上进行对该群体的购买渗透,一定要下工夫思考。常规的硬性投放多半是白搭,但是我们可以考虑一些策略性和创意性的整合传播方式,例如节假日促销,我们可以在妇女节的时候与新浪联手,推出“三八关爱女心总动员”,将产品形象和促销活动同时传播出去;也可以在母亲节的时候,与网易合作,开展“寻找美丽的网络妈妈”等活动,在活动中塑造品牌形象;或者在搜狐“将秀发MM一网打尽”,提高受众参与的积极性等等。这些活动形式都是我们可以尝试去做的。

记:您一直提到整合性的传播方式,那么您认为对于日化行业来说,做到整合性的传播需要注意什么?

黄:品牌宣传,不宜单兵作战。目前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主要的媒体形式相结合,应该是大多数日化企业考虑与媒体合作的方式,但这种合作一定要遵循短、平、快的原则。作为生产快速消费品的日化企业,如果投放网络广告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效果,就意味着广告主的广告费用有可能被浪费。

立竿见影是大多数企业在选择网络媒体时要考虑的因素,所以我认为:“媒介互动+资源整合+网上公布+网下活动+网络传播+网络炒作”是一种最佳的网络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