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直播论文

网络直播论文

时间:2022-02-24 19:29:06

网络直播论文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1

规范互联网直播的重要意义

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面筑牢思想防线。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价值观多元化的典型载体,正逐渐形成以青年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网络舆论场,各种力量已经在这里展开了争夺人心的“角逐赛”。如果不能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和科学规范,将弱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场的引导力。

关乎互联网的晴朗空间。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真实映照。网络空间的各种活动,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一些互联网直播从业者为博取点击量,捞取不义之财,在网络上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信息,散布危害国家安全信息,打法律“球”,挑战社会公德底线的现象相当普遍。青年尤其是青少年作为网络直播的主要受众群体,有害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安全、有序、健康的网络空间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净化网络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向上向善,关乎到网络空间的清朗洁净。

关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互联网直播作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兴模式,在文化产业中占的比重持续增大。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互联网直播行业,“只见直播,不见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数据造假层出不穷,泡沫浮夸越来越大,偏离理性的冲动投资与投资方式不合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果放任互联网直播行业的“野蛮生长”,必然会对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规范互联网直播,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思考

当前,互联网直播内容的正确引导力,互联网直播监管方式、监管技术、监管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完善。为此,我们要站在意识形态安全、行业发展的高度,紧扣互联网直播的新媒体属性,研究和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和完善对网络直播的管理,让网络直播成为创造价值、弘扬优秀文化和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站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依法加强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多次就抓好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的指导地位。目前,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互联网重要的舆论场,网络直播的治理工作必须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摆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会对直播乱象的危害保持清醒认识,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大治理力度,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重拳出击、坚持不懈,真正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

同时,我们要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依法持续规范互联网直播。2016年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提出,“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互联网直播相关政策的出台,虽然对直播进行了有效规范,一批触犯法律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网红和直播平台受到处罚与关停,发挥了有效的震摄作用,使网络直播乱象明显减少,但“打球”的直播平台和主播仍不在少数。下一步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重拳整治互网直播乱象,确保互联网直播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领导主体责任。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互联网直播治理的重视,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部门领导要旗帜鲜明地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对涉及本地区的网络直播平台、从业人员、热点事件要时刻关注,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和犹豫,决不能被动应付、被动接招,要切实把互联网直播的治理与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治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同时,宣传部门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形成合力,形成“集团军”优势,敢于刺刀见红,敢于发起冲锋。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对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要带头批评,有效承担起引导和促进网民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的责任。主流媒体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理论熏陶与成长成才等方面的指导,使他们不沉湎于互联网直播,同时也为他们思考和鉴别网络不良信息打下基础。

创新政府管理机制体制。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实际出发,主动把握新特点、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手段真正贯穿到治理全过程。针对直播平台的监管难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积极探索政府、直播平台、用户三方互动、共同管理的监管机制。例如,2016年4月,百度、新浪等20余家直播平台共同《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对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等。对积极进行平台治理的企业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对顶风作案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关停。同时,加快完善相关网络鉴定程序,缩短政府管制的周期,提高治理的效率。政府部门在组织执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执法形成的威慑效果,重点打击情节恶劣的违规表演、直播行为。打造高效、统一、权威、统筹兼顾的政府管理机制体制,保障网络直播健康发展。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2

【关键词】社交网络;科学论文;传播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01-02

社交网络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公众新媒体信息沟通平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加速了信息传播,科学论文作为信息传播中的分支,通过科研工作者及大众的应用、传播实现了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现在学术期刊的发展受到了新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影响出现危机,既有科学交流体系不断变化,开放存取模式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科学论文为大众所用,这对于变革现有科学论文交流模式与传播体系有重要意义。下面对社交网络中科学论文的传播机制进行探究。

一、社交网络中科学论文的传播现状分析

(一)社交网络对学术传播的影响

社交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现代人的交际活动与形式,科学论文作为有别于一般的信息资料,在社交网络出现后进入了“零壁垒”传播时代,社交网络诸多功能的开发与应用为信息的传播、应用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也使得现代科研工作者进入了全新的交流时代,促进了学术的大范围与高质量传播。

社交网络使得学术传播不再局限于纸质杂志,突破了原有的科研小圈子,极大的拓展了学术交流的时空界限、组织界限与知识边界,移动社交网络的存在使得现代学术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沟通变得更加频繁且多元化,使得更多公众参与了学术论文的理解、参与了科学的发展与实践过程。社交网络中,人们对于优质知识的渴望与汲取让学术传播变得火热,多样化的知识传播途径与形式让科学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开放网络环境下,公众对个人价值的认可更多的由知识贡献程度决定,这使得在交互性、即时性网络平台中,科研工作者更愿意谈论自己的工作,在不影响科研工作进展或保密性的前提下,将有价值的知识传播给更多公众人群,也方便作者与读者在开放的交流互动中不断进步。科学论文在网络上的传播,本身就代表了学者将自身认知结构、知识背景展现给更多人的渴望,是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一种完善与架构,社交网络工具的应用也让更多第三方参与了知识的传播与建构,为进一步提升学术信息的价值与含金量奠定良好基础,为学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支持。

(二)开放存取对论文传播的影响

仓储网站对论文的传播有较大影响,以典型的开放存取运动为例,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是根据期刊文献类型提供各种下载服务,有收费、免费之分,也有网络电子期刊、纸质试刊等之分,有专门学术机构创造的专门学术资源数据库,也有专门网站创造的期刊资源数据库,提供不同权限、不同类型的下载服务。就目前来看,免费下载无疑会极大的提升学术资源的下载量,促进论文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这对于更多用户享受到优质学术资源服务有重要意义。就目前论文传播数量而言,国内的知网、万方、维普等一系列平台都提供了大量的论文下载,包括出版商、杂志期刊等在内的支持者在进一步加强网站资源建设、提升优质的硬软件服务、提供增值服务、升级服务质量、探索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

(三)社交网络中开放存取论文传播情况

社交网络开放环境下,开放存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学术论文的门槛被降低,越来越多的公众可直接接触到论文而无需通过专门网站,随着学术潮流的掀起,科研工作者也更愿意参与大范围的学术互动,使得论文资料的传播更为快速。以开放存取较为典型的存储网站为例,从传播速度和实效性来看,仓储网站无疑不及社交网站,虽然在论文出版与收录上有一定优势,但是网站的专业性与知识性决定了它始终只能为小部分人服务,在社交平台上,可供应用的群体潜在可能性被不断扩大,因而论文传播的范围、影响了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这缩短了学术论文融入信息交流所用的时间、降低了传播成本。

结合当前国内最为典型的新浪、腾讯微博两大社交网络平台中论文传播情况来看,无论是论文数量、转载次数、下载次数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逐年提升,话题讨论数量与热门程度远非之前可比,提示了社交网络环境下科学论文传播的新局面、新气象,这对于促进科研论文的进一步创作、传播与应用都有积极效果。论文传播在社交网络的火热并不单纯有利于促进有价值知识的大范围传播,对于提升知识的利用速率、加快知识向技术与实践转化都有重要价值。

二、社交网络中科学论文的传播机制分析

(一)传播客体分析

社交网络中的科学论文传播,科学论文本身是重要客体,受社交网络本身开放性影响,客体被面向全体公众开放。由于科学论文本身的特殊性,在知识域下科学传播以高价值的知识信息为主,在事件域下以社交平台信息向公众传播,这个公众包含一切科学研究者及普通层面上的社会公众。正是由于科学论文作为传播客体的这一特性,它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才凸显出极具特色的表现,使论文传播展现出不同层次。

知识域下作为专业知识载体的论文本身就承担着专业领域范围内的知识传播重任,社交网络环境下这一传播责任以更快、更广、更为鲜明的方式存在,更多学者可以依靠社交平台的开放性与功能性参与到论文的讨论中来,原本借由仓储平台与网站发挥的文献引用功能逐渐被弱化,科学传播变得更加专业且高效。尤其是社交网络中即时评论、在线互动等功能的开发和社交网络技术的成熟,更为专业且高深的专业领域的讨论将会逐步形成规范,在出版前后形成一定专业话题热潮,有助于专业领域内研究更进一步,为更多科研工作者提供新想法、新思路、新灵感,有助于促进专业进步与创新。

事件域下的公众传播,科学论文更多的是作为事件进行传播,根据论文的题目与内容引起相关人群的兴趣,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增强话题的兴趣度与影响力,从而进入诸多新闻媒体或媒体工作者的严重,使得论文的影响力得到扩大与发酵,从而使论文传播作为事件的特质越发明显。这种传播模式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增强公众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好奇心,有利于知识的科普与应用,在社会范围内向掀起更广泛的影响力。

(二)传播过程分析

社交网络与开放存取的结合极大的改进了科学论文的传播模式与途径,使得学术信息的传播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前。在传播过程上,论文文档或通过电子出版平台或借由信息平台进入公众视野,在社交网络平台运作下,新闻媒体、公众、学科同行都积极参与到扩散中来,如果有高知名度与话题度的名人进行推送,这种影响力将会在短时间内上升一个台阶。论文在传播的过程中,将会被无数读者进行评价、转发或者再加工,在这期间,论文的含金量、话题度或者公众的感兴趣程度都会进一步变化,有可能自媒体、新闻媒体、专业知识平台都会参与到其中,这将会对论文的传播形式、传播途径、传播内容造成进一步的影响,方便更多公众接触到论文资料,并为传播影响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三)传播机理分析

社交网络中科学论文的快速传播主要受成本机制、宣传机制与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成本机制上,社交网络信息传递成本较低,主要由网络工具成本、网络费用成本为主,在传播渠道上成本可忽略不计,社交网络凭条本身的低门槛极大的降低了获取论文资料的成本,通过各类直接或间接链接让学术资料在短时间内快速、大范围传播。宣传机制上,社交网络中最典型的宣传机制是名人效应与社交平台或软件自身的推荐精选,前者主要以公众知名人物为代表,诸如明星艺人、知名作家、科研工作者、小说家、意见领袖等等,这些人有着大量关注人群,这类人的推送将会形成传播的中心节点,以此为中心连接着网络的各个角落与人群,也是目前社交网络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群体。推荐精选作为社交平台或软件等推出的相应功能,主要是针对个人关注取向、知识点与兴趣点等进行推送,并就一些优秀精选资料等进行强力推荐,扩大影响力。内容机制上,论文内容本身或者经过后期加工的内容实体直接构成传播优势,公众对标题、对内容感兴趣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传播影响力,或者公众对论文的评价与推选也会直接影响传播路径与传播速率。以上三种机制共同作用,构成了社交网络中科学论文的传播机制,对现代开放网络环境下学术资料的新传播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网络环境下,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等与学科同行、专业知识平台愈加密切的联系,论文的传播更被推波助澜,在知识域与事件域之间的游走,无论是话题度、公众认知度都会大幅度提升,虽然这种影响力有好有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交网络中科学论文的传播都将迎来全新的形态与局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交网络中科学论文的传播比以往更快、更高效,科学论文传播影响力的扩大使得现代学术交流、传播质量逐步提升,有利于构建全新知识传播平台,对于社交网络环境下了提升信息传播含金量、促进知识普及与应用有重要意义。要立足于现代社交网络环境下科学论文传播机制,进一步挖掘学术传播与社交网络的融合潜力与价值,为科研工作的进步与创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乐,王勇,王东安,等.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预测的研究综述[J].信息网络安全,2015(5):47-55.

[2]胡海洋,李忠金,胡华,等.面向移动社交网络的协作式内容分发机制[J].计算机学报,2013(3):613-625.

[3]卢长宝,李娜.社交媒体负面口碑的传播机制及理论模型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6-53.

[4]王超,刘骋远,胡元萍,等.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稳定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4(18):83-89.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3

【关键词】网络直播;电视节目;创新

作者:衡娟(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一、广播电视节目现状

文化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思想,孕育精神的责任。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其中的重点,对国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各大电视台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

整体上,近几年综艺类节目一枝独秀,各大电视台都有王牌综艺节目做支撑,但节目同质化现象拉低了综艺节目的热度。拿歌唱选秀类来说,自打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大受追捧后,各大卫视争相效仿,类似于中国好声音、我为歌狂、中国梦之声等,短时间内相似节目多达7、8个,大部分节目未能持续创造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

再者,电视节目制作成本高,收益却不成正比,市场经济效益未得到重视。长期入不敷出,节目的精细程度就会受影响。因此,广播电视业产业化经营需提上日程,良好的管理与运营机制可以帮助各大电视台走出固化困境,挖掘新的赢利点。

然而,真正对广播电视业造成威胁的,是网络视频。网络视频的大范围兴起,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并逐渐形成一股全民参与的热潮牢牢绑定住受众牢牢绑定其中,广播电视节目的地位的岌岌可危。

二、网络直播

1.网络直播优势

背靠大数据,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网络直播给受众带来一种更为直观的社交方式。对比其他社交模式,其优势在于(1)强烈的参与感:网络直播对画面的无修饰、无添加比之经过反复剪辑画面精美的节目来说,能让受众有更加真实的体验,如同身临其境,因而更能触动人心。(2)流动性强,受空间、时间约束小:网络直播大多利用手机媒介进行制作传输,流动性强,作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直播,受众随时可拿起手机观看。(3)广泛互动性:弹幕的发展给网络直播带来一个显著的优势——评论实时回复,受众在客户端发表评论,观众和制作者双方都能看到并及时回复,这一点在新闻类直播或审判类直播中的效果更加显著,受众对直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立马就能得到回应,且有利于制作者做出更公正的判断,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2.网络直播不足

传媒行业中,电视、广播等行业都已发展的相对成熟完善,而网络直播成长时间较短基础薄弱,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各网络直播平台都在摸索着前进,难免会出现以下问题。(1)内容监督机制不健全:网络直播平台准入门槛较低且对传播者几乎没有任何引导,主播或受众注册时只需简单验证便可,因此部分节目会涉及黄暴、侵权等不当内容,且平台没有一套系统的监督机制,让这些不当内容传播开来,导致部分受众对网络直播不看好。(2)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各大网络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为虚拟道具(礼物)、流量变现,购买会员以及广告收益等。其中虚拟道具和购买会员的盈利模式并不稳定,会随着受众的喜好而变化。而插播广告这一盈利模式在直播中只能少部分进行,多了就适得其反。除此以外,维持直播平台正常运营所需的高额宽带费用、版权费等,令国内的直播平台鲜有实现开支平衡的,更遑论收益。

三、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与新媒体碰撞带来新灵感

1.合作方式探讨。电视节目在首播时,通常拒绝其他的传播渠道,这一做法保证了首播的收视率,但也给节目带来了局限,随着职业类目的增多和职业压力的增大,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只占少数,而想要达到高收视率,除了避开工作日、学生在校日这一方法,更简单有效的便是与直播平台结合。拿近期浙江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收视率在同期开播的电视节目中占首位,比其早一天在北京卫视开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高出许多。但是观察发现,选择在凌晨通过各大视频网站收看《三生三世》的人远多于通过电视收看的人,视频网站上庞大的用户流量电视台分不到羹,如果是原创类节目,除了湖南卫视等,其他没有附属直播平台的电视台便会损失惨重。因此,不如选择一家用户流量庞大的直播平台,与其合作,开发出属于电视台的子平台,在电视端直播的同时也在直播平台推送,将原本在电视上的过时互动搬到直播平台,以电视台的优秀主持人做为直播平台主播,便可实现电视台与直播平台的双赢。

2.优势互补,获得更大赢面。政策支持:2015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到2017年,互联网+已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是当今时展的主流。跨屏互动模式升级,跨屏互动是指通过新一代互联网络技术建立屏幕与屏幕间的互动交流,电视节目与网络节目的互动便属于此类,在2017年的跨年演唱会中,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都用到了这一模式,移动用户端只需要微信或微博扫一扫二维码便可参与正在直播的电视节目互动,发表评论,与主持人对话,参与者可以体验到置身于多重场景的多维体验。虽然这一模式一直以来便有,但通过网络直播与电视节目的合作结合,可以得到新的升级,更加便捷有效。

3.利用电视台功力深厚的管理模式来弥补直播平台欠缺的部分,推动直播平台的稳步发展。直播平台兴起时间较晚,大部分都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而电视台拥有深厚的根基背景,有一套可传承的管理基准,正好可以弥补直播平台的缺失。

4.传统媒体与媒体的融合,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媒介融合早已经开始,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愿意做出改变的机构自然会被淘汰。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找寻自身定位,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抓住机遇。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4

【关键词】网络直播;法律风险;法律责任;对策研究

最近一年时间网络直播风靡全国,该行业的日益成长也逐渐凸显出其自身存在的中中不可忽视的法律问题,非常多的网络直播在主体资格、知识产权、直播内容违法性、他人隐私权保护和舆论舆情监控等方面存在法律风险,由此带来网络直播平台和直播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为此需要抓住法制缺失这一本质原因,完善立法,明确监管主体,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违法成本;用户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维护网络环境安全和网络社会公共秩序。

一、网络直播法律风险分析

(一)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成果所创造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性权利,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网络直播中有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谋取自己的利益,在直播进行的过程中把别人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作品进行传播,并且不对该作品的来源作任何说明和解释,被侵犯的作品形式一般为电影或者电视剧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取得了版权方的授权时该种作品才可以被进行直播和传播,否则就是侵犯他人合法的知识产权,因此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知识产权,而这种情况在网络直播中非常的普遍,但是目前却没有得到可能涉及到的监管部门例如知识产权局的重视,这种情况对他人合法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很不利的。

(二)内容违法风险

直播内容是否违法是监管部门最关注、重视和注意防范的一点。内容违法主要有一下几类:

1.网络直播内容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例如,在直播的过程中,利用直播平台进行造谣诽谤、传播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

2.内容涉及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利用网络直播散步有害的、虚假的信息,对他人商业信誉、知识产权、正常的证券交易造成损害,散步、色情、暴力、恐怖信息,严重者可构成刑事犯罪。

传播色情暴力内容的风险,在目前的网络直播平台中,直播者直播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直播者本人的财产收益,因此他们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更多粉丝,获得更多的打赏,不惜采用暴露身体、动作低俗和语言低俗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个别行为过分者甚至公然传播暴力、直播吸毒。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网络文化不论如何发展,都不允许在其内容中出现“宣传、、、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等,由此可见,由监管部门对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监管,直播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才可营业,直播者需要取得资质才可进行直播是必要的。

3.利用网络直播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人身权等合法权利。就自然人而言,自然人的人身权主要有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是指自然人有权利决定使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姓名,他人不得干涉、盗用或者假冒;肖像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未经过其同意,其他人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的肖像;名誉权是指自然人的名誉不受到任何形式不管是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的侵害。

(三)舆论监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更加降低了从事网络直播的门槛,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成为网络直播博主,直播的内容也因此更加复杂多样五花八门,当直播内容涉及时事政治内容时,根据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规定,不是新闻单位的依法建立的综合性质的网站不能登载自行编写的时事政治类信息。一旦这种时政析信息的编写者为了迎合部分网民的口味,一味歪曲事实,引发舆论热议,造成的舆情不稳定可能引发的负面效果不可估量,甚至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给监管带来极大麻烦。

二、网络直播法律责任分析

(一)民事责任

如前文所述,网络直播中存在一系列违法的情形对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人身、财产权利造成损害,必然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民事责任上,共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八种情形,这八种民事责任对于当时人来说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此外,针对网络直播平台受利益驱使,为博人眼球而不惜违法犯罪的行为,应当对网络直播平台的资质进行审查,严格行业准入,未经行政许可的平台不得参与网络直播。

(二)行政责任

使用网络直播平台,违法国家法律但是尚未触犯刑法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处以罚款、拘留、]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措施。

(三)刑事责任

使用网络直播平台,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依照刑法规定定罪量刑处罚,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

三、网络直播的法律规制

(一)出台网络专门立法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带来挑战,互联网以其独特的变化对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规范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互联网经济的更快进步,有必要就网络直播等一系列网络议题作出立法规范,以期促进网络经济进步。

(二)明确监管主体

当前存在着网络直播监管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面对直播博主的直播资质问题、直播平台的运营资质、直播平台和博主在获得打赏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是否需要就所得额部分缴纳所得税问题,这些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监管部门来进行管理和规范。

(三)加强行业自律,用户自觉

网络直播平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已经在挥拳政治,直播行业如果不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势必将遭受国家更加严厉的打击和引导,因此直播平台自身也需要加强自律,联合用户作为网民要加强自觉,不行违法犯罪之事。

参考文献:

[1]郭雁云.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直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法制博览.2017(02)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5

【关键字】网络直播视频;网红;视觉形式;男性凝视;消费社会

一、网络直播视频的兴起

网络直播视频通常被认为是发端于新闻直播或体育赛事网络转播,[1]经“游戏直播”推波助澜后,网红直播视频开始成为直播类网站“吸粉”和“吸金”的主要依赖。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盏钠笠稻统过3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2]网红直播视频和游戏直播相同,都是基于网络特征而发展出来的视频样式,具有相同的数字基因,当前大多数的网红直播视频属于由使用者生成内容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网红直播也被一些文献归类为“秀场直播”[3],因为这类网红直播视频与过去的秀场视频在内容上差异不大,主要都是女主播个人的表演,大多是以美女主播为核心,内容多为主播唱歌跳舞、讲段子、表演魔术、分享所见所闻、回应网友的留言及评论,并且不断和进入直播间的网友互动。艾媒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收看过网络直播的网民中,观看生活直播和娱乐直播的占80%[4],说明这类以主播魅力作为号召的直播视频仍是当下直播平台的主体。然而,网红直播与其他网红视频的不同之处在于互动性,网红直播的观众不再只是观看,而是与之互动。

观看网红直播视频主要以手机为终端,以往各种影像制品皆非专为手机设计,电影画面是为大银幕设计,电视剧是为电视荧屏设计,甚至网络视频也是为电脑屏幕设计,但是网红视频是直接以手机屏幕作为预想的终端屏幕,这是崭新的视觉呈现形式。新兴媒体与内容拓展,导致新的视觉设计需求产生,亦将直接影响观看者的视觉心理。

二、网红直播视频的视觉形式与观看心理

网红直播视频与传统电视新闻直播或网络游戏直播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终端设备不同,这将导致产生如何观看及观看心理差异化等问题。智能手机一开始仅是作为移动的通信设备,但现在却已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移动的电脑设备,也创造出了新的视觉形式。

视觉形式决定了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主客置。电影大银幕的观看角度,是观看者仰望被观看者,被观看者虽然是被动客体,但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银幕上,被观看者的所有视觉呈现是各个环节精心安排下的产物,化妆、美术、摄影、灯光,都是为了烘托与塑造银幕上偶像的视觉效果。此外,自下而上的仰视形式,在视觉心理上能够营造出崇敬感,这是大银幕的视觉形式所形成的视觉心理效果。

电视普及后衍生出的客厅文化曾带来视觉形式的转变。电视剧与电影的区别之一是电视的观看不再需要仰望,而是平视视角。观者与电视中被观看者的主客体关系与过去电影大银幕中的被观看者的关系有了改变,从仰视到平视。原本银幕特写镜头中女明星庞大但却精致的脸庞,在电视荧幕上变得和真人比例相近,而精致感通过传输则已消减。仰视明星的崇敬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随性的日常存在。

而电脑的观看形式,不仅延续了电视荧幕的平视视角,更进一步将景框缩小。观看者与电脑屏幕中被观看者的主客体关系再次转变。这种观看形式的改变,引起不少针对网络视频的视觉形式的讨论。例如,网络视频偏好更多的特写镜头,因为远景或是中景在较小的电脑屏幕中失去了表现力。

当观看变成手机移动终端,因为屏幕小,特写、中近景这类视距较近的景别适合在手机屏幕上观看;因为手机的移动性,固定镜头也较移动镜头看起来舒适。[5]以手机为主要终端的直播视频就更明显了,尤其是网红直播,几乎都是脸部特写与上半身的近景镜头。网红直播给予观众的不再是如电影般对一个完整世界的窥视,而是视觉经验的局部。

更重要的变化是人们俯视手机的观看形式。由于屏幕愈来愈小,人们的观看从电影的仰视、电视的平视到了手机的俯视,俯看手机的观看形式,使得观众对荧幕里人物的崇拜心理被一种审视的观看心理替代。因此,现在走红的网红不一定是大明星,反而可能是草根一族,观赏者更多的是带着一种玩赏的心态。

网红视频里的主播虽然被称为“主播”,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少对内容的控制权,因为播出内容随着消费者即时互动而更改,他们也没有企图呈现一种完美无缺的形象,而只是把自己的特征呈现出来,满足观看者隐密的意愿、窥视的欲望,抑或是陪伴的需求。屏幕里的客体仅仅是作为一个个被展示的,甚至是自觉自愿地成为一个被戏谑的对象。

网络视频的使用者带着居高临下的视角,看着手机里不甚精美的客体,在观看过程中享受着一种优越感。原本过去仰视的巨星,或电视里的明星,如今都成了手掌中完全被自己控制的“小网红”。

三、重回男性凝视:直播视频的视觉形式

劳拉・穆尔维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论文《视觉与叙事电影》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男性凝视”(malegaze)的概念。劳拉・穆尔维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先进的表象系统,以无意识构建的观看方式,将男性作为视觉认同的对象,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用视觉巩固父权制度的运作。[6]

男性的凝视在好莱坞模式的电影中表现得非常清晰,比如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充斥着男主角的主观镜头、拟人视角的推移镜头,还有不少明显的窥视镜头。《后窗》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中男主人公因为脚受伤只能待在自己的房子里,百无聊赖之下他开始观察对面公寓的人,从一开始不经意的观望,到后来用望远镜头与摄影镜头仔细窥视对面人家窗内的一举一动,并将自己隐匿起来,形成你明我暗的主客体关系。希区柯克的电影明显突出了看与被看的关系,强化了电影中看的力量与权力,而他自己也不讳言他电影中对于窥视癖的兴趣。[7]

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多元发展,男性凝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视觉认同视角。若从作者论的角度论之,在女性导演或是其他多元性别认同导演的作品中,电影的主要视角已经不再只从男性的凝视出发。在更重视消费者的商业电影操作中,如何讨好女性观众的视觉需求,更让“女性凝视”的议题浮出水面,“小鲜肉”“长腿欧巴”“八块腹肌”也可视为迎合当今女性凝视的视觉产物。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重视女性消费与女性视觉需求的时代,网络直播视频却再次凸显“男性凝视”的运作与新的演化。网络直播平台的消费者有60%在20岁到30岁之间,且以男性为主。[8]即使不看这些数据,若打开直播视频平台,热门首页上女主播的数量比男主播多得多。

劳拉・穆尔维认为,观影的其一来自于^看的,也就是窥视的,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中,观看癖是性本能的成分之一。[9]经典好莱坞叙事提供一个封闭的故事世界,它完整地在银幕上展演;古典叙事模式将观众隔绝于故事之外,给予观众一种隔离感,同时又给予观众一个全知的视角,激发并满足他们的窥视欲。

而在网红视频中,这样的男性凝视不再借由导演之眼移动与运作,不再经由一个故事展现并窥视女性,而是直接地、毫无掩饰地将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女性是唯一的展示物,其他多余的装饰――叙事、情节、角色都被排除,网红主播只需展示自己即可,其他的表演,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讲故事,都只是附着物。

男性凝视原本隐藏在电影镜头中,而今男性凝视在网红视频上则不用凭借他人的视角,而是直视手机里的客体。男性的凝视从暗处的窥视到明摆着的观看的演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手机上的观看是匿名的;其二是消费者主体的放大。观看者处于一个隐密的观看位置,也就导致观看者对客体肆无忌惮地凝视。

同时,观看者的主体面对手机里被观看者的客体,在这个新的观看形式之下,被观看者被缩小至手掌中,被随意地俯视,稍不喜欢就切换,观看者拥有观看客体,以及操控客体的主动权,观看者或曰消费者的主体被最大限度放大,自我认知为握有权力的掌控者。在上述这些视觉心理的运作下,网红视频正是迎合了当今消费社会中消费至上的心理。

四、俯视手掌的消费权力

消费社会最大的特征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运作逻辑,生产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次要力量,以消费文化为驱动力的社会中,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被视为生产的原动力,也因而产生了消费至上,或曰消费者至上的概念。[10]但是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消费者只是一种幻觉,消费者以为自己掌握着选择消费的权力,但是事实却是消费者仍被资本及各种文化符号控制。[11]

当互联网时代的互动形式进入并破坏过去单纯的观看关系,观看者不仅拥有观看的主动权,甚至掌握了操控的力量,将过去被观看的女性客体,放入掌中的手机,令其表演。网红直播的观看者不仅用俯视的角度审视着手机里的客体,享受着视觉的制高点,同时还以消费者的角度选择并消费那些成为商品的网红视频,享受着消费社会给予的消费的力量。

电影里的巨星、电视里的明星、与网络视频里的网红,不仅是娱乐界的阶层区别,亦曾体现一种媒体世界的阶层区别。电影巨星曾经不愿降格演电视剧,电视明星不屑与网络红人为伍,而在一切以消费者为主的消费社会中,在多元媒介交融的网络时代,只要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任何媒体都只是一种工具。范冰冰、刘涛、TFBoys等明星都已经使用过直播视频平台,并且都得到非常高的点击率与流量,当明星也开启直播频道,用手机镜头作为他们对世界展示的观景窗,明星与网红的界线已然模糊。

巨星走下“神坛”,正是为了讨好屏幕前的观众――社会上的消费者。这样一来又加剧了消费者对于自我消费的认知程度。这样俯视小屏幕手机的观看形式,再加上消费者意识,就会导致观看者主体的膨胀。而大量低俗的直播视频内容只是迎合了大众消费者的趣味,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网络直播视频的内容和制作水准,以及平台方是否有主动给予消费者更丰富的内容选择。

参考文献:

[1]谭天.在中国,网络直播到底能走多远?[J].南方电视学刊,2016(4).

[2]晨小君.网络直播,收起你的“任性”[N].新闻晨报,2016-12-9.

[3]曹开研.视频直播网站的兴起与发展前瞻[J].青年记者,2016(5).

[4]艾媒: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分析报告.[EB/OL]http:///news/hlw/20160530/14394022583.shtml.

[5]和群坡.为手机创作――电影形态的又一次嬗变[J].当代电影,2009(12).

[6]劳拉・穆尔维.观影与叙事性电影[M]//.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册).周传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4.

[7]利福德・T.曼拉夫.视觉“驱动力”与电影叙事:在拉康、希区柯克和穆尔维作品中读解“凝视理论”[J].潘源,译.世界电影,2009(4).

[8]张F.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6(5).

[9]劳拉・穆尔维.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册)[M].周传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5.

[10]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74.

[11]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6

    一、跨文化交流,大众参与的平民化引发的蜂群效应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传播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是一种以现代的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传播。在网络视频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有视频直播、视频分享、视频点播和视频搜索几种形态。视频直播时采用流媒体技术为观众提供与电视同步的视频节目,视频分享是由网站为网民们提供的节目的共享,而点播和搜索则是由网站为广大网民提供的检索和体验。通常情况下,电视媒体是互联网站视频节目的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网络的传播大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电视传播特性,充分强化了电视媒体资源的效用。特别是网络视频的点播和搜索,在充分反映出网民的关注度的同时,直接体现了网络视频的价值。网络视频信息的传播扩大了人际间的交往,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进而带来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开放。网络环境包容了传统文化环境下所产生的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各种文化元素并存的格局。互联网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被使用表明了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影响力,网络视频的传播特性更证明了网络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显着作用。在互联网带来的全球一体化今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新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网络视频的观众数量似井喷一般猛增。播放软件和搜索方式的频出,对于在线视频的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央视、凤凰、优酷、土豆、搜狐、腾讯、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开通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网络视频。虽然目前网络视频还没有完全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渠道,但其浏览数量持续增加的现实充分证明了网络视频的特殊魅力和令人看好的未来发展趋势。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问题应当注意到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当网民中众多视频选择同一主题,或网友过多点击和跟踪同一视频时便会形成一种“蜂群效应”。而这种“蜂群效应”也许就会成为舆论风暴的早期征兆,早些年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带来的一系列的恶搞便是个例子。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近年来,网络视频构建出了一个民主社会的话语环境,开辟了多个公共舆论空间,实现了公民对现实状态和社会文明的高度关注。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由于受到政治宣传和自身生存的双重因素的制约,在节目的播出或舆论引导方面无法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网络视频的飞速发展将会给上述状态带来变革,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已经打破电视媒体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广大受众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在网络视频的实际应用中,这种信息传播中的“蜂群效应”将对社会的舆论形成强烈的影响。网络视频的传播是以互联网信息处理为背景,以广大网民为受众对象完成传播。在这里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者,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链接和收藏,并根据喜爱程度、认知差异、地域特色、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版本。以当今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为例,短短几个月它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超过了七亿次,创下了世界纪录。抛开具体意义不说,无论是《江南Style》,还是“航母Style”,体现的都是互联网的巨大感染性和传播力。互联网上的某个观念或信息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通常以超链接的形式通过电邮、博客、社交网站、即时信息等途径传播。上述的江南style引发的旋风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平民间极具网络特色的“蜂群效应”的体现。有媒体指出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重压下,人们会在恐惧和无奈的情绪中转而将幽默当作唯一的逃避方法。那些厌倦了谈论经济危机的网民们,也正是通过点击具有喜剧色彩的网络视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为广大受众提供了选择媒介信息的多样性,也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于网络环境下新的传播形式的思考。网络视频的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在随意选择收看网络视频的同时,顺手写下评论、留言、建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视频的点击率显示和热点视频排行榜会更加准确、直观的标示出广大受众的喜好和收视趋势。通过这种对点击率、排行榜及其信息来源的分析,可以检验出受众群体对网络视频的需求特征和满意程度。为网络视频传播对受众接受心理及行为的效用分析提供有效地参照,也同时为电视媒体、网络视频的舆论引导形成了启示的效用。网络视频的传播学解读充分地体现在人们的网络视频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在享受着网络传播带了的新鲜、快速、便捷流畅的网络视频的同时,也被网络视频上的庸俗、偏激等问题所困扰。正确认识网络视频的传播学特征,更加有效的应用网络新技术,深入研究网络视频的“点击率”背后的社会意义,将为政府和领导层研究媒介受众的使用动机与满意程度提供新的切入点,还将为电视传播对受众心理及行为的效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形成认知舆情、体察民意的良好平台。

    二、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形成网络视频的的分众化传播

    正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与人们的饮食一样,各地的受众对于媒介文化的汲取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如今,各个网站的视频节目越来越多,网络视频的点击量空前高涨。各大门户网站的专业视频板块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呈现出来。这种现象既得益于传统的电视节目的海量资源,又有众多网民上传的自己制作的视频信息。现在各大网站的视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分众化传播的形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个性鲜明、韵味十足的网络视频节目为不同的网民提供了差异化的选择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仅仅是单向性传播,而今天的网络视频的传播正在从过去的面对大众的广播演变成为指向明确的对不同网民的分众化传播。各大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满足受众的欣赏需要,不得不从体制上、形式上、内容上乃至栏目包装上绞尽脑汁地走栏目专业化、个性化之路,以此来确保各自的频道、栏目具有鲜明特色,其最终目的是使其栏目成为广大受众喜爱的名品或王牌。专业化的视频网站只有适应了广大受众的分众化传播趋势,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网络观众的收视需求,而个性化就是个人的创作风格,需要编辑、导演、播音员、亦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网络媒体的普及和数字电视的入户,使得受众能够更自由地阅读、收听、收看自己选择的网络视频。广大受众对于视频资源的多样化需求,使得网络视频的种类日趋丰富,这就为观众收视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方便。在网络视频中主要存在着网络视频新闻、网络视频教育节目、网络影视节目、网络广告和网民上传的视频等,上述各类网络视频节目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全新的、喜闻乐见的视频信息。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爱对播出的视频信息提出反馈意见。这种反馈信息话语权的传播对普通网民来说意义重大,当他们具备了观点的和评判权力之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媒体人发现新闻的不足。在网络上的视频新闻多是电视台播过的新闻,是由电视台的网站进行数字化之后挂到网上。也有部分网民用自己的摄像机、手机、Ipad、车载GPS、监控系统等拍摄后上传到网上的。比如网上各类交通突发事件的视频、各种形式的幽默视频多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等拍摄的。这种视频的优点在于方便网民及时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增加了普通百姓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获知他人的意见,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网络视频的地域化传播受到广泛欢迎,是源于地域化也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网络视频要在内容上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必须推行“地域化”战略。比如“方言节目”地域化很强,从风格到内容上与本地的广大观众融为一体,可是一旦离开这一方言地域就不再受欢迎。在地域化传播的激烈竞争中,现在各级新闻媒体在办好覆盖自身传播区域的之外,也都在积极的创办针对覆盖区域受众的门户网站,报社、电台、电视台也都各自在谋划着自己的网站,许多栏目也在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的形式在延续传播,这种地域化的传播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巨大的广告份额,因此,各媒体都十分重视网络视频地域化传播带来的益处。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导引下,“民生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更是一种报道观念、角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在网络视频中以平民化视角、记录老百姓的生活实态、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等,为老百姓说话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吉林都市频道的《守望都市》其内容丰富,以说新闻代替播新闻;用平民视角说平民化的大实话;人性化地解读百姓的喜怒哀乐;口语化地表述百姓的心愿要求。这类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在电视业界有着比较高的收视率,而且在网络视频中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点击率。传统的新闻价值评判标准主要是重要加新鲜,因而特别重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然而,媒体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这就忽视了新闻传播中“贴近性”。

    对于一个个普通百姓与家庭来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众传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关爱。这也许就是网络视频中《守望都市》栏目网络视频点击率高的原因吧。网络化给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播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络传播突破了电视传播区域覆盖的局限,拓展了电视传播空间,为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的传播方式变革做好了技术准备;而且,网络传播大幅度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电视新闻的网络化传播,营造电视媒体新的生长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随着卫星直播技术的日益成熟,大规模的电视现场直播将成为可能,使观众如临其境,耳闻目睹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正在进行的活动,从而产生现场感、新鲜感和真实感。因此,电视新闻的网络化传播已成为各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的主要形式,新闻传播方式的双向化在技术上还具有很好的前景。现在很多网民、白领和大学生们都已经在网站上点击收看电视新闻了。在信息时代的新闻竞争中,网络视频还有很多优势,现场直播的形式便是网络传播的优势之一。随着各种数字技术的普及,网民手机拍摄的视频信号完全看可以满足网络的传播,百姓自己拍摄的画面随时可以出现在新闻节目中,而且经常是些难得一见的好新闻。网上盛传的3013年2月16日报道的“莫斯科时间15日早晨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有陨石坠落已造成1000多人受伤”。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这类网络视频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和车载GPS拍摄的。对于这种瞬间的突发事件,普通百姓上传的网络视频有着十分强劲的震撼效果,未来各大专业网站也可以为普通网民提供更多上载视频的机会,为老百姓提供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网民们可以更自由地将自己视频到网络上与大家共享,但同时也要坚强把关人的工作,杜绝不良视频在网络中传播,实现真正的和谐传播。其实,这种趋势已经显示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7

广播、电视乃至报业等传统媒体介入网络直播,无疑全方位地提升了网络直播的品位、视野和影响力。据百度知道大数据显示,网络直播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多年来大多一直都始终局限于生活娱乐类的秀场模式,如各类“主播”直播唱歌、模仿、脱口秀以及动作表演,逛街、做饭、出行等生活类直播,至多也就是各类会议、体育赛事和演唱会等活动的直播,不仅内容时常鸡零狗碎,品位不高,如“美女吃香蕉”,“越野丛林探险”等,而且时常游走于灰色地带,靠低俗、出位、挖掘隐私等无底线的直播来夺人眼球。所以,网络直播内容无聊低俗的恶评时常不绝于耳。

2016年6月1日,美国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在直播应用Facebook Live中,对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与3位宇航员的对话进行了直播,把对网络直播的关注推到新的高点。随后,Facebook签约《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等近140家媒体和知名人士,邀请他们入驻直播应用Facebook Live,网络直播的专业化和影响力顿时令人瞩目。

在我国,2015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的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纷纷采用传统直播和网络直播的交互式传播等方式介入网络直播,到2017年,从全国两会到各大重要新闻现场,几乎都有传统媒体的网络直播,从而使网络直播价值导向偏低、内容低俗琐碎,品位不高等状况大大改观,跻身不可或缺的新闻传播平台行列。

网络直播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创造了明显的效益。且不论通过APP客户端进行各种图文网络直播彻底改变了传统报业信息传播滞后的状况,连广播电视也借助于网络直播使得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成本大大降低。一场为期半天的电视直播动辄百万元,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是制约电视现场直播的重要瓶颈。而网络现场直播对现场信号的采集要求较低,一台数字摄像机,甚至配置有高清摄像头的智能手机或PAD即可做到现场视频+音频的采集,传输过程均在网络上进行,并不需要大量专业直播人员,成本仅是广播电视现场直播的几十至一百分之一。网络直播,单机位甚至智能手机或PAD等直播现场设备设置,完全可以由个人完成,现场也不需要额外的电力支持、过大的工作空间,从接洽到勘察场地,再到投入直播完全可以在几小时,甚至即时便可完成。这也是传统媒体越来越热衷于网络直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广播电视还存在着声音、图像稍纵即逝,保存难、重复难等问题,而介入网络直播后,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音频视频,在现场直播后,均可以保存在网上随时提供重播、点播等服务,有效延长了直播的时间和空间。2016年,浙江之声和网易合作进行的“乌镇国际戏剧节开幕式”现场直播,不仅网络直播过程中就将相关视频和文字图片剪辑上网,供网友浏览和回顾,使网友不必即时守候也能观看现场全过程,并随时重温回味,而且在直播结束后依然保留在网上,供观众随时浏览、欣赏,实现了直播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网络直播热兴起,传统媒体纷纷介入,大有一哄而起的势头,使网络直播越来越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热词。但在关注网络直播热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目前的传统媒体网络直播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质量参差、品质不高等现象和诸多问题。

目前,传统媒体的网络直播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在网络上提供广播电视视频的观看,其直播原理是将广播电视(模拟)信号通过采集,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实时上传网站供人观看(收听),相当于“网络广播电视”;其中有的广播网络直播还增加了视频,即出现了主持人的形象以及部分现场画面。这类广播电视网络直播虽然实现了传统直播和网络直播的同步或交互式传播,其中“广播+视频”的模式也打破了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局限,但是其直播的内容却往往并没有因为介入或增加了网络直播而有大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新瓶装旧酒”而已。在2017年3月的全国两会报道中,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虽然实施“中央厨房”全媒体运营战略,不仅广播电视与网络同步现场直播,而且将大量的音频视频在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推送,但由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规中矩”的报道,“四平八稳”的采访内容,并没有实现特别吸引眼球的效果。

另一类网络直播则是在直播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摄像机或采用智能终端采集音频+视频,导入导播端(导播设备或平台),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至网址供人观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直播”,最大的特点是在于直播的自主性,不仅单独采集音频视频,而且可以进行音频视频编辑和上传,能够独立可控地选取直播内容。所以,这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这种融合一方面扩大了传统媒体的网络传播,但同时又往往传播品质不是很高。由于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移动设备观看网络直播,网络直播信号时常受到来自各方的移动媒体设备的影响而瞬息万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网络直播时由于网速受限而造成的卡顿现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地形限制和网线等的覆盖程度不高,网速很低,难以达到流畅播放的要求,直接影响受众的观感。

更重要的问题是,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思维方式、运作模式到信号传输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网络直播的融合中势必产生各种碰撞,摩擦,甚至冲突,常常使传统媒体的网络直播品质大打折扣。在浙江之声与新蓝网发起的“河长带你去治水”大型新闻行动网络直播中,数次出现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的情况,而且几经联系,信号的调整也不能马上完成,从而影响了整场直播的效果。

诸如此类的各种问题使得传统媒体的网络直播时常质量参差,品质不高,效果不佳,应当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并且着力提升传统媒体网络直播的质量、品质和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全面提升传统媒体网络直播的质量、品质和效果呢?

首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内容为王”既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特征,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和取胜的法定,更是传统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网络直播,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最根本的内容为王、思想为王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新闻传播、信息传播、话语传播、思想传播的基本规律也没有变。因此,传统媒体网络直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内容为王”。

坚持“内容为王”,传统媒体的网络直播在任何时候都要突出政治引领,做到权威、及时、真实,主导声音把握话语权,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以牢牢占据舆论主阵地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坚持“内容为王”,传统媒体网络直播要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和国家发展大势,贴近民生接地气,深刻反映这个时代良好的道德精神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以真实的事实、生动的表达、鲜活的语言,让传播的内容能够风趣幽默、打动心灵、入心入脑,进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坚持“内容为王”,也要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内容。传统媒体网络直播既要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更要牢牢抓住内容创新这个根本,没有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新性内容,传统媒体的网络直播就是本末倒置。只有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传统媒体才能真正全面提升网络直播的质量、品质和效果。

其次,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网络直播不仅在于传播方式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强化和践行互联网思维,真正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和渗透,进而向新型主流媒体和现代传播体系转型发展。

互联网的特质是开放,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地域界限,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强化互联网思维就是要以开放的思维,打破传统媒体相对封闭的运作模式。网络直播不仅仅是体现在物理时空的开放,更要体现在思维空间的开放上,不仅可以让不同行业和生活经历、不同地方的人共同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以思想火花的碰撞拓展人们思维的边界,丰富人们的知识,引领潮流,提升传播内容的品质,而且也要全方位地开放包括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及网络、移动智能终端和微博、微信、APP等各种信息平台,使媒介与媒介交互,平台与平台相连,页面与页面相通,通过跨媒体、跨平台和智能推送,全面提高传播的质量和影响力。

平等交流、互动传播是互联网最大特色。强化互联网思维,就是要摒弃居高临下,我说你听单向的传统传播模式,放下身段,改变姿态,尽可能地吸引受众和网友更多地参与到直播中来,并且认真听取受众的意见和心声,进行平等的交流,理性的引导和互动的传播,切实提高网络直播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强化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还要确立分享共享思维,并且利用分享共享获得提升。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的发行量和收视率已经不是影响力的全部,分享和共享能让传播链、价值链无限延伸。因此,传统媒体必须改变以产品为生产流程终点的习惯,不仅在网络直播中与新媒体融合,而且要以此为起点,将更多的内容在网上和新媒体中更多地分享共享,持续扩散,实现网络直播内容和价值的最大化。

第三,必须健全协作机制。传统媒体网络直播的本质是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这种融合首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举并重,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浑然天成,最后形成新型的主流媒体和现代传播体系。但在眼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自成体系的情况下,要紧的是发挥协作精神,健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作机制,通过网络直播的相互配合来逐步实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面融合的步伐。

健全协作机制,要建立健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将网络直播看作一体,双方配备人员,完善规章,统筹安排,并明确责任、义务和督导,以事前立法代替事后应急处置,用“一体化”和“提前量”保证网络直播的顺利运作。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8

一、跨文化交流,大众参与的平民化引发的蜂群效应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传播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是一种以现代的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传播。在网络视频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有视频直播、视频分享、视频点播和视频搜索几种形态。视频直播时采用流媒体技术为观众提供与电视同步的视频节目,视频分享是由网站为网民们提供的节目的共享,而点播和搜索则是由网站为广大网民提供的检索和体验。通常情况下,电视媒体是互联网站视频节目的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网络的传播大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电视传播特性,充分强化了电视媒体资源的效用。特别是网络视频的点播和搜索,在充分反映出网民的关注度的同时,直接体现了网络视频的价值。网络视频信息的传播扩大了人际间的交往,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进而带来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开放。网络环境包容了传统文化环境下所产生的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各种文化元素并存的格局。互联网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被使用表明了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影响力,网络视频的传播特性更证明了网络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显著作用。在互联网带来的全球一体化今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新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网络视频的观众数量似井喷一般猛增。播放软件和搜索方式的频出,对于在线视频的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央视、凤凰、优酷、土豆、搜狐、腾讯、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开通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网络视频。虽然目前网络视频还没有完全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渠道,但其浏览数量持续增加的现实充分证明了网络视频的特殊魅力和令人看好的未来发展趋势。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问题应当注意到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当网民中众多视频选择同一主题,或网友过多点击和跟踪同一视频时便会形成一种“蜂群效应”。而这种“蜂群效应”也许就会成为舆论风暴的早期征兆,早些年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带来的一系列的恶搞便是个例子。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近年来,网络视频构建出了一个民主社会的话语环境,开辟了多个公共舆论空间,实现了公民对现实状态和社会文明的高度关注。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由于受到政治宣传和自身生存的双重因素的制约,在节目的播出或舆论引导方面无法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网络视频的飞速发展将会给上述状态带来变革,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已经打破电视媒体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广大受众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在网络视频的实际应用中,这种信息传播中的“蜂群效应”将对社会的舆论形成强烈的影响。网络视频的传播是以互联网信息处理为背景,以广大网民为受众对象完成传播。在这里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者,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链接和收藏,并根据喜爱程度、认知差异、地域特色、的不同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版本。以当今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为例,短短几个月它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超过了七亿次,创下了世界纪录。抛开具体意义不说,无论是《江南Style》,还是“航母Style”,体现的都是互联网的巨大感染性和传播力。互联网上的某个观念或信息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通常以超链接的形式通过电邮、博客、社交网站、即时信息等途径传播。上述的江南style引发的旋风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平民间极具网络特色的“蜂群效应”的体现。有媒体指出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重压下,人们会在恐惧和无奈的情绪中转而将幽默当作唯一的逃避方法。那些厌倦了谈论经济危机的网民们,也正是通过点击具有喜剧色彩的网络视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为广大受众提供了选择媒介信息的多样性,也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于网络环境下新的传播形式的思考。网络视频的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在随意选择收看网络视频的同时,顺手写下评论、留言、建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视频的点击率显示和热点视频排行榜会更加准确、直观的标示出广大受众的喜好和收视趋势。通过这种对点击率、排行榜及其信息来源的分析,可以检验出受众群体对网络视频的需求特征和满意程度。为网络视频传播对受众接受心理及行为的效用分析提供有效地参照,也同时为电视媒体、网络视频的舆论引导形成了启示的效用。网络视频的传播学解读充分地体现在人们的网络视频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在享受着网络传播带了的新鲜、快速、便捷流畅的网络视频的同时,也被网络视频上的庸俗、偏激等问题所困扰。正确认识网络视频的传播学特征,更加有效的应用网络新技术,深入研究网络视频的“点击率”背后的社会意义,将为政府和领导层研究媒介受众的使用动机与满意程度提供新的切入点,还将为电视传播对受众心理及行为的效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形成认知舆情、体察民意的良好平台。

二、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形成网络视频的的分众化传播

正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与人们的饮食一样,各地的受众对于媒介文化的汲取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如今,各个网站的视频节目越来越多,网络视频的点击量空前高涨。各大门户网站的专业视频板块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呈现出来。这种现象既得益于传统的电视节目的海量资源,又有众多网民上传的自己制作的视频信息。现在各大网站的视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分众化传播的形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个性鲜明、韵味十足的网络视频节目为不同的网民提供了差异化的选择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仅仅是单向性传播,而今天的网络视频的传播正在从过去的面对大众的广播演变成为指向明确的对不同网民的分众化传播。各大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满足受众的欣赏需要,不得不从体制上、形式上、内容上乃至栏目包装上绞尽脑汁地走栏目专业化、个性化之路,以此来确保各自的频道、栏目具有鲜明特色,其最终目的是使其栏目成为广大受众喜爱的名品或王牌。专业化的视频网站只有适应了广大受众的分众化传播趋势,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网络观众的收视需求,而个性化就是个人的创作风格,需要编辑、导演、播音员、亦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网络媒体的普及和数字电视的入户,使得受众能够更自由地阅读、收听、收看自己选择的网络视频。广大受众对于视频资源的多样化需求,使得网络视频的种类日趋丰富,这就为观众收视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方便。在网络视频中主要存在着网络视频新闻、网络视频教育节目、网络影视节目、网络广告和网民上传的视频等,上述各类网络视频节目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全新的、喜闻乐见的视频信息。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爱对播出的视频信息提出反馈意见。这种反馈信息话语权的传播对普通网民来说意义重大,当他们具备了观点的和评判权力之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媒体人发现新闻的不足。在网络上的视频新闻多是电视台播过的新闻,是由电视台的网站进行数字化之后挂到网上。也有部分网民用自己的摄像机、手机、Ipad、车载GPS、监控系统等拍摄后上传到网上的。比如网上各类交通突发事件的视频、各种形式的幽默视频多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等拍摄的。这种视频的优点在于方便网民及时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增加了普通百姓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获知他人的意见,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网络视频的地域化传播受到广泛欢迎,是源于地域化也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网络视频要在内容上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必须推行“地域化”战略。比如“方言节目”地域化很强,从风格到内容上与本地的广大观众融为一体,可是一旦离开这一方言地域就不再受欢迎。在地域化传播的激烈竞争中,现在各级新闻媒体在办好覆盖自身传播区域的之外,也都在积极的创办针对覆盖区域受众的门户网站,报社、电台、电视台也都各自在谋划着自己的网站,许多栏目也在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的形式在延续传播,这种地域化的传播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巨大的广告份额,因此,各媒体都十分重视网络视频地域化传播带来的益处。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导引下,“民生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更是一种报道观念、角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在网络视频中以平民化视角、记录老百姓的生活实态、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等,为老百姓说话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吉林都市频道的《守望都市》其内容丰富,以说新闻代替播新闻;用平民视角说平民化的大实话;人性化地解读百姓的喜怒哀乐;口语化地表述百姓的心愿要求。这类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在电视业界有着比较高的收视率,而且在网络视频中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点击率。传统的新闻价值评判标准主要是重要加新鲜,因而特别重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然而,媒体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这就忽视了新闻传播中“贴近性”。

对于一个个普通百姓与家庭来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众传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关爱。这也许就是网络视频中《守望都市》栏目网络视频点击率高的原因吧。网络化给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播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络传播突破了电视传播区域覆盖的局限,拓展了电视传播空间,为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的传播方式变革做好了技术准备;而且,网络传播大幅度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电视新闻的网络化传播,营造电视媒体新的生长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随着卫星直播技术的日益成熟,大规模的电视现场直播将成为可能,使观众如临其境,耳闻目睹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正在进行的活动,从而产生现场感、新鲜感和真实感。因此,电视新闻的网络化传播已成为各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的主要形式,新闻传播方式的双向化在技术上还具有很好的前景。现在很多网民、白领和大学生们都已经在网站上点击收看电视新闻了。在信息时代的新闻竞争中,网络视频还有很多优势,现场直播的形式便是网络传播的优势之一。随着各种数字技术的普及,网民手机拍摄的视频信号完全看可以满足网络的传播,百姓自己拍摄的画面随时可以出现在新闻节目中,而且经常是些难得一见的好新闻。网上盛传的3013年2月16日报道的“莫斯科时间15日早晨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有陨石坠落已造成1000多人受伤”。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这类网络视频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和车载GPS拍摄的。对于这种瞬间的突发事件,普通百姓上传的网络视频有着十分强劲的震撼效果,未来各大专业网站也可以为普通网民提供更多上载视频的机会,为老百姓提供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网民们可以更自由地将自己视频到网络上与大家共享,但同时也要坚强把关人的工作,杜绝不良视频在网络中传播,实现真正的和谐传播。其实,这种趋势已经显示在现实生活中。近年来新闻的改革动向是明显的,表现在网络视频新闻传播理念、传播模式的变革上;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的运用与网络视频新闻直播报道方式的普及;电视新闻不仅可以播报,还可以一对一地交流与对话;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统计显示,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我国互联网的保有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世界。以Web2.0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发展迅速,目前已經渐渐成为主流,网络视频社会化趋势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且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可以自由地传递新闻图片,手机电视已上市使用。数字化技术使得网络视频这种以往的各大网站中稀缺资源呈几何级发展,从而提供了针对各类特定受众的网络视频。受众传播的分众化需求要求媒体经营者在受众的需要与满足、制作者的需要与满足、网站或频道的生存发展的需要与满足之间进行协调和磨合,以寻找最佳的平衡点,从而使网络视频从内容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形成分众化效应,锁定受众对象。网络媒体海量、个性化的信息特征以及网络媒体的存储、搜索功能,使广大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搜寻契合自身需求的信息。网络媒介受众们已经习惯根据个人的需求寻觅和接受专门化信息。RSS等技术的应用也使信息的定制成为可能。同时,网络媒介也因其自身特点而受到广告经营者的青睐,成为分众化营销的最佳媒介。这种数字化媒介技术使信息的分众化传播由发展趋势变为现实。综上所述,我国的网络视频在“传递信息、监察环境、传承文化、娱乐身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各门户网站的网络视频直接为舆论导向、政治民主化建设服务。而新闻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广大受众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我国的新闻改革,需要不断的创新,我们在网络视频传播实践中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新的思路、使网络视频在新的世纪有新的改革、新的面貌、新的发展。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升报道文化品位,加强先进文化传播,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李思维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9

作为立足大连的新闻门户网站,天健网很荣幸参与了会议的全程报道,并争取到“首届新领军者年会官方峰会网络媒体”的称号,对22个场次的分论坛进行了网络在线直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摘自世界经济论坛新闻官Fon女士给天健网的感谢信)。

来之不易的网络直播权

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着手新领军者年会报道的相关准备工作。从春节过后,到拿到年会的网络直播权,天健网前后五次和世界经济论坛媒体与对外关系部接触,谈我们的中文、英文、日文二语种优势,谈天健网在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并拿出2007年6月的《网络传播》杂志,让他们看我们当月的全国新闻网站第二的排名(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也成了我们能够拿到直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曾追到大连机场堵过他们的新闻官Fon女士,也曾连夜搭乘最后一班飞机,凌晨3点多到北京,去赶赴早8点半世界经济论坛组织给我们的10分钟的“约会”。

争取的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但最后的结果是让我们欣喜的――8月20日,由世界经济论坛媒体与对外关系部总监Mark Adams亲笔签名的授权书交到了天健网总经理栾善武的手上:

“尊敬的栾善武先生:我们非常高兴与您确认,世界经济论坛决定选择天健网作为即将于大连召开首届新领军者年会的官方峰会网络媒体。天健网作为大连的主要门户网站和重要的新闻网站。在中国东北地区享有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力,世界经济论坛很荣幸能和贵网合作,将年会3天的全会场次进行网络在线直播,供全球广大网友分享。”

缜密安排,确保直播无障碍

对于天健网来说,成立6年的时间里从来没经历这么重大的采访,也没接手这么重大的直播任务。天健网不仅仅要做好本次会议的全程报道,更重要的是,达沃斯瑞士总部的官方网站页面、直播视频等,全部交给天健网来完成,这就要求无论官方网站,还是视频直播,都要用面向全球用户的承载量来衡量。能不能做好,我们内心也忐忑不安。

考虑达沃斯官方网站()的页面也全部交给天健网来制作运行,最终访问达沃斯官方网站进行视频收看的全球网民将直接面对天健网提供的网络服务,这对网络带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圆满完成直播任务,我们购买了网络直播车,投入了全新的软件平台、硬件服务器及防火墙,并扩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1000M带宽,提供了P2P方式进行直播,直播页面提供现场原音和同声传译,保障了达沃斯盛会的网络报道语言无障碍,完全满足大量的用户收看需求。

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天健网几次开会,研究操作方案、制定技术故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地演练,确保了直播的顺利进行。

精心组织,新闻采访亮点不断

在新闻采访方面,天健网派出两名英语记者,两名中文记者到会场内采访。从9月5日到9日,短短4天时间,前方记者发回中文稿件89篇、英文稿件32篇、专访20个,高质量、零失误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在新领军者年会召开之前,记者韩晓菲就发回一组报道,将会场内各个分会场、祈祷室、市长办公室等等呈现给广大网民,让网友一睹为快。我们报道发出的第二天,《大连晚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转载了我们的报道。

在世界青年领袖论坛召开前夕,天健网的记者王小婕在所有媒体中,第一个进入会场,将布置的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青年领袖论坛会场展示给网友。

在论坛正式开始之后,天健网的记者金东淑、赵洁、韩晓菲、王晓婕三天的时间在现场专访了20位政要、企业家、名人。其中包括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及其夫人、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蒋睿杰、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彼得、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萨尔曼・巴希尔、大连市市长夏德仁、法国Insead学院主任、法国阳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宫、世界经济论坛董事会成员Maurice Levy、美国花旗银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与《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亚太金融新闻社(AFXnews)北京分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廖政军、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志浩、加拿大贝翔投资集团总裁贝翔、美国雷鸟(Thunderbird)学校总裁Dr.Angel、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世界经济论坛媒体总监马克。

在年会现场,天健网的记者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记者采访回来,负责直播的技术人员马上帮助记者在电脑上处理稿件、添加水印,等记者把稿件写完,技术人员也帮他们处理完照片了,记者通过远程传递把稿子传给在单位的编辑,中文、英文、日语编辑几乎同时对稿件进行处理、翻译,并在第一时间出去。正是由于他们的密切配合,才保证了天健网的原创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因此,令我们自豪的是,天健网日后上网收集有关达沃斯的新闻报道,无论是中文、英语还是日语,排在前几条的,都是来自天健网的。很多媒体同行在会场羡慕并钦佩地和天健网记者说,“你们太厉害了!”

在现场,天健网的记者经常为了采访吃不上饭,记者赵洁连续疲劳工作加上错过吃饭,晚上回到单位,人饿得一头冷汗,几乎虚脱。记者金东淑在会场拉个人就采访,忙得晕头转向,结果闹出了同一个人被她两次拉到镜头前的笑话。记者王晓婕原来是英语频道的编辑,平时说话办事慢悠悠的,这次被派到前方报道,让所有的大吃一惊的是,她简直像换了一个人,走路一阵风,现场用流利的英语提问就像机关枪,发回的报道质量非常好。不少英语不好的记者拉住她让她帮忙。后台统计显示,会议结束后,天健网记者在第二天凌晨一点多还在上传稿件。

年会结束。更多合作刚刚开始

早在8月20日,天健网就利用城市网盟和地方网联的影响力,向全国几十家新闻网站发出友情链接天健网达沃斯专题的函件,以扩大达沃斯会议在全国的影响力。后经统计,包括干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华龙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宁波网、龙虎网、长江网、杭州网、青岛新闻网、星辰在线、东北新闻网等55家新闻网站为新领军者年会做了专题链接,极大地扩大了新领军者年会在全国的影响。而用Google和百度搜索引擎进行相关字搜索,排在头几条的,全是天健网的原创新闻。

在天健网争取和承办此次年会的网络视频直播过程中,从中央、到省、市的相关领导,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具体的指导,大连广电局的领导在会议召开期间,多次到天健网的直播间视察慰问,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人民网友情支持的两位专家更是从头盯到尾,为直播的顺利完成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10

关键词 网络直播平台;伦理失范;政府监管 

2016年被称作“网络直播元年”, 网络直播正在介入不少中国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一部分年轻人的娱乐模式。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在线直播平台数量已经超过500家。据瑞士信贷预测,2017年直播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40亿元。而如今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相当普遍的当下,以手机为主要播放媒介的映客、花椒、斗鱼等网络直播平台也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壮大,在网络直播的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每日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在手机上参与直播,当中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既有渗透入不同行业的直播,也包括普通人逛街、吃饭、跳舞、唱歌、运动等生活细节,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娱乐生活。此外,网络平台主播这一新兴的职业也因为其“低门槛、高收人”的特点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淘金。与此同时,网络直播平台因为频繁发生的乱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本文将从网络直播平台伦理失范问题的表现、原因、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希望网络直播平台能够向着更加合理合法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直播平台伦理失范的表现 

1.直播内容杂乱 

网络直播在经历过起步阶段的龙蛇混杂后,行业整体已经进入了良好的上升通道。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网络乱象也得到了控制。但是网络直播乱象仍然存在。在巨大利益驱动下,很多主播甚至直播平台本身“顶风作案”,通过打擦边球和会员制度,直播黄色低俗、封建迷信、血腥暴力、欺诈的内容。例如2017上半年的“琪琪”事件,该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国内某直播平台一位名为琪琪的女主播为“博取眼球”吸引观众刷礼物,用黄鳝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描述的事情,最终导致黄鳝钻入腹中送去医院抢救。“黄鳝女”一时成为微博热搜头条,引起众多网友热议,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直播多以会员制度为保护伞,躲避检查,吸引土豪。这类直播突破道德底线,游走于法律红线之外。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通过“净网2017”等行动大力整治网络环境,但在监管盲区,直播失范问题频频仍十分猖獗。 

2.弹幕内容无下限 

网络直播的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主播和观众的交流是直播的魅力之一。这一特点催生了新的弹幕文化。弹幕文化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也存在糟粕的。弹幕内容不受管控,只能靠主播自己控制,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其中内容有粗鲁、低俗的,甚至不乏人身攻击,政治评论等。稍不留神,这些评论可能造成冲突,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现实社会。现在兴起的一种职业——网络水军,他们用公共平台来挑唆,引发各路人马混战,而这种网络暴力经过平台放大后,严重加重了评论空间的戾气,让其他观众心里不舒服,从而产生了连锁效应。虽然语言不会直接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是带给人精神的伤害绝不比身体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看直播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为青少年,这种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特别是淫秽色情,语言暴力,非淫秽色情、语言暴力等的网络直播对于青少年的三观建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直播内容侵权 

侵犯知识产权也是网络直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当前的法律体系并未将网络直播这一新兴事涵盖到知识产权中,给了少数平台与主播侥幸心理,转播一些未经许可的视频来获取人气和打赏。7月6日,因花椒直播侵权播放爱奇艺独家版权网剧《秘果》而被爱奇艺起诉。爱奇艺称《秘果》在爱奇艺视频网站独家播出,仅其付费会员享有点播全集的服务且未授权第三方使用该作品。在《秘果》热播期内,被告未经原告授权在其运营的花椒直播平台上传播涉案作品。这场诉讼映射出目前直播内容输出缺乏优质、可持续内容的现状,保持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一直是直播平台的短板,虽然目前斗鱼等很多平台开始探索直播综艺等各种新内容模式,但依然瓶颈难破。继爱奇艺起诉花椒直播侵权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以花椒直播大量使用未经其授权的音乐作品为由,将花椒直播诉至法院。除了版权问题,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对于直播平台的监管不断加强。政策严控加上优质内容匮乏,风口之中,直播行业内部正进行着新一轮的洗牌和更迭。 

二、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的原因 

1.网络主播及其经济公司对浮名虛利的追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一台手机,一个自拍杆,一个麦克风就成了网络主播们进入视频直播平台的主要设备,在直播间这个舞台上,主播们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能,来享受粉丝给予的掌声和礼物。如果直播的内容如果足够新颖奇特的话,粉丝就会使用现实中的货币在网络直播平台购买礼物,对主播进行打赏。一场直播下来,主播们收入颇多,这也成就了这个行业的吸金神话。而大多数主播是背靠经纪公司的,经济公司通过雇“水军”来刷高主播人气,再利用人气来吸引融资,从而达到高利润高回报的目的。 

2.大众的互联网消费习惯的改变 

大众观看网络直播,已经不仅仅是对影像符号进行消费,更多的是弥补日常生活的空虚与精神缺失。视频直播平台形成了一个新的“一对多”的即时互动平台,一方面观众可以在直播间发射弹幕和大家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直播中花钱给主播送上礼物或打赏,享受主播的致谢和其他粉丝的围观点赞。这种虚荣与被需要的感觉容易让人沉迷,而这种感觉恰恰是大众在现实生活中所匮乏的。 3.主播间的恶意竞争 

网络直播平台作为视觉媒体,其本身就具有娱乐性。在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性需求和追求高利益的驱使下,网络直播行业竞争不断增大,为了追求更多数量的粉丝,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各主播之间竞争不断。普通的直播已经无法满足观众,主播们于是就想出各种办法,“各尽所能”地讨好粉丝。秀下限、比低俗、玩新奇,很快就成为了竞争的主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直播观众喜欢看带有色情或爆点的表演,利益的驱动促使主播充分利用这一点,不断消费女性文化,以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打赏,一次又一次地打擦边球,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而资本助力者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不断策划出更具爆炸性和诱惑力的内容。 

4.市场受众良莠不齐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形式的发展,如今网络直播的受众群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年轻的一代了。在人人都可以上直播、看直播的时代,受众良莠不齐的素质也是造成直播乱象的一个很大因素,煽动性十足的、不雅观的弹幕在很多直播视频中都很常见。每个人都有窥私欲和猎奇心理,而暴力、低俗、涉黄等相关信息总是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主播们通过制造一些爆点来吊起观众的好奇心,而部分观众为了获得更大的猎奇心理满足感,通常都会通过起哄,打赏等方式鼓动主播“秀下限”,主播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下限,进而造成恶性循环,使情况变得越来越不可收拾。 

5.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网络直播是即时的,所以我们在监管上就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并且目前在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打击力度也不大,而对于直播内容的监控和监管的手段都不够有效。同时,现在仍然存在少数平台与主播无视法律法规的情况,主播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在公共的直播平台进行直播,他们会把观众介绍到微信或QQ等社交软件中,再通过收取红包建群或一对一视频表演的方式来来进行直播。而直播中录播视频的多次传播,更加加剧了乱象传播的广泛性。 

三、网络直播行业监管的建议 

1.从政府角度来看 

一是要完善相关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一方面,要对主播注册制度进行严格把关,建立完善的对于失范主播及其直播平台的追责和处罚的相关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对于直播平台广泛存在的侵权问题,法律应该进行合理的调整,建议完善网络直播著作权法律法规,将作品认定范围扩大、简化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和程序、明确赔偿标准、严格划分赔偿责任,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要完善监控技术手段,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做到监管从严。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更加便捷的举报渠道并加强宣传,鼓励群众对违法违规内容进行举报,同时也要求直播平台建立完善的用户举报及其处理制度,加强其的自我监管的能力。四是要进一步加快我国信用体制的建设,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主播及网络直播平台的试错成本。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提高群众素质,才能促进网络直播行业更健康的发展。 

2.从网络直播平台角度来看 

一是要充分利用技术加强直播内容的实况监管及定期检查,防止不良信息的扩散。二是重点关注热门的直播主播,对其进行定期培训,既提升主播素质,又发挥平台良好风气培养的带头作用。三是扩大管理队伍,发挥群众的力量,建立良好的用户举报制度及处理程序。 

3.从网络直播观众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是要培养高雅的生活喜好,提升自身素质,观看传播正能量的直播内容,利用当下的这个新媒体平台丰富自己的见识,遇到不良直播内容时自觉举报,促进和谐健康网络直播环境的培养。另一方面,观众应该严于律己,观看时评论言语不要偏激,打赏时不盲目炫富,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网络直播平台观众中有大量的未成年人,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做出模仿甚至是偷偷打赏的行为,需要家长合理加强对其的关注及教育。 

四、结语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技术的革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与其他网络传播方式相比较,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虽然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但依旧不能忽视它的方便性、社交性和趣味性,迎合了当下主流社会群体的喜好。相信只要进行相应合理的规范和管理,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能更加的健康、合理、合法,为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貢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霞.《网络直播伦理失范成因与对策.中国知网》[J].传播与版权.2017(07) 

[2]裴桐.《探析国内网络直播平台伦理失范的原因.中国知网》[J].新闻研究导刊.2016(08) 

[3]陈洁.《网络直播平台:内容与资本的较量》[J].视听界.2016(05) 

[4]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08) 

[5]金侠飞.《我国网络平台可持续发展方式探究》[J].科技传播.2016(03) 

[6]黄艺.《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平台热潮下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01) 

[7]摄山派出所.《关于近期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实施诈骗等案件的预警》[OL].2016(10) 

[8]卢大振.《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互联网出版检测中心).多管齐下 破解网络直播监管难题》[N].新华书目报.2016(06) 

[9]朱兵杰.《网络视频直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N].新闻世界.2016(07) 

[10]潘娣.《网络主播热度化下的冷思考》[J].今传媒.2016(06) 

[11]海川.《网络直播红与黑.中国知网》[J].新经济导刊.2016(09) 

[12]崔玲玲.《网络直播还需更净一步》[N].山西日报.2016(03) 

[13]杨仕宇.《网络直播乱象背后的思考----以斗鱼TV为例》[M].重庆大学.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现状;对策

无论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还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网络本身的易传播性和透明性使得舆论借助网络的便捷和简单迅速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主流。下面就从网络舆情的作用、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四方面出发,展开论述。

一、网络舆论的作用

舆论是反映社会现状最好最直接的表现,是社会的风向标。网络为舆论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便利和广阔的平台,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部分社会成员意见的直接反映

特别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它能直接反映一部分网民的态度和心声。无论网络舆论传达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消极,所代表的民意都是不可忽视的。

(二)具有整合社会意见的功能

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就曾在作品中指出,舆论具有整合社会意见的功能。网络舆论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产生了一种整合力量,使大多数人的意见得以达成一致,使这股意见成为关注焦点。

(三)网络舆论还是社会中的一种“意见气候”

它给人们提供一种参照,使人们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像人们通过天气预报来安排自己的活动一样,尽管这种导向有时候会产生消极效果,但是它的作用的可观存在的。

1、是一种监督社会的力量。

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体现的不仅仅是专业媒体机构的监督能力,还体现了网民的力量。网络舆论的走向会影响到专业媒体机构的报道取向。可以说,在舆论监督方面,网络舆论是一种复合性力量,它将专业媒体与网络公民结合在一起,两者互动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声势。

2、可以宣泄情绪。

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依旧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人们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并非总是为了参与社会事务,有时仅仅是为了宣泄个人情绪,这也体现了网络舆论的复杂性。

二、网络新闻舆论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往往聚焦在以下方面:

(一)对外关系中的国家、民族利益问题

比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一直是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而且往往会在与这些请问你题相关的网络舆论中会形成较为明显的派别之争。

(二)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矛盾

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利益明显分化的突出阶段,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重重。民与官、贫与富的矛盾冲突是最容易引发舆论热潮的。

(三)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得到空前的关注和瞩目正是由于网络舆论的影响,民生方面的任何改革都很容易引起舆论的波动,比如房价问题就是一个持续的民生问题。

(四)道德问题。

随着越来越深程度的容易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市场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也在经历着一次次地冲击和震荡,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在面临着道德的困惑,此外“道德滑坡”的社会现象频发,一次次的无声控诉着这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虽然网络舆论在促进信息公开、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公民社会参与以及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几乎等同,一是一些网民意见表达中使用的语言暴力;二是舆论对当事人形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此外,在网络舆论中总是会出现道德审判,在任何问题上,网民似乎都会习惯性地建立一个道德的框架,并依此形成简单的价值判断,从而对当事人进行道德上的讨伐和声援。看上去,网民好像是正义的化身,在某些方面虽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变成了对当事人的变相攻击,更不要提一些人肉搜索直接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三、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对策

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把关机制来合理引导和疏通。这个把关机制不仅包括对网络信息的把关,也包括对意见的调控或影响。把关的含义不仅指阻止和过滤,也指促进某些信息更快流动以及更广扩散。要在信息传播方面进行把关,监控信息的、扩散以及循环环节,从源头掌控好对信息的把关,还要在意见传播方面进行把关,实现对网民意见的直接控制,打击网络水军,扶植意见领袖来正确引导民意走向。

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公民的话语权得到正真的行使和享有,打破了所谓的精英阶层对话语权的独控,因此网络舆论是普通人参政议政、看法。、抒绪最合适的场所,但是网络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必须要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来行使。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和把关,不仅有利于网民更好的上网,也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龚淑萍.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4.

[2]金春郊.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报业,2012,16.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12

【关键词】网络 直播 图文

一、网络图文直播的产生

1、网络图文直播概述

网络图文直播,顾名思义,就是用文字和图片来叙述现场的直播内容,它是依托于网络而产生的一种直播形式,即在缺少视频的情况下,以精准客观的文字和采集于现场的图片来进行直播报道的一种形式。图文直播给人的冲击总是不及视频直播来的强烈,但是在一些硬性条件的限制下,网络图文直播迅速的报道和丰富的内容,足以增强直播现场的直观感受。网络图文直播在最初的时候,是分为网络文字直播和网络图片直播两种形式的,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和文字便逐渐结合在一起,旨在成为除视频外最震撼的现场直播。网络图文直播多应用于对体育赛事的直播,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有待开发。

2、网络图文直播产生的原因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新型传播方式也逐渐产生,网络图文直播便是其中的一种。它之所以被受众所重视,贵在它的时效性。网络图文直播多应用于体育赛事报道是有原因的,在受众想观看的体育赛事直播视频中,有些运动项目或者比赛也许会得不到官方视频的授权,所以在第一时间无法观看,于是,网络图文直播便应运而生。

3、网络图文直播的基本特点

网络图文直播是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受众的,它所采用的图片和文字必然马虎不得,首先,图文直播的图片全部拍摄采集于现场,能够真实的把现场所发生的重要内容展现给受众。其次,图文直播的文字由准确的数字和客观公正的语言组成,作者不会加入自己的感情或是自身的倾向性来引导观众的观点。网络图文直播所做的,仅仅是以另一种形式把受众所需要了解的现场情况真实的展现出来。还有一点,迅速是网络图文直播的优势所在,若是图文直播失去了时效,那么受众必定会选择观看同样速度的视频直播。另外,精准是网络图文直播的另一特色,图文直播一般篇幅较短,语言不作铺垫不拖沓,简洁明了,非常直观精准,避免了阅读长篇却未得到重要信息的烦恼。总的来讲,真实、客观、精准、迅速是网络图文直播的基本特点,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二、网络图文直播的广泛应用

1、网络图文直播的标准及其执行

速度、角度、深度这三方面早已成为衡量网络图文直播成功与否的标准,直播消息被报道得更快,现场内容被报道得更有深度,这不但是受众所需要的,也同样是各大媒体、各大门户网站所在做的,立求把受众“带入现场”,图文并茂、时效性强、现场感充足,只有做到这些,网络图文直播才能优于那些传统的新闻报道。另外,网络图文直播存在于网络,网络又是个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世界,所以不得触犯法律法规、不得造假,需严格遵守真实性的原则,这也是图文直播传播的前提。既然图文直播的标准和前提条件是这样,那么在我们所接触的网络中,它的执行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网络图文直播辐射面广,代表性强,绝大多数媒体的图文直播都是依法守法,真实客观的,直播的速度也是值得肯定的,文字写作的角度、图片选择的角度都很精确犀利,但是在深度方面,极少数的网络图文直播能做到兼顾。

2、体育赛事报道中的网络图文直播

最常见的网络图文直播便是在体育报道中出现的。为满足受众的需要,如今各大门户网站也都提供图文直播,新浪图文直播、搜狐图文直播等均让体育迷有了良好的接受信息渠道。另外,按照体育种类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足球图文直播、英超图文直播、篮球图文直播等。丰富的图片内容、迅速的更新和精准的文字展示使得图文直播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地位越发稳固。

3、网络图文直播的其他应用

除了应用于体育赛事中,网络图文直播在其他领域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人物访谈中,图文直播可以把人物对话中经典的、重要的内容清晰的展现出来。游戏中的图文直播,是许多游戏玩家参考和学习其他玩家游戏技巧的途径;在电影中的图文直播,可以使受众未看电影能知其剧情和精华。图文直播也可以作为收藏的资料,唯美的画面和语句,或是精准的数字都可以作为个人收藏。

三、发展中的网络图文直播

1、网络图文直播中图片的使用问题

网络图文直播这种传播形式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对于网络中的图片使用,总是会引发一些法律上的纠纷。大多数正规的图文直播网站都会取得图片的版权,能够严格的按照版权声明里面的要求去做,即使因一些原因,例如找不到图片作者的情况下,使用了没有取得版权的图片,也会申明来源和作者信息等,在日后都会付相应的报酬。一些比较有实力,权威的网络图文直播网站,会有专门的人员去拍摄或者是买断图片的版权来发展自身的图文直播。

2、网络图文直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网络图文直播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它是根据需要应运而生的传播方式,它和广告、视频、音频等传播方式一样重要,它们把各种信息以不同的方式传播给不同需求的受众。每一种传播方式都有着它自身的重要性,只要有现场、有直播,就有网络图文直播,它与视频直播、等直播形式相竞争却又互相促进,共同为网络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服务。

3、网络图文直播的发展趋势

迅速、精准、客观、真实的图文直播除了保持和提高它的原有特色,也逐渐迈向了多领域,除了原有的体育赛事直播、游戏直播、电影直播等,图文直播还进军财经、政治、民生等领域,这不但会促进自身的发展,也将满足于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在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和新型传播模式中,网络图文直播该如何永葆活力呢?这就要继续保持它的优势,在速度上,图文直播会比同种视频的速度快许多,图文直播的内容会更加丰富,选择的图片会更加贴近现场,也会更有代表性,简洁明了的文字会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体的形式会把受众与现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参考文献

①张景韶、冯立,《图文直播系统中的AJAX引擎设计》,《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6-69

②曹达海,《新浪NBA文字直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上海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1

③袁晓梅,《视频网络直播与流媒体的融合》,《电视技术》,2003(12):82-84

④赵新跃,《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直播实时传输系统的实现》,《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6):382-384

⑤宋碧莲、吴华平、陈家训、孙莉,《流媒体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平台的设计与比较》[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204-207

⑥姚向红,《数字化时代的图文直播》,《互联网世界》,2001(1):68

⑦严晨、杨智坤,《简谈网络媒体发展的两点技术性问题》,《出版发行研究》,201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