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时间:2022-12-22 20:25:29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1

关键词: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是税务机关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税收管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概括性的评价。评价时应本着系统的、战略的、权变的眼光,注重对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权重的确定,采取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快捷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管理层,以供实施控制决策之用。税收管理绩效评价可以从效果和效率两方面进行。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

税收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税收管理绩效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税收管理目标,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引导和促进税务机关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因此,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应当是在税收遵从的前提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从而达到税收收益最大化和纳税满意度最大化。

(二)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实施前提

一是要有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实施有效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要求高度的税收信息化程度,管理数据资源高度集中,至少要到省一级,有专业的数据处理中心,对产生的数据资源实时进行校验、统计、筛选、分类、分析,有相应的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的制度和措施。二是对税收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标准化管理。要最终做出绩效评价的判断结果,除了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还必须有可行的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判。评价标准是评价结果产生的基准和前提。

(三)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

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主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管理层面主要指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和单纯具有内部管理职能、不直接面对纳税人的地市级税务机关,操作层面即为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地市级以下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下,税收管理主体就是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

(四)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范围

现代税收管理理论中的税收管理.主要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只包括税收执法权的管理。税务机关绩效评价包括对税务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行使绩效的评价。本文主要是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税收执法权的过程及其结果产生的绩效,即税收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分析。

二、构建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意事项

(一)合理设定评价指标

指标设计在以“目标管理”为手段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指标既是税务人员工作行为的导向,又是评价税务人员工作业绩的标准。好的指标可以起到事前积极诱导和事后公正评价的作用,差的指标会使整个绩效评价体系失效甚至对整个税务系统造成危害。我们对税务人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全部内容,必须涵盖税务人员7O~8O以上的工作,根据岗位职责确定指标。指标的设计要体现多元化,不仅要能综合反映税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还要考核其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是否能与他人交流与共享信息。各级税务机关也可以结合实际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指标体系。这就意味着指标的设计要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于两类指标组合权重的选择取决于被评价税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同的部门工作侧重点不同,有的是在于提高纳税人的满意程度,树立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有的是在于实现税款的应收尽收、减少纳税人的税款漏征率。对量化指标要求高的税务部门,则量化指标的权重大些,对定性指标要求高的税务部门,则定性指标的权重大些。

(二)注意事中沟通

若把税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比做一台机器,沟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剂,它能保证整个绩效评价体系良性运转。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也就没有税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沟通存在于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三个阶段。在绩效评价实施前的指标设计阶段,税务部门的领导或评价者应把被评价人员纳入到指标的设计过程中。沟通一方面可以使绩效指标和标准成为每一个部门和税务人员均能理解的共同语言,从而对其行为产生事前诱导作用,消除排斥心理、引导接受并指导行为;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指标的设计与实际相脱离,增强了指标的可操作性。对于绩效评价后的沟通,评价人员根据被评价税务人员的绩效评价结果,鼓励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行为,同时对于不符合或偏离组织目标的行为予以引导,帮助找到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其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或改变工作态度。人们最常忽视的是评价过程中的沟通,然而在评价过程中及时进行沟通引导被评价税务人员的行为,可以防微杜渐,大大改善评价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事中沟通也通常最有效。

(三)根据个体需要选择激励手段

绩效评价与绩效付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传统行为学理论分析,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所引起的。因此了解和把握人的需要特点,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的基础。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激励手段的多样性,即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于物质激励,可以通过对薪酬体制的设计而完成,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税务人员的工资一公务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x工作难易系数。对于非物质激励,可以通过“情感激励”对税务人员个体工作给予认同、尊重、表扬,对其职位的提升、赋予信任和责任来实现。评价人员必须确定被评价税务人员目前所处的需求层次和特点,并依据其特点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激励结合方式。

(四)建立硬性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是税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只有二者之间实现整体协调,才能发挥绩效评价的功能。绩效评价体系内的约束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税务人员的评价结果较差或与整个系统的目标相悖,将遭受批评和惩罚,为此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对评价结果差的税务人员的处罚就是对其他税务人员的约束,或者说是反面激励,从反面达到激励约束相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绩效评价体系中,激励和约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协同在一起发挥最优作用。

三、不同层面设计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技术的运用及其分析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它将组织经营任务的决策转化为四大部分的指标: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将组织战略分为这四个方面的考察目标,每一考察目标分别设置几个独立的指标,多种指标组成了相互联系的一个系列指标体系。这些目标和指标既保持一致又相互加强,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从而达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平衡。因此,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管理决策,能明确地看出它对整个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组织战略目标所带来的影响。在平衡计分卡中,财务方面是平衡计分卡的最终结果,财务指标的实现是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的结果。只有实现内部流程的效率性和一致性,即在时间、质量和价格方面满足客户,才能达到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而内部流程的优化与否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能力。

2.基于关键指标的绩效评价。

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主要有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在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时,指标的设定要具体,切中目标、适度细化、能够权变;指标是可度量的,是数量化和行为化的,数据或信息要具有可获性;要具可实现性,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在适度的时限内可以实现;要有现实性,是可证明和观察的,不是假设或主观猜测;指标的设定要考虑时间,关注效率。

3.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

目标管理下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是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把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激励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工作任务量化,层层分解。目标管理法是为了改善组织在竞争中软弱无力所实施的一项措施,通过权力下放和自我控制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它建立在充分信任和信息透明的基础上,更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四个操作步骤:设定绩效目标、确定目标达到的时间框架、实际绩效水平与绩效目标相比较、设定新的绩效目标。

(二)管理层面基于目标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1.基于目标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要求。

管理层面的工作要强调纳税人导向、结果导向。它需要为操作层面提供政策咨询、宣传培训、协调审批等服务,而这些工作始终要围绕顾客的需求进行。管理层面许多工作的最终结果要靠操作层面的执行来实现,为体现它的导向思想,有必要将其工作绩效与操作层面的主要执行结果挂起钩来。管理层面要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的筛选来突出工作重点,调整衡量标准,要加大对主体业务和主要职能的评价力度。对过程的控制主要通过正确执行管理体系文件来实现,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将需要关注的重要过程筛选出来,每次只从其中抽取部分进行检查。

2.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管理层面的绩效评价根据“目标引导,面向流程”的指导思想,按照“质量方针一总体目标一具体质量指标”的思路,结合管理层面的主要职能,建立起基于目标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1)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税收政策能够有效地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有利于保证税收“应收尽收”的收人组织原则,有利于收人水平的调节和收人公平分配,有利于营造公平有序、诚信纳税、和谐的税收环境,有利于促进依法治税目标的顺利实现。评价该绩效目标的指标可以使用税收征收率这一指标进行评价。

(2)税收分析预测的准确性。受指令性税收计划的影响,政府部门一度强调用税收完成数来评价税收管理工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是要树立制定科学税收计划的观念,实事求是地测算和上报建议计划以及影响收人的主要增减因素;二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做好收人预测工作,对税收预测的效果主要引人税收收人预测准确率指标来评价,同时把查补税款总额作为税款预计水平的一个修正指标。

(3)税收数据质量和安全性。有效的税收监控是税收管理的基础,而它又是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管理基础上。管理软件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检验、审核、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避免异常数据,清理垃圾数据、冗余数据,纠正错误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实用。数据高度集中,对管理层面而言,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垃圾数据量、冗余数据量、数据利用程度、应急预案启动的次数、数据灾难发生的次数以及解决效果等方面设定评价指标。

(4)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果。纳税评估的有效性评价应当包括评估对象确定的准确性、评估发现的问题户数、补缴税款、移交稽查户数以及纳税人真实申报率的提高等方面。

(5)执法监督的有效性和法律救济的处理能力。依法治税是衡量税收管理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管理层面通过执法监督和法律救济,可以通过执法检查、纳税人投诉、案件复查等方式进行,主要通过税务案件应诉维持率、复议案件维护率、税务案件审理准确率等指标来评价。

(6)提供服务的质量。无论纳税人将需求直接传递还是由操作层面传递给管理层面,管理层面都应当等同于与纳税人直接传递,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因此,顾客需求的有效处理率、处理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应当成为关注的内容。

(三)操作层面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1.财务的税收征收率指标选择。

税收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程度,在财务角度主要体现为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其“核心结果”指标主要体现为税收征收率的高低。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既定的税制模式下,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法定税收收人的实际征收量。因此,财务方面的指标主要体现为对税收管理水平的衡量和评价,具体包括纳税人户籍管理水平、核定征收户管理质量、纳税申报质量以及税负水平四个方面的相应指标。核心结果指标则依据税收经济观,在征管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税收规模随经济的波动而波动。从理论上说,只要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对无知性税收不遵从的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对自私性不遵从的纳税人加强管理监控,就能够实现应收尽收。在评价是否实现有效地组织税收收人方面,用税收征收率进行评价。

2.征管过程驱动性指标选择。

(1)纳税人户籍管理水平。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户籍管理水平主要反映评价期该辖区内纳税人获得的全面性,以及纳税人各项基础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主要由税务登记率、发票使用率、户均发票使用量、税控装置数据采集率等指标来评价。

(2)核定征收户管理质量。在日常税收征管中,加强对核定征收户的管理和评价,可以有效监控操作层面行使推定课税权的情况,降低风险,实现核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而提高税收征收率。主要由查账征收率、定额调整率、定额户转查账户比率、个体户平均税负、未达起征点率、停业复业率等指标来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2

关键词:“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底, 江阴市率先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级市,之后于2006年6月提出建立“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评价对象江阴市市民的幸福感涉及的所有领域的复杂关系简单化,用简化的指标获取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为把握和了解江阴市幸福感的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该指标体系一经提出,立刻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一、“幸福江阴”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指标是一种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确定手段,国外有关文献对于指标的解释通常是把它看成一种量化的分析统计方法。例如,雷蒙·鲍尔在《指标》一书中提出:“指标是一种量化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据系统,用它来描述社会状况的指数,制定社会规划和进行社会分析,对现状和未来作出估价”。围绕幸福江阴的内涵,江阴市政府确定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指标是围绕江阴提出的“五民五好”设定了5个子系统政治论文政治论文,共2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根据每年的统计数据评分。主观评价指标重点设定了5个方面的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主要通过民意调查,重点反映市民的幸福感,综合体现“五好”的基本程度。该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标制定过程中群众广泛参与

政府的公共政策是由那些掌握权力,声称代表公共利益,但拒绝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少数领导人制定的观念已经受到各方的质疑。公民来自社会中的不同层面和职业,吸收了不同领域知识,拥有不同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这就会为决策者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单纯依靠政府之力难以收集到的,这样就为提高政策效力与水平增添了动力,有助于指标的科学性。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需要依赖具体而设计精良的公民参与途径与手段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江阴市在制定幸福指标时,通过“市民论坛”、“空中热线”和“幸福江阴大家谈”等渠道畅通民意,通过开展万人评机关、政情交流会、时代先锋大家选活等形式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同时支持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月、代表活动周、代表调研日等活动、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调研,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城乡居民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呼声,多渠道、多层次吸收民情民意。

2.主客观指标相结合

“幸福江阴”综合指标体系分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部分,客观(即定量)指标占60%权重,是以江阴所确定的五年总目标为依据,由统计部门会同工作推进部门测算当年度完成情况,计算出客观评价指标综合指数。客观指标涵盖了政府的社会保险、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以及市场经济在提供就业、消费、产业等方面的内容。主观指标部分占40%的权重,主要包括了工作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心情愉快度、身体状况指数五个维度,通过对指标的具体化,考查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并设置了开放性的题目政治论文政治论文,由民众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为幸福江阴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评价。

3.指标多以输入型指标为主

根据荷兰Veenhoven博士的研究,测量生活质量的途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入途径,选用输入型指标,测量结果为“假定的”生活质量;另一种是输出途径,选用的是输出型指标,测量结果为“真实的”生活质量。

表格1:输入型指标与输出型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输入型指标

1

劳动力市场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数

万个/年

2

劳动力就业水平

 

 

(1)城镇登记失业率

%

(2)农村调查失业率

%

3

农村青壮年(18-40岁)劳动力技能培训率

%

4

城镇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

5

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

#职工工伤保险

%

6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标台数

标台

7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8

文明安全居住区和新农村的建设情况

 

 

(1)文明社区达标率

%

(2)安全社区达标率

%

9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

10

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公共场馆面积

平方米

11

农村文化场所普及率

%

12

每万人拥有福利床位数

床位

13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14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

%

15

城乡居民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平方米

输出型指标

16

劳动力市场每年解决的本地劳动力就业数

万个/年

17

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

%

18

文明安全居住区和新农村的建设情况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3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DOI]10.13939/ki.zgsc.2015.11.026

1 引 言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于就业率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校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就业上,学者的研究也多是以企业需求为主进行教学体系研究。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动态教学过程,是总结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研究和发现的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但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两极化”的认知态势,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

从形式上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没有毕业论文,也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这不代表对学术论文没有要求。实际上,国外的许多大学,每一门课都要写许多小论文,每门课程的成绩往往是由多个小论文成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与写作学术论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国家也会给予足够的教学延伸、时间、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澳大利亚的大学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纳入课程体系,日本留给大学生一年的时间专门用来写论文,德国的论文答辩只有一次机会。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在研究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归纳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不重视、缺乏写作时间、师资不足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提高论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强过程监管、增加指导经费、增加撰写时间、改革评定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等。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是广西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的论文质量研究还很少见。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强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sup>[1]</sup>。

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型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广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越发突出,广西政府在近年来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物流业的规模也随着传统物流企业的壮大、新兴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制约是在物流业硬件提升的同时也急需解决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在广西物流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从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入手,构建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对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即使进行第二次答辩也肯定会通过。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去完成,极少数学生到了论文提交时才着手去做,从而严重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二,由于物流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暂,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从其他专业中转化过来,缺乏足够的物流活动实践经验。造成了在选题过程中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牵强地将相关理论生搬硬套。因此导致论文选题狭窄,过于追求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追求论文的层次,而没有考虑论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及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导致最终脱离实际。选题应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体现专业特色、难度适宜和选题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sup>[2]</sup>。

第三,时间不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门课程或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但实际情况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求职、备考研究生等学生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是冲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第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没有任何交流,最终的方向也可能与之前的方向相差较大,论文的质量在撰写期间没有控制。导师指导风格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五,评阅者给出的评价和导师给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在论文质量特别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评阅者往往会给出比导师低的分数。

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选题阶段、实验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时期,通过阶段性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成绩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状态进行追踪,通过成绩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最终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为了评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结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设计了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重视度、选题质量(难度)、论文工作量、互动性、导师评价成绩、答辩成绩。其中选题质量这一指标是为了改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的偏差而提出的,与专业结合越紧密则分数越高;互动性指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则互动性的得分也越高;导师评价成绩为该轮答辩中,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在该轮答辩中给出的学生答辩分数。各准则层和指标的重要性由参与教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则是从教师以往教学、指导毕业设计中的经验中总结。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

对于学生每次论文阶段性答辩成绩的评价,考虑使用专家调查法进行评判,通过反复汇总不同教师的意见,得到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1,0.1,0.2,0.3,0.2]。将该权重转为直接的表格,便于在阶段性答辩中进行统计和打分,表格所占的分值如表1所示:

从成绩结果来看,学生A的总分在三轮之后有所提高,从原来的平均分之下提高到了平均之上,说明提高了重视程度以及导师的指导力度。学生B的总分在第二轮答辩中有所下降,从分值来看,是与导师的互动性降低了,实际原因是该生在第一轮与第二轮答辩周期中忙于找工作,因此减少了论文工作的投入,在第三轮答辩中又恢复到了正常的毕业设计中了,所以总分又提高了。学生C的总分一直低于平均,从分值来看该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工作量也不够,需要在后面的阶段加强进行管理。

由于采用的是多轮答辩进行评价,因此对于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跟踪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同时这种评价方法也能够对比出不同素质的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表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得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效果,有利于后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48-51.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

0.引言

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不仅反映了学位申请者本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学位论文标准论文质量的评定是个复杂性的评价与决策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该方法不同于经典的综合评判;而是模糊技术同经典的综合评判理论相结合。使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文采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评判模型,然后设计开发设计网上论文评价系统,来解决论文评价问题。

1.建立评价体系

1.1确定指标体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是学术型学位,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位,它是专门为从事基础教育职业的人设置的一种专业性学位,其授予对象主要是在基础教育战线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因而,在评价标准上,区别于学术性硕士,通过使用文献调研法,查阅大量教育硕士及相关专业的专业硕士的培养文件、论文评价标准和学科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内容,并综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和学生的意见,初拟指标项: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见表1)。

表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

1.2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涉及多个因素或多个指标,这时要求根据多个因素对事物做出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多指标的决策方法。它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是模糊数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非确定性、模糊性问题的解决。具体原理如下:

(1)确定与评估有关的各参数集:评价因素集U=

,...,r 表示因素ui的评判结果,rij=1 。结合表1,可得U={论文选题,知识能力,论文水平,答辩表现},V={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2)因素集中诸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各有不同,所以需对每个因素设置相应的权重,表示成U上的模糊集A=(a.a,...a) ,其中a=μ (u)表示因素 u对评判对象的重要程度。一级权重A=(0.2,0.3,0.3,0.2)。

(3)评判结果为:=。=(b,b,...b),其中b=μ(v)表示评语uj 在评判结果中占的权重。

(4)归一化 ,使bj=1 。

最终结果的处理根据上述算法,可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取中最大隶属度对应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也可以根据评价集中各一级影响因素的标准值及其权重,计算其加权平均值。

2.教育硕士学位上评价系统的设计

2.1设计思想

本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构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动态评价体系,提高论文评价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设立通用的数据处理功能,并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作及时调整,实现层次变化、评价指标重定义、权重重新分配等功能。针对用户使用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在网络结构和应用软件功能设计过程中,计算机处理透明化,处理过程自动化,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2.2系统结构

教育硕士学位上评价系统采用层次结构,包含系统管理、指标管理、网上评价、评价对象管理几个部分,可进行用户、评价对象、指标数据的维护和管理,数据的采集和报表打印等操作,系统有较好的完善性维护功能。当发现数据处理方法不够理想时能按用户的某些要求进行处理直到较理想为止。

(1)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分为密码与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登录管理等几个部分。用户管理主要用于密码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录入;登录管理对不同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评审专家、一般用户几种角色,系统管理员负责指标数据的维护,评审专家针对评价对象按照指标进行论文评价。

(2)指标管理模块。维护评价体系的各类指标及权重,包括了增加、修改、删除指标及权重,并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作及时调整,评价指标重定义、权重重新分配等功能,保证(下转第31页)(上接第14页)指标体系的导向性、科学性、合理性。

(3)网上评价模块。网上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完成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查看结果及打印报表等功能。采集专家对某论文的评判,通过对系统自动采集到得模糊评判记过的量化,可得到评判结果集{U1,U2,……Un},模糊变换后得到模糊集{R1,R2,R3,……Rn},从而得出模糊评判矩阵R,最后按照模糊评判算法计算。评价的最终结果可存储在数据库中,也可进行报表打印输出。

(4)评价对象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被评价对象即学位论文的管理,包括对评价对象的增加、删除、查看管理,对已评价对象进行数据输出和评价结果分析功能。

3.结束语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一个复杂性评价问题,网上论文评价系统采用模糊数学模型综合评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针对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评价系统的模糊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进行建模,所得到的量化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论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可根据系统需求,调整指标内容和权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龚艳丽,梁纯生,周珊珊,孙娜.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成果纵横,2007,(1).

[2]欧阳明,饶钦焕,杨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5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3]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评价系统;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79-04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为完成学业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就所学专业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后对成果加以系统表述形成的具备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文本。它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各院校和教育界学者重视。笔者对国内研究的检索表明:1998年至2014年,研究论文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1]然而,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有关的论文仅有两篇,简要谈及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评价原则。加强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国际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鉴于此,笔者拟从该项工作的现状出发,基于其特征设计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希望推动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

一、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1.调查发现

笔者对国内30所各层次外语专业院系[2]的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进行调查后发现:

(1)大多数院系都采用了科学的工作流程:指导教师评阅―交叉审阅―答辩评审―综合评分。

(2)大多数院系都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价方式。

(3)总体上,学校层次越高,工作过程也越科学越严谨。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该项工作中得到了良好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顺应了当代社会对低碳环保的追求。

2.缺陷和不足

(1)忽视评价工作的模糊性

标准的笼统性和评价的主观模糊性导致作为主观决策过程的毕业论文评价本质上不能做到精确量化,但绝大多数高校均要求参评教师给出精确分数,这与评价工作的模糊性相背。

(2)评价维度不全面、指标不完善、权重分配过于主观

虽然多数院系采用了多元评价,涉及语言表达、论证过程、格式规范、答辩表现等,但诸如选题价值、外文资料翻译、开题答辩、工作态度等与论文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都未涵盖。评价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交叉审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分等三或两部分成绩按主观比例如4:3:3构成,甚至仅由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判定论文成绩。

(3)缺乏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

评价工作固有的主观性加上师生之间因种种原因产生的人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对评价对象作出过度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遗憾的是没有院系在评价步骤中加入针对此缺陷的防控设计。

二、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基本特点、原则与方法选择

1.基本特点

(1)主观模糊性

毕业论文评价工作本质上属于主观决策过程,它要求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作出尽量客观公正的评价,但评价标准及过程固有的模糊性导致评价主体无法作出精确的量化评价。此外,作为群组决策,不同评价主体的心理标准难免存在差异,加重了评价的主观模糊性。

(2)系统综合性、指标及权重差异性

评价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尽可能涵盖各相关评价维度。就某一维度来讲,指标设计也必须具备科学性、差异性和明确性,方可让评价主体有章可循。此外,各指标贡献率并不相同,必须尽可能赋予合理权重。

(3)评价结果量化要求

尽管评价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但为了确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和合格率,绝大多数院系均要求为评价对象打出百分制分数。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将模糊定性操作转化为精确的定量操作。

(4)严肃性和公正性

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四年学业能力的终极评定,不仅关乎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等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必须确保严肃性和公正性。

2.基本原则

(1)专业性原则

外语专业毕业论文不同于理工科论文,如表达符号为外语、更注重逻辑推理与系统建构等。其评价体系构建必须考虑专业特殊性来设计评价指标并为其分配合理权重。

(2)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阶段性动态过程,评价体系既要涉及对论文的静态评价还应包括对工作过程的动态监控性评价,即做到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3)公平公正原则

鉴于评价工作的主观模糊性及评价主体可能作出的过度主观性评价。评价步骤设计必须想方设法减少种种主观随意性,尽最大努力保证评价结果严肃公正。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设计必须具备可测性、精细性和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要素交叉。同时,具备经济可操作性和信息化优势,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效率优势和绿色环保等特性。

3.方法选择

据此,笔者整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设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并加入了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塞蒂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级决策人员的丰富经验和精准判断力根据问题性质和决策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结构要素,并按照要素间隶属关系和相互作用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合为一个递阶模型,从而将决策问题归结为指标层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值定量化。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整合主观逻辑分析与客观精确运算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现象做出评价。前者能有效避免毕业论文评价体系设计不够全面、指标权重分配过于主观的缺陷;后者可以将主观模糊评价转化为量化评价。整合两种方法系统性强和结果明晰等特点可有效解决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系统的步骤设计

1.建立评价递阶模型

该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目标层是对评价对象题的概述,准则层是隶属于目标层的具体描述,指标层则是各准则层下属的细化评价内容。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1)根据递阶模型相邻层次间的隶属关系,请K位行业专家依据两两比较法对各层指标的重要性比较标度进行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设矩阵有i个元素,则判断矩阵为Pk(1)。

(2)检验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由于判断矩阵易受个体认知模糊性及评价系统复杂性的影响,必须对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进行检验。计算过程如下:首先计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鉴于该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此处建议直接在Matlab7.1中输入各矩阵Pk后,调用最大特征值计算函数max(eig(Pk))即可获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各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应的RI值,计算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R=CI/RI。当n=1或2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n>2时,若CR

(3)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和积法、最小对数二乘法等方法。合积法计算过程如下:归一化各矩阵[1],将归化矩阵按行相加[2]后再次进行归一化处理[3],计算各个专家的权重[4],组成专家权重矩阵后将之归一化[5],然后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6]。

3.设定模糊评语集及对应评语分值向量集

设评语等级集E={e1, e2, …, eh}, h为评语等级子集的个数。与E相对应,令评语分值向量集F=[f1, f2, …, fh]。

4.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并检验其离散程度

请R位评价主体按递阶模型为评价对象打分构造出各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i(2),由于评价结果可能受评价主体特定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检验Ri的离散程度。令E={5, 4, 3, 2, 1}。依次计算R位评价主体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离散系数CVi(i=1, 2, …, n)[7]及其平均值AVG(CVi)。经过计算,在评价主体少于10人时,若AVG(CVi)>0.15,则说明各评价主体对该指标层的评价存在不公正极值。计算各分值与均值之间的标准差,标准差最大者即为极值,更换该评价主体重新评价,直至评价结果满足要求。

5.计算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

若模糊评价矩阵Ri通过离散程度检验则将之归一化后计算评价对象在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8]。

6.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

综合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建立针对目标层的模糊评价矩阵A(3),然后利用准则层的权重矩阵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9]。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精确得分S[10]。本段提到的矩阵和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四、应用实例

1.构建评价递阶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笔者整合了国内已有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和校内外专家和专任教师的意见,构建出如下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综合评价递阶模型,如表2所示。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请校内外8位专家和教师对各层指标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因篇幅所限,笔者仅对准则层U5对应的矩阵Pk=8为例演示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运用Matlab7.1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依次为{3.0092, 3, 3, 3.0092, 3.0092, 3, 3.0037, 3}。计算P1的一致性指标CI=(3.009200-3)/2=0.0046,各专家矩阵的λmax依次为{0.0046, 0, 0, 0.0046, 0.0046, 0, 0.0019, 0};据公式CR=CI/RI,各专家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值依次为{0.0079, 0, 0, 0.0079, 0.0079, 0, 0.0032, 0},均小于0.1,通过检验。

3.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

本节以第一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为例演示计算过程。首先归一化P1;按行相加得M1=[0.2678 1.7608 0.9713]T;再次归一化得1=[0.0893 0.5869 0.3238]T。其他各专家的打分归化矩阵依次为:2=[0.1111 0.2222 0.6667]T、3=[0.1667 0.1667 0.6667]T、4=[0.1638 0.2973 0.5390]T、5=[0.1066 0.1935 0.6999]T、6=[0.1000 0.3000 0.6000]T、7=[0.1299 0.1381 0.732]T、8=[0.1429 0.1429 0.7143]T。计算第一位专家最终权重W1=1/(1+10×CR1)=1/(1+10×0.007931)=0.9265;其他专家的最终权重依次为{1, 1, 0.9265, 0.9265, 1, 0.9691};归一化各专家权重组成矩阵k=[0.1196 0.1291 0.1291 0.1196 0.1196 0.1291 0.1251 0.1291]T;计算U5各指标的权重值为:W1=k*k=[0.126441, 0.253472, 0.620088]。其他指标的计算结果请见表2。

4.模糊评价过程示例

下面说明运用该递阶模型对某位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模糊评价的过程。因篇幅所限,此处以准则层U1为例演示计算过程。

(1)设定模糊评语集和对应评语向量集为:V={e1, e2, e3, e4, e5}={优,良,中,合格,差},F=[f1, f2, f3, f4, f5]=[5, 4, 3, 2, 1](五分制)或[100, 85, 70, 60, 40](百分制)。

(2)由3位老师对U1各指标按V打分,构造出隶属度矩阵R1;计算该矩阵离散程度AVG(CVi)=0.0787

[11]

(3)归一化矩阵R1,计算该论文在准则层U1下的评价结果为:

A1=WT

1×R1=[0.3223, 0.2239, 0.2749, 0.0977, 0.0308, 0.0505]T×R1=[0.2858, 0.4563, 0.2579, 0, 0]

A1可解读为:所有评价主体认为准则层U1为优的概率为28.58%、良为45.63%、中为25.79%、及格和差的概率为0%。其他各层评价结果依次为:A2=[0, 0.6667, 0.3333, 0, 0]; A3=[0.1751, 0.4075, 0.4174, 0, 0]; A4=[0.0327, 0.2925, 0.6748, 0, 0]; A5=[0.0845, 0.5822, 0, 0, 0]。

(4)构造总目标下模糊关系矩阵A,利用准则层权重计算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

[12]

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等级分或百分制分数: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5, 4, 3, 2, 1]T=3.637133≈3.64;S∈[3.5, 4.5)。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100, 85, 70, 60, 40]T=79.187≈79.2。

必须指出,运用本法求得的论文最低分为1或40,即本法对质量更差的论文不具备区分度,但这并不影响其适用性,不达标的论文必须退回修改,对学位证发放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五、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了该项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则,在整合AHP和FCE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备良好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能有效地解决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此外,鉴于本系统计算过程的数学规律性极强,可以设计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网络系统,实现全部计算过程的自动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Saaty T L.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nt.J.Services Sciences 2008(1): 83-98.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7

关键词:可拓评价;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董非(1982-),男,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尹必峰(1975-),男,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镇江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200705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99-0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高校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检验。[1]目前,国内高校在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时大多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是由指导老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三方面成绩简单加权平均得到,对于一些很难量化的定性指标,评价时主观性过强,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依据;此外,在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有疑义时往往是由几位专家讨论确定,缺乏说服力。因此,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统一的评价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据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建立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提出一种基于多级可拓的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1.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

工科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其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通常表现[2]为“一人一题”,以工程实际或模拟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常规或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展开研究,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学校、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成果形式包括工程设计图纸、三维CAD软件建立的参数化模型和虚拟装配结果以及用CAE软件进行的工程设计分析等。

2.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

针对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结合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笔者制定了与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相应的质量评价细化指标,并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者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审视角度不同,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多级可拓模型

可拓评价[3]是以可拓学和物元理论为基础,将要评价的对象视为物元,通过物元分析确定评价的不同等级,然后利用关联函数计算和划分各待评价对象隶属等级,相对客观地实现待评价对象的分类排序,进而明确待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可拓评价与层次分析法[4]、灰色聚类法[5]等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预测结果的干预,规范性好,具有简捷、严密的特点。经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可拓评价方法在教学质量管理、命题质量综合评判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6],但鲜有将可拓评价运用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中的报道。

1.物元可拓模型

在物元分析中,任何事物都可以由事物M、特征C和量值X组成,记为R=(M,C,X)。[3]

(1)待评物元矩阵的建立。对于待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系统,将待评指标的相应数据用物元模型来描述,记事物P0为待评对象;Xi为P0关于Ci的量值(i=1,2,…,m,m为指标个数)。

(2)经典域物元矩阵的建立。假设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n级,记Moj为第j级别的事物,令表示级别为j第i个指标Ci的量值域(j=1,2,…,n)。

(3)节域物元矩阵的建立。节域为各指标对应的所有取值范围,记Muj为物元系统中级别的全体,令表示第i个指标Ci全部等级的量值范围。

(4)关联度函数的构造。根据物元理论,定义待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指标i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函数为:

(1)

其中

式中,为关联度,为第i个评价指标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

(5)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由图1可知,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多个层次,且每个层次所含的评价指标很多,为此在进行综合评价时低一层指标对其上一层指标的影响作用(即权重)是不相同的。本文在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为针对子指标层中各项指标,由于其数据丰富,可充分挖掘原始数据本身蕴涵的信息,采用熵权法;对于其余各级指标,由笔者任教学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加以确定,详见表1所示。熵权法是指根据各子指标提供的有用信息量确定各子指标的权重。

第i项子指标的熵权计算公式为:

(2)

其中

式中,为第i项子指标的熵权,m为指标个数,n为等级数。

2.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思路

多级可拓评价基本思路为:首先计算子指标层各指标的关联度矩阵,根据熵权法确定子指标层对于指标层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ω,将ω与相乘得到指标层关联度矩阵,再由表1给定的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α与相乘得到准则层关联度系数,依次类推,逐级计算直至目标层,得到目标层关联度矩阵。

若满足,则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综合评价属于等级j。

(3)

其中

式中,j*为目标层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总评的级别特征值,即属于某评价等级的程度。

三、案例分析

以笔者任教学校2010级某学生毕业设计为例,介绍其多级可拓综合评价过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1.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的确定

本文将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评价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依次赋值为1、2、3、4、5;与各等级对应的经典域分别为[0.9,1]、[0.8,0.89]、[0.7,0.79]、[0.6,0.69]和[0,0.59],指标对应的节域均为[0,1]。该学生子指标层下各指标得分见表2所示。为了方便,将子指标层下各指标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

2.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在确定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时采用的是熵权法。下面以“指导教师评分”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为例。

由式(5)和式(6)计算得知,“指导教师评分”下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向量分别为:

注:表示指标层第i个指标下各子指标的权重向量。

3.多级可拓评价

通过计算,该学生子目标层及目标层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该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价为1级,属于优秀;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价均为2级,属于良好;最终该生毕业论文质量总评成绩为2级,属于良好。表中数据为负,表示关联度不属于该质量等级以及不属于该质量等级的程度;数据为正,表示关联度属于该质量等级以及属于该质量等级的程度。进一步,由式(8)计算可知,该生质量总评综合关联度特征值j*为2.029,数值更趋向于2,表明该生毕业论文成绩更偏向良好级别。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定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的方法引入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中,建立了基于可拓评价理论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级指标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逐级计算,直至确定目标层与各评价等级的关联度,明确评价结果。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但能评定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级,而且能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反映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优劣,提高了评判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故该方法在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面是有效且可行的,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梅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83-86.

[2]徐晓美,张永辉.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42-43.

[3]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韩瑞娜.模糊层次分析法与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的数学建模[J].科技信息,2011,(5):186,401.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8

关键词:指标体系;重大科技成果;评价模型;成果培育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57—03

“科技成果”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目前大体可以分为:理论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软件学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软件。科技成果是企业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是衡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贡献大小的标志,更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增加科技人员的研发动力,为社会和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科技成果评价指标方面,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型,一般都是根据科技成果的类型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欧美国家,衡量科技成果的两项主要标准主要表现为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占有地位以及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两方面。美国学术界专家在对联邦政府支持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评价时,对于应用研究项目,主要针对其研究成果开发过程、本产品领域或本部门内共同的标准进行年度评价;而对于基础研究项目则就其质量、领先性、有关机构的预定目标进行年度报告。在英国,科技成果评估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同时有一些统计上的定量分析,应用性研究成果一般通过申请专利、企业认证等形式得到评价。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评价领域进行了不少评价方法的研究。不过由于我国科技成果评价还处于起始阶段,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规范性等方面还有差距,多数地方仍旧普遍采用以定性为主的专家手工评议方法,即建立评审专家委员会,通过专家们对所规定硬性指标进行经验化、定型化的判断来完成选拔优秀科技成果的工作。

1 现有指标体系的不足

国家科技进步奖主要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公民和组织。主要包括技术开发类、新技术集成类、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类、社会公益类、重大工程类、经济技术与管理类六个方面的奖项。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依据进行设置,下面以技术开发类项目为例,对具体指标项及指标相关描述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对表1所列的各项指标及相应指标描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公司现有的指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①现有指标体系仅包含五项指标,评价指标的设置比较粗化。

②现有各项指标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指标限制,专家仅仅根据对指标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对科技项目做出评价。在依据此指标体系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过程中,专家的主观意愿或多或少地影响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可信度下降。

③现有体系在不同的成果各指标之间缺乏量化的综合关联权重分配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项目其成果评价侧重指标并不相同,若科技成果着重于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工艺等方面所具备的科技水平,则这种情况应以创新度和先进度为主要指标;若科技成果着重于转化、推广应用价值,则应以市场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评判者依据以往经验形成相关结论,不能客观准确地反应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细化并增加定量分析过程,使得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根据科技成果的具体特点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科技项目的评价更加公正、公平。

2 重大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模型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对科技成果按照科学、完整、简便的评价指标,进行公正、准确、客观的评价。因此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科学性、系统化、通用可比、实用可比、目标导向的指标设计原则。

本文在构建公司重大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和《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为设计依据,秉承科学,突出不同类别科技成果的原则。力求做到通过此评价体系对科技成果进行整体评价,确定科技成果所处奖项及下一步要努力实现的方向,以引导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发展方向,力求培育出一批与公司实力相匹配的特、重大成果。

2.2 评价指标细化

将现有指标称为一级指标,针对它的不足,考虑制定多级指标体系逐级予以细化。以一级指标“技术创新程度”为例,一个项目的创新程度主要考虑项目的核心技术水平。针对项目的核心技术水平定量指标如图1所示。

经过细化形成的二级指标已经具备量化的可能,但是否需要继续针对二级指标继续进行细化,这是由不同二级指标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根据二级指标的性质完成指标细化。

①专利。项目获得的专利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其创新性,但项目拥有的专利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属性,例如:涉外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性程度显然比国内专利要高,发明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性程度要比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要高,获奖专利要比未获奖专利的创新性程度要高。从这方面考虑必须对专利这一指标进行三级四级甚至五级指标的细化。

②技术标准。与专利情况相同,技术标准的不同属性也会代表不同的技术创新程度,所以针对技术标准进行下一级的指标细化也同样重要。其细化结果如图2所示。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9

关键词: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模糊综合法;评估

1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测、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要使安全评价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保证。因此在安全评价机构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并对此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发现不足环节,从而达到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1.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研究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明确不足项,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水平,明确机构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2)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有利于安全评价规范化、法制化及标准化的建设和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

(3)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使得安全评价工作有序进行,使安全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各司其职,加强评价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4)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建立良好的对外声誉,在市场中取胜。

1.2 本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尝试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的隶属度原则建立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的模型,试图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来建立针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评估方法。

(1)对现有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建立能够反映其评价效果的一级指标体系。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化建立能更准确反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效果的二级指标。

(2)通过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分析和对模糊数学综合评估的研究,建立比较科学的数学评估模型。

(3)通过计算和利用专家知识,对各层指标的权重进行研究。

(4)尝试把该评估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安全评价项目中去。

1.3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如图1。

图1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指标的建立

2.1 第一层次指标的建立[4]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根据其特点将指标分为六大类如图2。

2.2 第二层次指标的建立

在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第二层次指标如图3-图8。

3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模型的确立

首先要确定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之后就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来对低层次的指标权值向上进行复合,从而为上层的计算提供数据。

建模过程如图9。

4 实例应用

用以上数学模型对一次安全评价项目的过程控制进行评估。

4.1 第一层次指标权重计算

第一层次指标为:硬件配备(A1);风险分析(A2);检查改进 (A3);审核(A4);内部管理A5);评价实施(A6);表1中aij表示第i行元素与第j列元素的重要度的比值。由本领域的专家对该矩阵赋值。

表1中aij表示第i行元素与第j列元素的重要度的比值。

由表得到权重矩阵 :

求和法求权值,按列归一:

按行相加得到: 归一化得到权值:

由公式 (i=1,2,……..n)计算?姿max

得到;

由公式3.5得到:

从而得到:

由此可知专家给出的第一层次的指标权值如表3。

表3第一层次的指标权值

4.2 评判矩阵计算

专家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如表4。

得出评判矩阵

4.3 模糊综合评判

依据公式:

得出综合评判集:

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得出本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效果为较好。

5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将模糊评估方法引入到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领域中,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将边界不清,不容易定量的因素进行量化,并建立了过程控制评估的多级评估模型。利用隶属函数充分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及子因素的性质,将各因素的边界模糊化,使其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5.1.2 由于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且许多因素具有较强的模糊性,故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评估。实际计算表明,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结论。

5.1.3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多层次指标系统评估是可行的。通过实例论证,效果较为理想,因此,使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将会对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具体明确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中的不足和问题。

5.1.4 分析了影响过程控制的各种因素,从中做出总结,建立了能够进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的二级指标体系。

5.1.5 采用专家评分的办法,尽可能的减少主观判断对结果的影响。

表4 专家对二级指标评分表

5.2 展望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系统拓扑结构可能具有多态性,在系统控制量的变化下,系统的运动可能会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化,在这种条件下应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尽管在隶属函数构造问题上是分段、不连续的,但是仍然比传统的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以后的工作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由于过程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使得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不是非常完善的,因此,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指标体系,是今后后续研究的一个重点。

(2)本评估方法在确定指标权值时,虽然极大的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尽量把这种影响淡化,但是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指标权值量化方面的研究仍然是以后工作的难点。

参考文献

[1]杨松林.工程模糊论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翟晓敏,盛韶涵,何建敏[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7).

[3]张景林.安全评价基础[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1.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10

关键词: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计价;基础理论:方法

社会有关部门都是自成体系的复杂系统,对这些系统的计量评价早已普遍展开,并出现了一大批评价机构与人员,出版了大量的论文著作,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与依据,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力图从计量评价原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人手进行初步探讨。

1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计量评价理论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原理研究的由来与基础有以下几点。

1.1 计量评价的地位和重要性

社会经济领域的理论多种多样,而笔者在对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计量研究中发现,整个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讨论的客观对象,无非是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些被揭示的数量关系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一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大小多少强弱相比较而得出的指标值的关系,是某阶段不同事物发展状态的指标比较关系。

二是事物自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非因果性时序关系,即人们常说的历史规律的计量表述。

三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在运动变化中的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是最复杂的关系,也是讨论得最多,在理论体系中占比重最大的科学。

所有的基础理论科学(不包括技术与方法性科学)所讨论的计量分析内容都没有超出这三者的范围,任何一个学科都是研究这三大关系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这三大关系都可以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

计量评价要讨论的是第一种关系,即已经给出评价对象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水平高低、能力强弱、影响大少、发展速度快慢等等一些条件。它是研究客观世界的三大关系之一。

在这三大关系研究中,事物的计量评价关系研究是基础。因为事物的时序关系(历史规律)是事物状态(计量关系)的变化过程与变化规律,通过状态数据的变化体现出来,没有事物在各个时点上的状态数据,便无法定量讨论事物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事物的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定量分析也要建立在统计评价数据的基础上,没有数据作基础的相关分析,因果分析就成了无源之水。需要说明的是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因为相关关系也是部分程度的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进行规律分析、相关分析、因果分析,必须先了解不同事物的各自状态,从各自状态在相互运动中发生的变化,来分析他们之间的连带关系。如果各个事物的状态数据都没有,便不能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因此,事物的状态计量与评价是关于事物的一切分析的基础,没有事物的状态计量就没有其他定量分析,可见其地位是多么重要。

1.2 计量评价的历史现状与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正因为社会领域的计量评价如此重要,所以这方面的探索有着较长的历史、较多的成果、较大的规模。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成立国会服务部(CRS),直接针对各委员会及议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评价,而其中与科技有关的分析与评估即可认为是评估的雏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该项工作在美国已成为制度化、经常化的工作,并建立了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支持系统。其它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丹麦开始于20世纪的40-60年代:瑞士、瑞典、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新西兰、泰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基本效仿美国开展科技教育评价活动的国家有瑞典、德国、丹麦、荷兰、澳大利亚;部分借鉴美国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估的国家有瑞士、匈牙利、墨西哥、俄罗斯等。日本的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科技审议制度,到90年代已形成了完善的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增加了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估的透明性、公开性,使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评价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世界各国对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计量评价都已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与步骤。由定性分析转向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为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也有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国家。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英国、瑞士的评价以定性为主,瑞典基本上是定性分析。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体系。概括起来这些机构已有两种属性(政府性的和非政府性的)和三个层次(部级、地方或省级、科研院所高校级)。由于各国从事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的历史背景不同等诸多原因,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作用也有所差别,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评价组织机构的设置都相当健全,两种属性和三个层次的机构并存,所不同的是日本高层的评价机构较多,欧美则较少。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至今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些还是根本性的,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少系统的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的主观性、经验性太强,而科学性太差;评价的组织者不规范;评价的内容较紊乱;评价的数据源多种多样;评价的方式参差不齐等方面。

1.3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理论的构成

社会计量系统评价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重要问题,方法研究较多,对基本原理的研究较少。因此,构建计量评价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还不成熟;但与评价相关的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则较成熟。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1.3.1 科技计量评价理论由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构成

总论包括两大块理论,即各种评价都需要运用的最基本的四大评价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与综合指标)理论和评价过程中的四大关键环节。即指标选择、指数分类、指标建模、结果检验的数学规则与方法。

各论是把基本指标用于特定对象的评价。在总论中我们用四大指标基本覆盖了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中的全部内容,在各论中,有多少评价对象,就有多少种评价。各论的计量评价方法体系要庞杂得多,但它们都离不开对四大基本指标的运用。现把各论分为两大块,①特定对象评价,包括:区域评价(一个省、一个市等的某一方面评价或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部门评价(如工业评价、农业评价、教育评价等)、单位评价(如对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医院等单位的评价)、工作要素评价(如职工队伍评价、经济状态评价等)。②工作方面评价,包括工作水平评价、工作质量评价、创新程度评价等。

总之,各论中的各种评价都是运用总论的理论

与方法,结合实际进行的评价是应用性评价。

1.3.2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的四大基本指标的内在联系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所有评价指标都可以按从简单到复杂的依次包含关系分为四个等级(或叫四类),每个等级(每类)又包含一些子指标。如图1所示。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评价也好,测算也罢,所有指标都包含在以上四类指标之内,它们四者构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联系、指标繁多的体系,覆盖了评价领域的各个方面。

数量指标是直接从测算对象数出来的与量出来的单个指标。如一个地方的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科技人员数、科技经费数、科技成果数等。

质量指标是由两个以上数量指标而体现的,在数量指标的基础上得出一定规模的地方与单位的活动效果水平的大小,质量指标包含了数量指标,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科技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数、人均科研经费等等。由效能指标、功能系数、标高分析等方法解得的数据也是由两个以上数量指标结合计算而来的。

效益指标是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与成本的关系的体现。效益指标既包含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又增添了成本指标,因而更复杂。

综合指标是近些年讨论最多的。但又是不明确的指标,现在看来它是由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能力指标等四者所构成,并经复杂计算而得的指标。

由以上可见,各指标的关系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关系,是依次构成和包含而不可替代的关系。

1.3.3 提出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的四大环节的基本方法与处置原则

即评价指标选择的原理方法,评价指标分类的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组合建模的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结果的诊断方法原理。

2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四大基本指标测评的数学原理

笔者认为对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系统四大基本指标的评价,总的指导思想是远离主观意识,贴近客观自然,在具体研究上找出科学的测度方法和计算方法,用科学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具体的创新性思考如下。

2.1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数量指标评价的科学原理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数量指标是整个评价指标的基础,其他三种指标都是在此基础上繁衍出来的。数量指标本身多种多样,有直观的、有潜在的、有明确的、有模糊的。对于明确直观的数据,直接统计即可,如人口数、生产总值等;对于间接的、潜在的数据,可以通过特定的测度方式或特定的数学转换方式把它测定出来,如统计学上的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就很好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对于模糊不清的数量指标,一直是不能不面对的难题。过去大多采用人为的划等级赋值的方法处理,现有不少人提出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解决。但评价实践中很少有人运用这种方法,原因是计算太复杂,不适用,要求实际测评者有深厚的数学功底。

笔者提出运用隶属函数和模糊判别的方法进行简化,得出步骤清晰明显的处理方法。

①隶属函数的模糊事物截距方法。首先要明确两种不确定性,即评价对象论域U到[0,1]上的映射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而概率论中从事件集合到[0,1]上是反映客观事物的随机性,但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隶属函数的方法就是在复杂的不确定性事物的[0,1]范围中,找出其临界值,在之上为1,在之下为0,使不确定的模糊数字变成了精确的定量的概念。

②模糊识别与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数据测度方法。评价对象的某些数量特征模糊。有明显层级性,但无精确数据,如人的能力大小、水平高低等。要转化为精确数据,运用模糊识别的方法,通过建立模糊向量及其内积外积、笛卡儿乘积、贴近度等途径,采用最大隶属原则、择近原则等方法抽取事物的数量指标。

③理顺了不同的繁多的数量指标,并进行分类构建。首先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内在差别指标等四类,每类再细分,由此形成体系。

2.2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质量指标的评价原理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质量指标是测度其评价对象内部和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的能力价值内涵的指标,它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而产生的。另外,两个有联系的质量指标对比也产生新的质量指标。把物体的变量(数量指标)与体积(数量指标)对比得出比重(质量数据):把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质量指标)与相应人口数(数量指标)对比得出人口文化程度构成的质量指标,质量指标的高低与总体范围与规模没有直接关系。对质量指标的测度有直接测评法,如衡量论文著作质量被引频率的测度、单位生产水平的无量细化测度。

因为现在评价质量指标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数量指标乘权重。过去的权数多为主观赋给的,现在要运用相对客观的数学方法。目前常用的有质量指标权数的模糊评价法、质量指标权数的模糊关系方程计算法、质量指标权数的矩阵向量评价法。

通过直接测度法、无量纲化测度法、权数评价数学法等方法,基本上能给出有理论基础的、科学的、相对客观的评价方法。

2.3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效益指标的评价原理

在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中,明确了效益指标的内涵。它与质量指标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别,共性是两者都表征着评价对象所达到的水平与能力,不同的是质量指标只考虑评价对象所达到的整体水平与整体能力,而不考虑成本和投入,不考虑总成本与总收入的关系。近些年关于大学评价与排序,绝大多数评价者只考虑了各高校在本、专科教育上所达到的相关产出指标与拥有量,即各高校在论文、著作、科研立项、获奖等达到的指标,不考虑政府与社会对各高校在投入量上的差别,所以这只是一般的质量指标评价,而不是效益指标评价。效益指标是考虑投入的,要把投入与产出联系起来分析。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总的指导思想同样是尽量避免主观感性的定量分析,采用具备科学性的全面定量的评价方法。目前运用的方法有效益指标的直接比较计量方法、多因素简易计算法、量本利分析方法、拓扑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这些方法在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讨论。通过这些方法对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进行的评价既全面系统又较为彻底。特别是社会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拓扑分析方法是《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原理》一书中首创的分析方法,它包括了从一因一果到多因一果,再到多因多果的分析方法,从线性变化关系到非线性变化关系的分析方法。从正常时期到非正常转化时期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同时还都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模型与检验方法。从这些模型特点出发,推论出了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关系和影响机制。

2.4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综合指标的评价原理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综合评价的指标叫综合指

标。综合评价是用得最多,而评价的主观性太强。为了在综合评价中把主观经验性评价转变为科学客观性评价,笔者首先把综合指标看成由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能力指标(也可把能力指标列入质量指标)四者所构成的综合体系。

①列出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四大部分,即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科技发展指标体系。这是一级指标,还可从中划分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②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综合指标的功能系数评价法,即运用功能系数评价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综合指标的方法,这是一套相对系统的方法。

③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综合指标的模糊聚类评价方法,包括明确二元模糊关系等概念。

④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综合指标联合概率评价法,也是《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计量评价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方法,即把各分子都看成各自的概率指标(各指标都有不确定性),各子系统的概率指标之间的关系我们称其为联合概率关系,这些都可以用数据表达出来,也可以用概率的方法计算总体结果。

3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的四大环节的处置规则

在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过程中,有四大基本环节,这都是评价中的根本性问题,包括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和分类问题、各评价指标之间在构成数学模型时的方法原则问题、评价结果的检验问题等。能否提出科学的数学方法对此予以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与系统性方法。

3.1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计量评价指标选择的数学方法与原则

在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计量评价中,往往有许多的相关指标,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作用程度大,有的作用程度小。在评价中收集采用的指标越多,所得结果越准确,但计算的工作量则越大。如何既把主要指标不遗漏地收集进来,又把作用稍次的指标放弃,这就需要对指标进行科学的选择。在该领域用得最多的是温伯格的科学评价指标选择准则。基本要点如下。

①要回答的问题:开展哪些研究是更合适的?该领域科学家的研究能力如何?

②外部准则:包括技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根据其价值大小,确定临界值进行选择。

③内部准则:包括研究方向选择的正确与否:研究主体的研究能力如何?技术研究本身所达到的高度如何?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给出的指标,采用数学方法得出评价标准,进行判断选择。

3.2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指标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指标的分类,过去是凭主观经验进行,现在要用数学方法依据事物间的相似性作为类层划分准则对评价指标进行区分和分类。因此,属于无监督分类的范畴,在分类过程中人们必须先给出一个分类标准,分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自动进行分类。分类分析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常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所得分类数据也未必一致。

①层次分类及Q型聚类与R型聚类。层次分类是根据评价指标之间的亲疏程度,将最相似的对象归类在一起,以逐次归类的方式将评价指标分类。直到最后所有样本都聚合成类,分为Q型聚类与R型聚类两种形式。前者使具有共同特点的样本归在一起,以区分不同类的样本,后者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变量聚在一起,以便从不同类中分别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变量作分析,从而减少分析变量的个数。

②指标的相似程度测量。有一个测度方法,即对一群有待分类的指标标志值用P个变量描述,则每个样本点可以看成是R空间中的一个点。因此在数学上可以用“距离”来测度标志值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最短距离法与最长距离法。

3.3 科技经济评价指标的综合建模方法与规则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的评价过程始终离不开建模,将复杂样本的模糊数据转化为精确数据,要建模测算。将不同数量指标转化为质量指标,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转化为效益指标。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等概括为综合指标,每一步都离不开建模测算。建模是根据评价目标、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来构建的。在数学上建模有以下基本规则。

①加法规则:根据评价的需要与数据的可能,采取直接相加或加权平均等方法测算的基本规则。

其中各项指标可以线性地互补,一项指标得分低,哪怕为0,其他指标得分高。其总评价值仍较高。

②乘法规则:有自己的建模测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要求各项指标都取得较好的水平才能使总的评价较高,只要有一个指标低,总分就低。如有一个指标为0,不管其他指标多高,总分便为0。

③其他规则:除上述两种常用规则外,还有比率法、乘除法、功能系数法、主次兼顾法、指标规划法、指标分层法等,各自都有自己的建模规则与适用范围。

3.4 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评价结果的检验与控制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实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97-03

一、引言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探索绩效考核模式,提高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财政部也多次在政策文件中提出:“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科学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产安全性、资产完整性和资产使用有效性进行考核。”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延伸领域,越来越受到理论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的关注。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准公共产品供给职能的物质基础,适时引入绩效评价,能够强化资产管理,提高管理绩效,现事业单位社会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降低运行成本。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评价主体不明确、评价对象不清晰、指标体系不完善以及评价结果问责机制缺失等现实问题。研究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一方面能够促进绩效理论在财政管理领域的运用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文献述评

伍海泉(2009)认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有效延伸。他提出了针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并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资产安全、资产质量、资产运行、资产贡献、资产偿债等核心指标。

赵爱玲等(2012)认为,研究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有利于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稳固政权基础、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责任。他们从目标、标准、措施三个层次对指标进行构建并设计出绩效评价结构图,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认为应从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和鼓励各单位、部门经营积极性两方面优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刘兴云(2014)认为,评价方法的单一性、指标体系的不科学性、专业评价人员的匮乏是行政事业性开展资产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阻碍。他从意识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单位绩效意识淡薄、绩效评价客体范围小。并提出解决对策,包括明确参与主体及其职责、明确绩效评价的客体内容、法律制度体系的保障以及科学设定评价指标等。

谭静等(2015)认为,应区分行政性与事业性两类资产进行指标设计,同时需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指标构建,他们设计了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及资产管理效果四个一级指标,并对各级指标的内涵及赋值标准予以详细论述。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运用专家意见法对三级指标权重加以确定。随后,对绩效评价报告的撰写及应用进行论述。

周攀(2016)认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应涵盖资产的物质价值贡献目标、资产的社会价值目标以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状态三个方面。

国内学者大多将高校作为绩效评价的空间客体,使研究领域单一化,如周攀(2016)、蔺汉杰(2014)、丁岳维(2014)等。还有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绩效评价的实务客体,如王志刚(2015)、谭静(2015)、赵爱玲(2012)等,他们的主要研究思路为阐述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对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但研究的重点更倾向于数学模型的构建,以此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上述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理论发展与融合。本文认为,应构建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积极构建实务体系,因为概念不明、工作流程不清、责任落实无章可循,同样会阻碍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三、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理论体系构建

1.基本概念界定。绩效是财政支出绩效的简称,也称为财政效率。而效率是经济学概念,指投入与产出之比。绩效(或财政效率)是效率概念的深化,指社会公众获得的有效公共服务与财政支出之比。而绩效评价,简而言之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价。绩效因评价而来,没有评价,何谈绩效。可表述为评价主体运用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在参照既定标准基础上,形成评价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对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偏差。

事业性国有资产及其管理。①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我国国有资产体系中的一部分,包括行政性国有资产和事业性国有资产。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由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是指管理国有资产的行为与活动,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以及产权管理、资产评估与清查、监督检查等。

综上所述,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即指评价主体对该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考评。通过参考绩效标准,明确管理过程中的低绩效行为,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效能。

2.基本理论构成。公共产品理论认为,社会总产品可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劳务,具体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有公共提供、混合提供和市场提供。其中,混合提供指政府以收费的方式向居民或企业提供服务,收费与成本差额部分由政府承担。处于公共品或准公共品领域时,对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评价才是有意义的。事业性国有资产服务于事业单位,是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换句话说,公共产品的供给有赖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直接影响着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

委托理论认为,委托其实是种契约关系。其核心是研究在利益矛盾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佳契约激励人。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必然存在委托问题,政府代表社会公众(纳税人)充当委托人角色,事业单位充当人角色,代表政府管理事业性国有资产,提供纳税人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政府向事业单位拨款,纳税人向事业单位付费,形成委托关系。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即为双方订立的契约,以此约束人行为,为人提供提高资产运行效率的动力与规避风险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评价其绩效水平,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资产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理论还包括目标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等,在此不做详述。

(二)实务体系构建

1.确定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即评价活动的实施者。从委托关系看来,宜遵循“谁拨款,谁评价;谁用款,谁接受评价”的评价原则。财政部门向事业单位划拨财政资金与资产,事业单位运用资金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则财政部门应作为评价主体。从行政管理体制看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也应成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一方面有利于管控国有资产,另一方面也是对下属单位绩效的考核。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可作为评价主体,也就是单位自评价。由此可见,评价主体是多元并存的,具体实施主体确定须经过法定程序,并且具备相应资格、专业胜任能力。

2.明确评价对象与内容。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对象从总体来看可确立为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主要细分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管理、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监督检查等活动。评价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制度建设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等。重点评价内容应为资产的配置与使用,资产配置合规直接对预算资金的节约负责,资产使用高效对单位履行职能负责。制度建设、绩效目标已暗含在评价过程中,比如“资产配置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这本身就是一项制度,符合标准就说明绩效目标得以实现,超标配置说明浪费了预算资金,是低绩效的,目标没有实现。

3.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其中,全面性是指指标应覆盖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价。重要性是指在全面性的基础上突出评价重点,如重点资产、重点行为等。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用于确定某项管理行为是否合规,是否达标,某项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有效执行;定量指标用于考察资产存量盘活与增量调控等相关管理活动。指标设计还应考虑经济与效率,即指标应通俗易懂、简便可行,数据获得方便、可操作,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建立结果问责机制。评价主体应及时归纳整理、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手段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高绩效部门或单位予以表扬或优先安排预算支持,对绩效不达标或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予以通报批评,并适当削减预算支出,还可将绩效结果与相关责任人绩效及奖惩挂钩。对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参考文献:

[1] 伍海泉.公共部门资产绩效评价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5):33-36.

[2] 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2):232-235.

[3] 刘兴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4,(16):115-118.

[4] 谭静,李艳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2015,(33):25-40.

[5] 周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138-139.

[6] 李森.公共部门非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16):115-118.

[7] 毛程连.公共产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J].财经研究,2002,(5):44-48.

[8] 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课题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思路和体系构建[J].中国财政,2009,(22):31-33.

[9] 孙世强,张少茹.日本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4,(2):9-17.

[10] 王志刚,乔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支持向量C的方法[J].经济问题,2015,(9):99-104.

[11] 马国贤.论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指标[J].地方财政研究,2014,(3):4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Public Owned Assets Management

ZHOU Li-jian,SUN Chao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范文12

【关键词】 粗糙集; 属性约简; 钢铁企业; 财务状况评价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8-0084-05

一、引言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目前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放缓、铁矿石能源价格的高位运行,使得原本处于产能过剩阶段的我国钢铁行业经营状况恶化,利润率严重下滑,财务风险加剧。本文对我国钢铁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正是以财务风险为切入点来进行的。通过对国内已有研究的整理归纳发现,我国对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某一局部领域(如资本结构、并购绩效、安全管理体制等),并未形成体系,无法从整体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关于研究方法则主要有单变量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等,这些方法虽然经典,但其自身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单变量判定法虽简单易行,但过于片面,甚至存在不同指标出现不同结论的非合理现象;多元判定模型相对包含指标较多,但其研究数据需满足正态分布、两组的协方差矩阵相等等要求,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多元逻辑回归模型需要变量之间相互独立,而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涉及大量极大似然估计运算,对结果精度存在一定影响;BP神经网络虽以其强大的非线性系统处理能力成为近年来财务风险研究的热点,但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对结果影响很大,而且需要相应的程序完成大量计算,对编程知识要求较高。

综上,笔者将粗糙集理论引入钢铁企业财务状况评价中,综合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建立综合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在无需提供数据集合之外的其他信息的条件下,对指标体系进行精简,并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结合实际数值与权重得到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值,此方法既全面地包含了财务评价指标,又减少了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

二、粗糙集理论

粗糙集理论(Rough Sets Theory)最早是由波兰数学家Z.Pawlak于1982年提出的,是一种处理不完备、不确定性知识和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粗糙集的最大特点在于无需提供数据集合之外的任何先验信息,便能客观地识别评估数据之间的依赖程度,从大量数据中求取最小不变集(核),实现保留关键信息前提下的知识的最小表达。

(一)模型信息的定义

三、公司财务状况评价

目前国内对于钢铁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战略成本、并购绩效、利润评价、安全管理等。本文所做的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其他行业财务状况评价体系与钢铁行业自身特点,对钢铁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一次研究。

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除了受公司自身的资本结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库存管理、原料成本等内部主观因素影响以外,还受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家政策、技术水平等外部客观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结果最终通过各种“指标”得以体现。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对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需要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双方面因素进行。其中,财务指标包括反映公司偿债能力、资本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成长能力等5个方面实力的指标,它们被定义成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包含若干反映此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这些二级指标的数据是可以通过公司年报获得的),一共16项;非财务指标作为第6个一级指标,其下包含国有股比例、研发支出比例、产品出口比例等6项二级指标,这6项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了钢铁企业自身的特点,为评价公司财务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上22项反映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组成评价体系后,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此评价体系进行约简。数据处理过程中,将6个一级指标看成6个独立的属性集A1,…,A6,分别进行指标约简,约简后的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保持不变,仍然能全面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二级指标则去掉了那些重要度为0的指标,只留下核心指标,至此评价指标体系得以约简。再根据每个二级指标的重要度确定其权重,以及其所属的一级指标的权重。此处,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状况评价因素,不只是简单地将数值加到财务指标评价得分上,而是结合了非财务指标在影响公司财务状况时所占的重要性(即权重),这样既显示了最终评价得分的科学性,又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样本的选取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据上文表述,需通过6个大方面、22项指标来反映钢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6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22项具体指标作为二级指标,构建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样本选取

我国上、深证券交易所钢铁板块上市公司共49家,考虑到样本公司所处具体行业的一致性,以及最终评价结果的可比性,本文只选取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此30家企业的序号、股票代码、公司名称如表2所示,每家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的指标数据可通过新浪财经网、巨潮资讯网以及企业2012年年报获得。

(二)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指标体系约简

1.数据预处理

由于使用粗糙集理论对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时要求数据必须是离散的,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本文采用SPSS软件可视化离散功能对数据进行离散,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2.指标体系的约简

本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S=(U,A),论域(即30家样本公司)U =(1,2,3,4,5,…,30),条件属性A=(A1,A2,A3,A4,A5,A6),其中,A1={a1,a2,a3},A2={a4,a5,a6},A3 ={a7,a8,a9,a10},A4= {a11,a12,a13,a14},A5={a15,a16,a17},A6={a18,a19,a20,a21,a22}。

通过计算不可分辨关系,分别对A1、A2、A3、A4、A5、A6进行约简,最终原指标体系通过约简掉a1、a7、a13、a14、a17、a19六个不必要指标,由原来的22个指标精简到16个。

3.各指标重要度与权重的确定

根据重要度公式(1)和权重公式(2),计算各个指标的重要度与权重,最终得到约简指标体系里各一级、二级指标的重要度与权重如表4所示。

(三)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

由于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的单位、量纲和数量级不尽相同,所以如果直接对数据进行加权相加则会影响最终评价结果。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即把指标值转化为无量纲、无数量级差别的标准分,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决策,本文利用SPSS软件将数据规范到[0,1]范围内。经过规范化处理后的指标体系数据如表5所示。

结合表4与表5,根据公式W1=∑?棕Aj*(∑?棕aiai)、W2=?棕A6*(∑?棕kak) 和W =W1+W2 (其中:i=1,2,3,4,5,6,

7,8,9,10,11,12,13,14,15,16;j=1,2,3,4,5;k=18,20,

21,22)对钢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别从财务层、非财务层以及两者的加权和(综合值)来进行评价,W1、W2和W数值越大,说明该公司在财务层、非财务层和综合状况方面越好。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首先,从财务指标层面看,30家钢铁业上市公司中财务层面评价值大于均值0.32的有13家,所占比例仅为43.33%,也就是说,钢铁业上市公司中有多半的企业在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以及成长能力五方面的综合得分是低于平均水平的,这说明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整体经营状况不是很理想。单就盈利能力而言,共有16家企业的评价值大于0.45,但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并不一定具有较强的成长能力,从评价结果来看,除酒钢宏兴、武钢、方大特钢、西宁特钢4家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均表现强势外,其余12家企业的成长能力并不乐观。

其次,就非财务层面而言,30家企业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如大冶特钢的得分为0.81,河北钢铁与重庆钢铁的得分仅为0.10。得分偏低企业(如河北钢铁、山东钢铁、西宁钢铁、杭钢、马钢、重庆钢铁等)的共同点是国有股比例较高,均有重大对外担保事项,并且产品出口比例较低,甚至为0。因此适当减持钢铁行业国有股比例,扩大非国有股比例,减少重大对外担保额度,增加产品出口业务是钢铁企业改善财务状况的有效行径。

最后,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加权综合评价值来看,30家钢铁业上市公司中的最高得分(三钢闽光0.55)与最低得分(重庆钢铁0.25)差距依然较大,这有助于我们清晰划分出财务状况好和坏的企业,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出准确评价。如表6所示,就综合评价值来看,三钢闽光、大冶特钢、安阳钢铁、酒钢宏兴和八一钢铁5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上海科技和重庆钢铁2家企业则不很乐观。另外,运用综合值进行评价避免了只通过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片面观点,如鞍钢在2011年销售净利率、净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均为负的情况下,财务层面评价值仅为0.28,但该企业综合得分为0.37,处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就是考虑到鞍钢在当年既没有重大诉讼也没有重大对外担保,并且对于技术研发的投资适当,保证了企业技术改革的发展,产品出口比例也较高,公司销售渠道广泛等因素的结果,这些非财务方面的有利条件都保证了鞍钢在以后的发展中财务状况的相对稳定。

四、结论

将粗糙集理论引入钢铁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评价,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剔除冗余信息,同时还可以克服以往过分依赖决策者经验知识的缺陷。本文基于粗糙集理论筛选出适于评价钢铁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并根据指标权重计算得到钢铁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值,成功地由大量分散信息得出精简的可比较的得分,使得30家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排名一目了然,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做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这一研究结果的获得也表明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另外,考虑到钢铁行业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虽然原料成本的高低对钢铁企业财务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但在非财务指标中没有选择进口铁矿石比例等指标,造成了本文在数据方面的欠缺,不过在今后的研究中会不断尝试对更多的钢铁行业指标进行分析与对比,为提出更具有行业特色的钢铁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评价体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培吉,赵玉琳,吕剑峰.粗糙集属性约简的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113-115.

[2] 曹秀英,梁静国.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权重确定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5):98-100.

[3] 刘振栋,刘丽,王中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9(5):34-38.

[4] 王璐璐.浅谈国内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J].经营管理者,2011(17):96.

[5] 张扬.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机构的思考[J].财政金融,2012(1):29-33.

[6] 张晶,张明丽.浅析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J].财会论坛,201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