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2-08-13 05:04:34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1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保险;评价指标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监管部门、业界、学界、甚至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机构、妇幼权益保障等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纷纷就保险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提高保险业积极作用的努力方式和途径等提出了诸多建议和对策,但往往限于保险业的业务领域拓展、相关保险品种开发以及保险覆盖面的提高等。对于构建和谐保险业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更重要的是,缺少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定性评价或量化评估我国、各省市、区域保险业发展的和谐程度,以更好地指导行业和地方政府为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保险。

一、和谐保险业:涵义及其系统结构分析

近年来我国关于和谐保险业的内涵和要求的研究屈指可数,孙祁祥提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和谐”,进而提出“供求环境、竞争环境、监管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1]六大和谐环境观点;俞玉林提出了构建和谐保险企业主体应当注意的“窗口”、“员工”和“服务”[2]三种形象文化建设;曹庆华,周德俊对“和谐保险业”的内涵进行了表述,认为和谐保险业应该包括“保险业与国民经济的和谐”、“保险业内部不同保险主体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保险主体内部的和谐”[3]三个层次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分为方面关系,即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关系、保险供给与社会需求关系、城市保险与县域保险关系、价格竞争与理性经营关系、做大与做强关系、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关系、短期经营绩效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公司发展与员工发展关系等,对构建和谐保险业提供了定性关系要求和导向;周道许在分析了保险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基础上,指出当前应着重维护和实现“监管机构与保险市场之间的和谐”、“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和谐”、“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和谐”[4],以促进和谐保险业的建设;林丽萍,韩玉启基于保险公司竞争优势培育的视角,提出了构建保险公司的和谐关系,创设和谐的商业环境需要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和谐”、“企业与股东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5];任建国认为建设和谐保险行业,急需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和谐,即“保险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保险市场主体之间的和谐”、“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和谐”、“保险经营与保险监管之间的和谐”、“保险企业内部的和谐”[6]。李玲在分析“和谐社会”内在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保险”的概念,认为和谐保险必须具备包括“稳定度”、“诚信度”、“偿付度”、“信息度”[7]几个内在要素,来衡量国家或地区保险业的和谐程度,并依此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保险业的不和谐表现,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但也仍限于定性分析。总的看来,上述成果基本限于研究构建和谐保险业,促进保险业和谐发展所需要解决的外延问题。

本文认为,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保险应指保险业在满足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性要求基础上,在行业宏观视角表现为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监管法制健全科学、建立起诚信服务的行业文化、理论研究与行业发展协调进步;在市场中观视角,表现为市场结构合理、高效运行、同业竞争与合作有序,行业与社会客户关系和谐,保险人与中介人和谐,保险生态环境协调;企业微观视角,表现为企业的治理结构良好、偿付能力充足、竞争力强、业务规模与经济效益协调、产品开发与创新满足社会需求、公司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相协调、企业风险管理防范制度完善等。

保险业的和谐是建立在激烈竞争市场上的和谐,因此,微观视角的企业竞争与活力,企业内部的和谐,是和谐保险业的基石,保险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内部的不和谐,难以保证地区和全国保险市场,以及整个行业的和谐;而中观视角的保险市场和谐,则是行业和谐的桥梁,只有实现了市场的竞争有序与和谐,作为市场主体的保险人、保险中介人才能实现经营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宏观视角的行业和谐,则是整个保险业和谐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和居民所能直接观察到的行业和谐的表现,也是构建和谐保险业的最终目标。从保险业发展实践看,和谐保险与和谐社会两者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互为依存、互为辅佐、互为促进、互为协调。和谐保险将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增长、文化的繁荣和法制的完善,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和谐保险业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指标:选择原则及其体系构成

本文认为,和谐保险的评估指标选择应遵循统计评价科学的基本原则,特别地需要遵循系统性、全面性、可行性、重要性、可比性等原则。

1、系统性原则。正如前述,和谐保险在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的综合要求,决定了应把和谐保险看成一个总目标系统,其下三个相应子系统。因此,选择评价指标必须能正确反映和谐保险的复杂系统结构因素,反映系统特征要求。

2、全面性原则。影响和谐社会、和谐保险建设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征,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又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因此要求设置全面而详尽的评价指标,完整全面地反映和谐保险的实现程度。

3、可行性原则。或者说可操作性原则。设置和谐保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我国保险业、各区域保险业发展的和谐程度及差距,提高行业监管部门、业界以及学界保险业发展实践的正确认识。但是,当前我国保险业统计数据标准化工程未完全实现,数据的可获得性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设置评价指标就必须充分考虑指标值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使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4、重要性原则。影响和谐保险构建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但其中也必存在主次之分,这就要求正确选取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设置指标权重,来突出重要指标对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突出指标反映的因素在构建和谐保险中的作用。

5、可比性原则。伴随着和谐社会的动态演变,和谐保险也将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将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居民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的变化,随着政府监管、行业发展规划的变化而出现和谐———不和谐———和谐的衍变,和谐状态往往只是短暂的,相对的。同时,保险业的和谐,也只能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和谐保险的评价标准,还应该具备纵向、横向的可比较性,以适应于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适应于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三、和谐保险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及其导向

(一)企业微观和谐主要指标的意义与导向

建立在激烈竞争市场上的和谐保险业,必然要求保险企业主体具备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存续,才能具备营造内外和谐的基础。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强调了企业的竞争力指标要求,主要包括偿付能力、产品竞争力、盈利能力、创新开发能力等类别的指标,其次是关系到企业与股东和谐的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企业与员工(内部客户)以及与外部客户和谐的组织绩效指标。

在偿付能力评价指标方面,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应以“毛保费规模率”、“资产负债率”和“认可资产率”为重点。寿险公司“资本金”、“保险准备金”、“流动资产”三个变量是提高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把上述指标列为和谐保险评价指标。

在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施建祥等提出从“市场开拓”、“信息吸纳”、“协调整合”、“开发创新”、“组织学习”[8]五大能力建立指标体系;徐爱荣则从产品创新、资本管理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石新武则把保险竞争力分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其中现实竞争力采用定量评估指标,另二者采用定性评价指标。姚壬元则按“资源要素、能力要素、环境要素”[9]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耿晓娜,吴凤平则从“经营环境”、“产品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战略能力”、“市场能力”、“资金运营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10]等七大类指标,建立更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王成辉、江生忠选用反映规模因素的绝对指标和反映效率因素的相对指标相结合,构建了现实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的竞争力诊断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我国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公司进行经验分析,提出指标体系的多指标、动态复杂性,并指出“中资保险公司应更注重效率指标”,而合资与外资公司“应更注重扩大经营规模”,“保险产业政策应更注重规范保险公司的竞争行为”[11],关注长期利益等观点。上述研究成果表明,注重效率和长期经营利益,产品竞争力、盈利能力、创新开发能力等,是影响保险公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把这几类指标作为企业微观和谐评价指标,并进一步地在产品竞争力方面,细化为“企业总保费收入”、“保费收入增长率”,以及单位产品的保费收入、市场占有率、市场利润率以及退保率等指标。在盈利能力方面,细化为“保费收入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在创新开发能力方面,主要细化为“经费投入占比及增长率”、“精算师占比”、“新险种保费收入率”、“新险种开发率”以及“产品丰富度”等指标。

在公司治理结构评价方面,近几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已经造成到了公司内部经营者与所有者间的矛盾,管理层的薪酬问题导致高管薪酬水平畸高,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薪酬差距问题激化了基层普通员工与公司的矛盾,人才的流失与跳槽现象高居不下。伴随着公司股东结构的变化,董事会结构的变化,许多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露,甚至影响到公司的存亡。鲁炜,闵川对比中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评价体系的研究也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当前“更应该特别关注管理层的薪酬结构、股东结构以及董事会的结构和作用”[12]三个指标。保险业经营的长期性,盈利前的长期亏损客观事实,更需要强调上述三大指标的考核评价,应此,本文把这三项作为评价保险企业内部和谐关系的主要要求。

保险企业组织绩效可以反映组织最基本的特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面临的经营环境等。本文选用了组织绩效的对外部市场影响,和对内员工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估企业的内外和谐,其中,“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率”反映了组织与客户的和谐关系;其余的各项指标反映了组织与内部财务、人力资源和谐状态。

(二)市场中观和谐主要评价指标的意义与导向

保险市场由保险供、需方以及保险中介人组成,市场秩序的好坏,竞争环境的公平公正、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市场相关主体的利益,影响到市场配置效率。

从产业经济学看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共同构建市场竞争秩序的特定内容,且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制约,但对市场绩效具有强化或弱化作用。市场绩效是市场竞争秩序以及市场和谐程度的评价标准。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关于保险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改革等的研究成果。田军华等基于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寿险市场结构演变发展的三个阶段中的不同非价格市场行为变化,认为“良好的市场结构,有助于保险公司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开发潜在市场,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13]。卓志等运用产业经济学竞争理论分析了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历史和竞争程度,认为当前市场仍属寡头垄断市场,这将导致市场效率降低,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为此,提出了通过“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放松保险管制和以市场为中心健全监管体系”[14]的思路,引导市场向垄断竞争结构转变。李红玲,孙怡冰在论证了公平公正因素在维护保险市场和谐秩序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保险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与现实困境,分析了当前保险市场无序竞争的成因和危害,提出了“加强监管、自律与合作,推动保险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方向发展”[15]的对策建议。

基于此,本文认为,构建保险市场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突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两大要素,其中,市场结构方面的考点就在于表中所列市场集中度(包括买方集中度、卖方集中度)和市场平均度两大指标,以求准备判断市场结构类型。特别地,判断是否达到当前普遍认同的向“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发展标准和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竞争与合作”类指标评判,即通过“竞争者数量”、“竞争者规模”、“竞争者数量增长率”、“分支机构增长率”,以及保险产品类指标,即“专业市场险种丰富度”、等指标,寻找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以提高市场绩效和促进市场和谐的努力方向。再通过“不正当竞争纠纷频发率”、“违规经营处罚率”、“违规经营处罚增长率”评价市场行为的合法合规程度,反映出市场竞争的和谐程度。通过“专业市场退保率”反映社会对市场产品的认同度,反映出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程度。最后,通过保险中介类指标,判断保险人与保险中介人在业务合作上的态度,和谐程度,判断保险业产业链的完善与和谐程度。经过这一系列指标的评价,基本可以判断出保险市场,特别是诸如养老、健康等各个专业子市场的和谐发展现状。并依此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促进市场的和谐,进而促进行业整体与社会的和谐。

(三)行业宏观和谐主要评价指标的意义与导向

保险行业的宏观和谐,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宏观和谐,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商业保险发展的评判,影响到保险业能否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类似于上述保险市场中观和谐的评价,保险行业的和谐评价指标体系也可采用行业发展的绩效指标、保险监管绩效指标等来构建。

首先,保险业行业发展规模指标。包括总保费收入、行业总利润、保费收入增长率、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常见指标,评价行业的总体发展,相关指标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往往就意味着行业内部在发展中存在不和谐,存在内耗;通过保险赔付率、保险机构城乡覆盖率、资本市场中保险机构投资额在机构投资者投资额中的占比指标,评价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稳定、提供资本融通等的作用,评价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和谐。

其次,通过监管法制建设类指标,评价监管法制制度及其实施部门与保险行业发展需要之间的和谐程度。监管与发展是监管部门的两大基本职能,监管者与行业的关系和谐在这里设立指标考核的主要目标在于考察监管部门与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通过法制基础完善程度、法制建设与行业发展需要和谐程度的衡量指标,监管体系中的保监系统派出机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以及其他社会监督部门监管绩效的衡量指标,坚持“有影响、有威信、有形象”的衡量标准,构建系列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指标,评价相关部门的监管绩效以及与地方保险业的和谐。

第三,诚信文化建设指标。诚信经营与诚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要求,也是构建和谐保险的核心要求之一。但当前“诚信问题是困扰保险业的一道难题”[16]。保险行业的诚信文化缺失,将可能导致“保险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行业的发展、甚至带来系统性风险、导致社会动荡”[17]。因此,必须设置诚信文化建设类指标,指导和评价保险行业的诚信文化建设与和谐发展,评价保险与社会居民之间的、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诚信和谐。为此,可以设立“服务信息真实度”评价行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信息的真实与否,以“服务行为规范体系建设度”评价行业各经营主体响应监管政策要求制定服务行为规范并认真实施的程度;以“失信投诉增长率”、“被保险人对服务的满意度”、“被保险人投诉妥善解决度”评价行业对服务行为合规程度,促进行为经营行为的诚信和规范。

第四,保险理论创新能力指标。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做大做强保险业,是建设和谐保险的根本目标。2006年初,保险业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保险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的战略目标,这要求加强保险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基础风险研究,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适合居民需求的产品,提供更具人性的服务。但是,当前我国保险缺乏创新所需人才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文通过设置保险理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通过“行业人均R&D及其增长率”、“保险教育投资增长率”、“员工培训投入增长率”考察评价行业为增强创新和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以及实际投入,以“双高人才占比”考察创新人才储备,以“行业新产品年增长率”考察创新成果,达到全面考察评价行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上述各层次指标构建起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定量评估的指标,也包括有只能定性评价的指标,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的结合,特别是通过长时间考察与筛选,借助统计理论模型,逐步优化选取指标,研究确定指标所占权重,以更能准确地描述和谐保险的建设发展状况,才能最终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当前我国保险业统计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条件看,不论是行业数据,市场(包括各专业子市场)数据、保险公司主体经营数据和信息,都还存在诸多不便,数据的可获得性成为影响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最大障碍,这还需要保险监管制度和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完善,加快行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祁祥.创造六大和谐环境保证中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N].经济参考报,2004—08—19.

[2]俞玉林.和谐保险企业的三种形象[J].中国保险,2005,(6):59-61.

[3]曹庆华,周德俊.论我国和谐保险业的构建[J].保险研究,2005,(5):17-18.

[4]周道许.构建保险和谐造福和谐社会[J].大众理财顾问,2007,(2):19.

[5]林丽萍,韩玉启.和谐关系构建与保险公司竞争优势培育[J].商场现代化,2006,(12):76-77.

[6]任建国.构建和谐保险行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金融,2007,(5).

[7]李玲.论营造和谐保险与构建和谐社会[J].保险研究,2007,(1):27-29.

[8]施建祥,赵正堂.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3,(8):22-24.

[9]姚壬元.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190-193.

[10]耿晓娜,吴凤平.对我国保险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价值工程,2006,(6):109-112.

[11]王成辉,江生忠.我国保险业竞争力诊断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南开经济研究,2006,(5):116-131.

[12]鲁炜,闵川.中外公司治理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05,(11):77-86.

[13]田军华,赵征丽.权利,市场结构对寿险非价格市场行为的影响[J].中国保险,2006,(11):28-30.

[14]丁少群,阎建军,卓志.谈我国保险市场垄断竞争型结构转变[J].商业时代,2006,(9):78-79.

[15]李红玲,孙怡冰.试析保险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因素[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37-40.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2

关键词: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诚信是人们进行社会、经济交往的最基本行为准则。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建筑市场也不例外。评标专家是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重要参与方,其诚信水平将直接影响评标质量和评标结果,进而影响到此后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投资效果。然而,评标专家不遵守评标纪律、不履行评标专家职责、索要额外评标费用等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大大降低了招投标质量,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需要对评标专家加强诚信管理。

国内有学者对评标专家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如:杨小俊,2004;樊炜,2007;付秀红,2008等),全国多地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评标专家管理规定及评标专家考核标准,但缺少对评标专家进行诚信评价的成果。《全国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试行)》(建办市[2011]38号)中也没有对评标专家的不良行为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因此,需要开展对评标专家进行诚信评价的专门研究。

一、 评标专家诚信内涵

现代诚信具有道德诚信、经济诚信、法律诚信三层涵义,要求说到做到、不欺诈并公平行事。在工程建设领域,“说到”是事前承诺(主要体现在承揽业务过程中),“做到”为事后履约表现(主要体现在合同履行或业务开展过程和结果中),两者的匹配程度即为评价对象的诚信水平。建筑市场诚信具有过程性和积累性。

本研究所称的评标专家,是指满足建设主管部门对入库评标专家条件规定,经建设主管部门认定而进入各地评标专家库,从事建设工程项目评标活动的技术、经济专业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和评分标准,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独立地对投标文件做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做出评标结论。

结合评标专家的职责以及诚信内涵,对评标专家诚信定义如下:在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按照法律法规、评标细则的要求,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对投标文件做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评价以及评价结果获得认可的程度。评标专家诚信水准通过评标工作质量表现出来。

评标专家诚信属于建筑市场个人诚信范畴,具有以下特点:

1. 具有隐契约性。现代契约理论将契约划分为隐性契约和显性契约两类。隐性契约没有成文的契约条款,其兑现取决于双方的诚信水平。评标专家客观公正地进行评标,招标单位支付一定的评标专家费用,双方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隐性契约关系。诚信原则必然成为评标工作中一项必须遵守的隐性严责。

2. 具有动态性。评标工作基于特定项目,决定了对评标专家诚信评价具有一标一评的动态性。而且,也应当考核评标专家在以往评标工作中积累的诚信度,即需要对其评标业绩进行考察。

3. 侧重于基于专业水平的评标诚信。个人诚信应包括职业/执业诚信,以及个人银行信用等内容。本研究主要注重对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的评标诚信进行评价,而不是其他诚信内容。

二、 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1. 概念模型。基于过程思想,结合评标专家诚信内涵,从道德诚信、经济诚信、法律诚信三方面,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了包括诚信基础(受教育情况、职称、评标业绩等)、评标诚信(评标出席、评标意见等)、诚信环境(诚信法律环境、政府诚信水平等)指标在内的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

2. 问卷调查。

(1)通过课题组讨论和专家意见征求,在概念模型基础上,拟定了问卷调查第一稿。

(2)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第一稿问卷预测试,并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对问卷的看法。针对反馈意见以及问卷回收分析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调查问卷第二稿。

(3)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相关评标专家支持下,进行了第二稿问卷的先导测试。通过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问卷终稿。问卷分为两部分:一是包括“诚信基础”、“评标诚信”、“诚信环境”三个量表组成的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部分;二是访问对象的背景资料。

(4)课题组历时一年,通过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招标机构、监理单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工程项目管理年会等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30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41份,满足问卷分析样本回收率要求。

有效问卷填写对象中,高级职称的占61.84%,15年以上执业年限的占86.30%,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的占67.10%。此外,问卷填写者供职单位广泛,且与评标专家、评标工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充分获得相关各方对评标专家诚信的看法以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能保证评价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总体上问卷质量较高。

3. 问卷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问卷指标均值分布在3.49~4.63之间;标准差介于0.509~1之间;偏度绝对值分布在0.017~0.86之间,峰度绝对值分布在0.113~1之间,满足“偏度小于2,峰度值小于5”的要求。可认为问卷的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要求。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3

关键词:医疗质量;指标;体系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ONG Zheng1,MA Xie-min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100083,China)

Abstract:Medical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a statistical method based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medical services.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general leve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nd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covers the breadth of the index system from starting, Its nature, sources and use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a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defined, And from the collection and use of indicators of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alysis of the system at this stage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with hidden defects.

Key words:Medical quality;Index;System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对于医疗技术与质量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也相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以现代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为考察对象,[1]深入剖析了其优缺点与分类界定问题。从总体来看,评价方法可由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两方面组成。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定量评价敏感度高、客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势,定量评价已逐步成为了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工具。评价指标的确定与内容的涵盖,对医疗水平的高低和医疗质量的管理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1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界定与分类

1.1从性质上进行分类以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为考察量度,将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双向指标三个类别。首先,正向指标主要由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病床周转率等要素组成,即主要进行有利于医疗机构的发展的方面做出分类。负向指标则与正向指标在概念与内涵上均相悖,例如医疗事故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等。而双向指标则有病床使用率,门诊住院率,每床日门诊次数等。

1.2从来源上进行分类以医疗服务流程为对象进行纵向考虑,得出一系列地硬性划分方式。从数据来源上看,评价指标可分为基础质量指标与终末质量指标。前者多用来考核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后者则对医疗治病流程结束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类,例如治愈率、感染率、死亡率。从数据本身特点来看,终末质量指标真实性与客观性都较强。

2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和缺陷

2.1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涵盖广度不足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具体的治疗结果,还应该注意对整个医院的管理、门诊、护理以及医技等质量的综合评价,但现有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对治疗结果的考察,而忽略了医疗服务质量、护理质量等内容。这种评价方式直接导致了对质量评价的误读,因此,由于缺少对环节质量的综合评价,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令人堪忧。

2.2医疗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稳定现如今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整体过于粗放,主要以经验主义为主导,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极易出现稳定性不足或可靠性差等问题,比如,很多医疗评价指标体系仅仅关注几个重要的指标,而忽视了对整个医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此外,作为一种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也就是说,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更好的对不同的产出结果做出反应。

2.3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特异性强在对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般先要设定一个前提假设,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前期医疗诊断结果的正确性。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2],一些疑难杂症或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患者的特异性,导致应有的前提假设难以满足。而假设不满足的直接后果就是难以对评价进行区分,更遑论后期过程的归一地统计学处理了。

2.4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收集问题现阶段医院内的病案首页是对医院内住院人员以及出院患者的信息的主要依据。比如,大多数的医院病案中都没有对医院患者病情专科的综合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却是考核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加之,现阶段在医院内缺少对临床医疗和护理过程的深层次数据记录,难以有效对各种医护行为进行评价考核,这一现状也是导致现阶段我国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对医护人员缺乏严格制约力的原因之一。

3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进展与展望

3.1增强不同质量评价之间的结合,提升了质量评价的内涵通过终末质量评价与环节质量评价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深化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过程中突出对环节质量的评价。比如,交接班合格率、手术麻醉访查率、会诊及时率等等,在实际评价中实践了多指标的引用,提升了质量评价的精确度与科学性。此外,医院还应该实现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单元的有效结合,并逐渐细化各项评价会标,引进新型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

3.2继续开发数学模型,优化统计指标评价应用统计学原理,进一步加强对数学模型的开发,在三维立体评价中,应当通过对正负向指标的转换及量纲的消除,制定更为标准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4结语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就是对医疗过程中的各类指标,通过统计学原理方法进行集合分析,奠定出定量评价的基础的指标体系。在医疗服务水平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评价方式的横向整合与综合考量,已初步完成了对评价体系的构建。目前,本着提升医疗水平与加强医疗管理的目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也正朝着精确化科学化的方向努力前进。

参考文献: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4

2005年底, 江阴市率先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级市,之后于2006年6月提出建立“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评价对象江阴市市民的幸福感涉及的所有领域的复杂关系简单化,用简化的指标获取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为把握和了解江阴市幸福感的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该指标体系一经提出,立刻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幸福江阴”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指标是一种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确定手段,国外有关文献对于指标的解释通常是把它看成一种量化的分析统计方法。例如,雷蒙・鲍尔在《指标》一书中提出:“指标是一种量化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据系统,用它来描述社会状况的指数,制定社会规划和进行社会分析,对现状和未来作出估价”。围绕幸福江阴的内涵,江阴市政府确定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指标是围绕江阴提出的“五民五好”设定了5个子系统,共2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根据每年的统计数据评分。主观评价指标重点设定了五个方面的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主要通过民意调查,重点反映市民的幸福感,综合体现“五好”的基本程度。该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标制定过程中群众广泛参与

政府的公共政策是由那些掌握权力,声称代表公共利益,但拒绝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少数领导人制定的观念已经受到各方的质疑。公民来自社会中的不同层面和职业,吸收了不同领域知识,拥有不同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这就会为决策者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单纯依靠政府之力难以收集到的,这样就为提高政策效力与水平增添了动力,有助于指标的科学性。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需要依赖具体而设计精良的公民参与途径与手段。江阴市在制定幸福指标时,通过“市民论坛”、“空中热线”和“幸福江阴大家谈”等渠道畅通民意,通过开展万人评机关、政情交流会、时代先锋大家选等形式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同时支持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月、代表活动周、代表调研日等活动、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调研,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城乡居民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呼声,多渠道、多层次吸收民情民意。

主客观指标相结合

“幸福江阴”综合指标体系分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部分,客观(即定量)指标占60%权重,是以江阴所确定的五年总目标为依据,由统计部门会同工作推进部门测算当年度完成情况,计算出客观评价指标综合指数。客观指标涵盖了政府的社会保险、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以及市场经济在提供就业、消费、产业等方面的内容。主观指标部分占40%的权重,主要包括了工作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心情愉快度、身体状况指数五个维度,通过对指标的具体化,考查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并设置了开放性的题目,由民众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为幸福江阴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评价。

指标多以输入型指标为主

根据荷兰Veenhoven博士的研究,测量生活质量的途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入途径,选用输入型指标,测量结果为“假定的”生活质量;另一种是输出途径,选用的是输出型指标,测量结果为“真实的”生活质量。

江阴市政府在选取指标时所侧重的多是输入型指标,但是仅仅测量投入并不能有效的衡量产出。所以,要使研究理念要符合研究思路从关注投入到更加关注产出的国际趋势。生活质量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境况和切身感受上。国际上目前更加关注“输出”,而非“投入”,这对于我国研究生活质量输出型指标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不断调整变化

2006年,幸福江阴综合指标体系中增加了两项体育类指标;2008年,增加“个人文明素质”“个人经济地位”“个人社会地位”三项评价指标;2009年,民意调查表列出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等20项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量化指标和反映老百姓对“幸福”感知和认同程度的直观指标供市民选择。政府每年都会根据江阴市实际变化,针对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做新的“民意调查表”。

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建议

依据原则的合意:形式公平与内容公平

建立在民意基础上的政府,是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府,必须坚持民主的价值取向。民主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式要民主。即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鼓励社会公众建言献策,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同时不断地从社会公众利益表达中获取具有广泛性和连贯性的信息来源,使民众享有充分参与行政决策的权利。民主的第二方面指的是内容民主,即作为社会价值最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必须要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尽可能使公共政策能够体现绝大多数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极大地增加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完善。

指标功能的完善:评价功能与指导功能

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若干指标要素的综合和集成,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资料与实际调查方式获得,从而计算出江阴市市民幸福水平的综合得分,据此可以对幸福水平的客观实际状况做出综合性判断。同时,通过分析指标的具体得分,可以了解各个要素对人民幸福水平的影响状况,制定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此外,指标在政府绩效考核方面的指导功能也应得到重视。在2007年江阴市机关考核中,“幸福江阴”被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列入全市机关工作综合考核体系,由群众来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客观民主的方式接受人民的评判。新的政绩考核实验将直接导致执政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嬗变,从而迫使各级干部转变观念,彻底摒弃过去片面追求GDP的思想误区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涵盖内容的全面:政府、市场与社会

该指标体系涵盖了政府、市场等宏观方面,但是社会管理和社会组织的缺乏是幸福江阴综合指标体系的一大缺陷。社会指标主要涉及的是公民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迅速崛起,并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所以考查公民社会的发育状况,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找出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为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政治生活指标的严重缺乏也是制约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性的重要方面,要突出村民对村民自治、村务政务公开的满意程度,使之更符合老百姓切身利益,以及江阴市民对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及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5

【关键词】 PPM信息系统 概念 评价指标体系

一、概念

PPM信息系统是流程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中心内容之一。该系统是以提供有关业务流程绩效综合、准确、及时的信息为目标,通过可行的绩效指标获取指导理论和方法将业务流程的目标转变为有形的衡量指标,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并借助这套指标收集数据,利用绩效评价方法对业务流程生命周期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体系。

二、PPM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构建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计量模型,首先必须明确种类,然后是设置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包括指标体系中定性、定量指标、量纲统一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方法

总体而言,流程绩效评价指标选取需遵守三个原则,即目标明确、系统全面、切实可行。流程绩效指标的获取方法可分为以下四步:一是定义流程目标。从财务、客户、员工、社会、创新、流程柔性六个维度对流程绩效进行评价,并对每一个维度提出至少一个流程目标。二是识别流程绩效指标。针对每一个流程目标,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即这个目标的哪些方面是可以衡量的,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识别出流程的绩效指标。三是目标细分。在前两步中得到的流程目标及其相关的绩效指标可能是比较笼统的,因此有必要对流程目标进行细分。四是目标/指标树的优化。通过以上工作可以得到一个流程的目标/指标树。对某一流程绩效指标的评价往往导致流程的执行者将该指标当成其工作目标,过分强调指标本身的数值“好”而忽视指标设置的意义,为了减弱这种流程绩效评价的副作用,有必要及时对流程的目标/指标树进行调整和优化。另外,由于企业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流程的目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因此也需要对流程的目标/指标树进行调整和优化。

3、流程绩效指标体系维度

本文研究评价流程绩效的六个维度,即财务、员工、客户、创新、流程柔性等方面,具体衡量指标如下:一是财务方面。偿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周转率和利润率。也有人按照企业收入、成本以及资产利用等将其分为收入增长指标、成本降低或生产率提高指标、资产利用或投资战略指标。二是员工方面。主要有员工培训次数、员工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员工保持率、员工的满意度等。同时员工本身的素质衡量指标有员工经验、参与管理能力、员工技能及知识水平等。三是客户方面。客户保持率、市场占有率、新客户取得率、客户满意度等。四是社会方面。常用的指标有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社会贡献总额×100%)、就业效果、环保支出率和罚款支出率等。五是创新方面。常用指标为创新投入力、创新转换力和创新产出力。其中创新转换力是抽样问卷调查的经验指标,而创新投入力和创新产出力是分析和诊断性统计数据指标。六是流程柔性方面。柔性是指系统所具有的处理变化环境或处理由环境引起的不稳定性的能力。常用指标有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反应能力。

4、构建模糊综合评价计量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下面就如何建模进行了阐述。

(1)评价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的运筹学教授T.L.Satty提出来的。它在对问题充分研究后首先分析问题内在因素的联系,并将其划分为若干层次:方案层,准则层,目标层等。AHP法分析问题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还有一点要说明的就是,Satty的1-9的标度法(见表1)。

基于Satty的AHP法,对因素权重计算的具体改进方法就是在使用专家调查法时采用(0,1,2)三个标度来表示两两之间的重要性。如果两个元素同样重要则标度值为1;如果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重要,则标度值为2;如果一个元素没有另一个元素重要,则其标度值为0。再利用数学转换公式将三标度矩阵转换成一个跟Satty的AHP法中相类似的判断矩阵,转换公式为:

其中,ri为因素bi与其他因素进行(0,1,2)三标度比较而得标度值的总和,rmax=Max{ri,i=[1,n]},rmin=Min{ri,i=[1,n]},而bm则是一个可以由我们设定的基点标度值,当bm取9时,也就正好与Satty的判断矩阵相同了。但在比较因素较少时我们仍将采用1-9的标度方法。

(2)定性指标的评价方法。定性指标评价需先将指标以定量方式表达的方法,本文暂采用其中的企业自评法评价指标。指标取值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而获得的主观评价结果,为确保定性指标赋值的准确性,适宜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赋值方法,即在问卷调查中,将定性指标分成五个档次(由高到低分别用5-1表示),并对每个档次内容反映指标的趋向程度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然后建立各档次与隶属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使主观判断有客观的标准,每档根据指标内容的趋向程度对应指标的评价值5-1分。同一指标下几个问题的答案综合在一起,由专家给出一个相应的均值,就得出指标的分值。

(3)定量指标的量纲统一。定量指标的量纲统一是对各项评价指标所反映的值进行统一折算处理,使之具有横向可比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评价和排序。在流程绩效评价中,不同评价指标被折算成统一的被称为Utile的效用单位。效用尺度是一种顺序尺度,即“效用”只意味着排列顺序,既没有标准也不是数量。

以三个流程绩效指标为例,为了便于综合比较,首先要把三个不同的计量单位转换为同一的效用单位,并在每项指标的纵列上找出它的最大值VMij和最小值Vmij。其中VMij=1.0;Vmij=0.1。

对于VMij >Vij>Vmij中Vij的值,其与效用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表达,如图2所示。

另外,还有一类指标的优劣是呈马鞍型变化曲线,这类指标由于难以用线性函数表示和转换,故采取等级分值转换方式处理,即将其按照不同取值范围分别赋予5,4,3,2,1五个等级分数,然后再参照线性指标处理方式进行量纲统一处理。

所有评价指标都转换成为同一的效用单位后,对其进行综合加权评价值的计算,即Si=Wi1Vi1+Wi2Vi2+…+WimVim,可得到一组关于同一系列指标下,多个参评对象评价值的集合S,S={S1,S2,…,Sn},从而便有了各评价对象相互进行比较排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Peter Kueng:Proces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a tool to support process-based organizations[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2000(1).

[2] Peter Kueng:Supporting BRP Through a Proces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J].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

ment,1998.

[3] P.Suwignjo,U.S Bititci:A.S Carrie.Quantitative model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

tion economics,2000.

[4] 黄卫伟:基于流程的绩效度量体系设计方法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7).

[5] 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6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安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城市综合体”指的是将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商业、旅店、餐饮、办公、文娱、会议、展览交通、居住等三项以上功能空间进行组合[1]。因而,城市综合体是一个集多种功能的高效率的综合体,具有建筑面积大、体型大、空间高、使用功能多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出现在现代城市中,它带给人们居住、休闲及购物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城市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较大,层数较多,人流量大,一旦发生火灾或其它意外事件的时候会造成人员疏散困难或者会出现人员踩踏现象[2]。城市综合体中发生的事故主要有:地震灾害、雷击灾害、火灾、锅炉或煤气等爆炸、电梯挤压、人员踩踏、食物中毒等事故。目前国内的较多学者对城市综合体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并取得较大的研究成果[3-5],较少学者对整体的安全现状评价及指标体系的确定进行研究。影响城市综合体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由于事故具有偶然性,所以对于城市综合体来说,完善的安全设计、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以及城市综合体内人员的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我国各城市综合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综合体的安全防范工作,针对大型综合体中发生事故的类型及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专家调查法,建立城市综合体安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1城市综合体安全现状评价模型

根据城市综合体主要发生的事故,城市综合体现状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建筑结构设计不良、公共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疏散能力弱,灭火能力弱等原因。因此城市综合体的安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可确定为:建筑结构和设施、安全管理、消防安全以及人员安全四项。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再建立相应的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此外二级指标中所包含的内容具体如表2所示。

2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层次分析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层次的分析法的基本机理是:首先建立事物的结构层次模型;然后依据结构模型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进而确定有关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确定具体如下:2.1单层次指标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采用1~9标度法来确定两两元素相比的判断值,采用向行业专家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构造判断矩阵。以专家对一级指标的打分为例,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2.2组合层次指标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通过对前述所得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综合一致性检验,所得结果符合一致性。

3指标体系各因素的量化

采用事先根据相关的规范制定的安全检查表对二级指标具体内容进行检查,赋予分值,安全检查表总分为100分,对安全检查表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即可得到二级指标所对应内容的危险等级,见表8,进而得出一级指标所对应内容的危险等级,一级指标危险等级划分见表9。从而得到最终的城市综合体安全现状的危险等级,城市综合体安全现状危险等级见表10.

4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综合体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场所。由于城市综合体具有功能多,建筑复杂,人群密度高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建立的城市综合体安全现状定量评价体系,可以为我们正确、有效、方便的评估城市综合体运营现状的危险程度,以便及时采取对应的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使城市综合体能够安全运行,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沈中伟.城市交通综合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学术动态,2014(2):21-24.

[2]曹耘.城市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8):19-21.

[3]刘勇,颜龙.城市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5):7-8.

[4]王琳.商业建筑火灾风险评估[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0.

[5]贺挺.大型商场建筑消防安全评估[D].重庆:重庆大学,2005.

[6]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7

一、指标选取原则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和代表性。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

2.可比性和针对性。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尽量采用可比性较强的相对量指标和区间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指标。同时,必须明确总体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以确保时空上的可比。

3.系统性和层次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呈现结构层次性。特别是在评价一个复杂系统时,如评价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构成这个系统的包括很多不同层次的因素。

4.可取性和弱相关性。我们进行评价时所选取的指标与指标之间在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不相关的,这样才能使每一项指标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选取竞争力评价指标

在理论上,只要是对县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影响因素,都应是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的因素,例如人口结构、资源享赋、所有制形式、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社会环境、GDP、土地面积、区位条件等等。不能说某个因素是否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只能说它对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贡献程度有多大。

由于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征,评价指标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在设计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时,在参考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三个方面评价县域经济的实力,略显简单)、中国县域经济网(其竞争力深度评价指标体系许多是定性指标,缺乏可操作性),以及部分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从河南省县域经济实情出发以及资料数据的实际可得性来设计评价指标。参考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文件(NO.0000351豫办[2008]18号)《关于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通知》关于2008年新版河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了河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河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2个层次,第一层为一级指标,有3个竞争力因素;第二层次共有18个二级指标如表3.1。

三、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

指标体系确定后,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多指标综合成一个统一的评价值,这就要科学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常,在实际应用中对参与综合竞争力计算的各指标之间存在量纲、数量级不同等方面,再者是指标在县(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不一样,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不能体现出各指标在综合竞争力指标中的不同作用。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四、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8

关键词:企业并购 整合效率 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企业并购是企业拆分的逆过程,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积累实现规模扩张,进而实现规模效益,但是并购更为直接并且迅速,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受消费市场萎缩的影响,内生增长因素缓慢而带来的企业发展规模效应明显出现不稳定特征,市场更突出地表现出波动幅度大的动态特征,身处其中的企业的也开始变得更加的活跃和不稳定。为了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通过并购实现强强联合,增加实力进而提升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企业的边界也出现了外生性扩张,作为资产重组向纵向发展的重要标志。并购一般指兼并和收购,所谓兼并通常是指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多家,所谓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控制权。长期以来关于企业并购研究非常多,但是关于企业并购效率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二、企业并购整合效率评价指标设计

企业并购效率的评价不仅仅决定企业并购后运行效率的提升,而且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企业并购效率的评价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影响企业并购效率因素众多,因此之前通过关键指标方法来测量并购效率的方法就显得不那么完整,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相关专家调查选择23个重要性指标,并根据相应专家调查法进行指标权重评估。

(一)指标选取原则

整合效率评价之体系设计企业并购整合效率评价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其科学性与否直接关系着评价结果准确性和客观性,由于企业并购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多重概念综合影响的结构体系,许多内容一般情况是无法通过具体数量进行计量分析,但是对于企业并购却是十分重要,因此指标选择和体系构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①系统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可行性原则、④全面性原则、⑤可比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根据企业并购相关内容以及影响并购效率诸多因素,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挑选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选择以下五个层面作为评价企业并购绩效二级指标,主要包括:战略整合、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组织结构整合等内容。具体指标选择如下:

表一、企业并购后整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来源:孙瑞华《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效率评价指标与模糊综合评判》

三、企业并购整合效率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一)方法介绍

本文主要借鉴汪培庄(1989)提出的综合评价模型。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U),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V),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称为模糊矩阵合成),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

1、并购效率评价指标集和因素集确定

根据前文阐述及企业并购所需指标评价值的,本文拟确定以下评价指标集:U=(U1,U2,U3,U4,U5),鉴于评价企业并购效率的指标中,特别是涉及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文化整合方面指标难以用数量指标衡量,因此本文选择用李格特量表中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评判因子进行分析,把评判因素集V确定为5个等级,分别为:V=(V1,V2,V3,V4,V5)分别限定为(效率高,效率较高,效率一般,效率较低,效率低),为了确定各个调查值问题,本文拟选择(5,4,3,2,1)分别对应(V1,V2,V3,V4,V5)。

2、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关于各个指标的权重设计,本文主要采用德尔菲法,针对兼并方GK公司和被兼并方TL公司内部管理层人员和相关企业兼并管理专家,共发放40份调查问卷,回收36份,回收率达到90%,回收率较高,各位管理人员和管理专家,就每一个指标都作出相应权重划分,绝大部分人员认为企业战略融合和财务融合才是企业并购的关键,因此该指标的权重分布较高,具体权数分布见表1。

3、指标隶属度的模糊矩阵确定

隶属度的确定采用专家调查法,首先将制定好的效率评价等级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连同权重调查表一起发放至一定专家,事先有40位专家成为被调查对象,相应二级指标个数如表1所示,则选择该指标的概率为:

若没有人选择该指标,则指标值为0。

则上述方法可以获得以下矩隶属度矩阵,具体如下图:

其中n表示评语的等级,即n=5;m表示第i个指标中第m个二级指标。由

可以得到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断隶属于模糊矩阵C:

4、模糊矩阵确定和评价值计算

最终模糊判断矩阵确定需要一级指标权重矩阵,也即是二级指标矩阵横向相加的结果,本文把一级指标权重矩阵的指标确定为B,其中权重指标矩阵如下:,根据最终判断矩阵,也即是一级指标权重矩阵与隶属矩阵C相乘可以得到:,然后根据本文前面设计效率划分类别,可以认定为企业并购效率的大小可分为(效率高,效率较高,效率一般,效率较低,效率低)并且其中得分分别为(5,4,3,2,1)

(二)实证数据验证

为了准确检验两个企业并购效率,本文借鉴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针对两个企业职工200名和管理层40人进行了调查问卷探访,其中分别收回问卷193份和38份,回收率分别达到96.5%和95%,回收率较高。可以使用该数据进行分析。问卷分别对每一个指标相应测量,再经过以上具体模糊矩阵构建,连加具体矩阵权重,得到以下判定矩阵:

则最终评价值可得:

(三)结论

根据孙瑞华(2011)对于企业并购效率判断,可得以下结论:

根据本文针对以上两家企业实地调查和具体探访,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GK和TL公司整合效率为5.85,位于第二档,也即是整合效率较高,之所以产生如此现象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虽然两者在企业性质和目标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财务管理和战略选择以及对于职工人力资源重视也成为两家差别较大企业并购却实现并购高效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综上可知,本文针对企业并购效率所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别构建评价值计算矩阵,经过对企业实际考察后发现,基本与现实情况相符,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并购效率测算方面存在的独特优势,相比较灰色集理论,更简单更准确,相对于层次分析法(AHP)更全面更易懂。当然该种方法也存在依靠主观感觉进行判断权重所带来的盲目性和仅从个体样本推测总体片面性,但是若增加指标体系构建科学性和仔细甄选抽样方法,以上调查误差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进而可以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从而为企业并购后整合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元成.并购企业战略整合管理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6)

[2]孙瑞华等.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效率评价指标与模糊综合评判[J].统计与决策.2008,(2)

[3]韩华龙.企业并购后的整合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9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评价指标 价值评估

作为风险投资公司,面对众多的风险投资项目时,怎么准确评价项目的价值成了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在投资前就必须用客观、公正的价值评估体系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准确的价值评估,从而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一、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假设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价值为Z,则有:

Z=F(f(u),f(v),f(w),f(x),f(y))

其中:u―为外部环境,v―为项目所属企业内部环境,w―为风险投资项目,x―为风险投资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y―为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

具体可表示为:Z=f(u)×MU+f(v)×Mv+f(w)×Mw+f(x)×Mx+f(y)×My

其中Mi――为各指标的权重(i=u,v,w,x,y)

我们可以用一个专门的风险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如图1所示。

图1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1.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外部环境分析指标体系

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必须考虑其外部环境因素,好的、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为项目创造机会,使其获得成功,反之,不好的、萧条的外部环境,则可能会对项目构成威胁,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所以对外部环境的分析非常重要。外部环境分析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外部环境分析指标体系

其中:f(u)=∑f(ui)×M(ui)= ∑f(uij)×M(uij) (i,j的值参见上表中下标参数)

2.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项目所属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指标体系

项目所属企业的企业内部分析也是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只有详细掌握了拟投资企业内部的全面情况,才便于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项目所属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项目所属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指标体系

其中:f(v)=∑f(vi)×M(vi)= ∑f(vij)×M(vij) (i,j的值参见上表中下标参数)

3.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分析指标体系

表3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分析指标体系

项目分析是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全面掌握项目的相关情况,正确评估其重要性、可行性,为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提供基础。项目分析指标体系见表3。

其中:f(w)=∑f(wi)×M(wi)= ∑f(wij)×M(wij)= ∑f(wijk)×M(wijk)

(i,j,k的值参见上表中下标参数)

4.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SWOT分析指标体系

SWOT分析是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项综合评价指标,是对该风险投资项目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考评。SWOT分析指标体系见表4。

表4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SWOT分析指标体系

其中:f(x)=∑f(xi)×M(xi) (i,的值参见上表中下标参数)

5.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风险分析也是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旨在通过对风险程度的具体分析,更好地抓住机会、规避风险,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风险分析指标体系见表5。

表5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其中:f(y)=∑f(yi)×M(yi)= ∑f(yij)×M(yij) (i,j的值参见上表中下标参数)

二、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上文风险投资评价指标体系中给出了项目评价的基本框架,利用其相关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赋予各指标对应值,再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即可对风险投资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分析。但必须注意的是,该指标体系中我们没有给出每一个指标的具体权重,这是因为其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会因为项目处于不同时期、项目涉及不同行业、不同环境而改变,必须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具体情况设置权重,以期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但究竟这些因素的权重应怎么确定,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又怎么确定呢?我们建议可以采用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值及各指标的权重。最终评价结果(即Z值)符合投资方的要求,则表示该项目有投资价值,可以进行投资;反之,则不能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夏迎春:“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群决策方法”.《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24期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智力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结合更加紧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倍增,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办学效益的高低就成为桎梏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进行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综合体,必须消耗各种资源。长期以来,高校一方面面临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同时大量资源又闲置浪费,如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避免无效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就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绩效预算研究的不仅是“投入――产出”管理模式,而且更加深入全面研究“投入――产出――效益”管理模式。绩效预算这种重效益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对财政资金预算及其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而它所依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一个相适应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1.科学性原则。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统计理论基础上,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指标的代表性、计算方法、数据收集、指标范围、权重选择等都必须有科学依据。

2.重要性原则。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变量输出的复杂系统,适时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充分有效地反映高校整体运行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因此,在建立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要有侧重点,避免某一指标要素对评价目标的重复。

3.总体性原则。高校在构建绩效预算评价指标时,必须要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总体性。建立包括业务绩效、财务绩效、社会绩效为一体的高校绩效预算分析系统,以及相应的绩效评价考核子系统。

4.可比性原则。建立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其考核指标之间应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即具有相似目的的工作选定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要求指标在统一的核算范围内和相同可比的基准点之上进行量化比较。

5.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由于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涉及面较广,评价考核的内容有的可用定量指标反映,有的确难以通过定量指标反映,就需要设计定性考核指标。同时,可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判断指标,该指标只需被调查者回答有或无,是或不是即可。

二、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也只有在不断地创新中,高校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创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系统性要强,科学性与技术性要求较高,涉及参评的内容较广。由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因此,按照建立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所构建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就应该涵盖教学、科研、财务、社会等内容,形成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诸多因素构成的集合系统。该集合系统反映了绩效的各种单一指标纳入到一个有机的相互制约的系统之中,全方位分层次对绩效进行比较分析;该体系根据指标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目标评价指标又分为若干较小的观测点,并按各观测点问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各观测点按不同层次聚集集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具体观测点)相对于最高层(总指标)的相对重要权值(见表1)的确定和排序上。

三、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指标

按照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建立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包括:业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财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社会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如表2、表3、表4)。

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是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一体,科学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四、高校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11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原则 构建思路

一、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及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的第一次,也是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和参照。指标的合理选择可以更深入的分析和掌握供应商的经营概况,确保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能符合龙宇煤化工的需求。同时,指标体系也是供应商改善自我服务和产品的依据,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全面的指标体系下选择的供应商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合作伙伴,是龙宇煤化工供应商管理的重点。

龙宇煤化工在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须适宜,应该设置合理、科学。如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将评价者的关注点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完全反应供应商的水平。

第二,系统、全面性原则。即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较为全面的反应供应商基本状况。除了质量、价格、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等考察供应商业务能力的基本指标,还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经营管理水平、与企业合作的能力以及所面临的环境因素等可能影响制造企业及供应链业绩的指标。

第三,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是公司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实际情况和对供应商的要求,灵活运用指标。还有一方面,是选取的指标应易于测量并可操作、比较。

第四,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功能类型的产品,具有的供应链特点,设计不同的供应商评价标准。由于龙宇煤化工对供应商评价不同目标、属性的评价,针对龙宇煤化工采购产品类型的不同,其供应链的特点不同,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应有所差异,不能用同一指标体系进行衡量。因此,在评价指标构建和指标选择上要注意这种差异,针对性的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数据可获得、可比性原则。设定的定量指标必须保证是能够获得的真实、有效以及可靠的数据。如果是定量指标,则需要确定可执行的评价标准,而且还需要找到专家对其进行公正与客观的评价。评价指标需要在各个供应商之间能够适用,涉及到的计算方法、内容和范围等都应具备可比性,便于对供应商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

二、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针对现行龙宇煤化工在供应商选择指标存在的问题,结合过去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本文在构建龙宇煤化工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构建的思路及特点如下:

首先,本文将借鉴遗忘的指标体系分层次、分类别构建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龙宇煤化工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价是个多目标决策过程,包括许多明确和位置的因素,将这些评价指标分类别、分层次研究进而形成一个体系,可以使公司在选择评价供应商时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供应商,从而做出合理、客观、全面的评价。本文将分为三个层次来建立:第一层是目标层,即龙宇煤化工所需要选取的合适的供应商;第二层是根据公司对供应商的目标和要求,找出影响合作伙伴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几个方面;第三层是各类影响因素相关需要考察的细分指标。这样做也符合龙宇煤化工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简明科学性原则。

第二,在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些共性的指标。如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等。这些指标是选择评价供应商的最基本的考察因素,都是通过对许多同行业公司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得出,所以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都会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这些指标在选取供应商中具有现实可行性。本文在确定评价指标时也会将这些基本的因素考虑进去。

第三,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除了成本、质量、交货等基本的传统指标因素,还将考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要求,适应网络经济下动态、合作、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战略性合作伙伴的选择。为了适应公司构建具备一定柔性的供应链的要求外,本文在为龙宇煤化工设计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将供应商的柔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四,在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与核心企业是一种长期的密切的合作关系,供应商的合作兼容性对于提高核心企业乃至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强调双方的话,它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响应速度。因而本文将把供应商的合作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评价方面,弥补传冲选择指标过于重视对供应商内部的评价而忽略对供应商合作能力的评价的缺陷。

第五,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公司于供应商通过合作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供应商信息化能力直接影响他与其他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以为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少提及或考虑供应商信息化能力。这就使公司不能全面地衡量供应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把供应商信息化的能力作为衡量供应商合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力求符合准确系统全面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12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德尔菲法,指标体系,权重系数

【中图分类号】G640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方面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通常是设定一些评价指标,然后将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各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分数,最终得到对一个教师的综合评价值。在具体量化打分指标上,各学校的评价内容,相差无几,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但很少在评价内容中,考虑的课程的理念问题。每门课程,都有其相应的课程理念,诸如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和风险意识;在统计学课程中,要树立以量化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世界的理念。

(二)评价主体方面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不同的学校其评价主体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包括领导、教学督导部门、同行和学生。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的内容也基本上差不太多,这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督导部门的评价,主要采取对任课教师抽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即使是对全体教师听课,也无法进行全程跟踪,同时受到督导人员专业的限制,很难做到评价的全面、准确。教师同行评价,通常也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因此同样无法做到全面、全过程跟踪听课,所以也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评价,总体上来说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但学生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上不一定很准确,在评价的态度上也不一样,对教师授课的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评价也不一定很准确。

本文根据以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试图设计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引导教师采取更加有效的授课方法,提高业务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关键是要科学地选择评价项目,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必须与评价的目的相吻合。其目的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就需要根据这一评价的目的来确定评价指标。

2.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内涵,能够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3.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即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不能仅局限于反映课堂教学某一方面的特征。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完整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貌。

4.相互独立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尽可能地选择相关程度较低的指标。各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应该是互斥和互补的有机统一。

5.可操作性原则

确定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尽可能地考虑其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和易操作性,评价指标在尽可能保证评价准确性的前提下,要尽量简化,方便资料的收集。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

(一)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确定方法德尔菲法和分析法,定量确定方法试算法和系统聚类方法等;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赋权法,一是主观赋权法,二是客观赋权法。

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该方法主要是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其基本步骤如下:

(1)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

(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相关意见的。

(4)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

(5)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三、四轮。

(6)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系数的确定

在对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德尔菲法来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专家共10名,其中,学校督导部门及教务部门专家4人,二级学院院长及系部主任3人,教师3人。经过三轮的反复征求意见,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如下表:

注:该指标体系的各项权重,是根据最终调查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并对其平均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经过计算,各专业给出的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的标准差系数均控制在20%以下,意见基本趋同,所以其平均数可以作为权重系数。

(三)在实施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评价可以学期期末进行,在评价时,需进行宣传教育,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学生评教结果客观公正,并且要保证学生评教的参与率。

2.同行评价可采取观模课,录播课的形式进行。教师评价更注意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校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