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19 11:28:02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67-02

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在进行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高职院校更应提高认识,丰富教学督导理论,完善教学督导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工作,以培养高职院校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性质

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是经学校领导机构授权的督导机构和人员,直接面对校内教学双方和教学过程,以专家身份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并客观、及时地向学校领导、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教学双方,以适当的方式反馈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教学信息,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建议。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是由学校领导机关授权的属于学校内部对教学工作的督导。它通过对校内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经常性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反馈给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使他们及时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同时还可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教学督导的工作范畴和内容也仅限于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督导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可见,高职教学督导和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教育中实行的教育督导,不但内涵差异很大,而且性质也完全不同。

教学督导着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与学双方的督导,其中“督”是手段,“导”才是关键。由于高职教学督导机制建立时间不长,也不健全,目前只能偏重“督教”,而对“督学”和“督管”还做得不多。从长远角度看,督教和督学、督管是分不开的。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特征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借鉴了本科院校的一些做法,但根据其自身性质和定位,又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具有非行政职能性 高职院校的各个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分院或系部等,都有十分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职权,具有分工明确的管理任务,有比较固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则有所不同,教学督导一般是按领导的意图进行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的。例如,当发现某个教师有违规行为或发生教学事故时,教学督导没有当场的处置权,只能以规定的方式和途径反映给校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对违规的学生也是如此。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具有权威性 教学督导是受聘的专家、教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在学生和教师中有较高的影响力,他们都能客观、实际、公正、全面地了解问题,反映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所以,教学督导的权威性是在多年学术经历、教学经历和教学督导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一纸行政授权所能形成的。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具有一定的超脱性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构不像其他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有大量的事物性工作,既受行政系统的指挥和控制,又要遵循岗位责任制,完成许多“硬”的工作指标。督导人员受聘时学校都是按其胜任力安排督导工作的,弹性很大,一般都具有时间和人事关系等方面相对超脱的优势,不会因他人的看法和个人的利害或功利关系而瞻前顾后。根据督导的任务和职责,都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展督导工作,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用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高职教学督导机构是一个独立机构,它与教学管理行政机构是脱离的,一般由院(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院(校)长分管。院(校)长往往通过教学督导了解教学信息、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反馈的信息也是院(校)长决策的重要依据。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督导工作的策略与方法,是指督导工作人员为完成既定的督导任务所选定的督导策略、模式、方式、方法、途径等。这是教学督导工作过程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

正确处理常规督导与专项督导的关系 第一,高职院校的常规督导。指督导人员经常性深入教学现场(课堂、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职场等)了解和调研教学状态和教学实际情况和检查、指导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等督导活动。包括听课评教和实践教学调研。听课评教是高等职业院校督导工作最普遍、最常用、最主要的督导方式。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和育人的主渠道。根据听课的实施形态和目的,可以把听课再细分为:(1)随机听课。即事先不通知督导对象的听课,俗称为“推门听课”,有的学校是随机抽查式听课,有的学校是每学期或每学年对每位任课教师至少听课一次。(2)公开课听课。即事先通知督导对象,组织专兼职督导人员、有关教学管理人员参与的听课,有一定的计划性,牵涉面广,督导机构要事前精心准备,听课后要组织评课。(3)示范性听课。这是为了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或教学改革成果而进行的有组织的听课,组织和实施的计划性强,影响面、促进面较大,有利于推广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风格。(4)竞赛性听课。通过层层选拔,开展讲课比赛,可以促进教师树立敬业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实践教学调研即指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训课和实习课。对这些课程教学的调研,可以采取现场观察、个别询问、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观察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模仿操作,检查学生报告等,了解学生对操作技能和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评价教学过程状态和教学质量。第二,高职院校的专项督导。专项督导是指对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个问题(如课程实验、课程作业、课程设计等),或者对培养计划中较大的环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所进行的专项检查、调研、监督、评价和指导活动,这也是高职教学督导常用的方式。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督导机构和督导人员常选择某一专项督导内容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专项督导。专项督导就是抓住富有典型性和共性的专题进行系统性的调研、分析、梳理、综合,写出书面报告,提出决策建议,供院领导决策参考。专项督导的特点是项目内容集中,焦点单一,只涉及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人员,易于组织实施,便于深入研讨和钻研,系统地了解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专项督导和常规督导各有侧重、各有特点,督导机构和督导人员应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并且应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才能获得更好的督导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常规督导发现典型共性的问题开展专项督导,而专项督导又可以找出某些课程的教学问题,促进常规督导的深化。例如,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的规范化问题,可以给高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改革指出方向等。

正确处理一般督导与重点督导的关系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既有静态的因素,也有动态的因素。包括各种结构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学督导的广泛性、多样性。高职教学督导机构和督导人员对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业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应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一般督导比较广泛地对各个方面的一般情况进行督导,体现教学督导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但一般督导有许多欠缺,即督导广而不深,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因此,在督导实践中,高职教学督导还要在一般督导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督导,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督导与一般督导相结合。所谓重点督导,即指在督导活动中选择若干重点对象或重点内容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深层次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督导。如高职教学督导有三大督导内容,即督教、督学与督管。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重点抓督教。

正确处理计划性督导与灵活性督导的关系 为了使教学督导工作目标明确并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各高职院校督导机构每学年、每学期初都会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要点,找出督导工作的切入点、重点,制定督导工作计划,确定督导工作重点、工作日程、人员分工等事项,使督导工作任务具体、要求明确、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有效开展。如常规督导和专项督导的安排、重点督导和一般督导的安排等,使每位督导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但是,高职教学督导工作又具有超脱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或学校领导的布置,临时做一些计划外的又适合督导机构做的事情,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可以比较灵活,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充分发挥督导工作的潜能。

正确处理分散督导与集中督导的关系 目前,高职院校都处在发展时期,教学工作又面临深化改革时期,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尤其是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由传统学科型向现代职业课程转型的课程开发,可以说是热点、重点问题集中,千头万绪。督导机构和督导人员必须发挥超脱性、灵活性以及丰富经验,做到分散督导与集中督导相结合。对于需要重点督导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由于其影响面广、作用大,必须组织较多的人力,进行集中督导,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使信息收集更全面、调研与分析更周到、解决问题更快捷、效果更好。同样,对于师生反映较多的教学问题,也需要重点督导,也必须组织群体听课,集中集体智慧进行集体诊断,判断问题的症结、性质和原因,选择最恰当的反馈和指导策略,使整个督导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正确处理特长督导与非特长督导的关系 高职教学督导人员多是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尽管他们的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但他们有所长,也有所短,各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素质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督导对象不同和督导活动内容不同进行合理分工,尽量发挥每个督导人员的特长和优势,进行特长督导。这样,可以使督导人员在督导实践中能够敏锐地、准确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准确的诊断,提出更切合实际、令人信服的意见和建议,使督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志伟,王文博.高职教育教学评价[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

[2]朱新秤,潘东明.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与督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韩志伟,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学[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8.

[4]孙淑英.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内涵及其有效运行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4).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2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监督机构基本上是财政部的监督检查局(以前称”监督监察司”)、专员办和地方财政监督部门构成的。

财政监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财政监督主要是监管国有企业,主要目的是查补收入,主要方式是以查账为主。二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快速提高,财政支出的监督成为重点,专项检查为主要方式。三是1998年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逐步推进,财政监督形成了“收支并举、监管并重”的工作格局。在实际工作中,专职的财政监督机构主要是对财政运行结果进行监督,财政部的各业务管理司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也在从事财政控制和监督,主要是从决策和过程进行监督。

从财政监督的发展历史上看,专职财政监督机构不管是对企业的监督还是对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基本上是以对外监督为主。1999年财政部开始建立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对财政部内部各职能机构的财务管理、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2000年监督局设立了内审处,财政监督才开始了由传统的对外监督向对内监督转变,但对内监督的力度和得到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新中国成立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其职能是在财政部的财政检查司(后改为“财政监察司”),1958年该机构被撤销,1978年又重新恢复。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需要,1983年国家设立审计署,财政部的监督机构连同财政监察业务工作一并移交给了审计署(1986年财政部重新恢复设立了监督监察司)。1995年国家出台了《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部门的职责是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从审计的职责上看,对政府收支审计、对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和目前财政监督的职责存在重复。

我国审计机构设置同很多国家不同,它是国务院的政府组成部门(国外的审计机构多数不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特别是随着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审计范围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职能重复问题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每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都要讨论的重要议题。这个问题如不从体制上加以研究和解决,以后的矛盾还将继续存在。

存在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财政监督的历史沿革形成的监督惯性,在审计署成立后,没有重新调整财政监督的工作思路,导致财政监督始终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二是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监督的职能也应该重新进行调整。

关于财政监督的职能定位问题,财政部的多位领导也多次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2003年,财政部领导明确提出监督检查局和专员办在认真履行财政监督检查职能的基础上,要使财政监督和业务司的管理工作融为一体,使专员办逐步参与业务司的管理工作,这将是财政监督工作新的发展方向。

2004年,时任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提出专员办要加强对中央二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的审核,改变专员办过多依赖各业务司临时布置安排工作的现状,专员办通过履行制度化规定的工作职责,还可以对各业务司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

2004年,时任财政部纪检组长金莲淑提出通过调整和完善专员办的业务工作机制,把财政监督和专员办作为一个环节、一个组成部分,设计到财政运行之中、根植到财政管理当中,促进专员办的长远稳定发展。原财政部纪检组长贺邦靖也多次提出财政监督要做到“三个贯穿”,要融入财政的中心工作之中。财政部纪检组长刘建华分管监督局和专员办的工作后,也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财政监督顶层设计,并且出台了关于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12条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专员办的作用,把专员办作为业务司局在地方的中央财政监督工作的第一选择和主要依托,要不断强化预算监督,不断提升综合财政监管的水平和质量。

在财政部领导的重视下,近年来,财政监督和专员办的工作职能有了一定的调整和转变,但基本上还是以检查为主,没有真正融入到财政管理之中。主要原因是不管是社会上还是财政部内部,始终把专员办定位在一个专职的监督检查机构、并且只是财政部在各地的一个办事机构上,由于定位的原因,导致了很多专员办能够做、应该做的业务工作,财政部业务司都授权给各个部委和地方财政部门,致使专员办不能真正融到财政管理之中,始终处于财政部和财政管理的边缘地带。

(作者为财政部驻甘肃专员办监察专员,标题系编者加)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3

2020年,我们将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卫生计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重点完成以下卫生监督工作任务:

一、 预防性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开展各项预防性卫生监督,重点做好和完成的工作:一是对新建、扩建、改建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业户按时给以现场指导、审验和发放卫生许可证工作;二是积极开展监管行业中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对体检不合格的人员及时下达调离通知单,调离率要达到100%,规定时限内的现场指导服务、受理审验和许可发放率要达到100%。

二、网络知识培训及录入工作

完成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网络知识培训工作,按照时限要求,每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各项网络学习任务,同时做好各类监督信息的网络录入工作,严格执行录入时限要求,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集中填报。

三、各项宣传培训工作

(一)培训工作

为提高全所监督执法人员能力水平,更有效地完成各项卫生监督工作任务,每季组织一次专业知识培训,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法律文书书写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回来后,要将所学知识和新要求及时传达给每名监督人员。

按时限要求,完成卫生监督协管员学习培训,各项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宣传工作

开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一法四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促进我县《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落实,提高依法行政及管理水平,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

四、重大活动保障工作

在中、高考期间要认真做好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以学校考场内的环境卫生、学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周边的公共场所卫生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辖区内学生中、高考期间公共卫生安全,杜绝危害学生健康事故的发生。

五、专项监督执法检查工作

(一)打击非法行医专项监督检查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行医行为,维护我县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和健康权益,重点打击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非法行医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将科室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严厉打击各类以“义诊”、“医疗保健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的医疗活动;严厉打击药店内无证“坐堂行医”非法行医行为。

(二)集中供水单位专项监督检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2018年,进一步加大对集中供水单位监督检查力度,协调有关乡镇或城建部门尽快完善各个供水单位供水设施,改进供水条件,保护供水环境,提供相关资料,尽快使供水单位的设备设施及饮水水质达到要求。

(三)公共场所‘’两证‘’专项监督检查

加强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行为,规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知识培训工作,使辖区内公共场所两证持证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从而保障公共场所依法经营秩序。

(四)放射诊疗单位专项监督检查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2020年,重点监督检查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证》持有情况;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设备性能、场所检测情况;放射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及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辐射危害告知、辐射危害警示标志设置情况,建立《放射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

(五)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监督专项监督检查

开展对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生活饮用水、学校内设医疗机构和保健室、教室生活环境等卫生监督检查,促进和指导学校进一步提高卫生管理水平,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在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秩序,2020年,重点对各级各类学校是否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制度;晨检记录的质量和晨检制度的执行情况;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和病因追踪工作开展情况;检查儿童玩具、室内外环境和专用校车等进行定期消毒情况;建立学生常见病健康档案情况;检查学校内自备水源定期进行水质检验情况,是否建立健全学生饮用水管理制度;学生饮用桶装水是否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消毒,是否建立桶装水的索证制度等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六)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专项监督检查

进一步加强我县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提高对医疗污水的监管力度,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和管理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和违法行为,及时整改落实和进行查处。了解掌握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污水管理情况,推动各医疗机构完善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管理责任制,有效防止医疗废物流失造成危害,保护广大群众的健康。

(七)计划生育专项监督检查

深入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20年,我们重点监督检查服务站、医疗、保健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是否核准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两证是否按期效验,是否超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八)职业卫生监督

根据省市、县局相关要求做好第十七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宣传工作,对涉及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

开展粉尘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活动,继续推动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执法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为期两年的水泥生产企业治理任务如期完成。以非煤矿山、化工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尘毒危害专项治理。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4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1、电力工业(水电)行政管理职能交由市经济贸易局承担。

2、在宜林地区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包括退耕还林)的职能,交给市农林局(林业局)承担。

(二)划入的职能

1、原市地质矿产局承担的地下水行政管理职能;

2、原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核发河道采砂的采矿许可证。

(三)转变的职能

1、按照国家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编制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划分,监测江河湖库的水质,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并向市环境保护部门通报有关数据和情况。

2、实行水行政执法监督与水行政执法相分离,实行水利工程规划、计划与建设管理、质量监督相分离。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市水利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和水利方针、政策;组织制订全市水利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水利行业政策;负责水利行业管理,组织并监督实施水利行业技术质量标准和水利工作的规程、规范。

(二)组织制订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江河、湖泊流域(区域)综合规划,防洪、排涝、御潮、水文、供水、水电、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整治、滩涂围垦等专业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有关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的论证工作;组织、指导城市防洪工作。

(三)统一管理全市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组织制订全市水资源的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全市水资源公报;组织、指导全市水文工作;组织水功能区划分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监测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管理、保护滩涂资源,管理、指导滩涂围垦工作。

(四)组织、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实施水行政审批制度,依法征收水利规费;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调处水事纠纷;承担行政应诉工作。

(五)负责全市水利基本建设的行业管理;实施水利、水电、围垦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对水利、水电、围垦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和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编制、审查市级水利、水电、围垦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六)负责全市各类水利设施、水域(包括河道、江河故道、水库、湖泊、滩涂、人工水道、行洪区、滞洪区、蓄洪区)及其岸线的管理与保护;负责管理全市河道及江河水闸等水利工程;管理河道采砂,实施采砂许可制度;组织、指导河道、湖泊、水库及河口、海岸滩涂的综合治理和开发;负责水库、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监管;组织、指导水利绿化工作。

(七)指导全市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节水灌溉、乡镇供水以及小流域治理工作;指导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八)组织、指导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综合防治进行监督管理。

(九)指导全市水利经济工作;研究提出有关水利的价格、收费、税收、信贷、财务等方面的经济调节意见;研究水利投入机制和筹资政策;指导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水利行业多种经营工作;负责全市水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十)负责管理水利科技、教育、对外合作;组织、指导水利科技的研究和推广;组织、指导水利信息化工作;组织、指导水利队伍建设。

(十一)承担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市防汛防旱工作,对流域性河道和重要水利工程实施防汛抗旱调度。

(十二)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水利局内设4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计划财务科)

负责各业务科室及直属单位的综合协调和催办、督查工作,协助局领导处理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文秘、会务、办公自动化、档案、保密、保卫、、议案提案办理、计划生育、机关后勤等工作;负责组织制订机关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国有资产工作;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和行政后勤服务工作;负责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管理和指导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财务和国有资产;负责全局各项经费收支的审查、编报和统计工作;参与全市水利建设补助资金的审查、安排以及资金投入专款专用效益的检查;负责全市水利职工教育、培训、人才规划管理工作;承办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全市水利行业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建设工作。

(二)水政水资源科

负责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质监测、调查、评估、水域纳污能力审定等工作;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订全市中长期用水、供水计划和水量调度分配方案;全市水资源公报;负责编制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实施采砂许可制度;对全市占用水源、水域、水利设施的补偿、取水制度的实施和水资源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水利规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实施水政、水土保持监察制度;负责水利行业法规的宣传,组织、指导水利执法及水土保持监督工作;负责水政监察队伍的管理;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调处水事纠纷,承办水行政诉讼工作;负责全市境内河道及水工程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许可审批工作。

(三)规划建设科

研究制定全市水利、围垦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水利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水利中长期供求计划;组织编制和审查全市主要河道和重点地区水利综合规划、重点城镇防洪规划、协调流域开发工作;负责水利、围垦基建项目建设的立项审查和申报;负责工程的招标投标、建设进度、质量监督和市级验收工作;指导农田水利建设;指导全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水利绿化;负责全市水利设计、施工、监督单位的资质审查;组织实施水利建设行业规范、标准和定额;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市外水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入瑞安市场;承办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负责对外合作交流,负责市水利学会的日常工作。

(四)工程管理科

负责全市江河、水库和其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及运行,组织实施小(一)型以上水库工程的养护、维修、控制运用和检查、观测工作;负责检查、监督上级水费政策在本市的执行情况;归口管理水利工程及施工安全工作,负责对水利综合经营和水利经济实行行业管理,促进水利产业发展。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部门管理、学校实施”的基本模式,坚持“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和“经济、营养、卫生、方便”的基本要求,稳步实施。

三、实施内容

(一)实施标准、范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的对象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日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补助以食品实物形式由学校负责发放,供学生食用。

(二)供餐模式、内容。供餐采取学校食堂供餐和蛋奶供餐两种模式。具备食堂条件的学校按照营养食谱由学校食堂提供营养午(早)餐;不具备食堂条件的学校,暂按蛋奶供餐模式过渡运行。

四、资金来源

实施“计划”所需资金,其中营养餐学生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待遇及水、电、燃料费用待全面实施后由区财政统一协调解决;学校食堂建设由区教体局商财政局科学制定学校食堂改造建设规划,并统筹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和必要的设施设备优先建设,通过三年基本完成全区食堂改造建设任务。

五、主要工作及有关要求

(一)核定实施对象。区教体局负责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的动态监控,严防套取、骗取资金行为的发生。

(二)制定营养食谱。由食药局牵头,教体局配合,组织营养专家制定营养配餐标准和操作指南。食谱制定要结合学生体质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物产特点,科学制定。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并保证学生每周食用一定数量的牛奶和鸡蛋。

(三)招标采购。营养餐所需牛奶、鸡蛋、粮油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供货商;蔬菜、肉(禽)类等农副产品,由实施学校实行定点、集中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各供货企业,均须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供应学校的米、面、油、酱、醋、盐等食辅材料必须有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QS)。食品原料配送服务要纳入招投标合同或采购协议。招标采购工作由区财政局牵头,教体、卫生、食药、质检、物价、监察等部门参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价格公正合理。

(四)加强食堂管理。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严把食品质量关。严防霉变、腐烂、污染和生虫不洁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卫生习惯。凡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严禁从事学校食堂工作;加强学校食堂供餐管理。实行试尝制度和陪餐制度,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学校食堂实行独立核算、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学校食堂结余款项,要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或其它方面的支出。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确保食堂供餐安全。

(五)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教体局配合,制定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方案,并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六)组织培训。由区教体局牵头,人社、扶贫、卫生、食药等部门配合,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七)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区卫生局牵头,公安、食药、宣传、教体等部门配合,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各实施学校要建立本校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计划”实施的领导,成立由区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及分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教体、财政、食药、发改、监察、农业、卫生、审计、工商、宣传、质监、公安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区营养办)设在区教体局,具体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各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由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明确部门责任。“计划”实行“三长负责制”,即部局长、镇(办)长、校长是实施工作第一责任人,其工作职责是:教体局长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牵头负责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检查;配合财政局做好“计划”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管工作。财政局长负责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负责“计划”各项经费的筹措和按时拨付工作;负责“计划”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管工作;牵头做好食品及原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发改局长负责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计划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农业局长负责组织对供给学校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农牧企业、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农户面向农村学校定点生产、加工和集中配送食用农产品。工商局长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日常监管;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监管,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每月检查供应商库存条件至少一次,对食品材料进行查验并做好记录;安排工商所定期检查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的食品安全,防止“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进入校园;根据本部门工作相应职责制定“计划”实施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局长负责对供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履行自身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定期对供餐食品进行抽检,对实施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查处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对“问题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依法出具科学、公正的检验报告,为处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卫生局长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协助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对学生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制定营养宣传教育方案,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学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做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工作;协助教体、劳动部门培训从业人员,对学校师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会同教体部门与学校和供餐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负责制定营养食谱;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加工、贮存、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协助查处食品安全事故;负责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实施计划的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监察局长负责对有关部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计划”实施过程中群众对违规、违纪人员及事件的举报和反映;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追究违规违纪及失职、渎职人员责任,促使“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审计局长负责对“计划”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效益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保证资金安全。公安局长负责配送车辆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建立配送绿色通道,确保食品材料安全及时送达;负责实施过程中刑事案件的立案和侦查工作。人社局长负责配合教育、食药、卫生部门制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免费对实施“计划”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镇(办)长负责本辖区内“计划”的实施工作;组织成立本辖区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察小组,定期研究辖区内“计划”实施的相关问题;整合辖区内各部门工作职能,定期检查各校的具体实施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化解辖区内“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职责。负责学生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监管工作。中心校长负责制定辖区实施方案,细化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对辖区学校实施过程的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工作;每周对学校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对“计划”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设立监督电话和意见箱,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制定“计划”实施的绩效考核方案,调动教师参与、支持营养改善计划的积极性。各实施学校校长负责制定本校“计划”的实施方案及详细的管理措施,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好食堂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食品采购、接收、储藏、出库、加工、试尝、留样、分发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及食堂卫生监管,保证校园食品安全,确保安全运行;做好周食谱公示工作;组织和管理学生安全、文明就餐;负责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在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做好学校食堂建设工作;负责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

(三)深入广泛宣传。各相关部门要从保障学生健康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意义,为实施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要认真抓好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要以实施“计划”为契机,全面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卫生工作,促进中小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长。

(四)强化监督检查。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原材料采购、配送及食堂加工、学生食用全过程的监督,做到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卫生安全。在实施过程中,由区政府办牵头,监察、审计、教体、财政、卫生、食药等部门组成监管工作组,加强对“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各镇、办事处要成立由纪检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实施“计划”监管小组,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五)实行目标考核。“计划”实施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区政府对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镇办进行目标考核,教育局对实施学校校长进行目标考核。

七、责任追究

(一)工作责任追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引发或造成不良的后果,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二)质量责任追究。凡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和质量安全标准的蛋奶粮油及原辅材料,造成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疾病发生,取消供货商资格,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6

《酒店管理与督导》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涵盖酒店业态分析、酒店常规管理、酒店提升管理、酒店督导管理等方面的行业资讯和管理知识,从而巩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酒店管理与督导》以管理学实务、旅游学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为前导课程,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旅游酒店发展概要、酒店集团、组织计划管理、营销管理、人资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品牌经营、绿色酒店管理、产品创新、酒店督导技能等为主的课程重点、难点内容,学以致用,为顶岗实习做好专业储备,为走上基层管理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酒店督导训练的必要性

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中,3490名受访者在回答“你是否考虑并重视自己的职业路线”的问询时,有385人不重视个人职业路线,约占11%。数据表明,在加强目标培养和全人培养过程中,课程渗透职业素养和职业路线,使学生清晰专业培养的定位和自身可能成长的路径,十分必要督导是对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员工进行管理的人,即为监督指导的人。广义的酒店督导,指酒店的一线现场管理人员。如酒店各部门的领班、主管、部门副经理、经理等。狭义的酒店督导指管理者在酒店工作中通过巡视、观察、预防、发现并处理问题,从而使酒店营业正常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即对下属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懂管理的旅游企业基层管理者。经过3~5年的企业历练,顺利成长为酒店主管、部门副经理,相对优秀的学生5~8年成长为部门经理、副总监,充分胜任酒店督导的任务职责。酒店督导是酒店管理的基层有效管理。在校期间,如何使学生理解并有效的定位,加以培养训练,为未来顺利成长为酒店督导岗位的优秀员工,是专业和课程建设中的思考核心。

三、《酒店管理与督导》的课程体系设计

自2004年以来,该课程经过了4轮课程改革,笔者在2009年发表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的“谈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教改思路及措施”一文中提到了一些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2011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武汉会议上交流了“高职酒店管理核心课程《饭店管理》的课程设计与改革”;第四轮改革内容与方法于2014年发表在《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同时由笔者牵头完成《饭店概论》教材,入围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一批立项,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发行。总结分析该课程近4年多来的实践运用,进行第五轮课程建设新做法和新思考。诚然,同一门课程的持续建设与改革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实践,但以3~5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必要的思考提炼,是对课程建设的交代。近年来,正是“95后”学生走入校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个人思想、生源结构、综合素养、学习状况等多个方面较之以前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适当结合“95后”学生特点酌情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革新教学内容的设计,为适应“00后”学生的需求奠定基础,是授课教师应当考虑且必须付诸实践的。如表1所示,通过本轮课程改革,将课程体系分为酒店业态分析、酒店常规管理、酒店提升管理、酒店督导管理等4个模块。其中,酒店业态分析包括认知旅游酒店、关注酒店集团、分析酒店建筑与结构布局等3个项目;酒店常规管理包括酒店组织计划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人资管理、酒店安全管理、酒店物资设备管理等4~5个项目;酒店提升管理包括酒店信息管理、酒店品牌经营、绿色酒店管理、酒店产品创新、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等4~5个项目;酒店督导管理包括酒店督导技能、西餐厅督导技能等2个项目,在这两个项目里,围绕西餐厅督导实践任务融入自我管理、激励技能、领导协调、管理沟通、团队建设等督导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技能。课程执行期间,结合不同学时需求和实际,可酌情把握不同项目的具体应用,如线上线下配合、课上课后配合等,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相应任务活动,达到预定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将课程名称更新为《酒店管理与督导》,意在传承既往的课程建设脉络和经验,强化《酒店管理》核心课程的核心内容,突出核心技能“酒店督导”的地位和价值,提供新一轮课程建设的结构框架,更好地面对“00后”旅游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

四、新时代《酒店管理与督导》课程的改革举措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建设与改革比以往的任何阶段都显得更加急迫,与时俱进的课程反思和调整不仅是对学生培养负责,更是对行业企业的发展助力。

(一)深化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

新时代,课程改革务必重视网络信息手段。信息化的普及诞生了多种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的网络载体,绝大多数学校都选用了如超星、点为等众多信息技术公司提供的APP和电脑端教学平台,还有很多如蓝墨云班课等类型的手段。优质共享课、资源库数据平台有着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酒店管理与督导》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重视工具和手段革新。酌情选择可以使用、方便采用的信息化工具手段,以相对稳定的网络平台为支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完善微课、微视频、课程录像、在线案例库、在线试题库、PPT、多维动画等课程素材制作和运用,提高“00后”旅游大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强化项目式课程实践训练

新时代,课程建设务必尊重生源特点变化。有效分析学情,进行生源特点和现状解析,应及时准确掌握“00后”旅游大类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注意课程内容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设计,突出面对面小组任务的实践性,结合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把线上(信息化工具为载体,把课堂延伸)线下(师生面对面,真实课堂任务)的手段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新的意义上的课堂实践,把课堂的教学核心交给学生,调动旅游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兴趣和动手优势,以通过实践项目有效完成提高其兴趣度和成就感。

(三)推进持续性课程反思总结

新职教课程改革务必坚持持续反思总结。旅游高职教师的课程反思显得更加必要。《酒店管理与督导》课程经过一段时间(几月、几个学期)的实际执行,必须有阶段性地反思和总结。有效跟进课程酝酿和反思,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学情实际,及时调整课程侧重、调整授课方法、调整授课思路、调整授课计划,革新教学手段,融入教师日常从行业企业得到的资讯,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更新,推进课程改革。

(四)推广实用性课程建设经验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7

一、

基本情况

(一)职业健康监管职能交接情况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安监现应急管理部门的职业健康监管职能划转至卫生健康主管部门。2018年12月26日,《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次修正,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职业健康监管职能分工。2019年4月至6月,我市各县市区卫健委与应急管理局进行了职能交接。

目前,应急管理部门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和作业管理系统”于9月初关闭,卫健主管部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已于8月底正式启用,原安监部门申报系统的数据与卫健部门申报系统不能共享。

(二)机构设置和人员划转情况

今年是机构改革后卫健系统履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的第一年。我市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中,市直、宁国市、广德市、泾县设有独立的职业卫生监督科和专职的职业卫生执法人员,其他县市区均无独立的职业卫生监督科和专职执法人员。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宁国市、广德市原安监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人员随着职责划转至卫健委,其他县市区均无人员划转。

二、现阶段工作任务及要求

按照省卫健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开展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卫职健发〔2019〕122)和《关于开展安徽省尘毒危害专项执法工作的通知》(皖卫监督秘〔2019〕180号)文件要求,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为尘毒专项执法工作的集中整治阶段,要求明确治理重点和纳入治理范围的用人单位底数,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纳入治理范围的矿山、冶金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纳入原安监部门职业危害申报系统的建材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

文件要求各县市区加强对重点执法对象的监督检查,对于未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对于工艺落后、危害严重、整改无望的用人单位,坚决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7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召开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李斌副主任指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推动落实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的各项措施,全面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关于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工作,李斌副主任强调:一是要健全执法网络,各地区要通过内部职责的调整,增加编制等方式,在各级监督机构中设立职业健康执法的科室,配备专门的执法人员,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立全国职业健康执法网络。二要提高执法能力,要从执法装备、专业技术等方面加强执法能力的建设,为一线执法人员创造良好的执法条件。三要加大执法力度,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都要依法履责,各级监督机构要执法尽责,每一位执法人员要履职尽责,要到存在职业健康危害的企业去,进车间、下厂矿,以执法行动为契机,树立起健康卫士的形象。从今年9月份开始开展全国职业健康执法大检查工作,对于零执法、零处罚的地区,要进行全国的点名和通报。

李斌副主任还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尘肺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任务。

三、我市职业健康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健康监管机制不顺

在应急部门将职业健康监管职能移交至卫健部门后,宁国、广德两地应急部门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划转至卫健委,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有连贯性。其他部分县市区在职业健康监管职能移交后,委属职业健康科室和下属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对于职业健康日常监管工作尚未明确。

截止此次调研工作结束,国家卫健委“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的市直及所辖7个县市区“卫生监督”账号尚未发放,各地监督执法机构无法查询用人单位的情况。

(二)移交的监管单位底数不清

在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管职能划转至卫健委后,原安监部门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和作业管理系统”中数据显示全市有职业病危害的企业1656家,该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并且自2016年后,多家申报数据就呈“未审核”状态。

在各地职业健康执法工作中还发现,原安监系统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申报不实、数据逻辑错误、用人单位登记情况不实等问题,使得各县市区都存在用人单位底数不清的问题,给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市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承担对全市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厂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等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但全市专职的职业卫生监督员一共仅6名,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给国家卫健委下达的尘毒危害专项执法和尘肺病防治工作(今年9月份开始,2020年底结束)等工作任务带来了很大困难。

现阶段部分县市区开展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还需要依托原安监部门设置在基层的安监站才能顺利开展检查工作。这种工作机制只能是职能交接时的权宜之计,无论是从我们自身工作机制来看,或是从部门分工等方面来考虑,都不可能常态化。执法人员数量及能力不能满足当前我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需要。

(四)适用法规未修改

《职业病防治法》在2018年进行第四次修正后,多项原安监部门的法规如《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等已与上位法不符,但卫健委新的法规又未出台,导致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无法可依。

四、工作建议

(一)可以参照宁国市的模式(在应急部门将职业健康监管职能移交后,迅速成立宁国市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宁国市人民政府下文明确了卫健、人社、应急等部门的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分工。)尽快明确我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职责分工,确保机构改革后我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有效衔接,形成责权明晰、运转有力的职业健康监管体制。

(二)部分县市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下,并未设置职业健康监督科,无专职从事职业健康执法工作的工作人员,现有执法力量很难完成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和李斌副主任的讲话精神,正值综合监督执法机构改革之际,建议独立设置职业健康监督科,增加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编制,配备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设备,提高执法能力。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8

高校教师述职述廉报告

一、思想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情操高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这一年来,我再一次认真系统地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并充分认识到它们是改造客观世界,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果实的行动指南。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工作上。我时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积极向上。这一年来,主持了学院督导工作,全面负责了学院创新强效工程的考核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组织了2019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全面主持了学院督导工作;坚持“学风督导和教学督导”并重,编制了本学年教学督导工作计划,组织了全院90多名一二级督导开展督教督学工作,覆盖全部教学专业和全部专任教师;巡视了学院300 门课程,100多个班级,编制了首位2期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反馈了问题,改善了教学质量。指导了2018-2019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组织编写了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2019年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全部主持、策动了2019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创新强校工程”考核验收工作。全部主持、推进了省教育厅“扩容、提质、强服务”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3笔专项资金共计1238万元的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了2大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计划,督促了资金使用和绩效考核等。完成了3笔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考核材料起草工作,并顺利完成了报送工作。参与了1项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申报工作。

三、主要成绩。继续推进建设了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人主持的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工作;申报的“副教授”职称获2019年职称评审通过。

四、问题和方向。对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还需深入,对自身工作角色的把握有了许多进步,但还有改善的空间;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大大增强,但面对压力,心态并不十分稳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改善,执行力一如既往,领会能力进步明显,协调、沟通、表达能力还可以更上一层楼,洞悉学院各层面关系、掌握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系统性设计和推进业务工作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9

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树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推进人才培养计划衔接;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观念,拓展人才培养方式;树立“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企业 应届大学生 培养管理

一、目前公司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英特公司推出并实施过成功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但对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

人才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的学习培养是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内容也是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英特公司大学生培养工作自入职培训后,即分配到相应部门,疏忽了进入部门后培养工作的管理,未能充分意识到后期培养工作跟进的重要性。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使得英特公司大学生从入职工作到成为主力军的时间大大延长。

2.人才培养方式的单一性

人才是有规格和层次之分的,公司需要培养各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即时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措施。而英特公司的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不仅束缚了大学生专业深度与视野,且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反而导致了人才的外流。

3.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人才成长在各个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升专业领域的创新水平。这就要求企业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来加强监督,而英特公司目前缺乏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培养效果的不理想。

二、加强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树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推进人才培养计划衔接大学生入职工作前三年非常关键,既是过渡期,也是定型期。对大学生前三年的培养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流程。通过科学的“流水线”管理,达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效果,即形成了应届大学生的“三期”培养计划:

第一,见习期:实行一年过关。即新大学生入厂后,首先了解公司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快速融入企业;入职培训结束后,大学生进入见习期,见习期分为生产见习与专业见习,生产见习主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岗位的操作规程,专业见习主要学习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组测试,并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发向。第二,试航期:强调二年定位。即大学生在见习期结束后,不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培养专业能力,打造专业素质,落实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第三,导航期:突出三年起飞。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具创新精神、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2.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观念,拓展人才培养方式

英特公司在总结技术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大胆突破,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三期21式”,以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学习能力、研发能力、国际视野及综合素质。

第一,见习期10式:入厂教育、一周一工区、一日一写实、一周一小结、一阶段一交流、一人一导师、一人一规划(初步)、两周一答辩、一月一小结、一人一档案。第二,试航期5式:一月一小结、一月一策划、一月一考核、一年一论文、承担小课题、一人一规划(行动)。第三,导航期6式:一周一解读、即时小风暴、专业进修、两周一指导、一月一走访、出国培训交流、一人规划(修正)。

3.树立“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公司在形成自己特色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后,还要注重过程的管理,完善相关监督考核机制,才能提高执行率,真正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专业骨干。

第一,公司在制定和规划应届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同时,应落实相关部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第二,将各部门大学生培养目标列入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各部门长为大学生培养的唯一责任人。他既是部门年度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责任人,同时也是“伯乐”,既要发现人才,也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第三,公司人力资源需加强过程的管理,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大学生培养管理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达成“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的培养目标。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10

一、指导思想

服从于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监督各项财税政策的贯彻执行,切实履行好财政监督职责;通过日常化、制度化的财政监督管理,及时、正确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财政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管理机制

在财政内部实现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紧密融合的财政“大监督”长效管理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财政内部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原则。财政监督是财政各业务处室和财政监督机构的共同职责,要实现财政监督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专门监督与日常监督的有机融合,把财政监督有效地融入到财政管理中去。

(二)财政监督为管理服务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督促整改、建章立制相结合,从单纯查处问题转到规范管理上来,从临时性事后检查转到经常性的全过程监控上来,从个别问题的查处转到规范全系统、全行业的财务管理上来,切实服务和促进被检查单位规范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三)依法监督原则。通过完善财政内部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依法实施监督,促进被监督对象加强财政、财务制度建设,按法律法规办事。

(四)内外并举的原则。内外结合,统筹兼顾,既要重视对部门预算单位的监督检查,又要重视对财政部门内部资金分配过程的监控,实现“查外促内,查内促管”。

四、财政监督体系

逐步建立以“财政内部监督、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会计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四大财政监督体系。

(一)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位一体”的内部监督体系。形成业务处室日常监督、监督机构专门监督、业务处室与监督机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关联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监督框架。实现财政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起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核证相结合,涵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整体优势。

(二)财政收入政策制定、执行、管理的收入监督体系。重点是对农税征收和收缴财政性资金的部门征管质量进行再监督;对非税收入政策执行和征收管理的监督。

(三)财政支出审核、调查、跟踪管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支出监督体系。重点加强行政事业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保障及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大额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规范和高效。

(四)会计人员、机构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相结合的会计监督体系。主要是对各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管,以遏制会计造假,规范会计秩序,服务宏观管理,维护公众利益为目标,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严厉打击造假行为和扰乱会计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逐步健全会计监督社会化体系。

五、财政监督职责划分

财政“大监督"的核心理念是在财政机关内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良性监督工作格局,确立各业务处室和监督机构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工作体系,充分体现新形势下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高度融合的特征。各业务处室与监督机构应共同参与、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对财政管理活动事前审核、事中跟踪监控、事后检查和评价的多层次监督,使业务流、资金流的每个节点都能得到有效监督。按照上述财政监督的四个体系,将业务处室与监督机构的具体监督职责划分如下:

财政业务处室主要履行以下监督职责:按照各自职责和工作流程规定,认真履行财政管理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作用,按时进行预算指标和收支执行情况的核对,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预算单位具体了预算收支和财务管理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财政资金(资产)日常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牵头制定完善财政资金管理的政策、制度和办法。

1.收入监督。主要是对农税收入和非税收入的收入政策执行、收入进度、收入结构、征收措施、征收质量以及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拨付、票据使用等情况的日常监管、专项检查、执行情况分析等。

责任处室:

(1)农税收入征管监督—办公室(农税征管)、预算处。

(2)非税收入征管监督—预算处、经建处和收入管理相关业务处室。

2.支出监督。主要是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专项资金等的支出结构、支出范围、资金流向流量、使用效益的监督。涉及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决算管理、支出标准、银行账户管理、支出绩效考核等。

责任处室:预算处、行政事业处、经建处、企业处、办公室(农财职责)和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处。

3.内部监督。主要对各业务处室的制度建设、内控机制、指标分配、资金拨付、预算追加和履行职责等内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等。加强财政内部业务流转环节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运行安全规范。

责任处室:预算处、行政事业处、经建处、企业处、办公室和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处。

4.会计监督。主要是对单位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情况、会计账簿设置规范性、会计资料真实性、会计核算合规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情况及会计记账机构执业质量等进行的监督。

责任处室: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处和相关业务处室

局监督检查机构主要履行以下监督职责:按照职责和工作流程规定,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责,对全局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范程序,对重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配合相关业务处室实施监督检查。

1.负责全局财政监督检查计划的统一制定、组织实施、总结考核等工作。

2.负责财政监督制度建设工作。包括制定财政监督检查规范性操作制度、处理处罚协调操作规程、建立财政检查法规库等。

3.负责对检查结果整改情况的牵头并促进落实。

4.联合相关业务处室开展重点专项资金检查工作。如:围绕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选择教育、社保、科技、农业等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资金、政府性基金等开展专项检查;对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六、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局各业务处室和单位应根据财政监督内容和职责分工,主动开展各项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明确如下:

各业务处室要强化对预算单位日常监管工作,将财政监管工作延伸到财政“资金链”的末端──用款单位。一是每年对所有预算单位预算、决算编制情况进行核查。二是每年对部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或部门预算综合检查。三是对已完工的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审查。四是每年组织对部分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各项专项资金检查要形成专题检查报告。年终,各处的监督检查工作要形成综合监督检查报告,专题检查报告与综合监督报告报送局领导的同时抄送监督检查部门。

(二)办公室(农税征管)每年组织对农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票据管理进行稽查,并达到一定的覆盖面。

(三)预算处在国库集中收付、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环节的监督必须全部覆盖。每年组织对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票据管理稽查,并达到一定的覆盖面。

(四)国资及绩效评价(会计管理)处不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检查。

(五)办公室(财政监督职责)配合业务处室完成年度确定的专项检查计划,并督促全局检查计划的完成。

七、实施步骤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009年上半年,在全局进行财政“大监督”理念宣传,统一思想,使每个财政干部自觉把财政监督融入具体的财政管理工作中。

(二)设计制度、进行试点。2009年下半年起,各业务处室应按业务流、资金流设计管理与监督制度,认真履行财政管理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事前审核、事中监控的作用,制定或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确定1-2个处室进行试点工作。

(三)制定目标、全面推进。2010年,全面推行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确定年度监督目标任务后,各处室按各自职责履行财政监督任务,形成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负其职的财政监督大格局。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局成立“财政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余各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业务处室和国库支付中心、契税所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财政监督部门)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主要是审查并通过财政监督的重大制度、确定年度财政检查的重点项目、听取年度财政监督情况汇报、研究财政监督重要问题的处理处罚等。各业务处室和支付中心契税所必须指定一名相关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工作。

(二)制度保障。

1.完善配套制度。根据《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的有关精神,各业务处室应结合局内部行政执法工作规程制定并完善相关财政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制度,办公室(财政监督职责)、企财处(税政法制职责)应进一步细化、规范具体的监督检查操作规程,完善有关配套制度。

2.建立监督检查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财政监督依法检查、有效检查,防止监督工作流于形式,真正使财政监督工作融入财政管理中。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学质量应对策略效能

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事业观。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就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着力点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增添教学活力的新追求上来。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就是要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学校和专业特色。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高教事业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推动高教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工作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现行监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领导督察的行政压力、同行评价的惺惺相惜、学生测评的个人喜好,专职教学督导员的工作更具客观公正性,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和效能。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督导体制还比较单一和传统,面对高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有力不从心的迹象。下面,笔者就现行督导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一扼要分析,并就其应对策略,主要是如何增强督导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能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当前督导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把教学督导机构设立在学校层面,或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直接由主管教学校长领导,如学校质量评价办公室;或作为教务管理部门的一个下设机构,如教务处督导评估科。教学督导人员的辛勤付出,为高校教学秩序的规范稳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体制、职能的变化,现行督导体制也面临着较大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配置不足。高校扩招最显性的变化就是规模的膨胀,学生数万、教师几千的高校不在少数,而督导队伍建制基本上还是延续传统的模式,由学校在离退休高职称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聘熟悉教育方针、法规,有较高专业造诣、有较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的办事公道、诚实可信的同志组成教学督导小组,人员一般在10名左右。面对高校的庞大规模,这样的人员配置就显得捉襟见肘。假定一所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为1000,督导员为10,那么,督导员和教师的比例就是1∶100,即便把督导员的工作范围完全界定在课堂教学方面,按每人每周听课评议10节计,也得一个学年才能顾及所有教师。而在各校教学督导具体工作中,大部分教学督导员还得兼顾其他教学质量监控环节的事务,比如专项调研、教学比赛、科研评比等等,可见,督导队伍人员配置明显不足是大多数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专业知识偏缺。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教学督导员队伍,有很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普遍享有一定的声誉。但如今,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生存的需要,开设了不少新专业和新课程。这些新专业和新课程,对于督导员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例如“计算机软件设计”、“数控模具”、“广告媒体研究”、“酒店管理”等这样的课程,很多学校就找不出一个专业出身的退休人员担任教学督导员;面对“多媒体授课”“双语教学”这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手段,督导员多只能从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角度发表一些意见,有的时候甚至由于从未接触而出现一些尴尬。

(三)脱离教研活动。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高校不再把教学管理统辖在学校这个层面,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审核之后(现在,不少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审核权限都已经下放到了院系),院系大多能比较独立地组织教学活动。尽管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督导条例规定督导员可以参加许多各层次的教学活动,包括院系的教学会议、教研室活动等等,但是由于教学督导组设立在学校层面,人数有限,工作缺乏连贯性,参加院系教研活动往往就成为一句空话,尽管校级督导员对学校总体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路比较了解,但对院系较具体的管理细节和教学要求比较陌生,这就使得具体的督导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盲目性。

二、督导体制创新的应对策略

怎么克服上述弊端,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使教学督导在现行高校体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能,笔者以为,督导工作面临的问题,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摸索解决。高等学校应该深化内部改革,更新督导体制,建立有业务联系但无隶属关系的学校二级教学督导体制,即以校级督导为一个层面,同时,在校内二级学院(系)建立专职教学督导队伍。具体设想是:院系根据校级督导员的遴选标准、按照本院系专任教师的比例进行自己的专职督导员配备,至少应该在3人以上,形成一个小组,可以开展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研讨。院系督导员与校级督导员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其一,院系督导员均应为在岗教师,而不是从离退休人员中遴选;其二,院系督导员的督导行为是自己所属院系的教学活动,而不是面向全校或院系间交叉,专业方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建立二级教学督导体制的消解力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层是否愿意放权,二是院系领导是否认同把优秀的教师放在督导岗位上。从各个高校内涵建设、发展要求和趋势来看,学校放权是形势所迫,因为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而仅仅依靠学习层面的管理和督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勉为其难。那么,二级学院(系)领导是否能转变观念,对从专业教师中遴选教学督导员的工作予以重视呢?

近年来,尽管各高校大规模引进了许多新教师,但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得更快,师生比达不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有丰富学识和经验的教师更显得弥足珍贵。对院系领导来说,他考虑的首先往往还不是教学质量,而是开出的课程有人来讲授,不能让学校、让学生看到讲台空空荡荡,所以,他急需的是更多的能够尽快上手的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现在把骨干教师抽出来做专职督导员,相对减少了授课教师的数量,短期内可能会造成有些课程人手紧缺或是授课质量下降,院系领导可不愿这种状况成为上级领导、职能部门、学生及家长指责其失职的理由。客观地说,这种情况虽然会出现,但是,如果院系领导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工作落到实处,维持的时间不会太久。因为遴选一位专职督导员虽然暂时减少了一位骨干教师,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可能成长两位三位甚至更多的合格教师。所以院系领导应该有长远眼光,对新型二级教学督导体制带来的可喜回报要有足够的信心。

三、新型督导体制的优势

具体来说,相对于传统的校级单一督导体制,新型二级教学督导体制大大弥补了其缺陷,体现出如下优势:

(一)针对性强。教学督导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及其教学活动。院系督导员都是本院系在岗骨干教师,他们对本院系领导的管理意图、对本院系所开专业的教学大纲及发展方向、对具体课程的执行计划、对本院系各个层次的教师的个性特点都比较了解,这就使得他们的督导工作更具针对性,可以针对教学管理和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结合不同老师的个人特点进行督导工作。而校级督导员因为所处位置和交往范围的限制,对上述情况可能难以深入透彻地了解,或许只能根据某一位教师在某一节课的某一个问题上暴露的不足和教师进行交流,有时难免显得空泛,而且还会因为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全过程不甚了解而提出一些不合实际的要求,可能给教师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督促性强。院系督导员本身都是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他们既能够发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和不足,又能准确甚至深刻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比如有些课程的教学效果达不到计划要求,其中可能有教师本身的原因,比如教学态度、情绪状况、授课经验、业务能力因素的影响等等;也有可能存其他管理因素,比如教学计划本身不科学、教学计划科学但和学生实际状况脱节、教材不适用等等。专职督导员则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教师本人的原因,就帮助教师整改;如果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学工部门做工作;如果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就立即向院系领导反馈,尽可能地纠正,既体现了督促的多方位性,又提高了督导的效能。

(三)延续性强。因为前文已述的客观原因,校级督导员对大多数教学活动和大多数教师授课的督导表现为即时即地,除非典型个案,否则不可能长时间对其进行跟踪督导。而院系督导员本身一方面被赋予工作上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不脱离院系的各类教研活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前课间课后和教师及管理人员交流,所以他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一项教学活动和某一位教师进行长时间且深入到位的调出分析。比如有些问题具有反复性特征,可能在一个教师身上反复,也可能在某个教师群体中反复,校级督导员只能发现一两次,院系督导员则可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跟踪,直到问题的完满解决为止。

(四)节奏性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服务性、时效性都有很强要求的系统,其构成一般包括目标确立、标准制定、贯彻实施、信息反馈等几个环节,虽然一些环节着眼宏观、一些环节针对微观,但是相互影响、环环相扣,这就依赖信息的高效、畅通的快节奏传输,最终为教学服务。校级督导员信息相对来说向上传输比较快捷,但全面反馈到教学一线则有一定的滞后。而院系督导员的工作立足教学一线,他们的信息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教学,而且将较为快捷地向校、院两级教学指挥系统传送,也就是说,不仅在微观教学方面很快发挥作用,而且为宏观教学指挥提供了颇具时效性的信息。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范文12

现将《福建省教育厅20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本要点要求,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认真安排200*年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200*年度教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福建省教育厅

二〇〇*年三月十三日

福建省教育厅20*年工作要点

20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省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夯实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教育发展基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1、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教育工作。强化发展教育的大局意识,围绕大局,主动呼应、主动融入,自觉把发展教育贯穿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实施《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将“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与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有机衔接起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教育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努力实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任务的重点突破。认真学习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抓好中央和省出台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针对我省教育投入薄弱环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保障教育投入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督促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倾斜。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4、加快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教育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完善教育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教育系统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不断深化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加快办公自动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认真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意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外活动场所及劳动基地建设。制定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意见,完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制度。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6、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抓好教师培训和督导检查工作。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强化校园网络的应用和管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实践与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有机结合。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组织新一轮省级文明学校创建活动。

7、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农村中小学课改工作为重点,加强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县级教研队伍建设,强化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推广农村地区联片教研成功经验,加大对农村学校课改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各级教研部门和学科指导组的工作,深化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研究成果对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性作用。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高中新课程网站建设。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本校建设和动态管理。加强督导和评估,确保课改工作的有序推进。

8、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具体措施。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探索并试行将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坚持科学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推动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的更紧密结合。加强高中学业基础会考管理。研究制订2009年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发挥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高中新课程的正面导向作用。

9、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变相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性质。坚决制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及快慢班。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严格禁止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择校的规定。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规范各类竞赛活动,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纠正教师“有偿补课”的错误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选用、征订工作的监管力度。

10、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抓手,广泛开展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进一步提高我省学生健康水平。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举办福建省第八届职业院校田径运动会。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和乡土艺术进校园。积极参与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设施。采取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大力加强健康教育。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三、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1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好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把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审计制度,确保每笔合理开支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开展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做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动工改造2004-2005年农村中小学危改项目库中108万平方米D级危房。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

12、扎实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工程。采取切实措施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控辍工作,加快中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设,确保农村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以扫除农村青壮年妇女和流动人口的文盲为重点,确保青壮年非文盲率在98%以上。扎实推进“双高普九”进程,确保按计划8个左右的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累计46个左右县(市、区)基本达到“双高普九”水平。

1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提高图书、实验器材等装备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校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差距。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14、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时启动第三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三种模式”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做好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应用水平的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效益,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5、统筹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把握好普通高中发展节奏,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加强乡(镇)中心园建设,强化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在继续巩固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办好班、新疆班和接收高中生插班就读。

16、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督政为主、督学为本的方针,按新的办法和标准,继续开展“双高普九”评估验收工作。全面开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组织修订“对县督导”评估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与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相互协调的“对县督导”评估体系。完善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积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专项督导检查,发挥教育督导机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促进终身教育

17、认真学习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营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8、继续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贯彻教育部继续扩大中职招生规模的要求,加强高中阶段职普招生工作统筹协调,进一步提高中职招生比例,实行招生工作责任制和招生情况通报制度,指导督促各设区市中职招生任务的落实。加大中职招生宣传力度,加强招生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建立中职招生信息平台。发挥优质职教资源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重点中职学校与一般中职学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认真组织我省中职学校面向西部省(区)招生工作。

19、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启动实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部级重点中职学校,争取若干所学校成为部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大力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指导县级政府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进一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重点扶持一批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争取新增若干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着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完善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选派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部级培训,组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启动中职学校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落实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支持中职学校做好紧缺专业兼职教师特聘工作。

20、深化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指导各地和中职学校扩大紧缺人才培养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培养制造业、通信业、软件业、金融业、物流业等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开展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工作,重点建设好我省三大主导产业、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组织第五批省级重点专业的评审工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扩大“订单”培养规模。进一步推广中职学校在企业举办教学班的经验做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确定一批省级半工半读试点中职学校。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以学分制为主的弹性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和就业率。加强中职学校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与台湾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

21、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工作。组织实施“职业培训与促进就业工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培训活动,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积极动员中职学校、乡镇技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工作,总结典型经验,扩大实验县。

22、加快发展终身教育事业。全面推动《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和《关于实施〈福建省终生教育促进条例〉的试行意见》的落实,督促各市、县(区)政府依法成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加快建立终身教育工作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大终身教育宣传力度,精心组织“9.28终身教育活动日”系列活动。启动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课题研究工程。以社区教育为终身教育工作切入点,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乡镇的创建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五、大力推进高校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积极争取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对我省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倾斜支持,努力使省属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和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做好福建公安学院、武夷学院和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组建工作,继续做好江夏学院的筹建工作。严格条件,依法设置民办高等学校。

24、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组织评选表彰一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遴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好一批教学团队,组织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教授上讲台制度,加强第一线教学工作;抓好一批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试点;组织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组织开展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技能竞赛和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等,促进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25、大力开展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根据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产业的需要,通过指导高等学校制定好专业建设规划,改进专业设置审核办法等,推进高等学校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工作,在加大对传统专业建设改造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壮大为我省三大主导产业服务的工程技术类、高新技术类、现代服务业类本科专业和具有行业特色、社会效益的高职专业。

26、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组织开展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适应、富有创新特色的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展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形成校级、省级、部级三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组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组织开展同等学力考试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考试工作、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专业的评估审批工作。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增加专业学位种类,加快培养我省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27、大力推进重点建设高校建设。根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建设方针,抓好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争取有新的学科成为部级重点学科。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的要求,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继续推进厦门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福州大学“211工程”建设与重点建设高校的重点项目建设。召开重点建设高校联席会议,组织开展建设进展情况的检查。继续组织指导6所重点建设高等学校与9所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支援协作工作。组织开展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推进福建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建设效益。

28、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高职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组织有关高职高专院校成立专题调研工作组,深入软件、制造、汽车、电子通讯、建筑、护理、物流、商贸、旅游等9大行业开展调研工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制订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和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培训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职精品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争取有新的学校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努力提高建设水平和效益。

29、推动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鼓励支持高等学校发挥人才、智力优势,面向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通过采取减免学费等扶持措施,从2007年到2012年,争取每年为基层农村培养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和农村管理类大学生2000名,五年培养农民大学生10000名,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30、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围绕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目标,以面向科技前沿和支撑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重点抓好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抓好首批省级30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和22个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中期检查,逐步组织验收。力争启动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平台培育计划,努力构建我省高校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方共建的创新平台群。继续实施倾斜政策,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

31、努力提高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组织实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计划,充分发挥其培育与导向作用,有效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承接部级项目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调整计划项目的资助方向和对象,大力扶持青年科技创新骨干,推进新建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继续实施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组织开展跨部门、跨校、跨学科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的规范管理,努力营造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

32、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平台,组织引导高校同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合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抓好高校产学研研发基地建设,争取在全省高校再遴选建设若干个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按照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督促指导大学新校区科技园建设。继续规范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校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和高校科技企业的改制工作。

六、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3、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向孟二冬、杨仁崔等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筹建师德建设网站。把加强师德建设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教师节期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和“教育世家”,探索建立优秀教师“暑期休假研修”制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34、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进一步完善城镇与农村教师对口帮扶制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县任教奖励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建立乡村教师补贴制度,实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专项培训计划,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水平。

35、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深入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完善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通过提高培训、挂职锻炼、境外培养、创办“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教育教学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基本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继续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启动实施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抓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研修和教学问题的联合攻关。

36、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探索高校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新的支持模式。制订《福建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省内访问学者项目管理办法》,全面实施省内访问学者计划。以新建院校为重点,加强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快建立高校教师学位教育、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高层次研修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指导新建院校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加强对主干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扶持。

37、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高等教育法》,进一步落实高校在编制、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办学自。积极推动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努力实现县级教育管理部门管人和管事的一致、财权和人事权的一致、责任和权限的一致。根据教育部有关岗位设置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岗位设置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出台新的教师职务评审实施意见。加强教师考核工作,制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创新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规范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研究制订《福建省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提高认定质量,严把教师“入口关”。

七、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38、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继续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多种途径。认真贯彻教育部《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建立对民办高校督导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控,推动民办高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加强对独立学院的规范管理,促进独立学院进一步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促进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继续办好现有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鼓励和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完善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

39、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地区性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鼓励和支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高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能力。继续做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和我省自费出国留学的管理协调工作。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环境,规范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和管理工作,提高留学生层次。

40、加强闽台、港、澳之间的教育交流。加大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合作交流力度,构筑对台、港、澳教育交流平台,鼓励闽台、闽港澳高校的合作办学。做好“6.18”台湾高校科技成果参展工作。继续开展闽台学生夏令营、大学生辩论赛和中学生演讲比赛等互动交流项目。做好高校对台招生工作,努力提高培养层次,进一步扩大对台招生规模。

41、进一步抓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重要批示,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启动“汉语国际推广福建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福建省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中心工作计划,扩大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派出规模。发挥我省优势,办好2007年首届国际汉学高层研讨会。拓展海外汉语国际推广市场,以友好省州为平台,打开汉语教学进入国外主流社会的通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赴境外举办孔子学院。举办外国学生汉语夏令营活动。建设好6个“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基地”;编写出一批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的纸质教材和多媒体网络教材。

4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加快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步伐,启动福建教育科研网主干网建设。加大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启动教育行业门户网站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探索发挥教育信息资源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为教育信息化和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丰富福建教育信息网的内容,建立福建教育资讯平台。

43、大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实施工作。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继续组织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全面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

44、全面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强化依法制教、依法治校,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推动地方教育立法,做好《福建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福建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福建省教育督导条例》等教育法规的论证和提报工作。深入抓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不断拓宽创建平台。加强教育法制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执法力度。

八、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45、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从2007年开始,对在城市市区及县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低保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继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助学金”,对种植、养殖专业学生实行学费和生活费补助,建立健全“绿色通道”制度,确保每一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都能完成学业。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继续落实高校“政府助学金”和“政府奖学金”制度,切实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健全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高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6、全力做好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开展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检查评估,推动高校进一步健全就业指导机构,配强就业指导队伍,开展多形式就业指导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认真组织开展师范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促进师范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

47、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述职述廉和重大事项报告等规定,建立健全诫勉谈话制度,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一步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认真抓好教育工作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加强财务监管和教育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