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职业技术论文

职业技术论文

时间:2022-04-19 03:51:10

职业技术论文

职业技术论文:校企合作职业技术论文

(一)加强校企交流与互访

1、校企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加强校企双方信息互通,加深彼此了解,认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学院多次发挥特色人才培养优势,结合企业的独有资源,就一些具体问题与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加强互访往来。一是“请进来”。邀请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石家庄地铁等企业来我院考察交流,宣传办学实力,使企业了解学院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是“走出去”。校领导走访广铁集团、广州地铁运营总部、武汉铁路局、武汉供电段等合作企业,就校企合作平台的拓展、校企合作活动的深化等工作进行了商谈。了解企业需求和学院近年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情况。通过参观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3、人才互派互用。铁路企业派专家团来我院授课。2013年9月,铁路企业派遣第三期专家团队来学院教学。这些专家是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骨干,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2013年9月,我院教师首次在武汉铁路局任职。他们将把专业理论知识带进企业,协助企业攻克科研技术方面的难题,进一步加强了交流和沟通。

(二)推进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1、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赴企业调研,共同完成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2、开展专业教学研讨会。2013年,校领导参加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开展物流高职专业目录、行业标准制订等工作,讨论国赛方案、职教集团建设等问题。2014年12月,学院召开年度物流专业建设研讨会。来自武汉铁路局、中铁快运武汉分公司等企业的领导与学院相关人员就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展开研讨。3、狠抓学生顶岗实习。2013年12月,学院领导带队赴广铁集团长沙供电段、长沙电务段等7个站段了解和检查了部分院系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认真听取大家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实地考查了学生实习环境、就餐和住宿条件。4、积极组建订单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武汉地铁“订单班”学生奔赴武汉地铁二号线运营生产一线,协助完成服务工作。2013年,校企联合举行武汉铁路局订单班“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座谈会。合肥地铁、武汉地铁、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订单班教学环节和过程考核,实行淘汰机制。2014年我院与合肥京东方举办合作冠名班签约授牌仪式。

(三)发挥行业协会和职教集团的积极作用

1、学院领导在行业协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学院领导当选成为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交通行指委城市轨道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开展重要决策,推进校企合作工作。2、积极参加教指委员会和教育集团活动。学院领导参加全国交通运输教指委城市轨道运输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年会,参加湖北省酒店管理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参加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发展高层论坛,出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成立大会等。武汉电子表面贴装工业协会2014年度会员大会、2014年湖北省职教学会教学委员会职业素质拓展教指委员会成立大会等重要会议在学院召开。3、牵头成立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并开展活动。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理事会及专业理事会分会由我院牵头成立。我院依托这一平台,综合办学实力得以大幅提升,集团内各企业成员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也上了台阶,合作真正实现了多方互惠共赢。

(四)以技能交流会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深度合作

1、学院成功举办接发列车技能交流会。2012年接发列车技能交流会在学院召开。学生代表队和武东车站职工技能代表队参加本次专业技能演练。很多学生到场观摩,获益匪浅。交流会有助于密切校企关系,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2、2014年,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铁路总公司机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四个赛项在我院开赛。我院承办的四项赛事,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展示职业技能水平的平台,促进了优秀职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起到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五)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春运社会实践,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学院承办了铁道部高速铁路相关专业培训班、中国铁路总公司售票系统培训班、青藏铁路公司岗前实作培训班、兰州铁路局优秀工班长培训班等。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根据企业的工作实际确定,强化了相关领域基础知识和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培训,重点突出现场实作能力的强化和提高。2、学院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铁路局开展春运社会实践。2013年1月,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来到汉口火车站视察春运工作,与我院参加春运社会实践学生进行了亲切交流。

(六)结语

“校企融合谋发展、深化合作促共赢”,学院始终坚持与企业开展多轮战略合作,使学院办学贴近铁路发展,教育教学贴近铁路现场,人才培养贴近铁路需求。校企合作内容涉及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考核和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从而推进科研、就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全方位的互利共赢。

作者:黄臻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机械类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一、转变观念,践行校企合作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寻求校企深度合作确实不易。但就是因为存在一些客观困难,造成了观念上的陈旧和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表现在教学形式上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安排上先理论、后实践。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只局限在实训教学的某个方面,不够深入,甚至把一些不作为归因为“条件不足”,有的把校企合作简单理解为就业合作,认为校企合作就是联系实习见习单位;有的把校企合作当作校内产业合作,认为校企合作就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而更为关键的还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教师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直接力量,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教育需求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趋向实用。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主动探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内容、形式、内涵以及实施路径,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教学关系。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面对薄弱的硬件条件,更应该进一步主动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丰富实践案例,掌握灵活实用、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量力而行,正视差距,践行校企合作,乐于实践,善于实践。实现传授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习的转变;实现管理学生向培养学生的转变;实现储备知识向终身学习的转变;实现课堂讲授向实践操作的转变;实现教书向教育的转变;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变,为校企合作储备够用的软条件基础。

二、紧贴岗位,构建柔性化课程体系

无论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因此,构建与机械类专业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解机械类专业职业岗位的工装设备、工作要求、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与流程,构建柔性化课程体系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内容。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类专业立体化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是针对工作岗位的实践性、适应性。具有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岗位技能要求,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是决定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条件。因此,要从课程内容着手,遵循认知规律,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诸多“知识点”,构建一条“能力线”,形成“复合职业面”,完成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整合课程内容,完成机械类专业“教材”向“学材”的过渡

“学材”的内容要求以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或工作情景为主,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提示、步骤、参考资料以及具体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等[3]。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应脱离传统教育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对“知识点”的要求重新组合相关知识,结合合作企业实际、学校硬件设备和师资队伍等,设计和开发一些难度适中,能够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实际任务或模拟工作任务,保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任务获取、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到任务评价的完整过程,达到学技术、炼能力的效果。

(三)突出机械类专业实践性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理实一体化教学集“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边听、边学、边练,能有效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是适合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对机械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按照“理实一体化”课程要求开发课程,调整理论与实践所占时间比例,突出实践性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机械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一方面要求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截然分开,理论实践两层皮的现象,理论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树立以生为本、以教学效果为本的教学质量意识,保证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4];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熟悉生产环节,丰富实践经验,钻研实用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双师素质,成为行家里手。

三、聚焦技能,打造“双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实施者,直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是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直接力量。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及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进得了企业”的职教双师队伍,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才能真正抓住高职机械类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点[5]。

四、多方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实习、就业层面上的浅层次合作;有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产、学、研、培多位一体等深层次合作。因此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产业的不同、行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探索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精准定位专业,实施“就业导向”型工学交替

实施“工学交替”意味着走出纯理论讲授的教室,以“职业人”身份参与实际工作,使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交替中成长。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将要从事的职业生涯尽早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对企业来说,可以借助学校把自己的用人要求贯穿到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从而招到企业所需要的实用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对学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设备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实现生产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2006年开始,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与兰州瑞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组建第一届“瑞德”冠名班,实践了“1+1+1”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内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三学年在企业集中教学,进行专业优秀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其中第二学年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课堂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完全在企业交叉进行,由学校、企业共同教育和管理并共同组织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教室和专业机房,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分组实施。学生和企业员工一样,严格执行企业上下班制度。第三学年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接受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学院委派专业教师常驻瑞德公司,瑞德公司委派专门辅导员,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方面解决学院实训条件有限、师资短缺等问题,节省了隐性成本;另一方面弥补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而且还培养锻炼了师资队伍。这种培养方式企业需要、学校乐意、学生满意,三方受益。

(二)多层次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方案,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校企合作。2004年以来,学院先后与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兰州海红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成功组建了12届企业订单班。2014年学院同宁波北仑区政府沟通,就建立高校、政府以及企业之间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办学模式。“三方联动、三位合一”构建了政产学共谋、共赢、共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这种合作模式灵活、可操作性强,可以进行专业层面的合作或者课程层面的补充强化,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由校企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共同研究,共同参与培养的各个环节,紧贴企业岗位需求,确保“订单”的规格与质量,同时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学生,减轻了单个企业接受学生的难度。学生的专业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在校内完成,优秀职业技能课程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就业。在“订单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企业充分发挥设备等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教学基地进行实战训练,解决了学院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学生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企业减少了岗前培训成本。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课,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工人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双师联手”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三)产教互补,构建“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功能

目前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多种形式存在和运营。但是无论那种形式的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其他实训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企业是技术的应用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者及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检验者,因此校企合作的基本路径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6]。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3年,2007年借助于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学院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定位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承接加工业务,丰富了实践教学样本和案例,营造了真实的工程环境,创造了一个完全与企业相似的生产环境,实现了“实训实体企业化”“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2013年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成了“数控原理实训室”“数控系统实训室”“数控维调实训室”“数控维修仿真实训室”等“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真环境育人”的“三真型”校内实训基地,既满足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短缺的问题,又强化了学生的技能。“三真型”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企业“车间化”的管理模式,将企业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及检修规程引入到教学中,按工厂环境配备设备、工装、量具,设立真实生产性教学情境,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引入企业车间化管理模式,制订设备使用、安全作业等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在入职前提前介入企业环境和企业管理制度,提前亲身体验企业运行中需要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提升了就业竞争力;通过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对与教材上不完全一样的设备进行真实操作,通过来自企业的专家培训,通过实训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真实故障排除,提高了教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能教会做、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行业性校内实训基地,企业直接为学院提供生产设备、教学资料等,同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另外,校内实训实习方便了学生管理,节约了外出实践的相关费用;专业教师在校内进行岗位实践,节省了教师培训费用,降低了教学成本。而且企业可以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由于毕业生已在“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过生产实践,到企业后能“零距离”上岗,为企业节约人才培养成本,而且校企共建,推广企业品牌、文化,也扩大了企业和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王永仁 胡宗政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校园文明创建职业技术论文

1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与先进分子的积极性

为营造文明创建氛围,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教师大会开展集中学习,同时因地制宜,灵活开展以党支部、教研室为小组开展学习,辅以自学,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效果,这种结合高职学院实际情况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在实践中反映效果良好。经过两年的创建实践,全校形成了自觉的学习风气,广大教职工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推动了学校文明创建的全面发展。在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为拓展党课教学内容,学生党校邀请老领导作“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座,并组织积极分子认真观看全国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组织开展“怎样端正入党动机,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入党”的分组讨论,将“中国梦”战略思想等中国最新发展理论成果,介绍给学生先进分子后备群体,促进其尽快成长、早日成才。同时将“中国梦”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职业生涯与就业规划实践相结合,成功举办了“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展板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系列活动。

2立足育人,把精神文明创建贯穿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全过程

(1)推进立德树人。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全过程之中,以此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使学院育人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首先,通过每周一升旗仪式、春季师生运动会,利用班会开展“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实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值日周及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好形势与政策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校史、校风校纪教育。建立健全学院、班级二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积极开展安全周、宿舍文化节等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和“光盘”活动等,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其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参观考察、社会调查、“三万”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促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提升,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与此同时,在国家重大节庆日、国际国内出现热点问题及学校发展的重要纪念日,学校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教育。为响应武汉市教育局等机构发起的“为留守儿童圆梦行动”,学校动员各二级学院组织开展“诚信义卖助留守儿童圆梦‘六一’”,通过“诚信义卖盆栽”活动筹资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圆梦。这些活动加深了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认同感。

3文化引领,以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为载体,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涵

(1)继续打造学校品牌。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依托团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全年有规划,月月有安排,全方位提升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的设计与开展充分考虑到专业和学生开展的特色活动、特色社团等一系列独具特色活动来完善学风建设,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类别技能的不同特点,全面激发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展示一技之长,提高多种能力。(2)铺展“书香校园”。组织全体学生、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中国梦”的讲话精神和学校相关文件,精心组织开展了“书香校园——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各党总支、党支部、办公室和教研室与分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党员、干部、师生学习认真,切实做到了人人知晓、个个领会。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同时进行了“书香班级”、“书香寝室”、“网上书屋”活动,形成了集体看书和讨论学习的良好风气。校工会组织分工会在教师中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书香武职”青年教职工征文暨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3)倾力强化各类技能竞赛和教学比赛。学校教务部门大力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微课、多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等各类教学比赛,组织动员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这些比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极大提升,促进了学校学风建设,同时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

4加强精细化管理,积极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校园网、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和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加大对文明创建的宣传,及时展示各单位的创建动态和先进人物的亮点,努力实现广大师生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与满意率达到百分之百,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安全教育、管理保平安。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行有序、保障到位的安全工作体系,健全了学院、班级、寝室安全网络,主要实行了安全责任工作问责制;坚持预防为主,注重创建结合,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班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强化师生安全意识、遵规守纪意识。三是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与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调研排查力度,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及时发现、处置影响校园稳定的各类因素。各班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心理委员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发展动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开展多层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确保实现因心理原因而引发恶性事件的零指标。学校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定期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知识讲座,完善心理健康网站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总之,文明校园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最主要的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舆论宣传、坚持文化引领和精细化管理,把精神文明创建贯穿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全过程中去。

作者:黄星君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职业技术论文: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一、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有脱节现象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同时是决定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现在诸多职业院校把实践教学理解为在学高年级时将学生退给企业或公司,让学生作为实习生来在真正的工作中加以锻炼学习,从而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经验基础。这种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完全退给社会的思想是片面的,只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而不及时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不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不能够与时俱进的进行知识更新,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动手锻炼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的教育方法是落伍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一)调整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合理化

设计教育改革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想规划更加合情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情况,熟悉国内外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结合地方特色,地方文化,针对地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建设,培养符合国情、民情、社会情的实用性人才。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实践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勤动脑,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旧的教学机制和观念,导致改革具有一定困难,受高等学校教育模式影响,职业院校应尽量摆脱研究性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尽快建立自己的应用型技术性课程体系。

(二)课堂教学要时刻与专业紧密联系

艺术设计作为实用性的、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将会面临大量的“动手做”的学科,在学校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课,还要学习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老师的职责就是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后,我们的就业目标是什么,学生选择艺术设计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概括如何,就业前景如何,学生在校期间将要完成哪些课程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比较切实际的问题。对于《概论》本身的理论更要言简意赅、多方法、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而非传统的“一言堂”。教师的认为也是在吸收和消化了大量的知识理论之后,尽量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例子,动态的视频等多种方式来阐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必要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甚至抛出问题,让同学生课下用自己的方式寻求答案,学生主动阐述给班级听,教师则进行补充和纠正的作用。避开教师“独角戏”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师应在讲述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方向的不同,有所针对性和侧重点。在具体教学中,其素描范本,以简单的家具、生活用品为主,在绘画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透视、比例、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漫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素描时,教师应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着重想象力的培养,甚至可以开展创意素描的课题,让同学们自主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现学校与企业真正对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尽量简化和减少课堂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创造模拟环境,鼓励学生步入社会参与实践。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相关企业共同商议;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自己应该到实践中去历练,把最新的材料、技术、软件、公司发展趋势等情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定期安排业内知名人士进入课堂为学生讲座,邀请业内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践作业,带领学生参观地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公司等机构进行实地考察。成立专业工作室或社团,鼓励学生模拟课题来进行实践教学,按照企业、公司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和程序来完成实践联系。近几年,我国教育部、国务院的教改《决定》和《意见》的文件均明确要求各地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来办学,要努力办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模式。

三、结语

为解决本文中所提到的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系统化,学科建设的合理化,教学计划的科学化,对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建立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根本宗旨,切实做好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培养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与国际职业院校教育接轨的目的。

作者:杨晓宇 单位: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技术论文

1高校管理系统欠缺

传统高职院校“自上而下”、“服从管理”的教育理念使得有些高校对于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广泛存在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学生对部门职能不了解等情况。据调查显示,对“学校维护学生诉求利益的相关机构的工作和相应规章制度了解多少”这一问题,比较了解的同学占26.5%,完全不了解的占36%。针对“学校内维护学生诉求表达的相关机构存在问题”的调查,32%的学生认为个人诉求反映甚微,51%的学生不知道相应的诉求部门。

2高职院校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对策

一套科学、完整的诉求表达机制应该符合以下原则:让有诉求意愿和利益受损的同学可以找到一个表达的地方,说了即听,听了即管,管即有效。换言之,高职院校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2.1畅通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首先,高校要明确学校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大让学生了解不同部门权责划分的宣传力度,只有让学生明白谁负责“倾听”,才可以在其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时,第一时间通过直接部门进行利益维护。其次,高校要加大校园媒体在学生诉求表达时所发挥的作用,可以通过构建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校园网络、微博、微信平台等多重渠道,为学生创建诉求表达的多层次途径,并积极发挥各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职能。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传播及带动作用,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等团体力量,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并通过学生团队的带动和引领,发挥其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使之成为建立学生诉求表达机制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2.2完善构建学生诉求表达的保障机制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而言,学生思想和行为较为活跃、自律性相对较弱,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会涉及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违规违纪的处分事件,如处理不公,由此产生学生对于自身利益失衡而引发的不满情绪。因此,学校应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学生诉求表达的工作制度,如听证、公示、申诉等各项规范流程,为学生申诉提供明确指导,只有得到规范合理的制度性保障,才能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意愿,做到真正的诉后有制度、有保障。

2.3建立强有力度的制度执行过程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更新管理理念,同时要积极转变管理部门职能,理顺各管理部门权责划分。本着“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由各职能部门牵头的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加大对于学生诉求表达的协调落实力度,真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与此同时,学校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及服务意识,确保态度热情,工作落实到位,对于办事拖拉的工作人员学校应予以严肃批评处理。

作者:左旭乾 李韶宏 李文刚 于海波 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英语课堂教师职业技术论文

1问题与思考

(1)高职学生对于英语老师课堂上的提问情况关注度较高,希望老师能够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调查,发现部分课堂问题情境较少,老师更多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信息性、展示性的问题较多,学生希望老师能够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2)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汉英双语转换交际和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弱,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英文问题本身,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其次,教师所设置的部分问题指向不明,不能很好的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普遍不够,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概率较低,基本上靠老师点名的方式完成。另外,大部分的老师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了适当反馈,学生普遍喜欢老师采用表扬、表扬加鼓励等积极的反馈形式,乐于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主动重新思考,完善答案。

2增强高职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英语课堂提问是老师基于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的适当刺激,具有显著的指示性和引导性特征,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积极使用双语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时效。一是保证问题质量,充分发挥启发性原则,从教学内容出发,适当加以拓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课堂教学是一个交互过程。教师课堂提问涉及的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参阅式提问(referentialquestions)和展示性提问(displayquestions)。参阅式提问指的是无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的提问;而展示性提问指的是那些答案确定,提问者要求回答者将既定答案说出来的那类提问。②本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开放式问题,认为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的问题,更能够引起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即大部分学生希望英语老师能够将上述参阅式提问和展示性提问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一个问题的启发性作用。二是尊重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问题,最大程度的面向不同层面的学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度。高职学生普遍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弱,但具体到个体,其语言水平、知识接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存在差距。英语老师应避免“一刀切”的形式,顾及学生的知识理解层面,根据问题本身的难度选择相应类型的学生回答,同时避免有规律性的提问,尽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提问互动,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输出能力。三是给予适当的等待时间。调查发现,英语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能够用双语进行提问,帮助他们理解,这样可以缩短思考时间,并认为充足的时间思考能够提高答案质量。等待期间,教师可以用目光加以激励,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同时,对于理解问题本身有障碍的同学,可单独给予解释,等待时间长短可以根据问题难度和学生水平来定。四是多进行积极反馈,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调查发现,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大多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了反馈,学生比较喜欢鼓励的、正面的评价(例如,用“Nevermind”、“Well-done”、“Youranswerisinteresting”代替“No,youarewrong”),认为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回答出现的错误,也希望老师能够通过表扬加点评的方式评价,尽量从语法、语音、语言交际等方面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避免机械、笼统的反馈方式。纠错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因人而异,积极启发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自我改正错误,鼓励思维创新,而对于性格内向、不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能专注于问题本身,主要任务是培养他们的积极性,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3结语

根据以本研究的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结果,笔者认为,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英语教师应当注重通过课堂提问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高问题质量,因材施教,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适当反馈,注重灵活性,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双语交际机会,最终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取得更好的语言习得效果。

作者:李淑君 谢刚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高职生信息素养职业技术论文

一、信息利用创新意识和能力薄弱

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是绝大多数高职生利用检索得来信息的主要方式,根本不具备鉴别、筛选、吸收利用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然而在当今高职生中十分普遍。

二、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及图书馆的自身建设

(一)借助信息素养培训吸引高职生走进图书馆

绩效考核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进行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阅览室的利用率和图书的借阅量。然而相对于其他高校学生,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要让他们对图书馆生成兴趣,让他们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坐等上门显然是行不通的,图书馆必须主动出击,“请君入瓮”,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主动提供信息培训,抓好信息推广工作。如通过导读、提供电子产品的教育训练课程、推荐图书、主题资源服务、教学支持、种子学生等手段,不但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更教会他们利用图书馆。只有消除了他们对图书馆的陌生感和敬畏感,图书馆才可能发挥引领和支撑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借助信息素养培训减轻馆员的工作负担

由于编制紧张,高职图书馆配员往往偏紧,经常一个人要同时承担多项工作,特别是外借岗位,如果面对的是一群如没头苍蝇般乱闯的学生,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能够预先开展一些必要的信息培训工作,如通过导读、馆内推广等形式,让高职生在进入图书馆前就已实现了文献内容与馆藏空间位置的正确联系,这样就可大大减轻馆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借阅…效率。

(三)借助信息培训促进图书馆自身建设

高职生的阅读面是相当狭窄的,很少会对超出兴趣外的信息产生阅读需求,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只会去借阅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图书,如休闲、消遣、娱乐信息、社会热点类的,尤其是爱情、魔幻小说,而那些有助于专业发展和社会成长的图书则长期处于冷僻状态,甚至多年无人问津,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校决策层的投资积极性,从而对馆藏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借助信息培训的途径,结合教学需求,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那些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发展新成果的书刊杂志进入他们的视野,并形成一定的流通量,这对促使学校保持并加大对此类图书的投入力度有着重要意义。

三、高职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培训的途径

(一)信息意识及信息检索技巧培训

目的是培养高职生初步的信息意识,提高其对信息的关注度,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何时需要信息、为什么需要信息、何处以及如何找到信息等。培训内容包括各类信息资源、各学科信息的查阅方法、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信息网站导航及网络软件的使用等知识培训。通常通过新生入馆教育、提供教育训练课程等途径实现。1.为新生开设入馆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向学生推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库、室布局、机构设置及各种服务、入馆须知、借书证办理等等。重点是向学生推广中图法的使用方法,包括中图法的分类、索书号(分类号和顺序号)的编写原则、图书排架遵循的顺序、怎样使用电脑查询等等。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使新生对利用学校图书馆查询信息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为学会利用校外图书馆打下坚实的基础。2.提供信息素养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检索技术和网络操作技术,掌握本专业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技术,如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数字图书馆订购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自建的数字资源等等。课程一般在电子阅览室进行,伴随着教师的示范,学生上机实践,效果非常明显。信息素养课程突出了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是提高高职生搜集、鉴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学生要善于围绕学习目的去查找、整理所需信息,并培养高职生评价、整合和创新信息的能力。二是进行信息道德教育。首先是正面引导,推广信息道德的基本价值和理念;其次是案例分析,提供反面教训;其三是介绍和演示反抄袭软件等技术手段。实践证明,这三种手段的结合运用,可以对高职生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3.提供电子书操作及网上购书的现场指导。根据我馆2013年10月对全校学生做的一次调查,在“阅读载体”方面,高职生选择最多的是纸质图书,占78%。由此可以发现,在数字化技术大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学生仍然偏好传统的纸质阅读。然而由于投入不足,更新较慢,我校馆藏资源少而陈旧,很难满足学生的专业阅读及专业以外的阅读需求。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去的尴尬局面,去年开始,我校图书馆开始提供导购服务,如学生确实需要,图书馆员可以向其推荐电子书,指导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器下载阅读,或指导其通过京东网等购买图书。交易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书馆并不介入任何交易活动。通过提供此类个性化服务,学生的阅读需求一般能得到及时满足。很多学生因此养成了下载电子书、网络购书等习惯。

(二)加强导读工作

高职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足够的阅读热情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存在着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时间少、阅读经验缺乏等普遍性问题。图书馆有必要通过开展系列性的导读工作,正确引导高职生的阅读倾向、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以影响其阅读效果。为了足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导读工作的形式应尽可能丰富多样。可以采用的方式有:1.利用知识导读。如我校图书馆开设的入馆教育课程,围绕“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这个主题,向新生推广图书馆相关知识,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了解、利用图书馆,最终爱上图书馆。2.主题形式导读。主要是利用海报、手机短信推荐、校园网络推广、校园广播推广等手段,向师生通报和推荐新书、好书。我校图书馆与校团委、学生会、广播站密切配合,定期进行名著内容介绍、经典段落的朗诵活动,通过朗诵会、广播站的途径向学生放送,很好地推动了高职生每学期读两部名著的活动,为书香校园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校图书馆还多次争取到了学校经费的支持,以图书馆的名义,邀请江南大学一些既有名望又善言幽默的专家、教授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和名著鉴赏活动,引导高职生对科学的热情、对美的鉴赏品味。我们发现,高职生对此类活动的参与热情很高,因为此类活动不仅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生动的知识体验及美的享受,更让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了类似于名牌高校大学生的生存体验。这种感觉对普遍具有自卑感的高职生是十分独特而宝贵的。图书馆也借此类活动很好地推广了自己,每次活动下来,被推介的名著总被借阅一空。3.支持教学。与教师密切配合,敦促教师在严格筛选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下学期将会使用的参考书,受制于经费,一般每门课选定一种,经学校批准后由图书馆配合采购,购入后通知老师使用,由图书馆设定并发送参考书特别公告,敦促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等方式促使学生利用电子参考书,并把电子参考书的利用率作为图书馆是否优先支持某教师今后购入电子参考书的主要依据。

(三)加强馆内外的平面及多种媒体的推广工作

笔者去年曾参观过台湾的朝阳科技大学,该校图书馆免费向学生提供一种长型书签,上面印有各学科最重要的资源项目、简介、网址等,读者既能按图索骥,又能当书签使用,可谓一举两得。我校图书馆则把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布局、规章制度、馆藏文献、中图法的使用方法等设计成简短清晰的使用指南,配以卡通图解说明,张贴在图书馆大厅及检索区,一目了然。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有时只需馆员一个微笑,朝墙上一指,学生就能自行解决。在电子阅览室,我馆还把学科指引、主题资源、产品使用指南等设计成PPT,让学生一开机就能看到,这样不仅能增加电子书等产品的曝光度,也降低了读者操作上的难度及馆员的工作量,可谓一举三得。今后我馆还将推出主题资源服务,针对特定议题和主题,将馆藏资源整理后公告,包括主题介绍、资源种类等。总之,自觉承担起培育高职生信息素养的职能,不但有利于发展高职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高职图书馆的自身建设。

作者:周国芬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思政课实践教学职业技术论文

1丰富课堂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自我展示能力

课上实践是指以教室为场所,将理论内容的讲授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新颖的实践形式传播基本理论,让学生在查找材料、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自己展示,从而达到理论实践的统一[2]。课堂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作为思政教师,在钻研专业理论的同时,要走进学生心里,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将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及时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偏激错误思想,丰富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校园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校园实践是指在教室外校园内开展的系列思政实践活动,重在拓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3]。校园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校园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校内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合作,思政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强化合作意识,与院系深化合作,与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广泛合作。

3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园外开展的系列思政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各种积极的红色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道德的力量,主动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组织学生参观系列实践教育基地,提升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努力争做文明、道德、健康、和谐的大学生[4]。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思政教师应该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原则。走出去考察社会,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开辟大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同时也要将优秀的企业家、典型代表等引入到校园为学生宣讲,讲历史、讲企业、讲文化、讲道德、讲法制等。

4创新专业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专业实践教学是指紧密围绕学生的专业,积极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或许在课堂、或许在校园,或许在校外,目的性、针对性、特色性更加鲜明,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让两者形成良性互动,以思政教育推动专业能力提升。思政教师提前熟悉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顶岗实习、就业前景等信息,与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密切沟通,深入顶岗实习一线,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定期开展座谈交流,进行跟踪式教育[5]。

5结束语

辽宁装备制造学院思政课已经采用“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两年,深受学生欢迎。在收获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深化该模式,如何拓展该模式,让企业与思政课联系更紧密,结合更充分,让学生参与度更高,收获更厚重,这些还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继续研究探讨。总之,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坚持走出去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了解市场、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此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将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兴趣点紧密结合,让学生想参与、能参与、乐参与,有所思、有所获。

作者:郭玉伟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模式教学方法职业技术论文

1“模拟公司”简介

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这个角色,缺乏外贸的实际操作经验。甚至有的教师还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贸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老师是直接来源于本科院校,大多老师缺乏外贸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还主要是在介绍外贸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对外贸业务中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能并不清楚,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以实用型为主,即操作型技能人才,这种以知识介绍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具备操作型技能人才。第三,缺乏实践教学场所。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要培养出操作型技能人才,因此,专业主要课程的实践操作性都比较强,国贸专业也是一样的。要在实际业务中做好外贸,学生应该在学校就对将来要从事的岗位有实际的操作经验,或类似的模拟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由理性变成感性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类似的实践操作场所。但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模拟实验室,即使有,其利用的效率还是比较低,导致实践教学开展不到位,无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更无法进行实际操作。

2国贸专业“模拟公司”模式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在很长时间内未能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模拟公司”等更为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原因有许多,但其中之一和“模拟公司”教学法所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模拟公司”这种实践教学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在软硬件设施等方面不断地完善。如需要具备丰富的企业操作经验的指导教师、类似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教学环境、需要一定的专用资金用来支撑“模拟公司”教学方法的实施等。具体到国贸专业,至少需要让学生在仿真的外贸工作环境下进行相关外贸业务的操作,让学生有机会与进出口公司、货贷、商检局、海关、保险公司等机构打交道,了解与这些机构打交道需要做哪些事情。而要让学生具备这些相应的技能,就必须在“模拟公司”等教学模式下才有可能实现。目前,有不少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的一些做法进行介绍并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使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以技能立身,靠素质发展”,学院领导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改革,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学习,把企业最新的操作经验介绍到课堂上来。在此背景下,国贸专业相关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创新,发现“模拟公司”这种模式更为适合高职教学的特点,目前,主要实行了以下“模拟公司”教学模式:

第一,“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实施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利用学校每年举行的技能大比武为抓手,设计“外贸业务报价”、“制单结汇”、“报关操作”、“市场营销策划”等项目,先在不同年级的班级内开展相应项目的竞赛,然后每个班级选择部分优秀的团队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技能大比武。通过这种竞赛的形式,把外贸业务中需要具备的主要操作技能以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并且也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第二“,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发展阶段。为了让学生参加的技能大比武项目更加与外贸企业的实际操作相接近,我们首先在竞赛项目的操作内容上不断地进行完善,有的项目我们让企业人士为我们策划比赛项目,如“外贸业务报价”项目,我们把竞赛的要求告知合作的企业,让企业设置竞赛的内容。为此,他们引用本公司的真实案例,以业务员收到国外客户询盘函要求报价开始,然后要通过写信函发邮件的形式把核算出来的价格告诉国外客户,并最终要求拟定一份外销合同。这种操作项目是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来设计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外贸业务操作,学校为此购买了由企业设计的外贸仿真操作软件———浙科外贸操作软件。通过利用此款软件,我们在集中实训周,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外贸业务各个环节的操作,如成本核算、广告、寻找客户、发送邮件、拟定外销合同、申请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结汇等,让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操作,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外贸业务操作的感性认识。

第三,“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深化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外贸工作室”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外贸企业都希望借此平台实现转型升级,为了使国贸的教学更加符合外贸的发展趋势,国贸教研室决定成立“外贸工作室”。此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开展此种教学方法,国贸专业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如派出两名教师参加了为期1个多月的电商平台操作培训,两名教师培训期间已经通过速卖通平台出单了。同时,我们通过让出去培训过的老师和请企业人士对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老师先将速卖通店铺开起来,为将来的教学作好准备。同时,国贸教研室通过联系企业,与企业合作,为我们提供产品。为了降低运费,教研室出面又与当地邮局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些前期的工作都保证了“外贸工作室”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目前,每个专业教师都带领一些学生开展外贸工作室的教学,效果不错。

3总结

当前,“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学习、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与企业需要的技能相对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前面介绍的三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阶段都在使用,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较好。学校近三年来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8%以上。我们还应根据外贸的发展与学生的实际,不断地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作者:曾勇民 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高职物联网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1 实践产学研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1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博内揽外、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特色

我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对接区域产业集群,适应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为重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全程培养,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院地互动、校企合一、理实交融、系统育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辐射和带动下,我系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逐步形成“博内揽外、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特色。所谓博内,即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学校积极与他们建立关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联盟,校企双方互聘互兼,密切合作,合作共赢。所谓揽外,即以我校与IT业界著名的印度软硬件巨头NIIT、IIHT合作办学为契机,借鉴其先进的课程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并融入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中去,推动该专业群建设,增强办学活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群内各专业与多家公司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市场的需求制定、调整培养内容,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评价标准引入到实践课程体系中,并将企业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实施学分置换,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成绩。同时学生们能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思考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1.2对接物联网产业链,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完善由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按一定比例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监控下,根据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以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过程为引领,构建本专业群“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通过前期探索,初步确定专业群的平台课程为物联网工程导论、工程制图、电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专业英语,这些课程是面向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内各专业开设的,能够满足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根据各专业所需的专门能力,初步确定专业群的模块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除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选修课外,确定项目管理、物联网新技术应用这两门课程为专业群内的高层互选课。

1.3加强校企互兼互聘,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专业群的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企业的需求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是非常了解,这样会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目前我校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科研项目攻关或真正深入到生产的第一线,来提高专业技能和优化知识结构。近年来,专业群所在的电子信息工程系引进了多名博士,他们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为发挥其专业特长,在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派遣博士教师入驻企业,承担企业的课题和项目,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攻关技术难题,在教学方面,安排他们与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结对,由老教师精心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聘请行业企业业务骨干、管理精英担任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合作开发与建设专业课程,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专任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定期开展技术讲座,介绍企业、行业趋势,以企业文化、职业操守熏陶学生职业素质。系部还建立兼职教师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补充力量或次要部分。选派年轻教师担任联系人或助教,加强与兼职教师的联系,确立兼职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并让其负起应有的责任,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

1.4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成果转化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承担或参与企业项目,解决技术难题,直接服务于企业,有效地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实施。在合作过程中,部分教师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或者在申请相关科研项目时联系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方直接参与进来,项目完成后申请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同时实现了科研成果在合作企业转化,进而被相关企业采用转化。在这一系列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进来,可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索精神。

1.5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共建实训基地

在实训体系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校内共建实训基地方面,典型的例子是作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重大项目,我校与大唐融合通信技术无锡有限公司共建智慧酒店实训基地,该基地是一个“商教两用”的实训平台,一方面能够对外营业,另一方面能够作为教学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相关业务流程认知,有助于实践技能的快速提高,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在该实训基地开发完成了智能宾客引导系统、智能餐厅迎宾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构成等智能应用,专业群的教师参与研究开发,使得理论研究转变成现实应用。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校外共建实训基地方面,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拥有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园区、无锡NIIT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无锡藕塘职教园公共实训基地、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无锡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2 结语

产学研用相结合是以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产学研用结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企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共赢。教师能够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技术研发、实施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我校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之路,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设置、科研项目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将继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生产、科研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处于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之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作者:梅娟 杨晓健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团体心理辅导职业技术论文

一、团体心理辅导高职新生入学初期的心理状态

(一)产生孤独感

初入学的高职新生刚从中学校门走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他们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渴望与他人进行交往,往往基于其他因素,如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等,而产生一种失落感,进而感到很孤独。

(二)产生自卑感

高职是高考后最后一批录取的院校。对很多学生来说,升学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喜悦,却往往是感到无奈和伤感。他们并没有从高考的焦虑中走出来,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深深的自卑感。

(三)不会与人交往

新入学的高职新生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与他人的交往。高职新生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渴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被他人接纳、理解,结识新的朋友;但是由于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心理上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等,从而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很难融洽。

(四)缺乏集体意识

大多数高职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很强的优越感,对父母以及他人的依赖很强,自立能力差;个人主义较强,缺乏集体意识。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同学的行为方式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的状态,单独行动的时候较多,对集体活动没有什么兴趣,班集体荣誉感不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很弱。

二、入学教育中施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

(一)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高职新生的精神症状变化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高职新生经过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前后各项因子指标变化。

(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高职新生社交苦恼与回避变化

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反应。高职新生经过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前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变化。

(三)团体辅导后高职新生学习成绩的变化

与同期的往届高职新生相比,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高职新生在平均成绩、考试优良率、及格率方面提高都比较明显。

(四)团体心理辅导后高职新生入学适应自我感觉的变化

经过团体心理辅导之后,高职新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明确了学习动机,并感觉到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对自己在本学期以及大学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了明确的规划,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也有了初步的规划。另外,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高职新生与以往未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高职生相比,其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所用的时间明显有所缩短。

三、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影响力探索分析

(一)引导新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职新生首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必然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心理会发生强烈的变化。如在表1中,学生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前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分别为2.13±0.31、2.16±0.25、2.17±0.43、2.18±0.37、1.89±0.53、1.86±0.56;而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后这些项目的因子分又分别变为1.77±0.39、1.60±0.48、1.65±0.52、1.48±0.56、1.60±0.54、1.58±0.64。在这个时期,性格外向、独立性强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适应新的环境,产生的负面性情绪较少;而那些性格内向,独立性不强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惊恐、失眠、食欲不振等。从上面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使学生学会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另外,团体心理辅导可引导学生认识到向别人寻求帮助并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打消顾虑,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有助于认识自我,认清职业方向和职业兴趣,做好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往往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动力不足,通过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爱好再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来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另外,学生在团体辅导中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3]。

(三)有助于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新生在入学适应过程中对将要进行的学习不甚了解,因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效率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四)有利于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高低。高职新生的年龄一般在18—20岁之间,他们有独立的个性、独特的思想、敏捷的反应等优点,但是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比较注重自我,喜欢我行我素,不懂得宽容,不善于同他人合作;而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能够有效地预防这些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给高职新生提供了一个压缩版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体验与人相处时所出现的问题,通过观察和学习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4]。

(五)能有效缩短入学适应的时间

任何一个人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真正地融入这个环境,高职新生也不例外。倘若他们需要花费过长的时间来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那么势必会对大学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高职新生来说,影响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体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的因素等,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可知,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这是因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激发学生自觉增强适应大学生活的动机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努力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另外,高职新生在团体辅导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从而将入学适应的时间大大地缩短了。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新生在入学初期有着许多的适应不良问题,如身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专业情绪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对高职新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在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其能够改变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的自然进程,有效地解决高职新生在入学适应中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职业方向,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缩短入学适应的时间,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解决高职新生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丘文婷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学生班级党支部职业技术论文

一、高职院校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的意义

1.有利于通过理论武装增强学生的“四信”

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从而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有利于密切联系学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班级党支部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党密切联系学生的基层组织,通过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与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是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体现,对构建和谐学校和平安校园意义重大。[1]

3.有利于建立“防火墙”,抵御西方有害思潮侵蚀

目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双管齐下”,一方面纠集周边国家从外部围堵和骚扰,另一面从内部加紧思想渗透,高校就是他们渗透的重要目标。他们用互联网攻击中国共产党,用学术讲座宣传西方价值观,用“洗脑”的方式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把西化、分化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而大学生思想求新求异求变,正是西方敌对势力渗透与争夺的重点。因此,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在学生中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建立一套抵御西方有害思潮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抵御西方有害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现在的高职生大多为“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抗挫能力差。能通宵达旦玩电脑游戏,却不愿意动手做家务,有人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懒得洗;经不起批评,受不得委屈。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使党组织和学生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零距离”无缝对接,有利于了解学生所思所忧所盼,全面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阳光心态、建设性思维,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就业上的困难,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有效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5.有利于构建学管工作新模式,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学生班级党支部就像一个“麦克风”,能够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唱响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学生班级党支部又像一支“调和剂”,可以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使党组织的活动更富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命力。党支部建在班上,支部内的党员都在一个班内,便于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党员之间、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形成“人人要入党、个个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便于党组织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对好苗子“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提高党员质量。

6.有利于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班级党支部是学校最基层的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三位一体”模式的班级,能够实现以党风带校风、学风、团风、班风的目标,是学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同时,有利于建立健全部门、院系两条线和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网络,实现“立体运作”、“点线面结合”,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班级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和重大事项,学生班级党支部能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充分发挥学生班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

二、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的实践

1.培训

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发展党员,三年建成学生党支部”的目标,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在对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通信技术专业5个班级的200多名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就鼓励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书写入党申请书,然后挑选其中表现优秀的80名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学习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要求学生将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经常学,反复学,突出重点学,结合实际学,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三进”工作,特别注重将“中国梦”与青年梦、世界梦、人类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增添青春正能量。三是大力开展党的知识和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教育,把党的知识和优秀价值观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日常管理中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优秀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达到“日用而不觉”的效果。通过培训和考试,对合格者颁发优秀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证书,为下一步考察和发展创造条件。

2.考察

对参加学习培训后的入党积极分子从德、智、体、美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觉悟、对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学习表现、组织纪律观念、群众观念等内容。在重大节日与事件节点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关键时候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并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对拟发展对象的意见和建议。[3]

3.发展

借鉴有关高校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班级学生人数20%左右的比例,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发展两次党员。通过函调、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等组织程序,对符合条件者提交总支党员大会讨论,在学校党委批准申请人入党之前,党总支指派专人同入党人谈话,进一步了解并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最后从拟发展对象中确定25名预备党员。

4.建立

根据班级学生党员的人数,建立了1个专业党支部、5个班级党支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专业、班级党支部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党建专题云空间、党员博客、微博、QQ群,开展网络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活动,实现信息即时交流,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做到校内校外全覆盖。各支部及时传达上级和学校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认真学习党章和贯彻执行党中央、学校党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制度,过好组织生活,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

5.延伸

一是将党组织工作向校企合作基地延伸。学校和校企合作基地联合建立党支部,在校企合作基地中树起党组织的旗帜,使在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实训的学生能够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做实党旗领航工程。二是将党建工作向学生社团延伸。让学生党员成为学生社团的骨干成员,以湖北职院义工社党支部为载体,团结带领学校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广泛开展党的政策宣讲、创业创新、技能服务活动和“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等义工项目。三是将党建工作向学生公寓延伸。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在学校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公寓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这里往往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空白地带。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公寓,建立大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网络进公寓的工作模式,可以填补学生公寓管理的漏洞,使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占领学校一切阵地,不留死角。

在信息技术学院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的实践证明,学生党员绝大多数能够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班级党支部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全体学生紧密团结在学校党委周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班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而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是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使这项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作者:宁国安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高职机电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一、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艰难推进的原因分析

1.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法律政策配套不到位

校企合作仍然处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不稳定状态,合作关系随时会因为市场和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停止或中断。由于缺乏一个政府倡导、企业响应、学校参与的多方受益的系列配套体系来支持校企合作的有力政策与措施,校企合作全程深度合作较难。

2.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与制度落实不到位

长效机制很重要,学校应签订企业的急需人才培养订单,并且把企业利益核算明确。如果校企双方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地规范运作制度,效果会更好。

3.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不到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最好是能围绕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工作量、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在人财物的配套与使用上进行倾斜,激励机制切实可行,才能充分激励普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二、建立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工作良性运行机制建议与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构建院系二级化管理及考评机制

长远发展校企合作,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能为企业利益增长与实际发展做贡献,深化校企双方共赢点。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育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适应企业需求,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双赢合作机制的建设。学校应为企业切身利益着想,完善相关制度文件,细化工作流程,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跟踪、维护与管理,让企业对学校进行考核与评价,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的验证及新合作项目的依据。并邀请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小组,以“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成效”为中心,分别从“时间维度、主体维度、指标维度”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综合评。如图所示。

2.聚焦“优秀型”校企合作,点、面、线结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存在“校企合作计划碎片化”和“校企合作项目取向聚焦不够”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聚焦“优秀型”校企合作,注重“点、面、线”的有效结合,推动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首先聚焦“点”的突破,学校应以校企合作重点项目推进为切入点,与合作企业商定相应的推进措施,落实责任人,按月度进行跟踪与检查,使合作计划、实施过程、具体措施、监督检查等工作都得到保证并取得成效。其次抓好“面”的推广,学校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由点及面,推广到学院所有专业。最后抓好“线”的建设,将校企合作贯穿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横向项目合作等人才培养主线的各个关键环节,明确建设目标,强化建设成效。

3.校企渗透融入,提升合作层次,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

(1)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传统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和就业风险均由学校承担,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而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重点在于对合作企业的选择,对合作企业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合作成效。笔者认为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遵循三个原则:一要选择符合校企合作五大标准——“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管理规范、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高端制造或新兴产业企业,确保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二要选择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至少20人以上),并愿意为企业及所在行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性;三要选择与学院有共同价值理念,校企双方领导(高、中层)沟通顺畅的企业,确保能够形成高效快捷的组织管理保障机制。现代学徒制的难点在于标准的制定,要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要求,调整与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制定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学生学徒的选拔标准、以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成效为中心主体维度:评价主体包括:院(系)自评、合作企业评价、学院考核小组现场考察与评价指标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横向项目合作”成果指标1.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师资队伍建设3.订单培养4.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5.课程建设6.顶岗实习就业7.资金捐赠1.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师资队伍建设3.订单培养4.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5.课程建设6.顶岗实习就业7.资金捐赠课程标准、师傅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项目合作成效的评价标准。

(2)在校企“横向合作”的基础上,探索“产学研”共同体新模式。产学研合作利益共同体是指产学研各方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对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承担风险、使其整体利益超过部分利益之和的共同体,其构成主要有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目前,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校内产学研创新实践平台资源(各类实验室、实训室、专业研究室、技术应用中心、大学生实践创新社团等),对照国家或所在省市产学研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条件与建设要求,联合企业,在横向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共建相关技术应用工程中心或技术成果孵化中心等,逐步形成“产学研”校企共同体管理模式。

作者:李木香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互动式教学职业技术论文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在技能练习中完成任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互动式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它通过强调实习指导教师与学员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实训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互动式实训教学方法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有的实训课程还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对相关素材有长期积累。

2.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精神,充分调动教与学的自觉性

互动式实训教学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参与实训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必然要认真钻研,精心备课,谋划好既要把所讲知识和技能使学员掌握,又要使学员主动参与到实训教学中,这对实习指导教师也是一种教学上的鞭策和督促;同时互动式实训教学要求增加学员参与的过程,这必然督促学员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达到实训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的要求。

3.有利于培养学员学习技能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布鲁纳曾说:“使学员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互动式实训教学让学员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实习指导教师与学员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共同完成一件任务,气氛变得活跃,实习指导教师和学员间的距离得以缩短,从而有利于实训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是有效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4.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传统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法仅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分组编码”让学员认知。这虽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不可避免的是学员不易发展创造性思维。互动式实训教学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传统实训教学抑制了学员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员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按部就班地练习;互动式实训教学则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课堂上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员提出的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员在讨论中的自信心。

5.确保学员的主体地位,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互动式实训教学模式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教学形式,它确保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互动式实训教学注重立足现实,能及时对学员给予引导,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6.互动式实训教学重视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传统实训教学只是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员,而忽视学员群体的互相影响作用。互动式实训教学追求以人为本、以学员发展为着眼点,使实习指导教师和学员在交流中形成思维的撞击与融合。实习指导教师尊重学员的心理需要,倾听学员对问题的想法,发现其闪光点,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真正产生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影响共有。同时,在互动式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好学员的讨论和交流,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极大地锻炼实习指导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二、互动式实训教学模式在职业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2.个人自学——互助互动的基础

学员自主学习不完全等同于自发学习。自主学习指学员有自主选择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式、训练内容等)的学习,具有独立地自学探究和主动地与其他学员、实习指导教师交流互动的双重特征。因此,自主学习是一个需要学员智力、情感态度、合作性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员的学习方式是进入学习情境,自学、探究、感悟、领会、理解知识;根据训练题目自练、自测、自评,强化掌握知识;遇到疑难,主动与同学或实习指导教师交流互动。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学员中间,了解学情,与学员交往互动(指导、引导、帮助),促进学员自主学习。有的要引导兴趣,有的要鼓励信心,有的要帮助解决知识疑难,有的要指导方法技能,每个都要评价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3.小组讨论——互助互动的主体

在学员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由小组推举代表发言,谈认识并介绍思考过程;其他小组补充或质疑,引发争论;实习指导教师给予肯定或补充。若产生分歧,实习指导教师要小心呵护学员的积极性,引导学员思维,点拨矫正;一旦出现创新,要给予极高的赞扬,使每个学员的闪光思维都成为全体学员共享的财富。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组,但要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4.大组交流——互助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大组交流,即全班交流,可解决在小组讨论后仍未解决的疑难或需要强化的重、难点问题。各组代表发言,相互评价和补充,提出疑难问题、讨论解答。实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学员共同归纳总结。

5.练习评定——互助互动的检验

通过实训练习巩固知识,在学员自练的基础上,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出现代表性的问题,实习指导教师引导全体学员讨论解决。综上所述,互动式实训教学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启动教学、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和练习评定等,互动得以开展,同时使实训教学过程开放、有致、有度和可操作。

作者:杨春虎 单位: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

职业技术论文:职工应付方式职业技术论文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中男603人(59.2%),女415人(40.8%);30岁以下425人(41.7%),31~40岁434人(42.6%),41~50岁143人(14%),51岁以上16人(1.7%);未婚206人(20.2%),已婚800人(78.6%),离婚11人(1.2%);中学学历10人(1%),本科学历710人(69.7%),研究生学历298人(29.3%);工龄1~10年573人(56.3%),11~20年338人(33.2%),20年以上107人(10.5%);高级206人(20.2%),中级489人(48%),初级245人(24.1%),无职称78人(7.7%);专职教师636人(62.5%),专职行政53人(5.2%),教师兼行政82人(8.1%),工勤人员247人(24.2%)。调查对象应付方式情况表1结果表明,职业技术学院校教职工在遇到问题时,所采用的应付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退避”、“自责”。

2不同特征教职工应付方式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不同性别的教职工在“自责”、“求助”、“幻想”和“合理化”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责”、“幻想”、“合理化”因子上,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在“求助”因子上,女性得分高于男性。表3显示,不同工龄的教职工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年以上工龄的教职工得分最高。表4显示,不同学历的教职工在“合理化”应付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学历的增高,各因子得分逐渐降低。表5显示,不同职称的教职工在“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职称在“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最高,无职称在“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最高,中级职称在“求助”因子得分最高。

3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应付方式的使用一般都在一种以上,但每个人的应付行为类型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构成了六种应付方式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形式[7]。一般把应付方式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成熟型应付方式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因子,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包括“自责”、“幻想”、“退避”3个因子,“合理化”为混合型应付方式。本研究显示,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在面对压力时,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较多,采用“自责”的应付方式较少,与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相符[8]。表明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在面临问题与挫折时,能够理智分析,积极应对,采用较为成熟的应付方式。本研究显示,男女教职工在应付方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遇到压力时男性更多的采用“自责”、“幻想”、“合理化”应付方式,而女性更多的采用“求助”的应付方式,与韩磊磊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可能与社会文化对男女角色的期望差异有关,女性有较强的依赖性,在遇到问题时更多的采用“求助”的方式;而男性独立性较强,不愿意轻易“求助”他人。李百珍,李焕稳,王凯的研究[10]与本调查都显示,1~10年工龄的教职工更多的选择“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的应付方式,因为年轻的教职工缺乏工作经验,希望自己有一番成就,遇到问题时采取向有经验的教职工“求助”,对自己的“自责”也更多;而中老年教职工拥有足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效能感,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依靠“幻想”来缓解心理压力。相比较而言,学历较低的教职工在应付方式各因子中得分均高于高学历教职工,且在“合理化”上差异显著。学历较低的教职工大多工作在基层,遇到的问题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且亟待解决的,多采用“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他们往往对自己期望较高,常常“自责”,且自身学识不高,在无法解决问题时也会采取“退避”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学历较高的教职工学识较高,对别人的依赖少,选择“求助”的应付方式较少。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职称成为高校教职工关注的热点,职称的高低直接代表着教职工在学术或工作中的学识和地位。本研究显示,不同职称的教职工在“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和“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无职称的教职工一般工作在最基层,面临的问题是琐碎又迫切需要解决的,所以“解决问题”的应付因子得分高于有职称的教职工;中级职称的教职工在学识与工作经验上都低于高职称的教职工,在遇到问题时不会太顾及“面子”,愿意向高职称的教职工“求助”;初级职称的教职工大多年纪比较轻,在教师成长的历程中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阶段,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在压力面前更可能用“退避”和“合理化”的方式来为自己开脱。在之前关于教师应付方式的研究中,较少的学者研究职称差异对应付方式的影响。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应根据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应付方式的特点,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工龄、学历、职称等差异,做到具体化、科学化,促进教职工心理健康,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

作者:赵莹莹 卢欢欢 朱伟 单位: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职业技术论文: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近几年,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在分析了台湾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后,指出:祖国大陆职教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在于终结性的职教模式和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相悖,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教改革的思路:构建一个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终结性;普通教育;终身教育

当前,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台湾与祖国大陆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由于同属中华民族,二者在文化背景、社会心态等方面具有颇多的相似性,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目前的学制

台湾自1968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分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即面临分流,进入普通教育体系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普通教育体系包括普通高中、大学和研究所。普通高中修业年限三年,以“发展青少年身心,并为研究高深学问及学习专门智能之预备”为宗旨。大学指的是本科层次的大学及学院;台湾《大学法》规定,大学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它是通过在大学或学院里设置研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心和有条件的学术研究机构也可以培养研究生。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研究所。高级职业学校属于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它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高级职业学校以分类设置为原则,以“养成健全之基层技术人才”为目标。专科学校,即专科职业技术学校,它以“教授应用科学与技术,养成实用专业人才”为目标,它也是分类设置,并且按不同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二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对象为公私立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公私立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五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以“教授应用科学及技术,养成高级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分二年制、四年制。二年制招收专科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四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合格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专科学校在台湾全部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体系不存在专科学校。第二,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在职教体系称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在普通教育体系称大学或独立学院。第三,和普通教育体系一样,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也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硕士和博士。

二、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同祖国大陆一样,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台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由于受传统士大夫观念及文凭主义的影响,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并不被家长、学生及社会重视。当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大都会优先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就读,只有当不被普通高中录取时,才会考虑进入职教体系。职教体系的学生因此常被形容为“多数的弱势”,即空有较多的人数,却是个弱势的团体。

世纪之交,围绕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职教体系,台湾有关方面作了多方面积极的探索。

(一)完善教育体系,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

台湾早期的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很小,但由于经济的发展急需各种实用型人才,台湾当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例如:1967年普通高中与高级职业学校的比例为6∶4,1970年调整为5∶5,1981年又调整为3∶7。但由于过去把职业技术教育定位在“养成教育”上,目的是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就业。因此,他们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职业技术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1983年,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专科学校的机率只有7.2%,专科的毕业生考入大学的机率只有2‰。台湾教育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周岁蛋糕型”,即蛋糕上只插有一根蜡烛,也有人称之为“避雷针型”,表示职教体系的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这样的教育制度,在早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因为当时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才。

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一般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些措施,以便让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学生也有完善的升学渠道。这些措施主要有:

1.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模,把办学绩优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如1995年,技术学院只有7所,而截止到1998年8月,已有18所专科学校顺利改制为技术学院。

2.把部分技术学院改为科技大学。中国人都非常重视校名。以往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最高学府为技术学院,虽然台湾《大学法》明确规定大学含独立学院,但学院名称听起来总不及大学响亮。为此,台湾教育部在1996年制订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规定独立学院具有12个以上学系,三个学术领域即三个学院的规模,办学成绩优良者即可申请改名为大学。到1998年底,已有六所技术学院改名为科技大学。

3.在普通教育体系方面,台湾1996年出台一项政策,让普通大学附设二技,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到1998年底,附设二技的普通大学已有23所。这样,从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到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普通大学附设二技,已构成一个相当完备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及专长等来选择是进入普教体系还是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读。

(二)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

随着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像过去那样把教育目标局限在“养成教育”上,完全以就业为目标,而是兼顾学生的升学与就业。但是就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价值来讲,它提供给学生的这种实务能力的养成还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在台湾,加强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从1992年到1998年底,已有35万职校学生取得丙级的技术士证照。

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此外,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过去,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往往被视为“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现在,由于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甚至有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回头报考二专,以求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

(三)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性色彩,与终身教育相结合

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教育的含义,除前面提到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要兼顾升学与就业外,还在于它与终身教育的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此,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第一,对于职前教育,在教学上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对于在职培训,在教学上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第二,在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四技二专联考外,像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式都在积极地试办。第三,规定在职人员的入学考试,依据其职业证照及毕业后工作年限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如丙级证照在专业科目总分的基础上加上总分的5%,乙级证照加10%,甲级证照加15%;就毕业后工作年限的长短而言,毕业两年以内的不加分,毕业三年,在总分的基础上加分3%,毕业四年加4%,以此类推,毕业年限最高加分无上限。

三、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同志去年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在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指出:我国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的现象十分突出。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其相当的合理性及现实基础。然而,8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的职业技术教育,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势头锐减。其表现一是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剧减、生源质量下降;二是“新高职”同样也存在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等问题。

这其中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笔者认为:终结性的职教模式和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相悖,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这说明,宏观教育政策已经为终结性职教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机遇。

借鉴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应以“改革终结性职教模式,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出发点来完善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一个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融为一体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行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制度,确认普通教育文凭与职业技术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贯通和衔接的教育体系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之间,虽然它们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由于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可考虑举行高中阶段的毕业会考。会考内容为高中阶段的文化课,会考参加对象为上述高中阶段的毕业生。通过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即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从而建立起中等职业学校文凭与普通高中文凭之间的等值关系。规定只有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才能参加当年或以后各年的高考,从而实现高考报名的社会化;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社会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报考普教体系还是职教体系的大学。

(二)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在衔接方式上,把入学考试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同时辅以保送生制度、用人单位推荐等。入学考试采取“3+X”制度,“3”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以此成绩作为入学的主要标准;“X”作为入学的参考标准,具体内容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它既可以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是某一门(或某几门)与所报考类科相关的专业科目的考试,也可以是职业技能测试。为了有利于高职院校招收到适合自己的学生,也可试行若干所高职院校举行联合考试的方式。

为了使职教目标在就业的基础上兼顾升学,使中职教育也成为培养较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预备教育,必须做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这种衔接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制等方面。首先,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专业性、就业性,教学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养成。为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在职教体系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规定获得不同层次证书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享有不同的优待,如给予一定的加分、免于技能测试或专业科目考试等;同时,切实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及就业预备制度,使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易于在社会上就业。其次,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和将来进修的需要,中职教育还要注重语、数、外等基础性、工具性学科的教学,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现有“新高职”终结性教育模式,形成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首先要突破“新高职”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鼓励部分院校试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考虑到普教体系中原有的高等专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把这些专科学校全部转入职教体系,并将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第三,大力发展包括本科层次在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第四,创造条件使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能和普通教育体系学生一样有接受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的机会。只有形成一个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完备体系,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才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于LEVEL5B相吻合。我国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与LEVEL5B相当的职业资格标准。这也是我国面临加入WTO,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四)职业枝术教育的改革要着眼于与终身教育的衔接和融合

终身教育将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该体系中,任何一点上的教育都具有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机制。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配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可考虑:第一,职业教育要做到把职前教育与在职进修、培训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施自学考试制度和成人高考制度。第三,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毕业文凭之间建立一种等值互换关系,在社会上树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如规定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上若干年的工作年限,即相当于取得相应层次的毕业文凭,也就是获得同等学历。第四,规划多元入学方案,规定只要取得相应的毕业文凭,不管是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抑或是同等学历者,都可以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根据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工作年限,在入学时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这样,公民个人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形式取得的毕业文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从业年限都能得到承认,并作为公民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或取得新职业的起点。

至此,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可设想如图1所示。

总之,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应围绕着构建一个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既能顺应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又能满足公民个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既能满足公民个人现时的接受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公民在职进修的需要。我们相信:这样一个立足于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一定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Keywords: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VTE);terminalpattern;generaleducation;permanent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