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

时间:2023-05-04 08:42:19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场所,其教育目标的核心就是要使学生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招生的不断扩大,中职学前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下降,这成为中职美术专业待解决的难题。通过近几年课程改革,中职学校都在推进“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在美术教学中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挥地方经济资源与特色,进一步完善中职学前美术专业学生培养策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美术学生的就业能力,让中职美术学生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不平衡

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策略,已经成为中职学校重要办学模式。但我国具有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广阔的特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还具有片面性。当前产教结合还不平衡,部分中职学校缺乏主动性。[1]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忽略了美术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使美术学生远离生产第一线,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来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生综合能力还有待探究。

2、我国对美术行业认识的不够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看,现在社会及家长对美术教育虽然引起注意,但这种注意使扩招后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美术设计课程,在这样的条件下仓促上马新课程,必然会使师资力量缺乏,造成学生成才率下降。加上中职学生越来越多,而幼儿园数量有限,可容纳的人数有限,学生居多而教学条件不足,教育资源越来越危机。还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美术设计基本功很不扎实。其次,从学校角度来看,在我国中职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职业技术学校很少,很多中职学校对美术相关的其它方面不引起重视,从而影响了我国美术设计教育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中职教育的急功近利

我国很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资金不足,课程上还重抓文化儿轻专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对实训基地和设施的投入也非常有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生很难在实训情境中得到锻炼,实施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较难。当前,中职教育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竟然大规模削减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忽略了陶冶情操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培养策略的探究

1、更新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终身教育,以人为本。中职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在获取职业技能,还要有在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首先,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观念。要树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观,增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观。其次,要提高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靠美术教师来实现,教师对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学校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落实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

2、转换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在社会职业岗位第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笔者通过对职业教育学的学习,认为进一步完善“宽专多能型”学生的培养,整合学科资源,实施模块教学,实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要进行以下几点改革:首先,要巩固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文化基础。其中,基础论课课程设置具体科目有公共礼仪与就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公关与应用文写作、数学、应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等。其次,要对基础知识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课时分配。对技能知识模块与实训知识模块进行合理配置。

3、努力提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必须强调课堂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和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性,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地发现学习,努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美术教师必须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4、多渠道开发美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资源

中等职业学校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强调人才能够快速适应某一具体工作岗位。新时期职业学校要努力加强校企结合,学校积极和幼儿园联系,和多家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学校各专业优势和各具体幼儿园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学校本着面向市场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

作者:赵琳琳 单位:大连计算机学校

参考文献: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2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为了解与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以衢州中专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以衢州本地幼儿园为调查样本,共走访了25 所幼儿园,其中机关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 6 所;希望幼儿园、手牵手幼儿园等民办幼儿园 7 所;白云幼儿园、欢欢幼儿园等 150 人以下小规模幼儿园 6 所;乡镇幼儿园4 所;早教中心 2 所。同时利用衢州学院学前教育大专函授班来校面授机会发放调查问卷 92 份,收回 92 份。调查显示,中职生就业单位在民办幼儿园的有 76人,占 82.6%;在三级园就业的有 22 人,占 23.9%。月薪在 800~1000 元之间的有 60 人,最高的 1500 元;取得教师资格证 18 人,占 20%;92 人一致认为五项技能、保教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都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中职生的就业层次偏低。

二、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

对 25 所幼儿园的走访,主要以交流和座谈方式进行,对象为幼儿园园长,各年级段组长及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一线教师和我校毕业生。以下是幼儿园的反馈意见,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

1. 人文与基本素养欠缺。现代青少年往往有“三高”症状———眼光高、心态高、要求高,这也许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并不高,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评价。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没有职业兴趣感与使命感,对自己的专业、岗位、服务对象爱的成分少,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弱,有的甚至随意指责、训斥幼儿。文化基础薄弱,而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不强。有 4 所幼儿园(占比 16%)教师反映学校部分实习生书面语言组织能力差,写实习小结语句不通畅,有错别字;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交流言不及义;“说”的基本功不扎实,讲故事、读儿歌不流畅、不生动,不能养成幼儿倾听的良好习惯,等等。

2. 管理与保育能力不足。班级管理方面,独立带班能力欠缺,对幼儿突况的应急处置和课堂调控能力不足。对幼儿“一日在园活动”的保育方面的意识薄弱,能力低下。首先反映在安全教育观念淡薄,忽视密切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忽视对幼儿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的环节,个别实习生甚至发生在上班时间私自脱岗外出的教学事故。其次反映在缺乏对幼儿的关爱方面,少数实习生存在着怕脏、怕累、怕苦的思想,不愿从事与幼儿饮食、睡眠、排泄等相关的生活事务。有的实习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既不愿接受园里的其他事务,又不能主动协助他人的工作。

3 .教学与专业技能不够。教学设计(备课)、组织教学(上课)、说课等方面能力欠缺,教学法、教学大纲及幼儿园纲领性文件等的学习与掌握有待加强,专业技能方面不够扎实,“专业不专,特长不长”。实际上,要满足现代幼儿的培育,从业教师不但需要具备美术、舞蹈、音乐、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每个人还要有自己的特长。譬如在水粉、蜡笔、水彩等简笔画以及手工制作上需要有专长,幼儿舞蹈基本功、创编能力及舞蹈模仿教学等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音乐弹唱、歌曲教唱、音乐游戏的创编和欣赏等也能够自如地教授幼儿。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做人与师德教育并进。培养人才的两大要求就是“德才兼备”,而“德”始终是列在首位的。尤其是对教师职业而言,“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孔子要求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可以学文也”,强调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唐朝文学家韩愈的“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道”摆在第一位;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是明确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规范。针对幼教专业的学生而言,要从“学会做人”开始,继而强化他们“德高为范”的师表素质,这是该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可是,在我们目前幼教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轻德重能”的现象。在校注重“技能”,忽视“修身”;在岗讲究“回报”,不愿“付出”。鉴于此,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教改,以强化学生的师德规范、树立学生的师表意识为切入点。改教材,全力开发体现专业性的职业道德校本教材,旨在“活学活用”;改教法,举办“修身大讲坛”系列活动,聘请专家、特级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进校开设“师表”讲座课,以求“潜移默化”;改模式,广泛开展观摩学习和模拟教学活动,达成“身体力行”。多项并举,帮助幼教专业学生强化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师表意识。

2. 专业与文化素养并重。专业技能主要指弹、唱、说、画、跳五项技能,为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理应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训练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建工作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幼儿园模拟教室,训练学生的带班组织能力、上课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调控应变能力。二是针对幼儿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侧重训练某方面的技能。如美术课以色彩水粉画、线描画、蜡笔画、水彩画等为主;音乐课以音乐游戏、律动为主;数学课以区分图形、分类、按物点数、一一对应、大小比对、数的组成与分解等为主。五大领域的教材教法应以设计教案、试教为主,并兼个案分析研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片面强调五项技能、教学技能而忽视文化素养的倾向,专业学部作专题研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文化课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目前,尚有文化课教学跟不上教改步伐,教学方式陈旧,沿袭应试教育模式,照本宣读,空洞说教,说写指导不切实际,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幼教专业实施课改,就要以改革文化课教学为突破口,对症下药,一改教学导向,合理安排课时,端正师生认识,改“重技能轻文化”为“技能与文化并重”;二改教学方式,文化课教师也需贴近专业,走进幼儿园,改“闭门教学”为“开门办学”,了解学生专业能力的需要,做到“文化课为专业学习服务”。这样,“校园接轨、学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才得以形成。

3. 保育与教育能力共建。幼儿的成长离不开保育工作。保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标志。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简而言之,就是“保育”和“教育”“。保育”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良好的“保育”,就没有优质的“教育”。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幼儿教师,职责就是上好课,至于“保育”那是保育员的事,与教师无关。实际上,学生的观念恰恰也反映了目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在“保育”与“教育”两方面,我们的确过分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保育能力”的训练,在“保育”方面严重存在着“三少”现象:一是少“教”(缺少师德教育);二是少“见”(缺少见习机会);三是少“练”(缺少保育训练)。对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彻底革除“重教轻育”的教学弊端,树立“育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教学,无论是模拟教学还是入园实习,都要加强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教育,使幼儿专业的学生具有“重保育”的意识,具有“善保育”的技能,这样,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教育目标。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3

关键词 中职 学前教育 美术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51

Secondary Voc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rt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CHANG Hao

(Liansh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Huludao, Liaoning 125001)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s preschool program aims at training expertise to engag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teachers in nurseries, pre-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and teaching other relevant institutions, research personnel. Art class is a pre-school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o exercise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s' basic skill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e-school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pre-school specializing in fine arts teaching content chang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art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1 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现状

1.1 过于注重基础绘画训练

客观上讲,我国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尚未成熟,一些突出问题依旧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其中一个相当明显的问题就是基础绘画训练在教学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留给手工操作训练的时间却寥寥无几。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与一般美术课程有较大差别,因为它添加了学前教育这一客观限定,这就决定了美术课程的内容以儿童美术为主。实际上,有不少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根本没有儿童美术的教育经验,教学模式完全是按照一般美术课程来进行。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上的偏差往往表现在过于注重对学生绘画基础的训练,而忽视手工操作等方面的练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绘画功底了得,但真正投入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去却又不知从何下手。

1.2 偏离专业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并且能在托幼机构从事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即便美术课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培养目标毕竟不是美术家,而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不少中职院校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存在观念上的偏差,教学内容和方法严重偏离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些中职院校的美术课程往往都是单一的美术教学,缺少与学前教育本身的结合。不仅学校教育工作者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现行的学前教育美术教材也存在一些缺陷。同样的,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配套的美术教材往往绝大部分篇幅都是美术技法的内容,而对于学前教育本身的介绍少之甚少。

学前教育不同于小学、中学教育,教师所面对的都是学龄前儿童。教师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光具备艺术方面的才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把握儿童心理行为、组织课堂活动、控制课堂气氛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技能与艺术才能同样重要。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职学前教育培养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1.3 对儿童美术的认识欠缺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一般美术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儿童美术。这里的儿童美术是指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与一般美术课程中所定义的美术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就不能用纯美术的那一套理论来进行教学,而是要结合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实际上,正如笔者在前两节中所述,学前教育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更倾向于纯美术教学,而忽视学前教育这一限定条件。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儿童美术的认识存在欠缺。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儿童美术就是美术学最低级的一个阶段,只要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一切不是问题。很显然,有这种想法的人对儿童美术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实际上,儿童美术在构图、比例、色彩、光影、虚实、冷暖等方面有很多讲究,并且结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

教师对儿童美术缺乏正确的认识,自然会导致对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存在偏差。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一定要结合儿童的绘画心理,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而就现实情况而言,评价标准有失针对性和客观性。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学前教育经验,有没有进行过专门研究,因此对儿童美术的评价标准趋于成人化。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一幅儿童美术作品,往往会抛开儿童的天真本性以及作画时的心理活动,因此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

2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改革

2.1 学习基本儿童画绘画方式,夯实绘画基础

这是初期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夯实美术基础,提升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开设平面构成训练。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工作和学习态度的最好形式。并可在绘图的过程中,了解点线面等美术的最基本语言。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美术的基本规律。其次是简单儿童画的教学,主要包括线描和简笔。线描画是相对简单的一种儿童画,主要通过简单的笔画勾勒,描绘物理的整体特征。由于线描画上手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技巧,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接受起来难度并不大。而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生掌握好这种绘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简笔画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绘画方式,因为其操作简单且生动形象,许多教师还利用简笔画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说,简笔画的创作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项相当实用的技能。

2.2 学习色彩理论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色彩是美术的关键环节,对色彩的把握程度决定了一幅美术作品的整体水平。对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第二学期就应当具备扎实的色彩理论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对于儿童画来说,色彩变化是反映创作者内心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扎实的色彩理论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同时,通过对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色彩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色彩的配置技巧和情感的感知。

2.3 开展手工制作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手工制作主要包括平面纸工、半立体纸工、立体纸工等。收集各种质地颜色不同的纸来做基础材料,从平面纸工开始,具体的内容是剪纸、剪贴画、撕纸等。手工制作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不仅如此,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大脑和心理处在发育阶段,而适当的手部活动对儿童智商和情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手工制作与纸上作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对手脑配合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大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要求具有灵巧的双手,可以说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未来要和儿童打交道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具备手工制作的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课程对学生基本要求之一。

2.4 学习儿童画创编,锻炼组织教学的能力

笔者建议在第四学期着重培养学生儿童画创编的能力,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儿童画创编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儿童画创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表现技法,以及各种绘画工具的表现特点及技巧。

对于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提升自己组织课堂的能力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具备组织课堂、观察儿童心理变化,控制课堂气氛、环境创设等一系列技能。在这一阶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础已经比较扎实,因此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很多中职院校经常忽略的地方,以至于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无法快速适应学前教育的工作特点。因此,学校相关领导以及教师都要讲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努力向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型专业人才。

3 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不少中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比例过大,导致实践机会严重不足。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与中职教育的特点不符,也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符。首先还是要摆脱观念上的束缚,如今的大多数行业都不再需要人们具有多么强的理论水平,而比较看重综合能力。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讲,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内容是提升综合能力的宝贵资源。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说,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不能过分重视理论,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从事实践活动。

3.2 要与时俱进,把握社会需求

社会的需求永远都应该是学校培养的方向,因为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能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也应当紧紧把握社会相关行业的动态,洞察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深层需求。学校相关人员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对相关课程及其内容做适当调整,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学校的培养不能滞后于社会的需求,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3.3 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所存在的一个长期问题就是观念上的落后。特别是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会对学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笔者在前文中也提到,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在观念上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对儿童美术的认识比较片面,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决定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而对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想促进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内容的改进,转变观念、改进方法迫在眉睫。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作为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美术课教学内容的改变也是必须且必然的。本文中笔者从某些角度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内容的改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个人见解。要想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还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 顾晓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3.11:10.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4

 

一、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更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就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无法生存,做事情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就无法安宁。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明,礼仪不但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礼仪,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难以想象。这就需要我国加强礼仪的教育,必须从根源抓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以后身心的健康成长、认知社会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又取决于幼儿教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礼仪知识以及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

 

但是据调查,我国很多幼儿教师的礼仪知识以及职业素养是不容乐观的,如媒体经常报道的虐童事件等,直接影响我国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以及幼儿教育正常活动的开展,这与我国所要求的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标准相差甚远。为了幼儿健康成长,更是为了祖国的希望,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内涵

 

我国乃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就是人类的立世之本。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还应具有深厚的职业素养。那何为“礼仪”?何为“职业素养”呢?首先,“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礼”就是礼节、礼貌,“仪”就是仪式,多指集体性的,还有我们常提到的仪表、仪容等。礼仪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志愿者的服务礼仪、商业活动中的商务礼仪、校园活动中的文明礼仪等。“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其中职业技能是关键,但是道德和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拥有深厚的职业素养的幼儿教师才是推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现状

 

(一)教师责任心不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礼仪教学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认为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的高中学校,学生只需要大概了解知识即可,没必要进行深入的学习,所以往往只是按照课本机械教学,一节课结束,教师的教学任务宣告完成,学生学到礼仪知识的多少则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的仅仅是简单的表面的礼仪知识,并不能深入地系统地掌握。同时,“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出来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也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只会导致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无味。因此,礼仪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礼仪专业水平的高低,教师专业技能高,学生学到的礼仪知识会更深入,内容也就更丰富;反之亦然,即便是教师想把更多的礼仪内容传授给学生,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直接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有限。鉴于此,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礼仪教育,进一步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心理较自卑,缺乏自信

 

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和进入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相比,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等”,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认为就是自己好好学习,在职业学校里边也是徒劳的。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甚至学生稍犯错误,就对学生大声呵斥,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导致学生每天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学生还能认真地接受礼仪教育是不可能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教育及职业素养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一)塑造健康心理,增强学生自信

 

学生带着自卑心理走进中职学校,自信心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教师通过礼仪教育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告诉学生以后面对的将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而自己是这些栋梁之材的启蒙老师,自己在传授孩子们礼仪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责任,自豪感油然而生,心理也会变得健康阳光,信心倍增。

 

(二)改善师生关系,增强班级和谐

 

通过接受礼仪教育,学生们逐渐认识到日常怎样的言行、仪容仪表才符合新时期幼儿教师的标准,遇见老师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敬而远之,而是大大方方、彬彬有礼地和老师打招呼;以往在中职学校常见的奇装异服等现象越来越少,和老师经常顶撞、吵架的现象也逐渐消失。学生正在用一种新的态度、新的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师生之间的关系明显得到改善,变得犹如“大哥哥”“大姐姐”般亲密,同学们之间互相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五、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探索

 

礼仪教育对于将来成为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礼仪教育重视度

 

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的礼仪教育观念是关键因素,要及时转变教师的“狭隘”观念,提升责任心。首先,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同高中学校的学生一样看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中职学校感受到温暖,把入学时的自卑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其次,把礼仪教育同其他学科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对礼仪教育的认知,学生才能紧跟教师的步伐认真学习。同时,在礼仪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即理论联系实际,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的幼儿教师招聘会、幼儿园日常礼仪教学等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礼仪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增强礼仪教育的程度。 (二)创设礼仪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

 

礼仪教育的开展除了依托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礼仪观,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向不文明的礼仪习惯说再见,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在校园内部,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倡导文明言行。具体来说,可以借助于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来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播;也可以借助于演讲、辩论、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播,反映出学生所关注的礼仪问题,通过具有浓厚礼仪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来逐步影响学生。

 

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进一步强化礼仪培养。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其次,可以举办“礼仪使我如此美丽”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知识专题宣传、主题班会、讲座等,特别是每学年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的“校园礼仪之星”比赛,借助抢答、情景模拟、场景分析、礼仪形象展示等各种各样的途径,使礼仪知识形象化,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间,真正实现普及礼仪文化的目的。

 

(三)加强监督管理,组织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活动

 

在校园内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自发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但由于每个人天生具备的惰性心理,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校园内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脏话连篇,目无师长等。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制定一系列的礼仪约束制度,加强对叛逆学生的监督管理,组织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活动。具体措施有:首先,制定文明礼仪行为守则,规范文明礼仪用语,形成系统性的礼仪规章,然后再挑选一些礼仪教师作为监督员,监督管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日常礼仪执行情况,发现不符合文明礼仪范围的,及时纠正并进行备案,表现好的进行表扬,表现不好的当年内不得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以示惩罚;其次,可以不定期地组织文明礼仪培训,邀请专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礼仪教师,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园礼仪教学课外实践,增强学生的礼仪教育观,使其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仅仅掌握礼仪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以深厚的职业素养作为支撑,才能达到新时期幼儿教师的标准。但如何才能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呢?

 

(一)强化学生幼教职业观念,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来说,幼儿教师是一个他们既熟悉但又模糊的职业。熟悉的是幼儿教师就是在幼儿园给儿童做老师;模糊的是对幼儿教师职业缺乏深入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新生入学后的幼教职业教育就很有必要。鉴于此,教师可以开设一堂幼儿教师职业分析课,首先向学生们全面介绍幼教职业的内涵,如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需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素养等,让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后,再根据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当今社会幼儿教师的就业形势,进一步明确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教事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知识、素质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以便更好地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职业素质

 

很多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如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意识以及持续的学习能力等,即使文化课成绩再优异,但如果职业素质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也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在我国很多院校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可以多聘请就业指导专家、职业分析师、幼儿教育专家等,就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动态等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情况等及时主动地做出调整,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内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培养自己乐于付出、不怕吃苦的精神,积极拓展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有力保障。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真正的职业能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通过参加课外的实践模拟,才能将专业课程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如学校组织的校外幼儿园实践活动,针对幼儿园日常的幼儿游戏、幼儿绘画、幼儿舞蹈等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正,使学生在课外校训基地逐渐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七、结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礼仪教师要脚踏实地并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多种有效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同时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新型幼儿教师为己任;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多层次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最终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儿教师。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5

(一)专业术语使得学生学习感到困难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乐理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有许多抽象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些专业属于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比如说乐理知识中的五线谱、切分音、跳音、间奏、伴奏、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等,都是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并且这类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主要就是通过记忆来实现对其的把握,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中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音乐乐理基础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是文化课成绩不高且从前没有接触过音乐专业,进而造成缺乏音乐乐理基础。如果一上来就对学生进行这些乐理知识的灌输必然会使得学生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无法实现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乐理相关知识,无论是之后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三)教师的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许多教师对于这门课程也会感到苦恼,主要是因为本是枯燥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按照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对于知识的把握也得不到实现。所以教师很多时候会感到教学力不从心,也会使得教师的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二、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把握好第一堂课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入意义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把握好第一堂课对于学生的指导意义非常重要。教师要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堂课就抓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走进课堂,真正的爱上乐理学习。首先要对音乐教学提出宏观的要求,让学生愿意走进音乐的海洋当中畅游。其次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学习的难点,这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开展将会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带着期待走入课堂,也就会对这一专业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具体实际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定

分层教学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之后,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学生不同的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针对于大多数人的,这个目标和要求应该是大多数同学可以实现和满足的,这样教师教学的开展才会有一定的意义,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感到过于吃力。

(三)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且具有实用性

由于中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生源都来自于农村地区且大多数学生的文化课程并不优秀,所以这就造就了学生学习功底的薄弱,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难度设置要适中,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业的幼教要求。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包括乐理基础知识,也可以包括如何将音乐传递给学生的技巧,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之后的从业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效经验,进而提升专业水平。

(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知识。由于乐理知识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教室就应该努力让学生尽可能的放松,即便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也应该耐心的给予帮助和辅导,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对于乐理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将跳动的音符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一些乐曲的播放,让学生沉浸在其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同时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乐理知识的填充做出努力。

三、结语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6

摘 要 目前,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教师在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中职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具备考取幼师资格证的资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职业规划模糊;生源质量与幼儿教师高素质标准之间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尝试提出三条解决路径:在校学习与自学函授相结合;课程设置瞄准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打造品牌效应,提高生源质量。

关键词 中职 学前教育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困惑

1.1学生未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资格

以广东省为例,申请认定幼儿教师资格需具备的学历条件为: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广东省认可的幼儿师范学校包括以下四所: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江门市幼儿师范学校、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及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笔者所在学校为非师范类学校,故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资格申请认定幼儿教师资格。现在幼儿园都要求教师必须持证上岗,试问: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如何上岗?如何成为一名幼儿教师?

1.2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职业规划模糊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幼儿教师,还是培养保育员?如果是培养幼儿教师,非师范类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根本就拿不到教师资格证;如果是培养保育员,学生觉得不够档次,而不能很好地吸引生源。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都能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在与多名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注:这些园长均为民办幼儿园园长),笔者了解到目前幼儿园的师资是非常匮乏的,很多幼儿园都需要幼儿老师。笔者所在学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在幼儿园都担任副班老师,部分表现较好的已转为主班老师。尽管这些幼儿园的做法违背了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任用要求,但中职学校还是不情愿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保育员”。一是因为目前这样的“教师”还很有市场,二是因为教师似乎比保育员更有档次,更能吸引生源。学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以后的职业规划是做幼儿教师还是做保育员?

1.3生源质量与幼儿教师素质高标准之间的矛盾

中职学校为了生存,招生要求不断降低,招生的标准也越来越宽,来者不拒,甚至有部分生源连中考都没参加,这样的学生质量得不到保证,生源本身综合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理想,即使中职学校的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在三年内完美打造这些学生。然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不仅需是“专才”,更得是“通才”,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应具备全面的育儿知识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解读孩子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教学组织和反思的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难达到这样的素质要求。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

2.1在校学习与自学函授相结合

按照规划,2015年,我国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度,实行定期注册制度。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幼儿教师资格和准入门槛在不断提高。为了顺应幼儿教师资格的准入标准,中职学校可以尝试在校学习与自学函授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大专学历,从而有资格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2.2课程设置必须瞄准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上海市出台的《幼儿园岗位能力标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进行教育的能力、对幼儿进行保育的能力、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能力、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等。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太单一,过于陈旧,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把“手工”改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把“幼儿卫生与保健”改为“幼儿保育”,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幼儿教师的岗位能力。另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轨。如通识课程中开设了语文课,而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幼儿文学,在有过硬的师资条件下,可以把语文课与幼儿文学相结合、体育课与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相结合等。

2.3打造品牌效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生源质量

中职学校应想尽办法提高生源质量,否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当中。生源质量在学生的培养当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生源本身的质量很关键,如果生源门槛低,即使有再好的老师、再好的培养方案、再好的课程设置,也会造成培养困难,从而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旦就业困难,招生就会越发降低门槛。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克服暂时的困难,切实提高招生门槛。而提高招生门槛凭的就是学校专业的品牌、质量和特色。在这个招生异常激烈的市场上,学生选学校、选专业,凭的就是质量过硬,具有专业特色品牌效应。因此,打造品牌效应,是提高生源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7

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后,不得不让我们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美术学习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学习美术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否真正实现目标,以及能否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怎样才来增强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造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努力获取知识的动力,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只有对美术拥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创造,为能增强创造性思维做好铺垫与基础。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与否,90%是如何使学生感兴趣,10%是教学。”可见,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只有当老师让学生培养了对美术的兴趣,学生才会自觉自愿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通过假设的情境,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让学生能够更富有激情与创造力,在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打开学生的臆想世界,让他们脱离这个世俗,追求更加纯粹的美术魅力。

三、贴近生活,发挥形象思维

只有做到贴近生活,才能高于生活。往往是因为创作贴近生活才更加的吸引人的眼球。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他们有着自身具有的浓浓乡村气息,他们眼里的色彩更加鲜艳,见过更多的美丽景色,他们有着比生活在城市的人有着更多的生活经历,因此,结合这样的特点,老师教会学生贴近生活,发挥形象思维,创作的作品就更加引人入胜。

四、自由式的开放课堂,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目前社会倡导的是自由开放的社会,那么以前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将加以改变。教学模式也应从以前的古板灌输模式转换成自由开放模式,老师不仅仅要站在讲台上授课,而是要走下讲桌,与学生们打成一片,鼓励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生是具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在自主实践中,他们因为每个人都境遇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对同一事物当然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老师只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更好地体现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更自由的空间。

五、提供更新鲜的素材,增强创造能力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鲜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他们的绘画表现形式,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绘画经验和经历。

美术是一项感性的活动,创造性思维也是自身对感性材料的一种思考,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自身感受事务,通过对事物的多听、多看、多观察已达到对事物的感官认识,增长学生的积累,开阔眼界,为他们的绘画提供更多的创作资源,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美术带来的乐趣。

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积极性

1.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环境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学生在下面整齐的望着老师,这样的环境会让学生潜意识地抗拒和压抑。而轻松的环境应该是学生围坐在老师旁,大家就像在轻松地聊天一样,自由开放的学习,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同学以及老师的耐心回答,这样就不断地使学生有不断地思考学习的动力。

2.采用活泼多样的学习方式

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只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枯燥乏味,因此,采取多种的学习方式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要采取怎样的学习方式呢?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是所有人都能追捧的。只有课堂是愉悦气氛,学生才会更加把知识牢记于心,不仅仅是靠死记硬背,而是从真正性质上的理解了知识的涵义。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而不是老师。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老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倾听学生们的独特的见解,并在一方面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一方面指出学生想法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仅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提高了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3.多方面的课堂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依附书本教材,还要从有限的教材中寻求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与收集,平时要注意生活的每个细节。遇到什么好的素材,拿给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就不断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其实也是源于生活。在对课堂的拓展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与积累,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了更多的感受。

4.学生动手能力训练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8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缺陷。虽然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学生,但它们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文化及专业理论知识来完成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远远达不到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也不可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互惠。这就需要借助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等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其中组织学生到实践场所实习可有效地解决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及时间安排中也规定教育实践课时数要占总课时的 20% 以上。我校在高一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 1 周的幼儿园见习,高二年级进行 2 周的幼儿园实习,平时还参加不定期的参观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职业意识,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为社会储备和输送合格的后备军奠定基础。

通过近几年随班进入幼儿园的实习活动,自己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实习对学生个人的影响

这是一名学生的实习总结:2 周的实习时间虽然有点短,但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形和无形的东西。有形的是,首先我知道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内容。其次在教学方面,在讲课之前一定要把教案备好,上课的活动材料准备要充分 ;所讲内容一定要清晰明了,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易懂 ;语言要生动,表达要流畅,要让幼儿对你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再有就是管理幼儿方面要讲究方法,不仅要向带班老师学,也要有自己的方法,因为幼儿面对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想法,要学会随机应变。无形的是,和小朋友相处的两个星期产生深厚的感情。要走了,真得舍不得,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让我有种很温暖的感觉,他们纯真、可爱、善良让我感动,他们让我知道了我很适合这个职业。可见,一次实习无论从专业知识、技能上还是职业道德情感上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1. 实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内容及流程。实习使学生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掌握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加深对幼儿园保教任务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幼教工作,热爱幼儿的思想感情,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熟悉教学各环节,如何备课、讲课、组织教学以及管理幼儿等 ;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和技能。

2. 实习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职业选择。学生实习归来后普遍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幼儿教师很辛苦。一名学生在实习中总结道 :以前的我特别讨厌小孩,尤其他们哭的时候我就心烦。当我报了这个专业后就开始后悔,因为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想着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没有想去当一名幼儿教师。可是两周的实习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当我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时感到特别开心,看到他们那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我开始慢慢喜欢上了他们,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带给我无尽的快乐。我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快乐地成长。所以,实习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个职业,是否愿意做这样的工作。

3. 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实习可以明确学生与岗位的差距以及与自己职业理想的差距,并在实习结束时制定详细可行的补短计划,能从实习中看到差距才会从实习中得到更多。一名学生写道 :在实习前,我感觉自己完全可以让小朋友听话,很有实力,可以就业。实习完毕,突然感觉以后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幼师时,掌握的知识太少了,现在学到的只是一点点皮毛,根本不行。实习前决定就业,但在实习结束时,我决定继续升学,要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还有些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诸如在对幼儿的耐心细心、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幼儿的沟通、普通话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毕业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对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的作用

由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能容纳的学生人数有限,与校外其他幼儿园也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负责接待实习生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把见习和实习工作作为示范园应有的责任摆上议事日程,规范见习和实习指导工作,从园领导到带班老师进行积极磋商和探讨,制定完整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力求见习实习工作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当学生深入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的时候,指导老师的全程跟踪与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活动反思与调整,促进学生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不仅可以发现一些优秀教师的苗子,而且实习之后回到学校再走向社会的学生都是很好的名片,可以将幼儿园优秀的理念传播出去,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有利于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中也可以发现幼儿园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如某幼儿园的楼梯太高,有时小朋友比较拥挤,存在安全隐患 ;教学以及管理还需要严谨,尤其在培养幼儿个性方面等,对幼儿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肯的建议对促进幼儿园办园的规范化也有积极的作用。

三、实习对学校工作的意义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9

1.学生学习目的不相同,学习的主动性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喜欢学前教育专业,喜欢小孩子,对幼师这一职业充满向往,因此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总是希望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还有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兴趣甚至对小孩子十分反感,但在家长的坚持下才不得不选择这一专业的,因此她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充满敌意,别说主动学习,就连必须上交的作业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完成。

2.学生缺乏教师的认可,自信心明显不足。有的学生一直以来被扣以“差生”的帽子,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法继续升学而不得不就读中职院校的。她们往往认为自己天生就不聪明,无法在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因此不会用心读书、学习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

1.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多种专业领域的科学,其研究涉及认知、行为、人格等多方面,目的是为了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同时还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相对实践课来说,显得枯燥,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会接触到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因此,她们常常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策略

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中职生现状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如下策略:

1.启发式教学策略。填鸭式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但就长期效果来看优势远不如启发式教学。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一种方式是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写出在你心目中小孩子有哪些独特的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既可以了解到她们对问题的认识情况,又可以调动她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另一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开发区”,同时训练了她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性和独特性。例如,在讲解时间知觉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新入园的孩子哭着问你“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时应该怎样回答。这是一个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大多积极动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学生说:“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了。”我问:“小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该怎么回答?”学生答:“妈妈四点钟下班。”我问:“小孩子继续问什么时候到四点钟,又该如何回应?”学生答:“……”此时,学生没能给出更好的答案。我引导道:小孩子对于时间概念并不清晰,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他们有时间有大致的概念呢?学生们答道:“他们熟悉的事情。”随着引导和讨论,学生们最后得出了“吃完晚饭妈妈就来接你回家”这个比较恰当的答案。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讲授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解往往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现在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直观的特点,比起传统的讲授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职学生实践经历较少,对幼儿的了解不够,只依靠理论讲解并不能让她们了解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况,笔者播放过一部叫做《幼儿园》的纪录片,该片呈现出湖北武汉一家全托制寄宿幼儿园,一群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会为了对父母的依恋而大声哭闹、会为了和小朋友偶然的争执大打出手、会为了穿不上衣服以及摆不好椅子而脾气大发、也会为了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先后顺序讨论不休。在看过此片之后,很多学生表示之前对于幼儿和幼儿园的认识存在误差,通过看片自己对幼师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表明了自己会避免片中老师的错误做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在扮演不同角色(幼师或幼儿)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幼儿的各种想法、反应。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素质;重要性;解决方法

从古至今,古老的教育观点延续至今,“应试教育”一直注重对于学生应试知识的训练,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素质教育实施较缓慢。但是在教育不断发展的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的素质观念的专业人才,因此本文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建议。

1对于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情况的概述

我们分别对不同地区的十所该类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关于职业道德

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素养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整体状况良好,除了少数的教师存在不足外,总的来说,其职业道德的平均值相对较高。

1.2关于教育事业方面的价值观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学校学生结构的问题上,大部分教师持“学困生偏多”的观点,不过整体来说,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在对待学困生的教育方面,少数的教师则在如何对待此问题上表示没有信心、对待学困生很无奈等。

1.3关于能力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80%的任职教师是很合格的并且素质水平中等偏上,其足以胜任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且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有较高的教学经验,教学时更加娴熟。据分析,他们只是欠缺实践的能力。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是属于中等偏上的,但也有部分教师拉低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据分析结果统计,学前教育教师在管理学生经验比较丰富,并且在日常的教学积累中,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学困生的经验方法,这是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不过也有小部分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教学工作上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将针对这类教师的调查仔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素质方面的缺点

2.1科研经验不足

由于工作环境和学校能力等原因,该类教师在科研方向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参与过相关科研的也是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个有过科研经历的教师,也大多是为了学校评职称而做,且多数都是学术性的研究,而非关于其专业的研究。

2.2工作热情不高

据调查,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由于收入不高,且国家暂时没有针对该类教师的奖助政策等,不仅使得这方面的人才大幅度流失,也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此外,有小部分教师对于教育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他们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有一种错误的判断,认为自己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起不了作用有挫败感,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从此一蹶不振。2.3缺乏实践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和能力,他们完全靠教师的讲解和传授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在问卷调查中,有一半的教师表示自己其实最生疏的就是相关专业实践类的教学,只因他们本身也很少有去企业进行相关实践的机会,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没有积累,这就会影响教育效果。

3如何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

针对上述三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相应解决办法和建议。第一,学校应该合理地安排对于其教师队伍的培养,应该鼓励他们多多参与研究,并设立奖励制度,对于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鼓励。安排其教师与相关职业的教育专家接触、合作的机会,比如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增加一些项目研究的合作,让教师在合作中增强科研能力,丰富科研经验,跟着专家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并且针对其教师遇到的困难或短板,提出建议,以此来使其教学素质得到提升。第二,关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学困生的问题,应该对其进行劝说,鼓励和指引,使其能够适应当代的教育形势,并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还应使对于学前教育教师的评价系统更加合理化,剔除以前传统的评价系统里的弊端,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奖励的措施,激发教师的教学信心和热情,使他们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被认同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师的素质。第三,根据调查显示,在以往的学校传统里,教师都是通过去学习进修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说,他们最缺乏的是相关的职业经验,而非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应该给这类教师去实践进修的机会,以提升教师的素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不足的地方,最后笔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所帮助。

作者:李永静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广角镜出版社,1991:120-130.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

近年来,随着时展、社会变革,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向、形式也发生很多变化。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生源质量的变化决定教学内容的适度调整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中热的逐年升温,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逐渐萎缩,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质量也逐渐下降。过去,学生需经过面试、专业课加试、文化课考试等层层选拔才能升入中职学校学习。而今,许多学校“零门槛”的招生制度使许多没有专业基础、甚至不具备专业素质的学生走进课堂。因此,专业课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过去,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追求“高大上”,在教学中倾向于让学生演唱“大作品”。而现在,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使学生掌握基本演唱方法、完整演唱较为简单的声乐作品、了解幼儿园音乐课的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内容从过去的单一侧重演唱中外艺术歌曲,转变到现在的突出声乐演唱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演唱能力、学习中小型声乐作品、重点学习儿童歌曲演唱和教学方法、课堂模拟教学等。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丰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突出学生未来职业特点,有效地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落在实处。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避免拔苗助长,又和学生未来职业有效衔接,教学效果良好。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声乐课堂的教学手段

过去,一位老师、一架钢琴、一本教材、一群学生构成了声乐教学的“标配”;而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课堂资源配置和教学技术手段都悄然发生变化。多媒体的运用广泛走入课堂,为老师和学生迅速查找教学资料提供方便条件。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音像资料欣赏到不同歌唱家演唱的同一作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也可以欣赏到同一位歌唱家演唱的不同作品,体会其演唱风格;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和同学间交流,通过学生的表达,老师可以掌握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课后,学生可以运用智能手机下载软件把自己演唱的歌曲录制完毕后上传到微信群或网络平台中共享,提高学生演唱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手段从过去单一的老师教唱、学生学唱,到现在的多种手段相结合转变,使教学生动化、立体化、形象化甚至个性化。课前、课中、课后的多媒体灵活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目标的确立促进课堂教学的形式转变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全国大中型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等,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具有丰富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幼儿园、早教机构的教学、保育、管理、研究人才。过去的声乐教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唱,现在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教学重点落在使学生如何通过“自己学唱”、“自己会唱”最终达到“自己会教”。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培养目标对教学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学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声乐课,是艺术实践课,教师要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实践,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执行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使学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例如:在组织教学环节,当天的值日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手语操等形式代替老师组织教学;发声练习环节,可以选择钢琴基础较好的同学代替老师伴奏;新授环节,视唱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作为“老师”辅导同学们识谱、试唱作品;练习环节,可以选择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扮演教师创新练习形式,组织同学巩固新知;总结环节,可以让同学们推选一位代表代替老师完成,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独立思考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除了上面谈到的“师生角色互换”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学科渗透形式”。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学科较多,利用这一优势,在声乐教学中把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儿童歌中《祖国祖国多美丽时》,依据学生的爱好特长,把学生划分为器乐组、舞蹈组、简笔画组、儿童诗组等等。器乐组的同学为歌曲编配伴奏,舞蹈组同学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儿童舞蹈,简笔画组同学以祖国为题创作儿童画,儿童诗组同学创作儿歌歌颂祖国……这样,通过多个学科的渗透结合和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兴趣引发对声乐学习的热爱,进而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在学生掌握了声乐演唱基础、儿童歌曲演唱方法之后,可以采用“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与“师生角色互换”中学生扮演某个环节的“教师”不同,“模拟课堂”教学中,选题、备课、上课等环节都由一名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对唱、弹、说、演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许多同学通过模拟,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以教带学,以学促教。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岗位体验,为声乐教学的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四、未来职业的要求推动声乐教学的模式改革

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对独立,学生在修满校内课时以后统一参加校外见习、实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在校时演唱能力相对较好,但投入到见习、实习环节后,往往出现“学过的知识记不住”,“记住的知识讲不出”等问题。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专业课老师不能及时深入到校外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待学生们完成见习、实习工作回到课堂以后,即便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解决了见习、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再回到幼儿园进行实践了。这样,解决问题往往成为“纸上谈兵”,学生没有实践过程、没有深刻感悟、没有反思总结。为使学生适应新产业、新职业、新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以教学为实践的基础,以实践为教学的提高”的改革势在必行。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从教人员应该具有很强的艺术素质、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管理技能。为了提高和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组织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成才。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等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灵活运用。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带着任务练习,每堂课教师都为学生营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环境,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1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中高职衔接,即根据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工作是关键。因此,必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材体系,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原因分析

在新阶段,由于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严重滞后,存在许多问题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在自身专业、课程设置、教材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上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影响着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的健康发展。在中职与高职的衔接上,主要受社会环境、政策导向、传统观念、区域背景、家庭条件等外部影响,以及教育大气候、职教内部状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对策分析

(一)变革教育观念

1.1、革新思想理论。在进行学前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通过激发中职生和高职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同时,对于学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和言行偏差,教师要循循善诱,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和人格,革新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革新教学理念。在学前教育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制定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强调教学重点。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教师在备课上要不断思考教学大纲,把握全局,充分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要改变学科知识比较单一、知识结构枯燥的现状,通过综合知识系统,制定适应高职生和中职生实际发展的教学模式。

1.3、革新课程理念。随着教育不断面向世界,教育的学科错综复杂,内容丰富多彩,因此在学前教育时,要充分借鉴先进的专业技能知识,把各种知识、各个学科相互结合,实现课程改革由单课型向综合型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分科教学为主,通过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设立了综合课程的考试科目。

(二)进行教学改革

1.1、调整课程设置。通过调整课程设置,规划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国家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综合文化素质的教育,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1.2、因材施教。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差异性,制定适应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教学大纲。在使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材体系,使中职生和高职生在专业技能知识以及文化知识上能全面吸收,从而把中职、高职学科教学较好的衔接起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3、教考分离。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建设客观、公正、公平的考试环境,教师要实行教考分离的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进度,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对采取教考分离的考试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思想上对于学习的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级性。

(三)注重艺术实践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校内外的各种学习活动,锻炼中职生和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艺术气质。同时,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在艺术实践中完善自我,激发中职生高职生的学习激情,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建设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中高职教育是学生未来市场就业市场的基础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产业不断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从而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了较高的标准。面对这一新形势,必须实现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培养实用型、专业型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中高等院校要想真正做到中高职教育的正确衔接,必须提高高职办学质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调整教学课程设置,完善教学体系,制定了科学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龙明慧.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的意义、优势与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01)

[2]杜青芬,李培胜.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