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铁工业论文

钢铁工业论文

时间:2022-05-01 22:34:01

钢铁工业论文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1

钢铁工厂要求生产空间具有起码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这不仅关乎到工厂的建设成本,对日后厂区管控也有长效影响。地势的局促加之征地困难,使得内迁钢铁工厂所得生产空间条件差强人意。以钢迁会为例,该厂是抗战时期重庆最大规模钢铁企业,在筹建之初“由于器材运输困难,重庆附近沿长江两岸又缺乏平地,反复研究,最后由杨继曾主任委员决定就在大渡口地区建厂。”瑏瑣从整体地貌来看,该厂选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现择厂境内,丘陵起伏、溪涧横陈。”(如图2)所划定的厂区内,“其一部分虽似相当平坦,然前后高低相差亦有15公尺以上”,“地基比较狭小,而且高低不平相差1—2米,必须搬山填沟。”瑏瑤,除地势不平外,临江区域多为硬质土,给施工造成难度。“浮土不及1公尺,以下都为石质,建厂时之土方石方工程,颇为艰巨,需时既久耗费亦多。”瑏瑥同样受到厂区基址影响的还有供水问题,传统观念认为临江工厂都具有取水方便的条件,但就具体情形而论,江畔地势和水位变化对于工厂取水又有直接的影响。钢迁会厂区整体“大抵地势高出洪水位约10公尺以上,可无淹没之虞”瑏瑦,加之“重庆附近在洪水枯水时期之水位相差在30公尺以上,故取水设备须将水泵装于斜坡车架或囤船上,视水位之高低而移动之。”“此外又须于高处建筑蓄水池,以保给水之不断。凡此种种,设备既繁,需费颇多。”瑏瑧重庆区域内长江以南的阶地多背山面水,“厂境后为崇高山地,雨水宣泄,向赖厂内溪涧。”为保障排水顺畅,“厂境周围另行开挖明沟。务期暴雨来时,厂地无泛滥之虞。”瑏瑨

二、恶劣的运输环境与低下的运输效用

工业运输的概念异同于一般交通运输,在考量其线路延伸和运输方式的同时,还应关注运输的实际效用。在1935年参谋团入川以来,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已有所好转,线路延伸较为广泛,辐射区域不断拓展。但从工业运输的角度加以考量,在战争的语境下,运输状况很难对重庆范围内的钢铁企业构成有效支持,从当时钢铁行业所主要凭靠的水陆联运、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三种方式来看,周转线路过长,运力欠缺和路况恶劣的情况均普遍存在。从水陆联运线来看,重庆为川湘、川陕线水陆联运之节点,其中川湘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构造地带,整条线路被分为数段,“川湘线全程一千六百公里,其中衡阳至常德三百公里及涪陵至重庆一百五十公里可以利用轮船,龙潭至龚滩一百二十五公里,为人力挑运,其余均可采用木船运输。”瑏瑩其中伕运部分尤为艰难,且运量有限,“伕运部分现有伕役数千人,每日运量不过数百吨,所以有时不能不利用一部分汽车运输(自龙潭经行黔江至彭水)后再利用乌江水运,约三百零五公里,此路陡坡急灣(弯),不易通行板车,唯有充分装置木炭汽车,以补伕运之不足。”瑐瑠而木船不仅运量不敷,且航运条件恶劣,“一为各江水位气候变化不测,为航行安全,必须随时等候适当水位,然后顺槽放水过滩堤,较不致有虞。

一为纤伕之缺,因川湘原属古道,自长江开放后,即废弃不用已数十年于兹,以致各江纤道已多毁败,必不熟练纤夫,积有多年经验者,方能胜任。”瑐瑡就运量而言,“彭水至涪陵,现以纤夫七千名即每月可维持数百吨运量”瑐瑢,如此辗转且艰难的运输线路,所能转运的货物数量十分有限。从陆路运输线路来看,公路运输在重庆钢铁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弱,战前修通的川黔线“自成都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璧山,至重庆渡河,再经綦江,而达贵州之松坎,全线共长六百四十余公里。”瑐瑣就运输效率来考量,该线路“以价值而论,表面似甚经济,然考其实质路面多系土泥,桥梁涵洞多不完备,一经淫雨则满道泥泞,陷车滑车,累见不鲜。”瑐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锋席卷缅越,中国的有效外援几乎断绝,公路运输所需的汽油越发金贵。“战时车辆减少,军运较忙,故需时较长。”瑐瑥资源委员会所属电化炼铁厂配有卡车48辆,而在车运方面“因滇缅路封锁,器材进口不多,加之油料困难,故行车较少。”瑐瑦位于江北石门坎一带的资和钢冶炼公司,资源委员会加入投资后,改为公私合营的资和钢铁冶炼公司。该厂使用涪陵赤铁矿与贵州锰矿为原料炼成含锰80%以上的锰铁,当时锰矿的运输主要需依靠公路,就运输的实际效费分析,在资和公司《开采贵州遵义锰矿计划》的文件中称“运输路线由硐上至团溪20公里,用人力挑运,每担约20元。惟因人力稀少,大量运输甚是困难,团溪至遵义45公里,虽已通公路,但因货物较少,觅车不易,现有牛车可雇,每担40元—50元,每吨合800元—1000元,但速率甚低。”瑐瑧当时资和厂的锰铁年产量在7360吨左右,以1943年市价判断锰铁每吨售价为12000元左右,锰矿运费所占成本接近50%,效费比之低,成本之高昂,不言自明。

瑐瑨在抗战时期,工业基础设施滞后的条件下,钢铁工厂多需仰仗水运。从工厂的分布来看,沿河设厂的钢铁企业占到近90%,结合原料产地的分布特征,各厂对嘉陵江航道渝碚段、綦江航道和长江航道渝涪段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就航道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航条件不容乐观。嘉陵江航道中由重庆北上至广元一线,“全程七百四十公里,……,全线滩险林立,约二百数十处。”瑐瑩特别是入秋之后,“嘉陵江水位低落,运输不便。”瑑瑠綦江航道的使用效率直接关乎綦江铁矿和南桐煤矿能否被重庆周边工厂有效利用,然而当时“铁矿及一部分用煤之运输须凭借綦江河及支流殊多困难,现维由导淮委员会计划,改良航道,但船只多而载量小,水运问题仍不得谓之根本解决。”瑑瑡资源委员会所建重庆炼铜厂,建址于重庆化龙桥,所需物资大部由该厂木船“分驶三溪蒲河线,三溪赶水线,白石塘赶水线及三溪重庆线装运本厂所需要一切原材。”瑑瑢而当时“白石塘至赶水一段水浅滩多,普通船只不能行驶,只可用软板船,枯水时期仅载数百公斤,赶水以下水流较深,然滩礁极多,其间虽建有闸坝2座,但仍有著名之险滩数处,船夫均视为畏途,船只载量亦只有2—5吨。枯水则运量甚微,洪水则汹涌,甚至闸坝满溢,船只完全停航,此该线运输之特殊困难也。蒲河至三溪,水程较近,其间建有闸坝3座,水流较为平稳然亦有险滩一处,若旬日不雨,则船只停航,交通梗阻,船只载量5—15吨。重庆至三溪涌逆流而上,路途较远,航行期约15日,顺流只五日可达,船只载5—15吨。源(沅)陵至三溪,该线物料经常由源(沅)陵船运重庆转运三溪需时3月有余。里程既长时间亦久,经过崇山峻岭荒僻之区,无论船运背运,均感困难。”瑑瑣从工业运输的效率来看,耗时较长的水运本以运量见长,而在恶劣的航运条件下,非但耗时愈长且运量亦为一大瓶颈,非但不为在渝工厂的区位优势,反为其硬伤。

三、高昂的开采成本与粗放的矿料应用

重庆周边丰富的矿藏一直被认为是抗战时期该地发展钢铁工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矿藏的分布仅代表其具有开发潜力,实际开发则要从工业发展的经济角度加以再考量,矿料的开采与矿藏品质是其间较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决定开采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在钢铁工业链条的循环过程中能否起到促进作用。就矿料的开采来看,重庆周边的方山丘陵地貌对于开矿并不理想,以重庆周边规模最大的綦江铁矿开发为例,当时綦江矿厂主要有土台、麻柳滩、大罗坝、白石塘、苏家井五处,其中土台矿区产矿额占綦江产铁45%。但就开采条件而言,该区不甚理想,在开采地域内的老君阁、石岗坝一带,“俟坑深路远,水大难泄,不易开采”,瑑瑤西南各洞“坑远水大,开办困难”。瑑瑥整个矿区受到地势限制,给生产带来颇多不便,童书德在《綦江铁矿事业概况》中称“惟土台位在高山,限于天然障碍,运输工作极感困难。由田坝至小鱼沱,共有坡道五处,各置绞车1座,敷设双轨。安置钢丝绳,重车下行将空车带上。惟12华里之坡道,连接三层,凡2000米,至为险峻。每坡设开车工人1人、会车工人3至4人不等。

兹为大量超运起见,则非将各种设备改善不为功,最近已在计划中。至白石潭运输,以山路崎岖,人工背运,运量颇少,另辟新道,亦在考虑。”瑑瑦刘刚在《建设大渡口钢铁厂》的回忆录中也指出,綦江铁矿开采困难,多为鸡窝形矿,矿区多山,成品运出多有不便。瑑瑧开采难度直接影响到各矿的产出,提升了矿山成本,使其开采和运转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大打折扣。就矿料的品质考量,重庆周边各地所贮矿产成分各异,部分矿藏合金比例存在先天缺陷,而“重庆之炼钢厂数家,其设备大致相同,出品因亦类似”瑑瑨,难于适应多元化的矿料运用,而无区别的利用又导致了额外的硬件消耗和动力损失。就煤矿而言,在渝钢铁企业普遍使用的南桐煤含硫较高,且多为有机硫,难以迭洗,瑑瑩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氧化硫对锅炉低温受热面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并且加速锅炉结渣过程,导致不必要的原料浪费。当时电化冶炼厂所用之煤矿采购自“蒲河及南川一带”,在使用的过程中“惟该区产煤含硫均嫌过高,不适冶炼应用。”瑒瑠从铁矿来看,品质各有异同“直接影响铁中隣质之多寡,间接影响炼钢之方法。川中各地生铁,除綦江所产大部为高磷铁外,其余各地生铁,大部含磷在0.2%至0.3,含锰则多在1%以上,因为菱铁矿中含锰当较多。”瑒瑡遍查当时钢铁厂所装备的炼铁设备,炼铁炉多为10至15吨的小型炼炉,若遇含磷、铝等成分较高的铁矿砂,炉渣沉淀比率增高,不仅难以有效提取有效成分,且常常造成不必要的燃料损耗。当时“陵江、人和、蜀江之菱铁矿含氧化铝甚高,致炉渣含后者之成分,通常在18%以上,使炉渣流动性减低。……,资和、兴业所用之涪陵赤铁矿,含氧化铝亦极高,故炉渣普通之氧化铝量,均在22%以上,使炉渣粘着性极强,消耗额外量之焦炭。”瑒瑢故而重庆周边的矿质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矿料应用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影响产品品质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四、结语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2

1.1噪声

从煤气鼓风机、空压机到各种工业泵、炼钢炉、轧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噪声存在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分贝以上幵始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叫、留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A进、改变、月经不调等。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1.2繁重的体力劳动

通常情况下,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扰乱人体各系统或器官的生理平衡,代偿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使得职业危害因素能够趁虚而入,促进或加重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1.3电离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钢铁工业生产的计量、料位、测厚的仪器中,电离辐射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产生损害,通过直接损伤细胞DNA和染色体而对造血、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造成损害,过度接触电离辐射可以发生放射性疾病。此外,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接触各种办公机具发出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人体视觉、生殖系统产生健康危害。

1.4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在物流输送及检修环节除以上职业危害因素外,还存在着振动、电弧光辐射等职业危害。手臂振动可能引发的不可逆转的手指和手的变化,首先是手指疼痛和/或麻木,手指尖变白,手指变白只是持续几分钟,并且间隔时间很长。但随着症状加剧,变白的面积增大,持续时间延长,工人感觉手指刺痛;后期,手指变白现象会在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下出现,干扰正常的工作生活,严重的情况下,手指会因供血不足而需截断。全身振动则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人体,例如司机是通过脊柱传入的。全身振动会引起潜在的急性安全影响和慢性健康影响。慢性健康影响如腰部疼痛(腰部脊柱)、腰椎间盘退化、体液损失、颤动及侧滑。在各种检修中,焊接产生的电弧光,其中的紫外线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电光性皮炎。

2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

做好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主要分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本质化措施,首先应该釆用新的工程控制技术,减少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和时间;二是加强对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监测评价,降低接触水平,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三是加强对劳动者的个体防护,构筑预防职业危害的最后防线,同时也要做好职业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四是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早发现职业危害并予以挽救。现代职业卫生工作针对的不是一个劳动者,而是面向整个国家的职业人口,职业卫生工作的目的不仅是发现职业病人并给予治疗,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真正消除职业危害。

2.1本质化工艺技术措施

采用现代化的工程控制技术,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主要是指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过程和劳动组织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量和劳动者接触它们的机会。目前在我国的钢铁工业中还存在许多落后的甚至是国家明令淘汰的工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健全的劳动组织制度。改变生产工艺过程,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产生,就是要通过使用无危害或低危害物质取代高危害物质,提高工业生产的大型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直接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作业人数,以本质化无危害为目标和起点,构建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比如在焦炉炉顶和炉侧、高炉出铁场、转炉炉顶采用烟尘捕集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烟尘泄漏污染,从而改善工作环境条件。在夏季加强厂房内通风对流,改善局部环境气候条件,降低温度,预防中暑。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就是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工作频次等方式来避免或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在高温作业岗位,就可以通过多倒班多轮换多休息的方式来减少劳动者接触高温热辐射,从而有效预防控制中暑发生。

2.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加强对工作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情况的监测检查,准确评价危害因素污染程度。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的目的是制定危害因素的最低接触水平,为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接触水平提供依据,为釆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供依据,为调整生产节奏和劳动组织工作提供依据,为做好有害作业危害条件分级提供依据,为健康监护提供早期信息。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该做到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根据生产情况,对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动态监测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治理,不断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条件,使之符合国家标准。

2.3个体防护与职业健康教育促进

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发生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是指通过教育并要求劳动者正确佩戴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直接作用于劳动者身体造成职业危害,比如通过佩戴防尘口罩、护耳罩或耳塞可以有效地预防减轻粉尘和噪声对人体的侵害,因此说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并不为过。职业健康教育促进就是通过对劳动者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制定工作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向劳动者进行职业危害告知,在工作场所设立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2.4做好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健康监护的定义是:为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损害,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连续的、动态的医学观察,记录职业接触史及健康变化,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工作,职业健康检查主要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性的健康检查以及复查,发现职业禁忌症,发现职业危害的早期征象,及时釆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疗干预。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健康监护检査结果进行动态观察,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调整和修正健康监护工作方向,使劳动者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轻或延缓职业危害的发生。职业健康监护可以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接触相结合,监护结果可以为改进生产工艺技术、调整劳动组织、加强个体防护提供反馈信息,也可以据此改进完善健康监护方法手段,同时也可以为发生职业危害后的赔偿争议提供用于裁决的依据。使用现代化的计算统计方法还可以对劳动者个体或人群发生职业危害的前景进行预测,为进一步做好健康监护工作指引目标。

3结语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3

与现有研究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与研究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钢铁工业产品和能源刚性需求的考虑。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没有考虑到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和产品需求刚性特征,这两个因素可以说对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和制定减排策略尤为重要。(2)方法创新。本文采用钢铁工业的五大工序的能源消耗和产出数据,根据各种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来计算各工序的碳排放数据,计算结果更为准确。(3)确立了钢铁工业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日本学者YoichiKaya提出的Kaya[16]恒等式将钢铁工业的碳排放量分解为各因素之和,确立了每一个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模型和数据

1模型与数据

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数据来源于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其他数据均来源中国钢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泰安数据库,样本区间为1981~2010年,采用的计量分析软件为Eviews7•0。根据前文的评述,结合日本学者YoichiKaya提出的Kaya恒等式和林伯强、刘希颖的研究将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分解为4个主要影响要素:CP(工业增加值碳强度)、EP(能源消耗强度)、GE(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和PE(钢铁消耗量),以解释钢铁工业的经济活动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其中,CO代表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EC代表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量,GP代表钢铁工业的增加值,PR代表钢铁消耗量,CP=CO/GP表示工业增加值碳强度,EP=EC/PR表示能源消耗强度,GE=GP/EC表示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具体如表1所示)。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化的特征,利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建立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产业增加值强度(CP)、能源消耗强度(EP)、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EP)和钢铁消耗量(PR)之间的协整方程来探究这4种因素与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CO=f(CP,EP,GE,PR)(2)其中,本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做详细说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生产钢铁产品过程中的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之和,在生产钢铁过程中燃料消耗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工艺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称为直接排放。将因耗外购电力、外购焦炭、进口钢铁而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称为间接排放。其直接排放的计算方法与参数设定参照林伯强[8]和涂正革[17]的设定方法,燃煤、焦炭和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分别等于其能源消费量、能源转化率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三者的乘积之和。

2模型求解

在时间序列的数据研究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本身是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确有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且可被解释为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8]。对于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通常采用的是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它是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方法。其P阶的VAR模型具体形式如下:Yt=A1Yt-1+A2Yt-2+……+ApYp-1+BXt+εt(4)其中,Yt是k维的非平稳的I(1)向量,Xt是d维的确定性的外生变量。(1)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对每一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只有在得出序列为平稳性序列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分析。本文在综合考虑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er)检验和PP(Phillips-Perron)检验两种检验方法。通过Eviews7•0得出所有变量均在5%的显著水平下达到二阶平稳(结果如表3所示),满足建立协整方程的必要条件。(2)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依据Eviews7•0的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下,提取一个协整方程如下(括号内为标准差)如式(5)所示:根据式(5)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系数均符合其经济意义,且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t统计量检验,R2为0•997189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高。另外,也可以看出在1981~2010年间,我国钢铁工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有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从影响度的大小来看,对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其次为能源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其中,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和钢铁消耗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同向变动0•686个百分点、0•251个百分点和0•173个百分点,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增加1百分点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反向变动0•242个百分点。可见,未来政策调整的重点应该在于降低钢铁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提高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这两个影响指标。并且根据式(5)降低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够为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带来显著的效果。

钢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1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及原因

我国钢铁工业一直以来作为我国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之一,其每年的能源消耗量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5%,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3%左右,如1981~2010年间其能源消费总量从6496万吨标煤增长到61982•12万吨标煤,增长了8•54倍多,年均能源消耗量为1900万吨左右。相应的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长,钢铁工业的碳排放也在大幅度的增长。据本文计算显示,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81年的15915•2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51856•1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35%。对此,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1)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3~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都在10%以上,高速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消耗量从2000年的14742•14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1270•31万吨,增长了4•51倍。由上文钢铁消耗量与碳排放的关系可知,钢铁消耗量的增加导致了碳排放的快速增长;(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和城市化进程中,对钢铁产品需求量也逐步的加大。由此同理可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碳排放量也将逐渐加大;(3)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在钢铁工业中还没有大规模采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技术。因此,在我国钢铁工业粗放型增长阶段中,碳排放必然也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从不同发展阶段来看,1981~1994年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0•86倍,年均增长率为4•92%;1995~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4•01倍,年均增长率为11•13%,比1981~1999年阶段年均增长率高6•21个百分点。可见,钢铁工业规模的扩大对钢铁工业碳排放增幅的贡献逐步增大。从不同工序来看,炼铁工序是钢铁生产中能耗最大的工序,其单位产品能耗约占整个钢铁过程的70%。2005年重点钢铁企业中炼铁工序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为936•81千克/吨,分别是焦化工序和烧结工序的3•16倍和7•07倍。2009年随着对节能减排的重视,重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为830•78千克/吨,分别是焦化工序和烧结工序的3•52倍和7•39倍。但从不同工序来说,炼铁工序碳排放分别与焦化工序碳排放、烧结工序碳排放相比有所提高。

2工业增加值碳强度与碳排放

(1)按照1978年价格计算,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从1981年的91•0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068•1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91%。根据涂正革[17]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产业增加值的逐年扩大导致其碳排放量的增加称为碳排放的理论增长规模。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相应地,钢铁工业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理论上应该为10•29%。这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其碳排放量理论上年均增长速度为10•29%。(2)分阶段来看,1981~1994年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3•9%,理论上带动二氧化碳年均增量为1517•58万吨;1995~2010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5•72%,理论上带动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量为1715•64万吨,比1981~1994年间的年均增长量多了198•06万吨。可见,钢铁工业增加值的扩大对其碳排放量增幅的贡献逐步增大。但是,根据我国钢铁工业的实际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过剩产能将超过2亿吨,按照每吨钢材产能投资5000元计算,中国钢铁工业的投资浪费已达1万亿元之多,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利润只有同期国外企业的1/3~1/5[19]。因此,未来从降低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这一途径来降低其碳减排的空间和潜力不大。但是,若在维持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前提下降低其碳排放量(如提高技术水平),仍有较大的潜力。

3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与减排能力

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利用的高低反映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提升代表着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分别从1981年的2•16吨标煤和140•19元下降和上升到2010年的0•76吨标煤和495•01元,下降了和上升了64•81%、253•1%。而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提升与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密不可分。因此,节能减排技术的提高是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自1981~2010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和提升,1981年分别为2•16吨标煤和140•19元,2010年分别下降和上升为0•76吨标煤和495•01元,年均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3•1%和5•83%。根据式(5)理论上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下降导致碳排放的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53%和1•41%。分阶段分析,1981~1994年间,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年均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4•26%和8•44%,而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上升导致碳排放的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73%和2•04%。1995~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年均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2•15%和3•71%,从而导致钢铁工业碳排放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37%和0•89%。而在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下降的拉动因素中,节能减排技术拉动占居着重要因素,如: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采用的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可使吨钢产品节能23•6kg标煤,减少烟尘排放量10mg/m3;电炉优化供电技术可节约用电10~30千瓦时/吨,电炉炼钢生产效率提高5%左右。按照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不可能无限的下降。根据涂正革的研究,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耗强度仍然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巴西的3倍,美国的4•5倍,日本的9倍,在全球3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倒数第4。因此,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作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仍有较大的空间。

4钢材消耗量与减排空间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规模迅猛扩大,带动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也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这段时期对我国钢材产量的需求也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据有关资料统计,1981~2010年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动的钢材消耗量增长了26•07倍,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了33985•25万吨。分阶段来看,1981~1994年间我国钢材消耗量年均增长率为11•08%,带动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为2•77%;1995~2010年我国钢材消耗量年均增长率为13•82%,带动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为3•46%。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概况,吴文东[20]利用组合模型对我国钢材需求量的结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钢材需求量在2020年将达到6•6亿吨左右,并在5~10年内将保持这一水平。何维达[21]也预测了我国钢铁工业未来3年的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率分别为38•96%,40•82%和45•32%。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需求的拉动、国内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机电产业以及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等都为我国钢材需求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未来我国钢材消耗量也必将随之增长。可见,未来提高我国钢材生产的技术水平,降低钢材消耗强度,是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的重要任务。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1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几个基本结论:(1)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钢材消耗迅猛增长,而随之的能源消耗需求也与日俱增,碳排放量迅猛增长,这是我国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之一;(2)我国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对钢铁企业乃至整个钢铁工业将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这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二。以此为背景,本文通过考察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趋势和特征,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影响度的大小来看,对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其次为能源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其中,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和钢铁消耗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同向变动0•686个百分点、0•251个百分点和0•173个百分点,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增加1百分点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反向变动0•242个百分点。

2政策建议

(1)适度降低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速度,转变其增长方式,是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的重大战略选择。根据前文的研究,可以说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增长是碳排放量增长的最大影响因素。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规模为2977•09亿元,导致钢铁工业碳排放理论上增长37•28亿吨。平均而言,钢铁工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增长25•58万吨。因此,在保证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前提下,适度的缩小其发展规模,实现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技术推动型方式的转变是降低其碳排放的首要战略选择。

(2)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结构,是减少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能源消耗碳强度一直居高不下是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的主要障碍。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平均能源消耗强度为1•25,这也就是说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1吨标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为1•25吨。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能源消耗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相对于大量的碳排量来说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所带动的碳排放下降量非常的微弱。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是依靠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结构调整的结果。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亚温淬火;强度;塑性;马氏体;贝氏体;强韧性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很不景气。无论是国有的首都钢铁集团还是私营的小型钢铁企业都在逐年的亏损。虽然这种现象的产生离不开混凝土等其他构建材料的市场冲击,同时也是受到钢铁行业自身的技术制约。钢铁企业作为一个重工企业,一直是国家扶植和发展的重点项目。但是传统的钢铁处理技术通常采用的是热处理。虽然这种处理技术使得钢铁的整体强度大大的提升了,钢铁的韧性逐渐的得到了加强,但是这样的钢铁塑性条件差,在如今追求建筑施工整体外观的大的趋势下,人们对于钢铁的使用也就局限起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技术研究和论证,目前已经研发了亚温淬火工艺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哪些优势,同时又有哪些限制性的因素,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下面将进行系统的介绍。

2、工艺设计

2.1材料及实验方法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亚温淬火工艺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本文选取了具体的钢材材料进行系统的试验说明。本实验按照相关的要求,确定选用的钢铁材料是热轧态的20SiMnTi钢。该种钢种是比较常见的,在此,将不对其相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详尽的介绍。

将l4mm钢材机加工成8mm的5倍标准拉伸试样和伸试样和8mm55mm的非标准冲击试样。并对每一项的热处理技术的数据结果进行了准确及时的记录,同时,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精准性,科研人员还利用显微组织的数值变换,进行了不同性质的钢铁对比。本文同时测试了208iMnTi钢在热轧态的组织和性能.

2.2显微组织

经过显微组织的数据观察,我们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940℃完全淬火获得的组织基本上是板条马氏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过亚温淬火后,显微组织的成分发生了异常的变化,主要剩余的显微条状铁素体和回火马氏体及少量碳化物。

随着亚温淬火温度的降低,双相组织中的铁素体量增多,而马氏体量则相对减少.其中条状铁素体与条状回火马氏体相互间隔分布。可以推知,由于低温回火基本不改变组织的形态,所以淬火+亚温淬火所获得的组织是铁素体和马氏体条状间隔分布的组织。

2.3试验结论汇总

亚温淬火强韧化效果与两相区温度有关,随着两相区温度的降低,马氏体的体积百分数下降,强度和硬度逐渐下降,塑性逐渐提高.20SiMnTi钢经940℃水淬+780℃亚温淬火+250℃回火以后,得到回火板条马氏体+条状铁素体,强度和塑性配合最好。根据这项实验的结果数据,给钢铁锻造行业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在进行钢铁冶炼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两相区的温度,过高的温度或者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钢铁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整批钢材的市场销售,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3、原始组织影响

3.1材料及实验方法

为了进一步的明确亚温淬火工艺对钢铁材料的原始组织的影响,科研人员又组织了另外一场的试验。本次试验选用的是比较常用的热轧态的20SiMnTi钢,这里受到篇幅的限制,就不对其具体的特性等基本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和介绍。

将l4mm钢材机加工成8mm的5倍标准拉伸试样和伸试样和8mm55mm的非标准冲击试样,拉伸试样按表4工艺进行处理,以制取不同的原始组织。

3.2.1力学性能分析

不同原始组织钢加热到两相区同一温度时,所形成的奥氏体量可以认为基本相同,而其中原始组织为马氏体和贝氏体时经亚温淬火后的性能较为接近,且明显优于原始组织为正火态。这种性能的差异主要是与所形成的马氏体和铁素体的形态、分布等有关。原始组织为马氏体的钢中,基本上是平行的板条状组织,在再次加热过程中,碳化物相条间定向析出,到达两相区以后,有马氏体中碳脱溶后转变成的铁素体继承了板条马氏体的取向,保持了板条特征,形成奥氏体与铁素体相互间隔的平行条状组织,亚温淬火后,马氏体在铁素体条间形成并同向长大,即形成马氏体+铁素体条状组织。这种组织类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即韧性相条状铁素体包围了强化相纤维状马氏体,这种组织形态对钢的强度提高起有益的用。此外,亚温淬火时条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过程中必然影响邻近未转变的条状铁素体,并使其发生硬化。

3.2.2试验结论汇总

通过两个不同性质和不同钢材材料的试验分析和数据对比,我们能够得出一系列的试验结论:

(1)在炼钢的过程中首先运用预淬火(马氏体、贝氏体原始组织钢)技术对钢材进行初始化的处理,然后在冷却一定时间后在进行相应的 亚温淬火,最终进行低温回火,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处理和施工,钢材的强度不仅没有受到应先,同时它的原有塑性大大的提高了。这样既满足了钢材的物理属性,同时又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外观审美的需求,所以,钢铁的使用范围和市场将会得到不断的拓宽。

(2)亚温淬火强韧化效果与两相区加热温度有关,随着两相区加热温度的降低,马氏体的体积百分数下降,强度和硬度逐渐下降,塑性逐渐提高。20SiMnTi钢经940℃水淬+780℃亚温淬火+220℃回火以后,得到回火板条马氏体+条状铁素体,强度和塑性配合最好。

(3)亚温淬火技术处理后,钢材的强度数值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经过反复的技术研究和数据对比,基本上确定,这种强度差的存在主要与强化相马氏体的含量含量有关,因此,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的钢铁强度需求,合理的确定强化相马氏的具体含量。此外,这种钢铁的强度数值差,也且取决于韧性相铁素体的形态和分布。

4、亚温淬火工艺使用的注意事项

根据上述的试验论证我们能够肯定亚温淬火工艺的优势地位,但是目前该项技术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操作设备也没有完善。所以,为了进一步的推广该项施工技艺,需要广大的钢铁人进行全面的技术理论学习,从整体上把握该项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数值进行严密的钢铁冶炼;其次,人们需要正确对待这项技术,虽然该项技术的研发能够弥补钢铁材料韧性不足的劣势,但是,过高的追求钢铁的韧性,肯定会使钢铁本身的强度受到影响,需要在二者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钢铁工业的整体萧条,为了进一步发展起来,需要进行全面的技术调整。低温淬火技术的发展正适应了这种时代的要求。虽然目前的低温淬火技术还不够完善,相信通过钢铁人的不断努力,必将会带动钢铁企业的整体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子年.亚温淬火及其强韧化机理的探讨口金属热处理,1984,(4):59―63

[2]王云霖.45钢亚温处理[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l992,(6):58-62

[3]徐庆莘.27SiMn强韧化的研究口[J]金属热处理,1991,(4)35―40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部地区上市钢铁企业;综合绩效;突变级数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31-04

引言

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和江西省的有色金属资源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中部发展则国家强大,所以,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的经济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钢铁产业对中部地区的支撑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是,我们以前评价企业的绩效更多的是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没有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以及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复杂性,导致结果会有些偏颇。因此,本文试图从综合绩效方面对中部地区钢铁企业进行评价及比较,可望为中部地区的上市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中部地区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中部地区钢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年产量已突破5 500万吨,在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然而,由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的国民经济也不能幸免于难。钢铁产业作为国家的传统及基础行业,在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很多问题:一是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偏低;二是产能过剩,国际话语权轻;三是国际竞争力弱,内部竞争无序;四是环保仍需提上日程,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但是,在面临突出问题的同时,中部地区的钢铁企业也存在发展的机遇:一是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钢材的消费。二是政府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产业。政府将钢铁产业定位于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家多次颁布政策、法规和文件等支持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铁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且又处于产业整合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中部地区钢铁企业科学合理健康发展。

二、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企业价值理论,以企业价值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入手,从三重绩效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能够使企业的价值更合理的体现企业产品、经营方式、经营策略和品牌,使企业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自己的诚信形象和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人们认识到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和谐发展的关系,企业卓越的绩效来源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忠诚协调的关系。因而本文认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和睦的关系是企业经营机会和竞势的来源,企业只有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协调的关系,才能获取竞争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基于第三个阶段来构建相应的上市钢铁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本文对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来进行。经济绩效包括: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发展能力(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长率、财务杠杆系数);环境绩效包括:环境影响(吨钢SO2排放量、吨钢烟粉尘排放量),资源消耗(吨钢COD排放量、吨钢综合能耗、吨钢新水消耗量),环境治理(水循环率、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社会绩效包括: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就业贡献),社会影响(社会捐赠、社区服务),产品责任(产品质量认证、顾客满意度)。

(三)数据获取与处理

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其中,定量指标包括评价经济绩效指标和环境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中的“工资福利”、“就业贡献”、“社会捐赠”等指标也为定量指标,数据根据企业的相关资料可以直接获得。“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按照百分制,也可以转化为定量指标;“社区服务”指标为定性指标,主要是结合企业人员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及企业的相关新闻等分为了五个等级,第五个等级为最好,第一个等级为最差,分别给予打分。“是否通过质量认证”的依据为:如果回答“是”则取l,如果结果为“否”则取0。

因此,本文中存在定性和定量两类指标,量纲不同,就需要做归一化处理,目的就是把各类量纲不统一的数据,经过变换,换算成无量纲的表达式,这样数据便有了可比性,使得能够很方便地分析和比较数据。借鉴吸收了非线性无量纲和直线型无量纲处理方法,用无量纲处理方法处理正、逆项指标。

正向指标: (1)

逆向指标: (2)

式子中,字母i代表 1,2…,m(m为指标数);字母j代表l,2…,n(n为指标数)。

(四)评价方法

选用了不使用权重只需根据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突变级数法对企业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能够较科学地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三、上市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对象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安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山西太钢不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钢,位于山西省)、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钢,位于安徽省)以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为研究对象。经济绩效的指标主要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各企业所的年报和国泰君安数据库各企业的财务指标数据。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各企业的2010年、2009年和2008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页以及互联网上有关企业新闻的介绍。

(二)数据处理与评价

利用上文中公式(1)和(2)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三重绩效评价可计算出2010年4家钢铁企业的各级指标得分情况。如表1。

同理,根据2009年度的相关数据可以算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2009年的各项指标数值。如表2。

根据2008年度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各项指标数值。如表3。

企业绩效静态协调度评价:

根据公式求得企业的三重绩效矢量值,以安钢为例

企业绩效静态协调度:

同理,可分别求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2010年、2009年和2008年的静态协调度分值。如表4、表5、表6。

企业绩效动态协调度评价:

以安钢为例,计算企业的2010年动态协调度分值,代入公式:

同,可求出2010年太钢、马钢、武钢的动态协调度分值:

经过修正后的企业三重绩效综合评价值

根据公式,计算修正后2010年4家企业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按照安钢的计算过程,四家钢铁企业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见下表7:

表7 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三)结果讨论

由表7可以做出4家钢铁企业近3年的综合绩效的比较图。见图1。

首先,从纵向上比较。由图1可以看出,在近3年内,修正后的4家钢铁企业综合绩效的比较,安阳钢铁2010年的总资产为314亿万元,在4家上市钢铁企业中属于中小型的钢铁企业;2009年的综合绩效比2008年的综合绩效有所降低,但是2010年,安钢勇于迎接挑战,在异常困难的形势下,仍然创造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又一次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太钢面对经济危机不仅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反而顶住了压力,在所有企业都亏损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品牌和700多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2009—2010年综合绩效都比2008的综合绩效提高了较大幅度。可以看出,马钢的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近3年的综合绩效不断提高;经济绩效上,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努力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深化主辅联动,使系统经济运行得到了稳步提升;改革采购体制,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积极推行大客户营销制度,钢材产销率保持100%,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武钢近3年的综合绩效虽略有所下降,但作为中部地区老牌钢铁企业,有应对危机的举措和经验,基本在经营上算是保持了稳健经营。但是,2010年的综合绩效要低于前2年。经济危机期间,国家4万亿的财政政策投资于铁路和建材方面,使得武钢这种大型的国家企业可以免于经济危机的冲击。最终,如何依靠自身的战略调整走出经济危机,才是武钢最重要的问题。综合绩效的降低,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武钢未来的发展潜力有所下降。因此,武钢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产品结构,深度整合产销研各方力量,测算各产线具体品种规格的盈利能力,并进行效益排序。利益相关者受到重视的现在社会,还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从横向方面来看,4家钢铁企业都是中部地区各省上市的龙头钢铁企业,无论是对各省的发展,还是对于整个中部区域的发展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发展最具潜力的是山西省的太钢不锈,2010年的综合绩效在4家钢铁企业中最好。从分类指标来看,太钢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在4家钢铁企业中都是最好的说明太钢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高品质、高质量、高服务、高技术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责任,这些优势使太钢在未来的几年发展中最具有潜力。马钢2010年的综合绩效仅次于武钢。虽然马钢和太钢和武钢比较起来,从财力和总资产上都要低于武钢。但是,这两家企业无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因为我们现在看的是企业的长远的发展能力,而不只是单纯的以滞后财务指标作为评价的结果。武钢的综合绩效虽然在2010年有所下降,但是相比较起来,还是处于整个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必须从自身找原因,积极地探索发展的新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努力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王冬年,刘雪梅.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9,(8).

[2] 王举颖,汪波,赵全超.基于BSC和ANP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2006,(4):60-64.

[3] 葛宝山,张险峰.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11,(5):766-787.

[4] 赵红.企业战略优先性选择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关系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9,(8):90.

[5] 肖彦,毛小芬.突变级数法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9).

[6] 邓汉慧,赵曼.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3):41-46.

[7] 齐善鸿,吴秀莲.企业道德建设的构想: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5,(9):43-46.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6

5月25日,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两大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同时被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湛江市长热吻批文的照片,成为各大网站的焦点。

但今年1至2月,我国钢铁行业陷入建国后前所未有的“全行业亏损”。在社会舆论看来,钢铁产能剧烈过剩的阴影,时刻笼罩着这两个大项目。

“湛江、防城港项目,是钢铁工业布局最后一步。”5月29日,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第九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项目的获批,对钢铁产能布局是非常有利的,也非常必要,只是时间上略微晚了一些”。

是否最后的大项目

5月31日,距离湛江市区数十公里的东海岛,热闹非凡,“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开工仪式”正在举行。

在满眼头戴红蓝帽子的嘉宾见证下,6台大型机械同时启动,打下了第一个地桩。

主办方似乎刻意保持着低调,大多数摄像记者被拦在现场之外;新闻发言人、该项目工程部贾金龙工程师,被诸多记者层层包围。

从1978年提出要建设湛江大型钢铁厂,到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路条”,再到2012年总投资近700亿元的项目拿到批文,已经过去34年。

5月25日,16个版的《湛江日报》动用了用7个版面,对大钢铁项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其官方微博甚至发出了“你回湛江发展了吗”的提问。

从2007年到2011年,时任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现任湛江市长的王中丙,一直为此项目奔波。说起往事,这位市长几度哽咽。

该项目对湛江而言,曲折颇多。2008年拿到“路条”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钢材需求下降遭遇钢铁产能过剩,项目被发改委不断延期;因为产能过剩,2009年,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甚至决策“三年不上钢铁项目”。

湛江没有退路。为了该项目落地,湛江已经投资了跨海大桥、码头、公路、水源等大量配套项目,投入超过百亿。

获得批文后,湛江宣示“未来两三年后,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的大型钢铁厂将会在东海岛建起来;东海岛完全可以实现农业岛向工业岛,农村到城市转变,这个时间一定不会太长”。

广西防城港项目,也与湛江遭遇相仿。早在2005年,武钢集团和广西柳钢进行重组时,就提出建设防城港项目。历时7年风雨,终于得偿所愿。

外界分析认为,两个投资六七百亿的大钢铁项目能顺利获批,得益于正在启动的“保增长”行动。

在获批前的5月初,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曾向外界表示,国务院已签发《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一场城市钢厂搬迁和沿海钢铁基地开建的序幕即将拉开。据称,钢铁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下属18个重点规划之一。

另一钢铁央企鞍钢,早已拥有了营口鲅鱼圈钢铁基地。如今两大钢铁项目的开工建设,意味着三大钢铁央企全部实现了“沿海临港大布局”。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第九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湛江、防城港项目,是钢铁工业布局最后一步”。

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位专家却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今年钢企兼并筹组和布局调整的众多项目可能都会得到批准,千万吨项目会陆续上马”。据其介绍,下一轮审批的钢铁项目中,不乏福建宁德钢铁基地等“南方规划”。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江西九江湖口,正欲建设全国最大的千万吨船板生产基地;安徽霍邱等地区,也对千万吨的钢铁基地“磨刀霍霍”。

钢铁业转型之坎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3月,我国钢铁业整体上缴利税同比减少了近65%,利润是-10.34亿元,同比减少104%,利润降幅位居各行业之首。A股市场上,市净率最低的10家公司,钢企占据7席。

2011年,中国最大的钢企鞍钢,仅第四季度就净负近24亿元;今年一季度,又亏损近1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就已投产的鞍钢营口鲅鱼圈基地,也着眼于高端产品薄板;据传,该项目“将在今年5月开始实现了首次盈利”,但该消息未获证实。《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几次联系鞍钢集团,对方工作人员均以“不方便”为由没有接受采访。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钢铁企业中,多数对整个行业前景表示不乐观。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在5月底的一次行业会议上说,“2011年的产量只有6.3亿吨,现在产能要超过9亿吨”,“钢铁行业高成本低效益的局面短期很难扭转”。

屈秀丽的理由是:这几年中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在四五千亿左右,产能会逐步释放;一些中小钢企凭成本优势和地方保护,在赚钱的情况下继续增产等。

在此背景下,湛江、防城港项目的逆势而上,引发不少质疑。

“淘汰粗钢,生产高端产品”的“调结构”,是一个普遍的说法。

国家发改委在湛江钢铁项目的批复上表示:“项目建成后,要在广东省已淘汰1164万吨粗钢产能的基础上,做好广钢白鹤洞基地250万吨产能和珠钢200万吨产能的关闭淘汰工作;实现累计淘汰粗钢产能1614万吨,粗钢产能总量压缩614万吨的目标”。

湛江项目负责方,则一直强调“广东钢铁市场的特殊性”。

有数据显示,广东市场钢材自给率不到四成,板材自给率只有三成;其中,家电板、汽车板等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湛江作为南方天然深水良港,极具进口澳洲、巴西铁矿石等大宗物资的物流优势。

“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认为,湛江和防城港项目基本符合我国钢铁业发展规划中“产能南移”政策,但千万吨级别项目上马,面对全国行情不好的现实,也有其忧虑。

一位唐山钢铁厂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钢铁运输费用占比很小;如果仅仅为了运费低就在广东广西上马这么大的项目,就有些言过其实。”

有分析担心的是,湛江和防城港项目相距不过200公里,相同的产品和市场区域定位,可能会为未来的血拼埋下伏笔。相距不远的湖南华菱钢铁(000932),也与国际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合作,欲生产汽车薄板,项目已于2010年获批。

更关键的是,用于“调结构”而拟关闭置换的钢铁产能,能否顺利淘汰,现在还不能完全下结论。

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表示,“钢铁行业国企较多,很难淘汰落后,有些地方政府考虑稳定的因素,在市场不行的情况下也退不出”。

而对项目的执行者企业而言,一个更大的难题是:钱从何来?

从2011年年报看,各家银行对钢铁领域的新增贷款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多家银行的钢铁行业不良贷款出现了上升趋势。

业界普遍认为,由于宝钢和武钢是央企,获得各种融资的难度较低;但这不意味着未来没有金融风险。2011年,我国6次调高准备金率、3次加息,企业融资压力加大,成本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诸多钢铁巨头的扩张步伐未见放慢。

除了央企,一些地方巨头也正借机扩张。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河北省政府已将大量铁矿石资源转让给河北钢铁集团,力推其上市融资。河北钢铁由组建之初的8.89亿吨铁矿石掌控量,猛增到目前的50亿吨。

该集团老总王义芳说:“上靠国家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内靠自身努力、办好自己的事。”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钢铁企业 财务成本 控制与管理

1.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现代成本控制理论是由现代财务管理引申出来的,随着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快速发展,财务成本控制理论把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使企业从生产准备到产品销售的最终环节发生的所有成本都在监控之下。财务成本控制还力求在一定信息条件下,按照预定目标对企业所有行为进行成本管控,以便起到加快资金运转,减少不必要支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协调部门利益冲突等作用。

2.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原则

钢铁企业生产资料消耗巨大、生产成本较其它行业高、工作人员数量大、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人员、技术、后勤保障等各部门的合作和利益分配问题,因此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更为复杂,需要遵循一定原则进行。

2.1局部相结合的控制原则

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既需要监控企业内部生产的成本,又要兼顾原料、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只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总体把握,才有利于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成本问题。在注重整体的同时,还要抓好企业的关键环节的成本控制,这些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成本,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因此企业的财务成本管控机制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从整体上把握,从关键环节入手,有效降低钢铁企业的不必要支出进而节约成本。

2.2控制与日常监控相结合

现代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建立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和过程论的基础上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的优势,并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的管控机构,使企业信息、技术部门为企业成本控制贡献力量。管控机构以技术为指导,制定相关成本控制标准和计量办法,使成本控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钢铁企业经营管理有其特殊性,因技术波动与工艺细节问题出现成本不可避免,需要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日常成本监管作用,使企业成本监管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中,鼓励全员参与企业技术改进和成本控制活动。

3.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外钢铁市场竞争加剧,我国钢铁企业已经步入微利时代,主要表现为缺乏财务规划、成本负担严重、成本控制方式落后、成本目标考核制度粗放等。

3.1缺乏财务规划、成本负担严重

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环境正不断恶化,钢铁企业在财务成本控制规划方面突出表现为控制手段滞后、成本控制力能力不足、企业生产成本负债过高等。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规划策略,不少大型钢铁企业不得不依靠发债券添新债还旧债。

3.2绩效成本控制计划、成本控制方式落后

我国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计划主要依据上一年企业的生产成本来确定,不少钢铁企业在生产成本的管理控制方面很大程度通过人为调节,很难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有效措施来制约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成本的增加问题。我国钢铁市场的复杂变化形势,使我国钢铁企业的收入预期只能以粗放的方式进行估算,企业的预期收入对安排企业的生产和原料进货、储藏、生产等环节并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财务成本控制缺乏计划性为成本管理带来难度,成本控制方法的落后使成本造成损失后才可能得到纠正,影响了钢铁企业的整体营利能力。

4.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为保证钢铁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按照现代财务成本控制理论和原则对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进行有效规划,解决财务成本控制的突出问题。

4.1财务成本控制规划、全员履行成本控制义务

做好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首要工作就是依据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财务成本控制的规划,使成本控制规划能清晰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目标,使企业所有资源耗费以及资源的配置情况在成本控制规划中得到清晰体现。成立包括财务、技术、营销人员在内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主体,使企业的财务人员与各级管理人员共同负责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成本控制与节约工作,达到不断降低管理费用和财务支出的目的。

4.2财务成本控制方法、完善财务成本控制体系

2012年我国取得营利增长的宝钢、北钢、首钢等企业一直在进行着财务成本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这些企业一直利用先进的财务成本控制方法和体系建设来探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方法,我国鞍钢集团2000年时就已经开始引进并使用ERP系统对企业的财务成本核算进行管理,完成了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向进货、销售端的延伸。宝钢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的分析与预测能力,在2000年开发了财务成本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成本分析与预算、生产成本计划值、库存明细计算等三模块于一体的成本数据分析系统。

5.结论

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是基于财务部门开展的,由钢铁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旨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活动。现代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必须依靠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方法对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进行监控,以达到减少钢铁企业成本负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生产资源、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晓红.钢铁企业成本控制新途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P78.

[2]沈存刚.论如何做好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及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 P31.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8

工业经济论文3000字(一):加快推进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论文

〔内容提要〕党的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本溪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行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对本溪老工业基地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關键词〕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本溪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本溪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素有“煤铁之城”称号。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煤铁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发展相对滞缓、新动能培育不足、一钢独大、一业独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钢在本溪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溪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举全市之力支持和服务本钢。为本钢实施混改、技改、用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方面都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托本钢,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在上游,加快推进大台沟铁矿、思山岭铁矿、宇航矿业等一批项目,建立本钢与地方采选企业合作机制,敞口收购地产铁精粉,近两年来供货量达867万吨。在下游,利用本钢政策优势建设全国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北方恒达物流园、桥北钢铁精深加工园区、南芬铸造产业园,引进了建发集团废钢铁加工、金桥焊材、银龙预应力等一批大项目。本溪在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和发展其他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推进中国药都建设,打造部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2019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1.1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工业总产值643.7亿元,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6%。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虽然本溪工业企业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自我研发能力不足,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偏低甚至为零,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申报省级研究中心的企业数量逐年减少。究其原因,目前本溪大多数企业产品是以初加工或原材料输出为主,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高附加值产品,导致区域产业竞争能力偏低。

2.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溪大多数龙头企业缺乏和本地关联性,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够理想,与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工业要求相差甚远。传统的钢铁、建材等企业往往自我发展、自成体系,未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资金紧张仍是制约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三大突出问题。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有些企业举步维艰。

4.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有限。本溪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虽然工业基础雄厚,但近年来几乎未享受到国家和省工业类专项的政策红利,主要原因是本溪的工业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工业项目投入不足,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无法满足相关工业专项的硬性指标要求。因此,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亟待加强。

5.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2017年初,本溪市两县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并于2019年初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126亿元,但所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与本溪市付出的经济代价不成比例。根据辽宁省有关文件要求,本溪两县应将钢铁、平板玻璃、采矿业等产业调入禁止类,开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对两县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和采矿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对本溪市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另外,辽宁省委、省政府近期下发的关于煤矿铁矿行业约束管理的文件,进一步限制全省铁矿开采项目建设,也将对本溪两县的铁矿企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本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6.人才匮乏。近几年,虽然本溪加大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但由于诸多原因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研人才、高级熟练技工非常短缺,这很难与高质量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1.加大科技创新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制定人才激励机制,着重培养引进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研人才、高级熟练技术工人等。

2.严禁产能过剩。以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行业为重点,坚持市场化和法制化手段相结合,严格区分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能源土地政策,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进一步落实完善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和奖惩办法。对钢铁、建材、煤炭等行业分业施策,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水泥企业的市场整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产权或经营权,提高生产集中度,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3.推进绿色钢铁产业发展。支持本钢集团优化钢铁配套能力,补齐钢材轧制等工序短板,围绕板材、棒线材、特殊钢以及铸造生铁等产品,大力培育汽车等中高端零部件、成套装备、板材剪切配送等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做优钢铁深加工产业,重点推进本钢四冷轧、冷轧高强钢中试机组等重大项目。鼓励天津银龙预应力、天津金桥焊接、华岳精工、聚鑫达、东铄新材料等地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本钢建设年吞吐能力达450万吨的钢铁物流产业园,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钢材加工及仓储物流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电商线下现货交易基地。

4.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以高新区为核心,两县为两翼,加快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开展上海绿谷糖类药物等医药产品的创制及产业化,加快新产品研制和产品质量提升。支持刺五加、林下山参等本溪地道药材及相关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上海绿谷等重点企业发展,打造部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以脑健康为代表的国际、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5.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矿山。全面实施“五矿共治”,有效控制矿山数量,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新立采矿权出让过程中,对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相关标准,在出让合同中明确开发方式、资源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土地复垦等相关要求及违约责任,推动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推动思山岭铁矿、宇航矿业、源达矿业、大台沟铁矿建设和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绿色智慧矿山建设标准。

6.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本钢精品钢材和地方企业铸造用“人参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军工或军工配套企业的对接,努力打造军工领域特殊钢材供应基地和军工产品精密铸件配套基地。以本钢技术中心为依托,在巩固提升军工用钢基础上大力开发船舰用特种钢材,进一步提高军民融合配套能力。加强本溪水泵、鹤腾铁塑等企业与国内军工或军工配套企业、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对接,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二次开发等方式推进军工企业配套零部件向铸造企业转移。

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助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提质增效论文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财务与资产管理处牵头系统谋划、安排工业发展资金,2019年,采取专项补助、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项目671个、安排资金19.88亿元,占比59.1%;采取切块方式安排市(州)资金13.74亿元,占比40.9%。集中财力支持“5+1”产业资金21.73亿元、占比64.6%,支持其他产业资金11.89亿元,占比35.4%。此外,安排产业扶贫、定点扶贫项目266个、安排资金4.18亿元。通过支持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创新性强的项目,有力助推“5+1”现代产业发展。

狠抓工业发展资金的监督管理。一是配合相关处(室)开展2017-2018年问题项目专项整治工作,1110个问题项目已完成整改1010个,完成率91%。二是优化资金支持方式,2019年工业发展资金支持项目较上年减少29.1%,单个项目平均支持金额较上年提高59.7%,专项资金安排小少散问题得以改善。三是提前谋划安排,建立项目入库储备、动态监管的管理机制,提前谋划资金安排使用,增强专项资金的针对性、有效性。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修订《四川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项目库、专家库等管理办法,健全入库及考评机制,建立违规企业负面清单台账,不断完善工业发展资金监管的制度体系。

同时,较好完成全年機关运转工作保障。在财政资金大幅压缩的情况下,紧紧围绕机关各阶段中心工作,强化财务审核和支出进度月度分析,及时汇报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各项支出,有序推进政府采购,全年实现了预算资金收支平衡,有力保障了厅内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强化管理,有力提升直属单位管理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厅属9家国有企业和涉改的3l家事业单位车辆处置工作。二是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全年审批直属单位资产变更事项27项;推动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整体搬迁和理工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工作;摸清厅属国有资产状况,启动国有资产统一集中监管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了省轻工院D级危房排险工作。三是加强直属单位管理制度建设。草拟《直属单位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关于规范厅属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厅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直属单位重大事项决策和目标管理考核工作。

2020年,我们将继续做好工业发展资金预算安排和管理工作。结合2020年工业发展资金使用方向和原则,牵头提出资金总体安排方案并按程序推动落实;加陕2020年项目执行进度;开展2019年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制定工业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坚持厉行节约,全力保障机关工作运行。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在严峻的形势之下,钢铁企业需要进行并购重组,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0引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相关人士在第二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钢铁业正面临企业大面积减产、全行业出现亏损、库存大量增加、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等四个方面的困难。中国钢铁业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企业大面积减产,2008年前11个月产钢同比仅增2.6%,增幅回落14.2个百分点。11月上旬的平均日产水平与6月份相比,减产31.5%。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全行业出现亏损。与2008年6月份相比,目前具有代表性的6_5毫米规格普线产品平均价格下跌了40.6%;2.75毫米规格热轧卷板平均价格跌幅更是高达43.9%。2008年10月份,行业亏损面已达59%。由于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求锐减,导致产成品库存急剧增加,2008年9月末钢铁企业库存钢材量同比增长45%。目前国内港口和钢铁企业仍有1.2亿吨库存的进口高价铁矿石,平均价格每吨在11O美元左右,比当前价格高出40美元。2008年10月份,重点钢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分别增长42.6%和5O.1%。在严峻的形势之下,钢铁企业需要进行并购重组,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1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合的必要性

1.1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规模化是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并购重组一直是世界钢铁范围内大钢铁企业的发展的主旋律。欧洲钢铁工业经过几轮兼并、联合,已形成阿塞洛(现已并入米塔尔)、LNM集团、蒂森·克虏伯、谢维尔四足鼎立的局面;2002年北美进入并购重组阶段起至今,形成了美钢联、纽柯钢公司和ISG集团(现已并入米塔尔)三巨头的格局;日本战后原有50多家钢铁企业,经过不断并购重组整合成了新日铁和JFE两大集团框架:在韩国,浦项制铁一家的钢铁产量占韩国总产量的65%以上。而国际钢铁巨头米塔尔扩展的历史,更是一部兼并收购的历史。2006年7月,经过5个月的漫长而激烈的较量后,米塔尔以340亿美元的价格鲸吞了世界排名第二的阿塞洛后,诞生了首个产能亿吨的钢铁巨无霸。钢铁企业开始四处出击、抢占市场,世界钢铁业并购整合的高潮即将来临。

1.2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2.1并购重组是钢铁企业实现规模化的有效途径世界钢铁产量正在趋于饱和,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2006年,国家为了防止需求波动风险,对我国钢铁企业新增产能和出口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总体状况是大而不强,表现为总体规模庞大,单个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4.21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34.66%。仅有宝钢集团进入世界钢铁企业十强;要实现钢铁产业由大变强,首先要有几个世界级的钢铁企业。在世界钢铁产量正在趋于饱和,通过并购重组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了国家和国内钢铁企业的共识。

1.2.2并购重组是我国钢铁企业改变供应链上弱势地位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作为钢铁企业的上游行业,全球铁矿石供应量的70%由巴诬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公司掌握。而其下游行业的汽车制造业前六位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约为70%。企业相对较低的集中度,使其在供应链环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2009年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问题上,中国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今年5月26日,力拓与日本新日铁达成2009年度铁矿石首发价,最主要的粉矿在去年基础上只下降了32.95%,远低于中国所期望的40%以上的降幅。在其他钢厂纷纷跟风的情况下,中国选择了与矿业巨头继续谈判。但是矿商们在一击成功后,一再出招逼中国就范。为了改变目前这种处处受制的被动状况,钢铁企业必须通过并购重组争夺供应链主导权。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并购重组才是解决铁矿石供应问题的根本出路。

1.2.3并购重组是提高产品结构和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生产力布局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偏低等问题,都与全行业产业集中度低有直接的关系。产业集中度低,还造成钢铁市场过度竞争,钢铁价格波动较大。

为数众多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工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主要生产普通线材、螺纹钢筋等普通产品,造成钢铁产品机构失衡,表现为中低档次的钢铁产品总体产能过剩,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产能不足。

产业集中度低还造成了钢铁行业能耗比过高。尽管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只有10—15%,但由于大量工艺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能耗水平较低,总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达50%左右,使得钢铁行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4.71%。

2促进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措施及建议

2.1通过并购重组加快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为了保护我国钢铁产业的产业安全,促进钢铁产业迅速升级,必须通过并购重组加快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尽管已经展开,但缺少的正是跨省市、跨地区具有实质意义的强强联合重组,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组建特大型钢铁企业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支持首钢、唐钢的联合重组,支持鞍钢和本钢的重组,支持宝钢对包钢等企业的兼并重组等等。相关钢铁企业要树立大局意识、全球意识,配合落实和加快组建钢铁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2-2并购要兼顾地方利益为了协调跨区域并购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利益,一方面,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支持维护地方的既得利益,对省市间的既得利益进行照顾。另一方面,大型中央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产品、资金优势,帮助地方钢铁企业共同做强。武钢在对鄂钢完成重组后,根据双方协议,武钢将鄂钢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并支持鄂钢发展。而鄂钢依然享有很大的自主权:独立的生产经营权;税后利润全额留存,作为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甚至还可根据经营情况自主调整工资。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10

关键词: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行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钢铁行业产能日趋过剩,对钢材品种、规格、性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产品质量、型号规格、精细数量、交货期、采购价格提出更高要求,并给予更多关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要想增容市场营销份额,提升市场营销占有率,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趋势,必须重点研究钢铁市场营销策略。

一、市场营销现状与面临的危机

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市场营销正面临营销瓶颈,钢铁行业产能凸显过剩,深入改革必须建立与新的营销模式,保障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1.1 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呈现明显差异化。

分析钢材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销售情况,得知,钢材销售走势决定了钢材市场的定位与分布,是科学选择钢材目标市场的有利依据;而钢铁市场生产不平衡,和消费过程不均衡,使得钢材市场呈地域差异性发展趋势,如:上海宝钢、北京首钢、辽宁鞍钢、湖北武钢、内蒙古包钢、河北邯钢、唐钢;钢铁市场重点区域需要重点把握,如,西部地区的甘肃酒钢,对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市场份额具有明显冲击力;通过对钢材生产、销售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宝钢集团八钢公司钢材营销网络,形成科学规范的营销体系。

1.2 宝钢集团八钢公司营销面临危机亟待调整。

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是钢铁企业龙头之一,具有年产钢16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钢铁主业产品有螺纹钢、带钢、中宽带、H型钢、中厚板、特殊钢等80余种,有国优、部优、省优产品18个,产品远销中亚、西亚地区。伴随着中国钢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八钢公司企业市场营销出现短板现状,钢材产品的销售出现滞销,公司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残酷竞争局面。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在现行市场环境下,需要更好地适应市场,建立灵活的营销计划和策略,研究分析营销新趋势,才能形成整体营销管理方案。因此,加快营销战略调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意义与内容的创新点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大量引进和研究中,较少系统地涉及到钢铁产品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其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滞后于一般性消费品。因此,中国的钢铁行业急需与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相适应的营销理念来指导钢铁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不断的分析和解决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所隐藏的缺陷,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并加以实施,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研究钢铁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也是本文研究内容的创新点。

三、分析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的市场营销在策略层面上将体现三大新趋势:

3.1 趋势一,进行市场新分类,将产品“极致”与市场系统对接。2005年菲利普.科特勒在中国提出了“水平营销”概念,建议企业从“细分中”弹出来,对产品认知价值进行拓展、延伸和改变,使产品获得新的、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极致”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概念。系统解决方案意味着产品驱动、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的有机结合,也意味着集合要素、整体能力与综合实力的较量。目前,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所能提供的钢材产品尚需细化,公司的销售部需进一步研究市场,进行新的分类,解决粗钢与板材产品在产能过剩情况下的营销问题。

3.2 趋势二,深层次融入消费者。钢铁企业要素之一就是客户。建立一个稳定、有竞争力的客户关系对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相当重要。

3.3 趋势三,校、厂、商合作,培训工程化、市场化交易和一体化管理模式。“市场化交易”是指,厂家和分销商(经销/)商之间,交易主体边缘清晰,合作双方进行市场化运作,双方责、权、利明确。“一体化管理”体现出厂家对分销商施加影响,提供培训,纳入统一管理的组织范畴,使其经销模式符合厂家的愿望和要求,双方协同运作,加强钢校的校企互动。

四、进一步增强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内容

4.1 强化营销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组建一支优秀的钢材销售营销队伍将推进钢铁企业成长、扩大市场营销份额和提高市盈利。钢企的营销队伍成员,大多来自于基层,呈现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营销策划能力薄弱,但朴实、勤奋、坦诚、任劳任怨等特点。从营销理念、企业营销策略、营销方法、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培训、发展与壮大。健全市场营销机制,提高现代营销能力。

4.2 拓展技术营销,开辟市场新空间

一是建团队,订制度。组建技术型营销团队。明确职责、流程、市场和客户的要求、待遇及考核办法,做到有章可循。二是研发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分析钢铁行业及钢材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和期望。要求走访、倾听客户意见,及时反馈钢材企业市场刚性与弹性需求,公司不断改善工艺,提升产品的品质。三是进行营销终端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对钢材系列产品的使用进行技术指导,更新换代,获得永续竞争力。四是建立用户档案,开发差异化产品。

4.3 实施市场细分及差异化策略

市场细分营销策略是指按照消费群体愿景与需求把一个营销市场总体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过程。企业必须对现有市场进行细分,如将目前的特殊钢市场细分为油气管道无缝钢管市场、军管用品钢市场、日常模具钢市场等。市场细分执行差异化战略,如,细分后,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可以针对自身的特点,在轻、小、型有限公司内部,对每一个选定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区别于酒钢等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活动。

4.4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要把握关键客户,建立网络管理客户系统,重视分销商关系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多元化,在招、投标等工作方面,核心客户资源成了钢铁企业争夺市场份额,解决销售难点、热点问题的焦点。

4.5 建立健全网络系统企业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是通过对市场的循环,营销传销,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和商家诉求的过程。互联网已经成为商业决策、商业信息的主要方式,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距离。

当前,研究市场企业营销策略将会是宝钢集团八钢公司迎接新一轮市场营销挑战,消化内需,适应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职能已经成为整个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确、精准、有效的企业营销策略将有助于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在解除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扩张市场领域、提高市场份额配比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加才.以开放战略推动钢铁行业做大做强[N].中国冶金报,2011-12-10A03.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11

[摘 要] 钢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我国钢铁行业对外贸易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发展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 钢铁贸易 中国 对策建议 近年来,全球钢铁贸易的规模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钢铁贸易占世界钢铁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钢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以及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因此,研究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SWOT分析 2005年在世界钢铁出口贸易中,中国钢铁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全部钢铁出口贸易份额的排名仅次于欧盟和日本; 1.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优势分析。(1)经济增长速度快,国内外需求旺盛。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钢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2000年~2005年,中国钢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平均年增长率都较高,分别是30%和35%,以及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进一步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发展。 (2)生产成本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使中国钢铁产品拥有了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中国人工成本占收入比例4%,而国际钢铁公司超过15%。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产品成本低的优势。 (3)后发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内仍然存在一些落后产能,但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新建项目中,集中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中国各大钢铁公司纷纷放眼海外,到国外投资建厂,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2.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劣势分析。(1)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科研开发投入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因此钢铁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不仅不利于我国进一步开拓国际钢铁市场。 (2)产业集中度低。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容易导致这些企业的过度竞争,打价格战,使各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 (3)外贸依存度较高。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匮乏,自给率只有50%,2006年进口铁矿石3.2亿吨。大量进口,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原有的价格竞争优势,而且受国际铁矿石价格和海运价格的波动影响。 3.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机会分析。(1)需求拉动产能增长,将壮大优势钢铁企业。中国钢铁产业近几年创造产量及钢材消费的奇迹,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了与钢铁相关度极高的建筑、制造业、汽车、家电等产业的发展。巨大的需求拉动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 (2)成本上涨可推高钢价。我国约有一半的铁矿石需从国外进口,国内铁矿石的价格不断上涨。 (3)企业重组、技术进步将释放新的市场潜力。成功的企业重组一方面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迎接来自国际同行的挑战,稳定国内钢铁市场;另一方面能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需求,挖掘出新的市场潜力。 4.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威胁分析。(1)贸易摩擦日益升温。近两年来,我国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价格较低、对象较集中,已经招致了来自北美、拉美、欧盟、东盟等出口目的国的贸易摩擦,阻碍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 (2)成本优势越来越小。中国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获得价格竞争优势。目前中国对于铁矿石的依赖程度较高(约50%),使得中国钢铁行业的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成本优势逐渐缩小。 (3)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铁矿石资源不足,人均铁矿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2%。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我国钢铁行业普遍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资源约束日益显现,环境制约也更加严峻,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 1.注重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市场要求钢材品质向优质、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我国钢铁企业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逐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注重生产像汽车面板这样的高质量钢材产品,以及注重产品差异性。 2.实施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有利于钢铁企业的技术进步,也有利于淘汰落后企业,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做大做强钢铁企业的必由之路。2007年2月世界排名54位的塔塔钢铁收购排名第8的英国Corus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钢铁生产厂商。 3.扩大海外投资,加快企业“走出去”。中国钢铁企业 应积极扩大海外投资,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通过适度并购海外产能闲置的钢铁企业,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国内能源消费和环保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转移国内过剩的产能,更好地规避钢铁出口增加可能带来的贸易摩擦,有效地占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钢铁市场。 4.加强出口管理,限制和鼓励并举。国家多次出台调控政策,意在通过调整税率减缓钢铁产品的出口和引导钢铁行业出口产品的合理结构调整。对于高附加值、能占领国际市场的钢铁产品和制成品的出口,国家应积极鼓励。 5.注重与国际政策的协调,保护本国钢铁产业。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关联性的增强,产业政策作用的发挥越来越需要国际政策的协调来予以保障。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12

摘要:我国钢铁行业目前在生产效率、能源消耗、管理水平等方面表现出明显滞后。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发现行业集中度过低造成行业竞争无序是其主要问题。应鼓励扶持优质企业步扩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进入门槛、降低行业退出限制。

关键词:SCP范式 钢铁行业 完全竞争 实证研究 政策建议

一、引言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的已有进程,钢铁行业为各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我国钢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80年,我国全年产钢3712万吨,产铁3802万吨,钢材2716万吨;2010年则达到了全年产钢6.2665亿吨,产铁5.9022亿吨,钢材7.9627亿吨;并从1996年开始,年度钢铁产量稳居世界头把交椅。除此之外,我国钢铁产业在技术水平、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能源消耗,抑或管理水平,我国钢铁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在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并不落后的情况下,我国钢铁行业现有发展水准相对于其对应的国民经济的地位而言,是远远不足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要针对行业现状取得实效性突破,产业组织理论构建的SCP范式可以为这方面的思考带来莫大裨益。产业组织理论的现代产业组织的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产业绩效)研究框架简称SCP见图(1),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描述性研究范式。SCP研究范式的根本要义在于强调市场结构是企业行为的决定因素。SCP范式中,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市场中企业间数量、份额、规模方面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竞争形式。它是反映产业组织竞争性质和垄断程度的基本要素,一般主要衡量指标有: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行业中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度;行业进入障碍、退出壁垒等。根据这些指标及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产业组织理论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结构类型。本文基于SCP范式,分析了钢铁行业市场结构。

二、钢铁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反映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正因如此,产业组织理论将市场集中度视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市场集中度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就越低,相应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市场结构更容易向寡头垄断甚至完全垄断类型靠近。为具体区分市场集中度大小,理论界一般采用CRn(行业中n家企业市场份额集中率)和HI(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来表现。这两个指标越高,则表示市场集中度越高,行业内竞争程度越弱,少数几家企业对该行业的垄断性越强。

(1)CRn(Concentration Ratio,简称CRn)为某一市场中最大的n家企业在整个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率。在进行实际研究过程中,人们主要借助CR4、CR8和CR10等进行说明。我国钢铁行业最近十年的CR4见表(1);CR8和CR10参见表(2)。

由表(1)可知,我国钢铁行业的CR4从2000年至2004年一直在降低,2005年和2006年则在相对低位徘徊,直到2007年才开始略有回升。这是由于2007年后国务院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规范钢铁行业的盲目投资,以及行业内兼并重组的加快,我国钢铁行业的CR4指标才能有自2007年开始的逐渐上升表现,也充分反映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的事实。但即使这种情况下,我国钢铁行业2010年的CR4也才达到27.8%,这与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3月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所提出的“2010年底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5%以上”目标相距甚远。并且,如果将我国钢铁行业的CR4所反映的市场集中度与世界上钢铁强国的市场集中度如图(2)进行比较,就会更加明白我国为什么只能谓之为钢铁大国而非钢铁强国了。

(2)HI(Herfindahl Index,简记HI)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HI指数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规模较小的企业给与更大权重,因此,HI指数对规模较大的前几名企业市场份额的比重变化反应特别敏感,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差距大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支配力的变化。当市场结构为完全垄断形态时,HI值为1。显然,HI越接近1,则表示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宇教授在“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谬误”中明确指出,我国钢铁行业的HI到2006年仅为0.03。参照表(1),我国钢铁行业从2006年至2010年CR4的变化情况,可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HI指数在2006年的基础上会有所扩大,但相差并不会很大。作为直接反映市场竞争强度的HI指数,对照魏后凯(2003)采用HI指数对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划分的标准。可见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结构目前属于高度分散型。而作为反映行业市场集中度主要指标之一的我国钢铁行业的CR4,在2010年达到近八年来的最高水准,也仅为27.8%,根据贝恩教授提出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结构现处于高度离散型。结合HI和CRn所反映的市场集中度的情况来看,我国钢铁行业无疑属于产业组织理论所描述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类型。

(二)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决定市场集中度的水平,是影响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同一市场中,每种有差别的产品都以自己相应特色吸引消费者,这样一来,有特色的产品就在喜爱该特色的消费者中形成了自己的垄断地位。基于此,产品差别引起垄断,并且,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对应的市场集中度也就越高。由于统一的行业生产标准及产业发展的现实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产品差异度非常小,企业产品基本上没能形成自身的独特竞争能力,从而达成更好的产品区分度和市场垄断优势。关于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差异化的具体程度,可以借助判断出口产品竞争能力的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推测和判断。据海关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全年我国钢铁出口为4256万吨,进口为1643万吨。但从按HS四位码分类的35种钢铁出口产品来看,我国仅有13种产品的RCA大于1,且其中有2种产品的RCA基本上等于1。也就意味着这35种钢铁出口产品中,仅有11种属于净出口状态,或者更准确地说,我国的钢铁产品出口主要扎堆于11种产品中。并且通过对海关相应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RCA大于1的钢铁产品中,主要是铁、铁合金和非合金钢等初级产品,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不深的同质性产品。因此,上述事实证明,我国钢铁行业的产品具有明显差异化过低现象;并使得由此决定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也就意味着从产品差异化角度而言,我国钢铁行业属于产业组织理论所描述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