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铁安全总结

钢铁安全总结

时间:2023-02-08 23:51:05

钢铁安全总结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安钢 发展战略 成本领先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间内,国内钢铁市场供需两旺,带动了钢铁产能迅速扩张,我国钢铁工业年增长率在20世纪80年代为5.82%;20世纪90年代为6.9%;2000年~2005年,在1亿多吨钢产量的基础上,年平均增速达22%左右;2006年,我国钢铁业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而且出口超过了4000万吨,成为全球钢铁出口第一大国,并且,还有将近一亿吨的钢铁产能即将释放出来。另外,我国钢材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却连年出现大幅度的回落,再加上铁矿、煤、水、电等原燃材料、运费成本大幅度提高,钢铁产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钢铁企业面临重新“洗牌”。

一、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安钢位于豫北安阳市西郊,是集采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及机械加工、冶金建筑、科研开发、运输商贸于一体的现代化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河南省最大钢铁生产基地。WWw.133229.COM主要产品有中厚板、炉卷板、高速线材、圆钢、螺纹钢筋、角钢、槽钢、离心球墨铸铁管等30多个品种、2000余个规格的钢铁产品及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国防、汽车、交通、机械、建筑及船舶平台、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

2006年安钢年产钢突破700万吨,全年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668万吨、702万吨、605万吨,同比分别净增163万吨、122万吨、157万吨,增幅均超100万吨。

2006年销售收入突破230亿,连续四年平均增长30亿。销售收入达231亿元,同比增长28.22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同比增长5.28亿元;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2.79亿元。

二、安钢在我国钢铁行业所处的地位

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从销售收入、利润指标来衡量,但要结合其钢产量、实际檄纳税金、工资总额等支出共同分析才能全面反映其效益情况,吨钢利润水平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赢利能力。

2005年1月~9月,安钢钢材产量位居全国第16位,销售收入列21位,说明安钢钢材产量较高,板材类高附加值产品少,普材产品比重高,吨钢销售价格偏低,因此销售收入位次靠后。同时,由于同期安钢税金总额排名第14位,工资总额排名全国第11位,说明企业负担过重,特别是企业冗员过多,机构雍肿,造成人均产钢量低,这也就不难看出其利润总额排名全国第34位的原因。此外,安钢吨钢利润水平在以上17家企业中排名14位,但这一数据如果放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去比较,仍然是不容乐观的。

综合以上因素,决定了安钢在全国1200家钢铁企业中虽然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但在前17家大型联合钢铁企业中处于下游水平。在同周边企业武钢、莱钢、济钢、太钢、邯钢的比较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安钢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差距,迎头赶上,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取胜。

三、安钢战略发展的基础选择

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曾经提出过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集中专业化战略。他认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一般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在产业中成为成本最低的生产者;二是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上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企业可以在或宽或窄的经营目标内形成这种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战略。企业凭借其成本优势,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

根据安钢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应该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原因如下:

1.由于钢材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价格下滑成必然趋势,而安钢自产铁矿石比例不断减少,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两头夹击之下利润空间大大缩小,如果不能降低产品成本,必然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淘汰。

2.由于钢铁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3.钢材产品的下游用户一般是大规模采购行为,在用户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如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决定用户对价格较敏感。

4.安钢钢产量突破500万吨,达到700万吨,己具备大型联合钢铁企业的经济规模,生产设备在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属于中上等水平,这些条件都决定了企业适宜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

安钢确定以总成本领先战略来确立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就是以最低成本生产并提供为顾客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通常可以通过投资相对于生产规模最为有效的设备,压缩成本,控制费用以及使服务、销售和研发的成本最小化等。

安钢必须创新成本管理思路,用系统优化的眼光审视企业的成本,抓好影响、制约成本降低的薄弱环节,实施成本倒推、系统控制、系统考核,确保每一项成本指标,傅一个成本要索,每一次成本变化都在企业的控制之中。

安钢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必须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最终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铁矿石;产业安全;产业安全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5-0093-06

一、引言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将使全球钢铁产业面临严峻考验。受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的影响,国际钢铁市场的需求急剧萎缩,全球钢铁行业遭到极大冲击,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全年总产量为130581.7万吨,同比下降1.7%。而与2008年同期相比,2009年欧洲地区第一季度钢铁产量下降了43.8%。北美地区钢铁产量下降了52.1%,巴西钢铁产量下降了42.1%。作为钢铁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企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企业巴西淡水河谷2009年第一季度铁矿石产量年比下跌37.1%(其中球团矿大幅下滑73%)。美洲和欧洲地区铁矿石供应量下降更为明显。

中国作为一个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的钢铁大国,定量测算和评估中国铁矿石产业安全度,能够为.实现中国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争取尽快获得铁矿石国际谈判话语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供背景资料和决策依据。因此,本文拟在分析中国铁矿石产业所面临的产业安全威胁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构建中国铁矿石产业安全评估指标并加以计算分析,以系统了解中国铁矿石行业的产业安全状况。

二、中国铁矿石产业的全球化战略及其所面临的产业安全威胁

1.铁矿资源的地域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中国铁矿石全球化战略成为必然选择

铁矿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而成矿的规律性又使铁矿资源呈现出局部集中的现象。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500亿吨,基础储量为3500亿吨;矿山铁(即铁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铁)储量为730亿吨,基础储量为1600亿吨。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储量分别为300亿吨、250亿吨、210亿吨、160亿吨、160亿吨,它们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0%、16.67%、14%、10.67%和10.67%,五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72.01%。世界矿山铁储量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巴西,储量分别为140亿吨、100亿吨、90亿吨和89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9.17%、13.69%、12.33%和12.19%,四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57.38%。

铁矿资源分布的不均性使得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靠自身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铁矿资源特别贫乏或者富矿少品位低的国家对进口铁矿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正是由于铁矿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全球化战略成为中国铁矿石产业的必然选择,也使中国铁矿石产业受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影响的程度加大。

2.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国内外因素威胁着中国铁矿石供给安全

(1)供求因素――中国对高品位铁矿石的需求量成了影响全球铁矿石贸易增量的关键因素,而新增高品位铁矿石产能以及矿产资源的限制将是影响铁矿石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内铁矿石需求局势:2000-2006年世界铁矿石贸易量增量的88%都流向了中国,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从2004年的32.0%增加至2008年的49.8%。虽然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降低国内钢铁行业高速发展的产能以降低铁矿石的需求,但持续不退的房地产开发热潮,迅速发展的造船业和汽车业,大批的铁路建设和输油管道铺设,导致中国用钢需求量只增不减,铁矿石需求急剧膨胀。中国已成为世界铁矿石需求增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国际铁矿石供给局势:中国铁矿石第二大进口国印度对其铁矿石出口增加关税(从10%提高到15%);巴西政府也开始研究对矿石出口征收5%的税。这一方面大大减少了铁矿石的出口能力,加大供需紧张程度,对全球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也有提振作用;另一方面,与印度相比,必和必拓和力拓等澳大利亚矿山企业提供的铁矿石品位高,而与巴西相比,澳大利亚的运距又近,所以价格相对较高的澳大利亚铁矿石会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从而把高价位的压力转嫁给中方,让中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上进一步受制于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新增高品位铁矿石产能以及高品位矿产资源的限制。

(2)世界铁矿石卖方垄断加剧和买方市场集中度低的矛盾,使双方议价力量对比悬殊,买方整体价格谈判话语权弱。世界铁矿石卖方垄断加剧: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是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和力拓(Rio Tinto)公司控制了全球70%-75%以上的铁矿石生产量和贸易量,而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都在制定措施保护本国资源,减少铁矿石的出口。铁矿石的供给已完全形成了典型的卖方垄断格局,并且垄断程度将在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家公司欲整合双方在西澳的采矿业务后继续提高。

世界铁矿石买方市场集中度低:虽然中国、日本、德国、韩国和欧盟等是主要的铁矿石进口国,但是,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各大钢厂在国际铁矿石买方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小(世界前五大钢厂也仅占有17%的市场份额),买方市场集中度低。另一方面,国外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积极参股铁矿石开采,进一步强化了卖方市场的力量;而中国国内钢铁企业规模小,产能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跨国谈判统一的行动和步调。中国的现状使得第一大铁矿石消费国难以和国外铁矿石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也造成了外国企业率先与供方达成铁矿石交易价格,而中方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导致买方整体价格谈判话语权弱。

(3)钢铁市场结构因素――中国多而散的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盲目进口繁荣了国际铁矿石现货市场,成为提振铁矿石价格、弱化合同定价体系的决定性因素。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几乎全部用于生产生铁,所以钢铁市场结构也是影响铁矿石需求和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中国钢铁企业数目过多(2007年有约7161家),产能分散,投资过剩。产能过剩,拉动了对国际铁矿石的异常需求。另一方面,众多中小型钢厂稀释了中国大型钢厂的市场份额。CR4和CRl0指标值在1992~2000年分别在30%-50%之间。从2001年开始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到2004年,CR4值跌至18.52%,到2006年,CRl0则只有29.42%。而日本CR5约为75%,

欧盟CR6约为74%,韩国CRl(浦项钢铁)为65%。这些海外国家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高,买方市场集中程度高,为国际铁矿石谈判添加了筹码。与此相反,中国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走低,集中度低,铁矿石供应商和中小钢厂的现货交易支撑了目前中国绝大部分铁矿石进口量,不仅使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了正常需求量,而且弱化了合同定价体系的同时也为合同价提价提供了参照性,使中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失去了话语权。

(4)废钢对铁矿石的替代无法改变铁矿石资源在现在及未来中国钢铁工业中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粗钢产量的2/3是由铁矿石冶炼成生铁再冶炼成钢这一过程生产的,其余1/3由废钢铁冶炼而成。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德、日等钢铁工业生产多以短流程(以废钢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炉进行生产)为主,长流程(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采用高炉、转炉流程进行生产)的比重较小。中国由于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钢铁资源的积蓄量有限,废钢资源严重不足,因此,钢铁生产以长流程工艺为主(到2005年,中国90%以上的粗钢是采用高炉长流程模式生产)。

废钢需求增长主要源于铁矿石资源的短缺和价格上涨。对废钢的利用有利于减缓铁矿石供需紧张程度,不过,从废钢用量与铁矿石用量的对比来看,废钢的应用不会对铁矿石的供需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加上废钢资源的短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难以缓解,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高炉长流程仍将是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的主导模式。因此,铁矿石在现在及未来中国钢铁工业中仍将继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意味着中国短期内没有太大的能力改变国际谈判弱势地位。

(5)运输因素――海运被外商控制加上中方以现货租船为主的海运方式成为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的助推力。一方面,据统计,中国目前每年仅钢铁原料和成品钢材的海运物流就达4.4亿吨,而钢铁原料的运输主要靠租用外轮完成(如国内船东仅承运了进口铁矿石总量的5%左右),海运价格长期被外商控制,国内企业由此受到很大损失。根据中钢协日前的数据表明,2007年以来铁矿石海运费大幅上涨对国内钢厂的负面影响,已超过了2007年国际铁矿石9.5%的上涨幅度。铁矿石海运费已远高于铁矿石成本价。另一方面,海运费的持续上涨与国内钢厂在从国外运回矿石时多以现货租船的方式有关,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钢铁企业与船东签有长期租船协议。

(6)汇率因素――2003年以来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短期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影响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铁矿石价格未来受美国国内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的直接影响有加大趋势。观测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美国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走势均逆向运动,美元升值则铁矿石价格下降,美元贬值则铁矿石价格上涨。VAR模型分析显示,美元汇率波动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升降存在一定影响且其影响程度有加大趋势。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成了影响铁矿石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美元中长期处于贬值趋势,则可能引起铁矿石金融性购买需求持续膨胀,进而刺激国际铁矿石价格震荡上行。届时,中国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仍用“日本价格”购买铁矿石所支付的代价将会远高于日本等国。

三、中国铁矿石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结果分析

(一)中国铁矿石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说明

中观层次上的产业安全可以定义为: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根据现有国外文献,外国学者主要提出了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如俄罗斯经济学家B.K.先恰戈夫(2003)提出的经济安全“阀值”标准,对产业安全指标体系有所提及,但整体来说还不够系统不成体系,难以定性估计和量化这些指标,更不可能全面衡量某具体产业安全状况。而对于产业安全指标体系的国外研究文献,作者目前还未找到。从国内的研究现状看,目前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安全衡量标准:一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经济安全论坛”提出的制造业安全模型。该模型将制造业的产业安全分为显性安全与制造业领域外的安全环境。二是由北京科技大学何维达教授提出的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主要包括: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产业对外依存评价指标和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等三个部分。2004年,何维达教授在原指标体系基础上加入产业国内环境评价指标从而细化为4类,并基于此指标体系对中国7个主要产业人世后的产业安全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刘满凤(2005)预测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指标数据并应用DEA模型对人世后汽车产业安全度进行了估算;王苏生,黄建宏等(2008)以产业控制力为中心,采用外资市场控制力、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和重要企业受外资控制四个指标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进行了评估;吴玉萍(2008)在煤炭产业现状基础上确定了煤炭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但未结合相关现实数据进行产业安全估算。

为了解中国铁矿石产业面临的安全问题,本文参照朱钟棣教授和何维达教授的产业安全指标,结合铁矿石的实际情况,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四大类十五类分项指标的中国铁矿石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二)数据说明和权重以及产业安全各指标对应的安全范围的确定

本文采用1995-2008年年度数据对铁矿石各年份的产业安全度进行估算,以此了解中国铁矿石产业的年度安全状况。同时,为反映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国铁矿石产业安全的影响,对2008-2009年也进行了评估,但由于短时间内钢铁产业技术以及规模难以有大幅度变化,整体估计金融危机时期铁矿石月度安全值可比性不大,且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因此,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的月度数据,对中国铁矿石产业安全值变化作出补充解释,从而更为细致地勾勒出铁矿石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产业安全变化轨迹。

对金融危机前后的铁矿石行业安全进行评估的主要途径是依照指标体系各部分在当前铁矿石行业中的轻重程度,将一级指标产业国内生存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分别赋予权重为35、10、40、15,同时假定二级指标间的权重相同,从而计算出铁矿石产业安全度。其中各指标具体数据将根据何维达教授《中国石化产业安全分析与定量估算》一文中的映射方式来确定各指标的安全分数,其所对应的安全范围如表2所示[133。结合铁矿石国内外现状,本文将该行业产业安全状态分为安全、一般安全、不安全以及危机四个状态,其分数范围分别为[0,20]、[20,50]、[50,80]、[80,100],分数越大,安全程度越低。

(三)中国铁矿石产业安全度的测算结果分析

(1)铁矿石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测算结果表明:1995-2008年,产业内企业的资本成本从13.23%下调至6.89%。在金融危机渗透到国内时,国家又采取逐步下调贷款利率至5.4%的政策来增强企业短期资金流动性,使得资本成本从2008年11月的6.75%下降到了2009年5月的5.4%,产业内企业的安全系数比较大。铁矿石企业负债率变化较小,从1995年的48.81%略微下降到2008年的48.02%,虽2008年末由于钢铁行业下游需求严重缩水而表现出明显走高趋势,但产业内企业的整体经营能力仍处于中等,经营风险也不太高。用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开发人员来衡量的从事铁矿石行业的劳动力素质从1996年的36.73%上升到了2008年的66.35%,劳动力素质虽有提高,但依然较低,优秀的行业人才较为缺乏。用劳动力平均工资来衡量的铁矿石劳动力成本从1995年的5757(元/年/人)增加到2008年的34405(元/年/人),行业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负担增加。新产品开发费用占科技经费的比重从1995年的36.88%下降到2008年的13.11%,说明国内铁矿石产业技术要素环境略有恶化。总体而言,用5个分类指标衡量的中国铁矿石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尚处于基本安全状态。

(2)铁矿石产业国际竞争力弱,安全系数较低。测算结果表明:1995-2008年,铁矿石市场集中度从1995年的48.0%下降到2008年的42.6%,产能分散,产业内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依然较低。中国铁矿石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RCA)一直在0.3左右,说明其竞争力较弱。优质矿石的国内市场价格并不具有竞争优势:2008年1月~2009年2月,除2008年10月和11月外,国产铁矿石价格比国际铁矿石价格高26-95美元/吨不等。同时,虽然铁矿石行业劳动生产率从1995年的50877(万元/人)提升到了2008年的611289(万元/人),产业效益略有提高。但铁矿石行业利润率从1995年的23.74%下降到2003年的9.66%,之后逐渐上升到了2008年的27.63%,说明行业内企业占领和获得市场的本质能力较弱,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3)产业对外依存度高,整体行业处于不安全状态。中国铁矿石多为贫矿,富矿较少,且共伴生组分多,难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国内高品质的铁矿石需求都是通过进口来满足。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从2004年的32.0%增加至2008年的49.8%。中国钢铁行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15.65%上升到了2008年的53.9%,而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更高。金融危机爆发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短暂下降至2008年11月的45%,而后恢复为上升趋势。高进口依存度使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增大,产业的生存安全度降低,整体行业处于不安全状态。

(4)国内铁矿石产业控制力基本处于安全状态,但其受国外控制的程度加大。测算结果表明:1995-2008年,外资股权控制率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从O.21%上升到2.78%),但金融危机打断了其原有的增长路线,直线下降后转为平稳上升,尚处于国内铁矿石产业的控制范围。用外资控制企业市场份额与国内该产业总的市场份额之比来衡量的外资市场控制率从1995年的0.19%上升到了2008年的2.69%,外资市场控制率虽有提高,但数值较小,说明国内铁矿石产业发展安全受影响的程度虽不大但呈上升趋势。外资品牌拥有率从1995年的45.46%提高到2008年的52.46%,说明铁矿石产业国内市场受外资品牌控制的程度加大。另外,中国进口铁矿石60%以上都来源于澳大利亚和巴西,导致这两个国家对中国铁矿石产业的控制程度居高不下,1995-2008年一直在60%左右徘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其控制更有加强的趋势,2008年8月-2008年11月已达到70%以上。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3

【关健词】钢铁厂;改扩建工程建设方案;总平面优化;评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钢铁化工企业的建设规模也正日益扩大,总图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由于建设初期没有科学长远地布局与规划,存在的弊端阻碍国内钢铁企业自身发展,且使企业在进行改扩建时存在一定困难。现代钢铁企业需要科学合理的调整总平面设计使其与生产发展相适应。

影响钢铁企业总平面改扩建方案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运输系统、工程设计、管线布置和安全环保等因素[1]。因此,对企业的改扩建是复杂综合的一项设计工程,需要协调好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综合评判较好的设计方案。总平面图改扩建方案的优劣性决定了钢铁厂改扩建后的生产效益,所以对改扩建方案进行评价也十分重要[2]。本文结合我国钢铁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研究总平面改扩建影响因素和基本方法,最后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对钢铁企业总平面改扩建方案的优劣性进行综合评价。

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 方法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给出事物获得某种评价的可能性[3]。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钢铁厂改扩建工程建设方案评价的基本步骤:

1.1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集;

1.2 建立评价指标的评语集;

1.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1.4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包括单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

1.5 计算最终评价结果。

首先综合考虑钢铁企业总平面改扩方案各方面影响因素。然后设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以区别其重要性。最后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计算出钢铁企业总平面改扩建方案评价评分值,为企业今后总平面改建提供相关依据(具体应用结合案例说明)。

2 改扩建工程建设方案评价指标

在钢铁企业对总平面改扩建需要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2.1 总平面布置指标:钢铁企业由于生产扩能或生产流程改进等原因引起的厂区改扩建改造,因此首先考虑的是总平面整体布置是否符合钢铁工艺流程、对现有场地利用的情况、各区域块划分功能合理程度[4],除此之外也要为未来预留做准备,即考虑将来的发展条件。

2.2 竖向设计指标:钢铁企业功能分区、路网及其设施位置的总体布局安排上,除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关系外,还受到竖向高程关系的影响。所以,在考虑规划场地的地形利用和改造时,必须兼顾总体平面和竖向的使用功能要求,统一考虑和处理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

2.3 运输系统指标:钢铁企业属生产企业且情况较为特殊,运输系统除道路之外还有铁路运输。因此在进行改扩建时二者运输方式均需考虑在内,并且改造方案在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有合理性。

2.4 工程设计指标:为使改造成本最小,工程设计要考虑对原有设备合理利用以及改造方案的实施对生产程度的影响降到最小,最后需要综合考虑改扩建方案实施难易程度。

表 1钢铁企业总平面改扩建方案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总平面布置标(A1) 工艺流程符合程度(B11) 竖向设计指标(A2) 合理利用地势程度(B21)

场地利用程度(B12) 平土标高合理程度(B22)

功能分区合理程度(B13) 土石方工程量(B23)

用地面积(B14) 填挖方平衡程度(B24 )

发展条件(B15) 排水设施工程费用(B25)

运输系统指标

(A3) 铁路布置合理程度(B31) 工程设计指标

(A4) 原有设备利用程度(B41 )

道路布置合理程度(B32) 影响生产程度(B42)

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程度(B33) 工程改造难易度(B43)

管线布置指标

(A5 ) 管线长度(B51) 安全环保指标(A6) 可用绿化面积(B61)

管线综合合理程度(B62) 防护间距合理性(B62)

风向朝向合理程度(B63)

2.5 管线布置指标:需要综合考虑管线布置的长度和综合合理程度。

2.6 安全环保指标:由于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会对环境有影响,所以企业需要留有可绿化空地和防护间距,考虑废气的排放,风向朝要合理。

3 钢铁厂改扩建工程建设方案实例分析

3.1 案例钢铁厂总平面优化方案

案例钢铁企业扩产后,年产达到1100万t 钢水的规模,净增429万t/a。因此在总平面概括工程中需要全面调整铁、钢、材系统:从铁钢平衡、物料流程入手,确定产品大纲、车间组成、主要设备选型、装备水平、总图布置、能源公辅系统和水陆运输等。

改扩建工程的主要项目有:4350m3 高炉1 座,50 孔焦炉4 座,450m3 烧结机1 台,250t 转炉2 座,1450mm 板坯连铸机2 台,150t 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1 座,1580mm热轧机组1 套,1550mm 冷轧、1420mm 冷轧各1 套等。现以案例钢铁厂总平面改扩建方案为实例,对其优化方案进行多级模糊评价。厂区总平面改扩建工程设计改造如下:

3.1.1 总平面布置。工程对厂区总平面规划在现有厂区原发展预留用地内:炼钢车间和轧钢系统采取联合布置,并与连铸车间串联布置。同时根据炼钢、轧钢车间的总图位置,布置了全场的动力设施、变电所、检修站,各区生活设施等。总图布局留有发展余地。在厂区的总平面布置中,在厂区南面保留有1.05 k的发展用地(作为改扩建工程临时施工用地)。

3.1.2 竖向设计。由于厂区自然地面标高3.0~4.0 m,低于此区域平均潮位4.06 m,也低于最高内涝水位3.9 m。所以厂界设立围厂河,场地标高确定为4.2 m,车间地坪标高为4.5 m,填土800 万m3。

3.1.3 运输系统及工程设计。综合考虑厂内运输方式,充分利用临江近海的优越地理条件,加大水运比例,调整厂内外运输量。物流线路重新布置,减少冗余物流量。

表2 评价因素的层次因素权重及单因素评价值

一级指标 权重值,A 二级指标 重值,B 综合权

重值,W 单因素评价值,R

优秀 良好 可行

工艺流程符合程度(B11) 0.5 0.15 0.68 0.23 0.09

场地利用程度(B12) 0.2 0.06 0.41 0.41 0.18

总平面布置指标(A1) 0.3 功能分区合理程度(B13) 0.1 0.03 0.75 0.25 0

物料流程合理程度(B14) 0.1 0.03 0.56 0.31 0.13

发展条件(B15) 0.1 0.03 0.27 0.65 0.08

合理利用地势程度(B21) 0.3 0.06 0.71 0.18 0.11

竖向设计指标(A2) 0.2 平土标高合理程度(B22) 0.3 0.06 0.68 0.23 0.09

土石方工程量(B23) 0.15 0.03 0.66 0.31 0.03

填挖方平衡程度(B24) 0.15 0.03 0.77 0.13 0.1

排水设施工程费用(B25) 0.1 0.02 0.43 0.52 0.05

铁路布置合理程度(B31) 0.6 0.12 0.52 0.33 0.15

运输系统指标(A3) 0.2 道路布置合理程度(B32) 0.2 0.04 0.65 0.24 0.11

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程度(B33) 0.2 0.04 0.56 0.36 0.08

原有设备利用程度(B41) 0.15 0.015 0.55 0.25 0.17

工程设计指标(A4) 0.1 影响生产程度(B42) 0.7 0.07 0.57 0.3 0.13

工程改造难易度(B43) 0.15 0.015 0.75 0.18 0.07

管线布置指标(A5) 0.1 管线长度(B51) 0.2 0.02 0.51 0.38 0.11

管线综合合理程度(B52) 0.8 0.08 0.64 0.31 0.05

可用绿化面积(B61) 0.4 0.04 0.33 0.57 0.1

安全环保指标(A6) 0.1 防护间距合理性(B62) 0.3 0.03 0.83 0.12 0.05

风向朝向合理程度(B63) 0.3 0.03 0.76 0.11 0.13

3.1.4 管线布置。地上、地下主干管线布置结合绿化统筹设计,动力和电力管线布置在主干道的南侧,给排水各种管线布置在主干道路北侧和东侧,集中分类便于检修。

3.1.5 工程设计。在改扩建工程中,厂区内原料场系统位置保持不变,按生产流程,经向西扩建矿石堆场,同时在原料堆场南侧预留空地布置矿石破碎筛分、副原料堆场、混匀料场,物料由南向北通过皮带机输送到烧结和高炉系统。最大限度利用原有上料系统,避免影响正常生产。

3.1.6 安全环保。厂区绿化地主要为沿厂区绿化带或隔离带(约50 m),主干道两侧配置1.5 m 宽绿化带,利用地下管线用地进行草皮绿化,办公及生活设施周围绿化,厂区其他空地绿化,绿化面积占厂区面积的20% 以上。

3.2 改扩建方案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3.2.1 确定评价指标集

根据钢铁厂改扩建工程建设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评价指标集如下:

一级评价指标集:U={A1 A2 A3 A4 A5 A6} ;

二级评价指标集:A1 ={B11 B12 B13 B14 B15};A2={B21 B22 B23 B24 B25};A3={B31 B32 B33};A4={B41 B42 B43} ;A5={B51B5} ;A6={B61 B62 B63}。

3.2.2 建立评价指标的评价集合

对于(1)中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将钢铁企业改扩建方案分为3个评价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可行:V={v1 v2 v3}={ 优秀(100),良好(80),可行(60)}

3.2.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为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专家估测法来确定,对各个指标结合钢铁企业总平面改扩建方案给出各权重,如表2 所示,其中一级指标中,满足 ;同理对其中第 个二级指标局部权重为 ,满足 。由此得到二级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综合权重 ,满足 (其中一级指标6 个、 表示第 个一级指标下设的二级指标的个数)。

3.2.4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1)单因素评价

采用专家评价法进行单因素评价,由钢铁企业设计规划处相关人员与总图专家结合厂内改造情况对改造方案各指标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等级的对应隶属矩阵的R 值,如表2 所示。

(2)一级模糊评判

由《表2 评价因素的层次因素权重及单因素评价值》可以看出: ,其中i 为一级指标的个数,j 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的个数。按照max-min合成运算,即Z(∧,∨)运算法则,计算求出一级指标的评价向量。

(3)综合模糊综合评判

Z*=Ai×ZT=[0.15 0.15 0.09]

3.3 计算综合评价值

将综合模糊评判向量归一化处理:可得Z=[0.3846 0.38460.2307] 根据评价向量V 和评语集的度量, 得出最终评价分值M=VZT=83077,因此,案例钢铁厂改扩建方案综合评价分值为83.077 分。

3.4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由评价模型计算案例钢铁厂改扩建方案评价结果为83.077 分,说明该改扩建方案对本厂有一定的意义。改建不仅考虑了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同时对未来规划进行了预留;对运输系统较合理进行改造的同时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备;安全及环保也融合在改造方案内。但是也存在相应的不足,过于考虑总图布置的优化,而在利用原有设备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导致改扩建成本偏高。

因此,建议在对钢铁企业改扩建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3.4.1 从工艺设备、总平面设计、总图管理等三方面对钢铁企业总平面现有布局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进行改扩建时尽量采取弥补措施,以现有工艺为出发点进行改扩建。

3.4.2 运用系统布置设计方法对改扩建进行总平面设计时,要结合钢铁企业物流分析。

3.4.3 由于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和改扩建的特殊性,对整体把握很重要。重点考虑总平面布置、运输系统、竖向设计、工程设计、管线布置、安全环保等六方面。

虽然本钢铁企业的改造方案综合评价分值较高,但存在改造周期时间长,较短时间内改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利用模型评价的结果要结合钢铁厂的实际情况,根据厂内条件进行改造才会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4 总结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钢铁企业(尤其是建国初期建成的企业)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进行厂内的改建和扩建,而总平面图改扩建方案直接影响到未来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改建方案引起重视。本文首先建立了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然后对钢铁企业改扩建方案的评价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将模型结合具体钢铁厂改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帮助企业找出改造方案的不足之处,更好的将改造方案符合本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海婴.浅谈钢铁厂总平面设计.应用科学,2009(8):116。

[2]疏义胜.钢铁企业总图方案的模糊评价.现代冶金,2009,6(3):74-75。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4

第一部分“全员竞答”试题

(共25题),

1、首钢“十一五”时期和今年全年工作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首钢“十一五”时期的总体要求概括为“四更”,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钢改革发展全局,做到“更新、更快、更精、更强”;2006年全年工作的总要求概括为15个字,即:调结构、降消耗、攻指标、增效益、创一流。

2、erp的含义是什么?

答:erp指的是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企业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3、首钢实施erp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答:首钢实施erp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管理思想的变革,管理流程的重组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使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效能,在企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推进首钢管理水平的提升。

4、2005年4月1日首钢erp一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其标志和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答:以实现erp单系统运行和建立一套erp财务账为标志;主要成果:一是提升了首钢管理水平;二是达到了高质量、高速度,创造了国内外同类工程先进水平;三是促进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了首钢信息化骨干队伍。

5、2006年6月15日首钢召开erp一期工程总结表彰暨二期工程动员会,首钢erp二期项目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首钢erp二期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北京钢铁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做好迁钢、首秦、矿业、顺义冷轧的信息化建设。其中涉及erp体系中设备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中的获利分析、资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建设数据仓库及办公自动化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

6、开展“五算清”、“五精细”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五算清”就是要算清五笔帐,即:品种结构效益帐、炉料消耗帐、技术指标帐、节约费用帐、节能降耗帐。“五精细”就是要做到精心策划、精心安排、精密组织、精细管理、精确控制,在“精”字上下功夫,全面加强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

7、总公司提出全面加强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要学习我国“神六”工程严格管理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答:要学习我国“神六”工程“发现问题是能力、揭露问题是党性、正视问题是素质,解决问题是政绩”的严格管理精神,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在落实和执行规章制度上下功夫。

8、“三规一制”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规一制”包括技术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安全规程和交接班制度。

9、安全抽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什么?

答:安全抽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安全规程、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安全守则、各单位安全通则或厂安全规程通用部分。

10、“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含义是什么?

答:是以质量作为主线,以客户为中心,利用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改进提升一个组织的业务流程能力,是一套灵活的、综合性的管理方法体系。

11、今年总公司安排的钢铁业成本降低率是多少?已颁发的两批增收节支措施安排增利金额目标是多少?

答:今年总公司安排的钢铁业成本降低率是2%;已颁发的两批增收节支措施安排增利金额目标是9.9亿元。

12、高炉炼铁中,每提高1公斤喷煤比可以降低多少公斤的焦炭耗用量。

答:一般来说,每提高1公斤喷煤比,可以降低0.8公斤的焦炭耗用量。

13、今年上半年首钢“三地”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实现降低额和降低率各是多少?

答:降低额合计达到11.45亿元;降低率突破3%。

14、总公司在今年6月21日召开的形势报告上提出,深入持久地开展“五算清”、“五精细”活动要做到的“三个结合”是什么?提出的技术经济指标目标是什么?

答:总公司提出深入持久地开展“五算清”、“五精细”活动,要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相结合,与技术进步相结合,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使首钢更多的指标进入全国同行业第一、前三、前五名行列。

15、首钢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是什么?

答:首钢创建学习型企业,以建立共同愿景为前提,以加强学习和人才建设为基础,以改善思维模式为关键,以激情创业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以促进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的。

16、总公司党委今年颁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意见》,提出保证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收到实效,要完善机制,搭建的四个平台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建设全体职工智慧和能力开发的学习平台;二是建设适应决策、管理和执行层所需要的信息平台;三是建设决策和执行的工作反思平台;四是建设知识和创新成果共享平台。

17、去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发了什么《批复》?建设曹妃甸钢铁基地,已纳入国家的什么规划?

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发了《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的批复》;建设曹妃甸钢铁基地,已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18、曹妃甸钢铁厂的正式名称是什么?该公司是什么时间成立的?

答:正式名称是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日期是2005年10月22日。

19、首钢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什么?

答:首钢提出的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是:到2010年底,把首钢集团打造成为在钢铁业和综合实力方面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

20、2006年5月1日总理在慰问首钢职工时对“新世纪新首钢”新在哪里是怎样概括的?

答:就是要通过调整搬迁,建设一个自主创新的首钢,一个技术先进的首钢,一个产品一流的首钢,一个有竞争力的首钢。搬迁使首钢获得了新的机遇,站在了新的起点,这个新起点的标志就是先进。

21、自主创新的含义是什么?

答: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22、循环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答: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3、首钢自主创新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首钢自主创新的总体思路是:立足自主创新,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始创新。首先要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技术创新规划的核心。

24、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八荣八耻”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5、去年11月4日正式开通的“中国首钢网络电视”域名是什么?

答:“中国首钢网络电视”域名是。

首钢“创新创优创业”经验交流会互动学习题目

(共10题;回答在2分钟以内)

1、首钢“十一五”时期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钢改革发展全局,做到“更新、更快、更精、更强”。请简要谈谈你对“更精”的理解。

2、今年5月1日,总理在慰问首钢职工时指出:搬迁使首钢获得了新的机遇,站在了新的起点,这个新起点的标志就是先进。请简要谈谈对“先进”的理解。

3、今年以来,总公司多次强调要求真务实、提高执行力。请简要谈谈为什么要提高执行力?

4、为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总公司党委今年四月份专门颁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的意见》。请简要谈谈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为什么要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重点?

5、朱继民同志最近强调,erp二期建设要一把手亲自指挥、全员参与,在学习、认识、参与的过程中保证成功。请简要谈谈对“一把手亲自指挥”的理解。

6、请结合本单位实际,简要谈谈企业怎样践行“八荣八耻”。

7、今年7月1日,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弘扬的青藏铁路精神是什么?

8、去年,世界和我国的钢产量是多少?首钢集团“十一五”钢产量目标是多少?

9、首钢京唐钢铁厂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10、首钢十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和十六届一次职代会提出的首钢集团“十一五”期间“三个翻一番”发展目标是什么?

7-10题答案

7、今年7月1日,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8、去年,世界和我国的钢产量分别是11.29亿吨、3.49亿吨。首钢集团“十一五”钢产量目标是2000万吨。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部地区上市钢铁企业;综合绩效;突变级数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31-04

引言

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和江西省的有色金属资源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中部发展则国家强大,所以,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的经济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钢铁产业对中部地区的支撑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是,我们以前评价企业的绩效更多的是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没有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以及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复杂性,导致结果会有些偏颇。因此,本文试图从综合绩效方面对中部地区钢铁企业进行评价及比较,可望为中部地区的上市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中部地区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中部地区钢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年产量已突破5 500万吨,在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然而,由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的国民经济也不能幸免于难。钢铁产业作为国家的传统及基础行业,在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很多问题:一是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偏低;二是产能过剩,国际话语权轻;三是国际竞争力弱,内部竞争无序;四是环保仍需提上日程,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但是,在面临突出问题的同时,中部地区的钢铁企业也存在发展的机遇:一是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钢材的消费。二是政府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产业。政府将钢铁产业定位于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家多次颁布政策、法规和文件等支持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铁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且又处于产业整合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中部地区钢铁企业科学合理健康发展。

二、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企业价值理论,以企业价值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入手,从三重绩效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能够使企业的价值更合理的体现企业产品、经营方式、经营策略和品牌,使企业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自己的诚信形象和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人们认识到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和谐发展的关系,企业卓越的绩效来源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忠诚协调的关系。因而本文认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和睦的关系是企业经营机会和竞势的来源,企业只有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协调的关系,才能获取竞争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基于第三个阶段来构建相应的上市钢铁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本文对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来进行。经济绩效包括: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发展能力(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长率、财务杠杆系数);环境绩效包括:环境影响(吨钢SO2排放量、吨钢烟粉尘排放量),资源消耗(吨钢COD排放量、吨钢综合能耗、吨钢新水消耗量),环境治理(水循环率、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社会绩效包括: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就业贡献),社会影响(社会捐赠、社区服务),产品责任(产品质量认证、顾客满意度)。

(三)数据获取与处理

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其中,定量指标包括评价经济绩效指标和环境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中的“工资福利”、“就业贡献”、“社会捐赠”等指标也为定量指标,数据根据企业的相关资料可以直接获得。“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按照百分制,也可以转化为定量指标;“社区服务”指标为定性指标,主要是结合企业人员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及企业的相关新闻等分为了五个等级,第五个等级为最好,第一个等级为最差,分别给予打分。“是否通过质量认证”的依据为:如果回答“是”则取l,如果结果为“否”则取0。

因此,本文中存在定性和定量两类指标,量纲不同,就需要做归一化处理,目的就是把各类量纲不统一的数据,经过变换,换算成无量纲的表达式,这样数据便有了可比性,使得能够很方便地分析和比较数据。借鉴吸收了非线性无量纲和直线型无量纲处理方法,用无量纲处理方法处理正、逆项指标。

正向指标: (1)

逆向指标: (2)

式子中,字母i代表 1,2…,m(m为指标数);字母j代表l,2…,n(n为指标数)。

(四)评价方法

选用了不使用权重只需根据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突变级数法对企业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能够较科学地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三、上市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对象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安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山西太钢不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钢,位于山西省)、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钢,位于安徽省)以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为研究对象。经济绩效的指标主要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各企业所的年报和国泰君安数据库各企业的财务指标数据。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各企业的2010年、2009年和2008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页以及互联网上有关企业新闻的介绍。

(二)数据处理与评价

利用上文中公式(1)和(2)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三重绩效评价可计算出2010年4家钢铁企业的各级指标得分情况。如表1。

同理,根据2009年度的相关数据可以算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2009年的各项指标数值。如表2。

根据2008年度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各项指标数值。如表3。

企业绩效静态协调度评价:

根据公式求得企业的三重绩效矢量值,以安钢为例

企业绩效静态协调度:

同理,可分别求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2010年、2009年和2008年的静态协调度分值。如表4、表5、表6。

企业绩效动态协调度评价:

以安钢为例,计算企业的2010年动态协调度分值,代入公式:

同,可求出2010年太钢、马钢、武钢的动态协调度分值:

经过修正后的企业三重绩效综合评价值

根据公式,计算修正后2010年4家企业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按照安钢的计算过程,四家钢铁企业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见下表7:

表7 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三)结果讨论

由表7可以做出4家钢铁企业近3年的综合绩效的比较图。见图1。

首先,从纵向上比较。由图1可以看出,在近3年内,修正后的4家钢铁企业综合绩效的比较,安阳钢铁2010年的总资产为314亿万元,在4家上市钢铁企业中属于中小型的钢铁企业;2009年的综合绩效比2008年的综合绩效有所降低,但是2010年,安钢勇于迎接挑战,在异常困难的形势下,仍然创造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又一次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太钢面对经济危机不仅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反而顶住了压力,在所有企业都亏损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品牌和700多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2009—2010年综合绩效都比2008的综合绩效提高了较大幅度。可以看出,马钢的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近3年的综合绩效不断提高;经济绩效上,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努力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深化主辅联动,使系统经济运行得到了稳步提升;改革采购体制,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积极推行大客户营销制度,钢材产销率保持100%,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武钢近3年的综合绩效虽略有所下降,但作为中部地区老牌钢铁企业,有应对危机的举措和经验,基本在经营上算是保持了稳健经营。但是,2010年的综合绩效要低于前2年。经济危机期间,国家4万亿的财政政策投资于铁路和建材方面,使得武钢这种大型的国家企业可以免于经济危机的冲击。最终,如何依靠自身的战略调整走出经济危机,才是武钢最重要的问题。综合绩效的降低,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武钢未来的发展潜力有所下降。因此,武钢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产品结构,深度整合产销研各方力量,测算各产线具体品种规格的盈利能力,并进行效益排序。利益相关者受到重视的现在社会,还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从横向方面来看,4家钢铁企业都是中部地区各省上市的龙头钢铁企业,无论是对各省的发展,还是对于整个中部区域的发展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发展最具潜力的是山西省的太钢不锈,2010年的综合绩效在4家钢铁企业中最好。从分类指标来看,太钢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在4家钢铁企业中都是最好的说明太钢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高品质、高质量、高服务、高技术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责任,这些优势使太钢在未来的几年发展中最具有潜力。马钢2010年的综合绩效仅次于武钢。虽然马钢和太钢和武钢比较起来,从财力和总资产上都要低于武钢。但是,这两家企业无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因为我们现在看的是企业的长远的发展能力,而不只是单纯的以滞后财务指标作为评价的结果。武钢的综合绩效虽然在2010年有所下降,但是相比较起来,还是处于整个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必须从自身找原因,积极地探索发展的新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努力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王冬年,刘雪梅.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9,(8).

[2] 王举颖,汪波,赵全超.基于BSC和ANP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2006,(4):60-64.

[3] 葛宝山,张险峰.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11,(5):766-787.

[4] 赵红.企业战略优先性选择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关系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9,(8):90.

[5] 肖彦,毛小芬.突变级数法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9).

[6] 邓汉慧,赵曼.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3):41-46.

[7] 齐善鸿,吴秀莲.企业道德建设的构想: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5,(9):43-46.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铁车站;无柱雨棚;钢结构;防腐处理

随着铁路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推进高铁车站改建和新建工程的开展,并通过对无柱雨棚的运用,实现挡雨、空间利用的目的,同时还可为乘客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候车环境。基于此,在进行高铁车站无柱雨棚设计中,应充分结合钢结构特性,制定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控制方案,以此确保无柱雨棚钢结构施工质量,以免出现腐蚀问题。

1.案例分析

某段高铁车站无柱雨棚总面积为33780mz、其主体结构以三角形钢管桁架为主,其中横向间距为26.26m、纵向间距为26m;总双肢钢管为46榀、选用C40号混凝土予以浇注;29.76m高度钢柱7榀、23.76m高度钢柱39榀;各榀钢柱均由2段钢管焊接,其钢管型号为φ632×15。该无柱雨棚由于长时间运作,其钢结构出现严重腐蚀的状况,对高铁车站美观度造成严重影响。

2.高铁车站无柱雨棚

2.1钢结构腐蚀现状

依据实际高铁车站无柱雨棚建设情况来看,其结构分为顶部横梁、顶部露天与站台立柱等组成部位,其各位置的腐蚀情况如下:立柱常见粉化、剥落与污染严重问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存在锈蚀的状况,结合涂层厚度判断,关于立柱涂层需超过1000Ixm,否则将会在暴晒或雨淋的环境下,出现涂层龟裂与剥落现象;相对立柱而言,雨棚顶部位置粉化、剥落问题尤为严重,其主要集中于朝阳侧,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涂层耐候性相对较差,对此,若钢结构处于常年日晒的情况下,可增加涂层防腐性能与耐候性;顶部横梁出现腐蚀现象,常以单一个体梁柱、特殊部位呈现,由涂层抗腐蚀性差、涂层厚度不足、涂抹不均匀等原因所导致。

2.2钢结构腐蚀特点

钢结构表面涂层处理工作不合理,致使部分漆膜存在鼓起的状况,经过风化作用,使其与钢结构脱离,导致钢结构表面保护层缺失,引发锈蚀问题;针对日晒、雨淋时间长无柱雨棚位置,其涂层保护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龟裂、分化或失效的情况,其不仅影响高铁车站整体美观度,还会缩减钢结构使用年限;柳钉、螺栓与连接物豁缝问题;表面重叠,如水槽顶板;角铁位置错综复杂;板材切割过于粗劣。

2.3腐蚀成因

我气候条件以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促使气候因素变化趋势过于复杂,从而在湿度、日照、降水量、降尘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得高铁车站频繁出现腐蚀现象。国内现行《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以普通碳素钢为核心,对其服饰类型、腐蚀物质、湿度问题予以详细规定,从而为钢结构腐蚀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现阶段,关于高铁车站无柱雨棚钢结构腐蚀类型分为工业大气、海洋大气,尤其在沿海城市,无柱雨棚表面腐蚀现象尤为显著。

3.高铁车站无柱雨棚钢结构防腐处理

3.1防腐体系制定

针对高铁车站无柱雨棚钢结构腐蚀问题,主要通过涂料防护的方式,实现钢结构防腐处理工作。对此,在进行防腐体系制定中,应充分结合施工环境、环保理念,确保体系实用性、便捷性、适用性与显著性特点。针对此,在进行涂料类型选择中需具备以下特点:首先,面漆应遵循无毒无害原则,同时具有物化性和耐酸碱性、耐盐性与抗光照性优势;其次,中间漆选择需具备较强的抗锈屏障性能;最后,底漆。底漆作用于钢结构低表面、锈层轻微和潮湿的部位,对此,该部位涂料应具有干燥快和附着力强的特点。现阶段,防腐涂料产品以单组分(XJL-900底漆)、双组分(XJL-900面漆)为主,其中XJL-900底漆属于新型防腐处理涂料,XJL-900面漆作为纳米级涂料,主要利用ASA乳液、多异氰酸酯共同制作而成。总之,无柱雨棚钢结构全套防腐体系的实施,可有效提升钢结构10年使用年限。

3.2钢结构腐蚀修补

钢结构漆膜弊病、损伤部位的腐蚀问题,可在不影响高铁车站正常运作的前提下,采用漆膜修补的方式,提高钢结构防腐性能。第一,损伤部位修补。在钢结构底漆完好的情况下,利用砂纸对其表面实施除尘工作,再利用相同面漆涂抹的方式,确保钢结构漆膜厚度达到规定标准。第二,漆膜弊病修补。钢结构涂层阶段,若因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等因素考虑不周,均会出现漆膜弊病,如气泡和起皱、针孔与流挂。针对此,为了有效保障钢结构施工年限与性能,则必须采用漆膜修补的方式,对其进行严格处理,在此期间,应利用纸砂皮对钢结构表层实施打磨,待表层尘埃清除干净后,结合XJL-900面漆的使用,对其实施修补。

3.3涂料质量

若要对钢结构防腐问题进行规范化控制,则应从涂料供应、施工与质量控制多重角度实施考究,提高涂料整体质量。涂料供应:建筑单位应和供应商制定采购合同,并由供应商委派技术人员,深入钢结构防腐现场,从其表面处理直至涂装结束,各个流程均需采用严格化监督的方式,预防涂装现场出现偷工减料的状况,以此从根本上保障钢结构涂装质量。涂料施工:总承包商和涂装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涂料损耗协议的签订,对涂料损耗量进行合理控制,以此实现涂料节约的目的。涂料质量:对钢结构表层处理效果进行验收,如未达到规定标准,则无法开展涂装工作;严格验收涂装流程,避免出现返工、重新涂装的状况;对漆膜外观与厚度进行详细检测,并由项目主管人员做好记录。

3.4涂装质量

高铁车站无柱雨棚钢结构涂装工作的开展,应将其侧重点集中于材料复验、漆膜外观和涂装方式、附着力与漏点测定等环节。其一,材料复验。涂料进场后,依据生产批次、使用流程完成材料复验工作,即主要对涂料关键性能进行检测。其二,漆膜外观。以涂装人员肉眼的角度,对钢结构表面漆膜气泡和脱落、针孔与裂纹、漏涂以及流挂问题进行观察,若存在上述问题,则应及时采用修补、补涂的方式,对漆膜弊病进行严格控制。其三,涂装方式。确保钢结构表层平整性,同时对底材锐角进行打磨,其打磨弧度为2mm;抛丸、喷砂前,应对钢结构表层污染物(毛刺、氧化皮、水分和灰尘、焊渣、铁锈与盐分、油污)予以彻底清除;依据cB/T8923―88平衡标准,保障钢结构表面清洁等级达到sa2.5级;结合目测法的运用,对钢结构表层氧化皮和油脂、铁锈与污垢清理质量进行观测;钢结构喷砂后需对其粗糙度进行确定,一般为40um至70um,利用触针式粗糙度测定仪对其粗糙度进行精准化测量。其四,附着力与漏点测定。选择划格法完成钢结构涂装附着力检测工作,其合格标准需为一级,即剥离威胁面积在5%以下;采用湿海绵针检测仪,对涂层漏点予以测量,如出现针孔问题,则应及时选用涂料修补的方式,保障高铁车站无柱雨棚钢结构防腐质量。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7

关键词:市政工程 给排水 施工 安全管理

1 市政排水管道应用现状分析

市政工程用的管道,根据管道材质不同可分为钢管、铸铁管、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包括钢塑复合管)四大类:

1.1 钢管:钢管一般分为灰口铸铁管和焊接钢管;

1.2 铸铁管:铸铁管按材质可分为铸铁管(亦称普通铸铁管)和延性铸铁管(亦称球墨铸铁管);

1.3 混凝土管:混凝土管一般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PCP),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SP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混凝土管(GP)和钢筋混凝土管(RCP);

1.4 塑料管:塑料管一般分为硬质聚氯乙烯管(PVC—U),聚乙烯管(PE),玻璃钢夹砂管(FRP)管。

目前,我国市政管道品种多样,改变了以往只用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灰口铸铁管和钢管等少数几种管道的局面,如城市供水管:管径小于600mm的有灰口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白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钢管、PVC~U管、PE管等;管径在600~1200mm的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钢管、FRP管等;管径在1200mm以上的有预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FRP管和钢管等。近十几年来,随着塑料管的原料合成生产、管材管件制造技术、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完善,使塑料管在市政管道工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2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施工期间到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检查指导,杜绝违章作业。

2.2 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能否正常开展工作,施工前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已经全部落实。

2.3 各施工单位开挖管沟需要断路时,应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施工道路布置条件,统一安排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条道路上,几个施工单位在若干处开挖管沟施工并恢复道路交通。

2.4 凉水塔安装施工要以防火工作为重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使用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绝缘性和工具安全性进行检查,以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2.5 总承包单位统一规划埋设临时施工用水管网,管线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在施工用水主管网每100mm长度内应设置消火栓一个。

3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与编制

施工组织专业设计(或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将施工组织总设计中有关内容具体化。

3.1 审批制度 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将编制好的施工组织专业设计或施工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填写施工组织专业设计报审表提交工程部、质监站和监理部会审。

3.2 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制度 依据行业有关设计监理的规定,为把好工程设计图纸关,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前,设计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正式施工图纸后,分专业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阅审,并提出书面意见。

3.2.1 图纸会审。监理工程师以施工图分册为单位,由设计、土建施工和安装监理工程师对与该分册有关的图纸进行内部阅审,阅审结果填写“阅审记录单”由监理部签发(重要分册的图纸“阅审记录单”需经项目副总监或总监签发),送交工程部及有关参加审查图纸的单位。施工单位在收到施工图纸后,现场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该项目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阅审图纸,提出问题清单。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施工有交接的图纸先由土建与安装单位分别进行各自图纸审核,后应由土建监理组织对施工图纸进行联合会审,参加人员为土建施工单位、安装施工单位、土建监理、安装监理、设计代表、质监站、工程部。

3.2.2 设计交底。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时,设计单位必须派该项目主要设计人或了解设计情况的工地代表出席,开工前在施工现场进行。

3.2.3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程序。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会由设计监理主持。工程部、计划部、物资部、质监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工地、班组直接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亲自参加,以便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并审查其可操作性。

4 试验与验收管理

工程施工后期总承包单位应邀请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积极参与工程收尾工作。

4.1 碳钢金属管道在分段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管段与管段相互联结的焊口和管段与管网联结的焊口,在无法做强度、严密性试验时,必须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以确保联结焊口的质量。

4.2 铸铁管道与非金属管道试验时,各施工单位在各自施工区分界线附近井下临时封闭管口,首先从排水管网中管底标高最高处井口注人水。打开相邻施工单位分界处井下被封闭的管口,使上游管段中的水向下游管段排放。直到排水管网全部试验合格为止。

4.3 各施工单位在管线试验期间,应设专职人员设置、记录和拆除管线临时盲板。

4.4 供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管网水冲洗,应与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各种水泵试运转相结合,使两项工作同时进行。

4.5 排水管线冲洗时,在注水的排水井壁与井底水流冲击处用镀锌铁皮做好防护。

4.6 循环水管道的大口径管段,在进行人工处理时,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且不允许单人进入管道。

5 市政排水管应用趋势分析

未来市政排水管应用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5.1 往柔性接口型式发展 用平口管安装成管道,用水泥砂浆封缝或用套环连接防不了污水外溢,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必将被淘汰。未来发展趋势是使用柔性结合的承接口式排水管。

5.2 大口径、多品种化发展趋势 自离心工艺的最大管径2000mm企口管诞生后,目前可生产到2800mm。生产300OmmF型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也成为可能,未来越来越多的直径2000mm以上排水管都将被采用。

5.3 低压力排水管发展趋势 带低压运行的排水管不仅是设计需要,而且可以减少内壁腐蚀的出现。低压排水管可以用压力管的生产工艺来生产。综合成本可以与排水管同比接近。

5.4 绿色混凝土管发展趋势 在排水管的混凝土中可以应用很多有利于环保的工业废料,从而促进绿色混凝土在排水管材中的应用。

5.5 高耐久性方向发展趋势 我国使用排水管时间不长,在其设计寿命的验证方面尚缺少数据,但污水对混凝土管的腐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仅是排放有腐蚀介质的管道,普通生活污水管也存在耐腐蚀问题,而耐腐蚀管的生产技术关键是突破以往水泥作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观念,通过掺合料来改变混凝土的生成产物从而达到耐腐蚀的目的。这种排水管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广排水管的应用领域。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8

关键词:江西钢铁行业 发展过程 发展特征

1、引言

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和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钢铁行业,体现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高低。“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作为制造业与建筑行业最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钢材的总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长”①,这意味着,钢铁行业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钢铁工业的铁矿石对国外依存度大,而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其铁矿资源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70%,铁矿资源的限制,使江西钢铁行业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特殊性。深入把握江西钢铁行业的发展特征,有助于更加合理利用江西省自然资源,促进江西钢铁产业更快的发展。

2、江西钢铁产业发展历程

2.1江西铁矿资源

由江西省地调院承担的“江西省铁矿石资源单矿种潜力评价项目”初步估算,截至2010年,江西全省铁矿预测资源总量为28.48亿吨,此外,在安福县灯盏窝还发现了储量近3000万吨的大型铁矿,主要分布在新余、分宜、安福、萍乡、莲花、永新等县市②。

2.2江西省钢铁行业发展历程

综观江西省各个钢铁企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九五”期间。这是江西省钢铁工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间,在前期,江西的四大钢铁企业只有规模最小的洪都钢厂连续保持20年盈利外,其他3家全部亏损。但是,从1996年到2000年,江西的钢产量从172万吨增长到319万吨,4年增长了85.8%。一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改进程度,如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连铸比等,也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的已名列全国前茅。③

“十五”期间。十五”期间,在2000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只有4户,但是江西省钢产量在2005年已由2001年的399.73提高到963万吨。“十五”期间也是新钢见长以来发展最快、社会贡献最大和员工收入提高最快时期,通过技改和管理创新,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7.34亿元。④

“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粗钢产量达到6.3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左右,江西4家钢铁厂情况如下:萍钢2000年的一系列改扩建和2003年的整体改制,加上2004年完成的再造工程使其钢产量达到200万吨。2006年对就将钢厂的兼并使得了“十一五”期末萍钢实现年钢800万吨,销售收入300亿元的成果。⑤

3、江西钢铁产业发展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西钢铁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如下一些特征:

从产业间关联效应来看,纺织业的影响系数和敏感系数越来越大。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钢铁产业不断融合其他产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对东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钢铁产业和其他产业诸如电子、军工等产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加速了产业间的结构升级。

从产品的科技含量来看,钢铁产业的“含金量”不断得到提升。“九五”期间,江西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偏向单一化,不能够完全满足各类生产需要。到了“十一五”期间,江西钢铁产业的产品囊括相关钢铁生产要求的各类产品,数量众多、质量可靠、品种繁多。

从钢铁产业江西省区域分布来看,钢铁产业始终以铁矿资源富集地为中心。江西省钢铁企业基本分布在新余、分宜、安福、萍乡、莲花、永新等县市,与铁矿资源的分布一致。这主要是受铁矿资源以及钢铁产品运输费用影响。

4、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从江西钢铁行业发展特征可以看出,钢铁产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以下: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钢铁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早期的钢铁产业中,铁矿资源和劳动力、资金等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大,由于铁矿资源和钢铁产品自身的特点,其产品原材料的开发和产品的运输费用成为决定钢铁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钢铁产业无法像其他单纯的劳动力密集型或者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样发生转移,而只能依附与铁矿资源丰富的地区。

科学技术是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技实力超过资源和劳动力成为第一生产力⑥。科学技术渗透到钢铁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改变了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效能,而且增加了钢铁产品的功能,延伸了钢铁产品的应用领域。

产品生命周期是钢铁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产品从创新――成熟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不论是哪种产品,都要求推陈出新,生产出性能更好、价格更低廉的钢铁产品以满足需求,这就简介促进了钢铁产业自身的结构升级以实现产业的高阶化发展。

产业间的关联效应是钢铁产业的外生助推器。从产业间的相互作用来看,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钢铁产业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带动了钢铁产业的发展,并对钢铁产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也进一步促进了钢铁产业的发展。

5、政策建议

我国的钢铁产业在世界钢铁产业发展大潮中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钢铁产业产能明显过剩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许多困难,在产业结构、所有质结构、贸易体制、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以及投资结构等方面都还存在相应的制约因素,如何突破这些限制因素也是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等相关部门的认真思考。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政府部门应积极完善钢铁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相关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要加强行业组织自律和协调机制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加大对产品开发的投入,使产品向高级化、优质化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从数量和价格的竞争到质量和品牌的竞争转变。

参考文献:

[1]黎玉柱,陈锶.我国钢铁行业结构特征及其调整优化战略[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6,(05):32-34

[2]贺明生, 赵潭乡.江西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及可供性研究[J].金属矿山, 2003,(11):21-24

[3]董贻正.从江西钢铁工业的变化看如何挖掘企业潜力[J].冶金管理,2001, (06):39-42

[4]黄泽明.“十五”期新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与思考[J].金属世界,2006, (03):48-51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9

武钢从事钢结构业务有近30年的历史,目前钢结构业务主要分布在建工集团、江北公司和工程技术集团,钢结构产品主要为工业厂房、非标设备制造和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轻型钢结构、锅炉刚架钢结构、钢结构住宅等业务,年加工能力50 000t。另外,还有年加工能力3 000t的压型板生产线,能为钢结构墙体提供围护产品。工程技术集团拥有冶金、建筑甲级设计资质和国际工程总承包经营资质,能够承担各类冶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在大型钢结构厂房、公共建筑、超高层民用建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设计和总承包经验。武钢工程技术集团拟与美国某公司合资建设薄壁轻钢构产业,开展从轻钢结构建筑设计、轻钢结构部件设计、轻钢结构部件制造、安装及总包业务。另外,工程技术集团节能分公司还有经营铝合金门窗的业务,可用于钢结构建筑门窗。建工集团钢结构分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冶金工业厂房钢结构制作和冶金非标设备。冶金非标设备包括炼铁高炉炉皮、炉身钢结构系统、炼钢钢水罐制作、高炉余热锅炉系统设备、轧钢系统冷却罩等产品及工程,市场主要是武钢内部及冶金行业。在公司内部及冶金行业钢结构工程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该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实施“走出去”经营战略,积极开拓外部市场,产品结构扩展到小型桥梁钢结构、场馆钢结构等领域,并涉足市政工程钢结构市场,相继承接了“汉口火车站改造钢结构”项目“、黄石体育馆钢结构制作”项目、“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钢结构制作”项目。另外,建设公司彩钢工程处和轻钢设计事务所也涉及钢结构围护产品的生产和轻钢结构设计业务。江北公司汉阳钢厂建安公司(原汉钢钢结构分厂)现有1条轻钢H型钢生产线,已形成年产各种钢结构10 000t的生产能力,其主要产品为工业及民用建筑钢结构制品。近几年来,该公司已完成武汉市桥口天顺园小区2栋小高层钢结构住宅10 000m2、武钢阳逻江北公司PC钢棒结构厂房l 300t、阳逻江北公司生活区钢结构综合楼10 000m2以及广西桂林永福电厂2台300MW机组钢结构1 100t。江北公司冷弯型钢厂拥有6条大中小配套的冷弯型钢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万t,冷弯方矩形管、圆管广泛用于钢结构建筑。虽然武钢开展钢结构业务时间较长,但由于设备陈旧、厂房布局不尽合理、工程结算不及时、流动资金不足、融资成本高及市场开拓意识不强等因素,制约了武钢钢结构产业的发展。

二、钢结构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分析

1. 钢结构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钢铁产业的发展为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我国钢铁企业能提供钢结构产业的绝大部分材料,2008年我国钢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而大量适合钢结构住宅的配套新材料也在不断被研发出来,建筑钢材能生产屈服强度 Q235、Q345、Q390、Q420、Q460,板材厚度0.3~250mm的中厚板;热轧H型钢的生产对钢结构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内能生产70余种规格的H型钢,腹板高度可达200~1 000mm;同时,镀锌、镀铝锌板及彩色涂层钢板、圆钢管及大型方矩型管及各种形状的冷弯型钢在国内的发展都比较快。这些产品的推出为钢结构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保障。

(2)钢结构建筑标准基本完善、技术不断成熟,为钢结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已基本编制修订完成了建筑钢结构材料标准、设计标准、施工标准等有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约90本,并编制了相应的构件和配套材料通用图集。钢结构设计、施工、制作标准、规范、规程及构件和配套材料的通用图集基本完善,已基本达到配套与系列化的程度。各种高层钢结构、轻型钢结构的专用设计软件已陆续投入市场,可满足当前各类钢结构工程的设计要求。钢结构建筑的成套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结构工程技术有了飞跃发展。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位列第六、第七和第八位的分别是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和当代万国城。同年 7月,英国《泰晤士报》评出的全球在建的10个最大最重要工程中,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位居榜首,首都国际机场 3 号航站楼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也同时入选。说明我国钢结构技术在不断发展、成熟,为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日益增加,内需不断扩大。由于国家重大工程西气东送、西电东输、南水北调、京沪高速公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津海河两岸的改造、福建海西政策、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工程及目前国家的内需拉动政策等,将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这些均为钢结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同时,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也为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5%,城镇人口约6.3亿,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57%以上,将有大量住房需求。此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将有大量的工业厂房需要建设,也为钢结构发展带来机会。

2. 我国钢结构市场趋势分析

(1)能源建设加快推动钢结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将全面实施节能战略,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优化电源结构。今后电源结构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降低火力发电的比例,同时发展更为环保的火力发电,积极发展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并大幅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风力发电,等等。从长期来看,火力发电虽然在比例上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是能源建设的主力军。今后风电产业要快速发展,风电的发电量要逐步占到目前全国发电总量的1/3,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10多年的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的风电基地。2020年核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将达到4%~5%,国家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可能由40GW调高到60GW。“十二五”期间,水电年均增加14GW,到2015年水电容量可达270GW左右。2009年和2010年的电源结构以及对2020年我国电源结构的预测见表1。在能源建设过程中,钢结构产业存在较大的市场,火力电厂、核电厂、风力发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刚架等为钢结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2)交通工程中的桥梁、候车厅会有所增加,为钢结构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铁路桥梁、铁路站房建设均需采用钢结构,目前,包括京沪高速铁路等在建铁路重点工程277项,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项目已超过40项,建设规模超过 10 000km。据铁道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2年,我国铁路建设每年平均投资额将会在7 000亿元以上,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现在的80 000km增加到110 000km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达13 000km。与此相适应,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804座现代化铁路客站,截至目前,仍有200多座客站尚未开始设计,500余座客站尚未开始施工,投资规模的增长将为钢结构产业带来无限商机。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京沪高速、跨海、跨江大桥采用钢桥,未来10年内,长江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建24座桥梁,到2015年达到60座。高速公路中的护栏、收费站、交通标志的钢结构用量也不少。此外,飞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大厅和站台的新建和扩建项目不断增加,公路桥的发展也为钢结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3)市政建设推动钢结构产业发展。随着奥运项目、世博项目结束,北方市场、上海地区的重大投资项目将趋缓,长三角市场保持平稳,广东市场呈发展态势,国家的重点项目将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经济区及北部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市政建设如地铁和轻轨工程、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汽车停车场、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有大量的钢结构工程。如武汉市计划“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形成以轨道交通、城市环线、快速放射线、过江通道为骨架,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为基础的城市道路网;到2015年,中心城区将建成5条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40km;此外,规划建设8条过长江通道和3条过汉江通道。这些都为钢结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推动钢结构产业发展。

(4)钢结构住宅逐步推广。钢结构住宅是国家提倡的建筑节能、省地住宅,在建设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中国钢结构协会推动下,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在北京、天津、山东、安徽、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兴建了大量低层、多层、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示范工程。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阶段,住宅需求旺盛,住宅建设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土建造价要比钢筋混凝土住宅高10%~20%,但钢结构住宅较混凝土结构在基础造价上可节约30%,且钢结构住宅的得房率较混凝土住宅高4%~6%,此外钢结构住宅的施工工期也可减少约30%以上,随着近年大中型城市地价、房价的快速上涨,建安成本占整个房价比例越来越小,而建筑工期因素比重在加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钢结构住宅的造价大致可与混凝土住宅持平。尽管目前钢结构住宅推广面还不大,离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占住宅建筑40%~50%的比例相差甚远,但随着试点工程的扩大、国家相关技术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出台及钢结构住宅自身具备的优势,钢结构住宅将逐步取代传统建筑形态进入住宅建设市场。

三、武钢钢结构产业发展的机会与优势分析

1. 钢结构行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行业发展空间大

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安全性能好、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等优越性,符合绿色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从钢结构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该行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04—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12.8%,具有较好的成长性。2010年钢结构产量达2 600万t,产值达到3 000多亿元。钢结构行业协会预测,未来15年,钢结构产业将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行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钢结构行业平均销售利税率6.2%(钢结构协会统计的129家企业),高于钢铁企业3.23%(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68家钢铁企业)的行业平均利税率。因此,从钢结构的增长速度和盈利状况来看,钢结构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深入,武汉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在1+8两型社会的建设中必将在高层住宅、桥梁、电站、轨道交通等领域大量使用钢结构,成为武钢钢结构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2. 武钢高性能工程结构钢资源优势可为钢结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武钢以建设“冷轧硅钢片、汽车板、高性能工程结构用钢”三大战略产品基地为目标,瞄准大工程、大项目、大用户,开发并生产了耐火耐候建筑用系列钢、高韧性建筑用系列钢、抗震建筑用系列钢、耐火建筑用系列钢、耐候建筑用系列钢和极低屈服强度建筑钢等高性能建筑系列钢,拥有每年约200万t高性能工程结构用钢的生产能力,武钢建筑用钢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馆(鸟巢)、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等标志性建筑。武钢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桥梁专用钢研发生产基地。武钢桥梁用钢应用于60余个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满足了国内80%以上的桥梁用钢需求。武钢在研发高性能工程结构用钢的同时,还相应研发了钢结构配套用焊接材料,可以说武钢为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品质的原材料和焊接材料。

3. 以武汉“打造中国桥梁之都”为契机,带动武钢钢结构产业的发展

武汉具有很强的建桥能力,拥有包括设计勘探、施工总承包、材料供应和设备制造的完整的“桥产业链”,在国内大江大河已建和在建的70余座大桥中,有40多座为武汉造。2009年,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一局、中交二航局等企业在国内桥梁市场产值接近1 000亿元。据预测,在5年之内,桥梁与钢结构产业有望成为武汉第二大支柱产业。2007年武汉桥梁与钢结构协会成立,协会会员单位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建三局都是国内桥梁建造、钢结构建设的主力军。武钢2008年与武汉桥梁与钢结构协会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促进武钢与协会及协会成员的紧密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联手协同开拓市场,不仅可为武钢钢材带来较大的市场,而且也将带动武钢钢结构产业的发展。

4. 利用武钢建筑工程总承包和钢结构设计优势,带动武钢钢结构产业发展

武钢设计研究院(现中冶南方托管)拥有冶金、建筑甲级设计资质和国际工程总承包经营资质,能够承担各类冶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武钢设计院承揽建筑工程总承包工程时,将武钢有能力承接的钢结构工程分包给武钢钢结构生产厂,在设计钢结构建筑时,优先考虑采用武钢钢材,从而带动武钢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提高武钢钢材的销售量。

5. 武钢钢结构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技术优势

武钢钢结构分公司前身是十九冶金属结构厂,参与了攀钢的建设,武钢建一米七工程时来武钢,1982年划归武钢,当时在中南地区是最大的钢结构公司,有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技术优势。目前,钢结构分公司拥有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制造特级资质,是《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主要参编单位。该公司除了从事工业厂房、非标设备制造、锅炉刚架等钢结构业务外,在铁路公路桥梁、场馆钢结构方面也有所涉足,只是由于厂房和设备限制,承接的项目产量不大,没形成规模。该公司承接的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有江苏徐州丰沛桥、广州南田路高架桥,场馆项目有黄石体育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若增加钢结构制造方面设备投资,对厂房进行合理布局、扩大跨度、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能、加强市场开发力度,武钢钢结构产业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四、对武钢钢结构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将钢结构产业纳入武钢“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议将钢结构产业纳入“武钢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钢铁相关产业的重要板块整体规划、重点发展。同时,制定钢结构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武钢钢结构产业的发展目标、整体发展思路及实施步骤。加大对钢结构产业的投入,通过建工集团钢结构分公司搬迁或新增生产线,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钢结构的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向重型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等高端钢结构产品调整。同时,结合武钢中西南发展战略,以武汉为发源地,在广西防城港等武钢集团业务覆盖区域发展钢结构产业,特别是在防城港钢铁生产基地建设中配套发展钢结构产业,抢占钢结构市场先机。到“十二五”末,按各公司发展规划,形成15亿元产值的钢结构产业。“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形成从钢结构原料采购、设计、制作、安装、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形成50亿元产值的钢结构产业板块,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钢结构制造基地,成为武钢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在条件成熟时进行钢结构产业整合,促进钢结构产业发展

利用武钢集团内部现有资源整合,扶植、培育武钢自己的钢结构品牌。目前,武钢集团内与钢结构有关的企业有建工集团钢结构分公司、建工集团建设公司、江北公司、工程技术集团,还有北湖公司和实业公司,产品涉及领域较广,有轻钢结构、设备钢结构、住宅钢结构及配套的钢结构围护系列产品。由于这些企业分布在不同的公司,业务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现抢市场、互相竞争的局面,不利于形成整体合力。因此,建议武钢相关职能部门对钢结构产业发展做出安排,各个钢结构公司根据现有业务基础明确发展重点,钢结构分公司业务主要侧重于设备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和工业厂房;江北公司钢结构业务侧重于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集团钢结构业务侧重于薄壁轻钢结构。在条件成熟时武钢应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考虑对现有钢结构产业进行整合,对钢结构产业进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集中市场营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

3. 与钢结构行业领军企业合资,进军高端钢结构领域

武钢钢结构企业产权结构单一、运作机制不灵活、经营管理粗放,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使得武钢钢结构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目前钢结构主要市场为武钢内部及冶金企业市场,在外部市场上,武钢目前主要以分包的形式承揽钢结构制作项目,对安装和检修等环节涉足较少,价格低、赢利空间小。武钢要在钢结构领域有大的提升,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向重型钢结构、空间钢结构、桥梁等高端钢结构领域发展。重型钢结构和空间钢结构存在制作设备大型化、技术难度大、工艺流程复杂、市场开发难度大、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的特点,凭武钢现有实力很难进入。因此,建议武钢借鉴博思格和宝钢钢结构的发展模式,积极与钢结构行业领军企业(如杭萧钢构、长江精工、沪宁钢机、巴特勒等)合资,借助其较强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灵活的运作机制,带动武钢钢结构产业的发展,使武钢钢结构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扩大武钢钢结构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学习对方钢结构安装技术,培育自己的钢结构安装队伍,从而形成采购、设计、制作、安装、服务完整的产业链,创造“武钢钢构”品牌。

4. 开拓内外部市场,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钢结构制造基地

多元化开拓武钢内部市场、武钢外部钢铁企业冶金设备钢结构市场及钢铁企业以外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市场。首先,要积极争取武钢内部冶金设备钢结构市场,占领武钢集团内武钢股份、鄂钢、昆钢、柳钢的钢水罐、铁水罐、烟罩等钢结构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其次,开辟其他钢铁集团冶金设备钢结构市场,争取成为其保产的设备钢结构协议制作单位。其三,向钢铁企业外部要市场,利用武汉城市圈建设“1+8”两型社会的契机,利用武钢设计研究院能承接总承包工程的优势,通过承接政府BT项目等手段,多途径进入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市场、桥梁钢结构市场、场馆钢结构市场、电站及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钢结构市场。最终使武钢钢结构产业不仅能满足武钢集团自身发展需要,而且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钢结构制造基地。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10

[关键词]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机遇;对策

一、世界钢铁产业格局演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资本市场的活跃以及区域人口的结构变化,世界经济活动的重心开始重新布局,由此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钢铁工业也自然随之发生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全球的钢铁产量增长逐步放缓,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其经济重心逐渐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直到21世纪独联体和东欧主要国家结束动荡,亚洲经济恢复,发达国家经济也开始复苏,尤其是中国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进程,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全球钢铁生产重新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

在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钢铁生产重心正在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钢产量在20世纪60年代末达到1.3亿吨,而2006年粗钢产量降至9868万吨,2007年产量不增反降,为9820万吨。美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国,现早已转变为最大的钢材净进口国。显然,美国的钢铁产业正逐渐向境外转移,美国国内的钢铁需求正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中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对世界钢铁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世界产钢量11.32亿吨,比2004年的10.67亿吨增长6.1%,2007年世界粗钢总产量比上年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内地的增量占世界总增量的73%,如果扣除中国内地的增长因素,则世界总增量仅为3.2%。

随着并购重组进程的加快,世界钢铁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塔塔集团2006年并购了英国的康力斯之后由世界第50名一跃至第6名。2006年7月,米塔尔集团并购安赛乐集团后,彻底颠覆了世界钢铁工业格局。此次并购产生了年产钢量1.16亿吨、年营业额600亿欧元、员工数超过32万人的超级钢铁巨头,占有全球钢铁市场份额的10%,生产规模至少是最大竞争对手的3倍。可以说,米塔尔的世界钢铁霸主的地位已经确定。安米集团一枝独大,并与新日铁、浦项、宝钢、JFE、等形成了众星拱月之势。由此,新的世界钢铁格局正式形成。

二、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区域性强、企业集中度偏低

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整体粗钢产量为48928.8万吨,而仅河北省的产量就达到了10569.3万吨,占到全国比例的21.6%,我国的钢铁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钢铁是资源型行业,要想长远发展,不能仅仅将其按行政区域划分,应当考虑各种因素的结合,选取最佳组合,以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2006年,有学者对世界范围产量规模在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集中度进行了测算,2006年世界产钢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57家,其中日本有4家,其钢产量占日本当年产钢量的75%;美国有3家,占美国当年产钢量的48%;韩国有2家,占韩国当年产钢量的83%;俄罗斯有6家,占俄罗斯当年产钢量的96%;欧盟15国有7家,占欧盟当年产钢量的74%;中国有22家,占中国当年产钢量的51%。除了美国和印度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之外,其他主要产钢国家(地区)产业集中度都达到50%以上,俄罗斯甚至达到96%的高水平,钢铁产业发展高度集中。中国和世界各国钢铁产业在集中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突出一个特点就是中国中、小型企业多,从而导致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中国钢铁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偏弱,竞争力不高。

2、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生产与需求不相适应。我国自1996年占据世界粗钢产量第一的宝座之后,至今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仅仅从量上取胜是远远不够的。从产品结构上看,线材、螺纹钢等低端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主要是中小企业重复建设造成的。我国现有钢铁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明显比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低,在出口产品中钢铁初级产品占很大比例,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如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带)等在生产能力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以能体现钢铁产品技术含量的“板材比”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板材比重一般为60%以上,而我国的板材比从2001年到2003年分别仅为35.42%、34.96%、34.96%,2004更是下滑到了17.20%。而2007年该比例为34.86%,比2006年提高了2.97个百分点。我们能够看出,虽然下跌止住了,但是这个数值并没有大幅上涨,反弹点仅与2002年持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甚远。

3、体制限制、小型钢铁企业退出难

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6649家钢铁企业,在产业政策颁布后,不少企业已经选择了并购重组这条重生之路,但同时也是由于钢铁产业政策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小规模企业进入到这个产业,直到2007年,我国已经是拥有7161家钢铁企业的产钢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其中的1085家亏损企业。他们由于规模不足、生产方式不当、技术水平过低等原因,已经无力再续经营,但是政策上的扶持和地方政府的“保护”使他们不能及时退出,从而导致了大量过剩低端产能。这样不仅造成钢铁企业自身维持困难,过多小型钢企的存在也拉低了我国钢铁产业整体的集中度,从而出现越来越不合理的钢铁工业格局,给中国的产业发展增添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新格局中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对策

1、以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促进产业融合优化发展空间

总理于2009年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钢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全部内容。对于钢铁产业来说,应该利用振兴规划提供的机遇,注重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创新,可以尝试各类产业的相互融合,达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的目的。十大产业中,汽车和船舶业属于钢铁产业的下游产业,加强二者发展的同时,为钢铁产业提供了更大的需求空间;对于物流产业来说,钢铁业与其有着更强的渗透性,规划中还特别提到发展钢铁物流的重要性,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随之也出现了很多物流企业群和物流园区,但是我国的钢铁物流还是明显滞后于钢铁产业的发展,因此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二者的有效融合能为钢铁产业节约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2、以组织创新为支撑力,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营

2005年出台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钢铁产业政策。但是政策中关于准入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进入壁垒的不断降低以及利益的导向,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但是过高的退

出壁垒以及利益关系的迁涉致使这些亏损企业难以马上退出,这就造成了低端产品的重复建设。另外,参考国际主要产钢国家的经验,我国也可以进行产业组织方面的改进和创新,打破原有的兼并方式,尝试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联合,这种在我国尚未出现的“强强组合”会造就成一个更强势的钢铁企业,就像米安集团一样,占据国际无可比拟的强势地位。因此,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应该按照钢铁企业的实际进行兼并重组,而不一定要按照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技术先进的企业兼并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的旧规则来进行,改变原有的兼并规则,将会给我国的钢铁产业带来一次全新的突破。

3、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

为了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应该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聘用以及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专业人才的就业率低成为了这个时期普遍的问题,而这正好也是影响产业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钢铁产业就是这样的情况,它属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相对素质不高,同时因为所处的资源型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矿业生产的行业性特点,使许多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就业观带有偏见。要想改变钢铁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这一状况,实现技术转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把人才放在重要地位对待。

第一,要有足够的教育培训费用于职工基本技能和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训。

第二,重用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待遇方面应有合理的安排,可以考虑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海外科技学习;对于在工作中有出色表现或有特殊贡献的人给予适当奖励。

4、以管理创新为向心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首先应考虑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在原料上主要依靠进口,降低成本的重担就压在了钢铁物流成本的节约上。改善现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如宝钢与中远结盟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日本三井商船签订3-5年的中长期合同,这些都是有效地降低运输费用的战略性选择。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11

一、对钢铁企业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第一,对整个钢铁企业的系统进行规范。这将很有可能导致钢铁企业中资源的浪费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出现。因此,努力的对我国钢铁行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钢铁企业应当努力的建立起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日常的行政管理体系,从而努力的消除企业所受到的政治方面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对钢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结合国内乃至国际方面的发展形势,从而寻求一套适合我国钢铁企业经济发展的科学而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和途径。

第二,建立起科学而有效的钢铁企业行政管理的机构。企业建立起科学而又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才能够更好地打造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钢铁企业行政管理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钢铁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

第三,加强对钢铁企业日常行政管理中人才的管理。钢铁企业中参与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以及技术人员就是企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形势下钢铁企业的行政管理来说,应当积极的引进一批具有知识结构多元化同时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型和复合型的人才。这样不但可以为钢铁企业的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钢铁企业未来之路的发展。

第四,钢铁企业中应当设置科学而又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钢铁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来说,设置有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是企业大力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有利的保证,因为只有通过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实现管理工作人员的奖罚分明,才能够有效的促进钢铁企业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钢铁企业安全目视化管理内容分析

第一,人员的安全目视化管理。人员的安全目视化包括着装统一化、劳保规范化。在此基础上企业按照不同的岗位、工种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辨识,通过佩戴胸牌、臂章、安全帽、工服标识、颜色等加以区别,具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使人产生荣誉感和责任心等,同时有利于日常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例如,通过胸牌管理人员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每一个岗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证件是否在有效期限内,所从事的工种是否在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佩戴不同的臂章区分表现优劣是否有违章记录等,并制定与之相应的奖罚制度从而起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作用。

第二,工器具、设备设施、工艺的安全目视化管理。工器具、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安全目视化管理经常会被很多企业忽视却是至关重要的,据国家安监总局对于一段时间内事故发生因素的统计,由于工器具、设备设施及工艺因素所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占事故发生率的40%以上,因此确保企业工器具、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安全良好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工器具、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安全目视化对于其安全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工器具、设备设施建立台帐、粘贴标识标签(包括名称、检验情况、保管人、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配套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等措施确保工器具、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落实到人头上,规范其维修保养、合理使用从而确保持续安全可靠,同时对于特殊设备可以通过警示、警告标识等提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和防范意识从而规避风险,对于部分的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可以通过图示的方法使使用者一目了然,对于工艺的划分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不同的管道、阀门颜色标识区分管道内不同的介质,同时用管路上的箭头表示介质流向或阀门的开关避免误操作。

第三,作业生产现场安全目视化管理。按照相关要求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都应该以有效的方式公布于众,可以通过悬挂标识标牌的形式使企业员工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企业单位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还应该做到以下一些方面:确保作业场所整齐有序消除物品混放和误置,必须有完善而准确的信息显示,如半成品区、产品待检区、合格产品区、废品区、包括标志线、标志牌和标志色,采用视觉符号,规范摆放各类物品;悬挂横幅标语、“安全通道”、“严禁烟火”等各类警示标识、车间平面布置图、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等营造明晰规范的安全生产氛围。

三、加强和创新钢铁企业日程行政管理工作的措施

钢铁企业应当树立起品牌的意识。就目前钢铁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钢铁企业应当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意识,对于企业品牌的思想战略方向进行明确和创新,在不断的发展自身的经济同时更应该积极的投入到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公众事业当中,从而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努力的提高公众对于钢铁企业品牌产品的认可度和认知度。钢铁企业之间应当努力的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钢铁安全总结范文12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指数 钢铁产业 效率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处于高速扩张与发展时期,2009年前十名世界钢铁企业产量排名中,占据了60%的席位,这足以证明我国钢铁产业高速发展时期的到来。但是随之而来我国钢铁产业高能耗、生产率低下等状况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障碍,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出现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的发展局面。因此如何使我国钢铁产业做强,发挥钢铁产业整体效率,已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钢铁产业效率的提升,因此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概述 Malmquist指数分解模型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卡夫斯、克里斯滕森和迪沃特(以下称CCD)利用Malmquist投入和产出距离函数定义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下简称TFP),所得到的指数为MalmquistTFP指数。模型构建主要以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为基础,对所得效率指数进行分解,最终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分解为TEC技术效率指数、PTE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 SE规模效率指数以及TC技术进步指数。最终, 模型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即,TFP=PTE×SE×TC,其中:TEC=PTE×SE。当TFP>1时,TFP进步;当TFP

(二)前提假设 为了满足Malmquist指数模型的需要,本文在此设定两个前提假设条件: (1)被评价单元数目必须不少于投入与产出指标数量之和的两倍, 以避免对效率值的高估;(2)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国钢铁统计》、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以及《各大钢铁企业年度报告》等,本文选择2003年至2010年共8年的钢铁企业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指标。首先从以上统计年鉴中提取11家企业各指标的数据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然后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中国钢铁工业网和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等对数据进行补充和核实,对差别较小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对差别较大的数据通过文献查询进行核实,从而保障各指标数据的可靠性。

(四)变量定义 根据数据口径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可比性原则,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假定钢铁企业的经济活动概念化为资产总计 和应付职工薪酬 二种投入、主营业务收入 和年粗钢产量 二种 产出,这保证了模型成立的第一个前提假设条件,即决策单元数11>2×(2种投入+2种产出)=8。

(五)模型构建 以2010年数据为例,对11家重点钢铁企业中的河北钢铁集团进行数据包络模型构建,BCC模型如下:

三、实证检验

(一)相关性分析 应用SPSS12.0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相关关系描述分析见表(1)。表(1)给出了投入指标资产总计 、应付职工薪酬 与产出指标主营业务收入 、年粗钢产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描述矩阵,从数值上发现,其相关系数值最小为0.914>0.9,表明投入和产出指标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就保证了模型的第二个基本假设,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Malmquist TFP指数分解分析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在效率测算中采用产出导向模式,以TFP效率分解模型以及BCC模型为基础,对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MalmquistTFP进行测算和分解,计算结果如下表(2)所示。(1)Malmquist TFP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图(1)表明,2003年至2010年,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8年来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11家钢铁企业中仅有河北钢铁公司、沙钢集团和华菱钢铁三家钢铁企业TFP大于1,表明这三家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呈现增长状态,总体生产增长率为4.10%,其中河北钢铁集团的平均增长率为9.61%,排名第一;华菱钢铁公司的平均增长率为2.52%,排名第二;其次是沙钢集团,其平均增长率为0.18%。其余8家钢铁企业TFP平均增长率均小于1,表明8年间这8家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呈现下降趋势,8年间其平均下降幅度为8.75%。其中首钢下降幅度最大,具体表现值为27.31%,增长率排名倒数第一;其次为山东钢铁公司下降幅度较大,具体表现值为14.78%,排名倒数第二。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并不是很好,特别是仅37.5%的钢铁企业生产效率率大于1,表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能够达到其最大的生产能力,而其余62.5%的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均小于1,表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其生产效率均为达到其最大的生产能力,生产过程中存在部分程度的资源浪费。(2)技术效率指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Malmquist TFP)指数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因此深入分析各大钢铁企业生产效率问题就需要从亚指标进行分析,即从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两个方面的分析,分别得出钢铁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率增长的深层次原因。从表(2)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0年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指数处于下降趋势,具体指标值为0.9612,下降幅度为3.88%,这表明我国钢铁产业存在3.88%的投入资源浪费。从各大钢铁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来看,其中河北钢铁集团、鞍钢、武钢和沙钢四家钢铁企业有不同程度的技术效率增长,技术效率指数分别是1.0679、1.0047、1.0002和1.0168,技术效率上升幅度分别为6.79%、0.47%、0.02%和1.68%,数据表明这8年间四家钢铁企业技术效率利用率充分,技术效率的提升为企业整体生产率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其他7家钢铁公司在技术效率方面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宝钢平均技术效率指数为0.9729,下降幅度2.71%;首钢平均技术效率指数为0.7886,其下降幅度为21.14%,其下降幅度排行第一;山东钢铁集团平均技术效率指数为0.8673,其下降幅度为13.27%;马钢平均技术效率为0.9985,其下降幅度为0.15%;华菱钢铁集团平均技术效率为0.9941,其下降幅度为0.59%;包钢集团平均技术效率为0.9368,其下降幅度为6.32%;安阳钢铁集团平均技术效率为0.9588,其下降幅度为4.12%,7家钢铁集团中马钢和华菱钢铁集团两家的平均技术效率都接近1,存在技术非效率,属于边缘无效率,稍微调整投入量即可成为相对有效率厂商,即投入浪费较少。而首钢集团平均技术效率仅为0.7886,其技术效率明显低于总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为明显无效率,即存在较大的投入资源浪费。通过对11家钢铁企业平均技术效率分析,发现企业整体生产效率下滑的症结所在就是企业平均技术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3)技术进步指数分析。通过表(2)可以看出,河北钢铁、宝钢集团和华菱钢铁三家钢铁企业的平均技术进步指数分别为1.0263、1.0132和1.0309,平均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说明8年间这三家钢铁企业最佳前沿面出现不同程度进步,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其技术进步率分别为2.63、1.32%和3.09%,而其他8家钢铁企业最佳前沿面出现了衰退,其生产的最优产出—投入比例是下降的,均缺乏技术创新,占企业总数的72.7%,其中具体表现首钢是最缺乏技术进步的,其技术进步指数0.9217,技术退步表现为7.83%,其次为鞍钢、武钢、马钢、山钢和沙钢集团,技术变动指数分别为0.94、0.9492、0.9646、0.9825和0.9856,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缺乏技术创新,而包钢和安阳钢铁公司技术变动指数接近1,指数值均呈现0.9916,技术进步程度有微小变动,其最佳前沿面出现了小幅退步。(4)纯技术效率指数分析。纯技术效率揭示出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无效率到底有多少是由于纯粹技术无效率所造成的,纯粹技术无效率更多地反映企业经营的日常经营管理政策及管理水平。通过表(2)可以看出,河北钢铁集团、鞍钢、武钢和安阳钢铁四家钢铁集团的纯技术效率指数为1.0275、1.0001、1.0002和1.0185,其纯技术效率上升幅度为2.75%、0.01%、0.02%和1.85%,表明四家钢铁集团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水平有小幅度提升,企业向软技术“管理”水平要效益,四家企业日常管理政策制定相对完善,为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其他7家钢铁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指数均小于1,具体指标值为宝钢0.9880、沙钢0.9933、首钢0.9026、山东钢铁0.9057、马钢0.9236、华菱0.9095和包钢0.9638,纯技术效率下降幅度为1.2%、0.67%、9.74%、9.43%、7.64%、9.05%和3.62%,表明这7家钢铁集团公司在管理政策、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其管理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其中首钢集团的管理水平最低,需要进行改进,其次为山东钢铁、华菱钢铁集团。总之,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管理水平的高度直接决定了技术效率的高低,同时不同钢铁集团管理水平高低也受到管理层次、企业性质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5)规模效率指数分析。规模效率指数可以衡量该钢铁企业是否处于最优生产规模。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应缩小生产规模,减少要素的投入;反之,所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则应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要素的投入,以取得最大的收益。通过表(2)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平均规模效率指数为0.9468小于1,表明我国钢铁企业整体规模未达到最优生产规模,其中宝钢、武钢、首钢、山东钢铁、包钢和安阳这6家企业规模效率指数为0.9846、0.5702、0.8733、0.9574、0.9721和0.9414。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限制。而技术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我国钢铁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钢铁企业的整体效率。

四、结论

本文通过BCC模型建立及分解模型的应用,测算出我国钢铁产业中重点钢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找到影响我国各大钢铁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清晰反映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产业中大部分重点钢铁企业的经营效率并不理想,在全部11家钢铁企业中,实现了DEA有效的钢铁企业仅有三家,分别为河钢、沙钢和华菱,仅占全部钢铁公司的27.3%。其他8家钢铁企业,均呈现出DEA无效状态,主要是因为这些钢铁企业存在大量资产的闲置、机构臃肿过大、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本文通过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分解,进一步从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钢铁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建议我国钢铁产业要特别重视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同时钢铁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关键技术开发,实现技术创新。在整个钢铁产业内部通过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形成先进生产力。同时还要注重技术引进和技术跨越。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钢铁企业还要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更要加大力度,注重要素投入的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更好地获取规模收益。

参考文献:

[1]夏绍模、张宗益、杨俊:《中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分析及其启示》,《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

[2]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3]夏绍模、张宗益、杨俊:《基于导向DEA模型多阶段求解方法对我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效率测定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07年第3期。

[4]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行业分析报告2005钢铁工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5]李京文、钟学义:《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8期。

[6]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