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16 13:33:26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1

上周,工信部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为钢铁企业划定了“生死线”,宝钢再次下调部分钢板价格,钢铁行业的困境硅露无遗。然而,目前钢铁板块的估值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行业的悲观预期已得到充分表达,部分个股的破净现象,更是在诉说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历史经验显示,破净表明市场进入了底部。目前,国际钢铁公司的平均市净率在1.6倍,国内钢铁公司平均市净率则只有1.2倍,因此,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国内钢铁股都明显低估,进入安全投资区域,而此前的深幅调整使得钢铁股超跌反弹需求十分强烈,建议投资者从结构分化中寻找投资机会。

淘汰落后产能利好行业长远发展

《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6个方面对现有钢铁企业进行规范管理,要求现有钢铁企业全部纳入规范管理,同时公布了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这是国家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的一系列政策之一,总体目标是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兼并重组并扶持优势企业。《条件》的正式并实施将加速钢铁行业的整合与重组,有利于我国钢铁产业向健康、环保、节能和高效的方面发展。

《条件》结合了2005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对钢铁行业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限制性准入条件,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抑制产能过快发展。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可有效减少落后产能,降低钢铁总产能。《条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2009年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30万吨及以上。这意味着百万吨的年产量成为钢企准入门槛的“生死线”。

《条件》在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作了规定,并将其作为企业准入的标准。将一大部分不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标准的小型落后企业淘汰,有处于将资源和市场向低碳、环保、节能的大企业转移。同时,《条件》将在融资管理和信贷支持等多方面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现有钢铁企业均须纳入规范管理。不具备规范条件的企业须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应逐步退出钢铁生产。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核准或备案新的项目,不予配置新的矿山资源和土地,不予新发放产品生产许可证,不予提供信贷支持。

总的来看,《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是国家一系列推进结构调整、淘汰双高落后产能政策的一个很好延续,政府的长期持续关注与推进对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差别很大的国家,其意义远大于短期的淘汰目标。国家希望培育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使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有利于改变国内钢铁工业的格局,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进而提升盈利能力。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是行业兼并的新的高潮,希望政府鼓励支持的兼并重组能有最终市场化的好效果。

经济结构调整对钢铁行业影响深远

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调结构,结构能否优化是经济是否顺利转型的重要标志,结构问题涉及内容很多,诸如:三大产业的结构问题、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结构问题、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等。这些结构的调整都会对钢铁行业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其中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钢铁行业影响最大。

西部钢企受益区域振兴

西部大开发的提速和新疆振兴规划的出台,对西部钢铁企业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从2010年开始,西部大开发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根据7月5日西部大开发会议的部署,国家计划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较2009年的4689亿元增长46%。23项重点项目中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能源利用,从而带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完善,地区钢铁企业也将受益于区域开发带来的钢铁需求增长。

从2009年开始,国家为了培育更多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先后出台了10多个区域振兴规划,区域经济的发展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尤为引人注目。在今年中央加大对新疆支持的背景下,新疆未来经济增长空间很大。新疆2009年的城镇化率为39.6%,低于全国47.6%的总体水平,城镇化率上升空间大。新疆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条件,加上城镇化加速和产业集群效应的逐渐体现,钢铁行业的大环境要明显强于其他地区。

强势产业带动相关钢材需求

内需型强势产业带动钢材需求。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已成为引领经济增氏的强势行业。2009年刺激消费的政策使得这两个行业出现超常规发展,2010年之后可能会面临政策退出之后的自我生长。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受高基数因素、地产调控削弱财富效应出现产销回落的风险,但中长蝴发展动力依然强劲,这些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带动相关钢材和金属制品的需求。

新兴强势产业带来特殊钢材品种的进口替代需求。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传统钢铁行业看上去似乎与新兴产业不沾边,但新兴产业引发新的需求点,并引导传统行业在某些领域进行升级,向深加工领域延伸,并逐渐实现进口替代。例如石油化工、电气设备业的发展带来对工业用不锈钢管的需求,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带来对高温合金等新材料的需求。考虑到这类进口替代品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供给弹性不大,如果需求快速释放,会出现阶段性的供不应求状况。

投资建议

钢铁行业与房地产景气度密切相关,二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压力快速传导至钢铁板块,再加上钢价下跌、行业盟利下滑等负面影响,钢铁股自然就很受伤。虽然供需基本面和钢价的下跌依然是钢铁业弱势的主因,但股价的调整已经对行业负面因素作出了较为充分的反映。从投资价值角度看,钢铁行业大部分个股已进入安全区域,在拉长投资区间后,现阶段无疑是长期投资的最佳介入点。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以来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分类施策,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保障企业自主决策权;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政策引导,取消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对企业的地方保护。

(二)坚持突出重点企业与依法依规相结合。不符合“四条红线”的落后产能必须全部退出,强化法治意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

(三)坚持鼓励兼并重组和转型转产相结合。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途径,退出钢铁产能;强化需求导向,培育高端产品市场,促进产能结构优化,带动产能转移。

(四)坚持强化部门监管与优质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作为,妥善解决好关闭、破产、兼并企业的后续处理问题。

三、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2016年3月31日的《关于做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地区以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地区粗钢产能为本地区化解产能的基数,不在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内的产能必须全部退出,且不计入化解任务。根据《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我县有16户企业未获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质监总局批准的相关手续,属于过剩产能,据此测算,我县2016年需化解粗钢产能计划为392万吨。(见附件2)

四、工作措施

(一)依法依规有序退出。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对退出产能的企业,统计部门要将其从统计报表中删除,电力部门要按照有关部门要求采取断电、消户等措施。主体责任分工为:

环保: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加大对钢铁企业现场检查力度,对污染物排放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列入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企业一律不予办理环评备案手续。(责任部门:县环保局)

能耗: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对达不到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依法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原则上6个月内完成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关停退出。(责任部门:县经信局)

质量: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对钢材产品质量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依法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原则上6个月内完成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关停退出。(责任部门:县市场监督局)

安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对未达到企业安全标准化三级、安全条件达不到安全规程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立即停产整改,原则上6个月内完成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关停退出。(责任部门:县安监局)

技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淘汰落后设备,立即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符合《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除外)、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铁合金转炉除外)、30吨及以下炼钢电炉(特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特别是对生产地条钢的企业,要立即关停,拆除设备,并依法处罚。(责任部门:县经信局、县发改局)

(二)引导企业主动退出。在依法依规淘汰产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主动退出,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途径,退出部分钢铁产能。

一是支持钢铁产业转型。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提下,对主动退出产能的企业,政府将通过完善不良贷款核销政策、减免相关环节税费、放宽不良贷款转让要求等措施给予支持。优先安排各级政府淘汰落后产能专项奖励资金,优先安排土地征用指标,支持企业完善土地征用手续。

二是支持兼并重组压减产能。在不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支持县域内重点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有证企业兼并无证企业,在企业办理土地征用及转让手续过程中,给予政府收益部分的等额奖励。

三是支持企业转产、转移。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工作的重点是做好产品结构调整,推动普通棒线材产品转产转向,做大做强铸造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实现互利共赢。

五、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6年6月):由县经信局牵头,相关乡镇配合,按照全县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确定的对象,逐户核查企业目前基本情况,要有产能退出前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并有相关文字说明材料,每个企业单独存档。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7月):召开全县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工作动员大会,出台实施方案,公布企业名单,部署全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3

一、以“四化”方针为指导,壮大钢铁产业。

企业改制后按照陕西省“重整冶金,打造支柱”的战略部署,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了“资本股份化,融资社会化,产业规模化,效益最佳化”的发展模式,迅速发展龙钢,壮大钢铁支柱产业。一是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吸引投资者、合作者,短短四年时间达到了450万吨生产能力。二是与多家企业合作组建了环保产业开发公司、陕西德龙粉体公司、兴龙热电公司等,全面实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三是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组建了陕西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开发菱铁矿资源;四是在韩城市建设了禹龙宾馆、在西安市建设了禹龙国际酒店,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企业形象。五是收购原西安钢铁厂,成立了龙钢集团西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西钢停产多年的全连轧生产线,使原西钢800多名职工得到安置,同时收购原华山冶金车辆厂,成立了龙钢集团华山冶金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在渭南华阴形成了集团备品备件加工中心;六是在西安成立了陕西红光钢铁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化钢材物流及仓储中心。七是与美国温德拉公司合作,成立了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实施2×1280m3高炉及1×265m2烧结机技改项目,提升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

2009年8月,陕西省委、省政府根据《陕西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决策以龙钢集团为依托全力打造陕西钢铁支柱产业,并由省国资委、煤业集团、有色集团共同出资11亿元,成立了陕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陕钢公司成立后,企业实施钢铁系统技术改造二期工程,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按照国家对钢铁产业政策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陕钢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和推进整合陕西钢铁,成立陕钢集团公司事宜,预计到今年四季度,陕钢集团公司将组建成功,全省钢铁产业将得到全面整合。

二、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全面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龙钢在快速发展中,始终坚持“科技领先,技术创新”的理念。成立了集团技术中心,设立了炼钢、炼铁、轧钢等六个专业委员会,每年都投入巨资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先后开发了HRB400三级螺纹钢筋,HRB335E、 HRB400E高强度抗震钢筋、热轧盘螺、高速线材等建材产品。“禹龙”牌钢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禹龙”牌钢材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建材质量信得过知名品牌”,并荣获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在技术攻关方面,公司的低品位难处理菱铁矿选矿技术,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了国家专利。烧结机的台时产量、炼铁高炉利用系数、炼钢钢铁料消耗、轧钢成材率等关键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同等装备先进水平。尤其是炼钢转炉炉龄攻关到23000炉以上,炼铁高炉喷煤无烟煤配比达到95%以上,吨钢新水消耗1.08t等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技术改造方面,先后对炼钢1#、2#转炉进行了扩容改造、对1#连铸机进行了加流改造、对西安轧钢轧线、西钢轧线进行了扩能等。近年来,龙钢投入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达10亿元以上,实施大大小小技改项目300余项。

三、注重节能减排,全面实现综合利用。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钢铁产业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近年来,龙钢先后投资6亿余元,对废水、废气、废渣、煤气、余热、余压全面回收利用,实现了“四闭路一循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钢碴的利用上,形成了钢渣制砖产业链;在水渣的利用上,形成了水渣生产超细粉产业链;在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的利用上,形成了轧钢钢坯加热、烤包、烧石灰、烧烧结矿、发电等产业链;在制氧产生氮气的利用上,形成了高压氮气代替压缩空气,代替氩气产业链;在余压、余热、蒸汽的利用上,形成了供暖、发电产业链;特别是在废水的利用上,建设了大型污水处理厂,不但全部回收了龙钢自产的废水,而且回收处理了企业上游龙门工业园区部分污水,实现了企业内部废水的小循环和区域间废水的大循环。也正是这些产业链作用的发挥,使龙钢循环经济总值连续三年大幅提高,分别达到2.46、2.91和3.69亿元,水的循环利用率达98%以上,钢、铁碴回收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其中2009年回用废水量达到677万吨,回收尘泥量33.5万吨,回收利用转炉煤气1.3亿立方米,回收高炉煤气61.28亿立方米,回收蒸汽85.57万吨,煤气综合利用发电4.3亿度,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龙钢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淘汰落后产能,踊跃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先后拆除了2台20t燃煤蒸汽工业锅炉;16座产能50万吨的小球团竖炉;两座产能20万吨的小焦炉;3台50m2以下烧结机、5座300m3以下小高炉。2009年,企业还投入3000余万元对下峪口煤矿几十年来堆积的两座200多万方的矸石山进行了搬迁,并对搬迁后的场地进行了覆土和绿化。在社会公益方面,2002-2009年,龙钢先后向柞水县捐款30万元,建设了一所初级中学;向华县水灾灾区捐款30余万元,衣物1000余件;向延安市绥德县捐扶贫款38万元;向韩城市水河工程捐款30万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80余万元;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60余万元,尽到了一个大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钢铁集团 资金管理 资金结算

财务资金管理不完善将使钢铁集团内部难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相关信息资料的传递途径不顺畅,集团财务数据、集团资金结算等集中不起来,导致钢铁企业决策层很难全面及时把握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重要信息,没有办法有效实施管理控制工作。要解决钢铁集团发生的相关资金管理问题,集团需要认真优化其资金管理的模式,实现钢铁集团公司自己集中管理。

一、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意义

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是和企业的物资运动以及财务运动一起存在的,它有一定的独立特性,并在工作过程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钢铁集团在围绕自身发展的很多问题都是和资金管理密不可分的,因为资金就像是企业的血液一样,企业必须要有必要的发展资金,如果没有了资金保障,那么企业就无法让资产聚集发展,正常的日常经营活动也难以继续。资金集中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生产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加强集团财务资金重点管理,落实规范内部个子公司相关投筹资行为举动,有效控制其随意性,排除公司在财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二是集中管理资金,及时掌握集团资金流向和存量等,加强资金进出的监控和管理,有效避免风险,并建立起完善的评价和监控机制。

二、钢铁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含义及其特点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将先进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思想会同信息科技技术、管理工作中的方法相结合,使得企业内部的整体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管理和优化控制,进而让集团企业的相关价值得到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集团企业将投资、筹资等相关决策权集中到公司总部,同时通过结算中心严密监控现金流转,随时了解其现状。企业集团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控制,可以给集团自身和内部各个企业带来诸多的好处。

从钢铁集团公司整体为出发点,通过资金这一桥梁,加强钢铁集团公司自身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力度。通过企业集团的高度资金融通,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资源协调配置的优势。集团总部相关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可以统揽全局,才能够觉察出整个集团由上而下的许多问题和机会。此外还可以加速集团资金款项的周转流通,提升财务资金得到有效使用效率,大大节约了财务费用;增强钢铁集团在银行系统中的信誉度,在集中资金管理中形成了大规模的统一资金结算,信誉等级也会相应提升,在融资过程中其能力将得到显著的增强。

从钢铁集团下属企业来说,首先能够让资金使用率得到提高,方便结算流通。集团下的成员单位到总公司办理结算,将原有的流程进行简化管理;其次方便集团企业在必要时候方便贷款,降低资金使用的成本,集团将资金集中管理到总部,形成统一的结算单位,方便集团内部得到贷款优惠和简化贷款手续。

三、钢铁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可用方法

我国钢铁集团企业在财务资金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资金集中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监控管理,其工作主要目标是随时掌握公司资金的动态情况,对重大资金流通调动甚至发生的异常资金流动情况进行集中监控;第二,集团资金集中统一结算管理;为了加强和实现对集团资金的预算进行控制,实现集团资金能够统一集中在总部系统进行结算管理,减少实际中的现金流动,提高资金流动周转率;第三,统一集团理财并结合企业风险管理。以上是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三层次,但实际中我国钢铁集团企业还需掌握不同的资金集中管理方法。

(一)合理配置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占用与成本不过高

钢铁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利用的资金,除了很小的部分是各下属单位筹集外,其他大部分是集团财务部门集中统一安排的,集团根据已有的预算安排编制筹集资金的计划。但是集团公司在筹资工程中也要考虑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情况,比如各单位的资金余缺情况,集团空闲资金情况等;此外还要考虑如银行系统相关贷款利率的变化趋向,合理安排所要进行的长短期贷款结构,确保降低所需资金占用以及资金成本。成立统一结算中心,按照逐项审批制度,超出权限的审批制度,现金量流入支出制度等对成员单位进行管理。

(二)合理利用财务资金,实施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过程的控制

钢铁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管理最好的方法是实行集权集中式管理,如此不但可以避免企业资金使用散乱现象的发生,并且可通过利用闲置的资金开展研究开发以及对外投融资等相关工作,以更好地谋求集团资金能够获得的短期效益。钢铁集团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可通过企业集团财务等相关部门能够集中精力开展集团内外生产企业和流通的企业之间的货款结算、集团内企业之间所需资金周转调拨;利用现金收支日报表,加强对各下属成员公司的现金流入出的日常监控管理,从而节约了资金的使用。

(三)建立和完善考核成员企业单位应收账款与货款回笼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收账款管理与对货款回笼规章制度,重视业务部门负责款项的核对工作,各相关联的部门要密切合作,保持内部顺畅沟通,并最终确保回收货款。比如通过加强建立和完善对下属各个成员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与对货款回笼的相关制度考核,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尽量减少闲置资金占用,充分提高企业财务资金合作的效益和使用效率。

四、我钢铁集团企业在资金集中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钢铁集团整体资金集中化管理是通过将集团的所有关键资金集中回笼到集团公司总部手中,钢铁集团公司的总部成立了专职部门组织代表钢铁集团公司施展对资金的统一管理控制,确保资金信息的一致性。通过总部对资金的整体集中手段管理,钢铁集团才能够实现集团企业在相关范围内整个资金的资源整合和调控,使资金存量得到盘活,大大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在各领域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了财务中成本以及资金重大风险发生率。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各种活动,各钢铁集团在资金的集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集团企业下属成员机构较多,地域分布极广,总部对于个各子分公司的控制力不强,常常有心无力,只能顺其自然,这就使得对资金管理在时间和地域上带来很大困难,导致失控现象经常发生。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面对众多不同地域分支的机构,出于内部管理的需求,对资金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时候,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例如在解决连锁企业资金管理需求的同时,华夏银行加强对集团客户的服务能力,“华夏龙网”面向集团客户推出新一代集团结算中心服务。这样不仅加强自身企业内部的统一资金管理,也对在外部的相关资金结算方面加强了控制。

总部下属的成员单位中子分公司都会多头开户,没有固定账户,所以资金的存放就比较分散,而企业集团总部也无法及时了解监控实际资金的全部情况,很难发现下属单位在资金的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这就需要集团总部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能够集中固定账户,确定总部和成员单位自己管理办法,最好建立起灵活的统一结算办法,保证上下资金安全运营。

集团缺乏对成员单位资金存量以及实时的运营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控制,例如有的成员单位在总部控制手段较弱的情况下甚至出现违法小金库现象,建立额外的账目,让公司的资金安全受到威胁。如果企业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将集团和下属成员单位相关资金结合在总部,那么便能让资金管理更加安全。

集团内部下属机构企业存款和贷款两高,比如子公司的抵押担保等行为监控和控制不力,资金不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等,这样会加重财务费用的浪费,很难形成规模资金效应,更别说是提高集团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反而会给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以及经营添加不确定的高风险因素。

集团企业总体来说,一面是拥有很大的资金存量,但是确实分布在不同的银行账户上,难以集中管理;一面是在经营和建设过程中缺乏急需资金而难以快速解决资金贷款问题。其实这是因为资金分散而影响集团企业整体的等级信用的问题,使得融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如将集团和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规模账户,这样在银行系统将体现出较强的实力,想要提升贷款信用等级以及水到渠成。

五、结束语

我国钢铁集团以及其他集团企业都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存在多诸多问题,如何才能实现集团公司资金的集中管理工作,让下属各成员单位企业的资金在流量流向以及存量方面完全处于集团总部的合理有效管理之中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钢铁企业集团的拥有庞大的资金和企业规模,资金集中管理更是管理工作中非常重大的项目工程,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相关因素非常之多,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探索出更多更完善的管理方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世俊,中国钢铁工业转变增长发展方式的途径[J].唐钢经营与管理,2005,1:1-5

[2]常花兵,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违规经营问题与对策[J].武汉金融,2004(8)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5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1、企业营业收入:完成3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不含个体完成19.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增幅比上月回落48个百分点)。(因个体企业统计数据无法完全准确,今年全省统计系统改变,对个体企业不进行重点统计,不包含个体企业的统计数据全部来源企业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准确反映企业情况,以下数据不包含个体企业数据)。规模上企业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50%;二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74%;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

企业营业收入主要增长点是工业企业增收,主要得益于玉昆、*钢铁公司钢铁行业收入增加。但从9月份来,受钢铁行业下滑影响,全镇企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虽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明显放缓,企业营业收入由上月的增23%下降到18%,下降了5个百分点;不包含个体企业营业收入由上月的增65%下降到17%,下降了48个百分点;规模上企业的营业收入由上月的增68%下降到50%,下降了18个百分点。其中本月钢铁行业营业收入与本年平均水平减少1400万元,从目前九户钢铁行业停厂3户的情况预测,下月降幅将进一步加剧,预计钢铁行业对全镇营业收入总量影响会增至1亿元。

2、企业上交税金:1-10月份,企业上交税金8287万元,同比增加1413万元,增长21%;其中不含个体企业实现税金6153万元,同比增加565万元,增长10%;规模上工业上交税金4956万元,同比增加1096万元,增长26%。

上交税金增长受工业企业税收增长拉动,主要是钢铁企业税收同比增加1346万元,增长70%。受9月份以来钢铁价格下滑影响,企业上交税金增幅明显放缓,钢铁行业税收增幅由109%下降到70%,下降了38个百分点(本月钢铁行业税收与年内平均值下降221万元),影响全镇企业上交税金由34%的增幅下降到21%,回落了13个百分点,规模企业上交税金由50%的增幅下降到26%,回落了24个百分点。

3、工业总产值:1-10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加8.6亿元,增长59%;其中不含个体工业总产值实现20.6亿元,同比增加2亿元,增长10%;22户规模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加8.8亿元,增长80%。

工业总产值增长点是钢铁行业总产值对工业总产值增长拉动,1-9月份,4户钢铁企业实现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加9.4亿元,增长2.2倍,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4%,占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88%。但本月钢铁行业总产值增幅回落10个百分点,从目前3户钢铁企业处于停厂的情况看,预测下月钢铁行业总产值会下降1亿元,将对全镇工业总产值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4、增加值:1-10月份,实现企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不含个体实现企业增加值1.94亿元,同比增长5.6%;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同比增加1009万元,增长6%。

9月份以前增加值指标受物价上涨影响较小,原材料与产品价格均呈上升,增幅与营业收入、总产值相比较不明显,增长主要受益于产品产量增长拉动及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原材料、产品提值增效拉动,最明显的表现在钢铁行业增加值。10月份,钢铁价格继续大幅下跌,而原材料价格跌幅远不及钢铁产品价格,钢铁企业增加值增长回落,钢铁业增加值完成7093万元,同比增加2696万元,增长62%,较市场较好的8月份的增90%回落了28个百分点,影响全镇工业增加值增幅由8月份的增46%下降到6%,下降了40个百分点。

5、利润总额:实现企业利润总额4160万元,同比增加622万元,增长18%;其中不包含个体企业利润总额2549万元,同比增加1876万元,增长3.8倍;工业利润总额2269万元,增加1990万元,增长8倍。

利润总额增长点主要是钢铁企业及维和制药公司利润增加,但本月份钢铁价格继续下滑,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燃料价格下降远不及钢铁产品,从经济指标来看,除莲池冶炼、*钢铁公司外钢铁行业效益受到重创,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实现-293万元,同比减少168万元,下降134%,较8月利润总额增长900%相比,本月回落了1193个百分点,较9月份相比回落了264个百分点。其中玉昆公司亏损1152万元,同比下降1746%。维和制药公司利润保持增长,实现总额2709万元,增加1173万元,增长1.8倍。

6、固定资产投资:1-10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8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74万元,下降10.5%。减少的主要方面是工业投资减少,前期储备的投资相对较大的项目只启动了维和普药提取车间、益粒康项目及溪泽仓储项目,其它工业项目建设仍未能启动。具体投资情况见下表:

7、节能减排:规模以上工业万元总产值能耗完成1.7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9%,超额完成区政府下降6.5%的任务。但从9月份起,区政府重新调整了节能减排考核办法,节能核算指标由原来的万元总产值能耗调整为万元增加值能耗。1-10月,万元增加值能耗1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6%。虽然目前完成区政府任务,但从目前钢铁行业增加值下滑的趋势来看,全年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形势非常严峻。

二、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情况

1、维和制药有限公司三九提取车间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项目立项、选址、规划、环评等都取得了核准,目前土地征用还未组织招拍挂。

2、维和制药有限公司普药提取车间:项目计划总投资4933万元,设计提取普药能力6000吨/年,项目于7月初开始动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建设,设备已预订,计划年内投厂。

3、益粒康空壳胶囊项目:计划总投资4185万元,项目前期核准手续已办理完毕,并于7月开始动工建设,设备已预订,目前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计划年内投产。

4、蓝晶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计划投资500万元,在尽短的时间内,建成产品检测室。

5、嘉华水泥项目:项目选址、规划、环评等前期工作都取得了核准,目前土地征用手续还未办理完毕。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方对该项目的建设没有明确态度,项目无法推进。

6、梅园11万千伏变电站项目:项目已取得了某某电网公司的立项批复,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土地征用核准手续还在办理过程中,征地农民工作已顺利结束,农民签字同意率达60%以上,土地征用报件已报到土地部门。

7、溪泽公司烟草仓库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项目于8月份动工建设,目前正在仓库建设过程中,计划年内投入使用。

三、统计工作

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和各项统计任务。统计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较大突破,明显减少了以往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大了统计分析预测,为党委、政府决策即时提供了依据。二是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工业源普查。对全镇所有工业企业共115户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两部分,分别进行详细和简要调查,并按时按质完成了清查、普查登记、数据录入汇总工作。三是认真开展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单位清查工作。

九、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按照市、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治理年的要求,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思想,根据*镇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了“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至10月份,发生安全事故一起,死亡1人。主要做法是:一是开展了《某某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学习。召开了《某某省安全生产条例》专题培训会议,组织各村(居)委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员、企业安全管理员共86人参加了学习,并要求企业利用宣传标语、宣传画、宣传牌板和专题讲座等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活动,使《条例》深入到各企业、员工。二是突出治理重点确保治理出实效。以治理非煤矿山(采石场)高台阶反坡度开采、冶金、水泥行业为重点行业、铁水包起重设备的安全整改、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企业员工学习培训、建立安全生产台账、建立责任制度为重点开展了安全治理工作。通过治理,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提出的整改措施大都已经落实,其余正在整改中。三是开展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根据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镇政府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求援工作,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九、加强环保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对镇内企业环保的监督管理。对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严格监督,对各个工艺、各个方面污染点的环保治理严格要求,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二是开展了污染排放及存在污染隐患的排污单位排查整改。重点为水泥、炼铁、造纸工业企业;采矿和选矿企业尾矿库;水产养殖单位;饮用水源地及水库坝塘的污染排查。进一步集中开展了企业污染源、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特别是针对饮用水水源有效保护的要求,对威胁饮用水水源的企业进行了排查整改。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狠抓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影响安全生产、饮用水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企业污染隐患治理相结合,切实打击环保领域的非法违规行为,加大安全和环保设施投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三是积极清查非法排放企业。对辖区内的土法小炼铁炉进行了全面调查,共查出土法小炼铁户5户,建有土法炼铁炉15座。最小规模的建有1座炉,最大规模的建有8座炉。均为无证生产,或是不按审批范围生产经营、非法排放,对非法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整顿。

7、加强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红塔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及资产管理实

施细则》及《*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及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全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组织了村组财务审计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汇整改,使全镇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九、完成区政府考核指标情况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经济中心更要进一步加深对当前经济发展的认识,认真总结上年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以加快发展、加快增收的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

一、确保经济指标完成

一是以推进大投资项目动工建设为重点,确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区考核任务。重点抓好:维和制药有限公司三九提取车间技改、维和制药有限公司普药提取车间、益粒康空壳胶囊项目、蓝晶科技有限公司、嘉华水泥项目、梅园11万千伏变电站项目、溪泽公司烟草仓库建设7个项目的建设。二是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盘活存量土地招商,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节能环保、高效益项目,加大第三产业投资项目的招商,发展三产业经济。

二、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

下半年的统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各项经济、社会指标的准确统计,为科学制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继续加强税源经济调查,细致掌握经济运行情况。提高工业经济统计质量,加强村一级及企业统计员的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统计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统计科学水平。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普查各环节的工作。

三、不折不扣抓好全镇安全生产工作

全面排查治理各待业领域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整改工作,按照*镇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宣传发动,充分依靠企业及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参与,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使全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九、加大力度做好环保工作

宣传贯彻红塔区政府《节能减排行政问效责任制》精神,狠抓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监管,引导企业技改扩能,加大环保治理设施投入,加大各个生产环节、各个排污点严格监控,保证环保治理设施有效运行,确保节能降耗、减排指标任务的完成。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促进作用

成功的企业都创造和承载着自己的企业文化,河南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不仅创造了优良的经营业绩,积累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自己的“鼎新文化”体系。从1958年建厂初期开始,安钢人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力更生、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于献身”的安钢精神。靠着这种精神,安钢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在进入21世纪后,面对钢铁业的迅猛发展,安钢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制定了结构调整“三步走”发展规划:第一步是现有设备产能平衡创效益,第二步是集中资金调整结构上新线,第三步是立足竞争提升档次建薄材。“三步走”规划总投资180亿元,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和产品专业化.作为一个建厂超过半个世纪的国有老企业,安钢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伟大复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由大到强的曲折历程。从建厂的年产钢不足10万吨起步,几经风雨,持续发展,2008年产能达到1000万吨钢的规模,销售收入突破51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工业百强之首。2009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

“安钢几十年的辉煌有赖于独特的安钢精神和文化的支撑,安钢要实现现代化钢铁集团的目标,更需要强有力的企业精神和文化的支持和推动。”安钢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子亮如是说。安钢把创新企业文化上升到企业战略层次的高度和广度来认识,决定实施文化带动战略,整合、创新安钢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纽带、辐射功能和作用,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为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有策划、有纲领、有部署、有行动的完整的运行系统,安钢制定了《2003~2005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对安钢文化在安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安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长期目标、基本原则等做了明确规定和阐述,安钢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高起点、规范化、科学化的运作轨道。

1 安钢如何确立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安钢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一方面传承在几十年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个性特征和优良传统,不生搬硬套,也不凭空设计;另一方面与时俱进、适时整合、不断创新,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此,通过大型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原有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评估,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客观评价了安钢文化的现状,在充分肯定主流文化的同时,认为安钢原有文化是分散的、零碎的、不成体系的,需要对安钢的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总结、整合、提炼和创新,并依据安钢“创新图强”的发展战略定位,确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鼎新文化”作为安钢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

鼎是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顶峰之作,具有安钢的行业特征;鼎是殷墟文明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鼎有“稳、大、新、强”之意,体现了安钢文化的特色。鼎新文化,主要包括“鼎力”、“鼎新”、“鼎信”3层内涵,核心是“鼎新”。“鼎力”是安钢人精诚团结、具有超强凝聚力的体现,是安钢人敬业奉献精神的体现,是安钢人回报社会、关注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体现;“鼎新”体现安钢人自强不息、永不满足、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永铸辉煌的理念;“鼎信”表明安钢人以信守承诺、诚信经营为价值观,是安钢入诚心对人、诚恳待入、诚信做事的体现。

2 安钢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主体骨架

针对企业文化,安钢采取自主创新与借用“外脑”相结合的方式,导入cis战略,进行了系统策化和精心构建,确立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规范识别系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和学习型组织为安钢文化的主体骨架。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由“创造财富,回报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鼎立中原,争创一流”的企业目标、“超越自我,合力图强”的企业理念、“拼搏进取,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以及系列价值观等9个方面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安钢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安钢发展的历史传承,又体现了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分为层次行为。规范:和公共行为规范2大部分,层次行为规范分为决策层行为、管理层行为等5个层次,公共行为规范分为工作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规范等6个方面,形象识别系统分为基础部分、应用部分和附件部分3大部分。

3 安钢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做支撑

安钢创造的辉煌企业文化的软件效应不可替代,安钢未来的发展同样需要强有力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做支撑。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安钢随着发展,从一个“钢铁小厂”变成一个“钢铁大厂”;同样随着发展,将从一个“钢铁大厂”变成一个“钢铁强厂”。“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集团公司最终要建成中原地区最大的板材和建材生产基地。与之相适应,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发展做文章。一是增强战略目标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进一步使广大职工明确安钢的发展目标,认同奋斗方向,并自觉地为“三步走”发展战略贡献力量。二是增强价值追求的驱动力。安钢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是新时期确立的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它的推进和实施,必将有力地催化企业有形资产的裂变,激活管理,为安钢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要通过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财富”、“优良立品,诚信树牌”等一系列理念,统一职工思想,促使全体安钢人形成共同价值观,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三是增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安钢今后的发展需要我们努力打造团队意识,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如果贯彻不下去,一切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都很难实现。只有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奋发图强,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从各级领导干部到每一位职工,作为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担负发展的使命,依靠团队合力,搞好团结协作,共同开创安钢美好的未来。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7

问:出台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调控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注意的是,钢铁工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受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的影响,粗放型特征非常明显,近两年来,盲目投资问题尤其突出,为此,国家对钢铁行业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总体上看,这一轮宏观调控对抑制钢铁工业盲目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产能过剩的后果开始显现,具体表现在: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低水平产能占相当比重;行业恶性竞争已经出现;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资源、能源、运输和环境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并引发市场恶性竞争,国际贸易摩擦,企业亏损面扩大,一些企业将被迫停产,失业人数增加,银行呆坏帐扩大等,我国钢铁工业有可能再次丧失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因此,钢铁工业把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重要举措。

问: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制定时是否广泛征求地方和企业的意见?

答:为确保此次宏观调控措施,积极稳妥,取得实效,我委在《通知》形成初稿期间,分别两次组织召开地方发改委、钢铁协会、中咨公司和企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对《通知》具体内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最终出台的《通知》是在最大限度吸取地方、企业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内容更加完善,措施成熟可行,有针对性,法律依据充分,市场机制作用得到体现,淡化了行政干预。

问: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什么?

答: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目标,严格控制钢铁工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等,2006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结合城市钢厂搬迁和淘汰落后产能,建成曹妃甸等沿海钢铁基地;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主要产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2010年板带比达到50%;加快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形成2―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达到50%以上。

问: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工作应把握什么样的原则?

答:在下步各项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机制为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和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经济的手段,严格执行环保、土地、信贷等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是完善和发挥市场机制、顺利实现优胜劣汰的必要措施。

二是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钢铁产业政策和规划的要求,有保有压,坚持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扶优与汰劣相结合,兼并重组与关停相结合,现有企业改造与搬迁相结合。

三是注重平稳发展,防止大起大落。在目前比较脆弱的市场形势下,要审时度势,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当前首先要不放松现有政策的执行力度。

四是注意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

问:为保证实现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目标,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二是严格控制钢铁工业生产能力。各地政府要依法把违规项目停下来,各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2003]103号文件下发后仍继续违规审批和建设的项目要从严查处,严把项目准入关。

三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2007年前重点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的落后能力;2010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等其他落后装备的能力。对有淘汰装备的企业,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能源、水、电供应、流动资金贷款、铁矿等资源配置以及项目审批等方面采取相应限制措施,促其尽快淘汰。

四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改善品种质量,降低消耗,加强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并对调整布局方面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对于淘汰企业转产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五是推进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要按照市场优胜劣汰原则,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资产、资源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重组,促进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金融、社保、财税部门要制定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提供必要的方便。

六是加强行业自律。钢铁工业协会要及时关系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预测、产能变化、落后生产能力等信息,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行业秩序,避免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

七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问:为什么将淘汰落后炼铁能力的期限延到“十一五”期间?

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中指出,在“十一五”期间,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等,2006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淘汰落后期限的确定,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有所不同,应该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提出的2007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装备,目标是正确的,《通知》之所以将淘汰落后炼铁能力的期限延到“十一五”期间,主要是考虑到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情况:

一是从我国铁、钢能力平衡情况看,现有炼铁落后产能(1亿吨)要大于炼钢落后产能(5500万吨),而炼铁现有和新增产能比炼钢现有和新增产能小3000万吨/年左右,且我国钢铁工业以长流程为主,2007年前淘汰全部落后炼铁能力有困难,但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是可行的;

二是落后炼铁产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等省,分别占本省炼铁总能力的46.9%和50.7%,若在2007年前全部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不仅地方任务重,压力大,矛盾集中,而且即使勉强下达,也难以实现。

问:淘汰落后产能(包括装备和工艺等)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淘汰落后产能(装备、工艺等)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96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等。

问:为什么要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20吨以下转炉?

答:《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均明确规定淘汰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20吨及以下小转炉、小电炉等落后设备,这是具有行业法规效力的规定,冶金企业要严格执行。另外,落后的小高炉、小转炉和小电炉与大型设备相比,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即能源消耗高;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不支付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成本。

问:此次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以法律为依据。在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工作中,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96修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安全生产法》以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等已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二是最大限度地广泛征求意见,提高市场参与度。

三是经济、行政手段相结合。除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外,在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工作中还辅之以必要的经济和行政手段。如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别水价、电价政策,加大能耗高、污染重、装备水平低的落后产能的运行成本,加快其退出市场的步伐,同时,要求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对违规项目及有落后产能企业不办理相关手续。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滑,对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具有积极作用。靠市场力量淘汰落后,比起用行政命令强行关闭来说,导致的社会矛盾要小得多。因此,《通知》尽量淡化行政色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公平竞争。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8

会议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

MIE:就当前宏观经济和钢铁行业形势而言,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市场形势相当严峻。请朱总介绍一下首钢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朱继民:当前,如何尽快提高首钢钢铁业竞争力,加快北京地区产业转型,做强做大其他产业,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摆在面前。在钢铁产能过剩、消费需求增速下降的形势下。我们面临如何超前把握市场、快速响应市场、加快结构调整的考验;在资源环境约束增强、钢铁行业微利形成常态的形势下,我们面临如何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加大降低成本力度、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考验;在首钢转入生产高端板材的形势下,面临如何加快建设高端板材能力体系的考验;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势下,非钢产业面临如何加快转型发展的考验;在北京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形势下,面临如何加快首钢北京工业区改造和产业转型的考验;在首钢多业、多地、多领域集团化发展的格局下,面临如何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考验。

从6年前开始、花费了大量投资的首钢大搬迁工程是一个部级的战略,承担了民族钢铁企业转型和发展的任务。如何建成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企业?尤其是作为从传统的长材企业转向高端板材生产的后来者,首钢面临大量需要几代人来解决的问题。2012年是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造“三个首钢”(即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创造)综合竞争力的系统攻关之年,是提高钢铁业竞争能力、抓好北京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开发的关键之年。而在迁安举行会议,完全是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为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动力。

我相信,仅靠各种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没有科学的管理软件是难以支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而信息化建设,更加突出反映出企业面临的各种发展瓶颈、矛盾和困难。因此,很多新的领域需要探索,如果不虚心学习,不通过创新性思维和办法来解决,那么首钢的投资就可能面临巨大的浪费。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首钢自己的事情办好更加关键,以打造“三个首钢”综合竞争力引领各项工作,增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坚定性、自觉性更加紧迫,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为提高首钢综合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

MIE:首钢此次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改变传统企业现场交流会在迁安举行。据我们观察,会议规格之高,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乃首钢前所未有。请问朱总,公司管理层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朱继民:这次会议之所以在迁安召开,是因为我们的决策层一直认识到“基层工作最精彩”。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我们必须挖掘内部资源,通过树立内部最“闪亮”的典型形象来解决总体要求解决的问题。而位于迁安的杏山铁矿和迁钢公司正是典型代表中的佼佼者。

杏山铁矿是创业50多年的矿业公司,是我们第一家露天转地下开采的铁矿,过去从来没有过地下开采,但却在40天内达到了稳产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他们相继创造了“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十小促十变”、“百队千员”工程,“皮带革命,皮带减负”、“001质量稳定工程”、“数字化矿山”等非常丰富、鲜活和系统的经验,成为“三创”(即创新、创优、创业)的重要载体。更可贵的是,他们没有科班出身的信息化人员,完全利用自己的土专家,借鉴国内外同类矿山经验,通过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建成了具有首钢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采矿自动化信息化控制系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成绩的取得,是矿业公司长期以来坚持建设创新型学习型企业的结果。

可以说,从露天到实现具有先进水平的地下开采,其历程就是以创新的办法取得的成果。年前总公司管理层下到矿井里亲自感受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过去没有做到的事情。通过转型发展也能取得成功。当然,如果没有过去的创新积累和转型积累,是搞不成一个地下矿山的。

而迁钢公司自投产以来坚持推进信息化,用数字化、精细化管理。迁钢提出了“一个核心、四个一体化”的思路,即以成本管控为核心,持续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质量和工艺技术管控一体化、生产管控一体化、设备管控一体化、能源管控一体化管理体系,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迁钢转型的成功也是很有说服力的。首钢此前从来没有过冷热薄板,更谈不上高端品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其实从迁钢建设的初期,我们就把它作为练兵场和试验场,要求它具备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团队和创新的能力,虚心学习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迁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第一次参加全球性的竞赛(网络虚拟炼钢)就得到了冠军。这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对炼钢这种内在规律的掌握能力。

这两家企业的成功为集团树立了好的榜样。

这两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每个企业在发展中都会莫罗尼大量的困难,遭遇大量的矛盾。但只要我们认识到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不怕困难,坚定不移地创新发展,一定会取得成绩并带动整个集团的转变和提升。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国内钢铁行业过剩、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是唯一可正确选择的道路。

MIE:那么,信息化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朱继民:作为企业,光有创新驱动和实现转型发展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探索有效的途径,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包括采用现代化的工具与方法。

国家之所以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到要求两化深度融合的高度使我们认识到,这是通向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学习型组织的必要途径和必然的方向。

总结首钢信息化建设近十年的经验,我们认为,走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思维和水平,可以让企业内部资源得以优化,可以整合成学习和创新型的组织,可以实现精益协同管理的要求,还使我们面向客户服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MIE:首钢搬迁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朱继民:首钢的搬迁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涉及10多万人的就业和稳定问题以及北京职工能否适应外地工作的问题,涉及国家未来钢铁工业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问题,涉及国内传统制造业如何从高能耗、高载荷的企业向绿色制造转变等一系列变革的问题,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

首钢的搬迁使得地区的钢铁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和合理,这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搬迁并不是把污染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而是搬出了新的发展模式钢铁企业发挥产品制造、能源转化和再利用以及社会协调发展这三个功能,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员就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促进地区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首钢不仅仅是首都和河北人民的,也是全国的。首钢从93年前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民族企业,必须担当起企业相应的责任。一个企业最可贵的、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民族精神。我们为员工创造了必要的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企业和个人的价值,使员工通过劳动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在愉快的氛围中劳动。所以首钢职工才愿意搬到偏远的迁安来工作,这也是基于对我们的信任。当地政府也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在交通道路、小区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条件。

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乡镇级城市。今天发展到如此地步,除了改革开放和当地政府人民的努力以及地方产业的发展之外,首钢的到来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多少改变了当地的生产和消费观念。迁安在城市的建设规划,大桥的建设、水系的治理以及整体城乡面貌的变化方面,也都与首钢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厂有关系。由于钢厂的起点比较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参观交流,推进了企业之间的学习和提升。

“三个首钢”是首钢“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追求。通过打造“三个首钢”,全面提升首钢的竞争实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MIE: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您如何看待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朱继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该说,大多数全国性的钢铁工业都在推进并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启步最早的是宝钢,宝钢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具备了很多自己创造的、别人不可复制的能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需求的道路,在精益制造、敏捷制造等方面为全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树立了榜样,获得了部级的大奖。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设备管理;创新;对策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行业国,提高钢铁行业重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前几年的全球危机,钢铁行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持续低迷的钢铁市场,不断增加的钢铁产能,迫使钢铁行业全方位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快速发展的表象之下,钢铁行业内部也同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一系列潜在因素。如钢材品种不适应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工艺及技术水平落后,企业组织机构不合理等,而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钢铁工业的旺盛发展态势能否持久,以及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因此,研究并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国钢铁工业积极、健康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对一个钢铁企业来说,仅仅更新陈旧的设备是不够的,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设备管理综合效率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发挥其最大效用,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设备管理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设备管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原有的设备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生产经营的需求。

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矛盾:钢铁生产线上配套生产设备、在不断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然而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一直延续着粗放型管理模式,各级设备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设备的点检定修制没有严格执行:点检定修制是以设备的实际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制度,对预测设备零部件的寿命周期,确定检修的项目和材料备件需用计划,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钢铁企业对设备的点检定修制重视不够,还是采用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度,许多设备存在过修或欠修等缺点,严重影响设备的技术状态,增加了维修费用。

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设备及其管理信息孤立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了设备管理信息不能共享、不能及时为设备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由此,针对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特点,结合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实际经验,认真研究设备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丰富我国设备管理理论,指导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工作是设备管理,是影响产品质量服务的重要因素。设备管理有利于钢铁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管理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稳定、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效益。

因此,设备管理不仅对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精度、性能、进行控制,还要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环境条件和加工产品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现场管理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基础,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钢铁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设备管理,钢铁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设备的防护装置不完整,设备结构不安全,存在缺陷、违反操作规程、超负荷使用设备、劳动组织不合理及设备维护管理不善等都是企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钢铁企业必须在设备一生全过程中考虑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现实中很多钢铁企业出现的安全事故和都是由于设备技术落后,设备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设备是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源,它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设备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解决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无公害的清洁安全生产。

钢铁企业已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企业设备作为钢铁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工具,是钢铁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在钢铁行业中,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实现设备管理人才现代化

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和能耗等方面。因此 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 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设备管理技术和能力, 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合格的设备管理人才,实现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2)技术改造和设备挖潜增效运行管理创新

通过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装备基础设备挖潜增效与经济运行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钢铁企业应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这个核心,积极开展广泛的动力经济运行及节能降耗活动,实施工业生产水循环利用,废水的回用,节约新水,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通过开展标准化作业、修旧利废、班组成本核算、设备设施能源消耗和负荷测试及调整,以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提高能源、设备和设施的综合利用率。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设备管理手段现代化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10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的钢铁产品的价格发生了较大变化,也就意味着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逐渐进入到增强盈利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及实现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然而,对于国内当前的技术装备水平低而言,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仍采取传统成本管理方法。

1.1原料采购成本较高

绝大多数钢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原材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焦炭、废钢等。由于我国的钢铁企业往往受制于国际铁矿石市场,其价格波动较大,这就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别对资金的调配计划及原材料的采购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物流成本亟须控制

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是由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及其储存成本等多个部分组成,物流量较大,钢铁企业物流环节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即:由最初的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到铁前的焦化、烧结,再到钢后的热处理、轧钢等多个工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不同的阶段,所涉及的成本也较多。尤其是当厂区内对大量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进行运输,其运输的过程也较繁杂,包括厂内搬运、吊运及维检等,还包括一些辅的生产环节,如制氧及动力等,成本管理范围较广。据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10%,而国外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则控制在8%左右,相对于国外钢铁企业而言,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为此,如何有效防止大量产品的积压、减少存储费用、建立合理的运输体制是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环节。

1.3管理理念有待改变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管理人员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成本管理仅仅为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且成本效益应有企业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而车间领导以下的职工均属于生产者,不参加成本管理中。这种管理理念直接导致广大职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最终导致钢铁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企业内部还缺少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所谓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使企业能够获取持久的竞争性,进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成本信息,针对不同的战略组织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而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当前很少有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并且大多数财务人员忙于日常的核算业务,较少的参与到钢铁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就不能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成本信息。

1.4管理方法有待创新

当前,我国还有部分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计划根据上一年的生产成本来进行确定,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仅仅通过人为的调节,较难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另外,我国钢铁市场在不断变化着,而实际管理中钢铁企业的收入预期仅仅通过粗放的形式进行估算,其成本控制方法的落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最终影响钢铁企业的整体盈利。

二、钢铁企业如何进行成本管理

2.1加大原料的成本管理

根据上述已充分认识到大宗原料的管理在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作用,若做好原料的成本管理势必使企业实现质的飞跃。在原材料的采购环节有很多可以进行控制的地方,如根据材料质量、数量等综合方式对材料进行议价,若需要大批量的采购则应与供应商签订好协议,根据数量及质量比例,遇到不合格情况则可相应进行折扣转让。当前已有很多钢铁企业对废钢铁进行回收,可相应增加企业利润。对能源介质的成本也应进行控制,其控制主要是指总厂与分厂之间的成本,如分厂所使用的水电量,则必须进行严格规定,防止资源浪费现象。

2.2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由于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极为重要。钢铁企业可实行供应链管理,进而方便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当合作关系较稳定时则可实现单源供应。为了有效改进存货储存不合理的现象,钢铁企业则可完善原料的采购计划,对采购模式进行控制。特别应注重生产物流环节,对生产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减少各个环节由于原料问题而停工发生的概率,提高厂内的运输效率,对没有必要的搬卸费用及物流流动则可相应减少,这样就能够减少物流成本。

2.3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及竞争性,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寻求的是短期效益,不能从长远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考虑,战略成本管理是从长远的角度为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考虑,为企业提供更大更长远的竞争优势。钢铁企业中应严格加强成本管理的前瞻性,制定一个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发展动向,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投资行为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将企业成本投资效率和成本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对战略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依据,并有序的进行。根据国家的政策,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制定一个适合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案。此外,将战略成本管理工程纳入到日常管理中,避免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少数人关心、多数人应付的局面,对成本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借助于ERP系统,对成本数据可进行更为精确的收集,进而为成本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4实施日成本管理

所谓日成本管理是指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责任,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内部一天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分配到收益对象,并围绕日成本的预算、核算及分析进而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对每日的成本信息进行总结、分析、整理,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进而增强成本的透明性,为成本控制创造有利条件。钢铁企业中的生产环节是较为重要的过程,可在生产流程上的每一环节进行成本控制,进而实现精确的核算及其控制。如采取日结算的产品成本核算方式,将各个加工生产部分每天所要生产产品的成本信息进行汇总,生产进度,及所消耗的能源介质等成本信息进行反馈,让企业领导每日了解成本信息,进而相应的调整成本管理。还能够在反馈的过程当中,对生产方法进行改进,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特点进行创新,进而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经济利润。

三、结论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11

企业的繁荣发展,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企业周边环境的良好建设,得益于社会大环境的和谐稳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经济利益格局与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提高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提高保障经济发展能力,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是新时期、新阶段下,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要求。从我们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角度而言,搞好企业专用线整治,创造优良的企业外部环境,不但是对营建活动的新拓展,也是保障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服务经济、科学推进、深入发展的具体体现。

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作为我省龙头企业和我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生产原料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其运输环境和周边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太原钢铁公司生产经营的好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也很大程度影响我市乃至全省经济的率先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企地联系不紧密,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法制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太钢东山专用线始终处于卫生环境恶劣、交通治安无序、事件事故频发的状态,在制约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沿线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彻底消除隐患,扭转局面,我市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站在服务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高度,站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高度,本着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力争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了由市护路办牵头,太钢具体实施,各方协调配合的太钢东山专用线重点整治专项行动,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全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当中,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企业专用线的营建活动,进一步创新了工作思路,扩大了护路内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调研,把握重点,周密制定整治方案,做好集中整治的前期工作。

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全长7.5公里,东起太钢东山矿,西止太原钢铁公司厂区,途经两个区,三个街道乡镇,大小七个村社区,沿线呈现出违章建筑多、非法道口多、侵线占道多、乱倒垃圾多、事件事故多、涉路矛盾多等诸多问题,整治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各项前期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摸清底数,科学合理规划,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保证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重点整治顺利进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此,2004年6月9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东复召集太钢、市公安局、市护路办、杏花岭区等有关部门领导亲自乘座矿料运输火车往返两次实地察看了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明确指出:东山专用线问题严重,出乎想象,开展整治迫在眉蓿??盐罩氐恪⒛训悖?】斐鎏ㄏ昃∈涤玫恼?畏桨福?贸隹蒲Ш侠淼恼?喂婊?Q杆侔汛讼罟ぷ髯ピ谑稚希?コ龀尚АK婧螅?姓?ㄎ?餮性薄⒒ぢ钒熘魅握攀乇蠖啻蔚较殖〉餮校?橹?泄胤矫嬲倏??骰幔?鬃圆斡牍こ坦婊?驼?问凳桨傅难芯恐贫āJ谢ぢ钒斐鎏?恕短??刑?坊ぢ妨?捞?侄?教?纷ㄓ孟咧氐阏?问凳桨浮贰L?肿芄?境闪⒘擞稍耸洳壳M返墓こ滔钅孔椋?嬷屏耸?迕壮さ恼?瓮迹?鎏?恕短?侄?教?纷ㄓ孟呷?暾?喂婊?贰P踊?肭?残??谢ぢ钒旌吞?址矫婵?沽艘幌盗械墓ぷ?/SPAN>,张贴通报,广泛宣传此次整治的实际意义和长远利益。

二、果断决策,明确思路,强化领导统一认识,拉开“百日”集中整治的序幕。

2004年9月,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情况下,市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集中整治专项领导组会议。会上,为加强此次整治工作的领导,强化协同作战能力,决定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东复任组长,市公安局、市护路办等有关部门及太钢、杏花岭区参加的太钢东山专用线整治领导组。审议通过了市护路办的《太原市铁路护路联防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重点整治实施方案》和太钢集团公司的《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三年整治规划》。提出了“总体规划、兼顾各方;舆论先导、整建结合;重点突破、分段实施”的整治思路。确立了“以整促建、确保畅通、优化环境、服务经济、短期见效、争取双赢”的整治目标。确定了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中的重点、难点区段牛驼村段的整治作为东山专用线重点整治的第一仗,从9月中旬开始截至12月底,集中开展“百日”整治,拉开全市专用线重点整治的序幕。要将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牛驼村段的重点整治作为今年下半年全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挂牌督办。会议结束后,各级组织、各部门迅速行动,按照会议精神要求,围绕工程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具体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确实认识到此次专用线的整治工作不仅要纳入到全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范畴中,还必须要作为我市企业专用线整治的试点工程来抓好、整治好;整出效果,整出经验;为今后专用线的创建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严格遵照“以人为本、合理合法”的原则,科学规划,在保证整治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村民的利益;充分发挥综治协调职能和舆论宣传导向功能,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边整边建,建成一处巩固一处,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分段分步、合理实施、分批推进的整治方法,先解决重点、难点,及时总结经验,保障整治工作的全面完成。三是职责分工进一步清晰。市护路办充分发挥了组织带头作用,有效地运用综合协调能力,协调各方,及时解决整治工程中存在和发生的各种复杂问题。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作为最直接的受益企业,具体负责施工,保证资金、进度、质量到位。杏花岭区也发挥了地方政府职能作用,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及时做好摸底排查工作。中涧河乡和牛驼村两级组织更是认真主动,积极配合,努力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把小问题、小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市公安局也拿出了《整治方案》,要求各相关分局、派出所要随时掌握情况,对非正常的干扰整治工作和违法乱纪的行为,及时查处,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四是始终围绕整治目标,抓好各项工作。此次整治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涉路事故事件的发生;减少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彻底解决沿线“脏、乱、差”现象;得以保障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沿线村(居)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取得企地“双赢”。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对前期摸排出的几个影响整治工程的问题,做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开工立项所需的批复、投资也已到位,施工队伍的招标工作业已完成,全面开工的条件完全具备,一场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百日”集中整治的序幕拉开。

三、集中会战,措施得力,确保专用线创建工作的快速推进。

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牛驼村段问题日积月累,错综复杂,有历史遗留的,也有现实造成的,针对此种状况,在整治中,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摸底,按性质不同,困难程度区别对待,妥善处理,力争从根本上加大整治力度,从源头上解决各类问题。确保了专用线创建工作的快速推进。一是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通过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用村广播喇叭进行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势宣传《铁路法》及企业专用线相关法规,形成强大的整治声势,营造了浓厚的整治氛围,使群众真正认识到开展整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二是加大了摸排协调处理力度。针对牛驼村段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较差,法治认识不足,整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配合整治工作,甚至阻碍工工程进展的情形,太钢东山专用线整治领导组专门成立了由市护路办,太钢,杏花岭区、乡、村,相关派出所组成的整治协调工作组,通过仔细分析,对各类问题分重点,分形式进行协调解决,先后共协调解决问题50余起协调率达到100%。其中:对沿线群众提出的合理问题,逐家逐户协调解决30余次,解决问题30余起。对存在的个别突出问题,先后上门入户协调6次,召集当事人召开协调会议15余次,解决问题10余起。对阻碍工程进展的个别钉子户,难缠户,先后召开协调会议5次,上门走访2次。在整治工作小组多次协调,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通过公安机关,以法律程序予以解决。三是加快工程进度。按照市领导组年底完工的要求,在强化宣传,搞好协调的同时,太钢集团公司组织多个施工队对工程进行包段、包期作业,抽调技术人员现场督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先后动用机械设备20余台次,出动人力1000余人次,总投资150余万元。共拆除违章建筑20余处,近1000平方米。清运垃圾5000立方米。完成公路建设600米,护坡500平方米,封闭式护墙1000米,安装防护网1000余米。确保了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与此同时,太钢集团公司还开展了第二期工程的前期拆违工作,共拆除违建130余处,影响行车安全的围墙500余米,为第二期工程的开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3个月的集中行动,第一期工程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牛驼村段重点整治的各项工作,按照全市整体规划已全部完成。目前太钢生产原料运输畅通无阻,机车速度明显加快。牛驼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逐步提高,沿线治安明显好转,一条高标准的企业铁路专用线示范区段已初步建成。

四、巩固发展,立足长效,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和理顺专用线的管理机制。

为保障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和实现专用线周边社会环境的长治久安,我们在继续抓好整治工作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长效机制的建立上,努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组织管理。迅速组建成立了太钢铁路专用线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同时设立护路办,建立健全了专用线护路联防工作例会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信息联络员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向制度谋求利益,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二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随着专用线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必要的“物防”、“技防”的投入也摆在我们面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在全线安装电子巡逻仪,配备通讯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安置摄像监控装置,初步要实现“物防”、“技防”相统一的防范网络。三是充分发挥地方、企业的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专用线护路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人防”的建设。由太钢组织成立专用线专职护路队伍,由杏花岭区组建兼职护路队伍,选拔沿线治安骨干组建义务护路队伍,并将其纳入全市护路联防专兼职队伍管理范畴,加强考核管理力度。全力建成有完善组织机构,有健全规章制度,有联防联控、共同参与工作格局的一整套长效管理和防控机制,确保企业专用线周边的长治久安。

回顾太钢东山铁路专用线牛驼村段的整治,我们深深感到:现阶段企业铁路专用线的整治还处于起步阶段,完全套用现有对国铁干线、支线的整治和管理是不合时宜和不切实际的。如何正确对待企业和地方在认知上的不同、沟通上的不利、协调上的不足、利益上的不和才是关键所在,也只有准确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探索出一条地方牵头、企业出资、地方配合、部门保障的适合企业专用线创建的路子;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由单纯的铁道线创建向示范带创建的延伸,实现由创建国铁干线、支线向创建企业铁路专用线的延伸,实现路地双方共建向路企地三方共建的延伸;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服务经济建设,保障安全畅通,企业满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双赢双利的最终目的。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12

1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特征

钢铁自动化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生产上的效率与产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钢铁自动化对降耗节能、完善产品质量等多方面,都充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仪表检测抗震动性强、耐高温与抗粉尘环境等特征,都是钢铁自动化工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对控制管理钢铁工业自动化,要具有周密的复杂性,并能够适应整个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达到灵活掌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钢铁自动化体系,呈现出按顺序控制与连续管理控制相结合的批量半连续生产模式。

2自动化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钢铁企业中存在着发展的不同差异,通过企业的发展与经营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出,自动化发展与装备应用发展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钢铁企业中比较领先的,因其成套或是部分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从而在自动化水平上呈显著较高的水平。对于中等企业大都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设备与加工工艺明显落后,因此出现控制监测仪表在特殊情况下的检测的情况。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多的钢铁企业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所以钢铁企业纷纷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重新对企业进行一次重建或是改造,通过这次的技术及设备的变革之后,钢铁企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通过这次重大的企业改革之后,目前,新建企业与之前的中高企业均都采用PLC、DCS自动化控制系统,并能较好的控制自动化系统。而中小企业也采用国PLC、DCS自动化控制系统,但在控制方面还不够成熟,处于过渡阶段。

3自动化仪表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发展策略

3.1提高智能化控制与先进控制相结合的应用策略,所谓的智能化控制就是在操作员操作过程中,只要在控制系统中输入相应的数据就可以完成整个操作,前提只需要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即可。智能控制技术在钢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了显著的效果。而在先进控制的推动下,智能控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两者较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向工程化方向发展,使PLC、DCS系统充分发挥其控制系统价值与功能潜力。

3.2重视系统开发和现场总线控制仪表的应用,实现自动化系统与现场设备智能化连接,是由现场总系来实现的,通过现代化数字通信技术直接扩展到现场级仪表,从而现场智能仪表接收来自中央控制DCS系统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的控制功能,进而构成了现场总控制系统FCS,将测量、控制一体化和明确的分散控制。从而使得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在钢铁工业中,我们要重视对现场总共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开发,让自动化仪表的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研究现场自动控制仪表同有关系统的实际应用策略,制定出符合钢铁工业发展的实用性方案。

3.3适应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全面开发特殊的专用仪表,在钢铁工业的实际生产中,对多种特殊专用仪表综合应用的情况,如在对极高温度进行测量,并分析其成分、测量液面,高温高速移动钢带,以及产品的大小等。鉴于这种特殊仪表的应用范围之广,我们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利用计算机、现代化微处理器等来促使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如今很多钢铁工业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研发特殊专用仪表,譬如应用CCD元件,红外线、光纤、射线检测装置等,并将其投入到工业生产过程中,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我们要继续研究开发更先进的自动化仪表,从而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生产水平。

4总结

当今是数字化的时代,自动化仪表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体现,本文就自动化仪表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做了粗略阐述,并对自动化仪表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性意见,钢铁工业要立足于创新改革,积极响应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钢铁工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促进钢铁工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作者:徐翀 单位:安钢集团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