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铁企业发展

钢铁企业发展

时间:2023-06-02 09:57:28

钢铁企业发展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1

一、建立跨区域钢材信息收集体系

实时、有效、充分的获取商业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修改生产计划,提高产品销售量,保证公司战略的顺利实施。为了搜集全面、有效的信息,企业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商业信息监督小组,针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竞争对手情况、相关国际形势、市场动态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另一方面,依靠下游分销商的信息反馈收集信息,为企业的商业信息收集体系提供补充。

二、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优秀的营销队伍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销售业绩,增加企业钢材销售量,是企业在钢贸市场获得优势竞争力的关键。建设优势的营销队伍一方面需要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这是钢铁企业钢材营销策略全面实施的保障,对营销绩效科学的判断是评价营销能力的标准,也是评价营销策略成功与否的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对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营销培训是提高销售人员业务素质、增强推销能力和效率的主要手段,企业可从知识讲座、上岗实习、外派培训等多方面强化营销人员的销售水平,进而建设优秀的营销队伍。

三、强化质量审核体制建设

生产与销售是钢铁企业的两大主要职能,而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及信誉。一方面,在相关产品国际、国内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公司内部产品质量标准,所有内部产品质量标准均高于国际、国内质量标准,以确保公司的产品品质到达优秀;另一方面,根据内部产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内部审核机制,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任何一个环节的生产资料或产成品出现问题,均进行返工或淘汰,并进一步查明质量问题原因,避免同类问题的产生,提高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满足市场对钢材高质量的要求。

四、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钢铁市场已不满足传统钢材的品质与技术工艺,尤其是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更要求钢铁企业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钢铁企业不但需要聘用高学历、高技能的研发人员,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原有产品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新产品,同时派遣公司研发人员参加高水平与钢铁行业相关的研究交流会、并聘请钢铁研究专家对公司研发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品种和工艺。

五、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2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是指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网上的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销售、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计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交互式的销售渠道,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子商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2.1电子商务在国际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国际钢铁公司正在迅速走向电子商务,USSteel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购买了一个做钢材贸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少量股份,在工业界引起了轰动。这表明钢铁工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目标是建立战略同盟,强化钢铁公司的管理,并使它的网站为用户、销售商架起一座桥梁。MetalFirst公司致力于建设全球最大的在线金属交易市场。目前,来自109个国家的100000多个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已经注册成为MetalFirst的会员。目前MetalFirst英文站点已经为全球3大金属行业站点之一,拥有覆盖全球的网络平台。通过MetalFirst,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较以往获取更多产品、潜在客户、供应商及实时贸易信息,可以在众多全球买家面前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进而为MetalFirst的买家及供应商促成更多的商机。

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2.2.1中国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概况。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按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钢铁行业本来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见长的。近10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这种局面下,钢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预测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库存,节约成本,最有效的运作策略是将传统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系统,改为以需求计划为主轴的拉式系统。企业生产将减少预测性生产,而变成主要按订单生产;生产模式也由过去大批大量生产方式改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进入21世纪,钢铁企业的经营从以运作产品为主已逐步过渡到以运营资本为主的阶段,企业的管理已经开始转变为数字的管理,企业管理数字化、计算机化、信息化已经成为资本运作不可替代的手段。因此,钢铁企业只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最大的资金效益和利润。

2.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2000年宝钢公司信息化建设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战略转移。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以ERP系统为依托,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工程。宝钢公司早在2000年就与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电子商务网站“宝钢在线”,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工程。通过应用东方钢铁在线平台大宗物资的网上招标工作,截至2010年7月实现的采购额达150多亿元人民币,参与的供应商已近40000家。目前宝钢集团每年数万吨钢铁产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包括出口都是在网上进行。宝钢发挥大型企业龙头作用,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向客户和供应商两端延伸,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化。2年多来,网上用户信息服务系统开通各类用户近3000家,向用户提供合同信息、生产进度、质保书数据、产成品出厂实绩的查询和数据下载功能。网上订货系统以ERP系统为依托,以网络安全工程为保障,实现了实时在线的网上海外订货,支持公司的自营出口业务,获得大量的出口优惠,2010年累计完成销售额约120亿元。

目前“宝钢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已经成为宝钢公司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成为宝钢上下游企业共同的信息化平台,宝钢以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大型国有企业在信息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钢铁行业信息化的一面旗帜。东方钢铁在线是以企业对企业(B2B)电子商务模式为基础的,联合国内主要钢厂,立足钢铁工业,面向全国,瞄准世界电子商务潮流的,建立服务于整个钢铁行业的电子交易平台。在这里,钢铁企业的买家、卖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灵活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平台通过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交易系统,将创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包括原料供应商、钢铁生产厂、贸易商、剪切服务中心以及最终用户在内的整个企业链提供增值服务,最终建成完整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交易、管理、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于一体,覆盖全球的钢铁在线交易系统。

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开通全国首家网上钢材市场以来,受到了企业的追捧。当天便有全国15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和100多家经销商入驻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每天的钢材成交量在10000t以上。除合肥市外,该市场已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建有指定仓库,交易商在网上成交后,可就近选择交货地点,凭市场认可的指定仓库提货单,便可在网上卖出钢材,最大限度地实现现货流通。

3电子商务在包钢的应用

3.1包钢电子商务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包钢越来越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在钢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在历经入世后经济全球化荡涤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空前机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成为包钢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日显紧迫。包钢通过2年多的努力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已经成功搭建起现代化营销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现代营销管理系统的再造,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3.2包钢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

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利用完善可靠的管理模式,支撑起了崭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构架,不仅体现出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为一体的集成思想,更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功能集成起来,取得了非常实际的应用效果,已被各业务部门广泛接受。在大大降低管理费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陈旧落后的营销管理模式中彻底挣脱出来,使包钢营销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实现全方位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自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各项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明显提高,提高了整个营销系统的核心竞争能力,仅2003年一年就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300万元,到2010年底累计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投入产出比收益明显。

4发展钢铁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初始阶段或初步应用阶段;②大部分电子商务是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下支付,小部分是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上支付;③钢铁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自动化水平低,传统销售模式与电子商务的现代销售模式将长期并存;④多样化、多层次、多模式的有中国特色的钢铁企业ERP应用有关标准、规范既缺乏又不统一,急需加强;⑤与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有关的标准比较滞后,投入明显不足。

4.2钢铁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继续抓好钢铁企业高层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通过论坛、讲座、观摩、考察和研讨,明确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电子商务与生产、装备、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的关系,了解电子商务在不同类型钢铁企业中产生实效的作用机理及获取效益的途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电子商务的投入产出模型。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并解决钢铁企业电子商务的共性问题。例如,冶金规范的问题、编码问题、效益量化考核的问题等,提出务实的指导意见。按照企业需求,组织专家对一些钢铁企业的电子商务工程进行咨询、评审和鉴定;组织企业专业人员进行电子商务规划方法论和可行性研究的培训。加强技术创新,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培育有钢铁行业特色的名牌信息产品和名牌设计工程企业。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钢铁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发展思路

一、引言

企业文化即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其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等内容,所以企业文化塑造的意义是用文化的力量激活企业的生产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企业间的竞争已从产品、技术、设备等有形资产向品牌、形象、文化等无形资产方向发展,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近年钢铁市场形势严峻,技改任务繁重,这给钢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钢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属于钢铁企业的特色文化,让优秀的企业文化在钢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稳固钢铁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钢铁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全面

说到企业文化建设,部分企业管理者会认为其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道德规范类似,因此,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认为只要加强宣传工作和制度建设即可。这种思想误区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全面,另一面体现了钢铁企业仍未从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中转变过来。长此以往,企业文化建设势必会流于表面,逐渐成为无人问津的“小事”。

2.企业文化缺乏特色

部分钢铁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文化宣传方式,而且宣传内容大多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对于典型事例,特别是对职工身边存在的典型事例分析较少,这就导致钢铁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的生活实际脱轨,比如“质量第一”、“安全为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等口号较为雷同,缺乏钢铁企业的个性特征,或者宣传口号内容不够丰富,不能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相符。另外,钢铁企业文化建设更倾向于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并没有更深层次地去总结和提炼钢铁企业发展的历程和文化沉淀,缺乏特色的企业文化自然不能在职工内心引起共鸣。

3.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理念薄弱

企业文化建设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部分钢铁企业能够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理念方面较为薄弱,不能将企业文化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或者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规划和落实方案。另外,部分钢铁企业更加关注于自身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知识经济环境下,虽然许多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对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甚了解,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操作性和时效性不高

三、钢铁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1.强化钢铁企业的管理工作

强化钢铁企业的管理工作,就是从管理的角度通过精神力量和文化因素来约束、规范和调节职工的行为,在钢铁企业内部构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使职工工作状态化被动为主动,尽量减少管理和工作上的失误。第一,从引导职工心理状态方面着手:针对职工学历、经验、性格和家庭背景等情况,以职工微妙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有效的思想交流来升华职工的精神境界,让职工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产生高度的认可感和责任感。第二,从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方面着手: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职工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还想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比如社会认可感、实现自我价值等,所以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共识,促进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第三,从培养团队精神方面着手: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他们具有企业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而职工是企业的基层,他们是管理制度和经营决策的最终实施者,所以培养团队精神就是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之间构建出有效沟通的桥梁,使之达成意见的共识,并朝着企业的经营目标共同努力。

2.增强企业文化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内涵,更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于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所以,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建设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钢铁企业而言,企业大多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与新中国的建立息息相关,所以,钢铁企业可以充分挖掘企业中的“红色因素”,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特色,让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广泛的学习和继承。另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且与职业的专业素质、思想政治水平、人际关系等内容相关,所以,钢铁企业应该深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职工对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理解,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同企业发展目标的整体提高。

3.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在钢铁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工作方式的研究,利用灵活的工作方式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不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特点,所以只用灵活的执行文化建设活动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得到落实。另外,要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监查力度,使每一项文化建设内容都得以很好的实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确保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四、结束语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以人为中心,建立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文化。所以,在新的竞争局势下,想要实现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就需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支撑,使钢铁企业成功占据市场的一定份额,并且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王金波.首钢伊犁钢铁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2.

[2]李莹.钢铁企业文化测评考核体系探讨[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0,(2):37-38.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钢铁企业;低碳经济;绩效评价

0 引言

随着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各国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也造成巨大压力。

1 研究的必要性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是,钢铁行业是名符其实的高碳行业,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CO2排放量已达到全国总排放量的15%左右,占全球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的51%,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关键阶段,资源储备情况的现状已经很难满足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资源紧缺、能源燃烧利用不彻底、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伴随着CO2排放量减小的需求,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钢铁企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其减少钢铁企业碳排放、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应对资源能源问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减排目标的需要。

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既是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又是其发展低碳经济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有助于钢铁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地对企业自身能耗、业绩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并据此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钢铁企业在碳减排压力下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决策依据,有利于从政府角度、社会角度对于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引导与支持。因此,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对理论界和实践者来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基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研究还比较少见。现将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

2.1 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始于19世纪20年代。Taylor提出科学管理思想和标准成本法,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20世纪初,杜邦公司提出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Alexandriawall(1928)提出了沃尔比重法,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过于重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因素而忽视了外部市场影响因素;20世纪50年代,Modighani和Miller研究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提出著名的MM理论;1950年,JacksonMartindell提出了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股东的服务、董事会业绩分析、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指标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同期,PcterrEDrullkerf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公司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1990年,Stemstewart提出EVA经济增加值概念,从股东利益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所有资本成本;20世纪90年代,Roberts.Kaplan和Norton提出了平衡计分卡,通过四个维度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评价企业绩效的目的。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高前善(2006)从财务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了三重评价,并论述了三者的关系;张蕊(2007)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对企业战略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温素彬、黄浩岚(2009)以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为导向,设计应用了基于绩效三棱镜的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有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邵庆畅(2010)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结合低碳经济特点的财务评价方法;荣莉(2010)对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开采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肖彦(2011)从产品责任、商业道德、劳动就业、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李达,肖彦(2011)结合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生态环境保护和评价方面的实际,建立了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突变级数法耦合成环境绩效评价模型;任玲,西凤茹(2011)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和环境状况,采用能源投入效率、综合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三大主要指标来评价钢铁企业环境绩效的目的;许善卿(2011)提出了建立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建立钢铁企业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在理论上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企业绩效评价的当前研究现状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绩效评价已有了较丰富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的不断创新,绩效评价理论也在不断深化。有学者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初探,但是多从经济、环境等视角进行单独研究,基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视角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尤其缺少针对钢铁企业这一研究对象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尽管国内外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两个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但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1)大多数研究成果只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一些趋势、策略分析,并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一些宏观抽象的措施建议,缺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综合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案或实现途径的研究。

2)目前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多集中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不全,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少。

3)目前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仍滞留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型的推演,缺少实际运用与实证研究,可量化的、具有操作性的基于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后续研究可以从现有研究基础出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98-102.

[2] 李海燕.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J].中国国情国力,2009(12):7-10.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 废弃物 清洁生产 污染 环境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线形开环系统,表现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生。

三、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最大中心和钢铁消费的最大市场。但是,中国钢铁工业还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产能占很大比重等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工业是能源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四、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1.发展企业内生产工序之间的循环,水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本企业内的循环等。

2.发展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厂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

3.发展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向社会提提供民用煤气,在冬季将余热输送供社会居民取暖,以替代燃煤锅炉,利用炼焦副产品作为医药、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利用炼铁的高炉水渣、炼钢的钢渣、石灰筛下料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使用报废的铁质废品作为钢铁生产原料使用。

五、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六、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企业尚未建立完备的基本物质流量表,对于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加大技术支撑力度

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5.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 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钢铁企业;多元化;营销;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55-02

1国内钢铁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及必要性

企业的经营之道,布局决定未来,格局决定发展。随着国内钢铁工业发展步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进程,在钢铁需求趋于饱和、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市场表现出倒挂的行业困境下。出于降低主业经营风险的考虑,国内众多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加快了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在各大钢企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发现,企业发展的重心业已转移到加快多元化布局的发展中。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例,武钢在“十二五”期间为分散主营业务风险,将把“非钢”产业的发展思路从“一业为主”变为“一业为主,适度相关多元”。企业将围绕供销链发展矿产资源、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相关产业,围绕生产链发展工程服务、后勤服务、金融服务类产业,围绕价值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武钢计划在“十二五”后期,“非钢”产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以上,占规划总收入3600亿元的比例超过30%。同样,以2011年全国钢铁行业学习的标杆企业——宝钢为例,其主要业务布局分为钢铁主业、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煤化工业。这种多元化产业布局被宝钢称为“1+6”模式。而国外钢铁行业的代表企业,如美国钢铁公司、德国曼内斯曼公司、日本新日铁以及韩国浦项制铁等,无一不是从单一钢铁产品经营转向多元化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早在行业内形成了共识。相比于世界先进企业的非钢产业发展,我国钢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拓展空间。关键在于钢企如何因势利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最为贴切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紧密围绕现有产业链平台和渠道来保证多元化经营和钢铁主业的协调发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成功的关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产业链延伸。

2钢铁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中的重点环节分析

2.1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围绕企业现有资源平台和产业链范围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发展时,首先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潜在优势和市场环境等各种因素,作出适度、适当的决定。在这方面,企业应注意避免涉足过多的行业或领域,以免战线过长、盲目扩张导致的顾此失彼,使主业和多元化产业都受到关联损害。

企业在实施多元化发展时,要把握一个“度”字,根据自身的实力决定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和实施的力度。毕竟企业自身可调用的资源和力量是有限的,而企业多元化经营需要相当的资金保障,多元化的步伐越大,需要的资金越多。所以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前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资金力量和财务状况,不妨先从门槛低、投入少的行业入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平台和沿着产业链上相关的“点”或“单元”来寻求机遇和方向。

首先选择那些与企业主营业务已经建立起核心关联,容易获得平台优势的业务领域作为多元化经营进入的首选目标。其优势则在于拥有高度相关联的领域或渠道才能更容易地依托主营业务建立起优势渠道和核心业务,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树立优势地位。以最小的投资和风险来创建优势平台和渠道,也就是商业市场中通常所说的“不熟不做”,只有最熟悉的事情或渠道做起来风险最小。

只有当企业具备了足够的渠道经验以及人、财、物力资源时,才可以进行更广阔层次的多元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能以这山看着那山高,什么热门做什么的投机心态来进行多元化战略,必须要对市场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必然随波逐流,迷失经营的方向。

2.2加强资本运作,尝试并完善企业多元化合作营销机制

在多元化经营的运作方式上,企业的管理和销售模式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加以改革、创新,以便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的创新管控体制和营销机制。现阶段处于市场倒挂背景下的钢铁企业面对最为直接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实际产能,或者说企业的产品尚未完全适应市场需求,造成产量与成本始终处于尴尬境遇。如何开辟新的市场需求,创新现有营销渠道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资本运作,尝试并完善多元化合作营销管理机制。

多元化合作营销机制的运作方式主要是指进入、退出、引导和控制相关钢铁贸易企业参与钢铁生产企业产品营销的途径和机制。其目的是形成以大型钢铁企业为主导,通过合理设计产品和服务来引导各级贸易商和钢铁企业相互依托,相互协作,围绕钢铁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产业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目标。

对于钢铁生产企业而言,采取何种方式让各级经销商乐于采购和经销企业的产品,引导钢材流通渠道的众多优质资本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服务。让企业在营销渠道最低限度投入的基础上使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效益回报,这是钢铁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关于创新营销合作机制的一种尝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作赋予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途径更为广泛。现行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大多采取的如合资、联营或兼并收购等方式,这在国际上是早已通行的一些做法。而在现阶段国内实际运用中,钢铁企业可以考虑有选择性地给予钢材市场内的专业贸易公司以“授牌”、“特许”甚至“连锁经营”的加盟形式来拓展企业的多元化营销渠道,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为企业产品形成新的营销服务体系。而如何通过相关形式的多元化营销合作机制将现有众多钢材贸易商户最终引导成为钢铁企业所能利用的庞大销售组织,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寻的课题。

2.3一步一个脚印,钢铁物流园的建设应该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当前,钢铁企业在选择多元化进军方向时,目光纷纷被一个热门项目所吸引,那就是钢铁物流园区的建设。面对“十二五”后期国内钢铁物流总量将突破40亿吨这块如此诱人的巨型蛋糕,众多国有、民营钢铁企业均瞄准了物流创效这块“第三方利润源”,纷纷以独营或联营的方式提出了对钢铁物流园区的建设。

然而,钢铁物流园作为企业多元化发展中的一步重要“棋子”,同时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也可能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其因一是由于建设现代钢铁物流园的周期较长且规模巨大,动辄投资数十亿,面积过千亩。在当前钢铁行业资金面整体偏紧、市场十分复杂以及未来不确定性明显的行业背景下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如韩国浦项制铁在2012年二季度的最新财务报告就指出因为非钢业务投资规模过大,回收投资和获得回报所需时间过长,从而导致资金吃紧,财务状况恶化、信用等级下降;二是钢铁企业在钢铁产业链上历来已久的“老大”地位,使得众多钢企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既想拥有自己的物流平台,又想建立仓储加工配送中心,还想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试图集产、工、贸、运角色于一身,凭一己之力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中一揽子插到底。这样反而使得钢企自身在产业链上的定位模糊,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做不精。直接的负面效应是,钢企即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影响了自身的生产研发,也很难做到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整合。

企业对于正在规划中的钢铁物流产业园要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每一步的推进都要以赢利为目的,决不能搞山高无材的形象工程。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土地成本高导致物流园区建设成本、经营成本大幅提高的背景下,物流业地产和工业地产的开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资金能力先期购买部分所需土地。在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不要大面积开建,只建小规模样板工程,实施稳步推进。企业在物流园区建设的初期阶段,首先要将大型龙门吊布置到位,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为下一步拿下后期土地创造条件。因为,市场氛围的形成需要时间,地方政府也需要看到明确的经济实体,客户更要看见储存的实物钢材。而只有实实在在的实体建设才能给各方带来信心。这一切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来走,以免造成企业现金流危机。

3结论

钢铁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首先要在多元化布局上赢得先机。首选方向是那些已经与企业主营业务建立起核心关联,容易获得平台优势的业务领域。多元化合作营销机制的尝试和建立要依托于企业现有的优势渠道和核心业务,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树立优势地位。钢铁物流园区的建设更要注重与主业经营的实际协同效益,由点及面,循环渐进。这样才能发挥多元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分散经营风险、增强防范效应,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7

关键词: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重大意义,实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钢铁行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根据统计,80年代我国钢铁工业吨钢耗新水近100t,现在大中型重点企业平均吨钢耗新水4.6t,比欧洲钢铁业先进国家仍落后50%。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能耗与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相比高出11%左右。钢铁工业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8.53%,工业粉尘排放量占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5.18%,CO2 排放量占全国9.2%,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7%,S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3.7%。总体来说,钢铁工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模式,因此,推进清洁生产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

1、清洁生产的概念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的污染物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目的是提高效率,降低费用,消除或减小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属性,从技术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由此看来,二者是高度一致的两个概念。生产是为了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用清洁生产的方式发展经济。但是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的改善保障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

3、清洁生产对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的产品是于现行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相对比较而言的。因此推行清洁生产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生产的内容将会不断更新,谋求的目标也将随之提高。

钢铁行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产业规模庞大,生产工艺流程长,资源能源消耗高,各类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产生量大,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影响较大。因此在钢铁行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改变单一的末端污染治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工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钢铁行业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开创钢铁企业污染防治新局面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3.1 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并将清洁生产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管理。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意义的行动,是工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3.2开展清洁生产是钢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钢铁企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整体的结构性矛盾却非常突出,冶炼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水平也很低下,和先进的钢铁制造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无论在品种质量、产品的成本、劳动生产率以及环境污染过程中所形成的综合竞争力都有所欠缺。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受到市场环境的制约,而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摆脱这种双重困境,焕发新的发展活力。

3.3清洁生产可以有效控制钢铁生产污染,促进节能减排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它通过钢铁生产所需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短缺资源的替代、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物料消耗降到最少,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钢铁行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钢铁企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险。清洁生产的方式与过往的那种被动的、后期环境控制方式有着很大不同,它要求在污染物产生之前就必须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规避种种对环境形成不利影响的生产方法。这样的措施具有很强烈的主动性,而且效率高,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也容易被接收,所以,采用清洁生产是钢铁企业有效控制污染、促进节能减排的一个生产战略和有效手段。

3.4清洁生产可以使企业摆脱末端治理的种种负担

在生产末端进行控制是当下绝大多数钢铁企业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也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处理措施被动性强,很多企业也因此在末端治理的过程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采用清洁生产的方式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末端治理的巨额投资,甚至可以为企业减少大笔的日常运转费用支出。

3.5清洁生产对于提高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突出作用

钢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使企业走上节能降耗减污的科学发展道路,这些都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清洁生产还可以很好的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保障公众的信任度,无论是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还是销售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并促使钢铁企业在市场上长久的持有优势竞争能力。

4、清洁生产在钢铁企业的实施

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地应用了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其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根据这种理念,公司从清洁生产的定义所包含的两个全过程控制,即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抓起, 以“建设世界一流清洁钢铁生产企业”为目标,致力于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按照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实施环境管理,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在实施清洁生产环境友好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4.1工艺优化及设备改造,固废、能源循环再利用

以不锈钢公司为例。公司积极推进生产工艺流程再造,主要工序全部采用清洁生产新技术,全面强化能源管理和利用,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节约和回收一、二次能源;公司还为减轻城市压力主动削减能耗,通过实施技术改造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余热余能,提高自发电能力;通过实施能源合同管理和高耗能装备节电改造,全面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建设能源管控中心(EMS))、ERP系统、PI系统无缝连接,以系统的实时数据为基础,实现科学管理和调度。 此外,公司注重着力提高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建成1条10万吨产能的高炉水渣超细粉生产线,年可生产高附加值超细粉20万吨,剩余高炉水渣全部外销,实现了高炉水渣综合回收利用率100%。另外公司对转炉一、二次除尘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对3台烧结机全部安装烟气脱硫设备,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黄烟外溢的问题,年减少烟尘排放量1000吨。

4.2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治理

公司领导班子提出:重视社会效益,国企责无旁贷。企业积极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公司下决心淘汰了4座石灰窑,1座炼铁竖炉,加强厂区主干道和原料料场扬尘治理,所有料场加装了防尘墙,各料场入口全部安装喷水风机,定期对主干道和料场进行洒水作业,使厂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除了在技改方面实现节能减排,公司还在环保监督方面投入了高度重视,加大环保现场监督管理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积极解决和整改,并把清洁生产放入企业日常工作讨论的议程中了,并在积极寻求改进。

5、结论

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公司实现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和资源环保型转变,促进资源节约、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和文明生产、经济效益的最佳化;通过淘汰落后、装备升级、治理污染等渠道,采用新的环保理念、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推进节能、节水、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建立起能源循环、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循环的生产体系,使资源和能源效率及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体现了清洁生产更有利于全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成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长顺.实施清洁生产战略,探索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冶金,2003(1):17~20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8

关键词:钢铁企业 大集团化 组织结构多元化 管控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66-02

一、企业集团化管控的基本模式与特点

企业集团化是伴随企业的经济规模、产业范围、下属企业数量等发展壮大而形成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集团化管控就是解决多个经济主体、围绕同一个目标、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实施的组织行为;建立系统、规范的集团化管控体系是保证企业良好运行、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

集团化管控的根本目的,是实现集团整体价值、利益的持续最大化。

企业集团化管控模式,世界上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20世纪初泰勒等提出了科学管理思想,如今已经形成了数个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

总体上,集团化管控模式是一个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以管理控制系统为核心,以流程和制度为基础的动态系统。主要管控模式分类最为广泛的有以下四种:

1.财务管控型(或金融控股型)。该模式被形象地说成:“只有头脑,没有手脚”。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为主;重点关注下属公司的盈利情况和集团投资回报、资金的收益,而对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基本不干预,子公司经营自很大。

主要特点是:倾向于分权,基本上是“分散决策,分散经营”; 母子公司联系纽带主要是资本,集团母公司追求的是子公司利润最大化,而不追求集团业务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

2.战略管控型。该模式被形象地说成:“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以追求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和协同效应为目标,管理方式以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体系执行管理为主。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干涉较强,包括战略发展规划、企业资产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统一技术开发等;同时,子公司有一定的自。

主要特点是:母公司集中决策,子公司分散经营,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享有高度的经营活动自,但子公司的业务规划应根据并符合母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其重大决策要征求母公司意见,并报母公司审批;母公司职能管理核心主要是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战略协调、班子建设、绩效考评等;注重追求多元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母子公司业绩的平衡协调和双赢。

3.运营管控型。该模式被形象地说成:“既有头脑,又有手脚”。以对企业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直接管理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依靠各种职能管理实现战略、财务、营销、研发、人力等的全过程控制,子公司自很小。

主要特点是:倾向于集权,要求下属企业完全服从集团母公司统一管理、保持步调一致;职能管理的全面性,母公司不但负责子公司的战略管理,而且还负责子公司的营销、生产、技术、人力资源、新业务开发、财务、审计、风险控制等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

4.混合管控型。财务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实际中,企业集团化管控往往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如战略+财务、战略+运营等;并且管控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随着集团的整体战略转型而进行动态调整。

综上所述,不同的集团化管控模式,其集团管理的核心诉求和集团总部的管理定位是不相同的。

二、同行企业大集团化发展与管控的典型做法

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了数个大型的集团化公司,如宝钢集团(宝山、八一、广东湛江)、鞍钢集团(鞍山、攀钢)、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首钢集团;许多地方大型钢铁企业,也在大力推进多元化发展,如包钢、太钢、马钢等,集团化管控已成为这些企业愈加重视、并不断优化的重要任务。

1.以宝钢为例,宝钢是国内钢铁企业中,多元经营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且行业内重组也较为成功,属于集团化管控先进企业。

(1)产业发展与布局特点。宝钢形成“1+6”的产业布局,即:1是占主体地位的钢铁主业,6个多元产业:钢材深加工、生产服务、工程技术、资源开发及物流、金融、煤化工。主营业务收入中,钢铁与非钢占比分别为72.3%、27.7%。

(2)集团管控模式。宝钢集团管控采取的是混合型管控:战略管控+运营管控。集团整体上以战略管控为主导,多元产业侧重于战略控制,钢铁主业侧重于经营控制。

集团层面主要管控业务包括:战略规划、财务预算、重大投资和融资、管理完善、人力资源、能源环保、安全、法律、监督、审计、企业文化等。

(3)集团组织架构设置。根据集团层面控管重点,设置了12个职能管理部门,3个管理服务中心和2个离线研究院,部分职能的主要职责是:

规划发展部:集团规划与重大项目投资管理。

经营财务部:日常经营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

运营改善部:管理体系优化、信息化管理。

资本运营部:重组兼并、产权交易和人民币资金运作管理。

人力资源部:领导人员管理、薪酬管理、招聘资源配置。

办公室、能源环保、安全、法律、审计、监察、企业文化方面的管理职责设置与一般钢铁企业基本相同。

财务数据服务与共享中心:对集团下属各子分公司同质化财务处理业务进行系统性的流程再造与整合,实现数据共享。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全集团提供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如员工入离职、薪酬计算与发放、社会保险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员工信息维护等)。

不动产管理中心: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管理、开发。

人才开发院:员工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员工创新活动。

经济管理研究院:与企业相关的宏观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及趋势研判等方面研究。

2.中钢协2009年曾专门组织调研日本新日铁和JFE公司、韩国浦项、德国蒂森克虏伯、阿赛洛米塔尔的企业管理,总体上对比介绍了管理机制、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等内容。在集团管控方面,所调研的公司都是建立了母子公司体系,钢铁主业视不同情况实行工厂制或公司化体制,对非钢产业都实行公司化体制。

国外钢铁企业突出的是法人治理下的决策和监管,多数是战略管控型的。如JFE集团层面主要管理职能有6个方面:

(1)集团行政管理;

(2)与股东和集团外其它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和投资者关系;

(3)制订集团战略发展规划;

(4)制订金融政策、集中采购方案和资金管理政策;

(5)制订集团财务计划、合并财务报表;

(6)发展整个集团共用的信息技术。

三、结语

从国有钢企和国外钢铁企业的分析看,钢铁企业集团管控职能设置体现了五个共同点,即管发展、管钱、管人、管监督、强化共享资源平台;国有钢铁企业,按照国资委要求,还设立了相应的党群等部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钢铁集团发展的特点是业务多元化,且涉及的业务、行业众多,同时各种业务的相关度较低,甚至毫不相干;因此,对于不同的业务领域,也在考虑采用不同的管控模式,做到适合业务、权宜相变,不搞一刀切。此外,随着集团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审视现有的管控模式的合理性,没有简单地用一种管控模式“一管到底”。

总之,集团化发展与管控,是关联性强、相互影响的。从而实现强大的品牌形象,规模经济化,财务业务组合、协同、节约内部交易费用等效应,优化资本配置,可持续发展、共享管理体系等实惠。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到发展布局,都正在进行巨大的变化,管控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必然要同步推进,如此才能更好地形成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钢协内部材料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9

一、我国钢铁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钢铁物流产业起步较晚,从整体上看,在规模、效益、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钢铁物流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各自为战和无序竞争并存,尚未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体系;钢铁物流行业经营模式思路不清,缺乏行业规范;基础配套设施等硬件条件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现状

1.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渐显规模

我国现有300余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投资主体主要有四种类型:钢铁企业投资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目的是延伸产品规格范围,提高直供用户比例,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有实力的钢铁贸易商积极拓展经营触角,投资建设钢材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国外企业在我国投资建设钢材剪切加工配送中心;终端用户自建分条、横切、冲片、套裁、激光拼焊生产线,在满足自用后,向社会提供加工配送服务。当前,钢材的加工配送呈现“三高”趋势:即剪切线的技术装备水平越来越高;产品加工精度越来越高;加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2.钢铁物流园区不断涌现

钢铁物流园区可以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提高钢铁经营的规模效益,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要。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物流园区作为现代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建设速度加快,并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支持。钢铁物流园区依据业态大致有三种类型:传统的钢铁交易市场通过设施升级改造以及钢铁贸易商的重新整合,转型为钢铁物流园区;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为实现专业化、现代化管理而投资建设钢铁物流园区;钢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物流园区,实现生产和流通的有效衔接。

3.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我国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日益成熟,在促进钢铁大物流的形成、活跃钢材流通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国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四类:以钢铁资讯为主;以钢铁远期合约为主;以钢铁现货交易为主;以钢铁产品搜索引擎为主。

三、我国钢铁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1.钢铁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和延伸

钢铁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和延伸其实就是钢铁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物流产业链,发展现代钢铁物流。而现代钢铁物流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钢铁企业新型营销模式服务定位向加工、配送转化,另一方面是钢铁企业新型采购模式向资源基地延伸,采购、仓储、运输,三位一体。焦炭和铁矿石是钢铁企业保证生产和维护发展的两大命脉,是钢铁企业发展原燃料供应链体系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铁矿石供应方面,钢铁企业要立足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到海外投资和开发铁矿,达到对上游铁矿石资源的实质性控制。向下游延伸方面,钢铁企业重视与终端用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注重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加工配送中心,加强增值服务。同时,在重点用钢地区和城市设立贸易公司,并努力向国际市场挺进,在海外设立贸易公司,从而不断扩大企业自身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走信息化建设这条路来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真正提升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钢铁企业通过变革管理机构,优化管理配置和管理流程,实现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三流同步、产销一体、管控衔接。

2.发展第三方专业化钢铁物流企业

第三方专业化钢铁物流企业是独立于钢铁生产企业和钢铁消费企业,按照钢铁消费企业的要求来对钢铁物流进行组织实施。通过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钢铁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更好地保持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其路线是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或联合,建立大型钢铁贸易集团或钢铁贸易企业联盟。借鉴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或联合的成功经验,进行兼并重组或实行企业间的“强强”战略性联合,形成资产高、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钢铁贸易集团或钢铁贸易企业联盟;建立和完善钢铁生产企业和钢铁贸易企业的钢材制关系。明确和强化双方的责权利,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工商关系,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拓市场,稳定钢材价格,促进双方企业的共同发展;结合中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地域不平衡的特点,大力发展钢铁加工、分销的全国连锁营销网络。研究各地的钢材消费特点,做好分销机构的品种、加工模式等方面的规划,钢铁贸易集团或企业联盟大力发展钢铁加工、分销的全国连锁营销网络,保有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3.拓展钢铁物流中心或园区功能

钢铁物流园区通过对钢铁物流的统一规划,多元化服务手段等优势,使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原料成本降到最低,成为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钢铁物流园区的定位功能主要有钢材交易、仓储、剪切加工、配送运输、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保税物流、中转分拨等功能。交易方面,要全方位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选货、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实现钢铁交易的业态升级;仓储方面,将传统仓库向现代钢铁物流仓储中心转变,对出入库的钢材进行“信息化、条码化”管理,建立数字式立体仓库;剪切加工方面,大力吸引钢材深加工企业落户园区,将园区的剪切加工能力从单一化向全面化和精细化发展;配送运输方面,物流园区将运输企业结成联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统筹安排,利用海运、河运、铁路和公路运输来提供低成本的综合货运方案,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物流金融方面,物流园区应具备使园区企业能够存款、贷款、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功能,帮助解决园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信息已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钢铁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建设要注重钢铁物流核心业务流程的规划和设计、与相关信息系统的对接和交换、以及不同层次客户对园区信息平台功能的需求等;钢铁物流园区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其基本功能实现上,更要表现在提供增值服务上,要发展钢铁物流园区的需求预测功能、物流咨询和培训等其他的增值服务功能,以加快园区的钢铁物流进程、降低钢铁物流成本并提高钢铁物流的效率。

4.钢铁生产集中、流通集聚措施

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是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屡次受挫的主因。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是我国钢铁工业做大做强的趋势所在。对比钢铁生产领域,钢铁流通领域的集中度更低。这一问题在金融危机中显现出较多的弊端来,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钢铁贸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推进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钢铁物流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将成为主流,形成地区集群、区域集群或中心城市集群。钢铁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逐步向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钢铁物流企业发展。

5.钢铁流通国际化

钢铁作为大宗商品,我国钢铁流通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趋势。走向国际化的钢铁企业主体有两类,一是钢铁生产企业,二是钢铁物流企业。钢铁生产企业通过对钢材产品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注重在海外设立销售机构,并加强向海外用户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而钢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其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10

关键词:钢铁产业;发展;广西

1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 分析 

1.1 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概况

可以从广西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钢铁工业总产值,钢铁 企业 发展情况等方面来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

(2)从钢铁企业数量和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方面分析:从2000到2004年,广西的钢铁企业从69个发展到164个,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也从41.53亿元增加到211.48亿元,占全国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由0.88%提升到1.35%,发展迅速。但是与河北省相比,差距仍然明显。2004年河北省的钢铁企业总数为388个,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为2422.61亿元,占全国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为15.47%,远远高于广西1.35%的水平。广西省2004年的钢铁企业数接近河北的一半,但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却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广西的大部分钢铁企业规模偏小,规模经济不明显,生产效率较低。 广西重点支柱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柳钢),是广西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中厚板、中型材、小型材以及高速线材等。至2006年底,柳钢销售收入突破二百一十五亿元人民币,率先成为广西首家销售收入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的工业企业,并大踏步进入中国钢铁主流企业,发展迅速。 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从纵向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广西工业化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从横向分析,与全国的钢铁强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周边省份如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钢铁产业发展相比,广西在五省区中其钢铁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广东、湖南略高于云南、贵州。

2 广西钢铁产业存在的主要 问题 

2.1 大部分钢铁 企业 规模偏小,能源消耗大

广西现有的钢铁企业中,除柳钢等少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大之外,其余大都是小型钢铁企业。广西现有的铁合金企业中,除八一铁合金公司、广西大锰、广西康密劳、桂林康密劳、广西新振锰品等企业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外,其余大部分也都是小型铁合金企业。而小型钢铁、铁合金企业占用了大量的电力、原材料和燃料,能源利用率低,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2.2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质产品比例低 2.3 技术装备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

3 广西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要促进广西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1 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广西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存在着一般产品过剩与技术含量大、高附加值产品短缺问题并存的矛盾。同时广西的钢材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中厚板、螺纹钢、圆钢等,远不能满足本区 经济 建设的需要。因此,“十一五”时期,广西钢铁产业应加大力度生产技术含量大的优质产品,并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能力

与钢铁强省相比,广西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科技 进步相对缓慢。广西的钢铁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继续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如淘汰横列式线材轧机、复二重线材轧机、横列式小型轧机等一批落后轧材设备,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如近年柳州斥巨资对重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到2006年,柳州市用于技改方面的资金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其中柳钢就投入了一百亿元人民币进行技术改造,对2000年以前的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在三年时间里柳钢实现了环保、产能、销售、利润的大跳跃。科技创新可以导致系统的技术进步,促进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3.3 做大做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目前广西大多数钢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钢铁的生产、市场、研发等方面未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应以本地的大型钢铁企业(如柳钢)为龙头,并利用大型钢铁企业的辐射效应,做大做强一批钢铁企业,培育出若干竞争力强的钢铁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具有产业吸引力大,规模效应显著等优势,以促进产业的升级。

3.4 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吸引人才

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的高低水平,直接 影响 着产业发展,高素质的劳动者必然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企业应通过组织员工内部培训或鼓励员工参加 社会 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高薪聘请区内、外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或与高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等 方法 ,为企业招募人才。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成立了“人才小高地”,为柳钢聚集和培养人才,促进广西钢铁产业的创新和提升。

3.5 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并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如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通过工艺技术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对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最大程度地综合回收利用,每年为企业节支、增效数亿元,经济和环保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广西钢铁产业要以达到国家和地方环保规定的要求为目标,加强对钢铁企业以及企业周边地区的环境治理,帮助钢铁企业改造和完善现有的环保设施,缓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广西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企业、技术、资金、产品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加大资金投入和优化产品结构等途径,促进广西钢铁产业不仅“做大”,而且“做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 文献  [2]何称球.抚今追昔八桂工业[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11

论文摘要:在严峻的形势之下,钢铁企业需要进行并购重组,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0引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相关人士在第二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钢铁业正面临企业大面积减产、全行业出现亏损、库存大量增加、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等四个方面的困难。中国钢铁业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企业大面积减产,2008年前11个月产钢同比仅增2.6%,增幅回落14.2个百分点。11月上旬的平均日产水平与6月份相比,减产31.5%。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全行业出现亏损。与2008年6月份相比,目前具有代表性的6_5毫米规格普线产品平均价格下跌了40.6%;2.75毫米规格热轧卷板平均价格跌幅更是高达43.9%。2008年10月份,行业亏损面已达59%。由于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求锐减,导致产成品库存急剧增加,2008年9月末钢铁企业库存钢材量同比增长45%。目前国内港口和钢铁企业仍有1.2亿吨库存的进口高价铁矿石,平均价格每吨在11o美元左右,比当前价格高出40美元。2008年10月份,重点钢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分别增长42.6%和5o.1%。在严峻的形势之下,钢铁企业需要进行并购重组,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1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合的必要性

1.1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规模化是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并购重组一直是世界钢铁范围内大钢铁企业的发展的主旋律。欧洲钢铁工业经过几轮兼并、联合,已形成阿塞洛(现已并入米塔尔)、lnm集团、蒂森·克虏伯、谢维尔四足鼎立的局面;2002年北美进入并购重组阶段起至今,形成了美钢联、纽柯钢公司和isg集团(现已并入米塔尔)三巨头的格局;日本战后原有50多家钢铁企业,经过不断并购重组整合成了新日铁和jfe两大集团框架:在韩国,浦项制铁一家的钢铁产量占韩国总产量的65%以上。而国际钢铁巨头米塔尔扩展的历史,更是一部兼并收购的历史。2006年7月,经过5个月的漫长而激烈的较量后,米塔尔以340亿美元的价格鲸吞了世界排名第二的阿塞洛后,诞生了首个产能亿吨的钢铁巨无霸。钢铁企业开始四处出击、抢占市场,世界钢铁业并购整合的高潮即将来临。

1.2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2.1并购重组是钢铁企业实现规模化的有效途径世界钢铁产量正在趋于饱和,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2006年,国家为了防止需求波动风险,对我国钢铁企业新增产能和出口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总体状况是大而不强,表现为总体规模庞大,单个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4.21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34.66%。仅有宝钢集团进入世界钢铁企业十强;要实现钢铁产业由大变强,首先要有几个世界级的钢铁企业。在世界钢铁产量正在趋于饱和,通过并购重组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了国家和国内钢铁企业的共识。

1.2.2并购重组是我国钢铁企业改变供应链上弱势地位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作为钢铁企业的上游行业,全球铁矿石供应量的70%由巴诬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公司掌握。而其下游行业的汽车制造业前六位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约为70%。企业相对较低的集中度,使其在供应链环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2009年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问题上,中国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今年5月26日,力拓与日本新日铁达成2009年度铁矿石首发价,最主要的粉矿在去年基础上只下降了32.95%,远低于中国所期望的40%以上的降幅。在其他钢厂纷纷跟风的情况下,中国选择了与矿业巨头继续谈判。但是矿商们在一击成功后,一再出招逼中国就范。为了改变目前这种处处受制的被动状况,钢铁企业必须通过并购重组争夺供应链主导权。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并购重组才是解决铁矿石供应问题的根本出路。

1.2.3并购重组是提高产品结构和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生产力布局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偏低等问题,都与全行业产业集中度低有直接的关系。产业集中度低,还造成钢铁市场过度竞争,钢铁价格波动较大。

为数众多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工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主要生产普通线材、螺纹钢筋等普通产品,造成钢铁产品机构失衡,表现为中低档次的钢铁产品总体产能过剩,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产能不足。

产业集中度低还造成了钢铁行业能耗比过高。尽管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只有10—15%,但由于大量工艺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能耗水平较低,总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达50%左右,使得钢铁行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4.71%。

2促进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措施及建议

2.1通过并购重组加快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为了保护我国钢铁产业的产业安全,促进钢铁产业迅速升级,必须通过并购重组加快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尽管已经展开,但缺少的正是跨省市、跨地区具有实质意义的强强联合重组,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组建特大型钢铁企业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支持首钢、唐钢的联合重组,支持鞍钢和本钢的重组,支持宝钢对包钢等企业的兼并重组等等。相关钢铁企业要树立大局意识、全球意识,配合落实和加快组建钢铁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2-2并购要兼顾地方利益为了协调跨区域并购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利益,一方面,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支持维护地方的既得利益,对省市间的既得利益进行照顾。另一方面,大型中央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产品、资金优势,帮助地方钢铁企业共同做强。武钢在对鄂钢完成重组后,根据双方协议,武钢将鄂钢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并支持鄂钢发展。而鄂钢依然享有很大的自主权:独立的生产经营权;税后利润全额留存,作为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甚至还可根据经营情况自主调整工资。

钢铁企业发展范文12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改进措施一、钢铁行业特点分析

钢铁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经营和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从产成品的类别上看,钢铁行业生产出的产成品有系列性产成品和标准化的产成品。虽然钢铁行业需要的生产原材料很单一,但是其在生产过程中却可以产生品种繁多的联产品或者副产品,这是钢铁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特殊之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构成了钢铁企业产成品的主要成本,这就说明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将管理重点放在对原料和燃料的成本控制之上。另外,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要求特别高,稍有瑕疵可能导致整批产品的报废,所以,钢铁企业应该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批次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

二、钢铁行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钢铁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明显。我国的钢铁企业在集中经营这一点做得不够好,很多钢铁企业采取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在财务管理之中,规模效益描述的是生产达到盈亏临界点之后企业能够获得的超额经济效益。钢铁企业的产品成本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是不变的,变动成本的总量和产量有关;固定成本则是不变的,在一定生产条件内,企业的产量越高,单位固定成本就越低。也就是说,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产品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越低。钢铁企业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就应该尽可能的提高销量或者降低成本,而我国的钢铁企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导致了我国的钢铁产品较国外的大规模钢铁企业来说成本偏高,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的钢铁产品在国际上开拓市场、展开竞争。

其次,我国的钢铁企业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钢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成本控制薄弱的限制和阻碍。钢铁企业相较于一般的工业企业来说,生产规模大,产品(包括联产品、副产品)种类繁多,生产线拉得比较长,人员复杂,这些都给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我国的钢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大多对成本控制的理解存在盲点,很多财务管理人员认为成本控制就是成本核算,成本的计价和分摊,最后再将单位产品成本计算出来就算完成了成本管理的工作。其实不然,成本管理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深入到钢铁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步骤中去,了解每一个生产步骤需要消耗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定额,了解在销售环节销售费用的合理标准,为钢铁企业制定成本预算和成本标准,并将之应用到成本控制之中去,并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给员工深深的树立节约至上的工作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减少成本消耗。而我国当前的成本核算过于粗糙,成本管理起不到控制成本、节约成本的作用。

最后,钢铁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我国的企业集团,包括钢铁企业在内,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大多都是事后控制,出了问题才想到进行财务控制,控制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在财务管理上,钢铁企业没有事前预算,没有事中控制,仅有的年度利润规划往往也流于形式。

三、钢铁企业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首先,钢铁企业应该在组织结构上实施创新,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很多企业的上空,我国的钢铁企业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潜藏在钢铁行业内的风险被大规模释放,钢铁行业的市场繁荣已经是昨日黄花。所以,从钢铁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钢铁企业最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树立自己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产品。我国的钢铁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竞争力方面稍有欠缺。为了加强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实现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优化组织结构,实行集中经营模式,追求规模效益,降低产品成本,培养核心产品,提高自己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钢铁企业应该注重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钢铁企业最重要的成本是原材料成本,也就是铁矿石的成本。钢铁企业首先应该保证铁矿石的高质量,其次应该想方设法降低铁矿石的采购成本,比如说钢铁企业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铁矿石的商家,谁提供的价格优惠、质量上乘就在谁家购买。在钢铁的锻造、冶炼和最终销售的过程中,钢铁企业应该加大控制力度,减少浪费,将生产过程中的错误降至最低,合理规划销售费用,充分的利用联产品和副产品。钢铁企业的成本眼光应该放开,不应该局限在产品的成本控制之上,还应该充分考虑环境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只有钢铁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才有定价的优势,才能为市场提供质高价廉的产品,钢铁企业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也才能和国际上的知名钢铁企业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

第三,钢铁企业应该确定最有资本结构,扩宽融资渠道。近几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大型工业企业和中型工业企业的商业银行贷款限制越来越多,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大中型企业通过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即使贷款成功,可能也要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在这种经济环境的限制下,钢铁企业应该积极扩宽融资渠道,从信托机构、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划,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并且钢铁企业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融资的资源,有利于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让每一笔资金都使用到点子上,发挥资金的最大潜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好方法。(作者单位: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郭骞.新时期如何做好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财会天地,2012

[2]刘建平.试论钢铁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经济师,2012

[3]许岳明.钢铁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