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10 15:18:40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与分析方法;准确;高效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实施工作的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建立了严格的检查督导制度,每年一次的检查验收便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实施《标准》中,本市、县(区)教育局都是严格要求各学校在《标准》测试工作结束后,及时、准确地上报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认真地统计、分析、评价和总结,并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让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测试的结果,使测试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为强化督导作用,在一级自检中要求各学校百分之百地完成测试、上报工作;在二级抽检中各县(区)每年完成一、二次抽检工作;在三级抽检中,每年12月进行一次全市范围的抽检工作。

笔者近年来全程参与了本市的抽检工作,并负责对每年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了一套了测试、统计和分析方法,现呈现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准备工作

通过教师信息工作平台或“体育教师QQ群”了“被抽检学校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抽检记录表

2011年本市抽检的三个项目是耐力类项目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柔韧、力量类项目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速度、灵巧类项目篮球运球。

各学校在抽检老师确定了抽检班级后,及时将这张表的“学校、班级、日期、姓名、原检”几项内容填写完整,交给来抽检的老师。三项 “抽检” 数据为空白,留作现场抽检时填。抽检结束后,将填完的“抽检记录表”复印一份,留作填写“抽检导入模板”。

2.学籍卡

学校教务处准备好被测班级的学籍卡,抽检时核对学生;体育组做好场地、器材准备工作。

3.电子稿材料

(1)原测导出成绩表(Excel表)

形成方法:将被抽测班级的本校体育老师测的六项成绩(原测成绩)填入“原测导入模板”中打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点“数据导入”,将被抽测班级的原测成绩导入点“自动评分”,形成分数、等级数据点工具栏中的“数据”,在下拉菜单点“数据导出”在对话窗中填文件名,文件名为“学校+班级+原测导出成绩”,如“XX中学204班原测导出成绩”,形成“原测成绩导出表”。

(2)抽检导出成绩表(Excel表)

形成方法:在“原测导入模板”中将抽检的三个项目中的成绩全部删除,重新填上现场抽检的三项成绩,形成“抽检导入模板”,下一步再按形成“原测成绩导出表”的程序,形成“抽检成绩导出表”, 文件名为“学校+班级+抽检导出成绩”,如“XX中学204班抽检导出成绩”。

注意:如实填写抽检成绩,一定不要有虚报,请仔细校对。将这两份电子稿材料及时发往指定邮箱。

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Excel是运用比较广泛,教师比较熟悉的软件,“抽检成绩导出表”也是Excel表,所以用它统计数据比较合适。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整理数据

将“抽检导出成绩表(Excel表)”中的姓名(F列)、性别(G列)、耐力类项目分数(U列)、耐力类项目等级(V列)、柔韧、力量类项目分数(Y列)、柔韧、力量类项目等级(Z列)、速度、灵巧类项目分数(AC列)、速度、灵巧类项目等级(AD列)等8组数据复制、粘贴到Excel表的空白处(如:第F60—M112单元格,如表2)。

在所有抽检的学校中,选其中一所抽检班级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最先做统计工作(如:八中204班人数最多,52人),并以此班作为模板设定统计函数,其他学校的统计只需按同样方法将设定的统计函数复制、粘贴到Excel表的相同单元格内,就可以直接统计出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八中的统计数据设在E114—S125的单元格内,则统计另一所学校(如:九中)数据时也必须将统计数据复制、粘贴至E114—S125的单元格内,这样,所有九中的统计结果便直接出来了。所有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时,选“数值”,取2位小数(表3)。

2.统计数据

以八中204班52人的数据为例,每位学生测试了3个项目,总测试52×3=156人次。

(1)单项平均分:先算耐力项目分数(H列),鼠标单击H116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点fx插入参数 ,在“选择函数”中,点“AVERAGE”,再点“确定”,在“Number1”选择“H61:H112”,再点“确定”,得耐力项目平均分92.06,再单击H116单元格,可以看到右下角的小正方形,鼠标指向它时,会变成小十字,然后向右拖动,便会在J116单元格出现柔韧、力量类项目平均分(66.50),在L11出现速度、灵巧类项目平均分(84.25),I116和K116的数据不需要,直接删除(表4)。

(2)总平均分:鼠标单击G117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H116+J116+L116)/3”,按回车键,得80.94(表5)。

(3)优秀人数:鼠标单击I118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点fx插入参数,在“选择类别”中点“统计”,在“选择函数”中,点“COUNTIF”,再点 “确定”,在“Rang”中选定范围“I61:I112”,在“Criteria”中输入定义条件“优秀”,再点“确定”,即在I118单元格中出现“37”(表6)。

同样方法,在I120单元格统计出“良好人数”,在I122单元格统计出“及格人数”,在I124单元格统计出“不及格人数。”

(4)优秀人数比例:鼠标单击

I119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I118/52*100”,按回车键,得71.15(表7)。同样方法,在I121单元格统计出“良好人数比例”,在I123单元格统计出“及格人数比例”,在I125单元格统计出“不及格人数比例”。

(5)总优秀人数比例:鼠标单击O118单元格,在函数工具栏输入“=(I118+K118+M118)/156*100”,按回车键,得44.23,即三个单项的优秀人数总和除以总测试人次数(表8)。

同样方法,在P118单元格统计出“总良好人数比例”,在Q118单元格统计出“总及格人数比例”,在R118单元格统计出“总不及格人数比例”,总合格率(总达标率)=100-总不及格人数比例。

(6)三个测试项目总体等级分布、平均分、合格率、排名对照表(表9)。

根据前面统计结果,将各校的数据填入对照表中,并统计出总体情况,依据平均分和合格率分别给予排名。

三、撰写分析报告

1.抽检情况概述

主要包括抽检的目的、项目、时间及人员安排、总体抽检人数等。

2.抽检结果分析

主要进行分数分析(平均分)和等级分析(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达标率),以及各抽检学校的比较分析。

3.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抽检时成绩比较好或比较差的学校,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结合深入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法,寻找其中成功的经验或问题,比如,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结合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运动会等提高学生测试成绩的措施等,学校测试成绩的形式与方法等。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委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top-down)源于工程控制学研究领域,是一种工程设计理念,强调从最高端到最低端,从总体构想到具体实现,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顶层设计理念被逐渐引入教育学等研究领域,成为制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理论界对顶层设计的研究方兴未艾,一些高职院校也有意识地运用顶层设计为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指引,但总体来说,顶层设计理念应有的理论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高职院校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担负着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学校党委如何在顶层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高职院校实行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逐渐从规模扩张转至加强内涵建设,学校发展总的指导思想的制定和设计越来越关键,包括如何形成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等,这些都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引入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视角出发,通过系统梳理设计,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对破解当前发展中的困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1 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高职院校清晰定位,明确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明确自身功能的前提下,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学校党委从了解和把握社会人才需求人手,结合学校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所处环境,汇聚集体智慧,对自身办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最后形成指导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形成既具有高职教育特征又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办学思路。 

2 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高职院校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顶层设计中,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决定并演绎出二级系统,二级系统包括两个基本架构:组织系统和非组织系统,组织系统包括学校各单位和队伍,非组织系统包括制度和文化。当前有些高职院校由中专校升格而成,规模扩大之后,仍沿袭原有的运营机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终极目标进行组织系统和制度体系的设计整合,促进组织系统中的各单位和各类人员形成各自细化的职能和目标,使学院的所有资源都集中到顶层目标的实现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高职院校创建学院文化,培育办学特色。学院文化是一个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办学特色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显性标志。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还未形成自身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也未有意识地去总结、提炼、创建有核心价值的学院文化。在顶层设计的i级系统即实施阶段,顶层理念渗透到每一项具体t作中,融入到每一个参与者心中,通过实践一反馈一总结一实践的循环,最终会形成以理念决定思维,以思维养成习惯,以习惯培育传统,以传统积淀文化,以文化彰显特色的局面。 

二、当前高职院校党委在实施顶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胡锦涛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上,高职院校党委拥有重大决策权,在学校的顶层设计中也应发挥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但顶层设计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准确定位、锁定目标,科学设计、系统整合,执行控制、实施反馈等多个环节,对组织者要求极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顶层设计的最终实施陷入困境。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党委在实施顶层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有设计无顶层。当前,有部分高职院校党委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还不够清晰,发展定位上存在着“跟风式”“单线式”现象,把“创示范”“升格”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发展规模上求大不求特,专业建设求全不求强,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表面轻本质,功利化倾向明显。有些学校党委立意不高,眼光不远,对校内外形势变化、行业发展动态趋势缺乏深思熟虑和全面把握,未能很好总结和提炼本校的核心优势和办学经验,导致定位模糊,最终体现在学校发展特色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 

2 有顶层无设计。一些高职院校党委对顶层目标进行了建构,对学校发展定位、办学思路作了科学阐述,但未对实现顶层目标的步骤和环节作具体的统筹规划设计。如有些高职院校党委提出创建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但没有考虑到“一流”的具体内涵和标准是什么,需要哪些二级子系统和分目标来支撑、衔接,各分目标如何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学校在制度层面如何设计完善以保障顶层设计的顺利实施。因此,顶层目标不进一步变成具体的“操作指南”,所谓的理念、目标就是空中楼阁。 

3 有设计无实施。顶层设计的重中之重在于落实。有的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的实施中阻力重重,虎头蛇尾,主要是执行力不强,忽视了党组织在实施中的保障作用发挥。在思想保障方面,党委未能有效统一全员思想,导致对顶层目标认识不清、领会不透;在组织保障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在队伍保障方面,没有把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在机制保障方面,没有建立导向明确、运行有序的内部机制,顶层设计的实施缺乏良好环境和氛围。 

4 有实施无反馈。顶层设计中的实施监控、目标反馈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它将顶层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经验以及师生员工的反映及时反馈给决策层,从而构成由上至下再由下向上的双向反馈,推动顶层目标和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有些高职院校党委没有主动总结实施的经验和教训,挖掘和放大亮点,不注意把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提升,形成具有共识的理论性总结,从而大大降低了顶层设计的实际效果。 

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说明部分高职院校党委在抓全局、抓思想、抓组织、抓队伍、抓执行方面能力不强,统筹和动员各方力量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水平不高。 

三、高职院校党委做好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顶层设计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定位、设计、整合、实施、反馈”五个步骤进行,在空间组织上从顶层目标、系统整合、组织实施三个层面推进,体现了顶层设计理念的内在逻辑和科学体系。下面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党委如何做好顶层设计进行探讨。 

  1 办学思路与理念形成。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一直围绕“办什么样的高职教育,怎样办好高职教育”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总结、凝炼、升华并形成了“三个一,三个二”的总体办学思路,即贯穿一根红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凸显一根主线: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抓住一根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成人与成才双轮齐转,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双轮齐转,坚持继续教育与普专教育“双轮齐转”。。总体办学思路的提出科学地回答了两个根本问题,为学院发展提出了终极目标。在办学思路形成的基础上,学院党委根据高职教育内涵提升的新任务,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全国率先提出“大爱育人”办学理念,把“塑大爱精神之魂,举素质教育之旗,走工学结合之路,结‘成人“成才’之果”作为行动指南,抓住了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源头动力。 

2 设计与整合。思路与理念一旦形成,发展路径便成为关键。学院党委针对办学思路,提出了“六个必须”总体工作要求,围绕“大爱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下发了全面深化大爱育人工作实施意见,制定《2009-2011年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了力争三年实现“六大变化”的具体措施,为顶层目标的实现,绘制了一张精确可控的“路径图”。同时,党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狠抓思想、组织、队伍建设,为顶层目标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通过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广大教师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为办学思路和理念的贯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 实施与推进。顶层设计的实施操作层面,既需要排除万难,大力推进,也需要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方法,精心搭建平台和载体,使实施更富成效。学院党委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实施与推进。一是狠抓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和教学技能大赛,狠抓课堂教学质量。高度重视督导工作,设立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强力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着力抓好院系两级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优化。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建“校地校企合作委员会”,积极推动和建立“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参与”的高职教育运行机制。二是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提高推进实施效果。学院党委不断创新实践载体,丰富实施内容和形式,通过推进“六大工程”,构建全面的育人工作体系。推进“师德工程”,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推进“理想工程”,大力培养优秀学生;推进“学优工程”,引导学生向身边的典型学习;推进“三帮工程”,确保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推进“文化工程”,积极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推进“实践工程”,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打造品牌,特色发展。顶层设计最终就是以不同的定位,寻求特色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学院全力打造育人品牌,以“大爱育人”理念统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育人特色。着力培育院(系)发展品牌——医学技术学院,加大投入力度,使医学技术学院成为本地区医学教育中心。大力创建服务地方品牌,学院开创的退役士兵培训“学历+技能+就业”的泰州模式,得到了各级军地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反馈与提升。顶层设计是在双向反馈和动态调整的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学院党委在实践中寻求工作的一般规律,注重总结顶层设计实施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学院2010年成功出版了《大爱育人——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使“大爱育人”理念理论化、系统化,推动了“大爱育人”工作向更深层次开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大爱育人”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学校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渗透教育规律的研究,制定渗透教育规范流程,有力促进了渗透教育在全院的推广。以“大爱育人”为核心的学院文化已初见雏形。 

第3篇

自1979年,教育部先后颁布http://了一系列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制度规范,不仅对高校总会计师的地位、职责和权限等问题进行了界定,而且也明确要求凡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都应设置总会计师。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各高等院校对总会计师的设置情况并不理想。少数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的高等院校,也存在着总会计师权限职责不明确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在资产规模、资产组合和管理方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元化的内部经济结构和错综复杂的会计核算内容为高校有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明确高校总会计师的权限和职责,有效地推动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建设以及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摆在我国高等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美国高等学校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制度建立较早,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本文拟借鉴和参考美国高校cfo的权责界定情况,针对国内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一、美国高校cfo权责状况

为了了解美国高校cfo的权责状况,本文选择了8所美国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从上述为数不多的美国部分高校cfo权责调查情况来看,cfo主要从事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与风险管理。战略与风险管理不是cfo的主要职责,但是cfo通常需要参与其中,包括:(1)校园总体筹划。cfo通过分析影响校园的人口、经济以及地理趋势来为学校的未来发展确定方向。(2)风险管理。高校cfo需要确认和分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风险,承担整体调度的角色,将不同的校务相关团体的活动统一起来,提出一些风险预防建议,实施风险回避政策,进行风险转移或其他有效的措施。(3)院校联盟战略管理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竞争和合作形势的发展,在美国高校之间出现了院校联盟这种新型关系。院校联盟的优点如下:课程丰富、避免支出、降低成本、成功合作的连锁效应、集中智慧等。美国高校cfo通常还需参与到这种院校联盟的管理工作中去。

第二,财务会计领导工作。在财务会计核算方面,美国高校cfo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并推行财务会计政策。高校cfo需要起草相关财务会计政策,对现行财务会计政策进行整理编目,对过去相关政策进行存档,并负责管理学校有关财务会计政策的网页,在财务部门推行实施新的财务会计政策。(2)管理财务会计部门,要求学校的财务会计部门保存会计记录,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会计报告,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财务会计服务,如助学贷款、奖学金核算和发放等等。(3)开展总体的财务分析。高校cfo们不仅要关注日常的财务核算,还要运用高校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的剖析、比较和评价,进而分析出高校总体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

第三,管理会计领导工作。美国高校cfo的管理会计工作主要包括:(1)预算管理。高校cfo不仅要负责预算流程的开发,而且还要就主要的预算要素和校方关注的问题向校董事会咨询,确保预算能够驱动整体战略的实施。(2)学费预算和薪酬管理。高校cfo还必须在所需的学费收入、学生群体的规模和类型、教工的工资水平以及用来资助课程的经费之间做出明确的权衡。同时,cfo和董事会还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如何促进学费增长,以及如何确保学校薪酬的竞争性方面。

第四,财务管理领导工作。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学校资产、基金以及设备仪器的管理,特别是资产和基金的管理,其涉及的管理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国家财政拨款;高校长期各种投资形成的实物资产;个人和社会组织的捐款;教学、科研活动形成了大量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著作发明及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形成的声誉等;各种投资及经营性资产等等。

第五,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工作。部分高校cfo除了参与和领导上述四项工作之外,还需负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维护学校的内部财经纪律,加强内部管理,协助高校管理层达成高校的运作、财务

转贴于 http://

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目标,提高办学效益,并以内部顾问的身份为新的管理流程及其他内部控制活动提供建议。在有些高校,cfo还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和完善支撑高校财务工作的技术系统和财务报告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系统,保证高校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所有部门提供信息技术系统;重要档案信息化;完善校园卡系统等。

第六,其他综合性管理。少部分的美国高校cfo还需负责其他综合性管理工作,如环境卫生和安全等。高校cfo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应对措施,范围包括:实验室安全、核辐射安全、激光安全、职业卫生、职业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保护等。针对不同人员,如实验室人员、教职工、设备管理员和学生制定不同的政策和应急措施,为其定期举办相关培训课程。

二、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背景与现状

1. 我国高校财政体制的变革

我国高校财政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依靠财政拨款;第二阶段,以财政拨款为主,高校自筹和社会筹资为辅;第三阶段,以高校自筹和社会筹资为主,财政拨款为辅。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提高,高校对资金的需求愈加迫切,各高校在争取更多财政拨款的同时,通过兴办产业、收取学费、银行贷款、社会捐助等渠道来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利用后勤社会化以及与其他高校结盟等方式来缓解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伴随着资金流入量的增加, 如何科学管理这些资金及如何保护资金的安全也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近几年高校不断进行战略重组,向银行贷款融资、招商引资、对外投资与合作等,这些重大举措都会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财务、法律、管理等问题,这需要高校领导班子中有熟悉财经管理的专家出面组织、协调,事前通过科学、充分地反复论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高校中设置总会计师职位,协助校长进行科学决策,积极拓展学校的筹资渠道,进行资金最优化配置,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及评价就显得非常必要。

2. 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权责界定

早在1979年底,教育部以《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为基础,颁布了《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凡设立一级财会机构的高等学校,一般应当设置总会计师。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总会计师的权责规定相对比较弱化。此后,1991年10月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http://关于高等院校贯彻〈总会计师条例〉的实施意见》,1997年6月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制度规范,都要求符合一定规模条件或者具备一定管理条件的高等学校应该设立总会计师。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并且规定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是:(1)监督经费使用的合规与有效;(2)经费管理信息化;(3)经费使用绩效评价;(4)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转贴于 http://

总体看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经费使用和管理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国有资产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学校设立总会计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 我国高校总会计师设置现状

尽管各项政策法规中一直强调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我国高等学校从总会计师岗位的设置以及权责的界定上都不是十分理想。笔者针对我国113所“211工程”院校进行了一项简要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从上述调查情况不难看出,目前,高校总会计师设置方面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组织上不落实。调查显示,在113所“211工程”院校中,明确表示设置了副校级总会计师的仅有4所,不足4%。在其余96%未设置总会计师的高等学校中,有68%的高校没有在其学校主页上标明副校长的分工信息,在另外未设立总会计师的32所高校中,很多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都是非专业人员。这与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在岗位设置以及专业管理水平要求方面都严重背离。

第二,职责范围较小。在4所设立总会计师岗位的高校中,也存在着总会计师权责范围过小的问题。表3是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总会计师的职责分工情况。从中不难看出,在学校的总体财务管理工作中,总会计师所负责的工作非常有限。其他财务管理工作被分割和肢解到其他非财务专业的副校长名下。这样的职责划分不仅与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不一致,同时也不利于总会计师的权责发挥与协同管理。

在另外32所获得副校长分工信息的高校中,大部分高校都是设置一名副校长来主管财务会计工作,其余与总会计师权责相关的事务通常都是由2-4位副校长分别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起来会存在很多的障碍,很难获得经费从收支合规到信息沟通及绩效评价的一体化协调管理。

有些高校领导包括总会计师本人,对总会计师的认识仍停留在“会计主管、财务主管”的定位上,总会计师在价值管理过程中的权限和职责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

三、对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会计师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应全面参与高校的战略与风险管理,同时应该负责高校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领导工作。我国财政部2010年9月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第四章第8条明确规定:“总会计师是单位主要管理人员,承担着经济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工作,应当具备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财会、金融、法律等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从上述我国部分高校总会计师权责和美国部分高校cfo权责调查情况来看,我国高校总会计师目前在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参与程度较高,但是在这些方面所担负的总体领导性权责还不够。此外,总会计师在审计及高校的战略与风险管理方面也参与得不够,未曾涉及到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和其他综合性管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未来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第一,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加强领导和架构建设工作。

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应协助校长领导学校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制定和推行学校现行财务会计政策,管理好学校的财务会计部门,组织领导全校的财经工作。同时,高校总会计师还需对现有及过去的财务会计政策进行整理和归类存档。此外,高校总会计师应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并完善财务分析系统,全面揭示高校财务运行状况,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管理会计工作方面,我国高校总会计师不能局限于单纯的预算编制,还应负责开发有效的预算流程,将预算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不仅如此,总会计师还应在新生招录管理的决策中,特别是学费预算管理中发挥作用,在保证学校质量的前提下,权衡好所需的学费收入、学生群体的规模和类型、教工的工资水平以及用来资助课程的经费之间的比例。此外,还需完善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参与工资/奖金方案的制订http://,做好薪酬管理及业绩评价工作。

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高校总会计师对国有资产完整和保值增值负有直接的经济责任,需要不断提高资产、基金以及设备仪器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重大项目投资,要做好现金流的预测和报告,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和管理。总之,高校总会计师应进一步参与到学校重大经济问题的决策中去,审定基本建设等重大项目,审查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过程。

第二,总会计师应该积极参与高校的审计工作和战略与风险管理。

我国高校的审计工作大多是由总会计师之外或是负责财务会计之外的副校长来管理的,不利于高校财转贴于 http://

务的整体协作。因而,高校总会计师还应负责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学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利用自身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熟悉财务状况等优势,及时反馈校长决策的落实情况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完成高校在运作、财务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目标,把审计服务融于审计监督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

在我国,随着前些年大学之间的合并和新校区的扩张,校园总体筹划工作尤其重要。一个精心设计、良好运行的总体筹划有利于将有限的学校资源集中用于满足学校所要求的高质量项目;相反,设计失误的总体筹划常常会使学校出现严重的财务和行政问题。因此,高校总会计师需要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和学校的财务状况,考虑高校的未来发展战略,以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术计划。

近些年,校园风险也日益突出,包括实物的、伤亡的、财务的、经营的和名誉的风险问题层出不穷。高校的总会计师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以下工作:确认和分析各类风险;综合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措施降低和控制风险等等。另外,总会计师应积极参与到新型的财务关系管理活动中。比如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http://和其他综合性管理工作等。

第4篇

一是以“抓班子”为切入点,加强民主团结,构建合谐团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习,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工作和领导水平。班子成员在“班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作用条例》、《廉政准则》、《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津市市领导干部“五五”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善于采纳合理化建议,坚持人、财、物等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开诚布公、坦诚相待,上下齐心、形成合力、促进工作,为党工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以“带队伍”为关健点,努力带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坚决做到“出成绩、政绩,出经验,不出问题”,让干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断提高干部的执政水平。进一步搞好规范化服务型机关的建设,坚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要求,努力增强党委统揽和把握教育工作全局的能力。通过强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理念,顺应构建和谐教育的要求,谋求教育发展新思路。坚持科学发展,敢在普教、职教、幼教、社会力量办学四路争先。紧紧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围绕学校安全、师德师风、队伍建设、德育建设这四个基本点,突出教育布局调整、排危、信息技术教育、师培、调研、督导、用人机制、干部梯队、干部激励和各项制度建设等十大重点,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党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要求,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按照“党要管党”原则,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党委讨论重大工作时,尤其是在涉及他人切身利益或工程招标等问题上,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和群众监督作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班子内部团结,作风实,风气正,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较好体现。

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结合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专项治理等专项活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对干部工作中的选人用人上,把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力求监督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坚持任人唯贤,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五是突出主题,狠抓活动载体。

1、教育局机关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创满意机关”为主题,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重点,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窗口、结对共建等发挥党员作用,切实改进机关干部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创建人民满意机关。

2、各基层党组织以“推进教育改革、服务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学校”为主题,以“党员示范岗三创三争活动”为重点,开展“师德师风双评议”(家长评议学校、学生评议教师)活动、“师德承诺与反思”活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宣传月”活动、“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活动。

3、“到户工作法”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局党委领导干部带领包点股室站党员下到联点学校,调查了解情况,摸清底子,建立帮扶结对联系对象,把机关党员的示范作用辐射到学校党员、教师和学生。各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到年级、到班级、到教研组,各党员到包班、到学生。上下联动,形成了创先争优活动帮扶结对联系网络。

4、围绕主题,将创先争优活动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高考学考期间,一中、二中、五中、灵中等考点党组织高调开展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创优秀考点,争当优秀考官”的活动,确保了高考学考的顺利进行。一小、二小、五中等学校党组织开展了党员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一小语文教研组今年被评为常德市芙蓉标兵岗,一小党员马瑶芳老师被评为常德市芙蓉标兵。一小、双济等学校党组织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党员带头读书活动,提出了“党员教师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年写一万字”的目标要求,涌现了李悦、吴丽萍、熊运梅等党员读书活动积极分子。一中党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岗星级活动,涌现了徐元清、易建华等学校星级党员。教育局机关、一中、二中等32个党组织认真开展了党组织和党员党性分析活动,撰写党性分析报告980多份,各党员根据党性分析过程中需要整改的问题向党组织递交了公开承诺书。开展了“一人一瓶水,爱心送灾区”特别行动,教育系统党员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群众捐款近30000万元。

【2012年教育局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统计局调查队工作总结

2012年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2年市物价局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纪检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2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

【返回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六是狠抓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品牌学校建设。

2、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加速。一是我市已建成合格学校9校。今年市委、市政府计划再投入800万元完成保河堤镇中心小校、渡口镇中心小学和市七小等3所合格化学校建设。二是现保河堤镇中心小校教学楼三层封顶,学生宿舍楼破土动工;渡口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和学生食堂工程完成了招投标和老食堂的拆除开工兴建;市七小的实验室和操坪已做出了建设规划。三是补充图书资料和实验器材及实验药品。

七是推进素质教育,强化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1、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主题活动。举办“校园拒绝xx图片展”、主题团会、班会、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远离三室一吧活动、志愿者活动、诚信教育、做合格公民活动等;坚持升降国旗,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学习园地、板报、简报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

【1】 【2】 【3】 【4】 【5】

【2012年教育局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统计局调查队工作总结

2012年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2年市物价局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纪检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2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

【返回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八是深化教育内部管理,塑造教育良好形象。

2、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一是强化师资培训。启动了新一轮继续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全市300余名教师已上网学习,参加远程教育培训。落实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人员22名,选派了6名初中校长参加常德市校长培训,2名小学生理健康教师、5名小学音体美教师参加常德市骨干教师培训,举办了普通话培训班,55名教师参训,举办信息技术高级培训班,84名教师参训,落实了暑期省市教师培训的参训人员。32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全市建党培训,发展预备党员18名、转正预备党员10名。二是通过“车胤名师培养工程”、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学生评议教师、教师评议校长、家长与社会评议学校的“三评”制度及教师考评末位淘汰制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述职制,逐步缩小城乡教师学科、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差距,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师资与行政管理队伍。按照“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要求建设教育督导队伍。

3、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大了监管治理力度。一是开学初重申了“三个禁止”和“三个一律”的要求,即禁止擅立项目、禁止提高标准、禁止扩大范围乱收费,违者一律清退、一律没收、一律查处。二是组织了教育系统内部的财务收费专项检查,督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按文件所规定的收费范围、项目、标准,本学期入学人数,上学期教育经费收支情况三项内容全部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与市纪委、市物价等部门对所有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严禁超范围、超标准、超价格的违规现象发生。通过不断治理,我市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

4.强化教育审计。一是配合市财政对“普九”债务化解进行了再清理、再认定,对用于支付化债经费中的校舍改造部分进行了再核实、再审定。二是进一步落实审计职责。对项目工程招投标参与审计,对预算评审加大了工作力度,改变了过去只重决算审计而忽略预算审计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三是积极参与由市财政牵头组织的学校债务清理,派出专业会计二人参与清债,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九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发展成职教事业

1、突出《职业教育法》抓手,发挥职业中专的“龙头效应”。一是进行了全市乡镇农校摸底;指导灵泉农校开展教学活动;协助组织职业中专学生参加全省职业能力等级考试。二是完成了“职业教育省级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协助“津市市职教中心”迎接“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验收;配合市人大对我市落实《职业教育法》专项检查。三是组织职专学生参加常德市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5人;津市市职业中专获得了组织奖和团体二等奖及优秀赛点等荣誉。

2、进一步强化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深入调查了各类短期培训班发展状况。一是给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办学教育机构换发了新的办学许可证,对一批办学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力量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实行招生简章、招生广告登记制度,规范招生行为,化解民办幼儿园的招生矛盾,严格审核社会力量办学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的宣传内容,对其进行登记备案,严格控制失实的招生宣传,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三是进一步理顺了常规管理,着力推进了规范化建设。为着手实施民办幼儿园“百分百”管理方案,下发了资料、方案,为下半年纳入年检全面实施和执行,步入规范化轨道打好了基础。

【2012年教育局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统计局调查队工作总结

2012年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2年市物价局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纪检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2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

【返回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十是狠抓隐患的排查消除,确保教育大局安全稳定

1、狠抓制度建设,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

2、狠抓安全卫生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安全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树立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制订了各项责任目标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克服困难,强化各项举措,积极消除学校安全隐患。对学校食堂、小卖部、实验室、宿舍、门房等重点部位和饮水、用电、消防、药品、课外活动等薄弱环节进行了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了对经营场所的环境整治、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基础设施的建设、物品的保管和食品的安全卫生等的管理。三是以人为本,广泛开展对师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了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避险能力和自救能力。

十一是充分发挥整体职能,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1、工会工作亮点多。一是组织召开了全市校务公开流动现场会,全市21所学校校长、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察局、市政府办、市政务中心领导观摩了市一中、翊武中学、白衣中学校务公开情况。二是完成了妇女与儿童十年发展规划。三是完成了教育系统人口普查工作。四是计生工作接受了常德市和本市级的评估验收。五是指导市七小接受了省关工委示范性家长学校的督导评估。

2、勤工俭学取得新成绩。一是更新观念,树立了工作信心。二是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认真抓好上半年工作的落实,抓教辅资料的发行,抓学校超市的服务质量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教育宣传工作再结硕果。积极办好教育信息网。一是坚持每月发稿20篇以上。二是配合局中心工作开辟了“机关作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专题。三是教育宣传网络日趋健全,骨干通讯员作用充分显现,信息报送工作明显加强,通讯员、信息员工作自觉性极大提高。上半年,教育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较好成绩,我们在市级媒体刊(播)发教育宣传稿件68篇,其中市级45篇,常德市级23篇,向市教育局、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30余条,其中13条分别被《常德教育》、《常德市人大教科文卫通讯》采用。编印《津市教育》3期。

【2012年教育局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统计局调查队工作总结

2012年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2年市物价局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纪检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2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

【返回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打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教育工作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市委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影响教育稳定的因素较多。二是在对学校各级干部的管理、教育等方面还有漏洞等。三是对党委班子的学习还待进一步加强。学习内容还要进一步充实,制度上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力争圆满完成全年教育工作任务。

【2012年教育局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统计局调查队工作总结

2012年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2年市物价局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纪检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经验;

高等学校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与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适应。建立规范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保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办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工作才能按照高等教育财务规律办事,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教育投资的效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创新,在财务领导体制、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主管、经济责任制度和财务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的重大改革,现在已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领导体制:实现从班子集体负责制到校长法人负责制的转变

财务工作领导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规范的财经工作领导体制是维护学校财经工作秩序、理顺财务关系、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制的有力保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不断调整和完善,先后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校长负责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负责制”、20世纪60年代的“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负责制”、“”时期的“革命委员会负责制”、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形式和阶段。学校财务工作领导体制也经历了从实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共同负责――集体负责制,到“校(院)长领导下的,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专职主管负责制,再到“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法人负责制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及有关业务部门对高校统得过多,包得过宽,管得过死。从人、财、物的分配使用,到学生的招生分配、教学计划的制定等等都统起来、包起来、管起来,高校没有相应的自。在财务上,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国家预算拨款,没有经济效益观念,不实行教育成本核算。也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因此,尽管在不同阶段的学校领导体制中都强调了校(院)长的责任,但由于高校没有自,校长实际上无责可负或负不了责。即使是有责任也是“校务委员负责制”“革命委员会负责制”的集体领导、集体决定、集体负责。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财经工作的校长负责制不可能落到实处,实质上的班子集体领导、集体负责制取代了“校长负责制”。

改革开放后。为了增强高校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充分挥发挥高校潜力,调动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国家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1986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全方位地扩大了高校办学自。1986年10月15日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根据《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在校(院)长领导下的,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有利于集中学校财权,解决多支笔审批财务开支的混乱局面,使总会计师能够积极参与学校整个经济工作的预测和决策。从组织和管理上,在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总会计师只是学校的一名副职校级行政领导成员,与其他副校(院)长一样,只能是校(院)长的助手,协助校(院)长归口领导和管理学校的财经工作,不可能真正承担起学校的经济责任。

1994年7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体制。”“通过立法,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使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单位。”1997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从加强高等学校财经工作宏观调控能力和强化财务管理的需要出发,根据权责结合的原则。提出高校财务工作的校(院)长负责制。第六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第三十九条还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为完善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高校(院)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总负责人,具有全面领导和管理学校各项工作的法定权力。因此,他必须相应地承担包括财经工作经济责任在内的各种责任。高等学校建立校(院)长财经工作负责制是与法定的权力相匹配的,这一体制有利于发挥校长的行政领导作用,增强学校财经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能力,做到了责、权、利统一,促进了学校经济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从“集中管理”到“分级管理”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大致经历了集中统一领导、分散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是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的体制。高等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的变迁,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我国高校主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内部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由学校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和资源,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权力和财力高度集中,便于直接管理、统一调配。其弊端是由于财经工作的管理权过于集中,学校基层单位缺乏自,难以调动学校内部各单位生财、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高校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胆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教学、科研及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学校由过去单纯的教学、科研活动,逐渐转变为教

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并举,成为面向市场经济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实体。与之相应的是学校经济利益更加多元化、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化、财务管理日益精细化,这些都要求学校必须实行与之相适应的、体现高校办学自、适合学校校情的、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以规范财经工作,理顺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管理。改革开放初,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从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活力的客观需要出发,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调动校内各单位的积极性,提出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学校及校内单位适当下放财权,逐步建立健全学校自主办学的财务运行机制。1997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在总结以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确定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必须确保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经济分配政策、经济资源配置、财务收支预算、会计核算等高度统一。”

从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到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落实高校自和调动校内各单位积极性。理顺财务关系和加强经济责任制的重要举措。这一模式要求学校财经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统一的财经方针政策、财务收支计划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明确校内各级各单位权、责、利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和校内各级各单位(即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财经工作由一级管理、一级核算,向二级管理、一级核算或两级管理。两级核算方面转变。这一模式的实行适当扩大了基层单位的自,极大地调动了高校及校内各单位生财、理财的积极性,高校收入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三、财务工作主管:从非专业领导负责到推行总会计师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随着高校经济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工作复杂性不断提高,经济工作对学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影响不断加深,学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高校领导班子中必须要有懂经营、会财会、善管理的成员专职从事学校财务管理领导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对高校领导班子的要求。因此,培养和选拔具有经济观念、财会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的干部进入学校领导层,优化校级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日趋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企业经济管理的经验,就高校设置总会计师制度进行了探索,逐步明确了总会计师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在部分高校推行总会计师制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早在1979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时就提出了建立总会讲师的经济责任制。第十四条规定:“凡设立一级财会机构的高等学校,根据工作需要,一般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建立总会计师的经济责任制。总会计师既是技术职称,又是行政职务,其职位相当于副校(院)长级”,并规定了高校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和工作权限。1982年,财政部转发的《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试行办法》中也强调:“部属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在校(院)长领导下的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由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各项财经工作,并负责处理学校日常财经方面的重大问题,实行‘一支笔’审批财务开支的制度。暂时没有条件设置总会计师的学校,必须责成一位副校(院)长代行总会计师的职权。”1985年1月2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由具有会计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1986年10月15日,国家教委、财政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的第三条指出:“高等学校应根据《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在校(院)长领导下的,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财经工作,实行‘一支笔’审批财务开支的制度。”1987年10月28日,国家教委了《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工作试行规程》,分总则、职责、权限、任免、奖惩、附则等六章三十条,全面系统地对在高校试行总会计师制作了规定。1991年10月29日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院校贯彻(总会计师条例)的实施意见》,文件根据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高校贯彻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的具体意见和要求,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在高等学校设置总会计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高校尽快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总会计师人才,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设置总会计师。1991年,国家教委、财政部印发《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加速推行校(院)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作为“八五”期间高校财务工作的重点,并要求“‘八五’期间高等学校的主管部门应与学校一起积极选拔和培养总会计师。规模较大的高等学校要在1995年前配备完毕。总会计师统一领导高等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1994年国家教委的《关于当前国家教委委属高校财经工作中几点意见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委属高校日常财经工作原则上坚持实行校(院)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1997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第六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应设置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凡设置总会计师的高等学校,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校(院)长。规模较小的高等学校,由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院)长代行总会计师职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一步理顺了总会计师与校(院)长之间的权责关系,强调了总会计师在学校财经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明确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要求凡设置总会计师的高等学校,不应设置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校(院)长。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规模较大的高等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经工作,直接对校

(院)长负责。”“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领导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参与学校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保护国家财产,对违反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或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有权制止或者纠正等。”

在高校实行总会计师作为财务主管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法》对高等学校现行财经管理体制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完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会计师作为学校财经工作的重要负责人,行使《总会计师条例》及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工作试行规程》中规定的职权,并直接对校(院)长负责。这不仅强调了校长法定的权力和责任,而且也明确总会计师在学校财经工作和财务管理中的领导作用,也有利于总会计师开展工作。通过这项改革,建立以总会计师为专业主管的、纵横结合的经济管理系统,对于改善学校财经管理,提高办学校效益,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加快在高校推行总会计师制度,教育部还多次举办总会计师培训班,培养总会计师后备人选。尽管教育部十分注重在高校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并采取了大量措施,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总会计师制度在高校实行的情况仍很不理想。在高校推行总会计师制度仍任重道远。

四、经济责任制度:从校长一人责任到建立多层次责任体系的转变

财务管理体制主要是通过合理划分财权,建立权责分明、权责利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以理顺财务关系,使学校的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在校(院)长的领导和学校财务机构的组织下顺利运行。经济责任制是搞好财经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经济责任制是否健全和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是关系到这个企业和单位财经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运行的全局性问题。高校财经工作要顺利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要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建立严格的科学的经济责任制。因为高校经济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高校的经济责任不仅仅是校(院)长个人(法人)的事情,它涉及到了与财经工作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高校经济责任制实际上必须是一个体系,它要求对各项经济活动必须实行分工协作、层层管理、层层负责,权利与责任结合,使各级领导、各财经工作主管人员分别承担起与其职能相应的经济责任,而绝不能只强调权利,而忽视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只有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高校财务管理责任制,把经济责任制贯穿于学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才能确保学校财经工作有序地进行。

早在1979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部属高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时就提出了要“建立总会讲师的经济责任制”。其后的相关文件都反复强调在高校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性,尤其是1994年11月17日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当前国家教委委属高校财经工作中几点意见的通知》特别强调:“必须建立以校(院)长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学校内部应建立和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统一的原则,明确学校领导、校级财务部门和二级财务部门及有关管理人员的经济权限和应承担的职责,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要把有效组织和管理财经工作,作为学习和考核评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要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确保财权的合理集中和经济责任制的顺利实施。”这些文件对促进高校经济责任制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在相当长时间内高校并没有真正全面建立经济责任体系。在我国,第一个关于高校建立经济责任的专门文件是教育部与财政部在2000年6月12日联合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意见》针对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自不断扩大过程中,财务改革和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提出“高等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是贯彻实施《高教法》、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经工作失误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核心是将权利和义务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在经济工作中既要按规定行使权利,又必须按规定履行责任。”《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校(院)长经济责任制。……除按规定建立健全校(院)长经济责任制以外,高等学校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校内管理层次分别建立起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院)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个层次的各级经济责任制。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一直抓到每一个基层经济单位。”《意见》要求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应贯穿于高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具体应包括建立和健全日常预算收支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政策和财经制度制定与调整的经济责任制、财务管理体制确立与改变的经济责任制、财务主管人员任用与变动的经济责任制、国有资产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制、重大支出项目安排和对外投资的经济责任制等。《意见》还提出了确保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和落实的具体措施。由于《意见》要求严格,措施具体,下发执行后的检查督促措施到位,教育部直属高校落实迅速得力,很快教育部直属高校普遍建立起了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在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示范下,全国高校都建立了校内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

这种以责为核心,权为条件,利为动力,效益为目标的责、权、利、效四统一的多层次高效经济责任制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校内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级责任人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人、财、物资源的优化管理,对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财务机构设置:从总务后勤下属财务科室到校一级财务处的转变

学校是一个具有独立开展各项教育事业活动的事业法人单位。它在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是一个基层单位。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有关财务会计的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独立开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及其他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资料。学校财务机构的设置必须有利于加强学校财经工作管理,并且与所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学校财务机构设置在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其管理作用的发挥。

改革开放前,由于高校经费来源单一,经济活动单纯,学校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属于核算报销型。因此,学校财务工作不被人们所重视,地位也不高,学校财务机构设置只是学校总务处下面的一个科室,即由总务处下的财务科负责全校的财务工作。1979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部属高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部属院校

第6篇

【学校办公室2019年全年工作计划一】本年度办公室将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以学校总体工作目标为中心,在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下有目的、有条理、高效益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当好校长行政助手,认真协调好各处室关系,做好人事服务、档案服务、行政服务等工作,本年度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行政工作:

1、加强政务工作。努力做好学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做好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工作,保证学校政令畅通,使学校各项工作快捷高效。

2、加强教职工严格考勤管理,认真统计,落实奖惩,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把出勤与有效工作相结合。

3、树立服务意识,公正公平地做好各项人事工作,配合校长室做好教职工绩效考核、、继续教育、日常考核、教职工工资增加、职评等工作。

4、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使用工作,科学管理档案,提高档案利用率。进一步完善档案、人事、劳资工作的管理。

5、做好文秘工作,规范来往文件的接收、发放、传阅及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并按校领导要求做好文件起草及总结、汇报和计划等撰写工作。

6、做好各种会议和活动的通知和组织和记录等工作。

7、认真做好学校XX年大事记整理工作。

8、保管和使用好学校印章、介绍信和证明等管理工作。

9、做好来信、来访、外调及校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做好各类统计报表工作。

10、拓展渠道,加强对学校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淮上教育和报刊、杂志、网络宣传学校,努力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促进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增强办学的信誉度。

11、当好校长的行政助手。协调各处室、年级组工作,及时向校长反馈;重视加强对外联系与接待工作,搞做好校务公开工作;搞好信访工作及时处理家长群众来信;关心离退休教师,做好相应工作。

12、与各部门协调做好其它各项工作。

二、党务工作:

1.加强学习,协助学校党支部开展党员思想教育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协助党支部做好党员管理与党费收缴工作,做好XX年党员发展工作。

3.继续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并坚持做好公示制度。

三、具体工作安排:

元月份:

1.教师年度考核及结果上报。

2.收齐学校各部门工作总结。

3.文档及材料整理。

4、制定结束工作安排。

5、增加薪级工资、教龄进档办理。

6、召开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

7、召开新年茶话会。

2月份:

1.拟定工作计划。

2.行政值周安排。

3.教师基本情况信息收集、整理,输入电脑。

4.督促、收齐学校各部门工作计划。

5.工资变动办理,教职工工资档案填写。

6、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收缴资料。

7、制定、公布XX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8、制定落实各部门目标责任书。

3月份:

1.教职工通讯录打印。

2.建立教职工专项人事档案。

3、师德教育活动评比。

4、制定读书计划。

4月份:

1、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2、学校档案材料系统整理

3、法人年审。

5月份:

1、读书活动评比总结。

2、劳动年审。

3、制定结束工作安排。

4、师生意见反馈及测评工作。

6月份:

1、上半年出勤统计。

2、本年度职评教师统计。

3、编写上半年大事记。

4、配合做好中考工作。

5、督促、收缴各部门工作总结。

6、撰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谋划。

7、收缴、审验校本培训报告册。

7-8月份:

1、送

审校本培训报告册。

2、教师半年度绩效考核。

3、文档及材料整理。

4、安排继续教育工作。

5.督促、收齐学校各部门工作计划

9月份:

1.制定工作计划

2.行政值周安排。

3.教师基本情况信息收集、整理,输入电脑。

4.组织开学相关工作。

5、教职工调入、调出手续办理。

1.整理各项资料。

2.教师职称材料学校初审。

3、职评材料上交。

11月份:

1.人事年报准备工作

2.工资年报准备工作

3、学校档案材料系统整理

12月份:

1.人事材料,工资信息材料处理上报。

2.师生意见反馈及测评工作。

3、督促各部门撰写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

4、撰写XX年度学校工作总结和XX年度工作计划。

5、做好年终考核工作。

6、做好教职工增加薪级工资、教龄进档、填写工资档案等工作。

7、编写学校大事记。

【学校办公室2019年全年工作计划二】办公室工作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学校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宗旨,以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己任,加强学习,立足本职工作,以人为本,服务一线,当好参谋助手,服务师生,完善管理,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全面做好学校办公室的各项工作,为确保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20xx-20xx学年度办公室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强化、细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办公室管理,营造团结、合作、和谐的工作氛围。

2、重点协助学校领导抓好制度建设及学校工作程序运行等工作,督察工作落实情况。

3、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宣传、人事等工作。

4、协助各部门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5、重点抓好内部文件制发、通知、文件管理、上报材料把关等规范管理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

7、迎接各项检查,包括目标管理、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平安校园等各项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1、加强对教职工人事档案的管理。积极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工作,力争档案规范完备。做好教职工的调入调出、离退休、转正定级、晋级、职称评定、职务聘任、考核、考勤和奖惩等工作。

2、加强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做好上级文件、学校文书资料的收集、分类、编号归档及卷案整理工作。

3、根据《档案法》的具体要求,负责管理各类文件资料,按规定把文件资料及时整理、分类、装订、保管,发挥档案的作用,力求做到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工作需要,即使向校长及有关部门提供需查阅的文档资料。进一步规范文书档案,提高档案的查阅效率,努力为学校工作服务、为师生服务;要及时做好各类材料的准备和归档工作;要认真仔细正确地做好各类报表数字的统计、核对工作,及时报送,统一存档。

(二)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巩固和提高创建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绿化、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三)安排会议,作好记录

在学校领导的指示下,认真做好行政例会和教职工大会的组织工作,做好学校行政会议、教师会议和其它重要会议的记录工作,做好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以及承办各项活动的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及时出好会议通知、工作安排通知、节假日放假安排等通知,记好考勤,作好总结。

(四)做好文件的各种登记处理工作

1、做好接受、传送、催办及文件管理工作,信息采集、上报、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对来文的阅批、领导批示的督办、重要文件的核稿、接听电话、收发文件、打印文件、会议记录等日常工作,做到严谨有序,不出差错。及时收发书面和网上文件,并交校领导审阅,根据审阅意见,及时转达给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或通知相关教师。各项文件材料,力求及时、准确、高效。

2、负责学校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通知、计划、总结、汇报等,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编写有关行政文件、表格,同时把好保密关。作好文件的登记、编号、收发等相关工作,文件及时上报,按规定作好文件的上报保存等工作。

(五)做好教职工考勤工作

1、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做好签到、早操考勤和政治学习会议的考勤工作,考勤情况做到每周一公示、每月一汇总。

2、严格请假制度。务必持假条请假,半天以上必须得到校领导的批准。

三、常规工作

(一)深入开展校务公开工作

1、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宣传栏”,对涉及教职工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予以公示。

2、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会议,采集教职工宝贵意见,并及时上报校领导,加强学校与职工之间的思想沟通。

3、积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

(二)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做好人事、劳资管理工作

1、学校人事工作包括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退休、职称评审、聘任、年度考核等工作,这些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科目烦琐,直接关系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样样都很重要,一点也不能马虎,我们必须学好政策,熟悉业务,一丝不苟地做好人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2、一年一度的职称评聘是教师们关注的大事,办公室要一如既往地做好职称评聘的各项组织工作,为教师职评服好务。继续做好教职工年度考核、年终总结、评选先进等组织工作。

3、根据州编委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机构编制方案管理编制册,按时办理新入编、退休人员的手续。

(三)法制工作

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坚持“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以“建设法治蒙小,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进一步加大我校法制建设的步伐。以宣传新《义务教育法》为切入点,以“六五”普法宣传为契机,深入研究普法工作,推动普法、依法治教工作的新发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校园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各项事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橱窗、学校网站等宣传舆论工具的作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继续办好法制宣传橱窗、专栏、板报、墙报、图展,搞好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具体措施和活动,深化法制安全宣传月、周、日的成效,督促全体师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逐步养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做好宣传及信息反馈工作

1、进一步做好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及时、准确;做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维护好学校班子的团结,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重要的来信来电来件的登记制度。及时将学校的教育动态、典型人事、重要成绩向上级进行汇报。对于上级布置的各专项工作要以文字形式及时向上级反馈,根据信息来源和内容恰当及时地进行处理,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准确掌握实际情况,合理地做好反馈工作。

(五)完成好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完成好上级布置的急办任务和各项临时性工作。

1、负责协调学校党政各职能部门共同办理的综合性工作,经常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协调关系,做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2、注意调查研究,掌握校内外信息,主动了解与学校有关的情况和问题,积极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第7篇

一是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的必要性。(1)高校经费收支渠道出日益复杂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经费收入项目越来越多,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来源渠道中的资金流情况也开始出现变化,科研拨款收入越来越重要。从学校支出看,工资福利支出、助学金、商品和服务支出及专项公用支出、基建支出等支出项目越来越繁杂。(2)高校经费收支的复杂化增加了财务风险。资金流动形成的高校利益相关者的网络日益庞杂,增加了高校财务运行风险发生的可能。高校经费收支复杂化所引致的财务管理对象与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化趋势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与专业化。(3)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专职化倾向需要设置专职高校财务管理职位。高校财务资金的多元化趋势增加财务风险的同时,也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专职化。这种发展趋势必然需要高层次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参与管理、监督及执行相关管理决策活动。因此,随着我国高校经费收支渠道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乃至高校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设置总会计师职务来规范经费收支管理,以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运作质量和效率。(4)国家相关制度安排对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从国家层面来看,顶层设计已经对高校等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职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校经费的不断增加,促使国家相关部门对高校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机构提出新的改革和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高校设置总会计师成为相关制度建设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提高高校经费收支管理的质量与效益的改革尝试。

二是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的合理性。(1)高校组织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为高校设置总会计师奠定了基础。大学已经难以回到经典大学理念中的“象牙塔”之中,而逐步与社会、公众及其他组织之间构建了紧密的联系。从“多元巨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大学不断演化出新的组织特性,这些新的组织特性逐步缩小了大学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差异。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大学组织开始在处理复杂的市场环境及大学组织内部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在市场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经费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大学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与高校内部管理改革提供了条件。高校设置总会计师是高校调试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实践,但是高校设置总会计师与企业组织设置总会计师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等学校应根据高校组织的根本属性,结合现阶段的组织特性,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以提升高校应对复杂财务环境的能力。(2)高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为高校设置总会计师提供了契机。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来,高等教育系统内也掀起了高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高潮。高校领导能力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民主决策的能力、驾驭学校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社会交往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高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高校办学方向,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就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经费越来越成为决定高校发展水平与质量的核心要素,筹措及合理控制经费支出在高校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领导班子驾驭高校经费收支的能力日渐成为衡量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准。鉴于此,高校领导班子关注财务资金专职管理岗位的设置是优化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完善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有效路径。在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中,高校通过设置总会计师职务提升财务管理在高校决策中的话语权,形成管理决策首先要结合学校经费收支实际的管理路径,明确高校决策的经费支撑能力,以保障领导班子决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这也是提高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影响力与渗透力的重大改革举措。综合来说,高校设置总会计师是完善高校领导班子结构,加强高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促进高校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有益尝试。总会计师是对高校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补充与完善。根据《总会计师条例》有关规定,总会计师的职责包括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承办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交办的其他工作。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生的转型相似,已经逐步实现了从利益核算向利益调节转变,从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从被动保障向主动引导转变。总会计师的职责范围涵盖了高校财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与要素,并且强调财务管理中的利益协调,关注财务管理与学校系统管理的整合,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整合。高校设置总会计师是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步骤。(3)国外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实践为我国高校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改革取向提供了作证。英美等发达国家高校经费收支数量与项目庞大。充裕的经费来源为高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高校,为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及资金利用效率,它们采取公开年度财务收支明细的形式监督高校财务经费收支管理。学校大多数是通过年度财政报告公开学校收支,其中详细的阐述了经费收支的监管及明细。以澳大利亚堪培拉TAFE年度财务报告为例,其内容主要包括运行报表、余额表、权益变更报表、资金流报表、拨款报表及附录,其中各部分是由高校负责财务的行政主管负责监制,并由责任人责任声明。其年度财务报告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是公开、透明、科学、专业。其财务报告的专业化水平及财务收支与高校运行情况相结合的财务报告的撰写方式表明其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与高校系统管理实现了整合,在强调利益核算基础上,不断拓展为利益协调提供管理决策依据的管理能力。综合来说,国外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诸多实践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改革,高校总会计师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

三是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的建议。(1)明确高校总会计师的职责。总会计师既是行政领导成员,又是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校(院)长负责,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与经济核算。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既是高校的管理者又是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总会计师不仅要熟悉会计工作流程,而且要了解高校管理活动、管理对象的特殊性。综合来说,高校总会计师的职责应包括执行经费预算与决算,结合高校运行实际情况起草并执行年度财务计划及财务报告,监督经费收支管理活动,加强部门员工的引导、教育及员工培训,并为领导班子决策提供财务运行状况的依据。(2)完善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高校设置总会计师是加强高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契机。高校需要围绕总会计师的任免、职责权限及监督等方面,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出台高校总会计师制度。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应围绕总会计师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专业化,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同时,制度建设应强调总会计师在参与高校重大宏观决策中的职责和权限。高校总会计师要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保障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依据,达到资金利用的最佳效率。(3)坚持公开选拔与内部挖潜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诚然,国家有关法律已经系统规定了高校总会计师的任命,但其任命程序仍然需要高校与任免主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从目前来看,我国教育相关主管部门已经着手部分部属和省属高校总会计师的遴选及任命,并以公开招聘形式进行遴选。但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有步骤的开展总会计师的选择与任命。高校总会计师担负着高校经费收支有关的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及高校决策等多方面的任务,因此,不仅仅要熟悉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要求,高校财务环境,还要对所任职高校的运行状况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因此,高校总会计师任命的主管部门通过公开选拔与内部挖潜的方式有利于总会计师选择与安排的针对性。(4)完善监管机制,进行高校财务管理改革。高校及总会计师主管部门应设置考核机制及监督机制,加强对总会计师权力行使的监管。高校内部可以通过民主参与,公开财务年度报告等形式监管总会计师的管理活动及工作绩效。总会计师主管部门通过实地调研,汇报材料等了解总会计师的工作绩效及工作成就,并通过学校反馈信息了解总会计师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主管部门应着手建立总会计师的培训及再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总会计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职业化发展。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合理性与必要性探究”(项目编号:11B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8篇

关键词:美国;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财务管理

自1979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制度规范,不仅对高校总会计师的地位、职责和权限等问题进行了界定,而且也明确要求凡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都应设置总会计师。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各高等院校对总会计师的设置情况并不理想。少数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的高等院校,也存在着总会计师权限职责不明确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在资产规模、资产组合和管理方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元化的内部经济结构和错综复杂的会计核算内容为高校有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明确高校总会计师的权限和职责,有效地推动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建设以及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摆在我国高等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美国高等学校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制度建立较早,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本文拟借鉴和参考美国高校CFO的权责界定情况,针对国内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一、美国高校CFO权责状况

为了了解美国高校CFO的权责状况,本文选择了8所美国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从上述为数不多的美国部分高校CFO权责调查情况来看,CFO主要从事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与风险管理。战略与风险管理不是CFO的主要职责,但是CFO通常需要参与其中,包括:(1)校园总体筹划。CFO通过分析影响校园的人口、经济以及地理趋势来为学校的未来发展确定方向。(2)风险管理。高校CFO需要确认和分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风险,承担整体调度的角色,将不同的校务相关团体的活动统一起来,提出一些风险预防建议,实施风险回避政策,进行风险转移或其他有效的措施。(3)院校联盟战略管理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竞争和合作形势的发展,在美国高校之间出现了院校联盟这种新型关系。院校联盟的优点如下:课程丰富、避免支出、降低成本、成功合作的连锁效应、集中智慧等。美国高校CFO通常还需参与到这种院校联盟的管理工作中去。

第二,财务会计领导工作。在财务会计核算方面,美国高校CFO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并推行财务会计政策。高校CFO需要起草相关财务会计政策,对现行财务会计政策进行整理编目,对过去相关政策进行存档,并负责管理学校有关财务会计政策的网页,在财务部门推行实施新的财务会计政策。(2)管理财务会计部门,要求学校的财务会计部门保存会计记录,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会计报告,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财务会计服务,如助学贷款、奖学金核算和发放等等。(3)开展总体的财务分析。高校CFO们不仅要关注日常的财务核算,还要运用高校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的剖析、比较和评价,进而分析出高校总体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

第三,管理会计领导工作。美国高校CFO的管理会计工作主要包括:(1)预算管理。高校CFO不仅要负责预算流程的开发,而且还要就主要的预算要素和校方关注的问题向校董事会咨询,确保预算能够驱动整体战略的实施。(2)学费预算和薪酬管理。高校CFO还必须在所需的学费收入、学生群体的规模和类型、教工的工资水平以及用来资助课程的经费之间做出明确的权衡。同时,CFO和董事会还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如何促进学费增长,以及如何确保学校薪酬的竞争性方面。

第四,财务管理领导工作。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学校资产、基金以及设备仪器的管理,特别是资产和基金的管理,其涉及的管理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国家财政拨款;高校长期各种投资形成的实物资产;个人和社会组织的捐款;教学、科研活动形成了大量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著作发明及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形成的声誉等;各种投资及经营性资产等等。

第五,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工作。部分高校CFO除了参与和领导上述四项工作之外,还需负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维护学校的内部财经纪律,加强内部管理,协助高校管理层达成高校的运作、财务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目标,提高办学效益,并以内部顾问的身份为新的管理流程及其他内部控制活动提供建议。在有些高校,CFO还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和完善支撑高校财务工作的技术系统和财务报告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系统,保证高校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所有部门提供信息技术系统;重要档案信息化;完善校园卡系统等。

第六,其他综合性管理。少部分的美国高校CFO还需负责其他综合性管理工作,如环境卫生和安全等。高校CFO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应对措施,范围包括:实验室安全、核辐射安全、激光安全、职业卫生、职业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保护等。针对不同人员,如实验室人员、教职工、设备管理员和学生制定不同的政策和应急措施,为其定期举办相关培训课程。

二、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背景与现状

1. 我国高校财政体制的变革

我国高校财政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依靠财政拨款;第二阶段,以财政拨款为主,高校自筹和社会筹资为辅;第三阶段,以高校自筹和社会筹资为主,财政拨款为辅。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提高,高校对资金的需求愈加迫切,各高校在争取更多财政拨款的同时,通过兴办产业、收取学费、银行贷款、社会捐助等渠道来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利用后勤社会化以及与其他高校结盟等方式来缓解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伴随着资金流入量的增加, 如何科学管理这些资金及如何保护资金的安全也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近几年高校不断进行战略重组,向银行贷款融资、招商引资、对外投资与合作等,这些重大举措都会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财务、法律、管理等问题,这需要高校领导班子中有熟悉财经管理的专家出面组织、协调,事前通过科学、充分地反复论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高校中设置总会计师职位,协助校长进行科学决策,积极拓展学校的筹资渠道,进行资金最优化配置,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及评价就显得非常必要。

2. 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权责界定

早在1979年底,教育部以《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为基础,颁布了《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凡设立一级财会机构的高等学校,一般应当设置总会计师。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总会计师的权责规定相对比较弱化。此后,1991年10月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了《关于高等院校贯彻〈总会计师条例〉的实施意见》,1997年6月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和财政部了《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制度规范,都要求符合一定规模条件或者具备一定管理条件的高等学校应该设立总会计师。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并且规定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是:(1)监督经费使用的合规与有效;(2)经费管理信息化;(3)经费使用绩效评价;(4)国有资产管理效益。

总体看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经费使用和管理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国有资产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学校设立总会计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 我国高校总会计师设置现状

尽管各项政策法规中一直强调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我国高等学校从总会计师岗位的设置以及权责的界定上都不是十分理想。笔者针对我国113所“211工程”院校进行了一项简要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从上述调查情况不难看出,目前,高校总会计师设置方面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组织上不落实。调查显示,在113所“211工程”院校中,明确表示设置了副校级总会计师的仅有4所,不足4%。在其余96%未设置总会计师的高等学校中,有68%的高校没有在其学校主页上标明副校长的分工信息,在另外未设立总会计师的32所高校中,很多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都是非专业人员。这与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在岗位设置以及专业管理水平要求方面都严重背离。

第二,职责范围较小。在4所设立总会计师岗位的高校中,也存在着总会计师权责范围过小的问题。表3是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总会计师的职责分工情况。从中不难看出,在学校的总体财务管理工作中,总会计师所负责的工作非常有限。其他财务管理工作被分割和肢解到其他非财务专业的副校长名下。这样的职责划分不仅与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不一致,同时也不利于总会计师的权责发挥与协同管理。

在另外32所获得副校长分工信息的高校中,大部分高校都是设置一名副校长来主管财务会计工作,其余与总会计师权责相关的事务通常都是由2-4位副校长分别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起来会存在很多的障碍,很难获得经费从收支合规到信息沟通及绩效评价的一体化协调管理。

有些高校领导包括总会计师本人,对总会计师的认识仍停留在“会计主管、财务主管”的定位上,总会计师在价值管理过程中的权限和职责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

三、对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会计师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应全面参与高校的战略与风险管理,同时应该负责高校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领导工作。我国财政部2010年9月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第四章第8条明确规定:“总会计师是单位主要管理人员,承担着经济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工作,应当具备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财会、金融、法律等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从上述我国部分高校总会计师权责和美国部分高校CFO权责调查情况来看,我国高校总会计师目前在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参与程度较高,但是在这些方面所担负的总体领导性权责还不够。此外,总会计师在审计及高校的战略与风险管理方面也参与得不够,未曾涉及到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和其他综合性管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未来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第一,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加强领导和架构建设工作。

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应协助校长领导学校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制定和推行学校现行财务会计政策,管理好学校的财务会计部门,组织领导全校的财经工作。同时,高校总会计师还需对现有及过去的财务会计政策进行整理和归类存档。此外,高校总会计师应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并完善财务分析系统,全面揭示高校财务运行状况,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管理会计工作方面,我国高校总会计师不能局限于单纯的预算编制,还应负责开发有效的预算流程,将预算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不仅如此,总会计师还应在新生招录管理的决策中,特别是学费预算管理中发挥作用,在保证学校质量的前提下,权衡好所需的学费收入、学生群体的规模和类型、教工的工资水平以及用来资助课程的经费之间的比例。此外,还需完善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参与工资/奖金方案的制订,做好薪酬管理及业绩评价工作。

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高校总会计师对国有资产完整和保值增值负有直接的经济责任,需要不断提高资产、基金以及设备仪器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重大项目投资,要做好现金流的预测和报告,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和管理。总之,高校总会计师应进一步参与到学校重大经济问题的决策中去,审定基本建设等重大项目,审要经济合同的签订过程。

第二,总会计师应该积极参与高校的审计工作和战略与风险管理。

我国高校的审计工作大多是由总会计师之外或是负责财务会计之外的副校长来管理的,不利于高校财务的整体协作。因而,高校总会计师还应负责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学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利用自身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熟悉财务状况等优势,及时反馈校长决策的落实情况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完成高校在运作、财务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目标,把审计服务融于审计监督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

在我国,随着前些年大学之间的合并和新校区的扩张,校园总体筹划工作尤其重要。一个精心设计、良好运行的总体筹划有利于将有限的学校资源集中用于满足学校所要求的高质量项目;相反,设计失误的总体筹划常常会使学校出现严重的财务和行政问题。因此,高校总会计师需要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和学校的财务状况,考虑高校的未来发展战略,以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术计划。

近些年,校园风险也日益突出,包括实物的、伤亡的、财务的、经营的和名誉的风险问题层出不穷。高校的总会计师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以下工作:确认和分析各类风险;综合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措施降低和控制风险等等。另外,总会计师应积极参与到新型的财务关系管理活动中。比如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和其他综合性管理工作等。

高校总会计师是改革高等教育的最大的潜在力量之一,随着高校的逐步发展扩大、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总会计师应该积极参与到这类新型财务关系管理活动中去。高校总会计师应当支持高校各部门全面建设信息技术系统,不断完善与财务工作相关的技术系统和财务报告系统,并确保关键信息的安全性,完善校园卡系统等。在环境卫生和安全方面,高校总会计师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制定不同场景下的紧急应对政策和措施,并定期为教职工和学生开设相关危机处理的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Robert N. Anthony.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M],NY. McGraw -Hill,1998:106.

[2]露西·拉普斯基,玛丽·P·麦考文·莫克.高校的财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1-40.

[3]国家教委. 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工作试行规程[Z].1987-10-28.

[4]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Z].1990-12-31.

[5]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 财会字[1996]19号.

[6]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Z].1997.

[7]黄力.高校财务管理应对发展新趋势研究[J]. 教育财会研究, 2004(5).

[8]刘长琨.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总会计师,2008(9).

第9篇

介绍一种基于GPIB总线的自动检定系统,并采用伪操作指令技术实现了开放式的检定/校准流程文本设计。该系统可以满足对电学信号的全自动检定,简化了对不同电学仪器自动检定流程设计难度,因此大幅度地提高对电学仪器的检定精度和检定效率。

【关键词】自动检定系统 伪操作指令 电学信号

由于电子处理器和固件的飞速发展,电子仪器可以轻易地实现与计算机的通讯,现在大部分电子设备集成了符合IEEE标准的通讯接口。国内一般沿用的手工检定/校准方法,在若干项目的检定过程中,由于检定校准点繁杂,需要重复多次操作被校准的电学仪器和工作标准仪器,测试结果的数据处理工作量大,这不仅存在大量重复劳动、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且,检定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检定员很容易因疲劳而出错,测试精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检定/校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因此,本文介绍一种基于GPIB总线的自动检定/校准系统,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对电学仪器的自动进行检定/校准工作,智能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误差,操作简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总体设计

本系统基于测量仪器数据通信总线技术。如图1所示,系统硬件平台主要由控制计算机、测量标准仪器、可程控的被检定/校准仪器、GPIB接口卡和电缆等几部分组成。实现计算机对被检定/校准仪器的控制不仅仅是实现系统硬件上的连接,更多的是完成系统测试程序的编写、测试程序与测试仪器之间软件规范的建立以及计算机与测试仪器通信时采用的接口语言标准,为此通过使用VISA I/O函数库完成计算机和仪器间的通信功能,同时提出采用伪操作指令系统开发设计出定文本流程语言从而实现开放式地检定/校准开发平台,满足了对电学信号类仪器的自动检定/校准。

2 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采用Windows2000为操作系统,使用Visual Basic6.0高级语言,在检定、校准过程中常用的仪器接口有GPIB、、RS-232、USB等,计算机要通过VISA I/O接口函数库完成仪器接口卡的底层驱动,进行被测仪器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如图2所示是控制计算机实现在线仪器的自动搜索功能。

图2 在线仪器搜索功能的界面

所谓伪操作指令系统是指将检定/校准流程以规定格式文本形式预先存储在软件的数据库中,在检定过程中系统访问数据库得到检定/校准流程文本,并对其进行翻译,得到需要的控制命令,从而使工作标准和被检仪器执行相应的操作实现过程的自动化。检定流程文本格式分为两类:一是检定子项目规定,作用范围是对该检定项目的每一个检定点;二是对检定点规定,作用范围是该检定项目的其中一个检定点。

3 工作原理

自动检定系统工作时首先通过GPIB数据采集器完成工作标准、被检仪器与程控计算机的软件连接,然后计算机根据预先保存的检定流程程序控制工作标准输出设定的标准信号,同时计算机自动读取被检仪器的测量值,最后通过相关数据库保存检定结果。以检定数字多用表34401A为例,使用的工作标准源4808,需要检定的电学信号参数有直流电压、交流电压、二线电阻、四线电阻、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等。第一步计算机完成在线仪器搜索功能,连接上工作标准源4808和被检数字多用表34401A。接着计算机发送测试命令给34401A和4808开始准备检测。再然后检定流程文本控制4808输出信号,并读出34401A的测试数据。最后计算该点的测量误差,工作标准根据计算机发送的命令将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数据传给计算机,然后计算机根据34401A的读取值、4808的返回值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来计算测量误差。如此重复此过程,直到检定程序完成。

4 测量结果

该系统界面具有良好的开发性,既能按照数字多用表的性能选择固定的检定/校准流程也可以根据检定需要更改相应的流程文本。本实验检定数据实时显示并自动判别结果是否符合满足技术指标。若检定数据正确,则该测试数据将自动保存并转入下一测试点;若数据超差,则自动重测,如还不符合要求,则等待检定员判定是否“重复”测试、“退出”程序或者是选择“确认”转入到下一测试点。最后还可以采用整体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和使用的工作标准,充分考虑自动检定系统各部分阻抗不匹配、测试线路损耗、高频信号反射等因素影响,计算交直流电压、交直流电流和电阻的测量不确定度。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基于GPIB自动检定/校准系统为电学信号类仪器的检定/校准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表明,这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可以满足对多种型号的电学仪器的检定,并大幅度地提高了检定工作效率,因此在实际检定/校准工作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蒋焕文.电子测量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2]陈星燎.GPIB接口实现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2:133-136.

[3]周勇,刘惠英.利用VISA实现VXI设备底层访问[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11(4):288-291.

第10篇

1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 M?时,中等职业学校档案汇集了中职学校现有的各种先进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等职业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地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形象价值观的发展。

2计算机管理档案势在必行

计算机管理档案具有比较长的历史,自从微机在我国大面积使用推广后,计算机应用管理就已经开始在各行业试行,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也成为必然趋势。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二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案目录及其原件;三是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各种数据或情况进行登记与统计。

3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问题

3.1档案意识淡薄、档案材料不全

在普通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不高。中职学校档案应为学校的发生、发展生动的轨迹,应该客观完整记录下学校的各项工作。但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一是投有综合档案室,学校各科室按照传统惯有敝法,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备科全面收集档案资料,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加之没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档案的错放、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2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硬件设施不达标

中职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是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收集、整理与保管,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操作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工作上也只是依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电子信息化管理,使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第11篇

现就我校党支部上半年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今年3月初开展以来,学校党支部根据县委及局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学习实践可惜发展观。我们系统深入地学习调研,全面深刻地分析检查,扎实有效地整改落实,坚持把学习调研贯穿活动始终,凝聚发展共识;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活动始终,体现以人为本;坚持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始终,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把宣传引导贯穿活动始终,营造浓厚氛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两个转变”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推进了体制机制创新,一步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改革发展大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管理工作效能。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做好统战、群团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理论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的全过程。

二、加强领导,健全体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机构。其成员由校党支部、行政领导组成,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建的领导格局。领导小组分工把关,各施其责,统一思想,协调配合,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2、突出重点,建章立制,积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半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教育在先,防范在先,规范在先,监督关口前移,切实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学校良好的形象。

校党支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等,在学习的基础上,抓住领导干部在思想、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树典型、赞先进、上党课、看录像、谈体会、写心得等形式,有针对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条规教育,廉政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政领导干部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增加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意识和模范意识。

3、规范校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我们落实了“管事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事”这一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使用的票据统一、规范。学校只有一本帐,没有“小金库”、帐外帐,经费支出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制定会计、出纳职责,杜绝“白条”报销,无滥发钱物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同时不断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职能作用,提高学校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三、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1、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按照“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倡导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善落实人防、物防相配套的防范措施,做到了全年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逐步建立“群防群治,专兼结合”的社会综治保障体系。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防火、防盗、防灾害事故、防破坏”的“四防”检查,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认真实施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三帐一卡”健全,填报准确及时,许多年来,未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事件,学校成为计划生育达标单位。

2、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学校党支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了春季运动会、迎六一文艺晚会等各项活动。

3、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创建良好的工作秩序。为了加强管理,创建良好的工作秩序,学校党支部狠抓制度建设,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各项制度。通过健全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形成了一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营造出一种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4、号召党员教师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今年5,在全县“慈善一日捐”活动中,教师们纷纷献出爱心,踊跃捐款,学校和教师个人捐资共计4000余元。

总之,2010年上半年,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

  1  

与2010年下半年学校党建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但是在新形势下对党建工作还缺乏创新精神,全体党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我们仍需不断努力,使我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每个党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对领导班子、党员教师、广大教职工的理论教育

2、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积极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3、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行风工作水平。

4、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积极作用,推动学校工作上新台阶。

(2)

与2010年下半年学校党建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第12篇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将为高校工程审计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源、更加先进的技术方法和高度整合优化的信息平台,拓展工程审计的视角和职能。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持续分析和深入挖掘,使高校内部审计能够从更高层面为建设工程管理和造价控制提供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审计建议,有效提高工程审计质量及运作效率。

(一)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有助工程审计流程顺畅及时,提高高校工程审计效率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灵活、便捷的特点,使得工程审计流程顺畅及时,有助于高校内部审计与建设参与各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高校工程审计效率和整体监控水平。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充分利用先进可靠的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库和移动办公技术等手段,确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管理信息,减少了信息沟通障碍,促进审批流程顺畅及时。如在对工程的进度款实施审计时,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快速核对资料、准确计算款项和查阅支付历史,加快进度款审批手续。其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测功能,及时了解工程管理情况,实时汇总、分析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信息,并迅速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审计监控任务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效率。最后,充分发挥审计业务重组后的流程规范化优势,固化了审计业务执行标准和审计质量标准。审计业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提高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有效手段,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标准也更符合新时期工程审计的要求。

(二)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能拓宽审计信息来源渠道,解决高校工程审计过程信息不对称问题

高校建设工程具有总投入大、周期长、利益相关者多、工程管理复杂的特点,这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建设参与各方沟通过程中容易出现审计信息缺失或信息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高校工程审计质量和建设投资效益。而构建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得高校工程项目管理内部的原有信息流扩展到与审计层的交互沟通,进而消除工程审计的信息孤岛现象。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可靠的信息沟通平台,整合各项远程服务及信息功能,为建设参与各方远程协作办公等提供了一体化的应用平台,与建设参与各方有效及时的传递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拓宽审计信息来源渠道,使工程数据统一性、准确性、及时性得到了保证,降低了高校工程审计风险,也为内部审计人员创建审计信息数据库提供可靠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工程审计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完善高校工程审计模式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质就是工程审计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充分结合,通过电子技术来执行工程审计的各项工作职能。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高校工程审计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首先,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为审计数据的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电子化和各类审计数据的整合,利用数据库和分析系统对工程审计各方面信息资源加工整理及分析预测,同时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对工程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工程审计目标。其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为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在系统中的角色化,分工权限划分明确,用信息化强化工作职责。同时,系统具备汇总各个审计人员完成子项目的成果形成完整审计文档的功能,将工程审计工作由个体操作模式转变成为群体协作模式,使审计人员在面对复杂的工程审计环境时依然能够有序地协同操作、密切配合、互相制约,完善高校工程审计模式。

(四)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开展持续性审计,实现高校工程审计对建设过程的动态管理

持续性审计的概念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中由来已久,但由于受技术与信息条件的限制,我国高校在实践内部工程审计时一直未能切实实现持续性审计,目前实施的多为点断式跟踪审计,而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将持续性审计模式运用变成现实。一方面,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了审计领域的局限,使高校内部审计可以常态开展对校内工程项目的建设全过程的风险监测、专项分析、持续跟踪等活动,动态掌握建设项目造价、质量、进度控制状况及风险变化态势等整体情况,有效识别和实时分析预测高校工程管理和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对整个建设过程和各类风险的“持续、全面、深层”的有效审计覆盖,并以此为主线形成对建设过程的主要风险问题的持续关注与快速反应;另一方面,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储存功能强大的特点,解决了高校工程持续性跟踪审计的信息数据存档问题,使持续性审计再无后顾之忧。

二、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保证条件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要符合时代对新兴技术的要求和工程审计发展的需要,并通过信息化机制建设、硬件和软件设施、信息化制度的不断完善,拓展工程审计信息化新思路,持续创新出实用高效的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一)完善工程审计信息化机制建设,保证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

工程审计信息化机制建设的完善是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保证。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信息化机制的完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要求改变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增加信息技术部门,完善信息化保障机制,在机构设置方面为实践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提供稳定的环境。二是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设置,不仅使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不受外来干扰,也保证了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职能设置科学合理。三是实现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监督机制。首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审计工作透明化,通过广泛的监督来促进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其次,建立工程审计信息化监管机制,确保审计信息化的规范化,保证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

(二)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满足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资源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审计手段的不断革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只有顺应时展不断完善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才能满足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需求和适应高校工程审计的长远发展。硬件设施是指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构建需要的硬件设备,如配置良好的计算机、联网所需的设备及其他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辅助设施。软件设施是指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具有审计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配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工程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责任意识,同时系统培养工程审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经验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为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以确保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三)健全内部工程审计信息化制度,预防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风险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信息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源于信息操作不规范和信息泄露,这就需要有完善的工程审计信息化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健全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信息化制度,主要是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高校内部工程审计工作制度。内部审计机构要将现有的工程审计制度中不适应信息化的条款进行更新,将目前工程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列入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中。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审计制度。这项制度的内容应该包括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平台维护、系统操作规范、信息使用权限控制、资料储存、网络运行安全、信息保密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督促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各司其职,避免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风险。

(四)持续开拓工程审计信息化的新思路,实现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实践中如何运用新的技术和理念实现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创新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就目前来看,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自身工程审计信息化发展状况做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从业务思路和数据信息技术两方面出发,创新审计分析技术,增强审计的增值服务能力。在信息化发展道路上,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查阅工程审计信息化最新理念和技术作为参考,也可以与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就工程审计信息化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持续开拓工程审计信息化的新思路。总之,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要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经济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实现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信息化的科学发展。

三、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统一工程审计工作标准和流程后,开放审计信息门户,搭建审计协同工作平台,整合并积累工程审计信息,在审计信息达到一定的存量后开始建设审计信息数据库,同时开展网络在线审计,对工程信息实时监测,对建设活动全方位覆盖,实时对审计数据与审计结果智能分析、比对预测,有效保证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性和操作性。

(一)搭建审计协同工作平台

随着工程审计信息化发展,各参与方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工作交流将成为高校工程审计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编制建设参与各方统一标准的信息目录,构建与建设参与各方的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的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审计协同工作平台。审计协同工作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极具效率地获得工程信息,通过及时分析和判断,提高工程审计效率和质量。这种审计协同工作平台是建立在合作伙伴之间良好的分工协作基础之上,提供包括在线服务、远程通信、信息共享、实时数据传输、协同办公等技术支持,并加强对工程的合同和招投标资料、往来信函、质量资料、安全环保资料、进度资料、技术资料、造价资料、各类签证的信息化管理。为了实现以上功能,审计协同工作平台设计时要考虑以下技术要点。

1.基于统一界面的高度数据融合。

审计协同工作平台使用统一系统界面有助于实现质量、进度、造价各方面数据的融合,使系统中的信息可以直观便捷的方式查询或利用。同时,也要保证审计协同工作平台的信息资源使用和共享权限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各类信息的查阅和使用权限应列入信息系统设计文档在相关程序文件中给予明确。

2.符合信息标准化要求。

信息标准化是实现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资源共享的基础。审计协同工作平台设计中应结合高校工程审计实践采用适合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形成信息标准体系。

3.提高信息共享度的职责设计。

在审计协同工作平台程序文件中规定建设参与各方提供信息的职责,使建设参与各方有义务、有渠道将自己掌握的建设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内部审计机构传递。

(二)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

工程审计数据是高校工程审计发挥监督和评价职能的根本依据。因此,建立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以满足高校工程审计对数据整合使用的要求,成为构建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工作。审计信息数据库是高校工程审计数据存贮和管理的集中地,存储的数据类型包括工程审计领域所涉及的法规资料、工程管理信息和工程审计信息。审计信息数据库应按照“规范归整、分类存储、动态管理”的原则建设,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工程审计数据的补充和规整。

紧跟高校工程审计工作进展,不断扩充工程数据信息资源,通过将协同工作平台获得的非结构化信息数据标准化,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补充。

2.对工程审计数据的处理和分类存储。

从风险性、有效性视角,对工程审计信息进行筛选、清洗和分类存储,使整个审计信息数据库结构清晰、调用顺畅,能为各类工程审计作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3.对数据库信息动态管理,实施失效信息的及时退出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考虑工程审计业务发展需要,结合工程审计数据时效要求,通过对信息的替换、覆盖、删除,及时清除失效信息,避免失效信息对工程审计工作的干扰。

(三)建立审计动态监控系统

结合审计协同工作平台和信息数据库,打造内部审计专属的动态监控系统,为实现高校工程持续性审计提供技术工具和系统支持。

高校工程审计动态监控系统以高校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为审计监测和控制对象,实施立项评估审计一招投标审计一项目动态跟踪审计一单项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工作流程。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运用审计动态监控系统可以进行建设过程及时跟踪并全面记录、数据的汇总分析与深度挖掘、风险的动态把握、问题整改情况定期督查,实现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动态监控。建立审计动态监测系统要考虑以下四个技术要点。

1.重视审计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审计动态监控系统要能有效规范审计业务操作流程、审计文书格式及审计内容要素,实现对审计业务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和全过程监控。

2.建立图形界面和预警指标。

利用数据属性结合高校各类审计业务性质形成图形界面,通过对工程审计数据图形趋势和异常点的分析判断数据的准确性和发生问题的可能性。配合图形界面设置相应工程审计监测指标,实现指标的因素分析和综合判定,逐步建立在线工程审计预警指标体系。

3.发挥意外审计流程快速处理功能。

审计动态监控系统设计上要具有对意外审计流程快速处理的功能,使未按照现有标准要求流转的审计业务也能够及时进入系统监控中,同时流程各环节一目了然,各要素内容和执行情况清晰可查,历史资料追溯快捷。

4.建立智能数据分析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