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发展规划

企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11-06 10:03:02

企业发展规划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1

一、动力谷发展现状

(一)动力谷总体情况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年以来,动力机械产业快速发展。截至年,产业销售收入从516亿元增加到856亿元,年均增幅29%;规模以上企业从410家增加到572家;资产总规模从416亿元增加到650亿元。

2.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动力机械产业规模、整机产品研制和生产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民营经济在产品竞争力和配套加工能力方面也进一步提高。通过项目带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

3.投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年,动力机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通过实施一拖工业园、河柴重工中高速船用柴油机产业化、中航锂电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等项目,动力谷产业装备水平大为提高,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4.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1)积极投入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取得明显成效。年我市30家重点动力机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02%,研发投入资金10亿元。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开发生产了大型液压挖掘机、大吨位轮式装载机、系列汽车起重机以及静液压式中小吨位和多功能装载机,大容量柴油驱动和电驱动液压挖掘机,900毫升大排量摩托车汽油发动机,新能源客车,低温双压余热发电设备,褐煤提质设备等一批产品。

(2)高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中航锂电()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技术,目前已具备年产1.8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南车机车有限公司引进高铁工程机械技术和南车集团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技术,形成了年产城轨车辆200辆和维护城轨车辆200辆的能力;一拖公司与、等发达国家开展研发合作,进行欧Ⅳ柴油机和道路用柴油机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目前正在实施道路柴油机产业化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动力谷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分工协作有待加强。动力谷虽然建成了多个集聚区,但动力谷集聚区仍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形态。部分集聚区主导产品不明确、不优化,集群效应不明显;集聚区、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和良好的协同合作,甚至存在产品类同、低层次竞争现象;专业化分工协作展开不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未根本解决;金融、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市场咨询、中介服务等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发展滞后。

2.产业布局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的积聚优势。动力谷产业分布于伊滨工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孟津县产业集聚区、瀍河区等。老城区(洛河以北)城市框架受洛河限制,东西跨度长,南北纵深不够,虽然相关大企业多数在涧西区较为集中,但主要集聚产业园区受交通物流影响因素仍然突出。

3.龙头企业机制不够活、发展不够快,带动力不够强。动力机械产业龙头企业少,超百亿企业只有中信重工和一拖集团,虽然“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在总体规模、产品品牌、技术创新与国内龙头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4.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动力机械制造业虽然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较差,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还是“引进消化型”;研发机制相对落后,共性技术研究的协作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技术难关;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研发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融资渠道较窄,政府引导资金短缺,影响了科技创新。

二、动力谷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建设新型现代化工业城市为目标,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发动机、电动动力、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及配套产业,以产业集聚、开放带动为战略,加快动力谷核心区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形成一批规模效益突出、带动作用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机龙头企业;以加快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为途径,提高动力机械制造水平,促进动力谷产业提升区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形成国内技术优势突出、配套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谷。

(二)建设内容

动力谷主要建设内容为“一谷二区六大核心产业”,构筑“九大产品体系”。

一谷:动力谷。

二区:动力谷核心起步区——以伊洛工业园区为核心区;动力谷产业提升区——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孟津县产业集聚区、瀍河区等动力机械产业密集的区域为主要产业带,完善提升存量为主,着重产业产品结构升级。

六大核心产业:发动机、电动动力、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

九大产品体系:积极构筑以高速船用大功率柴油机、道路用柴油机、摩托车发动机等为代表的内燃动力产品体系;以新能源客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镍氢碱性电池隔膜、电池用正负极材料为代表的电动动力产品体系;以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大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农用柴油机等为主的农业机械产品体系;以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工业推土机、架桥机、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装备、非道路用柴油机、大扭矩变速箱、液压元器件、软轴及控制器等为主的工程机械产品体系;以城市轨道车辆以及车体、电机、转向架、高铁轴承、车轮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体系;以重型卡车、矿用卡车、水泥搅拌车、散装车、液罐车、环卫车、汽车变速箱、车桥等为代表的专用汽车产品体系;以褐煤提质装备、节能大型矿山设备及冶金设备、玻璃深加工设备、墙材加工设备、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设备、水泥窑消纳城市垃圾设备、热交换器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体系;以高品质核电站用异型锻件、硅熔炼炉、大型水利发电及航空设备、风电叶片、风电轴承、风电用锁紧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品体系;以航空航天轴承、数控机床电主轴、高速重载轴承、轿车轮毂轴承单元及变速箱用滚针轴承等为代表的动力机械基础件产品体系;形成技术先进、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动力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强力实施“113”工程,即实施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达1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把动力谷建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动力机械制造基地,中原经济区、中部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示范区,国内外动力机械龙头企业的集聚区。

经济规模:“十二五”末,全市动力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达32%。其中,截至2013年,全市动力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800亿元,年均增幅30%左右。

企业发展:“十二五”末,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以上,其中以一拖集团、中信重工实现超300亿元,100至300亿元企业3家,50至100亿元企业3家,20至50亿元企业10家、10至20亿元企业10家以上。

重点产品:“十二五”末,专用汽车、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大中马力拖拉机、工程机械、大型矿山冶金装备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大中马力柴油机、锂电子电池、摩托车、齿轮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收获机械、玻璃加工设备、轨道交通用铝型材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其中,截至2013年,轴承、轨道交通车辆、专用汽车、大型矿山冶金成套装备、大中型拖拉机等产品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节能环保装备、玻璃加工设备、锂电子电池、柴油机、工程机械等产品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技术创新:“十二五”末,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争取达到5%以上;其中,截至2013年,达到4%以上。“十二五”末,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8家以上,其中:新建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新建部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新建立企业研发中心10个;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

三、动力谷产业发展重点

(一)发动机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内燃机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我国内燃动力行业受制于内燃发动机的制造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较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但整体落后于西方两代技术标准。无论是道路用还是非道路用发动机,都呈现出了向大功率、低能耗、低污染方向发展的技术特征。目前潍柴、上柴、锡柴、玉柴、大柴、康明斯等已经开发出电控柴油机并小批量生产,电控主要与博世、电装合作开发电控单体组合泵、高压共轨系统。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将在3-5年内得到迅速应用。由于农机、工程机械、汽车、船舶、发电等行业的拉动,发动机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国际市场潜力巨大,出口增速加快;排放标准将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和企业发展。“十二五”期间,预计多缸柴油机国内需求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2013年将达到480万台,2020年有望达到700万台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抓住内燃机行业面临的技术升级和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有利机遇,利用一拖集团、河柴重工、北方易初、北企集团现有生产研发平台和品牌技术资源,重点发展高中速船用柴油机、道路用柴油机、摩托车发动机、大功率陆用发电机组和气体发电机组。加快非道路柴油机产品研发,提高其装备和制造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在建设高端道路用柴油机项目。

重要零部件:利用机械加工生产和技术优势,积极发展发动机缸体、缸盖、活塞等关键配套零部件,以吸引主机厂家入驻。

关键技术:加强与()西南研究院、大学、威特合作,重点突破高效洁净内燃机技术,代用燃料发动机系统匹配、高稳定性燃料制取技术,电控柴油机设计匹配技术,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尾气处理、总体集成、发动机连杆逆向设计等柴油机核心技术,建成功率系列品种齐全的内燃机产业集群。加快发动机技术的消化、吸收、产业化进程。

2013年实现年产各类柴油发动机、车用发动机150万台,销售收入80亿元;2015年达到28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摩托车、农机、工程机械、船舶用发动机生产基地。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85亿元,主要项目有一拖集团大功率柴油机(二期)、轻型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升级改造,百成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只气缸套,河柴重工船用高速柴油机生产能力及产业化升级,古城机械有限公司缸体、缸盖生产线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年产30万台大功率道路柴油发动机项目、与法国李斯特等专业内燃机设计公司合作建设新一代高速内燃机产业化、与()西南研究院、大学联合攻关开发高压油泵及共轨技术、控制系统等战略合作和重大研发项目。

(二)电动动力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动力电池向大容量应用领域扩展,超级电容器向大容量高功率发展,动力电池应用范围向汽车、机车、船舶、电站储能等领域不断拓展。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特点,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年,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动汽车分别达到10亿安时、180万只、2万辆,年均增长100%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50亿安时和3000万只、20万辆。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依托中航锂电()有限公司、凯迈嘉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锂电池、超级电容和电控系统;以中集凌宇为重点,积极发展纯电动公交车、新能源客车等产品,积极引进广汽本田等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规划建设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重要零部件:依托科高公司、矿业集团、钨业公司,大力发展隔膜、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电池关键材料;加大与南车株洲电机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等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商和合作力度,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推进锂离子电池材料、超级电容、电机规模化生产,形成新能源汽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镍氢碱性电池隔膜、电池用正负极材料等应用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动动力产业集群。

关键技术:重点推进中航锂电公司与瑞拓公司合作研发的具有均衡充放电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系统等,形成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建立部级大容量锂电池及模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锂电池检测中心。

到2013年,形成年产新能源客车1000台、锂离子动力电池12亿安时、超级电容器100万只、动力总成5万套、电源管理系统15万套、充电设备15万台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到2015年,电动汽车整车实现规模化生产,关键零部件形成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10万台套电动汽车用电机、200万只超级电容器、1万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以上。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159亿元,主要项目有中航锂电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电池、年产5万套动力总成、年产15万套电源管理系统,中集凌宇有限公司年产1000辆新能源客车项目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广汽本田公司年产10万辆纯电动微型轿车、兵装集团电动汽车、南车株洲电机公司年产300万台永磁无刷电机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推进系统研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三)农业机械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当前,农业机械向大马力、多功能方向发展。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将加快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支农补贴逐渐加大,预计我国农机产业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国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大中轮拖、收获机械国内市场需求分别为32万台和38万台。2020年,大中轮拖、收获机械市场需求分别为40万台和60万台。由于具有较好的性价比,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对我国农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10年内,农业机械将保持20%左右增速。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大规模农业化种植为契机,依托一拖公司、中收公司、福格森公司,引进克拉斯、芬兰维美德、意大利卡配罗公司、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AVL)、卡摩拉•罗克兰有限公司等农机行业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重点发展200~300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无级变速器(CVT)重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节能环保型中马力拖拉机、橡胶履带拖拉机、大喂入量的小麦机,智能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带静液压驱动装置的水稻机和液压驱动装置的玉米机产品,8行自走式玉米机、8行玉米籽粒收获机、甘蔗联合收获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甜菜联合收获机和大型通用自走式纵轴流谷物联合收割机。

重要零部件:重点发展大中马力节能环保型农机用柴油机、换挡变速箱、静液压驱动装置、大转角拖拉机前驱动桥、电液自动控制系统与元件、大型农机用齿轮、曲轴、半轴、链轮等关键部件。

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农机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大马力拖拉机配套节能环保型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故障检测及作业性能检测技术、动力换挡及CVT变速技术、电液自动控制技术、农机可靠性技术研究等技术。

到“十二五”末,形成大轮拖76000台、中轮拖90000台、小轮拖55000台、履带变型4000台、玉米收获机10000台。各种农机用柴油机60万台。至2013年,全市农业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至2015年,全市农业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现代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其中大中轮拖市场占有率为50%以上。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98亿元,主要有一拖集团新型轮式拖拉机核心能力提升、大型农机具、车桥项目(二期)、博马农机拖拉机驾驶室,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联合收割机产能和品质快速提升、大型智能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产业化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克拉斯公司联合收获机械、芬兰维美德拖拉机有限公司大功率拖拉机项目、与AVL公司联合研发新一代160~200马力轮式拖拉机、与西南研究院联合研发柴油机电控、废气再循环(EGR)技术、与AVL公司联合研发大功率动力换挡拖拉机制造技术等等战略合作和重大研发项目。

(四)工程机械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工程机械产品向环保型、低耗型发展;作为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可靠性、舒适性、美观性、高性价比的要求日趋强烈。具有机电液一体化功能的大型推土机需求更大,用户对推土机性能、功能方面的要求相对提高。叉车产品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产品多元化、个性化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农村工程机械产品目前的技术水平低,行业将逐步向高技术水平发展。

随着国家一系列拉动内需措施的实施,国内铁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陆续开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国际市场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优势工程机械出口呈现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国内工程机械需求量在3000亿元,国际需求将会超过38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速在10%左右。2020年,国内工程机械需求量在6000亿元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以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一拖集团、路通公司为依托,重点开发生产30吨及以上液压挖掘机、320马力及以上推土机、10吨及以上液压振动压路机、大吨位轮式装载机以及静液压式中小吨位和多功能装载机、大吨位叉车、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装备,加快与卡特皮勒、龙工、三一重工、晋工、山东临工、徐工等国内外工程机械知名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发展工程机械整机产业。

重要零部件:重点发展大马力工程机械用柴油机、装载机嵌入式智能操纵装置、液压变速箱、油缸、大型工程机械用变速箱、轴承、半轴。

重点技术:加快与小松、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积极开发超高压托泵、液压电控一体化、工程变速器系列化通用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

到“十二五”末,形成各类工程机械4万台生产能力,工程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至2013年,全市工程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100亿元,主要项目有国机重工产业园、路通挖掘机、凯迈机电液力缓速器、凯迈机电液力缓速器高动态变速箱台架、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装载机嵌入式智能操纵装置及扩大产能、LYC大型工程机械及石化装备用轴承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乌克兰矿用自卸车、三一重工、海力克斯公司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与小松、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开发超高压托泵、液压电控一体化、工程变速器系列化通用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战略合作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五)交通装备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环保、智能、节油成为汽车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30%。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轻重卡市场需求旺盛。预计2013年,轻重卡国内市场需求分别为100万辆和65万辆左右,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20年,轻、重卡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80万辆和120万辆。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特点,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年,电动汽车达到2万辆,年均增长100%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20万辆。预计年,摩托车市场需求为2800万辆。2020年,摩托车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80万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轨建设政策的放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作用下,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当前,轨道交通装备正在向高速化、电气化发展。其中,动车组向轻量化、长编组发展,城轨地铁车辆向公交化、品种多样化发展,更加注重产品安全性和舒适性。2020年,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动车组总需求约800列,国产化水平达到75%以上;地铁和城轨车辆总计需求约在1万辆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依托一拖集团、中集凌宇、机车厂、城轨车辆公司等整机企业,引入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等知名企业,重点发展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的重型卡车、矿用卡车、水泥搅拌车、散装车、液罐车、环卫车、冷藏车、校车、低地板客车、城轨车辆等。

重要零部件:依托孟津华冠齿轮厂、沃德福、兰迪玻璃等本地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引进相关企业,大力发展汽车变速箱、车桥、汽车玻璃等零部件,积极为整车配套,以利整车企业的进驻;依托市铝产业基础和南车机车有限公司、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洛玻、LYC轴承、轴研科技等企业,发展城市轨道车体、电机、转向架、高铁轴承、车轮、车辆齿轮箱、减速玻璃,牵引电机、受电弓等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产品。

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城轨、地铁、新型机车制造等关键技术以及动车组牵引电机、牵引控制系统等。

2015年,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形成15万辆汽车整车(其中重中轻型货车10万辆、客车2万辆、各类专用车和改装车3万辆)、200万辆摩托车、600辆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能力。至2013年,全市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305亿元,主要项目有南车机车有限公司和谐型电力机车检修基地建设、轴研科技飞机和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用离合器组件轴承、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车辆轴承,LYC城市轨道交通轮轴轴承改造、汽车变速箱、离合器、张紧轮用轴承及轮毂轴承改造、航空轴承研发条件建设,双瑞轨道交通用橡塑制品产业化,轴承控股有限公司高速铁路轴承及精密轴承建设,安轮铝制品有限公司240万只汽车铝合金轮毂毛坯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川崎重工动车组相关技术,建立新型机车制造及维修基地、引进二汽/中国重汽集团年产10万台重卡、动车组转向架、电力机车传动装置集成系统生产和城轨、地铁、新型机车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动车组牵引电机、牵引控制系统开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六)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日趋严格的环境和资源约束,使节能环保成为装备制造业必须严格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余热发电在水泥工业节能效果显著,是重点推广的方向。从国内设计、加工和施工的现有能力分析,余热发电装备的市场需求预计今后每年将投产运行80-100条左右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全世界的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的近40%。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已有探明褐煤保有储量1300亿吨,由于其结构疏松,富含水分,导致热值偏低,不能作为电煤使用,属于煤炭资源里的劣质煤,褐煤提质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今后的十多年间,我国褐煤提质生产线平均年需求量将高达10套以上。目前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城市垃圾每年产生近1.5亿吨。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新型实用技术和装备,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为我国开展城市垃圾处理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风电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世界发达国家如、、丹麦、西班牙等国家风力发电装机达到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0%左右。我国仅陆上风资源可开发量就达2.53亿千瓦,但风电装机仅有450兆瓦(并网403兆瓦),仅占电力总装机的千分之六。目前,风电机组技术向大单机容量、竖轮、变速变桨技术发展,国内企业自主化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企业在样机试制或试运行阶段,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未来五年间,我国风电装机年均增速在50%左右,到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3000兆瓦。到2020年,将达到5000兆瓦,占发电总量的2-3%。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发挥中信重工在褐煤提质装备、余热发电设备、水泥窑消纳城市垃圾设备、节能大型矿山设备及冶金设备、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北玻和兰迪在玻璃深加工设备、墙材加工设备领域已有的管理、品牌、技术、装备等产业基础优势,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提高技术层次,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适度拓宽行业领域,整合资源,在锅炉窑炉、余热利用、电机及拖动、节能监测、生活垃圾分选和垃圾资源综合等领域的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取得新进展,实施大型化、成套化、机电液一体化战略,形成具有节能环保特色的大型成套装备的生产基地。

重要零部件:引进国外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大力发展高品质核电站用异型锻件、硅熔炼炉、大型水利发电设备、风电叶片、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轴承、高效高可靠性发电机、风电轴承、风电齿轮箱、风电用锁紧盘等,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广泛吸引民营资本,建立完整的新能源装备产品链。

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变频控制系统、齿轮增速器、风电叶片成套设计技术等。

至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1200亿元;大型矿用磨机、提升机等矿山设备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装备等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至2013年,全市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3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275亿元,主要项目有中信重工新能源装备产业化、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高端电液智能控制装备、高端矿山冶金装备、高端重载齿轮传动装备制造,中色科技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二期扩建工程,金诺年产600台人工晶体设备暨中试基地,LYC轴承公司三兆瓦直驱风机发电机轴承及5兆瓦偏航、变桨、主轴轴承建设,轴研科技三兆瓦风电机组配套轴承产业化,兰迪新型中空玻璃产品及设备产业化,大华大型智能化破磨机械生产线,轴承控股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轴承建设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2兆瓦以上大型风电齿轮箱、风电机组感应发电机和低温饱和蒸汽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研发、回转窑处理城市垃圾领域技术及装备研发、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研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四、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市里成立市动力谷领导小组,负责动力谷建设重大事情决策和问题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动力谷产业规划和发展、项目谋划和实施,政策制定和落实。

加大对重点动力装备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装备企业以新发或增发股票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在信贷投放、纳税减免、出口退税、土地等方面进一步优惠。按照《关于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的意见》、《关于鼓励外来投资投向重点产业项目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要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动力谷重大项目进行补助或贴息。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技术支撑体系。

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以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清洁制造和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形成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动力装备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对于带动性强的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装备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市产业优化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三)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培育和扶持优势企业。

加大环境服务建设,加强对重点动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大型国有装备企业改革改制,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支持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配套关系,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多种途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由单一设备供应向提供成套设备、安装工程和售后服务转变。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向辅机配件专业生产厂商转型。

(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把加快产业集聚、引导核心产业集聚发展作为推进动力谷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动力谷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和重点产业提升区建设。在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动力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持续发展基础。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培养和鼓励企业引进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专家,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鼓励提升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和高级技工等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2

1、人才培养机制不明朗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员工得不到提升,势必拖累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一改以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个岗位干到老”的陋习,灌输职业发展通道概念。企业应直面人才发展瓶颈,主动作为,为员工指明发展道路,积极培养员工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打破“一岗定终身”的惯例。

2、人员忧患意识不强烈

员工从思想深处仍习惯于“组织安排”、“服从分配”、不作为等下班的懒散态度。企业单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以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但在较大程度上,办法和措施只是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单方意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自我发展内在需求未形成联动。员工态度上的抵制,并未形成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氛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和措施的落地执行。

3、人才发展通道较狭窄

企业未系统性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未科学设计、员工任职资格标准不明确。对于绝大多数处于职业发展底端的普通员工而言,不知道可以如何发展,不清楚应该通过何种途径、何种方式、何时才能达到专家级水平,甚至认为专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管埋头苦干到退休。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模糊,职业发展道路停滞。

4、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各种人才管理、晋升、激励等制度未能与时展同进步,在员工学历提升、考取职称、等级评审、绩效提升、积极培训等方面没有有效的刺激手法,使员工对能力提升的兴趣不大,甚至认为是“花钱买罪受、花钱不讨好”。应根据企业管理实际,制定接地气的人才管理、引导、使用、激励等制度,让员工真正达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转变的最终目标。

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企业应在总体战略部署的前提下,践行以员工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工作,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进程有效匹配的目标。

1、理清职业发展通道

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清晰展示可转换的“职业发展通道”,一般分为管理通道、技术通道和技能通道三条,分别代表员工职业发展的三条不同路径。

同时,应明确企业和个人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责分工,明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等一系列岗位,包括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业绩评价、岗位胜任能力合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安规考试合格证书及车辆驾驶证等方面的任职资格,理清学历证书、岗位能力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证书的申报时间。

企业根据各通道任职资格条件,制定切合现有工种实际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指引卡”,以指导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员工可根据自身“能量”在职业发展通道的节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明确下一步提升发展的目标。

2、制定岗位发展组织架构图

制定基于实际工种岗位架构的岗位发展组织架构图,以便员工清晰职业成长的路径,满足更加丰富的多元化的职业发展目标需求。

3、填写员工职业成长指引卡

有了清晰的路径,明确的地图指引,员工与直接上级根据专业分工和岗位工作需要,共同商讨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明确未来五年的职业发展意向路径,填写员工个人职业成长指引卡,并制定阶段性、个性化的具体职业开发策略及进度完成情况,以有效跟踪落实。上下级互动商讨,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性格特点和潜能,员工也能更加清晰上级的要求,建立互赢的良好局面。

4、形成员工成长蓝图

汇集员工职业成长指引卡中的成长提升需求,形成包含岗位胜任能力资格、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等级、(执)职业资格、安规考试资格、车辆驾驶资格等一系列提升规划在内的员工成长蓝图。

5、与培评薪酬绩效衔接

提炼员工成长提升共性需求,并纳入培训评价计划,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教育培训、绩效激励、岗位晋升、技能鉴定、职称评审、交流锻炼等有机结合,集中开展培训、评价、技能鉴定、职称评审等,为员工成长给予最大的资源倾斜和支持,同时也让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企业通过以上“五步走”的方式可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进程的有效匹配。

三、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工作的改进措施

1、做实员工职业规划提升跟踪管理

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进度表或战略地图。内容应清晰显示员工职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包括能力(技术、技能、职称、等级)提升记录、职位晋升记录、培训考核结果记录;员工提升需求档案,包括员工能力提升的具体项目、提升目标、阶段性成果、时间期限等。档案记录作为供电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跟踪管理以及显示成效的重要依据。

2、做好挖掘员工冰山个性潜能工作

兴趣是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喜欢本岗位工作,才会全身心投入,经得起各种考验与挑战。通过科学测试的方式方法,对员工的性格、能力、气质、素质、兴趣、爱好等冰山潜能进行全方位、全体系、客观实际地测评,使员工更加认识自己,清楚自身特长、优劣,也让企业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充分发挥其特长、激发其潜能。

3、不断缩小员工岗能匹配差距

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所必需具备的学识、技术、能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前提是通过优化人岗匹配,达到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以当前在职岗位为切入点,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并深入分析岗位所需技能、技巧、素质等专业技能和通用管理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开拓创新思考能力等要求与个人实际具备素养是否有差距;分析员工自身规划与企业所需人才规划需求是否一致。

落实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工作,明确能力开发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力开发策略,做好个人岗能匹配提升发展规划,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提升履职能力。

4、加强培训薪酬晋升等保障措施

切实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教育培训、薪酬激励、岗位晋升、技能鉴定、职称评审、交流锻炼等相关配套管理机制有机结合,集中开展培训班、技能鉴定、职称评审等,为员工成长给予最大的支持。建立考核与选拔、业绩与薪酬相结合的绩效薪酬激励制度,将职业能力提升发展与员工个人个性化培训计划完成情况、培训效果、安全意识、执行能力、责任意识等综合评估等潜能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员工提升绩效。将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与薪酬福利待遇紧密结合,让员工感受到“能力与待遇匹配,收入能增能减”的动态管理机制。

5、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有效沟通

畅通内部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简单、方便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快捷地向员工传递企业发展趋势、企业所需人才、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内部劳动力冗缺员信息、企业发展地图、内部挂牌培训师资、职业生涯规划倾斜政策、职业发展通道、职业晋升流程等信息。

6、开放横向、纵向的内部竞聘或区域组聘机会

新型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留住人才,首先需要知道他们的心理需求,理解他们想从企业获得什么,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好了,员工能回馈给企业的价值将是巨大的。企业应该采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对策。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员工实现职业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实施区域组聘,探索解决冗员和结构性缺员问题,进一步发挥潜能评价的作用,让员工清楚自己更适合做什么。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竞聘环境,鼓励员工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优势和竞争力。

7、加大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及培训力度

基于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实施分层分类的课程培训,包括管理课程、技术课程、技能课程等项目。课程细化提供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岗位主修课、综合选修课、个人套餐式选修课等课程供员工根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培训场地资源,通过师资挂牌等方式,优化培训资源体系,学员可通过自选、提前预约的方式方法开展灵活多变的学习培训。建立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将员工职业能力发展和个性化培训机会完成情况、培训效果检测与员工的绩效改进、薪资变化、职位变动等有机联动,全方位看员工的提升发展变化,实现员工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管控。

8、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宣贯,营造良好员工成才氛围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员工良好职业心态。心态决定成败,让员工体会到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意义。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员工知道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的方向,帮助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力资源潜能,点亮员工职业发展的“星光大道”,进一步冲破影响员工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终使员工获得事业的进步。

9、加快信息系统支撑建设,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为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应加快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明确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职业链条走向,让企业掌舵人更清晰把控企业人才发展趋势,掌舵人才发展方向。

四、总结

做实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工作对员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一切的商业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企业管理 发展规划 计划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54-02

作为宁波原水集团横山水库分公司和宁波市高级经济师协会的一位管理人员,经常在思考一些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了解了原水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近期,笔者在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时,就想:我们为什么要做规划?规划在集团公司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规划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做好企业发展规划?最终达到什么效果?本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系统的观点分析论述发展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的本质

关于企业的本质,金玉阶、孙宁华在《现代企业管理原理》一书中定义如下: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组织。企业是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以独立占有的财产为基础,为满足社会需要和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事生产、流通、运输、服务等经济活动的社会微观经济组织。

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它应当遵循组织的规律。

二、什么是管理,企业为什么需要管理、计划和规划

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原理》提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需要展开为:

1.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

2.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

3.管理适用于各组织的管理人员;

4.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造盈余;

5.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效益与效率。

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组成了一个知识框架。

计划是对未来各种行为做出抉择的职能,是五项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编制计划包括选择任务、目标、和完成计划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从企业现在所处的位置到达将来预期的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各种计划及其所有支持性计划,应该有助于完成企业的目的和目标。计划工作放在所有其他管理职能的实施之前,它的特殊地位,牵涉到制定整个集体努力去完成的必要的目标,因此,如果要使所有其他管理职能发挥效用,必须安排好计划。

计划分为:(1)目的或使命;(2)目标;(3)策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规划;(8)预算。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不同种类的计划是一种层次体系。

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为方针所需的其他因素。

我国台湾中央大学企业管理教授林建煌在他的《管理学》一书中认为:规划是一种决策的过程,通过此种过程,管理者针对组织的未来设定组织的目标及标的,并拟定出一套达成这些目标的手段,这套手段包括组织整体策略,以及支持此一整套策略的细部策略和相关的整套计划体系。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而计划是管理五项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实现预期目标首要任务。而企业发展规划是规划的一种。国资委下的定义是: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是指公司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公司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所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定位、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要管理好企业就必须要有好的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三、企业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实施发展战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及可取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总结。

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的阶段性实现方案,也就是说,要以企业现状为起点,在客观条件下,寻找一条通往战略目标的最优路径,并确定相应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方案。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发展规划是对企业发展的中观管理。企业发展规划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发展计划的统一,是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实施的过渡阶段。

四、如何编制企业发展规划、其主要内容以及产生的作用

企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定位,服从国家及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划,同时还要遵循企业发展战略。现就宁波原水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原水集团公司作为宁波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国有企业,按照市国资委和市水利局的要求,成立专门编制小组,开展大量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编制出讨论稿,经公司办公会议及征求各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意见后,修订出提交董事会、股东会讨论的文本,经过讨论修改,并结合中央、省市有关水利发展的最新精神,形成终稿,上报上级部门审定。

该公司发展规划回顾了宁波原水集团“十一五”期间即组建五年以来的发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思绕落实中央提出的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等四大体系的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总体目标和企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目标,并对“十二五”重点任务与投融资规模进行了分解,采取组织管理体制变革与完善,人财物与技术保障、文化建设等方面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编制企业发展规划,一方面使管理者对未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了一个宏观把握,另一方面为企业科技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财务规划、项目建设等专业规划提供指导,起到企业内部规划的龙头作用,为企业发展明确了目标,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依据,为具体实施提出了重点任务,也为下一步实施年度计划目标指明方向。宁波原水集团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印完成后,按照规划要求和目标,分解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两年来,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宁波市文明单位,中国绿色跨越示范单位、宁波市和谐企业等荣誉,各项水资源保障项目正实施建设,水环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企业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建立了“科学发展、系统保护、综合提高”为总体思路,以“奉献源头活水、维系健康生命”为企业宗旨,以“建设一流原水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使命,以“公益为主、民生至上”为企业核心价值、秉持“责任、奉献、智慧、价值、绿色”为企业理念的一整套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宁波原水集团正按照规划的要求和方向,大踏步地、稳健地朝着现代化原水企业迈进,为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五、结论

从以上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可以总结要点如下:

1.企业是追求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

2.企业需要管理来实现效益与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3.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计划是最基本的职能,是实现预期目标的首要任务。而企业发展规划是规划的一种,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

4.企业发展规划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发展计划的统一,是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实施的过渡阶段。

5.企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企业现状(回顾)、分析发展环境(发展机遇与挑战)、制定规划目标(总体目标、分项目标)、明确重点任务、编制投融资规划、保障措施、主营业务损益分析,对企业发展规划的分析与评价。

6、企业发展规划的评价标准就是发展规划目标。发展规划目标既是编制发展规划方案的依据,又能是衡量发展规划方案合理性的标准。

因此,企业要实现企业目标,必须通过管理来实现,要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管理职能来实现,而企业发展规划是计划职能的一种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纲举目张的作用。管理好的企业必定有一好的企业发展规划,并按此规划予以实施,保证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九版.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2.何似龙,施祖留.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

3.金玉阶,孙宁华.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4

当今社会的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更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竞争也从最简单的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升级到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企业品牌知名度的竞争,现在已经全面上升到企业全球战略规划的竞争。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在保持现有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制定企业投融资战略,扩大企业规模,规避财务风险,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并获得成功。

二、企业财务和投融资战略现状

1.投融资战略类型

(1)快速扩张战略

企业的快速扩张融资战略是指企业的投资、融资都是以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为目的。它是企业多元化、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手段,企业为了进行快速的扩张往往需要留存大量、甚至全部的利润,造成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资金紧张,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企业就要进行大量的外部筹资。外部筹资来源大部分是债权融资,还有一小部分的股权融资。这种大规模的扩张是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为了寻求扩张后带来的高利润。快速扩张型融资战略容易导致企业的高负债率,引起资本结构的不稳定。

(2)稳健发展战略

稳健发展战略是企业把扩张建立在效益的稳步增长上,企业经营效益逐年稳步增长的同时,资产规模也在慢慢的扩大,这是一种稳健的发展战略手段,在考虑发展的同时又足够的重视风险。实行稳健发展型的企业都会尽可能的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做强核心业务,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企业效益,将获得的利润累积后进行适当的扩张。稳健型投融资战略的特点是:适当负债、适当分配、重视收益。

(3)防御收缩战略

实施防御收缩型投融资战略是以一种防御型战略,一般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战略方法。它是在预防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基础上,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适度地进行投融资的一种战略形式。企业把增加资金流入作为首要目标,尽可能的减少资金流出,通过精简机构,削减企业日常开支,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等手段,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用于能为企业尽快带来效益的主导业务上,使主导业务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以便企业资金加速回流。防御收缩战略有着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等特点。

2.投融资战略管理内容

(1)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作为企业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不断优化,提升竞争能力,参与社会利润的分配。投资战略需要企业规划投资方向和规模、资源优化目标、全面评估投资效益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途径。投资作为企业重要经济行为,必须要慎重行事、科学决策,既要合理地使用自有资金和资源,更要谨慎利用外来资金,保证企业资金流的顺畅运转。其主要包括各类资产的投资方向、自身资本规模比例的确定;产品升级改造或研发新产品的投资;内部或外部生产扩张投资;单独投资还是联合投资;设定风险和利润条件的投资决策等。

(2)融资战略

融资战略作为投资战略执行的前提,直接关系到企业全局战略的成败,同时,筹资活动的成本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负担比例的高低,会进一步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多数人会认为融资战略只是企业的资金筹措计划,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遇到资金筹措受阻时,不能做到及时应对,导致企业一系列的战略计划无法实施。融资战略作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企业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规划,在资金筹措方面确定长期和系统的计划方案。其目的是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并保持资金来源的稳定和灵活,兼顾降低筹资风险。

3.发展战略和投融资战略关系

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管理体系,需要各个部门及每名员工都肩负战略指标和实施使命。企业要实施战略管理,必须要求各项经营活动服从和支撑战略发展目标,财务战略作为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必须要服务于整体战略。而投融资战略隶属于财务战略,要与其它战略相协调、相对应,做好支持服务,它对企业战略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企业投融资战略实施不利,会影响资金筹措和投放,企业资金流会出现运行不畅,直接导致其它战略计划无法实施和持续推进。总之,投融资战略既依附于发展战略,又会对企业发展战略起到制约和支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三、企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1.战略综合规划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发展设立的长期愿景,是自上而下的全局规划,并对达成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性的谋划,归属于企业宏观管理行为,并具有整体性、指导性、长期性、系统性、基本性等特性。企业战略作为各种战略的统称,各企业会结合自身特点和目标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规划,其中包括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等内容。企业综合战略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因素,对外要及时收集和掌握外部环境信息,对内要分析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了解产供销现状以及清楚企业的行业地位,通过全面的分析对比做出合理的综合规划。

2.技术开发战略

技术开发是对企业现有产品的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或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利用高品质形成竞争优势,利用优惠的价格占领市场份额。目前,我国企业对于产品工艺的开发创造能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企业的发展战略也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息息相关。对于一个有着明确战略规划的企业来说,制定技术开发方向是战略规划的重点。企业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从成熟到衰退,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没有持续地对产品工艺的再开发,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的战略规划里,如果没有技术开发,就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无法保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

3.区域战略规划

近几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出台了“一路一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一系列区域振兴计划,形成由点带面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从而推进重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企业的战略规划也要顺应国家战略,重点布局区域经济,统筹规划,实现新的驱动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规划 创新管理

电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该如何通过制定规划保证人力资源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不断加强,来满足市场的需要,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管理层都关注的题。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中重要性

1.人力资源规划为企业提供战略性的企业规划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企业未来组织任务和环境进行科学的预测,通过合理的安排企业人才,使企业的发展实现科学化、效益化以及高效化。通过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以及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采取科学严谨的发展策略,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所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2.人力资源规划促进企业的合理性发展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随企业的根本属性和经济社会的本质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性的指导作用,而且还具有灵活性。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对组织的发展战略以及目标计划进行合理的制定,在人才的后盾支持下,实现电力企业的整体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在招聘人才和培育人才的目的和要求,对人才的分配和规划拒用一定的指导性,在执行方面的灵活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其他资源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在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预测分析,及时应对变化。

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靠性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在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管理中,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是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功能发挥。首先,有效预测企业员工的供求差异。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组织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合理的发展环境中,而人力资源规划是对当前组织的合理性规划,在组织模式一定的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合理的安排,采用创新性的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效用,有效的预测企业员工的供需变化,在掌握一定的规律前提下,实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万无一失,保障企业凝聚力的迅速形成。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企业措施的有效依据。在电力企业管理中企业决策要根据电力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情况,在市场经济环境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有效的举措创新,而人力资源规划从―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电力起的发展和需要。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使企业的内部结构一目了然让电力企业管理者可以清楚的根据不同的岗位安排不同人才,从而有利于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措施

1.改革人才招聘方法

在招聘员工时,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明确的岗位标准,比如对电力企业维修人员和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就要根据他们的岗位需要确定相应的标准,为今后的岗位任用和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电力企业本身的发展需要,排除外界干扰,拓宽企业的招聘渠道,在市场中吸取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招聘那些符合电力企业工作需要的人才进入企业。可以通过改革毕业生招聘方法,采取定向招聘,严格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人才进行合理招聘。

2.建立健全岗位结构

电力企业当下的目标是要对人才结构进行调整,所以必须强化人力资源规划,做到岗位结构优化平衡,根据企业需要随时对岗位人才进行人事调动,使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统一,做到重要岗位技术型人才占据主要地位,优化员工年龄结构在岗位中的比例。同时不断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来满足发展中的企业需求,严格实行岗位竞争淘汰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力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为企业的规范化和效益做努力。同时建立岗位竞聘和行政手段调配相结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岗位竞聘中,鼓励员工通过从事不同岗位,从而优化地理企业人才结构合理配置的目的。

3.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只有在公平公正的绩效制度下,才能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奖金制度,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员工薪酬制度,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体制,强化绩效考核目标,使员工福利与业务能力、目标完成情况挂钩,以及员工岗位月薪随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下浮动,与其岗位职责和劳动贡献相关联,对工作表现优越的给予奖金鼓励。为了保障薪酬分配制度的落实,还必须建立适用于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以科学的绩效标准对员工的而业绩进行考核。薪酬制度结合绩效考核的改革,是电力企业薪酬改革顺利开展的有利依据。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6

为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规划部工作总结)

时节如流、居诸不息,又到了总结一年过往,明晰思路与目标,坚定信心再出发的时刻。回顾一年的工作,发展规划部在集团业务部门及公司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基础业务能力更为扎实,“务虚体系”业务更显实效,精细化管理与全面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下面针对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

一、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战略规划引领,为企业持续发展明方向、划路径。

按照集团公司编制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指导意见以及专业化建设项目调研等相关文件要求,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掌握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形势,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路径,制定保障措施,高质量完成了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并坚持高站位、强管控、保落实的战略思路,扎实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在公司落地落实,为解决影响公司整体改革发展的经营、经济、施工生产、专业化建设、亏损治理等重点工作打下了战略基础。

2、健全制度体系建设,为企业改革创新添动力、激活力。

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政令不清、执行不力、奖罚不明,企业经营活动将陷入僵局直至衰亡。为重塑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制度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并于四季度开展了制度评估及制度档案信息收集工作,共收集制度类、管理类问题五十余条,作为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依据,同时建立了制度信息档案及有效性制度目录,为公司制度信息系统集成夯实了基础。通过一系列业务改革举措,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创新实效,为公司制度建设合规性开展及制度学习宣贯强化了基础保障。

3、强化执业资格人才培养,为企业经营拓展强基础、作保障。

建造师人数紧缺、业绩不足、证件不匹配等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经营承揽的痼疾顽症,如何为公司经营承揽获取更多投标资源,如何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人证合一”,成为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得来,正向的宣传引导与做好配套服务已收效甚微,必须在完善执业资格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方能取得实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部门结合集团公司相关办法与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制定了公司《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针对执业资格人才供给与需求两端矛盾,制定差异化、阶梯式津贴补助原则与标准,使无证者渴望取证、持证者期盼价值实现,价值贡献者真正受益。

4、实现资质证照有序管理,为企业经营活动力保驾、强护航。

一是积极响应集团战略,助力新产业发展。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各级行政审批核查力度也日趋严格,今年资质平移工作可谓一波三折,大体可以概况为“四进住建部、五访省建委、六跑市建委”,最终在对人员、业绩等各项资料反复推敲、细致修改的基础上,于10月份完成了房建、市政两项一级资质的两次平移工作,及时解决了集团建筑装配科技公司“准入不准营”的现实困难。

二是强力清理分支机构,营造良好经营生态环境。前些年受地方政策限制,公司经营承揽遗留的分公司达13 个之多,其中大部分被强制吊销,此部分分支机构因面临超出公司业务布局、负责人离岗、注销手续繁杂等因素影响,清理难度大,同时给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部门经细致研究后,积极协调单位人员及社会中介机构,采取就近原则,分头办理,并持续跟踪,逐个销号,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基本清理完毕。

5、聚焦全面风险管控,为企业健康发展找症结、开良方。

风险防控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年初,部门在与集团业务部门充分对接,深入学习外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风险内控、风险评估、风险问卷调查等一系列风控工作,系统梳理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大重要风险8项,并制定了专项防控方案,作为公司风险防控的指导性文件下发执行。针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探索建立完善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着力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合规性管理水平,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

6、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快进推、见实效。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系统性与复杂性。部门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与地方各接收单位对接协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各阶段任务与目标。在积极清收回款,确保改造支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预算上报、资产评估、资产移交、审计清算等工作。全年共回收资金629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新都职工家属区也成为集团内首个完成分离移交的基地,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下一步将重点完成审计清算及剩余补助资金回笼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战略规划的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

2、国内形式、行业形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分析判定能力还很欠缺。

3、风险管理形式大于实质,风险防控体系尚未成形,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2020年工作安排

在做好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强化战略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战略管理,做好五年规划编制工作,规范战略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建立保障机制,保证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研判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合规管理为标准,以内部控制为着手点,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联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风险跟踪与防控体系,保障企业经营稳定。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7

关键词:经济环境;电气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优质服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对于电气企业来讲,优秀服务是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前电气市场的不断完善,电气企业的工作重点也开始向服务型转变,这就需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气企业在加强自身改革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强化服务,以优秀服务为企业管理的宗旨,从而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占领市场。

1、概述

中国电气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资金投入严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效果和自主设计的产品数量少,电气工业的许多装备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导致入口市场接受范围窄,内需市场被排斥的尴尬局面。尤其是某些企业把有限的科研资金投入到地产、股市之中,这更加限制了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的水平。

对于电气企业而言,技术是由为重要的例如:1992至1993年,经济疲软曾导致欧盟电工行业的危机。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电工行业需要大批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然而在欧盟经济不景气时大量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离开了电工企业,这对电工行业的恢复带来极大的困难,这一问题临时影响着欧盟电工行业的发展。由于受1992、1993年的影响,1995-2008年欧盟电工行业的年增长速度始终徘徊在3%左右。

2、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思想落后

电气企业有着垄断性的特征,几乎不存在竞争对象,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电气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一直停滞不前,企业的管理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下,电气企业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开展管理工作,并未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现行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漏洞,这就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性效果。此外,由于企业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久而久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越来越差,这对于电气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经营模式单一电气企业有着垄断性的特征,企业不需要对电能进行加工就可以获取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改革工作的开展。在现实经营活动之中,电气企业也不需要进行经营,只需要保障电能输出质量就可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这就导致电气企业失去了改革的动力。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该种传统垄断性经营模式是不利于电气企业的发展的,还会导致资源出现浪费,影响能源利用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电气企业也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如果电气企业不进行改革,必然会影响其长久发展。

2.2战略管理并没有制定完善的长效机制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过于强调战略管理形式,忽略管理机制的现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很多上市公司在第一次进行公开募股时都会严格根据相关规定真实披露自己的战略发展机会,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后期并没有严格按照当时描述的战略计划一步步去实施。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得更显著。首先,很多企业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的例行审查,或者争取银行贷款,从而制定战略规划。这些战略规划一般也是企业家花钱专门聘请一些“学者”或者“专家”花几天时间来完成,这显然是一种敷衍性的应付态度。同时,企业并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系统的战略管理制度,战略管理的非制度化、人治化现象比较严重。这主要体现在,基本上都是由企业家独自负责企业决策,因此并没有制度可言,企业家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变化,都会影响企业决策。其次,战略管理计划的执行力度低下,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领导者制定战略目标后,很多员工并不当回事,执行力度较差。加上,企业尚未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并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如何提高电气企业的发展

3.1当前全球经济漩涡迸发的大环境下,中国电气企业保证技术能力是首要的选择,其次应当下大力气寻求技术升级。而经济漩涡的迸发事实上为中国电气企业制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企业间的资金和技术控制壁垒因危机的来被打破,技术并购式重组“与以技术为引导的合作式重组”将频频发生。中国电气企业如果掌握得当,将系统改善技术、工艺、装备的综合水平。尤其是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政策环境下,较大型的电气企业利用外乡优势结合具体项目开展“重点技术”合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2明确企业战略体系之间的层级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以及实施现已成为动态提高电建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电建企业的战略体系一般涵盖公司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纲要、职能战略和子战略。如某电建单位职能战略就是总部各职能部门根据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包括:经营、人力、财务、常规火电、科技等8个职能战略。子战略指各专业子公司根据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职能战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的自身发展规划。该企业据此形成了由基本职能战略和子战略有机组成的独特的金字塔形战略层级关系。

3.3内求生存外发展

国内,国家制定了诸多行业的振兴计划,组织一些如:西气东输、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制造、大型水面舰只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积极制造如:电脑下乡、家电下乡等广阔的市场消费机会。这些国家项目、社会工程将对“电气企业”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大到成套设备,小到电器开关,只要电气企业积极参与,生存与发展都不存在问题。

3.4制定出科技发展管理制度

科技是企业的创新动力,电气企业需要在科学技术水平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突破,才能够实现自身经营效益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其科技人员,促进内部科技创新工作的创新,将科技人员的收益水平与企业收益挂钩。打造出一支优质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起成效机制,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专门的资金,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

3.5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中小企业要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加大科技资金投入,通过科技创新来增强企业实力,以市场为主导,积极研发符合市场需求产品,形成企业自身的品牌文化,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些机构没有能力设置,企业可以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和有关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组织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创新,形成资源共享,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又可以降低创新风险,同时,要注意创新人才的引进,建立创新培训学习的长效机制,使企业始终走在自主创新的前沿。

3、电气企业战略体系搭建的重点

企业战略体系搭建的重点应为战略的贯彻实施工作,即战略的执行。尤其针对电建企业项目部点多面广,组织层级多的特点,对战略的执行影响较大,因此要尤其注重在执行以及执行中的方式、方法:(1)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战略的实施工作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它不能简单地通过道听途说的管理要点加以解释;(2)要清晰地理解战略实施工作的过程,必须要建立一种逻辑模式和有章可循的方法。(3)决定企业战略实施工作的成败的关键要素包括就战略、组织机构、协调、信息分享、激励措施和控制等问题做出的决策,并了解这些关键性工作决策和背景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发展战略体系的搭建是一项较为精细和复杂的工作,体系搭建的有效性及预见性,对于企业未来战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气企业的战略体系由于其行业的独特性,对企业战略体系搭建的要求纵向层次更高,战略分析及实施要求更为精准。因此,在搭建战略体系时要精准把握企业特点,才能更契合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秋生.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J].企业经济,2012,10:5-9.

[2]何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分析评价体系[J].经营与管理,2011,02:65.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8

其实现目标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资源配置朝着更方便、更舒适、更准点、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中高档公共汽车占营运车辆总数三分之二以上,无人售票、IC卡、电子月票全面推广,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运行和管理的现代化,定点设置的__市规划区内的场站成为衔接__市内外的枢纽和中转站,公共交通营运前后方实行独立核算、运修脱钩。以现代企业制度、崭新的管理模式、理念和经营机制为基准点,力争用3-5年时间,把__公交办成一个既充分体现政府意志,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一流、西南第一",市民满意,政府放心的综合性城市公共交通业。

根据市委九届五次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城市公共交通定位,拟分三个层次:

(1)__市市区内公共交通;

(2)__市市区周边辐射的卫星城市公共交通;

(3)__市规划区内七区十二县以及__市向外辐射的公共交通。

1.20__年至20__年发展目标

--营运车辆在20__年基础上20__年翻一番,达4000辆;

--载客总量8亿人次;

--30的市民在出行方式中利用城市公共交通;

--__周边卫星城市公共交通全面开通;

--市内公交以大容量公共汽车为主体,卫星城市、十二县公交以中型和大型客车为主体。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懂管理、精业务的管理层队伍,在各级管理层的人员配备中形成

梯形结构。

2.本届班子任期目标及__年发展规划

--改制后的__公交集团公司,形成一个台柱,五大支柱,即:以营运主业为主,依托主业同时建立出

租、广告信息、商贸货运、汽车维修、房地产五大支柱产业。

--3-5年实现创"全国一流、西南第一"公交的目标;

--营运收入,每年增长5-10;

--载客总量:每年增加20__万人次;

--营运车辆:每年净增200辆,__年15标台/万人;

--在政府有关配套设施改善后,如:快速通道建成、公交专用道开行,逐步实施城市公交提速工程;

--全部营运车辆实行双燃料,空调车占车辆总数四分之一;

--人车比例:__年达4.5:1;

--职工收入:每年增长6-8;

--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__市周边卫星城市公共交通逐步开通。

--营运场站建设:20__-__年,随着五路一桥工程的建成,规划建设12个大型公交场站,其中:公交自

建2-3个,政府兴建9-10个。

--加大高科技含量对城市公交的投入。

①实现企业管理电脑化和内部控制化管理;

②全面推广和应用IC卡,实行无人售票;

③车辆调度现代化,对GPS车辆卫星定位监控制系统进行试验。主要干道和线路实行电子显示的乘客候车

设施;

④城市主要干道,__年力争建成三至五条城市快速通道。

--市内公交车型总体目标:低地板、全承载、宽通道、软座椅、大功率后置发动机,大型化、轻量化以

及在小区发展小型化、轻型化、中高档次的车辆。

--后方设施建设

①对保修体制和保修制度实行全面改革。

②三年内实现营运生产的运修脱钩,前后方实行独立核算。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9

【关键词】员工 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及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构成

(1)职业概念。职业的含义由来已久,人们普遍理解的含义是某一具体行业,它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分工,社会根据发展的需要而预设了各种行业,个人选择并参与其中。职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罗素所言:“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

(2)职业生涯概念。总体来说,职业生涯可以理解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体。

(3)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特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行动的时间安排和行动的方案。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如同一般意义上的规划一样,应具有方向性,时间上的规定性以及步骤上的可操作性。

二、国内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我国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多数企业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依然是人事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这样的现状下,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成本都成了企业的沉没成本,造成企业资源的人力资源流失。众所周知,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核心员工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保证吸引员工并留住员工为企业服务是我国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二)现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多数企业管理层缺乏职业生涯管理观念。在我国,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还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依旧是原来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员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企业管理层的观念亟待革新。

(2)企业员工的职业通道单一。多数中小企业企业内部职业通道不畅通。组织中人员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的管理层次,每个管理层次为员工提供不同的发展机遇和上升的空间。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管理层次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员工的发展空间。同时,在中小民营企业里,家族式管理还很普遍,重要职位大都由家庭成员或有亲戚关系的人占据,这样员工的发展通道就更加不通畅。

(3)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缺乏人员,管理技术落后。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然而,我国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不少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是非专业的人员,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行管理内行。这样的管理现状使得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相对比较混乱。有些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训练,对相关的职业生涯管理技术根本没有熟练的掌握,遇到问题多数情况下采取逃避或者搪塞。

三、如何有效的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一)个人层面的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1)引导核心员工澄清个人价值观。

(2)引导员工找到工作中兴建与能力的结合点。

(3)形成制度化的培训方案。

(4)提供有效的职位信息平台。

(5)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职业生涯咨询与指导。

(6)引导核心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调查与研究。组织层面的职业生涯前期调查。组织在职业生涯前期需要对职业生涯开展必要的基本因素以及管理体系的调查及分析,对于相关人员调查掌握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及经验,公司高层领导及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及水平;公司管理层推动职业生涯规划的愿望程度;对管理体系的调查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训体系建立、绩效考核、薪酬制度、激励制度以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等。

(2)员工个人前期的满意度调查。从组织的角度看,个人职业满意感的高低,不仅是影响组织业绩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影响人才是否流动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同时也可以掌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愿及程度,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

(3)设计并公布员工职业生涯路线图。公司设计井适时地公布员工选择的职业生涯路线图及职位空缺信息有利于员明确发展方向,采取适时的培训安排,有计划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4)公布任职资格要求的工资水平。建立基于能力的工资体系,公布薪酬的平均水平

(5)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核心员工的个人信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对员工取业生涯发展的个人因素,适时掌握,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引导和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组织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必要措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信息:组织交流会,上级面谈评估,周期性对个人兴趣做测评。

(6)引导员工选择职业通道,实现人职匹配。职业发展通道等级划分是基于人才成长的规律做出的,通道等级定义是对不同能力级别的员工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知识、技能、能够承担的责任和经验等进行描述,它标明员工在专业领域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是员工能力的标尺。

四、对企业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一些建议

结合上述的问题,要改变当前企业在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1)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识。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10

关键词:电网企业公司 发展规划工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电网规划的定义

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其目的是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长期最优发展。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的电网结构,使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使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费用最小。

二、电网规划工作的分类

电网规划分为近期(5年)、中期(10-15年)、远期(20-30年)。近期规划着重解决城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满足负荷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提出逐年改造和新建的项目。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预留变电站站址和通道,着重将现有城网结构有步骤的过渡到目标网络,并对大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好前期工作。远期规划主要考虑电网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进行饱和负荷水平的预测研究,并确定电源布局和网架目标,使之满足远期预测负荷水平的需要。短期规划建设周期短,规划方案制定后,调整裕度较小,如果客观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将会对电网短期规划造成较大影响,后文会有专题分析。

三、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

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公司发展战略、电网规划(包含行业规划和电网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和公司发展规划等。

1、公司发展规划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总结。

公司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的阶段性实现方案,也就是说,要以企业现状为起点,在客观条件下,寻找一条通往战略目标的最优路径,并确定相应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方案。根据国资委的规定,目前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力供应与生产、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就是针对其主营业务发展编制的公司发展方案。

公司发展战略是对公司发展的宏观管理;发展规划是对公司发展的中观管理。公司发展规划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发展计划的统一,是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实施的过渡阶段。

2、公司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

在认真总结以往规划工作经验和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今后几年公司系统各级电网企业的规划工作分为三个方面:电网规划设计、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公司发展规划

电网规划设计和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以电网为研究对象,以最小成本满足社会用电需求为目标编制的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二者统称为电网规划。其中,电网规划设计侧重于电网规划方案的研究,通过对多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推荐规划期内各水平年电网规划方案,电网规划设计是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制定的基

础。

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在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以电网规划设计和各专题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输电网、配电网及二次系统、信息网发展思路、规划目标与重点,针对电网规划设计工作中推荐的网络结构提出输变电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资金需求分析和输配电价等。由于电网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垄断经营行业,因此要接受政府管制,电网规划作为电网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有可能成为政府管制的重要内容。

公司发展规划是以电网企业自身为研究对象,以资产良性运营为中心,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编制的企业规划,是在电网企业主营业务规划工程量基础上的价值量规划。公司发展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公司效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电网规划和公司规划两者之间内容各有侧重,具有连贯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服务于电网企业的发展。对电网企业来讲,电网规划是基础,公司发展规划是重点。

四、公司发展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探讨

1、以效益为中心原则

确保资产良性运营,不断获得经营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也是电网企业公司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公司发展规划必须遵循以效益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追求资产良性运营,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整体优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原则,从公司的资产、资本运营和投融资的一体化管理出发,进行整体优化和规划;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应贯彻于编制规划的全过程,从投融资管理角度看,应从公司整体上进行统一投资竹理,将所有项目纳入总体管理,进行投融资优化;从资产运营角度看,将企业的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统筹考虑,进行总

体财务分析,评价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3、 量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进行充分的最化分析,侧重价值量规划,保证价值量规划与实物规划相协调。所谓实物量规划,即公司主营业务的新、扩建和改造方案,是企业规模和运营能力的增量规划;所谓价值量规划,是指规划期公司价值的实现方案,是企业存量价值与增量价值的总体规划。只有在规划报告中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统一协调的计算分析,

才能制定完整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4、风险防范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风险防范原则,注重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各电网企业都在市场环境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遵循风险防范原则,进行风险分析,一方面可以正确评估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并事先制定好应对策略,做到有备无患。因此,在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和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分析和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五、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1、负荷预测(需求侧预测)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重要的基础和前期工作,准确的负荷预测应能让电源点布置合理、能准确确定电网建设规模以及确定建设的合适时机。

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中、长期负荷预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电力弹性系数法、单耗法、、时间序列法、人均用电法、横向比较法等。但这些被广为运用的传统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如电力弹性系数法,只能对负荷进行大致预测;单耗法在产业进步比较快的时

候,对电单耗不能准确界定;时间序列法,需要对大量实时的负荷进行统计,而且计算量太大,造成在长期预测时难度较大;人均用电法,如果在这个区域内居民用电或者商业用电比例大,则负荷预测相对准确,若工业用电所占比例较大,则在这个网络内准确性就较差;横向比较法,若对负荷结构不同,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电网进行比较,会出现可比性不强的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电网规划研究的深入,又陆续有新的负荷预测法被推广如:系统预测法、灰色预测法、模糊识别预测法等。但不论采用哪种负荷预测法,电网规划的基础都是准确的统计数据,包括某地全社会用电量,以及分片区、分变电站的负荷情况,和当地的负荷特性参数。

2、电源规划

需求侧预测作为电网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某地电源供应增长预测,确定某地电源供应与现有电网结构所允许承受负荷之间的缺口主要包括规划期间电源(现有和新增)的情况,包括电厂位置、装机容量、单机容量等;对水电厂,除上述参数外。还应有不

同水文年发电量、保证出力、受阻容量、调节特性等参数。

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电厂和电网的分离,电源规划不再作为电网规划的内容,让电网规划在考虑电源侧供给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另外,电力负荷增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电力市场影响,负荷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为电网规划的重要技术标准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电力系统技术导则》,在市场条件下,将不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仅作为指导性的法则,这种情况可能造成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参差不齐。又由于电力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规划水平年的市场状况如售电价格、国家相关政策、电价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对电网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然后在规划项目的技术、经济等指标的选择上体现出来。过去在规划时电网和电厂没有分家,规划时更多考虑怎么把电由电厂送出,电网规划更多是为电厂服务。在厂网分离后电网规划的目标则需要考虑电网企业购电和售电

的价差,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电网公司效益最大化。

3、电力电量平衡

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其主要包括对丰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丰水期城市电力系统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送电能力和经济性;对枯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枯水期电力系统缺电情况及网络的适应性。

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工业改革的形势下,电网企业开展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分必要,并几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完成该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各级电网企业应积极开展公司发展规划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各电网企业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遵循效益优先、整体优化、量化和风险防范原则,完成企业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分析、规划目标的制定、发展方案与融资规划的编制、主营业务的损益预测、规划方案的分析评价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建议等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11

1. 战略地图的概念

战略地图(Strategy Map)由美国人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由2004年提出。战略地图是以4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层面、学习与增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4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战略地图反应“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战略地图描述组织如何创造价值。本文显示了企业如何通过战略地图创建可执行的规划。

2. 战略地图在油田企业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战略地图一般用于企业战略制定中,未见战略地图应用于油田企业规划中的公开报道。战略地图应用于油田发展规划可方便汇报、修改、交流、制定、执行规划,但有两个难点,一是各项规划需要分析过去指标,总结成果问题,分析当前形势。二是规划包括若干专业专项和所室规划,战略地图如何体现?为此我增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每一层面里分解出了不同的要素和分要素;二是每个要素或分要素设立下级菜单,动态描述要素。

2.1 确定战略地图财务层面

PESTEL宏观环境分析是企业有效展开战略规划的第一步,为后期战略的良好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PESTEL六个因素的宏观环境分析,结合据目前集团、油田公司在低油价形势下系列深化改革方针要求及“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精神,企业领导层根据油田公司给企业的年度定额指标,从生产率战略和收入增长战略两方面进行考虑。生产率战略一方面降本节流,另一方面提高资产利用率;收入增长战略包括开发新技术产品、开辟新市场、增加老市场份额战略等开源措施。

2.2 确定战略地图客户层面

油田企业作为能够研究技术和产品的科研单位,这里的客户主要指企业的技术服务对象,一是油田内部的若干采油厂和油公司,二是油田外部的国内各油田及国际石油公司。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关心的往往是3点,一是技术和产品,服务方的技术是否过硬,产品是否优良,设计和施工是够优质,价格是否优惠;二是关系,市场准入是否便捷,售后是否优秀,可否达成集成化服务,方便客户的时间和精力;三是形象,企业能否真正成为石油行业一流科研院所,成为稠油钻采技术品牌。

2.3 确定战略地图内部流程层面

根据油田企业内部n个专业专项部门,其工作内容互不交叉且涵盖企业整体工作部门,确定了它们为内部流程层面的n个要素。对于每一个要素,我们分别梳理“十二五”,分析形势和挑战,确定“十三五”战略和具体工作部署。形势和挑战是根据SWOT法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是内部因素,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是外部因素。战略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2.4 确定战略地图学习与成长层面

学习与成长层面包括的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人才方面,重点做好提高科研人员能力和提高技术服务人员服务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升院信息化覆盖率,计划院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在组织上重点进行企业文化思建设,如图1所示。

2.5 应用战略地图提升规划编制的完全度

通过上述战略地图四个层面的建立,形成了以实现创收利润为目标的若干个要素的关键绩效/工作规划指标体系(图1)。各个要素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既不交叉,又互相作用,使规划没有遗漏项,从而提升了规划编制的完全度。

2.6 应用战略地图提升规划的执行力

利用战略地图,将制定通过的几百页规划文档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各级领导和员工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全局的位置、作用、阶段需达到的目标和具体工作部署,方便工作和实施。同时将战略地图和绩效考核制度挂钩。从绩效计划的制定开始就与战略地图相结合,单位的年绩效考核指标与战略地图里的考核指标一致,年终绩效考核时,企业根据战略地图中各部门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打分,进一步提升规划的执行力。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1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07701

1深化现代企业体制改革

(1)加快公司组织机构改革。信息公司要发展,必须拥有改革的魄力和智慧,无论如何要发展必须改革先行,如无法摆脱现阶段“政企不分、权责不分”的管理现状,发展只能是空谈。对企业现有内设机构按照业务开展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并根据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服务和经营职能分离的要求对部门职责进行清晰的划分,同时对现有工作流程、项目管理过程以及技术创新的组织等几个方面实施由企业高层全面参与的改革,实现内部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2)完善经营管理制度。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严格分离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和合理利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放开企业自主经营权力;改革企业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优化制度的实质性部署,迅速规范职工行为,保证企业融合运转的良好秩序,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公司制度。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根据新的生产经营体系修订《薪金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办法》、《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对比、梳理,确保公司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制度执行。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着重检查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推行总经理负责制下的周计划、月考核、年评定工作流程,不定期指导项目及工作协调,有效解决工作运转中存在的政令不通、效率不高等问题。并通过内控质量管理措施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三是优化制度管理。为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通过对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深入研究,对制度进行整合。将流程体系、内控体系、标准体系中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规定相结合。形成以收入分配体系为核心,考核、奖励和日常管理体系相互支持、配合的基础管理体系,大大加强制度的合力,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2提升道路运输信息化服务水平

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要严格按照国家、部省及行业相关标准管理项目建设。以项目流程管理为中心,从项目需求调研、编制技术规范、框架结构,设计建设方案、组织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硬件集成和部分软件的安装调试,并针对不同用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等各环节实行文档化管理,对技术目标和实现方式、进度和质量的要求均以文档的形式加以明确,项目参与人员均可以此为参照,迅速定位并开展技术工作,公司还应对项目进度、质量能够实行内控,以此避免以人为中心管理所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质量难以控制的情况。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主动的开展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工作。一是对已有的信息化项目进行完善、跟踪服务;二是配合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及相关单位完成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和编制;三是完成对道路运输系统人员信息化操作系统的培训。提升道路运输信息化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巩固交通运输业领域的客户。

3积极开拓市场,加大项目开发

(1)稳步拓展培训市场。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设有专门的培训场地,包括培训教室及学员住宿场所,培训人员主要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作为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主营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外部拓展的一张重要名片,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在培训中心现有培训软硬件基础上,以市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培训资源,确保培训利益最大化。不仅要争取交通运输系统的培训市场,还要积极与行业外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联系协调,争取更多的培训业务,将培训市场做大做强,使培训收入成为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积极开拓行业外市场。加大对全国信息化市场的开拓,在交通运输行业内做好业务宣传的同时,加大在其他行业的宣传力度,努力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利用公关将行业外市场目标争取下来,逐渐扩大行业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