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制度

图书管理制度

时间:2022-06-17 10:05:14

图书管理制度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1

一、图书资料的收集与新书采购

(一)图书资料收集

1. 我局图书资料的收集按“定期汇交、统一保管”的原则进行。

2.收集的范围包括:各部门存放的由单位购制的各类业务书籍、印制成册的内部培训学习材料、会议材料、部门订阅的期刊杂志、新购置的各类图书资料。

3.各部门应对照图书资料收集范围,认真清理本部门存放的各类图书资料,及时汇交至局图书资料室;其中,印制成册的培训材料与会议材料,应于该培训或会议结束后一周内,将相关图书资料移交至图书资料室统一保管,以便日后查阅。

(二)新书采购

2.审批意见。办公室应对采购申请进行初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报分管局长审定,书费超过1千元的需经局长审定。

3.购买入库。局领导批准同意后,由申请本人或所在部门按规定进行购买,到货后在第一时间将图书移交至局图书资料室进行登记入库手续。

4.费用报销。总价在2000元(含2000元)以下的购书费用,由经办人申请,办公室审核是否入库登记和办理借用手续,分管业务局长审签、分管财务局长批准,2000元以上由局长批准报销。

其中,交由办公室的应包含如下票据:经局长签字的《图书采购申请表》、购书发票、其他有关费用票据。

二、图书登记入库

1.登记流程。按“汇总登记、统一编号、分类上架、专柜保管”的流程进行登记入库,并形成图书分类登记册与《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图书信息卡》(见附表1)。

2.图书的分类。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与图书内容,按水文监测类、水情预报类、仪器设施类、水生态环境类、水资源类、水利工程类、水事行政类、业务技术规范类、综合类等进行分类。

3.局办公室负责全局图书资料的登记入库工作。

二、图书的借阅

局图书室实行入室查阅和日常外借两种借阅制度。

(一)入室查阅

全局职工在图书室管理员处登记签字后,即可入室进行查阅,但只限室内阅览,不能将图书带离图书室。

(二)日常外借

如需将图书带离图书室,需按如下规定办理外借手续。

1.借阅人员当面与图书管理人员对该书的页面完整,有无勾划圈点、破损残缺等情况进行查对。

2.在图书室管理员处填写《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图书外借登记表》(见附表3)。按一式2份进行填写,图书管理人员与借阅者本人各执一份。

3.按规定交纳相应押金。

(三)图书的归还。借阅人员应按《图书外借登记表》上规定的期限如期归还所借图书;如因实际情况,需要延长外借时间,应提前通知图书室管理人员。图书外借期限最长不超过30天。

(四)其他规定

1.每人每次外借1-3本图书。如因实际情况,确需一次借阅超过3本,需在《图书外借登记表》备注栏中说明。

2.外借图书押金的收取办法。书价在人民币50元及以下的,按每本50元收取押金;书价在50元以上的图书,按每本100元收取押金。押金在图书归还时,如数返还给借阅者本人。

3.任何借阅人员要爱护图书,不得擅自对所借图书进行填涂、勾划,同时应保证图书不能沾有任何液体污浸,不能有残缺破损。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人员将对照图书借出时的情况进行检查,如出现图书受损状况,按规定进行赔偿。

(五)图书损坏与丢失的处理

我局图书资料属公共财产,凡丢失图书的任何人员,均以购回同版本书刊赔偿为原则,如确实无法购回,则按下列办法赔偿:

2.内部资料、工具书、外文书刊按原价3倍赔偿。

3.珍本书、孤本书,必须追究丢失责任,并按原价5-10倍赔偿。

4.多卷成套图书,丢失其中一本或一本以上者,按各单本价格的3倍赔偿,无单本价格的,则按整套书的价格加倍赔偿。

5.没有标价的图书按每页2角计成本价,再按该价3倍赔偿。

6.丢失期刊一期(现刊)或一本(过刊),按该刊全年价格5倍赔偿。

污损书刊者,由管理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视图书的受损情况,扣除相应押金或直至按原价赔偿的处理。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2

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关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提高图书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的生产经营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图书资料指:****机关购置和拥有的各类图书、期刊、照片、图纸资料等。

第三条****机关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归口总经理办公室,财会部协助管理,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章图书资料的购置及报销程序

第四条****机关各类图书资料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集中统一购置,机关各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随时向总经理办公室推荐图书资料目录。一般情况下,经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即可由图书资料专管人员进行购置。

特殊情况下,经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可由各部门自行购置。

第五条如有特殊情况(批量大、价值高),由各部门向总经理办公室报送需求计划,计划中应说明需购置该批图书资料的理由、价格、数量等,由总经理办公室向****主管领导报送签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图书资料专管人员按计划进行购置。

第六条图书资料购置经办人在办理完图书资料登记手续后,凭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签字的发票到财会部办理报销事宜。

第七条财会部负责核定****机关每年图书资料购置的专项额度,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对图书资料购置的数量、价格进行总量控制。

第三章图书资料的管理

第八条图书资料购置后,由专管人员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并在其扉页、书中、封底或适当位置上加盖“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图书资料专用章”。

第九条****员工均可借阅已登记的各类非保密性图书资料,一次最多可借阅图书3册,借阅期限最长为3个月,到期如需续借应办理续借手续。

第十条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图书资料(如字典、词典等)可由各部门长期保管,但必须由保管人办理登记手续并经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

第十一条外单位人员借阅图书资料应经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

第十二条办理借阅和续借手续均由图书资料专管人员负责。

第十三条图书资料专管人员应于每年年终前对登记在册的各类图书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并写出书面报告交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3

一、图书借阅证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办理手续繁琐,时间过长。如今很多高校图书馆只能凭借图书借阅证进入馆内。而图书借阅证的办理制度则相对繁琐,在职或者新调入学校的教职工,应该由所在单位开证明或者持本人工作证进行办理;新生入学,应该由教务处提供名单进行集体办理;学校额外聘任的客座教授等人员,应该凭借主管部门的签字介绍才能给予办理。一般来说,办证时间都在两周左右。在图书借阅证尚未办下来之前,读者是没有权利进入图书馆的。这样烦琐的办证手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读者想进入馆内探索知识海洋的美好愿望。

(二)图书借阅证容易丢失,而补办时间较长。读者在使用图书借阅证的时候,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疏忽大意,经常会出现例如图书借阅证丢失但是还没来得及挂失;图书借阅证的证号被他人盗用等情况。捡到借阅证的人极有可能盗用证件去图书馆借书,即使借阅证上有照片,但是一般情况下,进入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人数较多,工作人员很难验明是否人证合一。这样往往会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者经济损失,使得读者利益受到损害。

二、加强图书馆借阅证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统筹安排,提高读者信息采集的效率。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以往办理借阅证的经验,形成一套有效的读者信息采集流程,在新学年开始,馆内应该指定专门负责人与各个系以及教务处联系好,由各系尽快统计新生各班人数和名单,由图书馆进行信息录入以及核对和微调之后,尽快制作借阅证卡片,根据班级进行分批发放。快速的读者信息采集流程能够使图书馆尽快采集好读者信息,最终达到尽快为新生发放借阅证,使得新生能够及时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目的。

(二)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录入的准确率。应该指定专人进行新生信息录入,在录入时为了避免将学生照片和个人信息的对应关系弄错和弄混,可先确定输入信息的顺序以及照片的先后顺序。然后都按照同一个顺序同时进行录入,在办理过程中应该进行及时检查,同时出现相应生僻字时,应该将各班级名单以及教务处总名单进行及时核查即可合理解决。

(三)制定合理的借阅证补办措施。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并不清楚具体的图书馆借阅证补办流程。针对此种情况,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及时向学生说明清楚,使新生明白借阅证办理流程。另外一方面,在图书馆办理的相关场所之外,也应该清晰地标明办理流程。此外,在学生申请图书借阅证办理时,也应该让学生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听取学生的补办理由,很多学生只是因为一时找不到图书证,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是一种浪费,也影响了学生在图书馆的正常借阅行为。针对此种情况,应该允许学生对于丢失的借阅证进行挂失,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借阅证可以解除挂失,规定时间之后如果确实找不到图书证再来馆内进行补办。

三、引导新生积极使用借阅证

(一)重视迎新工作,做好新生入馆教育,鼓励新生走进图书馆。为了让高校新生更好地走进图书馆,新生到校之后,图书馆应该主动和各个?W院联系,分期分批对学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从理论上学会使用图书馆。为了使得学生利用图书馆现有的现代化设备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要的书刊资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图书馆应该利用电子阅览室对新生进行上机操作培训,教育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文献和书目查找的技巧。

(二)根据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实际学习需要,为新生开设导读课程。目前大部分高校内专业设置多样化,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实际学习需要不相同,因此在入馆教育课上,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加强对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如何借阅专业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工作,把专业资料的引导工作提前放在入馆教育课上,入馆教育课会更有针对性。另外,在对于图书馆的专业资料管理方面也可以设置相应标示,引导相关学生进行借阅。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论图书馆工作中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有机结合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一、图书馆工作中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所谓制度化管理,就是在图书馆工作中以制度规范图书管理人员行为的管理方式,即管理的制度化。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图书管理人员的行为,是体现民主、法治的管理,区别于个人化的、非理性的管理,其根本要求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所谓人性化服务,就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即通过管理的人性化提高服务水平,使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在一种舒适、愉快、和谐、友善、尊重等人性化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和学习。

在图书馆工作中,制度化管理要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现代管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就是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文化特点是注重人际关系,在管理上强调人性化,注重柔性管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一方面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又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在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以及图书管理人员从事的图书“管理”工作,其实质都是对读者的“服务”。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服务对象,与图书资料、电脑机器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要让读者热爱读书,就要给读者提供舒适、愉快、和谐、友善、尊重等人性化的读书环境。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加以保证。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是应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二、实行图书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途径

1、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首要前提。图书馆管理理念要从“以文献为中心”转移到“以服务为中心”,构建“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领导为工作人员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岗位设置上,要满足图书馆管理和读者需要“定岗定编,因岗设人”,并根据员工能力和特长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做到因才施用。员工薪酬要符合岗位设置要求,建立同工同酬、按劳取酬的薪酬制度。同时,建立合理的培训学习和职称评定等制度,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向上。

2、优化图书馆阅读环境。搞好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是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前提和保障。我院图书馆坐落在南湖校园,远离车马喧嚣的城区,周边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图书馆分文、理两馆,现有纸质书籍100余万册,按类分为16个库房,2个样本书库,3个期刊报纸阅览室,期刊报纸100余种,约940多个座位;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内微机162余台,能较好地满足读者网上查阅。图书馆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提供传统的书籍期刊等纸质文献和现代的电子文库等服务,既满足人们传统阅读习惯的需要,又满足人们大量的信息资讯的需要;同时,不断改善图书馆工作环境和阅读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光线明朗、安逸宁静,白昼一致,座椅舒适,茶水供应,冬暖夏凉的工作和阅读环境。

3、简化和规范借阅制度。简化和规范借阅制度是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我院图书馆主要从两个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开馆时间注意人性化。读者的时间需求是图书馆服务时间的根本要求,员工服务时间要满足读者的时间要求,一般来讲,除寒假、暑假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开馆时间,节假日也不例外。为了方便广大师生能随时借阅,图书馆打破了传统机关的作息时间,同时,为了保证员工在时间上的个人需求,图书馆实行员工轮班制,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人值班,直至学生就寝,做到只要有学生在校,只要在作息时间范围内,图书馆就有员工在岗服务。别看只是每天那几个小时,可大大满足了师生的借阅需求。

二是借阅制度注重人性化。图书馆从以“图书馆藏为中心”转向以“服务读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方式是实现优质化服务的重要途径,由此,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过去的“封闭式柜台”服务方式转变为“自选式超市”服务方式,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书库内任何一个书架上自由选取或阅读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并实行“多处选择、一处借阅”的方式,给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借阅手续。实行人性化管理将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持续话题,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趋势,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

4、创新管理,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这是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价值目标。领导服务员工,员工服务读者,从根本上讲,最终还是通过图书馆服务于知识和信息的价值发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在高校中担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需要全面、系统、专业的服务,如部级、省级以及校级精品课程所需的资料是不同的;还有科研课题的申报等,每年我们图书馆信息部都积极主动为科研申报的教师搜集各种所需资料,并编研分类好提供给所需的教师,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学生主要是完成学业和扩大知识面,处于不同时期的学生,所需提供的服务也不同,刚进校的大学生,由于专业知识还不够深,查阅获取知识的意识及能力不够强,主要是熟悉了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与途径;高年级学生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和求知欲的增强,他们主要是以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服务于本专业的学习。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思辉.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4.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5

1构建公平合理的分配与晋升机制

1.1确定图书馆资源分配的合理标准

组织资源分配制度与潜在标准是员工反生产行为强有力的塑造工具。图书馆在员工的岗位选拔、职位晋升、绩效激励以及学习培训机会等资源方面,所拥有的分配制度和潜在标准能直接作用于员工的行为,构成了员工反生产行为的重要原因。实现图书馆资源分配公平主要包括程序公平、分配公平以及互动公平三个方面。程序公平,就是要让员工拥有畅通表达自己意见及建议的渠道与机会,能参与到对分配结果产生过程的控制之中。如果与分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政策缺乏准确性、代表性、一致性或伦理性,一旦该政策执行,就会导致程序不公,从而引发日渐强烈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员工反生产行为。分配公平,就是要让员工在将个人与社会、自己的现状与自己的过去,以及个人的现实与期望进行对比时,对资源分配的结果感到满意。一般情况下,员工认为结果不令人满意,就会认为分配不公平。如工资增长停滞或负增长、竞岗落选、职位晋升失败等。互动公平,就是图书馆及管理层在处理与员工利益相关的问题时,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应有的尊重、支持与认可。即使图书馆不给予明确认可,也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以示对员工的尊重,从而体现互动公平。

1.2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

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能促进组织资源配置优化,实现能力同职位的匹配,做到人岗相宜,为员工提供组织激励。图书馆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是调动馆内知识型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必备条件,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利器。图书馆应该创造这样的制度环境,根据员工的能力水平、工作业绩以及行为本身的实际情况,为表现尤为突出的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的建立,必须坚持“德才兼备”“机会均等”“递进式与破格式晋升相结合”等原则。晋升机制的目的是树立榜样,应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说服力,防止带来负面效应。晋升机制应起到表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公平竞争,调动员工持久积极性的作用。晋升机制在决定员工晋升时,一要考察员工工作的表现是否合乎既定标准,二要考察员工在工作中的劳动投入、情感投入程度,三要结合员工的资历与能力进行考察。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组织绩效。同时,绩效考核体系是把“双刃剑”,也可能导致其他新的反生产行为(张永军,2012)。所以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消除员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

2.1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

2.1.1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应符合SMART原则。①绩效考核体系要保证考核目标的具体化、计量化,具有现实性、目标相关性和时限性。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因其明显的挑战性,能有效激发知识型员工的主动性、创新性;模糊且不切实际的考核目标,将挫伤甚至扼杀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甚至促发员工的反生产行为。2.1.2实行结果与行为的双轨并行考核模式。考核实践中,多数考核体系在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往往重视行为产出或结果,不注重行为本身与过程。以结果考量为导向的考核模式,存在着重产出、轻行为,行为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容易忽视或放任反生产行为;结果与行为双轨并行的考核模式,可以有效抑制反生产行为。所以,图书馆绩效考核必须实行结果考量与行为过程监控并行,确保达成该高绩效的行为过程符合组织规范。2.1.3施行多管齐下的考核方法。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各有长短,单一的目标考核办法会误导员工聚焦结果。同事考核可能会引发员工彼此合谋或相互拆台现象;领导考核可能导致溜须拍马、流言蜚语或拉帮结派等现象;强制分布法带来的后果是“轮流坐庄”现象。因此,图书馆在施行具体的考核方法时,必须弄清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多管齐下,扬长避短。2.1.4绩效考核应强调发展性目的。绩效考核的目的,不应该是“秋后算账”,而应该是“指点迷津”。“秋后算账”极易引发员工内部的互不合作、相互诋毁等恶性竞争行为,从而损害图书馆整体利益。“指点迷津”则强调发展性目标考核,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感,对员工个人发展、图书馆整体绩效都有帮助。绩效考核的目标主要强调图书馆员工人力资源开发及单位的进步,而不是把考核当成对员工的“拷”“吓”,违背图书馆管理的“初心”。2.1.5考核措施要有针对性。图书馆反生产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有主动型、被动型、公开型和隐蔽型。图书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开展绩效考核。对于员工个人基于工具理性考虑而实施的反生产行为,图书馆应该设定考核指标,以抑制私利行为,鼓励利他行为;对于公开或隐蔽的反生产行为,图书馆应该采用关键事件法①,对反生产行为进行分析、认定并作出绩效评估,从而加以控制。2.1.6绩效考核要注重公正、公平原则。研究表明,组织公平感知与员工反生产行为负向相关。图书馆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一要保证过程透明、标准一致,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二要确保考核结果实事求是,要真实反映员工的业绩水平和贡献;三要及时与员工互通考核有关信息,尊重、关心员工,全面提高员工的考核公平感、满意度、效用感知以及精确性感知等。

2.2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通俗来讲,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回报,如参与决策、个人成长机会等②。薪酬制度管理的具体目标是追求“效率与公平”“效率”对于组织绩效、员工绩效考核以及投入成本来讲,薪酬制度管理本质是用适当的薪酬成本给组织带来最大的价值;“公平”对于员工绩效来讲,薪酬制度管理就是要实现分配上的自我公平、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因此,图书馆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2.2.1实现同工同酬。关注劳动的多样性、主观能动性,关注职位相对价值,实现同工同酬,保证相同的薪资带。2.2.2关注个人绩效,按绩分配。薪酬制度必须与绩效考核密切挂钩,在对结果进行奖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实现结果的过程进行考核。薪酬制度应区别对待相同职位上不同员工的有差别实际绩效,实现员工的薪酬与绩效相匹配。2.2.3强调薪酬制度的执行力。薪酬制度只有在获得高效执行的情况下,才不是“纸上谈兵”,才能以公正的执行程序保障公正的薪酬制度真正实现。图书馆薪酬制度建设至少应体现员工价值、激励作用、内部一致性等原则。2.2.4确保薪酬制度的公平性与适度竞争性。缺乏公平感的薪酬制度很容易引发反生产行为,而过度竞争的薪酬管理也会导致人际冲突和攻击行为等。所以,图书馆可通过加强对基于结果的薪酬的监控、提高薪酬分配的公平性来减少反生产行为。2.2.5合理确定个人绩效与团体绩效。在决定团体薪酬中的比重在一个充满比较的社会环境中,公平问题最能牵动员工的神经。为了减少反生产行为,在进行薪酬分配时,必须准确评估员工的贡献,保证薪酬分配客观公正,提高员工的分配公平感。

3充分发挥精神激励作用

精神激励是指通过非物质的手段以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从而激发人们良好行为的一种方式③。个人工作绩效与他所受到的激励程度密切相关。善用精神激励应该成为图书馆管理层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管理手段。善用精神激励就是要做到对不同时间、地点、对象和事物使用不同的恰到好处的精神激励方法。

3.1蓝图激励。制定图书馆发展愿景,通过图书馆与员工发展蓝图来鼓舞员工士气,激励员工斗志。3.2成果激励。将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种成绩与大家分享,让大家体验自己参与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进取心,以正激励的方式营造工作上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3.3榜样激励。图书馆要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加以正面强化,弘扬正能量,让其在得到物质奖励的同时,获得精神鼓励,从而一方面助推其更上层楼,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典型,起到其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3.4情感激励。图书馆知识型馆员拥有积极进取的劲头,但需要情感的沟通与感染。应分析个人情感的倾向性、可塑性,化解其思想上的疙瘩和工作中的矛盾纠纷,疏导因工作、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等出现的不满情绪,充分把握他们的心理诉求,增进理解,发挥情感的感染、沟通作用。3.5信任激励。图书馆要善于采纳员工的创造性建议和意见,给予他们一贯的信任。在结合图书馆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员工“委以重任”,并实施控制,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只有在承认员工自主性的基础上,为他们从事创造性劳动和提升自我创造条件,才能增强员工信任感,激发员工活力,实现组织目标。

4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反生产行为管理制度,对提高图书馆的组织公平度,提升员工的公平感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十分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反生产行为管理制度,能有效地规范员工行为,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发生,保证图书馆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兰.企业员工反生产行为的成因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4(5):209-210.

[2]林春联,肖慎华.知识型图书馆员的和谐管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5):27-29,41.

[3]张永军.管理反生产行为:绩效考核是把双刃剑[J].企业活力,2012(1):61-66.

[4]张永军.基于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的反生产行为治理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93-104.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网络

在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服务职能、转变服务观念、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便是一项新举措。

1学科馆员与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选派的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熟悉馆藏情况和信息资源利用手段、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信息素养、能为读者提供深层次服务的专业人员。学科馆员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和技术,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外语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结合图书馆的职能。以学科专业为服务对象而开展的主动的、有针对性的高水平服务措施。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的新变化,不断提高馆藏质量、服务水平和文献资源利用率,使图书馆的服务更主动、更直接、更积极,让读者获得更满意的服务。

2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需要学科馆员的网络导航。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深,读者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网络已成为读者获取、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这样不仅使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出版分散,而且也使网络资源迅速增长、内容包罗万象、良莠共存、更新频繁,这就给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带来了很大困难,受到了很多限制。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向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要求图书馆多角度、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价值高、内容新、专业性强的网络信息服务。

(2)新形势要求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不仅是培养各种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基地,也是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拥有一支具有某一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信息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掌握馆藏文献信息和网络检索技术,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专业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就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容,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做的更好,使宝贵的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3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方法

(1)图书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选派具有专业知识、熟悉馆藏的业务人员为有关院系的学科馆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使学科馆员制度顺利实行,图书馆应制订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则。内容包括发展目标、人员组成、工作职责、馆员素质要求、管理机制等项内容。

(2)通过召开座谈会、广告宣传(馆报、馆刊、宣传栏等)、走访约谈、图书馆网页等方式公布学科馆员名单、工作职责、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号、电子信箱、QQ号等),尽快让院系的师生熟悉学科馆员,了解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及服务方式。

(3)学科馆员应当主动与所负责的院系建立联系,了解师生的阅读倾向和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应聘请每个院系的校图工委委员和资料员成为图书馆的联络员,协助学科馆员开展工作,保证图书馆与院系的联系畅通。学科馆员要为对口院系的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重点学科和科研课题建立资料档案。熟悉他们的学科专业情况,了解教学计划、科研进程等,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密集、效益显着的专业化、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

(4)建立学科馆员的管理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发展目标,定期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效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对工作完成的好、业绩突出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对较差者要找出不足,限期达标或培训提高。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入竞争机制,择优聘用学科馆员,使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平稳、持续的开展下去。

4学科馆员的职责

(1)经常走访、打电话与对口院系联系。了解该院系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情况以及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情况。熟悉有关学科专业的科技水平、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学院科研立项、成果评价、课题研究提供查新、、专题检索及全程跟踪服务。

(2)定期向学院提供搜集、筛选、整理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新引进的文献资源。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网络信息导航。负责试用、评价、推荐与学院学科专业相关的数据库、专业网站及其它电子资源,为师生方便快捷的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帮助。

(3)积极开展读者教育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办讲座、培训指导、开设文献检索课、印发读者服务指南手册等。例如为新生讲授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图书馆及图书馆的资源。学会利用这些资源;为高年级的学生及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使其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术;为教师介绍特种文献的检索和利用,特别是外国的特种文献,如专利、标准、科技报告等等。

(4)学科馆员要及时了解师生的阅读需要和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反馈给图书馆的相关部门,以加强图书馆的管理,改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与方法。在购进图书、订购报刊、购买数据库及其它电子产品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供采购时参考,以保证重点学科专业文献的收藏率。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质量。

(5)通过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网上咨询站点,搭建学科馆员网上在线咨询服务平台,直接接受师生的网上咨询,解答读者遇到的问题,或以电子邮件、QQ聊天、BBS论坛等方式解答师生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和交流有关的议题,为师生传送获取的最新信息。

5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方向

学科馆员制度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为适应读者需求多样性的新变化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服务措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受人员素质、校情馆情、经费等多种条件制约。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开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总结提高和发展几个阶段,即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逐步推行。

(1)初级阶段。由于学科馆员刚刚从事这项工作,要有一个了解和探索的过程。要了解院系师生的专业和学科,也要熟悉有关的馆藏文献和网上资源,并向师生宣传和推荐。根据师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资源利用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

(2)提高阶段。随着师生信息意识的增强,学科馆员的工作也将向深入展开。学科馆员要参与到重点课程、重点学科和科研课题中去,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的进展和动态。为他们提供定人、定题、定向的跟踪服务和代查、代借、代译、代复制的全程服务。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7

论文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著作权 集体管理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更多财富和更大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一定数量著作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维护版权人利益一直是学界所思考的问题之一。而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数字图书馆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如何平衡版权人、数字图书馆(传播者)与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之间的冲突,将是现阶段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2002年的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开创了权利人向数字图书馆发出维权行动的先河,自此开始,与数字图书馆活动密切相关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便时有发生。那么数字图书馆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千上万作者的“海量授权”呢?

一、“单一授权”还是“批量许可”:数字图书馆需面临的首要问题

作品采集是数字图书馆通过把他人的作品数字化并存于自建的数据库中的行为,其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对于已经处于公有领域的、超过法律保护期限的作品,数字图书馆对该类作品的采集不涉及作品授权问题,因为权利人已经不想有其版权。大多数国外的数字图书馆即主要采集此类内容,以避免出现版权侵权的风险。但对于其他存在版权的作品,如对其进行收集和使用才、则必需要经过版权人的同意才行,那么这一工作量是巨大的。因此,“针对海量作品获得海量许可将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发展所必需迈过的门槛。虽然我国法学界曾经有学者提倡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对作品进行数字化可以不经许可,即所谓的“法定许可”制度,但是这一倡议明显与国家版权局所要求的“先授权,再使用”的版权政策相违背;而在实践中,广大的数字图书馆则与上述两种意见完全向左,而采取了不经同意而直接使用的做法,其此类做法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常态。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将作品经作品进行数字化无疑是对作品复制使用,如未经同意将会侵犯版权人的及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获得报酬权等权利;但是如果要求数字图书馆在适用任何一部作品时都要经过版权人的授权在现实情况下困难重重,因为其获取作品授权的成本将大大高于其盈利。因此,作品的授权问题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不容回避的法律问题。质言之,只有解决好海量作品的的版权授权问题,才能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的长足发展。

二、著作权集体管理:解决著作权许可的可行之路

现实中,著作权法中规定的署名权是版权人的一项权利,版权人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对于未署名的作品,数字图书馆所有者很难找到真正的权利人;即便是署名的作品,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者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才能够联系的版权人,而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到授权。从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者与版权人的关系来看,双方像处于“断桥”的两端,“相望但不能相见”。一方面,版权人要想与作品的使用者签订授权使用合同并收取使用费难度较大,因为其不能够一一找到合适的作品使用者;另外,即使版权人能够找到作品的使用者,但由于其在拥有强大“实力”的作品传播商面前较为渺小,很难获得公平谈判与定价的机会。当自己的作品被无偿使用后,其维权有着不小的成本,而在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之后,版权人获得的赔偿数额也大幅度的低于版权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对于某些想合法获得作品授权许可的使用者来说,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极难找到权利人。因此,建立一种沟通机制以把版权人与作品潜在的合法使用者间的“断桥”连接起来将是当务之急。在此种需求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也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解决数字图书馆“作品授权难”的较为有效的方式。如前所述,在现实情况下如何在作品使用前即获得“海量作品”的版权许可一直困扰着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而著作权集体管理则把这一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第一,著作权人可以将那些不易亲自管理的作品和行使的权利授权给集体管理组织代为管理和行使,这样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手中就有着大量作品并可以进行集中授权;第二,作为作品使用这的数字图书馆,只需获得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品许可即可,而不需联系版权人。这样,数字图书馆所有人就能从寻找大量权利人的漩涡中得以脱身,也可避免遭受前者的版权侵权诉讼的风险,而全身心的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来。

其次,数字图书馆的作品使用方式与著作权集体管理基本规则相契合。根据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基本规则,其触发条件既是“作品大量使用”,且使用者难以获得版权人的逐一许可授权。由于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刚刚起步,获得作品的授权数量将决定其成败,而在网络环境下作品的数量大、版权授权难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最后,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数字图书馆进行集中授权符合符合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保护作品的作、维护权利人的垄断地位,其还要促进作品的传播,维护公共福祉。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产生来看,版权人与版权管理者的脱离既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更是国家介入品管理并对作品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与资源配置的现实需要。因此,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要体现国家的管理意志,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于维护公众利益之间获得平衡。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好坏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而集体管理组织对作品的集中授权与统一管理将能够有效的平衡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可见,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数字图书馆进行集中授权符合符合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

三、数字图书馆作品使用中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在法律上合理定位数字图书馆

实践中,数字图书馆制作者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建设,因此法律对其提供有效的保护则显得极为必要。但是从目的上来看,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的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而使版权作品能够最大限度的被使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置版权人的合法权益于不顾,放任数字图书馆对作品的免费使用。从性质来看,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作品的传播者,其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应该获得法律的认可。但我国数字化图书馆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律地位并不明确,相关立法中也没有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合理定位,这无疑逼迫后者有利于传统的作品传播者的范畴之外,因此,明确数字图书馆作为作品传播者的法律地位,并完善相关版权集体管理规则。

(二)规则上合理定性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在相关国际实践中,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性质上有两种:一位民间性组织,一为官方性机构。总的来说,发达国家一般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定性为民间组织,且该类组织之间处于竞争关系(发达国家中一般有多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根据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3条的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指为权利人的利益依法设立,根据权利人授权、对权利人的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进行集体管理的社会团体。虽然我国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也定性为民间组织,但学者们则倾向于认为其实为半官方机构。而根据学者理解,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具有较大的权威,这不仅仅体现在相关规则的制定权上,还体现在收益分配的比例制定权及适用者稿酬授权标准制定权上。但是我们从从长远来看,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定位为民间组织较为合适,对作品的相关管理交由市场决定是比较省时省力的做法,否则将非常的不利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并影响到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数字图书案的作品授权模式适宜采取信托授权管理方式

现实实践中,发达国家在设定版权人与集体管理组织的关系时候,有转让与信托两种立法例。转让就是版权人把自己不予管理的作品的管理权转让与集体管理组织,而自己则完全脱身;而信托则是指版权人基于对集体管理组织的信任,将其作品管理权委托给后者,由其按照自己的意愿以集体管理组织的名义对作品进行管理或者处分。而就数字图书馆来言,信托授权是较为符合其作品授权的特殊性需要。因为数字图书馆需要作品的统一授权,而非统针对单个权利人的单独授权,此种需求下,只有集体管理组织完全享有作品的管理权才能真正的满足数字图书馆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的提高上。更体现在相关授权成本的大量节省上。

(四)制定公平、合理的作品使用收费标准

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作品使用费的收取标准问题,不仅仅体现在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性定价上,还体现在针对任何作品,不管其创造性如何、不管版权期限如何进行“一刀切”。在发达国家中,收费标准多种多样,比如:在美国,复印补偿金采取个别收费的办法向复印者征收;在丹麦,采用“一揽子复印合同制”进行集体收缴。③但是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市场万能”,即由市场决定收费多寡。因此我国也应当借鉴相关国际立法例,完善数字图书馆适用作品的收费标准问题。在我国,《著作权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同使用者约定收费数额,而且收费的标准应以国务院著作权管理部门公告的标准为依据。虽然这一规定告的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性,保障数字图书馆的正当利益,以使数字图书馆在授权过程中摆脱弱势群体的角色。其规定必须要保证公众对作品的合理获取、要正是数字图书馆的产业现状。笔者认为付酬方式应该制度化,做到合理、公正、透明,比如可采取如有偿发放阅读卡的方式,使著作权人与公众使用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五)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机制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需要外部监管。首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要受法律的约束;其次,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当受到版权局的监督,防止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利用其垄断地位损害权利人、使用人的利益。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8

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让规章制度更好地为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的运行保驾护http://航?本文仅从提升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力的角度浅作分析。

1 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案例[1]

1.1 公平与投诉

一直以来,读者投诉的多少是图书馆赖以考核员工服务质量好坏的一项指标,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有力措施。但其中的不公平性也比较明显,如存在原本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工作人员始终投诉率比不负责任的员工多,而且年终测评时,其考核结果也没有馆内其他不负责任员工的考核结果高的非理性现象。

1.2 遵规与人情

虽然我们在馆内显著位置及利用各种活动宣传、普及使用图书馆知识,但仍有部分来馆读者忘带借书证,是遵守规章制度不借,还是不顾规章借阅藏书,一直是我馆从事图书外借员工所面临的执行制度与照顾人情相困惑的事情。

1.3 严禁与可行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绝非是约束人和处罚人,有时也会面临规章制度与人性相冲突现象:前不久,我馆抓到一个不满14周岁偷书的孩子,工作人员依据馆内规章对他实施严厉批评和罚款,但偏偏他不具备负法律责任的条件,也因为家境贫寒,实在无力支付所罚款项。对此,我馆员工在遭遇规章指度与人性相悖的情况下很是尴尬与困顿,不知该依照哪些规章条款处理这件事情。

2 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

2.1 制度不严谨,缺规范管理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但有些规章制度缺乏充分论证就仓促出台,结果导致政策变换频繁,制度连续性不够。而部分读者自律意识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图书馆员工依然按照各自的习惯开展工作或顾及私利,怕得罪人,使制度完全被束之高阁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工作混乱无序。

2.2 自身素质低,缺乏责任心

由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浮、懒、散、粗、虚”等方面的问题,形势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旧我行我素,任务明确了仍旧等待观望,工作部署了仍旧无动于衷,无所作为、消极不为甚至是胡乱作为,在执行中各行其是,形不成合力,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3 机制不健全,少跟踪检查

一是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二是监督的方法和评价导向不对路,没有形成规范的、贴近实际的、准确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制度的执行虎头蛇尾或前紧后松,不利于制度监管公平性的形成。

3 提升免费开放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措施

3.1 规章制度的制订应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2]

规章制度的制订,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程序性;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既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保持高度一致,局部服从全局;又要使规章制度合乎工作人员的劳动特点和读者的阅读规律,可邀请部分读者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订,从而使规章制度更符合现实,也有助于读者知情权的普及和深化,同时也可减少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读者的不满心理,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更好地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

3.2 必须坚持树立良好的执行理念和正确至上意识

执行力或执行至上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用心去做事。作为图书馆的员工,有没有树立良好的执行理念,有没有责任心,是衡量其合格、称职的首要标准,因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有了责任心,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

3.3 必须充分认识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约束图书馆员工、读者的行为,需要执行者和被执行者的配合共同完成,在执行中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宣传活动,向图书馆员工及读者反复强调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员工、读者逐渐认同、接受规章制度是图书馆根据法律规定和图书馆管理需要的、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的、必须共同遵守、具有约束力、须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尽可能地让图书馆员工及读者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直到成为习惯。

3.4 必须准确把握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规章制度的执行不能仅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要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执行对象上,对事不对人,要做到同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而且还应视情形灵活处理;在执行时间上,不要前紧后松或虎头蛇尾,要保证始终如一地执行;在执行空间上,要留心找出制度的漏洞、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3.5 管理者要成为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的好典范

一项规章制度一旦执行,就应遵循无例外原则,一方面管理者的带头示范作用可以使员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工的遵章守纪以及优秀的行为举止可以给来馆读者很好的示范作用,引领他们文明利用图书馆。

3.6 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在于健全机制

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必要手段。要通过科学设定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和办法,强化经常性的监督,加强过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学的目标化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刚性化执行机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监督机制、奖惩兑现的导向化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目标管理体系,将岗位职责细化,使每个岗位都能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

转贴于 http://

有考核评估,最终实现图书馆http://管理的精细化。

3.7 提高馆内员工综合素质是加强执行力的前提基础

执行力是由员工的精神状态、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及协作配合能力等诸要素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的质量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只有具备一流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锻造一流执行力的图书馆管理。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干部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管理者及员工都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管理艺术和业务技能,才能逐步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需要。

3.8 树立创新意识是执行力较强持续维持有力保证

创新要成为推进图书馆发展和提高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也才能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3.9 实行责任追究机制是贯彻实施执行力有效保障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9

1.创新图书管理理念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质量,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创新技术应用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就是加强探索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的应用。当今社会中信息化进步,对产品服务有推动发展作用,促使社会进入电子商务时代,图书馆只有顺应时展要求,分析总结相关图书信息,剖析电子图书的特点,创新图书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将电子图书引入图书管理工作,让电子图书成为最便捷、最快速的信息传播渠道,最大化发挥信息化功效。另外,图书管理创新技术应用,就是加快建设图书硬件设施,创设良好的读者阅读环境,为读者更好地汲取知识服务。图书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图书服务理念,不断加强图书服务技能培训,创新图书服务方式,促进图书多样化服务发展。总之,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应与时俱进,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创新人员管理制度、重视安全建设、创新技术应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科学规划图书管理人力资源,实施标准规范的图书服务要求,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安全的图书环境下,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完善图书管理体制,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

作者:娄志俊 单位:潍坊学院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10

关键词 制度文化 高校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制度文化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各种法规和制度。就图书馆管理而言,制度文化包括国家和地方的图书馆法、图书馆政策、图书馆管理体制、图书馆业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国家、地方和各图书馆的发展规划等。图书馆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转化为物质文化的中间层,其作用在于将属于观念形态的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再通过行为创造出物质形态的产品。

1 制度文化对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作用

(1)育人作用。高校的各项工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育人。教师、课堂是育人的主体和主渠道,馆员、图书馆也是育人的生力军。图书馆虽然不是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但其管理制度所涉及的对象却几乎囊括了学校的所有成员,育人功能可以说是无比强大。育人的过程其实就是“制度与人”的互动过程,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位个体。一个良好的图书馆制度应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来积极营造和构建自己的制度文化。这样形成的图书馆制度能始终置身于校园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受其影响的同时又辐射校园,影响整个校园文化。如民航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围绕学校的建设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图书资源的使用到员工岗位的聘任评优;从大学生实践基地的组建到义务馆员和勤工助学岗位的管理制度的健全等。实践证明,我馆的图书资料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阅览室、自习室书香气息浓郁,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整个图书馆上下呈现出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2)导向作用。并非任何制度文化都是正向、健康、向上的,制度文化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先进和落后之别。权衡和判断一种制度文化的优劣,主要是看其教育的效果如何,看它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输入口,其馆藏资源是经过精心挑选、长期积累的知识和智慧的文化沉淀,追求的是塑造乐观向上、健康纯美的人。作为一种具备较高价值标准和行为规则的系统,图书馆制度文化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它提供了所有读者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构建了读者行为的规范和习惯,强化了个体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培养了学生践履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根植于日常工作并引领、服务于读者,体现了“为了读者、依靠读者、发展读者”的人本诉求,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接受社会所提倡和鼓励的主流思想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发挥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成效。

(3)约束作用。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制度文化,是因为制度文化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人类不断满足自己需要的结果,也是人类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需要使然。”一个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也需要许多硬性的制度约束,如对所借阅的图书肆意损坏、在阅览室里无所顾忌地交流、自习室里的占座行为等等诸如此类不良行为,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制度文化对其进行强制性的制裁和遏制。充分发挥图书馆制度文化的约束功能,降低德行成本,能更加有效地营造一个规范、公平、和谐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2 当前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不足

(1)制度文化缺少公平、对等的原则。我们现行的制度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人为管理、轻人本服务的现象,过分地强调了“制度”的权威。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在承担义务的同时,也必然享有一定的待遇和权益。图书馆对每一位来馆阅读、学习的读者,都应该热情周到,一视同仁。但现行制度中,往往读者的义务与权益不对等,只要求或规定读者不应该做什么,却忽视了读者可以做些什么;读者与读者待遇不同等,对不同读者提出不同要求;读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馆员常常以管理者自居,凌驾于读者之上。制度中这些有失公允的规定,使读者会产生被歧视的感觉和低人一等的心理。高校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切实做到公平公正,让广大读者在公正、平等的制度环境中享受应有的待遇,获得更多的尊严。

(2)数字信息时代下管理制度的缺失。随着数字化信息环境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也因网络的产生而拥有更加广泛的读者群,高校间的馆际互借、各种资料数据库的开放不仅体现出图书馆的开放与包容,也符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年2月21日颁布)第21条的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如何有效地对数字化图书进行管理,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相应管理制度的制定变得迫在眉睫。而据某些学者的调查,除了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高校图书馆先后多次修订图书馆制度以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则从未涉足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创新是图书馆适应学校、社会的发展,使大学图书馆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现有的制度应及时增设本馆对数字资源建设的制度;如何管理、服务于馆外读者;读者在使用数字资源中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等具体规定使图书馆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3)制度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图书馆制度文化作为参与图书馆活动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这是图书馆制度文化规范性的表现。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同社会、时代的发展相比仍显滞后。许多图书馆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构建了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却依然沿用旧的制度文化,这种各自为阵的分割式制度化管理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管理与发展的脱节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在网络化发达的今天,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一种相互交融关联的新模式。数字化管理与传统借阅模式的相互交叉对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需要更为严谨细致的制度文化与之相匹配,才能使图书馆的工作发挥到极致。

3 对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建议

(1)坚持人本管理,树立民主参与意识。约束与自由的矛盾集中反映了图书馆管理制度中管理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制度、规定和纪律来实现管理目标,它强调既要控制,又不能违背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要使管理最终成为自然而然,自觉自愿的。”因而,现代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也就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在图书馆里所涉及到的“人”无非两类:馆员与读者。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制定,应当积极吸收这两类人参与,做到充分调查研究、广纳群言、尽量平衡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要求。人本化的管理就是要给“人”更多的自与知情权,抛弃片面的刚性管理,强调每个人的自主意识,容易激发图书馆上下一致、同心协力,这样做既是民主制度的体现,同时也扩张了管理内涵中的人格吸引,树立服务上的“读者第一”和管理上的“馆员第一”这一崭新理念,真正实现民主治馆。

(2)促进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创新及与时俱进。任何制度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那些曾经看似完善的制度也会变得相形见绌。随着图书馆管理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部门、各工作环节间的关联也随之增多,所涉及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部门间的密切合作,标准、规程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更有利于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数字化图书资源平台的建立,使得高校图书馆以有限的空间承载了无限的资源,同时也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适时制定出新的制度文化对工作进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方法。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服务模式提高了其服务能力,可以适时向社区开放,给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不仅有助于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也能实现与社区的资源共享,优化社区环境。多种服务社会的方式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了解社会的需求,为制度文化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图书馆工作,优化服务。

(3)重视对高校社团的指导,彰显图书馆制度文化的魅力。社团文化是高校非正式群体文化的典型代表。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的阵地作用,是图书馆构建健康和谐制度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依托图书馆,通过对各类型社团的组建、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兴趣,发挥个性,施展特长,丰富知识与才干。例如我馆承担了学校的书友会、医普会、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多个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还与人文学院、管理学院等联合创办了大学生德育实践基地。一方面我们依靠图书馆的资源条件鼓励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培养了他们参与意识、劳动观念和自立精神,使其成为开拓视野、焕发青春热情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图书馆也鼓励老师和部分优秀的学生一起担任社团、基地的指导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建立适应图书馆规章制度的社团制度,彰显了图书馆的魅力。

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中的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于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起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作用。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更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要将其提升到高水平图书馆的管理层面来认识它,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理解它。只有夯实了制度文化建设的根基,我们的高校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的保障作用,进而推动我们的大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重点调研课题“加强高校图书馆环境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08),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E01-0401)子课题“面向“卓越计划”的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机制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柯平.图书馆管理文化三论[J].图书·情报·知识,2005.10(107):23-27.

[2] 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7版)[M].孙健敏,黄卫伟,王凤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周久凤.高校图书馆文化化人功能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87-89.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11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民主管理

1.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的意义

一个和谐的图书馆应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可行的管理运行机制,坚持民主管理与科学治馆,维护馆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馆员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心理氛围,广大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已经成为和谐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内容。培养图书馆员民主意识,在图书馆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民主意识在图书馆员中的渗透,从而唤醒广大图书馆员的民主意识,培养图书馆员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从而提高图书馆员整体政治素质。

图书馆员民主管理有助于架起图书馆领导与图书馆员沟通的桥梁,图书馆广泛吸收图书馆员的合理建议,从而推动图书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促进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起到良好作用。要避免决策失误,就必须发扬民主,利用群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将大家的智慧结合起来,总结馆员的实践经验,形成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这便是图书馆民主决策的价值所在。

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动和激发广大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构建和谐图书馆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来源。只有实行民主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馆员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设和谐图书馆的顺利开展。只有发扬民主,才能推动馆员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2.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的路径

2.1 建立健全图书馆决策民主化的相关制度

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对话制度、馆领导接待日、投诉电话、馆长意见箱等,召开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图书馆员代表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图书馆员与图书馆领导之间的沟通,通过决策项目的预告和重大决策公示等形式,强化民主管理。预告公示重大决策和其它民主管理活动过程,有助于集思广益,使决策获得馆员的认同和理解,防止和纠正权力运行过程失控,权力体系失误,权力主体行为失范。要让普通馆员参与到图书馆民主管理中,并让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建立起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规范图书馆员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为重点,通过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切实解决图书馆员事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与图书馆员关系密切的图书馆管理条例、奖惩制度的修订等问题,举办决策民主,在充分听取图书馆员意见后现场研究并作出决定或暂缓决策。用疏导方式对图书馆员进行教育,用协调协商方式解决纠纷。另外,要实行透明式管理,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让广大图书馆员知晓实际状况,调动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图书馆员工作流程化管理,要坚持把图书馆员关注的图书馆重要事务作为流程化管理的主体内容。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图书馆员重点工作的管理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程序,保证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工作按流程规范化运行。

2.2 提升图书馆员参与民主管理能力

图书馆民主管理需要图书馆员真正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有坚实的基础。馆员有现代法制观念才能正确地保护和行使自己的各种政治权利,才能有序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监督图书馆公共权力的运作,从而保证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转。馆员要参与民主管理,不仅需要有参与的意识要求,而且还要有参与的行为能力。一是了解民主管理的基本知识,比如图书馆有哪些主要部门和机构,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分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参与渠道、方式、程序、规则有哪些等。二是了解民主管理过程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影响制度的制定。三是熟悉关于馆员权利和义务的知识。

2.3 成立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

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图书馆领导与图书馆员沟通的重要渠道和桥梁,是加强图书馆民主管理的群众性组织。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的组织,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要争取并赢得图书馆员,真正成为图书馆员利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宗旨是协助图书馆民主管理开展工作,组织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民主管理,共建文明图书馆。同时,面对图书馆员发展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图书馆还要重视加强对图书馆员民主管理委员会干部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图书馆的实践中创出新的路子、新的经验来。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员管理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民主意识和对图书馆员领导的工作水平。

2.4 完善图书馆员民主管理立法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12

[关键词]积分制读者管理

[分类号]G251

积分制目前在许多领域已经得到普遍推广,图书馆可以借鉴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将其引入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当中,用以取代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从而体现图书馆“人人平等”的基本精神,规避当前规章制度中的某些惩罚性的条款所遭遇尴尬与困顿,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使图书馆成为宣传信用、学习信用、培育信用、实践信用的场所。

1 “百度知道”积分制介绍

“百度知道”是目前引入积分制管理用户较为成功的案例,下面笔者对其作一简单介绍。

“百度知道”积分制就是用户注册时系统赋予每位用户相同的积分,并设置不同的用户等级,该积分制里用户会付出积分,也会获得积分。用户可以采取回答问题等形式,获取更多积分,随着积分增加而晋级并获得更高的头衔;用户提问时或用户违反百度知道规章制度时,积分也将被扣除一定分值,随着积分减少用户等级亦会下降。简言之,“百度知道”就是利用积分的增加、等级的升迁,调动用户参与知识库的建设,利用积分的减少、等级的下降,防范用户的违章行为。

“百度知道”积分制的特点可以归纳为:①强调公平原则,用户注册时系统赋予每位用户相同的积分;②采用积极管理手段,用户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户可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身份等级;③采用非经济手段防范用户的违章行为。

2 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的弊端

“百度知道”积分制体现了积分制种种优点,反观国内外图书馆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其弊端主要有:①违背“人人平等”的图书馆基本原则。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同化读者等级,对图书进行人为分级,按级别高低确定图书借阅数量、借阅时间和借阅种类,级别高的读者在借阅权限上享受各种优惠,级别低的读者在借阅权限上受到诸多限制。②缺乏激励机制。由于读者的身份难以改变,因此读者等级基本上是无法逾越的,不能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积极参与图书馆管理。③某些管理手段缺乏科学依据。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通常采用罚款手段来防范读者的违章行为,但图书馆本身不具备罚款主体资格,因此于法无据。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而引入积分制对读者进行管理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3 读者积分制设想

在借鉴“百度知道”积分制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图书馆读者管理的工作实际,提出读者积分制设想,并对读者积分制设计说明、积分得失规则、读者等级设置等作了详细设计。

3.1 读者积分制说明

为体现“人人平等”的图书馆基本原则:①新注册的读者,无论身份、职称、职务,系统初始赋予积分均为50分;②不给图书人为划分等级,所有读者均能借阅所有图书。

积分是读者在图书馆的遵守规章制度的评价标准之一。

积分会在图书馆OPAC的“读者个人信息”列表里显示,以备读者了解个人的权限。

个人积分的使用详情(如积分的增加、积分的减少及其具体项目)可以通过图书馆OPAC的“读者个人信息”栏进行详细查询。

积分越多读者的等级越高,相应的权限越高。

积分低于50分者,停借期满,恢复初始积分。

积分系统实行即时累加(减)。

3.2 积分得失规则

3.2.1 增加积分(见表1)

3.2.2 减少积分(见表1)

3.3 读者等级说明(见表3)

4 读者积分制的理论依据

组织行为学的强化理论。强化理论就是把心理学的学习和条件反应原理应用于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过程。读者积分制就是采用了负强化的方法,在某个人做出某种违章行为之后,管理者采取个人积分的措施否定或消除这种行为,使其减弱下去,甚至不再发生。“读者积分制”的特点在于当某个人再次发生与前次同等程度的违章行为时,行为产生的结果要强于前次行为产生的结果,因为违章的次数越多,离受限等级就越近,这种行为结果的放大,有效地加强了违章行为减弱的趋势。

管理心理学的近因效应。众所周知,最近发生的事件留给人们的印象最深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远,被人们淡忘得越彻底。“读者积分制”方法就是为了当某一读者发生违章行为并接受计分时,在这之前发生的安全违章产生的结果从时间上被拉近,与本次行为产生的结果同时发生作用,使“远因”变成近因。

5 读者积分制较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的优势

5.1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图书馆基本原则

《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务”。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图书馆的借阅规律,而是依据读者身份,人为地把读者分为三六九等,这种做法是非理性的。虽然读者积分制也设定了读者等级,但是,对于新注册的读者,无论身份、职称、职务,系统初始赋予积分均相同,且不给图书人为划分等级,所有读者均能借阅所有图书,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图书馆基本原则。

5.2 有利于图书文献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现有读者管理制度不仅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引导读者充分的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而且通常在利用文献信息资源过程中对读者设定了诸多限制条件,如图书馆管理层对馆内最具价值的一部分图书文献做出种种限制,实施保护措施。只有级别高的读者才有可能获得这些图书文献资源,大量级别低的读者根本无缘获得这些资源,实际上级别高的读者不仅数量少,借阅率也低,这类读者由于年龄、精力、进取精神等方面的原因,进入图书馆研读信息资料的时间随之减少,其直接后果是大量有学术价值的图书文献资源的闲置,形成“有书无人读”的怪现象,图书文献得不到充分利用。与此相对的是,由于等级读者管理制度的限制,大量级别低的读者无法接触到新鲜的、学术价值高的图书文献资源,借阅权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有人无书读”的状态。而读者积分制,不给图书人为划分等级,所有读者均能借阅所有图书,而且它具有良好的激励阅读机制,读者每借阅一册图书,给予一定积分,积分到达一定程度,系统自动将该读者的等级进行升级,读者等级越高,借阅权限越大。

5.3 有利于缓和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矛盾

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不仅对读者有不利影响,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影响也是有害的。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极其容易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和服务实

践中,只注重向强势人群服务,忽视对普通读者的服务,导致在服务态度上区别对待。对强势人群热情有加,对普通读者态度生硬,这样工作人员和普通读者极易发生矛盾和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后果不仅使双方的心理埋下阴影,更严重的还会造成读者和工作人员的疏离,加剧双方的矛盾。由于读者积分制对于新注册的读者,无论身份、职称、职务,系统初始赋予积分相同,且不给图书人为划分等级,所有读者均能借阅所有图书,体现“人人平等”的图书馆基本原则,因此对于缓和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矛盾有积极作用。

5.4 改变图书馆绝对管理的模式,强化读者参政意识

关于读者参政,于鸣镝同志曾提出过读者参政说指出,对于读者,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千方百计地、准确及时地提供书刊资料,而且要听取他们的意见,请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在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中,馆员与读者是纯粹的主客体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形成了图书馆对读者和图书资料的绝对管理,由这种管理理念形成了宣传上的“读者第一”而实际上是“以图书馆员为中心,以方便自己管理为准则”的管理模式。虽然近年来图书馆通过设立“意见簿”、“投诉信箱”等手段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但是通常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造成了读者参政意识不强。而读者积分制积极引导和鼓励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读者不仅有发言权,还会在此过程中受到奖励,比如荐购图书经采纳的,提出合理化建议经采纳的,均可得到一定积分,这些措施有利于强化读者参政意识。

5.5 惩罚机制于法有据,有效避免现行读者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尴尬与困顿

在现行的图书馆读者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对读者的不良行为,如:损坏图书馆设施、勾画污损撕毁书刊资料;偷窃书刊资料;不按期归还书刊资料等都规定有限制性和惩罚性的条款,并在读者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执行和应用,为维护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正常秩序和督促读者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与修养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存在的某些局限性,造成了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尴尬与困顿,比如说超期罚款,由于图书馆不具备罚款的主体资格,且罚款标准混乱,于法无据,因此其频频受到凑者的质疑。而读者积分制采用违章扣积分方法,尽可能避免采用罚款手段,使管理手段在图书馆职权范围内,做到管理措施有法可依。

5.6 倡导信用伦理新观念,有利于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读者诚信缺失的状况一直困扰着图书馆。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2004~2007年连续三年,存在超期的读者均占到了读者人数34%以上,存在超期现象的外借图书,均占到了当年图书流通总量的近8%。以上数据足以给我们启示,图书馆应倡导信用伦理新观念,关注信用,并以信用建设为己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使图书馆成为宣传信用、学习信用、培育信用、实践信用的场所。

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中对读者违规失信现象都是采取一次性经济处罚,即罚款过后任何记录都没有,结果出现了屡罚屡犯,屡教不改的情况。而读者积分制制定累计处罚的制度,将不同违规失信现象按情节轻重程度赋予分值,读者违反了哪一条,将按照这一条所赋的分值在个人积分上进行扣除,积分减扣到某一分值,给予停止借阅。而且读者积分制还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当某个人再次发生与前次同等程度的违章行为时,行为产生的结果要强于前次行为产生的结果,因为违章的次数越多,离受限等级就越近,这种行为结果的放大,有效地加强了违章行为减弱的趋势,同时也促使读者树立了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