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

时间:2024-03-06 16:20:05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1

关键词 预警 干预 防范 医疗纠纷 作用

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尽可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各级医疗机构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法制和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失误或过失、医患沟通信息不畅、或由于医疗技术及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等问题,以及医学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及不可预知性等方面原因,当医方医疗活动达不到患方所希望的结果,就容易使患者对医方医疗活动产生质疑,引发医疗纠纷。我院从2010年开展医疗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后,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为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有5种:医疗技术原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医患沟通、医疗服务收费及其他。2007~2009年发生医疗纠纷19例:医疗技术原因纠纷5例,医患沟通和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纠纷6例,医疗服务收费纠纷6例,其他原因2例。2011年1~12月发生医疗纠纷6起。技术原因1例,医患沟通和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2起,医疗服务收费3例。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采用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前明显下降。

医疗纠纷的预警管理

医疗纠纷高危人群的介定:凡是危、急、重症患者,术前患者,术后患者和经规范检查治疗疗效欠佳患者及既往有医疗纠纷史的患者均为医患矛盾高危人群,是医疗纠纷重点防范的群体,对上述群体应加强信息的采集。

医疗纠纷等级的评估:医疗纠纷共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三个等级。在医患矛盾的初始阶段,由所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发生的纠纷迅速进行风险评估,初步确定医疗纠纷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化解医患矛盾。黄色预警:医方在医疗过程中不存在错误和过失,医患矛盾程度较轻,有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若演变成医疗纠纷预计造成的后果轻微,经科室内调解问题即可解决,医患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及家属对医方的工作不满意不理解,认为医方工作不积极、主动,对患者健康的恢复造成了影响。橙色预警,医方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明显,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一旦演变成医疗纠纷则较难处理,经科室内调解矛盾有得到解决的可能,但也有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列为橙色预警的主要情形有: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的正常死亡;患者病情短期内出现较大变化;医疗费用较高的病危、重大手术患者、疗效欠佳患者的重大抢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后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等。红色预警,医患矛盾严重,双方互不信任,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虽然经科室尽力调解矛盾也难以解决,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失误和缺陷,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红色预警的主要情形有: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缺陷或过失,导致患者死亡,残废,功能障碍,严重并发症,引起患者或家属极度不满。

医疗纠纷预警处置:通过对医疗纠纷进行等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化解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维护医院利益和工作秩序,积极争取解决医疗纠纷的主动权。黄色预警处置:收集到医患矛盾的信息后,科室人员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汇报,科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了解详细情况,对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及时开会通报相关情况,提出改进工作要求,满足患方服务需要,同时科室负责人主动加强医患沟通,争取患方对医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化解医患矛盾,使医患双方达成谅解。如科室处理不当,医患矛盾加深,则预警级别上调为橙色。橙色预警:出现橙色预警情形时科室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负责人在积极化解医患矛盾的同时,应在6小时内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在接到情况汇报后立即参与矛盾的处置,化解医患矛盾,防止医患矛盾升级为医疗纠纷,并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院办,如医患矛盾不能调解消除,则预警级到上调为红色预警。红色预警,红色预警情形一旦发生,科室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在积极处理医疗纠纷的同时,及时上报院领导,在院领导的参与指导下,努力化解医患矛盾,积极争取处理医疗纠纷的主动权。

危机干预管理机制在防范医疗纠纷的作用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人体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和医术具有不完整性的特点以及患者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患矛盾在所难免。事实证明只要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危机风险管理,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防范医患矛盾,就能有效化解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医院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2

为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级医疗机构重大医患纠纷,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稳定社会治安,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浙江省医疗机构治安防范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强重大医患纠纷处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医疗行业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本行业,由于受到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医疗纠纷很难完全杜绝,一旦形成医疗纠纷,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和法律责任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发生了打、砸、抢等严重违法行为,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

医疗机构是履行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场所,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侵害就诊者合法权益,侵犯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合法财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重大医患纠纷处置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有效防范和处置重大医患纠纷,特别是对一些恶性事件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以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的诊疗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二、把握重点,果断处置

所谓重大医患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对医疗结果在认识上产生意见分歧或争议,由于医患双方或其中一方的原因,造成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解决而引发的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和工作秩序的纠纷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聚众占据医疗机构医疗或办公场所,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严重干扰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

(二)发生打、砸、抢、烧等严重违法行为的;

(三)侮辱、威胁、恐吓、围攻、殴打医务人员或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严重影响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正常的工作秩序的;

(四)在医疗机构内外挂横幅、设灵堂、烧纸钱、摆花圈、贴标语、发传单,影响正常诊疗秩序的;

(五)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或以尸体相要挟,经多次劝说无效的;

(六)抢夺患者或他人医疗文件,以及与医患纠纷相关的医疗证物(如药品、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等),经劝说无效的;

(七)涉嫌有社会黑恶势力或“医闹”插手医患纠纷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八)其他情节严重的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和工作秩序的行为。

对上述情形的有效防范和处置,是我市处置重大医患纠纷工作的重点。对在医疗机构内发生上述八种严重情形的,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制止。特别是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当果断处置,拆除灵台、横幅、标语等,把相关人员带离现场。对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当事人,应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错综复杂。卫生、公安、司法、、民政等有关部门及患方所在地政府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依法、及时、有效地处置重大医患纠纷。

(一)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指导、协调医疗机构的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会议。

2.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患纠纷事件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置。

3.负责医疗事故鉴定的联络和纠纷协商调解的事务性工作,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二)公安机关职责:

1.制定和完善因重大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工作预案。

2.及时出警,依法、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对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调查取证,依法予以查处。

3.负责安全保卫工作,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纠纷协商调解的有关工作。

(三)司法行政部门职责:

为患方提供处置医患纠纷的法律咨询或法律援助。

(四)部门职责:

及时接待患方上访,依法做好劝说工作,平息事态发展。

(五)民政部门职责:

对在医患纠纷处置中符合有关救助政策的困难对象给予救助。

(六)新闻宣传单位职责: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宣传报道,正面宣传医务人员在诊疗疾病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事件。

(七)患方所在地政府职责:

1.做好对本辖区患方的教育、稳定工作,引导患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医患纠纷。

2.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部门通报患方情况,必要时派有关人员到现场配合做好纠纷的协调、劝说工作。

四、规范程序,形成合力

(一)医疗机构处置程序。

1.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重大医患纠纷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应及时了解事件经过,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方法,认真热情接待患者或家属,对患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解答,并告知处理程序。同时要及时答复患方提出的涉及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要求,必要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讨论,拿出初步判定结论。患方不服判定结论的,应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走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2.医疗机构保卫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劝慰工作,在劝慰无效、场面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应立即向110及当地公安派出所报警,同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当患方出现打砸行为或患方来院人数超过10人以上并有聚众闹事倾向时,院方应及时向警方通报事件发生发展经过以及院方的下一步打算,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4.如果患方愿意通过协商解决,则由医患双方各派3名代表进行协商,但患方以停尸、设灵堂等相要挟的,医疗机构有权拒绝协商。未经医患双方协商达成书面意见或未经法院判决,医疗机构不得擅自支付赔(补)偿款。

5.医疗机构要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在接待场所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或声音复核装置。在处置重大医疗纠纷时医院应重视相关证据的收集,保护现场,可以通过照相、摄像、录音等工具保存证据。

(二)卫生行政部门处置程序。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或患方的报告后,应及时了解事件经过,并报告政府分管领导,同时将有关信息通报公安机关。

2.及时派员到现场了解医患双方的意见,开展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医患双方愿意协商解决的,可适时进行调解。

3.当事态进一步扩大时,应及时将情况向上级卫生部门、公安部门报告,并与现场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医院代表商讨处理方案。必要时,请医疗纠纷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到现场指挥、协调处理。

4.督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依法按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三)公安机关处置程序。

1.各级公安机关接到重大医患纠纷报警后应立即出警,到现场了解事件经过,主动配合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平息事态,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引导患方依法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一旦出现事态扩大应及时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增派警力。

2.及时与现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人员商议处置方案,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劝导患方,避免出现过激行为。对劝说、告知均无效的,公安机关应依法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情节严重的,要立即将相关人员带离现场。

3.对拒不按规定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并经反复劝说无效的,公安机关应采取强制措施将尸体移送至太平间或殡仪馆。

(四)其他有关部门处置程序。

其他各有关部门应根据重大医患纠纷处置工作的需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和医疗机构做好相关工作,尽最大努力防止矛盾进一步恶化。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建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强对重大医患纠纷处置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建立市级医疗机构重大医患纠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任组长,卫生、公安、司法、宣传、、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处理市级医疗机构重大医患纠纷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切实加强对重大医患纠纷处置工作的领导。

(二)制定重大医患纠纷处置预案,提高处置工作效率。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制定工作预案或实施细则,特别是卫生、公安部门要针对医患纠纷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对重大医患纠纷作出快速反应、规范处置。医疗机构也要根据本意见制定重大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预案。

(三)加强医疗管理,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重点掌握《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学习和掌握本单位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要建立重大医患纠纷预警制度,建立医院重大医患纠纷处置小组,当发生重大医患纠纷时,医疗机构要立即启动重大医患纠纷处置预案。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同时要建立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接待患者的投诉,向患者提供医疗争议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等咨询服务,及时调解医疗纠纷,从源头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3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71-01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阵地,处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更是纠纷的易发生场所。在患者就诊或对其实施抢救时,急诊护理人员的处理稍有不当,就极易产生护患矛盾,甚至出现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为使病人顺利得到救治,避免急症护理风险的发生,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结合急诊护理工作,对急诊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一急诊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风险

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日益普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利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使急诊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系数不断增加,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者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会存在风险。通过总结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情况,笔者将当前护理风险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低年资护士的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协作精神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任务繁重,超负荷劳动,精神压力大;服务意识不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意识和能力不到位;缺乏应对风险防范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应急操练度不够;缺乏证据意识,不重视护理记录管理等等。

二急症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与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窗口,应急事件多,抢救现场比较混乱,事件本身还可能存在法律纠纷。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熟知有关法律、法规,并经常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安全生产知识等,做到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医院应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讨论通报护理安全问题,制订急症安全管理措施,做到事事有法可依,处处有章可循,使广大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能明辨法律界限。

(二)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与责任意识,增强服务自觉性

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急诊护理工作只有加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对此,医院应经常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评比活动,规范护理文明用语,深化护理服务内涵,组织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使护士在服务理念和行为上逐步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树立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责任意识,并付诸行动,对病人进行人性化服务,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三)加强业务素质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为适应急诊工作,护士须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急救技能和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相关科室要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不定期举办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气管插管等操作,以及各种仪器,如呼吸机、起搏器、洗胃机、心电图机、微量输液泵、监护除颤仪的使用及维护;采用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督促护士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要求急诊科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的同时,有预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能熟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及急诊抢救预案

风险管理制度是降低风险系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基本保证。医院要根据急诊工作特点,完善急诊护理程序,规范急、危、重症疾病的处置;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明确护理人员在急诊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并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流程;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如突然停水、停电应急预案,输血、输液反应及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患者自残、坠床的应急预案等;建立紧急应急小组,制定各种急诊抢救预案,如颅脑损伤抢救预案、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严重胸外伤预案等,并将其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定期加以模拟演练,避免人员、设备和后勤保障的危机。

(五)树立证据意识,强化和规范护理记录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疗护理工作面临举证倒置的新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临床护理记录都有可能成为避免纠纷、维护正当权益的证据。因此,护理记录的书写应考虑到法律因素,遵循 “该写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原则,其存档也应注意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护理记录不仅要规范,还要保证其真实和准确,以使其能客观反映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抢救危重病人时,要在事后及时补写护理记录,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六)加强护患沟通,落实签字制

对于急诊护理,及时的交流沟通是缓解矛盾、避免纠纷的重要途径。急诊科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新理念,尊重病人的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知情权等一切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护士作为护理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要从病人角度去理解其需要,重视维护病人的权利,掌握沟通技巧,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护理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讲明操作的目的、风险,特殊操作如侵袭性操作前,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履行签字手续,从而使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护理人员与病患和家属之间透明化,将职业风险降至最低。

(七)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

急诊护理工作应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和复杂性,以及科室护士在岗及工作能力情况,进行人力资源合理搭配,避免超负荷运转。医疗高峰时应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团队精神,体现人性化管理。

三结语

急诊护理工作有较强的技术性、服务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是预防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帮助护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工作责任感,激发主观能动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和患者的投诉。

参考文献

[1]卫枝,周海燕.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与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5,30:43.

[2] 方翠霞. 41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3)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4

医疗纠纷防范调研报告 上饶县人民医院近年来,医患之间的纠纷呈急剧上升的趋势,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其增长幅度在两位数以上。此种增长度已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怎样看待医疗纠纷的数量激增?从时间上,我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人们对医疗纠纷尚不甚关心,医疗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出现医疗纠纷处理的主要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对医疗纠纷给予了空前的关注。标志是在199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消费者投诉的“愤怒”程度排行榜,医疗投诉“名列”第5位。这时期从舆论导向看,在关注医患纠纷时,多数观点明显向患者倾斜。从1999年起,舆论对医患纠纷的关注开始趋于理智,人们开始冷静地看待医患双方,新闻媒介的医患纠纷热逐渐降温。各地的不同案例均限于个案的报道,不再有对医务界整体的贬伐。对《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修改工作已提到日程上来,逐步形成了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和医患纠纷的共识。20__年4月4日国务院第351号令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新的法规与司法解释的施行,给目前医疗事故争议和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一、医患纠纷的特点医患纠纷,是指患者或其亲属与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之间围绕诊疗护理服务而产生的争执。医疗纠纷主体中的“患”是个广义词,一般情况下“患”是指患者,不仅是指患病者,还包括所有接受诊疗护理服务的人。另外,在特殊情况下,非患者亦可成医患纠纷的主体,例如病人死亡,其利害关系人也可取代死者成为医患纠纷的主体。医疗纠纷的客体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医疗纠纷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的特点在于,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首先是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而医疗关系的主体对客体的期盼是一致的,双方都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命,防止健康受到损害。医患关系的客体还包括财产权,医方提供诊疗护理服务,患方如认为提供的服务非所值,支付费用便有了异议。还有的患方享受了服务之后,拒绝或拖欠医疗费用,引发纠纷势在必然。其纠纷内容围绕诊疗护理服务关系的争执而展开。从内容上,判断是否属于医患纠纷,关键在于双方争议的事由是否因诊疗护理服务所引起。诊疗护理服务是一个较大的范围,就每个具体的医患关系来说,都有各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无论医生、护士,所提供的服务都是整个诊疗护理服务过程的一部分。这些环节呈链条状形成一个系统工程。二、医患关系的性质医患之间不只是双方的买卖关系,而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患双方的关系不是也不可能平等。患者有权选择医院,但基本不能自愿选择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案;就医院而言,没有拒绝为患者治疗的权力。医疗法律关系中不遵循完全自愿原则,双方参加人也不是完全平等,也不能遵循“等价有偿”原则、因此患者不是消费者,而是健康权益的得益者。也可以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表现为技术服务类合同,包含了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服务。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性,应当“预见”和“不可抗力”的差别很小。而在特殊情况下,诊疗护理行为的产生不是以合同为依据,而是基于紧急避险和无因管理,其性质与合同关系有明显的区别。三、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区别《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是一种能在医患之间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是一种法律事实,而医疗纠纷则是特指一种争执状态。四、我国医疗事故处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20__年4月4日国务院第351号令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目前国内处理医患纠纷的专门法规,它的施行,给目前医疗事故争议和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了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四种情况: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及受害人过错。而《条例》又增加了几种新的抗辩事由。医疗临床实践中,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其本身没有过错的前提下,对因并发症造成的损害后果,医疗机构是不应该承担责任的。医疗行为本身具有复杂性、探索性、科技性和风险性,所以应对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实施的合法诊疗行为所造成难以预防的不良后果,规定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应对医疗行为设置“医疗行为豁免权”。《条例》中的规定是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就其实际操作中,绝大部份的医疗纠纷也是由于并发症的出现而引起的,公众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条例》,需要立法机关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做出相应的解释,这是完善的一个途径。面对着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当出现医疗纠纷时,许多医院都存在着“破财免灾”的想法,这种解决方式的弊端助长了医闹的气焰。医院在解决医疗纠纷的同时,还要承担正常的医疗工作,承担社会声誉,还有来自政府部门以及媒体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医疗机构只有无法坚持原则,采取一些息事宁人、破财免灾的做法,但是从长期来讲对患方采取的这种方式是诱导,这种诱导就会诱使将来出现这种纠纷的时候,大家更乐于采取这些非法的方式。 医患纠纷是不可避免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医患双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医便有患,有患就有医,两者本身就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对应。客观地判断,就单个具体的医疗事故而言,通过努力按科学和操作章程办,是可以防止的,但从长期和全局而言,医疗事故是不可能避免的,医患纠纷也是不可能避免的。各医疗机构只有通过规范自身执业行为,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加强于患者的沟通理解,减少和化解医患之间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当出现医疗纠纷时,能够积极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总之,各个部门都应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加强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工作。要下功夫抓源头预防,下功夫抓纠纷化解,下功夫抓应急处置。坚持“重在调处、依法处置”的原则,处理好因医患纠纷引发的事件。领 题 人: 卢国润调研组成人员:王陈达

蔡 勤

章正林

乔春福

张榕华

余联万执 笔 人: 卢国润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5

[关键词] 护理纠纷;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25-02

护理纠纷指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服务的过程、内容、结果、收费或态度不满而发生争执,或对同一医疗事件医患双方对其前因及后果、处理方式或轻重程度产生分歧发生的争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法律的逐步完善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常识[1],更多的患者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自己享受到平等医疗、护理的权利。各种各样的护理纠纷时有出现,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纠纷,不仅是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个护理工作者应思考的重要内容。以下就我院出现的护理纠纷,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护理纠纷的材料

来自于护理部汇总的各类护理纠纷资料。

2 导致护理纠纷的原因

2.1服务态度问题

对患者态度冷淡,漠不关心,观察病情不细心,语言生硬、甚至顶撞患者及其家属。

2.2护理质量问题

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不牢固、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如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鼻饲管、导尿管不能一次性置入成功。抢救患者时动作缓慢、观察病情不细心,对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不了解,对需要餐前、餐中、餐后口服药物不熟悉等等。

2.3医疗费用类问题

由于经济利益驱动,虚高药价、大型检查、治疗费用的增加,增加了患者对医疗费用的不满。

2.4护士法律意识薄弱

法律是重要的既保护患者也保护医护人员的有力武器,而与患者及家属相比,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还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2]。表现为护士讲话太随意或不谨慎,给患者有把柄可抓等。

2.5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者缺乏指导和监督,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管理者对护理人力资源不够重视,导致护士缺编。

2.6 患者因素

重症、疑难患者、经济困难、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差,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不满意。

3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3.1 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医务人员良好的形象和语言本身对患者就有很大的心理和治疗作用,它改善患者对于疾病的消极心理,它增强患者向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它导向患者对治疗过程的完美配合。护理人员不要低估了一句话、一个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你周围的同事以及不相识的患者尊重你,走近你,甚至爱上你。护理人员要牢记“患者是你的衣食父母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良的技术和态度为患者服务。

3.2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是医护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南,是前人的经验和一系列血的教训的总结[3],尤其是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恪守“慎独”原则。护理部要加强安全教育,对纠纷易发部门,如门诊、急诊、儿科重点管理。对差错易发时间段,如周末、节假日加强管理,做到警钟长鸣。基础护理操作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队伍的建设,加强护理“三基”培训及考核,特别是把工作五年以下的年轻护士作为重点对象,制订激励机制,与奖金、晋升挂钩从而使好学、上进成为一种风尚,规范护士行为,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

3.3正确处理护理纠纷

处理护理纠纷时,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调解护理纠纷时要讲究艺术性,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例如:患者对医疗护理收费提出疑问,护理应积极主动查清账单,如确实多收患者费用,首先要诚恳地向患者道歉,多收的费用一律退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更换舒适的病房,向患者承诺,以后上门为患者做免费体检等等。让患者确实感到我们的诚意。对于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一定要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在不影响疗效的同时,以最小的费用发挥最大的作用。

3.4强化护理文件管理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与保存。书写文件时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特别是对急、危、重、疑难及抢救患者时记录更要详细、及时。并认真做好交接班,如果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护理文件时,应在抢救结束后6 h之内及时补记。切忌漏记、错记、涂改、删除、丢失、主观臆断、随意篡改,护理文件书写应与医疗记录同步一致,并做好病历的保管,防止病历被抢夺或损毁,当患者要求复印病历资料时,一定要按照法律程序解决,上报医务处或护理部处理。

3.5 加强安全管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张贴警示标识,重视细节管理,养成从小事做起的良好习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细致,注意讲话技巧,充分认识到院荣我荣,医疗是一个整体,一旦纠纷牵涉到科与科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要相互支持,切不可相互指责。

4讨论

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针对护士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存在的不足,其次,也有其社会原因,如患者经济负担过重,对收费偏高不理解,以及对住院设备不良所提出的要求等。护士要从自身出发,转变护理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既要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对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纠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正确答复。

总之,只要切实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观念,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树立主人翁意识,人人参与医院管理,“院荣我荣,院耻我耻”,将法律法规充分应用于工作中,就一定能减少和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为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粉变,李拽芝.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重新认识护理与法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IB):72.

[2]张优琴,辛亚娟,钱萍萍,等.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举证意识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9(3):203.

[3]李素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47.

[4]孔棉玲,原爱丽,高青.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01-102.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锦州、健康锦州的总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病人为中心,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进一步规范就医服务细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创造良好医疗卫生服务执业环境,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通过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疗秩序;切实解决医疗单位治安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医疗执业环境明显改善,医院及周边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建立比较完善的医院安全防范体系和治安保卫工作长效机制;健全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机制以及医患矛盾排查调解机制,提高医院治安防范控制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优化就医环境,努力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医院”,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市“平安医院”创建工作顺利进行,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锦州市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推进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解决医院执业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市卫计委,主任汪俊平(兼),成员由相关部门具体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全面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四、工作内容

(一)切实改善医疗服务。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德基本规范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级医院要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为患者提供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结合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医院管理年活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工作,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实现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医疗价格行为,严格执行医药价格政策,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二)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已推行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健全各项制度,通过运用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手段,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情况研判机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严肃查处和打击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持续强化医院内部治安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要全面执行《医院安全保卫工作规范》,落实各项内部安全保卫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排查,及时消除内部失火失盗、危房倒塌等安全隐患。加强医院内部重要岗位和重点科室、重要部位的安全管理。加强与公安派出机构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认真治理医院及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运用综合手段,防止因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严厉查处和打击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巡逻守护,严防侵害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发生。强化对医疗机构周边油气电设备的管理,及时取缔违法摊点。

(五)加强医德教育,纠正不正之风。深化治理商业贿赂,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是创建“平安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全面组织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以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行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恪守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行风建设,努力把开展平安医院(科室)活动落实到实处,抓出成效。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措施,经常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强化监督力度,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查找暴露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教育、监督入手,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纠建并举的预防机制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防止不正当交易和商业贿赂行为,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平安医院”建设。

五、责任分工市卫生计生委:要将创建“平安医院”作为加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努力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越级上访事件,避免因医患矛盾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和群体事件;指导督促各医院开展创建工作,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市综治办:将创建“平安医院”纳入创建“平安锦州”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和考核指标体系。市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化解矛盾、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加强人民法院诉讼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及时依法审理非法行医及因医疗纠纷引发的各类诉讼案件,同时将依法审理非法行医案件及涉医案件与法制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市检察院:对重大伤医案件及涉医案事件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市公安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通告》规定,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管理、打击和预防犯罪的职能,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依法打击侵害医护人员、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医院及周边区域治安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医院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协助医院建立医警协作机制。市民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对弃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的救助制度;对弃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有效开展医疗救助工作,落实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政策;协助联系被遗弃患者家属的工作。市司法局:负责管理与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促进医疗争议专业调解委员会组织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医患双方有关医疗纠纷与处理的法律法规的普法力度。市工商局:依法认真清理和查处违法医疗广告。市保险行业协会:加强承保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平安医院”是建设“平安锦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思想认识,统筹协调、务求实效。按照职责分工,指导做好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全力保障医疗安全,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创新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各医院应当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把工作着力点从防范、管控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环节。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关口前移、科学预防,建立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进医疗工作监管力度,提升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三)建立示范典型。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激励机制,逐步把有效做法上升为长效机制,树立创建“平安医院”优秀单位,推广医疗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正面宣传引导。积极报导医疗卫生工作者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作的不懈努力及无私奉献,树立正面典型,增进社会各界对医学和医疗卫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正确舆论导向,客观真实报道医疗纠纷,引导患者依法理性维权。

【二】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计划范本20xx为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执业环境,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建立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效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救死扶伤、服务人民健康”为理念,紧密结合卫生计生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确保全区卫生计生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构建和谐医院、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改善医疗执业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院内部医患纠纷、刑事案件、治安事件和安全隐患,增强医院治安防控能力,完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平安医院建设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促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要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医药价格政策,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2、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医疗机构要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创建品牌医院”等活动,积极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供方便、及时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要畅通患者投诉举报渠道,定期征求患者对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意见,不断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3.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有效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结构更加优化,从而全面提升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二)完善医患纠纷预防、排查、处理机制,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医疗纠纷预防、排查、处理机制,将医疗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减轻医疗事故对患者的损害程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和纠纷,要认真分析,举一反三,查找不足,及时整改。把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作为医院科室与人员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营造降低和减少医疗事故纠纷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和防范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工作预案》,实行事前管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注重做好医患沟通,提高医务工作者做好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制定有效措施,完善沟通内容,改建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

3、要积极向社会和信访群众宣传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规定和程序,引导患者自觉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的原则和途径解决医患矛盾与纠纷。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初信初访,做好与医疗纠纷信访群众的沟通与交流,防止工作方式和语言简单粗暴,妥善化解医患纠纷。

4、继续积极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的服务能力。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要加强协调沟通,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医责险条款、费率、险种、理赔程序,并把医疗责任保险与医患纠纷调处有机结合起来,化解医疗风险。

(三)强化安防能力,提高医院安全管理

1 、提升医疗机构治安维控能力。将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提高医疗机构治安防控能力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解决医院安全治安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各医院务应在停车场、大厅、病房楼层等重要部位安装高清红外摄像装置(1080P),为打击违法活动和保障医患人员合法权益提供证据支持。

2、切实做好应急处置。认真研究制订和完善突发伤害事件、治安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配套工作方案,切实从人员、能力和物资保障等方面做好全面准备,组织模拟演练,确保一旦发生情况,快速、规范、有效处置。

3 、开展安全消防隐患排查整改。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排查等方式,加强医院治安防范、消防安全、压力容器安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毒、麻、精、放药品、各类毒(菌)种和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和消除不安全隐患。

4 、加强医院内保组织机构规范建设。 配备和充实保安人员,配备必要防护装备。定期组织本单位各类人员进行治安防范、消防安全等方面学习培训和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控技能,不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扩充医警协作内容畅通对接机制。 医疗机构与所在地公安机关建立医警协作机制和快速对接机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违法行为。

(四)认真治理周边环境,确保正常医疗秩序。合理规划和建设医疗机构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医疗机构及周边交通秩序。加强巡逻守护,防范侵害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发生。

(五)严厉打击破坏医疗秩序、危害医患关系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医患纠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要及时通知公安部门提前介入,全面了解掌握事件的基本情况,积极引导事主走依法维权的途径,敦促有关部门主动靠上做好化解工作。

(六) 营造平安创建氛围。

1、强化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意识,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最新的政务信息和医疗服务信息,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医务工作者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精神,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

3、注重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特殊性、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的宣传,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和医疗损害纠纷。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全区“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领导,区卫计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开展。

(二)明确创建职责。以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为载体,强化基础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各单位要设立医疗纠纷调处机构和人员,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和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制订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利。健全内部保卫机构和安全防控机制,规范重点要害部位管理,医院内部的压力容器、配电设施、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危险品、毒麻药品、放射源、财务科和食堂等重点部位的规章制度应健全,管理措施要落实。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7

以2013年和2014年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两个年度所发生的医疗纠纷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2014年度强化综合管理后,医疗纠纷新发数量和赔偿额度与2013年度相比分别下降61.9%和19.5%。就此,从医疗纠纷的预防、解决途径和处罚三个方面分析了2014年度与2013年度相比医疗纠纷“量价齐跌”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完善医疗纠纷预防措施和完善医疗纠纷处理途径的建议,为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

医疗纠纷;减少;预防;解决途径

据中国医院协会统计显示,近年来,73.33%的三甲医院发生过暴力伤医事件,目前,我国仍处于医疗纠纷高发期[1]。全国政协委员凌峰表示,医患关系有三个层次: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和医院暴力。医患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处理不好就会升级为医院暴力,所以,杜绝医院暴力贵在医疗纠纷的预防和疏导,疏导医疗纠纷的关键就是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的完善。

1我国现阶段医疗纠纷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呈现数量持续增多、性质日益恶化、方式非理非法、索赔数额巨大、影响越来越大等特点,医患矛盾也呈现常态化、血腥化、复杂化[2]。据统计,从2015年5月28日~6月7日,短短的10天时间内,我国连续发生了9起伤医事件,多名医护人员受到了伤害。“暴力伤医”也成为中国社会近年来的热点词汇,近五年来,每年都有轰动全国的伤医案件。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同时,经历过医疗纠纷的医生在以后的行医过程中大都会采用防御性医疗行为[3],广大无辜的患者就成为了潜在的受害者。因此,预防和疏导医疗纠纷迫在眉睫,也是解决我们当前医患矛盾的关键所在。

2某医院2013年度与2014年度医疗纠纷新发数量与赔偿数额对比及分析。

2.1材料来源及说明材料来源为某三甲综合医院医疗安全办公室2013年度与2014年度统计数据。投诉数量为年度内综合接待来访数量(包括医德医风、医疗纠纷、后勤保障等方面),形成医疗纠纷案件为医方解释沟通后患方仍不理解并要求赔偿的投诉数量,图表中同比栏中“负号”表示下降,总赔付额度下降19.5%,见表1。院内协商率为通过院内协商途径解决例数除以年度内形成赔付纠纷总例数,其他两项类推。2014年度医调委调解率为61.9%,同比上升97.8%,见表2。

2.2对表1和表2的综合分析在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上升,医患冲突的加剧严重的大背景下[4],该医院2014年度医疗纠纷新发数量和赔偿额度与2013年度相比分别下降61.9%和19.5%。此“量价齐跌”的现象说明医院在2014年度医疗纠纷得到良好的控制,该院针对预防医疗纠纷所采取的新措施是有效的。该院接到的总的投诉数量也下降了27.7%,这与医院文化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有关系,主要表现有:无责投诉制度、100%患者出院满意度调查、医疗感动式服务等新措施。医院还专门针对预防医疗纠纷实施了新的措施(下文另述),由此可见,通过各方努力,医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的数量,取得了短期较好的成效。在本市实践中,医疗纠纷处理一般有三种途径:医患双方院内协商解决、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医调委)调解、法院诉讼方式调解或判决。医患双方院内协商解决优点是简单快捷,缺点是医患双方意见需高度一致,限制条件是患方索赔额在1万元以下;医调委调解优点是具有准司法性、效率高,缺点是不具有强制性,医患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时需进入鉴定程序或诉讼程序;法院诉讼方式解决优点是具有强制力,缺点是周期长,成本高。通过表2可以看出,该院2014年度院内协商解决率和法院诉讼解决率与2013年度同比分别下降28.2%和69.2%,而医调委调解率则上升97.8%。第三方调解作为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医疗纠纷解决中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从部分国家医疗纠纷解决国际经验分析来看,第三方调解已经成为发展趋势[5]。原国家卫生部在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县级以上全覆盖[6]。该院实践也证明:医调委调解途径能有效缓解医疗机构压力,患方也对医调委意见比较认可,调解成功率高,理赔计算也具有准司法性,医患双方对此途径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32014年度该院针对医疗纠纷采取的综合管理措施。

3.1医疗纠纷的预防

3.1.1举办《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系列讲座,聘请医疗纠纷专职律师及医院法律顾问对我院职工实行全员授课培训。

3.1.2将医疗纠纷工作前移,从处理解决为主转移到预防杜绝为主。医疗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科室宣传医疗安全相关知识,下发《医疗安全事件处置规定》。

3.1.3建立未结医疗纠纷分级预警机制。对未结医疗纠纷根据不稳定级别分为三级,对最高级给予重点关注,深入病房了解患方动向,节假日期间做好预案。定期排查纠纷隐患,将医疗纠纷扼杀在苗头阶段。

3.1.4进一步转变观念,引入医疗感动式服务理念。只有在充分重视并尊重患者及家属正当权益时,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才会有更多的谈判基础。

3.2医疗纠纷的处理

3.2.1建立科室内部安全小组讨论制度。科室内发现医疗纠纷苗头后,应及时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组织科内安全小组讨论,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3.2.2对事态可能扩大或后果较重的医疗纠纷首要引导患者医调委途径解决。

3.3医疗纠纷的处罚对医疗纠纷责任人由经济处罚向培训式处罚转变,成立“医疗安全培训班”。对医疗纠纷当事医生综合评价评分,考核项目有:医疗安全委员会委员评分、涉及纠纷次数、赔偿金额、鉴定级别、纠纷配合处理情况五项。综合评分得分最高者,脱产临床到医疗安全办公室、医务科、病案室三个部门参加培训,培训周期为半年,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理论学习通过书面考试考核,实践学习需满足参与解决纠纷各环节次数,考核合格后方可回本岗工作。

4预防和疏导医疗纠纷的思考与见意

4.1医疗纠纷的预防

4.1.1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医疗安全与法律知识培训。相关职能科室要制订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培训计划执行。医疗安全相关培训中,一是要加强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规范意识,特别是病历书写规范意识,医疗纠纷发生后,病历就成为了医患双方最重要的证据,是调解、诉讼以及鉴定中的最根本的依据。二是要加强个人业务技术水平,尤其是外科临床医生技术水平,科室主任做好带教作用,形成人才梯队。法律教育得分和风险意识得分呈正相关,与风险概率得分呈负相关[2],说明医疗机构全员法律知识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法律知识培训中,要特别注重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自费药物知情同意书的告知,要向患方说明医疗风险和替代方案等情况,并取得患方的书面同意。

4.1.2推行医疗感动式服务。在该院2013年度发生的63例医疗纠纷中,48例都反映有服务态度问题,占比76.2%;2014年度发生的24例医疗纠纷中,有4例反映有服务态度问题,占比16.7%。说明自该院2014年度开展医疗感动式服务活动以来,发生医疗纠纷不仅同比减少61.9%,而且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反映有服务态度问题的比例也急剧下降。实践中,服务态度问题是医疗纠纷发生的导火索,容易引发其他原因的医疗纠纷。现阶段,各医疗机构往往重视护理工作的感动式服务而忽视医疗工作的感动式服务,造成医生在工作中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多医生都认为服务应该是护士的工作。其实,医生才应该是诊疗活动中的主角。医疗感动式服务是医生在诊疗活动中,通过沟通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充分认知,并达到对医生充分信任甚至患者感动的行为规范。它要求与患者平等对话,言语朴实,态度谦和,沟通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需求。要特别留意在门急诊、住院查房、术前谈话等重点环节的沟通,加大感情投入,照顾患者的负面情绪,做到待患者如亲人,站在患者的立场向患方分析病情。实践证明,既使医生医疗行为有些许瑕疵,患方也会因为医生的感动式服务谅解。

4.2医疗纠纷的疏导

4.2.1建立无责赔偿科室风险基金制度。目前,我国对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医疗损害没有相应的救济途径,此种情况下,患方为了得到赔偿,往往会与院方纠缠,甚至会激化医患矛盾,实践证明,构建无责赔偿机制[7],是解决此类矛盾及时有效的方法。对于因科室管理发生的此类纠纷,患方索赔金额较小时,可通过科室内部安全小组讨论评估,认为可以赔偿的,通过科室风险基金给予赔偿或补偿,并报医务科备案。

4.2.2进一步完善医调委调解机制。第一,建立医调委调解员选聘制度,进一步充实调解员队伍。现阶段,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大多是由退休医务工作者或法律工作者组成,没有正规的招聘程序。应建立调解员选聘制度,在医疗机构或法律机构中招聘选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文化水平、政策水平、法律知识、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在职人员,来充实调解员队伍。第二,专家咨询意见鉴定化、法律化。医疗纠纷具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所以实践中,医调委往往通过咨询相关专业专家意见来明确责任,在此责任程度基础上进行调解。但是,咨询意见与鉴定意见不同,没有医患双方共同到场鉴定环节,亦没有专家出庭质证环节,医患双方往往对此专家意见接纳度较低。对因此调解不成的医疗纠纷,往往还要进入诉讼程序和鉴定程序,浪费了医调委调解过程的时间和资源。医调委按照医疗损害技术鉴定的程序来进行咨询专家意见,咨询人数可以灵活多变,必要时,专家可出具书面意见说明。第三,构建调解员监督考核制度。对调解员的考核项目应主要包括:受理案件数、调解成功率、当事人满意率、结案时间、疑难案件数等[5]。监督制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立案、调解、定责、理赔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关制度,制度越完善,调解就越规范,医患双方权利遭到侵害的可能性就越小。对因调解员故意为他人或为自己谋取私利而造成的冤假错案,应按照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进行追责。

参考文献

[1]卢光明,范贞,韩学军,等.27所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和赔付情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6):34-36.

[2]杨思进,杨勰,徐厚平.论我国医疗纠纷特点及防范措施[J].医学与法学,2014,6(5):68-71.

[3]曹志辉,陈丽丽.医疗纠纷对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9):9-11.

[4]梁子君,吴超,郭洪宇,等.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30例医疗纠纷数据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57-59.

[5]张泽洪,马洪君.基于调解过程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信力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5):62-64.

[6]卫生部.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卫医管发[2012]53号)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8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 依据皮肤病专科医院的特点,从突发事件的分类、预防、应急反应、善后处理等方面,探讨皮肤病专科医院院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认为强化法律意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专科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加强细节管理是立足防范的重要举措,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

关键词 ] 专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68-02

院内突发事件是指在医院内突然发生的威胁生命健康与安全,需要院方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的紧急事件。院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指围绕突发事件展开的预防、处置、恢复等活动。某皮肤病专科医院采用“立足防范、有错必纠、快速反应”的院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 皮肤病专科医院院内突发事件常见类型

根据某皮肤病医院近20年来遭遇的院内突发事件,归类如下。

1.1 突发内科急症

门诊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突然癫痫发作、注射得宝松注射液后突发过敏性休克各1例;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1.2 外伤

门诊患者跌倒后导致骨折、高空坠落物坠落伤人事件各1例;老年住院患者坠床后导致骨折、热水使用操作不当导致局部轻度烫伤各1例。

1.3 离院出走或院内自杀

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因家庭及个人原因,在夜班交接班之际突然离院出走失去联系及突然跳楼自杀事件各1例。

1.4 医疗纠纷

近年来,患者因对医疗服务不满或为了获取更多补偿采取在医院吵闹,或以粗暴语言辱骂医务人员,或以暴力毁坏公物,或阻碍医务人员正常工作扰乱医疗秩序,甚至暴力袭医事件时有发生。

2 院内突发事件的预防

加强医院应急管理,把应急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组织制订与落实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员工培训、应急流程、组织分工等,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2.1 加强细节管理,防范于未然

对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及一般情况较差的门诊候诊患者,根据情况给予提前优先就诊,并做好其他候诊患者的解释工作。对空腹抽血的患者,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如有精神紧张即给予适当安慰与鼓励,帮助其消除紧张心理。患者抽血后如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立即给予平卧、吸氧,空腹者及时给予进食糖果、葡糖糖注射液,必要时静脉推注葡糖糖注射液,以防发生晕厥。青霉素类药物注射前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得宝松类药物注射前需询问有无同类药物过敏史,并在注射后观察20 min方可离院。

医院定期聘请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常见内科急症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组织模拟病例现场急救技能演练及急救技术操作考核,成立由医师、麻醉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及科主任、护士长等专业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医疗急救小组,随时做好现场急救的应急准备。

2.2 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病区、门诊大厅由物业指派专人定时巡视与打扫,及时清理地面水渍,要求保持地面干燥、过道通畅;厕所、楼梯等有台阶的地段设立“小心台阶”等醒目字样的警示标志,以防患者跌倒。病区病床配备床边护栏,对老年、儿童、重症患者养成使用床边护栏的习惯,以防患者坠床。开水器设在开水房内,并标有“开水房”等醒目标志,病区淋浴器冷、热水龙头标明“热水”与“冷水”,淋浴器的使用指导列为病区入院宣教内容之一,并对老年及文化水平低的住院患者给予重点指导,患儿淋浴规定需有家长监护,以防发生烫伤事件。

室内装潢尽量使用新型轻质装饰材料,后勤人员每日巡查诊疗区墙面及天花板的完好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与记录,并立即给予地面围挡、安全警示,督促施工方尽快做好修复工作,以防发生高空坠落物坠落伤人事件。

2.3 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安全防范

病区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医务人员经常巡视病房,对病重、病情反复或亲情缺失的住院患者给予重点关注。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传播积极的生活理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发现患者情绪低落,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并立即联系家属,要求家属陪护,告知家属亲情关怀的重要性,督促家属积极配合,防止发生离院出走、自杀等意外事件。

2.4 提供优质服务,防范医疗纠纷

加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对新入职的执业医师进行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定期组织院内学术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会诊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氛围,保证医疗质量,避免发生误诊误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医患沟通能力,以适当的语言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建立医患诚信。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坚决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手术、激光等特殊治疗的患者常规签署书面治疗知情同意书,药物治疗的患者告知用药方法及剂量、用药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等健教内容。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提供免费咨询绿色通道,根据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反应程度,指导患者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或提供优先复诊,对情绪波动的患者耐心给予解释与安慰,以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防止矛盾激化。

医院定期聘请专家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对典型医疗纠纷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做到依法行医、规范行医。建立立足防范、有错必纠的良性循环,医院通过接待投诉、行政查房、医疗质量检查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和查找医疗安全隐患,以周会及邮件的形式及时向科室与个人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3 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流程与组织分工,由相关责任人负责紧急牵头组织实施。

3.1 现场评估与紧急报告

根据患者的病情或闹事方的人数、态度、要求等情况,对患者的病情或事态的严重程度迅速作出初步评估,并据此立即进行逐级报告。发现急症病例逐级报告当班医师、护士长、上级医师、护理部、医务处及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发生医疗纠纷,立即报告医务处和保卫处。发生暴力倾向及伤医事件立即报请110,情节严重者及时报告相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3.2 应急处理

患者突发内科急症或意外受伤,首先由所在科室的当班医师、主治及主任医师(含副主任医师)、科主任等组成的科室团队先行紧急现场救治,护理人员积极参与配合。如科室处理不了,由医务处及时抽调医疗抢救工作小组进行紧急现场救援。突发内科急症者,现场救治同时紧急报请120援救;意外受伤者现场救治后如需后续治疗,立即报请120,及时送往综合医院或对口专科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发生医疗纠纷,根据事态由医务处负责接待处理,或由医务处会同保卫处及警民办公室驻院民警一起协同处理,或请求警方共同协调解决。

3.3 善后处理

转院患者无家属在场时,医院派遣医务人员参与患者的转院护送,将患者安全移交至救治医院,并帮助患者联系家属。外伤患者注意做好安抚工作,帮助其解决外院就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理性对待和解决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医疗纠纷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召开案例分析会,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处理过程与结果等相关因素进行多视角的分析与总结,并整理记录归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如有医务人员在纠纷中受到暴力伤害,医院及时给予伤情处理及精神安慰,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受害人员的正当权利。

4讨论

4.1强化法律意识

加强法制教育[1] ,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工作,用法律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防范于未然,既是患者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的需要,是专科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4.2 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疗安全是保障医疗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2],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的灵魂和基础[3],,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专科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专科医院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其优势,但缺乏综合医院跨科会诊及转诊的便利条件则是其局限所在。

4.3 细节决定成败

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及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与演练,加强人文关怀与细节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效果,是立足防范的重要举措。舒适的就诊环境[4]、合理的就诊流程、明确的指示路标、周到的便民设施、便捷的医疗咨询与投诉通道等细节服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4.4 医患和谐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医患关系的改善仅仅依靠医疗主体加大自身完善是远远不够的[5],同时依赖于舆论导向、社会法治、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卫生资源投入等多措并举,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

[1] 廖纪稳,唐琳,王强.浅谈强化医务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防范处理医疗纠纷能力[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5):154-155.

[2] 雷万生.谈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六到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0):954-955.

[3] 马万强,陈俊国.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582-583.

[4] 张玲妹,戎惠珍,杨晨红,等. 激光美容医疗纠纷的预防措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64-1065.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9

关键词:急诊护理;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1急诊护理工作潜在的隐患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重患者,是医疗纠纷的多发区。医疗纠纷是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双方发生矛盾。急诊护理工作潜在的隐患主要有:

(1)随着病人的自我保护意以及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等要求水准的不断提高,给急诊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而我们目前的护理水平与患者的要求尚有差距。

(2)急诊工作突发性、应急性较强,患者的病情错综复杂,涉及面广,特别是夜间的急救任务繁重。加之护理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年轻化,如缺乏一定的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则会给急诊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3)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病患者,家属和患者比较急躁,而有些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同情心不够,不愿与患者交谈或语言简短、表情淡漠、态度生硬,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导致护患纠纷。

(4)急诊科仪器众多,在提高急救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设备故障等都是护理差错、纠纷的导火线。

(5)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比较年轻,年龄小,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均不足,缺乏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缺少对特殊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缺少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有时甚至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2急诊护理工作潜在隐患的防范

(1)建立绿色通道

对急诊患者实行先抢救、先住院、先手术、后办手续的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重视转送患者的安全性,急诊患者诊断明确后转送病房,急诊护士则担负着转送患者的任务,静脉输液供氧中断、监护仪脱落等都会导致转送途中发生危险,引发纠纷。在转送危重患者时及时通知接收科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转送过程中护士要守候在患者身旁,危重患者备氧气、插管者备简易呼吸器等,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突况,送至病房应请病房护士测生命体征,做好交接。

(2)加强急救设施的管理

急诊的抢救室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场所,急救物品的器材如呼吸机、心电临护系统、心脏除颤仪等,时刻都应处于随时可用的应急状态。因此,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专柜定位放置,标签明显,定期消毒,班班清点、检查,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坏损的器材要及时报修。只有先进的设备、精湛的技术配合得当的护理技巧,才能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强化技术培训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具体实施如针对各种急、危、重病症的抢救程序,经常组织模拟抢救,结合临床,强化训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使每位护士的基本技术操作达到快、准、稳,熟练掌握胸外心脏按压、人工简易呼吸器的应用、气管插管、除颤术、洗胃机的操作与调试及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操作程序,急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定期进行急救理论学习及护理查房等,以达到与医生默契配合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4)注意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急诊护士要有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意识,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与方法,防止发生护患矛盾,以及能取得护患间的理解支持和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与病人接触时,要特别注意目光和表情,要流露出关切、鼓励、劝慰之意;不能左顾右盼、表情淡漠、目不正视或带轻视的神志,以免使病人感到不被尊重或受到轻视。护士与病人交流中也要结合病人的个性、特征及情境给予适当的点头、摇头、耸肩、微笑、皱眉头以及各种手势等,给予病人以稳重、踏实、健康向上的美感,也给病人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作为医院要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技能培训,鼓励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患者家属交流,取得家属谅解与支持。

(5)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急诊护士要有针对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依法施护的观念,认真记录护理文件,在涉及某些医患纠纷案时,护理记录是最重要的法律证据,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记录有关护理资料,应注意记录抢救、用药时间、抢救措施及结果,记录具体到分。各种资料不得涂改,应与医疗资料相符并妥善保管。为防范和解决医疗事故纠纷提供真实、准确的科学依据。

(6)完善急诊规章制度

急诊抢救设备、药品的完好率应达100%,以确保急救需要,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各种物品均设专人管理、定点放置、不得擅自移位挪用。急救药品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数量明确、备量充足、无过期,设专人定期检查设备性能、定期维护、清洁消毒,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要及时维修、贴上醒目标签并备好备用物品,对重要物品及品要清点交班。为应对某些意外发生,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还必须熟悉各种抢救设备的操作原理,学会简单的故障排除,以避免由此引发医疗纠纷。

3结语

总之,安全管理是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急诊护理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护理的效果,因此, 急诊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法律知识、强化学习医疗护理规范,加强急诊规范化管理, 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3:167

[2]周月琴.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把握的几关键性问题.中

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

[3]周明华,周石连.急诊患者医疗纠纷的防范体会.中国危

重病急救医学,2007 (3)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按赣综治委[2008]16号、赣综治办[2008]15号文件总体部署要求,集中治理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和谐平安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预防为主、教育疏导、重在调处、依法处置”的原则,整合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手段,集中排查治理医患纠纷,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行动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6月15日至6月25日)。根据县综治委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动员,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2、排查治理阶段(6月26日至7月20日)。层层开展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医患纠纷开展集中调处;对医患纠纷突出、“医闹”现象严重的地方和久拖未决的医患纠纷开展重点治理。

3、检查验收阶段(7月21日至7月31日)。对开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推广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建立长效机制,巩固专项行动成果。

四、组织领导和部门分工

专项行动在县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联席会议暨集中治理医患纠纷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综治、维稳、卫生、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具体分工是:

综治维稳部门:负责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和组织协调工作,加强检查督促,推动专项行动开展,并负责本地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掌握、工作总结、上下联动。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专项行动,积极协助自查自纪,加强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完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配强纠纷处置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并把专项行动工作成效纳入各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公安机关: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治理医患纠纷突出、“医闹”现象严重的地方和久拖未决的医患纠纷,依法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司法行政部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集中排查调处医患纠纷,全面开展专业调解工作,并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部门:畅通渠道,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突出医患纠纷,加强对医患纠纷案件的督查督办。

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对医患纠纷进行正面引导,为妥善处理医患纠纷提供舆论支持。

五、工作措施

1、广泛进行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开展集中治理医患纠纷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和医患纠纷的处理渠道、处置程序、应急措施等,教育引导患者及其家属调整心态,理性对待医患纠纷,通过正当渠道,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无理取闹和胡搅蛮缠,防止违法闹事行为发生。新闻媒体要加强医患纠纷的正面引导,为处理医患纠纷提供舆论支持。

2、全面开展排查。结合当前开展的综治“两个”排查活动,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把已经发生尚未处理的医患纠纷、尚未发生医患纠纷但又极大可能引发纠纷、久拖未决的医患纠纷以及医患纠纷突出的医院、“医闹”现象严重的地方全部摸排上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来的医患纠纷逐一建立台帐,逐一分析原因,逐一制定调处方案,逐一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和调处时限,实行挂帐销号制度,化解一个,销号一个。

3、集中进行治理。对属于本部门职能范围内解决的问题,由各部门负责解决:对涉及几个部门职能范围解决的问题,由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负责解决;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问题,提请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对医患纠纷要分清原因,划清责任,区别对待,依法依规进行处理。重点治理胡搅蛮缠的纠纷、漫天要价的纠纷、久拖未决的纠纷。对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出现和过激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对“医闹”人员实行强制性治安拘留,对挑头闹事、幕后策划、操纵指挥人员进行严厉查处。尤其要深挖打击医患纠纷“经纪人”,坚决打掉他们的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

4、建立健全机制。按照上级综治委的要求,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建立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组建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另行文),有条件的县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同时,健全责任查究机制,卫生部门对医疗责任事故引发的纠纷,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作出处理;对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有过错的,按实际过错处理;对医患纠纷发生后篡改、伪造医疗文书和现场实物的医院及直接责任人加重处理。综治部门对因医患纠纷化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对负有责任的地方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或限期整改,对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实行责任查究。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迅速对开展集中治理医患纠纷专项行动作出具体部署,并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党政领导要亲自动员部署,亲自检查指导,亲自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重大问题,保障专项行动必要的经费。县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联席会议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承担专项行动的具体领导、组织、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行动期间每10天收集一次各地排查、治理情况,当好参谋,抓好落实,做好上下联系协调、总结汇报工作。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11

按照省、市综治委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关于“平安医院”创建的工作要求及长沙县下发的《关于在全县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县综治委〔2017〕6号)、长沙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长沙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2017年度“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在全院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全院平安医院建设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了全院的治安安全、医疗安全、护理安全、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促进了医院稳步有序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机构组织,明确目标职责

我院高度重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院长为组长,常务副院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部,负责日常工作,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同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医院创建“平安医院”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长沙县2017年“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评标准》,签订了消防安全、医疗安全等一系列目标责任书,分工协作、明确任务,层层抓落实,确保我院平安工作和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建设“平安医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院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平安医院”建设的浓厚氛围。

1.在院内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医院”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开展创建“平安医院”的重大意义;

2.通过各类会议及专题会议多次动员,层层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学习了本院的创建活动实施要求,同时对活动内容目标作了详细要求和安排部署,不断提高全院职工对“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全院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

3.加大对社会群众的宣传力度,通过悬挂宣传横幅、电子屏滚动播放、廉洁风险防控平台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平安医院”的目的、意义,正确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医疗行业责任和风险,理解和支持医疗护理工作,争取群众的支持,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三)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法制观念

在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中,我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栏、公示栏以及院内例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法制观念,为创建“平安医院”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层层召开动员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目的和方法要求,并把活动内容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个人,每年年初院长与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状;

2.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医务人员大力弘扬医务人员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

3.认真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对职工进行《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传染病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沟通技巧》、《安全生产法》等培训,并每年两次邀请县消防大队对全院职工及家属进行消防技能培训讲座,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讲座和培训,广大医务人员不断增强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对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大家表示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改善医患关系,营造“平安医院”和谐氛围,以更精湛的医术、更高尚的医德、更优美的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强化安全管理,打造平安医院

一年来,医院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落实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完善安全防范体系,确保医院平安。

1.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一年来我院坚持质量优先,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履行考核、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职责;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的医疗服务;

(2)加强三基学习和培训。对《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进行了系统学习,开展医疗文书质量控制活动,提升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

(3)结合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活动,规范诊疗行为,优化门诊布局流程,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改善服务态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4)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健全化解医患矛盾和预防、排查、调解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

制定明确的医患沟通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认真化解医患矛盾,及时处理医患纠纷;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及处理程序,有效预防、处置医疗纠纷事件;设立调解室(人民调解工作室)、投诉室(投诉接待室),作为发生投诉及纠纷时解释、沟通、调解的场所,有效及时的调解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有效的维护了医疗环境和医疗秩序,保障了医院的良性运行。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加强医患沟通,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着力为患者解决问题;

(5)加强医院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仪器设备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

(6)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质量的监督管理,杜绝非医疗行为引发的医患纠纷;

(7)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和医疗收费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8)开展医疗质量检查活动,强化院科两级质控检查力度,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组织开展经常性医护质量检查、安全检查、处方质量检查,通报环节质量管理情况,定期召开科主任例会、护士长会议,并定期组织处方、病历点评,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做到举一反三,实行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一年来无医疗事故发生。

2.加大消防安全管理。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兼职保卫人员,担负着全院治安保卫工作和消防安全工作,定期深入全院重点部门进行巡逻,每月定期开展1次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整改消防隐患。制定医院防火工作应急预案,开展全院性消防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演练,熟练掌握消防基本常识和火场自救与逃生方法,提高医患人员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意识和治安防范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有效保障患者和医院的财产安全。

3.加大安全资金投入。按规定配置消防设备和安全设施,消防通道畅通,门诊、病房等消防标志齐全,消防器材完善;定期对全院的消防设施进行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完好;加固了医院的防盗门窗,并安装了夜间照明路灯和监控探头,有效保障患者和医院的财产安全。

4.加强重点要害部门管理。对药库、药房、财务室、食堂、后勤库房等重点要害部位按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范措施,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医院水、电、气及毒、麻、精、放药品管理,严防发生流失和违规事件。

5.建立完善的内部治安保卫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设立治安保卫机构。我院配备有专职安保人员6名、兼职安保人员10名,符合保安数量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3%的标准。实行动态治安管理,加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特别是夜间巡查;实施保安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值班人员定时对各科室楼层及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

6.加强特殊物品安全管理。院内的特种设备、放射源、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制定有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做到专人保管,危险化学物品及毒麻药物实行专柜双锁两人保管制度,按规定严格管理和使用。X线机、高压锅、电梯等特殊设备,做到按时申请有关部门进行校验,管理资料齐全,医护人员和特殊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准上班。

7.认真履行综治职责。能主动加强周边环境整治,通过与辖区居委会、工商、药监、公安等管理部门的协调,开展了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极大地规范了医疗秩序,有效遏制住了各类违规违法活动,达到了净化周边环境目的。

8.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经济活动。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杜绝科室和个人私收现金或设立帐外帐,杜绝人情收费、乱收费、不收费。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进销存管理,堵塞漏洞,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并于院内电子屏定期公示医疗服务价格信息。

9.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定期进行自查自纠,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行风廉政建设活动,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实行诫勉谈话给予个别帮助。及时了解医疗服务中存在问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正面教育。

(五)加强“四室”建设,保障医院安全

根据《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安全防范能力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及医院等级评审相关要求,着重加强调解室(人民调解工作室)、警务室(治安岗亭)、投诉室(投诉接待室)、监控室(安全监控中心)等“四室”建设,与路口镇派出所建立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与司法行政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畅通投诉途径,对医院监控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加强财务室、库房、麻精药品库房、食堂等重点部位监控,设施实时监控,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全面保障医疗安全。

二、取得的效果

通过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的各项工作,今年我院的安全生产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达到预定目标。

1.全院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加强,单位医疗秩序井然有序,医患关系和谐。

2.医院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

3.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无刑事和社会治安案件发生、无违法违规人员出现、无集体越级上访事件、无医疗事故事件发生,医疗纠纷事件较前明显减少。

三、存在的问题

平安创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法制宣传深度不够,重点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大,少数人对平安医院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十分充分;二是对医患纠纷的处置办法还不多,还需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三是群众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需求不断增长,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待不断提高。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院管理,重点是医疗质量管理和应急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搞好行风建设意识,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12

[中图分类号]R197.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2-0003-03

近年来,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普遍建立,服务农民健康的同时,也带动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山东省实施360和1127工程,重点建设360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1127处乡镇卫生院,其做为基层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着为新农合参合农民提供最为及时、便捷医疗服务的重任。但应该看到,有些乡镇卫生院起点较低,有的甚至是从零起步,随着参合农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规模相应扩大,潜在的医患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如何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医患纠纷,理应受到特别的关注。

1 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医方因素 乡镇卫生院面向的是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群体,医患双方在医疗实践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处于优势地位的医方容易忽视对患方的利益保护。

1.1.1 医德医风的问题 由于一些新建卫生院的医德医风教育没有跟上,可能存在部分医务人员医德水准不高、服务意识差、行业作风等严重缺陷,如:态度冷漠,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作风散漫,延误病人诊疗;责任心轻,技术操作发生差错;团队作风差,在病人中不负责任的议论同行的医疗行为;追名逐利,对病人“吃、拿、卡、要”等。这些问题极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意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1.2 医疗质量的问题常见的类型:(1)技术能力原因。其医务人员因为技术能力所限,导致误诊、误治或超范围收治造成的不良后果。(2)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以及医疗设备的故障所造成的医疗过失。(3)院内交叉感染以及不可预见的医疗意外。(4)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的医疗创新过程中也会有失误和挫折。

1.1.3 卫生院内部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投入不足,设备老化,药品不齐,硬件与软件滞后。(2)重视程度不够,欠缺自我约束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易导致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的问题发生。(3)医护人员缺乏防范和自身维权意识,对待日常工作中可以淡化危机的举证要件如门诊登记、处方、住院病历、输液记录等登记不全、检查遗漏、治疗方案不规范、违章操作以及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等,均可导致医患纠纷。(4)人力资源不足,急救知识与技术落后,应激能力偏低,成了医疗风险的潜在危机。(5)信息闭塞,知识更新缓慢,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药品了解甚少,一旦发生意外,就力不从心,增加了医疗风险系数。(6)辅助科室及后勤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可能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

1.1.4 卫生院业务拓展带来的问题对乡镇卫生院医疗功能的定位应是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但有些卫生院大大突破了既往的医疗规范与分级管理规定,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或者竞相成立名目繁多的××诊治中心,或者什么病都敢看,先收进来查一通再说,什么刀都敢开,竞相开创本地区“先例”,取得行业“突破”,或者私自聘请一些所谓疑难病“专家”哗众取宠。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突破了医政管理规定,一旦出现纠纷将产生严重后果。

1.2 患方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医疗纠纷都起因于医方的缺陷。在医方零事故、零缺陷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因患方不满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

1.2.1 对疾病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 病人都希望“医到病除”,立竿见影,而当就诊后疗效不佳时常责怪医生没本事,或者在有创诊疗措施和收效达不到期望值的情况下,由于心理失衡继发的不良情绪极易爆发。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缺乏认识,仅从诊疗效果或预后状况判定医方的服务质量,认为诊断不出来就是误诊,出现并发症就是误治,病人一旦病情恶化,便一股脑的归罪于医务人员,一口咬定是差错、是事故。

1.2.2 对新农合报销结果不满意有专家研究指出,医患纠纷中的患方人群大多是中低收入阶层,纠纷原因多是与医疗费用有关系,纠纷的目的则大多也是为了钱。既然新农合制度成为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的一种方式,农民患者就会很看重报销的比例和结果,即便是卫生院严格按规定进行了报销支付,患者也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报销结果不满意,进而以医疗纠纷的形式主张自己的要求。

1.2.3 农民维权趋于便捷当前农民的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对患者来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允许患方复印病历以及司法部门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采取“举证倒置”的原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患方维护自身权益渠道更加通畅。

1.2.4 少数人动机不纯会有极少数参合农民受“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不良思想的影响,有意挑拨和制造医疗纠纷事件,借医疗纠纷恶意敛财。

1.3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等都对医患关系影响较大。一些媒体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缺乏科学认识,忽视了医患双方在治愈疾病方面的目标一致性,向单纯消费和强弱对立的方向引导社会思维,而农民群众易受社会舆论宣传影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存在不利于医患纠纷正常解决的因素。如“医闹”行为的产生:患者及家属认为卫生系统是一家人,医疗事故鉴定和卫生部门调解都是由卫生主管部门主导,会向医方倾斜,对法院的司法鉴定公正性也缺乏信任。如果选择司法诉讼,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一旦打官司可能就是无休止的拖拉战,律师费、诉讼费都将花费不少的费用,最后就算是患方胜诉,真正的赔付也将大打折扣。这就使得“医闹”行为逐渐成为患方要挟医方妥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2 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医务管理为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1)应建立医务管理科室,明确质量监控专员,制定医患纠纷发生和处理预警方案。(2)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责任,专人监督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3)树立风险意识,对易发生纠纷的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加强对辅助科室的管理。(4)建立应急协调机制,与上级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一旦发生因自身能力所限无法救治的急危重病人及时转诊。(5)树立证据意识,加大对诊疗常规执行和医护文书书写的检查指导力度,该查的一定要查,该记的一定要记,避免住院病历漏记和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同时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健康相关产品如医疗器械等实行索证制度,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封存保全证据。(6)严格依法执业,坚决杜绝无资格行医和超范围执业的行为发生。

2.2 加强对执业人员的教育 (1)加强医护人员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员工的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转变以病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强化“及时服务”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改善医德医风面貌。 (2)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全员应自觉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护士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责任感。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执业,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避免医疗纠纷。(3)开展制度化教育。各类事故的根源都是未能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所以要教育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培训,抓基本功训练,抓急救培训。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高度的防范意识,是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措施。

2.3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针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二要加强人才的梯队培养,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公派业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业务骨干和优势专科。三要以双向转诊的形式,把大医院的人才优势和专科技术向乡镇转移,建立合理有效的转诊、会诊体系,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四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医务人员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发挥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效率。五要加强门急诊医生的配备,落实查房制度,不要让实习生单独出门诊、单独操作诊疗设备。六要有长远眼光,及时补充大学毕业生或社会上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整体诊疗能力。

2.4 建立医患沟通机制 定点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具有同一居住区域的显著特点,是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机制的优势所在。(1)教育参合农民遵守医学科学规律,不能用贸易经济思路评价医疗经济,医学只是有限度的延缓人的生命,决没有回春之能。医疗失败与交易失败完全不同,避免因期望值过高产生纠纷。(2)多向参合农民宣传防病知识,把门诊做为科普教育阵地,尽最大可能杜绝良性的患方原因。(3)增加收费透明度,严格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让患者明白每项治疗的收费情况,对于费用较高的项目使用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提高患者满意度。另外还要多利用新闻媒体,深入广泛宣传乡镇卫生院以及卫生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事迹典型,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获得社会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可有效的阻止一些人的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