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11-28 16:18:36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

一、动员部署及时,组织领导有力,全系统从思想上、行动上形成对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的工作合力

从年省、州两级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展开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工作,并将州旅游局列入州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综合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来,我局领导就十分重视对乡的旅游帮扶工作,在第一时间段就下到乡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借鉴国内旅游景区开发成功经验,结合未来旅游发展趋势,依托旅游资源特色,与县旅游部门就如何做好旅游帮扶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和重点讨论,形成了共识。同时通过学习、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就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全局职工中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让每一个职工及时、全面掌握和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在此项工作上的方针、政策、计划、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对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工作上来。

为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规划建设部门对乡旅游帮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我局领导多次就乡开发原则、方向、思路、重点以及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实现乡可持续发展、加快解决族脱贫致富等问题进行了汇报、沟通和协调,始终坚持不解决就不放弃的精神,游说于各相关部门之间,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在我局相关科室人员的陪同下,于年底进入乡进行了摸底调研,撰写了《关于对旅游产业扶贫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年省旅游局副局长在我局主要领导、县旅游局局长兰慧明的陪同下,利用10多天时间,深入进行全面、综合考察调研,考察期间每天冒雨徒步前行,走遍了乡的每一个村寨。一位副厅级领导干部能克服诸多困难,长时间深入边远贫困地区进行走访调研这在发展史上实属首例。

按州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综合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州、县旅游局克服人少事多,任务繁重的困难,分别抽调熟悉规划发展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下派到乡全力开展帮扶工作。州旅游局规划发展科一人一科,多岗多职,下派工作队后所有业务都转驾到其他科室。

今年春节来临之际,尽管“黄金周”各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省旅游局局长前往,出席了省委副书记组织召开的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工作推进会,局长对旅游帮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并就具体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二、决策谋划到位,工作措施有力,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一)资金按工作进程及时到位

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综合发展行动计划在资金方面安排了旅游总体规划和五个民族特色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费370万元。

年5月6日至12日,省旅游局、省审计厅组成的“年度省旅游发展资金”检查组一行4人深入到我州,采取“走、听、查、看、审”等多种方式,就旅游项目发展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审计。

(二)以规划建设为重点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为确保乡各项规划及建设项目的全面实施及顺利推进,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工作,树立和维护安全、健康、和谐的旅游形象,确保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州旅游局一方面报请州人民政府同意,于年9月9日了关于暂停游客进入乡旅游的公告,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对旅客的相关宣传、解释工作,同时要求各旅行社要结合实际,规范经营行为,不带旅客进入不安全地带,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从建设至今没有出现旅游安全事故。

(三)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要有科学规划作为引领,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目标,为做好《区域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和《县乡五个旅游特色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特色村规划》),省、州、县旅游局领导、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开展调研,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普查资源,搜集资料,为规划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原始素材。

1、《特色村规划》:年6月30日,省旅游局召开了乡五个旅游特色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审会,会议评审通过了《县乡五个旅游特色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省旅游局党组书记云同志、省旅游局局长同志、省旅游局副局长同志,州政府分管领导、州旅游局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县政府、县旅游局领导,我州相关专家评委出席了评审会

2、《总体规划》:年10月12日至21日,省旅游局副局长率领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产业促进处、规划研究院和《总体规划》编制中标单位昆明智鼎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相关人员,再次深入乡调研考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与村镇建设、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旅游资源及开发前景等方面的情况,为指导编制好《总体规划》和实施好《特色村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考察调研中,省旅游局副局长就开发建设阶段如何做好环境、设施、接待、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保护、规范、防范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年12月31日由省旅游局主持的《县乡暨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开发建设总体规划》评审会在昆明举行,会议由省旅游局副局长主持,省旅游局党组书记、人民政府副州长、旅游局副局长白丽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正华、县旅游局等领导参加了评审会,专家评审组来自省旅游管理、政策社科、城乡建设、规划设计、林业环保、统计、发改委、民委扶贫办、大专院校等单位和部门,由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田里教授任组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系车震宇教授任秘书长。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规划汇报和审阅图纸基础上,就《县乡暨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发表了评审意见,专家组认为:

(1)《乡旅游总体规划》是一个包含旅游发展和开发建设的整合规划,在对旅游区现状情况深入全面系统调研基础上,对该区域的发展环境、资源条件、旅游开发价值、客源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规划对乡旅游开发和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定位,战略选择模式可行、目标具体,项目策划内容丰富,体现了旅游业为引导的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的综合发展特色思路,并兼顾到生态保育、文化保护、社区参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功能,规划具有相对较好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乡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区空间结构划分、功能配置和线路设计合理,各个功能区的开发主题突出、功能区的开发重点和建设项目可行,部分建筑形式体现了生态旅游为主的地方建筑特色,《规划》充分体现了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的主题,规划中对配套设施、环境营造等的规划设计达到了改善旅游环境和乡村环境的目标,能适应目前乡社会发展建设中进行生态环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紧迫性。

(3)《乡旅游总体规划》绘制图纸丰富,文本、说明书较为规范,符合《旅游规划通则》等相关规定的要求,专家们原则同意《乡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四)超前谋划,大力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1、农家乐服务培训:为加快乡的旅游开发建设工作,根据《乡五个旅游特色村》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本着早规划、早培训、创特色、建品牌的宗旨,州旅游局于年10月4日—10月9日组织乡五个旅游特色村农家乐经营户前往、、等地进行考察、培训、学习。考察团一行14人在旅游局的带领下,通过听、看、访、品等多种方式,分别到的“葛丹松赞林寺”、“普达措国家公园”、“藏民家访”、的“家乐园农家乐”、的“稻花香农家乐”等地,就农家乐设施建设、环境营造、服务接待过程、饮食搭配和民俗文化的挖掘打造等内容进行了参观、考察和学习。

10月9日考察团回到六库后,州旅游局领导亲自带队,分别到泸水县两个特色不同、风格各异的农家乐进行座谈总结。会上,州旅游局就乡五个特色村农家乐的建设提出要立足实际,在特色上下功夫,要充分挖掘特色、体现特色、创造特色,把农家乐建成地域特色突出、设施设备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接待点。生态旅行社负责人和十佳导游代表分别就游客的实际需求,从不同角度对如何经营好五个特农家乐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参加培训的农家乐经营户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考察培训,深深感受到外地州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看到了农家乐经营给农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也学习到了许多在农家乐建设、经营和服务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表示将此次考察学习中学到东西带回去,积极为乡的发展做贡献。

州旅游局要求参加培训的农户,一是要不断更新观念,自强不息,靠自已解决问题,不能等、靠、要;二是要努力提高素质,加强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技能;三是积极改变环境,美化家庭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四是要积极行动,不断为农家乐建设创造条件;五是要树立宾客至上的意识,认真搞好旅游服务。他最后希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通过此次参训农户的示范带头作用,为乡人民开辟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全面促进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

旅游人才规划培训:一是会同省旅游局和旅游职业学院开展族人才培养计划,年内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三期,每期30~40人,该项工作正抓紧进行。二是结合乡一直比较闭塞,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州旅游局决定改变培训方法和对象,改变对成年人轰炸式的培训转而对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进行拓展视野和意识提升培训,拟定于年7月、8月分别安排乡10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省内开展“益智教育”主题夏令营活动;安排乡、丙中洛乡5名品学兼优的中学学生到北京参加“我在北京上大学”主题夏令营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续,活动即将全面展开。

(五)工作队员帮扶工作基本情况

州旅游部门十分重视乡旅游帮扶工作,抽调了业务熟练、办事能力强的副科级干部参加了乡整乡推进族整族帮扶工作队,工作队会同县旅游局下派的工作人员,积极服从指挥部组织领导和工作安排,进驻乡开展旅游帮扶工作。

一是在深入各村寨走访农户、调查研究,开展基础性资料的收集汇总基础上,积极协助、参与完成了《乡五个旅游特色村》《乡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并积极配合完成了两个重点规划的评审、论证工作。

二是针对巴坡、马扒拉、米里王村民小组和孟顶、木兰当、斯拉洛、独务当、拉王夺村民小组现状进行了深入全面调研,就各个村民小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在今后发展中的建议等方面形成了综合性的调研报告,我局将此报告以政务信息形式上报到省旅游局,分别被省旅游局、省政府办公厅采纳。

三是为加大对乡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根据局领导的安排,积极协调组织乡五个旅游特色村农家乐经营户开展了服务技能、礼仪礼节培训,筹备完成了乡“益智教育”主题夏令营活动和“我在北京上大学”主题夏令营活动的组织工作。

四是参与完成了孔当村委会村规民约、村组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并就孔当村委会村规民约提交州旅游局各科室进行了相关意见征求。

五是在指挥部和乡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根据农户“8有”、自然村“8有”、行政村“8有”目标,克服气候反常,常年降雨,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8.18”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等困难,积极参与开展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帮扶工程,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2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一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2017年制定了《罗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塆落臭气熏天,可进入性差。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特色打造不力。目前,只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基础阶段,罗田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在开发乡村文化,但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由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在景点打造、旅游商品开发上没有做出特色,产业链条过短,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营销主体不明确,经营者对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和专业团队,投入少且乏持续性。有些乡村旅游产品和景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没有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知名度不高。比如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主要以园林和农业为主,注入旅游元素的意识不够浓,呈现农旅脱节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山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没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知名度、美誉度没有完全叫响,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要在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对2017年制定的总规进行修编,并分乡镇、分景点制定出详规,进行科学论证。修编时,要本着突出乡土特色、保护与开发并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做到与旅游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同时,规划一经论证和评审,要维护其严肃性,坚决按照规划来建设,避免遍地开花、无序建设,浪费资源和投资。

要突出发展重点,树立保护好现有的原生态资源也是政绩的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可以选择最有潜力的乡镇、村和景点,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对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要提档升级,打造亮点;对温泉、冰臼群、黄柏山、古村落等优质资源,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分批次开发。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规划和旅游部门要派专人指导,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支撑是根本、农民增收是动力、有效融资是保障,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我县而言,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全国、全省,准确定位;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发展合力;要在用地、税费、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三)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罗田特色的饮食业。蜀南竹海的特色是观竹、吃竹,用竹子的附属产品做出全竹宴的熊猫大餐,让游客流连忘返,值得借鉴。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板栗、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体会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生活,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罗田十大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罗田民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四)规范管理。要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挂职、聘请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五)精心包装。一部电影《刘三姐》能够传遍桂林山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们熟知山西祈家乔家堡,一曲《纳西古乐》让人们永远知道丽江古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同样要注入文化内涵。要打造出像成都的五朵金花、云南的丽江古城一样的名镇、名村、名景。当前,重点是要做活板栗、甜柿、红叶三大文章,激活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三大历史名人。我县素有全国板栗之乡、甜柿之乡的美誉,甜柿品质无与伦比,板栗漫山遍野,红叶声名远扬,其开发和炒作价值远远超过麻城杜鹃。建议在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栽植甜柿和乌桕树,让游客走进罗田的山川原野,放眼满是秋阳照彩、金果凌霜的甜柿和秋林尽染、红叶烂漫的美景。要加强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媒体宣传攻势,全方位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游客秋游都来罗田打板栗、摘甜柿、赏红叶。要围绕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选好主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电视剧、电影、歌曲、文艺作品等一系列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二

县政协于2017年4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苍南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部级生态乡镇4个,部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17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农村建设;普者黑;乡村旅游;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9-0076-03

目前,关于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已经成熟,但大多数的研究都从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与模式、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等层面展开,从金融危机角度谈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成果甚少,在金融危机下新农村建设将遇到什么阻力,依托旅游业又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是危机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对此问题以普者黑乡村旅游为例,详细分析了普者黑乡村旅游在危机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望能为业界关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乡村旅游能够持续发展,以此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乡村旅游在国内外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的乡村旅游源于法国,然后在欧洲兴起并繁荣起来。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活动,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应。

我国的乡村旅游在20世纪就有了发展。2006年9月5日,由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和贵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省旅游局承办的“2006年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在贵州贵阳花溪开幕。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都参加了此次论坛,展开了以“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为主题的论坛,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剖析政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政策支持等。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构创新等前沿理论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发展乡村旅游就是途径之一。

二、危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众所周知,2008年末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我国经济和企业都将受到挑战。

旅游业依托性、关联性、综合性强,遭受各种挑战性影响在所难免。普者黑景区就是乡村旅游的一种,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境内,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然而在危机到来之际,普者黑乡村旅游也将迎来发展困境。

(一)基础设施在危机背景下更加难以完善,融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以旅促农战略受阻

经济危机的到来使经济放缓,经营者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聚集相应的资金,改善普者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笔者在2009年1月进行了为期5天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食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防尘防蝇、消毒保洁设施不健全,农家乐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办理《健康证》。鉴于普者黑景区淡旺季分明,所以淡季娱乐设施闲置不用,参与程度较高的普者黑村和仙人洞村,没有质量稍好的医疗机构,没有网络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融资的概率相对比较高,然而,在危机背景下投资者信心大减,融资问题更是举步维艰。原因有三:

1.普者黑景区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优势,淡旺季分明,游客接待量不稳定,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较大弹性消费等问题的存在,使投资者感觉到投资回报在危机背景下显得遥不可及,严重挫伤投资者的投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中国股市陷入严重熊市,首先打倒的就是中产阶级,这一阶层的投资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景区农村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缺乏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农村金融网络不完善,农民融资渠道较少。普者黑乡村旅游发展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生活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景区经营资金短缺,运营代价大

在危机背景下,人们对国家经济缺乏足够的信心,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市场也显得疲软不堪。刚刚结束的两会为了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关于恢复“五一”长假和《中国公民休闲纲要》都在整理讨论阶段,具体实施方案还没有定性,暂且不考虑其结果如何,既然有这种提法,就说明旅游消费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旅游景区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消费。缺乏足够的旅游收入,旅游景区的经营陷入困境,立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繁荣农村经济的普者黑景区,由于危机的影响,对员工的培训进度放缓,对仙人洞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的实施可能化为泡影。一年一度的环境评估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苦于缺乏资金而不能开工。

(三)危机的到来加剧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

在普者黑旅游区,只有仙人洞村位于景区内,从中受益匪浅,而普者黑村离景区较远,为了开发景区,占用了普者黑村大量农田,但是村民从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普者黑村没有从中受益的村民抱怨颇多。据统计,普者黑村现有农户901户,农家乐开办户占总户数的2%,仙人洞村现有农户183户,农家乐开办户占总户数的27%。这说明普者黑旅游景区的开发范围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对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生产不能发展,生活不能富裕加剧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危机的到来使经营者面临巨大的阻力,为了振兴景区的旅游经济,他们会不择手段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千方百计设计出让旅游者满足的旅游体验,在已经损害了部分村民利益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侵犯他们的生存空间,加剧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这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极不一致,所以,如何在景区开发中合理安排农民利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民参与旅游经济的结构,成为旅游开发必须加强研究并推广有益经验的重要领域。

三、危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和谐是灵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要有支柱产业的带动[7]。普者黑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部分农村居民率先富裕起来,然而在农村经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关心和帮助。危机的到来像一把双刃剑,既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挑战,又给带来了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普者黑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坚实的基础

从开办者来看,据调查截至2008年1月,普者黑景区农家乐已经发展的奥72户,其中:普者黑村22户,仙人洞村50户;从服务方式来看,以经营无公害蔬菜为主,同时经营清汤鱼、“腊猪脚”“老八碗”等特色饮食,附带提供麻将、扑克等娱乐工具,大部分农户还开办了住宿服务;从经营收益来讲,农家乐开办户年收入在5000~30000元不等;从接待能力来看,各项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如下图所示:

注:以上数据资料均来自丘北县旅游局,其中总投资、总收入、纯收入和所缴税金单位为万元。

(二)普者黑旅游景区社区居民都对发展旅游充满了信心,为“以旅促农”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证

普者黑旅游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距离昆明287公里,远离昆明市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比较小,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城区域,所以在危机背景下该景区的客流量相对比较稳定,笔者通过几天的田野调查发现,景区社区居民都很乐意旅游者的到来,也很有信心去接待旅游者。刚刚结束的两会,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要坚定信心,信心是生产力,信心是思想动力,信心是精神支柱,信心蕴含着奋进的力量。有了战胜挑战的坚定信心,就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拿出对策,就能够凝聚力量、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就能够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暂时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纯朴的草根思想在危机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为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危机中的思想法宝。

(三)危机也是转机

魏小安说,即便遭遇经济危机,中国中等收入的家庭依然有足够金钱外出旅游,也正是由于经济放缓,人们通过旅游缓解压力、享受闲暇的愿望将更加强烈。所以旅游经济在危急中仍然有繁荣复兴的可能。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主动、迅速、全面的。加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条件明显好于以往,有利于产生应对金融危机的明显成效。如正在修订的《公民休闲纲要》就说明政策方面因素会促使人们为了缓解压力而外出旅游休闲。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认为,就我国而言,政府已明确投资几十亿资金发展旅游业的策略,加之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旅游企业和景区的融资建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因此这一时期可成为产业调整升级的良好契机。

所以,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各方面都在群策群力,为应付危机做好了各种准备,在危机中寻找希望,谋求形势的好转。如果普者黑乡村旅游在政策带动下能够蓬勃发展,那么也就意味着该区域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四、结语

总之,危机的到来给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为了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及早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危机中必须树立信心,经营部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环保部门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建设部门做好规划,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监管,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做好缴税和安全工作,在政府协助下完成融资问题和环保问题,争取在危机中寻找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冬玲,张黎,舒伯阳.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报,2007,8(4).

[2]罗明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3]李庆雷,马继刚,杨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J].农村展望,2007,(10).

[4]张飞,郁玉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3).

[5]王飞.西部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6]丘北县旅游局.普者黑景区农家乐经营情况调查报告[R].2008-01-18.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项目基金: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B790017)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31日

河南地处中原,境内拥有秀美的山川河流,广阔的平原,独特的地理风貌,浓郁的乡村风情,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等各种外部机遇的影响下,对乡村旅游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建设,在乡村旅游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收入增长较快。据河南省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可知,在2015年河南省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都达到新高,接待游客量达到了5.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5,018亿元,比2010年的接待游客量增长了98.7%,比2010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18.7%。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河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促进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意见》,从促进全省旅游业长足发展的角度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并且,河南省连续多年将乡村旅游列入“河南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通过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乡村旅游发展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及机遇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资源优势。河南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河南山脉、河流资源充足,山脉主要集中分布了豫南、豫北和豫西,南有大别山、桐柏山,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河南境内河流遍布,地跨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流域,秀美的山川河流为河南的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另外,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河南的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2、交通优势。河南地处我国中部,贯通南北、承启东西,是我国内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陇海线、京广线在河南省会郑州交会,郑州新郑机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空域条件好,飞行航程两小时内可以抵达全国主要城市。2015年底,河南省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6.7万公里,并且已全面实现“县县通国道、乡乡有干线”,基本上实现“村村通支线”。便利的交通为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市场优势。河南一直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也较为密集,截至2015年末,全省总人口达到107,22万人,常住人口9,48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6元,人均消费支出17,154元。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提高的人均消费水平,都为河南乡村旅游的客源提供了保障。加上近些年来河南周边及海内外来河南旅游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河南乡村旅游市场优势明显。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

1、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发展举措,在2016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乡村旅游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发展前景巨大,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河南乡村旅游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

2、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2015)》及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河南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以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主要文件有《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并连续多年将乡村旅游列入“河南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从2010年开始,河南省财政每年都要投入1,500万元资金用于乡村旅游的建设及开发工作。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河南省的乡村旅游带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三、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河南乡村旅游产品经营开发者多为当地的村民,文化程度有限,品牌意识不强,不懂如何进行市场的推广工作。同时,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目前互联网普及,网络是对乡村旅游很好的推广媒介,但在新媒体的应用方面河南省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网站,例如河南乡村旅游网,但对于网站的宣传不足,并且乡村旅游项目主体对于网站的利用也不到位。

(二)创新意识不到位,产品特色不明显。虽然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但由于创新意识不强,目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还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类,例如渔家乐、果园采摘、农家乐等方式居多,并且产品开发单一,同质化现象明显,郑州周边采摘草莓、葡萄、桃子、樱桃等的果园举不胜举,且形式单一,缺乏配套产品或娱乐项目做支撑,很多游客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河南有些地区非常民俗化的文化娱乐未能有效地进行开发利用,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很多当地特色文化、历史遗产、风俗习惯都不能有效地展现和利用,致使河南乡村旅游产品整体雷同,缺乏特色。

(三)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主体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专业培训以及科学的管理意识,大都凭经验进行管理。另外,据有关学者调查统计的结果可知,河南省乡村旅游很多城市管理体制不健全,未纳入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并且对于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违法后的执法渠道不畅,惩罚措施不够严厉,故而造成环境和资源遭到违法破坏的现象屡有发生。

(四)盲目建设,缺少科学规划。在2016年10月13日召开的河南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议上,张广智强调:“发展乡村游要搞好规划,起步要好,不能一哄而上,有些资源是不可逆的,倒腾坏了就恢复不了”。但就河南省前期的乡村旅游项目来看,很多都是自主开发,经营者未经全面的市场调研,项目开发缺乏有效的引导,未能做到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项目与项目之间互相效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同行竞争激烈。目前,河南省规划建设的乡村旅游景区分布较广,组织成套线路较为困难,而乡村旅游与各传统旅游景点的有机联系也较少,不能有效发挥整合传播的效果,也造成了游客旅游时不能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的利益最大化效果,这也必将降低当时旅游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

(五)基础设施不到位,未能全面做到与环境和谐发展。河南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交通、住宿、通信和卫生服务等方面。虽然河南实现了道路的“乡乡通干线”,但好的旅游资源大都在偏远的山村,道路不够通畅,或者道路过窄,路面不平坦,造成游客的可进入性低。并且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的指示标识不到位或不明晰,造成自驾游客人无法准确到达。另外,停车问题亦是乡村旅游的一大方面,很多乡村旅游景区未设置规范的停车场,一到节假日很多车辆无处停放,甚至一些当地居民坐地起价,借机宰客,造成游客旅游体验差。

住宿设施不到位或条件差也是河南部分乡村旅游的突出问题。由于很多乡村旅游景区远离城市,游客一天无法返回的有意在当地留宿,却一房难求,就算找到住处条件也较差,服务水平跟不上,这不但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降低了乡村旅游的收益。另外,由于很多乡村旅游景区通信设施不健全也造成了游客的不满。近年来,网络信号、手机信号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必备的要素之一。

最后,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处理设施缺失,部分垃圾乱扔乱倒而缺乏管理。另外,很多乡村旅游景区的公共厕所过于简陋,游客旅游体验不佳。这些环保方面的设施不到位,对当地的环境会造成直接的破坏。

四、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推广。依托河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历史文化遗产优势,与河南特有的乡风乡俗有机结合,努力塑造具有品牌个性的乡村旅游品牌,利用品牌进行景区的宣传,争取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的强势品牌,为河南省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奠定基础。在进行市场推广时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广告之外,也可利用公共关系、赞助活动等,并且在媒体选择上要加强新媒体的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手机app、插页广告等形式将乡村旅游的信息更广泛、更快捷地传递给目标消费者。

(二)注重创新,塑造产品特色。想要摆脱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使游客乘兴来尽兴归,就需要加强创新,努力塑造河南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第一,加强配套产品和娱乐项目建设,避免产品过于单一。可以在原有的渔家乐、果园采摘、农家乐等方式基础上增加形式多样的娱乐项目;第二,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河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多地方都有相当多的历史典故,如果有效地将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组合开发“乡村-历史文化旅游”将更具有吸引力;第三,与当地的特色乡风乡俗相结合。河南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跨度都较大,造成了河南不同地方的乡风乡俗差异也较大。如果在开发乡村旅游时能与当地的特有乡风乡俗相结合,并融入一部分现代的元素,将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使乡村旅游更具有感染力和厚重感。

(三)加强政府主导,完善管理机制。政府在乡村旅游建设开发及政策制定和完善管理机制方面都应起到主导作用。目前,中央政府及河南省政府都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很是重视,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政府除了制定政策和给予资金支持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河南乡村旅游的管理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统筹规划,加强对河南乡村旅游的整体宣传推广。建立行业交流平台,为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交流机会,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同时,在旅游人才的培养及引进上,地方政府也应该做好引导工作,积极主动联系各大院校,与院校进行合作,让其为乡村旅游培养并输出优秀乡村旅游方面的人才。

(四)强调合理规划,统筹整合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可以统筹整合省内各类旅游资源。在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时,应本着全面开放、统筹兼顾的原则,同一地区的同类型乡村旅游项目一定要控制好量,并且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引入休闲、娱乐、购物、饮食、住宿、医疗等相关配套设施。同时,要考虑到环境的承受力,在建设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要做到有节制,适度开发。另外,景区与景区之间在规划时要加强联动性,尽量能保证在游客旅游时可以方便同时游玩,多塑造一些有价值的成套乡村旅游线路。

(五)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协调发展。通过以上对河南乡村旅游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大多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是制约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河南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交通、住宿、通信和卫生服务等方面。所以,首先要尽量解决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问题,修通入村公路是根本,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停车场所;其次,鼓励当地村民开设乡村旅馆,提高服务水平和卫生条件;再次,落实张广智在2016年10月13日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同时也要加强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及强度;最后,建立污水及垃圾的处理设施,强化村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让村民自觉主动地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付红丹.优化河南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7.

[2]张连玉,王璐琪.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河南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6.6.

[3]杨冉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优化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6.6.3.

[4]王亮亮.美丽河南建设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3.25.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5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定点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对××县××××村的帮扶工作,把做好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推进,党委会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驻村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协调推进中的有关问题。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主管组织工作副书记任组长、一名副校长任副组长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扶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意见》,明确责任与分工,建立健全了由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委组织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为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形成了任务明确、相互配合、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组织部落实专人开展与对口帮扶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日常联系工作机制。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强化责任落实。学校党委年初把驻村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印发《学校领导帮扶××县××××村驻村时间安排的通知》,一年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到××村调研走访、现场办公22人次,其中党委书记、校长5次,指导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并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汇报,帮助解决资金、项目等方面困难。关心关爱驻村第一书记,按照要求为驻村第一书记报销往返交通费和发放生活补贴,购买御寒用品等切实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为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三是加强基层党建,建强基层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认真履行职责,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选优配强班子,2018年5月前完成了村两委及监委换届工作,及时考察吸纳年轻干部,2018年12月选举××同志为村党支部支委委员、副书记,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年培养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各1名,做好党员定岗定责和积分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分包贫困户、带贫、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支部共建,夯实党建阵地,学校酒店管理党支部同××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争取资金50余万元(其中学校拨付5万元)建成村“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党员活动室和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广场。

四是落实帮扶政策,推动精准扶贫。认真落实贫困户享受到户增收、教育扶贫、就业培训、交通补贴等帮扶措施。2018年为贫困户办理到户增收6笔计3万元、小额贷款1笔计4万元、企贷企用14笔计3.5万元;为贫困户办理易地搬迁4户、危房改造1户、六改一增2户;申请农村低保6人、教育补贴24人;向省残疾人协会申请“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5户、申请“贫困残疾人辅具适配需求”1人;新增公益性岗位1人,办理交通补贴23人计1.65万元。

及时做好贫困户帮扶对接工作,2018年学校确定的每户帮扶单位责任人定期到贫困户家走访,宣传政策、解决困难,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办公室、统战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干部职工踊跃筹资1万元帮助贫困户刘祥建购买一头母牛;后勤管理处、化学化工学院干部职工筹资3400元为贫困户申长兴建造牛棚;学校民主党派人士、音乐学院教职工共捐助1.33万元为村边缘户修缮房屋。

发挥人才专业优势,谋划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发挥旅游学科优势,组织专家团队协助推动××景区、乡村旅游等建设,通过开展系村党支部共建活动,国土与旅游学院党组织为××村的旅游发展出谋划策,规划指导××景区建设,引导10户村民进行家庭宾馆经营,开拓增收渠道。组织生命科学学院科技服务团队到村开展渔业养殖技术培训,协助建设观赏鱼塘吸引游客垂钓,提供种苗300余斤、饲料100余斤、鱼药2桶,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对沙梨、核桃等农作物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搞特色种植。组织专家团队在××村开展了“践行新思想 奋进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举办了农家宾馆经营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农户近20户,提高了当地家庭宾馆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村设立了××××统一战线同心实践基地。

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实现10.8万元的可观收入。支持驻村第一书记主动招商,与开发商就与××××村、庄子村共建的家庭宾馆达成转让协议,盘活了集体资产。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走家串户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鼓励贫困群众改变“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每季度组织贫困户政策学习,培训扶贫政策、宣读致富先进典型案例,并通过爱心超市优惠券、脱贫致富光荣卡等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之志;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村民发展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有效确保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

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增收渠道稳定的6户贫困户标注稳定脱贫;另有7户29人实现正常脱贫;目前××村除4户兜底保障外,其他17户均已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8%,达到贫困村脱贫标准。

五是强化制度保障,提高制度执行力。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15日的主题党日教育,开好党员大会,邀请县纪委干部、村党建指导员讲党课,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实行“阳光公开”,做到年前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村两委干部面向党员、群众述职,公开重大项目和财务支出,并无记名投票评选“模范婆媳”“十佳文明户”,无记名评定党员等,把党风政风监督落到实处;贯彻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基层科学决策制度落到实处;做好党群服务中心值班工作制度,把便民和矛盾调解落到实处。一年来,解决两户群众多年的宅基地纠纷;帮助解决合伙人内部纠纷;解决承包户与户主多年的林坡地纠纷等等,实现2018年××全村零上访。

六是精心组织实施,办好惠民实事。学校作后盾,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积极工作,精心组织,争取资金100万元完成××村四组、五组联户通道路建设,实现了全村水泥路户户通;投入资金74余万元建成村文化广场;争取资金10.8万元安装路灯30盏;新建深水井2个,解决了400多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在××栽种竹子2万余棵。学校与××县纪委共同出资15万元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2处,了却了群众数十年的夙愿,彻底解决了出行乘坐公交车难的问题;学校为村群众捐助书架50个,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户家庭物品摆放杂乱问题;2018年春节学校党委书记带队到村看望慰问了25个贫困家庭和高龄老人;春节前夕,组织近10名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为村民义写春联600余幅,得到村民广泛赞誉;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向××村捐赠了精心创作的50余幅美术作品,增强了村民的文化意识,提升了农家宾馆的品位;组织校工会向村两委赠送了篮球、羽毛球网架和球拍、乒乓球拍等体育器材,改善了村体育活动场所;暑期组织大学生“圆梦支教队”到村支教,联合教育集团为当地孩子送去了经典书籍,学习用品,体育器材,以及打印机、投影仪等教学用具;“公益消防人”实践团队,联合德鹏公司,除了政策宣讲、走访调研外,还给当地村民捐赠了上千元的消防物品。大力支持××村举办首届“孝老爱亲模范”表彰大会;驻村第一书记主动牺牲假日,在2018年农历大年初一与300多名村民开展春节联欢活动,拉近了干群距离;组织学校各民主党派成员代表赴××县××中心小学向40名贫困学子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组织“六一”儿童节慰问,对全村所有小学生及幼儿园学生赠送了学习用品。这些举措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七是扶贫措施得力,受到群众好评。学校结合自身的科研力量、人才优势和教育特色,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注重利用旅游、农业养殖等专业优势,开展技能培训,推动定点扶贫村产业发展,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动员广大师生为定点帮扶村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助推了××村脱贫攻坚工作。驻村第一书记以脱贫攻坚为己任,牢记使命责任,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在村,与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村民和两委干部的信任和赞誉,得到县镇党委政府和学校领导的表扬和××村群众的高度评价,《××日报》(农村版)《×××报》曾3次报道了驻村帮扶事迹。

(二)校地结对帮扶落实情况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学校长期坚持主动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早在2015年1月,学校就与××县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电子商务、教育、科技、农业、人才培训、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2018年,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的通知》和省“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对接会议精神要求,我校及时与××县委副书记韩建军、副县长××等相关领导召开了专题对接会。针对××县提出的帮扶需求,7月13日,学校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等21个单位,召开了“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部署会,7月19日,在梳理汇总各单位帮扶措施基础上,拟定了学校《“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在与××县反复沟通协调基础上,7月31日学校召开党委会研究制定了《×××ד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校地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分管组织工作副书记具体负责,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对接单位,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19项帮扶措施。8月15日,学校党委副书记××带领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管理处、团委、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水产研究所等帮扶责任单位负责人40余人赴××进行实质性对接,参加了××县政府副县长××、××及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农业局、商务局、文广新局、科技局、教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为深入推进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先后三次带领有关人员赴××进行对接、座谈、调研。12月27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领党委副书记××及结对帮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前往××,与××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以及县政府办公室、扶贫办公室、教体局、农业局、农业开发公司等单位负责人进行校地结对帮扶对接座谈,学校当场向××县捐赠图书5000余册,与××市××开发公司签署了价值70余万元的“××印象”农产品采购协议意向书;根据××玉石储量大、品质精的资源优势,校地达成共同论证开发“××玉”的意项。通过洽谈对接,共同建立了“××结对帮扶”微信群,明确了校党委副书记××和××县委副书记××为双方责任人的沟通交流机制,校地责任单位相互进行了深入洽谈,平时通过微信、电话及时进行沟通联系,为有效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发挥专业优势,为××县提供智力帮扶。国土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博士被选派为××县旅游工作委员会“三区人才”,对××进行为期一年的项目指导,对××县旅游发展提供专业咨询。2018年3月,国土与旅游学院专家团队考察××15个乡镇,对2018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展开实地调研和现场指导培训,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质量。2018年5月,在××市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上,《××乡村旅游发展报告》《××县农家宾馆服务质量规范》,对××(以××为典型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培训指导,为推进××乡村旅游、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智力帮扶。××博士被聘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智库专家”。结合××暑期高速免费活动,我校开展了“自驾游×× 你来我买单”第二届××高速免费活动效应评估活动,在××县第二届高速免费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了《高速免费活动效应评估报告》《××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调研报告》,对××县旅游品牌建设及营销进行总结提升,为××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库支持,不仅提升了××的旅游创新力、旅游综合服务力、旅游协调应对力,也为××县增添了知名度和美誉度。2018年,学校还先后选派十余位专家赴××参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座谈、××镇休闲农业项目规划调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培训、××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等,共培训当地有关人员600余人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

三是发挥技术优势,为××县提供科技帮扶。学校水产研究所与××县科技局合作成立“××市冷水鱼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 对全县水产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县冷水鱼产业发展提出规划建议,推动××冷水鱼产业发展。水产研究所科技扶贫服务队陈万光、张耀武、钱璟等成员定期到××县对××县冷水鱼、大鲵养殖企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开展鱼业养殖技术服务,提高养殖户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在水产研究所科技扶贫队指导下,××县辉煌大鲵养繁有限公司以公司托管养殖方式带动50余户贫困户脱贫。狮子庙镇王府沟村兴源水产养殖合作社带动狮子庙的瓮峪沟、前河、朱家村、王府沟养殖虹鳟,帮助其引进优质饲料及苗种,提高鱼产量和鱼的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2018年9月,为××县××庄子村大鲵养殖户因水质污染导致大鲵死亡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挽救了10余条种鱼,有力保障了下一年大鲵的正常生产、繁殖需要。针对××县玉石蕴藏量大、发展前景好的优势,学校整合多专业多学科领域专家,围绕“××玉”品牌命名、举办“××玉”高端研讨会、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筹建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实现“××玉”生态绿色开发、积极打造“××玉”全产业链、积极弘扬“××玉”文化等方面进行智库支持,提出战略规划建议,全力以赴做好科技支持工作,助推××县玉石产业发展。

四是发挥教育优势,为××县提供培训帮扶。2018年,学前教育学院先后选派10余名优秀教师到××县部分幼儿园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培训,全年组织开展8期“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县幼儿教师500余名,选派18名优秀学生义务支教、14名学生顶岗实习,有力促进了××县幼儿教育质量提升。教务处先后建立了××外国语实验学校、××实验高中和××县××中学等教学实践基地,2018年选派包括2015级教师教育“2+1+1”实验班5名学员在内的两批实习支教学生共33人到基地开展顶岗支教和教育帮扶工作,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基础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2018年12月27日,学校向××县捐赠20万元新版图书5000余册,内容涉及中小学教育、农业养殖技术、科技、卫生、文学文艺等多层次多门类,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2018年暑期期间,校团委组织了4支社会实践队伍共27名党员及优秀共青团员深入××县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教育关爱”志愿服务、“精准扶贫”实践活动、“社会观察”实践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鲜明突出,群众受益面广、社会影响大,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是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为××县提供人才帮扶。招生就业处组织开展针对2019届××籍毕业生创业就业指导培训30人次,对××籍毕业学生重点推送就业指导及招聘信息,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招生就业处对××籍在校生魏海利创办的××柯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创业扶持,积极引导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奖补资金4万元),对接企业资源,并予以启梦众创空间免租入驻,免记账服务费等优惠条件,鼓励带动周边更多同学投入就业创业工作中。

六是发挥市场优势,为××县提供产销帮扶。围绕“××印象”农特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广,国土与旅游学院在同××开展各项咨询活动、报告编制等过程中,多次对该品牌进行营销宣传,同时助力其在××、××等城市的各大酒店打开展销渠道。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为“××印象”制定了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和电商营销帮扶方案。2018年12月,为充分发挥消费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作用,推动××县早日脱贫摘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一次性采购了××县倾力打造的农业品牌企业——××市××开发有限公司“××印象”农特产品72万余元,不仅让学校教职工品尝到了来自原产地的优质产品,也为××县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提供了帮助,把温暖同时送到了××县群众和学校教职工的心中。后勤服务集团充分利用餐厅、商业街等校内市场,收购贫困户自产玉米糁、土豆、包菜等农产品,为贫困户销售滞销蔬菜及农副产品、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精心组织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集中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学校教职工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969人,通过APP捐款、购买农特产品共计11839.06元。

七是整合优势资源,构建高校特色扶贫模式。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贫攻坚重大战略,聚焦精准扶贫,实现“六个精准”,注重发挥学校在特色专业、优势学科、师范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凸显服务社会特色,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省协同创新中心、旅游管理××省特色学科,以及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省工程实验室、××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助推××县乡村旅游发展、旅游扶贫开发;依托学校××省冷水鱼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冷水鱼、大鲵养殖技术指导,推动了××县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一批农户脱贫;依托师范教育特色,着眼乡村教育,因地制宜制定教育帮扶计划,通过国培、省培、顶岗实习、送教下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加大对贫困农村中小学师资教育和薄弱学科的帮扶力度,有效解决了××县基础学校师资力量短缺问题,提升了××县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长期以来还在洛宁、新安、新疆等地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形成了教育、科技、产业、艺术、驻村“五位一体”的高校精准扶贫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省政府省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等领导曾对我校助推地方扶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二、问题与不足

我校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贫困群众的美好愿望。在定点扶贫方面,还存在助推××乡村休闲游项目化运作、协助引入社会资本、促进乡村旅游成为××村主导产业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协助增强××村家庭宾馆特色经营、形成品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思路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多等问题。在校地结对帮扶方面,还存在产业帮扶没有形成规模、具体帮扶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引导毕业生到××就业创业的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结对帮扶沟通联系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改进和提升。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旅游地;影响;婺源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是农村生产生活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新型四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康生活的普及,我国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城镇化率连年攀升,至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3.7%。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城镇化为重点”。李克强总理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中国正在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特征

城镇化(Urbanization),一般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经济逐渐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其本质是农村人口与经济活动要素的非农化及集聚。

城镇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有经济、生活、环境和社会四个方面的标志。在评价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时,往往采用这几个指标进行。城镇化的发展也必定在这些方面对乡村旅游地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村人口向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空间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渐次向城市型转变,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旅游地经济、社会、环境、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案例研究与文献法。前人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以个案为主,注重针对某一案例研究其发展变化和影响,主要针对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等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定性研究较多。本文旨在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研究其城镇化的发展对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归纳城镇化对于乡村旅游地的意义。本文选取了江西婺源作为代表性的案例来研究,近年来,政府的投入、居民自我意识的增强、产业的带动等因素,使这个原本普通的小镇,在城镇化政策的背景下,经过自身发展,实现了由乡村到城镇化的转变。通过政府、企业及当地居民对以上地区进行城镇化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效果,来总结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地的影响。

四、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一)对乡村旅游地的经济影响

城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婺源县经济的总体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作为劳动力密集的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覆盖面广,旅游业的发展为企业进乡村提供了机遇,拉长了产业链,为农村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提高其个人收入以及整个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婺源县的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局面,三大产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纵向来看,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三大产业增速发展速度较缓慢,产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进入21世纪,三大产业产值出现了指数型增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发展速度呈现较高势头。横向来看,改革开放之前,婺源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民仍旧处在靠天吃饭的纯粹依靠土地的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二三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第一产业增幅不大,第二产业也有较快发展,但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独占鳌头。可见农民已经从只靠农业耕作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参与到了城镇化带来的产业结构改变当中去。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进步,为婺源带来了新的且源源不断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成为婺源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从婺源2006~2013旅游收入情况来看,婺源旅游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且已经越来越成为婺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对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1. 城镇化对居民生产方式的影响

首先,旅游带动的城镇化使婺源生产方式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生产方式转变:旅游业开发之前,农业活动几乎占据了婺源农民生产活动的全部,产业结构单一;婺源发展旅游以来,带动了众多行业在农村的出现,除了农业活动之外,餐饮、住宿、商铺、交通等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兴起,农民投身到旅游相关服务中去,成为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城镇化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外来资金涌入,企业相继建立,极大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题。婺源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婺源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841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130人,农民到当地企业打工,获取经济收入,实现了农村生产方式的多元化和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2. 城镇化为乡村居民带来思想观念上的革新

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越来越多接触到外界的文化,他们开始模仿城市人的生活习惯,拥有城市人的思维方式,人们的待人接物、交往方式、活动范围等都发生着巨大改变。城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当地居民的视野,革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劳作不再是其唯一活动,看电视、上网、广场舞等娱乐消遣活动,购物等消费活动都极大丰富了农村人的生活。

(三)对乡村旅游环境的影响

城镇化对于乡村旅游地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乡村外部环境之上。近年来,随着婺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婺源县乡村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1. 城镇化对旅游环境的积极影响

其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首先由旅游业带来的城镇化使得婺源乡村环境在景观格局上出现了大的变迁,使基础设施 和资源高效利用,更方便的服务群众。婺源县政府大力加强民生建设,对道路、用水、垃圾处理等民生项目投入较大资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为婺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2. 城镇化对旅游环境的消极影响

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地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在生态环境景观方面,过度城镇化改变了乡村旅游地原有宁静、安详、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城镇化所带来的大拆大建,以及建成之后的水泥建筑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城镇化过程中的大量机动车等也大大的增加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污染;游客的不良行为则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破坏。其次,在人文景观方面,城镇化所带给乡村旅游地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当地居民建筑及民俗风情等的影响上。一些地区为片面追求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大肆拆建原有建筑,婺源有着悠久的历史,老式建筑以徽派建筑为主,但城镇化新建建筑大多是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小洋楼”,这与乡村地区保留的徽派建筑格格不入,致使这些建筑不再有历史厚重感。

(四)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婺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个历史悠久的百年古地。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徽剧是当地重要的地方戏曲,作为文化遗产,徽剧享誉全国。此外,婺源浑然天成的徽派建筑更是流露着清秀古朴的纯然之美。

1. 城镇化建设推动了婺源旅游形象的对外推广

婺源把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作为目标,先后实施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100个重点城建项目,抓好村镇发展规划,对县内明清徽派古建筑进行修缮,对改革开放后新建的3000幢公路沿线和景区景点非徽派建筑,投入8000万元进行“改徽改古”。游客的到来为婺源的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媒介,听徽剧,观徽派建筑,访文化名村等旅游项目使徽州文化更好的从婺源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平台。

2. 城镇化对本土文化带来冲击。原始自然村落城镇化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冲击甚至遗失。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百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建造或者购买新房子,对于潮湿阴暗条件落后的古宅不予修复,任其毁坏,这就使很多年代久远的古民居遭到破坏,数量逐渐减少,明代建筑的存留岌岌可危。本土文化的毁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当地旅游资源文化性及特色,而这时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地方,因此,城镇化带来的传统文化遗可能失会导致游客量的流失。

五、结论与建议

城镇化是农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作为与时俱进的具有推动力的一项产物,城镇化必然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作为乡村旅游地,城镇化一方面推动着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革新,另一方面,其脆弱性也极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冲击。只有趋利避害,发挥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并抑制消极影响,才能更快的推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对乡村旅游地来说,首先要以旅游业为主导,积极引导本地居民分享城镇化利益。让当地居民都能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积极效应;其次注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准确定位自身文化市场,推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提升文化产业价值,抵制破坏地方文化的行为,继续发挥地方文化的熏陶作用;第三要坚持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做好当地环境的保护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地的村容村貌。只有顺应着城镇化发展的势头,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脉搏,才能全面实现乡村旅游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柴洪辉,顾海英等.中国农村城市化评述.经济地理,2009(04).

桂恒恒,朱冠雷.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经济论坛,2007(13).

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地理研究,2006(06).

余戎,罗清萍.以农民为本稳步快速推进城镇化.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7

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开展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创建工作要求,积极有效地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和乡村一体化建设同步发展,进一步优化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全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在2016年底达到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创建指标考核要求,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二、创建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

召开创建工作筹备会议,发动各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村大力宣传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创建的目的和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解细化考核指标,明确要求完成期限,落实岗位责任,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以元顶村为示范建设点,形成创建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完成编制《镇乡村旅游规划》并报县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阶段(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5日)

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完成创建乡村旅游的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将规划报县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5月15日至2016年10月15日)

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创建专项资金,按照规划要求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组织实施。

(四)完成资料上报阶段(2016年10月15日至2016年12月1日)

达到乡村旅游精品村寨考核指标要求,由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批准,申报材料报县旅游局进行初审后并按程序逐级推荐上报。

(五)正式验收阶段(2016年12月——)。

邀请省、市、县旅游部门有关专家对创建工作进行调研,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补充完善申报资料,确定正式验收的时间、形式和方法,确保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创建验收一次通过。

三、创建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由镇长赵怀舜任组长,分管副镇长蒲晓丽任副组长,镇相关部门和所在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由王坚、杨洲同志负责日常事务。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人大监督、部门分工协作、所在村具体协调落实、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对照创建指标,对目前没完成的考核指标要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建立创建工作例会和监督制度,定期上墙公布创建进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创建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

(三)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层面开展创建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利用短信、微信、“月月红”文化汇演、新闻媒体等大力宣传元顶村乡村旅游示范区以及创建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好经验,从而增强全民的创建意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四、工作分工

为明确职责,使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除创建工作办公室和各村(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外,设立宣传报道、环境整治监督、考核指标落实整改、资料收集与申报材料编制等工作小组。

(一)创建工作办公室

在镇创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协调各工作小组和有关责任部门,收集汇总各项指标数据和有关资料,编写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组织安排迎检验收。

1、制定创建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对各项考核指标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村(社区)和镇属企事业单位。

2、督办各工作小组的工作开展,定期收集各工作小组工作情况,组织有关工作会议,形成会议纪要。

3、组织各阶段的工作检查和组织预检。

4、定期向镇创建领导小组汇报全镇的创建情况。

(二)宣传报道组

组成部门:创建办牵头,镇文化站配合

1、制定宣传计划,对创建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使该项工作深入人心。

2、在创建期间,及时报道创建工作进度和创建信息。组织宣传材料向上级传媒报送。

3、及时收集创建工作图片和其他宣传材料,并作为申报材料之一。

(三)环境整治监督组

组成部门:社区办牵头,元顶村村委会配合

1、对创建村、社区街道居委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制导。

2、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对不符合环境整治要求的各保洁责任区、各村及各责任人及时予以曝光,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四)考核指标落实整改组

组织部门:创建办负责实施

1、对照标准要求,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开展各项整改专项工作。

2、出具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

(五)资料收集与申报材料编制组

组成部门:创建办牵头,元顶村村委会配合

1、按要求及时、全面、准确收集编制规划所需的各种资料提供给编制单位,保证规划按期编制完成。

2、收集各部门、各工作组的创建资料,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建立健全档案。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8

关键词:淮安;乡村旅游;运河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203-0022-03

一、乡村旅游篷勃发展的背景

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社区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为游客提供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观光农业、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活动为目标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是加强城乡居民感情沟通、体验乡村劳作、了解乡土民俗、领略自然风光的最佳方式之一,迎合了新世纪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

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它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适应了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乡村旅游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中后期,乡村旅游进入了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国家旅游局1998年推出了“华夏城乡游”,1999年推出了“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纷纷抓住机遇,形成了一股乡村旅游热。2004年国家批准了203个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同年,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并且制定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鲜明口号,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今年,我国将取消“五一”长假,人们的假日消费将由“冲动式”集中消费转为“分散式”理性消费,可以更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周边乡村的周末短期度假、休闲旅游将是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热点。

各地、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外重视,纷纷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对策。江苏淮安召开的《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论证会,为淮安乡村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以期提高淮安旅游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盘活淮安旅游业。

二、淮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淮安是江苏省的一个农业大市、强市,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

淮安地处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全境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结合部,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农村人口差不多占了全市总人口的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发展是关键。

乡村旅游极大地影响和激发了农民转变固有观念,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在田地里耕作、采摘、体验打鱼都变成了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将单纯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拓展,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增值渠道。

(二)淮安有风光秀丽、底蕴深厚的乡村旅游资源

根据淮安的旅游发展规划,淮安市旅游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为:以淮安名城名人综合旅游功能区为中心,以盱眙山水名胜旅游区为辅助中心,由洪泽湖渔乡与百里古堤风光旅游带联结“双核一轴”式区域旅游核心集团;以及金湖苏北水乡生态旅游区、涟水千年酒乡与生态休闲旅游区。从布局中我们可以发现,淮安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境内郊区和农村,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纯朴自然的山水风光构成了一幅风光秀美的画卷,游客可以领略乡村自然风光、观赏乡村民俗风情、品味乡土文化艺术、体验乡村传统劳作。

淮安农业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已涌现出以铁山寺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批4A级景区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还计划在“十一五”末,将建成10个以上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点)。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和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部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铁山寺的“农家乐”、金湖白马湖的“渔家乐”、洪泽的“水上人家”等,吸引了众多上海、杭州及周边省、市的游客。淮安市乡村旅游市场辐射面越来越大,接待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占全市旅游业近1/4。

(三)淮安有发展乡村旅游良好的区位交通和客源市场条件

现在,淮安境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沪高速、同三国道、宁连高速、徐淮盐高速、宁宿徐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从江苏新沂到浙江长兴的新长铁路纵贯全境,京杭大运河等河道纵横交错,洪泽湖、白马湖镶嵌其中,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淮安是江苏腹地迅速崛起的交通枢纽,与一些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南下北上,西进东出,非常便捷。正在研究规划中的加强与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合作,联手打造“江苏旅游新三角”,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将增强苏北旅游区域竞争力,农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宽阔。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看法

和全国乃至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应该说乡村旅游在淮安的发展起步是有些落后的,还处于边摸索、边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还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经过有关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淮安乡村旅游发展应采取下列一些措施:

(一)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淮安市正在编制《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应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旅游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规划,找准淮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定位、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为乡村旅游发展指引方向。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出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淮安各地实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有:劳动自助型、民俗民居型、观光游览型、康体娱乐型。

(二)重点突破,有序推进

配合新农村建设,抓住各处资源特色,确定不同的发展时序,开发重点,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淮安乡村旅游发展要率先突破铁山寺的生态休闲“农家乐”、金湖白马湖的“渔家乐”、金湖荷花节万亩荷花荡、洪泽水上运动会、洪泽的“水上人家”等开发重点,根据资源、市场等条件,围绕“双核一轴” 旅游总体发展格局,点轴扩散,带动全市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旅游是一种产业,各种生产要素整合,形成合力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有效整合,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社员股份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经费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如农业、林业、文化、公安、工商、交通、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四)挖掘内涵,提升品味

深度挖掘本地人文、民俗、历史内涵,突出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天然、质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为乡村旅游注入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盱眙龙虾节、中国淮安美食节、洪泽湖开渔节、中国金湖荷花节、涟水今世缘酒文化节、涟水白鹭节等节庆,京剧、淮海戏、淮剧、河蚌舞、花鼓、金湖傩戏、秧歌、香火戏等风俗表演,农民画、剪纸、刺绣、编织等民间手工艺,茶馓、桂花麻油、鸭血粉丝、洪泽湖大闸蟹、银鱼、木鱼石等土特产,这些都蕴含着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特色,怎样深入发掘、策划和包装,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是淮安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需要指出的是,淮安名片之一“运河之都”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宣传的口号,其魅力更应该通过沿途历史及乡土文化、民风民俗、历史遗迹、自然风景表现出来。2006年在运河沿线15个城市发表了《运河沿线旅游合作宣言》,笔者认为,要进一步组织运河沿线城市一起开通运河特殊旅游航线,在游客航程中展现运河文化。

(五)强化管理,提高服务

一是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农户的业务培训,提高科学管理、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以开展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和星级农家乐评定为抓手,逐步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提高对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认识的同时,注重加快道路、停车场、厕所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六)加强宣传,拓宽市场

旅游市场需要宣传,乡村旅游也是如此,“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早已过时。要把旅游联合营销宣传推广作为政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通过包装组合乡村旅游精品,策划推荐线路,组织或承办大型娱乐康体活动,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广泛利用电话、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实行“会展有人、网页有字、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的三维立体促销,提高宣传促销效果。当前应大力宣传中国盱眙龙虾节、中国金湖荷花节,抓住奥运会的契机,做大做强洪泽水上运动会,营销洪泽温泉的康体娱乐功能。苏北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展示苏北农业高新科学技术,清新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农家小院,政府要有大手笔宣传、塑造像华西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样的品牌,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参观。

淮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土文化底蕴深厚,这是淮安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实现淮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强、钟林生、向宝惠.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 佘惠敏.乡村旅游乐了游客富了农家[N]. 经济日报,2006-01-26.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9

今年以来,全市旅游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为主线,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机遇,着力实施“招大引强、线路统筹、游客信心重树、乡村旅游提升、质量强旅”五大行动,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强势营销旅游产品,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1-5月,全市接待游客388.61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政府主导,旅游环境更加优化。今年初,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府发〔2009〕5号),制定了增加旅游投入,支持景区点建设,加快星级饭店建设,扶持旅游商品、文化产品开发,激活旅游市场开发等五个方面优惠政策。同时,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实现2009年旅游宣传重大突破的通知》,整合全市力量,强化城市形象宣传,营造旅游氛围,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科学编制规划,景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是重大旅游发展规划进度加快。《华蓥市乡村旅游廊道总体规划》、《武胜县秀观湖总体规划》完成编制和评审;《邓小平故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宝箴塞旅游总体规划》形成了编制文稿,正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启动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二是景区建设稳步推进。在规划的指导下,投资748万元建设的邓小平故里景区文物库房及精品陈列馆进展顺利,预计在7月底竣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群雕”已经完成了中样创作,并通过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初审;邓小平理论碑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华蓥山旅游区二期建设已投资730万元,安置了森林防火通道沿石,修建排水沟,新增观

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制定了整改内容,并倒排工期,分步实施。华蓥山洞中天河、牌坊新村、天赐园分别启动了国家4a、3a、2a级景区创建工作。四是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包装了邓小平青少年遗迹红色旅游项目、华蓥山御临河等六个招商引资项目,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对外招商。跟踪邻水大洪湖生态休闲城开发项目、努力促成岳池翠湖景区综合开发、武胜秀观湖旅游开发、岳池县龙泉灌生态旅游开发等重大旅游招商项目签署实质性协议并开工。华蓥市与温州古色树化玉公司签订了投资3.5亿元开发建设天池湖景区的意向协议。**区万春桥瀑布景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吸引了浙江、广东等地的业主前来考察。重庆至**旅游巴士无缝隙摆渡业务项目有了新进展。

(五) 强化行业监管,旅游服务更加规范。一是组团赴海南省学习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旅游饭店业规范管理的经验。二是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旅游统计考核评分和旅行社评比计分办法,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三是开展旅行社及其门市部专项执法和旅游安全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查处违规行为70余处,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0份;四是做好旅游投诉和安全应急工作。上半年共收到并圆满处理有效投诉4起;完善了《**市旅游局机关突发火灾应给预案》、《**市旅游行业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指导区市县旅游局和旅游系统完善相应制度,完善了全市旅游系统突发和应急事件网络。五是开展了导游年审、旅游安全、旅行社经理、饭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共培训594人次。六是完善旅游协会,改选了饭店和旅行社分会,建立了协会工作制度;开展了筹备成立旅游商品分会前期工作;邀请全国旅游技能大赛优胜选手到我市,为全市旅游系统300余名一线员工现场授艺;组织开展了诚信建设、质量评议、规范经营、技能竞赛等活动。

(六)对口援建工作有序推进。1月,宝兴县硗碛乡藏寨景区大门设计方案通过宝兴县有关方面评审。4月,硗碛乡藏寨景区大门设计施工图也正式完成,并进行了工程预算。5月,根据市援建指挥部领导要求,**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该项目工程预算控制价进行了评审。

(七)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委“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三次创业’见成效”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实际,以实施“五大行动”(即招大引强行动、线路统筹行动、游客信心重树行动、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质量强旅行动)为载体,圆满完成学习调研阶段“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展专题培训、主要负责同志作辅导报告、班子成员开展命题调研、开展解放思想讨论、组织学习必读书目、边学边查边改”等7项规定动作,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好组织生活会和形成高质量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三个环节。查找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研究出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举措,形成了“科学发展旅游业、以人为本发展旅游业、统筹兼顾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增强了把我市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宏观形势不利。去年的冰雪和地震灾害使得旅游市场开发难度增大;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经济危机使得旅游市场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旺;甲型h1n1流感使我市全面激活的旅游市场再次降温;国家节假日制度调整使得旅游黄金周减少,远程团队游发展势头相对减弱。

(二)整体结构不优。从产品结构看,仍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休闲度假产品不丰富;从游客结构看,到**的游客普通多、高端少,过境多、过夜少,国内多、国外少,留客难题依然存在。

(三)认识存在误区。我们一方面在所要破除门票经济,另一方面但邓小平故里免费开放后,却又难以割舍,甚至于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提出了旅游促销无用论、停止论,这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害,甚至是毁灭性的,因为旅游市场一旦萎缩,极难恢复。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继续坚持以市场营销为突破口,继续推进景区建设、强化行业监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力争实现全年全市接待旅游者725万人次,同比增长9.6%;实现旅游总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14%,为把**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旅游新闻宣传;启动旅游目的地系统建设,加强网络宣传。挖掘邓小平故里文化,红岩文化和情山文化,分别在邓小平故里和华蓥山旅游区编排一台旅游文艺节目,定期进行表演。五是加强区域合作。继续加强重庆、**、遵义、贵阳四城市旅游合作,深入持续推介“**—重庆—遵义—贵阳”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继续加强与广东中山、湖南湘潭合作,做好“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故里”红色旅游专列事宜;继续加强与遂宁、达州、南充等周边城市合作,携手打造川东北精品旅游线路。继续做好深化旅游资源共享,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工作。

(二)坚持科学规划,打造旅游精品。一是修订完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题规划。二是有序推进邓小平故里、华蓥山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指导华蓥山洞中天河创4a、牌坊新村创3a、天赐园创2a级景区。三是加快华蓥山洞中天河、华蓥山宝鼎、神龙山巴人石头城等景区建设,促进仙鹤洞及早对游客开放。四是继续加大岳池县翠湖景区综合开发、龙泉灌生态旅游开发、邻水大洪湖休闲城、武胜县秀观湖旅游开发项目的跟踪力度,加快万春桥、华蓥山御临河、华蓥山天池等景区的招商力度,促使正式签约,及早立项开工。

(三)做强产业链条,继续完善旅游要素。一是规范和提升地方特色餐饮,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培育特色美食街区。二是策划开展“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评比活动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新培育一批a级旅游购物点。三是指导**城区乡村旅游环城游憩带、华邻路沿线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带、岳池农家文化旅游带和武胜广遂路沿线生态农业观光带乡村旅游发展,力争全年评定星级农家乐15家。四是按照3星级饭店评定标准,加大对**区丰华假日、帝豪、岳池花园等酒店的指导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力争及早迎接省星评委的检查验收。

(四)优化旅游环境,强力提升旅游形象。一是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实行饭店评星、农家乐评星、景区评a工作提前介入制度、季度访查制度,提升软硬件发展水平和行业标准化水平。二是狠抓行业培训。下半年要坚持行业短期培训和旅游全日制培训“两手抓”,全市旅游培训要达到1000人次。旅游企业经常开展上岗和在岗培训。三是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创造性地开展饭店服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切实发挥好行业协会在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深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旅行社、驾导人员等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强旅游安全培训与检查,确保旅游安全。五是大力加强行业行风建设。以廉政文化进景区、文明旅游、诚信旅游系列活动为载体,加强旅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体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0

一、强化学习,凝聚共识,夯实共同思想基础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市委和区委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办、督导组的指导下,区政协党组和区政协办机关党支部高度重视和认真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政协党组和政协办机关党支部始终认真贯彻xx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在教育实践活动的三个环节中,严格按照市委和区委的安排,结合区政协实际,认真落实规定动作,做到不走过场,有序进行。第一环节,共征集到关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230余条;第二环节,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洗澡治病、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环节,就区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存在的5大方面17个主要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班子和个人的整改清单按要求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目前,这5大方面17个主要问题都得到了整改,其中15项还要长期坚持。其他区政协委员都在各自单位参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持续深入的学习教育,大家补了钙,充了电,提了神,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宗旨观念,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大局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扎实开展政协业务知识学习。加强学习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区政协通过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门会议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了学习,坚持从学习效果出发,把理论学习和时事政治学习相结合,把学习活动和履行职能相结合,重点学习了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理论。通过学习中共中央两个五号文件精神和人民政协章程,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深感人民政协大有可为。

(三)勤于学习其他文化知识。通过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习平台,认真学习历史文化、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委员自身素质和履职水平。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协商有序进行

(一)精心组织,认真搞好政协全体会议协商。精心组织区政协五届二次全体会议,就一府两院及计划、财政、环保等工作报告,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进行协商。大会共收到委员提案44件,立案39件。委员们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就旅游转型、城市提质、产业发展等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精选议题,扎实搞好政协常委会议协商。精心组织召开4次政协常委会议,就区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各委室工作要点以及提案交办情况、专题调研课题、遗产保护和旅游管理等重要文件和重要工作进行协商讨论,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精简高效,着力搞好政协主席会议协商。精心组织召开12次政协主席会议,围绕区政协党组及机关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政协调研组两个专题调研报告,区政协五届三次全体会议委员发言选题,区政协各委室、乡镇街道政协联工委、森林公园管理处及区直政协联络组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协商,为开创区政协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拓宽渠道,注重实效,民主监督有效推进

(一)多形式办理委员提案。改革提案交办方式,将以往区长办公会议交办提案改为区政府常务会议审查交办提案方案,区政府督查室面对面向各承办单位交办提案。每一件提案办理都由分管副区长任责任领导,协调提案的办理回复工作。各承办单位也都确定一名领导专抓提案办理工作。加大提案督办力度,首先是联合区政府督查室对有两件以上提案办理任务的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督办,然后与区政府督查室分别进行一次督办。9月底,立案的39件提案全部办结和回复,委员满意率达到100%。

(二)多层面开展视察评议。区政协五届六次常委会期间,专门组织区政协常委、乡镇街道联工委主任、部分委员等,对索溪河水利景观工程、印象武陵游客服务中心、武陵源高尔夫球场、岩门安置新村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并现场召开评议座谈会,对各个项目建设情况分别进行评议。区政协五届十五次、十六次主席会议期间,专门组织与会人员、部分乡镇委员对杨家界索道、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展览馆、中湖乡鱼泉贡米基地、檀木岗村丹桂园基地、龙尾巴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黄家坪村大鲵养殖基地、插旗峪村光森仿生态石蛙养殖园、宝峰山村菜葛基地、杨家坪村蔬菜基地、李家岗村蔬菜基地等全区旅游企业和农业产业重点项目进行视察,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区政协五届六次、七次常委会分别对索xx、天xx、杨xx三个景区办事处和区旅游产业公司、区旅游局所开展的遗产保护、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分别进行民主评议,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三)多角度反映社情民意。发挥人民政协贴近群众、渠道畅通的优势,广泛收集各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编发社情民意10期,反映我区旅游管理、城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报送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和单位。致公党xx工委提交的《xx大门票免票制度应该彻底改革》、《关于加强高云大道路灯管护的建议》两篇社情民意,得到朱用文书记高度重视和亲笔批示。

四、关注民生,服务发展,参政议政有声有色

(一)积极参与中心工作。年初以来,区政协领导带领区政协机关干部和全区政协委员,积极投身到全区开展的服务群众三三制和服务游客三必需活动中去,经常下到各自的联系村或单位指导工作,体察民情,排忧解难,服务于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城乡互助共建工作中,区政协领导和区政协机关共为联系村双星村争取和投入资金约xx万元,用于人畜饮水、有线电视入户、扶贫建房、组级公路硬化等工程建设。近几年来,累计为双星村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建房、精神文明建设等投入资金达xx万元。此外,区政协领导分别担任了天马路改扩建、武陵源高尔夫球场建设、吴家峪环保停车场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亲临工程建设现场研究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全区五个派支部(支社)运用政协平台,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他们突出各自党派特色,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调研视察和社会服务活动。农工武陵源支委调研组撰写的《实施插分公路改建,助推协合科学发展》调查报告已经转化成现实成果,区交通部门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各乡镇街道政协联工委、森林公园管理处及区直政协联络组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委员,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促进发展有新思路、履行职能有新作为的要求,注重与党委、政府同拍、同步、同心,不断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发展水平,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积极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森林公园管理处政协联络组3次组织委员进村入户开展两联两帮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湖乡政协联工委组织委员分别对鱼泉峪村的水碾房、宝月村郭家峪的新农村示范点、夜火村的猕猴桃基地等几个投资项目进行督查;索溪峪镇政协联工委组织委员积极参与控违拆违和重点工程建设;军地坪街道政协联工委组织委员针对城区庆典充气拱门林立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城区庆典充气拱门林立现象初步得到遏制;邓道理委员长期孜孜不倦开展武陵源旅游宣传工作,《湖南工人报》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扎实开展调研活动。年初,区政协成立了两个专题调研组,分别安排一位副主席牵头负责,对全区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城乡互助共建工作开展情况和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关于对城乡互助共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武陵源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常委会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政协联工委、森林公园管理处及区直政协联络组、各派支部(支社)、工商联,紧扣民生发展、城镇建设、旅游管理等课题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三)搭建合作共事平台。常委会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强同委员和各界人士的联系,努力为各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各党派团体与专门委员会开展联合调研,充分调动各党派团体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致公党武陵源工委借助广泛联系海外华人的平台,通过联络联谊、交流考察等途径积极开展旅游促销、招商引资等工作;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全年共计捐款14万多元。民盟武陵源支部为中湖乡鱼泉峪村小学送去图书300多册,为军地坪街道办事处宝峰路居委会文艺演出队捐资添置乐器和演出服饰。

五、开拓创新,转变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委室工作进一步创新。文史委积极开展历史人物考证工作,并撰写相关调研论文在省政协内刊发表;对本区文物进行全面考察,完成《武陵源文物》专著的编撰出版工作。经科委积极参与地方债务风险情况化解、促进政府性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全区重大问题的协商。文教卫体委经过与区政府有关部门协商,积极组织专委会委员深入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为委员撰写提案、参政议政搭建知情平台。提案委积极参与委员提案撰写、交办、督办和回复的全过程,做到委员提案件件落地有声。人口环资委积极搜集和整理全区人口、环境保护、景区资源保护专门资料,并将其归档保存。办公室加强对区政协工作的宣传报道,组织全区委员积极参与全省政协理论征文活动和全市政协协商民主专题征文活动,为区政协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1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行为;浙江省;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190-02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的行为,其研究对象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1]。对旅游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旅游的流动及规律,找出行为发生的影响机制,而且可以丰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中国对旅游者行为分析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目前国内对旅游行为研究已较为丰富。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根据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2006年夏组织的关于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问卷调研,调研组共发放问卷2 800份,回收2 800份,其中无效问卷70份,有效问卷2 7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7.5%。问卷发放地点包括浙江省11地市市区主要人流密集点和周边主要景区等地,调查对象包括市民、外地游客、外来人员、学生等。最后对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分析,得出相关结果。

二、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一)乡村旅游人口统计学特征

1.乡村旅游者性别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浙江乡村旅游中男性旅游者占49.1%,女性旅游者占50.9%,人数基本相当,女性略占优势。而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者中男性占52.1%,女性只有47.9%。这表明与一般旅游相比,选择乡村旅游的旅游者在性别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由于女性对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性有着比男性更为敏感的意识[2],从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旅游是大众化、安全度很高的旅游形式。

2.乡村旅游者年龄

乡村旅游的主力军是年龄在21~45岁之间的旅游者,46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少会参与乡村旅游的活动。而根据2005年城镇居民出游情况来看,65岁以上的旅游者占了22.2%,45~64岁占了21.4%,25~44岁占25%,15~24岁占18.8%,14岁以下占12.6%,旅游者在每个年龄档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很明显的差距,而且老年旅游者的人数比重也是比较大的,这与乡村旅游有十分明显的反差。说明老年人对乡村旅游的兴趣并不明显。旅游者年龄结构如下:20岁以下21.2%,21~30岁51.6%,31~45岁25.5%,46~60岁1.6%。

3.乡村旅游者职业

乡村旅游者的职业分布与一般旅游没有很明显的差异,但学生比重要比一般旅游高(2005年学生出游人数占所有城镇居民出游的12.3%)。这说明学生对乡村旅游青睐度较高。旅游者职业结构如下:政府工作人员1.1%,公司职员34.2%,个体职业者13.0%,学生24.4%,工人6.0%,农民2.4%,军人1.5%,教师2.6%,其他14.8%。

(二)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乡村旅游是一种休闲、回归的旅游方式,它需要有轻松、惬意的环境,能令城市中的人放松紧张的心情。反映了乡村旅游者对感兴趣的乡村旅游项目的打分情况。根据项目的得分的高低可以发现,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健康的需要。看出旅游者对山地活动、水上运动和室内活动评分很高,说明旅游者来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返璞归真的需要。城镇的居民长期处在城市的灰色中,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他们需要一种与他们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他们怀念古朴、简单的生活。乡村所拥有的元素就成为能刺激他们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品尝农家菜、游览田园风光、寻求乡村气息等都是这类旅游动机的反映。第三,放松心情的需要。乡村独具的悠闲的氛围是吸引很多旅游者前去旅游的原因。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独具青睐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钢筋铁骨的城市中,承受过大的生活压力和过快的生活节奏,这使他们变得紧张,心情抑郁,他们需要得到放松。第四,求知的需要。对于长期住在城市中的人,已经逐渐远离了传统:传统的节日、传统的食品制作、传统的体力劳动、传统的知识等等,因此参加本地婚庆、生辰等活动、学习农家食品制作、参与简单劳动、参加本地乡村祭祀、节庆活动等这些活动才会得到旅游者的青睐,尤其是对城市青少年而言,这是他们主要的旅游动机。

三、旅游决策

1.信息来源渠道

乡村旅游者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电台媒体,这与一般旅游有所区别(其主要途径是通过亲朋介绍),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06年乡村旅游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广泛地发展起来的,政府的支持力量在乡村旅游的洪流推广中不可小觑。而政府主要的宣传手段就是通过电视电台媒体,因此这种渠道成为了旅游者了解各地乡村旅游的主要渠道。其他的信息获取渠道与一般旅游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们仍可以发现,旅行社在推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是甚微的。旅游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电视电台媒体27.3%,通过报刊杂志21.5%,通过各类旅游网站20.6%,通过亲朋介绍16.0%,通过旅行社介绍7.4%,其他渠道7.2%。

2.旅游同伴的选择

乡村旅游者选择与家人、朋友、恋人的占绝大多数。这实际上与除了特殊旅游以外的大众旅游差别不大,但乡村旅游者选择与家人一起旅游的比例明显要比一般旅游要高,原因基本上有这几方面:第一,旅游者选择的乡村旅游点多为居住地的附近,约是1~2小时的车程范围以内。这有利于家庭在周末的时间一起出游,而不会出现一般旅游那样需要家庭内部人员彼此调和时间安排的情况。第二,很多家长是为了让孩子接触乡村、了解乡村而进行乡村旅游的,因而选择全家旅游的方式。选择的同行人情况:和朋友结伴35.6%,和家人一起31.3%,和恋人一起22.6%,独自一人5.0%,与单位客户一起3.3%,其他2.3%,

3.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以散客为主,这与一般旅游的趋势是吻合的,其中一半以上的乡村旅游者是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安排游程,这是一般旅游不太可能实现的旅游方式。这主要是由于目前乡村旅游行程距离较短,很多是发生在同一地方的城乡之间。其次,自驾车旅游的方式比例较小,而一般旅游中,以自驾车方式进行旅游的势头已如日中天,据统计,中国从2004年春节开始,自驾车游客的比例已占整个散客市场的三成以上,而且这一数字正逐年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乡村旅游的产品还不能吸引多数的高收入者,乡村旅游在国内而言还只是比较低档的旅游形式。出游方式:参加旅游团24.2%,自驾车出游8.8%,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公车、出租车等)自行安排54.6%,其他12.5%。

四、旅游消费特征

绝大多数的乡村旅游者可以承受的旅游消费范围在301元~600元之间,根据加权平均法来计算乡村旅游平均消费可知,乡村旅游平均消费为470.7元(计算公式为:150×9.3%+350×16.7%+450×30.2%+550×35.2%+800×8.6%,权数队形的消费额以范围的中间值为代表,“300元以下”一项以“0~300”的中间值表示,“600元以上”以“600元~1 000元”的中间值表示)。而2004年国内旅游者的平均消费已达到了750元以上(参考《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5年卷》),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也就是说,乡村旅游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低消费的旅游方式。消费水平统计:300元以下9.3%,301元~400元16.7%,401元~500元30.2%,501元~600元35.2%,600元以上8.6%。

五、结语

本文对乡村旅游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从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消费几方面进行系统的初步研究,乡村旅游行为分析对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就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1.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十分显著,而市场的推动作用不够有力,尤其是旅行社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几乎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状况并不有利于乡村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旅游的发展需要有市场起主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也不例外,当然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但不是以政府为主导。

2.乡村旅游的形象层次不够,有待提高。从调查和分析中可以发现,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印象停留在消费低的阶段,但事实上国外的很多案例告诉我们,乡村旅游也可以成为高档旅游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形象,推出更加富有特色和品位的旅游产品。

3.重视乡村旅游细分市场。家庭旅游和学生旅游细分市场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乡村旅游目的地应该更具针对性地开发能吸引这些细分市场的旅游产品,以一扫目前乡村旅游产品概念混乱,缺乏重点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黄万英,蒙睿,叶文.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5,(6):57-60.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2

关键词:乡村旅游主要问题对策

一、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由于起步晚,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服务层次和水平低,服务设计落后,流放产业的类型单一粗糙,对旅游景区、家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及传统节庆活动过分依赖,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正确认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是发挥以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1、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发展思路不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性质等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把握不准,对乡村旅游重视程序不够,主导意识不强,未能形成系统的乡村旅游发展观。其表现为农产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一些地方政府角色不到位,未能完全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将乡村旅游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对乡村旅游的经营农户缺乏有力支持。

2、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规划。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整体规划,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不能有效发展;一些农民急于致富,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发展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只利用了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层次低,产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渐衰落停业。

3、政策措施不到位。尽管以旅游促进“三农“发展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认识,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很不完整,甚至是一片空白,如投资开发优惠政策、保护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鼓励吸引外资政策等等方面,还有待于出台并完善。这些配套政策措施的滞后或空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4、监管力度弱。目前乡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地方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协调难的问题,常常出现“两张皮”现象,从而使旅游监管出现“挂空挡”现象。另外由于乡村旅游处于“小”、“散”、“杂”的局面,使得乡村旅游管理部门难以形成中心角色,监管力度较弱。许多旅游项目的开业、停业都较随意,居民旅馆、餐饮店等项目无证(照)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农户开办多年而极少上缴税费;有些政府对旅游项目考察不认真,跟踪管理不经常,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造成乡村旅游整体服务质量较低。

5、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产品单一雷同,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较严重,缺乏精品和亮点,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一些“农家乐”、“民俗游”、“村寨游”等活动内容趋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受抑制。

6、服务设施落后。因为缺乏规划,许多景区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有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可进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区村户面貌落后,屋内摆设陈旧,卫生及住宿条件让人望而生畏,让游客感觉是在花钱买罪受。

7、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的管理人才,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8、缺乏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低。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主要环节,而行、购、娱等环节的产品尚为空白或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上下游相关产业缺乏融通,无法进一步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另外,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文化的变异以及物价上涨等。

二、对策与借鉴

1、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扶持乡村旅游。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准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进行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首先必须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社会资金,搞好交通、邮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既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存,村级集体、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村民要摒弃将乡村环境的“脏”、“土”等同于“返璞归真“的思想,搞好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切实实现以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4、规范接待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政府要逐步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旅游行业分类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接待能力和卫生状况等方面规范农民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服务”观念的形式。

5、保持乡村文化本色,注重优良民风的培育。乡村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点,重点体现“真味”、“原味”。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才是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不论是产品和服务,还是各种体验活动的设计;不论是村庄环境,还是农家居所,都必须强调乡村特有的情趣和格调,避免乡村旅游发展中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化趋向。

乡村淳朴的民风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然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经济利益的凸现,都会给原有的朴实民风带来冲击,因此需要在关注村民经济利益与保持朴实民风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培育优良的民风,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为乡村旅游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6、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

7、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雷同的“农家乐”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方向发展,注重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强化乡土氛围;依托乡村特点,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强化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返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农业旅游产品的对接。

8、创新特色产品,扩大产品促销。针对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应重点创新特色产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发差异化特色产品,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结合乡村环境,推出“寻幽探险游”、“健身游”等产品;二是增加特色文化产品,结合本地人文资源,挖掘独特的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味,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三是拓展产品组合,增加产品的深度和广度。

乡村旅游景点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位置多相对偏僻,知名度不高,旅游地主管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促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广泛宣传介绍,吸引游客,增强客流量;政府部门除了采用推广节庆活动等方式促销外,还应与企业联合,有计划地建立营销网络;此外还可发挥旅行社的推销外联作用,吸引外地游客。

9、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泰国近年来实施的Cbt(Community-basedTourism,社区旅游)项目,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Cbt原则,游客在到达旅游目的地第一时间,就会与各自的接待家庭见面,了解当地的概貌、特点,这样可以使旅游者很快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在随后的游览中减少盲目性。这与国内乡村旅游游客只在吃住环节上与当地居民接触,对旅游地文化习俗只是走马观花的了解有很大不同。

Cbt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建立社区学校。社区学校的教师由村里的老人或老僧人担当,主要是告诉游客当地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告诫游客珍惜当地的树木、水、土地等。社区学校的形式可以使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同时通过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可以使乡村原有的自然风貌得以保持良好。

Cbt的第三个原则是集体接待原则。游客每到一个家庭参观,周围的邻居都会来帮忙接待,不会出现国内乡村游中的抢客拉客现象;游客用餐往往是集体就餐,由村里的每家女主人端来拿手好菜,让游客在品尝当地不同美味时,进一步了解“社区基础”的含义。

依据Cbt的一些原则,泰国的乡村游能够健康发展,旅游给当地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富足的生活,并且泰国乡村的原有的文化特色、自然风貌依然能很好地保留下来。

【参考文献】

[1]王时阳、刘德谦:发展乡村旅游的三个重要条件[N]中国旅游报,200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