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

时间:2023-09-06 17:06:44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1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婴幼儿阶段又是人类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习得语言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素养,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素质。所谓口语素养,则是指人们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之上,受后天成长环境、语言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知活动,获得的在语言知识储备、表达能力、思想道德品质、意识水平等方面能力的体现,也指人际交往中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世、随机应变、谈吐举止、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狭义的口语素养指以听、说能力(即吸收和表达能力)为基础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及语言习惯的一种综合素质。

口语素养既包括有声语言,即使用标准或比较标准普通话,做到语音准确、清晰、有力度,节奏鲜明等要求,又包括无声语言——表情语和体态语。

对幼儿教师来说,面对对文字知之甚少的幼儿传授知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师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口语水平的高低对于从事启蒙教育的幼儿教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我校现状分析

在幼儿师范类专科学校,教师口语是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存在的,它的设置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师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幼师生职业口语技能的素养,此外,它的开设也起到推动幼师教学的改革的作用。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系1984年成立的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中等专科学校——贵阳幼儿师范学校。随着经济、教育水平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贵阳幼儿师范学校于2012年成功升格为一所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了贵州省幼儿教师培养的最大基地,并领衔贵州省幼教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升格后生源结构剧变,招生途径发生变化,以及口语教学的不受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现在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了学生语音水平整体下降,相当部分的幼师生口语素养普遍偏低。

我校在升格后实行多种招生途径,生源由以前单一的中职生变成了现在的高中毕业生、中职推优生等多样生源;从招生类型看有高考统招、自主招生、中职推优、中职单报高职;从学制上看分成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这样复杂的生源情况给我们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巨变,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该进行调整,但是,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口语》课程设置由原本的两年缩短成了一年,并将《教师职业口语》这门课程直接删掉。可见,学校为了突出专业理论知识而轻视教师口语水平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口语素养降低的原因之一。

(一)学生方面

1.生源构成区域背景、口语学习背景

据笔者作为学校一线口语教师及兼职辅导员的身份了解发现:学校学前系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中有90%左右来自贵州的各乡镇的农村家庭,从小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普通话教育。这其中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来自少数民族乡镇或者村寨的同学甚至除了在影视剧上接触过普通话外在学习和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运用或者学习过普通话。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听辨音能力、语言模仿能力较差,语言感受力、表现力水平偏低的状况。

2.成长环境背景

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水平有限以及家庭环境的限制,导致这部分学生除了语音面貌不佳外,还存在性格上胆怯内向、自卑羞涩;学习上,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兴趣不浓,习惯不佳;文化素养上,知识面窄,知识储备量偏低,阅读量较小,阅读作品水平不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等,文化素养水平较低;语言表达上,用词不准确,逻辑性差,思维混乱,内容空洞无物等。综合表现为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差。这给我们的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校升格前《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是开设两年,第一年为《语音基础》《等级测试》,第二年为《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而升格成为大专后,除了卓越计划实验班保留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之外,普通班的学生都只保留了第一年的《语音基础》《等级测试》课程。《幼儿教师口语》课就变成了语音学习的课程,课程性质发生了改变,课程目标也变成了为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而服务。原有的《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这两门课程直接删掉了。这样的状况导致原本语音面貌、文化素养就欠佳的学生口语素养的提升愈加困难。

2.重视程度不够高

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机会较少、培训经费较高、培训周期较长等原因,致使口语教师想要通过外出学习提升的需求很难得到学校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导致相关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十分缺乏。

3.教材适用性欠佳

市面上教材版本众多,内容编撰较好的是我们学校升格前一直沿用的由苑望主编的《一般职业口语》和《幼儿教师口语》。但随着我校的升格,学生生源的变化,致使这些教材不适应于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但是市场上又找不到符合我校特殊情况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4.课程认识有待考究

谈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人们往往只是想到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谈发展必谈五大领域,但是却忽视了口语素养的影响力,并且还把口语能力培养与幼儿语言领域完全割裂开来,并将口语素养的培养仅仅看成是普通话水平的培养。其实,口语素养能力培养不仅是语言学领域学习的基础,更应该是语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策略

3~6岁的儿童是幼师学生的教育对象,但这一年龄阶段的学龄儿童一般不具备文字识别能力,所以语言成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而作为他们言语能力主要传授者之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幼儿通过教师们富有感染力的有声语言去认识客观事物,接受教育,并能顺利、愉快地同他人交往。所以,为培养我校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让我校的口语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我做了思考总结,并得出提下建议。

(一)学生方面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从语音方面加强普通话水平的练习力度,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让他们首先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其次,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单一和孤立的,同样,《教师口语》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讲授的一点知识。要想提高幼师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需要他们平时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眼界,广泛地涉猎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口吐莲花,出口成章。所以需要教師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增长他们的见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学校层面

1.课程设置改革,制定校本教材

既然市场上现有的教材不适应我校的具体情况,而我校口语教学团队又拥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超的老、中、青教师团队,则完全可以试着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而关于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水平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和学前教育系专业课程中的语言领域课程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研讨,让幼师生口语课与语言领域课程有效衔接,为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2.开设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中开设与口语相关的适合各种层次的水平学生的兴趣培训班,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口语素养和水平。

3.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1)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形成一种具有师范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平台引导、吸引学生说普通话,提升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3)开设多种与普通话或者口语表达相关的社团,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迅速提升。

(4)校团委、学工处及下设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与口语表达相关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对于幼儿教师口语素养能力的认识。

4.学校加强重视

任何专业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而只有学校充分重视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也才能迅速促进并提高学生的口语素养。

(1)增加课程学时。素养能力是一种知识、能力的长期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

(2)送口语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和学习。

(3)支持参加口语教学交流会、学术报告年会,甚至是自己牵头举办省级教学交流会等。

(4)加强经费支持。经济是支撑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任何方面都难以得到快速的进步。

5.系部加强重视

除了学校层面的重视之外,系部也应加强重视。因为学校层面的支持和规划只能是方向上的相对笼统的,但具体落实的层面却需要系部去加强管理和实施,所以需要系部也加强重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系部可做的方面包括:第一,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强化现有的“青蓝工程”项目;第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数量,打造精品教学团队。

四、结语

提高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单独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它必须是滴水穿石的日积月累,且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迅速见效。所以,要提高幼师生的口语素养能力是一个需要学生、学校两方面配合,共同努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需要从学生、学校层面齐抓共管,才能早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伯奎.教师口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易进,林丹华编著.幼儿语言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晓义主编.语言素质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2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程序

1.1调研儿科护理岗位工作过程通过教师对临床医院的儿科护理专家、毕业护生进行访谈和临床一线见习,了解儿科护理岗位的日常工作流程、儿科护士的岗位职责,了解儿科护理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等。根据儿科护理岗位调研结果和《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要求,与临床一线兼职教师一起整理归纳典型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如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护士岗位的工作任务包括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小儿喂养技术、各年龄儿童的保健护理、预防接种等;新生儿科护士岗位的工作任务包括正常新生儿护理、早产儿护理、各种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新生儿专科护理技术等;住院儿童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包括小儿营养性疾病护理、各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小儿传染性疾病护理、儿童专科护理技术等),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的职业活动需要掌握的工作流程、各种护理文书书写和和相应的职业素质等。

1.2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儿科护理课程标准①根据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为主线,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制定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掌握儿童护理基础知识、社区小儿保健预防知识、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护理的专科知识、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专科护理知识、小儿传染病的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目标(具备规范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和常用检查配合的能力;按照护理程序,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对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体进行儿童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的能力)、素质目标(具有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患儿同情、爱护与关心;知识迁移和终身学习能力;亲和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②设定学习领域。学习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结合儿科护理岗位(儿童保健护士、计划免疫室护士、新生儿科护士、各临床科室护士岗位)的工作任务,将《儿科护理学》原有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整合为“社区儿童保健、新生儿护理技术、患病儿童护理技术”3大模块,共16个工作项目、53个工作任务。③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围绕护理程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④考核方式采用三段式突出能力考核,包括平时考核(能力、态度、方法)、工作任务过程实施考核(即模拟实践考核)、期末考核(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方式,利用40个临床护理案例,围绕案例提出相关问题来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儿科护理教学方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护理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各个学习情境之间为平行、递进、包容的关系。以临床病例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来展开学习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架构相关的医学知识、护理技术、沟通方法、职业素养,把课程体系同职业活动中的行动体系衔接起来。

2实施方法

2.1工作情境设置利用儿科实训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模拟人、护理仪器和设备,按照学习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学习情境要求来布置仿真的工作情境。

2.2教学组织安排选择“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窒息护理、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肺炎患儿的护理、腹泻患儿的护理、贫血患儿的护理”六个教学内容,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技能课教学融为一体,采用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3],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和思考”。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分配工作任务。课前准备:护生自己预习、查阅资料、寻找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每小组的护生分别担当护士、家长、患儿角色参与相应任务中,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展开学习过程,把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与工作过程相衔接;教师围绕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医嘱内容、护理措施等提出相应问题,启发护生独立思考,培养护生临床思辨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各小组分工协作,教师采用引导启发、任务导向、角色扮演、小组协作、交叉检验等教学方法,最后护生互相点评,教师总结。

2.3课程案例例如“腹泻患儿的护理项目”工作情境。患儿,男,7个月,吐、泻2d,伴发热,大便为蛋花汤样或水样,大便次数每天约20次,自昨夜起尿量明显减少。体格检查:T38.8℃、P120/min、R50/min,体质量7kg。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干燥、樱桃红色,呼吸深快,肺部听诊未见异常,心音低钝,腹稍胀,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0.8×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25,淋巴细胞比值0.70,血清Na+140mmol/L,血清K+3.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2mmol/L。大便黄色,呈稀水样便,WBC0~1/HP,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门诊以“小儿腹泻病、中度等渗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收入院。该患儿长期医嘱如下:儿科护理常规,Ⅰ级护理,无乳糖奶粉喂养,更昔洛韦40mg、10%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乳酸菌胶囊0.33g口服,3次/d,蒙脱石粉1/3包口服,3次/d。临时医嘱如下:10%葡萄糖溶液200mL、5%碳酸氢钠溶液30mL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200mL、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00mL、10%氯化钾溶液10mL缓慢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100mL、10%氯化钾溶液2mL缓慢静脉滴注。任务一:评估患儿的健康状况。①与患儿、家长沟通,收集病史(一般资料、健康史、家族史、近期治疗和用药情况、心理状况)。②为患儿进行护理体检(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③查阅病历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辅助检查记录。任务二:提出该患儿存在的护理问题。①阐述临床诊断和护理诊断的依据。②分析疾病的病因。③为什么会发病(发病机制)。④有哪些治疗方法。任务三:制定护理计划。①阐述该患儿的护理目标。②制定该患儿的具体工作方案。③指出该患儿实施Ⅰ级护理的原因,Ⅰ级护理有哪些要求。④该患儿为什么用无乳糖奶粉喂养。⑤该患儿为什么使用更昔洛韦,临时医嘱为什么要求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溶液、10%葡萄糖溶液200mL、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00mL+10%氯化钾溶液10mL。⑥如何观察该患儿的病情变化。任务四:实施护理计划。①与家长一起制定小儿饮食。②评估脱水的程度和脱水性质,制定第1天的补液方案。③为患儿做臀红护理。④护生为患儿做物理降温;⑤护生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⑥护生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出院后健康指导。任务五:护理评价。根据患儿的症状是否缓解、护理问题是否解决、评价护理计划是否正确、有效。

3效果

3.1护生访谈护生们普遍认为,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增加了对上课的兴趣和热情;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增进了对未来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的了解,增强了到临床一线工作的信心;目前的授课方式,把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思辨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护生们体会到护理人员只有掌握大量的护理专业知识,才能正确完成观察患者病情等工作;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授课模式上课,不仅夯实了他们的各项操作技能,也提高了他们的专科护理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也培育了他们的职业情感。

3.2教师访谈通过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后,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工作过程将医学理论知识系统化地融入护理临床实践中,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减少了医学知识重复学习的现象,减轻了护生的学习负担,也提高了专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课改能力。护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会患者的感受,培养了护生的人文关怀和敬业精神,锻炼了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了护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3课间实习带教教师对护生评价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并向专业化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但课间实习时间较短,以往护生由于缺乏对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了解和体验,缺乏与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沟通意识,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常常手足失措。进行课改后对带教老师进行访谈,儿科带教护理教师评价:护生适应临床岗位能力强,能很快进入护士角色;会沟通,做事很沉稳,有团队合作精神;体贴患儿,责任感较强;护生的整体护理能力较强,善于独立思考,对待临床问题能用系统化的护理思维方法处理。

4体会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是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整体教育过程。护理教育的整体过程,是护生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的自动构建过程。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以工作动态过程中过程性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来设计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儿科护理课程构建中,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围绕护理专业的特殊工作过程-护理程序,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来构建儿科护理课程。我们以病例为载体设计护理工作过程情境,并在临床情境中完成多个护理任务,逐步展开技能、知识的学习,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护生的职业素养,护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次课改,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以工作动态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来设计课程内容,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将医学知识、护理技能、沟通技巧、职业养成等围绕护理程序穿来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整体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使护生们明白处理实际问题时学校学习的知识或者技能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护生能较快的适应临床实践过程,达到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3

对学前教育的重视首先应该是对师资力量的重视,对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技能素养的重视。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区域不平衡、就业岗位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毕业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近三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找出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期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为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150名在四川省各地、市幼儿园工作的成都师范学院2009至2011届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对他们就业地点、单位性质、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工资、“五险一金”购买、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稳定等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34份,其中废卷13份,有效率为90%,任意选取了其中100份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男生0名,女生100名,入校前农村户口学生39人,城镇户口学生61人。(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管理的学生比例达到83%,充分体现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但绝大部分都选择在城镇工作,下到乡镇的很少。并且月收入普遍在2000元及以下,比例还较高,在现实中,四川地区绝大多数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对刚就业的毕业生所开出的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这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值相距甚远。同时每日工作时间长,“五险一金”购买不完全到位,“铁饭碗”的比例也不高,这些是造成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二)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稳定情况总的来说,虽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喜欢这一职业并且愿意为之奋斗终身,同时又因为待遇、社会地位、管理制度和自己的工作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职业稳定情况不好,跳槽情况时有发生。

三、就业现状的原因

从以上调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区域不平衡(以城镇为主)、就业单位和岗位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尤其是大城市的经济条件明显优于中小城市和乡镇,而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与乡镇比较,不管是地域环境、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就业机会,还是培训晋升、各种福利、保障措施等方面都肯定要完善得多。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毕业生即便是在大中城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也不愿意到乡镇或边远地区就业。第二,办园体制的差别。公办幼儿园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比较,毕业生初次就业都愿意选择更有保障的公办幼儿园,即便是不得已工作之后,也会从条件差的地区向条件好的地区流动,不断从民办幼儿园向公办幼儿园流动、从差幼儿园向优质的幼儿园流动,从而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第三,幼儿教师待遇、地位不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量超负荷,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情况更甚,民办幼儿教师还存在公办编制不能确定等因素。[1]128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处于较低的位置,[1]128导致一些学前专业毕业生不愿呆在行业内而选择转向其他行业,形成行业间的流动,因此幼儿教师福利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微的问题,势必会造成幼儿教师流动加剧的现象。这不利于稳定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党和国家重视下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师资需求量过大。2010年国务院国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尤其是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大力兴办幼儿园,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大,需求比较旺盛,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却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即使他们频繁跳槽,也很容易找到工作甚至是比较好的工作。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其一,课程设置有缺陷。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在课时方面,理论课时多于实践课时;在课程方面:专业理论课程多于教师技能类课程,必修课程多于选修课程;在学习时间方面,理论学习时间多于见习、实习时间。高校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学生会因为实践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而频繁跳槽,从而造成就业不稳定的现状。因此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其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与专业紧密结合不够。学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结合专业方面不够紧密,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如何实用,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特别明显,对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缺乏了解、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及教师对幼儿一生发展的影响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没有把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看成一份神圣和伟大的事业。[1]128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缺乏正确的就业观。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加上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使得眼高手低、拈轻怕重成了许多大学生的通病。学生总是期望找到的工作单位性质和工作地点要好,薪酬福利要高,这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很少愿意去效益不太好的民办幼儿园,也不想去落后地区等等。这当然免不了在择业区域上的“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才有利无害。其次,自身能力素质和社会经验缺乏。现在幼儿园对新进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改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学生如果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很好胜任教师角色。这也难免会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再次,缺乏认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把当幼儿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一旦有机会获得条件更好待遇更高的工作,就会毫不犹豫地跳槽。最后,独生子女情结的影响。由于现在的毕业生大都是90后,是家里的独苗苗,并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城镇,自己从小没受过苦,不愿到条件差的地方就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或者到条件好的大城市,就是很多来自较落后地区的学生也因为受“念了大学还回农村没出息”的传统思想影响不愿回家乡,这就导致了毕业生都希望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就业扎堆现象和频繁跳槽现象的发生就难免。

四、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主导,进一步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提升幼儿教师社会地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各省市进一步重视幼教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及性。但由于办园体制的多样化,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间的收入差距大的现象仍然是造成教师跳槽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在解决“入园难”的问题的同时,更要承担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合理规划、布局、投入和管理,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从立法和行政规章上采取措施,确保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幼儿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另外,政府应加大对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并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幼儿园支出成本,缓解因待遇问题而引发的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区域不平衡和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

(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时应符合社会的需求,始终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将就业的需求和课程的教学紧紧结合起来,按照学前教育人才市场的需求优化和调整该专业课程,逐渐摸索出一套基础厚、口径宽,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应用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断增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课程设置既要兼顾国家标准又要紧密结合不同幼儿园的需求。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紧跟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课程改革,设置各种新课程,增设各式各样兴趣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遵循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又要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一线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设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时应该和当下的幼儿教师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紧跟一线的课改要求,尤其是教学实施、课程组织和职业要求之间的联系。以培养既有较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双语型”“艺术型”“双师型”或“现代型”等特点的“一专多能”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2.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基础与职业实践需要的结合。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与总体的课程改革配套、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在抓好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践和创造机会,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整合现有的资源。针对学生的角色训练、专业能力的形成、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心理的训练等方面设立专业的实训中心,更加科学、有效地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利用和挖掘校外的资源,院园之间开展交流,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共享,进行教学创新与课程建设。4.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在调查中,学生因为见习和实习时间短而缺少实践经验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应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并将见习或实习的时间分散到更多的学期,通过更多的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她们未来将要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点、职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等,这样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当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适应就业的需要。

(三)强化师德教育,培养热爱儿童和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师德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在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艰苦等社会风气冲来时,师德建设至关重要。鉴于岗位的实际要求,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要把“爱”的教育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主旋律,把“爱生”作为教师素养的首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儿童的热爱,只有一个真正“爱生”的教师,才能让他的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把“敬业”放在第二位,注重培养学生对幼教事业的坚定信仰,只有热爱事业的老师,才会主动钻研,积极进取,才会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不懈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要将目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予以贯彻落实。再有,要教导学生在择业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待遇高、条件好的物质享受,奉献精神仍然是教师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4

所谓关键期(又称临界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适宜环境的影响下,个体行为的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根据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有关这一观点,提出颇有影响的自然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出生后的10-1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这时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涉及大脑的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参与语言学习,所以吸收新的语言知识就快些,容易些。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发生了侧化,人脑已经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这样的弹性,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难了。由此可见,儿童学习语言的确具有独特优势,学习外语亦如此。

2、TPR教学法

2.1、全面活动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是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J.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语言教学方法。他认为,紧张、急躁的情绪对儿童学习英语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听英语、做出相应的动作,把抽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动作联系起来,让儿童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TPR英语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儿童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让孩子通过跑、跳、做游戏学英语,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只有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情绪主动,儿童的注意力才能持久。

2.2、TPR教学法的特点

TPR教学法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动作解释语言,在把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它主要是由成人用英语发出活动的指令,如“Open your book” and “Close your book”,然后逐步由孩子自己来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使用TPR教学法,儿童不会因为听不懂或不会说而产生焦虑、担心而回避,他们往往会应用自然的动作模仿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去,经过多次“指令—动作”的联系,自然地听懂、学会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指令要求的动作越特别、越有趣,儿童活动的兴趣就越高,其学习语言的效果也就越好。

2.3、TPR教学法在实际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分析

2.3.1、TPR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为了对TPR教学法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并验证其优越性,笔者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培训机构一年级班的14名8岁儿童(7男7女)进行了为期一个月,总计16课时,每课时2小时的TPR教学法实践。在开班前的口语及书面测试中,有6名学生能够认读并熟背26个英文字母,但仅有2名学生能够正确默写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其他学生仅能指认个别字母,书写正确更无从谈起。另外,这些学生只有少数几个会说零星的简单单词,完整的句子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也不会说,更不会依场合而运用。

共16课时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牛津少儿英语A1课本的八个单元,与儿童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日常问候、文具、食物、玩具、身体器官、家庭成员、自我介绍等。除去第一次课教师使用较多汉语讲解课堂纪律、游戏规则及课堂活动规范之外,其他课时均采用每节课不少于80%的英语授课。在每节课上,TPR教学法均被有意识地充分运用。

在教授“Stand up, please”和“Sit down, please”时,教师在教室前面摆放的椅子上边喊口令边做起立、坐下的动作,很快学生便明白了这两句口令的意思。接下来,教师指定某位学生让其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继而扩大到整个班级一起做,而后让学生之间互相操练这两句口令。同样,在教授“Open your book”“Close your book”时也采用动作演示法,同时结合游戏操练,如“Tom, stand up, please!”“Tory, open your book.”等,整个学习过程中只用英语操练,不需要汉语解释,收到了很好的听说效果。另外,使用TPR教学法教授家庭成员系列单词,也收到了不错成效,如教授“mother”时用双手做出洗衣的动作;而“father”便是大力士的动作;“brother”是很帅气的动作;“sister”是很可爱的动作;最后“me”便用双手指向自己。在教师演示过几次,并且学生大致明白各个单词的意思之后,再加入“This is my...”的句型,结合图示及动作反复操练。在操练过程中要求教师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动作夸张,这样才会带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新词及新句型的学习和操练中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在各类新词汇的学习中,使用TPR教学法教授的身体部位及器官系列词汇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是在后来的检验中学生掌握和运用的最好的词汇群之一。这些词汇包括“arms, hand, toes, eye, ear, nose, mouth ”等等。在教授此类词汇时,结合动词“touch”及“point to”让学生亲身示范或与他人做游戏,寓学于乐,学生接受很快,并踊跃起来表演。

2.3.2、TPR教学法的运用效果分析

在使用TPR教学法教授完牛津少儿英语A1课本的八个单元之后,对14名学生进行了结课考试。考试满分为100分,题型分为听力、笔试和口语汇报表演。听力题为选出听到的句子及答语,占20分;笔试包括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的默写和看图选词,分值为40分;口语汇报表演的内容为全书8个单元的主要句型及每单元后的儿歌,要求学生边大声背诵边表演相应动作,分值为40分。考试在几位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的参与下进行,最终考取满分的学生有5名,95分以上的有6名,仅有3名学生未达到90分,但成绩均在86分以上,优秀率100%,这比另外一个未运用TPR教学法的班级足足高出26%。使用TPR教学法教授的所有学生之中口语汇报表演在36分以上的有9人,这也是另外一个平行班级所不能企及的。

事实表明,在儿童英语教学中运用TPR教学法行之有效,学生喜欢听,乐意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些问题是:在教师运用动作边说边教授学生时,学生的听力得到了较大锻炼,但是多数学生仅仅靠条件反射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动作,若要细问该口令的意思,多数学生茫然不知,而要学生自己下此口令则更是困难。因此,教师在使用TPR使学生领悟了新内容的意思之后,必须多加强发音练习,让学生自己边说边做动作反复操练这些内容,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已学内容举一反三,使学生充分理解其涵义。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5

当问起课时价格时,树仁荟属于少儿培训的中高端,平均每节450-500元,而某著名早教品牌的品均价格也只有每节课200-250元。树仁荟每节课的价格在中国内地市场已达到较高费用。2013年,它在中国内地正式开启加盟连锁模式,计划以每年开店20家的速度拓展加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费用,树仁荟到底在教什么?品牌优势在哪里?又是如何运营的?

塑造4~12岁儿童的软实力

与其他著名早教品牌相似,树仁荟也是舶来的儿童培训类机构。2002年它起源于香港,2008年进入中国内地,在上海开设分公司。

但它何以如此高价?

树仁荟中国区总裁吴俊德介绍,0~3岁的早教培训普遍以体能协调感等基础项目为主,4岁是一个分水岭,开始出现才艺类培训,专科学习类等各种划分。4岁之后,小孩就进入了需要持续十几年的“战斗状态”。

树仁荟的卖点是塑造4~12岁儿童的软实力,也就是对智商与情商的引导和开发,尤以情商为招牌课程。很多成年人在时间管理、团队协作、领导力培养等方面有明显短板,树仁荟倡导的价值观是这些短板在年幼时可以调整过来,而且并不困难。吴俊德说:“对于小孩来说,只要每天按照预定的时间起床、学习,保持一定的效率,成绩普遍都能提高。这些好习惯与好的性格特点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树仁荟的教学体系来自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东西方国际级教授的研发,每两个月的课程会有一个不同主题,例如建立自信、情绪管理、团队协作等。每堂课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单元,,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体验式活动。

例如团队合作主题的一个活动是将孩子们的手绑在一起,要求大家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由于自己的左手与旁边小朋友的右手在一起不方便行动,不能自顾自地绘画,需要彼此间的沟通,甚至会出现一位小领袖来进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会让孩子们体验到从争论,冲突到协调,最终解决这一过程,从而习得如何在团队中协调与同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争取优异的团队业绩。

树仁荟的课程按照年龄段划分为三个阶段,从低级中级到高级,活动难度,根据级别适当提高,例如“自信心”主题中的“价值观”单元中,初级班的孩子会认识到什么是重要的,能够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以及通过一系列挑战来提升自我满意度;中级班的孩子则需要对家庭,学业,金钱等人生重要要素进行排序;高级班的孩子则会通过场景模拟来认识人的价值观念会影响生活方式的选择。听起来寓意颇深,甚至类似于成年人在公司参加的拓展训练。

树仁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其他打着“情商教育”招牌的培训机构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这里不会教孩子喊口号,也不会生硬地灌输一些表面的概念,而是让孩子亲身体验。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但这不是重点,树仁荟情商教育的重点是实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做”中“学”,从实践中反思,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打造中国内地教学模式

2008年,树仁荟在淮海路上开设了内地第一家旗舰店。在这几年中,树仁荟更专注于致力于4~12岁情商智商课程的精细化及适用性研发,潜心研发香港纯英文教案内容,让课程更加适应内地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并希望通过一些活动的形式,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和成长。

2013年,树仁荟全新的课程模式开始,培训中心占地面积 400平方米,智商与情商课程的捆绑让孩子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通过不同模块的活动结合,体验到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树仁荟还增加了家长的付费选择,设计了季度的支付方式,让更多的家长从季度付费主动补缴年度费用。

树仁荟的课程安排不光是在教育孩子,同时也在教育家长,每节课后的家长分享、每月的主题讲座、每季度的家长分享会,都会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到孩子的成长并掌握到更多地教育理念及方法,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改善和进步,是树仁荟教学的最大优势。专享的会员服务及趣味的线上学习系统,每年寒暑假的大型海外儿童交流与学习营,让孩子从小接触不同文化背景,提升其思维与理解能力,并扩大其学习视野与成效。孩子在学习中更多地感受到团队合作,沟通方式,逻辑思考等内容。凭借着树仁荟高标准的教学及服务,目前会员的续费率高达90%以上。

早教是“扎堆”生意

吴俊德曾在某个著名早教机构工作多年。他对早教领域感触颇深,在台湾、日本以及欧美其他发达国家,独立门店的早教机构相对稀少。而内地经过了经济发展浪潮,人们忙于创业与打工,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补偿心理,对早教极为热衷。

中国是少儿培训领域最大的开发地。2013年树仁荟才开始开放加盟店,2014年希望有更多的伙伴加入。树仁荟对于加盟地点的判断标准有两个:第一,当地的城市人口与可支配消费情况;第二,是否有同行已经开设中心。吴俊德说:“少儿培训是个扎堆的生意,独自开拓市场反而很窄。”

在一线城市树仁荟的开店密度是每40万人口可容纳一家中心,相比之下其他著名早教机构要达到80万人口才可开一家;树仁荟的店铺面积也仅是其他早教机构的一半,因此成本要降低很多,平均每家店铺成本是其他早教机构的三分之一。而树仁荟品牌属于中高端,课程费用本身又比其他早教机构高,可以更早地收回投入资金。

在加盟体制方面,树仁荟拥有一套独树一帜的培训体系和支持系统。每家新中心开业之前,总部会给到近2000个小时针对不同岗位的全方位实训,从前期的选点装修到中心的启动开业培训,总部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深入支持,全程督导。在人员招聘、市场推广、顾问销售、教学监控上,总部都会给到全面的培训支持及跟进督导。树仁荟对于老师的资质要求及辅导培训也非常严格,完成分中心的岗前培训后,所有教师都要到总部学习训练15天,并经历多次试课和教学主管的测评后,合格的老师颁发证书,并建议回中心待考察一个月后方可展开教学工作。

每周全国各地的加盟中心都会与总部一起召开视频研讨会,中心经理、顾问、老师、市场人员都会总结上周的情况。总部帮助答疑解难,部分中心也会分享经验。吴俊德说:“我们会用这种方式让加盟中心和总部交流更紧密,有疑问可以及时解决,使得各中心拥有好的业绩。树仁荟也在不断地探寻更为专业和全面的加盟体系,让更多的伙伴一起加入树仁荟大家庭,一起成为改变未来的一群人。”

启动资金

一线城市200万;二线城市150~180万;三线城市130~150万(含房租、装修、品牌授权费等所有投资)

加盟费或品牌授权费

不同的级别城市费用不同

选址

小学;幼儿园较多的地方;高档小区

适合哪些创业群体

有教育经验或热爱儿童教育领域的伙伴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6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学管理;思考

教育是国家的发展之基。那么要管理好农村幼儿园,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农村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工作效率。进入21世纪后,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新形势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理性化管理已成为每一位农村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现实问题。

1、积极开展公开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用发展的眼光对现代幼儿园的教育审时度势,不难看出,质量是决定幼儿园所生存和取胜的命脉,教师的教育质量更是决定幼儿园命脉的重要环节。如何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开展公开课教育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现阶段对于公开课很多幼儿教师往往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公开课是园领导分派给某位教师的任务,与其毫无关系。其实,园公开课根本不是园中一两位教师的事情,它应该是由园整体团队来完成的任务,每位教师对此都负有责任。因此,每堂公开课,园领导都会召集全体教师开会,鼓励她们发挥团队力量,为公开课出谋划策,让教师明白:公开课既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大检验,也是教师们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好机会,来共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其次,园领导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教学资源,选派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在幼儿园带班上课的同时,与别的教师一起分享教学经验。教学中,任课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力求教学形式游戏化、多样化;教学内容故事化、情境化。教师适时适度的介入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合理设置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目前,农村幼儿园只注重语言、数学的教学,忽略艺术与科学方面教学问题极为普遍。对此,我们对课时安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减少了语言、计算周授课时数,增设了安全教育一节、游戏两节,特色一节、舞蹈两节;并设置美工、舞蹈园本课程。

3、突出学科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配备,选派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在幼儿园带班上课,并与小学教学分离,避免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提高小学班教学成绩,忽略了幼儿园教学质量。

教学中,任课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力求教学形式游戏化、多样化;教学内容故事化、情境化。教师适时适度的介入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4、做好幼儿园与外界的沟通

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的沟通,只有幼儿园与外界沟通好了,那么幼儿园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农村幼儿园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与各个物资供应和维修部门关系处理得好,可使农村幼儿园后勤管理处于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保证农村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仅加强农村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而且依靠广大家长对农村幼儿园教养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强化”效应。三是可利用社会各种机构和部门,通过参观访问、表演等,扩大幼儿眼界,增长幼儿知识,对幼儿来说,农村幼儿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王国”,他们必须通过多种社会接触来增长知识。农村幼儿园管理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是农村幼儿园管理理性化的必要途径。

5、积极为幼儿园引进正规的师源

农村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很多教师不愿意到此任教。从而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师缺乏,大多是聘请过来的代课老师,幼儿园得不到正规的师源注入,整体处于低迷的状态。所以,作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必须积极的去引进年轻教师和正规师源的注入,让新的教学理念逐日幼儿园,让幼儿园充满年轻的活力,得到正规师源,从而带动幼儿园的幼儿,提高教学的质量。

6、凸现办园特色,提升办园整体水平

园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力,有效的促进了师生互动的过程。每周一节的特色课程和美工、舞蹈园本课程,已成为我们的特色活动。幼儿准备油画板和各色油光纸,主要以粘贴、折纸、绘画为主,幼儿的作品在班级设置的画袋内展出,及时展示了幼儿学习效果。幼儿表演的舞蹈组合就是我们课间操和特色课的成果,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还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把幼儿艺术教育变为现实存在的乐趣。

7、加强口语教学,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7

【关键词】留守儿童; 关爱缺失; 树立自尊自信 ;找回新我 我从事教育教学至今,已有十余载的教育教学生涯,在这十多年中,我都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并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送走了一届毕业班,又迎来一届新生,一个崭新的群体,一群不同与上届的学生。在这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我发现一个秘诀,我们的老师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自我,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否则思想就会僵化呆板,不能解决学生心理发展的问题。如果你不善于学习,知识就会老化,你用上一届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在下一届的学生身上,就会不适应,管理上就不会得心应手。

这一届我又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并且是全校教师中课时量最多的老师。也许这是一种缘分,我担任的这个班中,有许多都是“问题学生”,有些是小学时就出了名的,而这出了名的学生,又恰恰集中在我们班上,我用上一届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他们,可事情不过一周,就有撕毁学校窗帘的啦,回家的路上殴打小同学啦,一件一件的坏事接踵而来,让我摸不着头脑,我开始怀疑了自我,但经我仔细的调查研究,才知道一个新的问题横跨在我的面前,我们班有45名同学,其中就有32名是留守儿童,有的还是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就摆在了我的面前,这是我以往没遇到的新问题,但经我三年的摸索和探寻,我成功的把这一届“问题学生”送入了高一级学校,有的还进了省级名校—师大附中、省名中。现在我把我的教育教学方式总结如下。

1随着我国打工潮的高涨,留守儿童普遍并长期存在并且会占学生比重的大部分,这是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制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期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留守儿童节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刚送出去的这届学生中留守儿童竟高达75℅,45名学生中,有32名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既是留守儿童,又是父母离异后的孩子。

2留守儿童存在的几种心理问题.

有的人把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称作将来中国的“定时炸弹”。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了,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却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

2.1监督弱化,孩子放纵了自己。七年级上学期,我作为班主任,我是学校办公室里常常被叫的顾客,我们班的学生,有撕毁学校窗帘的,有抽烟的,有的学生在晚寝后打扑克的,更有甚者,在星期五学生回家的路上殴打小同学的,等等。一时间,我的脑袋都变大了,我又刚刚跟小学升上来的学生接触,一时间很难了解他们。这时有学校领导的质疑声,有同事间不一样的眼神,这时我怀疑了自己,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我还行吗?

但是我总坚信,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突破口,都有解决它的良策。后来我发现我们班留守儿童多,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父母监督弱化,放纵了自己。

父母外出打工去了,把孩子留给祖辈抚养和照管,这些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溺爱孩子;另外一种是: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孩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所以有的留守儿童痴迷于电子游戏,有的不良行为,更有甚者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

正因为以上两点原因,许多留守儿童都显得无拘无束,自由放纵了自己,有的人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学习自然难以上进。监护人由于种种原因,也很少与老师取得联系,自然也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等到留守儿童出了问题,违反了校纪班规,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与监护人取得联系,监护人到了学校才知孩子的所作所为,有的是大吃一惊,有的监护人还说一些风凉话,孩子在家,我们管,孩子到校老师管。其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但是监护人根本不懂这一点,出了问题,千方百计往别人身上推,把自己弄得个清清白白的,学校的教育成了独力难支。

2.2留守儿童的关爱缺失。 父母由于长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孩子见面,只能在电话中与孩子沟通,有的父母,甚至几个月才打一次电话,与孩子的沟通少了,很难了解真实情况,孩子犯了错误,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出现了情感的饥荒。逢年过节时,看着别人的父母带着孩子逛公园,有说有笑的;看着别人的父母带着孩子买吃的,买穿的,闲荡在大街上;看着这些场景,留守儿童的心里在流血,自己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孤独等待着自己,在深夜上床睡觉时,自己在偷偷的流泪,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现在在何方,我在这里思念着你们。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在学生中经常听到,别的学生说:“你的父母几年都不回来,你的父母已经不要你了,他们又在外有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话,留守儿童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打击,心灵在暗暗流泪,长期以往,留守儿童的心理非常自闭,除了自己之外,他们不相信任何人。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8

1 评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每一领域都规定了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指导要点,例如语言领域规定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作为全国幼儿园教学活动在指导性文件,是一代又一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专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紧扣目标,而不能从主观臆断出发偏离目标。幼儿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常会包涵多个领域教育内容,很少有单一领域的教学,因此在评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看教师教学是否达到了多方面的目标要求,目标制定是否全面、适宜,是否能被幼儿所接受。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阐释了教育目标要落在人的最近发展区的规律,既不能轻易就可以得到,而通过努力又能得到,幼儿园教师制定的具体课堂教育目标也应符合这个规律,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适中为宜,而何为适中,就只有在工作中把握揣摩了,幼儿园教师需具备这个能力。

2 评选材

幼儿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即便是同样的教材,教师也有选择加工的权利,以适合本地、本园、本班幼儿实际。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从儿童教育目标出发,结合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活动多采用主题教学,即围绕某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主题的选择显得很重要。所选主题要是幼儿所熟知的,不能超出幼儿知识和生活经验范围,然后教师还要对主题进行加工、调整,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来源于生活又高之于生活,以增强选题的趣味性。例如围绕“莲花”这个主题开展教学,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呈现莲花的图片、动态视频、解说词,让幼儿了解莲花的形状、构造、特点、生长规律、用途、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些莲花有关的人和事,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莲花的认识,最后让幼儿对照图片画莲花。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既符合幼儿经验水平又具有趣味性,教学目标在隐含中得到了实现。

3 评教学程序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教学程序都是相类似的:简要介绍本节课主题图片、视频演示,讲解幼儿练习总结展示,但是并不需要有固定的模式。教学程序方面需要注意几点:一是教学进程要快慢适中,在幼儿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判断的标准就是看幼儿是否轻松愉快的在学习,部分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时候容易速度过快,总是想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但却事与愿违;二是各环节安排科学合理,详略有当,重点突出,不能平均分配时间;三是教学程序虽然相似,但是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具有新鲜感、能激发幼儿感知觉的环节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一位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我的家乡”教学活动时扮演了一个火车司机的角色,带领幼儿周游家乡,每遇到景点就停下来欣赏,解说其特别之处,同时播放赞美家乡的歌曲,幼儿兴致高,实现了共鸣,教学效果很好。

4 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幼儿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三大类:①口语传递法:讲解、讲述、讨论、谈话、提问;②直观法:演示、示范、观察、电化教学;③以儿童活动为主的方法:游戏、实验、练习。[2]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所教内容及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匹配,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起到最佳教学效果;要与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不同的年级教学方法有所差别,例如小班多采用游戏法、演示法,中班大班适宜采用观察法、谈话法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因时因地制宜,富于变化性,熟练掌握各种方法,运用自如。

5 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师肩负保教双重任务,为了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建立起亲密的师幼关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而师幼关系是否亲密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表现出来,成为评价指标之一,如幼儿是否敢于和教师交流、表现是否自然等。就教学方式来说,不同阶段的教育差别较大,中小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性随着年级增加而逐渐减少,而到了大学阶段则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很少了。幼儿园教学师幼互动是不可缺少的,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幼儿的配合,缺少互动则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幼儿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教学中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互动性成为评课指标之一。

6 评教学基本功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9

1.舞蹈教育的意义

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体制中,家长和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孩子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这就决定了舞蹈课作为中、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对于培养专业艺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儿童教育领域里,与其他学科相比,儿童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具有推动儿童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因素。舞蹈具有可视性、运动性、具体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与儿童兴奋强于抑制、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思维具体形象等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把舞蹈中的潜在因素巧妙地转化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舞蹈变成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活动,借用舞蹈表达孩子们的所想,以舞蹈启情、育智、健身等,舞蹈的意义已远远超其自身的训练价值。舞蹈是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能推动儿童全面发展,是实施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2.舞蹈教育的功用

从幼儿教育课程的实践操作看,舞蹈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又具有智力开发、美育教育、素质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形式集德、智、体、美为一体,且有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感受性、符合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是对少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极好的教育形式。舞蹈是美的艺术,它是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是用人体动作、造型来抒情的视觉艺术。总体来说,科学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发育,提高少儿身体素质;作为一门艰苦的表演艺术,舞蹈训练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意志品质;作为无声的语言,少儿舞蹈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心灵感悟,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二、舞蹈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

1.舞蹈课程总体描述

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舞蹈学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舞蹈学也有不同的专业,这些专业与其它艺术学科又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如舞蹈与造型对形体与姿态的要求;舞蹈与影视对形体的表现力与时间节奏的要求。所以,在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通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笔者设计了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职业能力培养与具体学习内容。

2.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围绕舞蹈课程教学计划,为学生讲授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舞蹈理论教育是幼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避免理论课的枯燥,任课教师需要结合舞蹈动作来教授理论,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舞蹈知识的传授能力。其次,做到课堂舞蹈训练有素。在学生充分理解舞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舞蹈基础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坚持舞蹈教育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形成由舞蹈元素→舞蹈律动→舞蹈动作短剧的训练体系。以传统古典舞的神韵为中心,民族民间舞蹈为辅助,训练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以及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辨析能力,从而使每位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再次,开展舞蹈创编。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学前教育中,必须结合教学环境开展舞蹈的创编。那么,这些准教师们就需要掌握幼儿舞蹈的创作及编排技巧。舞蹈创编就是要根据舞蹈的“构思”,让某一个因素(动作、时间和空间)发挥中心要素作用,其他的因素在结构舞蹈时作为辅助成份。例如,创编某个舞蹈时,选定一个可作为编舞基础的动作,这个动作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内都可能要做。这样,同样的动作就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单独或好几个一起做;面对学生(观众)或背对学生(观众)做;在不同的方向做。

3.注重实践训练

为提升“准幼儿教师”的舞蹈技能,学校、班级可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活动,或要求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艺表演和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或按照教学任务的要求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通过各种活动、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到理性认识体验,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编排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即兴舞蹈能给舞蹈者(幼儿)完全的自由和兴趣,鉴于即兴舞蹈的必要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具有特别重要作用,每位幼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以某个题材进行舞蹈创作,在超出意识之外挖掘出大量的意想不到的舞蹈动作,在经过理性的筛选和组织编排,创造出精彩的、适合幼儿教育的舞蹈小品。

三、结语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10

关键词:学前英语;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111 -04

通过对江苏省79所高职院校[1] (包括公办院校57所,民办院校22所,不包括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查,共有64所高职院校开设英语专业,占调查院校总数的81%。未开设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为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视觉艺术学院、江苏健康职业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等,这类学校共有15所,占调查总数的19%。在全省79所高职院校中,有5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占江苏省高职院校总数的70%,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另有9所院校开设应用英语专业,方向各异,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应用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应用英语(酒店商务英语)方向;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应用英语(人力资源方向);南通职业大学开设应用英语(商务方向),应用英语(翻译方向)等。这些数据说明英语专业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招生红火,招录比例也非常高。

与红火的招录情况相比,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和《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英语专业已成为红牌警告专业,而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黄牌专业。[2] (红牌专业指失业率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即失业率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3] 英语名列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本科专业,而在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7个高职高专专业中,商务英语位列其中。

社会上需要大量的英语专业人才,每年我国有数以万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走上社会,踏入职场。社会有需求,供应也较为充分,但为什么英语专业连续三年成为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呢?此问题已引起有关学者和有识之士的深思。究其原因,其一是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设置雷同且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一味忽视市场吸纳能力与市场需求,致使劳动力市场上英语人才供大于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失业量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待遇较低,就业困难日趋严重。原因二是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迅速实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换言之,从数量上来说,供大于求;从质量上来说,则供不应求。

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大学生就业状况既反映了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状况,也反映了大学生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对于英语专业我们是不是该考虑开设不同的方向呢?广开思路,对地方和全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跟踪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改革传统的英语专业,科学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我省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一、开设学前英语专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我国是人口大国,0~6岁儿童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新增1400万幼儿入园,这就需要配备大量训练有素的教师。从江苏省来看,截至2010年,全省有幼儿园9564所,3~6岁幼儿总数为152万人,3~6岁在园幼儿数量为136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9.65%,苏南地区已达到95%以上。几乎每一所幼儿园都开设英语课程,幼儿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受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广泛重视,社会迫切需要具备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幼儿教师。按现有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规模计算,“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幼儿专任教师数约为89784人,缺口数约为3万人左右。幼儿教师是否“科班”出身已经成为家长们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重要指标。但很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师非科班出身,多是本园老师。有的幼儿园聘请外教,但外教多为外国在华留学生,他们工作不稳定,经常更换。而早教机构中的英语教师,其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实践证明,在学前教育这个岗位上,高职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由此可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英语教师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从全省范围看,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自身成熟的英语专业优势,与幼教专业相结合,开设学前方向的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英语幼教人才。现在许多师范类学校纷纷设置了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幼儿英语师资培养质量,已经初见成效。如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师范类)(幼儿英语),目前已开设此方向的职业院校有江苏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院校的办学经验可以为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学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框架体系

(一)学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高职院校学前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见图1)符合高职院校的整体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标准的英语语音、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较深厚的艺术修养,能在各类性质的幼儿园、早教机构、英语培训机构或托幼机构从事幼儿英语教学、培训和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是既具有较高的英语能力,又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语音发音,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语言表述得体,较强的模仿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有一定的感染力。学前教育专业方面,需要掌握系统的幼教知识与技能,包括幼儿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及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扎实的美术功底,并通过必要、充分的教学技能实践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和谐发展。

图1 学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前英语教育的特点,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英语专业方面首先应突出“英语听与说(含唱)”的要求,其次是外语教学理论的掌握与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而对其他方面则相对降低要求。而在幼教专业方面则应坚持以游戏、歌谣、故事、舞蹈、表演剧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幼儿英语教育的新方法,注重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开发。

(二)学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体系

课程设置是各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社会更需要的是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技能,也有相当的实践能力与实际经验的毕业生,这些对高职院校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体系(见图2)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体现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符合学前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图2 学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体系

1、学前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

根据图2,学前英语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翻译,写作,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及办公室自动化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现代幼儿英语教学法、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游戏理论与设计、钢琴、声乐、键盘乐器及演奏、形体及舞蹈、手工制作、幼儿舞蹈创编、儿童美术、儿童文学、普通话训练等。

通过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初步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

2、教学时间安排和就业方向

教学时间安排:学习形式采用在校学习两年半,最后半年转到幼儿园实习,全部安置就业。

幼儿教师以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要强调实践取向,加强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进而实现从“工具化”教师培养到“成人”的教师培养的转向。该专业学生在两年半的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英语和幼教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学院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跟班实习,另有半个月的校内实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见,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可以有效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逐步建立学前英语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模式。这种一体化模式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然趋势,其紧密结合对于培养出色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教师资格证(幼师、小学),(或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资格证书),PEPC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营养师,育婴师,剑桥少儿英语培训资格证书,以及钢琴、舞蹈、声乐等应用水平证书。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各类幼儿园、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语言培训机构等单位从事幼儿素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学生专业对口,能学以致用,从而实现优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状况。

三、我省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我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开设学前英语专业的优势就在于,第一,利用政策优势,国家和地方纷纷推出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在2012年3月1日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标志着江苏学前教育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种种利好消息表明学前英语专业毕业生缺口大,就业前景看好。

第二,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远高于中西部。可以利用江苏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优势,吸引优秀毕业生前来就业,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行业发展。

第三,“全国教育看江苏”,利用江苏教育资源优势,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全面提高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鲜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未来几年内,江苏省将新建幼儿园1545所,改扩建幼儿园1960所,新创建省级优质幼儿园1920所。[4]而就江苏省会南京而言,在3年内新建180所省级优质公办园。[5]学前英语专业恰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就业前景广阔。

学前英语专业办学特色鲜明,紧紧依靠江苏近万所标准幼儿园和省内近两千所示范性幼儿园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和幼儿园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向一线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领导者学习,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现状。同时聘请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到高职院校做讲座,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发展动态。学生毕业时既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又能满足个体需求,实现“双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院专业特色的体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师资队伍适应开设本专业的需求,改变现有的师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构建合理的师资结构。

(一)大力引进师资中高职称、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新专业的建设中必须有雄厚的、专业对口的师资力量,在专业不对口、教师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开设一门新专业是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极端不负责。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所在,合理的师资结构表现在年龄、职称、学位、专业教育的合理。高职院校要积极、大力引进符合本校定位、适应学前英语教学需要、适应高职院校学前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的学前英语方向的教师,大力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全力打造优秀学前英语师资队伍。

(二)鼓励本院系的英语教师进行学前教育的深造和学习

1、英语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多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推荐并鼓励英语教师到本科院校攻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努力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这是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师资来源的最稳定且很有保障的措施。英语教师缺乏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到本科院校攻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能有效且系统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历结构和跨专业知识。

对于这类教师,高职院校应在本校的政策上予以倾斜,从制度上保障教师进修和学习的权益,如对他们进行课时、科研工作量的减免,教学时间安排灵活等,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政策,减少这部分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如期回到原高职院校,为高职学前英语专业的学生授课。

2、英语教师应加强幼教实践技能的学习

同时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还应进一步完善英语教师定期到各级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实践制度,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广泛开展与师范类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本专业师资素质

利用江苏高等学府数量众多的优势,可以同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学府进行合作,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幼教知识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它的学前教育专业蜚声全国,此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既有着陈鹤琴这样的先辈开创历史,又有全国唯一一个学前教育部级重点学科作为发展平台,拥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还拥有全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博士后流动站。[6]同这样的高等学府进行交流和合作,将极大提高本专业师资的素质,优化学前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也可以向兄弟院校取经、学习,如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师范类)(幼儿英语),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已有多年,师资力量不可小视。另外同为高职院校,其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方向具有相似性和参照性,在开设新专业时它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许多可贵的可取之处。

(四)从各类幼教机构中广泛聘请兼职、外聘专业教师

学前英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师队伍的构成可能长期存在兼职、外聘教师。

从省级优质示范幼儿园招聘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到高职院校,承担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性(下转第17页)(上接第113页)较强的课程,如幼儿园教师技能训练、幼儿园手工制作、见习与实践指导等课程,这些兼职、外聘教师长期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熟悉幼儿的特点,动手能力强。通过将幼儿教师“请进来”的方式,能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结合,优化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前教育师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快速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以上三种方法与措施,拓宽了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的来源,多渠道结合实现了英语教师幼教化,为开设本专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结论

专业课程框架体系和专业特色研究是我省高职院校学前英语专业设置应该考虑的重点,必须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打造优质专业品牌,培养服务江苏区域经济符合学前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运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139-140.

[2]张晖,叶小红.江苏省幼儿园教师规模现状及其“十二五”需求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49-54.

[3][4]汤丹.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8,(07):20-21.

[5]虞翔.TPR 教学法在学前( 英语)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7):99-100.

[6]黄芳.学前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123-124.

[7]王正胜,丁素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6):79-85.

[8] [9]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夯实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基础——第五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64-66.

[10]刘满堂.关于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2):61—64.

[11]彭晋祁.高专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长沙师范学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98-100.

[12]刘存刚,宋占美.高职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时空,2007,(14):40-41.

[13]李常玉,蔡召义,程根银.安全科技英语专业设置的可行性探索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3):51-54.

[14][15]张庭辉.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11,(06):129-131.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11

“小学教育是为小学儿童举办的,……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小学儿童,认识他们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要求。”〔1〕儿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了解儿童,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恰当地运用儿童喜欢和易于接受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教育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教育中对人的不重视,教育中单纯注重知识学习和智力的片面发展,而且“近些年,日益激烈的‘应试教育’,已经从中学蔓延到小学”。〔2〕小学教师中的“许多人并不了解小学生,当让他们谈谈小学生的需要时,许多人都是根据自己的角度来推测”。〔3〕为使教师充分认识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以及对未来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养目标逐步清晰,定位于培养合格的乃至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是为了促进小学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仅要学会“教什么”,更要学会“怎么教”,“怎么才能教好”,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育好人”。为了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未来的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要学会成为“长大的儿童”,能把自己“变成孩子”,能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育孩子”。〔4〕但当前一些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还存在一些缺陷,如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定向在小学’在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体现不够明显。”〔5〕“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专科或本科毕业的小学老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6〕笔者在对某校小教师范生在小学实习的表现进行调查时,一些小学的校长和教师反映实习的部分师范生缺少儿童化语言,通过听师范生的课和与其交谈,发现缺少儿童化语言是存在的,而且部分师范生缺少对儿童实际的、具体的认识,甚至存在错误认识;教育教学中也不太会从儿童的情况出发,不能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活动。因此,培养师范生重视儿童、正确认识儿童,能采用儿童喜爱并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小学教育专业需要构建儿童化教育。

二、儿童化教育的内涵及构成

所谓儿童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深入掌握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能从儿童的角度认识世界,并掌握儿童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儿童化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儿童精神的教育、儿童视角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一)儿童精神的教育

所谓儿童精神的教育,是指使师范生树立以儿童为主的精神,并深入儿童精神世界,从儿童本身看待儿童,以儿童为教育的起点,在教育中尊重儿童,平等对待儿童,以儿童为成长的主体,以促进儿童生命成长、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儿童精神的教育主要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并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儿童视角与儿童化方法的教育

儿童视角的教育重在培养分析儿童的能力和“移情”能力,促使师范生主动从儿童的位置和角度看世界,而不是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儿童看世界。例如能蹲下身来以儿童的高度和眼光看世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是指师范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儿童成长规律和成长经验为基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采用儿童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和教学。例如,能根据儿童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玩中学”等教育和教学方法。

(三)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儿童化语言的教育主要是对师范生进行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习惯的儿童化的口语与体态语的培养和训练。儿童化的口语是指用简短、清晰、具体形象、浅显、幽默的语言,亲切柔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体态语是以微笑、可亲的表情、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姿态,恰当的空间距离与儿童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语言是儿童乐于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师范生需要特别进行儿童化语言的教育和训练。

三、“儿童化教育”的构建

(一)建立以儿童发展为线索的教育类课程体系

当今师范院校中教育类课程是“‘专业’的附属品”,〔7〕教育类课程不太受重视,内容较落后,“教育类教材基本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教,较少涉及如何学。”〔8〕教师的教育方法脱离实际,更多是理论的讲解,不利于儿童精神的建立和儿童视角的形成,也影响到儿童化方法的形成。教育类课程应注重联系儿童的身心特点,应借鉴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以儿童发展的阶段为主要线索来设计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结合每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内容而定。”〔9〕教育类课程联系小学实际,联系儿童实际,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主,使师范生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实践中能对儿童实施良好的教育和教学。同时要配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类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方法(74.4%)”,但却是“师范生认同率是‘0’的‘纯理论教学’”〔10〕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可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到小学实践、调查等相结合,使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学有所用。积极探讨教育类课程的多样化评价方法,改变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的情况。

(二)专业课程突出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高师院校近年来重视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范生将面对的是小学儿童,这就决定了将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知识内容本身,还必须关注知识的呈现形式。”〔11〕而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缺乏对小学各学科所涉及知识及小学生知识状态分析,造成师范生在知识准备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困难。”〔12〕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只局限于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必须针对性的进行儿童化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科学教育》等课程的教育和教学中,要充分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和了解上,教学突出和小学儿童的联系,突出实践性训练。例如,如何采用符合儿童提问和交流,如何组织儿童讨论,具体的教学如何依据儿童来展开。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小学合作研究,甚至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和提出建议等形式。

(三)建立儿童化语言训练课程及标准

目前,一些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中的内容和训练没有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忽视将来面对的教育对象———小学儿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化语言”的训练,缺少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缺少儿童化语调、语言、表情、姿态的训练。因此,在《普通话》训练的基础上,开设《小学教师口语》课,对儿童化口语和体态语进行专门教育和培训,并给予充足的课时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建立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师口语训练上采取符合儿童思维和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在语速、语调、语气、遣词用句上进行训练;体态语上对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进行训练。此课程最重要的是进行实际的训练,可采用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采取深入小学和儿童交流的方式进行提高。

(四)建立以儿童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

目前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主要学习的是做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实习生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常围绕‘我怎样教’而不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进行。”〔13〕缺少对儿童的分析,缺少对儿童学习的认识。改革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第一,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儿童,突出以“学”为主。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以“学”为主,以儿童为主,重视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研究儿童如何学习,实现教育教学以儿童为起点,学习如何促使儿童更好的学习,学会促使儿童主动的学习,指导教师要以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学生成绩做出评定。第二,开展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一对一的“手拉手”活动。组织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交朋友,要求师范生每周和儿童见面一次到两次,进行交谈、玩耍、学习互助等活动,要求能了解儿童的语言、需要、爱好、性格、情感、行为特点等,做好交往笔记和反思记录。这个活动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直持续开展到大学四年级,使师范生生动而深入地认识小学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第三,开办“星期日义务小学”。〔14〕应高校依托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采用免费方式向社会招收小学生,在学校内举办数学活动、美术与手工、写字与书法、舞蹈、英语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开展,每学期举办一期,学生具体组织实施,教师担负指导和帮助,师范生重点学习如何针对儿童进行教育和教学。

(五)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合作制度

“高师小教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直接走进教学课堂,他们没有亲身的小学教学体验,这自然会影响教师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15〕不仅仅是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其他专业教师也存在这种情况,而且教师与小学的联系较少,使教师对小学不了解,对儿童不了解,对儿童的认识往往停留于理论上,对儿童的发展缺乏清晰的、实际的认识,影响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承担小学教师培养任务的高校教师必须改变封闭自守的学术方式,走出大学校门,深入到小学熟悉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掌握小学教育问题,明确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向。”〔16〕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的合作制度,使教师深入小学开展教研活动,甚至可以让教师深入小学一线进行教学和管理,去小学执教,使教师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解儿童不同时代的要求和特点,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使教师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时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通过合作“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共同发展”。〔17〕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12

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外语教育的低龄化已成为国际第二语言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步普及儿童外语教育,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在幼儿园开设了外语学习班。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英语教育,从2001年起,全国小学已经逐步开设了英语课;2010年7月颁布的“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学前教育纳入了规划。同时,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英语教育也充满关注和期待。

2.学前英语教育的现状

我对西安地区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师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的发展。

2.1教材

学前教育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缺乏正规性和系统性。教材编写方面,首先,每种教材都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学模式,而且每一种教材都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其次,有些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只是对国外或国内优秀教材的翻版。再次,有些教材只是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压缩版”,对儿童的词汇、语法提出了远远超出他们认知能力的要求。最后,少儿英语教材配套资料缺失。教材选择方面,许多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跟风现象。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也有些选择教材关注的是其商业性和市场性,把一定级别的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手段,过于迎合家长的口味。在教材质量和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稳定的、持久的学前英语教育。

2.2教师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前英语教育的教师英语水平普遍低。学前教育英语教师的构成:从专业上看,主要以幼教专业为主,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从学历来看,教师以大专和幼师学历为主,也有部分教师没有大学学历。从人员组成上看,以幼儿园在职教师为主、外聘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为辅。从年龄上看,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前教育英语教师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1)英语语言能力方面,听说能力差,语音、口语存在很大问题,发音不标准。(2)不熟悉英语教学规律,缺乏英语教育经验,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技能技巧上都显得不够成熟。合格的幼儿英语教育师资严重匮乏,极大地阻碍了学前英语教育的发展。

2.3教法

英语教学的单一化、形式化及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许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时,大多教给他们一些概念性的英语知识要求掌握,如认读英语词汇和简单的句型等。方法大多采用灌输、领读等单一化形式,教学模式基本上都使用传统的基于汉语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的功利性倾向。为了及早地展示英语教学效果,少儿英语教师急于让学生出成绩,并过早增加了书写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级别的考试,以非理性的标准评价幼儿的英语学习。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违背了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加重了幼儿学习的负担,还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对英语的厌恶情绪,给幼儿学习英语带来一定的难度。

3.解决的新思路

3.1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英语课程设置要遵循整体化原则、情景化原则和灵活性原则。首先,开设英语的幼儿园或学前培训机构要把英语课程当做全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一种整合。其次,把英语课程作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组成部分,它是促使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发展的一有机体。最后,它是中西方文化经验的一种整合,以显示出它能更好开发幼儿智力的优势。学前英语课程设置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要情景化、在交流互动中习得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进行创新,多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上下工夫,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最大效能。学前教育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灵活,不能固执于某一种教材,应使英语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幼儿生活的需要。在选择教材时,要研讨学期英语教学的师资条件,凭据幼儿园英语练习特色和情况,必要时应调整教学内容。

3.2教师

合格的学前英语师资是开展学前英语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学前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首先是引进合格学前英语教育人才,其次是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采取“英语教师幼教化”和“幼儿教师英教化”两种职后培训的方式解决学前英语师资短缺的问题,这是促进英语教学发展的关键。学前英语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学、业余、远程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及英语教学能力。为了使教师的英语水平、口语能力、发音和语感有很大改观,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也可定期组织教师观看英语教学录像、开展英语教学观摩,口语比赛、专家指导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英语素质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保证幼儿园英语教育的质量。

3.3教法

教学活动设计要游戏化、生活化;教学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和身心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适宜学前儿童的身心特色,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幼儿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学前儿童学习英语,应经常采用儿童熟知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动口等活动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玩的愿望,又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高高兴兴的活动中自然习得英语。

学前英语教学应体现生活,利用生活进行教学,使教学与生活巧妙结合,时刻把英语教学与儿童的生活整合、交融,让英语的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从幼儿自身出发,从幼儿的周围生活出发。要在幼儿每日生活中自然渗透英语,每一活动、每一环节都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英语交流。因外,教学评价准则的制定要以英语教学倾向为依据,以儿童为主体,以幼儿兴趣的培育为主题,以推进全面发展为目的,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