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少儿古典文学

少儿古典文学

时间:2023-05-31 09:21:46

少儿古典文学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1

[关键词]儿童读经 必要性 品德 语文

近几年来,读经教育一直得到许多大德有识之士的提倡,被称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掀起了一股读经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南怀瑾老先生,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弟子台师大王财贵博士,以及国内许多著名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一直以推广读经为己任,奔走呼号,四处演讲,使读经教育风气日盛。1998年初,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正式在全国范围展开,将读经教育推向高潮。

一.读经与儿童读经

(一)读经与儿童读经的含义

所谓读经,按照王财贵教授所讲,就是读最有价值的著作。经,本义是“挂在织布机上的竖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是蕴涵着常理常道,可以作为人们思想行动标准的书”。经典,是高度智慧文化的结晶,是启迪人们得以安身立命的生命指南;而读诵,则是我们民族已经沿用了几千年极简易、极有效、极高明的学习方法。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学习的特点是“可塑性高,施教最容易”。儿童读经,就是让处于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年龄阶段的儿童,读诵中国文化及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典籍,以根植文化修养,以拓展心胸见识,以启迪深远智慧,以教养崇高人格,如此造就德智兼备的贤才,襟怀天下的大器,乃至于达到国家民族文化薪传的远大目标。人不学,不知义,让儿童接受圣贤教诲,读经的教育,是每个教师与为人父母应有的见识与天经地义的责任。

(二)儿童读经的争论

对于儿童读经一事,力倡甚至热情赞赏者有之,反对甚至严厉批评者也有之。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态度常常让一些家长和孩子乃至于一些一线教师都无所适从,反对儿童读经的人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1)经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形成的典籍,而现在是21是世纪,读经认为是一种文化的倒退更何况经书的典籍里充斥着大量的文化糟粕,如果对经典的内容不加辨析,社会发展的方向感不清晰,把经典简单的拿来,只是让儿童反复的诵读那读经的后果只能是培养一批思想倒退的书呆子(2)施教者从文本出发,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经里包含的一些典籍内容难度极大,随处剪切一段经典,把它塞进小学课本不要说儿童没法理解,就是成人也有许多人不能准确理解,儿童是未成年人,而四书五经在成书时不是为儿童准备的,让儿童去读一些一起知识水平无法理解的经书,不论是文言还是白话,读者和作者的心理跨度都很大,除了徒增儿童的学习负担外,较少其他教育功能。

虽然目前对儿童读经争议较大,但是儿童读经的必要性还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按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选择性的选编教材,这些消极因素是可以降到最低的,从而使儿童从读经中获得最大的益处。1998年初,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对北京、湖北的1500名儿童进行了3个月的试点,“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开展古诗文诵读不但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2003年,科技部研究中心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的一项评估报告显示:“通过背诵古典诗文,73%的家长和8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近九成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了良好作用,94%的家长和100%的教师表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据很多文章报道,读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文学、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和自制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共读的形式还促进了“亲子相长”、“师生相长”。应该说,正是这些事实坚定了老师与家长的信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校与家庭参与到诵读经典的教育活动中去。

二、儿童为什么要读经――读经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问题的青年,问题的学生,校园的暴力,青少年的犯罪以及由此衍生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究其根源:我们丢弃了文化教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本精神,我们已将国家伦理道德抛弃,由此而导致的种种恶果,自然也就成为事所必至、理有固然的程度!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要亡羊补牢,我们必须重新去认识我们的文化,去根植文化之根,以重塑世道人心。其基本方法就是恢复对文化经典的读诵教育,特别是让心性纯真的儿童自小接受读经教育。这是培固根本、正本清源、切实可行之路。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老人等德高望重的政协委员就曾提案呼吁:“(我们)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们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既然古代经典被给予了如此之高的地位,就说明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所以说,儿童读经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读经运动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

同志在1997年11月访美演讲中说:“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没有了经典,就没有了文化,没有了历史,没有了根基,没有了常理常道,因而也就没有了未来与希望。所以说倡导读经,激活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读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1.经典本身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理论。

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它提出了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又如,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人格,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孟子》中的许多语言已经成为两千多年来志士仁人立身行事和判断他人行为的准则并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这些中华文化经典蕴涵着优秀的传统美德。

2.经典中榜样的示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在经典的哺育下,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他们中许多人都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例如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正直认真勤奋好学不从流俗不屈不挠具有远大理想,愿为社会献身的热血青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等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儿童通过学习这些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他们也能起到一定的感染,生活中发生类似的事情儿童也能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这些先进事迹对涵养少年儿童的善心,仁爱之心,培养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养成举止文雅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密切亲子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

3.读经内容贴近儿童实际,有助于提高儿童道德品质。

朱熹也指出:“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因此,经典的德育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范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至于那些蒙学名篇,既有丰富的知识又包括许多人生格言和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道德行为规范并且把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比如弟子规中就有这样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少年儿童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既识字学知识又学那些看得到,摸得着,在日常生活中用得着的具体行为规范,并在实生活中去尝试,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总之,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集中到一点,就是起到了蒙以养正,即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的积极作用.这是读经教育取得显著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儿童读经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读经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经典著作都是浓缩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晶。中国文化的宝库主要在上下五千年的古典书籍里,每一代人的创造力都是基于历史典籍之上,不断融会贯通,推陈出新,成为新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自己的文化,放弃历史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自信心、创造力和凝聚力。现代教育侧重于传播知识和技能,使新一代缺乏传统文化的根底。有的人学习了西方一鳞半爪的东西,模仿其糟粕,出现了许多社会病。不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不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改革开放后,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扩大我国对外影响的途径。许多国家从东方文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其所用,并有创新,丰富了人类文化内涵。“经”是我国学术思想的精华,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的一些内容如提倡和平主义、人道主义,主张自强不息等,现在仍然县有十分现实的借鉴价值。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生学习古典经典,可以使他们从中了解古代的文物制度、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发明,了解古代与现代历史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正是当前我们语文教育要求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目的。儿童读经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重塑民族精神都有好处。人们现在提倡读经很大的一个理由是原于此。

2.读经能够重塑民族精神,重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鉴察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外来文化日益增多地涌入我国,对于中国儿童造成两方面的影响:第一,外来文化良莠并存,对于鉴别力不是很强的青少年儿童来讲,很容易吸收一些腐朽、堕落的东西,在经济利益和物质追求中表现得浮躁、浅薄,急功近利、道德滑坡,失去独立人格;第二,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年轻人忘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态度冷漠,有的甚至蔑视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

王财贵认为,如果丧失了文化教养,就“很容易同时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把自己简化为浅陋;只一味学习西方,是文化的自我设限,自我矮化,从此中国将培养不出大人才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的富强昌盛恐怕只是一种幻想,对于民族文化没有信心,缺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新一代是担负不起这个重担的。古代经典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不仅包含丰富的人文思想,还有很多自然科学的萌芽。儿童在读经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法则,并且可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会自然地产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重塑日渐式微的民族精神,产生报效祖国的决心。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学习,还可以提升文化学素养,提高文化鉴察能力,对于精华糟粕并存的外来文化进行合理的选择取舍,为我所用。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昌盛富强才会逐步实现。

(三)儿童读经符合儿童学习心理规律,能激发潜能,发展智力

1.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读经的方式,不求理解,只是背,表面上看来,还只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儿童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为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过程恰恰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多让左右脑平衡、多处在α波下会增进脑力开发,包括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至5倍。选择古圣贤的智慧精华是正确的,因为假以时日,有读经的人多少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其实,单从左右脑平衡的目的来讲,儿童不一定要读经,就是读其它的东西也有效果,只要把握住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复念唱即可。然而,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之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思维与行为,对他们成人有极大地意义。

2.增强记忆力,发展智力

当代一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小生活在缺乏文化刺激的环境下的儿童,其心智发展较慢,小学入学后较多学习困难。发达国家普遍加强学前教育,其理由就在于此。一位在孩子三岁就教导孩子学习中国古代经典的母亲说,几年下来,孩子不但样样功课不用他操心,而且琴棋书画等才艺也是触类旁通,得心应手。有的家长反映,从前孩子背书总是一个下午才能背完,自从读经后,半小时就能背好一课书,记忆力有了明显提高。有鉴于此,采取适当方式对两岁以后的儿童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既必须也可行。中国心理学会吴世煌教授认为诵读古诗文经典“是训练机械记忆能力的良好方法,而少年儿童正处于发展机械记忆的关键期,错过这个关键期,就是‘死’记‘硬’背也是难上加难了”。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就是要利用13岁之前儿童记忆力的显著发展期来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认为,儿童背诵经典,有些内容虽然现在不一定理解、消化,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会像牛的“反刍”一样,慢慢地会将这些内容理解、消化。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3~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记忆能力非常强。因此虽然“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但应当发挥其记忆能力强之所长,把一些重要经典选编为教材,教导孩子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以激活儿童的脑力,训练记忆力,发展其智力,开发其智慧。

(四)读经能促进儿童语文的学习

1.读经能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方面的修养。

我国现行体制内的语文教育存在缺陷已不是钱穆先生曾批评的解放前的“小猫叫小狗跳的教育”,但简单浅薄,意识形态化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殊不知,在没有历史根基的文化中培养出的语言是没有生长力的。文学方面修养和经典方面修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更为“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是导致学生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语文教育来说,真是致命的一击。传统文化实际上应是基础语文教育开展的主要背景和主要资源。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即文学和典籍。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方面的修养,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所以说,在语文学科加强读经典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语文中的“语”就是口头语,“文”则指“书面语”,所以无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都是书面语,而且文言文作为书面语的一个方面是白话文所不能取代的,那些被现代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作品,都是经过历史的筛选的素有定评的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语言简练明快,准确生动,而且立意深远,结构严谨,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古代经典,可使学生从中吸收有生命的语言,学习古人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1930年朱自清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我主张大家都用白话文写作,但文言文必须读;词汇与成语,风格与技巧,白话都有借助于文言文的地方。”中国经典文化典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语言大师写出来的,儿童若能熟读这些用词或简洁而流畅、或典雅而优美、或质朴而自然的经文,常常能于无意中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另外,由于古代经典的文体形式注重协调,有严格的文字声韵特征,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在读经的过程中可以贮存语料,形成语感,不仅增强儿童的阅读的能力而且还能学习不少汉字;长期有规律的阅读古代经典,可以养成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国经典文献种类繁多,就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而言,涉及面极广,真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就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而言,思维或严密、或极富想象力、或简约,等等;并且,能够称得上经典文献的著作,往往是一些大家说出来或撰写出来的,这样,儿童适当熟读一些经文,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眼界,对于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益处。

结语

中国古代经典是在几千年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有着它强劲的生命力,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青少年读经就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读经运动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圣贤的教诲,文化的熏陶,是修身立命之本,是人生最可宝贵的生命财富。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心灵是空疏贫乏,充满浑浊,难以成熟,永远也长不大的心灵。文化的种子要播种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才有根,才有可大可久的希望所在,才有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这些读诵的经典,会伴随着生命的成长,渐渐理解消化,让我们受益终身以至永远!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K]∥金太阳儿童中西文化导读中心.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说明手册.武汉:金太阳中西文化导读中心,2001:9-19.

[2]刘俊田,林松.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3]魏承思.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C]∥武汉大方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推广中心.中西文化断层重整工程.武汉:武汉大方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推广中心,2003:2-8.

[4]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中华古诗文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金林祥,张正江.论少年儿童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7]林助雄.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J].石油政工研究,1999(4).

[8]刘晓东.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2

【关键词】谷建芬;新学堂歌;精神;少年儿童

“新学堂歌”是谷建芬以我国古代经典的诗词为载体,通过对李白、孟浩然、王维、白居易、曹植等古代伟大诗人的经典诗作进行改编、作曲、再创作的富有古典诗词音韵美、意境美、形式美的儿童启智乐曲。“新学堂歌”的传唱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创了儿童音乐的新时代。

一、“新学堂歌”的创作精神来源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倡导。吴仪是敲开“新学堂歌”大门的第一人,吴仪与谷建芬在2004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时无意间谈起音乐。谈论中,吴仪向谷建芬传达了这样的意思:中央《若干意见》精神文件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未成年人口众多,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立足和发展。正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之下,谷建芬才下定决心,一心一意创作“新学堂歌”,从此开创了儿童歌曲的新声。

(二)时代精神的需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指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营造有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 i面对时代的精神需要,国家精神文化大局建设的迫切要求等因素推动了谷建芬创作“新学堂歌”的进程。同时,少年儿童确实急切需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和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基础。

(三)作者的高度觉悟。一直以来,在儿童歌曲领域中适合孩子唱的歌曲屈指可数,而且歌曲内容十分空洞,歌曲体载大多为欢快、活泼的舞蹈风格,创作手法过于单一。谷建芬毅然选择了古诗词,古诗词歌曲具备有高度的文学性,音乐力求韵味以及赋有人文内涵,还要求作曲家谱曲的旋律具有声律美。这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对少年儿童进行文化基础的渲染,同时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价值观得到了教育。

二、谷建芬创作“新学堂歌”的精神动力

(一)合适少年儿童唱的歌曲太少。首先,少年儿童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内容文化内涵不高,旋律过于单一,创作手法显得简单;其次,合适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还要按年龄阶段、先天条件、学习背景以及理解能力来分类,这样给作曲者带来了极大的技术困难;少年儿童歌曲市场本来就是一片惨淡,创作这类型的作品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出版社极少为其出版。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谷建芬毅然怀揣着万分的热情投入到了“新学堂歌”的创作中去。

(二)谷建芬迫切的晚年愿望。谷建芬是当代著名女作曲家,早期主要创作流行歌曲,晚年专心为少年儿童写歌。吴仪的话点亮了她为孩子们写歌的欲望,她曾多次感叹自己为孩子们写歌动笔太晚。在少年儿童歌曲作品创作上,她融入了一生的感悟,用尽了一生的经验,不会因为创作对象是孩子而将作品过多“儿化”,丰富旋律的写作以及把握歌曲的感情色彩是作品创作的重点之一,对待每首歌冥思苦想、多次吟唱、反复修改再敲定,她在这个过程倾注太多的灵感和经验;就是为了找到与孩子们纯真童心的切合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成为祖国新一代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接班人。

(三)胡锦涛总书记的关心。2009年元宵晚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赞扬了谷建芬所创作的儿童古诗词歌曲,认为她撰写的儿童古诗词歌曲很有意义。总书记的关心极大地鼓舞了谷建芬的创作热情,让她变得心潮澎湃并且一心一意,排除干扰,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了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最终,谷建芬创作了30首儿童古诗词歌曲,也就是所谓的“新学堂歌”。

三、“新学堂歌”的传唱给儿童带来的精神粮食

古诗词本身就是诗、乐一体化。这种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声律

和意境美。它有利于少年儿童积累传统的民族语言,提高民族精神和增加民族意志;它有利于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及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它有利于少年儿童完善人格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种诗与乐的结合方式,让孩子们穿越时间、空间与古代诗人贤臣对话,间接地让孩子们从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吸收古诗词的人文内涵化为己有。“新学堂歌”吸收各种元素融合着民族文化,较好的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建设者打下了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增强了民族意志。

四、“新学堂歌”扬起了古诗词的时代风帆,唱响了民族精神

近年来很多人关心语文教育的现状,把关注的目光投放在国学的继承与发展上。儿童古诗词歌曲开始普及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有的已经建立唱诗课。儿童古诗词歌曲的传唱间接地使古诗词在纵向和横向上得到较好地发展。电子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家长在家应该多为孩子播放儿童古诗词歌曲;学校老师利用广播在课间、课后为孩子们播放儿童古诗词歌曲;少年儿童们要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要不断地为孩子们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古诗词的时代风帆就会扬帆起航。

“新学堂歌”地出现,掀起了一阵古风韵律的传唱,净化了一代少年儿童对古诗词的重新认识与热爱。古诗词是在经过古代诗人千锤百炼后存留下来的,凝聚了多少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种具有永恒艺术美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古诗词在谷建芬的旋律中融入了新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有利于培养我国新一代少年儿童淳朴善良的性格,有助于未来社会建设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自谷建芬《新学堂歌》第一张专辑发行,儿童古诗词歌曲与孩子们见面后,十分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并广泛传唱。“新学堂歌”为台湾与大陆的少年儿童架起了一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交流桥梁,有利于台湾儿童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良好平台,为孩子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民族意识,培养自身的民族意志,早日实现海峡两岸民族统一、民族团结。

注释:

i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23日第1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国文.儿童故事歌曲创作于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3

【关键词】古典图书;出版社;营销;《水浒传》

一、准确的市场定位

准确的市场地位是决定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古典名著《水浒传》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找不对适合的读者群体,那么再好的设计,再好的销售渠道,再好的宣传策略也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这部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准确适宜的读者群体。

众所周知,河北大学出版社是以出版优秀的教辅图书而著称于世的,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在教辅图书市场积累了丰富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信誉,把《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的读者市场主要定位于中小学生市场,无论是在销售渠道上还是在中小学生读者的接受倾向上都是非常有利的,这样我们不用费力的去拓宽销售渠道,只要利用河北大学出版社以前积累的销售渠道就能达到预定的图书销售目标,这样既节省了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原有读者群,是一举两得的方法。

从图书的装帧设计上看,这本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使用了32开本印刷,这是属于中型开本类型里面的最小开本了,因为开本比较小,厚度适中,所以,这本书的文字比很小,不太适合老人和幼儿阅读,但是却适合视力比较好的中学生阅读。而且因为开本较小,这部《水浒传》非常适合随身携带,也非常符合中学生的读书习惯,可以随时阅读。

所以,河北大学出版社应该把《水浒传》的主要市场定位于中学生群体,这既符合当前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总体发展方向,也符合这本书的装帧特点。

二、销售渠道的谨慎选择

图书的销售渠道传统上可以分为有中间商的渠道和没有中间商的渠道,传统上图书的销售是非常侧重有中间商的这条渠道的,这条渠道大多是书店或者网店,但是对于河北大学出版社的这本《水浒传》我们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首先,这本《水浒传》面向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我们在销售的时候,就不应该把这本书的主要渠道放在书店,而应该放在学校,最好的方法是把校长和老师变成我们出版社的销售人员,我们直接与他们联系,而不用通过中间商,这样我们省去了中间商这一环节,就节省了很多的费用,节省也就是在创造利润,这样才能达到这本书销售量和利润的最大化。

其次,书店和网店的销售渠道虽然不是重点,我们也要重视,这一渠道也会在《水浒传》的销售中占一定的比重,因为很多中小学生都有逛书店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在书店的销售,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读者了解或者购买我们出版的书籍,这样也可以达到一个宣传的目的。

最后,因为在市场定位中,我们还考虑到了白领阶层,所以销售渠道就必然会涉及到各个企业,直接与企业联系的这条渠道对于河北大学出版社来说是一条比较困难渠道的,所以,这条渠道应该只是侧重于在企业宣传,而把销售放在书店和网店。

三、图书的宣传推广方法

1、宣传时机。宣传时机的选择对于这本《水浒传》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本书的市场主要放在了中小学生群体中,河北大学出版社了解学生的习惯和学校放假的规律,因为学生们只有在放寒暑假的时候才会有更大的购买古典名著的欲望,这也是古典名著畅销的时间,这本《水浒传》在寒暑假前投入了市场,大概为5、6月份或者11、12月份,这也是古典名著在学校销售的黄金时段。

2、宣传方式。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图书的销售渠道中,可以发展校长或者老师作为图书的销售人员,这也是一种有非常有效的宣传方式,因为校长、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比较高,他们说的话,推荐的东西,更会打动学生。此外也可以在学校内进行免费赠书,举办图书漂流活动等,这些都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宣传目的。另外,对于其他潜在的购买群体,我们可以在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租赁广告位,进行《水浒传》的宣传。在网络上,我们也应该投入一定的人力、无力进行宣传,因为现在的青少年都非常喜欢上网,河北大学出版社正好迎合他们的这一习惯,在网络上大力推广。

四、对竞争对手和同类书的考察

《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名著,许多出版社都曾染指,不仅中华书局,岳麓书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比较知名的出版社出版过《水浒传》这样的古典名著,长春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等地方出版社也争相出版。此外,各个儿童出版社也都推出了儿童版的古典名著系列,这样的出版社有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南少儿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同心出版社等。这些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明确,出版方向清晰,尤其是那些以出版古典书籍闻名的出版社,占据了古典书籍的大部分市场,再加上其他出版社的跟风出版,也想分的一杯羹,要靠类似《水浒传》这样的古典名著盈利对于河北大学出版社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得知,以上的出版社,不是以成人的阅读习惯为主,就是以儿童的阅读习惯为主,而忽略了他们中间的青少年群体,而这正给了河北大学出版社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系列一个机会,据笔者在当当网上统计,目前特别打出来为青少年版的《水浒传》仅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山书社,南京大学出版社。虽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青少年版的古典名著在竞争压力上是比较小的,而已以上出版社在地域上距离河北大学出版社比较远,市场覆盖范围也与河北大学出版社不冲突。所以,不论是在竞争对手还是同类书方面,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都存在巨大的成功潜力。

综上所述,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水浒传》等系列名著在市场定位方面,选择独特;在推广渠道方面,驾轻就熟;在宣传推广方面,考虑全面;在了解竞争对手和同类书方面,准备充足。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水浒传》古典名著系列不仅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数量,而且还在销售中积累了经验,了解了对手和市场,在以后对于古典名著的出版方面更加自信了。

【参考文献】

[1]郭运庆.策划编辑图书营销十大法宝[J].南都学坛,2005(02).

[2]谢新州,张扬,田丽.浅论提升我国出版业图书营销能力的几点策略[J].出版科学,2010(03).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4

第一,以背诵为主。

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最初始于2006年。那时正在进行新课改,《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课标》还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基应从幼儿抓起,让他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每年诵读古诗不少于70首,“重视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致力于以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们幼儿园开始了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活动。

第二,百花齐放。

到现在,这种诵读活动开始走进课堂,经典诵读成为幼儿园的一大特色。教师们搜集经典文化素材,学生开始广为背诵,天天能听到诵读经典的声音。师生们共同享受着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乐趣。《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国学经典名篇在幼儿园内“百花齐放”,名言佳句绽放异彩。

第三,硕果初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种经典诵读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记忆力,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先贤的智慧与情怀,于潜移默化中拓宽了他们的心胸与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陶冶了他们的性情,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及素养,他们再也不是只会玩泥土石块的泥娃娃了,成了随口能诵出几句经典的“小小书生”。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幼儿园不断改革更新诵读活动形式。

1.诵读与应用相结合。

在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诵读活动中,还要启发幼儿在特殊的环境中能脱口诵出名言佳句来。比如早上看到花园中满地的花瓣时可诵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天看见园工们在园中烧杂草时可诵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见父母在田野里播种,可诵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像这样寓情于景、见景生情的诵读随处可见。老师们随时随地加以点拨,既达到了诵读的目的,又陶冶了幼儿们的心灵。

2.为古诗词配乐配画。

在教学中让幼儿吟唱《咏鹅》、《春晓》等等,让幼儿体味古诗不但能高声诵读,还可以大声歌唱。这就是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再就是师生为古诗作画,看着图画有感情地诵读,达到见画就能诵读,把幼儿带入诗人的境界。我们把古诗词融于各个学科当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诵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想象能力。

3.学习经典古诗的传统美德。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5

[关键词] 古典;悲剧;美学思想

一、概 述

2010年12月4日公映的电影《赵氏孤儿》是由陈凯歌执导,葛优、王学圻、黄晓明、范冰冰、海清、鲍国安等国内一线明星主演的电影;故事讲述的是2 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随着战功赫赫的赵氏家族的权利和威望不断壮大,将军屠岸贾一直受到赵氏的排挤,于是借助赵朔胜仗庆功之日,设计以弑君之罪,一日内便杀死了赵氏族长赵盾和长子赵朔等赵氏家族300余人。而赵朔妻子、庄姬此时生下儿子。为了保住赵氏惟一的香火,她自杀以换让韩厥放程婴带赵武走。当韩厥受屠岸贾之命冲进庄姬府逮捕怀孕的庄姬时,程婴正在府上,在庄姬得知变故后要求程婴让自己把孩子生下来,当韩厥冲进来时,庄姬把婴儿藏在了程婴的药箱当中,并指挥程婴把婴儿带出去。屠岸贾赶来时,找不到婴儿,一怒之下挥剑砍在了韩厥的脸上,并下令封锁城门全力搜捕赵氏孤儿赵武。程婴把孩子带回家后交给妻子照顾,自己去找赵氏的老友大夫公孙杵臼求助,商量之下利用其贵族身份把赵武带出城去,当他们赶到程婴家,发现妻子在屠岸贾搜查之时为保自己家孩子把赵武交给了屠岸贾,而生性多疑的屠岸贾不信其手中的婴儿是赵武,正相反,在他眼里程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赵武,把他一把摔死,反倒把真正的赵武放了。而程婴因献“赵氏孤儿”被收为门客。程婴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把赵武养大,认屠岸贾作干爹习武、读书,并找机会复仇。韩厥刺杀屠岸贾,屠岸贾重伤,赵武以死要挟程婴灵药治疗屠岸贾。赵武、屠岸贾在程婴面前确认了所有真相,屠岸贾杀了程婴,赵武借机一剑刺死了屠岸贾。该影片改编自被誉为中国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的古典戏剧《赵氏孤儿》。

二、元杂剧的悲剧思想

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讲述晋景公年间,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惟一漏掉的是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庄姬是国君的胞妹,躲藏在宫中才幸免于难,此时她已怀有身孕。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屠岸贾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带人到宫中来搜索,却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庄姬公主遂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里的庙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在山庙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程婴眼睁睁地看着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而亲生儿子则被摔死在石头之上,其状惨不忍睹。程婴与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15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屠岸贾,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程婴与赵武,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使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但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3年。电影《赵氏孤儿》剧情较原著略有改动。

《窦娥冤》,也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古典悲剧,位列中国四大悲剧之首。《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3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3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是独具中国悲剧美学特色的悲剧人物典型。她是一个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守寡妇女,无权无势,安于命运,与世无争,只是在最低限度生活都维持不下去的境地,才萌发了反抗意识,终于不能保住性命,才被逼得走上被动反抗的道路。窦娥短暂的一生,揭露出当时封建制度下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窦娥遭受的是高利贷的逼迫,流氓恶棍的欺凌,贪污昏庸官吏的枉判屈断,封建礼教、迷信思想的毒害。窦娥悲剧的罪魁祸首完全在于当时充满敌意而冷漠的社会。 窦娥身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不幸。她3岁丧母,7岁离开了父亲,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17岁结婚,不久丈夫就死了,她成为年轻的寡妇,20岁被冤杀。这就是窦娥极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三、电影《赵氏孤儿》的古典悲剧思想

电影《赵氏孤儿》巧妙地以电影这一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承袭了中国古典悲剧思想。中国当代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取得杰出成就的悲剧家也是人间最伟大的天才。”悲剧理论自然也就犹如文艺学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它古老却具有永恒的魅力。悲剧郑重严肃,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它处放人类情感中最强烈的时刻,描述的悲剧情感都是最基本的,可以感染几乎每一个人。伟大的悲剧能激发我们的勇气,陶冶我们的情操,愉悦我们的情绪,鼓舞我们的精神,震撼我们的心灵,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感染力,对悲剧美学观念的讨论也贯穿整个文学理论史。中国古典悲剧中最杰出的当属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悲剧――《桃花扇》《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与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王国维也将《窦娥冤》和《赵氏孤儿》视为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因为其着眼于“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窦娥冤》取材于元代社会现实,不仅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还赋予主人公对现实的否定与不妥协的性格。《赵氏孤儿》这部历史剧则一方面揭示了奸臣凶狠残忍的罪恶行径,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而品格高尚的悲剧人物群像。歌颂了主人公舍生冒死、慷慨赴义的精神。两部悲剧表现出“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实现”之间的矛盾。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悲剧多表现为“伤感”,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身上呈现的是一种命运藩篱下的人的悲剧。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冲突,主要是忠良与奸佞的斗争,人物自身特别是自身善与恶的冲突在中国悲剧艺术里是不多见甚或是没有的。中国古典悲剧在表现悲剧冲突时,常常将偶然性与必然性结合在一起,强调命运的强大和人的无能为力的悲剧性的“伤感”。

中国古代悲剧的主线是无可奈何的忍受的“伤感”,如《窦娥冤》以乱世腐朽为依托,描写性格善良的小人物,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是哈姆雷特所代表的时代进步力量,而是人善良、友爱、勤奋、自我牺牲、渴望自由等本性。由于他们地位的卑微、身世下贱、家庭和阶级的局限以及社会条件的影响,他们只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最后被黑暗势力所吞噬。而结局却往往用幻想或来世的“大团圆”来补偿,从而完成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想境界。人物的个性是被时代特征压倒的,中国古典悲剧人物性格中的朴实、善良、逆来顺受几乎成了中国悲剧的代表性特征。《赵氏孤儿》主人公程婴与窦娥、昭君的悲剧与其他中国古代悲剧一样,遵循着这样一个悲剧模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中国传统悲剧常常采用种种手法,让观众既看到善良人们的不幸和痛苦,更能看到他们的反抗和希望。中国悲剧主人公大多是窦娥一样的小人物,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时代的潮流。这样悲剧的美学价值,在于以悲剧人物的毁灭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唤起人们对小人物的怜悯、同情,对黑暗势力的仇恨和反抗,鼓舞人们在否定一种生活的同时,去追求另一种生活。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悲剧美表现为“伤感”,古典悲剧主人公身上着力呈现的是一种命运的悲惨,古典悲剧重点是表现命运藩篱之下的悲剧性的人生;影片《赵氏孤儿》改编自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元杂剧《赵氏孤儿》;影片着眼于社会现实,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还赋予主人公对现实的否定与不妥协的性格。影片《赵氏孤儿》一方面揭示了奸臣凶狠残忍的罪恶行径,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而品格高尚的悲剧人物群像,歌颂了主人公舍生冒死、慷慨赴义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 肖旭.中西古典悲剧观异同刍议――《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之比较[OL].中国文学网:.cn/article.aspx?id=43473,2010-10-12.

[4]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A].中国近代文论选(下)[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6

关键词:幼儿;古诗词吟诵;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诗词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载体,意蕴深邃,含蓄生动,用很少的词表达丰富的内容。古诗工于音韵,注重意境,句式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修身和治学,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经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最旺盛时期,如果在此阶段能让孩子们大量接触经典诗文,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接受诗教,通过反复地吟诵,充分体会古诗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遣词美,自然而然地接受诗人的情绪感染,不知不觉地融入古诗的优美意境,汲取古诗的精华,得到古诗的浸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园开展了幼儿古诗吟诵活动,两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以下是我对幼儿古诗吟诵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幼儿学古诗词,不强求一定要理解诗意

由于孩子的知识经验水平较低,选择古诗词素材时要注意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浅显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作品。由简单到复杂,并通过对古诗词含义的解析,让古诗词变得通俗易懂。对于幼儿来说,让他在背诵之前完全理解古诗的意义是不可能的,非要强加给他们,反而造成心理负担。本来背得高高兴兴,也许就此有了抵触情绪而失去兴趣。对于古诗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给儿童一个固定的解释,表面上看是帮助孩子,实际上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对于难以理解的古诗,不如让他们自己读,慢慢地去体会。再者,对于古诗词来说,记忆和理解不应该相互抵触,而应兼顾互补,儿童时期背经典,不浪费好的记忆力,好的记忆力有助于将来提高理解力。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至少我们可以知道:现在预备了,将来一定有用;现在播下的种子,将来一定会生根发芽。

二、幼儿学古诗词,应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应将古诗词吟诵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晨间活动中开展“古诗词吟诵会”,评选出每周的“小诗人”,激发幼儿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户外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表演古诗词,例如孩子们学习了《回乡偶书》后,我让一名小朋友扮演“回乡的老者”,让几名小朋友扮演古诗中的“儿童 ”,来表演这首古诗词所描写的场面,孩子们在情境和角色扮演中逐渐理解了古诗内容。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古诗词话廊”,让幼儿把从家中带来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书,在游戏中与伙伴分享,并且津津有味的诵读。古诗词教学还可结合时令,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时,我们学习孟郊的《游子吟》,让幼儿感悟母爱的深厚与伟大。春季带领幼儿去踏青时,就引导幼儿吟诵韩愈的《早春》来体味“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绝妙等等。

三、幼儿学古诗词,宜多种感官结合

(一)动用听觉明诗义

故事对孩子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将所学的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在听故事时,一边听,一边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联想,生动的形象便在他们头脑中呈现,达到理解古诗含义的目的。

(二)动用视觉明诗理

图画对于幼儿的视觉冲击是非常直观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让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教古诗词《江雪》时,教师边画图画边说:天上下着大雪,这些高山上一个人都没有,一只飞鸟也没有,老鱼翁冻得浑身发抖,他家里没有吃的,只好自己驾船来钓鱼,可是天很冷,鱼儿都躲到很深的江底了,老渔翁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怎么办呢?幼儿立刻在江面上画了几条大鱼好让老渔翁钓,使老渔翁不至于挨饿受冻。在学习古诗《悯农》的时候,教师边画图画边说说:天太热了,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脸上的汗水都滴到了土地里!”幼儿马上建议给农民伯伯画上一顶大大的遮阳帽,也有的幼儿画上几片乌云把太阳遮住,让农民伯伯不至于那么辛苦。

(三)动用思维晓诗情

教师利用开放的启发式问题诱导幼儿积极思考,扩展孩子的思维。如:在孩子们学习了《游子吟》后,教师提问幼儿:为什么妈妈在孩子外出前要“密密缝”?在日常生活中,你从妈妈做的哪些事中感觉到妈妈对你的爱?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四)视听结合重感受

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幼儿在诵读古诗词时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的优势就是可以综合展示古诗词凝炼的语言,优美的画面、高远的意境。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幼儿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声音来感受、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同时启发幼儿在欣赏直观画面中对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幼儿的内心世界,使幼儿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四、幼儿学古诗词,教师素质是关键

要使幼儿感受到古诗词释放出的魅力,就需要教师自身有较好的文学底蕴和教学能力,加强在语言、音乐、美术、文学方面的修养。有把握分析教材以及改编教材为其注入新活力的能力,能选用有效的方法深入浅出的进行古诗教学,有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力,能自如的应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传递作品的内涵,使幼儿古诗吟诵建立起良好的品位,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古诗的浸润。

总之,幼儿古诗词教学,应该是教师用心地培养和引领孩子对古诗词的渴望,使幼儿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愉悦地学习古诗词。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古典文学散发的魅力,使古诗词的美扎根在孩子的心中,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让幼儿古诗词吟诵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意义。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7

很巧的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春秋时期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孔子的“克己复礼”,直到后来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这份遗产我们本来应该继承。很遗憾,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遭遇战乱兵祸,革命潮流冲刷,社会不停震荡,加之1949年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把古代礼仪典籍当作扫除对象,致使这份遗产渐渐零落,渐渐被民众遗忘。而日本与韩国则把来自中国古代的这份遗产很好保存于民众行为举止里,所以他们的国民举止显得彬彬有礼,素养良好。

今日,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包括使人的行为习惯与举止礼仪进入高度文明的层次,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社会。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今日之学前教育,学习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把国学礼仪典籍纳入课程内容结构里,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是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它和现代礼仪教育内容共同组成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完整内容结构。这是我们对国学礼仪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

因此,国学礼仪典籍教育被放弃是错误的,它成为学前课程礼仪教育内容唯一内容也是不对的。把它和现代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比之现代礼仪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它以吟诵或诵读的方法,使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这对幼儿今后继承古代文化精华、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是很重要的。

我国最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行政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并无关于经典礼仪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课程目标为:(一)幼儿能逐步熟悉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喜欢诵读。(二)幼儿能理解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乐于进行实践。(三)幼儿能在学习经典礼仪内容和现代礼仪内容后,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建设礼仪典籍教育的潜课程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为课程内容。

当幼儿每日不断接触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也在不断和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被称为是潜课程。基于此点,我们在开展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时,特别注重潜课程的建设,力求发挥其内隐的教育功能。

走进幼儿园大门最醒目的位置,就是体现我园办园思想的标语:“育苗以爱树人以德培才以道”,“用放大镜看幼儿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幼儿的潜力,用望远镜看幼儿的未来”。这用于经常性地提醒教师。在新建的教工会议室里,最醒目的是八块由厦门书法家书写的礼仪典籍内容牌匾,有《孝经》、《弟子规》等。每一次会议前,都有一位教师来主持讲解其中内容.让教师了解这些作品所隐含的礼仪精髓,内化古典礼仪知识,言传身教,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对幼儿来说,是人际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天天接触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

我园设置了书架,添置大量图书,其中包括古代礼仪典籍或对礼仪典籍进行解说的书籍,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亲子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们在充满书香与温暖亲情的环境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在长廊的右边,展示的有将礼仪典籍“弟子规”与我园集邮园本课程相结合,设计制作的《弟子规》邮票系列:“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天放学,总能看见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耐心解释图文中的内容。如能学习、理解、内化,将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幼儿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另外一版《常理举要》宣传栏中,同样图文并茂,将在校、居家、餐桌、做客……各种各样的礼仪内容形象展示,让幼儿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典籍中行为规范对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在班级的工作坊里,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和环境一体的潜课程,你说不清它的作用有多大。但是,毫无疑问,它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幼儿园礼仪典籍教育起支撑的作用。它是熏陶的同义词,对幼儿的礼仪学习心理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

礼仪典籍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当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不落实课程的实施,它就是虚的,只是纸上、嘴上的课程,是一堆口号罢了。那么,它的实施途径又是什么?根据礼仪典籍适合于诵读的特点和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游戏与生活实践,我园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途径主要是:

(一)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

礼仪典籍教育融合于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无须过多强调识字,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看懂文字是不现实的过高要求。诵读活动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园安排了诵读礼仪典籍活动,内容有《弟子规》《常礼举要》等,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典籍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在不影响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

礼仪典籍诵读平台承载多样的方法与形式:

诵读,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

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读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诵读时,要以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还包括具体操作的礼仪训练、静定训练等形式,以帮助幼儿内化其意义,外显其行为,提高处事能力;此中特色训练形式是利用户外活动练习“弟子规少儿经武”,在口诵经文的同时、身演拳法,将古圣先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的道理和方法,融入到肢体运动中,直接明了《弟子规》的含义,并身体力行,增强记忆,锻炼意志力,协调身心平衡能力。读经练武的同时培养幼儿能动能静、能文能武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除了学习礼仪知识,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语感能力、阅读能力、演示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提高幼儿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经典礼仪教育

礼仪典籍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受经典礼仪,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乃至幼儿的用餐、举止等礼仪,我们都与经典礼仪教育密切结合。

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教师为全园幼儿解读《弟子规》内容,并带领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每天餐前进行诵读《弟子规》,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

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播放和诵读《弟子规》。

总之,这一途径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随机、全面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在游戏学习中渗透经典礼仪教育

利用经典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美好礼仪素养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或几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幼儿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游戏学习必然是我园开展经典礼仪教育时要利用的途径。

但是,这种经典礼仪教育的渗透不能削弱幼儿的游戏乐趣,不能影响其游戏过程,而是要把相关礼仪的要求和实践融进游戏内容及社会生活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或实践经典礼仪知识。

我园充分利用了特有的“工作坊”这一实验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班级开展为主创设了一个一个的小社会,提供多维度的实践与发展的空间,巧妙的将经典礼仪渗透其中,多渠道、多方位的促进幼儿深切感受、习得运用。

中二班开展了“小天使乐团”的主题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叮当音乐教室”的工作坊,目的就是要让有特长的幼儿有发挥的舞台。从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发现这部分幼儿确实有这样的需要,想把自己学到的与同伴们分享。这正好与我园的经典礼仪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弟子规》中有一句:“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就是告诉我们“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教师在指导中综合了幼儿的需求、经典礼仪教育的需求及主题工作坊特点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音乐教室的游戏规则,分配了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音乐教室增加了学校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们真是开心极了!每天的工作坊活动,总能看到几个小朋友挂着“老师”的吊牌,认真、仔细地指导小朋友学习五线谱、钢琴等等。不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部分幼儿的资源,幼儿的音乐知识很快得到了提高。让幼儿从同伴中学到知识,也正切合了经典礼仪教育的精神意义:“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幼儿们也从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重。”他们都特崇拜有特长的小朋友,这活动不仅让个别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再次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在小三班的《汽车叭叭叭》“公共汽车”工作坊,幼儿们能活学活用教师讲解的《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平常乘车过程时,让座已经成为幼儿们的自觉行为。在小一班《宝宝餐厅》,幼儿们能根据营养配餐进行点菜。对个别爱挑食的“顾客”,“小服务员”还会告诉他们“对饮食,勿挑拣”的道理。其他工作坊也是如此,在《植物园》工作坊中渗透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在《宝宝客厅》工作坊中渗透居家的礼仪等等。幼儿在工作坊中边玩边学,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条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途径共同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经典礼仪教育就这样全面融入幼儿园课程。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8

关 键 词 :俄罗斯 古典音乐教育 优秀传统

今年是我国的俄罗斯文化年,许多重要的俄罗斯文化(包括俄罗斯优秀的古典音乐文化)的宣传、介绍和鉴赏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中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在持续发展着,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异质文化精华的借鉴吸收,已经成为我们现代化发展的必经环节。正如《望周刊》所说,中国人有着“永远的俄罗斯情结”①,俄罗斯文化年的开展,为我们认识、学习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俄罗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大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外国包括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精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直接目标。尤其是深入了解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借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吸取其异国优秀文明传统,为我国音乐文化教育发展服务,对于加强青少年的历史文化熏陶,提升广大青少年的艺术文化素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介绍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的经验和特色,设想通过深入发掘俄罗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蓬勃的现代活力,向公众展示一个全面而又生动的俄罗斯音乐艺术大国形象,给俄罗斯文化年提供一个有益的资料借鉴,也揭示出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对于我国现代艺术文化教育的借鉴意义,直接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WwW.133229.Com

一、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及其特色

作为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国度,俄罗斯已经形成了全民爱好音乐的氛围,这种全民爱好音乐的特点,源于它有着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而且,21世纪的俄罗斯经过了诸多社会剧变之后,其伟大的古典音乐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振兴,此间的原因,如同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硕士生吕冬所说:“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嵌在每个俄罗斯人的灵魂里。”②简要概括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至少有下面几点。

(一)从小培养,音乐艺术教育深入家庭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戏剧院,常常是父母带着孩子,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到剧院去。观看演出时,每个人都很投入,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时孩子们纷纷向自己喜欢的演员献花。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也是父母经常带孩子光顾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就聆听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曲,感受到许多艺术作品的魅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通往艺术殿堂的引导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游览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年轻父母对孩子耐心指点、讲解。在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常常带孩子去公园、郊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中放歌、作画、读书、凝思。这有助于把对周围世界的美的观察和感受,作为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的快乐、生活美的主要源泉之一,把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坐在大陵墓上,四周响起各种鸟儿和谐的大合唱,空气中飘荡着青草的芳香。我们沉默不语,不必给孩子们讲很多,也不必用叙述填满他们的脑袋……”“让孩子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喜欢听百花怒放的花园里和荞麦花盛开的田野上那悠扬的乐曲,欣赏春暖草地上和秋风细雨里那悦耳的旋律。”③这种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的做法,无疑为音乐国度的文明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绵延不断的艺术张力源泉。

(二)开设各级各类音乐学校,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

据《国外学校和教育》④介绍,俄罗斯有许许多多的七年制儿童音乐学校,学生一边在普通学校学习,一边在儿童音乐学校学习。优秀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入学考试进入音乐学院。另外,还有大约1000所儿童歌咏学校。这些学校招收4至6岁的孩子,学制6至9年。除合唱外,可学习乐理基础知识和演奏乐器。俄罗斯有好几座儿童音乐剧院。俄罗斯的学校基础音乐艺术教育,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和音乐夜校等。音乐课在普通学校中是必修课,一般每周1课时。这类音乐教育是免费的,而且是必须接受的。传统音乐课的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教师授课时有较多的示范演奏和演唱。音乐课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使用我们国内较熟悉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大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亦即上面所说的专门的儿童歌咏学校,七年制。音乐夜校也是免费的,包括音乐俱乐部、音乐小组等。音乐教育的多种形式,为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时间的延长,为九年。同时允许强制性音乐教育教学大纲的多样化。目前俄罗斯政府指定可供选择的教学大纲已经有5套⑤,每所学校可以从中任选一套。此外,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中小学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举办音乐会,他们甚至可以演芭蕾舞剧、歌剧、交响乐、大合唱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艺术节目。许多地方每年为少年儿童举办“音乐之春”“音乐团”等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都大力支持学校音乐教育活动。有很多作曲家、出版社还每年为儿童出版多种音乐作品集,介绍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文化,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趣味,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显然,俄罗斯古典音乐之历久不衰,自有所本。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的结果,直接提升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政府大力扶持

即使是在经济转型、局势动荡时期,俄罗斯政府对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也没有停止。如1999年7月,俄罗斯普通和职业教育部(2003年俄罗斯政府组织改造后已不存在)就专门颁布了《艺术教育大纲》,鼓励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强调加强全民音乐教育。政府的鼓励、支持和投资,使得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全俄罗斯的小学和初中联邦课程、民族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罗斯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包括绘画、音乐、世界艺术和文化。又如俄罗斯政府给出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最低限度要求,具体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绘画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形成对俄罗斯和整个人类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大纲》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整体培养。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更是重视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俄罗斯不仅专业艺术院校众多,且有很多综合类大学也设有艺术系。这些院校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如果说高等学府是俄罗斯音乐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各地音乐学院、艺术中学、小学就构成了坚固而又庞大的塔身。正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博大又能高”。再如,俄罗斯政府放开政策,鼓励支持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活动齐头并进。除了强制性音乐教育之外,还开设有专门音乐学校和音乐夜校,这些都是政府出钱,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的。正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蒸蒸日上,为民族的音乐艺术发展,添加了强大的行政力量。有人统计说,按人口比例来计算,俄罗斯青少年中学习音乐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⑥。

(四)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

俄罗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家庭教育,抑或是学校教育、社会宣传,都强调教材容量的饱满和古典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教材内容突现下述几个特点。

一是大量的古典音乐艺术内容被编进教材。在各级各类学校和艺术学院的教材中,都有着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的丰富内容。例如从格林卡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以后⑦的音乐艺术成就,都被编进教材。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都成为音乐艺术教材的首选。如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⑧《鲁斯兰与柳德来拉》等,达尔戈梅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1813—1869)的《水仙女》和《石客》等,此外还有五人团⑨、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1840—1893)、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1873—1943)和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1872—1915)等。教材中,柴可夫斯基承袭的欧陆浪漫乐风,葛令卡作品的俄罗斯的民族性活化,巴拉基列夫、库伊、鲍罗定、穆梭斯基与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的国民乐派,以及史克里亚宾的不寻常的音色探索,史特拉汶斯基频掀波澜的经典作品,悉数被编进教材。这些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丰富与繁盛,成为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二是教材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如世界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和潮流、古俄罗斯音乐艺术、古代和中古文化艺术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义、17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中的古典主义、17至18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19世纪文化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19至20世纪俄罗斯的艺术生活、20世纪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末艺术的新形式和新体裁等等,都成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内容。

三是教材主要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包括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节奏等,选择表现民族特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高雅的艺术特色。俄罗斯主要音乐家的作品有的深沉宏伟,有的敏感细腻,无不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们处在剧烈变革时代热烈而又丰富的心路历程。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六交响乐《悲怆》,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听众的广泛欢迎,时至今日依然是各大歌剧院、音乐厅里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这些具有代表俄罗斯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五)继承传统,致力创新

俄罗斯政府和艺术界人士专注于古典音乐的教育和发展,并致力于不断地创新,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多年来,继承了俄罗斯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古典音乐高雅艺术,伴随着具有音乐天才和前卫思想的新生代的加入,正沿着世界艺术的发展轨道前进。俄罗斯音乐教育创新的成果突出表现在融合与推陈出新上。其直接的成果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剧团剧院,在莫斯科,由叶夫盖尼·卡拉伯夫主倡的新歌剧院和德米特里·别尔特曼领导的盖利公歌剧院就很有代表性。同时还产生了包括把交响乐、爵士乐、歌剧与音乐剧合为一体的新风格流派。音乐艺术范围逐渐扩大,高雅音乐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比如歌剧中的表演成分越来越多,导演有时会忽略音乐和歌唱的表现之间的差异,力图使演出更具现代感。又如引起观众极大兴趣的国家模范交响乐团与“蝎子组合”的联合演出,也是在寻求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概括起来,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的继承创新主要体现在:

人文性与经典性的结合。俄罗斯人不是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这样的理念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当前,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将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多少世纪以来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遗产、艺术发展的联系和价值、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对世界艺术和文化的贡献,等等。我们认为,人文性和经典性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

强调体验和实践创造。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作、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创造,音乐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现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每个学期,学校、文化宣传部门都要开办节日演出、周末舞会、专题调演等活动,这些都是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极好机会。正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大力强调音乐艺术教育的体验和创造,才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艺术张力是永恒的。有人说,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之后,俄罗斯的音乐没有静止,没有凝固,没有被所谓的“现代艺术只能屈从浅薄的市场化”理论所吓倒。“俄罗斯的流行古典音乐让人相信,一个血液里流淌着音符的民族,有的是乐观放达的个性,异彩纷呈的生活。”⑩这除了源于俄罗斯民族对音乐的偏好和根深蒂固的艺术情结之外,俄罗斯古典音乐本身的永恒魅力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执著,应该是首要的原因。

如果说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以其博大精深和丰富繁盛充实着文明世界,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俄罗斯悠久的音乐艺术教育传统所熏染的国民音乐文化意识、高雅的艺术追求,成为世界各国有凤来仪的艺术旗帜,那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提高文化艺术素质是举世公认的美化心灵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热烈的社会现象,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教育普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二、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之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也日益深化。目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艺术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全民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及其特色是很有典范意义的,完全可以借鉴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来。

(一)深化改革,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学校要切实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要通过理念更新和课程设置,把音乐艺术教育摆到突出位置。要去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让艺术课程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现在我们的初中高中学校,音乐课比例很少,音乐课歌声很少,有些学校音乐课可有可无,特别是高中阶段,受高考制约,高三学生的音乐活动近乎停止。这是极不应该的。学校应该通过课程标准要求,强化音乐艺术教育。同时,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显然,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加强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是我们普及全民音乐艺术的关键。

(二)音乐艺术教育要从小抓起

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艺术形象的鲜明多样和直观具体,很容易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儿童的审美知觉越深刻,他们思想的飞跃就越有力,他就越渴望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更多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父母和老师要充分调动大自然、言语、文学、音乐、绘画、造型艺术等一切手段,去发展学生的情感——审美修养。学校和社会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欣赏音乐艺术,鼓励学生投身艺术事业,从事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在中学和高等学校,艺术课程应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学习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体验和艺术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三)政府动员,实现国民音乐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加强国民素质的提升,需要政府的运作。近年来,我国在推行全民体育运动、实现道德纲要目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绩效。我们认为,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艺术素养,也需要全民动员。政府可动员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种媒体,包括宣传、文化、教育、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加强宣传动员,大张声势,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把音乐艺术意识和理念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去,借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同一首歌》各地巡演活动、湖南卫视的“超女”海选活动等,都产生过万人空巷的艺术效应,值得总结和优化。

总之,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艺术教育的优秀传统,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可以预料,经过政府的提倡和推进,发挥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借助媒体的宣传,加上吸引借鉴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秀传统,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

注释 :

①中国人永远的俄罗斯情结[j].瞭望东方周刊, 2006.01.11.

②吕冬.俄罗斯古典音乐嵌入灵魂[j].人民日报,2006.06.28.

③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12.

④网络电子读物./uploadfile/200633175935808.doc

⑤魏兰.俄罗斯传统公共音乐教育体系及近年来的发展[j].http://202.121.7.7/person/art/kcgg/gwjy/200509/302.html

⑥同②

⑦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为国民乐派的奠基者。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新时代,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⑧《为沙皇献身》又名《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普通老农为国捐躯的故事,音乐采用了民间音乐的素材,曾被讥讽为“马车夫的音乐”,然而最终还是被承认为第一部俄罗斯歌剧.

⑨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由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在报刊文章中的称谓而得名。详见《西方音乐简史》,/pdf/12/ts012100.pdf

⑩吴昊.俄罗斯音乐交响曲[j].人物,2006.4

同③,第7~8页

参考文献 :

[1]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9

关键词:音乐艺术;俄罗斯;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特征;艺术教育;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Traditional Traits of Russian Classical Music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sic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GUO Meng

中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在持续发展着,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异质文化精华的借鉴吸收,已经成为我们现代化发展的必经环节。正如《望周刊》所说,中国人有着“永远的俄罗斯情结”①,正所谓“情动俄罗斯”。俄罗斯文化年的开展,为我们认识、学习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而本次首届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对深入开展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促进中俄音乐交流发展,以及增进彼此合作创造了良好契机。

俄罗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大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外国包括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精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直接目标。尤其是深入了解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借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吸取其异国优秀文明传统,为我国音乐文化教育发展服务。也更希望借此对我国的现代音乐艺术文化教育得以借鉴,直接为我们当代的艺术教育建设服务。

一、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及其特色

作为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国度,俄罗斯已经形成了全民爱好音乐的氛围,这种全民爱好音乐的特点,源于它有着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而且,21世纪的俄罗斯经过了诸多社会剧变之后,其伟大的古典音乐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振兴,此间的原因,如同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硕士生吕冬所说:“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嵌在每个俄罗斯人的灵魂里。”②简要概括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至少有下面几点。

(一)从小培养,音乐艺术教育深入家庭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戏剧院,常常是父母带着孩子,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到剧院去。观看演出时,每个人都很投入,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时孩子们纷纷向自己喜欢的演员献花。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也是父母经常带孩子光顾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就聆听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曲,感受到许多艺术作品的魅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通往艺术殿堂的引导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游览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年轻父母对孩子耐心指点、讲解。在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常常带孩子去公园、郊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中放歌、作画、读书、凝思。这有助于把对周围世界的美的观察和感受,作为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的快乐、生活美的主要源泉之一,把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坐在大陵墓上,四周响起各种鸟儿和谐的大合唱,空气中飘荡着青草的芳香。我们沉默不语,不必给孩子们讲很多,也不必用叙述填满他们的脑袋……”“让孩子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喜欢听百花怒放的花园里和荞麦花盛开的田野上那悠扬的乐曲,欣赏春暖草地上和秋风细雨里那悦耳的旋律。”③这种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的做法,无疑为音乐国度的文明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绵延不断的艺术张力源泉。

(二)开设各级各类音乐学校,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

据《国外学校和教育》④介绍,俄罗斯有许许多多的七年制儿童音乐学校,学生一边在普通学校学习,一边在儿童音乐学校学习。优秀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入学考试进入音乐学院。另外,还有大约1000所儿童歌咏学校。这些学校招收4至6岁的孩子,学制6至9年。除合唱外,可学习乐理基础知识和演奏乐器。俄罗斯有好几座儿童音乐剧院。俄罗斯的学校基础音乐艺术教育,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和音乐夜校等。音乐课在普通学校中是必修课,一般每周1课时。这类音乐教育是免费的,而且是必须接受的。传统音乐课的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教师授课时有较多的示范演奏和演唱。音乐课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使用我们国内较熟悉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大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亦即上面所说的专门的儿童歌咏学校,七年制。音乐夜校也是免费的,包括音乐俱乐部、音乐小组等。音乐教育的多种形式,为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时间的延长,为九年。同时允许强制性音乐教育教学大纲的多样化。目前俄罗斯政府指定可供选择的教学大纲已经有5套⑤,每所学校可以从中任选一套。此外,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中小学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举办音乐会,他们甚至可以演芭蕾舞剧、歌剧、交响乐、大合唱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艺术节目。许多地方每年为少年儿童举办“音乐之春”、“音乐团”等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都大力支持学校音乐教育活动。有很多作曲家、出版社每年还为儿童出版多种音乐作品集,介绍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文化,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趣味,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显然,俄罗斯古典音乐之历久不衰,自有所本。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的结果,直接提升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 政府大力扶持

即使是在经济转型、局势动荡时期,俄罗斯政府对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也没有停止。如1999年7月,俄罗斯普通和职业教育部(2003年俄罗斯政府组织改造后已不存在)就专门颁布了《艺术教育大纲》,鼓励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强调加强全民音乐教育。政府的鼓励、支持和投资,使得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全俄罗斯的小学和初中联邦课程、民族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罗斯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包括绘画、音乐、世界艺术和文化。又如俄罗斯政府给出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最低限度要求,具体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绘画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形成对俄罗斯和整个人类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大纲》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整体培养。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更是重视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俄罗斯不仅专业艺术院校众多,且有很多综合类大学也设有艺术系。这些院校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如果说高等学府是俄罗斯音乐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各地音乐学院、艺术中学、小学就构成了坚固而又庞大的塔身。正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博大又能高”。再如,俄罗斯政府放开政策,鼓励支持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活动齐头并进。除了强制性音乐教育之外,还开设有专门音乐学校和音乐夜校,这些都是政府出钱,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的。正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蒸蒸日上,为民族的音乐艺术发展,添加了强大的行政力量。有人统计说,按人口比例来计算,俄罗斯青少年中学习音乐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⑥。

(四)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

俄罗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家庭教育,抑或是学校教育、社会宣传,都强调教材容量的饱满和古典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教材内容突现下述几个特点。

一是大量的古典音乐艺术内容被编进教材。在各级各类学校和艺术学院的教材中,都有着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的丰富内容。例如从格林卡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以后⑦的音乐艺术成就,都被编进教材。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都成为音乐艺术教材的首选。如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⑧《鲁斯兰与柳德来拉》等,达尔戈梅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1813―1869)的《水仙女》和《石客》等,此外还有五人团⑨、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1840―1893)、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1873―1943)和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1872―1915)等。教材中,柴可夫斯基承袭的欧陆浪漫乐风,葛令卡作品的俄罗斯的民族性活化,巴拉基列夫、库伊、鲍罗定、穆梭斯基与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的国民乐派,以及史克里亚宾的不寻常的音色探索,史特拉汶斯基频掀波澜的经典作品,悉数被编进教材。这些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丰富与繁盛,成为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二是教材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如世界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和潮流、古俄罗斯音乐艺术、古代和中古文化艺术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义、17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中的古典主义、17至18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19世纪文化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19至20世纪俄罗斯的艺术生活、20世纪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末艺术的新形式和新体裁等等,都成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内容。

三是教材主要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包括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节奏等,选择表现民族特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高雅的艺术特色。俄罗斯主要音乐家的作品有的深沉宏伟,有的敏感细腻,无不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们处在剧烈变革时代热烈而又丰富的心路历程。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六交响乐《悲怆》,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听众的广泛欢迎,时至今日依然是各大歌剧院、音乐厅里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这些具有代表俄罗斯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五)继承传统,致力创新

俄罗斯政府和艺术界人士专注于古典音乐的教育和发展,并致力于不断地创新,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多年来,继承了俄罗斯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古典音乐高雅艺术,伴随着具有音乐天才和前卫思想的新生代的加入,正沿着世界艺术的发展轨道前进。俄罗斯音乐教育创新的成果突出表现在融合与推陈出新上。其直接的成果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剧团剧院,在莫斯科,由叶夫盖尼•卡拉伯夫主倡的新歌剧院和德米特里•别尔特曼领导的盖利公歌剧院就很有代表性。同时还产生了包括把交响乐、爵士乐、歌剧与音乐剧合为一体的新风格流派。

音乐艺术范围逐渐扩大,高雅音乐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比如歌剧中的表演成分越来越多,导演有时会忽略音乐和歌唱的表现之间的差异,力图使演出更具现代感。又如引起观众极大兴趣的国家模范交响乐团与“蝎子组合”的联合演出,也是在寻求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概括起来,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的继承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人文性与经典性的结合。俄罗斯人不是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这样的理念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当前,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将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多少世纪以来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遗产、艺术发展的联系和价值、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对世界艺术和文化的贡献,等等。我们认为,人文性和经典性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

强调体验和实践创造。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作、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创造,音乐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现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每个学期,学校、文化宣传部门都要开办节日演出、周末舞会、专题调演等活动,这些都是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极好机会。正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大力强调音乐艺术教育的体验和创造,才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艺术张力是永恒的。有人说,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之后,俄罗斯的音乐没有静止,没有凝固,没有被所谓的“现代艺术只能屈从浅薄的市场化”理论所吓倒。“俄罗斯的流行古典音乐让人相信,一个血液里流淌着音符的民族,有的是乐观放达的个性,异彩纷呈的生活。”⑩这除了源于俄罗斯民族对音乐的偏好和根深蒂固的艺术情结之外,俄罗斯古典音乐本身的永恒魅力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执著,应该是首要的原因。

二、对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特色的思考

如果说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以其博大精深和丰富繁盛充实着文明世界,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俄罗斯悠久的音乐艺术教育传统所熏染的国民音乐文化意识、高雅的艺术追求,成为世界各国有凤来仪的艺术旗帜,那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提高文化艺术素质是举世公认的美化心灵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热烈的社会现象,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教育普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我们可否探讨和归纳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并予以思考。

(一)让音乐艺术教育深入人心,感受和体会被良好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

在俄罗斯,音乐课全称是俄罗斯音乐文化。通过教材让学生认识俄罗斯民族民间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现代和古典音乐经典之作,衡量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的个性。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

(二)丰富的音乐文化教育内容 ,成为了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丰富的音乐文化内容被编进教材并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必修课,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透过音乐反映人类伦理道德。通过对现代艺术的学习,了解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知道二者之间是相互的。这些具有代表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卡巴列夫斯基自己也说:“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原则区别,就是在于任何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都要有道德因素和美的因素。”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作为理解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这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视野,活的良好感知,使他们感受到音乐、文学、造型、艺术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将此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修养、而不是餐桌上淖袅希不是消遣而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这些音乐知识后,能够积极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更多的参加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教育,音乐教育是关系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事业,如果把社会音乐文化看成是大环境,那么学校音乐则可以认为是小环境。大小环境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的。从每一堂课和每个教学环境的营造到相关教育制度的制定,再到整个社会的音乐市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的音乐市场与高素质的观众相互需要的环境,正是这种环境成就了音乐教育繁荣和普及的土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是人们道德和智慧培养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

① 《中国人永远的俄罗斯情结》,《望东方周刊》, 2006年1月11日。

② 吕冬《俄罗斯古典音乐嵌入灵魂》,《人民日报》,2006年6月28日。

③ 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④ 《网络电子读物》,。

⑥ 同②。

⑦ 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为国民乐派的奠基者。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新时代,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⑧ 《为沙皇献身》又名《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普通老农为国捐躯的故事,音乐采用了民间音乐的素材,曾被讥讽为“马车夫的音乐”,然而最终还是被承认为第一部俄罗斯歌剧。

⑨ 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是20世纪60、70年代俄罗斯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由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在报刊文章中的称谓而得名。详见《西方音乐简史》,省略/pdf/12/ts012100.pdf。

⑩ 吴昊《俄罗斯音乐交响曲》,《人物》,2006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发展中心.从俄罗斯新一代音乐教材看俄罗斯音乐文化教育[J].2009.8.31.

[2]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4]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2.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10

品味诗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神情从容而淡定,读诗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1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乙: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甲:下面由---同学为大家带来---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2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甲:你是否细细品味过冰心的《繁星》?

乙:你是否享受过杨柳依依诗情画意,白雪皑皑的华丽美艳?

甲:今天,我们将在这里面对海水的波澜壮阔。

乙:今天,我们将在这里聆听溪水潺潺。

甲:飞扬的青春,散发着无穷活力;

乙:年轻的骄子,充满着蓬勃的朝气。

合:让我们进入美的享受,诗歌的海洋!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3(1)尊敬的各位领导,

(2)敬爱的老师们,

(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4)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1)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2)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3)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4)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1)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2)诗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3)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4)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1)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2)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表演--------(合)现在开始。

一班:

1明天,我们即将毕业

2明天,我们即将离去

1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

2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

1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

2请听六一班诗朗诵《明天,我们毕业》——

二班:

1时间,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2最易忽视又最令人后悔

1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

2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1下面请欣赏六二班的经典诵读表演《时光匆匆》

三班:

1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2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3下面请欣赏六三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四班:

1我们是华夏的儿女,是新时代的少年

2沐浴在辉煌的历史文明中,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1担起祖国重任,延续祖国希望,我们义不容辞

2让我们一起在诗海中畅游,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1请欣赏六4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五班:

1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2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1黑色的眼睛让我们看清未来

2-的皮肤让我们更加强健

1在这里,五千年文化根植在我们心田

2在这里,谱写中华更灿烂的诗篇

1下面请六年级五班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六班:

1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

2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老师,当了您六年的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2请听六六班带来的集体朗诵《给老师的一封信》

七班:

1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沉淀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2五千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华儿女澎湃的热血

1对祖国的依恋谱写了中华灿烂辉煌的过去

2对祖国的热爱擎起了中华蓬勃发展的今天

1时至今日,那震撼心灵的旋律依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激荡

2下面请欣赏六七班全体同学带来的经典诵读展示《祖国在我心中》

八班:

1六年来的春去秋来

2六年来的寒来暑往

1整装行囊,踏上新的征途,让我们通往直前

2在生活中收获宝藏,享受快乐吧,接下来请听六八班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我们勇往直前》

九班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2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1大自然有声有色,

2大自然有情有义

1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

2我们在朗诵中感受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1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

2六年级九班《走进大自然》诵读表演现在开始

十班

1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

2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

1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全体学生: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下面请欣赏六十班为大家带来的经典诵读“与诗同行”。

结束语:

(1)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2)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3)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4)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1)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2)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3)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合)到此结束。再见!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4开始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fù)郁的芳香。

(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合)美兰区20--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本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首先非常荣幸向大家介绍莅临今天比赛现场的来宾,他们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节目串词:

1、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花;

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为流传的歌词。把一句句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中的经典!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五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2、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文字浅显而意境悠远的好诗,它们有的咏物,有的状景,有的说理,有的甚至是儿童启蒙的教材。

这些好诗,无论男女老幼,说,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写,几乎都能信手拈来。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三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3、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在歌里、风里、水里,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我们赋予了怀念足够漫长的诗意。

那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精神气节,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听,那一首首感怀生命、礼赞民族、为国捐躯的千古绝唱!下面请欣赏由金盘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诵》。

4、朗诵古诗词,我们就是在和诗人们进行心灵的聚会。

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接下来请欣赏由农垦一小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国学经典诵读》。

5、谁的一滴相思泪,胀痛着闽罗江月?谁的一滴母性水,怀念着香草美人?一叶舟,一片叶,一个不屈的民魂。

继屈原之后,爱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代诗人所共有的气节、情怀和精神。下面请欣赏由白龙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阳持话》。

6、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和精魂。

请欣赏由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情思》。

7、少年是华夏民族的传递者,成千古文明,绘百千毕章。

少年是中华文化的后来人,成先辈博大精深,续未来风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中国少年。下面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少年中国说》。

8、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下面请欣赏由英才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四季山水情》。

9、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让我们随着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

接下来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中华经典诵读。

各位老师、同学们,经过评委老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各位选手的成绩已经排定,请为我们揭晓获奖名单。

结束语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女)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男)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高谷中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男)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女)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古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场白5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张:中华诗文浩浩汤汤

王: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张: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地徜徉

王:这里有浪漫洒脱的李白

张:这里有忧国忧民的杜甫

王:这里有江南的钟灵毓秀

张:这里有塞北的广袤苍凉

王:这里有牧童村娃的天真烂漫

张:这里有悯农诗人的谆谆教诲

王: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张: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感悟经典相约圣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汇成了一首深情的歌。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离别后,乡愁成了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下面请听四年二班杨雪带来的《乡愁》。

张: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它背负着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间的祥和和幸福。请听五年级顾佳同学的《凤凰涅槃序曲》

王:黄河汹涌的波涛声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它的气势,它的勇猛激励着我们,站在黄河边,闭目深吸,会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澎湃。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带来多的《黄河颂》。

张:长城是一条巨龙,横卧在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和腾飞。我们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是我们祖国的名片,是我们放飞梦想的舞台。请听三年一班褚佳欣带来的《长城之歌》

王:我想变小鸟,看白云的柔软;我想变柳絮,扑向土地妈妈的怀抱;我想变蒲公英,飞到天涯海角。我想做的事好多好多…..想听一听吗?下面请二年级的金时凤同学为我们朗诵儿歌《我想》

张: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就让我们听遍流水,扶遍春风,伴着康桥,去追寻梦中的她…请听五年级孙彤的《再别康桥》

王: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下面请听四年二班田雨欣的朗诵《爱心》。

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请听五年级的《美哉潇湘伟少年》

王:有这样一种动物,它在童话故事里是威风和可怕的,它吞掉过小红帽,欺负过大山羊,但其实他远没有那么可怕,它是谁呢?接下来请欣赏二年级王会鑫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儿歌《大灰狼》

张:中华,我们慈祥的母亲,我们可爱的家,下面请听六年一班王思宇的《中华,中华》

王:我是中华的少年,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我是中华的少年,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有请六年一班张鹤楠、王思宇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张:长城似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低于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何腾飞。我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请听四年二班庄健的诗朗诵《长城颂》。

王;飞扬的雪花,清香的衣襟,因为心底共同的爱,才完成了一次亲密的接吻,这是天缘巧合,更是心灵的默契。请听三年二班车旭同学带来的《雪花的快乐》

张: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就由四年一班肖丹、张欣悦带来一首朗诵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王:我们是一群乡下的孩子,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我们幸福,我们是乡下孩子,我们骄傲,我们是乡下孩子。下面请欣赏二年级同学张鑫鑫为我们带来的儿歌朗诵《乡下孩子》。

张: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成,不能动人。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请听由三年二班汤焱同学带来的《母亲之歌》

王: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国,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学生正享受着这幸福的生活,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徐超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张:妈妈,您别再为我流泪了,我会把自己照顾好的;妈妈,请您放心吧,如今的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请听四年一班马伊敏带来的《请求》

王: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请听由三年一班路丽娜同学带来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王: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张: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王: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张: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王: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张: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王: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张: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王: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11

在中国内地乐坛,提起作曲家谷建芬,可谓无人不知。在她半个多世纪的作曲生涯中,发表了近千首作品,其中有近百首金曲在国内外获奖,成为当代中国流行歌曲创作中的经典,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一直从事流行歌曲创作的谷建芬老师从2004年起,突然转轨写起了儿歌,而且没有任何报酬。为孩子写歌已经成为她晚年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2004年秋冬季节,时逢中央召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国务委员吴仪见到谷建芬说:“要为孩子写一些歌。”这刚好与谷建芬酝酿多日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在物质生活很丰富,在商场家长可以为孩子买到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但要找一首适合现在孩子唱的歌却很难、很难。孩子们要么唱的是《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这样的成人歌,要么唱的是属于他们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歌曲。”当时在找不到合适的词作谱曲时,谷建芬选择了言简意赅、经典优雅的中国古诗词,在她看来这也是她和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2006年“六一”儿童节,《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谷建芬老师觉得它是一生中完成的最有意义的作品,也是创作速度最快的作品。她认为这些歌曲是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古诗词和启蒙读物基础上,配以现代的音乐写成的。于是,为了区别旧时的“学堂乐歌”,就将自己的作品起名为“新学堂歌”。如今,人们对“学堂乐歌”这个词或许感觉有些陌生,但是在一百年前,“学堂乐歌”曾经风靡一时、深入人心。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从学堂乐歌开始才有了自己的现代音乐。

1843年,吴淞口的新兴城市上海,开埠后很快成为一座东方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探险者都选择这里作为登陆中国的第一站。黄浦江上汽笛声声,街道上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语与欧美语言交相混杂,随时都可以看到、听到新奇的洋玩意儿。和各种西方文明一起传到上海的,还有学堂乐歌。

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以“学堂”取代“私塾”来传授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后来人们就把清末民初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这些歌曲多采用欧美和日本的曲调填词而成,内容以宣传富国强兵、歌唱新的学堂生活等为主。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里传出来中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

时光荏苒,随着“学校”取代“学堂”,“音乐”代替“乐歌”,当年盛极一时的“学堂乐歌”逐渐被人淡忘,之后的学校音乐、校园歌曲创作中,古诗词的声音渐渐远去。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儿童歌曲创作每况愈下,面临着严重的“断粮”危机。直到2006年,谷建芬的《新学堂歌》唱片问世,才唤醒了那份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也唤醒了那块荒芜已久的艺术园地。

据了解,近年来对我国古典诗词进行如此大规模、成系统谱曲传播的,谷建芬尚属第一人。我们从《新学堂歌》的选词方面就能看到这一点。这其中既有欢快活泼的游戏诗、儿童诗,又有清新明快的励志诗、风情诗,更有细腻委婉的感怀诗、抒情诗。可谓题材多样,不拘一格。谷建芬老师选词完全从孩子们的需求角度入手,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韵律感,而且适合以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当然还有一些歌曲并不局限于孩子们的世界,反映了成人世界的情感。例如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带着离别的忧伤凄美。由此可见,谷建芬老师的选题观念是颇见个性的,她没有把古诗词歌曲校园化创作狭隘地局限于“古代儿童诗”的范畴,因此不会拒绝忧伤的情绪以及沉重的主题,而是在适合音乐表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作品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

谷建芬创作的这些儿童歌曲既简单易学,又琅琅上口。特别是在把握音乐与古诗词的和谐关系上做足了文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歌曲的创作既没有停留于古诗词的年代,又写出了当代韵味,做到了古今契合。因此原本凝重的古诗词就会更容易于让孩子们接受。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初读平淡无奇,反复吟唱,言浅意浓,蕴藏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一个世纪以来不少的中外艺术家竞相为它谱曲、为它演唱、为它编舞,谷建芬老师创作的这个版本就是目前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之一。歌曲以优美的抒情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构思取胜,笔者曾带着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唱片来到了石家庄市的一所幼儿园采访,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只听了两遍《春晓》,就能把主旋律哼唱出来。

从这些“新学堂歌”的创作中,我们能感受到谷建芬老师调用了她所有的专业积累和人生体验。无论是调式、节奏、风格的精准拿捏,还是音乐语言的准确表达,都力求做到既让孩子们听得懂,又不曲解诗的原意。大多数歌曲采用传统的五声音阶创作,箫、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或相伴相依,或即时点缀,渲染了民族特色。为了避免创作与时代脱节,适应今天孩子们的特点,《明日歌》意加入了吉他、打击乐等元素,使得歌曲充满着流行潜质;《一字诗》的编配采用一字配一音,既适合童声特点便于学唱,也和古诗词吟诵“一字一音”的作法暗合;而唱片中唯一的一首创作歌曲《读唐诗》既吸取了某些古曲的元素,又在配器中加入了时尚的元素,做到了古典韵味和现代感的有机融合,这首歌2007年先后荣获“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创作金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可谓众望所归。

少儿古典文学范文12

《救风尘》

杂剧剧本。元代关汉卿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写恶棍周舍骗娶妓女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

全剧共四折。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

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

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藏《古名家杂剧》本、《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元曲选》乙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墙头马上》

元·白朴作。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

共四折。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

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土集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乙集本、《柳枝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昆曲,京剧皆有此剧。

《西厢记》

《西厢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着,为元代王实甫作,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李逵负荆》

元杂剧《李逵负荆》和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都描写了“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李逵负荆》在艺术上更为成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而《水浒传》的处理明显逊色,人物个性比较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水浒传》的作者因袭了《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却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一故事在小说和杂剧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小说和杂剧的艺术特质并不相同,他似乎只注意讲述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看钱奴》

《看钱奴》元·郑廷玉作。写贫民贾仁因得周荣祖家祖财而暴富,后又廉价买得周荣祖之子为养子,最后钱财重归周家。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贫民贾仁平时以挑土筑墙为生,偶然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下的祖产而致富,周荣祖夫妇则因此落魄。贾仁虽有了万贯家财,却无儿无女,命坐馆先生陈德甫替他买一个儿子,恰巧风雪之中周荣祖夫妇走投无路,情愿将儿子长寿卖给他,只得到了很少的一点钱。

二十年后,长寿长大成人,贾仁吝啬成性,财富越聚越多,此时却染病身亡。周荣祖夫妇乞讨至东岳庙中,遇到长寿,却不知相认。后来偶遇陈德甫,经他向长寿说明实情,一家人才得以重聚。周荣祖看到钱上印记,方知这原来是自家财产。《看钱奴》简名又作《冤家债主》,全名《看钱奴冤家债主》,流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脉望馆校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元曲选》癸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幽闺记》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记)·琵琶记

《幽闺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而《琵琶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虽说戏剧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元代南戏的概貌,并可直接品评这朵中国文学中的奇葩的原味。

《中山狼》

明《合刻三志》称作者为唐人姚合,明《古今说海》署作者为宋人谢良,清初《明文英华》认作者为明人马中锡。清康熙时贯棠刊刻马中锡《东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录此文。推测是马中锡依据前人作品改写而成。

《玉簪记》

中国明代传奇作品。高濂着。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爱情婚姻故事。事见《古今女史》和明人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记》。剧中写少女陈娇莲在金兵南下时与家人离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路经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波折后,私自结合,终成连理。作者把陈妙常对爱情既热烈追求又害羞畏怯的复杂心理,描写得玲珑剔透。《秋江哭别》一出,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琴挑》、《秋江》等零出,被各种地方戏作为保留剧目,盛演不衰。

《绿牡丹》

《绿牡丹》是明末优秀戏剧家吴炳的代表作。

写翰林沈重结社为女婉娥择婿。在文社会试中,以绿牡丹为题,各作诗一首。柳希潜请馆师谢英,车本高求妹妹车静芳捉刀,仅顾粲自作。车静芳和谢英看了对方写的诗,互生爱慕之心。后来经过面试,柳希潜和车本高作伪之事败露。乡试时,谢英和顾粲高中。最后,谢英和车静芳,顾粲和沈婉娥,结成两对夫妻。

剧中的车静芳敢于自择配偶,她的选择标准不是门第和财产,而是人品和才学。柳希潜求婚,车静芳提出要面试他的学问,结果使他丑相毕露。剧中情节曲折,性格描写细致,有较强的喜剧性。它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柳希潜、车本高在考试中作弊的种种丑态,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对明末的假名士作了冷峻的嘲讽。京剧《诗文会》就是根据它改编的。

《风筝误》

中国古代经典喜剧漫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