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

时间:2023-08-30 16:46:20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寻找未来发展的支点,我国也不例外,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资源开发管理力度加大,海洋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压力,海洋成为污染输出的空间载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加大,加之薄弱的海洋环境保护观与低效的污染治理力度,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与海洋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在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由此可见,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研究国内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有1996年吴越明等对环境—经济指标体系以及协调度模型做了相关研究;2000年阳洁等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曲线, 建立了环境经济的协调度函数,并给出了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判据;2003年,张晓东等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90年代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并对2005年与2010年的区域协调度进行了预测;2007年李鹤等运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对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2010年王辉等通过建立协调度模型对辽宁14市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2012年盖美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来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关系;2013年许冬兰,王超运用熵变方程法对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本文在借鉴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11个评价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综合评价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定量评估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为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协调度

 

(一)协同论与协调度

 

协同论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 ·哈肯教授1971年提出。他认为:系统发生相变与否由系统控制参量决定,系统相变过程通过系统内部自组织来实现,系统走向何种序和结构取决于系统在临界区域时内部变量的协同作用。相变点处系统内部变量可分为快、慢驰豫变量。慢驰豫变量是决定相变进程的根本变量也称为系统的序参量,快驰豫变量服从于慢驰豫变量,因而可以不加考虑。

 

系统的相变结果不一定都走向新的有序,也可能走向无序。在临界点处,如果系统内部变量不能区分成慢驰豫变量和快驰豫变量时,则系统将进入无序状态。临界点处,系统内部变量的不可划分性说明了子系统的耦合能量不占主要地位。

 

协调度指的是系统之间或系统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由协同论可知系统走向有序的机理不在于系统现状的平衡或不平衡,也不在于系统距平衡态多远,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相互关联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和规律,协调度正是这种协同作用的量度。

 

(二)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协调度

 

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因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会存在由协调到不协调或由不协调到协调的一种动态演化过程。根据协调度的概念,本文将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协调介定为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内,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协调一致程度的定量评估,它能表征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最终追求的是两系统之间相互促进、互惠共生的协调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一)研究方法

 

(1)数据标准化方法。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的指标分别对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但由于不同指标数据的量纲、正负向、数量级均有差异,为消除各指标数据的量纲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标准化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标准差变换和极差变换,本文中采用极差变换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子系统有积极影响的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对系统发展越有利的指标,采用正向标准化方法;对于子系统有消极影响的负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小对系统发展越有利的指标,采用负向标准化方法,具体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标准化:Zij=■

 

负向指标标准化:Zij=■

 

其中,i是指标序列,j是年份,xij为指标数据,min(xi·)是指标i在所有年份中的最小值,max(xi·)是指标i在所有年份中的最大值。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该方法的核心是将专家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据此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属主观定权法的一种。在指标权重确定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专家的实际经验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评估,因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主观方面确定指标的权重。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需要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利用德尔菲法,邀请多名相关领域专家分别对指标的相对重要度进行打分,根据评分结果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可用A=(αij)m×n表示,αij为因素i和因素j对目标因素的影响之比。二是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λmax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指标对相应上一层次指标或目标重要性的排序权值。三是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未通过一致性检验,应该对判断矩阵进行进一步修正。

 

(3)熵值法。熵原本是一热力学概念,它最先由申农 C. E.Shannon引入信息论,称之为信息熵。现已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熵是系统的无序度量,可以用于度量已知数据所包含的有效信息量。熵权法就是根据指标数据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判断该指标提供的有效信息量,从而确定权重。当指标值数据变异程度大时,说明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大,指标的有用性就越大,其权重也应相对较大;反之,指标数据变异程度较小时,说明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少,指标的有用性就越小,其权重也应相对较小;当某项评价指标的数值完全相同时,意味着此项指标提供的是无用信息,可以从指标体系中将其剔除。熵权法属于客观赋权法的一种,本文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

 

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需要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二是计算指标信息熵ei,ei=-k■(yij×lnyij),其中,yij=Zij/■Zij,k=1/lnn,Zij是第i项指标第j年的数据xij标准化之后的值;三是计算信息冗余度di,di=1-ei,其归一化后的数值即为指标权重。

 

(4)相关性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是数学统计中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正相关程度、负相关程度以及两者之间无太大相关性的无序程度。相关系数基础的计算公式是:

 

r=■

 

其中,r是相关系数,r∈[-1,1],r<0时为负相关,r>0时x,y为正相关,且│r│越接近于1,两者的关联程度越大。

 

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体现在两者具有相同的发展程度,还表现在两者的同向发展以及同向发展的相关程度。简单来说,若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两者应具有相似的发展水平,同时,发展水平应同步正向提高,此时两者之间相关性是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越大说明其同步发展的程度越大,两者的协调度也就越大;当然,正相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两者同步衰退,此情况属于极不协调状态,因而在分析相关性的基础上,应结合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状态对两者的协调度做出判断。若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相互之间呈负向发展,则两者处于不协调状态,此时两者之间负相关。在测算并分析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分析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的目的。

 

(二)模型建立

 

(1)发展度模型。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作为两个子系统,在不同的阶段其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二者的发展水平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演变过程。协调度的评价正是基于对二者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发展度模型分别评价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在不同时段的综合发展水平,具体的评价模型如下:

 

海洋环境:FAT=∑(wAi*zij) (1)

 

海洋经济:FBT=∑(wBi*zij) (2)

 

式中,FAT、FBT分别是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在第t年的综合发展水平,wAi、wBi分别是各指标体系第i项指标的权重,zij是各指标对应实际数据经标准化后的数据值 。

 

(2)协调度模型。根据前文可知,相关性分析方法属于统计学中的一种方法,可综合反映两者之间的密切程度和发展方向。在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都呈良态正向发展的情况下,海洋环境状况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向相关度越大,两者的协调度越高。本文基于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相关性基础计算公式,建立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协调度评价模型如下:

 

C=■ (3)

 

式中,C表示系统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1≤C≤1;

 

FAt、FBt分别表示两系统在t时期的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分;

 

■A和■B分别表示两系统在不同研究时段发展水平综合评分的均值;

 

相关性原理中,要求K≥3,根据这一要求,同时考虑海洋环境变化的渐进性与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滞后性,选取5年为一个观察周期考察2003—2013年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协调性。

 

三、协调度类型划分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取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作为协调度类型的划分标准。一般而言,当│R│0.805时,属同向相关,代表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海洋环境改善,两者协调共同发展;二是海洋经济衰退的同属海洋环境恶化,二者共同衰退;具体的情况应结合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而定。样本数为5,R0.1、R0.05、R0.01分别为0.805、0.878和0.959,以此为划分标准(见表1)。

 

四、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筛选原则。指标体系的筛选直接影响到海洋环境质量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两系统之间协调度评价的有效性,因此确定客观合理的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指标的筛选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筛选指标体系时,应该首先考虑指标筛选的科学性,这关系到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协调度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遵循客观实际而非主观臆断筛选指标体系;另外,选取的指标应能通过观察、测算等方式客观真实的对系统特征做出明确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系统性原则。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各作为一个子系统,指标体系应正确合理的描述海洋环境子系统和海洋经济子系统的发展现状,指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影响系统发展的各个因素,同时所选指标之间既要有联系也要有区别,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系统的总体特征。

 

(3)有效而实用原则。指标的选取尽可能的简练、有效,数量上要少而精,避免过于庞杂;且指标体系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海洋环境现状和海洋经济实力,其分析结果能准确的说明问题。

 

(4)数据可获性原则。在筛选评价指标体系时,不应只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还应遵循数据可获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指标数据的采集和获取必须有正确合理的途径;其次,所选指标应该能够量化,以保证定量计算,这是进行计算的关键。

 

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科学性、系统性、有效而实用和数据可获性等原则,综合考虑海洋水质、入海污染和海洋环境灾害情况,分别选取全国劣于四类水质标准海域面积、径流入海CPDCr总量、径流入海重金属总量、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沿海工业固体废弃物丢弃量与赤潮灾害面积为反映海洋环境质量的指标;综合考虑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选取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涉海就业人员与全国海洋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为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2004—2014年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环境统计年鉴》2003—2013年的《中国海洋报环境质量公报》确定表2中指标数据。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在评价过程中,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在评价过程中,不同的指标对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难免会有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而指标权重直接影响到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别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通过德尔菲法建立判断矩阵,并据此计算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属于主观定权法;由于此方法的主观性比较大,本文中权重的确定结合了熵值法。熵值法是基于数据的有效信息量确定权重的一种方法,属客观定权法。综合主客观因素,最终的指标权重取两种定权方法计算结果的平均值。由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在科研中的运用已相当成熟,本文不再赘述具体计算步骤,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见下表:

 

五、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

 

(一)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综合评价

 

利用经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结合已确定的指标权重,根据公式(1)、(2)综合评价2003—2013年间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综合评分变化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3—2006年间,海洋经济增长势头较猛,海洋经济发展在2006年出现了一次高峰;在2006以后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洋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04年间环境质量下降最明显,2004年以后呈缓慢波动下降趋势,在2012年环境质量出现研究时间段内的最底峰,2012年以后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对比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质量发展状况,海洋经济增速最猛的时候也是海洋环境质量下降速度最大的时候,说明在此研究阶段,海洋经济的发展以海洋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此时人们只看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短期利益,忽视了环境恶化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严重破坏。2006年以后,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态势放缓的同时,海洋环境恶化的速度也放缓,这说明了两点,一是海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二是政府和民众已经意识到海洋环境恶化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问题。

 

(二)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协调度评价

 

根据海洋环境会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利用协调度评价公式(3),分别以5年为周期滑动进行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度评价,计算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2003—2007年间,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处于异向发展状态,说明海洋经济增长的同时,海洋环境反向恶化;根据协调度类型的划分,判断2003—2007年间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属中度失调。该时期海洋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沿海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工业废水排放入海,加上工业废弃物的倾倒,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致使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2004—2009年间两个研究时间段内,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处于相关性关系不明显,无序发展的状态,同属轻度失调;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协调度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有所改善。在此期间,不论是是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海洋环境质量下降的速度都有所放缓,说明恶化的海洋环境已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说明海洋环境问题已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也会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

 

2005年之后的4个研究阶段内,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仍然呈相关性不明显的无序发展状态,同属轻度失调;协调度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发展,说明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2003—2013年,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总体处于不协调状态。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海洋环境并没有得到同程度的改善,且海洋环境的恶化会制约海洋经济的发展。

 

六、结论

 

本文从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协调度的概念出发,根据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从主客观两方面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在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原理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密切程度与变化方向,定量评价了2003—2013年间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基本处于不协调状态,海洋环境的改善落后于海洋经济的发展,但人们已经意识到不良的海洋环境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海洋环境问题已受到了重视。为促进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产业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的是高速发展态势,但是经济发展质量仍然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仍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制约了海洋经济质量的提高。因此,应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注意提高海洋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环保等新兴产业,在利用科技进步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2)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了海洋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在科学有效的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3)加大环保投入,保护海洋环境。沿海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直排入海或污水径流入海等陆源污染是海洋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对于此类现象,应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建设沿海城市、江河沿岸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提高排污技术,减少入海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应加快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遏制“偷排”现象,从源头上减轻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72-2

0 前言

我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快速上升[1]。北海市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海洋资源,但海洋经济仍处于低度发展阶段[2]。研究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北海市及北部湾其它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1 北海市海洋资源现状

1.1 海岸线和滩涂

北海海岸线东起与广东连江县交界的英罗港,西至与钦州市交界的大风江,海岸线全长500.13km,其中大陆海岸线468.2km,海岛海岸线31.93km。海岸线上港湾、河口众多,海岸线资源较为优越。

北海市沿岸滩涂面积超过500km2,10m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约1510km2,滩涂和浅海面积总和约2100km2。滩涂类型包括岩滩、沙滩、砂砾滩、淤泥滩、红树林滩和珊瑚滩等,类型多样。广阔的滩涂和浅海成为珍珠、文蛤、牡蛎、对虾、海参、鲍鱼等重要海洋生物的良好养殖场所。

1.2 海洋水产资源

北海市濒临的北部湾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是北海市渔船最主要的传统作业场所。该海湾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记录到的生物有7390种,其中鱼类500余种,虾类200余种,蟹类190余种,还有种类众多的头足类、贝类、藻类和其它种类的海洋生物。据估算,北部湾渔业资源蕴藏量约180万吨,其中虾类资源超过4万吨。北部湾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172.45g/m2,栖息密度为263个/m2,明显高于毗邻的湛江港和雷州湾[3]。

此外,北海还拥有海草床、红树林和珊瑚礁这三大典型高生产力生态系统,为多种海洋生物和经济生物提供优异的环境和庇护所。在北海近岸海域,还孕育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珍珠―“南珠”,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各种经济生物的快速生长和繁殖,为北海市的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

1.3 港口资源

北海市海岸线上的港湾、河口众多,还有离大陆20多海里的涠洲岛和斜阳岛,可开发利用的港口资源潜力很大。北海港划分为铁山港区、石步岭港区、涠洲港区、大风江港区、地角港区、侨港港区、榄根港区、沙田港区等8个港区以及数个大小渔港。其中铁山港湾三面环陆,自然屏障避风条件很好,港区航道水深6-18m,目前规划为港口开发的西岸线长达25km,可建1-15万吨级泊位100个以上。涠洲岛周围水深15-20m,距岸1km以上水深即超过22m,是广西沿海具有建设大型、超大型港口码头的理想港区。北海港处于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交汇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港口区位优势优越。

1.4 能源和矿产资源

北部湾盆地是我国沿海已发现的六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潜在石油资源23亿吨[4]。北部湾含油盆地位于北海涠洲岛西南30-60海里,面积约3.5万km2,已圈定的储油构造22个。据2000年的评价结果,北部湾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16.7亿吨,可开采量2亿吨,天然气(伴生气)资源量1457亿m3。北海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风能充足,是光热及风能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此外,北海沿海的玻璃石英砂、石膏、钛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1.5 滨海旅游资源

北海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闻名国内外的北海银滩及涠洲岛,同时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美人鱼和南珠等众多旅游资源和名片,海洋旅游资源综合优势突出。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洋珍品、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洋文化、海滩海洋运动、海上航行,构成了一个北海“十全十美”的海洋旅游体系和美丽的亚热带海滨风光。

2 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1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发展势头加快

从2006年开始,北海海洋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多数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一批海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正在形成,海洋生物医药也形成一批企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层次不断提升,海洋船舶工业正蓄势待发,海洋经济逐渐快速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上升。据北海市统计资料,2008年北海市海洋经济产值约119亿元,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占38%。涉海规模以上企业数42家,2008年增加值14.07亿元,比2007年增长51.16%,产值46.29亿元,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8.27%。

2.2 海洋渔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

北海市的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在全市海洋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8年,北海市海洋渔业产值70亿元,占海洋经济产值的一半以上。海洋捕捞是北海市的传统产业之一,在北部湾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北海市登记注册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5897艘,总功率59万千瓦,渔船总数占广西总数的71%,总功率占广西的76%,大功率渔船占广西的86%,不论是渔船装备和技术水平以及开发外海和远洋渔业能力,均处在广西北部湾地区领先地位。近几年北海市海洋渔业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合理利用外海资源,积极开发远洋资源。北海市渔船作业海区分别在北部湾、东沙群岛北部、海南岛东部、珠江口以东和南沙等渔场,还有少部分在远洋作业[5]。据农业部门统计,2008年北海市捕捞量44.4万吨,占广西总捕捞量的62%,年捕捞产值36.4亿元,在海洋渔业中仍占据较大比重。

近年来北海市海洋渔业的结构不断调整,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得到发展。到2008年,北海市养殖产量达42.2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48.7%。海水养殖的品种丰富,并逐渐建成一批养殖示范基地。据2008年统计北海市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其中符合出口资格的厂家20多家。全市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年,加工增加附加值约10亿元。2008年北海市水产品加工行业产值26亿元,占广西一半以上比重,同时占北海渔业产值的37%,海洋渔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

2.3 海洋第二产业开始呈现发展状态

随着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也开始呈现开始发展状态。北海市海洋油气开采量逐年加大,配套产业开始发展。在涠洲岛附近已有6个油田投入生产,在涠洲岛西部建设3个油气码头和1个油气终端处理厂。北海的海洋生物医药也步入发展阶段,建成多个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海洋电力、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洋船舶也开始进一步发展。如2009年建成2.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海水冷却在北海燃煤电厂等企业中开始逐步应用,促使海水综合利用也的发展;近年北海开始建成万吨级以上船舶修造厂,具备了修造五万吨级以上船坞、造船台规模的能力。这些工业的发展,将促进北海第二产业的加快发展。

2.4 海洋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近年来,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北海市加大了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海洋第三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北海市现状的港口码头共有43个泊位,其中北海港区19个泊位、铁山港区9个泊位和涠洲港区6个泊位,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2008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32.2万吨。至2008年末,北海市水上运输企业16家,营运船舶141艘,其中货船65艘,客船76艘。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后,北海市的发展重点为以观光、度假、疗养等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北海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规模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北海市国内旅游收入27.5万元,占GDP比重的11%,接待国内旅客同比增长25%,旅游创汇同比增长50.9%,在海洋经济产业中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

3 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海洋经济总产值低,海洋经济仍有待发展

长期以来,广西的海洋经济总产值低,与全国沿海省份相比处在落后状态[6]。虽然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总体而言海洋经济仍处于低度发展,经济总产值较低。此外,北海市海洋经济也仍处于粗放型开发的阶段,海洋经济的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产业门类基本齐全但仍以低技术传统产业为主,科技含量低,传统的海洋渔业占据了海洋经济总值超过一半的比重,海洋经济的发展仍有待不断开发海洋生产力,并在开发中不断合理调整结构。

3.2 海洋渔业结构不合理,海水养殖业发展滞后

捕捞业是北海市的传统行业,捕捞业占据了海洋渔业的一半以上比重,海洋渔业结构和其它一些沿海城市比较,捕捞业比重过高而养殖业发展滞后。而长期以来,北部湾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但广西的捕捞区过度集中于北海市海域,加上广西近海捕捞强度过大,而外海、深海和远洋捕捞相当欠缺[7],同时捕捞作业结构较多采用单一底拖网渔船(约80%),很容易造成了北海市渔业资源衰退和枯竭。

在北海市海洋渔业结构中,海水养殖的比重较低。近年来虽然海水养殖较快发展,但海水养殖相对于其它沿海城市总产值低下,海水养殖发展相对滞后。而北海市的海水养殖多处于粗放型的水产养殖,超密度和某一海域单一品种养殖,养殖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破坏。

3.3 海洋工业技术水平较差,发展状态落后

北海市海洋经济第二产业发展状态落后,海洋电力、生物医药等海洋工业均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不佳,使得原来的一些滨海采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等部分企业倒闭。即使海洋电力、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以及船舶工业等正在发展的行业,其规模也较小,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产业链较短,使得海洋第二产业难以较快发展。

3.4 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欠完善,竞争力不强

目前由于北海市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旅游大环境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北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缺乏深度和内涵开发,区域资源提升不够,竞争力不强,滨海旅游业对高端客源的吸引力不强。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对北海的滨海旅游形成了强大的竞争。

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缺少油轮码头及大型码头等,远洋运输能力不强。而且周边地区如钦州港、防城港等深水码头的建设,对北海市海上运输的压力增大。

3.5 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开始显现,局部环境恶化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相对较轻,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环境绝大部分处于清洁和较清洁水平,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备受珍视。随着经济开发热潮的展开,海洋油气等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与投产,同时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污染日益严重,局部水域如港口呈现污染和严重污染的现象,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开始尖锐。2008年涠洲岛海域发生一起小规模赤潮和两次溢油事件,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逐渐加大。

可以预见,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北海市海洋经济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要切实重视这些存在问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艾万铸,陈瑛,杨娜.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分析[J].海洋经济,2007,2:7-9.

[2] 黄焕光.广西海洋资源及发展海洋经济的构想[J].南方国土资源,2006,4:34-37.

[3] 龙竹,龙虎.湛江海洋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1,6:20-21.

[4] 韦忠,杨菲.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 2003,8:14-18.

[5] 李祥秀.南沙渔业发展状况及思考――以广西北海海洋渔业总公司为例[J]. 中国渔业经济,2007,3:54-57.

[6] 刘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诊断――以广西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7,29(6):58-60.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3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大“S”型经济带的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这些地区的海洋经济与相关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是,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因此,从我国金融政策的现状出发来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金融政策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分析

新世纪,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使得我国海洋产业朝着科技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而这一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因此,金融政策日益成为我国海洋资源配置的关键与调控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工具和渠道。

一方面,金融政策能够高效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首先,一个良好的金融运行体制不仅可以对交易成本的缩减和投资重点的调控产生极大的引导作用,而且也会对有效促进资本的积累与技术的创新产生有益影响,尤其是信贷资金的增长可以直接拉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良好的金融运行体系有利于海洋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配置。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这就意味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因此,通过金融工具调控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不仅可以引导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而且能够把资源从劣势产业转移到优势产业上来,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从而形成符合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金融政策可以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国金融业已经突破原来单一的金融中介功能,把自己的服务功能延伸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在加速资金周转和促进各海洋区域内外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由于金融活动包含丰富的信息流,所以海洋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产业间信息、利率信息以及资产价格等信息都会反映到金融活动中,并通过金融网络与金融筛选机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这就为责任部门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2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政策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对海洋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与之相对应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然而,我国对海洋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能力还比较弱,资金需求与现实投入的矛盾比较突出。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占的比例比较小。我国政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和税收收入,而地方政府一般会把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公共教育、卫生和医疗等基础领域,仅仅把非常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海洋经济发展方面。虽然沿海地区的民间资本非常雄厚,但也未能全面、充分地投入到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建设上来。

在资本市场方面,资本市场的高风险性和高进入标准直接导致海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难度加大。在证券市场中,很多海洋企业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成功融资上市的概率非常小。这是由于创业板对企业的市场定位较高,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企业上市资质的要求提高,所以导致诸多海洋企业进行融资上市的步伐进一步放缓。此外,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等新型融资模式的发育尚不够健全,其行为通常短期化、专业化程度也比较低。

在信贷市场方面,很多海洋高科技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比较大。目前,我国海洋高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规模,投资收益前景也不明朗,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规模限制和过高的资产负债率,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直接影响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此外,由于各种原因,沿海地区众多的海洋高科技产业项目依然没能得到相关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

3 我国陆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政策的经验分析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和中部大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这过程中,政府的金融政策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且可以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1 东部大开放中的金融政策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在深圳以及其他经济特区,国家实行了以下金融政策可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借鉴。首先,对当地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进行革新,实行“切块”管理的信贷模式。譬如,各个经济特区的专业银行与省级分行切断联系,现有的信贷资金和以后接收的存款都由经济特区统一调派和使用。这一模式的确立,有利于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与资金支持优惠。其次,支持这些经济特区灵活运用利率及其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工具。譬如,允许经济特区施行有别于内陆的利率政策,其政策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自行调整;规定经济特区人民银行可以自主设定区域内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利率及其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机制,不仅有利于改善当时经济特区的资金现状,而且有助于提高经济特区吸纳外资的能力,从而促使经济特区形成多存多贷、资金流动频繁的生动局面。

3.2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政策

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政府的金融支持政策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落实项目投资补贴政策。政府拿出一部分预算资金或通过其他途径筹集相关资金,对国家战略项目及其相关投资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其次,加大财政贴息与信贷支持的力度。财政贴息与信贷的范围不仅涉及到有关重大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基建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贷款(主要为农业开发、基础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关项目),而且还有各类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改项目贷款。同时,政府也给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民间资本投资西部大开发战略项目创造了更多优惠政策与条件,这不仅可以发挥财政政策对投资的带动引领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总之,这些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巨大成效的金融政策,都可以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启发。 3.3 东北大振兴中的金融政策

在东北振兴的战略决策中,主要有两点经验可以为海洋经济发展所借鉴。第一,拓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我国现有的几家政策性银行,其融资渠道普遍比较单一,严重限制了运作能力的充分发挥。所以,东北对此专门发行了由财政担保的金融债券,其发行对象不仅包括商业银行,同时也对全社会放开,购买主体非常广泛,这无疑拓宽了振兴东北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第二,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的融资现状普遍存在忽视中小企业的严重问题,就东北而言,其成立的东北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银行以对开发高科技项目的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提供贷款以及信用担保为设立目标。有鉴于此,我们也可以成立类似的专门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银行或金融机构。

3.4 中部大崛起中的金融政策

中部大崛起的过程中,有两点经验值得借鉴。第一,优化区域性银行机构的类别和构成。具体经验有大胆打破国有银行在中部地区的垄断地位,积极鼓励商业银行、私有银行和外资银行成立区域性较强的分支机构,从而扩大中小企业与个体业者的融资主体,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第二,积极探索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打造中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在中部大崛起的进程中,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共同构筑出中部地区完整、均衡以及高效的金融体系。这些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大胆仿效。

4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我们可以学习陆域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一些金融政策经验,运用积极的经济手段,促进财政支持、社会投资、信贷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融资机制的早日形成,给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4.1 加大对海洋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资海洋经济的力度。一方面,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的资金支持,并获取尽可能多的税收优惠与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可以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与科研经费,以适应海洋经济各产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其次,货币信贷政策可以适度向海洋经济产业倾斜,提高对海洋产业的信贷比例。譬如,可以申请设立“海洋开发专项贷款”,从而增加海洋经济政策性的贷款比例;可以利用贷款利率的机制作用,以海洋开发项目的风险大小为尺度,设定具有一定浮动性的海洋贷款利率,达到增强资金吸引能力的目的。

4.2 进一步拓宽社会的多元投资渠道

要突破海洋经济的资金瓶颈,就必须想方设法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第一,可以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标准。只要是法律未明确禁止民间资本进入相关海洋领域或者产业,都可以对民间资本实行高度的开放;第二,积攒更多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为海洋经济相关项目提供更多的税收减免与优惠措施,同时注重民生的改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从而为海洋经济的发展积蓄更多力量;第三,吸引外商投资我国海洋经济建设。通过各种优惠手段,吸引他们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滨海旅游项目以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4.3 加速完善信贷市场机制

第一,创新发展,成立“海洋经济开发银行”。如果可以成功建立类似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的专业银行,我们就可以实现海洋经济的专款专用及专筹,从而为海洋经济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持。第二,加大政策性银行对海洋经济的扶持力度,同时可以发展一些区域性较强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譬如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第三,可以设立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譬如融资租赁机构、信托机构以及保险机构等,从而给我国海洋经济类中小企业的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4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

>> 部级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背景下天津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 山东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天津实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 论山东日照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全面推进达拉特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国外典型案例对横琴新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启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布局优化研究 转方式 重生态 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永州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及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支持海南海洋渔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大力发展海洋渔业 全面提升海洋渔船装备促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背景下,胶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海洋经济”建设背景下浙江省海洋型休闲渔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郑斯思,谭春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1

[7]何捷.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水产科学情报.2006

[8]贾明明.我国渔业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OL].海洋信息.2008

[9]戴振铎.舟山新区背景下现代渔业发展问题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2013

[10]章世秀,章棋,张燕媛.我国水产业发展史平综合评价及对策探讨――基于国内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2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5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自2001年开始迅猛发展,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内因,即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升级的要求刺激了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二为外因,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的营造,使得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快速增长,各级政府对园林环境建设的投资保持了持续增长,其中园林绿化投资占到35%以上。全国城市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1年的163.2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14.86亿元,年增长率高达21.11%。据((201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2011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6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8万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2平方米。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已分别达到38.62%和34.47%,有18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31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

    至此,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园林行业的施工技术、施工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人员素质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能在各种不同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项目建设,并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但是欧美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随着“地产新政”的实施,房地产开工项目受到重大影响,影响到园林企业的项目签约率,且在房产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房产商降低设计成本和绿化成本,使地产园林的风险性加大;而市政园林项目实施,一般需要企业前期垫资60%以上,有一定的财务费用,除此之外,市政园林回款期大多在3年以上,服务对象又是各地政府,回款风险大,从长期来看,财政不可能持续向市政建设倾斜、市政建设资金也不可能持续向园林倾斜,因此,市政园林市场增速应该会有所回落。园林行业在市政项目、房产项目外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应该提上企业业务承接的日程。

    二、我国海洋经济的背景情况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海洋经济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海洋产业,包括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12个;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教育、海洋信息服务业等;第二类是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服务业等。

    我国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拥有6500多个海岛,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积极优化临海工业、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的旅游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素质。在滨海湿地、三角洲和海岛等特殊海洋生态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推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都在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大型工业园区方兴未艾,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和辽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等正在渤海周边地区全面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浙江省连岛连陆工程等正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兴建,在东南沿海地区已规划和正在建设的有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的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区以及广西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等,海洋区域优势凸现,海洋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三、海洋经济为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建设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对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2、产业背景

    普遍认为,海洋产业的界定应以一次相关为标准,即资源相关原则,其范围除了包括主要活动在海上,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产业外,还包含了直接为上述产业提供商品或劳务,能及直接利用上述产业的产品进行再加工的产业。2002年许长新在《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探讨了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问题。他认为海洋产业由于本身从属于国民经济构成,对经济的关联分析至少得有两个层次:一是海洋产业范围内,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分析;二是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内其他产业的关联影响分析。因此作为对沿海城市进行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建设的园林行业与海洋产业也具有关联性。

    3、园林行业与海洋经济的联系

    我国海岸线长度、大陆架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均在世界排名的前10位以内,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海岸线长达32000多公里,海岛达6500多个,沿海滩涂达2万多平方公里,港址达160多个。在沿海的11个省市,海洋经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各地对海洋经济发展都相当重视。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相继获批而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新成立的舟山群岛新区,在整个沿海地带,从北往南,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渤海新区、江苏沿海经济带、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些海洋经济区的建设都对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美化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大量的形成了滨海盐碱土,如何在滨海地上进行美化环境,是对园林行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4、天津滨海新区园林绿化实例

    “十一五”期间的各地滨海城市大建设,如天津滨海新区是发展成天津市重要的生态宜居型海滨港口城市,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为滨海新区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天津滨海新区濒临渤海,海岸线153公里,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该地区由于其特殊的退海成陆、地势低洼、土壤普遍盐碱的地质状况,加之冬季干冷,夏季干热的气候条件与水质问题严重对植被选择、栽植和生长的限制很大。为了更好的美化环境、营造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新区将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绿化1259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各类绿地803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456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围绕打造公园绿地景观,构建交通干线绿色廊道和实施以湿地为主的绿色板块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以河道、路网构成的绿色廊道、以公园为主的绿色组团和以湿地为主的绿色板块构成的生态园林架构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生态园林架构。这些基础建设为园林行业发展带来了具大的契机。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海洋经济;长三角区域;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

一、 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的长三角地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毗邻黄海与东海,拥有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八千二百多公里,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2008年江浙沪三地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 548亿元,2014年,长江三角地区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了17 739亿元,不到十年的时间,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总产值增加了近一倍,2015年,长三角地区的的海洋经济总产值更是达到了18 43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8.5%,可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最为充分的区域之一。

总体来看,长三角范围内的海洋资源主要集中在港口、海上旅游资源、渔业、滩涂等方面。

1. 三地港口资源丰富。上海拥有国际上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江苏拥有南京、张家港、南通、太仓、苏州等港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港口群;浙江拥有宁波舟山港,目前是国际上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宁波舟山港的整合效应逐步显现。

2. 三地海洋经济资源各具特色。上海海洋经济硬件资源不佳,海岸带资源极其有限,但拥有长江口区位优势,而且海洋科技实力强,海洋运输资源集中,国际航运运输资源集聚,经济基础雄厚。

江苏长江岸线资源富饶,而且渔业、滩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沿海城市发展特色明显,吕四渔场是我国知名的四大渔场之一。

浙江沿海和钱江岸线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岛屿,海洋旅游初具规模,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宁波作为我国计划单列市,经济、科技实力非常强。舟山市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试点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潜力非常大。

3. 海洋资源分布利于三地海洋经济协同、互补发展。可见,长三角海洋资源禀赋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空间的差异性。因此,长三角地区海洋资源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区域间进行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和各自独特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为整个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的整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970年代初期,加拿大和西德就开展了区域性海洋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日本还开展了区域海洋经济专项规划系统研究,如对濑户内海、东京湾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根据海洋环境、经济发展条件和拥有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提出适合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特有模式。

美国也早在1977年就实施海岸带综合发展计划,根据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并重发展的原则,把夏威夷海域划分成10个不同类型海域资源区,并规定了每个区域不同发展政策。

戴亚南、张鹰(2008)年在“海洋环境科学”,上撰文,以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开展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并运用了增长极理论;武鹏,王镇,周云波(2010)在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中发表文章,设计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这是我国较早进行区域海洋经济评价的文章;上海社科院李娜(2012)从竞争力角度,对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整合发展的建议;郁鸿胜(2013)提出了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易凌等(2014)指出了长三角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障碍,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整体上看,国内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比较深入,但对于定量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三、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区域层面出发对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研究,对于把握我国海洋经济运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经济调控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下文将对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做出阐述。

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本研究是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不是单纯的海洋经济评价,二者构建的指标体系完全不同。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是对区域海洋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明确地把握海洋经济系统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揭示区域海洋经济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正确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准确选取评价指标是构建评价体系的第一步,结合海洋经济系统的特点和评价目的,确立了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原则,包括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和导向性原则以及可比性原则。

(1)持续性原则。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倡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者兼顾发展,同时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人口、社会、资源相互作用和谐发展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指标选择时,必须要强调持续性原则,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2)系统性原则。区域海洋经济系统包括海洋资源环境系统、本区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系统以及沿海区域社会系统,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指标,且需注意不同层次之间不同指标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3)实用性和导向性原则。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在于分析发展现状,找出不足,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起到导向性作用,同时指标数据的采集注意量化。

(4)可比性原则。评价体系所选取的指标需同时可用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在此考虑到各地的经济结构与环境的差异,选取具有共性的可比指标,既满足研究对象自身的度量,也可在其他沿海城市之间作出比较。

2. 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涉及很广,涵盖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因此必然需要以大量的统计指标为支撑,全面综合地诠释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区域海洋经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在此采取层次性的指标体系相对较为符合区域海洋经济系统的特点。

3. 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所占权重主要依据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采用相应的具体方法有德尔菲法、排序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大致可归类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层次分析法通常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评价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而德尔菲法则是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通过反复地归纳和修改将专家们的意见综合起来,最终达成基本一致,这综合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的宝贵经验与研究成果;当然这种方法也难以避免的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观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作用和权重,造成结果的偏差。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测评指标的侧重点,有利有弊,注意取舍。

4. 数据整理与计算。在综合评价体系中有各种量纲的评价指标,为便于汇总和比较,需首先针对各种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可用到包括极差正规化法、标准化法和均值化法在内的三种方法,而相比之下均值化法更为适宜。下面简要介绍均值化法。

选取某一时间段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将各级指标的对应数据带入计算过程,得出计算结果用于分析。

四、 长三角海洋经济强势区域的建立

纵观我国的海洋经济格局,江苏拥有滨海滩涂资源。浙江在海洋建筑、海洋生物医药处优势地位,而上海在海洋运输、船舶制造业方面位居前列。这些为长三角海洋经济强势区域的形成夯实了基础,而要进一步打造海洋经济强势区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统筹开发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利用国家战略的政策优势,实施长三角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发挥两省一市海洋经济资源优势,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议成立长三角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办公室,制定长三角海洋经济整体宏观规划,共同制定临港产业、沿海沿江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子规划。

2. 加强长三角海洋经济各产业的陆海联动。当前,长三角海洋产业除了上海以外,还仍然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海洋高技术产业比重不高,新兴海洋经济高技术产业还不具备规模效应,更为关键的是,长三角的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间没有形成联动。为此建议,为了能够使海洋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化海洋经济各产业结构,并重点建设一批新兴海洋高技术项目,不断增强长三角海洋产业的陆海联动发展。

3. 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当前,长三角区域拥有有一定数量和实力海洋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具备海洋科技研发的基础,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导致海洋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另外,还缺少区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导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为此,以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构建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平台,加强海洋经济领域高新技术攻关,发挥政策引导和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海洋经济技术成果转化。

4. 加强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长三角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生态质量逐年下降,一些海洋生物已经消失。长三角海域隶属江苏、上海和浙江,两省一市不同的管理体制,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难度,迫切需要尽快形成海域环境保护常态化联动机制。为此,长三角两省一市需要出台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统一政策,确保区域海洋环境的有效保护。

另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维护和倡导循环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加强长三角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并兼顾陆海统筹发展,真正实现区内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保证对长三角各个港口不同定位,形成错位发展,避免内部恶性竞争。长三角港口群内不同的港口以不同的港口功能、定位及分工,业务、发展目标和规模都各有侧重。

再者,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应努力实现海洋高科技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与现有产业的结合。

最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海洋经济联合执法,明确各种管理机构的职能和权限,强化部门间合作机制。推进国际间海洋合作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自主开发和研究,提高自身技术能级和品牌效应。

五、 结语

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从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对海洋经济进行监测和评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完善海洋的开发,促进区域海洋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然而区域海洋经济评价体系是一个包含多因素且因素见相互作用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对其进行定量评价不仅要求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而且指标的数据也要不断规范和丰富,做好区域海洋经济的统计工作结束语也要和区域海洋经济联系起来,你写的都是海洋经济评价。

参考文献:

[1] 刘明.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

[2] 崔木花,侯永轶.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6).

[3]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周洪军,何广顺,等.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J].海洋通报,2005,(4):46-51.

[5]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J],山东环境,2000,(3):19-20.

[6] 何焰,由文辉.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4):1-4.

[7] 狄乾斌,韩增林.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118.

[8] 韩立民.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9] 寿建敏,王荣华.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潜力探析[J].生态经济,2011,(4):66-6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2CGL031)。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7

关键词:海洋经济;核算方法;剥离系数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017-05

引言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即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充分发挥所拥有的海洋资源优势,把握好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能否获得新动力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准确的核算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其核算有利于了解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变化、各个海洋产业的发展空间、海洋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与新的增长点以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影响。

2006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国家海洋局正式发文启动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目前,海洋经济核算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国内研究学者不多,张莉 [1] 对海洋经济概念进行了综述;郭越[2] 对影响海洋经济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乔翔 [3] 探讨了海洋经济核算的宗旨与原则问题,指出海洋经济核算是以人类利益导向和自然利益导向为宗旨,并给出了核算的七项原则及基于人类利益导向下的五项原则;舟山统计局 [4] 借鉴国家和浙江省的海洋经济核算方案并结合舟山实际对舟山海洋经济核算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了海洋经济核算中涉海性划分标准、层级确定、涉海系数确定几个问题,以技术规范和核算手段分析建立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并以专业核算和专项核算作为核算具体手段;王克桥、朱杰 [5] 简述了海洋经济核算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对应关系,然后详细阐述海洋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与思路;何广顺 [6~7] 在比较全面地分析国内外海洋经济核算现状基础上,确立了海洋经济核算总体框架,重点研究了海洋经济核算方法,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果。

从上述研究现状可以发现,虽然形成了一套初步的核算理论体系,但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拟从海洋经济核算技术路线出发,按照海洋经济核算原则,分析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给出了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核算的初始公式,找出重点与难点,并提出几点思考。

一、海洋经济核算原则

一方面,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显然,其核算原则也需遵循权责发生制、现行市场价格等国民经济核算原则。另一方面,海洋经济核算是为了衡量自身发展状况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核算过程中,海洋产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存在着多对一、一对多的问题,因而,其核算应当遵循:(1)可比性,即海洋经济核算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参照系,在总体框架、计算方法等保持一致;(2)全面性,即海洋经济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海洋经济,涵盖海洋经济主要内容,对于尚未形成规模的产业可以暂不涉及;(3)可行性,即核算方法上可行,可以实际操作得到核算结果;(4)无重复性,即海洋产业在分类核算时,不能重复从国民经济中剥离;(5)无夸大性,即按照海洋经济范畴核算,容许核算误差,但不能过多纳入非海洋经济概念的部分。

二、海洋经济核算技术流程

海洋经济核算分为基础阶段、预处理阶段和核算与审核阶段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包括明确海洋产业构成部分、弄清相对应国民经济行业以及收集基础数据;预处理阶段包括数据质量的审核以及核算方法的选择;核算与审核阶段包括海洋生产总值的核算及数据结果校检。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一)核算内容与范围

核算内容应当依据现实需要及其核算意义的重要性来选择,满足管理决策者的需要。从核算框架来说,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保持了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间相对应的关系,两者采用的分类标准所依据的都是国际通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标准。海洋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向海洋领域的延伸。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是简单地以地域概念来区分。从核算内容来讲,海洋经济核算包括三个部分,即12个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员和海洋相关产业,海洋生产总值反映的是海洋经济活动的总量指标,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并且实现了海洋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可比性。从核算范围来讲,海洋经济核算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中类和313个小类,将国民经济行业中的所有涉海行业均纳入其中。

海洋产业对应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选择,参照《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等。

(二)数据收集与审核

数据收集包括:地区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值,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沿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投入产区表等。主要来源有:《渔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报表制度》、《海洋统计报表制度》、《交通运输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以及其他资料,包括石油公司资料、盐业总公司资料、旅游部门统计资料、投入产出表等。

数据审核要求:(1)真实性,分析数据来源的可信度,审核数据的统计口径、统计方法、计量单位是否符合报表制度的有关标准;(2)逻辑性,从当前面板数据分析总分关系、平均关系、因果关系等是否合理;从历史数据发展分析是否合理;(3)时效性,对于所收集的数据满足计算过程中对于时间上的要求。

(三)核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核算方法依数据收集和产业自身特点来选择,同样,核算方法指导数据的收集,主要核算方法有:企业核算法、增加值率法、行业剥离法、投入产出法、模型外推预测法。其中,利用产值作为剥离系数与增加值率法等同。

①企业核算法:海洋产业的涉海企业数目较少,且企业涉海的部分区分清楚,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其精度取决于企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②剥离系数法:容易获得产业相关数据来计算剥离系数,如产量、产值、面积等,其准确度依赖于国民经济行业数据分类细致程度。③增加值率法:与海洋产业相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有数据的行业类别)比较单一。④投入产出法:涉及产业众多,其他方法难以核算,准确度依赖于主要海洋产业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根据代码关系及上述原则,下页表1给出了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及数据来源。

(四)结果核算与校检

数据质量和核算方法是影响结果准确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核算前需要做好数据审核和核算方法的合理选取工作,对于核算的结果,需要进行校检。根据前面获得数据与选择的方法进行核算,并利用部级、省级海洋经济数据以及国民经济数据对结果进行校检;利用产业间内部关系的合理性进行校检;也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的发展规律建立预测模型外推校检。例如国家海洋生产总值中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满足一定关系:比重维持在40%左右,变化幅度较小;与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满足一定的线性组合关系;呈指数型曲线增长。

三、海洋经济核算难点

海洋产业与国民经济行业之间的对照关系并非一一映射,存在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相互交错关系,海洋产业分类不是国民经济行业前面冠以海洋名称那么简单,有些产业是把国民经济行业中某些小类(四位码)组合在一起,某些海洋产业包含的内容对应着国民经济行业同一内容(四位码),因而在核算过程中带来诸多难点与问题,在选择对应行业计算时须谨慎考虑前述海洋经济核算原则。

(一)某些海洋产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难以选择

前述海洋经济核算原则须遵循可比性、无重复性与无夸大性,因而在某些海洋产业在选取对应国民经济行业时较困难,例如海水冷却和海洋电力业(如表2所示):

行业交错、海水冷却和海洋电力都有国民经济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对应。若采用增加值率法,只能计算总体来代替部分,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对应各个部分的增加值率差异很可能较大,也就是说不能用全部的增加值率来代替部分的增加值率;若采用剥离系数法,同样只能寻找剥离总体的部分,并且有非海洋经济的部分纳入。

(二)某些海洋产业的增加值率难以计算

某些海洋产业的增加值率与国民经济行业的差异较大,对应国民经济行业的增加值率不具有代表性,或者是说不能够体现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面的差异。如海水利用业中海水淡化(见表3),对应着国民经济行业中大类码(二位码)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包括三部分: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和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根据数学常识知道,a/b分子分母同时加上一个较小的数α,β时,(a+α)/(b+β)与a/b相差不大,但是α,β相对于a,b是同一数量级时,其合理性大大降低。所以,在利用该方法核算海水利用业中海水淡化部分容易失真,进而失去核算意义。此类问题容易出现对应国民经济行业的二位码数据没有,只能采用门类码数据的海洋经济产业,如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矿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等。

(三)某些海洋产业的剥离系数难以计算

海洋港口中海港装卸搬运和海港仓储、海底管道运输、海洋运输辅助活动中海洋运输服务,对应国民经济行业为装卸搬运和运输业、仓储业、管道运输业,可获得数据信息量较少,导致计算剥离系数的对比变量无法找到,类似的还有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此外,有些剥离系数计算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四)统计口径不明确

海洋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海洋经济与非海洋经济相互融合、渗透,其界限越来越难以确定,统计口径难以确定。如滨海旅游业,滨海国际旅游若采用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应,无增加值,若采用细分的住宿业、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艺术业,其统计的范畴与口径没有明确,并且增加值率也难以合理核算。

(五)其他问题

海洋科学研究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和海洋地质勘查业对应着国民经济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并且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同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这一大类码中,无细分的数据可获取,因而在海洋经济部分核算时,不能得到各个部分的值,只能核算出四个的总体值。

某些海洋产业可获得数据信息多样化,由此可以选择的方法也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增加值率法与剥离系数计算法)的误差比较只能从定性上凭感觉分析,不能从定量上评价得出方法的优劣。

结论与建议

海洋经济核算是海洋经济宏观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依据核算数据合理地制定海洋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合理的核算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客观所需。海洋经济核算的准确性若不能保证,其核算将失去价值和意义。针对前述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借鉴外国的海洋产业分类,将某几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重新划分,便于核算以及与国民经济的对比分析。例如,将海洋管理业对照国民经济行业重新划分到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设置新的海洋服务业和海洋公共管理、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2)某些产业根据企业单位个数来开展抽样调查或者全面调查的方法。例如,海洋港口、海底管道、海洋运输活动对应国民经济行业中管道运输业的部分,管道运输业企业法人单位较少,可以用企业核算法核算。(3)结合国民经济行业投入产出表的增加值率(投入产出表数据较细),用历史投入产出表数据预测当前增加值率;结合投入产出表中行业产出的关系来核算。(4)改进剥离系数测算方法:纵向考虑,利用历史数据寻找规律递推当前值;横向考虑,利用面板数据,产值、产量、面积、职工人数、企业数等相关数据,参考其他省市标准;利用各种方法所得系数加权。(5)充分挖掘海洋产业的相关数据信息量,寻找有效的相关可比变量,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特点,更改难以实施的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构造新的核算模型。

参考文献:

[1] 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定: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3-26.

[2] 郭越.中国海洋统计数据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信息,2009,(3):12-14.

[3] 乔翔.海洋经济核算宗旨与原则刍议[J].中国统计,2011,(2):55-56.

[4] 舟山统计局.海洋经济核算方法探索[J].浙江统计,2007,(12):37-39.

[5] 王克桥,朱杰.对海洋经济核算方法的初步探讨[J].统计研究,2008,(11):92-95.

[6] 何广顺.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8

关键词:海洋产业 理论基础 重要意义 现状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98-02

近年来,产业生态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有力手段,不再独立地考虑某一个、某一类产业的发展,而是把以某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与相关的各种因素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内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等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个要素携手打造共赢的产业链、生态链,构建一个健康平稳的生态系统。舟山城市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短、产业群之间有机联系不足,配套服务业极不发达等问题日益凸现,归根到底在于地区海洋产业的整体生态系统问题。

一、产业生态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产业共生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共同强调了产业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强调了产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了以系统、整体的观念去看待和思考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上述三部分理论是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地区产业发展思路具有重要启示。

1.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每个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基础,而其他产业又需要这个产业的产出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如网状结构般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各个产业才能正常地生存和发展。

2.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产业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产业的发展需要协调产业体系内部的各个企业,协调与区域内的科研体系、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和社区等多方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了物质能源交换、基础设施共享、技术创新、知识共享和学习机制等内容,从而提高产业的生存及获利能力,实现更好的产业共生效益。

3.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产业的共生和关联,要求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生产―消费―反馈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相比,改变了传统的“先污染再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推进。

二、海洋产业生态圈

1.产业生态圈的概念。{1}产业生态圈是指某种(些)产业在某个(些)地域范围内业已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以某(些)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这个多维体系主要包括了生产维、科技维、服务维、劳动维、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维或政府维。

2.海洋产业生态圈。海洋产业系统本身具有自发的组织性,例如造船业为海洋捕捞业提供了生产资料,而海洋捕捞业又为其下游的水产加工业、海洋药业和水产商贸业提供了商品或服务。各类产业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存在着信息、人力、资本、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必然联系。它们不单是纵向链的状态,从链节点产生新的横向关系,互相结成网状关系{2}。

海洋产业生态化,是指海洋产业的一种新的布局和发展模式,是指依据产业生态学、产业关联理论等的指导,遵循海洋产业系统内的自组织性规律,对海洋产业体系内的各组分进行优化耦合,与产业生态环境内的各要素共生共享,以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一建立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我们把它称作“海洋产业生态圈”。根据产业生态圈的相关理论,海洋产业生态圈的构成用如下图来表示。

三、海洋产业生态化的重要意义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高效的产业系统,强调了在这一生态系统内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产业和环境之间的共生共赢。

1.有利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生态化发展方式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推动和应用,将使得海洋经济发展的关注视角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发展,海洋产业不再从孤立的个别产业的发展来考虑,产业的多样化与组合化,产业之间的伴生、共生和配套服务等都是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布局,势必将推动海洋相关产业链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海洋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有利于提升海洋产业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化发展方式的推动,将使得海洋产业从刚性生产走向柔性生产的进化适应型,所形成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多维的网状结构,并且产业与所在环境之间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赢的和谐关系,产业系统具备了产品生产、社会服务、生态服务与能力建设等多项功能,系统对外部依赖性低,抗外部干扰能力强,系统整体稳定性高。

3.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发展方式强调生态理念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在推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再重点关注短期经济效益,更关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关注长期效益与区域效益的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贯彻,将有助于区域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的现状与问题

舟山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短、产业群之间有机联系不足,配套服务业极不发达,软件要素不足,基础设施等资源供给压力大,区域创新能力弱等等,都可归根于地区产业整体生态系统问题,本质在于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低,产业有机生态体系没有建立。

1.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缺乏“循环经济”发展意识。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废弃物、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和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舟山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困境分析,舟山海洋产业核心层存在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非集约化的主要问题。主要海洋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消耗率高、利用率低,整体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产业群内部与产业群之间没有建立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2.海洋经济科技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传统海洋产业依旧尚未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海洋经济发展仍较多依赖产品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大的传统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较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截止2014年底,舟山市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仍为零,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排倒数第2。

3.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系统内布局不合理,产业有机生态体系尚未形成。产业价值链处于低端,配套服务业水平低,供应链系统没有形成有机生态体系,各自独立,没有形成集群竞争优势。从造船到船务服务、旅游服务、租赁服务、设计服务等整个产业链都没有拓展,导致产业发展难以在应对国际形势变化中保持持续稳定。并且,各个产业相互割裂,难以联动发展,比如,大宗物资交易平台的要素很不健全,金融、人才、物联网和货物交易没有协同创新。

五、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

海洋产业的生态化培育与升级,按照产业生态圈的主体结构和发展思路,需要以主导海洋产业为核心,加强产业的生态化培育与改造,加强产业相关生态链的构建、延伸和优化,完善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并优化提升生态环境,使得产业生态圈内的各组分共生、共享、共赢,协同创新与发展。

1.主导企业的培育。作为产业生态圈中的核心层,主导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生态圈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行业生态圈内主导企业的培育和升级,有助于吸引生态圈外部的上下游企业逐渐加入成为生态圈的支撑力量,圈内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也有助于企业迅速成长和提升。因此,通过主导企业培育与引领,行业内各类企业会加速向生态圈中心靠拢,不断扩大生态圈规模,提升区域生态体系市场竞争力。

2.产业链延伸与优化。生态圈内的核心企业、支撑企业存在垂直和水平的多种联系,具体表现为上下游企业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价值链上互动,企业之间的信息、知识等要素的流动、传递和扩散,最终都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产业生态圈的整体发展而言,延伸和优化产业链,引导企业之间良性竞争,加强合作,宣传、推广行业生态圈整体品牌,从而提升产业生态圈整体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行业信息平台等,这些生态要素主要为产业生态圈内的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支撑服务,重点包括技术、资本、人才、咨询、培训等等,并推动信息、知识等资源由支撑层、辅助层、附加层向核心层的流动、传递与扩散。研究机构在生态圈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新技术和科研成果为行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培育提供持续支撑;中介机构主要的作用在于由行业协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协调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协助市场和政府部门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生态圈整体创新活力;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银行、金融组织和投融资机构等为行业发展提供的创新基金、风险投资以及银行和证券会对行业生态圈的健康发展的管理和规制。行业信息平台通常是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指导、监督、协调、服务,促成和健全生态圈内企业及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关联互动机制,推动生态圈内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扩散,提高企业合作效率。

4.产业生态环境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生态环境即产业发展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任何生态系统都必然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生态环境也是产业生态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优化生态环境包括了确立市场主导地位,加大政策支持服务力度,强化区域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等等。

注释:

{1}袁政.产业生态圈理论论纲[J].学术探索,2004(03):36-37

{2}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3):84-87

参考文献:

[1] 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12-22

[2] 范新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路径选择[J].财经政法资讯,2007(01):3-8

[3] 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34-37

[4] 黄志斌,王晓华.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0:14(3):7-8

[5] 袁政.产业生态圈理论论纲[J].学术探索,2004(03):36-37

[6] 孟祥林.产业生态化:从基础条件与发展误区论平衡理念下的创新策略[J]学海,2009(4):98-104

[7] 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3):84-87

[8] 贺丹,李文超.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12):14-42

[9] 王兆华.区域生态产业链管理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9-22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9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03-02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大“S”型经济带的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这些地区的海洋经济与相关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是,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因此,从我国金融政策的现状出发来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金融政策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分析

新世纪,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使得我国海洋产业朝着科技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而这一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因此,金融政策日益成为我国海洋资源配置的关键与调控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工具和渠道。

一方面,金融政策能够高效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首先,一个良好的金融运行体制不仅可以对交易成本的缩减和投资重点的调控产生极大的引导作用,而且也会对有效促进资本的积累与技术的创新产生有益影响,尤其是信贷资金的增长可以直接拉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良好的金融运行体系有利于海洋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配置。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这就意味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因此,通过金融工具调控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不仅可以引导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而且能够把资源从劣势产业转移到优势产业上来,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从而形成符合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金融政策可以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国金融业已经突破原来单一的金融中介功能,把自己的服务功能延伸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在加速资金周转和促进各海洋区域内外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由于金融活动包含丰富的信息流,所以海洋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产业间信息、利率信息以及资产价格等信息都会反映到金融活动中,并通过金融网络与金融筛选机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这就为责任部门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2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政策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对海洋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与之相对应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然而,我国对海洋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能力还比较弱,资金需求与现实投入的矛盾比较突出。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占的比例比较小。我国政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和税收收入,而地方政府一般会把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公共教育、卫生和医疗等基础领域,仅仅把非常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海洋经济发展方面。虽然沿海地区的民间资本非常雄厚,但也未能全面、充分地投入到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建设上来。

在资本市场方面,资本市场的高风险性和高进入标准直接导致海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难度加大。在证券市场中,很多海洋企业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成功融资上市的概率非常小。这是由于创业板对企业的市场定位较高,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企业上市资质的要求提高,所以导致诸多海洋企业进行融资上市的步伐进一步放缓。此外,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等新型融资模式的发育尚不够健全,其行为通常短期化、专业化程度也比较低。

在信贷市场方面,很多海洋高科技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比较大。目前,我国海洋高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规模,投资收益前景也不明朗,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规模限制和过高的资产负债率,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直接影响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此外,由于各种原因,沿海地区众多的海洋高科技产业项目依然没能得到相关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

3 我国陆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政策的经验分析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和中部大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这过程中,政府的金融政策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且可以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1 东部大开放中的金融政策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在深圳以及其他经济特区,国家实行了以下金融政策可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借鉴。首先,对当地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进行革新,实行“切块”管理的信贷模式。譬如,各个经济特区的专业银行与省级分行切断联系,现有的信贷资金和以后接收的存款都由经济特区统一调派和使用。这一模式的确立,有利于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与资金支持优惠。其次,支持这些经济特区灵活运用利率及其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工具。譬如,允许经济特区施行有别于内陆的利率政策,其政策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自行调整;规定经济特区人民银行可以自主设定区域内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利率及其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机制,不仅有利于改善当时经济特区的资金现状,而且有助于提高经济特区吸纳外资的能力,从而促使经济特区形成多存多贷、资金流动频繁的生动局面。

3.2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政策

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政府的金融支持政策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落实项目投资补贴政策。政府拿出一部分预算资金或通过其他途径筹集相关资金,对国家战略项目及其相关投资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其次,加大财政贴息与信贷支持的力度。财政贴息与信贷的范围不仅涉及到有关重大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基建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贷款(主要为农业开发、基础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关项目),而且还有各类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改项目贷款。同时,政府也给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民间资本投资西部大开发战略项目创造了更多优惠政策与条件,这不仅可以发挥财政政策对投资的带动引领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总之,这些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巨大成效的金融政策,都可以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启发。

3.3 东北大振兴中的金融政策

在东北振兴的战略决策中,主要有两点经验可以为海洋经济发展所借鉴。第一,拓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我国现有的几家政策性银行,其融资渠道普遍比较单一,严重限制了运作能力的充分发挥。所以,东北对此专门发行了由财政担保的金融债券,其发行对象不仅包括商业银行,同时也对全社会放开,购买主体非常广泛,这无疑拓宽了振兴东北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第二,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的融资现状普遍存在忽视中小企业的严重问题,就东北而言,其成立的东北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银行以对开发高科技项目的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提供贷款以及信用担保为设立目标。有鉴于此,我们也可以成立类似的专门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银行或金融机构。

3.4 中部大崛起中的金融政策

中部大崛起的过程中,有两点经验值得借鉴。第一,优化区域性银行机构的类别和构成。具体经验有大胆打破国有银行在中部地区的垄断地位,积极鼓励商业银行、私有银行和外资银行成立区域性较强的分支机构,从而扩大中小企业与个体业者的融资主体,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第二,积极探索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打造中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在中部大崛起的进程中,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共同构筑出中部地区完整、均衡以及高效的金融体系。这些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大胆仿效。

4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我们可以学习陆域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一些金融政策经验,运用积极的经济手段,促进财政支持、社会投资、信贷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融资机制的早日形成,给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4.1 加大对海洋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资海洋经济的力度。一方面,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的资金支持,并获取尽可能多的税收优惠与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可以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与科研经费,以适应海洋经济各产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其次,货币信贷政策可以适度向海洋经济产业倾斜,提高对海洋产业的信贷比例。譬如,可以申请设立“海洋开发专项贷款”,从而增加海洋经济政策性的贷款比例;可以利用贷款利率的机制作用,以海洋开发项目的风险大小为尺度,设定具有一定浮动性的海洋贷款利率,达到增强资金吸引能力的目的。

4.2 进一步拓宽社会的多元投资渠道

要突破海洋经济的资金瓶颈,就必须想方设法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第一,可以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标准。只要是法律未明确禁止民间资本进入相关海洋领域或者产业,都可以对民间资本实行高度的开放;第二,积攒更多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为海洋经济相关项目提供更多的税收减免与优惠措施,同时注重民生的改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从而为海洋经济的发展积蓄更多力量;第三,吸引外商投资我国海洋经济建设。通过各种优惠手段,吸引他们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滨海旅游项目以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4.3 加速完善信贷市场机制

第一,创新发展,成立“海洋经济开发银行”。如果可以成功建立类似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的专业银行,我们就可以实现海洋经济的专款专用及专筹,从而为海洋经济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持。第二,加大政策性银行对海洋经济的扶持力度,同时可以发展一些区域性较强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譬如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第三,可以设立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譬如融资租赁机构、信托机构以及保险机构等,从而给我国海洋经济类中小企业的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步伐

第一,创新思维,在股票市场上寻求融资的渠道。可以鼓励那些海洋经济类的大中型企业在主板市场进行融资,中小企业则可以在创业板市场或者中小板市场中进行融资。第二,鼓励一些海洋类优势企业发展债券业务进行融资。这不仅有助于减轻银行的贷款压力,而且也能够促进企业的高效成长。第三,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为海洋类企业的上市融资提供充足的资金,并在资本经营和监督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从而促成股权交易形成较高的投资收益,使其充分发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欧哲伟,蔡汝洋,唐慧雯,等.开发性金融支持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探析[J].海南金融,2013,(11):48-52.

[2]李靖宇,任┭.论中国海洋经济开发中的金融支持[J].广东社会科学,2011,(5):48-54.

[3]陈琼宇.我国宏观信贷管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1.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10

关键词:海洋经济;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Yantai City,as one of the first open coastal cities,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better serve the Jiaodong Peninsula Cities Group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handong Province,as well as the country’s strategic nee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antai’s marine economy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gives some strategy an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bout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marine economy,financial suppor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83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7-0035-04

一、引言

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一系列有关海洋的国际公约、发展议程或行动计划相继出台,形成了世界性的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热潮。世界各国不仅争相扩大管辖海域,酿成了“蓝色圈地运动”,而且增强了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力度,加快了海洋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强化海洋管理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比较这些活动,可以发现总的趋势是,海洋事业的经济色彩越来越突出,海洋成为经济竞争舞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趋势,直接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世界海洋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并一直保持着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速度,达到了每10年翻一番的增长态势。可以说,海洋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

海洋经济学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及海洋开发实践的缺乏,海洋经济的研究较少,仅局限在某些行业,如渔业经济、海上运输经济等。二十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美国、日本和前苏联等国学者开始应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海洋经济。1967 年,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N.Rorholm 研究了13 个海洋经济部门对新英格兰南部地区的经济影响,并用投入产出法得出一些衡量海洋经济影响的尺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G.P.Tecorvo 和M.Wilkinson 从国民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海洋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美国学者J・M・阿姆斯特朗和P・C・赖纳在其著作《美国海洋管理》中,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研究了海洋管理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海洋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如Moeller、Fitz、Colgan、Plumstead、Mandale 等。美国实施的国家海洋经济计划较好地推动了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其目的一是为了定义和描述海洋经济,二是为了统计和收集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经济价值的数据。

二十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在海洋经济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研究。1982 年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成立,就中国海洋开发战略、规划、管理和政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大纲》、《海洋经济概论》、《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和《海岸带管理指南―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规划模式》等著作。从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来看,海洋经济研究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对于海洋经济的内涵、海洋经济的归属、海洋经济的主要理论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未达成共识,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研究。而且与目前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相比,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也显得较为缓慢,不能很好地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海洋经济理论研究,建立海洋经济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海洋意识、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对海洋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但未明确指出海洋经济的归属问题。石洪华、郑伟等认为,海洋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内以海洋资源作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该定义从区域的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海洋经济的区域属性。海洋经济活动的对象是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体资源、海洋土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经济活动的范围很广,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二是直接从海洋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三是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四是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五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

务和管理。

三、海洋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现状及主要问题:以烟台市为例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烟台市大陆海岸线长702.5公里,拥有近岸海域260万公顷,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烟台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把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为全市八项重要工作之一。目前,烟台市海洋经济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传统和新兴产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2007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79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约是1995年的7倍。

1. 海洋第一产业逐渐形成生态、高效、快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烟台市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这一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名优高效养殖和远洋捕捞为代表的生态、高效、快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2007年,全市海洋第一产业总产值达166.62亿元,占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的20.93%,渔业劳动力14.4万人。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品种日趋多元化,养殖方式趋向立体化,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日益增大。2007年海水养殖面积11.3万公顷,养殖产量108.6万吨,鱼、虾、贝、藻多品种立体化养殖逐渐普及,名优水产品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海洋捕捞业稳定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捕捞。2007年,全市海洋捕捞产量达到75万吨,产值63亿元;远洋捕捞渔船80艘,远洋捕捞产量10万吨。

2. 海洋第二产业凸现支柱作用和主导地位。一是传统海洋产业稳步发展。2007年,海洋水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69.75亿元,增加值89.89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367家,水产加工能力122.25万吨/年,水产加工总量100.09万吨。全市盐田总面积达7623.56公顷,海盐年产量205.2万吨,实现总产值8.83亿元,增加值3.8亿元。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建海洋造船项目总投资15.5亿元,规模以上海洋机械制造业企业10家,船舶配套企业23家,完成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业产值24.25亿元,同比增长85.63%。二是临港工业规模不断膨胀。2007年全市临港工业总产值28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1%。以石化、造船、海洋重工等为主的一批临港工业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启动了万华石化园、南山60万吨氧化铝等大项目,涌现了莱佛士造船、大宇造船、京鲁渔业、巨涛海洋重工等龙头企业。三是新兴海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海洋新兴产业产值72.7亿元,在全市海洋经济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7%提高到2007年的9%。其中,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化工业实现总产值8.72亿元和12.75亿元。海洋风电步入稳步发展阶段。烟台是全省风力发电发展最早、装机容量最多的市,2007年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9.14万千瓦,投资1亿多元的长岛砣矶风电场等风电项目已全面投入运营,鲁能莱州、海阳东源、华能蓬莱等风场总计30.9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已得到核准并开始建设。海水综合利用业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广阔,2007年实现总产值2.16亿元,增加值1亿元,随着海水淡化工程的推进,年产淡水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矿产业技术先进,资源开发进入全新领域。2007年烟台市海洋矿产总产值20.93亿元,海域煤炭产量223.69万吨,海域金矿产量112.96万吨,龙口海底煤炭资源、莱州海底黄金资源项目的勘探工作已全面展开。

3. 海洋第三产业彰显活力、贡献突出。海洋第三产业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及其他海洋服务业为主,2007年完成产值317.51亿元,占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在三次产业中最高,为39.89%,对全市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滨海旅游业长足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以打造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为中心,充分发挥海滨和海岛特色优势,突出发展“1+3”滨海旅游强势板块,全市在建旅游项目35个,总投资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年内完成投资37.8亿元,同比增长34.8%;接待国内外游客2029.75万人,实现总产值186.13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18.2%和25.89%。二是海洋交通运输业依托市内优越的港口资源,发展迅速。2007年,全市新建、续建港口项目30个,年内完成投资27.6亿元,烟台港西港区、芝罘湾港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0余个主要港口共有生产泊位150个,万吨级泊位43个,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3146万吨,其中外贸3436万吨,旅客吞吐量904万人次,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25万TEU。三是临港物流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烟台有两个环节以上的物流企业近800家,2007年完成产值114.58亿元,同比增长23.5%;拥有省内唯一的拓展保税物流业务的出口加工区,该区通过利用叠加的保税物流政策,去年完成产值12.7亿美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同时出现了交运、北明、海通、道恩等骨干物流企业。

(二)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末,烟台市支持海洋临港经济发展的银行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约占全市信贷总量的70%。从调查情况看,全市海洋经济融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海洋经济二产、三产转向直接融资和区域外融资。一是域外融资大幅增加。受益于烟台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很多大型企业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争夺的优质客户。2007年,共有浦发银行等10多家域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与烟台市企业开展合作,全年域外流入信用总额高达250多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16.7%。

2. 海洋渔业转向民间借贷。一是海水捕捞业萎缩,相关渔户纷纷转型。自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受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双重影响,作为传统海洋作业模式的海洋捕捞业每况愈下。渔民从事海洋捕捞的经济效益大幅降低,迫使不少渔民或“弃海务农”,或“弃船经商”。以龙口市为例,该市2007年渔用机动船存量1010艘,比2005年减少271艘,下降21.2%。二是近海养殖业企业和个体户间民间借贷行为增加。2008年上半年共从民间借贷市场融入资金1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亿元,增长128.6%。水产品加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情况相对较好,据匡算,贷款规模大约在10亿元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在企业间也存在比较普遍的民间融资行为。

(三)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烟台市海洋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 盲目扩张海水养殖规模,追求短期效益,造成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1988年开始烟台市部分海域海水养殖业规模呈现了膨胀式发展态势,在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的环境下,刻意追求和索取短期效益,无节制地利用海水资源,在海养面积急剧翻番的同时,造成了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导致了养殖生物微生物饵料不足、养殖生物发病率高、病菌传染速度加快、养殖产品抗病能力减弱等问题。自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筏式养殖的扇贝开始大面积死亡,死亡率由开始的40%―60%增长到1997年、1998年的高达96%,几近绝产,造成了海水养殖业严重亏损甚至倒闭,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也因此形成风险。

2. 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直接威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受环境恶化、养殖水域污染、养殖病害频繁发生的影响,海水养殖受损面积增大。1990年5月特大海风席卷整个渤海海面,此时正是海湾筏式养殖的发展高峰期,风灾后养殖损失惨重,蓬莱市包括海带、扇贝、贻贝等16000余亩的养殖海域,有11300多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303万元;1994年8月15日的十五号台风,造成该市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6600余万元。

3. 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信贷投放积极性不高。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经营战略的转移,1997年以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极少的海产品加工业贷款外,对海洋捕捞业贷款、海水养殖贷款很少投放,甚至有的商业银行海洋渔业类贷款额度为零,支持海洋渔业发展的贷款大多仅由农村信用社支撑。随着近年远洋捕捞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贷款才有所好转,但也仅为35%。究其原因,一方面,海洋渔业贷款不良率较高,至2001年末海水养殖业贷款不良率达到87%,海水养殖业一些不可预见的灾害风险,给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经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从单纯的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转向了赢利能力的竞争,出于加强信贷管理和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各商业银行上级行纷纷将信贷管理权限上收,对分支机构信贷政策实行了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严重制约了基层行对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4. 资金供需双方矛盾突出,弱化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效果。一是贷款期限和额度与海洋渔业生产需求不相适应。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一般为一年以内、3万元以下,从海水养殖业来看,生产周期一般在2―5年,养殖面积少则5―7亩,多则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资金需求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或几百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与海水养殖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偏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20%,实际最高执行上浮110%,供需双方交易成本较高,从而使不少渔户因利率太高而望而却步。三是信贷产品难以满足渔民的需求。为保证贷款安全,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多为担保和质押的方式,由于海区使用权、收益权受到诸多政策法规的约束,抵押融资受到较大限制,其海产品若作为贷款抵押物其自然风险大,又缺乏法律保障,贷款方式的单一严重堵塞了海水养殖户的融资渠道。四是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不足。由于历史包袱较重,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还较为困难,自身资金实力有限,对农户的资金需求无力充分满足,再加上农村资金外流,进一步增加了支农资金缺口,资金短缺、有效信贷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四、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持续快速发展海洋产业

一是积极推动海洋第一产业转型,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二是继续巩固第二产业的主体地位,形成分工合作、各具特色、适度竞争、共谋发展的内部结构。三是重点抓好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及海洋服务业,全面推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二)保护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是要确立节约海洋资源观念。避免偏重“资源导向型”海洋经济发展格局,防止把海洋经济发展简单化为“大开发”、“拼资源”,避免急功近利式的开发倾向。提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结合,在合理开发资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资源的整治和恢复。二是要强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因此,应抓紧建立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在港口建设、能源开采、渔业作业等具体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到研究和尊重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合理开发。

(三)创新服务,加大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要增加信贷投入。特别要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和研发资金不足的压力。二是以点带面,拉长海洋经济产业链条。针对目前众多海水养殖户和中小加工企业缺乏承贷资格的现状,应着重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依据海洋经济信贷需求特点更新服务品种,加快推进仓单、专利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联保协议贷款以及法人代表无限责任担保贷款等新业务的开展,形成特色化服务、差别化服务、多样化服务。四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逐步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变单一的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海洋经济,建立一个以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撑,外资和证券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四)多方联动,努力培育海洋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用市、信用社区、信用户的创建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信用环境的改善推动海洋经济融资环境的整体优化。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海洋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三是积极开展海洋保险业务。可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增加保险种类和创新保险产品,提供多种保险服务,提高保险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补偿能力。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科技含量高的海洋经济经营设立财政贴息制度,对相关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贴息,用财政手段引导养殖户和加工企业转向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长征,刘毅.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资源科学,2003,(4)。

[2]石洪华,郑伟,丁德文,高会旺,刘洋.关于海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1)。

[3]何君位.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金融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1,(4)。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11

关键词:蓝色经济;结构调整;着力点;切入点;对策

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现代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等。蓝色经济是以蓝色理念为基础的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理论。它以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主线,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工业、海洋生态产业等。

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总量持续上升。但总的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呈粗放型发展,高能耗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十分明显。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广东、山东和上海,2008年三地区总计占到全国海洋产值的53%以上。其次,海洋开发仍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不合理。2009年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占全部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电力、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洋新兴产业产值只占5%。最后,不同区域海洋产业结构不均衡,区域海洋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较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

二、加速发展蓝色经济的必要性

蓝色经济事关国计民生。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逐鹿海洋,竞争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大势所趋。海洋是维护经济发展的“蓝色大动脉”,上升到国家层面,是一个国家海洋发展的“蓝色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矛盾的重要途径。

第一,我国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3.6%(按可比价计算),200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09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广东、山东等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均超过3000亿元,天津、海南等沿海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1/3。海洋经济已跃升为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在海洋经济总量取得飞跃的同时,海洋经济的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据国家海洋局2008年2月15日的《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介绍,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1%,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11%。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151万人,比上年新增加就业岗位191万个。2月22日,国务院批准并印发《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的海洋领域总体规划。将目光转向海洋经济,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把海洋作为陆地资源开发的后备战略基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第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产业,几乎都与海洋产业相关。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高科技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第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切入点。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医药与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都是国际技术创新的前沿,海洋产业的每一次发展总是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创新。当前,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带领下,船舶科技发展不断取得突破。通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和其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部分新兴海洋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海洋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水产品深加工业、海盐精细加工业等。

第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改善民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立足点。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益重要。培育以海洋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和生态环保产业,有利于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速发展海洋经济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蓝色经济。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岛、海洋带和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

第一,以更宽的视野调整发展思路。近年来,我们深刻领悟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大转移、长三角率先发展的重大机遇,放眼长三角、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以“更宽的视野”审视各地海洋。坚持“跳出海洋看海洋,立足海洋求发展”,借鉴国内外沿海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辩证分析各地的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和现实劣势,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在经历渔业经济为主、旅游经济为特色、工业化起步等发展阶段以后,逐步把工作重点从“渔、港、景”调整为“港、景、渔”。

第二,明确产业重点,实施精品战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我国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旅游、海洋船舶、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根据我国的海洋资源和环境优势、现实开发能力,可以将海洋产业划分为先行性产业、主导性产业、骨干性产业、发展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依据各地区海洋的实际情况,突出各个时期的海洋产业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海洋油气综合开发业是海洋主导性产业。我国各海域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储藏量巨大,开发潜力很大,可以发展成为配套的工业体系,建设大型的油气综合开发产业化基地。市场前景看好的油气综合开发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不仅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能够带动配套项目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区域经济实力。要鼓励地方企业开发和国内外联合开发,做大做强油气综合开发业,这是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先行性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大力推动骨干产业――滨海砂矿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发展。

要创立我国海洋产业的品牌,打造我国海洋产业的“航空母舰”,将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海洋油气综合开发的系列产品很多,应重点突破创精品。我国海洋旅游资源和环境独具特色,要建立有品位的综合性强的能吸引大量国内外客源的旅游项目。各地海洋渔业要重点规划、重点建设暖水性水产苗种产业带和对虾、罗非鱼、鲍鱼、石斑鱼、珍珠等五大精品水产品生产基地,着重在质量安全和环境监控整治、金融信贷业、信息网络业、科技教育业和经营管理业等产业环节加大开发研究力度,创新特色鲜明的名牌水产品,以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

第三,加快转型升级和产业化进程,构建新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区域率先发展,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经过不断调整完善,提出了“二、三、一”产业发展思路。在具体的产业发展方向上,要坚持“转型、发展、培育”,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和现代渔业等产业,加快促进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第二产业方面应重点培育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临港工业快速扩张提升,促进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大力提高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产业方面应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探索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第一产业方面应努力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做精做优传统特色渔农业,积极发展休闲渔农业。

从我国海洋资源分布状况和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分析,我国各地海洋可以建设四大海洋开发基地,即渔业开发基地、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油气综合开发基地、材料和医药等海洋综合开发基地。建立综合性的开发基地,就是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战略,走产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培植一批市场优势明显、品质特征突出的产品,狠抓产品的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市场开拓,从市场、流通、原料、加工、包装、运销、信息、金融、服务等全过程实行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加快产业化进程,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并通过大企业的带动作用,把分散的个体生产活动拉入产业化的产业链之内,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产业群,不断拓宽国际国内市场,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和产业经济效益。

第四,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海水养殖业和增殖业时,首先应根据环境容量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养殖污染。通过渔业资源增殖保护、以热带水产品及环境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形成监测网络的渔业环境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等三大体系的建设,促进渔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油气综合开发业、海洋旅游业、滨海砂矿业、海水综合利用业和海洋药物加工业等海洋产业的开发和发展都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测、严格管理、以法治海等措施,求得海洋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和减灾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重大海洋污损事故的预警预报、应急处理和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布设和预报能力建设,加大监视监测力度,有效监控海洋环境污染状况。同时,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力度,积极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加强陆海联动治理海洋污染,全面推进入海水系流域污染整治,进一步加大对沿海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的整治力度。

第六,加强领导,建立省海洋经济发展协调组织。做大做强海洋优势产业,构建海洋产业化体系,创立海洋产业的品牌,实现海洋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海洋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组织协调。海洋产业协调发展涉及到全省国土环境资源、建设、交通、科技、旅游、工业经济信息、地质矿产、食品医药、能源、水务、气象、安全生产等多个相关部门。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速海洋经济协调有序发展,应成立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协调组织。

第七,深化海洋体制改革,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机制。从我国情况看,目前我国海洋管理部门的综合定位、编制机构、职能设置等多个方面已明显不能适应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综合管理的需求,因此应当着手研究海洋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问题,使我国海洋经济和综合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发展。

第八,进一步关注渔区民生诉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海洋公共资源配置要更多地考虑到多数群体的利益诉求,促进和谐渔区建设。要认真解决涉及渔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扎实推进征用海域滩涂补偿和困难渔民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养殖污染损失补偿机制,明确事故认定、损失核定等责任及有关补偿标准与办法,使渔民损失得到合理的补偿。参照被征地农民的有关安置政策,将被征用、占用水域的渔民纳入失地农民安置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DB/OL].news.省略,2011-04-01.

2.晏维龙.启动蓝色经济引擎[N].人民日报,2011-01-10.

3.张传胜.立足打造亿吨大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N].南方日报,2011-07-31.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12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摘 要:随着人们对海洋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陆地资源开发的局限性日趋显现,海洋经济逐渐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客观有效的度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评价其经济效益,成为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本文结合温州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海洋经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济评价;旅游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82-03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做大的产业集群,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从目前人们多样化、多元化的旅行需求来看,旅游资源不仅局限于陆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而且还应保护广阔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并且海洋旅游资源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率开发需要设计多个方面,不仅要保证其最根本的生态效益,还要求在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多层次经济评价至关重要.

1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海洋生态旅游高品质、快速化发展的基础.在以往的相关理论研究中,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旅游系统产业学理论、生态景观理论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理论基础,但随着海洋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些理论已经不足有支撑和构建其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必须因素其他相关学科或延伸学科的理论进行吸收和贯通,比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生态学、海洋旅游经济学等交叉学科.

在旅游系统理论中,环城游憩带理论雷普尔旅游系统观使其代表性理论[1].北大教授吴必虎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理论,他认为在大城市郊区200公里半径以内均可成为城市居民度假游憩的休闲空间,且十分适合短假期或周末出游.雷普儿的旅游系统模型同样建立在旅游空间结构上,与吴必虎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具有相通之处,其更考虑旅行成本因素在旅游系统中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海洋科学理论是有力支持海洋生态旅游的理论之一.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活跃的分支,它强调空间异质性、尺度性与生态整体性[2].对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而言,首先应尊重海洋景观的固有资源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完成自然性、异质性的开发,注重可持续性,避免认为加工造成的生态质量退化.

生态承载力理论是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自然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研究理论基础,其一方面在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进行理论阐述、另一方面对海洋生态资源的旅游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最大化之间博弈均衡.

2 温州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温州是浙江南部的海滨城市,是浙江省沿海大市之一,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海洋面积1.1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温州市陆地面积相当.在温州市的县区地理位置分布中,全市11个县区中9个为沿海县区,其中还包括一个海岛建制县——洞头县.洞头县有100多个岛屿组成,具有丰富的海洋植物、海洋动物资源,各种海洋文化景观、海洋自然景观、海洋人文景观遍布在这些岛屿上,这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从海岸线的长度来看,全市岛屿海岸线长度达567.9公里,总共437个沿海岛礁,据统计,其中约有42个岛屿与大陆滨海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3].在较为成熟的海洋旅游资源中,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麓列岛、国家4A景区洞头百岛、世界古航标·中国诗之岛江心屿、苍南渔寮大沙滩、鹿城七都岛、乐清沙门岛等,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总体来说,温州市海洋旅游资源中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发展较为平稳的资源中,有3个部级风景名胜区、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部级森林公园、9处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并且超半数以上分布在距海50公里的沿海区.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虽然具备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但总体开发程度、层次性不够,多数景区还处于粗放型的开发阶段.一方面造成知名旅游景区品牌不足,另一方面造成海洋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为破坏.比如洞头岛、西门岛、南麓岛、大鱼湾等资源基本处于培育与成长之中,开放层析较低,没有系统的规划.其次,海洋旅游衍生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海洋特色、地方品牌的旅游商品,尚未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海洋旅游项目,没有发挥出温州市海洋海岛旅游的特色与优势.再次,海滨旅游基础支撑力不足,缺乏海洋旅游开发投入,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制度,造成开发模式多为粗放型,长期来看容易造成资源破坏.此外,基础设置建设落后,资源整合不到位,严重缺乏海洋旅游专用码头、游艇等设施,接待客容量及接待能力有限.

3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定量评价

3.1 定量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海洋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以及行业对资源评价研究的深入,海洋生态资源评价模式已由传统的单因子模式转变为多因子模式,更多的将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旅游因素、生态因素等考量进来,形成系列化的指标评价模型[4].由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中的诸多因具有异质性和不同的经济意义,使其你具备一般可比性,这就需要对这些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才能确定其在整体中所占的权重,进而计算综合评价分值[5].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无量纲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阙值法,也叫临界值法,是借助最大值、最小值、满意值等特殊指标与实际值相比而得到评价值的方法,正指标计算函数为:

其中xij,opt为该指标在所有时间取值中的最优值.

(2)标准化方法,在存在多个变量时,为是各变量指标存在可比性,先对不同组数据标准化,进而通过标准化后的数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指标的综合评价值[6].通常来说,标准化方法能够有效的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标准化计算函数为:

(3)比重法,即指标的实际值在指标总之中的比重,其计算函数为:

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涉及到很多非量化指标,而在经济评价值中必须将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常用的量化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赋分法、FUZZY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等几种[7].在我国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经济指标评价中,较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经济评价中一些无法完全量化的因子,解决问题的本质是将这些无量化的因子赋以相应权重来表示其在综合指标中的重要性与地位.

(1)德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法,是利用行业专家的意见来确定指标因子的最终权重.德尔菲法通常需要集中多名专家的意见,并且要求专家给予较为专业的评价,并且还要根据专家的领域地位给予专家评论结果相应的权重,然后通过整理并不断的修改和反馈,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

(2)层次分析法.对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评价而言,层次分析法能够有效、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分配各因子的权重,并且其能够灵活的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使得层次分析法在其经济评价中较为适宜,能够系统性、可靠性的识别问题,提高评价的简便性与准确性.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为: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3 综合指标合成

在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与量化处理之后,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多指标进行合成.一般而言,多指标合成的方法有线性加权和函数法、乘法合成法等.线性加权和函数法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x)表示综合评价分值,wi表示评价指标i的权重,xi表示评价指标i的无量纲化值,n表示所有指标个数.

乘法合成法的计算公式为:,其中x;j表示逆指标,m表示逆指标的数量.

结合我国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特点,以及上文的权重确定、无量纲化分析、综合指标合成等分析研究,最终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步骤为:确定评价指标集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确定评价的评语集D和其分值确定模糊评价矩阵对目标层X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归一化与评价.

4 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建议

4.1 开发原则

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对其进行开发时必须坚定的遵循一定的开发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在不遭受认为破坏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结合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其目前的资源开发现状与政府规划,在开发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可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保护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等.

4.2 战略取向

前文分析可知,温州市具有广阔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并且这些丰富的资源多处于开发或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后续的开发应建立在现状的基础上,并且合理规划,在政策引导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博弈均衡.结合温州市目前的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各部分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结果,所采取的战略取向有:(1)由近至远的开发战略;(2)城乡互动的开发战略;(3)差异化开发战略;(4)面向市场的开发战略;(5)环境循环发展战略.

4.3 温州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战略

从政府层面,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实现社会参与的产业融合,打造现代化的海洋旅游发展格局.从市场层面上看,重视城乡部门在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城乡统筹、上下一体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赢的整体市场运作机制.此外,还要建立产业开发要素互通、功能互补、市场互享、利益互增的跨区域联合网络,以及建立自然、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旅游系统.

参考文献:

(1)孙玉琴.基于DEA的滨海区域生态旅游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贾欣,莎娜.海洋生态损失过程中的群体经济行为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4(8).

(3)胡念望.温州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保障措施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

(4)李晓通,张予云,张成胜.资源生态化开发作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政策的人类学思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1).

(5)齐俊婷.海洋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