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工程

企业信息化工程

时间:2023-08-17 18:04:37

企业信息化工程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1

    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以来,企业信息化伴随着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挖掘潜力的的可能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将为企业组织整体的改造及升级提供新型的技术平台,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低,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等局面,作为企业信息化主体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实施成功率比较低,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效果并不显着,BPR(业务流程再造)、CRM(客户关系管理)等技术应用也存在高失败率的现象。由此可见国内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究其原因是基础管理薄弱、管理体系不规范、作业流程不标准等初始数据缺失或和零散分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系统的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为前提。

    2.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4.企业要成功实施ERP必须先实施BPR,BPR是ERP的前提和基础。BPR关注整个流程的优化、整个流程的效率。它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运用工业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戏剧性”的改善。工业工程的分析评价技术如程序分析、作业分析、“5W1H”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是其进行流程优化的主要工具。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财务;优化;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30-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进入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信息化管理进入财务系统时,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信息化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冲突。

1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需要多部门的协作,有时一项工作可能需要往返于两个部门几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办公资源,使工作不能在高速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信息化技术对应用活动的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对应的把各流程在计算机软件上予以实现,完成财务信息化管理。

比如说在该企业的办公费用报销方面,采用的是员工通过员工接口进入财务系统,提交自己的报销信息,然后财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分别审核,最后提交票据完成报销。流程简单,时间短。

2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流程优化方案

2. 1 科学性出发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正确有效

首先应当对财务工作流程的特点以及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力求得到准确的办公流程方案,这样才能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保证财务管理系统不会出现漏洞,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流程进行对比,把不需要的环节取消、不重要的环节优化,减轻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负担,降低复杂度。

2. 2 建立科学的优化评测系统,保证信息化管理优化过程的正确性

建立流程优化评测系统应依照工作流程优化分析所得的需求及目的,从而满足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需求,在评测系统的组建上应在行政、财务以及基层员工中抽调专业人员,进行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才能得出专业的结论,但是由于专业人员只是在某个领域内专业,所以在需求分析完成之后还需要由信息管理部门的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剔除没有意义的目标,保留重要目标。另外,信息系统人员不可以拥有“一票否决权”,以防止信息部门员工为了简化工作而把重要的但是复杂的目标否决。同时在信息化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企业目前的状况而放弃将来的提升空间。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前景,给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留有充足的提升空间,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不会受制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落后。

比如说员工的薪资系统,根据合同,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同时录入员工信息,在每月工资核算日,传统的工作流程需要财务人员核实每个员工的考勤和业绩,然后再到负责人处签字确认,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并且查证困难。在新的系统中可以通过财务系统直接联网确认员工的考勤状况,同时业绩方面也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信息,这样就可以在办公系统中直接确认员工本月的实际工资,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并且不容易出错。

2. 3 优化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重点

首先要把财务信息的收集流程优化放在第一位,因为财务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财务信息的收集,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财务系统的信息收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信息无遗漏的收集。通过财务系统的高效收集信息,可以为企业在财务方面增强信息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之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在审批过程中会造成多少人力以及精力的浪费。

另外,在销售人员申请办公资金的时候,简化的流程也可以减少工作延误的可能。比如说一个刚刚入职的没有什么积蓄的工作人员需要外出办公,但是经费比较紧张,如果通过传统流程则很难在短时间内申请到办公资金,并且如果相关人员外出办公没有回来则这个工作可能就无法完成了。

在优化过程中要确定财务主导地位,在财务管理系统中明显要采用财务主导为关键,这样才能为提高办公效率打下基础。在财务信息化优化工作流程过程中,同样需要创新思维的建立,因为任何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持创新同时保证以人为本,要知道系统终究是为人服务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 4 为达到优化工作流程的目的要加强培训

因为不同于传统的工作流程,所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刚刚上线的时候由于员工还不熟悉工作流程,从而造成新的工作方式反而使工作效率降低,这就需要员工进行快速培训进而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在简单的培训之后,新系统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这时如果再有新员工加入公司则可由老员工指导工作,系统更新之后也只需要简单改变就可以适应工作。

3 关于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

首先应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并针对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创新。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完全保留旧系统的工作流程,则信息化就只是一句口号,只不过是用信息技术包装的传统财务管理工作而已。同时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还应该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为企业的长远目标服务,提高财务系统的控制能力,优化快速反应能力,让财务系统能进一步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竞争力所在的关键点。

在对外竞争中,如果公司代表在外出谈判过程中不能对自身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掌握,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各种纰漏,而传统的财务系统中,员工想要了解信息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要知道在快节奏的发展中,任何一处时间的浪费,无用工作的重复都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通过新的财务管理系统,相关公司员工可以快速对情况做出判断,节省大量的时间。

另外,制定企业规划的工作人员也一样需要快速了解公司情况,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并且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差错则很容易将企业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会把最正确的信息用最短的时间显示给相关的人员,而不必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从而大大降低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这样由于愚蠢而导致的决策错误就可以完全避免了,为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任何一点细微的风险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而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正是对细节最好的处理方式,所以信息化的优势一目了然。

4 结 论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市场经济中,若想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提高企业的资本,而财务管理系统在整个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优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因素,同时对外部发展情况也要有相应的理解。所以在优化过程中必须采用谨慎的态度,同时大胆创新,为企业长远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汪慧甜. 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2]宋莹莹. 安徽省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3]仇铭燕.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 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4]张伟清.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中国市场,2014(25).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施工企业;路桥建设;工程管理;工程质量;项目进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09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050

1 概述

目前信息化正在高速发展,脱离了最初计算机的简单应用,逐渐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在每个行业的应用都是在不断完善,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需要的是对建筑工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才能够设计出对应的信息化方案。建筑工程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法律、技术、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规范性、统一性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就方便了很多,信息化就是融合这些知识,然后直观地体现出来,通过信息化来看能够更便捷,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做出更好的规划部署,最终实现优化企业结构,规范企业流程,激发企业活力。

2 具体应用及价值

2.1 总体流程

根据工程建设全过程总结了以上需要进行信息化一个总体流程,涉及到了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从总体的架构上主要分为以下方面:项目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

2.2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细化主要包括招投标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管理、风险管理、项目事务、投资控制。

招投标管理。形成公司级项目信息库和投标知识库,并及时更新,提高公司经营的稳定性。缩短项目报批和投标文件编制时间,实现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降低项目造价提供科学分析手段,并提高工作效率。

进度管理。优化企业级进度计划,缩短企业项目整体周期,降低企业整体成本。通过计划资源与采购管理信息共享,使项目进度与物资采购计划真正衔接,然后进入资源的采购流程,从而实现最优调配整个企业级别的资源情况,对所有项目情况下的资源使用进行合理安排,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降低了资源采购成本。项目各里程碑阶段进度到期自动预警,加大有拖期的分线项目监控,减少项目拖期情况。

质量管理。通过质量计划管理、质量检查和评定、质量整改、质量知识库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利用体系规范文档对质量检验标准文件纪录,实现检验过程的比对分析,同时可根据时间等条件进行计划预警,还可以挂带现场图片,做好工程质量中的监督工作。

安全管理。提供安全管理知识体系支撑,并对安全关注点进行预警,防患于未然,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竣工管理。记录用于记录了验收过程中的过程,特别是对验收缺陷的处理跟踪。竣工资料管理的实现关键在于对竣工资料成文结构的分析与确定,对于竣工资料的快速归集与查询非常有益,通过对资料的电子化保存,减少原始资料因借阅造成的丢失。

风险管理。风险的内容条件可以自定义灵活设置。风险预警对合同、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流程延迟等比较容易忽视的潜在风险预留空间与时间,一旦触发,主动提醒,有效地减少了各类风险的发生。风险管理和各个系统紧密集成,系统中的各类管理风险通过统一平台集中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项目事务。实现无纸化项目事务处理,提高项目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投资控制。实现投资估算的建立,明确项目预算指标,通过对合同性成本的目标值、计划值以及实际发生值的管理。计算动态成本,利用成本控制平台进行动态成本发生控制,比较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找出差异,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3 物资管理

采购管理。对材料价格横向纵向立体化对比分析,实现材料价格全面监督,杜绝灰色交易,形成阳光采购,降低公司运营成本。与进度模块关联,更加准确地保证项目物资的准时到位,降低了因材料短缺而停工或者造成库存积压占用资金的风险。严谨的采购系统管理体系改善了内部控制的管理。

甲供材料管理。为工程项目甲供材料及时到位以及甲供扣款核算提供支持,甲供材料管理系统与采购管理、库存系统、合同管理等实现完全的继承应用,实现企业各单位、各部门、各项目之间实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达成企业整体实现协同商务、集中管理。

周转材料管理,强大的报表、单据等的统计。查询功能,合同执行情况明细表:可反映任意客户、任意时刻的各类物资租用总量、归还总量、在用总量;合同执行情况汇总表:可以详细反映租赁公司在任意时刻、所有客户所有物资的在用情况,也可单独查看某种物资在用情况。快速自动计算,核对日常出租单、回收单,并自动列示所有回收物资的丢失数量以及单一客户的所有在租资产,经审核确认后可立即做丢赔处理,并自动调整该资产的在外出租租金,同时自动冲减租赁站实有资产数量。

2.4 成本管理

通过各项目成本预算、核算的规范化,实现整个企业多项目成本分析,全盘了解企业各项目目标利润变化、阶段成本差异变化等指标,实时了解和控制项目成本风险。细化成本管控对象以及责任,提高成本管理精细化程度。通^数据的积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定额,并且通过企业内部定额的建立,为项目标前分析以及项目后评价的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加强项目实际成本的过程控制,不仅仅是事后分析。成本预算编制分项目施工总成本预算和阶段成本预算,总成本预算确定项目施工总控制量,阶段预算可以细化分解为月度预算或工程阶段预算,进行细化控制,即在具体实际成本业务发生时对于超过总预算或阶段预算的业务进行控制。提高成本核算效率,与分包合同、库存、设备、财务的无缝集成,各项目成本实现自动归集,减轻核算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5 合同管理

项目合同管理,实现项目合同全过程的管理,合同台账反映合同有招投标、签订、预计、变更、计量支付、扣款、结算、决算等过程信息,有利于信息快速查询,降低风险,优化了合同管理。合同作为项目管理源头数据,为项目部、财务部、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合同信息全局共享,提高了工作实效。对合同变、进度款计量审核、合同支付等设置预警、在发生异常时进行预警,降低了公司运营风险。结合总承包公司合同管理需要,实现主子合同的关联与动态控制,有利于更精确地制定管理策略。实现合同资金分析,确保合同资金的合理运用,优化了现金流。

3 结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每个模块都不是独立和绝对的,各个模块互相渗透、互相关联、信息共享,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也不是固定模式的,以上是笔者根据工作实际总结的一套方案,在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地方政策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到科学、合理、便捷、高效、全面,进而在保证符合工程硬性要求的情况下,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樊春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文献综述[J].科技视界,2016,(6).

[2] 袁宝军,付志强.关于路桥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的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

[3] 徐丽.路桥工程中强化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及控制成本的措施探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4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海洋工程;灰色评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39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70- 02

1 引 言

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需求增长加剧了海洋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对其生产、运营、管理的要求,信息化作为助力企业发展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3],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选择。目前,我国海洋工程企业的特点是单件、小批量建造,以及处于设计能力弱,以来图加工为主的阶段,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信息化进程所需投入的物质和时间成本高昂,迫切需要构建与我国海洋工程企业相适应的的信息化评价体系。

2 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的指标体系主要结合五个方面:(1)BSC(Balanced Score Card)理论构建指标;(2)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给出的企业信息化指标;(3)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文献;(4)供应商与船东双轮驱动下的海洋工程企业及他们之间的协同响应;(5)海洋工程企业生产运营实地调研。综合上述构建了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包括6个二级指标及27个三级指标,并划分为效益型(+)、成本型(-)两类指标。

3 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及实例分析

3.1 样本数据

本文采取企业调研及问卷形式收集数据,对我国15家海洋工程企业技术层、中层管理、高管共发放问卷150份,删除有缺失项、不合理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有效率80%。组织10位专家对27个二级指标进行五级评分(分值由高到低为5,4,3,2,1)。

3.2 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

灰色综合评价利用有限的信息,通过逐层向上的评价机制,对系统指标体系方案层、准则层及目标层给予合理的评价。采用AHP方法计算权重。灰色评价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4]:(1)确定评价灰类及白化函数;(2)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3)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4) 计算灰色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为:

B=(0.109 9,0.295 5,0.352 1,0.180 6,0.061 8)

4 结 论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我国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属于第三灰类,即信息化属于一般满意程度水平阶段。本文构建合理的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综合评价与AHP结合对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反映了指标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出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先锋,惠宁,宋文飞.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4(12):70-82.

[2]高巍,毕克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工艺创新能力互动研究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8):96-103.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5

关键词:工程设计;图纸管理;信息化

1 图纸管理概述

设计行业中,多数企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阶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范围较窄、技术程度较低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图纸信息化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各企业都拥有多种设计软件,产生各种格式CAD图纸。图纸标准如何统一,图纸如何集中利用,信息如何收集、分析、提取、利用,这些都是设计软件所无法实现的功能。就企业而言,目前的图纸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周期长由于行业独特特点,工程设计、施工、修改、施工现象较多,跨年项目也很多。

(2)版本多。每一个工程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是某几个人能完成。一般设计前期准备的时间较长,设计流程非常的复杂,在项目开始前就已经出现大量的电子文件,一般简单的工程形成的图纸就有几百张,有的甚至上千张。

(3)参与人员复杂。整个图纸设计过程中,经历的每个阶段是由独立的团队来完成,每个阶段都拥有各自阶段的设计人员。这样,可能在专业和地域上都处于非一致的状态,便存在会有先后不同的人员来接手,导致出现图纸的设计收集不正规、管理混乱的现象,此时更能体现图纸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2 图纸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图纸管理是应长期保存的档案。由于时间跨度大、地域广阔、参与人员复杂等行业独特的特点,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图纸管理更需要一个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满足人员对于各种类型的图纸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需求,并对其流转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本文主要从管理、设计等方面讨论设计企业图纸管理信息化。

2.1 管理

图纸信息化是将图纸转换为电子文件并加以管理的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控性。通过对整个流程进行分析、优化、整合,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确定功能,保障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真实性。保证电子文件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电子文件得以长久保存的前提。(3)完整性。电子文件价值的重要保障。包括文件内容、构成要素的完整性。(4)可读性。存在和保持价值的基础,保证电子文件可读性的措施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如:文档形成环境、文档格式统一、归档软件、归档的文件解密等措施。(5)可重复利用性。电子文件的重复利用是图纸信息化的目的,归档的电子文件应具备可编辑性,以备人员下载复用。

基于以上原则,从管理的角度讲,图纸信息化应明确图纸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及要求。例如图纸的设计、校对、审核流程,签字的权限控制、图纸存档规定等,并按照企业管理要求,具备以下功能:利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手段和专业工具对图纸的建立、审核、、归档和利用进行全周期管理;在设计完成后,将图纸归档,形成图档库,帮助管理人员快速查找相关图纸和生成统计报告;追踪版本修订,严格控制系统中图档的版本,确保图文档资料版本唯一性、正确性。

2.2 设计

上述虽然在管理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解决设计人员层面的问题考虑较少,考虑到为设计人员服务的目的,需提高协作设计水平,提高设计质量,特别是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错、漏、碰、缺”问题。一是统一CAD制图标准,二是开发企业统一协同工作平台。“CAD 制图标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企业标准CAD 绘图环境。建立统一的CAD绘图平台、绘图软件;采用模板绘图,统一字库,专业之间统一字型(字体、字高、宽高比)、图块等;资料互提及图纸引用要考虑上下工序专业的需求,例如比例变化;(2)一致性修改。如设计人员A是建筑框架图的提供者,把一张建筑框架图发送给下道工序B,B引用该图做自己的设计;A 随时可以修改设计,而一旦确认修改,就要邀请B进行协同,协同的结果是B机器上框架图会自动刷新,从而保证设计的一致性,也减轻B等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3 图纸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通过图纸信息化的研究,结合行业特点,我们提出了信息化的建设原则和过程,如何实施图纸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下面以某企业的实施为案例提供一个参考解决方案。

(1)建立图纸管理信息系统

图纸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图纸采集、归档、档案管理工作业务、WEB查询、信息统计等子系统,操作模式可采用B/S和C/S混合结构,不受环境限制,局域网和 Internet 均可使用。

(2)方案、施工图、竣工图一体化管理

所有工程图纸从企业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到方案、施工图设计,发施工图到现场,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每个项目都有信息和档案业务人员配合管理,从始至终确保了图纸和其他工程档案的完整。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管理的有效进行,企业也编制了一系列规定和管理办法。

施工图管理阶段。其管理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设计人员将电子图纸存入系统,档案管理人员核对电子图纸图签信息,信息正确则将电子图纸归入档案,以备设计人员查询和利用。第二步设计人员将签完校审人名字的施工图送交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图验收,验收后由档案管理人员移交图纸扫描人员扫描作为图纸原始档案录入系统。扫描完成后送交出版部门出版、统一发放。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可在终端随时查阅系统所存施工图,并可通过授权在终端下载图纸到本机打印。当发生变更时,由施工管理部门负责发回设计人员做好设计变更工作,档案业务部门做好协助变更管理,及时建立变更和修改图纸的统一,确保图纸的完整性。

竣工图管理阶段。通常由工程管理、工程设计部门、档案管理会同信息管理部门进行竣工图会审、验收。合格后由工程设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做好竣工图档案移交工作。移交分两步完成:一由设计部门直接在原施工图电子版做修改,移交电子文档,经相关人员校审、验收后转入竣工图档案库,并做出版本标识。二由施工单位在原施工图上编制竣工图,并加盖竣工图章,返回档案部门进行扫描处理,并由档案管理人员将扫描后电子文档录入系统作为竣工图原始档案。经过多个项目的实验,在第一步中略有简化,主要原因是目前在企业业务繁忙、人员负荷重的情况下,投入超出了产出,同时也无法保证进度。通过这个阶段的管理,确保了图纸的准确性和纸质图纸向电子图纸的顺利转化。

(3)研究电子图纸和对应实体的变化规律,确保对电子图纸进行动态管理

通过研究和实践,企业不仅做到了纸质图纸的动态管理,同时做到了纸质图纸相应的电子图纸的动态管理。由档案部门对电子图纸及实体实行审核归档,控制电子图纸和对应实体的修改一致性,加以信息系统的管理,实现了电子图纸与纸质图纸的高度统一。为企业解决了图纸管理的难点——电子与纸质不一致,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也规范了电子图纸的管理流程,针对设备、材料规范化管理,为采购部门推动电子商务进程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其采购的无纸化进程。

4小结

总之,通过以上的实施过程,档案部门提供了高素质的服务,实现电子图纸的有效利用。目前图纸管理信息系统可进行不间断网络查询、下载、浏览、输出打印,并提供电子档案光盘刻录、电子图纸矢量化等数字化服务,并可减少图纸保存份数,减少蓝图的打印和保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6

关键词:工商信息化;企业信用监管;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一、引言

金信工程是一个面向多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面向企业和社会,发挥国家、地方各自优势,条块结合、联合共建,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交换和业务关联的全国性综合性信息化建设工程。该工程将建设以国家工商总局为信息管理中心,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为业务处理核心,以企业和社会为服务对象,以其他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信息与网络化系统。

在这样一个大型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要实现数据、信息和系统的集成,实现互联互通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互操作,建立完善的金信工程标准化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建设是企业信用监管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务信息系统的软平台。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概念

1.一般内涵。信息化标准体系是由一定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编制标准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之一,是促进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手段,是一幅包括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将要制定的标准的全景图,并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充实,是供信息化管理者、建设者选用和使用标准的技术手册。

2.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特点。(1)标准体系是对信息化建设中标准的规划和现行标准的反映;(2)标准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发挥作用需要有标准的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运行机制,保证其活力;(3)标准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的具体内容都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现状的变化而调整。

三、工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

工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要从行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角度,而不是从纯粹技术的角度,充分遵循和继承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原则,坚持从金信工程建设的需求出发,突出行业主要业务的特色需求,尤其是突出重点和急需的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同时充分借鉴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要点,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协调性、先进性、可预见性和可扩充性原则。

通过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指标体系、信息代码、运行管理制度、系统接口以及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互操作接口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字典标准、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等,通过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应用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最大程度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保证各项工商业务流程的畅通。

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数据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应用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总体标准。总体标准包括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框架以及信息化标准相关组织和制度。总体标准的建设重点是依据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建设总体方案,从框架性思路出发,制定企业信用监管工程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主题词表、标准体系、标准化指南等方面的标准,以保证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高效、快速和稳定发展,减少重复投资和互不兼容。

(2)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针对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采取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的办法,达成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基本数据的一致理解。数据标准又分为信息分类编码、基本数据、应用数据三类标准。①信息分类编码:是工商行政管理各种业务中用到的信息分类代码标准,如果有国家标准,则直接引用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则制定行业标准。②基础数据: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自然属性对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的统一组织。③应用数据: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某一业务领域或从某一业务应用出发,对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分层组织。

(3)文档格式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所有证照、登记表和文书格式的规范。

(4)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各应用系统之间或工商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与其他行业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换时必须遵守的交换格式标准。

(5)应用标准。应用标准是工商行政管理各类应用系统应直接遵循或使用的标准与规范的集合。按照工商行政管理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将应用标准划分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政务管理应用、公共服务应用、应用支撑四个大类。①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对外的各种业务(如企业注册、商标注册、市场监管)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②政务管理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内部管理(如政务办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③公共服务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为社会公众或社会团体提供的各种服务应用所涉及到的标准规范;④应用支撑:包括为上述工商行政管理各种应用提供支撑技术的(如消息传输服务)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

(6)网络标准。网络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行业的政务内网、工商行政管理专网和公共服务网所涉及的标准。它主要包括各种网络的总体规划、拓扑结构、接入和设备选型、互联要求、网络域名规划、网络IP地址分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7)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主要涵盖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各种安全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安全标准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两大类。①安全技术:包括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提供安全保障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②安全管理:包括对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安全目的的各种管理标准和规范。

(8)管理标准。为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是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管理标准分为标准管理、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管理三大类。①标准管理:包括为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所需的制度和办法;②项目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需要遵守的标准和规范;③系统运维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各种系统的运行维护标准。

五、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取得的成效

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各项目的实施建设起到了基层性的指导和规划作用,指导和规范了中央建设和试点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推动了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数据规范和编码体系,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监管、行政执法和消费维权等业务管理信息的统一分类编码、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数据规范,满足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处理的需求,为提高数据质量、保障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利用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要求。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的统一、规范,为设计、开发和建设工商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依据,保障各级工商机关之间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3)实现了工商业务的统一描述和数据的共享。业务数据类标准和业务应用文档类标准的制定是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的,该标准的制定既梳理了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规范了业务文书格式,又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同时保证了业务系统间数据的共享。

(4)实现了系统建设和维护的统一规范管理。项目管理规范和数据维护管理规范为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规范管理依据,初步建立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委.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S].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S].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7

关键词: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静态定额一直是在我国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所采用的,但是由于一部分建筑企业仅仅把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当成一种结果,而忽视了信息化的过程.即企业单方面的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各种工程造价的相关软件,来提升整个信息管理的效率,从而忽视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动。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内部技术人员不能深刻认识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没有把信息化建设当成完成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的重视也有很大缺失。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仅仅把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当成一种“面子工程”来建设,大力的建设只是因为一些规范要求或舆论压力,从而使得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从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认识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同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也是各个建筑企业应该首先处理的问题。

2.建筑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

目前建筑企业还没有较为统一和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各类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储存与管理。虽然说大部分建筑企业内部都有了较为丰富的造价信息数据,但是因为各个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与沟通,这些信息数据只能封闭的进行储存与使用,失去了其必要的时效性与精准性。此外,目前工程项目的造价信息数据基本上都单单掌握在少数群体的手中,并且随着项目工程的变化其变动也较快。信息缺乏沟通与共享将直接带来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建筑企业工程材料的价格变动一般都较快,没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就会使得企业难以掌握最新的工程造价信息,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计算出现失误;第二是建筑企业之间信息堵塞将会直接影响到各个企业的利益,使得工程各个部分的价格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有序发展。

3.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人员的素质低下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大工程,所以也需要一些高素质的信息人才进行综合的管理工作。但我国目前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人才正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即企业内部资格较老人才的技能与理论一般都与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没有太大的联系;而大部分的新人才由于其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将信息管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技巧,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出现一定程度的缺乏。此外,建筑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大部分企业都单单依靠定期的各种会议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教育,这对于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二、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意识

对于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来说,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整个造价管理工作稳定进行的前提。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认识。第一是充分认识工程造价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信息化建设不但要管理好管理中各个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等问题,并且其身为建筑企业的重要部分对管理任务的完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是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需要信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相应理论知识,还要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联动部门相关职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信息管理:第三是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与管理实际情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与整合,明确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2.完善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

就我国目前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资源库。但是因为这些资源库的质量不一,并且数量上也不够,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所以说,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应该把其工作重心转移到这些信息的整合和联系上,从而进一步的完善信息资源库,从而给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提供资源基础。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系统对信息的抽取和管理效率,从而满足各个层次的工程造价在信息方面的需求。

3.构建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

由于我国各项经济正处速发展时期,而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因为其独特的效率性和全面性,己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中。但是因为目前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表针,从而其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共享也存在着阻碍。所以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应该先针对电子软件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并把各个部分有效的联动起来,最后根据工程实际的要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体系。

4.增强企业之间信息的相互联系

目前建筑行业中出现的大部分混乱基本上都是因为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共享,从而使得工程造价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基于此种情况,建筑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建立一种企业间相互联系的信息共享交流体系。在这之中,主要应以建筑企业的建造方与供应方为主要基准,把各个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体系联系在一起。在这之中,因为建筑企业的供应方拥有各种建筑材料的造价信息,而建造方承担着整个工程的建造过程,所以供应方和建造方的深度融合能够大大增强工程造价信息的透明程度。此外,在这个信息共享交流体系中,对于供应方和建造方的监督等各类工作,应该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独立的监督工作。这样以后就能够大大的降低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内部的资源分配,从而增强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性。

5.加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人员的培养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是一个交叉性较强并且过程繁琐的一项工作,所以其直接的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应对信息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培养高复合型和素质性的人才,就成了目前建筑企业各项活动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企业内部信息人员的数据库,并把各类人员按照其自身的素质进行必要的排名;其次是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的引导内部人员组成一个网络体系,并分析各类造价信息人员的流动情况及原因,从而对本地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预测,进而基于此对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最后建筑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和网上授课等等,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造价信息人员在日程生活中都能得到技能和经验提升,进而增强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以后必将有更宽广的研究前景。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在当下更应该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的掌握,积极借鉴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紫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研究现代商业,2013年21期

[2]沈天文.让工程造价信息化更好地为建筑企业服务福建建筑,2008年4期.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信息化“双百示范工程”推进大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十五”以来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情况,学习、宣传示范企业的典型经验,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进一步推动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持续快速发展,加速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市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十五”期间,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建立和完善了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体系,通过指导培训,形成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重点扶持,促进了一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办公自动化在企业内全面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制造业企业得到普遍应用,过程控制系统在钢铁冶金行业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触及企业管理内核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AN)、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也开始在一些信息化重点企业得到应用。、、和等35户今天授牌的示范企业,都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受益匪浅,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

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我国工业化历史经验,深刻洞察世界信息革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以工业立市,要把打造成为工业强市,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必由之路。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是加速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的根本手段,同时还能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快速展开设计、产品、营销、管理竞争已经成为一种无可逆转的潮流。在“快鱼吃慢鱼”的残酷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把设计、生产、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环节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用速度满足用户需求、用速度超越竞争对手。因此,信息化是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是提升我市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十五”期间取得的成效,为全面推进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信息产业局是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市产业特点、现状,制订具有前瞻性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运用政策,发挥信息化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健全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广大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也同样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企业信息化的策略是“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不断完善”。要在整体规划指导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划分出信息化的阶段目标分别实施;围绕着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渐进地推进信息化;要坚持发展的原则,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逐步实现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升级。用新认识、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措施切实推动我市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坚持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要继续围绕开展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内容的试点和示范,探索解决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和示范企业范围和行业,综合运用资金、技术服务、政策杠杆,在各地区、各行业和各类园区中,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重点推进。对示范企业采取滚动支持的办法,定期进行跟踪、服务、考评、验收。并以示范企业为先导,推广经验,推动全市企业信息化进程。对企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应探索在确保信息安全机制下,实行由服务商提供租赁、搭载等方式,有效缓解中小企业人才和资金短缺的问题,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

三是坚持推广应用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管理理念、方式、体系进行创新,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管理规范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场革命,涉及到管理、技术、资金等各个方面,企业自身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在推进改造中,要防止单纯的技术观点,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改革对改造的驱动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信息化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要遵循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做好资源整合和改造规划,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同志们,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手段。推进企业信息化既是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广大企业的内在需求。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大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共同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加速经济隆起而努力奋斗!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9

所谓数据指的是ERP系统中一组组数据,为系统决策提供的最为基础的管理信息,所以我们通常把信息系统称之为企业“神经系统”,把“数据”称为信息化系统的“血液”。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信息化系统中数据包括产品物料编码(BOM)、人员编码、设备编码、客户和供应商编码,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就是完成对工程类物品的分类和编码,使其成为信息系统中贯穿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经营决策等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的可流动和再生的“血液”,从而保障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企业的神经网络发挥良好的功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运作质量。

一、物料编码系统的主要内容

工程类物品的分类和编码系统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编码体系、建立合适的编码规则,设计规划工程类物品的分类和编码系统,收集和整理企业所涉及到的工程基础数据、建立基础数据的应用规则等。结合这一思想,结合沈鼓信息化特点,公司开发建立了“数据编码及数据管理,维护、查询系统”。

首先,建立科学的编码体系和完善的编码规则。依据工程数据的特点,结合PDM/ERP系统应用要求,制定物品分类原则,建立符合工业企业普遍应用特点的数据编码体系和编码规则。

第二,工程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工业企业而言,依据编码体系和编码规则,将工程数据所涉及到技术标准,各种外购配套物品,其中多包含的内容可谓门类众多,内容繁杂。因此,必须将其中的各项复杂参数进行统一规划,在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用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整理和优化,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第三,建立“数据编码及数据管理”――物料编码系统。工程类物品编码是管理信息化(ERP)系统的龙头数据,或称之为“数据源”。因而,确定工程数据编码、查询、使用和维护的基本平台,建立新进的物料编码应用系统,该系统承载着企业工程基础数据的全部数据,实现了技术标准和技术样本的e化。

项目技术方案和工作流程

1 物料编码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技术方案

如前所述,建立物料编码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可以满足贯穿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经营决策等经营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

其总体需求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及工作流程

物料编码模块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维护)和数据编码实际应用两大功能。系统功能及工作流程见图2,系统功能简述如下

数据管理(维护)的主要功能包括标记属性维护;物品属性录入。图片导入:参数信息查询;分类关系导入,物品信息维护;模板录入,模板维护;物品数据导入(维护)。

数据编码查询主要应用功能包括:基本查询模块:可根据物品的大、中、小类或者标准/型号进行初步查询,条件过滤模块:根据物品的具体参数属性,对数据进行过滤,在数据库中检索,查找相关的物品信息,并反写入PDM明细表;图片查询模块:根据物品的标准,显示相对应的PDF图片;标准件新增物品模块,设计者可自行根据设计需要,对标准件某小类下进行新增。其中个别参数需设计者自行填写;版本信息控制模块:对明细表的版本进行控制,防止版本过旧。

二、技术特征及总体性能指标

“物料编码软件系统”是IT知识与工程应用的有效整合,该系统将工程应用的实用性,计算机系统的可实现性,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开放性、企业数据更新维护和管理的方便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以下突出优点:

1 工程应用的方便性物料编码系统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从系统中方便地查询和检索技术数据,减轻技术人员从大量的、繁琐的纸质文件中查阅技术资料、技术信息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2 数据编码的唯一性物料编码系统是为产品设计提高的应用系统,物品数据编码及其规则变成成唯一。这样,物料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得到了唯一的编码,直到PDM/CAPP/ERP等各个系统中使用的计时唯一的编码。换言之,物料编码系统定义的物料编码变成企业唯一的编码;

该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程度,保证数据的唯一性,从而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物料编码系统解决了人工根本无法记忆,提高设计人员工作效率,从而也无法避免的重复编码问题。物料编码系统的开发,实现企业对技术标准、技术样本的e化(电子化),使技术标准、技术样本等大量的技术参数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3 物料管理和维护的便捷性:物料编码系统的建立,符合稳定性,系统性,可扩充性、兼容性、综合使用性要求:工程数据的特点及分类符合PDM/ERP系统应用要求。因此便于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及数据扩充。

三、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项目调研初期发现,设计人员是通过编辑明细表(EXCEL文件)进行PDM交档,如果改用其他工具开发,设计者必然需要一个使用的适应过程,所以为了方便设计者使用,决定软件在EXCEL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这就用到了VBA编辑工具。

最初,EXCEL并没有自带与数据库连接工具,与ORACLE数据库连接成为一个问题。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确定使用ADODC控件进行数据库连接。

开发过程中,由于设计者需要,在查询到数据后,设计者要查看相关标准的PDF图片,这就需要在EXCEL中调用PDF浏览器,这需要程序加载PDF浏览器相关控件。

程序初步编写完成后,在使用的测试阶段发现,海量的数据查询,造成查询响应时间过长,甚至死机。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数据库相关表进行优化,建立数据字典表,在关键字段上增加索引,完善查询语句,优化后完全解决查询过慢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10

各位领导、朋友们:

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推进会,我谨代表**电信分公司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支持和关注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进程日益发展,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市的很多企业包括**的企业都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解决企业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紧紧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重点突破。一些企业加快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等技术,全面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很多中小企业都希望充分利用政府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在设计、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等各管理环节应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践证明,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与企业生产运营密切联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建设资金短缺和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共同努力推动解决。

多年来,**电信一直把推进企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电信推出的商务领航“园区通”就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很好方式之一,该业务包括商务邮箱、绿色上网、办公室组网、企业网站、办公自动化、电脑医生、新视通、企信通等多个子业务,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标准化的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服务平台,园区企业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迅速实现企业信息化,并能够依靠**电信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得心应手地使用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依靠**电信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的技术支撑,让企业得以在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得心应手地使用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极大地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下一步,电信分公司要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继续全力支持**电信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快网络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质、优先、优惠的服务。二是建立并完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信息内容与网络安全。三是采取多种方式,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搭建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经济实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及综合服务平台资源共享。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及在座各位老总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电信的紧密合作,**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形成质的飞跃!

谢谢大家!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11

随着国家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电力为代表的能源行业成为新常态下升级发展的重心。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倒逼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快速从粗放式运行转变为基于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手段的集约式经营。电力企业工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专业程度高等特点,要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执行。为确保电力企业工程项目投资收入的最大化,必须严格落实审计工作,推动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确保国家和人民财产免受损失。

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看,审计工作主要包括施工前审计、施工中审计以及竣工后审计。施工前审计包含立项审计、招投标审计、合同审计三个部分。立项审计主要审查项目立项是否经过正规的可行性研究、合规的评审审批流程、资金来源是否符合法规等。招投标审计主要审查项目招投标的实施过程是否遵从相关法规,标书是否合理合法等,以及相关费用是否负符合规划和预算。项目合同审计指审查合同评审和签订是否遵从响应的法规和流程,合同相关支撑文档和记录是否完整并保存完好;施工过程中的审计包括建设方资金拨付和落实情况、监理单位资质及工作执行情况、施工中行程的经济活动等,以确保资金使用到位不备浪费、挪用或侵占,确保监理单位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以及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良现象;竣工后的审计主要是对各项成本费用记录、竣工报告及工程量、工程变更记录等进行审计,以考量项目建设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和预算执行,工程变更是否经过了合规的程序等。

可以看出电力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量巨大且贯穿工程建设始终,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还需要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施工前??计不充分。在实际操作中,招投标阶段设计很多材料准备和变更,并且保密程度高,审计部门难以全程全面参与,从而导致立项和招投标过程中很多灰色地带不能被及时发现,对后面的施工建设买下隐患;对施工过程中的审计缺乏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运用和施工进程都在不断变化,包括施工变更等,审计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尤其是需要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决算后的审计缺乏及时性。理论上电力项目正式交付后便要立刻开展决算报告的编制,但实际情况是建设方通常会在项目竣工后几年才会逐步将不良情况暴露出来。正式由于这种不及时上报影响了竣工审计的及时执行。

当然,电力工程项目审计本身工作量巨大,大量的材料和信息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沟通。随着电力企业ERP系统以及项目施工信息化的加快,审计工作也迎来了信息化的契机。

二、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及重要性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会计的电子化,审计工作也从手工审计变为计算机系统审计。在全面实施企业经营和审计信息化下,审计工作以及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查账,而是与业务紧密结合,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核心手段。完善而强大的信息化审计系统需要由精良的硬件设备、智能化的软件系统以及高素质的审计团队组成。通过信息化办公记录经营管理活动,智能化的审计软件和互联互通的审计网络实现信息的动态传输、收集和分析,并通过智能化的预警系统对业务风险管理提供实时的监控。从近些年的审计信息化实践看,审计信息化发展程度与审计工作执行效果成线性相关,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好,审计工作效果就明显,反之对审计信息化不重视的地方,审计工作的落实也迟迟得不到提高。为顺应客观世界的全面信息化趋势,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审计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推进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使用信息科技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信息科技已经改变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很多领域,也将继续快速改变更多传统的非信息化领域,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大量集聚的传统产业。信息化正逐步渗透到政府、企业和个人日常活动的点点滴滴中,任何活动都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电子货币、数字等电子信息记录下来,并一定程度上永久保存。而信息化对经济社会更大的垫付在于信息的获取、认知和传播直接对组织和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以空前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改变经济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电力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与各行各业及个人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必然要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才能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更好地连接和协作。未来能源的竞争就在于智能化的获取和利用能源,智能电网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审计信息化必然是智能电网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次,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电力为代表的支柱型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重要途径就是信息化,包括办公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同样也包括审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能够打破企业信息孤岛,推动企业经营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有利于监督机构实行实时有效的监管。同时,审计信息化能够准确地映射业务实际运行情况,全面客观地洞察业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审计结果转化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改革的催化剂。尤其是当审计信息化中融入智能分析后,可以通过建模对风险的影响路径、规模、时间和变化规律等模拟出来,并能够实现动态监控,从而建立起电力企业建设和经营的“预警”机制,实时为项目运行保驾护航。

最后,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是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电力行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关乎国家稳定和社会福祉,其运行效益必须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通过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社会监督深度和透明度。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农业甚至是城镇地址、周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巨大,尤其是部级的重大项目,更会影响到子孙后代。而对于普通群众来说,电力企业工程项目过于复杂,且很多信息不被公开,即是是政府部门或专家出现失误,也能难清晰地被梳理出来,很多问题最终都是模糊化处理,损失由广大百姓来承担。审计信息化后,工程项目的所有细节都能够准确地被记录,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普通人面前。

三、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实施策略

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在内部必须以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为前提,并开发符合电力企业特点的企业审计信息化系统。对外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开放和共享端口、数据库以及相关实时信息等。

第一,电力企业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已经让无数中小企业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企业所有的信息以及基于信息交互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都能够被电子化和智能化,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办公效率,还能给内外部审计提供基础。具体到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在企业信息化下,可以下大量的线下资料和活动电子化,例如各种图纸、合同、计划书、招投标书、证明或报告等的评审决策通过电子化平台进行操作和存档;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评审会、沟通会、决策会,从而清晰记录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这对于工程项目审计而言,电子化的信息不仅方便调取,而且完整和客观,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因此,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是电力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的前提,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必须基于企业经营信息平台定制开发内嵌式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融合在企业信息平台中,开辟特定的版块,架构电子化的工程项目审计流程和工具。包括工程项目审计内容架构、审计系统操作交互、审计原材料输入端口、审计问题跟踪和反馈模块等等,并匹配项目审计各类角色,及其权限和职责。以华为公司为例,其在公司信息化平台上建立的审计系统以财经主导,联合商务、法务作为审计模块和流程的OWNER,并由商务团队流程管控专员作为内审工作执行的主导,通过定期或者专项审计的方式,将审计区域、审计内容、审计流程分解到指定的区域、业务流程、部门及责任人。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的项目需要相关业务团队如解决方案、交付、商务、订单能流程或模块负责人提供审计支撑材料,如邮件、合同、会议纪要等,梳理清晰后上载到内审系统中。被审计者对自己的评价、证明和打分,会被财经等部门作为其审计的参考,若发现较大偏离,那么被审计者将会被问责。

第三,通过信息化实现对外开放和共享,促进外部监督管理。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必须满足国家治理和人民监督的要求,因此信息化后不是闭门思过或者仅仅是自问自答,而是要通?^信息化把工程项目最真实的情况通告给外部监督管理机构和人民群众。电力企业信息平台的端口必须向国家相关监督管理机构开放,特别是国有电力企业本身就是应当被国家和人民牢牢监控。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要将审计工作实现各层级和跨部门打通,更是要将电力企业的原始电子化信息进行透明化,实现外部可查询和考究。

第四,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离不开掌握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的专业人才。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不仅涉及到全面的线下业务的电子化或者电子化存底,更涉及到审计工作流程和工具的开发设计,以及审计安全的监督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着力培养具备项目只是的计算机软硬件人才,能够将现金的信息化技术完美地融入到业务运行流程中和项目审计执行中。而更为重要是能够将审计信息化打造为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创新的工具,这需要专心信息化人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深度思考。

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12

[关键词] 敏捷方法;JIT 动态监控;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6- 0054- 04

0 引 言

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化工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先进的针对钢铁企业信息的集成和分析能力,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宝钢、武钢为代表的一批钢企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同步,显著提高了业务效率,使企业的财务集中、生产管理集中、采购业务集中、销售管理集中、物资备件管理集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有资料表明,实现了“订单”和“账单”双上线的企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业的严重冲击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1]。

就目前钢铁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来看,很多企业的系统开发功能都是针对某一个重要环节,文献[2]通过对制造执行系统的组成、作用、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等研究,寻找敏捷制造单元控制的科学方法,以实现敏捷制造单元组合与控制的优化。但对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监控的系统很少,文献[3]认为重量级的IT项目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过程为基础的项目管理需要借敏捷方法加以改进。所以对于一个大型信息化项目,可以使用敏捷开发模型进行模块的规划和分拆,对于每个具体的模块,则使用JIT管理方法进行监控。这种有效的监控方法,会大大提高信息化的成功率。

本文以大型钢铁企业实施综合自动化技术为背景,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综合自动化动态监控整体解决方案。采用了JIT技术、敏捷管理结合的先进技术,根据钢铁企业信息系统的具体需求,建立高效的、安全的、可靠的钢铁企业应用集成基础架构,为开发、部署、集成和管理钢铁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支撑。建立按信息化实施组织全过程管理、全流程管控一体化的信息集成模型,对于一贯质量管理、一贯计划管理、一贯材料管理以及整个信息化生命周期的实时动态跟踪,都有现实的意义。

1 敏捷方法和JIT联合对信息化工程的动态监控模型研究

1.1 信息化项目的维度监控模型

针对信息化项目,项目监控的方法很多,可以进行由上至下的监控,也可以进行作业流程监控,回归监控等。但由于钢铁企业的长周期、大工作量的项目实施主体特性,很容易造成工程项目的延期、脱节。因此钢铁企业信息化监控体系应该是分布式、多平台的交互式监控体系,即多维度监控模型。

图1是本文设计的多维度联合监控模型,该模型体现了项目的多个环节的分离和聚合,这就是敏捷方法的突出表现,能够实现整个项目联合的监控;此外,该模型含有市场监控、内部资源监控和客户信息监控等模块,提高了对市场产品的敏感性和对客户的沟通强度,体现了面向客户的最优资源生产理念。

1.2 对于信息化项目的进程监控

信息化项目进程监控管理是钢铁企业的信息化能否以科学的生产周期、人员配备、设备来进行实施并完成信息化项目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资源的集成度和各级人员的执行力间的协调关系。根据敏捷方法的特点,所建立的进程监控系统必须能够实现软件开发人员和客户方面的集成,并且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确定新的系统结构和开发计划,即快速配置开发人员和开发计划;构建的新系统架构必须非常灵活、具有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即不仅仅可以在一个单元内扩展功能,并且可以扩展到信息化产品周期的其他阶段,保证客户需求。此外,值得一提的还包括在项目进程过程中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完整性、一致性以及信息交流的安全性。而JIT的开发模式,则要求加快开发团队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开发成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些进程监控的核心要求构成了钢铁企业信息化项目的进程监控。

图1是本文设计的多维度联合监控模型,该模型体现了项目的多个环节的分离和聚合,这就是敏捷方法的突出表现,能够实现整个项目联合的监控;此外,该模型含有市场监控、内部资源监控和客户信息监控等模块,提高了对市场产品的敏感性和对客户的沟通强度,体现了面向客户的最优资源生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