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时间:2023-07-25 17:16:55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矿业经济;转型发展;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矿业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巨大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矿业经济面临着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对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阻碍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矿业经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的模式和对策做了简要探讨, 以期为矿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探索和方向。

二、转变矿业经济发展模式

1.利用科技手段促进矿业经济的转变和发展

科技是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力量, 经济方式的转变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作用。将科技作为发展的依托,对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开发利用,将矿业资源的尾料依托科技变废为宝。不断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矿业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矿业生产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依靠先M的科技技术进行优化, 使矿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和精细加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从而实现资源的增值化和清洁化, 这样才能将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得到促进。

2.矿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遵循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将低碳和环保作为首要的目标和任务。矿业经济的发展既要能达到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外有很多很成熟的矿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和利用,这样可以在前进的道路上避免走弯路。合理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将低碳排放最为首要的工作,积极对矿业能源进行深化开发。对于矿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可以循环利用的,积极进行推广再利用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对二次开发的力度必须要加大,以此促进矿业企业的经济发展循环模式,使得矿业企业后续产业得到发展。矿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要保证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得到相应的提高, 资源的潜力要尽最大限度来挖掘, 以此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矿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

1.注重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合理的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经济结构的优化离不开技术改造以及产品的优化升级。对于矿业开发来讲,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在考虑当前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将将来可能出现的经济转型因素以及战略变化因素考虑进去,结合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方向和趋势,科学转型,落实产品的优化与升级,从技术创新层面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注入动力。

2.摒弃单一模式,培育新兴产业

矿业经济转型发展中较为关注和常见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结构的单一。这种单一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体现。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方面,产业层次较低,替代产业尚未完全形成。依赖矿业经济的区域对资源开采加工的依赖性非常强,直接导致了区域第三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超重化、产业链短、产业间协调能力不足、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体现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对矿产开发而言,通常是国有经济占据了绝大多数,而非公有制发展非常缓慢。另外还体现在经济体系的单一与封闭。矿产企业一般位置较为偏远,无区位优势,经济体系封闭,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能力不足。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矿区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矿业企业应不断的开发潜在优势,转变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兴产业,这就要有多元化发展的眼光和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在矿业经济相关多元化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关多元化战略可以将矿业企业已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相关领域创建新的价值链体系,激发矿业企业新的价值与活力。矿业企业要转换生产要素的利用结构,由单一的矿产资源向多元化的生产要素资源转变,在矿产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不遗余力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技术等可再生资源,实现要素利用结构的升级,为矿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与转型夯实基础。

3.发展循环经济,开发二次资源

循环经济是解决中国矿产资源危机、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传统经济的物质流动方式为“资源D产品D废弃物”的单向模式,而循环经济则将这种模式转化为“资源D产品D废弃物D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可见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了循环模式的闭合。循环经济的特点就是对资源的低度使用和高度利用,在低排放的模式下,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使经济系统中的资源和能源利用和谐有序的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矿业企业引入循环经济的思维模式,对于治理废石尾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矿产资源危机、矿山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矿业企业对矿产资源的长期开发,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冶炼渣、粉煤灰、煤矸石、废旧金属、废水等污染废弃物。目前,我国在粉煤灰、煤矸石及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煤矸石发电、制砖,粉煤灰制水泥等新型产业已成型并快速发展,部分矿业企业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已达到100%。矿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特点推动节能减排,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生共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实现矿业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不能放松对环保工作的治理,要实施废水、废气、废渣的环保治理和尾矿库、采空区复垦。当前环境污染更多的来自汽车、工业所消耗的矿产资源,这方面已引起国家的广泛关注并针对局部较为严重的地区开始了严格的调控和治理工作。长期的矿业实践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是得不偿失的。矿业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做好环境治理和环境污染的控制。只有过硬的环境质量才更容易吸引投资者的投资;过硬的环境质量可以提升矿区外部形象和知名度;优化环境质量更可以进一步提升矿区容积,扩大人口数并提升经济消费量。

参考文献: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2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实体经济、实现实业致富”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三年倍增计划”,培育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骨干企业,矿业经济意义重大。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全市矿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矿产资源开发潜力,部署放大优势、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思路措施。刚才,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听后感触很深、启发很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矿业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和最大潜力所在,必须置于培育主导产业重中之重的位置

实践证明,谁掌握了资源,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如何做好矿产资源这篇大文章,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矿业经济,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

第一,发展矿业经济,是放大资源优势、打造“千亿级”产业的现实选择。我市矿产资源丰富、战略储备充足,已发现矿产73种,探明储量的有39种,累计探明各种矿产资源总量约1033亿吨,单位国土面积主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全省平均值的1.2倍。据分析,我市铁矿、石英砂两大优势资源,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完全能够形成两个千亿级产业;抓住全省加快推进日照精品钢基地规划建设的机遇,以莒南鑫海、罗庄三德等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精品钢产业,也有希望培育成一个千亿级集群;另外,稀土、镁、石膏、陶瓷等矿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加在一起也具备打造千亿级产业的潜力。五年后,我市矿业经济产值将至少达到3000亿元,按最低15%的效益测算,年可实现利税400多亿元。这对于改变县域经济“短腿”局面,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二,发展矿业经济,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三年倍增计划”的有效途径。从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企业看,年实现利税是一般工业企业的2倍以上,高的多达5倍、甚至10倍;我市矿产资源加工企业,虽然多数处在初加工阶段,但利税也在1.5倍以上。目前,沂水县、苍山县矿业经济完成税收分别占到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30%和25%,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如果把矿业经济这篇文章做好,3—5年内两县地方财政收入完全可以达到30亿元以上。莒南县鑫海科技去年上缴综合税金2.2亿元,成为莒南县产值利税第一大户;今年又投资12亿元,新上30万吨镍合金生产项目,预计年可实现利税15亿元。高新区鼎鑫公司投资20亿元的稀土金属材料制造项目,投产达产后,年可实现利税几十亿元。落实“三年倍增计划”,关键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倍增。矿业经济支撑能力强、财政贡献率高,必须充分开发好、利用好、加工好,真正“引爆激活”,努力做到“点石、点砂、点土”成金。

第三,发展矿业经济,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优化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市矿产资源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科技附加值低,矿产企业多数处于“小、散、弱、粗”的状况;受高利润、高回报率的驱使,违规非法采矿屡禁不止,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又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切实做好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矿权整顿整合、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矿业秩序规范管理,推动矿业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努力将矿业经济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

当前,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矿业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我市具有许多优势。一是,基础条件好。我市在石英砂、陶瓷土、铁矿石、黄金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经掌握了不少经验和技术,并且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二是,龙头企业多。近年来,我市矿产资源加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莒南县鑫海、高新区鼎鑫、罗庄区中玻蓝星、沂水县池窑拉丝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较强。三是,市场需求旺。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优势矿产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四是,政策机遇大。经过积极争取,今年国务院批准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我市有望被列入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规划;兰陵特大型铁矿等一批资源项目将被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盘子,矿业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实现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推动科学跨越发展的高度,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科学谋划、合理利用,努力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加快推进矿产资源与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战略合作者和产业链条“四方对接”,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矿业经济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调赶超为目标,以矿产资源深加工为主攻方向,统筹运用市内、市外“两个资源”,着力实施矿产资源与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战略合作者和产业链条“四方对接”,加快打造百亿级骨干企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将资源化为财富,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五年大跨越”提供强力支撑。

(一)要加快矿产资源与核心技术对接,新上一批竞争力强的项目。利用高端核心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精细加工、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将产生矿业经济发展的“裂变效应”。目前,由于我市缺少矿产资源开发高端技术,在深加工、精加工上还有待突破,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经济效益亟待提高。为此,要在培育、引进和应用高端技术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要加强自主研发,积极培育核心技术。依托市科技局、大学、市科技合作应用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各类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载体,围绕国际、国内科技发展新动向、新趋势,积极掌握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前沿技术,加快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矿产精深加工新产品,培树一批知名品牌企业。沂水县天鑫矿业与长沙矿冶研究院等九个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国内唯一的铁尾矿重选钒钛技术,对铁精粉废料进行重新分离利用,生产出钛球、钛精粉等高端产品;其中,钛精粉价格为普通铁精粉的3倍,正在研发的钛白粉价格将是普通产品的数十倍。二是,要加强合作交流,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采取“借梯上楼”、“借智发展”、“借脑生财”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积极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尖端人才,努力做到引进一个人才、攻克一项技术、培育一个项目,带动矿产开发的层次跃升和结构优化。莒南县鑫海科技公司,从印尼和菲律宾年进口500万吨红土镍矿资源,实现了我市通过引进和研发高端技术、吸引市外资源进行精深加工的新突破。三是,要加快技术转化,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积极将引进和研发的先进适用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尽快运用到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加快高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矿产企业装备档次和工艺水平,推动矿业经济提质增效。罗庄区依靠丰富的焦炉煤气资源和周边县优质的石英砂原料,成功与中玻威海蓝星玻璃合作,引进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浮法镀膜专利技术,投资16亿元建设4条生产线,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7.5亿元,产品附加值为普通玻璃的3—5倍。

(二)要加快矿产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新上一批效益好的项目。市场需求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根本动力。只有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上项目,才能更好地体现资源价值,做大做强矿业经济。平邑县将石材资源开发与市场有效对接,投资12.4亿元,建成集石材开采、加工、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园区,在开发利用本地资源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实现进口、出口双向发展,成为规模全国第二的石材产业基地,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利税4亿元。沂水县投资10亿元的池窑玻璃拉丝项目、沂南县投资2亿元的异型玻璃制品项目,对石英砂资源进行就地转化和充分利用,产销两旺。当然,也有个别企业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盲目上项目,造成产销不对路,企业生存困难。因此,要把市场作为新上矿产资源项目的导向,统筹规划,科学开发,推动产销衔接,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准确了解市场行情,把握资源开发节奏。下大功夫搞好市场调研,全面掌握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用好政策引导手段,努力做到“热门”资源快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趋旺资源早开发,争取市场主动权;潜力资源缓开发,保值增值无遗憾。其次,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打响矿产品牌。强化“大市场、大营销”理念,通过召开或参加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展览会等途径,大力宣传我市资源、产品、环境和市场优势,打响打远矿产品牌。再次,要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扩展市场空间。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同时,积极购入和加工市外矿产品,努力增创新的产业优势。要扩大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矿产品出口规模,切实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同时,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市场,用超前意识规避市场风险,坚决杜绝“一窝蜂”、盲目开采,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要加快矿产资源与战略合作者对接,新上一批规模大的项目。加强与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对接,是实现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的根本途径。苍山县依托铁矿资源优势,与中钢集团、能源临矿集团实行战略合作,分别投资12.3亿元、17亿元新上铁矿石开发项目,年可实现税收2亿元。平邑归来庄金矿与黄金集团合作,吸引资金5亿多元,带来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变由露天开采为井下开采,年实现税收由2000万元提高到8700万元。我市的石灰石资源丰富,最近蒙阴县、苍山县、平邑县、罗庄区分别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新上一批水泥生产项目,年生产能力近2000万吨,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但总的看,全市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仍不够高,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加强与战略投资商合作,建设大型矿山企业,进行资源深度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一要掌握资源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加大对重点成矿带、紧缺矿种、潜力矿种的勘探力度,全面掌握优势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品位及经济价值,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为寻求战略合作者打下基础。二要锁定合作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积极掌握国内外行业领先的矿产企业投资信息,多渠道了解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投资意向,努力寻求与之合作。三要创新合作方式,做到“互利双赢”。依托已在我市投资的中联集团、中钢集团、中玻集团、中铝集团等“央字头”企业,实施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争取继续扩大投资。同时,鼓励和引导矿产企业以上市融资和境外投资等方式,盘活资本、做大规模、做强企业。

(四)要加快矿产资源与产业链条对接,新上一批关联度高的项目。一个好的龙头项目,能带动数个相关项目,成倍放大优势效应,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恒昌焦化依托煤炭资源,与江苏沙钢集团合作,计划总投资50亿元,发展焦炭、甲醇、煤焦油、粗苯等关联产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20亿元。沂水县兴盛矿业依托钛铁矿资源,加强技术研发,实施精深加工,形成了“铁矿开采—铁精粉—钛球—钛精粉”的产业链条。今年前10个月,缴纳税金1.4亿元。下一步,各县区要依托现有矿产资源和骨干企业,坚持走集约发展之路,新上一批产业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将地下资源转化成“真金白银”。一是,集约开发资源。坚持“保大压小、总量控制”,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矿山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小型矿山,不断膨胀企业规模,提高开发实力;通过研发和引进核心技术,在深度开发、综合利用上做文章,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上下功夫,推动矿业经济向精细化、专业化、终端化发展。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矿产骨干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迅速膨胀企业规模,尽快培植一批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突出的矿业经济“航空母舰”。三是,打造产业集群。围绕化工、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新上一批矿产精深加工配套重点项目,将产业链条拉长,全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定位明确、关联度强、竞争有序的特色矿产经济板块。

三、严格实施开发规划,强化政策扶持,推动矿业经济大的发展和突破

实施“四方对接”、加快矿业经济发展,事关“三年倍增计划”落实,事关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此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和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1.统筹规划,有序开发。认真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充分邀请专家论证,在实施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全市矿业经济发展规划。要按照“集约利用、安全开采、保护环境”的原则,划好“绿线”、“红线”和“高压线”,做到科学有序开发,严禁野蛮开采和“杀鸡取卵式”私采滥挖,维护矿区群众利益,保护生存环境;要注重与生产规模大、社会责任感强的国内外企业合作,整合各种矿产资源,加强安全生产和生态保护,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和企业利润,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一个矿山、留一片废墟、存一份遗憾;对市场需求不旺、开发效益不高的资源,宁可搁置保护,也不许乱采乱挖。平邑县归来庄金矿建设矿山地质公园,是全国黄金矿山开采业中唯一的部级生态旅游示范点,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2.完善政策,全力扶持。抓住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和我省加快推进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规划的机遇,在税费、用地、科技等方面,研究出台含金量高、导向性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扶持力度。要依法用好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等手段,从严控制采矿权数量,逐步提高开采规模,积极推进矿业权整合,把储量大、品位高的优势资源,更多地配置给行业龙头和技术领先企业,让一流的技术成果、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在矿业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3

1经济管理相关概述

所谓经济管理,实际上是指对企业中的进、销、存一系列过程进行分级处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提高企业利润。经济管理往往贯穿于整个生产运行流程当中,涉及供应商的选择、生产量的预算、原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通过财务的预算,以及对人员的合理配置,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行。

2经济管理对我国煤矿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作用

2.1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一定促进作用,首先,它能够促进监控的高效性,对一个工作流程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运行异常的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人员,充分保障企业生产运行安全;其次,经济管理对于实际作业安全情况也有一定作用,我们在对煤矿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时,必须根据运行特点制定相关经济管理体系,尤其是对井下施工全过程要进行有效检测,一旦发生意外,安全管理系统便会发出警报,相关人员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充分保障煤矿企业的运行安全;最后,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赋予每个员工相应的职责,让他们去履行,明确责任制的本质就是为了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强化安全意识。

2.2促进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

煤矿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煤矿企业通过经济管理能够很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经济管理对于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有显著效果,对企业生产程序进行合理规划,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消耗降到最低;此外,还能进行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推算出销售量,为企业人员配置提供相关依据,为企业计划制度及生产策略的制度提供重要保障。

3我国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3.1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助与配合,常常会导致企业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管理效率,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存在着管理人才缺乏与管理思路陈旧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

3.2发展资金的不足

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上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科学性、严谨性。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使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进程相对缓慢,存在明显滞后性,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快速发展。

3.3企业自身缺乏管理实力

尽管我国煤矿企业在经济管理的发展上比较迅速,但由于部分煤矿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没有足够实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因此,相关企业不能很好地、及时地去解决这些存在于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的发生,加上各地煤矿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不能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从而容易造成有效资源的浪费,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促进煤矿企业生产运作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4.1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煤矿企业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模式,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降低资金大量浪费,对煤矿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不断完善。

4.2充分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流程

煤矿企业必须对经济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将管理制度落实到企业各项收入、支出中,对每一项经济交易进行严格监督,将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加严谨有序,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率。

4.3加强对管理人员相关培训

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促进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熟练掌握程度。其次,加强对自身管理行为的监督,增加财务透明度。

4.4加强预算管理

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经济预测,对于每一笔开支都做好相关记录,采用先进管理手段,使经济管理手段更方便、简洁,更有利于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4.5加强企业收支管理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成本观念,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为工作重点,降低各种消耗,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以此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各项收支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流失,对往来账目进行及时清理,促进资金有效使用,充分优化企业经济结构,杜绝浪费。

4.6政府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支持,一方面,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拥有足够资金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同时资金的投入还能对企业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对企业的发展积极扶持,对小型煤矿企业进行引导,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煤矿企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措施之一。

4.7将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有机结合

为提高煤矿企业运行的安全,我们可以采取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系统监控对于生产流程能够进行全方位监控,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这也是人员监控无法做到的,另外,人员在进行监控管理时,难免会因为个人原因而产生疏漏,例如:身体不适、精神欠佳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带来的疏忽对于整个生产运行会起到严重影响。然而人员监控也是监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系统监控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难免会产生系统紊乱等状况,这些状况的产生会大大影响生产运行监控管理的高效性,据此,我们必须将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充分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运行安全最优化。

5结论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矿产经济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机制研究”(11&ZD163)

作者简介:魏晓平,女,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开发与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3)04-0041-04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是人类现代文明重要的物质基础,它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世界上许多资源富裕国凭借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本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得益于矿产资源持续的、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在矿产资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面临着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

矿产资源是可耗竭资源,由于它的有限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其开采利用最终会导致其可采储量为零,从理论上讲,就是达不到持续利用。这就意味着如果将可耗竭的矿产资源作为生产投入是必需的,那么生产和消费就不可能无限期维持下去。于是1970年论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可耗竭资源最优利用及其最优开采路径等问题的讨论,并围绕该议题涌现出数量很多的研究文献,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Solow(1974)[1](P29-45)、Stiglitz(1974)[2](P123-137)和Dasgupta与Heal(1974)[3](P3-28)的3篇巨作。后来许多资源经济学家认为,以Dasgupta-Heal-Solow-Stiglitz(DHSS)为代表的初期研究,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但DHSS后续的研究放松了某些假设,改变了某些约束条件,使得理论研究更贴近现实。但是资源的最佳开采利用路径与实际开采路径经常是背离的,且很少有文献对理论和实际的背离给予充分的解释。美国著名地质学家Hubbert于1950年代提出了“石油峰值”论,他认为矿物资源开采呈现钟形曲线的耗竭规律,即在达到峰值之前开采量逐年上升,达到峰值后开采量将呈现递减的趋势。但对于中国化石能源何时达到峰值,峰值是多少,存在诸多争议。理论和实践都在呼唤运用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总结研究当今世界各国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特点、规律,并期待更加全面、系统、科学的矿产经济理论著作的出现。

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政府监管机制还不完善。长期以资源低价形成的“低成本竞争”的发展模式已经使得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极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仍有很多人(包括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可能还会有二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所有这些预测,既没有考虑能源资源大规模持续扩张导致的能源危机,也没有考虑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显然对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预测并没有将资源环境作为限制条件。但是这个问题却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关系到后代与其前代是否具有可以分享同样的物质财富的权利,严格地讲,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承载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探索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当前理论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金华教授等人编著的《矿产经济学》(后文简称“《矿产经济学》”)一书,总结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对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矿产资源价格、供求特征、代际配置、外部性治理、矿业权市场等重点、热点问题展开了经济学分析,并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内涵进行了新的探索。笔者认为,其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系统构建了矿产经济学理论[KH*3]分析框架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把以矿产资源为主体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力,展开了一系列经济活动。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在此背景下矿产资源经济学应运而生。与一般经济学的主题一样,矿产经济学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实,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矿产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配。近半个世纪以来,围绕这一任务,许多经济学家和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学者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不同版本、不同体系的矿产经济学著作。其研究的问题包括了矿产资源的分布、采选与利用,以矿产为基础的工业规划和发展,矿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矿产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表现出了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人们如何有效地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近30年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对过度开发矿产资源而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反思,其问题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如何保护稀缺的矿产资源,使其能够永续开发利用。面对新的增长模式,作为经济学独特分支学科的矿产经济学,一方面要肩负着传统经济学的重要使命,即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一套能够合理解释并有效指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解释和揭示其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更要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可耗竭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实践上作出新的探索,从而为政府、矿业企业等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提供系统的科学理念、思想方法、工具手段及政策建议等。为此,矿产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一样,既要回答人们在现有的资源赋存条件下,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重要问题;又要回答并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问题,进而塑造完善矿产资源特有的经济世界。《矿产经济学》正是秉承了这样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系统构建了矿业经济学理论分析的新框架。

《矿产经济学》绪论部分作为全书内容提纲挈领的总领框架,勾勒出了这本新著的总体轮廓和来龙去脉,并从中引出各章节研究的具体问题、线索与思路。其他各章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八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矿产资源的需求。从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宏观因素及其特征出发,概括出了矿产资源需求的波次性规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矿产资源需求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揭示了矿产资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动态变化、人均矿产资源消费、消费速率变化和矿产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基本规律,为资源总量的宏观预测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第二,矿产资源的供给。从矿产资源供给的含义与性质、矿产资源供给的技术经济储量分类两个层面介绍了矿产资源供给的特性,并围绕矿产资源供给曲线和矿产资源供给的价格弹性问题,阐述矿产资源供给的生产者行为。特别从矿产资源供给安全、保障程度以及战略储备的角度阐述矿产资源供给的理论特征。第三,矿产品市场与价格。从矿产品市场的概念出发,在介绍矿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内矿产品的市场格局和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我国亟需进一步开展的矿产资源税费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矿业权市场。矿业权是矿产资源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章在明确矿业权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业权市场及其基本经济关系,通过对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的阐释,提出了矿业权市场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第五至第七方面是该书的研究重点,也是该书的亮点所在。作者基于前述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矿产资源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回答。其中,第五,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福利观,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原则、最优耗竭率确定的基本条件和最优耗竭模型等方面,讨论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问题。同时,还对代际均衡与最优经济增长、不可逆性和资源保护等资源经济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第六,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性与治理。通过运用外部性一般理论,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的外部不经济性、时间外部性、生产外部性角度,阐述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的主要表现及特征,并从外部性对矿产资源价格的影响、外部性的帕累托最优定价以及外部性的利益关系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外部性对矿产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而讨论了克服外部性的方法手段及其战略选择。第七,矿产资源战略评价。该章首先界定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内涵与边界,分析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理论、方法及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八,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勘探开发利用的经济问题。

以上该书的分析架构确立了矿产经济学的研究边界,丰富了矿产资源的研究内容,完善了矿产经济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发展了矿产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为经济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多角度探讨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主题

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呈现了新一轮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速增长趋势。矿产资源的日渐稀缺与旺盛的社会需求矛盾不断升级,巨大的利益推动导致中国乃至全球性的矿产资源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不断。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促使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实现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具备以下重要条件:把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和矿产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实现科学认知,加强资源管理创新。从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来看,人们对如何创造和完善这些条件的认识正在形成。《矿产经济学》围绕这些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展开了多角度的探讨,构成了该书的亮点。

首先,《矿产经济学》运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供求分析方法,分析了矿产资源需求与供给这两个基本问题,探讨了矿产品市场与价格问题,重点论述了矿业权要素市场,为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中,该书既充分讨论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各种机制的相互联系及作用机理,又引证了丰富翔实的数据对所述原理和观点提供强有力的实证支持,对经济系统内影响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特别是对矿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体制改革和矿业权市场及其管理创新的论述,使读者有畅快淋漓和耳目一新之感。

在后续的内容安排中,《矿产经济学》主要从宏观上对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展开进一步讨论,并强调发挥非市场机制尤其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作用的重要性。该书还根据帕累托效率的改进和成本收益分析、最低安全标准和代际公平等问题的论述,从可持续发展的福利观视角,阐述了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代际均衡与最优经济增长以及不可逆性与资源保护的理论问题。当然,理论描述的原理是理想世界的状态,在现实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人们的行动并非能够完全遵循矿产资源最优配置的意图展开。该书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性与治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与现实的分析。在矿产资源战略评价这一章中,作者站在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分析构建了矿产资源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机制。这些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如何从市场的外部着手,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三、针对性展开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思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既具有普遍性规律,也具有明显的国家和地域特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众多,矿产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且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长期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政府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的资源环境挑战,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并把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但是这些规划、部署的落实和实施,需要各行各业尤其是矿产资源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和掌握矿产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律办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矿产经济学》的出版适逢其时。该书在阐述矿产经济学原理、规律和观点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对当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直言不讳,提出的对策措施有针对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慧支持。

从矿产资源的自然物理属性及其所体现的经济价值而言,人们通常将矿产资源划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几大主要类别。受到成矿规律和区位地域因素的影响,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共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个性,因此必须对其在开发利用中所呈现出的具体技术、经济、管理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对策,真正起到分类指导的作用。作者基于以上考虑,特别在《矿产经济学》最后设置三章,分别讨论了中国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中的技术经济与管理问题,运用大量的实证资料,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经济作用、发展现状与趋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不同类别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如何建立安全的保障机制,分别提出战略措施与对策思考。比如:针对供需缺口大的战略性能源矿产应如何建立能源供应的安全预警机制及能源战略储备体系,如何促进石油进口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的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针对我国金属矿产人均占有量少、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品位低、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战略储备,拓展境外市场,提升科技发展和实施矿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思考;针对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次价低,资源根基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现实,在如何加大勘探资金投入、增加后备矿源,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完善节约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机制等具体措施、政策建议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这些思考对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永续性,促进矿产资源安全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政府部门和矿业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矿产经济学》是一部对矿产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前沿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专门著作。该书明确了矿产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构建了现代矿产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实现了矿产经济学研究的综合创新,为矿产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书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矿产资源技术、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掌握矿产经济问题的分析思路与分析手段,了解当前国内外矿产经济发展趋势也提供了学习的素材和工具。从表述形式上看,该书主线清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数据翔实、引证深入浅出,使得该书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及可读性。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从而有助于推进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更加深入,为中国矿业发展和矿产资源经济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Solow,R.M.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128).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湘西州;矿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191-02

引言

“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湘西州本地区来看,湘西州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矿业经济优势明显,然而,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无序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会面临枯竭,进一步影响湘西州经济的发展,因此,湘西州亟待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走一条高效、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湘西州矿业循环经济影响要素指标分析

评价湘西州矿业循环经济的指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对于湘西州矿业循环发展能力评估,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描述、分析、评价、预测等功能的定量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变量层(要素层)三个等级。湘西州矿业循环经济影响要素指标从四大方面阐述:社会经济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污染排放指标、循环利用指标。其中社会经济指标包括矿业总产值A1、固定资产投资额A2、矿业营业利润A3、企业单位数A4、单位职工A5,污染排放指标包括烟尘排放量B1、固体废弃物排放量B2、废水排放量B3、废弃排放量B4等,能源消耗指标包括矿业管理费用C1、矿业营业费用C2、电力消耗量C3、单位规模增加值原油消耗C4、单位总产值能源消费量C5,循环利用指标包括三废综合利用产值D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D2、二氧化氯去除量D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D4等。

二、湘西州矿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模型构建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定方法揭示因素间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重要因素,使各因素间的“灰”关系清晰化。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核心概念就是关联度。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度量,它定量描述了因素之间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的相对性。如果因素变化的态势基本一致,则可以认为它们之间关联度较大;反之,则较小。从样本中确定一个理想化的最优样本,并以此为参考序列,通过计算各样本序列与该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对被评价对象做出综合比较和排序。这种做法能通过改变分辨系数P的大小来提高综合评价结果的区别程度,而且数学处理不太麻烦,并能使用样本所提供的全部信息。由于评价对象或多或少都具有灰色性,因此,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不仅能对地区间、行业间等的断面评价,而且也能作时序资料纵向评价。

(二)湘西州矿业循环经济实证分析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根据指标体系,有18个被评价对象,每个被评价对象有5个评价指标。首先确定参考序列,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经济含义,在18个被评价对象中选出各项指标的最优值组成参考序列,其次经过数据的无量纲化、关联系数的计算步骤,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关联度。由于每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程度是通过5个关联系数来反映的,关联信息分散,不便于从整体上进行比较。因此,有必要对关联信息作集中处理,而求平均值便是一种信息集中方式。最后比较与排序,得出结论(见下表)。

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可以看出:第一,环境污染严重。B4综合排名第一,B1排名第二。从表中也可看出,矿业开发过程中对本地区的环境影响越来越明显。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矿业循环经济的开发利用。传统的矿业模式走的是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三废的排放对矿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破坏,造成生态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由于许多环境生态指标的不可逆性,环境很难恢复到开采前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资源的枯竭,由于没有做好转型的规划,经济水平也随之下滑,相对应的用于环境治理和环境修复的资金产生短缺,矿业环境没有得到及时治理。第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不高。虽湘西州矿业总产值从2005年53 124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394 425万元,但矿总产值增长不大,资源综合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矿产品的循环利用低,开采、回收利用等技术有待提高。从表可以看出,在矿业开发过程中,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综合排名于前五位,这直接影响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2007年D1 为3 948万元,2008年D1上升到6 306万元,而2009年下降到4 009万元。这说明湘西州在矿业三废利用过程中,技术不稳定,有待引进高科技人才以及技术。另外,由于政策调整不及时,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长期规划,忽略资源开采效率。

三、对策和建议

1.为矿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据统计,湘西州2009年银行对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同比上年减少30%,用于科学技术的财政支出4 137万元。矿业信贷投资已初见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矿业信贷覆盖率低。湘西州矿业企业相对较多,矿业企业2009年发展到121家,这些企业大多属于私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采取自有资金和合伙筹款融资的方式,因而金融机构的所指定的贷款标准无法对这些小企业产生约束作用,而在矿业产业中恰恰是这些企业污染和碳排放比较严重。

2.注重环境保护,排除安全生产隐患。坚持“资源节约、环保先行”和“保护先于治理”观念,从立项、环评等源头环节上开始严格把关,坚决禁止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项目实施。重点开展锰、锌等矿产品渣、灰、气、液的综合利用、严格遵守安全排放标准。狠抓以矿业开采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尾矿库专项治理工作,实行严格的安全问责制度。建立安全隐患信息库,定期排查安全生产隐患。

3.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矿产综合开发利用。由高碳的矿业产业向低碳的矿业产业转变,首先要从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着手。在开采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

4.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是矿业产业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涉及碳储存技术、新能源技术、能源转换技术和其他减排技术。矿业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设备的改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研发推广体系(刘中文,2007),解决企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生,蔡永青.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矿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J].现代矿业,2009,(5).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矿企业;转型

一、煤矿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煤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国内煤矿企业经营一直比较粗放。以山西省为例:在煤炭资源整合前,国内煤矿有许多的小煤矿企业,以乡镇集体所有制为主。这些小煤矿企业的经营处于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处于分离状态,存在着严重的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受经营体制问题的影响,煤矿开采出现层层转包、掠夺式开采等严重问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在山西省内开办起了数量不少的煤矿企业。这些企业管理粗放,开采过程大多是采用的原始开采方式。导致国内市场上的煤炭供应量大于社会需求量,导致煤炭市场价格曾持续走低。(2) 国内煤炭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面对国内混乱的煤矿开采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关闭和淘汰了一批生产设备落后、管理落后的小煤矿企业。在此次资源整合过程,煤矿关率达到30%以上,将年产量9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通过此次煤矿企业的调整,实现了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仅山西省就有1000余座煤矿被关闭,近600座煤矿因无安全生产许可证而被吊销营业执照。到2010年,山西省内年产量3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另一方面,国内煤矿企业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煤矿开采为主,在煤炭深加工方面发展才刚刚开始。煤炭全身是宝,如果能够深加工提炼,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大大提升。(3)新环境要求煤矿企业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煤矿企业虽然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企业,但煤炭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破环矿区生态环境,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前全球环境逐渐变暖,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另一方面,虽然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的生态环境也被破环的非常严重。重视国内经济转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新环境下做好煤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转型是新时代对煤矿企业的新要求。

二、低碳经济对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新时代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该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对煤矿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低碳经济是煤矿企业转型的指导思想。低碳经济一经提出就几乎影响整个全球的经济领域。另一方面。低碳经济的提出使人类经济发展面临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经济转型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计,低碳经济理论是企业转型的最佳指导思想。另外,节能减排是党十会议上确立的企业转型新要求。从节能减排的发展角度来看,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促进新能源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适应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低碳经济发展思想帮助企业节约了购买减排指标的费用,同时帮助企业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了对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改善。(2)促进煤矿企业重视能源深度开发研究。低碳经济要求在全社会开展新能源的开发。煤矿企业是能源的重要生产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支持下,煤矿企业必须重视和提高能源的开发利用率。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以煤炭提炼的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技术发展,煤炭的深加工技术研究有了很大突破,例如在煤炭的选煤、煤炭成型、配煤、煤炭制浆、煤炭焦化、气化、液化及煤化工等等。但从国内煤矿企业经营的现状来看,煤炭的深加工做的并不精细。在低碳经济管理理念的引导下,煤矿企业需要重视能源深度开发研究。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3)低碳经济理念将对煤矿企业的战略发展有重要意义。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煤矿16465处。其中大型煤矿只占1.9%左右,中型煤矿占2.6%,但小型煤矿就占到了95.5%。随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煤矿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在煤矿企业的应用发展,煤炭企业必须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煤矿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开采成本、经营的成本、技术升级和改造费用成本、安全成本这四部分组成。从煤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是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一些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环节,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煤矿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就需要对相关的技术创新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煤矿企业的有效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域下煤矿企业发展路径策略

低碳经济已经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经济发展对煤矿企业有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和落实煤矿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是非常必要的。低碳经济在国内发展才刚刚开始,还缺乏一些实践经验的指导。结合本人在煤矿企业的实践经验,对国内煤矿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在煤矿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指导下,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对煤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做出评估。通过综合评估结果就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环节,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改善和优化。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基础上的,通过企业成本分析、企业收益分析等财务管理措施,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监控。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低碳经济指标。(2)政府要重视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的政策扶持支持。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实践。但在企业发展实践中,大部分煤矿企业出于短期盈利的考虑,对节能减排的实践积极性并不高。另外,技术革新和设备革新是节能减排发展的关键。但技术革新和设备革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从目前国内煤矿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许多的煤矿企业还处于经营亏损之中。因此,国内的煤矿企业在技术和设备革新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国内煤矿企业一直得不到有效发展。政府在国内经济宏观调控方面发展着重要作用。面对煤矿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政府必须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为煤矿企业提高金融贷款支持。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贷款财政补贴。通过金融政策解决煤矿企业转型创新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对煤矿企业的税收政策做适当的调整。通过税收杠杆协调作用,鼓励煤矿企业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最后,低碳经济对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比较高。(3)重视资源整合,实现煤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过程。作为煤矿企业在做好传统产业地能耗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资源整合的发展,利用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煤矿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煤矿企业可以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开展与国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建立生产加工贸易企业等等,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服务国内企业。最后,做好专业人才的引入也是有必要的。在企业内部开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结束语

重视低碳经济视域下煤矿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煤矿企业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破坏,这些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煤矿企业积极开展企业运营成本控制,降低企业能耗,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相信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支持下,煤矿企业一定能开创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7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部门,煤矿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后勤工作在煤矿企业当中的重要性也显得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我国煤矿后勤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进一步的探讨了煤矿后勤工作与煤炭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通过对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推动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煤矿后勤工作;煤炭经济发展;影响

后勤工作应该在将保障工作做好的基础之上,致力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将自身的目标明确下来,并且致力于奖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还要将制度与队伍建设的工作做好,从而使煤矿后勤管理的科学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通过对煤矿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不断的完善煤矿后勤工作能够使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提升。

1 煤矿后勤工作与煤炭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立足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煤炭经济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企业高层结构运行效率、资本资金流通效率以及管理效率。也就是说,如果要想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就必须要针对内部进行有效管理,而且必须要重视针对后勤工作的有效管理。煤炭企业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物质资源,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管理资源。从这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煤矿企业要想保证煤炭经济的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将后勤工作做好。所以煤炭企业应该将企业的后勤工作看作一种资源,对后勤工作予以有效的加强和注重,最终能够有效地推动煤炭经济的不断发展。

2 我国煤炭后勤工作的现状

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不管是在后勤服务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具有相对较重的负担,这就使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煤矿后勤管理服务不仅要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领域,同时还应该使社区居民以及全矿工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将全矿职工的信心振奋起来,煤矿后勤工作必须要将浓厚的和谐氛围营造出来,真正的鼓舞职工的士气,从而能够使煤炭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

我国煤矿后勤工作现在主要负责让全体职工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将良好的社区环境营造出来,保证员工具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使煤矿企业全体职工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证;仔细的勘测矿工作业的地点,最终能够使作业过程中矿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3 完善煤矿后勤工作,促进煤炭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3.1 不断的创新煤矿后勤工作的机制

要想对煤矿的后勤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对煤炭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煤炭企业就应该积极地推行企业化管理及市场化运行,最终能保证后勤管理工作能够实现科学化管理。比如可以在后勤管理当中推行国有民营机制,具体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每个月后勤管理部门都要将水电费以及租赁费向矿方进行缴纳,从而将市场化运作体现出来;将租赁押金缴纳给矿方,将运营的风险体现了出来;作为承包人,后期管理部门收取服务对象的服务费,将有偿服务的体现出来;针对临时工进行自行招聘,将自主经营体现出来,在承包期间之内,煤矿后勤管理部门需要负责维修承包范围内的所有设施,最终保证能够使设施完好使用,将经济责任体现了出来。通过这种有效的机制创新,可以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唤醒员工的竞争意识,对于煤矿企业的管理十分有利,大大提升了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在搞好后勤工作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煤矿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对煤炭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3.2 对煤矿安全投入予以十分的重视

煤矿企业十分的重视安全投入。能够使煤矿作业人员的防灾、救灾能力以及安全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能够保证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除此之外,还能够对煤炭劳动环境条件进行改善,从而保证本质安全化的实现。作为一种隐性成本,煤矿安全投入无法直接体现对煤炭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以现在很多煤矿都不会将资金大量的投入在安全保障方面。通过对我国煤矿企业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每年的人员伤亡导致煤矿企业需要担负的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这个损失还在逐年增长,最终严重的影响到了煤炭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煤矿企业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后勤煤矿安全保障部门,针对煤矿安全投入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且进行合理的资金投入,从而充分保证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间接地对煤矿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3 采取科学化管理的后勤工作管理方式

管理除了是煤炭企业的重要资源之外,同时更是煤炭企业的灵魂,所以必须要对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最终能够使煤炭企业的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以及创新型的管理。首先应该对每位后勤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予以充分的明确,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按区域针对每个员工的职责进行划分,使其能够将相应的工作责任承担起来,从而有效地保证无重叠岗位以及无空白岗位;在具体的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必须要使各项工作服务的透明度得到有效保证,要让每位员工对后勤管理工作予以有效的监督;持健康证上岗工作职工食堂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的条件,要避免具有传染病的人员在食堂出入,从而充分保证良好的食堂卫生,最终将严格的卫生作业链形成;同时后勤管理工作还要将电路防漏、液体化防爆、家居防火等一系列措施做好;在具体的职工宿舍管理当中可以将一些承包摊点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将切实可行职工宿舍管理制度制定出来,从而能够保证宿舍管理工作的便利性;为了使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得到有效保障,还必须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学习,最终将必备的技能掌握住。上述的这些措施能够使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最终能够有效地促进煤炭经济的不断发展。

4 结语

鉴于煤矿后勤工作在煤矿企业当中的重要性,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使煤矿后勤工作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终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寒秋.煤矿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浅析[J].中国煤炭.2012(05)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8

关键词:露天煤矿 循环经济 优势 阻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089-01

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为我国露天煤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露天煤矿在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思想观念、具体实用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不断克服其发展的阻碍因素,积极探索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全面推进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1 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摒弃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对于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煤炭资源储量有限,煤炭的回采率低,如果不注重其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露天煤矿循环经济建设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经济模式,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存在诸多的问题,煤炭产出率、利用效率、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相对较低,在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露天煤矿缺乏对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煤炭开采浪费现象严重,采厚弃薄、采易弃难,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重煤炭产量、轻环境保护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露天煤矿加大循环经济建设力度势在必行。

2 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及制约因素

2.1 优势

露天煤矿拥有相对自主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权,为其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基础。同时,国家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保障。另外,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人力、场地、基础设施等优势,为露天煤矿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2 制约因素

2.2.1 观念障碍、效益障碍及技术障碍

露天煤炭企业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其主要采用高开采、高排放、低利用的两高一低煤炭开发利用模式,忽视社会生态效益,以上观念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部分露天煤矿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的再生资源产品成本和价格高于初始资源产品,导致其效益低下。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面临技术障碍,如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零排放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等都是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2.2 露天开采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露天开采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露天煤矿进行煤炭开采时需把煤层上覆盖的表土和岩层剥离,露天矿大多采用外排土场方式开采,因此大大破坏了土地资源。同时露天采煤形成的凹坑,间接加速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另外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等堆积于地表,不仅占压土地且污染土地。(2)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环:煤炭开采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外排矿井水,这些外排矿井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既浪费水资源,又对矿区周围的水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矿井水被大量的抽排使矿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矿区水土流失加剧,潜在经济损失巨大。(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矸石、煤炭自燃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对矿区和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2.3 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2.3.1 矿区土地复垦

露天矿采空区和排土场所占面积大,因此应针对其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复垦方式,加强对土壤改良,使其转变为农业耕地或林牧业用地,注重其生态效益。如针对干涸、覆盖物薄的矿场,可将其作为垃圾填埋场;针对排水不良、积水较深的露天矿,建议不做回填处理,可将其建成人工湖;针对覆盖层厚的矿场,可以边开采边复垦。

2.3.2 优化废弃物的处理

露天煤矿废弃物的排放,对于矿区的生态环境影响恶劣,因此为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于煤矿的开采可以采用分区开采或多种工艺混合开采的方式,尽量采取内排方式,有效降低外排土场的占地量;同时可综合分析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运用综合控制技术,提高实际边坡角,这样有利于减少大量剥离物;在废弃物外排时,为减少其对土地及大气环境的污染,可将矸石和有污染的剥离物排弃于排土场的底部,用黄土进行包埋和压实。

2.3.3 优化地下水处理

矿区应加强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应用科学的保水开采技术,充分考虑矿区的地质条件,尝试采用帷幕堵水方法或帷幕堵水、降水孔疏干相结合的方法,清污分流、分质分流等措施,减少污水的排放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3.4 节能、降耗及综合开发利用

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力、火工材料、油品等,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矿区大力推广节能装备、节能工艺与技术,减少生产能源过程中的各种消耗,走环境无害化技术模式,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复垦与污染技术等,如煤矸石、伴生矿物其用途广泛,可作为发电和生产建筑材料。

2.3.5 促进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露天煤矿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把煤矿的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相结合,构建以煤为基础的多联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对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大力发展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煤建材、煤焦油、煤气化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坚持以煤为本,发展替代产业,推进产业升级。

露天煤矿发展循环经济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露天煤矿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和新型的节约观,加强对发展煤矿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在煤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促进煤炭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和谐统一,积极探索和研究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从而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绿色现代化露天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9

地委讲师团 __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国有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矿产资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广,现代农业、牧业、食品工业以及医疗保健领域,都离不开矿物原料。矿产资源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分布不均匀性等特点,国家把“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__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配套,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发挥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推进__新型工业化建设,使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基于此,地委、行署把实现以北屯建市、牧民定居、矿业深加工三大突破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思路,本文以“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推进__新型工业化建设”作视角,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__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和潜力

__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国世界级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成矿带中段,是我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具有“三大、三多、一强”的特点。

二、__地区矿业开发勘查与利用现状

(一)开发勘查现状

地区较正规的地质勘查活动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个阶段。解放前地质工作主要以路线地质调查为主,解放后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和大量的矿产地质、地学科研等工作,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国家急需或急缺矿种的大中型矿床。

固体矿产勘查:地区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解放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以铁、稀有、煤、石灰岩、砂金勘查等为主;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以花岗伟晶岩型白云母及稀有金属矿产勘查为重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今为第三阶段,主要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勘查为主。

(二)利用现状

__地区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__闻名遐尔。悠久的采金史,从有具体记载的清乾隆四十九年至今不衰的黄金开采印证了“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矿业发展迅猛,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矿业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

矿产是__最具优势的资源,矿业是__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20__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王乐泉书记在视察__工作时明确指出:“矿业是__地区将来扭转财政状况的希望所在,只有矿业的大发展,才有财政的大翻身”。遵照王书记的重要指示,地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创新的思维谋划矿业发展,以超常规的举措推动矿业勘探开发,形成了做大黑色金属产业、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做精稀有金属产业、重振贵金属采选业,加快发展非金属、建材加工业的矿业开发思路。

按照上述思路,地区坚持勘探和开发并举、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大地质勘探力度,摸清矿业发展家底。在骨干企业强势带动下,矿业经济呈现高速、高效的发展态势,以矿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增长超过投资拉动增长,实现了由投资拉动为主向工业拉动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由此,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逐步形成,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

三、__地区矿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__近年来矿业开发有了较快的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加工产业链短,综合开发利用较差,并且部分矿山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深加工能力低,同时,全区矿产资源家底不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程度仍然较低,与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

(一)矿产资源勘查滞后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区地质矿产勘查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地质勘查投入不足,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地区现有矿山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特别是优质资源储量的服务年限均不高,按照国家保有资源服务年限小于15年即为危机矿山的规定,已多为危机矿山。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大部分矿山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同时因技术所限,多数企业采富弃贫,仅注重主矿产的开采,而未能进行伴生矿的开采和综合利用,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被当作“三废”排放流失,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从地区矿业反馈的情况看,贫富兼采率,选矿回收率,回采率及尾矿综合利用率均较低。特别是中小矿山资源浪费严重,尾矿几乎未进行利用。一些矿山开发前未进行经济技术评价,开采方式不科学、不规范,采富弃贫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使部分资源永久性地失去开采价值。由于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到矿山的服务年限。

(三)矿产资源深度加工层次低

虽然矿产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逐年提高,但由于技术、投入等原因,大部分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矿物原料的深加工较差,普遍表现出矿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全区基本上处于销售矿物原料和初加工的矿业经济初级阶段,矿产品加工能力较弱,未形成规模产业和产业链。

(四)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些企业废渣、废水、尾矿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达标排放,造成对土地和河流的污染,植被遭到破坏。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增多,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矿产资源开发将给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和执法力度较弱

规划、政策等调控体系需加强和完善。在矿业权管理工作中,勘查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发放后的追踪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无证采矿和非法转让采矿权,承包和多层分包现象依然存在,矿业秩序维护工作仍较艰巨。在执法监督工作中,以权代法,干扰执法和有法不依现象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推进__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有的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区矿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的必然性

(一)以32号文件为契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__〕32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文件确定了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重大项目、政策措施。

地区将以贯彻落实32号文件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实施并不断深化和丰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开创地区发展的崭新局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二)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必要性

__的独特资源禀赋是我们谋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些资源将越来越紧缺,矿产品供需趋旺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资源的稀缺性,又将不断加剧各方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这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从目前地区矿产勘探开况来看,虽尚未完全达到发展冶炼加工业对后备资源及初级矿产品生产规模的需要,但已初具规模,紧紧抓住国家给新疆的特殊优惠政策,依托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潜力较大、种类齐全配套、周边国家相邻地区资源丰富等优势,加紧推进矿产品冶炼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延长矿业产业链,而且其对后备资源及开采规模的巨大需求,既可有力地促进勘探开发,又可促进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做大做强矿业、提高矿业竞争力,带动地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一举多得。去年12月29日召开的__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上,地委书记张汉东指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引大扶强”,以优势资源和资本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整合资源和企业,发展矿产资源冶炼加工业,强势推进以优势资源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这是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这是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2、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所谓资源型地区,一般是指某一个或某一些自然资源蕴藏相对丰富,其经济活动主要围绕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展开,且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以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地区。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资源型地区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开发殆尽,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一些可替代资源的发现,这些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展危机,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其突出表现,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二是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发展受宏观经形势影响较大;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四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严重等。

资源型地区承担着为国家提供能源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资源型地区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世界上的资源型地区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从资源型地区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来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一些共性的途径和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可主要归纳为四条:调整经济结构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转变济发展方式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改善环境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扩大开放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资源型地区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无论从全局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发展看,无论从经济发展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看,无论从国际经验看,还是从我国现实看,都非常重要、非常紧迫。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必然性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工业化是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一直探索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一段时间内所走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高投入,造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条道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加快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尝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来支持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中央把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基本方针,这是我国今后几十年工业化发展的方向,更是我们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

五、发挥__矿产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开发与保护并重、勘探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坚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努力实现工业产品的转型升级,切实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一) 加大勘探力度,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实施矿业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建设首先要以摸清家底、掌握资源为重点,加快矿业勘探步伐。充足的资源保障,是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前提。

紧抓国家深化阿尔泰山地质找矿和

国土资源厅对口帮扶的良好机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加快矿产资源勘探步伐。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地勘单位、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在矿产资源出让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设立地质勘查基金,促进矿产资源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和矿业的滚动发展。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地质找矿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扩大矿产资源储备,提高矿产资源可供性和保证程度。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吸引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矿产勘查领域,设立更多商业地勘项目,促进地勘投资多元化。同时,鼓励矿山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开展或深部找矿,寻找最低成本的后备资源。三是明确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条件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矿产资源风险性勘查。四是加强地质调查,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重点在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五是针对地区地勘单位多,技术力量雄厚的实际,建立完善协调联系机制,加强地质勘探成果信息库建设,实现成果共享,促进资源开发。 (二)以实现矿业深加工为主攻方向,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深层次加工利用则是无限的,从经济的角度说,增值了就是增产了、增效了,提高了利用率就是节约了资源。以整顿矿产开发秩序为突破口,引导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中,合理控制资源开采总量和市场流向,变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优势为市场调控优势。彻底结束矿产品和初级产品输出的局面。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采取“并小扶大”和“联小成大”的措施,对小型采矿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鼓励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控制现有无深加工能力矿山企业的开采规模,鼓励企业在精选后进行深度加工,努力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引大扶强”,以优势资源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地区矿业深加工的突破。通过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大型矿业集团,促进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逐步形成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制造的产业集群,使规模效益成为__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主导和经济支撑。

(三)以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为目标,加快企业技改扩建步伐

加快重点企业新建和技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开工、达产,形成新的产能,为矿业深加工创造条件。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思想,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加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项目的节能审核和环保评价,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建设绿色矿山、绿色企业。高度重视资源节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企业间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机制,对尾矿和工业“三废”进行有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考核机制和问责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能耗。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执法力度,切实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创造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依法加强管理,规范矿业秩序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 国土资源 永续利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建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建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国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国土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一、__国土资源现状

__市位于__省南部, 辖两区(芗城区、龙文区)一市(龙海市)八县(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平和县、南靖县、华安县、长泰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__开发区、常山开发区),20__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55.84万人,常住总人口 468万人。

㈠土地利用现状

20__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土地总面积为1931.01万亩,人均土地面积4.24亩。土地利用结构为:农用地面积1501.4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72%,其中耕地272.22万亩、园地276.72万亩,林地850.59万亩,牧草地0.64万亩,其它农业用地101.3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108.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6%,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9.47万亩,交通用地9.46万亩,水利设施用地9.69亩;未利用地面积320.9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73%,其中未利用土地244.02万亩,其它土地76.88万亩。全市人均耕地面积0.60亩,土地利用率为83.38%。

我市土地利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⒈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后备资源总体不足。

__省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不到全国人均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而我市人均土地面积仅为全省人均的77%。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地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同时,我市未利用土地中地形较缓、水土条件较好的宜农荒地面积不大,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⒉耕地面积逐年锐减。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市耕地面积1989年为357.32万亩,1996年为300.74万亩,20__年为272.22万亩。多年来,各类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从1949年到1990年的40余年间,耕地以每年7000亩的速度递减,人口却以每年6.4万人的速度递增,人均耕地面积从1949年的1.8亩减少到1996年的0.69亩和20__年的0.60亩。从1989年到1996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8.08万亩; 从1996年到20__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56万亩,递减的速度惊人。

⒊非农建设用地不够集约。

多年来,我市的非农建设用地增加迅速,由1989年的74.66万亩增加至1996年的92.58万亩,增加17.92万亩,耕地占用率高达65.83%。20__年全市新增非农业建设用地1.39万亩,其中占用耕地0.58万亩,耕地占用率为41.90%。现有的非农建设用地利用不够集约,村镇建设用地高,工业企业布局比较分散,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并且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土地。

㈡矿产开发现状

全市已发现矿产41种,探明储量39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4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气矿产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89处,其中能源矿产39处、金属矿产59处、非金属矿产74处、水气矿产17处;探明大型矿床19处、中型矿床21处、小型矿床59处、矿点90处。我市的优势、特色矿产有:天然石英砂(包括玻璃用砂、铸型用砂、水泥用标准砂和建筑用砂)、花岗岩(包括饰面用花岗岩和建筑用花岗岩)、华安玉、长石、叶腊石、明矾石、玄武岩、高岭土、硅藻土、砖瓦用粘土以及地热、矿泉水等。

20__年度,全市共有 26 种矿产得到开采利用,矿山总数 439 个,直接从事采矿业生产人数 7991 人,年采矿石量1642.4 万吨,其中固体 1624.06万吨、液体18.34万吨,矿业年产值 38804.33万元,综合利用产值 1594 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 36702.17 万元,利润总额 2278.01 万元。

我市矿产开发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⒈资源总量小,人均资源量少。

__省在我国属于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而我市的矿产资源总量则在全省九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六,位于龙岩、三明、南平、泉州、福州之后。资源总量小,人均资源量少是__的基本市情。

⒉矿种比较单一,多数矿产保证

程度低。

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大类别中,我市矿产以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为主,金属矿产不多,能源矿产更加缺乏。能源矿产品和金属矿产品基本依靠市外、省外甚至国外市场供给。

⒊地质勘查程度普遍较低。

解放以来,国家拨款投入在我市的地质勘查项目少,致使我市普遍存在地勘程度低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我市西部的平和、南靖、南部的诏安、云霄和北部的华安、长泰六县,具有通过进一步勘查找到更多金属矿产的前景。

⒋矿山“多、小、散、乱、低”问题突出。

1986年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后,我市开始履行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职能,并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轨道。1995年以来,我市与全国各地一样,多次反复开展大规模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趋于好转。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矿业仍然属于粗放型产业,矿山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多、小、散、乱、低”问题,即:矿山数量多、开采规模小、分布范围散、开采秩序乱、资源利用率低。

二、__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经济模式,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和环境这一深层次矛盾,就必须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由传统经济到循环经济的转变。“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一场悄然而广泛发生的革命,其本质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与环境保护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㈠必要性

__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其特殊的必要性。

⒈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__国土资源总量小,人均资源量少,后备资源总体不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土资源过度开发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保护国土资源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市面临的严峻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严格保护耕地和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又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和基本矿产品的需求。因此,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便成为唯一的首选。

⒉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市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市是我市确立的发展战略,创建国家模范环保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是我市的近期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国民经济取得长足进展,但也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目前,我市由国土资源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土地退化、损毁严重,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以及诱发地质灾害等。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加快改变传统环境保护模式,从源头上防治由国土资源开发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环境监督管理的主动性,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

⒊传统资源产业改造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我市传统的资源开发产业是粗放型的,是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为代价的,这种增长是一种低质量、低效率、低水平的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传统的资源产业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改造的核心就是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㈡可行性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我市国土资源领域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⒈政府重视。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市各级政府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政策措施,宣传节约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利益导向,为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⒉部门鼓励。

我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完善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为保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开源与节流、开发与保护、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勇于探索、试验和创新,从各方面引导、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有力地促进国土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取得较好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⒊企业拥护。

对企业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深化和完善,有助于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助于企业拓宽发展思路,有助于企业实现环境与效益目标的“互促双赢”。

⒋社会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也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高,我市公民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已有明显增强,为循环经济在全社会的普及推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__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与重点工作

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国土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横向上关联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纵向上包括工矿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国土资源开发整理加工利用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三个不同而又有序衔接的层面。

㈠近期目标

根据全国、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我市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应当是:以工矿企业为主体,国土资源开发整理加工利用区域为平台,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引导和推动,经过五年努力,使全社会自觉节约国土资源的意识显著增强、机制初步形成,国土资源节约技术有所突破、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破坏和严重浪费国土资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资源开发产业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显著削减,国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复,创建若干个示范区域和一批示范点。

㈡重点工作

我市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应当从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国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三个方面选好切入点,近期应当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⒈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方面。

目标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近期重点工作包括:

⑴切实保护耕地,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为此,一要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作为规划修编的重要原则;二要从严从紧供地,加强用地审批管理,减少土地供应量; 三要强化执法监察,实行动态巡查,不准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加大对违法违规骗取批准、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行为的执法力度;四要探索新机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 任制。

⑵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以建设促保护。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从调整土地关系提高土地产出率入手,建立灵活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补充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⑶促进工业项目集约合理用地。一是实行单位面积土地最低投资限额。土地供应要坚持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量的方针,工业项目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额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限额;二是抓好集约用地各项控制指标审核。制订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税率,引导企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严格用地预审,参照土地投资强度,审核用地规模,核定建筑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各项规划指标;三是严格项目用地审批管理。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依据用地定额标准、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及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等因素确定供地数量,防止超标准圈占土地,逐步推进工业用地采取招标、拍卖或者挂牌交易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四是服务企业正确引导鼓励。能用荒地、差地就少占或不占耕地,能用存量就不用增量,倡导引资到异地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办工业,即发展“飞地工业”。

⒉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方面。

目标是合理勘查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基本矿产品的需求。近期重点工作包括:

⑴调整矿业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力求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一要控制总量。根据市场需求有效控制矿山数量、矿产资源供应量和开发量,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要优化结构。对小矿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开采、集约化利用;三要改善布局。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管好增量资源投向,改善矿业及其延伸产业布局;四要提高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引导、支持矿山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提高采矿回采率、综合利用率和原矿就地加工率。

⑵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低品位、共(伴)生、难利用金属矿和废弃矿山、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在我市已经探明的金属矿中,存在一批低品位、共(伴)生、难利用金属矿和废弃矿山、尾矿。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综合开发利用这类矿产,是我市矿业近年来的一个突破口,还将是今后几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工作之一。

⑶瞄准国内外市场,推进后备矿产的开发利用。一批已经探明储量而尚未开发利用的后备矿产,如叶腊石、明矾石、硅灰石、玄武岩、硅藻土、泥炭、稀土矿等,是我市矿业发展的后备资源。我们应该随时掌握国内外矿产品市场动向,适时出让采矿权,推进后备矿产的开发利用。

⑷多渠道加大地质勘查投入,拓宽金属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利用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拨款和鼓励民间投资,加大我市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金属矿产勘查力度。金、银、铁、铜、锰、铅、锌、钨、锡、钼和稀土等多金属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将可能成为__矿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突破口。

⒊国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面。

目标是把退化的国土生态环境恢复、发展到良性循环状态。近期重点工作包括:

⑴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通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预防和环保措施,减少乃至消除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采矿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从而有效地避免矿区内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将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⑵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开展“青山挂白”专项治理。采取多种形式,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和九龙江沿线的山体植树种草,复垦绿化,还社会一片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⑶按照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认真防治地质灾害。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实施汛期值班、灾点巡查、灾情预报、灾害报告等防灾预案,建立健全预报预警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⑷建立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进行国土生态环境治理。对复垦国有废弃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或旅游业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复垦单位或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复垦成建设用地的按建设用地管理有关规定处置。对复垦集体废弃土地的,鼓励社会资金与集体土地所有者共同开发治理。

四、__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国土资源领域的循环经济实践仅仅处于试验阶段,普及面小,深度不够,质量也不高。因此,为推动循环经济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发展,需要提高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矿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实践。

㈠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作为一个新事物,循环经济还远不为许多人所知。而要推广循环经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工矿企业和广大公民,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要组织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破坏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要在工矿企业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要认真组织好土地日、地球日等宣传活动,倡导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大力节地、节能、节矿、节材、节约各种自然资源,确实提高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㈡依法行政,严格管理

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资源规划,认真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修编,进一步严格实施规划;二要落实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矿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坚决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三要推进土地、矿业权市场建设。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严格实行土地使用和矿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资源有偿使用,促进珍惜和节约资源;四要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果,结合我市资源特点和循环经济要求,推广应用矿产采选冶的现代工艺。按照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标准。

㈢从严执法,强化监督

一要建立健全动态巡查制度,及时依法制止和查处各类土地和矿产违法行为;二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现场监督力度,维护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三要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完善体制,健全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11

关键词:煤矿企业;资源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煤炭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其非可再生性要求煤炭企业要做到合理开采,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加强资源管理有助于延长矿井使用年限,控制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国内煤炭企业普遍对煤炭资源管理产生新认识和新思路,将其视为企业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链条。从本质上来看,资源管理对煤矿生产有两个主要影响,首先是回收率对矿井缴纳资源补偿费用的影响,其次是吨煤成本控制。随着煤炭去产能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资源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加强煤炭资源管理

1.1充分重视煤矿企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从宏观层面来看,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资源在很大程度卜促进煤矿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对煤矿企业资源利用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技术层面来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可有效节约企业人力物力支出,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煤矿企业不断发展,这一效果和过程是认竿见影的。但是,煤矿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与企业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煤矿企业要不断升级、完善生产技术,引人专业技术人才,实现煤炭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并且充分重视企业技术运作。值得一提的是,煤矿企业管理层具备相当的远见规划与技术水平,制订的战略决策也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设备层面分析来看,先进设备是煤炭企业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的又一重要保障。资源利用率是对企业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的反映,煤矿企业在资源利用率高于常规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节约资源,进而将其分给其他更需要的方向,从而更有利于推进企业经济发展。对于那些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的煤矿企业来说,生产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资金的投人。所以要想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就要从内部硬件资源人手,对先进技术理论以及高新设备力口以充分利用,譬如定期维护并视情况更新企业硬件资源,组建专业团队负责此项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方法等等。充分利用可用渠道与资源来充实企业技术资源,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为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1.2合理配置煤炭资源

要想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应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统筹规划企业整体的生产流程,禁止出现生产违规问题。煤炭行业的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此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盲目开采、私自扩大开采范围等一些违规行为〔z}。随着民众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以及煤炭资源储量持续下降,煤炭企业盲目开采行为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需要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来遏制,同时对其他生产企业也有相应的约束与警示效果。开采不合规行为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严重损害企业经济。如果开采不合规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就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现阶段矿区开采、开发矿产资源两种运作同步进行,煤炭企业进一步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但行业内混乱现象也更容易出现。换而言之,倘若缺乏相对完善、高效的资源管理体系,难以合理配置煤矿资源,就会对煤炭企业生产和发展造成影响和制约,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来看,煤炭企业首先要制订适合自身实际的资源管理体系,并予以修补和完善,确保矿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企业资源的统筹规划,有效监督资源开采行为和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坚决杜绝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先而盲目开采的行为。

2加强科技与人才资源管理

应加强科技与人才资源管理,以科技进步推动煤矿经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必然性,同样也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加强科技资源管理,必须有充分的人才资源做支撑,当今时代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第一生产资源[3]。企业有充分的人才储备,才能深人研究探索科技并加以灵活运用。然而我国煤矿经济以往多采用粗放型经营管理,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难以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煤矿经济发展。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煤矿科技更新和人才储备,加大资金投人引人高素质专业化科技人才,在原有科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熟悉煤矿经济产业,最终运用科技来完善煤矿勘探、开采等环节;中后期则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加强煤矿经济产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前期输血实现后期产业造血,达到自力更生的目的。随着人才储备工作逐步推进,煤矿企业管理层也要着眼于经济产业发展,优化产业设备结构,使之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例如将以往生产成本较高、耗费较大的机械采用资产折旧核算的方式处理,使之完成工作使命,及时推出工作岗位,为新科技设备让路。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消耗,也为企业科研人员及时接触和了解行业科技设备知识创造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科研人员整体科技素质。

3加强机械设备资源管理

对于煤矿企业生产而言,机械设备历来都是重中之重。煤矿机器设备皆为大型机械,不仅造价不菲,购人价格较高,后期维护保养工作支出也比较高。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同样需做好机械设备资源管理工作〔alc首先应调整以往“重维修、轻养护”的不合理理念,应定期维护保养生产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年限,降低故障发生率并有效控制设备维修与更换成本。加强机械维修保养,也是提高设备运作效率的必要前提,是煤矿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切人点。其次,企业生产设备先进与否与企业生产成本有着密切关联,而成本管控是影响煤矿经济效益的关键点。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实现经营计划、生产计划与生产效率的密切结合,确保投资合理性,减少能源耗费并缓解企业经营负担,才能改善企业生产水平。在矿业生产中,企业管理层必须纠正错误认知,认识到及时更新机械设备的必要性,不应只关注设备造价几何,而是要充分研究新设备所潜藏的巨大生产力。一些煤矿企业认为无需花费高额资金更换机械设备,整体运作效率低下,也就难以提升生产经济效益。实际卜,设备更新换代的本质在于提升生产效率,只有生产效率提高,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管理与经济效益是两个关联密切的要素,强调煤炭企业矿产资源、科技人才资源管理和机械设备资源管理也充分反映了煤矿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谋求经济效益的根本需求,做好企业资源管理,更是当代煤矿企业在国民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吴开兴,贾晓燕.图形化煤矿设备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5(9):16-17;18.

[2]程向军‘基于管理视角探讨煤矿资源的有效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4(4):237.

[3]李爱平,张瑞新,王忠强,等‘煤矿应急资源优化管理与调度监控研究叮].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29(4):151-153.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12

关键词:地矿经济;地质工作;地勘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一、我国地矿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地质勘探的需求在近十年是极其旺盛的,这也被称之为地质勘探的“黄金十年”。尽管从整体上来说,尽管仍处于“黄金十年”中后期的高位,但是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13年便有所转变,甚至开始出现下降的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国家对能源以及矿产资源的需求导向已发生明显变化,一系列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地址勘探行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包括“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在这种宏观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地矿经济也步入了一个多重叠加的发展期,即矿产勘查的转型期、勘探格局的消化期以及地勘单位改革的适应期。

(一)主要地矿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

笔者通过收集新闻报道以及相关数据,对贵州、河南、新疆、四川四个主要地矿省份的地矿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贵州:贵州省在2015年1-6月完成省内外与地矿研究有关的项目合计185项,所投入的地勘经费达到4.7亿元,其中最主要的投入是矿产勘查,1-6月累计投入3.55亿元,占总比的70%以上。

河南:2015年上半年,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投入资金2.27亿元,同比减少45.66%;全省累计投入钻探工作量19.0248万米,坑探0.6403万米,槽探4.52万立方米。

新疆:2015年,在新疆部署实施的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出资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共477个,共安排资金33.981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共部署项目41个,资金6.9247亿元;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共部署项目44个,资金2.7068亿元;中央返还两权价款共部署项目392个,安排资金24.35亿元。

四川:截至2015年上半年,四川省“十二五”地质勘查累计投入达804193.91万元。比“十一五”增长133%。从5年投入强度分析,具体特点为: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占比逐年增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投入显著增长,但受政府财务影响,波动较大;地质科技投入占比逐年增长;矿产勘查投入逐年下降;分矿种投资有冷有热。

(二)我国地矿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在地矿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中,也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需要值得地矿界引起重点关注。这些特点包括:国家对公益类、战略类以及基础类的地质调查工作给予了较高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资金也主要向这些项目倾斜,具体表现为对商业性质的矿产勘探投入进行减产或限制,而与民生有关的地质勘探工作则加大了财政的投入力度;矿产探勘的重点也主要由一次性的消费能源转变到清洁能源方面等等。可以说,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当前,我国地矿经济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向更广、更深地方向延伸,切实加强地矿开采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地质服务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建设。

二、当前我国地矿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地矿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地质队伍计划经济色彩较浓,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意识淡薄、产业结构单一,找矿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特别是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捕捉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有所欠缺。可以说,整体地矿经济发展情况不甚理想,这种困境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地矿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1.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发展滞后

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亟待系统整理,深部矿、隐伏矿、浅覆盖层与盆地地区的找矿理论、技术方法、勘探装备亟待更新,地质勘查工作系统化、数字化程度亟待提高,面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的基础工作亟待加强;地勘单位装备落后,勘查技术停滞不前;不少单位技术力量与承担的任务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质勘查效率的提升和找矿成果的获得。

2.找矿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受政策调整及市场萎缩的双重影响,加之缺少地勘项目收益分配机制和奖励政策,地勘单位找矿积极性不高。

3.勘查工作质量下滑情况日趋严重

一些勘查单位超能力承担项目,造成勘查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成果失真,地质勘查资质借用、冒用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

(二)地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地质勘探市场总体疲软,地勘投入持续下降,这给我国地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仍将延续下行。受全球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政策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矿业形势回暖、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调整到位之前,社会资金的投资意愿难以大幅提高,地质勘查工作已进入深度调整期。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围绕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的开展,矿业权投放难度加大,对“绿色勘查”要求也会更高。

第三,地质勘查行业将迎来结构性调整。能源与矿产资源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将推动油气、页岩气、煤层气、铀、地热等清洁能源的勘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也将推动三稀矿产的勘查开发。

三、关于加快地矿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促进矿产资源的市场化

地矿单位应从长远发展考虑,按照市场发展的经济规律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权的划拨、出让等机制的透明度,加强矿产勘探风险的防范和把控力度。地矿经济应遵循“市场积极引导为主,政府扶植为辅,企业主体投资”的三级发展模式,并在中央、地方和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促进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勘探分工,大力发展绿色循环、良性循环的新型地矿经济。

(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地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地矿经济应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数量增长、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应向数量与效益兼顾的发展模式转变。在地矿资源市场如火如荼开展的前期,一些地矿单位盲目追求项目的数量,承接了不少项目但却忽视了项目的质量,这样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项目结果无疑是不尽如人意的,项目的力量无法保证且质量也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实际情况中,一些地矿单位的骨干技术人员往往是保持着较重的工作负荷运转,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人员只能先保证工作完成才能讲求质量,因此这也导致了整个地矿行业的口碑持续下降。在新的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地矿经济要实现持续平稳的发展就必须要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地矿主管部门应积极出台一些相应的措施,建立矿业权人的信息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管的力度。同时,在建立信息公示制度的时,还可以一并建立黑名单制度,以推动地矿行业的诚信建设。在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地矿单位应打破过去集中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以及施工的局限,大力推动新兴矿产勘探工作,并聚焦战略性的新兴地矿产业。这类新兴产业能够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这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可以说,地矿单位在新材料、环保能源以及空间资源等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潜力。总之,地矿单位应准确把握新经济形势下地质工作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布局,大力推进重点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落实新型战略发展的创新,加大地矿勘探软硬件的提升和更新,全面提高地矿勘察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有效推动地矿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协调发展。

(三)建立地矿经济发展监督体系

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地矿经济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因此必须对矿产资源加强监管。在对地矿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笔者认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发挥牵头的总负责作用,通过调整地矿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实施地矿经济的战略性变革,促进地矿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能力,对矿产资源所涉及到的一系列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以及金融货币政策等进行深入衔接,加强宏观方面的把控,在矿产资源的供给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牢牢把控地矿经济的发展。最后,应该要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的统一监管,建议由一个主导部门对矿产资源进行监管调控,在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下进行管理,能够切实保障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以及有序稳定。

参考文献:

[1]左勇,隋志清.打造高效财务团队,服务地矿经济发展[J].经营者,2015(3).

[2]朱燕.如何促进地矿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J].商业,2015(5):347-348.

[3]王玉君.发展生态型地矿经济的战略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