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矿业工程

矿业工程

时间:2022-05-18 13:07:25

矿业工程

矿业工程范文1

英文名称:Mineral Angineering Research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湘潭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1493

国内刊号:43-1493/T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矿业工程范文2

关键词: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教学形式,专业知识面

0引言

为了适应湘潭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新的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岩土工程》课程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以下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学生的内心感觉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与专业相关性不够强而表现出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很难选择出适应专业发展的教材,使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没有办法真正掌握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等等。为此,为达到采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紧密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岩土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教学途径,最终目的是获得使师生都认可的、完善的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1.1自编与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现阶段该课程主要是选择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岩土工程(王幼清等编写),该教材主要是面向隧道,水力工程专业的,有的章节与采矿工程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是没有多大联系,且教材中的公式推导较多,使得学生一见到就头疼。此外,教材中多以文字和公式为主,图形较少,计算较多,为了弥补该教材的缺陷,笔者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根据湘潭大学该专业的历史和特色,着手编写教材,或者在教材未出版前,可选取其他的相关教材,借此补充所选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深刻理解采矿中所要遇到或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

1.2提高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提供与该专业相关的若干本教材,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到两本进行阅读[1],可以此提高学生对该课程乃至专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习惯,从思维和意识层面上提高与岩体相关的采矿理论和技术知识[2]。

1.3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岩土工程》这门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对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都要做到有所均衡,有所取舍。重点部分要做到仔细讲解,但是考虑到采矿工程专业的就业去向有可能会朝着水利工程,隧道工程或公路工程等发展,因此,教师也应适当地传授与其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大体上对跨学科,跨专业的内容做到有所了解,若学生确实对其他学科感兴趣,且在今后的工作方面有转专业的意向或打算,可在课后再与学生多沟通,这样就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

2.1主观上应让岩土工程尽量向采矿工程靠拢

许多学生通常会认为两个专业联系性不强,因而,潜意识里就会忽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只要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首先,应从思想层面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4],可在课堂上展现两者之间关系性较强的一些案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范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2.2在教学形式上应有所改进

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利用人对于直观性的东西更易于掌握的特点[5],且单纯地讲解ppt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需引入动画,视频等缓解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乏味,还可通过课堂随机问答等形式,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培养自主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岩土工程专业性质是工程实践性很强,这和采矿工程专业一样,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走走、看看、动动手,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现场工作人员实地讲解[6],分享他们的一些工程经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今后走到工作岗位上遇到同样的类似问题也不会表现出手足无措。

2.3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应更积极稳妥

学生上大学之前,学生对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已习以为常[7],并且要从根本上扭转很困难,并且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较多,大学前两年所开课程也较多,课程安排很密集,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并未做好课程预习和课后复习[8],所以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无法深入理解和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也很正常。因此,有必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前课后资料供学生找准专业的方向,亦或是可以录制“微课”[9,10],让学生通过网络的形式获取知识。

2.4学生课堂上问答情况应有所改观

笔者通过教学发现,仅有若干有志考研或兴趣较浓厚的学生坐在前排,时不时的会向老师提问,且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愿意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或者从内心上排斥或抵触回答问题,也就是说考试能通过就行,其他的一切都与其无关,所以要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就变得难上加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多问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师生间的正常互动。

3结语

虽然在教学改革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令教师倍感鼓舞和欣慰的是,对于一些创新性较强的教学改革,学生还是很乐意配合的,通过课程的调研发现,只要是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心甘情愿做必要的尝试,因为这样做,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收益也颇多。

参考文献:

[1]张亚莉.高校教改模式创新的现实基础分析及路径构建[J].教育,2016(10):173.

[2]郭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教改探讨[J].科教导刊,2016(11):112-113.

[3]宁启蒙,汤慧.基于实践教学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教改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17):241-242.

[4]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1):26-30.

[5]刘伟,姚新鼎,王宗舞.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教改探讨[J].广东化工,2016,43(14):296.

[6]李坤全,邵凤翔,文睿.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与教改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244-245.

[7]段艳红.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8):357-359.

[8]郝一洁.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改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88-90.

[9]范凌云,梁修荣.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J].时代农机,2015(10):115-116.

矿业工程范文3

【摘要】矿业工程不仅仅是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也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社会利益分配激烈博弈的焦点。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运作体系。以大工程观观之,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性人文教育、调整专业设置矿业工程教育的三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工程观矿业工程;人文教育;工程教育

2000年的前后的几年,大工程观还处于从西方被简要地介绍到我国的阶段。较为系统的介绍是在2004年。之后大工程观在我国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有所开展。用力最著者首推江苏工业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研究者们以文本为依据,将大工程观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目前,我国学界一方面在不断介绍大工程观在美国、德国、日本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努力倡导、尝试大工程观教育。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学者们就大工程观的产生和发展、大工程观的本质与内涵、大工程教育观的目标、大工程观与课程体系建设、大工程观与课程教学、大工程观与办学特色等方面展开了不同深度的讨论。目前,大工程已经走过了思想观念的介绍普及阶段,成为我国工程教育界普遍接受的理念,并有不少学者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这些探索集中在办学特色、教学体系改革和课程改革、工程实践环节的探索、特色办学等方面。此外还有对教学模式改革的研讨,涉及到的学科范围不仅有建筑给排水工程、化工工程这样应用学科,还有普通物理、基础化学、量子力学、数学等基础学科。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聚焦矿业工程,专题论述大工程视野下矿业工程教育的三个重要内容:

1.复合型矿业人才的培养

矿山工程以最通俗的语言讲,就是给大地开膛破肚,挖掘埋藏在地下的矿石进行加工提炼,最后得到对经济发展有用的材料或能源。我们单就采矿和选矿过程就能清楚地看到,矿山工程涉及自然环境方方面面。洞采过程中,尤其是水力采煤、水沙充填采矿法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中富含镉、砷、汞、铅、铜、镍、锌和有剧毒的氰化物。像各类捕收剂和起泡剂这样的表面活性物质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危害很多时候是不可逆的。地下的有害气体、液体释放出来,在对矿石进行剥离和选择过程中有产生大量有害废水。在采掘生产地点、选矿厂、尾矿坝、排土场以及生活区等地点产生大量废水。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有害水体就会随着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土壤水循环。地表的生态环境,引发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大型金属露天矿穿孔设备所采用的牙轮钻机,在风流的作用下,可污染大片露天矿作业区。矿石在被破碎、钻孔、碾磨、运输、爆破过程中形成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对人体的危害极大。这就要求矿山工程从业人员不仅有矿山开采、选矿、炼矿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环境生态学的知识,能够给大地尽可能小的“创伤面”,尽可能少的有害水体扩散,尽可能地按照食物链原理、养分循环原理和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等生态学原理给予矿区科学的生态补偿。这是矿山工程能力不断增强,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人类环境意识增强遇到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此外,矿山工程之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如土地征用、环境保护等)、医学问题(如矿井之辐射物、热害、噪声等对人体的危害与保健)都需要既要懂得矿业工程本身,又要懂得法律学或医学等系统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生命伦理意识不断被唤醒的必然要求。像这样把工程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工程与与社会的关系中来看待就是大工程观。传统的矿山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满足现代矿山工程对人才的要求。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培养一定比例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矿山工程实践的需求,在目前传统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矿山专业人才已经饱和的就业形势下,真正需要的人才很难找,大量的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就业难。转换培养模式是必由之路。而在这转换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大工程观视野下矿业人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此为大工程背景下现代矿业工程教育重要内容之一。

2.针对性人文教育

目前的工科院校也都设有人文教育课程。但遗憾的事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能够结合起来进行的人文教育课程微乎其微。大部分还都在各行其道。似乎加入一些诗歌、小说、道家文化、甚至茶道花道这样的选修课就算是人文教育了。实际上,工科学校学生最需要的人文教育是科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尤其是工程价值论。这些内容虽然在他们的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概论中也零星涉及,但18个学时又是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又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等等,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真正展开讲。况且其中还有三个学时是用来考试。很多学校都是5次课就讲完了,很难想象能够向学生讲清楚科学技术的应用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工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如何?如何正确看待工程主体与客体社会历史的统一?例如,小矿问题。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各类矿山12.67万个,其中大矿3279个,中型矿4338个,小矿11.9万个。小矿占到全国矿山总数的93.94%。为国家提供了52.67%的固体矿石量,完成了49.49%的工业产值,解决了500余万人就业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小矿的政策弹性大,稳定性差,鼓励不足,限制有余;管理体制复杂,管理权限模糊;监管手段单一、开采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矿难问题、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几十年来,整治工作从未间断,小矿开采屡禁屡开。一面是大量矿业专业的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转行,一面是小矿因缺乏技术力量等原因被关闭,如果对于矿山专业人员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进行针对性人文教育,唤起他们的同情心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加之制定恰当的小矿服务政策,必然能够使得弱势群体脱贫和零散资源利用实现双赢。增长仅仅是物质的扩大,一国经济增长如果不能缓解不平等、失业和贫困,就不能叫发展。再看开采后矿区占地的复垦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力量使得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一个英国工程师在形容英格兰西部地区冶铁业的情形时说,整个地球好像从里往外翻,它的内脏全部都被挖出来扔得到处都是。西方文明从根子上就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西方人眼里,人“天生”就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最后按照自己的样子又创造了人,并且要赋予人管理这个世界的权利。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明确宣称,在自然存在物中,人是最完美的存在物,上帝为了人本身的缘故而给人提供神恩。上帝虽然也给其他存在物提供神恩,但这仅仅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到了近代,笛卡尔把人有灵魂、康德把人有理性作为的核心依据,继续倡扬人类中心主义。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在此基础上继续以人有理性为由,给人自在地就是一种目的的特权,提出人是所有价值的源泉,道德规范只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所关心的只是人的福利。16世纪以来,西方人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以近代科技为利器,向自然开战,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人类中心主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扬。中国古代则不然。在中国人眼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尽管现代科学已经高度发达,但对于大自然中生命之间的联系依然了解不多。“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它的失败让我们不得不从内心里敬畏自然,尊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按照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大自然是有生命的。人体是一个有机体,大自然也是一个有机体。对于人体而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大地而言,开膛破肚后也需要进可能地“缝合”。今天尽管我们也在努力在矿山工程中实现生态补偿。我国2004年11月就有约2亿亩左右的土地被废弃,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而复垦率不到12%,比发达国家低50多个百分点。而且复垦质量也远不如国外。大工程观要求把工程实践看做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运作体系,一项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生产活动来加以思考。如果将人文主义教育与具体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更容易在工程实践中付出努力。无论是小矿问题还是复垦问题,在工程实践中,在“为”与不“为”之间有着很大的弹性空间。因为复杂的客观现实往往可以让人找出许许多多的理由“不为”。成功的人文教育可以促使从业人员以大工程观为指导,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想方设法呵护自然。如,生态恢复可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的结合;生态补偿也可以实现国家补偿、矿山企业等收益者补偿、社会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而社会补偿又可整合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渠道的形式。如成立矿区生态补偿基金组织、民间环保社团、NGO,通过政策补偿、资金补偿(优惠信贷、减免税收)、实物补偿(劳动力、土地等)。总之,针对性人文教育为大工程背景下现代矿业工程教育重要内容之三。

3.调整专业设置

就像建立大学城是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一样,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最大可能地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和能源。矿石在冶炼过程中也存在着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利用问题。以钢铁冶炼为例。煤炭炼钢过程中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焦炭、煤气和1000度的余热,矿石在烧结过程中会产生800度的烧结矿余热。接下来的炼铁过程将产生1500度的高炉渣和煤气。再接下来的炼钢过程中也会产生煤气及1400度的余热。最后的轧钢过程也产生1000度的余热,加热炉还有800度的余热。这里第一用到了煤气回收净化技术。将三种煤气回收起来后通过化工的办法进行除尘净化后,可供钢厂周边的居民的煤气使用。剩余部分还可以用来发电。第二用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技术。而且回收技术各不相同。焦化过程中的余热回收利用的是利用惰性气体换热的CDQ技术。加热炉800度的余热可以通燃烧过程需要的空气换热。用来预热空气,是空气升温至500度。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燃料。目前钢铁企业利用预热所发的电可以满足企业内部的用电需求。这里面还不算1500度的高温炉渣里面所含的余热。因为至今还没有解决这部分余热利用的技术问题。可见只是有想法没有技术还是妄谈。过去1000度的余热就可以发电,现在的技术70度便可用来发电。能量循环的关键靠技术。炉渣和余热可以用来生产建筑材料。煤炭在焦化的过程伴生有大量的其它化工原料,煤气和余热以及电力可以用来生产化工产品。钢材还可以经过机械浅加工后再行出厂。所有这些技术都可以作为以矿业工程为王牌专业的工科院校的配套专业。这种发展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大工程的概念。“大工程观不是指工程规模本身的大,而是指为大型复杂工程提供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范围的大,涉及各方面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远远突破工程科学知识本身的范围”。矿山水污染问题如果在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则有远比食物链污染更为深远的意义。生态学帮助我们站在人类和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高度,理解人类矿业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改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环境科学有助于我们站在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在有机体迁移、转化、积累中的运动规律的高度理解矿业在自然界产生的水体污染的危害性。了解矿山废水在自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分析水污染在自然环境中迁移的机理以及进人人体后的各种效应,像致畸效应、致突变效应、致癌效应,真正理解为制定各项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供的管理法规。而地球系统科学则帮助我们明白,地球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转机制,懂得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理解人类矿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对地球系统间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认识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从这三个学科看采矿业与环境污染问题,都会给矿业专业的学生以高远的眼界和整体性思维方式。有这些学科基础,才会从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来源与分配,现代工程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水资源危机,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于容纳和分解水中污染物的能力的影响等方面来理解矿山废水问题。这些学科都可以作为矿业工程的辅助专业,结合矿业工程进行教学与科研。此为大工程背景下现代矿业工程教育重要内容之三。

作者:于波 马秋蔚

矿业工程范文4

关键词:采矿工程导论课程;系列专题讲座;翻转课堂

一、课程构建

专业导论课是指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未来发展的向导,对大学新生具有教学、教育的双重功能[1]。采矿专业导论课在帮助学生了解采矿专业基本情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可为学生提供了解本专业的平台,拓展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动性,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2-4]。课程构建思路和实施步骤如下。开课前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特点、兴趣方向及对专业的了解。开课之初对专业概貌和课程体系做详细介绍。介绍角度按照理论课和实践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分类进行。阐述对采矿专业学生而言,需要重视力学等基础课学习,也提醒学好英语、计算机等工具类课程。除此之外,可介绍学院本专业的一些特色和优势[5]。根据培养计划、课时和课程开设实际情况,选择若干门采矿核心课程,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让学生对采矿专业的特点和学习方向有大致的了解。专题前沿的科学技术可开拓视野,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个人作业主要谈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大学学习的规划;小组作业主要按照采矿方向选择某一专题进行研究,了解采矿专业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通过个人展示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程度,也能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小组作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能锻炼文献搜索和整理、沟通能力。调研表明,研讨课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6]。总结部分。对专业学习内容、知识能力培养重点、学习方法及训练途径归纳阐述;对课程后续学习和衔接(包括科研竞赛和专业咨询等)提供一些建议;通过优秀学长的视频和现身说法,了解学长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并获得学习建议。在课程结束之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效果,以便后续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二、教学实践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自2015级开始采用上述导论课授课内容和方法,至2018级已有4届(共计204人)顺利完成该门课程教学实践。与之前主讲教师单纯讲授教材采矿概论相比,课程构建后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教材,教师参与人数和授课内容信息量明显增多,学生从文献资料搜集到专题展示文档的整理制作、论文撰写,乃至后期答辩互动,参与感增强,能力提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导论课程调研准备

认真研读和领会福州大学教学文件、紫金矿业学院采矿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专业认证精神,对该门课程定位。通过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专业选择背景、学习状态、对导论专业的学习期望及今后职业规划等。发放问卷之前提示大家问卷作答要记一次平时成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作答,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采矿专业整体介绍

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授课安排、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要求等内容。按照“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问题逻辑展开和介绍。利用2个课时重点介绍主要专业课程及特点(如提醒学生要学好力学课、数学、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课),学校学习资源和学院教师、实验室及实习基地情况。通过专业整体介绍,一方面,学生初步了解该专业和行业全貌,澄清一些常见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介绍该专业学习重点、特色和发展前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核心课程专题系列

结合实际,从学院培养计划设置课程中选择8门核心专业课程,即地采、露采、井巷工程、爆破工程、矿井通风、数字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山压力与控制,分别邀请8位教师参与,以开设各课程方向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考虑学时要求(每位教师分配1个课时),对各位教师讲座内容和时间等做了建议,请各位教师按照导论课程的要求精炼介绍内容,以便于由此汇集成为一门课程。比如,请各位教师按照对各自核心课主要内容知识、理论基础、技术前沿和应用等加以介绍,并对学生今后学习规划和准备事项提供建议,之后留一点时间与学生做互动交流,答疑释惑。

(四)运用翻转课堂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设置两次课(4学时)翻转课堂,以形成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通过提前布置个人作业“我的大学我的梦”,让学生主动了解采矿专业的所学所用,畅谈各自对专业的认识及今后学习规划。通过提前布置小组作业,即在前期核心课程专题讲座介绍和各自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采矿工程专业有关研究方向和领域中选择某一专题(可以是这个方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方法或应用技术)介绍。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作业,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发挥点评指导和串联引导作用。学生在查找文献资料、团队分工合作及文本制作和展示等环节均发挥了能动性,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对专业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和拓宽。

(五)总结提升对专业的认识

总结课2学时,完成对导论课的归纳总结。一方面,邀请辅导员、班导师及优秀在校学长参加交流,谈他们对专业或大学学习规划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将之前备课采集的毕业生视频和作业文档资料播出。邀请已经工作1~7年不等的各届毕业生代表(每届1~2位),请他们谈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及对学弟学妹的建议。这些资料真实再现了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历程和心理成长过程,有感而发,对在校新生有一定触动,对今后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思考和借鉴。总结课上发放了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还存在的疑惑,以及对课程教学的建议。

矿业工程范文5

摘要:基于仿真实训室的特点,本文论述了仿真实训室在矿业工程专业中建立的必要性。通过仿真实训比较直观的模拟演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为后续实训积累了操作经验,提高了实训的时效性。但由于仿真实训不等同于矿山真实生产,所以师生得正确使用仿真实训,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矿业工程;仿真实训;实训

1仿真实训室的特点和必要性

矿业工程专业仿真实训系统将真实的生产现场缩小化搬到教室来,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矿山生产现状,清楚地观摩到矿山生产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学生能够对矿山生产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仿真系统让学生对矿山设备的外观、基本运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都能有深入地了解,解决了教师理论知识的抽象传输,并且为学生后期进入实训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矿山生产工作都是连续性的,而仿真模拟可以只呈现某一个工作环节,从而可以反复训练学生某一个工作细节,让学生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慢慢熟悉。矿山一线生产随时随处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仿真实训系统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干净的学习和实训平台,教师和学生在仿真实训室没有安全负担,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获得知识技能。[2]

2仿真实训在教学中的应用

矿业工程专业非常注重实践动手能力,仿真实训室是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的一个中间桥梁。学生在进行实训操作以前,先去仿真实训室进行相关项目的观摩实训,在对设备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后,再去实训室完成本项目的实践操作,从而将虚拟仿真和实际操作有机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提高实践操作的效率。[3]由于矿业工程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矿物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可到矿井提升与通风仿真实训室参观,大概参观了解下采矿设备和采矿工序;同样采矿技术专业学生也可到选矿仿真动态实体模拟系统实训室进行参观,大概了解下采矿的下一道选矿工序,从而达到让矿业工程专业学生对本行业领域有或多或少地了解,知道本专业在矿业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几年的仿真实训,采矿技术专业老师和矿物加工技术专业老师都明显地感受到了仿真实训给教学带来的好处。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因为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转变为比较直观的模拟演练;另一方面由于仿真实训系统可以间断性地操作,所以可针对学生某一较弱环节进行反复操练,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一环节知识的掌握和巩固。[4]

3仿真实训需与实训有机结合

学生在进行真实操练之前,通过仿真实训,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矿山生产车间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积累了学生的操作经验,所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仿真实训和实训实习的有机紧密结合,不但可以节省办学成本,解决实训室部分局限性,而且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5]矿业工程专业仿真实训和实训实习相结合,既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沉浸在舒适的模拟矿山环境中,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有机地贯穿融合到仿真实训教学中,并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师和学生在仿真实训室里将某一个单元训练小项目反复演练操作后,再到实训室里进行真实的操作,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的时效性,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只停留在仿真模拟这个虚拟阶段。[6]由于仿真实训室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舒适的实训环境,学生的安全感大打折扣,所以仿真实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责任感及紧迫感;而在真实的实训操作环节,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所以仿真实训必须与真实操作演练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生产观,提高分析判断及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性。

4结论

仿真实训已成为了一种先进且有时效性的实训手段,它不仅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真实生产实训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仿真实训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操作中的一些细节等在仿真实训中未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使用仿真实训,扬长避短,让仿真实训发挥它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以便取得较好的仿真实训效果。[7]

矿业工程范文6

[关键词]矿山工程建设;不安全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057-01

矿建工程施工过程的不规范技术操作,严重威胁着工程的施工过程,一旦因操作不规范引发安全事故,在对施工人员生命造成威胁的同时,还会使采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矿山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矿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认真研究总结矿建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切实分析问题的关键,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付之行动,从而使矿建工程得到最佳效益。

一、安全管理对矿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安全作为所有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了工程的建设效益,由其是对于矿石回采这种危险系数较大并且技术要求较为复杂的工程。矿山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矿建工程建设前充分认识到工程安全的必要性,才能从思想观念上促进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在矿建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受到工程技术要求以及施工形式的影响,产生了很多不安全技术因素,如果不将这些不安全技术因素及时解决,很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发生,危及矿建施工人员的生命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在这个生命至上的时代,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力度,才能使矿山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对采矿业的要求。

二、矿山企业井巷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2.1 井巷工程施工

(1)中段车场采取单道起坡

在对中段车场进行工程建设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巷道起坡轨的铺设,即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两种方式。在工程的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两种方式中施工效果较好的一方。一般来讲,单道起坡的施工材料要比双道起坡少,并且双道起坡还需要固定和弹簧两种道岔,也就是说从施工材料的使用角度考虑,单道起坡比双道起坡少用一付弹簧道岔,正因如此,在中段车场进行工程建设时多采用单道起坡。

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在材料车下放的过程中,负责打点挂钩的施工人员要注意在简易道岔处采取相应的助推措施,确保空车能够顺利地通过简易道岔,防止产生掉道或者飞车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生上述现象,将严重威胁到负责打点挂钩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这一严重安全隐患,在进行中段车场的施工作业中,则一定要使用双道起坡方式进行工程建设,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负责打点挂钩人员的工作难度,还能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弯道井巷施工中曲率半径的选取

如果运输巷道中使用的是7t自粘式电机车进行运输时,巷道的曲率半径就采用13m左右,其他的则一律采用9m。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曲率半径选取的较小时,巷道的弯度也就相应的较大,一方面就是这种状况下进行施工就容易加快钢丝绳的磨损,钢丝绳在磨损到一定的程度后绳断则伤人;另一方面采取这么大的弯度的弯道时,进行爆破时落下的废石就不会直接落到底板,但又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可能,这就为巷道内运输的安全性埋下了不小的隐患。所以,最为合适的巷道弯头曲率半径应为12m。

2.2 开拓巷道工程施工

(1)中段车场轨道间安全间隙较小

在进行中段车场施工时,双轨间的安全间隙一般来说是控制在1.3m,但在实际的轨道铺设作业中,很多中段车场轨道的间隙只有1.2m,以至于当运输任务较重时,很容易发生双轨间挤伤施工人员的安全事故,尤其在发生变形的运输车和超宽材料车间的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更大。因此,在施工中要求应采用1.4m的中段车场轨道安全间隙,以保证运输车的安全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巷道的高度较低

大多数巷道的断面都是三心拱,其墙高一般都是控制在1.9m左右,当然还是有很多金属矿采未能按照标准来进行巷道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对于有架线的巷道中,如果墙高达不到施工标准的话,非常容易发生机电安全事故,给矿山工程的建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采矿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纵观整个采矿工程,做好采矿工作面施工的安全技术对于整个工程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切眼和分斜坡的开口方向

切眼和分斜坡的开口决定了工程施工运行的安全系数。相关长度的不准确以及开口方向的不确定都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严重的还会发生垮帮现象。因此,施工方在确立切眼方向时要确保切眼能沿着矿层的正斜方向,并预留足够的长度。同时,开口的方向也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标准,使其能够垂直于主斜坡。

(2)伪倾斜推采的超前开采距离

相当一部分采矿工程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对伪倾斜推采的超前开采距离的测量不够精准造成的。施工人员必须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保证上部超前开采的距离小于回采的最大空顶距离,以确保矿山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四、矿山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严格落实审批制度

严格按照矿建工程安全施工的标准对工程条件进行审批工作,确保矿建工程不会对环境及人民生活造成影响,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2 选择合适的开采器械

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器械使用标准来选择合适的施工器械,确保使用具有安全质量合格证的施工器械。另外,矿建工程施工企业还应切实做好一些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定时检查防护装置的状态,以确保工程施工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下去。

4.3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检测

只有在施工地区空气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才能够开展施工工作,目的是为了防止施工人员在回采作业中出现中毒现象。因此,要加强对矿山施工作业区空气质量的检测力度,尽一切可能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性。

4.4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矿山企业要在矿建工程建设过程中,逐渐完善工程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工程施工的巡查,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另外,还要实行工程安全控制管理机制,确保每个施工人员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对矿建工程施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随着矿山企业对采矿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采矿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稳步提升,但在矿建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致使部分技术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因此,矿山企业必须提高施工的安全保障,在保证矿建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的同时,研究分析出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严格按照施工行为规范的标准进行技术操作,逐渐完善工程计划,尽可能消除工程的安全隐患,从而不断提高矿建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为施工人员打造一个安全的良好施工环境,确保矿建工程施工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锐锋,探讨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124-138.

[2] 弓小平,木合塔尔・扎日,黄滚等.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改革现状与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10(3).

矿业工程范文7

关键词:矿业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措施

正文:

1.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一定的方式对矿业工程的建设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贯穿矿山建设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决策阶段,到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都少不了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矿山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可以组织和协调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促进各环节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矿业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矿业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确保矿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等。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矿山工程建设过程中,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下,矿山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矿业工程的继续发展。

2.1矿山企业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矿山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已经在保证矿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矿山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矿山企业对项目管理不够重视的情况,很多矿山企业的项目管理只是表面工作,纸上谈兵,没有将项目管理落实到实处,另外由于我们当前的法律并没有对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了没有一个法律制度对矿山企业的这种行为进行约束,这也是我国的矿山工程项目管理无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原因。2.2项目管理的范围有限目前我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有限,项目管理应该对矿业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矿山企业的项目管理只存在于矿业工程的施工环节,项目管理部门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对矿业工程的施工进行指导和监督,而其他阶段并没有项目管理,这就导致了项目管理无法发挥出原本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的决策环节、设计环节进行管理,也就不能够有效的控制矿山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3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我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行业中缺乏高素质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其他岗位上转过来的,没有经过专业的项目管理培训,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才能,导致目前我国的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不能够对矿业工程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还会制约矿业工程的发展。

3.加强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矿山企业的生产对象是地下的自然资源,这就使得矿业工程的项目管理与一般工程的项目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我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矿山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使项目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矿山企业的发展。

3.1矿山企业加大对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

矿山企业需要加大对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不仅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还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增加对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积极配合项目管理的工作,为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对整个矿业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发挥项目管理对于矿业工程发展的积极作用。

3.2建立健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加强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对矿业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建立健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需要借鉴现行的项目管理的体系,再结合矿业工程的行业特点,确立起符合矿业工程实际工作的项目管理体系,对矿业工程的建设进行协调和控制。建立健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还需要注意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约束机制则可以保证员工的正确工作态度。在完善的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约束下,更好的促进矿山企业的发展。

3.3提高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已经逐渐不能够满足矿山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提高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提高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矿业工程的进度管理,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提高矿业工程的进度管理,就要确保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对矿业工程的整体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每个阶段的任务都作出具体的规划,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从而保证矿业工程的工期不会被耽误。其次是对矿业工程进行质量和成本控制,保证矿业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控制投入成本,最大限度的保证矿山企业的利益。最后是对矿业工程进行安全和现场管理,保证矿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孙幼平,吴和平,周旭.矿山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5,(11):241.

[2]高建华.矿业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科技传播,2014,6(15):101+99.

矿业工程范文8

通过分析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和欧林工学院的教育可知,其教育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与企业合作。大学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也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要到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教学中;学生部分课程的学习是在企业中。2)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学习。实习或企业学习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实验、设计、实践练习、实习等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大,学习成绩由企业评价。3)工程技术与职业道德并重。学生要了解工程工作的社会作用,善于沟通,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

我国“卓越计划”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提升的核心。而现代采矿是一个涉及基础知识面很广的专业,我国的采矿业目前正面临着从重视单一的井下机械化、自动化开采向井下全面机械化、自动化、安全、舒适、高资源回收率,以及保护矿区环境、实现完全开采成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采矿转变,为此采矿人才培养就要适应采矿行业的发展。华北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参考国际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即加强与企业合作、重注实践环节的学习、工程技术与职业道德并重的理念,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人文教育等着手,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有如下三个方面。

2.1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

为了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起到关键性作用。煤矿现场的实践教学对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目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已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可保障学生到企业的正常学习。从2010年开始,我校采矿工程系毕业生到该生就业单位完成毕业实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就业单位实习的新模式,缓解了实习压力,提高了实习质量,并逐渐推广。该模式可使学生提早熟悉就业单位相关生产环节,缩短见习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2.2形成四大课程体系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采矿技能训练与培养,却忽视了宏观、综合的知识培养,忽视了坚实的数学、力学、外语等基础培养。在有限的大学四年时间内,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势必会挤压原有理论课程的学时。这就需要在授课内容上进行调整,精简一般工艺性、技术技能性、常规工序、操作性的内容,通过实习和实践去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校采矿工程专业逐渐加强机电方面课程教学,并逐渐形成以四大专业理论体系,即以采矿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设计与优化等课程为代表的采掘理论体系,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岩体力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等课程为代表的力学体系,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矿工程图与CAD课程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体系,以机械设计基础、矿山机械与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矿山机电等课程为代表的机电理论体系。

2.3“采矿精神”及其实现途径

精神培育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志愿精神、职业精神等,是一个专业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凝练所形成的一种特质,它是这个专业责任、荣誉、社会认可、价值取向等的一个凝聚体。1986年,中国矿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首次提出了“发扬采矿精神”的口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提出了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彰显该校办学特色,激励师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发图强。我校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中适时提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重合作、守纪律”的采矿精神。煤矿生产是复杂而又艰巨的劳动过程,采矿卓越工程师要具有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识状态和思想品格,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等等。我校采矿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1)每次实习时,要求实习小组邀请矿劳动模范为学生做报告,宣传能吃苦、能战斗的采矿精神,其效果在学生就业及其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发挥。2)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具有采矿精神,在教学和工作中做到表率作用,在课堂教学和生活中不断的讲解和灌输采矿精神,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如邀请回校毕业生、来校的企业人员、国家局党校培训班等有关人员为学生作报告,交流经验等。时至今日,许多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脱颖而出,采矿精神也得到企业的一直好评。采矿精神的内涵已经成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做人的准则,成为人生奋斗的原则,成为永远的精神支柱。

3结论

矿业工程范文9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准分布式测量、抗电磁干扰等独特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后,国内外科研单位利用光纤光栅优异的特性开发出多种体积小、耐腐蚀、持久可埋入检测体内部的传感结构。1995年,A.Schena,R.falciai,R.Fontan提出在结构物中使用光纤Bragg光栅进行应变测量。由于光纤光栅体积小、结构多样,可在不破坏结构物的基础上埋入结构内部进行长时间检测,并且测量结果线性度和精确度均很高。国内学者柴敬、常心坦为探索相似模拟实验中的新检测方法,在光纤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使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相似模型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时域反射技术的新型微弯光纤传感器,用于对相似材料模型的应变、位移检测,构建了使用光纤检测岩体变形的基础。2005年,赵海云、王杰明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立体相似模拟材料内部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测量,解决了多年来对立体模型内部参数测量困难的问题。2007年,柴敬、魏世明使用将裸光纤、自制蛇形传感器和光纤Bragg光栅埋入材料内部进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光纤Bragg传感器在考虑波长的动态范围,可以进行小变形和破坏过程的测试。魏世明、柴敬为探索光纤光栅传感器在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在相似模型底部埋设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方法来检测采动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应力,最终结果表明,采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可使得反射波长发生偏移,这为应用在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力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2008年,柴敬、魏世明、邱标等研究了光栅—传感器结构—岩层之间的应变传递系统,建立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传递理论,给出优化了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结构和钻孔尺寸,并在工程中应用。在以往相似模拟实验模型检测中,通常使用位移计、电阻应变片等以准确把握模型受力变形情况,模型内部检测受到模型体积限制,使用常规仪器进行测定时会破坏结构,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光纤光栅传感器在相似模拟实验中提供了一种新型检测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克服了常规电类应变传感器寿命短、易受电磁干扰、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实现了长时间、防水防潮、高灵敏度检测。

2在室内岩石试件试验中的应用

地下工程中需要对岩石进行大量的力学试验,但岩石内部是具有空隙的非均质体,其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所以需要对地下大规模工程岩体进行连续和实时的变形检测。光纤光栅传感器是无源检测器件的一种,用于岩石试件变形破坏检测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2000年,Hattenberger.C.S,Naumann.M,Borm.G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与传统技术手段对岩石力学应变测量做了对比试验。分别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片粘贴在圆柱形岩石试件表面,在单轴压缩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压缩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手段。2003年,Hattenberger.C.S,Naumann.M,Borm.G在岩石试件实验中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与传统电类传感器做对比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测试精度,指出最终的结果受到粘结剂的影响,并给出不同粘结剂的影响结果。2012年,Re-insch.T,Blcher.G,Milsch.H为确定岩石在温度和三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做了对比试验。最终测试结果说明光纤光栅传感器精度高,变形结果也更接近于岩石的真实应变。国内学者魏世明、柴敬为确定在岩石变形中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的应变传递系数,在单轴压缩实验中分析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表面粘贴状态下的应变传递特性,最终测试结果表明光栅传感器测量精度优于粘贴于同位置的应变片。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室内岩石式样单轴、三轴压缩实验中的应用表明,光栅比传统电阻片具有更优异的精度测试和特性,再完善埋入和表面粘贴的应变传递模型后,为光栅检测岩石破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3在锚杆支护稳定性检测中的应用

锚杆支护具有施工简单、控制围岩变形效果好的优点。锚杆支护的质量成为决定巷道安全性和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但受围岩环境影响,锚杆支护的可靠性和寿命受到制约。

3.1在锚杆测力计上的应用

2005年,柴敬、兰曙光、李继平等针对现有锚杆支护质量检测无法进行远程监控和对支护质量进行全程检测等缺点,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粘贴在锚杆杆体表面与传统电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传感器结构简单,可实时检测。柴敬、李毅、赵文华等利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构建锚杆支护检测系统并做了实验,在实验室模拟煤矿井下巷道锚杆支护的受力过程,通过拉拔实验,光纤光栅端头式测力计检测锚杆轴力与杆身光纤光栅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测试应变结果相一致,且光纤光栅传感器易于安装,可以重复使用。光纤光栅锚杆测力计埋设如图3所示。在锚杆检测试验中,锚杆使用时间长,为剔除温度带来的交叉敏感,柴敬、李毅、邱标设计了温度补偿光栅解决了交叉敏感问题带来的影响,测量结果线性度很好。

3.2在围岩变形检测中的应用

2000年,PhilippMNellen,Frank.A,Brnniman-net.R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隧道变形进行了检测,为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在传感器安装时采取了特别措施,排除了长时间检测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HattenbergerC.S等开发了一种在岩石开掘过程中测量应变的光纤光栅地震波检测系统。在加强树脂锚杆上粘附光纤光栅用于探测岩土工程结构中的静态和动态应变,新型传感器在改善信噪比以后,还可进一步提升检测时的敏感度。与此同时,研发者还设计了与检测信号相互匹配的光纤光栅地震成像系统,并在岩石巷道内进行了现场试验。苏小杰、高艳磊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巷道进行了静态实验研究,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粘贴在锚杆上,分别布置在巷道3处不同地点。测量巷道放炮后对岩体的影响,分析岩石裂隙的产生。蒋奇、隋青美、张庆松等为弥补电磁传感器在隧道长期检测时出现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隧道应力应变检测用的FBG锚杆传感器,通过制作完成的FBG锚杆进行动态测试,可以实现长期检测的需要。光纤光栅传感器作为锚杆检测的敏感元件,在围岩应力检测中抗干扰能力强、耦合损耗小、寿命长,可以形成光栅传感网络,可实现实时、长期检测。与锚杆测力计相比,其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且为本质安全型,符合井下检测安全防爆的要求。

4在矿山火灾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光纤光栅优异性能被广泛认可,针对光栅特点进行特殊封装后的传感器在现场应用越来越广泛。矿井内采用电信号火灾探测存在设备灵敏度低、易受干扰、传输距离短等不足,研究者们提出使用光纤Bragg光栅火灾探测器探测煤炭自燃理念。2008年,王宏亮、乔学光、张晶等针对光纤Bragg光栅在高温段的线性特征,设计了一种高温光纤Bragg光栅的传感探头,在250℃环境下误差波动不超过0.06%。2009年,付华、蔡玲提出了使用金属化封装技术制作的光纤Bragg光栅探测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煤矿火灾检测系统能够提供详细的巷道温度分布情况并且可以及时报警,便于作业人员防灾灭火。2010年,针对采空区自燃事故,魏世明、柴敬、许力采用特殊合金材料封装制作了光纤光栅火灾探测器,传感器与解调仪、数据传输线、控制系统组成了矿用火灾探测系统。通过检测井下温度变化率来预警是否发生火灾,并且可以进行实时检测,缩短了火灾报警时间。现场实际条件复杂多变,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技术研制的温度传感器及时采集温度的状态,尤其是对骤变的温度进行预警,对保证现场人员安全有重要意义,了解采空区煤岩的温度变化,就能有效控制煤炭自燃灾害。

5结论

(1)在工程应用中,光纤光栅传感器所处环境复杂多变,光纤光栅传感器不仅测量精度和安全性可满足需求,在使用寿命和便携性上也符合工程应用条件。光纤光栅传感器自诞生以后,优异的传感特性在结构物健康检测、室内模拟试验、岩石试件变形检测等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岩体变形破坏检测研究很多,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封装埋入岩体内部传感器使用寿命长、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可实现长时间、不间断对岩体应力检测。接入波长检测系统后,可实时传输测量结果。

矿业工程范文10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煤炭行业也在大跨步地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中国高校的采矿工程专业来说,就是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和研究的专业人员。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已有百年历史,专业基础厚实,学科优势明显。已建设为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依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然而现行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和煤炭行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进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研究和优化探索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并借鉴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对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进行探索优化,从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生。

 

1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

 

(1)学生普遍缺乏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学习。由于中国矿业大学和神华集团等用人单位用 CET-4和计算机二级通过与否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因此,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注重通用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忽视专业英语、通用软件和专业科研软件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和《Visual Basic》,学时较少,课程内容理论性很强,实用性较差,缺乏对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Flash、PS等)的讲解,导致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相对较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大二之后,学生的英语考级压力相对减轻,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也相对降低。采矿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都是在大三和大四阶段,该课程需要将采矿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知识紧密结合,对学生英语功底要求很高。然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往往不够高。事实上,很多学生即使通过了英语四、六级,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及撰写科技论文时仍比较困难。

 

(2)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时间少。实验教学软硬件比较陈旧,教学模型数量较少,学生的模型课课时安排较少,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有些课程的实验教学课时或者设计作业课时安排较少,最后都会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期末成绩,比如《采矿学》实验6学时,《矿山电工学》实验4学时,《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实验2学时,《非煤开采技术》实验4学时、《采矿学》课程设计3周,《岩层控制的实验方法和实测技术》实验8学时,另外地质认知实习五天,矿井认识实习3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3周,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学时的安排一般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要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完整的考核体系。很多实习单位和带队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会将大部分实习时间安排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观一些危险度很低的地方,如洗煤厂,供电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因此很多学生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直至毕业实习,下井次数都很少,现场跟班参观生产工作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学生对矿井现场的了解十分有限。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带队老师一般很难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状况准确掌握,基本上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内容、实习报告格式是否规范、学生是否担任组长或班长等职务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4)学生对创新活动参与度低,参与课题项目缺乏途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创新项目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增强成长自信心的活动。虽然每年中国矿业大学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但是学生普遍参与度不高,缺乏热情。同时,部分同学有参与采矿工程课题项目研究的想法,想通过参与课题项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缺乏途径。

 

(5)教师重视科研活动,轻视教学。目前中国大学教师的职称评审,实际上主要依据科研,即有没有科研论文、论著,有没有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教学在职称评审中虽然也受重视,作了很多规定,但大都显得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评审职称时,论文、科研项目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导致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出现。有些教师没有统筹处理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使教学水平得不到保证。

 

(6)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目前,各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使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学生在矿山企业实习时间偏短、实习过程简单,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许多企业考虑生产和安全等因素,不愿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学生通常只进行象征性地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也使教学质量难以满足要求。

 

(7)学生缺乏国际视野,有出国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基础厚实,学科优势明显,师资队伍庞大,但是具有出国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较难做到与国际接轨。同时,大部分采矿专业的学生限于本校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与国际进行交流的经历与体验,导致了他们缺乏国际视野。

 

2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优势

 

(1)先进的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采取双元模式,其中的“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企业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而且,企业会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部分资金,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提升了学校教学设备的软硬件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学校培养出的优质人才,投身到企业建设发展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最终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2)严格的教师选聘制度和考核体系。澳大利亚大学在选聘教师时,不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往往还需要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2002年澳大利亚科学教师协会出台了《全国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具有学术权威性,为教师入职审查和在职教师考核提供标准依据,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倘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上提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布置一些平时作业来培养学生查资料、写作或团队协作能力。3~4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然后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平时作业,在课程展示作业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进行打分,最后计入课程总分。期末考核方式多种多样,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展示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5)完善的实践教学。澳大利亚采矿工程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高,实践教学完善。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提交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在课程结束后,学校会安排与该课程相关的实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

 

3中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优化

 

3.1创新教育理念

 

人才培养立德为先,立学为基,既要加强专业教育,注重“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也要加强思想品格教育,注重“树理想、强意志、勇实践、讲奉献,”。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同时,实行教学与科研分开的双轨制职称评定制度,平衡教师课程与科研时间,鼓励教师集中精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学校优质资源,进行科研创新。

 

3.2优化教学方法

 

中国矿业大学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采取“3+1”或“4+1”方式联合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澳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等在国际采矿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学合作,试办采矿工程本科生国际班,面向全球就业。

 

定期邀请国外名校教授到采矿工程专业进行专业授课或者做学术报告,同时,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和优秀教师公派出国留学澳大利亚大学,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

 

鼓励小班教学,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专业课程由传统的“一课一师”变为“一课多师”,教授与副教授合作讲课。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增加学生与老师的联系,构建多元学习模式。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写、交际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编程能力。

 

3.3完善培养模式

 

实施采矿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具有宽厚的矿业领域专业基础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采矿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采用“4+2”的模式培养,即本科阶段四年,专业硕士阶段两年,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也可以采用“2+2”的培养模式,即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在国内接受传统的本科教育,后两年去国外接受开放式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际能力。为了选拔拔尖人才,为我国矿业系统培养中坚人才,实行“3+2+3”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贯通本科三年,硕士两年,博士三年的培养过程。卓越采矿工程师推行“三二六”教学模式,即实验室学习、科研室研习、煤炭企业实习的“三习”教学模式,双导师(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合作的协同指导模式,六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学习模式。

 

3.4加强实践教学

 

改革传统的演示型实验教学,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学生独立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提交报告。增加和更新实验设备和实验模型,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5改革毕业设计

 

推行多种毕业设计组织形式:“大专题小设计”、“小专题大设计”和“全专题”,采取不同的实习组织形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与用人单位协商、实习内容由用人单位安排,学生的安全由用人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按实习要求提交实习报告,但实习报告需要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负责人签字;对于少数推荐的免试研究生,可由研究生导师结合科研项目安排,直接进入课题研究,最后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上需要有研究生导师的签字。同时,加强毕业答辩工作,增加提问时间,丰富提问内容,减少提问概念性问题,多提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问题。

 

3.6加强师资队伍

 

改革教师评价方法,完善教学名师评选制度,表彰工作突出的优秀教师;深化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完善遴选制度,公开对外招聘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延揽高层次领军人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3.7完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单一闭卷考核,增加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展示等考核方式,同时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对于闭卷考试,出题方式要灵活多变,少出概念性问题,多出论述和简答题,重在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

 

完善实习考核体系,在实习报告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同时,采用实习“一矿一工一师,定时轮岗”,即一个工人带一个学生,负责该生实习环节,包括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实习成果和实习实践等,定时轮岗,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现场,掌握专业知识。

 

4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需要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出发点,采矿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煤炭工业的需要。因此,优化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补充采矿工程专业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化办学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矿业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

矿业工程范文11

1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传授的是静态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了固定的思维。现有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业教材为重点,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目标,其它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实验和实习)环节,学时往往很少,而且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验证手段,并非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与实践难以沟通,甚至脱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其理论教学的基础较好,但实践性教学因设备、实习场地的不足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其实多数只是“应试型”或“知识储存型”,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与企业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于采矿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学科本身的实践性很强,仅有书本知识是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的,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灵活地解决问题。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采矿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采矿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岩石力学、煤矿开采学、矿山机械、矿井开采设计、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配备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学生通过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过程,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矿山这个陌生环境的了解。学生通过地质实习,才能了解煤炭的形成过程、井田的地质构造及煤层的赋存状况;通过认识实习使自己在学习专业课前对矿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生产实习以使自己在学习专业课基础上熟悉矿山的开拓系统、巷道布置、矿井生产工艺及设备配置、采区划分、巷道支护及煤矿矿压显现规律等情况;通过毕业实习巩固对矿山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采矿技术人员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环。

3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困难

采矿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煤矿现场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设置采矿专业的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煤矿科技人才。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即便在最为困难的发展时期,始终坚持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作用。如今,煤矿效益改善了,企业对采矿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学校在学生的生源和分配方面也有了保障,但学生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3.1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2005年以前,该专业招收两个班级近60名学生,最困难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出现过招收一个班级27人的现象。2005级采矿专业招生在两个本科班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单考单招班,2011年仅采矿本科班就达到了7个班级230人的招生规模。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在课堂教学方面尚可得到保证,但在实践环节上却困难重重。而且认识实习(包括地质实习)和生产实习均在每个上半学年结束后的6月底开展,两个年级近14个班级的实践教学已无法在1~2个煤矿企业完成,必须有4~6个煤矿才能完成。而同时找到适合学生实习的4~6个实习地点的确存在困难。

3.2企业的接纳态度

煤矿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生产实体,安全生产始终摆在首要位置。目前,企业不但要承担本科类采矿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还要面对技校及高职类院校的实习安排。同时,实习周期普遍在3~4周的时间。大量学生较长时间的现场实习,必将对煤矿的生产安排产生影响,企业普遍不愿意接受实习安排。而且学生下井没有同企业签定任何协议,曾出现过技校学生在矿山实习发生事故的情况,企业怕承担责任。另外,已建及在建的新矿井住宿条件有限,通常只能安排10人左右的实习,难以保证30人左右的一个班级的住宿安排。

3.3实习资金的有限

采矿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一般。西安科技大学采矿专业认识与生产实习的经费,人均单次实习费在150元左右。教师在安排实习时,基本是靠同学及学生关系联系实习地点,且考虑因素较多。远的地方会顾忌到消费太高,近的地方如陕北黄陵、宁夏灵武矿有较好的地面实践基地及井下实习条件,但相关的培训费用太高。一般培训一个工人的费用在1000~2000元左右,而一个学生的费用达不到50元,造成带队教师凭个人关系联系一次实习后,就不好再找矿方洽谈来年的实习事宜。

4解决思路

4.1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4.1.1改进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专业课的教学,应当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不是枯燥的教材知识,而是丰富的实体,它将理论学习、科学实验以及生产实践和科研训练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检验、应用与更新。在校内,应加强采矿专业实验室建设,利用各种实验手段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保证实验室对学生的有效开放,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观察、认识、分析、综合”的实践过程。在校外,应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4.1.2改进教学制度,增加创新型实验学分在教学过程中,除过一些为强化某个知识点而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外,应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增加创新型实验学分。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只给出实验题目和目的,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方法包括实验仪器均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来完成。设计性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本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设计性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性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保证创新型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增加专业课的实验学时,同时加大对重点专业的实验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室种类齐全,仪器、仪表以及有关设备规格完整。

4.1.3改进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素质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视传授书本知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重点,进行“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以应试为目的进行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甚至老师讲错了,学生也很难发现,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很难发挥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起来,与现代社会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很难一致。考试方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传统的考试总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及公式,往往是告诉已知条件,套公式求结果,这样的考试形式,其导向依然造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结果,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定义、概念及公式不必要去死记,如果需用,可以去查阅;其实,实际工作中没有那么多已知条件,为了得到某种结果,必须自己去寻找已知条件。

4.2生产实习的改革

4.2.1考虑认识与生产实习分开安排目前,毕业实习由于实习人数分散,通常是三、五个学生为一组去矿山实习,安排难度不大。对于以班级为实习主体的认识与生产实习,如果在同一时期安排多个班级,带队教师的安排与实习单位联系均存在困难。可考虑将教学计划作适当修改,将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错开布置。如将生产实习安排在6月底,而将认识实习安排下半学年开学前一个月或安排在寒假放假前一个月内完成。

4.2.2实习周期的缩减可在学校建立小型化的模拟矿山环境,以实习周期三周为基准,学生前10天在学校学习,主要是学习及加深矿山开采的基础知识,观看虚拟开采现实系统,并在模拟的小型化矿山环境中操作及了解矿山生产及开采工艺等,这样可将矿山实习时间压缩至10天左右。

4.2.3建立稳定的煤矿实习基地设置采矿专业的高等院校,由于每年的实习由院系或带队教师联系,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企业生产任务的繁重,频繁的实习安排难以妥善布置。中国矿业大学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已建立两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建立稳定实习基地的问题上,学校与企业的地位是对等的,可通过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方式开展。学校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给予科研上的支持,企业可在学校的实习安排上提供支持,并在经费上予以减免。

5结语

矿业工程范文12

1.1建设目标

将社会进步的需求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依托,对当前采矿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保留,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都贯穿着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的内容和专业内涵进行扩充,要对新教材的建设进行加强,还要推动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升教学团队的能力,提高院校实践教学的硬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更多的基础扎实、能力强、知识广、综合素质高的采矿人才。

1.2建设方案

1.2.1对于采矿专业国内国外发展的动态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全面的调研,在此基础之上,将“学习、创新、实践、交流、适应”这5项能力作为培养采矿专业人才的标准,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1.2.2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要将专业实验室作为建设的重点,在这个基础之上,要对独立实验课程的建设力度进行加大,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程度要更强调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对于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也要加强。

1.2.3要对建设新教材的步伐进行快速的推动,在教材中要引入最新科研成果的内容,对于重点主干课程的新教材的编写要加大力度,还要设计新的毕业设计配套图册,教育部将一些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材的修订纳入了部级规划教材的建设。

1.2.4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强化,对于实践教学的改革要进一步的深入,更好的实行系统化的改革,其改革重点是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对专业实习的模式进行改变,传统专业实习模式中,老师充当主导者的角色,要对这一点进行改革,要让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充当主角,要对学生的交流和适应能力进行培养和加强。在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强化的时候,还要对毕业设计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学校培养出适应不同社会层次需求的人才。

1.2.5要将课程负责制在教学中推行,还要推行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要对教学团队中人员的搭配中要注意老中青的合理配置,还要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特长组建最好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为了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可以通过实行课程负责制来达到目的。对于课程负责人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经验丰富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来确定,尽量选择教授或者教学骨干担当课程负责人,其他相关的教师为课程设计团队的成员,课程教学工作由教学团队来完成,和教学相关的教材的编写工作也要有教学团队来完成,对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改革需要课程组织形式的保证,实践环节的改革也需要课程组织形式的保证。

1.2.6要将部级重点学科的优势作为依托来将本科导师制进行全面的推广,要让学生在课题研究早期就进入课题组,和导师一起完成科研工作,要将毕业设计分组和导师制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有利于科研训练连贯性的加强。

二、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进展

2.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在过去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而为了顺应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要调整人才的培养方案,将培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这也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目的。要培养更加全面的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采矿专业知识基础,而且综合能力要强,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采矿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的全方面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2.2优化毕业设计环节

应该将多种毕业设计组织方式在人才培养中推行,例如面向设计单位、部分研究生可以推行“大设计、小专题”的组织方式;面向非煤系统、研究生、科研院校可以推行“小设计、大专题”的组织方式;面向研究生、科研院校可以推行“全专题”(类似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式。对于实习组织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要以指导教师支持为辅,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辅。可以采取下述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对于那些被分配到同一实习单位的学生,让这些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现场导师负责指导工作,学生进行自主室习;第二种是校内的导师联系实习点,校内和现场双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习;第三种是推荐的研究生,还有就是参加导师制的学生,直接和导师进行联系,进行自主实习。对于毕业答辩工作也要加强,在改变了毕业设计内容和形式之后,应该严格的把好出口关。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进行毕业答辩,一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矿井的设计,然后一起答辩,对于在这个矿井设计中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内容的介绍,然后老师进行适当的提问。

2.3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方便的对实验课程进行预习,对实验内容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解,要制作全过程的视频。还要通过互联网建立虚拟实验室,可以采用虚拟现场、三维动画等软件。开发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现代化矿井漫游系统”、“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深基点多点位移计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等。学生可网上共享。还要增建“巷道支护质量监测监控技术”,能够对不同的断面巷道进行变形和应力的监测,利于学生使用各种仪器仪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