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05 16:58:20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

一、互联网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挑战

在现如今互联网发展的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其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的做好应对措施,那么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堪忧。总的来说,其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的地位开始下降

从银行产生之处至今,其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降低银行的实体地位。从本质上来说,风险的根源在于新金融势力凭借平台的优势垄断了客户的“三流”信息,银行对客户信息获取的渠道被技术性阻断,从而无法针对客户快速变化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创新。另外,一大片互联网电商的出现不断冲击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其中尤以阿里、腾讯、苏宁的表现最为突出。

(二)银行传统的优势逐渐丧失

一直以来,银行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银行在政策红利、资金成本、信用成本和作业成本四个方面,这也是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比较突出的方面,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金融工具为各个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平台,也就是银行传统的优势正在面临被蚕食的风险。

(三)银行的业务正受到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冲击。

互联网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主要变现在两个个方面:首先是客户的冲击。阿里巴巴、淘宝本身就有大量的客户,这些客户既包含他们平台上的电商,也包含网购用户,这些客户是阿里集团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而传统银行即使转型做互联网也没有一个具备这样的优势。

其次是生活方式的冲击,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智能手机也伴随着我们穿行于大街小巷,时时刻刻为我们进行网络社交服务。消费者的习惯就是市场,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面对这样的变化,银行已经不能够满足未来客户需求,现在人们更喜欢的是足不出户,一切事情在网上完成,互联网金融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这强大的互联网金融面前,传统金融靠改变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不完全有效。现在需要的是全新的模式,而非旧有模式的延伸。

二、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的空间

前面已经提到过,面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是商业银行运用好互联网金融发展自身的有力保障。

(一)积极开展电商平台业务

城市商业银行在总的发展来看,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可以说开展电商平台业务是其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保障,因为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在结算、信贷等方面的优势极为明显。但是,还应当看到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战略定位、竞争定位等方面还要有些创新。

(二)城市商业银行要利用好新金融力

就要求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城市银行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和最新的金融力量进行互动,做好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所起到的融通功能在于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管理。银行凭借资金优势在流动性方面做得比较好,而新金融势力凭借信息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潜力。这就是两者进行合作互补的基础。

三、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未来发展

从上论述可以看出,在信息化的时代,商业银行应当突破传统银行发展的模式,将自身放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利用好现代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环境。其未来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开始,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构,建立便捷、快速、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新形象。一是以业务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加强沟通效率;二是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申请到审批的各项中间环节。

(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

整合内外部资源,面向客户需求,打造产品、服务、场景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选择搭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物流等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企业合作,实现客户流量的导入。在服务方面,打通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渠道优势。在产品方面,除实现线下产品线上化外,更加大力开发推出面向互联网客户的金融产品,形成一站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品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商业场景,打造融合生产、消费、生活、投资、娱乐等全方位的平台,增强用户与商业银行的粘性。

(三)构建多方合作渠道,借力发力

商业银行应寻求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拓宽渠道,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积极与电商、第三方支付合作,开发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宣传推广自身品牌;积极探索与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合作,实现营销前移,将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与手机捆绑,达到与客户的深度连结;与实体商户合作,快速获取各类应用场景;与金融同业合作,研发各类适合互联网特点的金融产品。

(四)探索体质创新,实现专业化运作

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约束,建立起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可探索考虑成立专门的互联网公司或者事业部,建立与互联网企业可比的薪酬激励、人才引进与产品创新体制,在该体系内实现互联网化的专业运作。同时,建立相应的客户体验团队,帮助科技开发人员充分理解用户需求,有助于完善产品各项功能,力争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此外,与互联网企业相仿,建立快速补偿和风险容忍机制。通过上述体制改革与创新,重构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的日常经营运作模式,提高市场化程度。

参考文献:

[1]余晓娜.直接融资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与发展转型[D].浙江大学2016

[2]沈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业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智能银行;互联网+;发展;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十”在推动社会各项改革的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互联网+”的未来社会发展规划蓝图,为包括银行金融业在内的多个传统行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最新的改革方向。而对于银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革新的开端,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智能化技术改造传统银行服务,打造更快捷方便的“智能银行”,是银行在“互联网+”时展的必然趋势。

一、智能y行的概念

“智能银行”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概念,主要针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以及在智能化时代里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为客户打造的开放性通道。具体而言,“智能银行”概念的产生是金融创新和互联网科技的相结合,银行通过为客户开设智能化的交易服务流程,将传统的有时间、空间及服务人数限制的银行服务延展至全天候、无空间界限以及随心所欲的全新服务方式,通过智能化服务的应用,优化银行内部资源配置,提高银行业务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客服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二、智能银行的优势和价值

1.智能银行的优势

在当今社会里,网络科技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推广,让不少生活服务逐渐能通过网络及手机应用进行办理,为各类服务效率的提高创设了更好的基础和平台。智能银行最大的优势正是在于通过无时间、空间和地域局限的网络科技,让银行服务突破传统服务的约束,让客户服务能得到更快速、及时和合理的处理。其次,对于银行而言,智能银行的推广一方面能让银行内部的机构设置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尤其在营业网点的设置方面,智能银行能减少客流量、网点成本对选址的限制,为银行实现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智能化服务最大的优势是减少了银行投入在柜台的人力资源,通过自助设备、网银应用等代替了人工服务,让银行能将人力资源投入到其他业务领域,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1]

2.智能银行的价值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正从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进行渗透和改变,这对于属于传统行业的银行金融业而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智能银行概念的提出,首先便是针对银行从传统的发展方式向“互联网+”转变所跨出的第一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银行金融业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警醒,市场的变化、客户群体要求的提高、银行业内竞争的加剧等让各大银行都面临着转型时期的巨大挑战。[2]因此,智能银行的价值就在于一方面,其出现迎合了市场和客户对业务办理效率提高的要求,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银行服务进行全面的技术提升。另一方面,借助智能银行的应用和推广,推动银行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优化,是银行在转型时期的改革和创新的动力。

三、发展智能银行的约束和障碍

1.网络安全未能得到保障

智能银行是对于互联网科技及电子技术的全面依赖,互联网的开放性既是智能银行搭建的架构基础,但同时也是风险来源。银行业务内容包含了银行、机构、客户的机密信息,互联网的开放性一方面带来了便捷,但其匿名性也可能引发极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在当前技术应用尚未成熟稳定的探索时期,智能银行的全面推广具有一定的风险。

2.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规模

智能银行依赖于设备基础设施、终端设备系统等硬件设备的构建,此外,为需要完善的支付系统、信用评价系统、认证设备等各方面体系的共同配合,才能让智能银行真正安全、有序地运作。但从当前银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缺乏硬件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其他相应的体系也尚未完善,缺乏应有的发展基础和规模。

四、发展智能银行的对策

1.将智能银行的发展纳入银行战略规划中

智能银行是当前传统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集中态势,要真正发展起智能银行,必须将智能银行纳入到银行的战略发展规划中,重视智能银行的逐步发展和应用,利用智能银行最大程度上优化当前业务办理的效率和方式,推动银行现代化、智能化管理的建设,为智能银行全面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做好基础性铺垫。

2.加强传统渠道与智能银行的融合

从智能银行的初步规划来看,首先是需要利用智能银行代替一部分传统以人工处理的服务项目,而从智能银行的长远发展来考虑,传统渠道与“互联网+”渠道的联合和互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3]正是利用智能银行的优势,通过渠道的整合为银行多渠道业务的多元化拓展提供更快捷实现的模式。例如利用营业网点的传统渠道,有针对性地将客户逐步引流,结合客户转账、交易、购买金融产品、投资等不同的渠道,推广智能银行的应用,并通过智能银行的信息智能化,为银行服务客户的重新定位和产品推广进行更精准的调整。

3.不断优化完善智能银行的业务流程

智能银行的关键在于客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在智能银行的设计、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对于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完善设计都是必要。首先应当理清智能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人工服务,需要在智能银行中实现人机交互的完整交流,继而在合理、流畅的流程中让客户获得最优的体验。因此,在智能银行的发展和应用中,需要一直根据数据的整合分析,挖掘客户的需求,继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同时根据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如业务等待、业务出错等环节进行相应的指引,使智能银行与客户需求能有更完美的嵌合。

4.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银行创新转型

推广智能银行的根本在于对银行服务的改革、创新和升级,而这也是当前市场环境中,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因此,银行要明确智能银行建设的目标始终是服务客户,优化银行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推进银行技术层面上的不断升级,转变经营模式,为银行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总的来说,智能银行的建设、应用和发展是信息时代下的银行业趋势,如何克服当前建设智能银行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利用智能银行的优势来推动银行转型升级的革新,是当前银行发展的关键。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3

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领域不断地有创新的事件发生,既有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的伸展,又有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通过对各类创新案例的分析和观察,2014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明显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和“跨界融合”的大趋势,银行和各大互联网金融机构均使出浑身解数,意欲取得这场互联网时代金融变革的先机。

多元化创新

1月12日,工商银行电子商务平台“融e购”商城正式上线营业。这一事件被业内人士当成了2014年传统银行业反击互联网企业的一大标志。其董事长姜建清在201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曾表示,这一综合电子商务平台集网上购物、投资理财、网络融资、消费信贷功能于一体,即“支付+融资”。

而此前,建设银行也搭建“善融商务”平台、交通银行则推出“交博汇”网上商城,农行推出“E商管家”、中国银行推出“中银易商”,民生银行七大股东成立民生电商等。多家银行业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培植自己的“互联网基因”,期望通过学习和借鉴阿里巴巴、京东集团做好电商平台的方式,延伸金融服务链条,特别是积累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云计算、扩展征信体系,把大量“长尾客户”揽入怀中。

在这其中,独具看点的还属平安集团。1月16日,平安集团的壹钱包内测版正式上线。此次推出的壹钱包测试版主要具备转账支付和社交聊天功能,随着壹钱包产品的进一步升级,中国平安的金融全牌照优势将让壹钱包的功能拥有更多可能,未来将成为一款能“赚钱”、“花钱”、“省钱”、“借钱”、“打电话聊天”的电子钱包,投资理财可能是“壹钱包”的独特优势。

平安集团的互联网金融详细战略也在同一天首次公布。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平安的互联网金融立足于社交金融,将金融融入“医、食、住、行、玩”的生活场景,依托1个“钱包”,实现3大功能,覆盖3层用户,历经3个阶段,以及逐步推出333项生活场景应用。

2014年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好戏,不仅是传统金融机构会接过去年互联网机构创新的接力棒,而且互联网企业和已找到成功商业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将上演一出接一出更好看、更刺激人们眼球的大戏。

“现在广发银行正在缩减对房地产板块的投融资业务,而是更趋向于做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业务,并通过互联网的渠道来扩大这一业务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在融资办理程序、后续管理服务等方面也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银行要不断适应大的金融环境和趋势。”郑州市广发银行郑花路支行行长徐向在年后对该行正在依托互联网转型的中小信贷业务充满了期待。

而就在此前,新浪与支付宝公司在北京宣布,将全面打通微博与支付宝账号,推出“微博支付”,使微博平台上的在线交易及线下商家消费均实现“一键付款”。据了解,双方自去年5月启动战略合作、打通微博与淘宝账号并推出微博淘宝版之后,超过5亿的微博用户享受到了这一更简便的购物方式。目前,微博与支付宝的二维码扫描已实现互通,并将在O2O层面展开进一步合作。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强化微博“浏览-兴趣-下单-支付-分享”的社会化营销闭环优势。

进入2014年,余额宝的“冲击波”效应还在延续,至1月15日,天弘基金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该基金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在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行业中或许排名第一。

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都认识到余额宝模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都在暗地里调兵遣将,开发创新“类余额宝”产品,期望挑战“余额宝”。“微博支付”可以视作阿里巴巴扩大“余额宝”战果的积极布阵,“微信理财通”可以当作腾讯向“余额宝”挑战开疆拓土的“新战场”。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融合

1月23日,中国银联与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达成三方合作,通过整合各自产品、客户、渠道等资源,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互联网支付服务,共同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互联网支付生态圈。

这一事件是典型的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合作、创新商业模式的举措。其实,自一开始,在互联网企业与金融跨界融合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即开始行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融合的进程。只是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但是到2014年这一进程明显加快,很可能会取得重要突破。

此次新浪支付在获得央行支付牌照后正式接入银联网络,从事线上银联卡收单服务,为包括5亿新浪微博用户在内的持卡人提供便利的互联网及移动支付服务。未来,三方还将探索更多支付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合作,满足商户和个人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

此次银联与新浪合作探索互联网支付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网络社交、移动互联等消费场景下的客户支付体验,也将助力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支付和互联网行业共赢发展。因此,这一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的合作创新将带来多方共赢格局。

当前,银行业机构开展电商平台的创新实践,可以归于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这将加快“金融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其实,我国银行业机构比较早地利用了信息化、互联网化技术手段,来开展金融服务,如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但是大多只将互联网当成一种产品和服务销售的“渠道”。现在,银行机构开始认识到,要适应互联网化大趋势,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方式满足过去不够银行风控“标准”的70%至80%的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恰恰这70%至80%的“长尾”用户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志在必争的庞大市场,如果银行业机构行动再迟缓,那么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终会给银行业机构带来致命的冲击。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新

一、背景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信息化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如今,新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已开始使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发生变革,衍生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金融新领域。互联网金融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金融的发展,使金融在新兴领域得以扩张、金融的传统方式也得以改变,优化了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促使了当前信息时代的金融变革。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传统的金融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金融行业急需改变当下踟蹰不前的困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以其低廉的成本、支取的快速以及其无抵押的方式得以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金融界的产品,而且使更多的民众能够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笔者通过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概念以及中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精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积极推动了金融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促使了当前信息时代的金融变革。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更加精确地说,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体系的有效结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在便利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性金融及其服务系统,涵盖了建立于互联网上的金融市场系统、金融组织系统、金融服务系统、金融产品系统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系统等,并且具有普惠金融信贷体系、金融信息体系、金融平台和金融碎片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型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以网络为媒介,通过其主体――金融机构构建网络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完善的操控界面,用户可通过该界面来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务。当前,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新兴的金融产品不断涌入市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的发展模式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金融产品,为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极快,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务的信息公开度与透明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并有效缓解了金融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互联网金融模式呈现多元化;②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正不断创新与丰富;③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快速发展与壮大。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呈现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出现了多种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包涵了六种模式: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第三方金融服务品台。而这六种模式恰恰也正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模式。其中,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模式是指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行业机构依托建立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以及网上保险平台等实现网上转账、网上理财投资、网上证券、网上资金借贷、保险交易及其提供的相关信息服务等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大数据金融是指通过电子商务交易而产生的海量非结构的数据,它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分析与挖掘,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融通的服务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中与国内外各个银行签约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解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为交易双方提供的用以支付的服务模式。P2P网络借贷是指资金供需双方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资金借贷的模式。众筹,是资金需求者在互联网上展示项目及创意,同时进行资金募集、提供回报的模式。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是指建立在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上借以销售金融产品或者为销售金融产品提供服务的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正不断创新与丰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向金融网络领域逐渐渗透的过程中体现出的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以及金融交易效率的提高等优势的日益展现,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也正在不断地得到创新及丰富。这些模式在内容上的创新与丰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银行开展的网络信贷业务方面,当前,银行开展的网络信贷业务已由传统业务的“线下申请,线下审批,线上发放”经过“银行与电子商务的有机体”发展出了“银行自建电商服务平台”;其次,在第三方支付创新上,已由过去单独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有担保方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创新发展出了第三方支付体系和保险、基金合作等能进行理财的内容;最后,在P2P网络借贷上,由过去只起信息中介作用的平台创新地发展出了P2P平台与线下担保机构合作的新方式。

(三)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快速发展与壮大

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性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尽管面临许多阶段性问题,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日趋严格,互联网金融整体仍处于规范化发展、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中。BAT等巨头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在征信、众筹、支付、消费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致力于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不断发文,制度环境得以不断完善,优胜劣汰加剧,行业格局正在悄悄变化中。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174起,获得融资的企业数为168家,融资金额约为610亿元人民币。在投融资总额方面,与2015年同期数据相比,2016上半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融资规模增长达337%以上,并已经达到2015全年度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融资总额944亿元的64.61%,单笔投融资额上升明显。

1.移动支付

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型、互联网型和手机厂商型。其中,电子商务型包括支付宝、新浪支付、京东支付、QQ钱包、百度钱包、易付宝及网易宝等;互联网型包括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银联在线支付等;手机厂商型包括苹果支付、小米支付、华为支付等。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交易规模达62011亿元,第二季度交易规模达93400亿元,环比增长率51%。2016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2.P2P网贷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P2P收益率持续下降,P2P也已从疯狂膨胀期过渡到理性调整期。

3.众筹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众筹模式共新增项目3358个,成功筹资10.26亿元;2016年6月,众筹模式共新增项目7042个,成功筹资14.97亿元。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创新点,并在不断取得突破。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新兴的金融产品不断涌入市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的发展模式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金融产品,为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极快,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务的信息公开度与透明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并有效缓解了金融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将会汇集各类数据,突破现有常规壁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统一的信用环境。互联网金融所含有的海量信息可以缓解原本不对称的信息状态,在金融业范围内,务必要构建生态圈,创造出服务性的一体性品牌。

笔者分析后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将会有六大发展趋势:趋势一是各方角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日益成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会日益激烈,除了最先加入的BAT,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战斗行列;趋势二是移动化,未来互联网金融战役最为激烈的战场将会发生在移动端,移动支付的渗透率将会继续上升;趋势三是模式创新,更多类型的创新将会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会成为驱动力;趋势四是大数据,通过收集用户在网络平台的信用、消费等基础数据以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是未来的主要趋势;趋势五是市场下沉,互联网金融将会在地域上纵深发展,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成为普惠金融;趋势六是强化监管,互联网金融全面监管政策将会加速出台。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各个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如下:对于国内移动支付,NFC和工具+将会成为移动支付的主力,支付安全性的需求使得NFC支付在未来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工具+使移动支付告别了单一支付工具功能,打通消费、理财与工具三大触点,覆盖领域进一步加大;对于银行互联网化,发展趋势主要是利率市场化、客户群体年轻化、电子商务普及化以及非金融企业入局,市场竞争加剧;对于P2P网贷,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银行介入,第三方支付Y金托管渠道被取消;平台转型,深耕专业市场,垂直细化替代包揽模式;优胜劣汰,借助监管与市场之手淘汰大部分平台;产业集群,以P2P业务为中心,形成上下游配套协作产业;监管日益完善;对于众筹,其发展趋势主要是规模增大、监管加强、垂直化、互联网化、产品创新等;对于互联网保险,其发展趋势主要是保险产品向个性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机构壮大,保险范围扩大,销售渠道多样化。

在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几大模式各自发展的同时,也将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在未来的创新发展中,互联网金融将会吸纳更加广阔的金融客户群体,争取更加广阔的市场。同时,在互联网辅助下的金融行业也会与常规金融紧密联系,并相互融合,使金融业蓬勃发展。

五、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创新与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创新

在当今社会,任何产业想要长久兴盛不衰就必然要不断发展与创新,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并不断创新。其创新应当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客户体验性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极为方便和快捷的服务,让金融真正的实现了无时无刻、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美好设想。因此,让用户享受到更加完美的服务正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关键所在。

2.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使金融服务更为迅速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需要,同时,互联网金融通过提升互联网技术进而提高金融的运行效率,降低金融运行的成本。

3.金融信息透明化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与信息处理能够有效地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使信息公开化,大大地加深了借贷双方相互了解的程度,从而使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这一点也应是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应当竭力改进与创新之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建议

1.加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管理,提高其发展效率

我国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然而我国对其的管理的确实反映出我国的管理力度并未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为此,我国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规则进行管理,并侧重在利用互联网特有的优势提升其核心业务的价值。

2.进一步发展、整合及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及内容

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如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和P2P网络借贷以及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之间的交叉与存在的问题,我国应针对其模式特点做好整合工作,比如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体系改革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率。其次,在互联网金融的继续发展方面,我国应当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开放力度,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而对于P2P网贷存在的不完善问题,我国应通过建立和加强保险体系建设以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以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模式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J].吉林:长白学刊,2014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前言

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其不仅改变着社会公众的生产活动与方式,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也进行了改造,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迈入21世纪,互联网金融就开始有加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收入水平与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限制,互联网金融尚未真正站在发展的风口浪尖,直到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这款货币基金产品,从此点燃了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引擎。以电子商务支付规模为例,2008年仅29000亿元,而2013年就搞到101000亿元,且后期增长趋势异常明显(参见图1)。

事实上,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苏宁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展与金融的集合,迅速掀起了一波“高开高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尤其是借助大数据工具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文章主要就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进行分析,探究其正负面的影响效应,并结合我国的宏微观环境与当前金融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顺利转型,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及精神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异可以表现在6个方面(参见图2)

(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负面冲击

1、互联网金融服务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

毫无疑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加之手机移动终端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更加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从图1可以看到,互联网支付规模迅速上升,2016年将超过150000亿元,且增长趋势更加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跨过商业银行而自己进行交易,运用自身的支付手段完成支付与结算,同时也弱化了银行作为通道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成本低廉,传统中介作用弱化

长期以来,传统商业银行因为有着完善的清算系统,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天然的垄断地位,从而奠定了银行在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中介角色,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开始弱化。随着金融业与互联网的快速结合,信息变的更加透明,使得获取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银行信息中介的地位因此受到撼动。

3、互联网金融覆盖广泛,传统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弱化

互联网的优势就是覆盖面广,且拓展覆盖的成本较低。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交易模式上,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当前采取的最多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就克服了金融交易的地域限制,极大的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并且线上交易可实现“一对多,点对面”的营销模式,一个具有完善交易程序的机房可以满足数以万计的客户服务需求,既解决了消费者获取金融服务难的问题,也降低了金融服务机构和消费者自身的业务办理成本。

4、互联网金融模式灵活,传统商业银行创新活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客户的需求将不断改变,未来金融行业的创新将会进一步加速,而互联网金融模式非常灵活,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适应能力也比传统的商业银行要强,从而更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最终快速占领市场。以P2P的发展为例,就是因为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中小客户的投资需求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于是以中介为定位的网络借贷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数据统计显示,2014-2015年,即使出现大量的P2P问题网贷平台跑路,我国的P2P网贷发展指数依旧呈上升趋势,这直接突出了我国传统商业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参加图4)。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当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也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倒逼银行改革,实现经营创新。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被金融界说成“躺着赚钱”,其原因在于存贷款的利息差较大,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存贷款的利息差降低,那么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改革,不断实现经营创新;第二,转变经营思维,丰富发展模式。毫无疑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模式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商业银行可以转变经营思维,不断丰富、拓展、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品牌价值。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改善自身的服务态度与水平,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才能确保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削弱。

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

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第一,在认清自身在如支付业务等某些业务上作为追赶者的劣势的基础上,将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上升到全行战略的层面上,全面改革自身弱势业务领域的制度规范;第二,加强学习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和思维理念,要尤其注重对大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提高对数据的获取能力,互联网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挖掘和处理,力争在不断扩大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实现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与经营理念的全面转化。

(二)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

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的生命线,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弊端就是风险控制难度大,由此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战略下,必须要注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把握与防控,具体表现为: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内部要更新的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理念,既要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统计与风险监测分析体系,又要严格把握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介入程度;第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并争取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组织或机构成立的会员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形成,以对官方监管进行有效补充;第三,要强化客户教育交流,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

(三)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在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服务理念、经营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变革,以崭新的面貌为顾客提供专业综合的金融服务;第二,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例如快速反应、客户反馈信息处理、定期大数据统计服务质量等待,建立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第三,传统商业银行也应该认识到中小客户对于做大、做强、做静的重要意义,要通过降低理财购买准入门槛、推行自动申购业务、提高线上操作的便捷度等措施,提高客户的体验满意度。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公众一切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习惯都可以被汇总分析,从而能深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与痛点,加之互联网金融有着成本低、服务快、覆盖广等优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局限于负面,也包括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与理念,丰富其经营模式,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引入而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因此,随着存贷利息差的不断缩小,传统商业应该开始转型发展,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一稀,魏博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小微融资的比较研究[J].新金融.2015(02)

[2] 高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

[3] 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

[4] 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01)

[5]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01)

[6] 徐岚,徐青松.从美国经验看“互联网金融”对于国内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上海经济研究.2014(07)

[7] 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07)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6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大量非金融机构依托网络平台“跨界”进入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由此催生出诸多新产业、新业态。目前,互联网金融呈现客户群体更趋广泛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更趋综合化、投融资理财方式更趋多样化、信用信息管理更趋完善等发展趋势。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特别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要重新审视优势和不足,锐意改革,加快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快互联网精神与经营战略、互联网思维与经营策略的融合,加快推进战略转型,进一步夯实零售业务基础地位。

1 转变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零售业务的影响,将互联网金融战略作为零售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规划,前瞻性地制定战略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品牌信誉、客户基础、网点网络等优势,加大财务、人员等资源配置,统筹推进网络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移动金融全面发展。可从支付、投资、融资、交易、商务、信息全方位,从产品创新、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客户体验等多角度,推进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

2 加快向创新型银行转型

(1)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统筹规划、集中为主、分工协同的创新体制,完善创新组织体系。积极整合优势产品,通过完善业务流程、深化产品功能,淘汰或升级换代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二是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从仿制跟随到自主创新、从单一产品创新到复合型系列化创新的提升。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市场定位,选择全方位的创新模式或采取以优势特色产品为主、突出产品差异化,通过机制、业务、工具、服务的创新,支撑品牌、市场影响力。在“了解客户、理解市场”的基础上,契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客户需求特点,加强产品整合创新。结合区域发展特点,量身定制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加强个人消费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等网络融资业务创新,在电子渠道全面上线保险、基金、外汇、贵金属和私人银行等产品线,打造线上综合理财平台。三是创建产品创新实验室,加强专业团队建设。组织专门人员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关键性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关注互联网金融创新动态,及时收集创新创意、开展创新试验,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四是建立健全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投入。

(2)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丰富的产品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专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管理优势,广泛的客户资源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和业务流程,拓展支付、投资、融资服务功能,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从满足客户单一需求向对客户的全面服务,从服务单一客户向服务产业链金融客户服务转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打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建设智能化客户管理系统,加强客户信息数据获取和共享。大力推动K码、条码、近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创新,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小额的在线消费、在线理财等服务体验。加强线上客服经理、线上理财师的社交圈建设,探索远程服务模式,利用微信等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线上金融服务。借助商业银行物理网点资源优势,将网点打造成客户身边的互联网产品营销体验店、与客户沟通的服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提高客户联系能力,促进产品营销推广。

3 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

从交通银行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未来银行”开始,各家银行对智慧银行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探索。如,建设银行于2012年在深圳设立产品创新实验室,专门研究未来银行的创新趋势,并提出打造“智慧银行”的构想。2013年年末,建成了深圳前海智慧银行。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1座城市实施了智慧银行布设。“智慧银行”最大的特点在于网点通过核心智能设备和系统开发优化业务流程,让服务变得更智能、简单和快捷。“智慧银行”将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和创新科技有机结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验,代表了未来银行物理网点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向智慧化转型升级要注意应用智慧化的方法识别客户需求,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在明确客户需求了解客户体验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移动互联、各种智慧技术等进行产品创新及服务改善。应有效整合部门、渠道,打造流程银行。业务流程化整合对银行提出了产品流程高于部门分工,需要打破地区、部门、条线之间的间隔。物理渠道与虚拟渠道是银行渠道两大分类,未来虚拟渠道的发展中,银行将以技术为支撑,以更加完备的产品线向客户提供更加迅捷、方便的服务。智慧银行的建设需要保障硬件设备的性能到位、相关技术风险可控。向智慧银行转型要加强各项资源的支持与倾斜力度。

4 加快推进渠道转型

商业银行要明晰不同渠道定位,统筹各渠道建设,形成多功能、交互式的全渠道服务模式。一是加快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优化。营业网点是直接为客户服务的驻点,是参与竞争的最前沿阵地,更是品牌形象的展示。当前,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大大改变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传统的柜台业务量必然不断下降,网点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网点转型的现实压力迫切。商业银行要加强营业网点新增与结构调整并重,加大网点布局优化与低效网点整合力度。科学设置离行式自助网点,丰富自助设备智能化功能,充分扩展自助设备对网点的协同补充。构建以综合网点为主干、大量离行自助网点为枝干、电子银行为交易和服务渠道的格局。二是加快营业网点综合化建设。以建设银行为例,加快营业网点“三综合”建设,按照“大零售”思路,提高网点多功能、智能化服务能力。推动营业网点由简单产品服务向多产品、多功能服务转变,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积极打造智能化渠道体系。以移动金融为引领,持续推进银行零售业务的移动化、网络化转型,逐步建立物理网点、网络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智能化渠道体系。商业银行应响应快速发展的移动金融服务需求,不断丰富移动金融应用,大力拓展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移动银行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5 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银行建设,由传统的银行服务向全面电子银行服务模式转型。一是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把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银行作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扩大移动金融业务领先优势。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的统筹建设。谋划无卡时代金融服务,加快无卡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工具创新,建设并优化全覆盖的卡业务电子渠道。抓住手机用户规模大、贴身特性强等特点,加强手机银行产品功能的完善与推广,特别是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导入,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其满意度。二是继续推进具备条件的产品向线上迁移,新产品优先在电子渠道部署。三是探索做大做强电商金融。加快搭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如,建设银行持续推进“善融商务”平台建设。四是提升互联网自主开发能力,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用户操作。

6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和大数据运用能力

6.1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商业银行应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流程设计等诸多领域,逐步实现业务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应全面构建技术先进、面向服务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构建商业银行境内外统一、支持资源全球配置、推动业务开展和产品创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全业务、全流程覆盖。持续优化IT研发模式,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形成集中统一的IT研发模式。

6.2 大力推动大数据应用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大数据工作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大数据应用推广整体方案。夯实数据基础,拓展大数据采集渠道。全面定义、收集、整合内外部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建立完整的数据和客户视图,引进专业技术工具,建立业务分析模型,将数据深度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加强数据管控,严格数据管控流程,保证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数据分析师队伍。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大数据安全应用。加强自我监督和技术分享,推动数据安全标准的建设;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合作;主动与客户在数据安全和数据使用方面沟通,提升客户安全意识。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7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而且在其出现初期遭受到了强烈的不理解和抵制,国家政策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因此,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现阶段,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以及监管体系尚未成熟,缺乏监管导致金融犯罪呈现出高发的趋势,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法律约束以及信誉认证,就目前而言,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和检查力度,由于隐蔽性犯罪层出不穷,监管尚未起到良好的效果,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衡量标准缺失,对于互联网金融操作的规范性有所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制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使融资的难度大大降低。传统金融体系中融资难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小额短期贷款在传统金融领域很难被中小型企业得到。另外,中小型企业在信用和偿还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传统金融的质疑,因此造成了放贷周期的延长。在互联网金融体制下,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度极具减小,更加简单易行,投资的公开化使融资者的信心更加坚定。互联网金融拓宽了支付渠道。电脑支付和手机支付已经成为现阶段重要的支付手段,使支付效率大大提升,生活成本明显降低。我国手机支付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5个亿,而且还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利用手机银行进行支付和结算,避免了外出的麻烦。互联网金融使金融风险增加。互联网金融对比传统金融而言,虽然带来了很多的益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中出现了很多用以规避金融风险的金融工具和金融项目。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用最小的风险来收取最大的收益是投资者的愿望,但是金融工具对风险的规避不代表消除了风险,而是对风险进行了转嫁。风险没有凭空消失,依然在市场中潜伏,爆发后必然产生金融市场的危机,给金融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制度有所冲击。银行制度是针对传统金融开展的,所以,银行业务规定严格,工作方式僵化。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银行必须对其业务进行流程和制度上的放宽,借以迎合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使利率的市场化进程越发的明显。

传统金融体系的应对措施

调整金融战略。要充分与互联网金融进行联合,从金融战略方面进行提高,开展电子银行等相关业务,借以满足用户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需求。互联网金融是势在必行不可抗拒的,传统金融不应完全抗拒互联网金融,而是要与其融合,达到互利共赢,共同成长。明确自身的定位。在定位上,传统金融必须有所改变,由于传统金融的实体性特点,给客户带来更强的心理安全度和安全性。所以,传统金融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差异化战略的路线,通过改变自身定位来寻找和稳定客户来源,弥补客户损失,巩固发展。完善自身的服务机制。在客户方向上,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有很大的区别,大中型企业是传统金融客户的主要来源。因此,传统金融必须完善服务机制,提供给客户更加周到优质的服务,借以维护客户关系,增加服务项目,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服务项目,充分发挥自身的身后基础,为客户实现综合。发展网络金融。大型企业对互联网金融并不是没有需求,如果传统金融业可以实现类似的服务,会增加传统金融行业的服务效果。信息化发展对于传统金融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但能够方便客户,而且也可以使操作流程变得简化,提高运作效率,对于传统金融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数据化是传统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以上,互联网金融发展尚未成熟,但是趋势和前景是好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造成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并不代表传统金融没有发展空间,厚重的积累是传统金融的优势,单纯凭借互联网金融无法满足金融市场的需求,因此,传统金融必须虚心接受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潜力,与互联网金融进行融合,实现合作,达成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罗军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银行 机遇 挑战

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其中第一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增长0.7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提升2%。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存在客观基础,且该基础将不断稳固、发展。

第二个特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空便利。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营,使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客户,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自从他们出生的哪一天起,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断向前推进的。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只有时刻记住客户的需求,才能使他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2、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2.1、美国的案例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自然受到不小的冲击,那么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先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了解。

根据相关的研究著作,我们得到这么一条结论,从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很大挑战。“从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化看,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也是在巩固传统金融的地位。美国移动信用卡、手机银行等发展较为快速,2012年增速分别达到24%和20%,但是这没有弱化信用卡、银行的金融功能,反而提高了传统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便捷,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2.2、我国商行的案例分析

那么对于我国是不是影响也是一样呢?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各大商行的年报中窥探互联网金融对其业务发展状况的影响。

2.2.1、工商银行

在这里我们选取工商银行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摘录。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以信息化银行建设为重点,紧跟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潮流,加强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加快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电子银行平台。2013年,本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6亿户,移动银行、个人电话银行客户相继突破1亿户。开电子银行交易额比上年增长14.8%,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笔数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至80.2%。”

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80.2%”,超过五分之四的业务是基于网络进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向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银行信息化建设在工商银行企业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2.2、建设银行

同样选取建设银行在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解读:

“2013年,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账务易量占比达85.40%,较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同样的,建设银行也把网上业务放在重点位置。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的网络业务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本行个人网银推出跨行资金归集、家庭现金管理、快捷转账、百易安、账户贵金属双向交易等功能;新增欢迎页及精准营销栏位;整合对公电子渠道,推出新企业网银;完成海外版企业网银二期优化和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等5家海外分行上线推广;在支付宝、银联、铁路客运等领域的电子支付份额同业领先。”完成了海外市场业务的上线管理运营。

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结论,我国商行从没有停止进军互联网金融,在重视程度上也没有像一些研究文章中说的“不足够重视”。

在各大商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前提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户无疑问的提高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但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潮从没有把任何一家银行拒之门外,商业银行又有着顶尖的人力、智力资源,至于能不能拿到互联网中的一张门票,则要看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面对挑战,可能最大的风险就是墨守成规。”

3、建议与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其带来的新挑战,并由此重新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加快渠道转型,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商业银行已经在理念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积极的面对新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样的,也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重大可能。

事实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拥有者最广泛的资源,拥有者优势的政策地位,最重要的是拥有者极为广泛的智力资源,这一切,在互联网日趋重要的今天,都给予了传统银行极大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面对冲击和机遇,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努力利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也将朝着更深层次、更紧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盛.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没有产生“颠覆性”[N].证券日报,pp.1-2,2712014.

[2]香曲尖措.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比及启示[J].时代金融,2013.

[3]郭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3.

[4]李海霞.利用网络银行优势打造银行众筹平台[N].河北经济日报,pp.1-2,1332014.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9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不但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初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概况为基础,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改革机遇与启示。总而言之,本文通过理论数据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这双刃剑的作用,其与商业银行的相互改变与相互融合,最终会构造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第一次会议,主席任组长并召开会议发表讲话,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可见,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更加有必要对上文所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立足于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商业银行盈利的角度,量化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希望可以在当前阶段理清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和其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为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用户数量不断增长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2.49亿户,互联网普及率为55.9%。根据上述的数据可知,互联网金融依靠着我国庞大的用户数优势,其在我国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业务品种不断更新、增加

金融机构都认识到:单一的业务模式及金融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截止2016年12月31日,市面上已经有60家机构共推出79个“宝宝”类理财产品。

(三)交易成本不断降低

现代社会,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不但节约了传统的排队取号办业务的时间、柜员人员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而且还降低了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金融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1.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扮演着金融中介的角色。由于银行具有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的功能,商业银行成为金融中介是理所当然的。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及快速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2.互联网技术冲击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

第三方支付模式打破了商业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商业银行的垄断收益将被持续分流。目前第三方支付模式己经成为电子商务领域运用最广泛的支付模式。例如“充值”业务,通过支付平台将该账户中的资金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中,完成支付。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

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态势或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其自身创新能力,拓展业务渠道。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逼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前进。在这良好的契机下,吸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业务形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开拓新的业务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精细化管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商业银行朝数据化的方向快速转化,使商业银行能更规范、更科学、更全面、更迅速地将金融绩效评价、风险评估、资源配置一步到位地完成。

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方向的启示

(一)调整客户结构,完善小微贷款模式

互联网金融公司以中低收入的客户群体为切入点打开市场并威胁到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利润的收入。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造成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量的减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开拓和完善新市场,调整客户结构,完善小微贷款模式,这样不仅能促进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良好的发展,更有利于分散自身的风险,优化和改善资产结构。

(二)更新管理模式、产品设计

互联网金融公司带来的冲击让商业银行不得不反省自身管理模式及业务产品的问题。商业银行一方面须更新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处理的集中度,优化经营策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优化人员及网点配置的;另一方面,应在控制风险及成本的同时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和整合过往繁琐的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应加强外部控制的同时加快自身管理模式及业务产品的更新。

(三)调整经营战略

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重大影响,及时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应该是上策。

首先,调整战略规划。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己经打破了原有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在银行高管有足够的决心与信心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前提下,应对商业银行原有制定的战略规划进行调整,利用“swoT分析法”,将商业银行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以及威胁(Threats)等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亲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战略及策略的方法。

其次,调整战略定位。按照战略及国际管理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马卡德的观点,战略定位是指一个企业围绕下述三个方面做出艰难的选择,即“Who-一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What-一我们应该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以及“How-一我们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商业银行是个服务业行业,商业银行的一切运作都是围绕客户进行的,因此康斯坦丁诺斯・马卡德的这个观点很适用商业银行,可根据此观点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客户的影响及时调整银行的战略定位。

四、结束语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冲击,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调整客户结构,在注重客户体验的基础上,更新管理模式,从而正式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调整经济战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对互联网金融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应进行必要的监管。望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与积累中日趋完善,更好的服务于百姓大众,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S慧.互联网金融革命:中国金融的颠覆与重建[J]. 2014.

[2]电子支付与网络支付的实现[J].2014.

[3]黄旭,樊志刚,胡婕.互联网挑战银行――谁是21世纪的恐龙[J]. 2014.

[4]中国经济网.2015年-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J].2015.

[5]于润鸿.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J]. 2013.

[6]闫冰竹.拥抱互联网金融银行业才有新商机[J]. 2014.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10

正是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蓬勃兴起、互联网技术发展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政策环境、银行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应用等问题的探讨显得格外重要和有意义。

由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联合举办,香港皇家黄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协办,以“创新·机遇·融合”为主题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就互联网金融的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发互联网金融热潮。

互联网金融崭露头角

“互联网金融借由互联网平等、民主、普惠的精神指导,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与传统金融功能的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资金融通模式。”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教授指出,中国人用了二十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铁甲帆船,而是英国工业;用了五十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工业,而是体制;用了八十年时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体制而是文化。我们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意识到击败传统金融的不是技术而是体制与文化。

互联网金融刚刚崭露头角,还有很多模式值得探索,在探索模式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介绍了研究观点,对互联网金融的许多争论往往是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早已存在的冲突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下的放大,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劣势并非因为技术或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而是在于对非传统客户的服务覆盖方面缺乏主动性。未来发展普惠金融,应积极借鉴互联网金融在应用工具、服务理念、商业模式的创新。

部分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处于监管套利发展阶段,通过创造具有较高流动性和现金替代性的电子货币,有类似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有可能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及传导机制,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非国家化、无中央机制的虚拟货币体制对传统金融管理体制提出了创新要求,使利率管制、数量型调控工具使用、准入限制等管理体制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用互联网思维应对变革

互联网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也带来了巨大机遇,银行业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网上银行处李彬处长说:“互联网发展正面临几个趋势:一是互联网正步入电子商务时代,二是移动互联网正成为热点,三是互联网营销改变了市场营销格局,四是大数据让服务更精准、更个性,五是关注客户体验尤为重要。新形势下银行的发展之路,将朝着更为智慧、泛在和跨界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金融炙手可热,其中蕴藏着创业机会,更蕴藏着投资机会,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香港皇家黄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投资新兴领域,皇家黄金国际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贾国城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有几个发展趋势:一是政策和制度更趋完善,二是银行必须介入,并且参与实际经营,三是个人信用资料联网,四是担保及再保体制进行产业提升,五是行业内部整理之后,走向较大规模公司运作,六是对投资人的保障进一步加强。

瑞士银行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银行之一,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呢?瑞士银行前CFO Antonio先生认为,电子商务平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销售如火如荼。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兴旺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使第三方支付,小微金融,和对等的在线贷款成为可能。这不仅在贷款和支付领域里使传统银行日子难过,而且使小投资者在互联网储蓄和基金里,找到了全新的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来自瑞士和其它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传统金融机构要应对这燃眉之急挑战,首先必须有战略的眼光,而不是仅仅关注战术和简单的操作层面的解决方案。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如此挑战的环境中对未来的定位,CFO Antonio建议:第一,拷贝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银行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唯一性,所以一定不能复制其它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策略。第二,不要制定基于互联网的策略。互联网和其它营销方式一样,只是一个销售渠道。在制定贵金融机构的整体策略时,可将互联网嵌入,但不能让互联网成为自己的策略。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11

12月18日,由中科院《互联网周刊》和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2金融互联网高峰论坛”在北京JW万豪酒店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主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中国工商银行网络融资业务中心副总经理史一文、思科大中华区金融部首席架构师张其亮、全球网创始人方兴东、中国民生银行科技开发部网上银行系统开发处副处长虞刚、网银联盟副秘书长张东云、CFCA助理总经理张行等嘉宾出席。

互联网、信息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的影响正在深化和加速,来自银行业的资深人士已经注意到,这个世界已经出现利用互联网经营借贷等传统银行核心业务的可能,如,阿里小贷等网上小额融资平台正在高速成长,而以脸谱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更是开始威协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的功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周刊》成为国内最早、最全面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专业媒体之一,此次论坛也汇集了来自最前沿的研究机构、银行界、科技界、网上融资平台、移动支付和安全领域的诸多业内人士,在开放式的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新的观点和火花。

在当天的论坛上,姜奇平作为主持人表示,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技术的结合,二是银行的信息化,三是互联网和金融业务在深层次上的结合,四是以银行的支付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兴起为标志,出现数据业务伴随着大数据的增长日益普及化,在银行业务里边起到越来越核心位置的变化,实现货币经济新范式。而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转折时期。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刚刚开始,如果从研究的角度来讲,很多东西都还是很粗浅的。从学术化的角度讲,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模式而发展出来、包括交易在内独特的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原来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模式。曾刚认为不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是互联网金融的最大桎梏所在,互联网金融未来作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一种交易、借贷方式,最大的不确定性可能还是来自于政策风险。

中国工商银行网络融资业务中心副总经理史一文透露,工行小微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17889亿,网络方式和银行的循环融资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得贷款整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是一次性,现在变成了循环多重复的,多次性使得这样一种模式可行性更大。未来,互联网网络融资发展必须通过大规模协作,单靠一家银行操作层面上来说比较不可行;必须要依托大数据的应用,包括客户的营销以及风险监管层面上必须有大数据的应用;在组织体系上必须加以配套,有集约化的管理,包括业务资源的集中和业务领域的集中,才能够支撑网络融资的业务做大做强。

思科大中华区金融部首席架构师张其亮则认为,互联网正在尝试重新构建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可能会出现最后贷款人。信用如果能够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被渗透被传播地非常好,“信”就有“用”。当资金流并不从银行这个管道去流动的时候,银行真正脱媒,这个是互联网时代银行面临最大的问题。

全球网创始人方兴东针对网络融资平台发表看法,他认为,规模经济和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很难覆盖小微企业,如果小微企业做的很好,必须通过互联网实现变革。小微企业信贷的过程从营销、贷前、贷中、贷后细分两百多项工作,这里面大量的事情全球网希望90%通过互联网手段、通过外部的大规模协作解决。全球网做的是用IT代替人工、用外部社会化力量代替银行的力量,而银行只要专注在最核心的10%到20%,小微贷大数量级的增长就能实现。

中国民生银行科技开发部网上银行系统开发处副处长虞刚则分享了关于移动支付的一些思考。他表示,现在移动互联网正在取代传统的pc互联网,商务金融、支付、交易订票等等都在进入移动化领域,贴身、随行、便捷等等这些移动的特性也使得原有领域和传统模式正在发生快速的变革。现在移动支付模式有很多,早就突破了传统的短信、网页的访问、web限制的框架,主导方和参与方有传统的银行、运营商终端厂商、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技术公司,甚至有人断言在移动支付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做交易。交互的方式化,交易的互动将前所未有的便捷。

虞刚认为,移动支付的势头很迅猛,但是市场运营模式没有形成,这主要指的是受理环节,用户的支付习惯很难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改变,当然客户还担心一些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对移动支付普及造成很多的障碍。因而,目前移动支付所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移动支付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未来,移动支付面临生态环境的挑战。从近场支付来看有很多模式,NFC、条形码、二维码、刷卡、手机应用等,但是它需要一个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定位提醒。智能终端这些特性加起来会让近场融合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大生态支付圈。而只有这样的远近结合,才能彻底地解决移动支付对于终端用户和金融账户外部依赖的难题,当各个层面都参与进来的时候,移动支付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

而支付数据其实才是支付里边最核心的、最有价值的地方。传统意义上,银行以前做得不好的一点在于只关注借贷,而忽略了在支付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实上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数据。如果知道什么时候发生支付、为什么发生,那么相关的服务才能融合进去,和金融服务结合进来。这恰恰都是小商家需要的、是支付数据所能提供的更大价值。未来,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通过细分的市场一定会取得差异化,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中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态势。结合位置服务、结合云计算、结合数据、结合终端特性,必将带来全面的互联网时代金融支付的创新。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12

金融创新是互联网精神和金融服务方式结合的内在动力。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在经济、社会、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则更加提升了现代金融的创新速度和创新频率。现代金融的创新已经涉及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流程、金融支付方式与手段、金融监管模式、金融制度等方方面面,参与金融创新的机构主体也由原有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演进为以互联网企业作为金融创新的领军者。

金融科技创新是“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结果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又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有关环节的扩散及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信息技术在新型行业的深度应用,以实现传统行业的数据化、在线化和网络化。

金融业的发展无法脱离互联网而单独发展。互联网技术创新成果的深入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渠道和产品营销渠道,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和金融理财门槛,并极大促进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同时,应用了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也并未因穿上了华丽外衣而脱胎换骨,它沿袭了传统金融的全部本质特征,包括风险特征、职能特征和服务特征。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必然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促进整个金融业领域的发展。

而现代金融的核心是价值交换,即通过时间、空间的转换和跨跃来实现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和深度创新性融合,为现代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使得金融科技成为一个新的蓝海。

金融科技创新促进了金融模式的改变

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极大促进了金融脱媒,而参与金融科技、金融脱媒的机构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同时传统金融模式也出现了交叉化、综合化趋势,主要体现如下:

一是金融机构呈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融合化、金融经营业务的综合化和复杂化、金融业态的交叉化和生态化。传统金融业中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之间的业务产品和服务、业务模式和经营渠道不断交叉和融合。

二是网络借贷平台、众筹融资、互联网消费信贷、大数据金融等新型网络金融模式的出现,丰富和深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传统金融中以银行为主要金融中介方式的形态逐渐弱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将日益成为新金融的主流模式。

三是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的机构涵盖了两大类型企业。一类是传统金融业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另一类则是以电商企业为领军代表,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平台、现代物流、商业地产、互联网传媒、社交网络平台等为重要参与者的新型互联网企业等。两大类企业均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特点作为金融创新依据,在经营模式、产品与服务、经营渠道等方面全面介入金融市场和对金融进行细分,同时又相互借鉴、相互渗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金融竞争局面。

四是金融长尾的覆盖和金融普惠化。互联网金融提升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快捷化服务效率,拓宽了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范围,从而极大提升了社会民众的金融参与度和金融权利享有程度。金融不再是主要为“二八定律”中的20%客户提供服务,而是将服务范围延伸至金融长尾中的80%客户群体,使得普通社会民众均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类金融交易、网络支付、投资与理财等。

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实施金融科技创新

随着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云端和应用呈现智能化,可以有效提升金融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降低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实现精准金融营销和优化资源配置。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对传统金融业务、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和服务渠道等进行创新或重构,从而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金融机构。

以商业银行为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深度应用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以移动终端为主的手机网上银行、空中银行、移动银行等。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从物理网点作为经营渠道为主,逐渐发展为以直销银行、网络平台服务、移动终端服务为主要经营渠道方向,形成名符其实的互联网银行。

工商银行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体系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运营体系――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信息流)、融e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资金流)、融e购-电商平台(商品流)等三大互联网金融平台,并以网络融资中心为核心与三大网络平台相关联,打通支付、投资、融资渠道,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链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中信银行也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挑战,制定了“网上再造一个中信银行”以及“金融网络化”和“网络金融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积极推动传统银行业务的网络化、移动化,深入领会互联网金融思维模式,在网络支付、投资与融资等领域做了诸多创新和尝试,推出POS商户网络借贷、供应链金融、在线出国金融、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等网络类贷款,摇一摇、异度支付、NFC手机近场支付的互联网支付工具,并支持在线开户和人脸识别。

另外,我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相关的移动在设计、推广和应用方面,不断拓展线上及线下消费支付、理财场景,丰富线上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联通线下和线下支付、理财和营销通道,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和网络支付用户的同步发展,并培养线下投资理财用户的线上理财习惯。

金融科技创新加深金融脱媒和催生新金融业态

金融脱媒中的“媒”通常指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不断加深将会持续降低企业、个人对传统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模式的出现、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商业银行面临着技术脱媒和资本脱媒的挑战,金融脱媒程度不断加深。

其中,技术脱媒指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与创新应用的驱动下,互联网IT企业进入原来由商业银行经营的相关领域,如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支付业务、类业务等,部分承担了原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即是技术脱媒的典型范例,第三方支付可以为支付交易双方提供统一的支付网关接口和支付平台,直联不同银行和实现商、不同银行客户消费者间的交易清算。

另外,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日益形成涵盖股票、债券、理财、信托、民间借贷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的资金、资本和金融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脱离开原有的商业银行体系,形成金融非中介化、去中心化的新兴金融渠道和金融服务模式。同时,网络借贷平台、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及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的出现,使得资金实现了绕过商业银行体系而进行融资、发放信贷,形成了以“互联网平台”为新型媒介的金融新模式――资本脱媒,从而有效缩短了投资者、融资者之间的资金融通路径,也进一步加深了金融脱媒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金融脱媒总体上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多方面同步推进,企业客户的直接投资和融资渠道、个人客户的投资和理财渠道会越来越多元化,新型融资和信贷、投资和理财工具会层出不穷。而作为传统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商业银行,也必须要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模式的创新,转变经营思维和理念,拥抱互联网金融和利用金融科技,以促进新金融形势下金融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