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继续再教育

继续再教育

时间:2023-06-05 09:55:44

继续再教育

继续再教育范文1

关键词:继续教育 大学 终身教育 教育市场化

市场经济社会是以经济运作市场化为基础,以社会制度保障和运作的社会发展的一种形态。倡导办学体现法制,而简单地把企业市场化内涵混杂在大学制度下的继续教育发展策略中,是对教育本质及自身规律的不遵的表现。

一、面向人才资源发展,端正继续教育理念

从继续教育发展沿革过程中,突出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结合国家教育制度对继续教育规定和赋予的使命,主要针对大学本科国民教育的学历层次水准与各大学对教育发展目标规制下的实践、复合型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大学从培养人才的主体期望对国家承载的相应层次教育制度的具体落实。体现的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本体意志,是教育兴国战略举措的重要环节。

1.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市场化属性

从继续教育发展思路上讲,教育鼓励和推行人才不拘一格,同时市场的挑战避免不了优胜劣汰,培养继续教育制度中各层次、各类别的学员,依靠自身长期积累和国内外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学理念及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取得广泛和可观的社会效益。诚然,作为完成教育发展要求的继续教育所依从和协作的大学,赖以存在和壮大声望的内在动力也要求随着扬长避短、强化内涵和产学研结合的社会文化功能体现来追求校际间的应有名次和办学实力,维护大学队伍,提高改善相应条件和待遇。

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功能的认定和发挥高等教育效能,继续教育办学和内部管理越来越依法实施。这是继续教育在国家法制不断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健康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与构建国内知名一流大学的需要。

2.继续教育理念与现代企业制度间的关系

作为继续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与继续教育对企业制度的原生力的发稿学者,企业制度与大学规章制度的区别在哪呢?“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规范大学继续教育办学”的想法不是把人的工具性、利润属性片面夸大走向教育自毁之路了吗?一种唯心思潮怎么把教育的外在功能无情抹杀而自身还在畅言终身教育制度下的继续教育了呢?因此,《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化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继续教育市场化机制问题诸如组织机构、信息、管理、有效激励及市场监督的文字篇幅让业内睹而兴叹罢。

从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起码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则是以教育放在教育者在知识发现和传授过程中尽可能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而继续教育在高等教育熏陶和塑造过程中积累的20年来从教经历理所当然地把继续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指导思想不能分割。尤其敢为天下先的理论探索者在联合办学与教育辅助功能的研究中轻视教育本体功能将是对同仁不可知之处的一种替代,这不仅是为企业所献笔,也是为讲坛所设何地而值得同行就失去教育属性的研究对学位教育和管理绩效产生疑虑的原由。

二、结合办学优势,借鉴企业文化和市场调控理论,拓宽继续教育办学渠道

个体在社会中学习的需要和用人单位对人的要求两者,积极良性的发展动因在于两者平衡和不断的变化,这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理论研讨势必会造成理念层次上的逻辑混淆。一个阶段发展的理论成果此涨彼伏,而扎实的办学基础和对继续教育工作实施的团队而言,倡导正面教育在理论上可以独树一帜。观念转变不能替代在实践中有效模式的应用而不加以巩固和深化。

1.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合力,结合教研的专业学科,面向办学市场,高信誉和准确的招生网络是拓宽办学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继续教育在各地、各高校办学的品牌是不同的,仅从教育对象(其中还包括潜在的学习需求主体)的多样化和泛化上着眼,把教育教学内容视作无所不包、对继续教育的实际不贴切的反映,是对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格质量的粗略论断,空泛的理论框架需要以办学特点的、经得住管理和教学实践检验的办学可信度与继续教育理论特质相融合、凝聚和提炼。随着这种不认真的空洞泛化继续教育,仅以教育形式多样和教学层次的不同对政府忽视教育、不加投入的失范行为加以绝对观念,认为“任何政府都无法包办大学继续教育事业”,实际上是教育万能论的错误。当然,一些非常简易和拿来可利用的方法可以在理论中产生轰动效应,这是继续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同行的一种无视和学术交流方法的自大。

理论中和而不同,要求我们继续教育领域中不能割裂行政与教学的紧密关系,把行政化完全推向市场的理论其本质不言而喻,就是在明白清楚的口里一时不能说出两个对立的标准。不论是对教育本身,还是其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加强合力,探索继续教育的途径一定会碰壁或很多曲折,冲突学术限阈对赢得办学自是无益甚或有害的。

2.企业管理的先进理论是锻炼、养成以继续教育教学的成果塑造学生从事各自取向的职业品质的需要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应是一味地把危机作为惶恐而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不正确判定,而是要使学生在危机中唤醒成才报国、求职探索人生意义的思想意识。尤其独生子、单亲学生,他们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和报考的动机都是好的,他们中间具有许多出类拔萃的资质。随着学生就业人才市场的不断壮大,很多人会觉得以后参加工作要获得的是现实中对自身发展阶段成果的认可和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个人价值。根据大学教育培养相当学历的毕业生在社会中求职和谋生手段的不同,在实践中他们会自发的寻找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强盛对于自身发展所存在的新形势要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达到与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作用的比重相符相承,而且适当地把高水平的学生和其他制度(教育内部的办学制度)下的人才与继续教育学生相互促进,用所学的知识在给定的实践条件环境中得到锻炼、验证,是学生自我设计和择业能力的依据,也是办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实际体现。

3.大学继续教育转型要求适应和奉献社会,弘扬大学精神

人才的规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人师,做表率,在不同的复杂环境下教师和管理者的角色与作用也会发生改变,但这不是主要部分。师资力量和教师人格对学生成才的影响是大学精神对受教育者长久内化的驱动力,是大学不朽的灵魂。可以说,每所大学的继续教育都是发挥自身内涵建设的特长得以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大学学生的适应能力不仅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特殊的文化交融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骄傲,同时是继续教育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突破自我、完善人格,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推进继续教育与企业管理的结合,加强继续教育职业的学术交流与借鉴

这里企业管理文化是国际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塑造人才和体现企业实力和社会声誉决定的。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生产形式,借助的是大学管理的优势,尤其是内部管理的优化。

从事继续教育工作,在管理主体确定上不一定以一时形成的理论定格,而是要以理论探索成为对继续教育的促进,发挥切实作用、相互配合实现工作绩效,谋长久发展之计,树教育百年之功德,为创造教育整体效益负起时代责任。

继续再教育范文2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 中小型图书馆问题更为严重,普遍存在人员结构极不合理、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比例严重失衡以及专业 人员知识水平严重老化等问题。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高校图书馆正逐步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其管理方式方法和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这就必然会对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偏低,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发展与需要,我国高校图书 馆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通过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1 继续教育的内容

1.1职业道德教育。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职业道德是人们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和认识。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服务方式和工作规律所决定的,是馆员在本岗位活动 中不能逾越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是馆员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1.2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劳动,要求图书馆员具有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如果缺乏相关的岗位知识,工作将很难开展。拥有丰 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是每个图书馆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图书馆学、文献信息学、情报学、目录学等相关专 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服务。

1.3计算机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不仅可以帮助图书馆员处理海量的 信息数据,高效的管理图书馆资源,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网站。现代图书馆的建设要求馆员具有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否熟练使 用计算机是衡量图书馆员工在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文献激增,学科众多,彼此交叉渗透,知识的综合程度愈来愈高。要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献进行有效开发利用,需要有一批素质 良好,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既是图书馆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素质、合理 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信息处理和研发能力,才能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创造出良好的信息环境。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迅速改变着图书 馆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这些,都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正面临着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及管理意识的更新与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加 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尽快适应这一变化,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 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而且更要主动学习,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2 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努力适应社会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法规政策不健全,没有形成制度化,导致管理体制分散。

2.2是培训力度不够。一些重复培训浪费严重,没有形成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缺乏较高层次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探索,教育方法 单一,缺乏长期规划,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2.3是各级领导对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态度不积极,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对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对实质性问题解决不够。

3 继续教育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统筹安排,成立图书馆继续教育协调机构进行全面协调,形成合理、高效的继续教育体系,重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发展高层次的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有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图书馆事业必将面临重大变革、遇到许多困难。馆藏结构的调整,管理手段及服 务模式的改变,要求每个馆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勇于面对现实,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以开创性的工作精神打开局面。

3.2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图书馆管理自动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 中的具体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传输。只有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进行日常工作,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检索。

3.3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学科教育。图书馆是一个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传统技术紧 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学术团体。它要求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只有打好图书情报基础功底,熟悉本专业基本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工作方 法和技能,才能实现由以印刷型文献资料为加工对象向以现代数字化、电子化信息资源为加工对象的转移,实现以传统顺序的线性结构文献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直接网 络虚拟结构的信息组织管理模式转移,实现文献检索由以往单一的手工检索向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新式检索方法的转移,实现图书馆信息 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腾飞。图书馆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的信息库,在网络环境下,网上信息又是一个无限庞大的信息资源系统,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知识空间,图书馆工 作人员必须注意不断拓宽自己的科学知识,了解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状况,以便准确地进行信息分析和预测,牢牢把握用户和信息市场动向,有的放矢地搞好 信息开发服务。

3.4加强协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 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图书馆工作既要能够自觉维护图书馆内部团结,搞好工作协调,增强图书馆内部的凝聚力,努力营造一个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 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良好氛围,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亲和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各种公关活动,树立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行业形象,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 响,以人为本,使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图书馆员的要求,各图书馆员要树立忧患意识,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继续再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块;技能;考试 

 

一、继续教育的概念界定 

 

1.继续教育含义 

“继续教育”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欧美国家,出现之初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对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再次的、必要的专门培训,以便其能完全掌握迅速更新的生产技术,适应生产的需要。我国继续教育的概念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应运而生,较之欧美国家,出现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期,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首次在国内引进“继续工程教育”这一与国际接轨的名词和概念。 

狭义上的继续教育是指,向接受了某种教育后的某些特定人员(尤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拓展、社会规范或情感等方面的高层次的进一步追加教育。而广义上的继续教育则是指,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目前,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含义的特殊性 

高职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是省级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情况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由于其必须帮助本校毕业学生实现学历层次提升的需求、帮助本校毕业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技能、帮助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含义就包含了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两个层次需求,继续教育对象也分别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两种类别。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功能 

 

1.社会发展的需求 

继续教育在整个终身教育的体系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是终身教育的核心组成,它是正规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因其具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功能、拥有大批的高技术专业人才、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实训场地等特点,很自然地承担了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中对企业人员的回炉培训、对即将毕业高职生的再培训及学历教育,可以帮助员工和高职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这在无形中也将推动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 

 

2.高职生的需求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定义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7年统计显示,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109所,在校生人数数量庞大,占全国高校总人数的50%以上,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迅速的。 

但是,在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中,高职教育被等同成为次等教育,高职院校被等同成为大专院校,高职毕业生也被简单地定位为“蓝领”,高职院校成为落榜生的归宿,成为家长和学生无奈的选择,生源质量无法提高。另外,在就业过程中,学生也往往被一纸文凭拒之门外,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家长中,有60%以上的家长希望学生能有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的机会,正规、便捷的学历教育需求便随之出现。 

从麦可思公司对2009届高职院校毕业生调查中可以看出,5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教育无法满足初级职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战训练和专业技能再教育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3.高职院校的需求 

如何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创立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如何在确保正常全日制教育的前提下,拓宽思路、利用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如何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这些问题和思考都催生了在高职院校中发展继续教育力度的渴求。 

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级形态这一使命,

要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需求,要在确保全日制教育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研究继续教育长效运行机制,研究出更多的继续教育项目,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1.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在于全日制教育、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及课题建设等,多年来,继续教育仅仅被看成是利用学校剩余教学资源进行创收的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继续教育和全日制教育的互补关系未被重视,继续教育的资金来源、机制建立等都受到制约。 

然而,只有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强化制度落实,提升制度的执行能力,继续教育的发展才能有前途可言。我国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相信,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一定会良性发展。 

 

2.市场意识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很少有人对市场进行调研,很少注重市场需求的变化,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没有新项目开拓,导致整个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体制缺乏活力。 

另外,继续教育虽然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相当重视,但是,继续教育的文凭在涨工资、晋升、提干等方面却与全日制文凭存在差距,这也使得继续教育的招生受到了影响,招生宣传明显无力。 

要发展继续教育的规模,就必须从源头出发,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多方取得交流和联系,开拓真正有市场潜力的继续教育项目,扩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全体动员,招生市场必定会有所突破。从2010年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简章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以前出现较多的学历“全日制”要求已经删除,从这一举措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恒心和力度。 

 

3.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管理只限于招生和发证两个环节,因此,继续教育的中间过程往往被忽略,增强办学质量意识不强,继续教育往往被认为是花钱买证的一种形式,社会认同度和社会信誉急剧下降。 

同时,管理体制的不顺还表现在各机构办学水平良莠不齐、培训市场杂乱无序、管理人员缺编等方面。更大的缺陷在于校企深入合作不够,继续教育既缺教育对象,又缺培训人员,面对巨大的市场,继续教育却无法迈步前进。 

只有理顺管理体制,固定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专项工作人员、市场调研员等角色,真正形成顺畅的运行机制,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才有出路。 

 

四、“三位一体”模块的搭建 

 

1.自学考试本科教育模块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仅江苏省就有441.6万人次报考自学考试,开考215个专业,培养自考毕业生17.8万人,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十二分之一,相当于14所大学5年毕业生数的总和,可见,自学考试规模日益增加,规范性日益完善。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大半以上的家长和学生对本科学历教育都有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体制中肯定要搭建“自学考试本科教育模块”。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的特点是适用性强、开放性大、灵活性高、费用低等。 

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家庭贫困、学有余力、有恒心的学生。学生可以从进校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自主选择自学考试的学科和科目,自行制订学习和考试阶段性计划,自己报名参加课程考试,只要通过国家规定的课程便可取得学历。但是,这种自考形式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因为自考强调的是自学,这种额外负担的学习可能会加重其本身的学业负担,导致课程学习困难,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心理负担及心理疾病。因此,应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种学习形式进行宣传,并设立专门的考试报名点,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2)自学助学考试(专接本) 

自学助学考试,俗称专接本,又称小自考,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教学过程管理和学业考试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江苏省自2008年以来出台文件实施专接本的继续教育方式。简单而言,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即将进入大三顶岗实习前,选择与高职院校所学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及对应的学校对接学习

,在两年弹性学制内,在高职院校直接完成全日制的本科学习。 

这种形式的学习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实现第一学历为本科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同时又由于其本身属于自考系列,社会认可度也较高。但是,由于这种学习形式采用免试入学、宽进严出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也较重,有些学生会由于一两门课程没能通过而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因此,这种学习模块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未来意向性工作对学历要求较高、不需要马上工作养家、学有余力、抗压能力较强的学生。 

2.成人高考系列教育模块 

(1)专科起点升本科(专升本) 

专科起点升本科,俗称专升本,它是国民教育系列下成人教育系列,学生取得高职院校毕业证书后的任何时间报名参加统一的入学考试,考试通过后直接录取并进行学习,它是一种边工作边读书的形式,在高职院校内开展这种继续教育模块,多采取函授和当面授课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由于通过率高、学习轻松、可以工作学习兼顾,适用于所有高职院校学生,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学习模式的高通过率,所以含金量不高,更不能实现第一学历为本科的要求,因此,对学历要求高的学生就不适用。 

(2)高中起点升高职(高职、高专) 

高中起点升高职的教育模块,主要针对部分高考没有考上本专科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专门设立这种模式,可以帮助高职院校丰富继续教育系列的内涵。 

 

3.专业技能再教育模块 

高职院校成立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便体现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充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储备多等,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模块搭建中加入专业技能培训模块就非常有必要了。这种专业技能再教育模块可以设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安排专门的校企对接式专业培训,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以企业的当前或长远需求、职业道德培养、最新技术应用为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快速、系统地再次学习专业知识,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同时,这种专业技能再教育模块也可以通过对企业特殊需求学员培训的方式,帮助更多的企业人士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也可以更好地完成专业技能传授、服务地方经济的历史使命,也可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力度。 

 

五、“三位一体”长效运作因素分析 

 

1.真正实现“学分对接” 

尽管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两者之间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无论是高职还是本科均已实现学分制计划的教育模式,那么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高职院校本来的课程设置之间应具备学分互认和学分对接的意识,这样学生就不用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节约时问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和理念。 

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主动与高校或技能培训机构沟通,加强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制订出合理的实施计划。例如:在自学助学考试(专接本)教育模块中,可将高职院校学分制计划与自学考试课程安排进行对比和研究,将教学要求相同和学分相同的课程实现学分互认,将学生此门课程的高职院校成绩直接计人本科学习段的学习成绩。再如:在专业技能再培训教育模块中,技能培训的理论部分内容可以融入高职院校的学分制计划中,将理论学习和简单操作的内容融入高职院校的课程和实训中。 

 

2.真正实现“时间对接” 

在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中,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将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绩效点。因此,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与相关主管部门、本科院校加强沟通与交流,争取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与继续教育过程相融合,节约时间成本。例如:在专接本教育模块中,江苏省教育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将学生大三这一年做了融通处理,合并完成,为学生节省了一年的时间,受到学生的欢迎。 

 

3.真正实现“资源对接” 

在高职院校中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专业技术教师、实验实训设备,因此,高职院校应真正利用好资源,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实现资源对接。例如:在专业技能再培训教育中,运用校企合作平台,可以借助德国“双元制”教育经验,借助“订单式培养”手段,更好地完成资源对接。 

 

4.真正实现“知识点对接” 

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和再学习,应区别

继续再教育范文4

(一)不同国家的不同理解

对于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不同国家的学者理解不同。美国学者一般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教育,由于其涉及范围广泛,既可以使成人不断获得与本职业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也可以增强对其它职业的了解程度;俄罗斯学者一般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学习者在普通学校、专业学校或通过自学途径所进行的、为了获得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实践活动;英国学者一般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对于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学习者所进行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与成人教育这一概念可以混用;德国学者一般认为继续教育是指经过幼儿、义务和大学这三段教育之后,对学习者所进行的第四个阶段的教育活动;法国学者将继续教育称为“职业继续教育”;日本学者将继续教育称为“研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对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的成员、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2]

(二)不同工具书籍的不同看法

在不同的工具书籍中,对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旨在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夏征农主编的《辞海》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完成学业或中途辍学的青年与成人为对象所进行的一般文化教育和专业训练。这一教育活动大致与成人教育相似。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唐生富主编的《职工教育辞典》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大学毕业后在职的以及非在职的所有人员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教育活动。它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扩展,其教育范围既有工程科技人员,也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由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关世雄主编的《成人教育辞典》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旨在更新在职人员知识的教育活动。“这一教育活动与大学后教育基本相同,但教育对象侧重在职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3]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齐高岱主编的《成人教育大辞典》认为继续教育是为了能够适应本职岗位要求、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需要,以那些离开了常规的学校教育、进入社会并且从事工作的在职成人为教育对象,通过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所进行的,旨在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开发智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的一种再教育活动。

(三)不同学者的不同认识

不同学者对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继续教育是以获得一定的学历并已参加工作的人员为教育对象,旨在更新和补充知识、提升社会和工作适应能力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根认为,继续教育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教育对象,旨在不断进行补充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一种追加教育。这种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提升创造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认为,继续教育是以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既包括受过大学正规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学毕业后接受的再教育,也包括未经过大学正规教育,通过自学和社会实践达到大学学历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学习”。[4]张维教授认为,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具有其特定内涵,专指大学本科后的在职教育,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管理等领域。“大学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已列为‘初始教育’,即它是基础,是起点,而继续教育则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和发展”。[5]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工具书籍和不同研究者由于所关注的角度不同,对继续教育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和见解,在整个学界要想达成共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国《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87)、《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2)、《国家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5)等正式法规却比较一致地认为,继续教育是指以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对象的再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在职人员所进行的一种延续性教育。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认为,继续教育是以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或负有成人责任的人为教育对象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它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可是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在一个崭新领域内探求技术,或是在某个特殊领域内更新知识或提高技能,“还有的人可能是为提高其职业能力而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高层次、追加型的教育”。[6]这些文件和报告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界定继续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视角。明晰继续教育起点、目的和特定群体是准确界定继续教育概念的关键。笔者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进行的、连续性的、各种各样的、非学历教育的总和。

二、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

“继续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和重要方面,又是人生中育体系的最高阶段”。[7]因此,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成人教育是三个关系最密切、相关度最高的概念。但是,同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样,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育形式,也有着不同于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总量激增、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必然会带来岗位转化日趋频繁、职业流动日益加快。一个人不可能终生工作在一个岗位上,只有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才能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从而适应时展要求,使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步。继续教育对象与其他成人教育对象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水平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作经验,已经为社会或社会某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因此,继续教育对象具有较高的智能性”。[8]这种较高的智能性起点所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也必然具有较高的层次。对于他们来说,继续教育重点不再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而是要加强对当前国内外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展开探讨与学习。通过这种探讨与学习,使知识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以便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人才与普通人群最本质的区别,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根本要求。从人的创造统计规律来看,人的创造期一般在25岁-50岁,而这段时间恰是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年龄,加之他们知识、能力和素质都相对较高,对他们创造性要求就应该更加突出。“而创造力的开发重在学习、重在实践,仅仅依靠几年大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继续教育”。[9]这是因为继续教育虽然包括知识的传授,但它既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也不是对过去知识的补充、更新与拓宽,它在启迪和引导学习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储存在大脑中的各类知识建立起各种新的联系,在掌握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引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从而使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的价值,进而转变成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继续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三)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由于职业已经确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需求特点是为满足其现实工作的需要或者为了增强职业竞争力,同时由于工学矛盾的突出性,“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最有效地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知识,注重的是知识实用性、应用性而不是学术性、理论性”。[10]因此,继续教育内容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紧密结合在职人员的心理特征和工作实际,在充分听取和吸收他们意见基础上,不断吸纳反映该领域课程项目里的最新成果,真正达到所学知识能为其所用的效果。

(四)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在职人员在原有基础、认知特点、个性特征、个人状况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继续教育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机会使他们多样化的个性得以充分实现。在办学形式上,要充分调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企业、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采取面授、函授、网络教育、社会助学和自学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根据学员的不同条件,综合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研究讨论、情景模拟、实地调查与参观访问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11]

(五)教育周期的短时性

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面向在职人员,以培养职业态度、传授职业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技巧为目标,具有相对较短的周期。这是因为:从继续教育对象起点来说,他们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基础,不需要从基础理论知识讲起,而是根据工作需要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学习本专业领域内最新知识,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时间。同时这些在职人员往往是各自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上;从继续教育内容来看,“这些内容往往是代表当代科技和管理发展的先进水平,有的还可能是前沿性内容,属于探索研究性质的,因而也没有那么多内容可讲”。[12]因此,较其它层次的成人教育而言,继续教育具有“周期短、频率高、见效快”的“短、频、快”特点,多则几个月,少则一两天。

(六)教育时限的终身性

继续再教育范文5

关键词:运动队;教练员;继续教育

教练员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对教练员适应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目的

通过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参与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而随着世界竞技运动的发展,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教练员不能满足当前的训练状况,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信息,以便在训练中形成新的训练理念,适应世界竞技运动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教练员岗位竞争的日益激烈、教练员为了取得更高级别的职称,选择继续教育来为获得岗位、评定职称增加筹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这点上可以反映出,这些教练员进行继续教育的视野是比较狭窄的,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的。

2.教练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学习动机不足。目前多数教练员接受继续教育都是因为外在动机的影响而进行的,即评定职称过程中对学历的要求。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①获得高级别的职称,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②高职称高待遇,职称的提高相应获得的较高的经济待遇、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

(2)缺乏相应的发展理念。目前许多教练员在训练中缺乏接受新观念的发展理念。传统的训练理念在目前的训练中还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教练员在参与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被动性,相当数量的教练员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想通过再教育建立新的训练理念。

(3)缺乏组织纪律的严密性。现在所进行的继续教育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组织纪律不严密。据调查,在进行继续教育的课堂管理中,大部分学员都存在迟到、早退的现象,有的教练员则把继续教育课当成休息的时间,在课堂上做与培训课程无关的事情。

(4)培训时间不合理。在对教练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安排上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假期继续教育;②平时所进行的短期培训。而这两种形式的培训课程在安排上都存在着不足,如平时进行的短期培训,必定会影响正常的训练秩序,培训和训练形成了很大的矛盾;而假期所进行的培训,则占用了教练员的休息时间,影响培训的效果。

3.继续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教练员参与的继续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形式和途径是实现教练员培训效果的首要因素。在选择和实施继续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①实用原则,继续教育相对全日制教育来说,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适合所参与培训教练的需求。②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一定要有针对性,即与所参与培训教练员的项目有关。③灵活性原则,培训课程时间、内容、形式等应根据实际情况、条件进行相应的改变,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④顺畅性原则,在培训中要为教练员提供便利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场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使多数教练员较为容易地理解本来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⑤便捷性原则,在继续教学培训途径的选择上要兼顾培训机构与受训者的利益,并能使受训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培训效果。⑥适应性原则,在继续教育途径的选择上要有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包括参与学习的教练员对培训机构的适应,培训机构对受训者的适应。⑦多渠道原则,教练员所属机构应向教练员提供多种参与学习的渠道,以便教练员做出恰当的选择。

把继续教育提高到运动队中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发展上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成绩的必由之路。使教练员切实认识到继续教育对于训练的作用,对于一名运动队的教练员来讲,传统的训练方式已不再是训练的唯一手段,提供新理论、新知识、新理念的继续教育才是教练员能力提高的根源。

参考文献:

[1]李继辉.我国田径教练员素质结构与岗位培训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继续再教育范文6

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继续教育体制;改革;新理念

一、社会转型期给继续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总的说来,继续教育在社会转型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为继续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社会转型期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市场经济建立与逐步深化,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开始大力发展,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提升了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具备足够的工作知识和技能,继续教育成为众多求职者的首要选择。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在市场经济型的社会中,人们开始改变“铁饭碗”的求职要求,不再认为在某个岗位上可以一直做下去。为了让自己具备更好的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许多求职者开始渴望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不同社会岗位的需求。而继续教育就是帮助他们实现并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方式。

2.提升继续教育办学主体的自。在计划体制下,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并不具备足够的自和应变能力,从而使得继续教育体制无论是从经营管理,还是教学模式上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教学的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进而导致学生认为继续教育没有必要性。但随着社会开始转型,市场经济开始逐步代替计划体制,明确政企和政事之间的界限,将大部分的自交还给办学主体。教学主体能够根据当前市场的需求,自主地设置学习专业和相关课程。在市场经济中,由于是依靠市场体制来分配资源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办学主体势必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有效促进教学现代化。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无论是经济还是科学技术都迅猛地发展。自从互联网开始应用并普及后,信息技术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工具。传统的继续教育体制不能适应当前继续教育的需求。目前,继续教育的方式已经可以依靠网上教学、录音、录像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打破传统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继续教育开始朝向教学现代化发展,虽然尚未实现全面教育现代化,但已经形成良好的教学系统。这对于正规教学体制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经验,对促进我国整体教育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瓶颈

1.社会总体对继续教育重视不足。我国继续教育体制建立至今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因此,其发展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尽管大多数人都认同继续教育的重要,但真正对其给予必要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却不多。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大多数群众缺乏对继续教育的正确认识。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学历教育才是改变命运、获取成功的唯一路径,因此,对学历盲目追求,但这样的观念忽视教育的本质,即获得并积累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继续教育属于非学历教育,旨在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更新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多数人尚未建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认为学生在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后就可以了,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了。此外,在当前社会多项价值观的冲击下,有些人开始认为“读书不如出去赚钱”的想法,直接放弃自己受教育的机会。第二,继续教育主体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大多数继续教育单位都是由某一或多家企业承办的。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大多数企业认为继续教育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收回成本,获得利润,因此,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减少继续教育的发展资金,严重限制继续教育的发展。同时作为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也没有正确认识到继续教育的本质,认为继续教育等于“创收教育”,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继续方面。甚至有些继续教育单位顶着继续教育的名头,进行的却是高等学历教育的事情。

2.传统继续教育理念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在计划体制中,继续教育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和运行的。当进入市场经济后,许多继续教育单位并没有认清眼前的形势,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导致无法满足目前形势对于继续教育体制的需求。尽管继续教育单位在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事业单位,但由于受到以前计划体制的影响以及负责人的理念未能及时转变,大多数人还认为继续教育单位属于事业单位,认为自然会有政府或相关单位帮他们处理好一切。在社会转型期,各行各业的单位都在重新审视市场,为自己的转型之路做出规划。继续教育单位也应当如此,认清当前市场的形势,摆脱传统继续教育管理理念的桎梏。传统上,人们认为教育是一种消费性事业,因此,没有给予继续教育行业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空间。随着知识与经济的联系不断密切,教育也逐渐产业化。虽然我国对于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教育产业化是势在必行的。从国外的相关经验可以看出,继续教育是推动教育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如果我国的继续教育体制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就会影响到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实现和发展。

3.当前的继续教育方式受到挑战。在社会转型期中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资源的分配方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科技生产力的提升,都加大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于人才的类型也有更多的要求。从某方面来说,传统的继续教育更像是高等教育的延续。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上,二者都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这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以及对其创新力的培养。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发展,传统教育体制毕竟不具备优势。而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多样化的价值观也开始涌入。人们以往就对继续教育不重视以及认为教育是一种消费性的行为,大多数人存在“读书没有用,不如早点出来工作赚钱”的念头。这种价值观念的产生原因之一,是人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一门手艺就不会饿死。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继续教育不是对高等教育的延续,它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补充自己所需的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继续教育也承担着对现有价值观念引导和重建的责任。

4.当前的继续教育方式不能适应社会转型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期中,人们所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对于学习时间的弹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继续教育的发展缓慢,其课程的设置和教授方式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方式,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继续教育的弹性需求。继续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开设小班或一对一的教学制度,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线上教学。在实际中,不少继续教育机构还是囿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数据显示,50.1%的人认为自己周围或正在接受的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学方式及课程内容非常陈旧,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自己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60.4%的人认为自己所接受的继续教育中的知识并不能派上实际的用场。有调查发现,目前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人文科学在其中并没有占到足够的份额。同时,继续教育不具备应有的弹性和灵活性,导致很多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习。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科教兴国已经是我国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教兴国的兴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开始普及和实践。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科教兴国,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继续教育是指在脱离正规的教育体制后,参加工作并需要担负成人责任的人,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而进行的更高层次的追加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给我国的继续教育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进一步促进继续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1.明确继续教育的教学理念。意识影响行为,所以要想实现继续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先改变人们对于继续教育的态度,明确继续教学的理念。在继续教学的理念中,有两点理念最为重要:一是终身教学的理念。终身教育的概念是由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1999年6月,同志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逐步建立并完善有利于终身教育的体制。”继续教育的对象不再是涉世未深的学生,而是具备一定社会责任和社会经验的成人。这类人的学习目标将更加明确,也更加主动地学习。因此,这就需要继续教育机构不能再照抄照搬传统教育的模式,必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前提建立另一种有效的教学体系。二是能力本位的理念。能力本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一种人身的价值取向。能力本位要求以个人所体现的能力为价值,而不再将学历作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到能够完成实践能力本位理念的地步,但是随着“学历热”的逐步消退,人们也开始注重个人能力的价值。继续教育在宣传终身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就生产力,知识就是技术”。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将被淘汰,新的教育理念开始出现。如今,人们已经将教育看成是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正规的教育虽然也能够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帮助完成知识的更新和学习,但是其终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制度性,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时间上的弹性。继续教育可以利用目前先进的网络技术,满足人们对于学习课程内容和时间的需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习人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而帮助学习者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所以社会转型期的继续教育制度应该始终把握这两点,促进人们实现从思想价值观念到技术能力的提升。

2.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人才培养的导向。人才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期,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但正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所学的知识也过于理论化,并不能立刻用于实际。而现有的员工固守已有的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较慢。这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继续教育应该抓住的发展机遇。继续教育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详细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进而制定出有效的教育课程。在培养市场所需要人才的时候,继续教育机构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大对第三产业人才的培养,注重联合高校或科研院所;二是注重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宽专业的类型和跨学科的知识,加大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为继续教育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继续教育的发展和体制改革是离不开政府支持的。政府部分不仅要制定有效的鼓励政策,还应该进行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及相关的课程开发。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政府部门还应该鼓励企业进行职后的继续教育。让企业了解并促进员工的职后继续教育,不是增加自身的成本,而是提升自己团队素质和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措施。政府、企业和继续教育机构应该共同建立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营造出一个社会性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会觉得继续教育是一件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事,激发人们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才能让人们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加大人们对继续教育的关注度,才能更好地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4.不断完善和优化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虽然当前继续教育的主办单位获得更多的自,但同时也提出如何规范他们权力的问题。虽然放宽其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继续教育机构的发展,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如果不加以有效地规范和管理,势必会造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如何在保证其拥有足够自的同时,建立一个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对于政府及相关机构而言是个不小的难题。同时,目前我国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很多人并没有将自己的晋升与继续教育很好地联系在一起。而用人单位还是过于重视员工的学历和职前经验,并没有意识到对员工进行职后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人们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继续教育机构教学质量和资质的系统,无法帮助有效控制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从而导致继续教育机构出现忽视教学质量、追求最大利益的情况。而提升利益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控制成本。虽然我国规定企业可以提取员工工资总额的1.5%作为其继续教育的资金,但并没有企业真正实践。现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投入经费不足,即便如此,其投入经费也在各种原因下逐年减少。所以,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是社会转型期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德军.“互联网+”时代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6(12):4-7.

[2]黄放.五大理念引领下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J].职教通讯,2016(31):55-57,61.

[3]王晨倩.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借力“互联网+”促“开放共享”[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39-44.

[4]刘琳琳.以五大理念推动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J].当代继续教育,2016(4):44-46,53.

继续再教育范文7

关键词:会计;继续教育;问题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2.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是我国会计法规的要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持证会计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要求,会计人员每年接受面授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作为会计人员任职、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自我知识补充的必经之路。会计人员要想自我完善与发展,应积极加强对自我知识的补充,不仅是通过社会组织的学习,更要主动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加强个人素养,更好地为单位和社会服务。

二、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监管缺位,有些地方财政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不力,对培训过程缺乏规范审核。

2.继续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继续教育培训所用的学习教材每年基本相同,内容过于单一,使得会计人员积极性大为降低。课堂上“填鸭式”教学使学员培训效果不佳,而自学的方式在时间上很难量化,形式化现象严重。

3.会计人员自身缺少继续教育的主动意识,认为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日常工作,再学习再培训的动力不足。

4.有的单位领导缺乏重视,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持消极态度。

三、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对策)

1.财政部门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指导和监督。

2.师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应选聘优秀培训教师,构建开放的师资网络,稳定教师队伍,以适合当今会计继续教育的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要取得单位领导的积极支持,为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创造良好条件。

继续再教育范文8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

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发展

1.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现有职工400余人。我院自2004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起初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会议,参加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等。所获取的学分都是以纸质学分证书或者各类证明的形式提供到到医院,医院再一一进行整理核对后,再采取手工登记或录入的方式,将每个人的学分证明等登记在学分登记册或录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1]。

1.2自2006年开始,随着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我院职工开始参加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从最初的几十人参加,到现在全院已经基本普及,说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整个二、三级学科,学科覆盖率达到100%,任何专业均能找到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讲课教师均为相关专业国内知名专家,项目内容均为各专业最新知识及技术,医务人员可利用工作之余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选择学习,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等问题。医院每年扩编,医护队伍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员为了提升学历开始学习第二学历,外出进修增加,外出学术活动增多,学分来源也越来越多,但仍然采取人员手工管理,并且登记学分册,给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带来非常巨大的工作量。

1.3 2013年,由有着多年继续医学教育行业经验的华医医学教育中心负责技术开发及维护的"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正式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文在全省范围内使用,标志着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到来了,由管理系统代替人员手工录入的自动关联管理系统出现。2013年6月4日,山东省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始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及护理人员的注册期考核,由原来的每单位管理人员收集每个参与考核人员的纸质学分材料,统一整理统计,填写学分登记册,然后将所有材料统一运至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来人工审核,审核通过手工填写任期考核证书及注册期考核证书,到现在的单位管理员在本单位系统内初审,然后上报至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终审,终审通过,由审核机构在系统内自动生成一张任期及注册期考核电子证书,原来历时2个月的工作量,现在仅仅15d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各单位、各行政部门工作量。

1.4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为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指导、督导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开设了行政入口;为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本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开设了单位版入口;还为每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单独设立了个人查询入口,每位医务人员能够随时登陆个人账号,及时查询了解自己当前及历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和个人信息[2]。避免了从前只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员才能查找职工学分的弊端,更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我院职工现有400人左右正在使用华医网上网学习卡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考试通过后,系统自动将每个人的学习考试数据关联进本单位的管理系统,然后自动记录到每位参考人员名下,从中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优势和好处。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宝、医卡通的优势

医学宝和医通卡是山东省继续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套硬件,配合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使用的刷卡考勤设备。主要功能如下:

2.1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部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主办单位设置项目信息,学员通过刷医通卡进行人员考勤,学分数据采集,会议结束,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审核授分[3]。

2.2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单位或科室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通过刷医通卡记录出勤数据,自动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由管理人员设置考勤分析,实现自动授分。

2.3可作为卫生行政机构或单位组织会议签到及出勤管理工具。会议结束后可对参会人员导出签到表格备案。

我院组织各专业业务学习培训3次/w,使用医学宝和医通卡进行考勤管理,培训前只需将所培训内容录入系统,并同步至医学宝,会议结束后再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然后再给每位参会的职工统一授予院内二类学分,整个过程,只是轻松操作几下电脑,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员手工逐条录入系统的大量工作量。每位职工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医通卡号或者身份证号码,来查询自己相应年度或时间段的学分数据。

我院通过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用性、规范性、高效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网络化,促进了管理工作高效、便捷开展极大减轻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江捍平.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继续再教育范文9

关键词: 继续教育 高校培训经济市场 研究探析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重新认识继续教育及高校培训经济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新形势之下,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把握好这个机遇拓展高校继续教育。本文将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新形势进行分析,谈谈其拓展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继续教育现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关注继续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发展、人民发展的需求,因此,继续教育在这种需求的促动下产生了。

我国继续教育格局呈多层次模式,由六大部分组成:准大学教育、大学后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外语培训、体育艺术教育和老年教育。其实施机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成人高等教育,由普通高校、成人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共同创办;二是某些证书的培训,由团体或者社会力量创办;三是一些短训班、进修班、学习班,由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单位举办。其中,普通高校是实施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在中国,普通高校具有一定的规范制度,并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影响力,规模较大,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实施。除此之外,在普通高校,一般成立有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有着一套完善的成人教学系统,管理制度很规范,并且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及硬件条件。

继续教育本身就具有多变性,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不断演化、发展,并慢慢信息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立体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发展继续教育的各方面条件都在慢慢成熟,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终身教育成为继续教育的核心,办学模式越来越开放、丰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二、继续教育及高校培训的新机遇、问题、对策

1.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继续教育发展面临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高等教育不是终身教育,不管以何种学历毕业,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国人对继续教育的认知,不再是被动强迫地接受,而是主动追求,人们更希望得到多方面、高品位的继续教育。在学习化社会中,人们对继续教育的渴望已经成为自身的内在需求。

高校继续教育越来越多样化,并慢慢普及开来,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专业技能培训、资格培训、高管培训等多样化课程为在岗、转岗、再就业的人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在高校继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中,追求特色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除此之外,发展继续教育,既要多样化,更要注重社会的多种需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人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之中。

2.继续教育及高校培训发展的问题

(1)某些高校不够重视继续教育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然而,一些高校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型社会的意义,没有发挥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社会的功能,继续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面临边缘化危机。

(2)教学方式需要改善。一些高校的继续教育方式依然很传统,没有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没有真正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与能力,没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而高效地进行培训。

(3)需要更规范的管理。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条件有着多方面弹性,这给其发展带来很大挑战。有的高校在不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招生办学不合规范,有的高校利用这个机会骗取钱财。这些都给举办继续教育的高校带来了名誉上的影响。关于继续教育的立法不够时效性,到目前,还没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

3.继续教育及高校培训的战略对策

(1)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普通高校要树立起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积极创建良好的继续教育发展环境,作为教育的主要工作者,这是根本的职业道德精

神。作为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不但要有主动服务的热情与精神,还要有服务社会的思路与作为,应重视发展战略、模式、内容方式等,追求教育水平的突破。制订长远发展计划,对继续教育的培养任务、模式、专业、场地、硬件设备、师资等所有工作都分工明确。

(2)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首先,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进行非学历教育。拓展办学空间,向外寻求有条件的合作伙伴,一起办学,实现双赢目标。除此,还可以以多层次岗位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企业单位所需的各类岗位培训。

(3)提升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扎实创新发展,以理论为指导。普通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科研中心,不只是继续教育的承办者,还是研究继续教育发展的先锋。必须利用其自身优势,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研究。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重新认识继续教育及高校培训经济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人们正在全新角度认识继续教育及市场拓展的意义,给人们生活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希望、新的意义。这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高校继续教育开拓发展创新的机遇。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把握好这个机遇发展高校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夏建如.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

继续再教育范文10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管理人员

收稿日期:2006―04―13

作者简介:刘明伟(1966-),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从事行政、教育管理工作。

一、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近年来对教师的培训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

目前培训方法还局限于集中学习、讲座、报告、大课堂的听讲形式。内容主要以传统的传达、传授解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主,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和具体的实践过程。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具体问题的解决、具体教学模式的优化、特色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创建、具体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已深深感到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只注重形式化和规模化,而忽视它的有效性和成效性,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有些人在培训期只是为了取得一个结业证,并未达到培训的基本要求,长此下去,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长此下去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1)部分教师认为短期培训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短期培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有时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应采取长期脱产培训的方式;(2)长期培训必然会加重教师的经济负担,培训的费用应该由国家承担;(3)培训的方式方法落后,在时间和形式上应考虑到成年人的特点;(4)培训没有以学科为主,没有经过学科方面的专家审查、评议,没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就不能引领教师在学与教方面有所收获与提高;(5)在学习新课程中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专业技术职称的终身制及学历论的影响

专业技术职称只能代表过去,倘若专业技术职称与各种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只会对继续教育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年龄层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老年人在取得较高职称后,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继续教育已无必要了;中年人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继续教育的动力;青年人除了一些在学术上有特殊贡献和特别突出者外,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凤毛麟角,能享受的待遇全享受了,到了顶峰缺乏继续进取精神,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效果。因继续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不像中国的学历教育那样引起国民的高度重视,就必然会影响受过非学历教育者的就业、职称评定、国家科研基金的申报、考干录用、晋级、等涉及到个人利益和自我发展的各种机会。

3.高校管理人员受传统运作方式的影响,继续教育热情不高

高校管理人员虽工作手段有所改变,但思想意识还停留不前,因此仍然从事机械呆板的重复劳动。部分管理人员受职称待遇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部分领导认为管理人员不需要什么专业特长,这样挫伤了一部分人员再学习,再提高的积极性,如果能回避以上这些不利的因素,再加上领导的重视,就会重视任何学习或培训的机会,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解决途径

1.教师是关键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要重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在教师,因此说,在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对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高校的重中之重,所以当前特别要培养一批热爱从事继续教育的老师。

2.注重创收渠道

作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府,其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素质的提高,更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认真组织协调,把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从有限的经费中规划专项经费,作为继续教育基金。减少一些非学术性会议,大力发展校厂开发,对外进行有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开发,扩大创收渠道,要与一些经济效益好的厂矿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联合办厂,生产一些高新产品,增收技术开发费。

3.制定好各种继续教育计划

为继续教育对象创造更多的教育条件,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财力、物力、人力情况,结合本身工作的特点,分期分批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使得各类人员都有学习、进修和参加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4.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要建立教育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并建立继续教育各项制度,对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对他们的效果进行评估,把它作为专业技术评定职称和管理人员提拔的必备条件。要制定出继续教育聘任办法,执行严格的定期考核、评估,完成岗位职责的继续聘任,做到优胜劣汰,智者上,庸者下。同时要建立奖励制度,对学习优异者给予一定奖励和表彰,对那些不重视继续教育的单位与个人要进行必要的批评。

三、对今后教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设想

美国早在1989年发表了《着眼于未来的师资教育》的报告,对教师培训有精辟的论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培训要从根本上满足不同的需要,如果把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局限在地方教育机构中,起不到培训的效果。因此,在未来师资培训探索中,应当淡化院校的培训,要把培训的理念随时渗透到教师和管理人员中去,这样才能基层化、全程化、全员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特征,学习国内不同地区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参考国外培训模式和办法,才能将继续教育提高到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继续再教育范文11

无论是从管理体制还是办学方式上看,我国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及远程教育等四类教育模式是独立并存的。文章通过对相关的政策文献分析得知,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四种教育形式相互重叠、相互包含。这种重复性资源建设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要重构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以继续教育为主导,职业教育是其主要内容,成人是其教育对象,远程教育是其发展方向,并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以学历与职称为限制的学习准入制,将继续教育定位于全民化教育。

关键词:

教育形式;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我国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等四种教育形式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现状看,这四种教育形式的教育对象、特征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一直存在相互混淆的现象,尤其是教育对象的重叠,给其各自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带来不便。此外,由于这四种教育形式的重叠与交叉,导致其在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及生源竞争等方面带来巨大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是,学习将伴随着每个社会个体的一生,教育机构通过合适的教育资源供给保证每个个体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我国作为一个教育资源有限的人口大国,如果不能理顺这四种教育方式之间的重复与交叉,避免其同质化竞争及各自为战的现象,就会使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因此,只有理顺上述四种教育形式的关系,明确其各自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才能促进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才能更好地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安排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一、四类教育形式教育对象的界定

1.继续教育。要理清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问题,必须对其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对象有不同的定位,形成5种不同的官方界定。具体而言,第一,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在这个文件中,首次提到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第二,1987年,在国家教委联合国家科委、劳动人事部等六部委共同颁布《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在这个文件中,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在职人员,且需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第三,1990年在国家教委主持召开的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会议公报明确表示,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第四,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在这个通知中,将继续教育的对象定为是具有一定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范围较前几次有所扩大[1]。第五,2003年,周济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国继续教育的对象是高中后和大学后的在职人员。由此可见,官方的这五种界定均明确提出了继续教育对学习者的学历、职称的要求,但不同的是对学历、职称的层次要求有所差异。首先,从学历层次上看,只有1991年的政策对此规范较为笼统,明确学历要求,但并没有划定某个层次;1987年的两个文件均提及学历要求,分别是大专及中专;界定三规定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界定五进行适度的放宽,只有具备高中学历即可。其次,从职称上看,5个文件政策均有所要求,且要求的层次与学历层次是对应的,比如本科对应的是中级职称,中专对应的是初级职称等。再次,在相关的5个文件中,均明确要求继续教育的人员必须是在职在岗人员,但界定五虽然也提到在职人员,但其作为学校的后续教育,并没有完全排斥非在职人员。当然,关于对继续教育对象的学历、职称要求,能否适应当前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是否能够促进继续教育对学习型社会的贡献,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从前述分析可知,继续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在职在岗人员提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在职人员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看,继续教育包含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那么,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2004年教育部在远程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社会个体知识更新及终身学习的需要。由此可见,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是继续教育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这样继续教育也包含远程教育。

2.成人教育。从继续教育的官方文件政策中可知,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在岗的成人。如此,我国成人教育的对象又是哪些群体?从官方的文件或政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三种界定:第一,1987年,国务院转发《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这个文件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生产技能及工作效率提升的教育形式。第二,1997年,国家教委成教司在《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几点意见》中提及,我国成人教育范围极其广泛,其范围可以涵盖从扫盲教育到继续教育,从正规教育到非正规教育,且能够一直延伸到终身教育中。第三,2006年,教育部在《中国教育发展概况白皮书》中表示,中国成人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各级各类以成人为教育对象的扫盲教育、成人学校教育以及成人初等、中等、高等、成人大学后继续教育等发展势头良好。从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分析可知,我国成人教育的对象也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以成人为教育对象的各类教育形式,其范围不仅涵盖继续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及各种非职业教育。

3.职业教育。前述可知,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在对象上是相互重叠的,均是成人。如此,职业教育与它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也可以从官方相关的政策文件中进行分析,相关的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的对象有三种基本界定:第一,2006年,在考察重庆第二财贸学校后发表“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明确表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教育体系。第二,2006年,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年度工作要点”中论及,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工作任务是要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积极发展各类围绕成人继续教育及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工程的培训教育。第三,2006年,教育部在《中国教育发展概况白皮书》中提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各级农校、农机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电视理工中专等各类面授及远程教育方式,大力举办各类再就业工程、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从上述官方的三种界定可知,职业教育的主体既是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其范围既涵盖成人教育,也涉及继续教育;其形式不仅有面授,还有远程教育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同样也包括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在内。

4.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下形成的一种基于信息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远程教育从一种技术手段发展到一门成熟的学科。那么,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或体系,其在教育对象方面,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有何不同,有无重叠之处?从官方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到有三种界定:第一,2001年,教育部在“远程教育工作试点总结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其主要教育对象是成人,在教育方式上既可以实施学历教育,也可以实施非学历培训教育。第二,2004年,教育部在“远程教育年度工作要点”中提到,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通常是在职人员,一般是肩负家庭及工作的双重职责,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在社会中不属于优势群体。第三,2005年,教育部在《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及,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发展形态,既要利用远程学习的灵活性为在职人员提供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也要积极利用远程教育方式为不方便进行面授的群体如女性、老年人、外来人员、残疾人士等提供学习的机会。可见,远程教育的适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不仅适用于不同的群体,还能够通过远程模式来适用于不同的教育形式。如此一来,远程教育可以分别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

二、分析与讨论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如果缺少一个明确而恰当的分类标准,就会引起教育体系之间的交叉与重复。从前述分析看,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就是如此,对象的重复导致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的,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

1.继续教育是社会个体离开正规学校教育后的后续教育,这种后续教育形式可以延伸到每个社会个体的一生之中。如此,就学习者的年龄看,主要是成人;从学制形式看,既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也可以进行非全日制学习;从学习的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与职业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职业无关的一般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看,既可以进行面授教育,也可以进行网络远程学习。可见,继续教育是从教育连续性上分类的,其包含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

2.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其对象是一致的,均是成人。既然教育对象是成人,那么就可以归结为成人教育。况且我国的成人教育本身范围就很广泛,从扫盲教育到大学后继续教育,从职业教育到社区闲暇教育,从面授教育到远程教育等[2]。如此来看,成人教育是按照教育者的年龄来分类的,其当然也包含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在内。

3.职业教育主要是从教育内容这个角度划分的,即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是与其工作、职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是所有的社会个体踏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既可以是面授的也可以是远程的。因此,从教育内容的分类视角看,职业教育自然也包含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

4.远程教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最初其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而存在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远程教育现在已经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也演变成一个独立的教育学科。远程教育的各种理念及方法,既可以在远程教育中实施,也可以在传统面授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其完全可以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因此,远程教育是从教育技术上分类的,其当然包含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至此,我们完全可以总结上述四种教育形式之间的关系,这四者之间由于对象的重复而相互包含,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关系模式,主要原因就是这四个教育形式并不是同一个分类标准下的概念。继续教育是基于教育连续性分类的,其相对概念是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是按照学习者年龄分类的,其对应概念是未成年人教育;职业教育是按照教育内容来分类的,其对应概念是学术性教育;远程教育是按照教育方式及教育技术来分类的,其对应概念是面授教育。正是由于标准的不同,不是同一标准下的分类,故而在实践中产生重合。

三、重构:四种教育形式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当前,这四种教育形式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类型的概念出现的相互包含、相互重合。因此,要处理好这四种教育形式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就这四种教育形式来处理,还要将这四种教育形式置于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考察,明白我国整体教育体系,方能明确其各自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建议”,我国教育体系整体上可以分为八个层次,分别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各种短期培训教育。按照这样的整体情况,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要纳入到这个体系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列、八个层次及三种模式。具体而言,两个系列是指正规教育与继续教育,其对象是全日制学生及成人学习者,这两个系列之间的连接点是义务教育;八个层次分别是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及同等水平的职业教育(中专)、专科教育及同等水平的职业教育(高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无法限定层次的各种短期培训教育;三种模式分别是指面授教育(课堂)、远程教育(网络)及面授与远程相结合模式[3]。从这个整体教育体系上考察,继续教育是相对正规教育而言的,其内容既可以是职业的,也可以是非职业的;其对象是成人;其模式既可以是面授的,也可以是远程的,还可以是面授与远程结合的。

四、建议与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传统工业社会金字塔式的人力资源需求也要随之改变,扁平式的人力资源要求正在形成,人人均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与技能。在新的社会结构体系中,企业不再依靠少数精英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是需要所有职工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知识更新,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劳动者。因此,作为教育必须回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要求。此时,继续教育应该是面向社会的人人教育,让所有的社会个体能够有机会从教育中获取知识与技能,随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故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其内容既可以是职业的,也可以是非职业的,其对象十分广泛,只要是成人均可以参与学习,是一种真正的全民化教育。通过本文的总体分析,要正确理顺四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教育体系的整体上考察。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继续教育对应的是正规教育,是正规教育的补充;职业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成人是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远程教育是其发展模式及方向。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继续教育不再是部分人的特权,而是一种真正的全民化教育。

作者:史新广 单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5-19.

继续再教育范文12

(一)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以知识要素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是一种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最终价值旨归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增强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因素。当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源于教育,教育成为推动国际竞争的“母机”,实现区域经济大发展需要的产业大军要靠继续教育来培养。一方面,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依托高校资源优势,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需求,推动学科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磁性对接,体现出较强的“接地”色彩;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适应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坚持应用型、职业性的定位,促进人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批判由单纯技术构造的灰色工业文化,重溯人的“价值理性”,从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社会是以成人为主导的社会,因此,成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成人教育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助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拓展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整体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换、利益格局转化、思维方式转变等成为鲜明的时代动向,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也势在必行。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成人本专科招生243万余人,当年毕业195万余人;参加高等非学历培训注册学生394万余人,当年结业778万余人。这表明,经济的发展对继续教育特别是高校继续教育的依赖越来越大,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家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的压力与日俱增。面对“第一次现代化”的“补课”重任及“第二次现代化”的赶超压力,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大学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帮助所在地区解决问题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必须研究当地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面,这些情况既紧迫又不容易察觉,把好脉方能更贴切地为地方服务。”所以,地方高校必须满足区域各类建设人才的继续教育需求,以提高所在区域劳动者的素质和在职从业人员岗位适应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非学历培训,争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科技创新的驱动力量,这必将有助于自身的转型发展。

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尚显模糊继续教育是在受到正规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各类从事生产、管理、科研、教学、医疗卫生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为进一步更新知识内容体系、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而进行的补充教育。高校历来是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占全国高校数量95%以上的地方高校更是推进继续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从发展实践来看,继续教育在各高校发展很不均衡,多数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还处于弱势地位,学校管理层面普遍将继续教育作为普通学历教育的补充,尚未将其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起列入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很多地方高校将继续教育作为“副业”和“创收工具”,对继续教育的长远发展缺乏整体定位和专项规划,经费投入较少或没有经费保障,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概言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基本还处于封闭发展、自我循环阶段,在主动适应、融入区域发展方面意识亟待增强。

(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相对狭窄《21世纪的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提出:“我们重申,应保持、加强和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整个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使命。”现今,继续教育已经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现形式来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途径主要有:培养区域发展急需的各级各类实用性人才;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为区域社会成员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拓展能力提高服务,进而为区域整体发展提高竞争力。就现状而言,各地方高校普遍重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开拓滞后,呈现出单向发展态势。《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我国继续教育的规模,到2020年全面提升在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至50%,当年参与继续教育的规模达到3.5亿人次,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非学历教育。地方高校作为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必须充分认清这一形势,把握千载难逢的机遇,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改变“一条腿”走路的现状,实现“协调发展、两翼齐飞”的格局。

(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有待提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举措,包括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面对严峻的经济和就业环境,社会成员更加注重及时充电与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技能,提升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能力。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在暨南大学举办“金融海啸冲击宏观经济下的企业突围战略”讲座,旨在指导企业高管如何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寻求“过冬术”,这场号称广州卖得最贵门票的公开课,竟然吸引了1000多人前来听课。这充分展示了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及功能。从实践来看,面对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依旧在从事着老一套的低层次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能很好对接,社会认可度不高。在非学历教育项目开发、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以及社区教育等方面很少涉足。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继续教育需求的高涨,地方高校迫切需要把握机遇,提升服务内涵,对区域发展的现实问题给予回应。

三、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

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继续教育发展的政策关注度不断增强。《教育规划纲要》把继续教育单列专章进行规划,将其提升到开发国家人力资源,建设人才强国重要途径的战略高度。十报告把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进行阐述,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社会服务能力不强,表面看似红红火火,内部实则危机潜藏,如不及时抓住问题要害对症下药,长此下去继续教育的“危机论”、“合并论”、“替代论”、“取消论”将成为归宿。结合当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以为必须从明确定位、有效教学、紧扣需求、校地互动等四个方面完善服务路径。

(一)明确定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的高校职能认识方式限制了对高校继续教育职能的把握,以往高等继续教育作为大学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中间环节,在理论和实践范畴内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因此,需要对大学的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进行再认识。”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自身实际以及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行准确定位。目前,继续教育在各高校地位普遍不高,往往是担当创收的工具或普通教育的补充角色,处于弱势地位。地方高校应当首先从思想认识层面予以重视,将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和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校领导要分管继续教育工作,成立继续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校性的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近期工作,筹谋远景规划;二是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要主动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给继续教育带来的机遇,摒弃“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思维,在学校的支持下主动革新管理体制,改革办学模式,贴近市场需求,增强服务实效,以贡献争地位,以服务求发展;三是地方高校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继续教育的发展给予指导和扶持,不断优化继续教育发展的政策空间。《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发展政策,推动各级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从类型来看,我国的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四大类,国家对继续教育的重视有待加强;从继续教育本身来看,其发展速度与国家战略要求以及社会成员需求相比仍然滞后。作为政府层面要多管齐下,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化建设,加大继续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加强对继续教育办学的质量评估,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有效教学,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切的人才区域人才培养历来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主要是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实践型的人才。从数量来看,2012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达195万余人,占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总量的23%,其中地方高校是最重要的培养主体;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诟病,国外许多国家已经不再承认中国成人教育学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思考的命题。有效教学理论缘起于上世纪中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成果颇丰的理论体系。“所谓成人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学,是指能促进成教学生有效学习、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进一步地讲,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跨学科的专业设置,满足社会成员现实性或实践性的学习诉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为特定的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服务;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成人学习特点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交替,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个性化的学习模式相互融通,适应成人学习者灵活学习的特点;再次,坚持人本理念,尊重成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建立起以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管理体系。推行弹性学分制度,实施自主选课制度,实行多元评价模式,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唯有如此,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才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适切的人才。

(三)紧扣需求,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培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提升也有迫切的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要达到1.8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在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在2015年达到29000万人次,在2020年要达到35000万人次。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要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更要依赖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因此,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要以所在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培训“短平快”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活动。首先,为区域发展培训各类高层次专业化人才。《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六大类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根据区域经济机构调整趋势,通过教育培训满足市场迫切需要的现代技术人才,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平稳过渡。其次,针对广大在职从业人员,以知识更新、技能培训、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围绕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机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开展教育培训。“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点,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有高等学历文凭的高素质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处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操作熟练劳动者。”该类培训要以区域社会、市场和在职从业人员的个人需求为导向,突出非学历人才培养短期性、实用性、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提高受训者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转岗再就业能力。实践证明,一支数量稳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劳动者队伍,必将在未来区域经济“三、二、一”结构的合理模式中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再次,在开展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要善于打造自己的培训品牌。品牌是提升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品牌特色将成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未来生存和竞争的重要砝码。打造品牌,彰显特色,方能赢得市场。地方高校要善于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师资力量、学科专业、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拓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空间,彰显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区域元素”,将本校的继续教育办出水平、办出亮点、办学特色。

(四)校地互动,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筑资源共同体“所谓成人教育共同体,它是由成人教育机构之间或者成人教育机构与其他相关组织之间围绕共同的发展目标,以契约和心灵契约为纽带,合理配置和共同享有教育资源,相互合作,协同进步,追求整体和谐发展的成人教育非正式组织。”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大多起步较晚,办学历史不长,优势资源不足。在资源创造价值的时代,要发挥地缘优势,增强与所在区域的互动融合,全面构筑起“校政企社”资源共同体,切实提高合作与发展水平。首先,推进与政府、事业单位的合作。目前,政府及事业单位已成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特别是干部培训也已成为许多高校非学历项目的主体。要主动深化与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合作深度,采用多种形式为公务人员、党政人员开发培训项目,帮助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公共行政能力,为国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效力。另外,政府主导的政策性继续教育培训,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职工再就业等培训,也应成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关注的项目。其次,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与企业共同建设继续教育联盟。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诚然,企业、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经济领域最活跃的单元,在有关领域的发展规划、信息资源等方面具有前瞻优势,既能为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基地,也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市场导向,引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更加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要充分发挥周期短、见效快、适应性强的办学优势,主动对接企业、行业协会,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科技指导、决策咨询等多种途径,自觉服务企业、行业协会科技攻关、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人力资源开发等,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再次,以社区教育为依托,深度融入区域发展。“社区教育,就是一定社会区域的教育工作,是社区范围内一切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之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社区教育的范畴。”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体系,几乎涵盖了基础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闲暇教育等各种类型的教育形式,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呈交叉关系,双方合作的前景广阔。社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学设施简陋,高水平师资紧缺,不能有效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地方高校教育资源丰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精良,双方联合举办继续教育活动完全可行。地方高校要积极回馈社会,主动融入社区教育,与社区共享继续教育资源,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因此,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惟有坚持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多元化结合,体现教育资源利用的“协同化”,才能在学校、政府、业界以及社区间形成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