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05 13:20:06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1、 由培训中心的黄登军老师讲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和课标解读

2、 由培训中心的张君颖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校本开发

3、 由培训中心的杨四英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与选修课教学

4、 由培训中心的安静生老师讲授的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5、 由培训中心的刘希平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和高考

6、 培训中心吴琳娜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裴昌玲老师的多元智能理论讲座和袁青老师的心理问题研究讲座

7、 由计算机中心廖建筠、王晓民等老师讲授的英特尔 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8、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要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要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积极争取做一名“师德双馨”型的教师。

3、轰轰烈烈的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丰富的内容,重点通过《教师职业心理》、《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题培训和考试,使我们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当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等都有进一步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内容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4、重视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莫旗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中小学老师暑期继教培训,所有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无论是年长者还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并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研讨中,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暑期中小学数学继教培训心得体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说到这里,您一定对我们的培训内容特别感兴趣吧,那就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

本次培训分三期进行,每一期培训老师都设计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师对“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进行讲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时间各个研修团队进行备课、交流,第三天由培训老师进行检查验收。可以说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研员崔老师非常的辛苦,她不仅要关注整体,还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指导得特别到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大有所获。

“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训练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案。可以说通过本次培训,我在这六大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教材处理深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倡导“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整合”,从而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我们不具备大城市那些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优越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但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说到这里,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点滴经验,本节课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间隔”,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没有具体介绍“间隔”一词的含义,而它还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我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玩拍手的游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不就是间隔吗?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只小手,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字?”生答:“5”。我说:“你们说的很对,我们一只手的确有五个手指。可老师除了发现你们说的5以外,还发现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一时全用诧异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我知道了,是手指间的缝隙。”我称赞地夸奖那个同学:“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于是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间隔”这一词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就像新课程倡导的我们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仅是个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信息时代;继续教育;必要性;有效途径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思想品德和教学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无论从当今时代特征来看,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继续教育迫在眉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从国富民强和民族繁荣的战略高度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在知识更新快捷的时代,学习社会化的形成进一步要求教师必须接受终身教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不断提高,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继续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职业技能等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师人员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继续教育认识片面。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两轻两重”的现象,即重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重学科培训,轻方法培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从整体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我们要深刻认识继续教育的整体功能,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2.被动参加培训,用功利的心态来看继续教育。部分院校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动迎合一些人的要求,导致在开展继续教育的导向上追求学历教育,文凭本位之风盛行。很多教师只是报名参加继续教育,并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对学生、对自身、对院校、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仅仅追求培训结束后的一纸证书;而实施培训的院校为了经济效益,有的压缩培训时间,“缺斤少两”,有的培训形式化,走过场,使继续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观念陈旧,教育实践脱离实际。我国的继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倾向,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和考核,均缺少专业教育的特色,都忽视了教师进行继续学习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使继续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丧失对教师专业对象的吸引力。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无法紧跟科技进步与相应岗位需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模式化、缺乏创新,影响教学质量与参与者的积极性。

4.兼职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欠缺。由于继续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短缺。

激励机制不足,兼职教师任课积极性不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增加一定经济收人。部分兼职教师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教学应付草率,无视纪律,上课随意性大的情况,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继续教育缺少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有效监控并缺少制约的手段。也间接纵容了部分兼职教师的不当行为。

三、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师按各自所需可参加普通成人高等院校培训、师资培训院校培训和省、市县(区)、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培训,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培训体系健全完善。“多层次”是由于受训教师不同、教育内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决定培训层次的多样性。“多形式”是指除过目前传统的学历教育形式外,还要根据需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研究、学术报告、赛教、素质展示等,要采取送教上门、校内培训、自修学分制、专题教研、分段集中面授辅导和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等办学模式,以提高培训的层面和效益。

2.养成读书习惯,提高专业化水平。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教育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科学理论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继续从教。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及知识结构体系,作为教师,知识要渊博,思维要敏捷,平时各类图书也要尽可能地涉及一些,读书习惯是最重要的。教师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才有可能影响并带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养成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21世纪以后,继续教育向着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延伸,继续教育的模式也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网上教学可以节约用于书本的开支和上课时间,而且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可以多次使用或复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过程得以再现。

参考文献

[1] 卢香滨.对继续教育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2)

[2] 成人教育.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变革发展的新趋势[J]2009,(11):73-74.

摘 要: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愈见高涨,继续教育成为许多教师及社会人员实现自我、谋求更好生存和发展前景的途径。继续教育是一种全民化的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信息时代;继续教育;必要性;有效途径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思想品德和教学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无论从当今时代特征来看,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继续教育迫在眉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从国富民强和民族繁荣的战略高度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在知识更新快捷的时代,学习社会化的形成进一步要求教师必须接受终身教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不断提高,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继续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职业技能等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师人员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继续教育认识片面。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两轻两重”的现象,即重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重学科培训,轻方法培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从整体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我们要深刻认识继续教育的整体功能,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2.被动参加培训,用功利的心态来看继续教育。部分院校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动迎合一些人的要求,导致在开展继续教育的导向上追求学历教育,文凭本位之风盛行。很多教师只是报名参加继续教育,并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对学生、对自身、对院校、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仅仅追求培训结束后的一纸证书;而实施培训的院校为了经济效益,有的压缩培训时间,“缺斤少两”,有的培训形式化,走过场,使继续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观念陈旧,教育实践脱离实际。我国的继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倾向,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和考核,均缺少专业教育的特色,都忽视了教师进行继续学习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使继续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丧失对教师专业对象的吸引力。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无法紧跟科技进步与相应岗位需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模式化、缺乏创新,影响教学质量与参与者的积极性。

4.兼职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欠缺。由于继续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短缺。

激励机制不足,兼职教师任课积极性不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增加一定经济收人。部分兼职教师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教学应付草率,无视纪律,上课随意性大的情况,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继续教育缺少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有效监控并缺少制约的手段。也间接纵容了部分兼职教师的不当行为。

三、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师按各自所需可参加普通成人高等院校培训、师资培训院校培训和省、市县(区)、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培训,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培训体系健全完善。“多层次”是由于受训教师不同、教育内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决定培训层次的多样性。“多形式”是指除过目前传统的学历教育形式外,还要根据需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研究、学术报告、赛教、素质展示等,要采取送教上门、校内培训、自修学分制、专题教研、分段集中面授辅导和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等办学模式,以提高培训的层面和效益。

2.养成读书习惯,提高专业化水平。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教育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科学理论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继续从教。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及知识结构体系,作为教师,知识要渊博,思维要敏捷,平时各类图书也要尽可能地涉及一些,读书习惯是最重要的。教师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才有可能影响并带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养成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21世纪以后,继续教育向着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延伸,继续教育的模式也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网上教学可以节约用于书本的开支和上课时间,而且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可以多次使用或复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过程得以再现。

参考文献

[1] 卢香滨.对继续教育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2)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一、科学规划,强化监管,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县教育局对继续教育工作科学规划、强化监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步入了健康有序、规范高效的良性轨道。

1.科学规划,确保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县教育局成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人事股主抓继续教育工作,并安排一名工作认真细致、业务素质过硬的同志任继续教育专干。教育局在制定继续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时,首先是广泛征求教育局各个职能股室和基层学校的意见,力求统筹兼顾、精益求精。除了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外,还于每月提前一天下发一次月培训通知,从时间、地点、费用报销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详尽的规定。每次培训任务结束,对培训情况以通报形式下发到各校,特别是重点指出培训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利于在后期培训中及时改进。同时,我们还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工作计划进行临时性调整,如今年9月,针对全县甲型流感频发和学校安全形势严峻的现状,我们认真听取基层学校建议,提交教育局党委会研究,及时举办了由学校后勤校长和总务主任参加的学校安全知识培训班,收到了很好的工作实效。此外,县教育局还建立了“石门教师网”,并与全国继教网、省继教网、电大在线等实现连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培训,确保了教师继续教育稳步高效推进,“石门教师网”逐渐成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虚拟学校”。

2.强化监管,确保继续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县教育局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和个人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年终考核不达标者,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将教师送培率、出勤率、结业率、优秀率纳入完职中校长、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师训专干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在年终考评中严格兑现奖罚。教师职务评定和教师资格认定将继续教育结业证、信息技术、普通话等级证书纳入为必要条件。为了让教育局的各项培训要求落到实处,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师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政工校长具体负责落实。不少学校领导培训时和教师一道同行、同学 、同吃、同住,及时组织、督促、监控。教师培训费用学校给予优先保证,有力调动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5年来,全县组织教师岗位培训4393人,参训率100%;信息技术高级培训3994人,合格率达96.1%;普通话培训4546人次,培训合格率达86.7%;班主任培训1939人,参训率达138.6%,

二、建好档案、优化队伍,搭建教师培训良好平台

1.加强档案管理。继续教育事务繁杂,为了查阅方便,县教育局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各类相关资料统一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力求内容求全、质量求精。同时,我们还在全市率先建立继续教育电子档案信息库,内容涵盖姓名、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职称等70多个项目,而且随着培训内容和要求的不断变化,及时更新信息库内容。各校也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档案库和纸质档案。为了规范管理,我们还为每位教工配发了一个专用继续教育档案袋,内装教工个人的各种继续教育资料,档案袋随个人的工作单位调动而异动,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领导到石门县检查继续教育工作,对石门县教育局继续教育档案规范齐全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2.抓好队伍建设。县教育局始终坚持把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加大教师外派进修和内部培养力度,选送专业课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培训,扩充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另一方面加大科研引领力度,通过大力开展培训科研和培训管理方面的实践研究,提升培训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加快年轻培训教师的成长和成熟速度。建立教师“教学实践周”和支教制度,促进教师下乡亲身实践,躬身指导基层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师自身能力,又带动了山区薄弱学校教研工作。同时,将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全县继续教育的基地,长期坚持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作为进修学校兼职培训教师,以解决师训师资相对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方法、强化管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在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过程中,县教育局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培训方法,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1.实行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整体效益。根据石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地域差异相当明显,山区学员工学矛盾十分突出的特点,将全县分为9个教学区域,每年年初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课题调查,下发培训意见征求表,广泛征求学校和在职教师的意见,了解基层培训需求,然后结合收集到的信息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订单式培训计划,再发到各个中心学校、县直学校。最后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开展“送训下乡”,分批轮训。这样不仅克服了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困难,很好的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而且因为培训计划来自教学第一线,贴近一线教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降低了培训成本和受训教师经济负担,可谓一举三得,进修学校送教下乡服务山区薄弱学校的经验3次被《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报道。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法陈旧,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师队伍的发展。因此,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新《课标》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提出一个大体框架,没有具体现实的内容,更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给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农村学校新《课标》实施进展缓慢,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与新课程的推进所需要的教师素质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关键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则以教师为本。体育教师素质如何对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的知识,“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思想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体育教师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渗透到体育学科中来,从而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与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优化资源分配结构,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因而在人事制度上对教师引人了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对竞聘不上的教师,实行严格分流甚至淘汰。因此,教师们要想立足于本职工作,就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社会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但从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来看,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形成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还没有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职业存在轻视与偏见,以致在抓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认识偏差,加之经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体育教师参训的机会较其他学科教师少,致使体育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长期不能得到提高。同时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少,职业危机意识弱,没有学习提高的紧迫感,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不够强烈,多数人满足于现状。

(二)继续教育机制建设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也是由于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健全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由于民族地区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只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无力支付其他经费开支。学校也因义务教育不再收学费无力

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加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低,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而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二是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与人事管理制度衔接不够紧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结果与体育教师的待遇、职称没有直接挂钩,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相匹配的、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升素质、自我完善的体系。“训与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教育培训的作用和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在继续教育的监管上重形式、轻实效。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时,只在乎数字,如学历达标率、教师参训人数及次数等,很少顾及教师学习的效果。教师参训时只要报上名交上钱,最终只要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参加培训是否真能学有所获或是否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就不重要了。

(三)培训目标不明,内容与方法较落后

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还没有完全走出学历教育模式的窠臼,以拿学历文凭居多,其他培训相对较少。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缺少多样性。一是培训内容不能紧贴农村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造成教师学到的东西用不上,想学的东西学不到的尴尬局面,培训效果不佳。二是对不同年龄、层次、岗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体育教师存在“一锅煮”现象,缺乏因材施教。三是课程内容先进性不足,不能真正反映体育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学科前沿发展的动态。四是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未被很好地利用,从而影响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培训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依赖于本省高等学校和各县市的教研室部门,培训师资大部分虽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也不乏全面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其长时间与农村体育教学实践脱离,对农村学校实际了解不够,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把握不准,知识陈旧,实践经验缺乏,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难以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与体育教师培训对师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对于“科技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民族体质的提升,都将起到关键作用。为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要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领导,要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支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要认清形势,深刻领悟到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改变“一次教育,终身够用”的观念,树立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做到继续教育的延续性和规范化。首先,完善继续教育法规组织监督管理体系。国家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为继续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一套有组织、有监督、有评价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体系,使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奖罚机制。为了能够广泛激起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对教师在职培训都尽可能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师的聘用、晋升、绩效工资、评职称等结合起来,而且教师在培训期间,还享受其他的津贴等奖励政策。同时,完善处罚机制,处罚机制应该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对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罚,形成处罚机制内部的统一性。最后,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加大经赀投入是民族地区农村继续教育良好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教师继续教育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可能取得各级党委和政府人力、财力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从办公、业务经费中压缩其他开支,想办法挤一点,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实效

培训质量的好坏是继续教育的核心,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形式和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也是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关键。首

先,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教育培训部门在制订教育计划之前,应深入农村学校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农村学校体育现实与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各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其次,选择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成人在培训中,希望一蹴而就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培训内容的学术性、系统性、理论性,他们希望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开展自己的培训活动。为此,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是着眼于帮助教师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实用性;二是着眼于体育教育发展要求,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体现在培训内容中,突出针对性和先进性。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充分认识师德教育对农村学校的重要性,把师德教育有机渗透于各学科培训之中,强化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最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继续教育单位除采用传统的专题讲授等教学方法外,还要多采用专题讲座、集中讨论、参观学习、社会调研、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方法,通过多环节双向互动教学,搞好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汁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美国;继续教育;经验;启示

2007年七八月间,笔者作为四川大学赴美培训班的成员,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学习,其间,实地考察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波音公司、微软公司等高校和企业,对美国的继续教育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了解。美国能成为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备的继续教育体系,研究美国继续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发展继续教育的经验

1、重视继续教育立法,提供强力法律支撑

立法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干预、管理和控制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通过立法对继续教育干预,实行保护与监督,保证其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继续教育法规已成为美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1862年通过的《莫里尔法案》,鼓励兴办“赠地学院”。开展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推广教育;其后又通过了《史密斯一列威尔法案》(1914)、《史密斯-休斯法案》(1917)等法案;1946年制定的《乔治-巴登法案》规定,对渴望就业者和有必要提高工作能力者进行培训和再培训;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对青年和成年人开设职业训练;1961年的《地区再发展法案》强调通过职业培训以促进失业者集中地区的发展;1962年的《人力开发与培训法案》规定加强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的培训;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案》规定需要提高现有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成人劳动者和需要特别职业训练的失业者、半失业者均应接受职业教育;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案》规定要对那些在劳动市场中处于不利境地的阶层提供一定的职业训练;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案》提出加强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援助;尤其是1966年出台的《成人教育法案》,对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经费等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确立了美国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为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此外,还制定了《全面就业与培训法案》(1973年)、《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案》(1977年)、《职业训练合作法案》(1982年)、《职业训练计划》(1992年)等法律。上述10余部法案均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继续教育立法工作的推动与重视。是美国发展继续教育最为重要且最有特色的经验。

2、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一切具有学习愿望的人们,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此庞大的教育任务,仅靠国家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协作是必不可少的。美国继续办学机构有多种类型。其中高等院校办继续教育最为典型。在美国,高校兴办继续教育已有100余年,其在美国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4%。仅工科高等院校就有200余所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即使是美国的研究性大学,也重视继续教育,将其提到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现在美国高校中有近50%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有的高校比例还更高。如密西根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攻读学位的学生有2000余人,而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却高达6000多人。在美国,大的公司和企业也十分重视对员工开展继续教育。一般大型企业都有专管人力开发的机构,制定本单位继续教育的计划,组织开办专业培训课程,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企业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50%。美国的行业协会如美国律师协会、工程师教育协会、医师继续教育协会等,也都大力举办继续教育活动,行业协会已成为美国继续教育的一个有力组织者。其在美国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0%。此外,私人也举办继续教育,全美国有近200家私人举办的继续教育机构,其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6%。这样,美国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体系,遍及全国,形成网络,有力地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3、政府引导多方投入,推动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资金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和必要条件。为了加速发展继续教育,美国政府除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外,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经费所承担的比例,规定了企业、产业部门及雇主对职工教育经费所应承担的义务,并积极倡导、鼓励民间团体、个人投资教育,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资金的来源,有力地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各州举办继续教育的公立大学、社区学院、成人学校所需经费的70%均由政府提供,私立大学所需经费的13%也由政府提供。例如《美国成人教育法》颁布后,开展了由联邦政府拨款支持的各种成人培训,先后约有230万人参加了基本技能训练和相当于高中程度的教育。1963年,《美国全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后,美国政府拨出大笔联邦经费。用于建立地区职业中心,开展职业教师的训练及职教的科学研究等,截止到1990年底,美国政府共资助了12056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美国的企业、产业部门,更是意识到培训员工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大力为其职工支付培训费用。据美国人力训练发展协会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每年为职工在职教育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金约为2100亿美元,远远高于美国全年的普通教育的投入。到90年代中后期,这种投入已达到6000亿美元。仅IBM一家公司,一年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的费用就有7亿美元之多。美国企业近10年来用于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的开支年均递增5.5%。除了直接支持职工培训教育外,还有的企业向成人学校慷慨解囊,捐赠教学设备,资助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例如美国坦迪公司曾免费向教师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计算机。作为民间团体和私人,对继续教育也给予积极支持和提供志愿服务,如“文化学园”,运用志愿人员推动公立学校、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建设,为成人举办演讲课程与研讨活动,又如福利财团在1951年成立了成人教育基金会,支持继续教育的研究与规划,该财团在1996年又捐赠10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教育电视台,向广大成人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4、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美国,继续教育已形成买方市场,“学员消费者第一”“学员市场至上”被越来越多的继续教育机构当成谋生存求发展的口号和策略。从继续教育机构办学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市场发展的状况要求怎样,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一般来讲,在继续教育实施中,每一个培训项目的完成大致要经历以下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培训中

心派有关专家到企业听取企业主的培训要求,确定培训目标;第二个阶段是根据企业的需要物色和聘请任教人员,一般是培训项目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第三个阶段是由专家提出继续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学时安排等工作计划,与企业主协商后实施;第四个阶段是继续教育项目结束后,培训人员返回原单位,按预定的目标要求实习一定时间,经企业验证合格后由培训中心发结业证书,不合格者重新培训。整个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讲授和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占总学时的1/3;实践则占2/3。由于培训内容是工业生产最新科研成果,且又着重于实际操作,大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培训内容,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直接应用于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美国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

1、教育理念终身化

终身教育已成为美国流行的教育思潮,其核心意义就在于要求人们终生持续不断地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和满足日益上升的个人需要。终身教育思想打破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及其所垄断的教育格局,这一思想的提出和深入人心为美国政府和社会重视继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在当今的美国。继续教育对象不分男女、老少、贫富和肤色,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年龄从20岁至80岁都有。成人学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办法上尽量适应各类成人学习的需要。在学籍管理上,学生在学校的学籍短则为3年。长则可达10年,中途辍学,学籍保留;在学分管理上,经学校同意,学生到其它学校选修的学分也可以通用(互换学分)。

2、教育主体专业化

继续教育专业组织的兴起,对继续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有许多继续教育专业团体。有些是国际性的、有的是全国性的,也有的是地方性的。比较著名的国际性的继续教育专业组织有老人寄宿学院、国际继续教育与训练协会。全国性的继续教育组织主要有继续教育与训练审核理事会等。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专业组织的推动,美国培训业完全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诸多培训主体在市场上都提供极具专业特色和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3、教育层次高级化

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高科技在生产中普遍应用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美国继续教育培训层次呈现出高移的趋势。美国企业科研人员大多数受过本科以上的教育,甚至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生,这决定了为他们继续教育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2005年美国参与继续教育的人数接近1亿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近7 000万人,占参与成人教育总数的75%。为了满足人数众多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美国十分重视对大学后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联邦教育预算每年都在600亿美元以上。美国现有近2万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成人教育中心,其经费、师资、校舍等都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资助。美国还创建了国家技术大学,这个由45所著名大学联合创办的新型学校,利用卫星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短期课程继续教育。

4、教育手段现代化

目前,继续教育领域普遍利用因特网、卫星等先进的通讯技术,使成人参与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选择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更加方便灵活。我们到过的斯坦福大学,就借助因特网,运用E-mail、联机交谈、Web教材、电子公告板、联机图书馆和联机检测等途径,卓有成效地对成人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为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即课程、进度、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提供了便利。

三、美国继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体制

拥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做后盾,是美国继续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法宝。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继续教育立法工作显得较为薄弱。为了完善继续教育体制,加强继续教育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立法,变人治为法治,以法治教,以法保教,规范继续教育的行为;保证对继续教育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使办学规模、经费、编制等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需求;依法建立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

2、增加经费投入,提供发展保障

发展继续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大力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国家、地方、政府、经济界、社会团体以及受教育者个人多方筹资,大力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扶持和鼓励单位、个人向继续教育领域投资。有计划地吸纳国外机构和资金进入我国继续教育市场。

3、多方合力办学,走社会化办学之路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由大学、企业界、社会团体、私人四个系统一起办,广开学路,不仅意味着多系统办学,而且课程的种类、深度、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适合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单一,主要是各种各类的高等院校,覆盖面不宽,难以有效满足社会需要;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多为学术性的,实用性不够。因此,我们必须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要鼓励各种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都应参与继续教育,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供有特色的教育服务。

4、实施科技兴教,推进教育现代化

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继续教育体系,突破了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传统的助学方式,通过卫星、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进行继续教育,因其具有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等优势,将更能满足各类从业人员的求知需要。随着全球宽带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继续教育的发展将形成以网络继续教育为主、传统的区域性办学为辅的继续教育模式。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发展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使我国的继续教育水平步上新台阶。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继续教育;专业教师;评估体系

收稿日期:2006―09―11

项目来源: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张桂凤(1979-),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北京 市海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专业教研室,主要从事专业学科教科研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一、背景现状

终身教育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则是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目前,海淀区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制度,也开展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对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由于海淀区职教系统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晚,无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在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训机构多,导致重复培训,影响质量

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各项培训活动,都可作为集中培训的登记范围,于是,很多培训机构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市里、区里、校里、信息中心、培训中心、进修学校等等,举办理论学习、知识讲座等常规活动,在教学内容上难免重复,而教师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不得不接受重复培训,以达到修够学分的目的。这样势必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造成精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同时也使教师对继续教育产生反感和误解。

2.学分来源范围广,质量难以考核

由于学分来源范围广,培训部门多,可记学分的也名目繁多,这就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且有些培训部门不论学习质量高低,都给予相同学分,孰优孰劣,很难定性。而作为职教中心,在汇总继续教育学分时,对于多渠道的学分也只能统一登记,质量难以考察。

3.培训内容多样,质量难以评估

在很多培训活动中,要检测培训质量并不容易。如聘请专家做报告,培训部门很难检测培训质量和效果,现在大多只能按出勤和培训笔记给予相应学分,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多少理解多少无从考证,这样只能用量的尺度决定分值。

二、构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前提

由此看来,要使继续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必须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要建立这样的体系必须有相应完善的基础和前提。虽然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下统一领导,但是由于可以登记学分的培训部门多,这样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建立“两纵一横”的管理体系。

“两纵”是指市里、区里、校里分级培训,各负其责;学前、小教、普教、职教、成教分类培训,各尽其所。不越级培训,充分发挥网络的辐射作用,使继续教育培训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一横”是指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为主的培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为主的培训,应当由教师所在学校来承担,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培训,应由教科所或教研室等教研部门负责,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进行“归口"安排,不能越俎代庖,各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这样形成“两纵一横”为主干的管理体系,无论哪种级别、类别的继教培训班,其认定和登记学分由一个部门监控,这样就给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评估提供了前提。

三、构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由于目前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尚未完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采用的都是相同的学分制。参加一项活动,举办一个培训班、人人都是一样学分,有的甚至花钱买学分。要激励教师们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构建和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是继续教育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建立自学质量检测体系。在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中往往由培训部门指定一本书或是本专业的继续教育教材,学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效果,仅凭读书心得是难以衡量的,应该建立自学质量检测体系。对于不同的专业可以指定不同的专业教材来提高各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自学教材内容完全可以用考试的方法进行检测,统一考试,按考绩折计学分。或是用考核的办法,按专业特点指定一本继续教育课本,通过自学,按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作业,以完成作业量来评估。对于基础性的读物,写读书心得责无旁贷,但还应该通过交流提升的方法加强自学质量检测,从学分上体现自学质量。

其次,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培训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多个方面用具体指标来检测,比如:

1.及时反馈培训内容

作为继续教育培训往往介绍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聘请有名专家学者讲学、作报告,多采取互动交流方式,不空谈理论,与教师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有的放矢,培训一堂课后,可以就当堂传授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留一道作业题,当堂反馈,并记录成绩。这样可以避免有些教师出于应付,人在心不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收效甚微。利用及时的信息反馈,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2.基本功用分值量化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课堂教学能力。区级研究课和校内研究课分别以不同的分值加以区别。而对于上区级研究课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可以逐步分解,与学分挂钩。根据不同的上课效果和质量给出相应不同的分值,折算成继教学分,用学分高低加以区别同样上课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精心准备的优秀教师可以获得高分脱颖而出,打破相同学分的模式,甚至可以进行评比。对于上校内研究课教师的这部分打分工作由学校完成。这需要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打分,把档次拉开。

3.细节用学分督促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继续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可以用出题考试或者撰写论文考察,以达到提高培训的目的。以撰写论文为例,通过以往的经验,很多上交论文的格式和内容都达不到要求,即便再三强调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样可以采取与继教学分挂钩的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格式上,如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以及字数要求等方面可以赋予相应分值,督促教师注意细节;在内容上,可以有一个及格分值,论文的分值根据内容质量以及格分值为准上下浮动,拉开距离。

再者,要建立实践质量评估体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要求定期到用人单位或生产第一线参加社会实践,而专业教师继续教育也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培训和考察内容,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培训中心通力合作,共同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由用人单位仅仅出示实践证明远远不够,可以要求撰写实践体会,提炼优秀文章共同交流提升,而优秀者应在继教学分中加以体现。

最后,要建立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质量反馈是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调查,才能了解到培训的实效,才能从反馈的信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海淀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29人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培训很有必要。经过培训的教师开阔了眼界,充实了自己,在教学理念的掌握和教育技巧的运用上都有所提高。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我们的培训是有成效的。当然,有些教师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下一步制定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跟踪调查不断的修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继续教育的质量,使继续教育培训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四、小结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而继续教育工程则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宝。继续教育培训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前期的规划,中期的管理,后期的评估也相当重要,它保证继教工作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构建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继续教育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一定能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

关键词:农业;继续教育;质量提升;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具有开展继续教育的悠久历史和传统,1934年建校初期就设有专门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服务的机构。建国初期,1950年开始开办全国劳模培训班。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开展农业干部培训及涉外培训,1979年经中央批准在学校成立了中央农业干部学院分院,1980年10月原国家林业部在学校开办林业干训班。1985年开始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继续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以干部教育培训为主,非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学历函授教育两个办学类型齐步发展。近年来,按照“铸造品牌,内涵发展,提升能力,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特色、高水平农业继续教育教育体系建设,初步取得成效。

一、发展成效

(一)发挥办学特色,依托区域优势,初步形成干部培训教育品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贯彻中央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战略部署和有关干部要求,充分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依托地处全国唯一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域优势,不断探索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初步形成农业农村工作领域干部教育培训品牌。

1.平台建设快速发展

目前学校已建成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院、全国职教师资重点建设培养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水利部西北培训中心、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西北分院、全国妇女培训基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7个全国培训基地和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甘肃、青海、宁夏等10个省区也在学校设立干部培训基地。

2.基础能力建设增强

在培训项目开发、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材建设、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形成了“实际、实用、实效”培训模式,创立了特色鲜明的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总结凝炼了“四步法”干部教育培训调研、“五元一体”培训教育教学法等培训经验,形成了培训需求调研“三个吃透”、培训教学“顶天立地”、培训管理“动态监控”、培训后“跟踪服务”等特色鲜明的培训机制,在全国引起反响。

3.类型层次规模扩大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农业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区域、类型、层次和规模。培训区域以中西部为主、覆盖全国,培训干部类型包括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干部、职业院校校长及骨干教师、涉农企业干部、村支书(主任)等,平均年培训达到8000人次左右。

4.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学、科技资源优势及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的区域优势,积极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和品牌培训课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先后两次、陕西省委《调查参阅》多次介绍学校农业农村干部培训情况。中组部、教育部、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等方面领导多次做出批示,对学校培训工作成效予以肯定。2014年4月经中组部考察审批学校成为第14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二)规范管理,网络支撑,成人学历教育稳步发展

1.招生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招生覆盖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广西、云南、河南、河北、广东、黑龙江等全国13省(区),设立16个函授站,在籍学生1.4万人,有力增强了办学活力。

2.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优化了“统管分教”的管理体制,强化专业学院和函授站职责。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招生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77个函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修订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函授教育教学环节管理和质量监控,保证了成人函授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3.网络化教学初具成效

建设了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等模式为一体,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综合支撑平台,综合教务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开始运行,启动了15个主要函授专业100门的主干课程建设,开展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运行。

(三)创新管理与文化建设,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1.管理机制创新

建立了根据工作发展需要调整内设机构的机制,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协调、监督、检查、指导的学院运行规则;创建了工作任务、工作成本、工作效益“三结合”的目标责任管理体制;建立了以绩效奖励和创新奖励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激励机制;成立了继续教育研究机构,加强了理论研究。

2.文化建设加强

形成了以“和谐、创新、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形成了“工作第一,学习至上,追求一流”的“继教人”精神,继续教育工作者凝聚力显著增强。

3.办学经济效益提升

开源节流,拓宽办学业务,挖掘办学潜力,严格财务管理,规范支出预算审批制度和办学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强化节俭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学费收缴良性机制。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1.发展空间广阔

党的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四化同步发展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破解“三农”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十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拓宽终身学习通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农林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

2.外部环境良好

党和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战略部署。《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继续教育;高校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各类人才培训任务和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国家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形成广覆盖、宽领域、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这些措施和战略的出台,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外部条件。

3.学校高度重视

几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目标,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知名度迅速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拓宽社会服务渠道的同时,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通过建设一流的培训设施、构建一流的培训体系、组建一流的培训教学团队、提供一流的培训服务等措施,把学校建成部级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良好的设施,富有的教学资源,广阔的育人空间,为继续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无形资源和办学优势。

4.区位优势明显

学校位于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区内密集的农业科技企业和示范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探索积累,成为学校办好继续教育的区位优势。

(二)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问题

高校是继续教育加快发展的主体阵地并发挥着高端引领作用。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所以竞争日益激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科专业以农为特色,服务行业以农业为主。学校学科专业是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依托,面临学科专业、行业领域的限制。学校继续教育工作与国内一些名牌大学和“985”工程建设高校相比,在办学规模、办学收入、市场开拓、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继续教育的规律认识把握不足,教育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非学历培训教育形成的品牌项目、精品专题不多。成人学历教育开设专业多,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但学校优势学科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源渠道单一,基础较差,不利于持续发展。教育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还不强,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2.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继续教育有很强的竞争性,变化大,时代感突出。由于学校远离城市,教职工市场意识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与国内著名高校相比,差距较大,优势资源利用尚有较大潜力。

3.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尽管建立了专业数量齐全的师资库,培养了一支管理队伍,但是缺乏名师和大家。由于用人机制不畅,管理、研究队伍数量和质量还难以完全适应发展需要,亟待加强。

4.管理体制机制不适

现行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继续教育市场性强的特点,与兄弟院校相比,运行体制不顺,分配奖励机制不畅。管理体制机制也与继续教育的发展实际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硬件建设与后勤保障条件不足

与快速发展的办学规模相比,硬件建设滞后。特别是培训设施条件差,校内食宿条件难以满足培训单位和学员的生活及教学要求。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任务

以十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挖掘利用优势办学资源,培育新的办学增长点,按照“铸造品牌,内涵发展,提升能力,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推动学校继续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一)目标定位

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农村干部培训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品牌,办学业务与管理改革齐抓,教育教学与业务研究共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区域领先的继续教育体系。到2020年学校继续教育办学指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整体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全面大幅度提升,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初步建成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继续教育教育体系。

1.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特色教育优势基本形成

全面强化品牌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管风。力争五年后干部培训品牌被社会广泛认可,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干部培训基地,扩大省部级培训基地5个,地市培训基地10个。成人学历教育函授网络教育方案体系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办学规模适度扩大,服务区域和领域不断延伸

各类培训人数稳步增加,到2015年每年培训10000人以上,2017年每年培训12000人以上,2020年每年培训15000人以上。成人函授学历教育招生区域每年扩大1个省区,2017年达到18个省区, 2020年涵盖20个省区。每年完成5000名招生任务,在籍学生保持在15000人。快速启动网络教育教学,力争2017年所有在籍成人学生全部在线学习。

3.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办学效益逐年增加

在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全面加强内部理财,拓展收入渠道,办学收入稳步增长。

4.优化细化管理,建立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

加强普招外办学管理,按照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培训等分类细化管理,建设普招外办学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充分调动二级学院非学历培训教育积极性,建立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

5.打造农业农村重要领域干部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研究中心

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干部教育培训、成人教育规律研究,进一步深化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使学校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研究和继续教育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中心和政府的参谋。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打造一流的网络与远程教育教学平台。

(二)主要任务

1.干部培训教育“精品塑造”工程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干部培训品牌的影响力。打造连续举办10期以上培训班或者持续办班两年的精品项目10个,培育100个培训名师,围绕三农发展热点难点话题形成100个名牌专题,正式出版10本优质培训教材,建立100个现场教学特色基地,发表10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开发100门网络培训专题。

2.成人学历教育“信息化武装”工程

建立融学籍注册、成绩管理为一体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开发100门网络课程,涵盖15个主要函授本科专业或骨干专业课程。引进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政治理论等网络课程。通过网络武装函授教育,提高成人学历教育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争取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资格。

四、发展措施

(一)加强管理,优化办学结构,强化目标实现的原动力

1.强化普招外办学管理,优化成人函授学历教育管理模式

设立教育培训管理办公室、自学考试管理办公室。强化普招外办学管理,统一协调校内资源,规范普招外办学管理办法,稳定普招外办学秩序。改革成人函授学历教育“统管分教”模式,分类管理,把二级学院自主管理和学校统一管理有效结合,保证办学质量。

2.打造品牌,统筹非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办学层次

依托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打造农业农村干部培训、职教师资教育两个品牌,引领继续教育发展。在加强管理基础上,鼓励各学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提升继续教育办学层次,由继续教育学院牵头负责职教硕士、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宣传联络及生源组织工作,扩大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规模。

(二)质量为本,拓展办学市场,强化目标实现的拉动力

1.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三个国家标准。结合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加强研究与总结,建立培训教育和职教师资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保障体系,争取ISO质量认证。

2.拓展办学类型和领域,扩大教育培训市场

加大培训项目研发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培训、高端培训、社会合作培训,不断拓展办学类型和领域。加强培训市场拓展力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培训市场覆盖率。

(三)优化工作机构和队伍,加强研究,强化目标实现的支撑力

1.优化继续教育机构,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鼓励各专业学院设立实体继续教育机构,明确分管领导,配备高素质工作人员。允许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工作实际自行调整内设机构。建立灵活多样用人机制,允许继续教育学院面向社会自聘工作人员,实现学院内聘管理岗位与学校正式聘用人员同岗同酬。

2.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力度

成立继续教育研究所,设立干部培训教育研究室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设立继续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每年启动一批职成教育研究课题或项目。完善学院、部(室)、业务办公室三级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坚持职工外出学习交流制度,建设学习型学院。

(四)加强考核,资源共享,绩效管理,强化目标实现的推动力

1.优化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将学校的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继续教育的优质资源,构建学校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利用学校教师、实验室、图书及后勤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的政策支持保障制度。学校鼓励和支持全校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干部培训、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并计算教学工作量。建立继续教育学院与其它学院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和利益合理分配机制。

2.强化目标责任制,严格财务管理和节俭办学

实行全员目标责任制,完善以目标任务和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奖励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职工价值取向、强化节俭办学意识;实行和健全财务收支包干制度、项目支出预算审批制度;加强各项办学、办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

(五)加强党建、凝练文化,强化目标实现的保障力

1.加强党建和作风建设

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学院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领导能力建设,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增强领导班子治学办院能力。发挥学院党委监督保障作用,清廉务实,为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保证和思想基础。

2.重视继续教育文化建设

继续发扬“工作第一,学习至上,追求一流”“继教人”精神,凝练继续教育特色文化,创建“风清气正、和谐奋进”学院。

参考文献

[1]钟诚协.以国家标准规范成人教育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3-5-21.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

关键词: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培训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交通运输部李盛霖在2010年9月14日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人才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笔者认为,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实现“人才强交”战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自高速公路开通运营以来,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大多停留在完成任务、例行程序上,学习内容单一化,缺乏行业实用的特色,难以学以致用,缺乏连贯性,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效果。技术人员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识,有时人事部门安排了教育培训,有个别专业技术人员还以工作忙为由不按时参加培训,还有一小部分虽然来了,且没有认真接受培训,没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权利和义务。要改变现状,高速公路管理局就要创建适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逐步提高队伍个体和整体的素质,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改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力保证。一要制定完善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规定,使各条高速公路基层单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比如,给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继续教育培训档案,记载从参加工作以来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可用制式表格规范登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和要求。目前,笔者所在基层单位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56学时。量化了管理,也促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完成学时;二要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条件之一。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时,作为必备条件。这一机制的建立,定会激发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二)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服务措施。高速公路继续教育培训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可以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根据高速公路分布面广、线长,跨区域,技术人员分散在各条高速、各个区域上,对培训集中不便的情况,可以建立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开发网络课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例如,对网络培训,高管局可以聘请老师先录制不同专业和公共科目的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在高管局网站上建立链接,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个人时间在网上接受教育培训;对基层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老师在总会场授课,专业技术人员可就近在总会场和分会场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的整个情况,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到位情况,总会场都能从视频里看到,从而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便捷性。

三、高速公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更新继续教育培训观念,提高领导层思想认识。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作为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面对专业知识、运营设备的日益更新,以及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我们必须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否则就不会引领单位走向前端,也会因跟不上科技进步而被社会淘汰。因此,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单位领导层首先对此要真正重视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高速公路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这方面,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在平山县温塘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为全省高速公路举办各类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如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管局职工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软件方面,合作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可利用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学会和高等院校等师资力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实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关系,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建立继续教育师资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参与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有了一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还要结合运营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针对高速公路专业技术要求,制定出较为详细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三)完善考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统一起来。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中,应把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与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是检验职工工作的最终效果,评价其贡献程度作为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建立规范的考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日常工作绩效考核成绩合格与否,一定范围内决定了继续教育培训成绩。这样,对专业技术人员必将产生巨大的动力,达到继续教育培训的良好效果。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带有功利色彩

高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往往都带有功利主义的取向,忽视了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远离了继续教育的本质和初衷。有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拿到相应的证书或者学分,要不就是为了满足评职称和申报课题的需求。没有了职称或经济利益的驱动,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尤其是本身己经拥有博士或者硕士学历的,或已被评为高职称的教师自愿参加继续教育的更是寥寥无几。即使是参加了培训,高校教师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时,很难保证全身心的投入,往往只关注与考试有关的学习内容,一旦培训结束,就不再学习。即便他们能将培训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较低,除了受功利思想的影响以外,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不科学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校在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教师素质结构进行分析这一环节,只单方面地强调培训的目的是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师德教育、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基础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会造成一种结果:部分本身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没能及时补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不能很好地把握高校教学的规律,不会很好地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效学设备调动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高校没有根据教师素质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按照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等综合素质,高校教师可以划分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师具备不同的教学科研能力,其渴望提升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此外,学科上的差异也会造成教师素质的不同,例如,文科的教师可能希望得到名家的指点和启发,以此来明确研究的思路;而理科教师则渴望通过具体的项目研究来实践锻炼。但大部分高校在组织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设定的教育目标,确定的教育课程,都没有区分层次,笼统教学,使教师无法各得所需,继续教育效果自然不佳。再次,高校继续教育过分“理论化”,与实践脱节。进行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任务之一,但高校设置的继续教育课程,很少有指导教师如何申请科研课题以及申请成功后如何开展项目的,即便涉及到相关内容也只是泛泛而谈,和实际工作脱节较大。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落实情况不佳

很多高校也有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但在具体实施时会因经费的短缺而影响到培训的效果。例如,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必须要有院校与院校之间、院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和教学科研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都需要经费的支持。倘若经费短缺,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就只能走走形式,即使开展了培训,形式也很单一,大多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没有与科研生产、实践生产相结合,没有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继续教育不仅关乎到教师的个人发展,对高校建设也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才能为教师继续教育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和保障,丰富教学形式,使高校教师乐于学习,学有所用。

(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不健全

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评估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工作改进的依据。但就现阶段而言,大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的规范上,比如评估受训教师的到课率、培训成绩等。至于更为重要的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没有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估。多数学校没有设立教师继续教育的前期规划、中期检查、后期质量跟踪等环节。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一方面容易导致部分高校教师片面理解继续教育,将其认为是学校的行政指令敷衍应付,或视为个人职务职称晋升的手段,忽视了继续教育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会使高校无法接收到本校教师对继续教育情况反馈的真实信息,从而影响了继续教育体系的改进。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改进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重新审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提高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要转变两个观念:一是要转变把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当作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观念,树立教师继续教育标准本位的观念。标准本位教师继续教育与传统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师观不同,标准本位教师教育的重要理念是“把教师看作‘专业人员’。从教师的专业素质来看,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4]而“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掌握大量的知识,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需要具有一般大众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这样的知识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教育才能获得。这种知识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强调知识的整合性和完整性。”[5]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即把文凭作为某种学历的证明而又将相应的学习内容与之关联。然而学历与文凭从根本上说只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却无法展现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现阶段,高校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领导提拔和福利分配等方面都与学历文凭挂钩,导致了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以学历提高为主,为了得到学历而学习,容易出现所学非所用的情况,使高校教师的培训与教学实践活动相脱节。因此,在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必须树立标准本位的理念,在学历提高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二是要转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一次性的在职培训的观念,树立教师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观念。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发达的科技表明,“人类在最近三十年所获得的知识约等于过去两千年之总和。预计到2050年左右,人类现今所掌握的知识量仅为知识总量的1%。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60年代,知识倍增的周期为8年,到了80年代缩短为3年,进入90年代,知识的总量一年就可以增长一倍。”[6]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更新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样才能适应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革故鼎新,调整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课程内容方面,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需求来设定。具体而言,可包括这几方面的知识:“一是业务知识。主要指高校教师专业研究领域以及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教师能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二是教育教学理论。多数高校教师并非师范院校科班出身,虽然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但缺少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为了使这部分教师科学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可以开设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有关的课程或讲座。三是教育思想和理念。通过培训向高校教师介绍国家的教育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国外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动态、趋势、对我国的启示,以此来指导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四是现代教育技术知识。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训练,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欠缺,因此,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系统学习。”[6]培训形式有如下几种可供高校参考“一是集中面授的形式,指的是利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把参与继续教育的所有高校教师全部集中在一起,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学习。这种形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及时解决受训教师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但规定统一的时间集中培训,对于一部分时间冲突的教师可能就会失去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二是网络在线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是指培训教师将培训内容提前录制下来,将其上传到指定的网站上,由受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种培训形式的优点在于所有受训教师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可自行安排,缺点则是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的交流阻隔,受训教师的困惑不能及时解决。三是校校合作的形式,即由那些有着较高教学水平,科研成果突出的示范高校,负责把自己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介绍给合作的高校,有条件和能力的高校还可以与合作的学校交换教师。通过校与校之间的合作,好的高校带动继续教育质量相对差点儿的高校,共同进步。这种形式可以针对不同学校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有利于每一个学校的发展,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7]

(三)多方合作,保证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是要有充足的经费,它是保证教师接受培训的一种重要资源。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依托政府,但筹措渠道却是多元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教师继续教育采用的是分级经费资助形式,教师培训的费用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培训学校和教师本人四方共同承担,假设每学年进修一门课程的学费是300美元,联邦政府资助65美元,州政府资助15美元,地方学区资助70美元,教师任职学校也会有一定的资助,教师本人承担的费用不到50%。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筹措已实现了四方、甚至多方资助的分层次局面。”[8]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拨款,但总体上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质量和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仅有一条渠道是不够的,只有扩大融资渠道,多方筹资,才能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因此,在进一步发挥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吸取诸如美国的多方筹措资金的经验,建立由国家、地方、高校和教师本人“四方合作,分级投资”的经费保障体制。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团体的参与或是个人赠予,为高校教师续教育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多方的合作努力,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渠道,既符合各方受益、各方均摊的做法,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运用柯氏模型,重塑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1

论文关键词:法国;继续职业教育;述评

早在二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思想家孔多塞即提出了公立教育制度中的学校后继续教育应组织化和义务化的思想。受此观点的影响,法国在19世纪初设立了国立高等工艺学院,通过夜间定时制的方式为成人提供最高水准的职业教育。至19世纪末,法国又相继开设了面向劳动者的民众大学,并曾活跃一时。二战以后,作为法国以及欧洲各国教育改革基础的“郎之万——瓦隆改革方案”(1947)提出了应对学校后继续职业教育进行扩充的建议。

1968年,法国以“五月革命”为契机,开始全面促进与推动以成人发展为目的的继续教育。这一促进活动亦可以说是对法国以往的教育机制无视继续教育的现实所作出的反省。因为当时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法国的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对陈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法国从1968年起开始为构建继续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如今的法国继续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目前正积极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法国在继续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与时俱进的法律体系

法国对继续职业教育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其与时俱进的立法上。1971年7月16日,法国国民会议通过并制定了《继续职业教育组织法》,该法案规定继续职业教育由国家、地方团体、公私立学校及企业共同负责,还就经费补充的办法及增收职业训练税和“带薪学习假期”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1978年颁布的“培训假期”补充法令强制各企业资助继续职业教育。1984年颁布的《继续职业教育改革法》重申职工有权享受教育假期,经费由国家认可的机构负责筹集,并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时间、培训内容、水平等标准拨发,雇主应为继续职业教育提供经费,还确立了国家对继续教育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同年颁布的《高等教育基本法》规定的高等教育四项基本任务中,第一项就是高等学校要“进行起始教育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所有已就业者和尚未就业者。1989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法》决定建立全国评估委员会,确立教育评估制度,规定每年的评估报告都要向社会公布。同年颁布的《教育指导法》强调作为各院校一项任务的继续教育,应向每个人提供继续提高教育水平和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机会。1991年12月31日出台的《职业培训与就业法》在1992年春开始生效,它是对各种各样劳工法的修改与补充。上述法案均对法国继续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

完整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1977年,法国专门成立了职业教育部,与国民教育部平行,以加强和促进成人继续职业教育的持续有序发展。职业教育部下设继续教育局,主管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整个职业教育培训,负责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分配培训经费。国民教育部高教司下设继续教育处,负责管理高教系统的继续教育,加上学区原有的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经费保证法国非常重视继续职业教育的经费筹集,并通过法律规定其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支持和企业投资。根据《继续职业教育组织法》的规定,凡雇佣从业者在10人以上的企业,为了对这些企业从业人员实施继续职业教育,企业必须支付占年度职工总工资1%的资金作为职业教育经费(该比例在最初执行的1972年为0.8%,后上升至1%,到1976年升至1.1%)。企业投资继续职业教育,一般被称作“1%事业”,除了企业投资外,其余费用则由国家负责。对于非雇佣劳动者则鼓励其在行业中建立培训保险基金,国家则提供财政支持。随着继续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法国政府不断推出新措施以保证经费筹集。国家与地方就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了5年一期的发展合同,从1984年开始,国家与地方为第一批合同投资700亿法郎,以后略有增加。地方通过投资加强了对继续职业教育的管理。从1988~1990年起,实施根据培训经费收税制度,通过返还企业一些利益,鼓励其对继续职业教育进行投资。自1989年以来,开始实施“个人培训贷款(CFI)”制度。目前,CFI已成为全球性的举措,所有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都可以在失业或就业期间通过适当的学习途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满足多方需求法国针对特殊群体还实施了一些相应的继续职业教育政策。若有农民想脱离农业或城市青年愿意去务农,农业部都会考虑其要求并提供机会,设立继续教育基金,使其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或文凭的考试。对于待业职工,政府为其创造就业机会,并办有各种培训班,有劳工部成人教育协会举办的,也有一些私立学校举办的。参加这些培训班的人,按照参加者的职业水平和入学前的工资水平享受待业进修津贴。当然,这些培训班多是一些速成班。对于伤残人员,政府则在私立学校内设立特殊班级,以满足其接受继续职业教育的要求。外籍职工原则上享受与本国职工相同的待遇,有时还增加额外经费对其予以帮助。 转贴于

多方参与的继续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除了1984年的《高等教育基本法》对高等学校参与继续教育的责任规定外,《关于教育指导法的附加报告草案》则进一步确认了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使命。1997年7月,法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委托雅克·阿达利组建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随后,由雅克·阿达利任主席的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构建欧洲高等教育模式》的报告。报告指出,继续教育是将要征服的领域,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或重新成为完全独立的继续教育中心,在与社会合作者协商之后,适应拓展职业经验认定方式的需要,开设继续教育与培训课程。这种教育与培训不仅要获得现实的知识,还要涉猎新的领域。大学教师不是简单的授课者,也必须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并将继续教育与培训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且这种教育与培训工作要接受高等事务评估所的评估。同时,高校的培训应当向退休者开放。近年来,法国继续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高校的广泛参与,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法国继续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区高等中学群体(GRETA)法国关于促进继续职业教育的方针大约是在1971年提出的,但当时并没有设置实施继续职业教育的机构,采取的只是在当时的教育制度中强调责任分担的方法。为了对以往教育制度进行反省和修正,并大力促进继续职业教育的开展,法国以原有的地区性教育体系为基础,新建立了一种特别组织——GRETA。其具体做法是:在同一地区的各种学校中(以中学为主),选择10所左右愿意为继续职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协助的学校,组成一个GRETA,每一个GRETA又在继续教育专门顾问的计划和指导下,为本地区继续教育的需要和发展提供人力的、物质的和设备资源方面的援助。据有关资料统计,法国现已建立了四百多个GRETA,参加的地区学校共有五千余所,为此提供继续教育方面专门指导意见的顾问人员则有一千二百余人。为了对GRETA的具体运作提供帮助,还以所在地的大学等学术机构为主,成立了两个专门机构:一是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DAFCO),二是继续教育专门中心(CAFOC)。DAFCO对该地区的继续教育活动负全部责任,CAFOC则主要负责各GRETA继续教育计划的开发,承担为继续教育培养和培训教育指导者的任务。

国立高等工艺学院国立高等工艺学院(CNAM)建立于1794年,是法国最悠久的业余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机构。最初亦称“国立工艺博物馆”,主要用来陈列工艺品并向全国介绍新技术和新工艺,后来逐步发展为专门以成人为对象的合作教育中心。该学院的特点之一是招收学生不需要入学资格,也不附加任何条件,唯一的要求仅是需要有一定的职业经验。为了便于成人继续学习,该校的教学一般在晚间进行,但近年来也开始了周末授课。在参加的学员中,公立高等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及修完初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各占30%左右,大学毕业者占7%左右,且大约81%的学习者为企业内的中层干部和骨干。学院的教师大都由具有实际职业经验,并能发挥卓越指导能力的专业人员担任。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2

论文关键词:法国;继续职业教育;述评 

 

早在二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思想家孔多塞即提出了公立教育制度中的学校后继续教育应组织化和义务化的思想。受此观点的影响,法国在19世纪初设立了国立高等工艺学院,通过夜间定时制的方式为成人提供最高水准的职业教育。至19世纪末,法国又相继开设了面向劳动者的民众大学,并曾活跃一时。二战以后,作为法国以及欧洲各国教育改革基础的“郎之万——瓦隆改革方案”(1947)提出了应对学校后继续职业教育进行扩充的建议。 

1968年,法国以“五月革命”为契机,开始全面促进与推动以成人发展为目的的继续教育。这一促进活动亦可以说是对法国以往的教育机制无视继续教育的现实所作出的反省。因为当时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法国的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对陈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法国从1968年起开始为构建继续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如今的法国继续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目前正积极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法国在继续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与时俱进的法律体系 

法国对继续职业教育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其与时俱进的立法上。1971年7月16日,法国国民会议通过并制定了《继续职业教育组织法》,该法案规定继续职业教育由国家、地方团体、公私立学校及企业共同负责,还就经费补充的办法及增收职业训练税和“带薪学习假期”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1978年颁布的“培训假期”补充法令强制各企业资助继续职业教育。1984年颁布的《继续职业教育改革法》重申职工有权享受教育假期,经费由国家认可的机构负责筹集,并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时间、培训内容、水平等标准拨发,雇主应为继续职业教育提供经费,还确立了国家对继续教育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同年颁布的《高等教育基本法》规定的高等教育四项基本任务中,第一项就是高等学校要“进行起始教育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所有已就业者和尚未就业者。1989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法》决定建立全国评估委员会,确立教育评估制度,规定每年的评估报告都要向社会公布。同年颁布的《教育指导法》强调作为各院校一项任务的继续教育,应向每个人提供继续提高教育水平和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机会。1991年12月31日出台的《职业培训与就业法》在1992年春开始生效,它是对各种各样劳工法的修改与补充。上述法案均对法国继续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 

完整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1977年,法国专门成立了职业教育部,与国民教育部平行,以加强和促进成人继续职业教育的持续有序发展。职业教育部下设继续教育局,主管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整个职业教育培训,负责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分配培训经费。国民教育部高教司下设继续教育处,负责管理高教系统的继续教育,加上学区原有的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经费保证法国非常重视继续职业教育的经费筹集,并通过法律规定其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支持和企业投资。根据《继续职业教育组织法》的规定,凡雇佣从业者在10人以上的企业,为了对这些企业从业人员实施继续职业教育,企业必须支付占年度职工总工资1%的资金作为职业教育经费(该比例在最初执行的1972年为0.8%,后上升至1%,到1976年升至1.1%)。企业投资继续职业教育,一般被称作“1%事业”,除了企业投资外,其余费用则由国家负责。对于非雇佣劳动者则鼓励其在行业中建立培训保险基金,国家则提供财政支持。随着继续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法国政府不断推出新措施以保证经费筹集。国家与地方就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了5年一期的发展合同,从1984年开始,国家与地方为第一批合同投资700亿法郎,以后略有增加。地方通过投资加强了对继续职业教育的管理。从1988~1990年起,实施根据培训经费收税制度,通过返还企业一些利益,鼓励其对继续职业教育进行投资。自1989年以来,开始实施“个人培训贷款(cfi)”制度。目前,cfi已成为全球性的举措,所有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都可以在失业或就业期间通过适当的学习途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满足多方需求法国针对特殊群体还实施了一些相应的继续职业教育政策。若有农民想脱离农业或城市青年愿意去务农,农业部都会考虑其要求并提供机会,设立继续教育基金,使其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或文凭的考试。对于待业职工,政府为其创造就业机会,并办有各种培训班,有劳工部成人教育协会举办的,也有一些私立学校举办的。参加这些培训班的人,按照参加者的职业水平和入学前的工资水平享受待业进修津贴。当然,这些培训班多是一些速成班。对于伤残人员,政府则在私立学校内设立特殊班级,以满足其接受继续职业教育的要求。外籍职工原则上享受与本国职工相同的待遇,有时还增加额外经费对其予以帮助。 

多方参与的继续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除了1984年的《高等教育基本法》对高等学校参与继续教育的责任规定外,《关于教育指导法的附加报告草案》则进一步确认了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使命。1997年7月,法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委托雅克·阿达利组建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随后,由雅克·阿达利任主席的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构建欧洲高等教育模式》的报告。报告指出,继续教育是将要征服的领域,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或重新成为完全独立的继续教育中心,在与社会合作者协商之后,适应拓展职业经验认定方式的需要,开设继续教育与培训课程。这种教育与培训不仅要获得现实的知识,还要涉猎新的领域。大学教师不是简单的授课者,也必须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并将继续教育与培训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且这种教育与培训工作要接受高等事务评估所的评估。同时,高校的培训应当向退休者开放。近年来,法国继续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高校的广泛参与,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法国继续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区高等中学群体(greta)法国关于促进继续职业教育的方针大约是在1971年提出的,但当时并没有设置实施继续职业教育的机构,采取的只是在当时的教育制度中强调责任分担的方法。为了对以往教育制度进行反省和修正,并大力促进继续职业教育的开展,法国以原有的地区性教育体系为基础,新建立了一种特别组织——greta。其具体做法是:在同一地区的各种学校中(以中学为主),选择10所左右愿意为继续职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协助的学校,组成一个greta,每一个greta又在继续教育专门顾问的计划和指导下,为本地区继续教育的需要和发展提供人力的、物质的和设备资源方面的援助。据有关资料统计,法国现已建立了四百多个greta,参加的地区学校共有五千余所,为此提供继续教育方面专门指导意见的顾问人员则有一千二百余人。为了对greta的具体运作提供帮助,还以所在地的大学等学术机构为主,成立了两个专门机构:一是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dafco),二是继续教育专门中心(cafoc)。dafco对该地区的继续教育活动负全部责任,cafoc则主要负责各greta继续教育计划的开发,承担为继续教育培养和培训教育指导者的任务。 

国立高等工艺学院国立高等工艺学院(cnam)建立于1794年,是法国最悠久的业余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机构。最初亦称“国立工艺博物馆”,主要用来陈列工艺品并向全国介绍新技术和新工艺,后来逐步发展为专门以成人为对象的合作教育中心。该学院的特点之一是招收学生不需要入学资格,也不附加任何条件,唯一的要求仅是需要有一定的职业经验。为了便于成人继续学习,该校的教学一般在晚间进行,但近年来也开始了周末授课。在参加的学员中,公立高等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及修完初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各占30%左右,大学毕业者占7%左右,且大约81%的学习者为企业内的中层干部和骨干。学院的教师大都由具有实际职业经验,并能发挥卓越指导能力的专业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