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继续教育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

时间:2022-05-16 08:37:10

继续教育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1

一、目前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1.办出特色,注重实效,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则。办出特色是指继续教育的发展要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以特色求得自己的快速发展,因为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它是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后的一种后续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终身教育,这就要求继续教育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出继续教育的特点,办出继续教育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继续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给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继续教育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体现出继续教育的自身价值,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并以有限的投入去求得最大的效益。对办学者来讲,要强调针对性和办学后的效益性;对学习者来讲,要强调学习后在工作中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2.合作办学,开放办学,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渠道。我国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命运与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我国的继续教育的发展要积极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多渠道、开放式办学。我国的各类企业、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以及快速发展起来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是我国继续教育办学的重要生力军。企业办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更多情况下讲求办学的直接效益;高等院校办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系统深入、理论性较强,有利于各类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科研院所办学的最大特点是能够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社会团体办学的最大特点是容易发挥科技前沿与专家聚集的优势。开放式办学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借鉴一切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必须要按照中国的国情,遵照我国的法律和法规,紧密结合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以一种崭新的继续教育思维方式和全新的继续教育思想观念,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的要求探讨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1.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教育观念。教育,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还是继续教育,教育事业能否深入持久地发展和壮大,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经济回报率,这是个综合指标,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教育观念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尤其是继续教育更应该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教育观念,因为一方面继续教育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其受教育面,而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通过继续教育使受教育者确实尝到接受教育的甜头,这样才能达到使社会各界都逐步重视继续教育的局面,滋生继续教育持久而旺盛发展的“生命力”。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应加重点抓好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各个教育环节围绕着继续教育的服务方向进行设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以增新、补缺和拓宽为办学宗旨。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的选聘上要根据课题内容和研修要求而定,教学形式上要结合所选课题性质和学员组成的专业、层次和结构类型等,采取自学、面授、函授及脱产等形式进行,并创造条件,借助现代化通讯设施举办开路和闭路继续教育电视教学。

2.完善教育法中的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在法律的保护之中。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虽然对继续教育的办学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继续教育法,国家也没有制定更系统的配套的继续教育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来进一步明确社会成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就目前而言要严格实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在全国全面实施继续教育统计制度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结合我国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需求,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实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实体自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相关政策,要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制定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把全面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要推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逐步建立学历文凭与技术登记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3.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继续教育现代化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在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构建继续教育现代化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选择好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大力发展以信息网络为主要手段的继续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充分证明,在未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将会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同时,信息网络也将为继续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国家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把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很好地依托普通高等教育的网络资源,同时借助信息通讯技术的便利条件,利用日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技术,以普通高校为骨干,以成人高校和各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发展虚拟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社区,倡导学习者本人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发展网络学习,倡导继续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

4.从继续教育的特点出发,构建继续教育的崭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众所周知,继续教育在其发展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继续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除非社会所有成员都百分之百地接受了全民基础教育,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否则继续基础教育就是必须的。但是,继续教育的自身发展特点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来满足整个国家的国民在工作和生活之外的继续学习需求。因为继续教育是对国民基础教育学习机会的补偿。与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继续教育则起到提高个体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作用。同样,职业教育因为其定向是以提高职业技能和服务职场做准备,这就局限了职业教育的功能,不能实现个人娱乐、休闲等纯粹的精神需要。这一点,只有继续教育才能做到。所以必须从继续教育的特点出发,构建继续教育的崭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作者:步建东单位:沈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2

关键词:图书馆;继续教育;研究

一、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分析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构成的重要要素,列宁曾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员能从各个渠道持续接受继续教育,是图书馆不断发展的根本。无论从图书馆自身发展需求,还是从馆员职业素养提升都离不开继续教育的支撑。各图书馆对馆员继续教育,有以下途径。

1.图书馆系统内部业务培训:图书馆在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办馆理念的前提下,对本系统内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规划指导下,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制订教育培训计划,使继续教育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目的。例如:2018年6月26--28日,由河北省图书馆主办,秦皇岛图书馆承办的2018年河北省数图推广工程数字阅读服务推广培训班暨河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推广培训班中,通过4位国内资深图书馆专家的大量案例分析,为学员详细解析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开展的服务与活动及知名学者理论研究、新平台、新服务、新效能和数字资源和纸书采购的比较研究、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突围等。图书馆系统组织的内部业务培训加深了馆员对岗位工作的深层次理解,为今后公共图书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图书馆员根据自身岗位进行自主学习: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各级图书馆员根据自身岗位需求,自主选则相应的培训内容。通过自学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分为:①个别指导模式--通过正式的人员开发方案促进馆员积极进行个别指导的学习活动;②自修模式—根据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的学习教材,通过有计划地自学活动;③自学考试模式--通过自学,辅之以教师面授,或参加有关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例如:秦皇岛图书馆党支部自2015年开始为每个部室订阅《图书馆报》,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有3位馆员在此报发表文章。迁安市图书馆自2015年至今,始终坚持每周一闭馆集中学习或自学,所以每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河北省图书馆学会、唐山市图书馆学会征文中都有馆员获奖。自主学习模式实现了将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继续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图书馆理论课程教授模式:以提高图书馆员理论水平为目标,专门培训机构或大学为主要培训基地,对馆员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继续教育模式。包含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班和非学历进修等。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馆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这一模式的培训针对性不强。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图书馆的需要,把知识渗透到岗位情境之中,强化理论的应用环节,才能真正地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

4.网络远程教授模式:建立在传媒交互的基础之上,凭借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面授,以个别化学习为基础,更能体现学习者主体性的的教育模式。形式主要有:函授教育和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师利用网络远程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师生之间通过邮件或聊天平台沟通交流,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网络远程教授模式克服了传统教育存在的诸多不便,减少了时间、交通等带来的不利因素,为馆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良好空间。

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发展滞缓原因分析

目前,由国家教委和各级图书馆主管部门组织的多种类型的旨在提高整个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各类培训、函授班和进修,为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我国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是对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度完善、教育规模、计划实施等具体方面还比较薄弱。

1.由于没有权威性的、跨系统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导致继续教育缺乏宏观指导,还未形成长远的教育规划,培训内容不规范存在随意性。目前,虽然各地的图书馆学会成立了相应的继续教育机构,但存在管理体制分散和各自为政的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

2.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还未形成制度化,对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资格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1995年人事部颁发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但缺乏针对性,所以无法从整体上推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此外,图书馆员的岗位继续教育缺乏专业机构认可机制,这是造成图书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3.继续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把馆员集中起来当“学生”加以培训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主导性,很难全方位的顾及学员各自工作岗位的特殊需要。据统计,2003--2007年我国图书馆界举办的各类馆员继续教育培训班中,仅基础理论课程就占课程总数的42.1%。馆员参加培训后所学理论不能在具体工作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通过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综合素质的目标难以实现。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3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1-0055-03

在发达国家,高校继续教育一直扮演着社会教育“领航者”的重要角色,把继续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服务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发达国家在政策导向上将继续教育纳入社会建设的范畴,在制度建设上将学历补偿与社会培训作为终身教育的并行工程,在经费保障上向提供现实生产力的社会培训工作都给予了“倾斜”。由于政府十分重视高校继续教育的“领航”作用,并把它作为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提升国家人才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高校特别注重这一领域工作。如近几年迅速崛起的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也是得益于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他们充分依托学科专业优势、资源优势、智力优势和管理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多层次、多样化地与赫赫有名的“硅谷”建立紧密的行业合作关系,实现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挖掘办学潜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开展了函授、夜大学以及脱产、短期培训等教育形式,为我国多渠道、多形式开发人力资源、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我国成人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高校成人教育积存已久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突出地表现在:教学计划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形式不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成人教育教材普教化;只注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形式的教育发展缓慢等。总之,目前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只注重了少数人的学历补偿要求,对渴望加盟现实生产力的众多劳动者的技能提高要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既是高校继续教育推进的薄弱点,同时又是继续教育推进的新天地。

一、国内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一)办学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到位

继续教育在高校事业发展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继续教育常常被看做是学校的“副业”和“创收项目”,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认识上的不足就会导致投入的不到位,一些高校把开展继续教育定位于学校富余资源,对其没有专项事业经费投入,办班收入中留成的有限经费成了其拓展新业务所需经费的唯一来源。

(二)教育资源缺失,人才培养能力受限

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作为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的继续教育学院不具备相对独立的教育资源,继续教育学院和各教学院系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能,继续教育学院侧重管理,各教学院系侧重教学,再加上教学院系常常把继续教育看做一种创收的手段,重经济效益,难以规范管理,人才培养能力受限。另外,从事继续教育管理的人员也很难与教学院系及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一样获得同样的培训和提高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管理水平直接制约了继续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开放程度不高,教育资源共享不够

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继续教育的内在特点决定其必须“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以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为指导的“市场化、企业化”运行模式。目前的现状是,继续教育学院仍作为事业单位下属部门来运行,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计划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很少有高职院校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研,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把握,基本上停留在靠政策、凭经验来开展继续教育状态,造成办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四)教育质量低端徘徊,缺乏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办学权力过于分散,轻管理和投入,教育质量一直在低端徘徊,长此以往不利于继续教育长期而稳定地发展,也不利于建立与继续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继续教育没有很好地与人事政策、劳动政策、工资待遇、职务聘用等有效挂起钩来,甚至根本没有联系起来,让人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很多培训计划落空或仅仅让培训流于形式。

(五)缺乏有效的管理、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机构相对比较集中,往往一个部门或是一个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实行相互监督、共同促进的有效管理机制。同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管理人员队伍的匮乏也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需要更科学、多层面、全方位的一套评估体系,以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新局面。事实是,我们的管理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管理仅仅停留在提要求、看结果的表面管理上,没有一套切实有效的评估体系。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策略

(一)分类办学,定位明确

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是基础,特别是要明确高校继续教育的使命和责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建立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同时要面向企业、社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社区教育,统筹规划职前和职后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一要建立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设立继续教育管理处和继续教育学院。二要具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要加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营销队伍和研究队伍的建设。三是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多头办学、多头管理,对内争资源、对外争生源的现象,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职能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四要建立和完善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与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实施统一政策。五是加大投入,加强经费管理,确保学费收入主要用于继续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

(三)深化教改,提高质量

建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质量体系(保证和监管机制)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培养创新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优选教法的关键在于创新。为了达到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探讨、体验、感悟,帮助受教育者探求新知识,学会新本领的目的,在继续教育教法创新的过程中,应避开以往惯用的教学法,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技术,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拓宽知识结构。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继续教育应针对在职人员的需要和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人才规格、人才素质要求来设置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缩短教学与生产、社会实践的距离,加快知识和智力要素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这需要高校具有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能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强的优秀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要不断提高办学声誉,必须以突出的办学质量为保证;办学质量的提高,必然需要严格的教学管理。首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其次,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责任追究制度、通报制度等管理体制,确保继续教育管理高效开展。再次,逐步建立健全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监管制度,不断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监督管理。力争以完善的制度,确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促进成教教学质量的整体稳步提高。

(五)拓宽渠道,推动共享

能形成若干个被社会公认的教育培训品牌。有很强的资源掌控和整合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能力。成立“继续教育城市联盟”(搭平台)汇集各类资源:课程资源、专家资源、学员资源;服务城市发展:公务员、企业家培训;城市发展咨询服务;城市招商引资等。启动筹建“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结对子)研究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质师资――双师型教师,打造精品课程,推进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出了迫切要求,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此,继续教育必须强化面向市场的意识,主动研究服务对象,做好市场调研,建立市场预测机制,把握市场脉搏,创新继续教育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运行机制。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有新建树、体系建设有新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有新提高、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有新进展,全面开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鲁昕.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2]周艳辉.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2).

[3]毛金波.论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机遇[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O Dong-mei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Jiangsu Province)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4

近年来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有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要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勇于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继续医学教育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建设学习型医院,保持医院的持续发展力。

1 更新理念,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

1.1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要求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医学科学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1.2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每个医务人员完成医学基础教育后的终生教育阶段,它贯穿医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一个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知识只够毕业后使用10%,其余90%要靠继续医学教育取得。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继续医学教育地位与作用的宣传力度。

2 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

2.1健全组织 由院长任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职工教育部为具体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上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精神的指导下规范开展。与人力资源部、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密切协作,将职工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执业再注册及年度考核挂钩,使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得到落实。

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2.1制定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期间我院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十五”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

2.2.2修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及相关制度根据形势需要,补充、修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落实了我市继续教育条例,将实施意见发至各科室;调整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继续教育委员会;起草了在职职工培训的补充规定;为进一步发挥高学历人才的学术引领作用,设立了博士(后)学术补助经费;修订了本部门工作制度、职责等。

2.3保证充足的学习经费除了职工自己拿出一部分资金外,医院每年投入110万元人民币作为学术活动经费,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

2.4采取继续医学教育形式多样化

2.4.1开展远程教育我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其授课内容涵盖医疗、医技、护理及行政后勤,2008年我们边播放边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与北京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中心联系,播放一些适用于临床的学习内容,让职工带着兴趣听课,使得医院资金投入得到强大的智力回报。我院远程教育系统自2006年底开播以来,成为近2年医院学术讲座的主体。讲座内容较新颖,贴近临床实际,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深受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的欢迎。

2.4.2组织专题讲座组织影像讲座月、心理卫生普及月活动,迎奥运英语学习活动,心肺复苏大练兵,疑难病例讨论会等。

2.4.3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院讲学适时进行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及指令性培训任务。

2.4.4自学与外出进修采取全院职工人手一卡通,过好医生网站进行网上答题学习,实现了网络学习的便捷化。通过自学、参加全国、省市及各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或专题讨论会、外出进修,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每年派出20名左右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2.5全员培训重点培养按照管理学的二八原则,对20%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进行多次培训,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课程培训,全院科主任、护士长赴新加坡参加了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的管理培训。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医院采用不同的措施,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初级人员培训以三级三严为主。加强住院医师的轮转管理。对中高级人员重点培训各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短期培训。

2.6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体系建立了继续医学教育ICME管理系统,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安装与上网学习卡的使用,实现了对继续教育学分的网络化及规范化管理。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5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教育,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否则将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全国及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省市县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管理能力。

二、主要工作

1、继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教师七要七不准”、学校制定的“教师师德修养十六条”、“实验中学教师十不准”等,并于期末举行有关以上内容的闭卷考试;组织教师观看《师表风范——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专辑》、《职业道德启思录》和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报告录像。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师德系列教育活动。要进一步规范教职工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写好学习心得。学习中要联系学校和个人实际,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创新工作的新任务和学校的新要求,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学生、不经学校允许擅自收费、随便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的现象。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

遵照学校制定的“4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在3年内必须取得专科学历,6年内必须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要继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争取到20*年,我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将达到100%,具备本科学历者占到专任教师的70%以上。

3、今年,要按上级要求,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到20*年,争取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自制课件,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有设备辅助教学。

5、继续搞好校本培训。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艺术,包括:了解与分析学生的技能、班级日常管理技能、组织班级教育的技能、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技能、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板书的技能、教学设计的技能、电化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考核的技能等等。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技能训练:①、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或才艺展示,规范教学基本功标准;②、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③、开展说课活动和公开课、评优课、展示课、课题研讨课、示范课的评课活动。二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三要认真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者比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及全国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四要制定”名师”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以”名师”培养带动”名校”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落实好”拜师带徒”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新调入和新分配教师进行必要的入校教育,以使他们尽快融入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尽快跟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6、学校还将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继续支持干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或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要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优质教育,适应未来发展,培养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知能双全、五育并举的合格人才。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

2、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因此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考核和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违反规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在岗位聘任时给予低聘或缓聘。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6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启示

一、美英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法律支持和经济保障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竞争都从根本上集中表现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又逐步反映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教师职前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形成了较稳定的模式,人们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师的职后培训上,在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终身教育思想。在80年代中期以后,教师继续教育则主要是从教师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未来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国家命运这一角度来思考的。

这一点在美英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表现是十分明显的。在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历史上,政府对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来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社会地位的认识,是经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并由此逐渐体现出政策法规的建设对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所起的保证和推动作用。从1862年开始,为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颁发《毛利法案》,在建立职业学校的同时,要求任教教师进行技术知识的进修学习;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并规定从1959-1962年间每年拨款8亿多美元用来改革各级学校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1965年又颁布《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法》,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1972年的美国教育白皮书还进一步宣布,新任教师可有1/5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可每隔7年轮流脱产进修一次,为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行使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1983年,美国教育部长贝尔任命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对美国教师继续教育提出5项政策建议;1999年,美国召开了“教师质量大学校长高峰会议”,对培训教师的高等教育机构有所约束以保证培训的效果;美国2000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就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及其专业性技能的开发,要求所有教师接受培训以更好地教育学生。在英国,早在7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教师实施全国的教师继续教育,英国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对师资培训的管理工作,1994年颁布的教育法案成立的师资培训署负责英国教师培训的各个方面,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教师入门训练、就业以及在职进修的政策发展和实施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不断发展的、专业化途径的一部分来看待的组织。1998年英国启动1T培训工程。布莱尔首相决定投资总额为6亿英镑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力图通过培训教师学会计算机和掌握因特网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目标的转变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推进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思想并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发展理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其焦点是教师的发展问题。美英等发达国家通过国家行政的法律政策和强有力的教育行政措施来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专业化,另外,美英政府也十分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的研究,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在延长职前培训年限的同时,努力抓好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保持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关联性和连续性。

美英教师的继续教育目标呈现多样化趋势,有补充学历的、有提高教学技能的、有获得更高学位的、有获得更高证书以取得更好待遇的等。这样多目标的培训适应性很强,但对教师而言,却带有很浓的功利性。因此,目前美英政府在保持教师继续教育多目标培训的前提下,逐渐促使参与继续教育教师的角色由功利观向素质全面发展观转变。

近年来,美国提出了“五者型”教师培养目标:教师应当成为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和示范者。

即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其主修专业、教育专业的学者;其次必须是懂得如何教育有成效的教学者;第三,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能得到学生的配合支持、善于与学生交往的人;第四,教师能运用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第五,教师的个人品格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和示范。英国提出了“完整型”教师培养目标:即教师优良个人品质、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二要素统一的完整。

(三)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多样化和内容灵活化

1.“教师中心”模式。指通过设立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主的模式。

2.“高校本位”模式。高等院校除保留传统的脱产进修高学历等方式外,还开办“教育诊断医院”、“教师职业发展学校”,大力推行远距离教育,送教上门。

3.“学校本位”模式。由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制定培训规划、自主组织培训活动。“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在原“以学校为基地”的教育模式基础上改建起来的。

4.教师职业发展学校模式(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由大学教育与中小学合作创办的一种新型教师继续教育学校。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大学教师教育的培训计划和给予在职教师职业发展的机会。

近年来,美英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越发富于针对性和趋于实用性及前瞻性。美国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一是重视教育学科,强化教育实践;二是拓展学科专业课程内容,致力于从事执教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素质全面即“一专多能”。目前,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现的一个鲜明特点,即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紧密联系。英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按教师水平的不同,继续教育内容分为五种:(1)为学历不合格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开设的补习课程;(2)为具有3-5年教龄的合格教师开设的高级研究课程;(3)为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开设的教育学学位课程,进修合格可授予大学教育学士学位;(4)为大学毕业或非大学毕业的教师开设的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课程,此类课程侧重教育论和教材教法的研究;(5)由地方教育部门和师资培训机构主办的为解决各类教师某一方面教育教学问题的短期课程。

二、美英教师继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确立新教师继续教育理念――终身教育观

“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是终身教育理念。”它极大地强调了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突出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在延长职前教育年限的同时,努力把握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终身教育思想的直接影响下,教师的继续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立法工作,确保经费投入

培训政策配套、培训经费到位。美国、英国都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制度和经费上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保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依法治教。并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的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投入足够的培训经费来保证继续教育的开展。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教师的继续教育,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多种服务。目前,我国只有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大城市已相继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规章或政策及培训制度,但配套政策不完善,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和保证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构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及培训模式的多样化

美英教师继续教育多样化培训模式的采用是值得我国效仿的。目前,就我国而言,建构体现时代特点及中国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是高效、高质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保证。“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为国际上教师继续教育走上了网络科技时代,网络培训已成为国际化趋势。这种以学员为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每个教师可以在自己想要学的时间,既可获得大量的使用知识,并且随时可以与“培训人员”交流、探讨,这样就可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益。但是,任何一种看起来比较好的模式,其实都不是完美的,只有多种选择才可发挥所有培训模式的优点,才可使整体的培训达到完善。这对我国是有很大启示的。

(四)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全面性

现在各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己超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范围,扩展到作为教师的所有力一面。包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及发展教师个性的一切活动。因此,为使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实效,在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设置上应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增强专业课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增强教育技能的训练,使学员感到每次接受继续教育都有实效、有收益,听得明、学得着、用得上,真门发挥教师继续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28.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7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策略;设想

一、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环境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教师设置了新的教学背景,预示着教师进入了一个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环境。原先的“教师中心说”“教材中心说”变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者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动态的、发展性的过程。学生由单方面发展到多方面发展,由接受学习、被动学习到探索式学习、有计划性学习。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判决者、执行者,在这种教学环境下,需要教师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创造性的劳动,这就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成为必然。

(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心理结构、知识储备、能力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现行师范教育严重的学科化、专业化,大部分教师存在教什么懂什么,不教什么就不懂什么的现象,这显然不符合基础教育中所倡导的学科综合性的趋势。受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的熏陶,教师扮演着“接受――积累――传授――检测”的程序化工作的搬运工、二道贩子的角色。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课程、教材制度,各地采用统一的计划,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测试方式与标准,教师的教学个性、创造积极性湮灭,也逐渐形成了追求统一、崇尚传统的惰性心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力层次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师只需懂得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就能胜任教育工作的状况在新课程逐步实施的背景下显然不适应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三)信息技术的挑战

在众多影响未来教育的因素中,信息技术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其主要职能已转变成知识的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介入,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正在发生重组或置换,并按一定的相互关系重构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式,从而优化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课程资源。

二、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派学学校和参训教师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1.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性。不少学校的领导不能以长远眼光来认识教师的继续教育。有的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培训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的认为花钱、费时搞培训不划算,等等。这些片面认识,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受训教师存在模糊认识,缺乏主动性。有些教师没有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满足于学历已经达标,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培训;有的认为在师范学院学过的知识完全能应付目前的常规教学,无须再学;有的觉得离职参训会因课时量、工作量减少而影响了眼前利益。这些模糊认识和消极态度,直接影响着师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培训单位角度看,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1.培训目标模糊,缺乏针对性。由于目前有些小学尚未形成科学、严密的教师岗位规范,因而教师继续教育也往往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不少教师教育学院、进修学校等培训单位往往把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同一级职称的教师,编在同一个班级,学同样的课程。这种无明确培训目标,很难进行准确的评估、考核,直接影响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近年来,有些培训单位未能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师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其中不少内容已陈旧过时,缺乏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吸收和归纳,实用性较差。

3.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多年来,不少的教师进修院校一直沿着普通教育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培训方式呆板。基本原理介绍得多,联系实际少;“满堂灌”的现象多,让教师参与的机会少。这种单一、僵化的培训方式,使教学培训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从整个与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体系看,缺乏权威性、规范性、保障性,缺乏培训质量评估机制

1.管理机制薄弱,缺乏权威性。近年来,各级教委都十分重视师训工作,但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虽然各级教委相继成立了师训工作领导小组,但因属非常设机构,所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从宏观调控力度上看,都适应不了大规模教师培训的需要。

2.制约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性。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未纳入法制轨道,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约束性和激励机制。如培训与晋升职称、评优脱节,存在培训、使用两层皮的现象等。

3.培训经费不足,缺乏保障性。随着教师培训规模的扩大,人员数量的增加,经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校想派人参训,教师愿意接受培训,但由于受经费的制约,也只能“望学兴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训工作的大面积、深层次的开展。

三、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策略的设想

(一)建立教师参训的利益驱动机制,促进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这种驱动不是由政府、各级教委的行政命令驱动,而是由派学学校和受训教师本身的利益驱动。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学校和教师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制定明确的法规,把对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工作列入各基层教委、学校领导班子总体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指标;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晋升职称、评选评优、提拔的必要条件,使参加培训成为各校在职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

1.对学校所属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评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各级政府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关心和重视程度,如法规、条例、经费投入等是教师继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2.对各级教师培训基地的评估。继续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因此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否到位、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师资队伍是否适应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等,是继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3.对基层学校的评估。基层学校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关心和重视程度,是教师继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又一重要因素。

(4)对教师本人的评估。继续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最终体现,就是看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因此,在继续教育评估中确立教师是评估主体的观念尤为重要。

(三)建设适应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培训教师的职业化水平

1.继续教育对象特殊。继续教育对象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这些教师有一定的,甚至是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大多从教多年,学历达标,职称到位,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动机的复杂性。一般情况下,决定他们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因此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2.培训任务独特。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个教学对象多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多样化,教学要求多规格的系统教育工程。这就要求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要有满足和适应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方法和教学要求的本领。

3.培训形式独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岗位自学为主要形式,集中脱产培训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种培训任务,只有适应力强,转向快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专家才可胜任。最后,培训目标要求高。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就是使受训对象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因此从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师也必须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进一步提高培训教师的职业化水平。

4.建立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多元化动态培养模式,完善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教育机构的培训

培训机构的培训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或培训形式,主要有课程培训和案例教学形式。课程培训形式。课程是教师培训的基础。可根据教师的各种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建立各类层次的课程,用于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国外在这方面已取得不少经验,它们开设的课程类型有学历课程、学科课程、特殊教育课程、补充性课程、临时性进修课程等。这些课程有长期的,有短期的,问题是必须适应实际需要。

案例教学形式。这是近几年来从国外教育实践中引进来的继续教育教学形式。要求应用案例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范例,让教师充分开展学习、分析和讨论,从中得到提高。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是案例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全身心地投入研讨,因而体会较深。

2.网络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电视大学在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后来的教师职务培训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利用信息网络培训教师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手段。通过网站向教师提供各类备课包,正在成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已着手建立校园网络工程。利用这种现代化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对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点对点的培训和指导。

3.导师带教模式

近几年来,一些小学也借鉴高等院校的导师制,采用导师带教的教师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各地由师德优秀、教有专长、在本地区有很高知名度的教师组成导师团,负责对该地区的各类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4.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指教师任职的学校自主确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的继续教育的新的培养模式。这种学校本位的培训模式越来越成为当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也可以说它是学校自发性的在职进修,是教师、学校的共同名作。校本培训可以采取专题研究分析、案例分析以及邀请校外专家讲学等多种方式。它不仅有针对性地培训了教师,而且也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并推动改革的进程,使学校教师共同得到发展。

5.专题研究模式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提炼形成专题,然后以专题研究为中心成立课题组开展研究,激发教师学习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其优点是专题来自于教学实践,又可指导实践。

6.教师自学模式

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自学,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包括三种类型:函授进修、自学考试和个人自学。个人自学的形式十分灵活,内容更为广泛,可以参加研讨会、读书班、听报告、系统读书等。可以是兴趣性自学,亦可是研究性自学。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资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面对改革趋势,探索教师培训策略对于推进我国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分析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策略,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健全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使工作逐步做到有法可依。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师教育院校的投入,改善其办学条件,以保障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大面积、深层次地开展,为建构师资培训模式提供理性框架,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淼.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设想[J].继续教育研究,2005,(1):24-27.

[2]魏淼.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最近发展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2):27-29.

[3]易长发.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例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3-35.

[4]潘海燕.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趋势[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15-17.

[5]杨远新.多种模式开展继续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5,(12):21-23.

[6]魏淼.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结构设置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5,(7):68-71.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8

继续教育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定义,我国法律法规认为其主要指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这些人群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通常来说,继续教育这种再教育对象指大学后在职人群教育,主要为了促进受教育者智能结构的改善和专业能力的增强,与此同时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也是其主要目的。这种目的尤其表现在对受教育者潜创造力的开发与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以期使这些已经从教学环境中走出的人群能够始终与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相适应。

二、我国继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近十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我国教育历史中,可谓发展最快的时期。从九年义务教育提出以来,1998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73%,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在教育毛入学率上,初中阶段1998年为87.3%,到2010年已经增长到100.1%;高中阶段1998年数据显示为40.7%,到2013年增加到85%;高等教育阶段,1998年数据显示为9.8%,到2013年增加到34.5%。各类教育毛入学率中初中增长幅度为12.8%,高中增长幅度为44.3%,高等教育阶段增长幅度为24.7%。在高等教育的构成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普通高等教育,其二为成人高等教育。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日益扩招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则逐渐呈现缓慢下滑趋势。1998年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势头甚至超过普通高等教育,二者在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上不相上下。而截至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已经远远超出成人高等教育,是其三倍多。

(二)我国继续教育的人才结构整体层次不高,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在成人教育整体缓慢下滑趋势下,我国继续教育逆势发展,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在普通高校接受正规继续教育的人数每年保持在10万余人,全国各种类型继续教育的接受者人数则在100万左右。虽然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继续教育的人才结构整体层次普遍不高。在继续教育每千人中,日本、美国、中欧、亚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分别为4.7人、3.8人、2.1人、1人,但我国却只有0.4人。在企业研究和开发人员在继续教育中所占比例方面,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分别为75%、65%、55%和69%,而我国却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高校不断推进扩招计划的大环境下,能够对继续教育从心里接受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我国继续教育当前无论在内部层次构建还是管理考核等方面都仍然处在自我摸索阶段,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三)我国继续教育整体规划还比较缺乏,仍需继续努力

根据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继续教育在未来十年间将会达到发展的高峰期,全面的统筹规划是我国政府当前对继续教育应有的重视和姿态。早在1991年,美国就已经根据当时继续教育特点对2000年的美国继续教育进行了规划,在规划中将终身教育作为主导思想,要求全体美国成年人都能够继续进入学校再次学习,使美国能够成为终身学习国家,随后很多国家都对继续教育给予相对重视并进行了整体规划。我国虽然目前对继续教育也很重视,但在比较明确的远期整体规划上仍然比较缺乏。政府部门之前在继续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也仍然需要进一步协调。

(四)未来非学历教育将占继续教育主导,合作办学将成继续教育大趋势

为了更加贴合市场竞争需要,继续教育服务领域将会持续扩大,涉及领域也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继续教育对象比较广泛,对继续教育的规格、层次、形式自然有更多要求。可以预见未来非学历教育将占继续教育主导地位,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必然会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大力发展有所要求。作为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当前的发展中已经开始朝着合作方向发展,为了使继续教育发展更好更快,未来合作办学必定会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三、新形势下我国继续教育的战略性发展建议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也对我国继续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些影响促使我国必须重新审视继续教育,从当前继续教育形势出发,立足战略性角度促进继续教育的新发展。

(一)紧跟时展变化解放思想,对继续教育理念积极创新

继续教育的发展应立足时代现实与当前发展现状,紧跟时展变化解放思想,对继续教育理念积极创新。继续教育应对三位一体理念加以树立,即发展、人才、教育培训战略。继续教育必须明白发展是未来趋势,关键在于人才,基础在于教育。在一切事业发展中,都离不开人才这一重要资本和资源,人的运作是资金运作、资源开发的基础,人的才能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继续教育还应对竞争能力来源的理念进行树立。以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今世界各国间主要竞争内容,人才、竞争、学习等方面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紧张的本质。而继续教育对个人来说,能够促进人才竞争优势原动力的增强。继续教育还应对“教育是有效的生产资本投入理念”加以树立,在人才培养中使继续教育成为重要手段,为我国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做出贡献,对人的潜能进行开发。继续教育还应对知识内容不断更新与重新组合,为国家培养更多时代与社会所需人才。

(二)在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上继续加大,重视网络教育的发展

与传统教育一样,在持续发展方面继续教育也需要建立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基础保障上。所以,我国要想进一步发展继续教育,就必须提高对其发展的投入力度。继续教育在教育资源建设上可对重点大学的学科与专业优势充分利用,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使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名师与骨干教师加入其中。在继续教育的经费上政府应加大投入,为教育公益性提供保障。对国家长远发展来说,教育投入属于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撑和物质基础。我国应建立以政府和用人单位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体制,通过引导和宣传促使继续教育投入的增加,还可通过对政府主导下“社会服务补偿经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调动成人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另外,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应认清教育资源短缺现状,在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等继续教育中,对网络教育大力发展。物联网、3G技术等都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物,也都可应用在继续教育中。继续教育对移动学习的特点应充分关注,对移动学习比较适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探索应用,使继续教育能够应对“移动学习和智慧学习”时代的来临。这种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方便,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拓宽继续教育服务思路和途径,在教育培训主导下促进继续教育品牌打造

在我国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中,三农问题与中西部发展是当前重中之重,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继续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应从全国发展战略出发对继续教育服务思路和途径进行拓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基础产业。继续教育在发展中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贡献”作为支撑点,围绕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的提高,对农业生产科技人才加强培养。继续教育在发展中还可将“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作为着力点之一,为中西部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继续教育可对东部发达地区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中西部继续教育,通过其纽带与桥梁作用,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和输入更多各个领域的人才,如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治理等都是继续教育可以开展的领域。继续教育除了拓宽自身服务思路与途径,还应以教育培训为主导,对继续教育品牌和精品加以打造。品牌与精品化是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一大要求。继续教育课通过对编制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工作的推动,对继续教育精品工程进行打造。在这一过程中,继续教育应结合国家创新工程,立足各行业各部门的发展战略实际情况来推行,通过与其紧密结合,对行业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及时追踪,在对行业发展大趋势加以把握的基础上,对继续教育科目指南进行编制,使其科学技术水平始终能够体现出最新性。在对科目指南编制的过程中,应对培训教育项目进行确定,对影响面和覆盖面大的教育培训内容不断深化,通过对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等的举办,促进继续教育品牌的形成。

(四)构建继续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各个继续教育机构的合作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9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 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社会把教育看作是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个人则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是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则要求人一生不能只接受一次教育,而是要不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发展。因此,继续教育的问题就摆在人们的面前了。

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是共生发展的,发展区域经济需要继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需要将科研成果转化来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继续的发展也需要以地方经济实力为基础,科研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源动力。继续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强化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继续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已蕴含继续教育的工作,但从80年代初才开始重视科技人员的继续工程教育,仅有20年的历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但随着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对继续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对继续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建立有规划、有制度、有组织、有经费、有考核及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体系,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2)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格局。逐渐形成了以各行业、系统为主管,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群团体机构为主阵地的继续教育体制,依据有关政策和法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改革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继续教育为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在全球的广泛传播,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在我国也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l995年9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生教育创造条件”,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三、 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服务区域经济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立足点

高等教育史上,大学和地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美国高等教育从19世纪的州立大学到20世纪的社区学院,走的就是地方化道路。

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新条件下,继续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是其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也是继续发展本身的需求。从科学发展观出发,要实现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继续发展首先要立足于地方发展的需求,围绕地方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以解决地方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决策咨询等问题;其次,继续院校科研和地方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紧密结合,是继续院校科研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根本,也符合科学研究地方分工的需求和继续院校科学研究的实际。第三,要善于围绕地方历史遗产与自然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挖掘地方性的特色资源,从地方性特有资源出发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继续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

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继续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研究是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继续教育立足当地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首先,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继续教育根据当地经济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相关研究,研究成果既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还培养了相应技术人才。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合作攻关的互动机制,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和实用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市场等资源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基地,保证教育的实践性。企业则利用继续教育的技术、信息等优势进行人员培训,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培养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四、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不顺

目前,政府统筹、部门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继续教育体制尚未形成,行业或专门协会的参与度不高,企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缺乏有效合作,各行业也缺乏对继续教育的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保障措施。这些都客观上造成了继续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2.部分领导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企事业是继续教育的主体,但一些地区和单位对继续教育仍然存在模糊认识,缺乏应有的敏感性,更缺乏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继续教育工作的严重滞后。一些领导只重视届内政绩、届内工程,忽视了事业发展的持续性,特别是有的企业领导,为降低近期成本,采取撤并继续教育机构,挤占继续教育基地,压缩继续教育经费的违规行为来提高单位的短期效益,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只注重人才量的积累,忽视人才质的升华;注重前期学历,轻视后期培训,造成一些人才长期的智力透支,以至于现有知识与能力无法满足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3.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缺乏认识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尚未真正树立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观念,对单位安排的培训只是被动应付,存在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心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观念还比较陈旧,接受继续教育仅仅是为完成组织培训或轮训任务,完成继续教育的规定学分,以便能评优晋级,他们大多数缺乏对继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真学习,对继续教育重要性和本人应承担的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从主观上导致了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收获甚微的后果。

4.许多人是受机构改革和评职称等外因的影响,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这种因素的支配下,所学专业跟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不一致现象非常严重,因而就出现了所学非学用。

5.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继续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

按照有关规定,“继续教育经费由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渠道解决”。许多地区受财政收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培训费用由单位承担或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甚至有的部门或单位不承担任何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从而加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五、 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

1.构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继续教育要面向产业群,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中,不断强化多面手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走向市场,投入竞争。

2.企业应真正成为继续教育主体

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主战场。要围绕企业科研、开发、技术进步、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展继续教育,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技术创新人才、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为企业服务;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开展继续教育。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决定着企业的成败。通过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培训,促进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要围绕企业再就业工程,开展继续教育。再就业工程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职工个人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3.积极推进企校结合

企校结合,产学研融合,这是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充分依靠大学科研条件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捷径。企校结合、产学研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也可使高校在合作中得到发展。要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攻关,做好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工作;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突出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使继续教育成为企业生产、科研、教育的结合点。要认真总结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继续教育经验,下大力气研究具体形式和途径,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4.确立继续教育是竞争手段思想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演变为以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才开发利用的较量。经济竞争,说到底的人才、智力的竞争,学习的竞争。在国外,已把学习培训放在了在世界经济中保持竞争力的高度。在国内,培训开发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生产力高度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对个人来说,继续教育是使自己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动力,是适应竞争的学习竞赛。谁先学到,谁先掌握,谁就具有赢得胜利的可能,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

5.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建构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设置

人才是第一资源,区域特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继续教育要加强职业分析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从工作岗位需要出发,以社会职业岗位为对象,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向,贴近实际、贴近发展、贴近市场,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创业致富能力。在培训形式上,将集中培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培训实效。

6.加快继续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继续教育的研究成果在区域内迅速得到转化,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此外,继续教育也是人才、科技、文化集中的地方,继续教育可以促进高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应用,还可以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品位,提高区域人口文化素质,优化区域环境,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7.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人事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都要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同时支持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增加培训经费。在经费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培训经费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

六、结语

继续教育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必须主动融入到国际间的大合作中去,不断增长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将区域经济与继续教育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继续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行玉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J].安康师专学报, 2005(3):102.

[2]陈应征.国外教育与科技结合的经验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6):63-65.

[3]陈党生.关于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 395-396.

[4]何桥. 关于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思考. 继续教育,2002(6): 47-48.

[5]卢秋玲.我国继续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1(3):118-119.

[6]高延龙,马勇.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2(1):4-6.

[7]李国斌,杨学祥.我国成人、继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8]胡佛.王翼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127.

[9]丁静,吴亚玲. 加快发展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对策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03.79-81.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10

1.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基本形成

自继续教育发展以来,受到各行各界的强力支持,现在全国的继续教育机构加起来已经有好几十万所了,其中高等教育机构约为三千所,中等学历教育机构大约为七百所,而发展最多的就是各行各界的继续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甚至达到十五万所。目前我国继续教育体系是表现高等教育机构为主体、企业培训机构为主流、社会各界一起参加的美好现象,具有层次多、水平高、行业广的特点。

2.大幅提升了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继续教育产生以来,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逐渐的融入到继续教育中,并且在继续教育中不断稳定和发展,继续教育平台呈现出信息化、资源化、广传播的特点,借助于信息技术,我国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扩大,以电视机、互联网、电信等为媒介,将继续教育覆盖到了边远地区,使得各个地方的人民都受惠于继续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眼界,打破了贫穷落后的状态。

3.继续教育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

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在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在逐步形成,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业界的重视,目前已经在《劳动法》和《教育法》中有了相关的规定了,而且法律系统也在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但是相对于欧美而言,我国的继续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比如说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队伍不够强大、社会关注度不高等等很多问题都存在着。另外,除了这些,继续教育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远远跟不上继续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不够实用,没有一针见血、对症下药的导向性,而且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也有待强化。

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1.向高层次发展

我国继续教育在“十一五”规划中也被提到了,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快速发展的社会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高新科技,继续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就是要做到与领先科学技术接轨,在做好继续教育的基本教育的同时,注意高新技术的教育,使得各行各业人群都能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步伐,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高新科技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国家也会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对继续教育的发展重视起来,现在很多人群因为工作的要求、社会的压力等等原因会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国家应该重视这一块的发展,这已经是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的一个大众的趋势。例如美国就非常重视学后的继续教育,人们选择继续教育,政府就会支持继续教育,投入到继续教育的经费每年都超过了600亿美元,政府的强力支持,使得美国的继续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2.向开放性发展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继续教育同样也要改革开放,不能关起国门来自己一味的去办学。封闭的教育使得继续教育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已经体会够深的了,因此,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来开放我国的继续教育,不仅是教育对象、教学体制、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体系的改革开放,更是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学习吸取欧美成功的继续教育经验,从他们身上取长补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并且注意结合自身的国情、自己的特点,建立全新的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继续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例如互联网、电视、电信等,融入到继续教育中,使得继续教育更稳定更卓越。

3.向专业化发展

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专业组织的建立,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专业的继续教育的机构,有些是全球性的、有些是全国性的甚至还有些是地方性的,他们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其操作模式完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于是很多有针对性有自己特色的培训机构就应运而生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继续教育就更应该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更专业化,不能一把抓,要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专业,积极的去发展继续教育,使得它更专业化、更规范化,这样继续教育才会更有市场,更有竞争力。

4.向合作办学发展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11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6)02-010-03

当前,我国正处在继续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要通过发展战略取向的优化与调整,带动自身发展思路的转型,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本文主要探讨与分析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内涵、战略取向、困境以及转型策略等内容。

一、转型、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内涵

转型指的是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决定转型的内容和方向的是转型主体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转型主体的不同状态。继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受教育者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学习心得知识、学习新的技术以及增强自身的能力,保证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的工作;第二,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其他教育的内容也是不同的;第三,受继续教育的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学历。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主要指的是从办学理念到办学策略、从办学体制到办学机制、从发展战略到发展思路、从办学模式到办学内容等方面多个角度以及多个方面的转变,以保证我国教育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转型要求

我国每年都有一些大学生不能够按时毕业,教育的结果不能与社会经济结构相匹配。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得不到满足,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从高校的角度讲,高校不能够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就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不能够匹配,学生缺乏新技术、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不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针对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开设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提高受教育者技能以及专业水平,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三、高校继续教育转型面临的困难

(一)市场经济与办学体制不匹配

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时期,这也就要求继续教育教学要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办学制度。要将继续教育办学与地方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还要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中,教学管理、课程结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缺乏动态性与适应性,也没有建立起适合我们国家发展以及当前经济发展的办学制度。

(二)多元化需求与办学模式不匹配

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与新形势,这就要求高校继续教育朝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当前我们国家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而且在很多地区的人们都要面临很快的生活节奏,这都要求高校继续教育要具有灵活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都是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形成的,没有考虑到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个性化需要与办学理念不匹配

高校继续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都存在办学特色不突出的现象。高校继续教育办学都普遍存在“结构趋同现象”,很多高校的继续教育在课程、学习以及培养计划上几乎都是相同的,没有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甚至有的高校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短期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与自身的办学理念。因此,必须全方位地对高校继续教育进行转型进而变革。

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战略选择

(一)体制转型

继续教育市场化属性要求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体制要转向市场主导。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受教育者的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就使得受教育者大多数都选择优质的并且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当前社会上对于继续教育质量好坏的评价主要决定于该教育是否达到社会的需求,所以,当前我们国家的继续教育应当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办学机制。

(二)模式转型

高校继续教育在进行承认高等学习教育的时候,应该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尤其要进行高层次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将学历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开设其他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在专业设置方面,高校应该开设符合当前社会需求以及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建立具有成人教育特点的专业。

(三)资源配置转型

资源配置的转型在继续教育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继续教育转型最基础的部分。其中师资的转型在各种教育资源转型中占有最关键的地位,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师资队伍必须随着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功能的转变进行调整,主要表现在对师资种类与师资总量的提高上。

(四)视野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条件下,高校继续教育也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这也就要求高校继续教育要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国外的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模式,学习国外高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理念,并且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与办学理念,为我国高校教育转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进而提高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水平。

五、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发展路径

(一)展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就是就业矛盾,这就需要高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智力支持。高校的管理层要对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进行调研,摸清市场所需的人才种类,并且要积极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解决社会、地方和行业发展中的人才供需问题。第一,要培养行业急需领域的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需求。第二,要培养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与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增长对于人才的需求。第三,要培养前沿技术领域与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

(二)引入企业管理经营策略模式

发展继续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市场化,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市场化。基于市场运行机制,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对教育资源进行配备,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能够发挥效益的项目和专业上,将企业化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管理中,在办学机构内部建立竞争机制,充分调动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与研究工作当中。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与学校优势,并且要与社会相关的机构加强合作,扩展培训项目,注重成果管理、服务品质、品牌铸造、对外关系以及校友关系,要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增加知名度以及社会对于办学机构的认可。

(三)实现多元化办学形式,并建立投资渠道

教育规划纲要应该把继续教育列为终身教育体系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要不断加快继续教育的发展速度并重视发展质量,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不同方面的教育的需要,才能够保证当前我们国家社会与经济的顺利发展。继续教育既能够使受教育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也能够使受教育者得到社会的认可,还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增加受教育者的经济收入。这也就使得它与普通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高校只有采取“以教养教”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供给。所以,高校必须建立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体系,要开放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对当前的继续教育的投资方式进行改革,对继续教育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建立能够吸引投资的机制与环境,实施继续教育多元化投资渠道,对高校继续教育传统的投资方式进行转变,在高校教育市场中可以存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资金,并且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利益差异。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建立多种多样的适合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办学与合作方式,增强学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让各种各样的教学与合作方式能够相互竞争,实现学校的共同发展,以此来扩大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增加继续教育的社会供给,实现推进学习化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办学目的。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网络教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继续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要充分把握信息化时代的学习特点,建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设教育技术支持信息化学习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二是对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改进,加强不同种类的学习成果之间的互认与衔接,构建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互通的学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缩小学历教育规模,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相结合

继续教育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知识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也是人们对于终身学习意识增强的一种体现。开展继续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高校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通过近年来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从2013年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达到3000多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3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虽然在人数上已经达到一定的层次,但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依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国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通常都会以学历补偿的形式为主。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虽然成人教育学历的招生数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继续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中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我国要达到更高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需要加大继续教育的发展力度。这也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高校继续教育学历补偿功能有所下降。随着成人学历教育功能的降低,一些非学历教育性质的继续教育势必会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这种类型的教育形式是一种以提高技能为主、以学历为辅的高等继续教育模式。而且随着人们终身学习意识的增加,加入到这种类型进行继续教育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这也就充分地说明,继续教育在保持稳定的发展势态下,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将会成为继续教育的一个新的阵营。

(六)规模与质量同步,有利于发展更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在发展高校继续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的原则。避免出现追求规模而降低办学质量。我们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来加大发展的规模,而且要制定出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价体制,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方面的评价模式,要实行全方位的评价形式。通过转型与发展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以及国家经济做出贡献,同时也要不断地推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产品,以达到高品质、大规模的教育目标。此外,高校继续教育还需要与企业、学校、机构、市场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体,把自身已经具备的各种资源充分地利用。认真地对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发展方向、资源整合、技术力量进行分析,在这些具有较强优势的资源支持下,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向着更广的领域与空间规划出更高品质的教育服务项目。

六、结语

高校继续教育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这也就意味着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具有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新任务与新机遇。所以,新时期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具有更强的忧患意识与更远的战略思考,要考虑到当前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国家各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安排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培养模式等,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合当前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秀丽.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8):42-44.

[2]乐传永.社会转型与高校继续教育冲突[J].教育研究,2012(11):108-110.

[3]郝玉荣.基于学区视域探讨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5(8):75-77.

继续教育发展范文12

关键词:继续教育;发展思路;体制机制;对策建议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多样化多层次发展继续教育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持续造就全社会高素质劳动者,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教育类型。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确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天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战略机遇期,也对天津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就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向改革开放要不竭动力,向体制机制创新要强大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益的跨越式发展。

一、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目前,本市已有面向近二百万人的较高水平的学前、基础、职业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而面向千万人的继续教育体系还是较低水平的。“十二五”期间,本市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都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环节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一)继续教育现状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本市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位居全国第3;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8.3%,位列全国第3;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为17480人,位列全国第3[3]。《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2》首次依据三个维度18项指标做出的31个省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本市综合发展水平位居第4,排第二方阵。其中,人力资源存量维度位居第3,继续教育机会维度位居第4,继续教育资源维度位居第11。《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3》显示,2012年天津就业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7.77%,位列全国第3。截至2014年底,本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已达到70%(2015年目标是70%,2020年目标是80%),提前一年实现《天津教育纲要》阶段性目标[4]。

(二)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继续教育综合实力不强

前已述及,本市继续教育综合水平位居31个省市第4,处在第二方阵。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前3位处于第一方阵的沪京吉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天津综合得分为0.77,分别低于沪京吉2.25、1.48和0.5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远大于本市与排位第5、6、7的浙江、新疆和重庆的0.04、0.12和0.25的差距。特别是本市在继续教育资源维度位居第11,更是明显与天津城市地位不符。本市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以下“短板”:一是,本市成人参加学历教育比例过低。2010年,本市成人大中专在校生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位居全国第6(居直辖市末位);成人本专科在校生占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位居第27;职工参加本专科教育的比例在27个省市排位倒数第4。二是,成人高校教师研究生比例过低。成人高校教师研究生比例的全国平均水平为19.8%,天津在低于平均值的15个省市中位居第4,甚至低于广西、江西等省市。三是,成人培训率不高。2010年,本市15岁及以上人口参加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比例位居全国第7,职工全员培训率在27个省区市中位居第5。四是,成人高校(学院)规模效益偏低,在校生呈下滑趋势。2013年,14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校生校均规模仅790人;55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在校生校均规模仅1136人。2013年与2009年在校生相比,电大开放教育下降3%,55所普通高校成教学院和14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总体下降5%,与本市强劲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2.继续教育法治建设滞后

综观本市继续教育的法治建设,存在三个突出问题,成为本市依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的制度。一是,本市人大常委会2002-2014年先后颁布的继续教育法规多是针对某一类职业或某一群体的立法,不具有普适性,缺乏上位法的统领和支持,特别是在终身教育方面的立法还尚未进入立法规划,距实现到2020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继续教育观念的更新,已有的继续教育法规需要修订完善。三是,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如《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培训经费”,而2010年天津市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不足1.46%,在全国31个省市排位第19,却无人问责。

3.缺乏统筹管理和龙头带动

目前,本市70多所成人高校,规模效益明显偏低。在发展方式、办学层次、资源利用等方面,还没有从传统的继续教育发展方式中转变过来,缺乏开放协同、集约集成、共享共赢的现代继续教育意识和治理体制机制。其根本原因在于集中统一领导的缺位,既没有建立起坚强有力统筹协调的管理体制,也没有按照市场竞争机制合理配置继续教育资源。本市继续教育载体众多,但“有体无系”。承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任务的电大、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网络学院、高自考、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等,各自为战,功能交叉,无序竞争,系统整体功能弱化;承担非学历继续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林林总总,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分工,高端培训匮乏,中低端培训质量不高[5];学历继续教育之间、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彼此难以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上述结果,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有序发展和有效运行,极大制约了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4.公共财政投入明显不足

2010年全国继续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本市成人教育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位居第7;继续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教育预算内经费的比例位居第8;成人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总支出的比例位居第9;继续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占教育事业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位居第8;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位居第19。2006-2011年,本市各级各类教育财政性经费总投入增长了347.26%,年均增长69.45%。普通高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268.90%,年均增长53.78%。成人高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了143.78%,年均增长28.76%,较本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增幅低40个百分点,是各类学校投入增长幅度最低的,其中低于普通高校增幅25个百分点。特别是,从本市生均占有国家财政性教育收入经费来看,2009年普通高校约为0.72万元,成人高校仅为0.051万元,相差14倍。2011年普通高校生均占有经费约2.67万元,成人高校仅为0.164万元,差距拉大到16倍,明显反映出教育经费分配比例失衡、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从业人员学历水平的主渠道。本市成人高校公共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导致继续高等学历教育水平不高、能力建设弱化、不能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加强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十三五”期间加快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有效地解决制约继续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率先实现继续教育现代化,是“十三五”规划时期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打造本市经济和生态两个升级版,促进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全体市民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建设美丽天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终身学习、人人学习和人人成才的理念,以率先基本实现继续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服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能力与素质。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和大力优化现代继续教育体系架构、结构布局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着力扩大继续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不断优化办学和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加强制度和法规建设,强化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和督导评估,构建灵活开放、高质量高水平的继续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建设美丽天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6]。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是改革发展创新的前提和先导,发展继续教育尤其如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贯彻落实继续教育战略地位,摒弃鄙薄继续教育观念,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思想桎梏。坚持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作为继续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社会,惠及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坚持更高标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大胆吸收和充分借鉴国内外发展继续教育的有益做法,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不断开创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继续教育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责任。加大各级政府对继续教育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继续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法规和基本制度,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促进行业、区域和城乡之间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扩大继续教育院校、机构面向市场需求办学的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继续教育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激发发展继续教育的社会活力。坚持完善体系,优化结构。以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继续教育体系为核心,加强龙头载体、骨干载体和基础载体建设,全面增强体系的系统功能和发展能力。大力优化继续教育布局、层次和规模结构,促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学历教育、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的协调发展。创新办学和服务体系,优化专业、课程和项目设置,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科学的质量观,着力加强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为学习者多样化成才和全面发展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带动继续教育现代化,推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与继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大众化数字学习、灵活学习和泛在学习。坚持扩大开放、深度开放,把继续教育根植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创新资源开放与共享服务机制,创新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走出一条开放灵活、合作共赢的天津特色继续教育发展之路。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和法规建设,依法完善学校章程和制度。加强普法教育,冯雪飞牛阿娜:加快天津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维护教育者、受教育者合法权益。落实教育执法责任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评价和检查,规范办学和服务行为。

(三)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天津教育纲要》确立的到2020年教育及其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形成完备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继续教育要完善管理体制和体系结构,加快现代化进程,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80%以上。根据上述目标和新形势、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十三五”时期全面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任务如下。

1.积极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面向有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意愿的社会成员开展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成人中等学历继续教育,为初高中生提供知识补偿教育和技能教育,增强其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积极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以提升发展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层次教育达到一定规模。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到2020年,继续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

2.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

面向从业人员,以及有创业、择业、转岗需求人员和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使他们在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加强对党政、企业和社会机构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到2020年,每人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加强企事业单位全员培训,特别是加强技能型人员、一线经营管理人员和新进员工的岗位培训,到2020年,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达到80%以上。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开展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农村居民培训的年参与率达到40%以上。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在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到2020年,上述各类人员都有机会和条件参与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

3.深入开展社会生活教育

面向各类社会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规范、科技文化、文明生活、休闲文化和健康教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生活的需求,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重视发展老年教育、残疾人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到2020年,城乡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比率达到60%以上。

三、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