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

时间:2023-06-05 09:54:55

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1

它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杨的作用,但二者性质有所区别。企业国防教育工作是以企业内部员工为对象,以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企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也具备一种争取公众对企业认同的社会功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可以更大的领域里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国防教育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企业文化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防职能、意识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国家多作贡献。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

首先是性质不同。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学科。企业文化它是通过培育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其次是内涵不同。国防教育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国防意识培养活动的实践性概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再次是内容不同。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动员及国防经济等等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因此,国防教育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民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具有较要的共性特征。

企业文化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期铸就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最后是方式不同。国防教育是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对象广泛,教育条件各异。其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

景下,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靠全体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一旦企业职工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就会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

1、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企业国防教育工作,作为两门科学,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都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把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企业国防教育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总之,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2、方向一致。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都为经济基础服务。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国防教育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企业文化,它必然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坚持国防教育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思想动力。

3、目的相近。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效益功能。建设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防教育工作讲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可见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4、途径相通。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为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是相通的。国防教育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也适用。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等等。这些途径和手段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国防教育工作共同使用的,几乎完全可以通用的。5、环境相似。无论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国防教育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企业环境中进行的,在同一环境中,在相似的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起点和程序,选择国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以求两项工作同步获取成果。当前国防教育领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科学为先导,以经济竟争为主题的崭新世界,无论是政治和经济领域,还是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并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和难题

从当前社会变革的形势看,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给国防教育工作增加了复杂性和艰巨性。国防教育工作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互相推动,共同发展。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概念是独立的,但相通相融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明显的,结合点是很多的,因此,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互补,达到共同发展。同企业文化相结合是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2

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行各业的市场空白都

特别多,无论什么生意,谁先做谁就赚钱。加上政府部门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和法律监督机制的滞后,许多人或借助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保护、或善于钻法律的空子"打球",创造了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获取了在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需要较长时间的原始积累才可得到的"第一桶金",不少人很快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管理阶段,商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是一去不复返了。尤其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依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各成员国必须规范政府的干预行为,实际上,也只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不再到处挥舞,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国内企业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参与竞争,必须遵循国际规则,也就是说,不可能再享有政府的行政性保护了。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将来也没多少法律空子可钻,企业只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二、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竞争的直接表现是质量之争、价格之争、服务之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牌之争;而实质上支撑这些竞争的却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手段和组织管理水平;而体现这些特征的最终载体是人,因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又体现在智力创新能力的竞争,因为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企业在同行业中持久地处于技术进步领先、管理机制领先、市场营销领先和服务水平领先,也才能具备价格优势,才能提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诚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唯有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它一切物质资源如资金、设备、商品等,只有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才会发生作用。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高度重视人才、积极挖掘人才,道理也在于此。因而我们说,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谁拥有这样的人才团队,谁就具备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优势,谁就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遥遥领先,成为赢家,永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靠教育培训,这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员工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显。

有人说,企业通过挖掘优秀人才,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从某种意义

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同样离不开教育培训,因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是靠引进一、两个尖子人才就能解决问题的,尖子人才往往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能力,或是技术人才、或是营销高手,而这些人才如果不能适应环境、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曾经有某电脑软件公司,通过人才猎头高?挖"到一位顶尖水平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老板开始敬之如神明,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但此人与公司内各部门关系较差,工作中发生了许多矛盾,结果未满三个月,该尖子人才就辞职走了。

企业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也只有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有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尤其人才培养不只是重视知识技能方面,还要考虑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考虑企业文化、考虑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只有企业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才能做到的。谁在这方面把握得好、做得好,谁就能在竞争当中保持长久的整体创新优势,最终在竞争中打败对手,获得胜利。

四、现代企业怎样进行教育化经营

我们提出的"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其实并不是新的发明创造,无论是国外成

功的知名企业,还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其领导者也都知道人才重要,明白抓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大都建立有自己的培训中心,甚至开办了自己的管理学院。但问题在于,成功的企业在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后,能够从上到下真正重视起来,并持之以恒落到实处,而我们国内有些企业特别是经营效益较差的国营企业,其教育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上课、考试等都不过是走个过场。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再也不能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此项工作抓到实处。那么,作为现代企业究竟该怎样进行教育化经营呢?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从领导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作为现代企业,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到,?quot;与狼共舞",就必须具备既不会被"狼"吃掉,又有可能打败"狼"的本领。抓好员工的综合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企业"与狼共舞"本领的重要途径。从企业领导层开始,对此要真正重视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企业教育化经营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切不可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把教育培训工作看成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2、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的基础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软件方面,一是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二是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三是建立长设的信息收集处理部门,有专人负责。

有了一定的人和物质的基础,还要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设想,针对本企业员工的特质,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自身企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提高员工思想素质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爱祖国爱企业的思想境界和正义感,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服从服务意识,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忠诚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健康的身心、积极的心态、远大的抱负、开阔的胸怀、优秀的品格等。

二是关于员工文化素质方面的内容。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员工社会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哲学的、历史的、地理的、宗教的、社会风俗的等多学科知识,开阔员工视野,提高员工融会贯通、知识创新的能力。

三是培养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主要指员工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技术专业知识、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所在岗位部门一般包括技术研发类、生产制造类、人力资源类、行政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

四是培养员工社会交往能力的内容。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合作的时代,必须培养员工的交往水平,主要包括日常的社交礼仪,待人接物的常识,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等。

五是训练员工综合管理能力的内容。主要针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重点培养其宏观把握能力、战略策划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以及个人工作魄力和人格魅力,课程设计包括初级管理、中级管理和高级干部领导力训练等。

3、把日常工作纳入企业教育培训的范畴。

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就是要求把企业一切日常工作都列为员工培训的内容,组织会议就是在上课,落实工作完成任务就是实习;企业最高领导就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门经理就是讲师,有关的文件、职责、制度就是教材,员工拟定的报告就是作业。按这种思路开展工作,就可以随时检查问题,纠正错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结果的最佳水平。

4、把员工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考核统一起来。

员工绩效考核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根本目的是检验员工工作的最终效果,评价其贡献程度作为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在教育化经营的企业中,则是把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的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的结果就是教育培训的结果,绩效考核不合格则意味着培训成绩不合格。由于建立了规范的考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考核结果对员工必将产生巨大的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产生拚搏的动力。

五、如何理解和推动"员工学习化生存"

我们提出"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员工个人身上,所以在提出"企业教育化经营"的同时,又提出了"员工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表述对象的主体不同罢了。那么,怎样理解"员工学习化生存"概念和推动员工的积极参与呢?

1、阐明企业"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政策

成功的企业往往有一个相似的特点,即内部人才机制的"三公"原则。所谓"三公",

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在企业内部营造平等的用人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价值评价体系,职务调整方面坚决做到任人唯贤,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最容易激发员工的正义性和积极性,对于个人来讲,能够达到潜能激发最大化;而对于企业来讲,由于产生了良性的循环,因而能够实现综合效果最大化。同时,建立了这样的人才竞争机制,也就给员工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要想在企业出人头地有成就感,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能量和价值,必须积极参与公平竞争,不要指望其它门路,如找人情关系、请客送礼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你是千里马就不用担心没有伯乐,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的。

2、人才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成功的企业在提拔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会有严格的考核、选拔过程,依据的条件就

是你的思想素质、知识技能、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等,不会过多地参杂其它非正常因素,如血源关系、个人情感、主观好恶等,从而保证落实人才激励机制的"三公"原则。在这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只有真正具备条件的人,才能够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换句话说,参与竞争的人才个人所具备的能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3、提高个人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的创新和淘汰速度非常之

快,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常胜将军,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东西,这是提高个人素质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正如彼得o圣吉博士在他的《第五项修练》中所说的,"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个人要想保持持久的优势,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的能力。"我们必须让员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形成员工自发学习的内在动力,牢固树立个?quot;学习化生存"的意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4、营造学习化生存环境,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必然会带来

很大影响,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说明这个道理。所以,企业不仅要大力倡导"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还要善于在内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首先从领导做起,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把日常工作看成不断学习的过程;其次改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3

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还存在不同见解。较多学者认为应当从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文化怎么做三个方面来探寻企业文化的内涵。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物质、行为、制度、价值观和信念,而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价值观和信念。企业文化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增加企业对外竞争力和适应力,对内凝聚力和活力的精神力量。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而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在注重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素质,强调以德为先。于是,存在高职院校人才的“供”与企业的“求”上的脱节现象。因此,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是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从以下几方面。从学生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就职意向大多是到企业。基于企业文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必须融入企业文化。高职学生如果只拥有了职业的技能,而缺少作为职业人的基本素养,那么自身的职业道路将不可持续,也难以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先学习企业文化,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与管理,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对于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相当重要的。从企业看,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仅只需要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更应该强调以德为先、务实为本,强调职业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企业文化认同。这反应了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也反应了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看,国家对高职院校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从政策上、资金上重点扶持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培养有职业素养的职业人任重而道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职业人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应是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企业产品等。

(一)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评价事物或思想意识的用途和积极作用的基本观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作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企业职工的强有力的粘合剂,团结员工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引导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观念有相应的认识,使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价值观念尽量保持一致。

(二)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分为一般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道德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就属于具体的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规范和某些具体领域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除了受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外,主要指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的道德原则。企业的道德规范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有相同之处,都属于社会整体的道德范畴。

(三)企业精神。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所形成的共同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风气,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通常以厂歌、厂训、厂标等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精神是使企业职工内心一致、共同价值追求的外在表达,对企业员工起着凝聚、约束和教育的意义。

(四)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对产品的定义是:“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供人取得使用和消费,并能够满足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一个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怎样的占有率,以及在该行业中的口碑等,是企业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方面,是通过企业产品了解企业文化的最直接的途径。

三、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其关键点是找到有效的实施途径。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为进入社会,进入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做准备。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结构中。对高职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课程,也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把企业文化要求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自觉地培养出适应于企业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二)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主要在于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产学研”实训基地,建立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有机地将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相融合,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的职业人,达到企业的素质要求。

(三)实地观摩。

实地观摩,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教育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多形式开展教学。实地观摩是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产品基地、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环境等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四)案例讲座。

案例讲座是重要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兰德尔创立了“案例教学法”使美国的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个方法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有着同样的借鉴意义。案例讲座是以案例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没有统一答案,尽量开发学生的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把企业文化贯穿在案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的局面时,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五)模拟活动。

模拟活动,主要是创建模拟教学活动,就是人为的假设一些工作的场景或条件,让学生以工作者或组织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实践,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所在。

(六)创业实践。

目前在面对就业难这一社会现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实践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依托第二课堂,重点是发展非专业素质。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育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业实践是有效地让学生融入市场,通过创业认识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应有的职业素质,学会管理与合作。

四、结论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企业文化;深度融合;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高职教育只有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肩负着为食品企业(行业)培养从事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提高这些人员的全面素质离不开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素养这一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是高职食品类专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概况

食品类专业是很多地方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也是多家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轻纺食品大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录内这类专业具体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生物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和粮食工程,在目录外这类专业具体包括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及管理、食品检测及管理、酿酒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乳品工艺、发酵技术、食品工艺与检测、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工艺技术、畜产品加工与检测,合计共19专业。这19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要进入食品企业工作。本文所指的食品企业不仅指从事单一食品生产与营销的中小型食品企业,更多的是指类似卡夫集团、双汇集团、洋河集团、三全集团等具有完整食品产业链的大型食品企业。为了使这些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深度融合先进食品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二、深度融合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的背景

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高职食品类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先进食品企业文化传承的责任,要把为食品企业(行业)培养职业素养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有文化品位的人当作自己的使命。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明确指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阐明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必然性。笔者认为,努力提高食品产业链从业人员的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肩负着为食品产业链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重任,所以说在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中深度融合先进的食品企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深度融合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的路径

(一)融合食品企业理念精神,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大多数的食品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要到食品企业就业,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技术的适应问题,还有如何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氛围的问题。为此,要在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食品企业家、技术大师和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使专业建设指导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食品企业需求,要想更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要融合食品企业理念精神。例如“我们相互信任”、“我们要做主人翁”、“我们力求简洁”、“我们开放,我们包容”、“我们实事求是”、“我们做事理智,也听从内心”、“我们探讨,我们决定、我们实现”是卡夫的七条核心价值观,也是卡夫集团文化的核心部分。作为全球零食领域的强大集团,作为创新、营销、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先者,卡夫集团倡导把员工看成是一家人,在卡夫食品,没有他们,只有我们。在多次合作的基础上,笔者所在的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抢抓先机,与卡夫食品(苏州)有限公司共办“卡夫”订单班,在“四个合作”中实现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与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将食品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敬业精神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过程,并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融合员工培训类课程,架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架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我们本着“立足苏北,面向行业,为食品行业及相关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沿着“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为核心,以合作促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食品产业链,努力做强优势专业群。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食品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在课程体系架构时除了开设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公共课,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外,我们还在人文素质拓展课中融入了优秀食品企业的员工培训类课程,如《职业沟通》、《团队合作》与《自我管理》等,并聘请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总经理助理等管理人士作为这些课程的兼课教师,建构同学们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融合优秀食品企业文化内涵,丰富课堂内容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她建议各类职业学校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校企共建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营造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环境,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可见,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合优秀食品企业文化是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校企合作实现形式。笔者在讲授《食品质量管理》这门课程时,经常提到禾丰集团的6个“永远不”质量方针,即“永远不采用不合格原料;永远不使用不正常设备;永远不允许不规范操作;永远不生产不达标产品; 永远不忽视不满意客户;永远不容忍不完善服务”。在讲授《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时,经常提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新希望集团的经营宗旨,“耕者”是指广大的农民朋友,是企业员工,是农牧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耕者谋利”就是帮助农民朋友富起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合作伙伴发展;“食者”就是全国食品消费者,“为食者造福”就是作为肉、蛋、奶食品的制造者和供应商,肩负起历史和社会的责任,让全国人民吃到更多的放心肉、放心奶、放心蛋。

(四)吸纳食品企业元素,重构校园实物文化

高职院校兼有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双重属性。高职院校不能复制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环境模式,要吸纳先进企业文化元素进行实物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侧重宿舍、食堂、普通教室、实验实训教室等生活学习场地的建设,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努力营造校园环境的企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

在校园实物景观建设中,可借鉴中大型食品企业建设经验,利用独特的食品雕刻艺术展现高职食品人严苛精准的职业文化素养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文化精神;在学校主干道上创建“企业文化灯箱”,将教学楼群、道路、广场等用食品企业冠名,多方位展示食品企业的价值理念、用人标准、发展趋势等职业内涵;在教室、实验室、实训室悬挂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家寄语、行业成功人士资料、著名食品企业的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等;在阅览室、校史陈列室布置卓越食品行业校友的事迹资料等。

(五)创建“灵活型”订单班,优化班级育人文化

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都提出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笔者所构想的“灵活型”订单班可以突破专业、年级和规模的限制,进行灵活组合,学生平时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学计划接受教育,在课余时间或假期接受企业根据需要设定的集中培训。笔者所在的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就设立了“候鸟型”订单班,以适应食品行业淡旺季明显的特点,即淡季时学生在学校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到旺季时学生在相关企业接受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文化熏陶。“灵活型”订单班既可以满足学校教育的规模化、周期性和标准化需要,又能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小批量订制、即时性和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是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与食品企业深度合作的可选之路。

(六)模拟企业真实情景,拓展实习实训文化

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要重视仿真实训环境的营造,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工作氛围,使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体会企业文化的要义。在多次调研蒙牛集团、洋河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卡夫、喜之郎等大型食品企业的基础上,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12000平方米的“校中厂”—食品科技园,园中设立了焙烤食品生产车间、乳制品生产车间、肉制品生产车间、饮料生产车间、发酵调味品生产车间、啤酒生产车间、黄酒生产车间、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生产性实训车间,这是目前全国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食品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在这些生产性实训车间里,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真切、客观地感受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环境熏陶,学生都深刻地认识到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生产安全的食品,注重遵守规章制度,杜绝非规范性操作,注重清洁卫生,注重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按时就餐、接受消毒等行为细节,增强学生对食品行业的认同感,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的工作生活习惯。

(七)集聚多种社会资源,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地方高职院校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地方高职院校之间深度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地方高职院校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设置有食品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食品科学和营养科学方面的专业优势,努力成为当地继续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中心,与食品企业共同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开放教育资源,合作开展食品加工新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普及营养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区食品安全教育,帮助设计营养健康食谱,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八)以活动为载体,深度开展文化交流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5

1、思想观念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和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目前无论是所处在哪一个位置的人们,心理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逐渐从单一,保守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多元化的社会也是促进人们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这样的现象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的工作方针很难进行有效的发挥,而进取精神和人们的创造能力会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逐步的进行发展。所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其思想观念的创新必须发挥出来。

2、工作内容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相互结合起来。在对传统的内容进行结合的基础上,需要弄清楚群众目前活动的新动态、新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样的工作做起来群众才能接受。从工作内容上看,深入开展文明城市以及文明单位等称号,无疑使得基层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会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对于群众中基础设施的建立,例如加大组织学习,以及健康的活动场所也是新形势下工作内容创新的具体体现。

3、方式方法的创新

以前人们在思想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可以通过教育进行解决,无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把教育同法律等行政手段进行有效的结合,那么对于单位的组织经营以及对于队伍的建设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增强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方法的创新,将教育与实际的工作和廉政工作进行结合,对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这样能够达到思想上面互动的效果,同时也是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好的方式。

4、手段机制的创新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进行创新,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对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进行加强,坚决执行科技含量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二采用媒体等手段,对政治工作的方式进行丰富;第三,可以采取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这样方便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最后互联网的作用需要进行重视,加强网络的宣传,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机制创新,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永葆旺盛的活力和永久的战斗力,使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效益评估、督导落实机制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结果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估。

二、企业文化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完善,企业将更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发展,或者是向着更加国际的方向前进,那么行政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会相互的进行渗透。那么以人为本的措施主要是深入基层,加强基层员工的思想教育。对于企业的行政干部而言,通过深入基层能够了解到基层员工在实际遇到的困难,这样对于企业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基层员工的了解,可以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其次,通过深入基层,能够宣传企业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将思想认识对基层员工进行宣传,这样起到从容面对企业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2、完善制度文化

制度是企业行为文化所表现一系列的综合表现,对企业制造产品,以及企业在服务理念上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我们在企业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词汇:业务流程、企业的管理机构、企业管理制度、质量标准,这些制度都是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制度文化而言,实际是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然后将经验进行制度化,这些不仅仅是能够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完成的,所以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企业的改革以及企业的稳定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要和企业的发展、稳定以及改革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着手,采用较为敏锐的视觉对大局观以及对规章制度进行客观的审视,对制度的不合理位置以及制度的体系的改进给出合理的意见。而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传统教育方法以外,针对时代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在制度文化的创新方面采用新的方法。

3、加强人才价值观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价值观出现多样化的特点。然而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社会上,价值观的冲突以及改革是我国目前社会上人文环境出现进步主要的标志。而企业内部员工人生价值观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目标短期化、自我化以及功利化。对于这些价值观的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者无疑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尊重现代人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4、促进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文化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价值核心部分。当代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通过道德规范、道德教育以及道德行为等对企业进行内外各种关系的协调,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创造而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无形的资产。那么道德建设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长期的工程,需要通过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才能够取得成效,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报告、座谈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道德的规范、基本内容进行教育,这样能让员工充分认识到道德的必然性,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打造优秀团队

团队理论在企业文化中较为重要,而团队从本质上而言是属于在企业中处于同一环境,有着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共识,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可以相互的鼓励,这样的群体无疑更具有凝聚力。而打造优秀的团队,不仅仅是需要从企业的技术方面进行着手,还需要从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着手。

三、结束语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6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企业文化的形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大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如果以一种崭新的思路将这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相信会起到非同一般的效果。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在形式上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相信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动,能够达到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效果。

1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互动

我们之所以要开展企业文化与思想教育之间的互动,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在工作目标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针对企业的员工开展教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培养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企业发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员工的个人修养,而个人修养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通过正确的思想指导就能够达到培养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的文化也就是企业发展的向导,在企业中实行何种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可以说,企业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所面对的对象都是企业的员工,具有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互动,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通过互动性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员工谋得更多的福利。其次,二者在工作内容上也具有相似之处。企业文化主要是为了令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共同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企业通常采取的手段为激励的方式,如果员工的表现优秀,就会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就会在企业的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有助于员工在短时间内提升个人的素质,发展个人业务。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就是使员工不断规范自身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将自身的价值在企业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就是积极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因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内容的相通促进了二者之间的互动。

2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有企业文化互动的有效途径

2.1首先,我们要明确企业文化是企业中最基本的理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就深深扎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在好的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宝贵的贡献。通过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带领下,国有企业的员工具有了新的面貌,能够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在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二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生机与活动。2.2其次,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进一步的深化企业内部的价值体系,使企业的发展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促进企业功能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具有显著效果的。因为国有企业与我国的其他类型企业均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肩负着国家兴旺发达的重任,是国家的一张名片,只有国有企业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才会不断的提高,因此,发展国有企业是当前形势下的重要工作。那么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企业文化深深扎根在员工的头脑中,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员工会对企业文化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一来,企业文化建设就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有效的互动,为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3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不断拓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企业文化有助于深化社会对国有企业的积极评价,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培育积极的企业文化对于塑造国有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国有企业的社会竞争力,激发起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企业文化作为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一方面,要做好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等,要努力塑造极具个性特征的良好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作用,通过召开新闻会、产品展示会以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凝聚力。2.4关注企业员工的各种需求,提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关注和满足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寓教于乐,不仅沟通起员工与企业、员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而且能够及时解决企业员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在国有企业员工中培育团结协作的精神。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通过经常性开展各种具有广泛参与性的集体活动,在企业员工中营造出团结、和谐、进步以及宽松的良好氛围,不断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国有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3结论

尽管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在内涵、性质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在实际工作中又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企业文化有助于拓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而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应当重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耦合研究,不断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培育企业文化,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田芳 哈刚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7

一、音乐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行为层的作用。

企业行为包含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的行为在整个企业行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音乐教育可以把职工对企业工作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音乐教育可以培养的企业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让每位员工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确保公司拥有最能干、最讲究工作效率的劳动力;以精神鼓励对员工的劳动做出相应的回报,向员工提供均等发展机会的政策。音乐教育可以使得公司的每一位成员的尊严和权利感觉得到重视。音乐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提出,既体现了对企业传统的充分尊重,突出了以人为本,有利于增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执行力作用,是公司企业文化行为层的科学选择。

二、音乐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层的作用。

音乐教育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包括所有制、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企业各部门的运转机制等。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音乐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发挥组织成员的能量为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使组织成员能在公司的前景问题上达成一致。音乐教育的发挥作用的最终表现是即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消除公司部分员工的“坐、等、靠、要”思想,使其心态转变为面向市场,积极应变,主动开拓。音乐教育让职工意识到,只有企业好,才有自己好,积极迎接挑战;音乐教育在制度层的促进作用是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音乐教育让职工意识到企业目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保证政策的执行力度,避免朝令夕改,使战略能够持久;音乐教育制度层的另一个作用提升开放、平等、协作,提高制度实施的有效性。音乐教育创造一个开放、平等、协作的工作氛围与行为准则,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群策群力,齐心协力促进制度的有效实施;音乐教育制度层的作用还有崇尚变革,有效引导员工直面变化,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程度。通过音乐教育手段使得企业凝聚力将会得到增强,企业文化将有力促进制度变革,使得企业员工接受企业制度变革,从内心接受制度变革,最终使得制度变革实施效果将明显提高。

三、音乐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精神层的作用。

音乐教育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我国企业管理文化中非理性成份较重,使得我国企业管理应注重加强理性管理,从而应建立强力型企业文化。音乐教育精神中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是企业的所有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音乐教育培养德政,强调管理者以高风亮节、身体力行、无私奉献来感召员工,使员工能够自我约束。

首先,音乐教育精神感召人们投入公司愿景中,帮助员工自发地投入,加强领导人和员工的沟通,能够让组织成员因为清楚了解自己工作的长远意义而充满激情,愿意自发地为这一前景而奋斗。从心态上使员工接纳战略变革和文化再造时要和员工共同创立新的愿景,让他们提供帮助,甚至于牺牲短期利益,用音乐激发员工变革的欲望,这是战略变革和文化再造重要的一环。

其次,音乐教育塑造企业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为全体员工提供了重要的共同意识和日常行为的准则,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色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音乐教育可以塑造企业的价值观是因为企业价值观作为一个共同体长期形成的共识,是企业共同的稳定的心理定式或文化积淀。音乐教育可以调整企业员工所拥有的共同信念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及调节员工行为,能促进企业文化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给员工塑造的安全感和利益观。音乐教育推动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强化价值观给人们的影响,创新价值观成为一种价值取向,是促进企业变革的有效途径。

再次,音乐教育让价值观体现工作绩效。由于企业价值观是较为抽象的,音乐教育可以发挥企业先进人物等的榜样作用,发挥标杆效应,建立一个能反映、强化价值观的环境氛围。音乐教育应建立起一套通过音乐教育传播其价值观的文化网络,在各种活动中处处体现其企业价值观,营造一种培养企业价值观的气氛,对员工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全体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

第四,音乐教育促进企业创新精神。在企业市场环境和战略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公司应通过音乐教育促进企业创新精神。通过音乐教育为组织注入创新的价值观,同时通过音乐教育传送给成员创新的决心及新价值观导入的启动。要让创新的价值观在组织成员中传播,用通过音乐教育来传播创新观念往往比聚会讨论式的行政命令有效,对于保障企业稳健运行,保持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8

一、企业文化与中职德育教学

1.企业文化的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来讲,企业文化是我们在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行为主体应当遵循和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诉求,如平等交换、积极主动的实干精神等。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更多地应当称之为市场文化,不过由于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所以用广义的企业文化来指称。狭义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中职德育教学的概念

按照2014年教育部修订的《中职德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中职德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和德育教育二者基础都是“德”,都是在价值观、品德、精神等方面对人的一些要求,这是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渗透的基础。

二、在中职德育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原因

1.培养中职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大纲》指出,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大纲》要求,“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在中职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是贯彻《大纲》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中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题中之意。

2.激发中职生学习热情的需要

好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洞悉企业文化的相关作用,从而让中职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工匠精神、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体验在企业中个人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和面临的市场挑战,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去,最终为就业后的角色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中职德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中职学校应当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在不少中职学生在去企业工作时,面对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起不到作用,相关职业意识缺乏,无法在企业这个新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习惯。实际上,好多刚毕业的中职学生并不是不具备相关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他们对企业环境暂时不适应,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迅速转换为专业技能,甚至遭到企业的淘汰。所以,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要尽快转变角色,而这个角色转换就需要我们在中职教学中提供条件,打好基础,而不能让学生在企业自生自灭。从这点来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中职德育教学中企业文化渗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合理心理预期

在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眼中,大学生、“上过学”的年轻人就不应当在生产或技能一线工作,而应当是“坐办公室”或“管人”的,加上许多中职生对企业的真实运行缺乏了解,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在入职后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学校在德育教学中,要对现代企业分工和人才梯队进行介绍,也可以组织实地参观。通过这种介绍、学习和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梯队是由不同学历、年龄、技术的人分工组成的。在企业中,中职生更多的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个角色与定位,学校要在德育教学中给予引导、明确,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能够调整好心态,选择好定位,建立恰当的心理预期,避免在就业后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影响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

2.探索企业式教学

企业毕竟是企业,无论在节奏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它不同于学校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德育老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要营造氛围,在教学与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早日融入企业。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实现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是中职德育课堂企业文化渗透的目的,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中职德育教学中,企业式教学主要表现在突出职业精神上。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在学校德育课堂中融入和体现企业文化。可以提前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模拟企业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类企业的管理,把学生当员工,把教室当车间,把教师当师傅,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会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人际关系,从而早日适应企业需要,早日融入职场。

3.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9

“优美、和谐”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对人具有重要的熏陶功能。企业的环境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是一家企业文化的形象性标志,同时能够体现企业的价值品位。“优美、和谐”的企业环境文化能给企业员工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因此,社区教育机构要服务企业做好环境文化建设,要给企业从环境的布置与设计提供帮助与支持。

例如,社区教育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在硬件上进行学习型环境的打造,要善于通过企业内的学习场所、活动场所、宣传栏、黑板报等突出环境功能,把企业的本质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这样,企业员工和其他人员一进入企业就能够充分感受到浓郁的氛围,从而达到应有的环境熏陶效果。

社区教育机构还要引导企业基于国际化、现代化、人本化理念,让企业员工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不断优化美化企业的功能布局,凸显人与企业环境的和谐与交流,企业内与企业外的互动,努力赋予企业环境的每一细节以生命力,让企业里每一堵墙“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企业员工的“无声诗篇”与“主题画卷”。这样,社区教育机构服务企业做好“优美、和谐”的环境文化建设,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品位。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建设

企业管理文化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设这两个方面。现代企业的根本特性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管理文化也应凸显“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创设人文关怀、尊重包容的风气,形成改革、发展、民主、科学、创新、包容的企业文化品质。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教育机构服务企业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社区教育机构要服务企业做好学习型制度的建设,要通过管理制度来突显企业的学习型文化特点,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台相应的制度。首先,要确定企业的学习型理念,在学习型理念的统领下进行其他学习型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考查与考核制度促进他们注重学习型形象的打造。其次,要树立企业的竞争意识,主要关注点是学习力的竞争,这样,就能够自下而上形成企业的学习型氛围。最后,还要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根据企业内部的机构分组建立等级化、网络化的学习型组织。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建设是一家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社区教育机构帮助企业做好管理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

“融合向上”的员工文化建设

T工文化是员工在企业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员工精神力量的核心,是企业最宝贵的一种文化资源。员工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员工的基本观念、人文素养等。这种文化建设强调“融合向上”。一家企业的员工往往来自五湖四海,何发展好这些不同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生活背景的员工,使其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融入企业的成长,需要企业积极建构、培育、生成、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员工文化。

社区教育机构服务企业做好“融合向上”的员工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要引导企业以“融合向上”为引领,积极探索“融合向上”的员工文化建设的方法与策略,通过评优评先、同伴合作,并辅之以微信平台、博客、企业网站等平台,融通理念,分层递进,积极推进员工的专业成长,建设一支“挚爱企业、业务精湛、团结融洽,协作精神高,勇于创新、社会评价高”的企业员工队伍。

“融合向上”的员工文化还要培养企业员工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与精神。在有了学习型环境的打造及学习型制度的建设以后,社区教育机构还要服务企业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型活动的开展。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及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定时定期开展学习型活动。企业开展学习型活动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在企业内部开展学习型的活动,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员工及服务对象;第二个层面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学习型活动,通过学习型活动来拓展企业的文化空间,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学习型活动的开展要遵循至下而上的原则,要有活动的计划,活动的过程及活动的考核,要关注活动的过程管理。

结束语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10

一、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针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的不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式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从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

1.健全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体系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发展,收到实践检验而积淀下来的,是与整个企业的环境是和谐统一的。当今,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引入现代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完完善职业教育思政体系。体现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并将将本土化了的西方企业管理文化、及优秀文明成果直接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减轻因文化观念冲突所带来的震荡,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2.补充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凝练形成的一种文化,它能够引导企业的内部员工遵循组织发展的目标,并且形成具有一致性与规范性的行为方式,从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实现员工正能量的合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命题下,国内的优秀企业文化针对企业内部成员思想开展的,遵循“寓教于乐、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等各种理念,让企业员工之间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融合个人价值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借鉴到职业院校学生思政工作中,可以启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补充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二、企业文化融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以企业战略目标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大学生在求学阶段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关乎到他们人生发展方向与价值实现,当前复杂的社会中,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坚守,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加之主体素质的差异,大学新生面对这种选择表现千差万别。通过将企业战略目标文化引入,开展目标稳定和目标动态调节的学习与教育,让这些学生能够通过企业经营目标的理解和内化,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引导其确立远大目标,强化成人、成才意识。

2.用“忠诚、奉献”等企业核心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企业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去关注和尊重每一个人,借用到学生思政工作中,就是牢记高等职业院校负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充分考虑我们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变化,价值日益多元,个人主义和功力主义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而迷失自我,通过将企业文化引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运用忠诚、奉献等优秀企业价值观去引导大学生认清使命,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帮助其把成才之路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积极奉献,在为国奉献的时候实现自己的价值。

3.以企业诚信道德培养大学生坚守社会道德范式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稳定三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树立起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将在其一生中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而良好的自律意识的形成,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可以说,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规范自律意识能够充分反映社会的道德水准和导向,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对道德与法制的理解,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企业文化引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企业的道德体系,来加强学生自律意识教育,预防各种失范行为的发生,对于个人家庭乃至国家民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高士杰 吴加恩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11

关键词:企业;廉政文化;廉政教育

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作为立国四维之一的廉,即廉政。廉政自古即是重要的政治概念也是重要的道德观念。廉承载着品德与思想,而在当今,廉政思想得到了更大的丰富,涵盖了道德制度和法律的内容。在谈到廉的概念,就不得不提到“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正是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念。而这一观念表现在为政者身上就是清廉廉洁。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的重大历史发展时期,各种腐败现象屡屡出现,反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此,中央一方面重拳反腐,同时重点实施一系列反腐倡廉措施,要求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而在反腐倡廉体系建设中,“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廉政教育十分重要,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又来源于实践。廉政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而在对于廉政教育工作上不仅要全力促进,更要善于概括总结,提炼经验。

在我国当前国情环境下,廉政教育首先要与以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其精华精髓,努力使廉洁文化的思想观念与意识成为全社会共识。要深入发掘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培养全体公民的社会正义感,争取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崇尚廉洁的价值观。其次要将廉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公德、企业文化等有机结合,形成社会和群体的共同的价值取向。

3.文化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廉政文化是廉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廉政文化的建设是廉政建设的重要部分,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企业中,廉政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完成廉政教育的重要一环,廉政文化建设要成体系,要在企业中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让人们对廉政教育的内容形成主动接受的意识,从思想上道德意识上排除腐败产生的因素,从而让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成为文化的重要手段。企业廉政文化的建设要形成长效机制,要不断发展廉政文化事业和产业,重视建设过程和投入,努力为廉政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土壤。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首先是廉政文化观念的建设,主要是形成了关于廉洁的各种思想和理论价值体系。其次是在廉政文化制度的建设上面,包括规范和完善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还有廉政文化的物质表现上,如相关文化遗迹文化景观和教育设施等;最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为人们一些基本行为方式如生活和工作习惯、言谈举止等等。

4.廉政文化是一种以廉政为传播内荣,以文化影响和思想引导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是廉政教育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教育是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手段,廉政文化活动又是廉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廉政建设。因而,廉政文化是本质性的,是廉政教育之根本;廉政教育是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廉政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教育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实现途径。廉政教育以廉政文化为资源。

在企业的廉政教育中,以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将会有效扩展廉政教育覆盖面,在进行文化熏陶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廉政方向的教育,这样既可以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又可以显著提高廉政教育的实际达到效果。

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首先努力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以此促进廉政文化的有序传承。同时,在对传统廉政文化的继承上,要秉持批判的态度,对于古代优秀的道德传统要积极吸收并为我所用。对于古代廉政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糟粕部分则要严格区分,并且坚决剔除。

其次,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要保持发挥廉政文化的环境影响作用,即培养崇尚廉洁的企业文化氛围。换一个角度看,这既是廉政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软环境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当做一种评价指标,让所有企业人对廉政有着共同的认知和认同,把廉洁廉政作为一种自觉和自愿深入人心,让所有企业人努力自我塑造廉洁形象,全体企业人努力倡导和推广廉政文化,自然而然的在干部和员工心中植入廉洁廉政的价值观,从而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激励大家自我约束中提高自我修养,并进一步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廉洁的行为习惯和企业环境。

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全体企业人要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功能,要推动形成全体企业人崇尚清廉的核心价值取向,要发挥廉政文化的批判作用,全力铲除消极思想和腐败文化滋生蔓延的土壤。要扩大廉政文化的规范引导作用,从而形成对权力依法公正行使的规制效用。

最后要发挥廉政文化的舆论监督作用,从多角度提升企业管理干部廉洁管理的自觉性。

第三,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要重点提升全体员工的民主法治教育水平,培育全体员工的企业廉政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要以企业廉政文化为内涵,铸造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以落实全体企业人的主体地位为基本立足点,以此激发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活力和主动性。要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动力,推动现代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

5.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扎

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中央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以廉政制度和规范为支撑,以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产品为载体。

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协调。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和建设各个方面,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整体推进;人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客体,因而在建设中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教育。

“意见”同时也指出,企业廉政文化创建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把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融入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之中。要在开展依法经营、廉洁从业教育,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意识教育和勤俭办企业教育。这就要求企业从上而下要高度重视努力推动,明确责任,认真负责。以建设反贪拒腐、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并以此引导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多方面多角度教育企业管理人员,使其产生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等诱惑的觉悟。

6.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战略任务。在企业建设中,各部门需要依据中央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企业整体和各自部门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真正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12

关键词:电力企业;基层工会;文化教育;工会教育;电力工会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事业不断扩大,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基层工会作为基层管理单位,对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工会要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岗位素质,调节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现状

1.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现状。

(1)畅通职工诉求渠道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工会干部配备精简,常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上,还没能做到完全及时掌握职工的心声,造成矛盾出现后才行使维权职能,工作体现滞后性。

(2)工会活动新鲜感不够。

企业的工会活动通常以娱乐活动为主,活动一般以球赛为主,或举办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如此循环往复,缺乏新意,使“职工之家”变成了“娱乐之家”。

(3)部分工会干部服务意识不够。

企业的一些工会干部,在工作中按部就班,沿袭工会传统的工作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根据领导布置,点一步就进一步,缺乏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意识。主动为职工服务的意识淡薄。

2.当前基层工会面临的新问题。

(1)电力企业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

随着国有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表现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处级以上干部)。二是“技术型”员工群体。这主要是科技人员、中层职员。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打工者群体。主要是哪些企业外聘的农民协议工等,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

(2) 工会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与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创新与活力;工作习惯于上级部署,如果上级不部署,基层工会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在工作方法上与职工的需求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动,活动方式也是墨守成规;工作内容也存在滞后,基层工会职能大而全,不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能力全面铺开,导致职工希望的工作没干好,又穷于应付。当前职工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会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在实践中,工会往往为职工做不了主,显得软弱乏力,职工群众代言人作用发挥不够。

(3) 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更高。

工会最基本的工作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目前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电力企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就很容易引发劳动争议。作为基层工会有时感到束手无策,处于不能不维护和协调、又不知如何维护而和协调的两难境地.

三.通过基层工会的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意义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从电力行业实际出发,它的主要意义在于:

1.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顺应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有一定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种的熟练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电力行业看,目前仍存在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结构失调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发展的瓶颈之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整合资源、合理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增强职工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

2. 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阵地作用。在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上下功夫。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引导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会应积极争取企业行政的支持,妥善用好工会经费,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的投入,添置文体活动器材,努力搞好培训基地、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教育阵地、生活设施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为职工营造优美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同时,依托这些设施,组织广大职工经常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开展形势任务、政策法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鼓舞和激励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发展。

3.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符合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需求。当前,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专业知识方面缺乏自我学习的本领、关键核心技能上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加剧,职工群众重视个人发展、主动提高适应能力,学习文化知识、业务技术的热情不断提高。各级组织有义务帮助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发展的意愿,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职工提高素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努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电力企业基层工会文化教育措施

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的。其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电力企业基层工会的整体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党政部门的安排,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并把它作为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二,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职工中的先进经验,并以此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其三,切实抓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可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机会,逐步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其四,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电力企业基层工会组织的投入,经常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活跃生活,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基础得到加强;其五,电力企业基层工会组织要协助党政组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职工的道德情操。加强对职工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小改革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聪明才智,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其六,电力企业基层工会组织要把引导职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职工诚信友爱,爱岗敬业,做企业的主人。

五.结束语

电力企业基层工会通过文化教育,提高了职工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是维护职工基本权益,保障职工体面劳动的重要措施。通常来讲,教育层次高低决定了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基层工会通过提高职工素质,为职工提供学习教育环境,提高了职工劳动技能,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爱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16期.

[2]汪枞华.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J].工会理论与实践,PKU CSSCI -2004年4期.

[3]左江亭,陈旭,刘亚光.搞好供电企业廉洁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6期.

[4]霍连利.创新基层文化活动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