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解剖学重点

解剖学重点

时间:2023-05-31 09:11:54

解剖学重点

解剖学重点范文1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它可以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等,无论哪一种分支学科,都是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的,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水平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提高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接触最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学课程之一,其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必不可少的专业课。它可以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等,无论哪一种分支学科,都是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的,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从教5年来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共勉。

1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医学院校由于所设专业不同,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的课时数差别很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比如我院的眼视光专业(专科),我们在选内容时应把感官系统作为重点;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另外,我们要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材前言部分就着重讲解有关解剖学术语、姿势及方位术语,如“矢状轴”、“冠状轴”、“前”、“后”、“上”、“下”等,并通过提问、默写、学生示范等手段使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在以后讲课过程中遇到这些姿势、方位术语时要多次强调,启发学生们多使用这些术语,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重视板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板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它使学生如临其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研究对象,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等,从而表现出挂图等其他直观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相比较而言板图具有以下优点[3]:方便灵活,经济实用;循序渐进,直观生动;图文结合,一一对应;简化结构,突出重点;随讲随画,吸引注意。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板图的这些特点,做到随画随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结合直观教学手段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手段包括挂图、图谱、课本插图、标本及模型等,它们虽不及板图形象,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由于时间短,老师不可能像在理论课上那样把全部内容重新讲解一遍,只能把重点内容做一个概括性回顾,重点是学生自己结合所学内容看挂图,标本及模型。某个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验室标本的水平。种类多、质量好的标本对培养高质量的医学生肯定是非常有利的。重要的标本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观察、触摸。在实验课上我们应多留时间给学生看标本,晚上开放陈列室鼓励学生多看。模型也不容忽视,模型比标本结构更为典型,容易学习,而且它们弥补了标本的不足,尤其是那些不好制作或在现有水平制作不出来的标本,在神经系统中神经核的空间分布更离不开模型。

4重视系统解剖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系统解剖学是学生要真正掌握理解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和结构,必须通过认真观察、亲手触摸、亲手操作才能观其“形”、识其“态”。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必须投身到解剖尸体、观察标本这些实践上来[1]。我们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尸体标本,尸体很珍贵而且属于一次性消耗标本,学习的班次多了就破坏了,我们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尸体的功效,要求学生在每次上课前必须复习所学内容,而且合理分组,每组15人,每次主刀、副主刀各一人,依次轮流,每次其余同学在旁观看保证人人都有动手机会。

5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

辅助教学设备包括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讲完一个系统给学生安排一次录象,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不断普及,幻灯、投影已经被多媒体技术逐渐取代,多媒体计算机在许多医学院校已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创设一种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对人体器官结构的形、声、色等的变化来获取知识,认识其内在规律,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为解剖学教师提供了形象的表达方式,有利于系统解剖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比如在系统解剖学中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脑脊液循环等,如果应用普通的辅助教学设备很难有形象的表达,但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应用画面可以控制动画影片,应用二维动画的形式表示传导通路,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模糊变直观,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也要注意其发挥不够、使用不当、内容设计不当等问题。我们要处理好多媒体解剖教学与传统解剖教学的关系,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不能过分依赖它,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图与给学生反思时间的关系。在每节课最后的总结复习时可利用其大容量的特点,但也要注意传统教学手段的穿插[2]。

6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

解剖学教师自身含金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除了课前要认真备课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解剖尸体,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条件的话可以出去进修、学习,博取众多兄弟院校解剖学教学特色为我们所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7教学效果及评价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们学院,一般采取期末考试、平时实习报告、上课提问、实物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评每位同学。其中平时上课提问占总成绩的5%、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10%、实物考核占总成绩的15%、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如果是局部解剖学,我们还要考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也会随之相应调整。每次考试完毕,我们要做每个专业的学生成绩分析,要写出个人工作总结,分析此次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激励自己。总之,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怎样搞好系统解剖学教学,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水平,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博采众长为我们所用,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亚晴.解剖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和体会[J].解剖科学进展,2000,6(2):189190.

[2]张晓明.计算机多媒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2):227228.

解剖学重点范文2

关键词:解剖教学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呈现“应用型”的发展趋势,这和我国发展过程中对实践型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的情况有着相当的联系。而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过程中对于医学、护理学等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大,而护理学作为相关专业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必须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1]

一 解剖学教学难点与存在问题

1.解剖学知识内容多,对基础要求高

解剖学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要求对人体所有的骨骼、器官都要进行了解和学习,尤其是很多的骨骼和器官还有特定的功能,这就让解剖学有了较为庞大的知识内容量。而初入解剖学的学生往往都没有良好的解剖学学习基础,一切从零开始,甚至有部分的学校生源质量本身也就存在问题,这都给解剖学的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解剖学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教学需要伴随试验教学的学科,对学生而言,理论知识内容多且复杂难理解的同时,试验操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难题。从简单的观察试验到动物活体解剖,甚至是医学护理类专业的病理类尸体的解剖,都是解剖教学实验课程要涵盖的内容,纷繁复杂的内容都增加了解剖学教学的难度。[2]

2.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的联系性问题

结合以上提到的解剖学内容较多的问题,解剖学所有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也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由于学生都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很多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如果仅仅让学生自行学习联系,就很难实现知识内容的合理联系,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无法提高并且也无法把基础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但是由于现行的解剖学教学体系中,教学的内容多而教学的时间周期短,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有效的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同时教学评价还简单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考察上,这就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3.教材编排较为繁杂不够精炼

解剖学教学的教材大多都书编排的较为细致,先排除有一定多余内容不做讨论以外。过多、过细致而没有重点的教材不仅仅是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的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学校为了教学的完整,所有专业使用的都是同样的解剖学教材,忽视了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学重点需求,这样教材也为解剖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不必要的麻烦。

二 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简析

1.教材编写改革

简而精:首先解剖学教学改革要顺利进行就必须针对教材进行改革创新,结合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情况合理的对教材进行精简,教材的知识点都必须要直指重点进行简化。教材的编写应该像“压缩饼干”一样增强实用性避免内容的过繁、过深。

重点突出: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对于解剖学的难度要求不一样,对于解剖学需要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所以就不能够一概而论的使用教材。教材的编写也应该突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重点才能够保证教材使用的“因材施教”,对于研究性人才培养就必须要使用完善、内容深度够的教材;比如一些大专层次的解剖学教材就应该更多的考虑实际技能的培养。

与时俱进:解剖学虽然也是一门通过不断实践而不断完善的学科,但是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却没有及时的在教材中进行补充。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就存在内容过老,缺少最新科学研究状况的情况。虽然不能够频繁的对教材进行修缮重印,但是可以通过学校进行教学资料的补充,以一年为周期,整理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的知识内容,补充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

2.要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弹性

由于高等教育中依旧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基础能力有所差别的问题,不同学生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都有理解能力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教师要及时的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统一组织到一起进行指导。[3]

3.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

理论教学必须要和实际教学进行结合,应该加强理论教学中实验课的穿插,在完成相应的理论课教学时就要及时的进行实践课的教学,并且要加强前后实验课的联系,不要出现有内容跳跃的情况。

4.完善教育评价结构

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考察不能够简单的理解为基础知识的闭卷考试,或者其他的一些理论考察;应该更多的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考察,逐渐加大操作技能考察在解剖学考察中的比重。这有依赖于教师对于解剖学教学的认识以及学生对解剖学教学认识的提高。

三、解剖学试验课程的强化

1.增加实验课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

解剖学的实验课应该更多的进行,加强学校的实验课教学环境的建设,必须要完善解剖学试验所需要的器材与设施建设,只有这样直接把理论课的教学放到试验课的课堂中,边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就能够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理解,能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效果。[4]

2.提高实验课教学的参与度

在提高解剖学考察中操作技能考察比重的同时,就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到实验课教学中的参与度。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通过完善的实验课教学,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兴趣,逐渐就能够主动的积极地参与到解剖学实验课中,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解剖学教学必须要跟随现在医学、解剖学的新进展、新发现不断地进行改革,必须要能够适应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速度才能够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未来的解剖教学还可能面临着“实用化”,“技能化”的精简,但是实际的教学改革是要从试点开始逐渐进行推广的,而且需要通过一个较长时间进行效果的验证,只有这样通过不断地改革完善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解剖学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锡红. 寓德育于解剖教学之我见[J]. 南方论刊. 2011(01)

[2] 张志军,金国华,吕广明,董玉林,张蕾,倪衡建. 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09)

解剖学重点范文3

1解剖学知识在防原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1解剖学知识在内照射放射损伤教学中的应用在内照射放射损伤中,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黏膜和伤口进入人体,其最主要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的核素会选择性分布到不同的组织器官。因此,需要学员首先明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功能,这样才便于理解不同核素的蓄积部位及其损伤效应。例如碘-131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甲状腺,甲状腺是其危象器官,因此碘-131主要引起甲状腺的一系列疾病,如甲状腺功能降低,形成甲状腺结节,甚至引起甲状腺癌等;而锶-90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骨骼,对应的可引起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等。对于内照射放射损伤的治疗除了减少核素的吸收,加速已吸收核素的排出外,针对不同核素的损伤部位应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铀-238主要蓄积于肾脏,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针对它的治疗除了促进铀-238的排出外,加强肾功能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2]。

1.2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损伤教学中的应用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临床上可分为4度:I度是脱毛,Ⅱ度是红斑,Ⅲ度是水泡或是湿性皮炎,Ⅳ度是溃疡、坏死。教员如果将皮肤的损伤程度与皮肤的解剖层次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员对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分度的理解记忆。例如I度主要受损的是皮肤附属器毛囊,毛囊生发层细胞变性萎缩便可导致脱毛;Ⅱ度主要伤及表皮和真皮浅层,受损器官除了皮肤附属器外,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血管栓塞,形成红斑;Ⅲ度可伤及表皮和真皮深层,导致血管损伤增强,通透性增加,组织间液体潴留形成水疱;Ⅳ度伤及皮肤全层组织,甚至累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导致血管闭塞加重,表皮和真皮层细胞脱落坏死形成溃疡。随辐射剂量的增高,损伤逐步加重。总之,结合皮肤结构层次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分布特点讲解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临床分度及表现,将促进学员理解并掌握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3]。

1.3解剖学知识在复合伤教学中的应用复合伤是指人员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它具有多、重、杂、难等特点,对于复合伤的抢救一直是世界的难题。我们教研室开创性地将颈交感神经阻滞技术用于放射复合伤的救治,取得了理想的救治效果。然而,这项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熟悉解剖结构,正确找出颈交感神经的体表投影,并通过注射器利用利多卡因进行阻滞。因此,在讲解复合伤的救治进展时,要强调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员的解剖学思维,以取得更大的创新型成果。

2解剖学知识在防原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防原医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防原医学的实验教学多涉及动物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解剖学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γ射线照射对小鼠脾脏DNA含量的影响”是防原医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目的是让学员掌握电离辐射对脾脏DNA含量影响的原理,要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快速分离并取出脾脏成为实验的关键步骤。这就需要教员引导学员熟悉脾脏的解剖部位,熟练操作,剪开左侧腹部皮肤及肌肉,用镊子分离并取出脾脏,弃去筋膜,再进行后续操作。实验“Na131I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碘化钾的预防效果”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学员对放射性碘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碘化钾阻滞吸收效果的理解,它对解剖知识的要求更高,需要学员快速准确地分离出小鼠的心脏、脾脏、肾脏、胸骨和甲状腺,对于小鼠甲状腺的解剖分离是本实验的难点。小鼠甲状腺只有米粒大小,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如果实验过程操作不当破坏颈部血管,将干扰视线更难辨认甲状腺的结构和界限。因此,教员需要提前思考课堂中可能涉及甲状腺解剖知识的各种问题,并要求学员提前3d复习解剖学中甲状腺解剖部分的知识点,课堂上通过解剖图谱向学员介绍甲状腺的局部解剖特点,并进行示教解剖。通过学员熟悉解剖学知识,实验操作速度和准确性都有了大幅提高,实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较以往更为满意[4-5]。

3讨论

防原医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均涉及到人体和实验动物的大体解剖和局部解剖知识。强化解剖学知识,培养解剖学思维是培养优秀防原医学人才的教学改革方向。王艾平等[6]经过调查发现,在防原医学教学实践中引入解剖学思维,可明显提高学员的学习成绩,并且有87.05%的学员认为解剖学思维对防原医学的学习非常重要,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更好地应用解剖学知识,帮助学员顺利完成防原医学课程,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值得每个防原医学教员深思。

作者:郝玉徽谷瑛黄嘉伟任泂粟永萍李蓉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

解剖学重点范文4

【摘要】 在中医高等院校五年制本科生中进行立体经穴解剖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中医院校开展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为穴位解剖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穴位; 解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

穴位解剖学是针灸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针灸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总结穴位作用特点,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1]。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但在目前中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针灸穴位教学与解剖学教学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分割局面。因此,本教学课题组集结解剖学与针灸学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对中医本科生开展立体经穴解剖的教学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主要是广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外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针灸学的课程学习)。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侧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的纳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学生人数为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并分成8组。

2 教学目的及时间安排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剖学和针灸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穴位的针刺层次由平面图或断面图的学习改为立体三维真人标本的观察学习,通过立体经穴解剖操作不仅了解经穴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特点,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暑期开展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期间实验室每天开放7 h。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要求学生取四肢常用穴位,在尸体标本穴上用大头针针刺穴位作为标记,并画出经线。根据穴位位置特点选择要保留的典型断面,画出断面切线。一般上肢保留5~7个断面,下肢保留6~8个断面,每个断面厚度约为2~3 cm[2]。然后进行解剖,在翻皮时保留大头针区域的皮肤以便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穴位的位置及结构层次。

4 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学生的教学要提倡主动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穴位立体解剖的过程中,应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穴位的局部解剖操作,尸体四肢的多个穴位可让一组同学同时进行解剖,学生之间亦可进行每个局部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局部解剖学理论与针灸穴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注重于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和理论学习,把局部解剖与人体结构的整体和针灸穴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和完整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今后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今后临床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课程操作时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阶段,把本次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认真仔细地解剖穴位的结构,弄清楚重要穴位附近的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引导医学生去积极思考,加强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了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解剖操作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要求解剖的内容既能解剖暴露出来,又能讲述所解剖局部的步骤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3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学生会出现重视临床课程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立体经穴解剖从现代医学特别是形态学角度,对针灸的原理作一些理论上的诠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际定取穴位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突显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高年级的医学生提供解剖学再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证实该教学模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次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中医穴位解剖实验教学基地,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解剖学重点范文5

【摘要】 本文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浅谈如何上好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提出了结合专业,突出重点;文、图、物相结合,重视理论教学;注重体表标志和活体触摸,加强记忆;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六个方面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解剖学 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已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职护理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目前的护理学教材中 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 ,其中抢救技术操作 100%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掌握解剖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而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显然已达不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进行“ 填鸭式” 教学,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此外, 高职护理专业现用的解剖学教材专业名词和术语多,且其中一些字、词非常生僻,加之解剖学又是在第一学期开设,此时高职生年龄偏小,故学习方法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解剖学过程中感到很不适应,常常流露出厌学倾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就如何上好高职护理解剖学进行如下探讨。

1 结合专业,突出重点

高职护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的一门科学,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护理应用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人体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发生骨折的骨骼、常用于肌注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临床上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四肢的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

2 文、图、物相结合,重视理论教学

人体解剖学所涉及的专业名词多、形态描述多,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合理、高效地上好解剖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兴趣的关键。具体应做到文、图、物三结合。所谓文是指教材的理论叙述,图是教材插图、解剖学图谱以及教师画图,物即解剖学标本和模型等。

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上课时能够先对着解剖学挂图讲解一便,然后再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一便,最后在对着模型在讲一便,同学们可以很快掌握这些内容。例如,在讲颅底内面观时,里面有很多的孔、管、裂。如果让学生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很难记住。但如果能够按照文、图、物结合学习法,同学们能够很轻松的掌握。

3 注重体表标志和活体触摸,加强记忆

护理人员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关节的运动和脱位的临床表现;讲解脉管学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等。

另外,通过触摸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例如就骨学教学而言,教师讲课时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触摸。如胸骨角和心尖搏动点的位置.以后上到临床课.定心、肝界等就容易了。又如测量血压时,首先要触摸到肱动脉的搏动.学生似乎都触摸得,但量血压,能快速将听诊器放准确的不多.特别是急诊病人测不准血压的现象时常发生。但是只要先触摸到肘窝的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就很容易触摸到肱动脉的搏动。

4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让学生去观察挂图、模型及标本的同时,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给予简单的提示,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要认真地对待标本模型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5 注重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比较直观、形象,因此在以往理论教学中多采用挂图、模型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教学法拥有以往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借助声、光、影像、动画、文字等方式,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且可应用计算机将平面图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立体图像[3],具有直观性强,立体感强的特点,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在讲授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点滴体会。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把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对象的教学思想 ,改之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4]。因此,在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为培养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邱卫红. 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 解剖学杂志,2006, 29 (4) 524—526.

[2]吕伯实.浅谈腹部局部解剖学教学法的改进[J].解剖学杂志,1998,21(2), 185—186.

解剖学重点范文6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回顾和展望”全面、辨证地剖析了20年来我国临床解剖学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我国从事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者本身的优势和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临床需要是研究选题的源泉”这一指导思想,并认为在现代外科朝着有限化、显微化、取代化发展的趋势中,临床解剖学将在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在展望中,钟教授对开拓科研新领域着力泼墨,赋予重彩。提出了医学院校和理工科毕业生在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的研究中应该优势互补,建立一支“融医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高级研究队伍”;预言“影像解剖学有可能成为继显微外科解剖学之后又一发展高潮”;“组织工程学将是‘取代化’前瞻性研究的重要领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钟教授还对一些医学院校率先开拓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生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钟世镇教授历任广东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大体解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83年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80和90年代初共组织了四次“解剖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讨会”,对我国临床解剖学的发展起到了带头及推动作用,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1996年,钟教授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钟教授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钟教授身兼数职,在百忙中为本刊撰写此文,本刊编辑室代表读者向钟教授深致谢意。

历史回顾临床应用解剖学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医学发展史上,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研究工作中,还没形成目标鲜明的、以解决临床发展为主的、针对性很强的研究体系。在我国解剖学发展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学科的渗透,陆续形成许多研究手段较新、技术装备较精、探索领域较专的新兴分支学科。当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委员会完成了阶段性重要任务,出版了《中国人体质调查》及其续集以后,由于以肉眼观察为主的大体解剖学的研究装备落后,又未能及时引入交叉学科先进的研究手段,曾呈现过“西风瘦马,老树昏鸦”的垂暮压抑景况。

为数众多的大体解剖学工作者,曾经一度徘徊迷茫,呼唤过“大体解剖学往何处去”?在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专业委员会领导下,曾在屯溪、大庸、重庆、上海先后召开过4次“解剖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讨会”,积极探索并摆脱了传统的、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研究模式,建立起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以解决临床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经过实践,走出了选题狭窄,研究萧条的困境。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开辟出一块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学术园地。

临床需求是研究选题的源泉

我国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工作,近年之所以能取得一些优异的科研成果,其重要的一点是基础与临床有良好的协作联系。基础研究人员,只有明了临床医学发展中有哪些涉及形态学的关键问题,才有可能作出创新性强,既有理论意义,又能造福于伤病员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活;而临床诊治的需求,则是临床解剖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题源泉。

配合临床外科学的发展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主战场在临床外科学深入发展进程中,新的三级专科不断涌现。各个专科对本领域的形态结构,都有很高的要求。凡是局部结构复杂、功能意义重大、诊治要求精确的部位,都是应用解剖学攻坚战斗的前沿阵地。由于我国的解剖学者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这与欧美解剖学者多数是生物学科毕业人员有所不同;我国大部分解剖学者,临床医学知识较好,选题和设计时针对性较强,从事临床解剖学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我国临床解剖学能够立足于世界同类学科之林的重要原因。

外科学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一个新的专科创建阶段,亟需形态结构基础理论的支持。例如:显微外科初登外科学舞台时,只能扮演“外科技术”上的一员配角;在有了较充实、系统、完整的理论基础以后;才能发展为新的分支学科——“显微外科学”,成为与其他三级专科分庭抗礼的重要舞台角色。因此,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的系列研究工作,在“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为“显微外科学”的过程中,作出过重要贡献。当前,许多争取成为新兴分支学科的竞赛领域,值得临床解剖学者去思考、探究和开拓。例如: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以及许多器官或部位的专科。当现代外科学朝着有限化(缩小手术范围)、显微化(显微镜下操作)和取代化(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取代病变器官或组织)发展,有许多形态学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只要临床外科还能发展前进,临床解剖学也必然会发展前进。

选准交叉点,开拓新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互相渗透,走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进而形成新兴学科。选准交叉学科的关键叉点,能开拓出宽广辽阔的新天地。目前,在临床解剖学领域内,断层影像解剖学、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方面,已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在医疗设备日新月异之际,影像医学有关诊治仪器也有惊人的进展。迎接这个际遇,由一些有识之士牵头,在大批志同道合的学者们的支持下,经过艰苦的创业历程,已在中国解剖学会领导下,新组建了“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在专业委员会的积极筹备下,一个《中国断层影像解剖学杂志》又将呼之欲出,不断壮大以《解剖学报》为主体的,中国解剖学会系列学术期刊。临床医学某一领域的高速发展,往往是临床解剖学出现新高潮的先兆,继显微外科解剖学的高潮之后,断层影像解剖学有可能掀起一个新的蓬勃发展高潮。

临床解剖生物力学,是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边缘研究领域。这个领域中,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与临床骨科和创伤外科关系密切,都要以人体形态结构为重要基础;流体力学部分,则与心血管系统关联密切。开展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在人材培养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尚未培养出大批融医学与工程学于一体的高级研究队伍,仅能开展有两类人员相配合的协作。医学院校毕业人员,具有熟悉临床需求、选题针对性强、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快的优点;但有关理工科基础理论较薄弱,影响机理性的深入探索。理工科院校毕业人员,有深厚的工程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技术;但缺乏临床感性体会;研究中易偏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将富有生命气息的医学实际问题,变成公式论证纷呈,但应用针对性不强,令临床医师难于理解和应用。这个问题,需要正确导向和调整,采用取长补短的措施,互相学习、逐步融合。归根结底,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深入浅出,能够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组织工程学将是“取代化”前瞻性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个新领域将涉及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材料的研制,替代组织的移植、跟踪、监测和调控等系列问题。这个新领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需要多学科协作攻关。组织工程学将为未来的器官移植和再造外科,提供最廉价、最便利的供体材料。

跨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按照惯例,人体解剖学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多局限于高等院校的高层次师资和科研人员。这种传统的做法,使人体解剖学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范围相当狭窄,难于发挥学科的潜力,无法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高层次人才,不利于学科发展。根据临床解剖学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已有院校开拓了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生模式。初步实践表明,有机地与相应外科专业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发挥优势互补,效果良好。实施新模式的单位,已在人体解剖学研究生招生这个关键环节上,打破了“门庭冷落”的局面,摆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在跨学科培养外科研究生安排中,应注意适量规划临床专科的实践和研究,以保证他们毕业后,既有较好的应用基础理论,又能适应临床工作要求,成为高层次的临床人才。

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代临床解剖学欣欣向荣之际,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较为普遍的是:临床应用针对性不强、高新技术引进不足、新技术运用不当和选题低级重复等。

临床应用针对性,无可争辨地应成为科研选题的主要宗旨。但目前仍有为数颇多的学术论文,罗列的项目多、数据繁、文章冗长、可读性差;特别要害的是针对性差,不回答和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临床医师拜读后得不到有益的启示。医学有重要的救死扶伤任务,临床解剖学的科研工作,必须重视社会效益,要向人民健康负责。

解剖学重点范文7

1 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 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 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2 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上,让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出好讨论题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关键,讨论的题型主要是具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临床联联系的综合分析题。例如在循环系统的一题为:肝硬化患者晚期为什么发生呕血、便血、脾大、脐周静脉怒张等表现?通过讨论既分析了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侧枝循环途径,又简单地介绍了临床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克服了那种不明道理、死记硬背的习惯,从而从基础课开始探讨临床知识、有利于体现基础的重要,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再如,在上完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再让学生们讨论“中风”患者应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等。把这些综合性很强的分析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增强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通过对解剖实验课的研究和探索,利用科学方法让各专业学生不仅爱上解剖课,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们解剖技能综合考试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为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验课上,利用学校的资源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将来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的论述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层次的医学生只有学好了解剖学,才能为后面所学的各门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解剖学是一门以形态描述为主的学科,学习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这种方法的确定是通过实验课来实现的,所以上好实验课是提高解剖教学质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以利用解剖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 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 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转贴于

2 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剖学重点范文8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药学专业;教学初探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人体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医学专业逐渐细化,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许多医学院校已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这两门课程融合为一门课程,即人体解剖生理学,并列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1]。此门课程将正常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掌握药物对人体结构及功能活动的影响,理解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从而指导临床医疗中的合理用药,并有助于不断地研制和开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且价格便宜的新药[1]。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为了使药学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学好并且掌握这门课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思考与总结,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1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1.1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这门课程是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学生刚跨进大学,语、数、外的传统思维模式深入脑海,对于专业课程没有一点点的认识,更没意识到该门课程对于药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认为跟专业课没有什么联系,因而重视不够。

1.2教学内容繁杂,课时却相对较少不仅包含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内容,在某些章节还掺杂了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抽象难懂、覆盖面广,2/3以上的医学名词来源于解剖学; 而且与其它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课时相比较, 药学专业的解剖生理学理论课时明显较少, 只有70 学时(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10学时),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厌学、弃学的情绪。因此, 教师无法将各章内容全面详细地讲授。在教学学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生理学知识, 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2]。

1.3教学方法单一且死板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以完成课时任务为主,往往只注重课本教学,以"填鸭式"或者灌输方式为主,强行的把内容塞给学生,缺乏创新甚至于照本宣科;有些教师认为解剖学+生理学= 解剖。

生理学,完全把这两部分内容分开,缺乏整体及统一的观念,也没有结合药学学生的专业特点,因而会让学生觉得这与我的专业没有任何的相关性,从而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学体会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紧紧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建设人才, 遵循教学规律, 将课程体系向突出专业特色方面转变, 以提高教学质量。

2.1先入为主,强调该门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对于大一的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在没有任何认识的情况下,应先入为主,使其强烈感受到人体解剖生理学重要的专业基础性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用设问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发高烧的时候,酒精擦浴为什么能降温?看看学生有什么反应,然后再告诉其原理,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利用蒸发散热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2.2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学时受限,所以所有的内容都不能面面俱到,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在该课程中,解剖学知识相对易学,列为教学重点,生理学相对较难,应结合药学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各系统的重点。如循环系统生理、泌尿系统生理、消化系统生理等章节是重点和难点章节涉及到给药途径、生物转化、代谢等;而血液、呼吸生理和体温等章节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可将"全讲"变为自学+"选讲", 在某些"选讲"的内容又可以选择性的"精讲"比如:重要概念、生理过程和原理等知识点,这样,既可使学生在有限的40min里,充分理解和掌握该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还能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厌学情绪。在理论教学中适当降低难度,内容不用面面俱到,针对性的讲,各个知识点突破,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以专业结合适用和够用为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3]。

2.3重视和积极参与实验专科院校的学生喜欢操作性强的内容的学习,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不喜欢纯理论的课程内容。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延伸及理论知识点的消化,并且实验课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给学生适当的机会去练手,因而我们更要重视和积极的参与。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课是10学时。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内容各50%。实验内容包括解剖结构的认识、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及人体生理功能的测试。在解剖实验室,观察全身骨骼、肌肉,各大系统的位置以及结构,使学生对人体有系统、整体以及直观的认识,更加的了解人体结构,激发对解剖学的兴趣。在机能实验室做了几个典型的实验,比如:血型的鉴定,动脉血压的调节及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等等。这些实验操作流程简单容易掌握,而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意识到生理学知识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抽象乏味枯燥,另一方面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理论知识点,也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另外,在解剖学这部分内容,还开设了第二课堂,课后解剖实验室也对学生开放,并有实验老师进行指导,这使得学生能进一步的对人体结构,各个系统及器官有更多直观和形象的认识,为以后其它的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

2.4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和复习专科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平时很少看书,更谈不上预习及复习。大部分学生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突击看书,显然知识是很不牢固的,当学到其它相关专业课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早已遗忘,这就会影响到其它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所以想要更好的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就要做到课前充分预习,课后及时复习。

3总结

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我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新融合学科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毕竟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经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将继续不懈努力,探索出一套如何将医学和药学融合在一起,更好地突出药学专业特色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贺伟,吴金英.人体解剖生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解剖学重点范文9

关键词 执业兽医;动物解剖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27-02

动物解剖学属于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中兽医、动物检疫、动物药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动物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畜牧养殖业的深度与广度已发生悄然变化,同时自2010年起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已在我国全面推行,这些变化对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执业兽医资格制度的推行将使动物解剖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加强国家兽医队伍建设,更好地与国际执业兽医资格实行制度接轨,自2010年起,我国全面实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专业应届毕业生及相应学历兽医从业人员需要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获得执业兽医资格证是从事兽医事业的前提条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兽医体制改革,更加从严规范了兽医执业的准入门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与水平要求。动物解剖学作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基础理论考试内容之一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畜禽种类多与知识内容广的特点[1]。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执业兽医需要掌握更为全面与丰富的动物机体结构知识,以适应兽医技能水平高及养殖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二是依然存在的传统教学问题也促进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创新与改进。传统教学问题与新的职业要求并存:由于家畜解剖学教学内容较多,且主要是形态与结构学的内容,显得枯燥难学与难于记忆;实验课所用浸制标本具有较强刺激性气味,许多学生不愿接触标本,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2]。此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潮流,各种类型小动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伴侣,例如犬、猫等各种宠物及赛马的饲养逐渐兴起,促进了宠物医生及赛马等兽医职业工作的发展,他们的诊疗动物种类已经不局限于传统饲养的家畜,这些变化反映出改进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与急迫性[3-5]。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显现出不少的弊端:在新的网络与信息时代,运用传统呆板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使学生对上课颇感厌烦,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被灌”的感觉,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2,6]。

动物解剖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和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课程,加强动物解剖学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及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这是摆在动物解剖学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对动物解剖学教学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近些年笔者主要根据以上情况对动物解剖学教学进行了以下完善与改进。

1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迎合畜牧兽医职业需要

根据国内农业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设置、动物医学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动物品种发生较大改变等方面的变化,相应调整及优化动物解剖学的核心内容。

1.1 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解剖学的重要性

为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内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经课程组的申请和学院的慎重考虑,将合并在一起的家畜解剖学及组织学课程再次分开设置成为2门独立课程,更加突出了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2 准确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到饲养动物的种类多与范围广的特点,及时更新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其次,以常见的大家畜和家禽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到牛、羊、马等家畜的饲养逐渐增加,相应深化牛、羊、马等家畜的系统解剖构造;同时,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选择性地将部分宠物与小家畜解剖学作为辅助和参考学习内容,适当增加兔、犬和猫的系统与器官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上课时尽量结合目前宠物饲养与动医行业的特点,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5]。最后,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入,散养役用家畜的饲养比例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伴随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肉用畜禽依然是养殖的主要对象,适当增加学时,加强讲授家畜的运动系统内容。

1.3 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案

针对理论课程学时合理编排动物解剖学大纲,并依据教学大纲重新修改和完善教案,将教学内容、学时分配、重点难点及其他教学细节安排更为准确和清晰,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变得更为明确和具体。

2 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2.1 针对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强调以实物标本为主,结合使用教学模型、解剖视频、多媒体图片播放等多种方式作为直观形象教具,从眼观、手触、心想、脑记多方面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6]。首先,为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程尽可能少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逐步增加更多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塑化标本、干制标本、新鲜标本及标本模型。其次,购置了畜禽解剖学的教学录像,视频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显示畜体的系统组成结构与器官形态特征,教学实习期间每天均会播放至少2个学时的录像,通过解剖录像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畜禽解剖有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2.2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实践

实验课期间教师示范解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购置鲜活小家畜与家禽供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畜禽解剖的过程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记忆畜禽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让其掌握一定的解剖技巧与技能,将畜禽解剖学知识深深烙入学生的心里。

2.3 延长教学实习时间,增加鲜活畜禽解剖内容

考虑到理论课时的缩减,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教学实习时间。将原本3 d的解剖学教学实习延长至5 d,这样便可以将原来安排辅助或选取的部分理论教学同容通过以实习教学的形式加以补充,从而拓宽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原来品种单一的畜禽解剖转变为现在品种多样的畜禽解剖实习。

3 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学重点讲解畜禽有机体结构与器官解剖特征,理论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强化课堂得到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课采用观察和解剖畜禽实物、课堂问答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主动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能力。

3.1 及时改进教学课件,提升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强化畜禽的形态与结构性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想象力,将被动、传统和生硬的教学变得更为积极、现代和鲜活的教学。当前,学校均采用多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上课时在很多情况下主要通过老师制作的CAI课件来获得信息,CAI课件质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常见畜禽解剖内容为基础,强化核心内容,根据畜牧兽医职业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正,对CAI课件加以完善。

3.2 增加标本种类

考虑到福尔马林浸制标本的刺激气味对学生的影响,陆续购置了猪牛的教学模型及塑化标本、畜禽解剖学录像,不断增加标本种类,既有家畜浸制标本和解剖模型,也有塑化标本和新鲜标本。教学模型和塑化标本可以清楚地显示家畜机体的结构和系统的组成,便于加强学生对家畜的机体结构、器官形态与位置关系的掌握。新鲜标本既有系统器官标本,也有零散器官标本以及鲜活畜禽,运用新鲜标本便于向学生清楚显示系统的组成及器官的形态特征,可以强化学生对畜禽器官大体解剖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教学内容

针对动物解剖学具有内容多和记忆难的特点,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同学完成,以便让学生在课后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强化和巩固。实验课期间,通过布置作业、绘制实验报告,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解剖实验内容的记忆。

通过以上的教学创新与改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和广泛的动物解剖学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促进教师提升了授课水平,激发教师对本课程教学发展的探索精神,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教学理论,切实提升了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孙裴,魏建忠,李郁,等.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进行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初探[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60-162.

[2] 陈耀星,马云飞,王子旭,等.动物解剖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3):66-68.

[3] 贺俊平.提高动物解剖学教学效果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12):178-179.

[4] 宋宏立,刘文霞,史蓓蓓.对提高动物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1-22.

解剖学重点范文1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89-0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1 正确运用解剖学多媒体课件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以其先进的性能在科技、国民经济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解剖学教学自从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上课需要大量的挂图,讲解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时需要频繁更换挂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切换不同的图片只需鼠标点击即可,方便快捷,且学生易于掌握。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正确熟练利用CAI课件上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2 注重板图与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板图艺术是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尤其是在解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随时使用板图,将教材上很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直观。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灵活地运用板图具有由繁到简、突出重点的特点,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从而达到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优化形态学教学效果。

3 结合活体及体态语进行教学

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而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学到的解剖学知识正确运用到活生生的人体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结合活体。例如运动系统中全身骨性标志、肌性标志,要求学生能在自己身上触摸到;消化系统口腔内结构如腭、腭垂、腭扁桃体、舌等,学生可以互相观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除结合活体讲授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准确地形象运用体态语可以使难懂难记的知识点变得简单、直观、有趣。多运用一些恰当的、准确的体态语,教师教“活”了解剖,学生也学“活”了解剖,使解剖学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4 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解剖学就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强调解剖实验的重要性。因为实验中有些学生怕福尔马林的刺激,有些学生有迷信观点害怕尸体,而影响学生观察尸体标本或局部操作。针对学生害怕的心理,教师应耐心地解释与说服,对学生进行心理关怀。解剖学理论知识是以繁多的名词概念和复杂的描述性语言堆积起来的,仅靠阅读教材、学生复杂的想象来理解,有时候是难以理解的,且不能将解剖知识三维立体化,即不能将人体结构准确在活体定位。但是通过教师讲授或学生阅读教材,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对于难点、重点知识再通过观察标本、模型或局部解剖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对难以理解的结构、位置可以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理论结合实践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逐渐掌握此观点和方法对于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和以后的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7-02-02

解剖学重点范文11

1护理解剖学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滞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大多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其解剖学教学也不例外,基本采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的基本上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护理专业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才,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1.2教材、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

虽然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适用于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一直滞后,教材基本上采用医学专业解剖教材的缩板。虽然编写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但根本上没有摆脱临床专业解剖学教材模式,只是在章节上有所增减或位置调整,教学仍然采取以系统解剖教学为主,局部解剖教学为辅,系统内容多而全,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和需要,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

1.3教学师资缺乏专业特点

我校从事解剖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各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而非护理专业,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专业技能操作了解不多,对护理学教学大纲具体要求不甚清楚,也不了解护理学生在临床上重点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而按传统的临床专业授课方式予以传授解剖学知识,没有针对性,涉及护理学操作技术的解剖学知识讲授不到位,导致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护理技能脱节,不利于学生进入临床后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1.4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专业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教学中,没有适用护理专业的实物标本。实验教学中以系统教学为主,局部解剖只是观看部分局部标本。我校近年来添置了部分塑化标本,但针对临床治疗的较多,而适用于护理方面的标本不够,忽略了护理专业这一特点。比如涉及穿刺技术、注射技术等的实物标本很少,而这些操作技术却是护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2建议与对策

2.1以护理专业特点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

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学制是3年,3年既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又学习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课时上有矛盾,应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优化课程设置,精简教学内容。将正常人体结构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内容予以重点讲授,关联内容少讲。如增设与临床有关的穿刺术、插管术、注射技术、急救护理等解剖学知识,适当精简运动系统、内脏学、中枢神经及断层解剖学等内容。

2.2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通过对返校生和已在临床工作的学生的回访调查,认为解剖学教材内容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偏多、偏深、不实用。因此应以“理论适度、注重实践、突出职业”为原则,参考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护理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编写符合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内容应重点予以规划,使解剖与临床护理有机的结合,为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为临床护理实际操作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3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老师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好每堂课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怎么查阅资料、收集以及整合信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神,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辅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针对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从事解剖学教学的多数教师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组织老师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到临床一线学习,熟悉或掌握临床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将解剖知识和临床护理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双师型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邀请有经验的护理专业老师做解剖学兼职教师,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2.5建立护理解剖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

解剖学重点范文12

作者:邱明国,刘光久,李七渝,李振强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关键词】  断层解剖;影像学;教学

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形态学科,断层影像解剖学越来越受到的重视,如何开展和完善断层影像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校于2004年下半年首次在医学影像系影像专业本科生中开出断层解剖学课程,2007年又将断层解剖学列为临床医学本科生的选修课,教研室正式建立断层解剖陈列室和专业教室。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文结合我校断层解剖学教学的开展情况,谈谈我们在断层影像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的体会。

    1教学内容及学时的安排

影像专业本学生的断层解剖学授课时数开始为40学时,后逐渐增加到60学时,非影像系本科生选修课为2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均为2∶1。由于非影像专业的选修课时数较少,授课重点突出头、颈、胸、腹、盆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和掌握颅内结构、纵隔、肺、肝、子宫、前列腺等重要结构在横断面上的表现。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则增加头颈部的矢、冠状断层解剖,以及颌面、纵隔、腹部、盆部的有关间隙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觉得影像专业本科生的40学时明显偏少,逐渐增加到60学时比较合适。非影像系本科生选修课20学时仍然偏少,建议今后可增加到30学时比较妥当。对于临床医学本科学生最好能够开设断层影像解剖学必修课程。

    2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完善

传统断层解剖教学中,以幻灯机逐一放断层切面为主,向学生展示的断层切面图片缺乏立体感和整体感。为此,我们利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采集头、颈、胸、腹、男女性盆腔横断层标本图像以及上述部位相对应的ct、mri图像,制作幻灯片,并制作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结构变为较为直观的形态,将各个重要器官建立三维动态数字模型,包括体素重建模型和面绘制重建模型,可以任意方向切割显示,可从整体观看到切面部位,可以同时或分步展示一个断层平面的多个结构,可以获取各部位任意切面的断面图像,可以连续显示和动态播放,从而更准确描述形态与结构及毗邻的关系。在断层解剖教学中还应注意围绕重要器官标志,以重要标志性结构出现的规律为主旋律实施讲授,比如:大脑中央沟在断层中出现是否具有规律性?不同层面小脑幕出现有什么特征?经mri片和实物标本验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关于教学标本,目前我们用的标本包括头颈部横、矢、冠连续断层标本,胸、腹、盆连续横断层标本。同时,针对局部断层解剖实验课准备该部分的局部解剖标本,使学员利用局解标本增加对肺内、肝内等复杂结构的再认识。但由于标本比较紧缺,目前我们用的断层标本都是经过封装的,学员还不能进行实体解剖,今后我们将逐步完善。

    3学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计算机数字成像技术日新月异,而先进的影像设备与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人体全身各部组织器官的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任何角度的图像。不论将来影像学怎样深入发展都需要更为丰富、更为完整的人体形态学支持。为此,我们必须让学员在刚进入系统解剖学学习时就充分认识了解这一现状,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对正常人体结构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将来才能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1]。同时,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要积极引导学员利用相关网络资源获取知识,在网络上有大量精美的断层影像图片,并有详细的解说,有助于学员扩展视野,提高学习积极性。断层影像解剖学是一门新兴的形态学课程,我们认为除了学员及任课教员的努力外,相关教研室和学校教学主管单位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有关方面对断层影像解剖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够重视,没有专门的教学经费,相关实验室设备及标本配备还不够完善,这就给学员的学习和教员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利于断层影像解剖教学的发展[23]。有人预言今后医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影像医学的时代”,而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形态学科,断层影像解剖学是基础和临床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我们必须顺应医学发展的潮流,对传统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合理设置解剖课程,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影像解剖并重,开创解剖学教学的新局面,完善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树伟,李振平,丁 娟,等.创建断层解剖学课程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2,10(1):43-45.

[2] 金昌洙,韩东日,金东虎.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01,7(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