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解剖学论文

解剖学论文

时间:2022-11-17 02:57:34

解剖学论文

解剖学论文范文1

1问卷调查

在进行统一考核前填写相关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能力,文献检索、查阅资料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归纳和总结能力,学习效率10个方面。问卷只涉及组别,不涉及学生的姓名、年龄和性别。限时完成问卷的内容,不许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1.5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组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问卷调查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A、B班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A、B班共112人参加考试,实验组学生在本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学章节的理论考核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及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多元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详见表1。

2.22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2组均发出问卷56份,收回56份,回收率100%。从调查问卷结果可知,绝大部分学生对多元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果显示,除文献检索、查阅能力外,多元教学法可显著提高学生对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其他9个方面的能力。详见表2。

3讨论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讲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位置、形态、相邻结构和关系的形态学科。其学科特点是专有名词数量多、形态描述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3]。同时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与临床实践活动联系密切。过去,正常人体解剖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观看解剖标本为辅。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增多,而中医类专业授课学时和实验学时相对减少,以及实验室及人体解剖标本资源不足,使得实验课学生人数增加近1倍(由15人增加到30人),因而教学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80分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多元化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正常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还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多元教学法表示赞同,说明实行此种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原因是:1)学生觉得此教学方法新颖,而且可以避免填鸭式的教学;2)多元教学法可方便学生考试时进行总结和复习。另外,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期末考试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和客观依据,又对解剖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尽管多元教学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考试成绩,掌握人体的结构,为后续的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多元教学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班额较多以及学生人数较多等。认为采用多元教学法效果不好的学生大多是坐在后面和边上的同学,教师的顾及面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小班额、分批次,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抽出时间不断总结,对于某教学篇章授课教师选择哪种教学方法能更加提高效率,需要授课教师精心备课,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和学生配合,取得双赢的结果。作为中医药院校正常人体解剖学的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中医骨伤和针灸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将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与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其创造性思维[4]。另外,制定相应的基础课教师临床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安排教师参加适量的中医临床工作,加深西医课教师对中医的热爱与了解,也可以获得一线临床资料、获得启示、积累知识,从而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5]。同时,教师在教学之外,还应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黄继锋 王陆军 陈彦文 单位:甘肃中医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

解剖学论文范文2

1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由于我国计算机教学起步比较晚,所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进步及发展的背景下,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网络化及信息化”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机遇之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呈现广泛性的应用。例如: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研制出的多媒体课件,如“Authorware软件”,是通过计算机专业人才使用vissualc++编制完成,该多媒体制作工具已被解剖教师充分掌握。又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刘芷余教授为首所研制的《解剖学教学CAI》,其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字、图片以及自我测试三大部分,并且还具备助学与助教两方面的功能,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帮助及依据。总之,多媒体教学软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多数多媒体教学软件都具备了教学资源、大量解剖图片以及多媒体三维动画等多方面的功能模块,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从上述论述中,可发现,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融合,进而构建出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那么人体解剖学教学将更具有效性。笔者认为,在构建过程中,需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构建过程需强调“交互性”在构建过程中“,交互性”的着重强调显得极为重要。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并以学生为主体,对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的全新学习环境,并以3DMAX技术建模为途径,模拟出形象具体的实验过程及生活过程,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模式。如图1,为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作用图。

2.2完善学习内容及情感互动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需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对学习内容及情感互动环节进行完善。例如:可以网络互动为途径,利用一些网络软件,如创建QQ群、电子邮箱以及BBS等,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双向交流,有效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2.3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假以时日,如果互动功能能够得到全面强化,那么人体解剖学互动教学将更具全面性。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便需要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互动功能主要体现在仿真及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发展。在研发过程中,需结合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研发功能能够符合解剖学教学的适用性,并且适用于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以此使在人体解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难点及疑点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无论是互动教学模式,还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均能够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辅助作用。而将互动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软件两者合二为一,从而构建以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模式则更具实质性效果。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就需要强调“交互性”“、完善内容学习及情感互动,并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我国人体解剖学教学将更具时效性与科学性,进而为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完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徐克国单位: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解剖学论文范文3

3D多媒体软件系统是一款通过采集大量的CT、MRI等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而开发的交互式教学、学习软件。软件提供男女两套全三维的数字模型,每套拥有5000多个人体解剖结构,包括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同时提供了文字解释、骨性标志图、肌肉动作动画、肌肉起止点、针灸穴位、触发点(扳机点)、断层解剖等信息。

23D多媒体软件系统在解剖学教学应用的教学改革设计

2.1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改革

针对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主要特点就是交互式学习,我们调整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以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2∶1,我们把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比例调整为1∶1,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在解剖实验教学中,除了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以外,我们强调学生在使用3D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时,应加强与教材、标本、模型及挂图等其他资源的结合。先使用教材,通过教材了解器官的形态及文字描述,再通过使用软件对器官位置、方位和结构进行了解,最后在标本、模型上寻找、辨认。比如在肱骨标本的实习中,先让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对肱骨形态描述有一个整体印象,再通过软件熟悉肱骨的位置、方位、形态结构名称,最后在肱骨标本上进行寻找、辨认。另外,我们强调学生在使用软件时自己动手,对其结构进行任意的拆移、组装,以此让学生能够对器官的位置及其毗邻结构加深印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其不再感到解剖课的学习枯燥乏味。在实验课中,我们还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并在软件中自己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我们在进行心脏部分的学习时,结合护理专业的临床应用情况,提出让学生思考进行心内注射的进针途径。然后让学生思考,并根据自己思索的途径在软件上进行操作,找出途径的可行性。最后解答正确的途径,让学生能够明白正确途径的解剖学原因。

2.2改革理论教学的课程设计

在理论教学时,由于增加了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资源,我们对理论教学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针对软件可视化教学特点,着重用于对器官的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关系及层次结构的描述。根据软件能提供了各器官透明度的改变,我们在教学时,通过局部的放大,器官透明度的改变,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器官的位置、毗邻、体表投影及层次关系等。比如讲述胃,先在软件上找到胃,然后讲述胃的位置及体表投影,紧接着放大局部,改变肝脏的透明度,让学生观察胃的右前上部在前面与肝左叶毗邻,再接着隐藏胃、肝,让学生紧接着观察胃后壁毗邻胰、左肾、左肾上腺,胃的左后壁毗邻脾及下缘与横结肠毗邻。

2.3强调结合软件进行课前、课后的学习

由于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安装在校园局域网,并且软件有较强的交互式学习功能,并带有器官的文字描述,所以,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应尽量在学校图书馆,结合教材、图谱通过软件进行自我预习和复习。另外,要求学生在温习的时候,隐藏文字注释,进行自测。

3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3.1对学生问答评估

由于我们对解剖学教学课程设计进行了大量改革,尤其是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的使用,使实验教学时比例大幅提升,所以我们针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在教学中随堂问答评估,着重于就学习兴趣、解剖学是否难学、解剖学的难点是什么、你觉得实验课是否过多以及教学工具是否能够帮助你学习等方面询问。普遍反应较往届学习兴趣增浓,对解剖学不再像往届学生那样觉得枯燥难懂,并觉得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好玩,有助其提高学习兴趣及理解器官的形态结构。

3.2标本考核评估

我校解剖学的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考试成绩占70分,另一部分是标本考试占30分,学生在标本考核中成绩明显上升,平均成绩从21.12分上升至23.85分,上升2.73分。其中≥27分上升11.30%,24~26分上升9.03%,不及格率下降5.25%,不及格率首次低于1%。当然由于标本考核成绩上升,总成绩随之上升,总成绩平均由75.32上升至78.36,上升3.04分,但理论成绩上升不明显。

4讨论

解剖学论文范文4

1在人体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讲解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

指明坚实理论基础可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总结近三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显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是患者恐慌疾病,质疑医护工作者,甚至不配合治疗或者有更过激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而相应的,护理工作人员由于医学基础知识的贫乏,在为患者做相应护理活动指导时表现出不自信,甚至在患者提出疑问时回避的态度都是临床加剧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重点说明该理论知识怎样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在操作过程中如何将健康教育融合进去,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配合护理活动的开展。将目前临床常见的患者被动的“被护理”局面转变为患者积极主动地要求被护理,降低患者对疾病的焦虑,配合护理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讲解男性尿道三处生理狭窄时,可适当说明操作者在导尿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不适感给予理解和安慰,同时向患者说明操作区域的生理结构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这样患者就会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接受导尿,也不会再发生自行将导尿管拔出造成黏膜损伤等后果。在患者的充分信任下,自信满满地操作,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帮助医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或医学相关院校的学生生源来自于高考,这样就决定了医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角色知之甚少。在大多数大一新生的眼中,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人体解剖学,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有必要给予学生专业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必要适当说明护理对象、环境中的特殊工作方法,态度及认真严肃程度。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始注重良好的仪表、语言沟通的技巧、服务的意识等健康教育。事实上有部分学生在还没有接触到基础护理课程时,就已经对医学基础课的枯燥、繁杂而厌烦。学生很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看到他们未来工作的影子,很难理解护理工作是什么样的角色、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接受这些重要又好像没什么大用的枯燥理论。因此,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融入健康教育,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如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热情精心地服务患者,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3结语

总之,在经济快速发展,健康护理意识逐渐加深的现代医疗前提下,如何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基础医学教学中很值得思考。特别是作为专业必修课第一门的人体解剖学,在其教学过程中怎样融入健康教育?怎样通过理论知识与健康教育结合帮助医学生尽快进入并很好地适应职业角色?这都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通过对健康教育对人体解剖课重要性的思考,以希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和培养更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双赢结果。

作者:安娜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解剖学论文范文5

1教学体会

研究结果表明,塑性模型和器官解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记忆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总的来说,学生在塑性模型组的得分优于器官解剖组。对于眼球的解剖实验教学而言,塑性模型可能比器官解剖更有效率,更能提高记忆力,解剖组的解剖实践操作能力表现较好,不但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2讨论

模型组的学生得分很高,比我们预计的结果还要好。不同颜色的眼球塑性模型,清楚区分了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有效利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强化知识记忆。因此,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记忆学习。而缺点是学生动手解剖能力不如解剖组,讨论问题机会也少;另外,模型组用的是一个标准的眼球模型,缺少变异的情况。

由于模型结构简单性,可有效的促进学习,从而获得了更高的考试分数。而相对复杂的眼球解剖,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例如,眼球解剖组能更准确的描述眼球细微的结构,如:睫状小带,晶状体的结构等;并且有较好的动手解剖技巧。解剖组的学生虽然问题较多,但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有趣的眼球解剖教学,这主要是在解剖同时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结构,如房水、玻璃体等。近几年,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软件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其优点在于数字化的虚拟可视人体三维解剖模型,结构逼真,能够清晰的显示解剖细微结构,为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与三维数字化虚拟解剖比较,塑性模型和器官解剖的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它们提供了动手学习的机会,能够反馈触觉信息,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而三维虚拟结构缺少这样的操作机会。正如理查德森所说:即使是最好的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也存在的根本解剖学缺点,因为它不能有效地区别生物的器官与模拟器官真实形态,从而容易导致错觉和误解。三维数字化虚拟技术是广泛受人关注的可以替代器官解剖技术,但同时存在着不同的争议,且费用较高。在人体解剖学系统的教学中,只有结合计算机教学才能发挥更大的教学价值。

总之,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各种手动和辅助模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用塑性眼球模型教学可以清楚显示眼球重要解剖结构,学生通过对模型触摸,强化了触觉反馈信息,更容易记住特征性的结构:如睫状体、视神经盘、黄斑等。器官解剖也是最常见的方法,真实和直观的显现器官构造,可使学生更加明确器官的复杂结构。因此,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认为塑性模型和器官解剖的结合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我们也希望将来能将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将三种实验教学方法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杜赵康杨开明王勇张秀君单位:黑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解剖学论文范文6

1.1切口选择10具(20侧)尸头的枕后肌肉均发达,由于牵开受到限制,故均采用倒“U”形切口。该切口能非常清楚地显露手术视野;若采用直线切口则难以取得满意的手术视野。倒“U”形切口的外侧支为手术的重点区域,其下方为寰枕关节和椎动脉入颅的位置;切口的中线支为辅助侧,帮助肌肉向下牵拉,至枕骨大孔下缘即可。根据解剖顺序可分为3个阶段(肌肉分离阶段、硬膜外阶段、硬膜内阶段)分别进行描述和测量。

1.2解剖方法切口方向朝向枕髁后外侧,即为椎动脉入颅内的位置。枕后肌肉发达者可选择倒“U”形切口,由乳突下方C3横突起始,向上至上项线,向内至枕后中线,即由中线向下至枕骨大孔下缘;枕后肌肉较薄弱者,则可选择直线切口。将枕后肌肉逐层解剖,显露枕后肌肉三角并找到椎动脉及其分支。充分了解枕后肌肉和椎动脉解剖关系,然后磨除枕后骨窗,显露寰枕关节,磨除寰椎后弓至寰枕关节根部,将椎动脉向下牵拉,磨除寰枕关节后1/3,解剖该入路中遇到的肌肉、骨性结构、血管、神经等,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上述结果,记录资料。

1.3统计分析测量数据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形式,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两个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肌肉分离阶段上斜肌、下斜肌、头直肌共同组成了枕下三角,该三角内包含第1颈神经和椎动脉,椎动脉由一层椎静脉丛包绕,该层静脉丛非常致密,对椎动脉起保护作用;第2颈神经的腹侧支固定地从椎动脉的第二部分后方通过,因此,枕下三角和第2颈神经被认为是识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枕动脉自颈外动脉发出,走行斜行向上(见图1a)。头外直肌连接于颈静脉孔后缘的颈静脉突上,是判断颈静脉孔的重要标志之一。测量枕大孔后缘中点距椎动脉入硬膜口的距离等结果见表1,左右两侧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首先在C6~C2关节面和第7~3颈神经根腹侧之间向上走行,在走行途中,先向后方形成一袢,后向外侧再形成另一袢(见图1b),接着继续走行于第2颈神经根前支的腹侧,然后向上通过C1横突孔,沿着寰椎椎板上面的椎动脉切迹走行。远外侧入路的骨性解剖标志为前星点、星点、乳突尖、颧弓根,这些标志间距测量结果见表2,两侧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硬膜外阶段硬膜外阶段位于枕髁中后1/3的上方(4.74±1.24)mm,至颈静脉结节的下方(5.26±0.88)mm。舌下神经管向前外侧与矢状面成角为45°,舌下神经管的颅外段位于枕髁的前、中1/3交界处,枕髁长轴的平均长度(22.36±2.28)mm,枕髁的后缘距离舌下神经管的颅内段开口(8.46±1.38)mm。

2.3硬膜内阶段椎动脉在硬膜内阶段穿过硬膜时,进入一个纤维通道,该通道内有脊髓后动脉、齿状韧带、第1颈神经、副神经的脊髓根。Ⅴ与Ⅶ入硬膜处的距离:左侧(8.04±1.22)mm,右侧(8.20±1.64)mm;Ⅶ与Ⅸ入硬膜处的距离:左侧(5.08±1.24)mm,右侧(5.90±1.54)mm;Ⅹ与Ⅻ入硬膜处的距离:左侧(1.28±2.18)mm,右侧(10.56±1.18)mm。

3讨论

Thomas等于1966年首次报道了经远外侧入路切除上颈段前方病变。1988年,Geroge等报道了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前方病变。从那时起,远外侧入路逐渐发展,目前是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手术治疗的理想入路。该入路对颅神经和脑干显露清晰,减少对脑干及后组颅神经的牵拉[5],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枕下远外侧入路的切口有多种,如倒“U”形切口(又称为倒钩形切口)、“S”型切口、倒“L”形切口、马蹄形切口等,临床工作中最常用“U”型切口。显微解剖远外侧入路的骨窗暴露范围为:上界达横窦,侧界为横窦与乙状窦交界处,下界到枕骨大孔。但不同患者的骨窗暴露范围不尽相同。当病变主于颅内时,常需要切除外耳道后的部分乳突,显露颈静脉球,再向下切除枕下区的部分骨质长约4cm,这样才能保障充分显露小脑。然后继续向下咬除枕大孔外侧缘,切开寰枕关节囊,磨除1/3~1/2枕髁后,即可见颈内静脉位于枕髁的前方。若病变主于颈外时,则不必切除乳突,但需要切除半侧寰椎后弓和小关节突后半部分。切除小关节突时,切记勿损伤椎动脉,必要时先打开寰椎横突孔,暴露出椎动脉后再行操作。罗亚非等认为三角区是识别血管的标志之一。结合上述解剖结果,我们认为枕下三角和第2颈神经是寻找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前星点、星点、乳突尖、颧弓根是远外侧入路手术时重要的骨性解剖标志点。关于枕髁切除的范围,目前仍无统一的看法。

张恒柱等认为枕髁去除50%以下不影响寰枕关节的稳定性。刘鹏等[10]认为手术时应考虑到颈椎的生物力学结构、病灶大小、患者年龄等因素。王业忠等指出,枕髁的切除范围应该遵循个性化的原则,若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则应尽可能少切除枕髁,因为枕髁切除越少,术后寰枕关节稳定性越好。周良辅等提出如下观点:①硬膜下病变如胶质瘤、神经瘤、动脉瘤等,切除范围应小于或等于1/3~1/2枕髁,因为该范围既能满足手术野的显露,术后又不必进行植骨;②硬膜外病变如脑膜瘤、脊索瘤、颅颈畸形等,则需要切除部分至一侧枕颈关节。椎动脉与远外侧入路关系最为密切,椎动脉粗细变异较大,直径1~5mm,而且有5个生理弯曲,因此,椎动脉的暴露及保护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椎动脉为了适应头颈部的活动,在走行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生理弯曲,而且在弯曲处均有明显的血管膨大,这种改变或许能减轻血液在流动时对弯曲处血管壁的压力。我们在解剖中发现,椎动脉在寰枢椎上升时向后外方弯曲,如果术者忽视该特点,认为椎动脉从C2横突孔径直接向上穿C1横突孔,而没有发生向后外方弯曲时,操作时易损伤椎动脉。另外,术者操作时也应该重视椎动脉的变异,主要包括数目变异和管径变异,必需仔细辨别,以免造成误伤。本研究显示,椎动脉分支多数是从椎动脉主干后下壁以及内侧壁发出,多为外侧向内侧方向走行。因此,为避免损伤分支血管,在分离椎动脉及分支血管时,应该从外侧向中线沿椎动脉分支走行方向分离。在磨除寰椎横突孔时,从寰椎横突孔后外缘开始磨除,越靠近内侧,操作越小心。

解剖学论文范文7

近年来,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政策上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但是中职生生源质量仍然不高,成绩好的同学首选依然是普高,中职卫校的学生入学分数线往往还是在普高线以下。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往往有较高的要求。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尤其是中职卫校受到教材、课时及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对解剖学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主导,在课堂上满堂灌的形式为主。这样的单调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也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创新中职卫校解剖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以上的背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适当融入解剖学的教学过程,可以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1多媒体教学

2.1.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第一,资源丰富,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解剖教学中,主要依靠挂图、标本、模型、尸体来呈现相应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资源非常有限。多媒体能有效解决这一传统教学的短板。充分利用网络,我们可以收集到非常全面、清晰的整体及局部解剖图形,还可以多维呈现,动静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信息量大,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板书书写及画图上,而解剖学内容繁多,这无疑对完成教学任务不利。多媒体教学能将大量的信息在PPT上直接呈现,学生在每堂课上可以了解到更多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解重点及难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多媒体可提高解剖实验课效果。当前很多中职卫校解剖学实验在软硬件上都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解剖学教师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实验器材尤其尸体来源大大减少。在解剖实验课上,一名教师往往要带两大组的同学,一大组同学也最多只能共用一具尸体,在展现器官的位置和结构时,很难让每位同学都看清楚。多媒体教学引入解剖学实验课,可以在PPT上充分显示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及形态结构。实验课开始时,教师就可以把要观察的组织器官先示教一遍,再让学生在实物、标本、尸体上体验,从而提高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效果。

2.1.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第一,师生互动减少。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多媒体的使用会使得教师与学生都过分地关注于每一张幻灯片,从而减少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把握以及学生对教师肢体语言的关注。第二,滋生教师惰性。多媒体的使用会让部分教师对其产生过分的依赖。备课仅仅对以前的PPT进行简单的修改,而不再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准备。授课过程中也过分依赖课前准备好的每一张幻灯片按部就班讲解,不能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2.2案例教学法

2.2.1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对接临床,培养兴趣。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很多知识点与临床联系紧密。在对这样的知识点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典型的临床或生活案例,引出课题,深入剖析,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第二,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对教师展示的典型案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对资料整理分析,在课上课后进行讨论,整个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可以在真实体验中学到相关知识。第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也就是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案例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2.2.2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选择典型的案例。中职卫校里解剖学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龄段的学生,她们的医学基础几乎为零。所以选择的案例必须足够典型,要求解剖学知识与临床紧密相关,深度适中,并且学生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生很难理解,也必然不能引起足够的兴趣。第二,要合理分配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案例使用的时间必须进行合理的分配。学生讨论案例容易脱离中心,从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又要紧扣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有充分的驾驭能力,丰富中职卫校解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胡军平摘要:在中职卫校,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中职护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融入多媒体教把握好讨论时间。第三,要做好必要的总结。受到知识面和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限制,学生讨论的观点往往会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强。所以教师要紧扣案例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与学生讨论成果,进行适当的剖析和系统的总结,使讨论结果得以升华。

2.3“RPT”教学方法

“RPT”教学方法是加拿大Auen和Boraks首先提出的,是一种让学生交替担任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做法上类似过去开展过的“小先生”教学法。通过初步尝试,笔者认为该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解剖学中一些相对简单,便于理解的知识点的教学和实验课教学。

2.3.1“RPT”教学方法的优点

第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今的中职学生多喜欢表现,RPT就给学生搭建了良好的表现平台。为了能充当好教师角色,学生在课前愿意积极地参与预习、备课,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自然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第二,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RPT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备课,课中的精心组织、表达,老师也会进行适当的提炼、总结。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能对知识进行反复的强化,当然也就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在实验课的RPT前,学生会主动进入实验室对解剖标本、模型和尸体进行观察和摸索,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得积极动手。当然其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之间会自觉地展开讨论,从而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第四,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充当教师的过程中,也需要像老师授课一样,认真思考如何讲解才能让同学们接受,如何表达才能让同学们更易听懂。对充当教师角色的学生来说,这是严峻的挑战,当然也是对其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2.3.2“RPT”教学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要进行提炼和总结。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解析和知识的系统性都可能存在不足,所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知识进行适当地提炼和总结。第二,教师要进行鼓励和引导。RPT时,学生难免会紧张,甚至使教学过程不能连贯进行,教师有必要适时地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使课堂完整、高效。

2.4其他教学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其他的比如理实一体化教学、小组讨论教学、角色扮演等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结束语

解剖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教学现状;外科学;联系;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

外科学同样是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古代,外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体体表的一些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人体的一些疾病发病机理得到了明确认知,因此现代外科学已经立足于研究人体的内外部疾病。外科学常需要处理各种机械性创伤、感染性疾病以及一些其他性质的疾病,这些疾病大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相关操作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学相关知识,这也是连接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的纽带。

1局部解剖学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

局部解剖学是建立在系统解剖学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在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局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局部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解剖方法,同时,通过观察人体局部尸体标本和动手解剖局部尸体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前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医科院校所开设的局部解剖学课程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解剖学知识,受到教学时长的限制,对于每一类知识不可能做到十分详尽的讲解,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部分局部解剖学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考虑,其将所有教材内容都作为教学内容,没有能够突出重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明显的方向感[1]。同时,讲授全部教材内容必将导致每一个课时容量增加,而局部解剖学是一门细致而严谨的学科,其许多知识都需要教师详细讲解,课时教学容量增加也使得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更加“粗犷”,学生难以细致而深刻地掌握相关解剖知识。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上文已经提到,局部解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操作的基础,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印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其解剖能力。然而在实际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广泛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教师普遍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安排的课时缺乏合理性,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对实践操作熟练程度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实际的解剖过程中,缺乏自身对于解剖操作的思考和创新,其往往是以一种“按部就班”的模式在进行学习,甚至部分学生完全是在模仿教师的操作在进行解剖,学生所学习到的解剖理论知识往往难以应用到解剖实践课程中,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局部解剖学课程时缺乏创造性[2]。

2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优势

外科学可以说是局部解剖学的拓展应用,外科学与临床医学由一定的知识交叉,许多外科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都需要建立在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因此,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不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临床应用当中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优势主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帮助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由于局部解剖学有关知识是为外科学做铺垫的,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这一部分知识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那些在临床应用较为频繁的解剖学知识。第二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解剖能力。局部解剖学可以以外科学相关临床操作为目标重点训练学生,以具体的“手术操作”标准严格要求学生的课程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和提高相关技能。

3与外科学相结合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3.1优化教学方式

局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中涉及到大量的专有名词,这些专有名词一般都较为生僻,其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到外科学相关知识,将外科学中常用到的人体局部结构的专有名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同时安排给学生记忆,为其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除了课堂授课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授课。例如,在讲解局部解剖学实践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比学习,规范解剖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其在学习中创新,探索属于自身的一套学习方法。

3.2创新教学理念

在与外科学相结合的局部解剖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是当前医科院校的主流创新型教学方法,即模拟临床环境、制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总结学习经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根据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要求,将外科学知识中临床应用的部分模拟成局部解剖学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以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的形式提出问题、探究对策、解决问题、总结经验[3]。将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结合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应当发掘出二者的契合点,帮助学习构建起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基本框架。

4结论

综上,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学相结合是局部解剖学教学的一种创新形式,教师应当从教师实际出发,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局部解剖学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瑞涛,马岚,汤桂成.局部解剖学PBL与外科手术学结合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4-75.

[2]黄大元,吴国运,梁成青.PBL结合L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4):150-152.

解剖学论文范文9

1调整教学计划,选择适当教材

根据我院过去的美容专教学任务,学生需要系统学习解剖学、美容局部解剖学,课程安排较密,学习任务较重,因此自2009级始,只学习美学解剖学,使用科学出版社教材《人体美学解剖学》。该书内容包括三部分:总论、系统解剖学、人体美学解剖[2]。在授课计划上,系统解剖学部分占整个课程2/3,总论及人体美学解剖学占1/3。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具有一定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又掌握了美学解剖的重点内容。

2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于美容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对部分内容进行改革: 适当减少神经系统的课时,增加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比重;运动系统中重点讲述头肌、颈肌和胸肌, 心血管系统重点讲述皮肤和头面部的血液供应, 感觉器重点讲述皮肤的结构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不仅注重课堂讲授,也重视课前课后两个阶段。每次课预告下次课的重难点及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写出提纲式预习报告。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标本、模型等多种手段教学,部分内容采用学生先观察标本并试讲,教师更正、补充的方式,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加重视所学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课后要填写填图册;下节课开始时要进行以复习为目的的课堂提问;不定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某些解剖学知识的美容应用,自学课堂上删减的解剖学知识。课前预习并写报告、课中听理论看标本、课后复习并补充信息,这样的方式既加大了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又增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对重点内容反复加深印象,效果较好。

借鉴了敖少勇的三段式实验教学法[3],第一阶段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重要结构、功能、基本的美学理论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第二阶段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人体美学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结合,以讨论或提问的方式展开,比如在学习面部美容解剖时,结合众人瞩目的超女王贝整容致死事件,讨论颧骨、下颌骨磨骨术自浅向深经过哪些层次?改变的是骨的什么部位?影响到的面肌有哪些?会有什么副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不仅复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概念性的抽象知识“看得见”、“感觉得到”,更强化了学生对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第三阶段以临床实践为中心,设计了几个综合性实验,如面部的浅层解剖、根据面肌纤维走形及面部淋巴回流方向进行面部按摩等。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强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责任

在几年的美容解剖学教学中发现,美容专学生对专业前景没有清晰认识,对个人职业走向没有明确目标,多数同学认为解剖学不重要,再加上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大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遂有一定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心态,在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兴趣可促进主动性的学习, 对培养独立思考、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对周围同学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推动班级学风的良性增长[5]。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不时插入与美容行业相关的知识或者实际应用,比如讲到空回肠时讲讲减肥方法之一小肠切除术;讲到脉管系统时讲讲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畅对美容的影响;让学生参与某些实践内容,比如讲到“三停五眼”、“面部美容线”时,让学生利用直角规测量自己的面部相应数值,判断是否符合美容标准;讲到眉、眼、鼻、体型分型时,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类型;讲到BMI指数时,让学生计算自己的BMI指数并分型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还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打好专业基础,并不时补充最新美容行业信息,培养他们的专业责任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向义,钟 纯,彭芳丽.《美容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解剖学杂志,2008,31(5):732-733.

[2]王向义.人体美学解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Ⅴ-Ⅹ.

[3]敖绍勇.人体解剖学“三段式”实验教学法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09,32(2):147-169.

[4]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 在解剖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65-66.

解剖学论文范文10

数学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数学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1]。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数学

3 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4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5 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 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数学

【参考文献】

解剖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医科 学生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称为巨视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则称为微视解剖学,都属于人体解剖学的范畴。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医学中大量的名词、术语均来源于解剖学,恩格思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拓宽与加深,并有了飞跃发展。近五年来,为适合新时代的改革步伐,全国医学院校都经受教材快速更新、课时不断缩减的考验,各医学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1~4]。而与其他院校比较,我校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教师队伍又比较年轻化,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现就这方面总结我们的教改收获,以供同行参考。

1 教学模式改革

我们学校仍采用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设置,第一学年和第三学年开设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运用多媒体和标本模型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课间隔时间长,学生学习容易忘记,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制约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挥,与我国教育改革、现代医学科学和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及培养创新人才不相适应。为此,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7,并充分注意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密切衔接。我们探讨“主导—主体;个体—团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即1名教师指导30名学生(分5个小组)开展实验,教师主导指教师担任引导、辅导、教导、评判等作用,学生主体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思考是学生按教学大纲独立学习教材、按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独立观察标本,团队协作是团队成员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局部解剖学教学,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3.7,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新模式,即教师拟定实验提纲并给学生分配尸体解剖部位和模拟外科手术部位(1~2个学生负责1个部位),学生自己拟定解剖操作和模拟手术操作方案,方案经过老师审核通过,方可在尸体标本上进行实验,实验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巡回指导而不代替操作。通过“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模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而且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积极开展阳光天使解剖学知识竞赛和解剖学实验技能竞赛,将实验操作技能引入导师制,指导优秀本科生制作教学标本,提高同学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打造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新体系。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科学,形态学的学习必须加强直观性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实物、模型、挂图、投影片和多媒体进行学习,并提醒学生在观察标本和模型示教时,注意采用正确的解剖姿势和方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力求通过授课、阅读教材、观察标本,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体会是:如果有充足的标本,教师只要讲解知识难点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学生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建议学校继续加大对标本、模型和多媒体软件的建设。

2 教材建设改革

我校平均每3年更换1次教材。2002级用《系统解剖学》第5版,柏树令主编,我们感觉该教材虽然也供五年制医学专业用,但由于该教材以深、精、新为特点,在阐述器官形态结构时,做到精细,同时注意引入解剖学及有关器官移植和周围神经再生等研究新进展,书中密切联系临床,更适合七年制用。我们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学理念是为民族地区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该教材太深、不易理解记忆。2005级更换第6版,柏树令主编,该教材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同时适当介绍有关对医学生培养有重要意义的解剖学新进展,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人文科学和英语词汇量,并配有光盘,便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本适合我院《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好教材。我们同期使用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5、6版教材和我们自编的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优良,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及时编写《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和《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列出每次课所需要的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观察内容和方法等,并突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经多年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详细介绍人体每个局部的常见手术及入路,解剖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学习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实验指导,学生解剖操作规范、结构暴露充分、解剖进度快,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内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对比和复习。

转贴于 3 教学时数改革

系统解剖学是形态学科,不能脱离实际而光背理论,同学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经过对解剖学的课时数进行调查研究后,做出更为科学的决定,在各学科课时都减少的情况下,系统解剖学总学时为104学时,其中实验课65学时,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部解剖学的任务应是使学生掌握各个局部区域的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实验课44学时,我们对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新体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而且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考核方法改革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正在探索新的考核手段,以达到通过考核,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系统解剖学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标本考核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分期中考试(占期评成绩的10%)和期末考试(占期评成绩的60%)两个阶段,全部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标本考核分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阶段进行,每次考核共设20套试题,每套试题有10个标本结构,试题中所要求的标本由教辅人员按系统分类准备,由学生抽签选择试题,抽签后立即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寻找相应的标志(5min寻找出10个标志),考试实行教学与监考分离,即由非任课教师进行监考,监考教师根据学生寻找出的标志情况来评分,每次考核占期评成绩的10%;平时成绩为给学生布置10套练习,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课的任课教师及时批改练习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评分和点评,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10%。局部解剖学考核由理论知识考试(占期评成绩的60%)和实验考核(占期评成绩的40%)两部分组成,其中实验考核包括模拟手术操作、尸体解剖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教师依据学生模拟手术操作和尸体解剖操作完成情况和讲解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情况进行评分。

5 师资培养

近几年来,我们教研室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脱产攻读学位或在职教师攻读学位来全面提高科室团队成员学历,目前那些全部读完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都已成为我们学科的骨干教师。此外,有计划按比例派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和到国内外做访问学者,使他们早日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力。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培养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他们具有了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知识,从而逐渐成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丰富解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部分已经成为科研的主力和学科带头人。

此外,我们每个教师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实践,始终将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密切相联系,注意将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中,讲解神经系统时,联系到周围神经再生和神经生物学的新进展;学习肝、肾等器官时向学生介绍器官移植的现状。多数教师响应学院实行导师制培养优秀本科生的号召,指导优秀生,使优秀生的专业理论和科学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我们相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继续深入探讨“主导—主体;个体—团队”和“手术—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科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继续完善“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课件和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学习指南的建设,就能打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春,王军,唐杰.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J].解剖学研究,2003,25(3):237-238.

[2]汤桂成,艾寿坤.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相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2005,2(2):56-57.

[3]宋岳涛.解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基础医学教育,1999,1(4):65-66.

解剖学论文范文12

张健富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摘要: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的重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要以此为依据,解剖学作为医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

承担着培养医学类专业学生基本从业技能的重任,为了提升解剖学的教学实效性,以及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解剖学也要不断的

进行教学改革,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现状入手,来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解剖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解剖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

早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到今天的注重能力培养及全面素质

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今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已经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全

面素质的提升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增强。解剖学作为培养医学类

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学科,担负着医学类相关专业人才

培养的重任,也需要适应新形势教学改革的要求,在素质教育指

导下,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解剖学教学实效

性较低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教

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

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传统模式下的解剖

学理论教学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解

剖学的兴趣不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教学效果不佳。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解剖学教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注重理

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解剖学本身对于实践性教学要求较强,但

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解剖学实践教学明显不足,不

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转化,单纯

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因此,我们的

解剖学教学改革也需要仅仅围绕素质教育这一大的教育背景,开

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解剖学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为社会多培养出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历,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思想,强化认识,积极推进解剖学教育教学改革

解剖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

相关文件和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剖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解剖学教学改

革。同时,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教学规律,逐步开展教育教学

改革。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注意积累经验,为改革成果的全面铺

开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素质教育背景下,解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无

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解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

到这一问题,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为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服务。

1.利用当前先进科学技术,作为解剖学辅助教学。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如

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

扩充解剖学教学的知识量,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解剖学中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理论内容

更加生动、直观的显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解剖学的相关

理论。除了多媒体技术之外,当前比较先进的四维技术也可以应

用于解剖学教学。解剖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对人体结构进行研

究,便于医学类各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完全可

以借助思维技术清晰的观察人体的组织结构以及各组织器官的

位置,增强自身的专业发展。

2.积极开展尸体解剖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

动手能力。解剖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单纯的理论教学

根本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实践教学,实现预期

的教学目标,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尸体解剖作为解剖

学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尸

体解剖教学。开展尸体教学对于解剖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

义。

第一,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解剖学在医学类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仅

因为其是医学类各专业的专业性基础学科,更多的是解剖学教学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尸体解剖作为解剖学实践

教学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体结构与疾病关系认识的

基础教育。通过尸体解剖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人体的结构以及

各器官的位置和硬度,任何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所不能及的。

尸体解剖除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认识了解人体结构之外,并且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的做到了将医学的相关

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

真实的手术操作机会,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尸体解剖是医学各专业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

尸体解剖可以让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的特

点获取重要的专业技能。如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尸体解剖的过

程中,重点要观察人体口腔的内部结构,对于口腔年内牙齿的位

置、牙神经的走向都可以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为以后获得扎实的

专业能力奠定重要的基础;麻醉专业的学生在尸体解剖的过程中

要侧重观察人体脊柱的结构,了解在实施麻醉时进针的位置和角

度。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尸体解剖对于医学类各相关

专业的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说,医学类各相关

专业必须要重视尸体解剖。

(三)完善解剖学教学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强调要建立起内容多元,方式动态多样,着眼于学

生身心发展,并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所以在解剖学

教学中,教学评价应逐步取消只重视结果的单一终结性评价模

式,逐步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考虑进评价内容,评价内

容力求多元化,注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成

长过程,给学生以多次评价机会,逐步构建起促进学生转变与发

展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以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

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志敏.尸体解剖在医学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