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

时间:2022-07-20 00:26:14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范文1

1.1环境条件有待改善

许多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企业污染、化学投入品的长期大量使用和汽车行业的不断扩张,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生态结构破坏、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成为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

1.2缺乏统一规划,发展优势不明显

有机农业布局比较零散,有待统一合理的布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以有机蔬菜为主,有机畜禽、林果、水产养殖业规模太小、品种较少,而且多为初级加工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1.3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推广和咨询的机构较少,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项目与经费相对缺乏,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1.4市场不规范

目前潍坊市有机农产品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监管手段不够完善,力度不够大,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监管部门,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消费者难以直观评判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2潍坊市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有机农业是一项开拓性的系统工作,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区域布局,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总原则,着力建设“五个体系”,推进潍坊市有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2.1建设经营组织体系,统筹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科学规划、有序组织是实现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健全和完善各级有机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和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等工作有序进行。积极鼓励各产地以品牌有机农产品为纽带,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提高有机农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区域化布局的要求,认真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选择生态环境符合标准、适宜有机农业生产的村庄(流域)作为示范点,将有机农业基础较好的峡山区作为示范区,将青州、临朐、安丘、诸城等西南山地有机旱作蔬菜、水果、茶叶作为产业带,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序推进,良性发展的格局。

2.2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增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标准化生产是实现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积极引导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加快综合性状优良的作物种类及新品种的培育研究与引进驯化,打造地方品种优势。针对生产者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在良种培育及配套生产技术、有机肥料生产和施用技术、生物农药研制技术等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尽快制定有机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丰富有机农业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参照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制订潍坊市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技术规程,形成标准化生产。在示范基地选取、品种选择、投入品使用、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包装运输等环节,严格执行生产标准,保障健康发展。

2.3建设生产服务体系,提升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技术服务是提升有机农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要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原则,整合现有农技服务资源,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鼓励农业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参与,组成有机农业技术指导小组,各乡镇设立有机专员,有机生产基地设立技术员,建立县、镇、村、企四方联动的技术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有机农业推广人员、有机专员、有机农业种植者与经营者等不同群体开展相关培训。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更加快捷有效地解决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提高潍坊市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

2.4建设质量监管体系,提升有机农业产品竞争力

强化认证、加强监管是提升有机农业产品竞争力的可靠保障。选择国家认可的、有资质、信誉好的认证机构,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申请基地或产品认证。健全完善以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为主体的农业综合执法和监管体系,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潍坊市和乡镇分别设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监测室,建立有机农产品和投人品经常性检测制度,实现抽检标准、程序、结果“三公开”。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和投人品使用准则体系,从源头杜绝污染。健全质量追溯机制,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认证进行登记,建立档案,确保质量可追溯。

2.5建设市场营销体系,促进有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有机农业范文2

关键词:智能农机技术;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应用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工作都无法分离的新时代代表词汇,而智能化在农机技术方面的应用也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当前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基本普及了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对于农业新能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智能化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等智能农机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也已经基本成熟,能够有效促进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

1农机装备中运用智能化技术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往往对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和平年代正是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机,也是农机技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最好时机。传统农业的发展虽然凝聚了广大农民群众长久的智慧与经验,但是人工生产量往往不如机械生产效率高。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益以及农作物产量,近年来对智能化农机技术广泛在农业生产领域展开了应用,带动了机械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已经趋向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智能农机技术能够帮助农作物实现实时监控以及动态更新,帮助农民实现自动化的田间作业,自动化耕地、种植、浇灌、施肥、收割以及加工等作业,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也能够实现更高的生产经营收入。

2智能化农机技术在有机旱作农业中的应用

2.1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社会中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能源的有限性,转而投入对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的研究、生产与使用,传统的农机具中对燃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现阶段在农机具方面对新能源的应用主要在太阳能、风能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为农业机械动力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能,应用于实现防治病虫害、田间排灌、种植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常见的应用如在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方面实现室内温控、光电、热能等依靠新能源实现;利用太阳能诱虫灯等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效避免了传统农作物种植中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产生的农药残留、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废弃物产生的污染等;还有效利用太阳能光电水泵和风力发电系统进行的农田浇灌、给排水等工作。

2.2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小有成就,除了农业生产之外,在工业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基本实现智能化与网络化,因此自动控制技术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中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如:在农机设备安装相关电子监控系统,在大型的农业机械控制驾驶室安装智能显示屏来进行农田动态的实时查控;利用传感技术来对作物生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参数记录,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动态分析图,并且经过总监控计算机进行专业的数据对比,将环境参数向调节装置进行反馈,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各方面数据的有效调节;美国研发出一款非常实用的激光平地机,利用激光的光感信号就能够对农田进行平面基准确定,通过对光的感应,信号接收器将会反馈接收的信息,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将修正指令发送到液压系统,控制挖土机工作,实现土地翻整工作的精确运行。

2.3GPS导航技术的应用

GPS定位导航系统在地理研究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有机旱作农业中的应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凭借着自身成本低、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备受欢迎并且应用广泛。利用GPS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有效的实时动态预测和监控,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还能对农田中作物的质量与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方便后续一系列工作的进行。

有机农业范文3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农业;有机农业;模式特点;生态功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持农业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依然很多,其中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现从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角度阐述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

1环境友好型农业

环境友好型农业将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经济建设中[1-2],其目标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从而找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和技术措施。

1.1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2-4],主张建立作物、土壤微生物、家畜和人的和谐系统;按照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发展多种经营、多种农产品互补、轮作等生产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人为地构建一定的生态链,实现深加工和资源循环再生。另一方面,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标是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能在长期不对其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条件下产生较大的生产力。

1.2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特点

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特点是以环境友好为基本前提[1-4],改变某些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通过科学地规划、组织、管理,实现农业资源的多级分层优化利用;形成循环、共生和废物再生利用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耗竭的压力;通过不同的实践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3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生态功能

从生态角度来看,农业环境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目前,我国整体上已经进入以环境优化、生态协调的经济增长为主的新阶段,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新模式。农业系统作为人工的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和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加上较长时间以来传统经济观念对农业掠夺性的经营,我国农业生产环境面临的问题也十分严峻。构建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和最终出路。

2有机农业

2.1有机农业的涵义

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而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的,且获得了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和调料等。因此,有机农业符合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标准。

2.2有机农业的特征

以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为基础;有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系统的生产潜力;维持土壤肥力;最大限度实现植物养分和有机物质的循环[5];不使用自然资源以外的物质;维持生态系统和农业景观的基因多样性;向畜禽提供适应其行为本性的生活条件等。

2.3有机农业的生产原理

以生物学、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功能完美结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相对封闭的生物营养循环体系原理、土壤是一种活的生命系统原理、应用生态学防治作物病虫害原理和保持养殖业的适载量及遵循动物自然习性饲养管理原理4个方面[6]。

2.4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

依靠传统农业技术(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空间和资源的最佳利用、养分循环、作物系统自我调控和作物保护)和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耕作与自然的结合,培育健康的土壤,保护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自然调节机制,生产高品质的食品。

2.5有机农业的理念

有机农业的生产观、价值观、消费观、环保观。是把生产视为人类为了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保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通过合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有机农业生产注重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有机农业生产不仅规定了生产的实质内容,而且强调污染人类生产环境和破坏资源的活动不是有机农业。

3结语

有机农业的优势充分表现在无污染,保持及促进土壤肥力,营养全面、健康,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丰富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多样性种植、降低作物营养水平、机械除草及有目的地建立天敌栖息地和群落环境等,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自然调节机制,建立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

有机农业是保护生态、维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必由之路。有机农业向社会提供无污染、美味、营养丰富的安全食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社会需求,对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有机农业,我国的农业水平必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4参考文献

[1] 吕迅,姚云浩,付会洋,等.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分析[J].生命科学,2010,4(2):61-64.

[2] 王晶.积极建设有机农业,践行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J].经济视角,2010(3):51-53.

[3] 李国森, 敖振浪. 什么是有机农业[J].种业导刊,2010(4):43.

[4] 罗芳,徐丹.资源消耗农业的可持续经营——日本有机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0(5):2613-2615.

有机农业范文4

(一)技术与人才短缺,制约有机农业发展高度山区人才、技术断档制约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山区的优势是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的主体是农民,而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以青壮劳力为主。农村大量骨干富余劳动力基本都选择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劳动力严重缺失,资金与精力投入减少,土地抛荒,山区生态农业发展主体严重缺位。新技术研发推广缓慢,山区农村的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极度匮乏。拥有农业科技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的科研基础相当薄弱,综合实力不强,形单影孤,形不成真正的产品研发基地和雄厚的研发团队。农业科技缺乏投资主体,从事农业科研及科技成果推广的经费严重不足,不能对农业产业发展未来趋势正确把握,没有具有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科技成果储备,直接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全面规划。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于缺乏正确的发展趋势判断,偏离了市场需求,产品根本经受不住生产实践及市场的考验,毫无市场推广价值。大多数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不能直接指导或应用于农业生产,或缺乏配套的农业科技技术、农业设备与熟练操作设备的专业人才,大多不具备可行性。老百姓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存在现实障碍,接纳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差。农户的经营规模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的采用。如桔梗产业发展方面,因为没有相应的替代产业方向,该产业原有基础资源利用效益迅速减弱,甚至退回到原有种粮水平。

(二)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热度近几年来,国家、省市区各级对有机农业发展问题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有机农业发展问题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类似于取消农业税这样农民直接得到实惠的关于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国家及各级配套政策就显得有些不足。在刺激农户参与有机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方面尚缺乏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在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道路上相关的资金支持、土地补贴、贴息贷款、有机肥料的推广使用、种植技术的专业指导与培训等等各项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且严重不足。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有机农业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政府在山区经济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山区经济建设欠帐过大,生态环境脆弱,防灾抗灾能力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山区有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虽然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都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农村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山区特别是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扶持,来源比较单一且耗资巨大,当地乡镇政府承担着很大的建设投资压力,相当多的村集体又几乎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村民根本无力承担建设资金。此外,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小于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比重,形成较大的反差。由于受农民增收速度慢、收入水平低、生产经营规模小等因素的制约,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也不足,更难以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进行维修与建设,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与农业抗灾防灾体系脆弱,直接制约了有机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山区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建议

山区未来有机农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前行同步。随着产业扶持政策的进一步细化、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显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大、百姓参与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物流仓储的逐步完善、产销一体的现代化全方位营销模式的建立、有机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系列的丰富等,都会加快有机农业的发展。今后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促进有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山区,土地贫瘠,山多地少,地块相对分散,仅仅依靠祖祖辈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很难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山区实际,反复琢磨、仔细研究,把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高标准制定整建制建设有机农产品区的总体发展规划。

(二)注重实践引导,抓好示范典型继续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连片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建制”建设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生态有机农业示范村、生态有机农业示范镇,加快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生态有机农产品特色鲜明、品牌竞争力强、拥有一定规模的有机农业发展示范带动典型。一要切实抓好大力培育示范镇、示范村工作。选择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群众积极性高的镇、村现行试点,坚持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多镇一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有机韭菜、有机金银花、有机蓝莓、有机茶叶、有机草莓、有机林果、有机黄烟、有机猕猴桃、有机桔梗、有机板栗、有机黑五类、有机蔬菜等“整建制”特色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三)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首先,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一是要通过有选择地重点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发展新产品研发、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延长有机农产品产业链条,生产拥有自己地方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优质有机农产品。二是要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强自身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必须要上规模,有了规模企业的发展才会有实力,有了规模产品的推广才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有了规模有机农业产业才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要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名牌产品。在市场经济格局中,不重视品牌的创立、不重视产品的研发,必然在以后的产业、企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提高现有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确立打造“中国名牌”的产业发展战略,依靠品牌优势彰显我们的资源优势,依靠品牌优势锤炼我们的产品优势,最终展现与创造我们的经济优势。四是在大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和培育农民通过各种形式成立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鼓励与欢迎社会各界、各企事业单位、外来资本向有机农业产业领域延伸,利用他们的管理与资金优势,带动有机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其次,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要求,大力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严格按照特色化、差异化产品,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科技化、专业化开发,基地化、园区化管理,规模化、连片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基本形成了生态有机农业的产业基地上规模、经营主体多元化、生产布局分区域的全方位发展格局。

(四)重视科技,为有机农业发展搭建支撑平台重视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做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普及工作、严格落实有机农产品生产质量监管体系三管齐下,打牢生态特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基石。一要充实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各级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的投入,集成有机产品成果展示、新产品科技研发、有机农业科研团队、有机行业专家大型论坛、有机产业科学实验于一体的大型有机农业综合研究与开发中心。二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从生态特色有机农业的土壤、水源等基础生产要素的高标准严要求,到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接受严格的近乎苛刻的检测和验收。严格落实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生产资料要专供,基地生产户要人人登记备案,日常农业管理要天天有记录,实现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生产技术有标准、生产的有机农产品个个有编号、流通领域的最终有机农产品个个都要检测的产销机制,形成了完善的有机农产品质量种植、生产、流通、销售、市场反馈管理体系。三要健全市场监管体系。严把有机农产品市场准入关口,建立有机农产品检测中心,成立区镇两级有机农产品检查执法大队,完善对有机农产品质量的检验与检测,对有机农产品种植标准执行督查与监控,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有机农产品流通并进入市场,损坏博山有机农产品产品形象。

有机农业范文5

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组织的赴欧洲有机农业考察团一行12人,于11月30日--12月11日对欧盟以德国为主进行有机农业等情况的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欧盟有机农业整体情况

(一)有机农业生产

有机农业的概念从提出到生产实践,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近几年在欧洲发展较快。据FIBL的统计,截止2000年,欧洲8各国家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共有101,227个,比1999年增长136%。其中:意大利49,500个,增长165%;奥地利20,000个,增长104%;德国12,740个,增长122%;法国8,300个,增长132%;瑞士5,162个,增长102%;丹麦3,600个,增长171%;英国2,865个,增长183%;荷兰1,300个,增长163%。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规模也在扩大,上述8个国家农场平均规模为27公顷/农场,其中:英国147公顷/农场;丹麦44公顷/农场;德国43公顷/农场;法国39公顷/农场;荷兰22公顷/农场;意大利19公顷/农场;奥地利18公顷/农场;瑞士18公顷/农场。

2、有机农产品的消费

欧洲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有机农产品在欧洲的消费市场发展较大,据FIBL的统计,2000年8个国家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已达67.2亿马克。其中,德国最高达25.6亿马克;依次,英国9.5亿马克;意大利9.5亿马克;法国8亿马克;瑞士4.9亿马克;丹麦3.9亿马克;奥地利3.3亿马克;荷兰2.5亿马克。

3、有机农产品的进出口的贸易

欧洲各国大面积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有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各国内部贸易关系密切,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由于气候差异,北部欧洲国家需从南部国家进口产品。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有机产品出口大于进口,而德国、英国和丹麦等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有机食品进口需求很大。英国依赖进口60-70%,德国约为50%。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很多产品特别是烘干食品往往是欧洲国家不生产和不加工的,所以只能从世界各地进口,包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来自北美、东欧、以色列、土耳其、摩洛哥、西印度群岛、巴西和阿根廷。对中国需求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豆类产品、籽类产品、谷物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等。

二、德国的有机农业

德国是有机农产品进口大国,进入德国的有机农产品25%来自欧盟,75%产品产自于德国本土。目前,欧盟国家农产品生产已经极度过剩,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低投入的农业方式,是解决欧盟食品过剩的良策,也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良策。德国各级政府采取限制和保护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环境。

1、 政府政策扶持。德国和欧盟的其他国家一样对有机农业生产进行补贴,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凡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可以在政府中拿到补贴,补贴以每公顷678德国马克(约339美元)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户。以前是按作物补助,现在是按有机农作物的面积进行补助。在德克纳森州如果参与环保项目还可以得到另一份补助。州农业局的任务之一就是核查申请有机农业种植的面积,落实补助金。目前德克纳森州有2/3的土地是环保型的,农户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助。农民得到各项补助费加起来,约占农业生产成本的70%。

2、 限制使用肥料、农药的措施。政府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使用数量做出具体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被禁止使用的,如果农民因降低了肥料、农药用量而减少了收成,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补助。

控制地下水源污染。德国冬季多雨,从上年10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限制施肥。这一时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时期,如果农户向政府申请环保形农业,这一时期将禁止使用化肥。政府还要求养殖场必须建立畜禽粪便处理库,以免粪便随水流失,影响地下水源。申请参与此项保护措施的农户,经政府核实确实采取了措施,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

3、 农民普遍的法律意识。在德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了解六个法律,这六法律是:垃圾管理条理、饮用水条例、土地资源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肥料使用法、种子法和物种保护法。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还必须了解第七个法律,即植保法。只有了解掌握这些法规的农民方可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

4、 种植上采用生态技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我们在德国访问了一个葡萄种园,该地区有600多年葡萄种植的历史,我们看到了葡萄种植管理十分规范,葡萄顺坡种植,整齐划一,不使用化肥,行间种植着黑麦草和苕子,一方面作为养地作物,春天翻掉作为肥料,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不使用锄草剂。如果发生病虫害,要用一些生物农药。

5、市场有机食品多样化。德国有机食品市场品种非常丰富,主要品种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奶、蛋等等。

(1)粮食。由于粮食容易处理、加工,粮食在有机食品市场中分销最为广泛。粮食,通常作为一般零售商进军有机食品市场的先锋产品。在德国的有机粮食市场中,小麦和黑麦占25%,燕麦占15%。消费者对于有机面粉制作的面包、蛋糕和其他烘烤食品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机面包商店在迅猛增加。

(2)水果和蔬菜。大约1/3的水果和将近50%的蔬菜是通过农户市场直销的方式进行营销。只有大约20%的有机蔬菜和10%的有机水果加工后出售。作为方便食品,速冻的蔬菜开始为消费者接受,并在有机食品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但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充足的原料仍然是个问题。

(3)奶制品。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国。大约50%的有机奶是以普通价格在传统市场渠道中出售。只有8%的有机奶通过直销方式出售。

(4)肉类。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对肉类的消费相对要少一些。许多有机食品消费者是素食主义者。在传统市场上,猪肉比牛肉好销,但在有机食品市场有机牛肉要比有机猪肉好销。

6、营销渠道多元化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德国有机食品市场的营销渠道日趋多元化,目前有机食品的出售渠道主要是:①农户直销。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0%。1/3的有机水果、蔬菜和家禽通过农户市场直接销售。②有机食品专卖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35%。主要的商品有水果、蔬菜和其他新鲜食品,如奶制品、肉类和新鲜配菜等。近几年,这个市场仍将保持10%的年增长率。③有机食品折扣店。由于价格较低,最近才出现的有机食品折扣店非常成功。今后几年将有大的发展。④健康食品商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10%。⑤传统食品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⑥网上订购和邮购。

三、德国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

1、 德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演变。德国原有有机食品认证机构50多家,经过激烈的竞争,现有认证机构32家。首先认证机构必须符合ISO标准,对认证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些认证与检测机构合二为一的。目前,这些认证机大多是私人的,私人机构组织认证,标志不统一,很多认证机构注册了自己的标志,最多时达20多个。标志过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使消费者眼花缭乱的感觉,使有机农产品的信誉受到了影响。德国有机农业协会认为应由国家来组织认证工作较为公证。丹麦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就是国家组织的。2001年,欧盟有机农业工作组提出统一标志的意见,凡是有机农产品必须使用统一标志(见图)。申请使用有机标记的农户或加工企业需要与有机标记协会签定一个许可合同。农户每年必须交纳250德国马克作为管理费和认证费。加工企业必须交纳年销售额的0.8%。

2、德国有机食品层层检验制度。

德国对有机食品检验非常严格,设立了必须的检验环节与制度。

例如:

粮食类产品:

粮食产品磨面有机面粉面包房销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奶类:

有机奶奶制品厂酸奶、奶酪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蔬菜:

采摘蔬菜市场消费者

检测

目前,德国90%的农产品实行检测,其中,10%的有机产品检测标准更高。

四、启示与借鉴

1、 对有机农业的定位问题。近几年,欧盟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很快,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一是反映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过剩,限制农产品产量,采取保护措施,鼓励农民休耕。二是欧洲人对大气、土壤、水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政治家的参与,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三是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稳步增长。近几年疯牛病、口蹄疫席卷欧洲,人们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特别是青年人对素食的追求,使得有机食品需求不断增长。欧洲有机农业得到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2、 抓住机遇发展我国有机农业。我国山区丘陵多,很多地方发展有机农业具备条件,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乔冠错落、田林结合的生态种植区,有些地方施用化肥、农药很少,发展有机农业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应抓住国际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的机遇,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和精品农业,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 发展有机农业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欧盟己于1991年公布了种植业有机产品的规定,1994年又公布了动物有机产品的规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管理不断规范。在德国所有有机农业企业必须接受检查,从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定约束,正是这些规范化的管理促进了欧洲有机农业健康发展。我国目前有机农产品认证大都采用国外标准,聘请国外机构来华认证,认证费用高,成本大,一般小企业无法承受。我国应尽快制定适应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法规与标准,以达到与国际间有机农产品互相认可。

4、 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促进国家出口创汇。发展有机农业有三年转换期,在转换期期间,由于停止使用化肥、农药,将对农产品产量有影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对从事有机农业农户与企业给予扶持,采取适当的减税和补贴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为国家出口多创汇。

五、建议

有机农业范文6

关于有机农业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表述方式。较为共识的是成立于1972年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所提出的定义:有机农业是指所有能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或模式)。[1](p702)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有机农业发展道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威胁着国人身体健康的当今已经是迫在眉睫。[2](p58-62)

一、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为产业发展调控主要手段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在中国耕地资源仅占世界的7%、水资源占世界的6.4%、水土光热配比的耕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0%的极度紧缺地理资源基础之上,农业的净化环境等多元功能和价值日趋丧失,市场并没有成为对此进行等价支付或补偿的手段,农业越来越直接以“作为产业的农业,作为商品的农产品”的面貌出现。当前的农业“产业化”是以机械化、化学化、设施化以及经营的专业化、单作化、连作化为主线推行的,种种“化”的结果确实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解决了粮食不足和供给不稳定的问题,进而满足了大量流通和大量消费的高速增长时期对农产品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农业的“产业化”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和缺陷,石油能源、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成为必然,从而污染了土壤、水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农业污染已经远远大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成为面源污染最大的产业。[3](p1008-1017)农药的大量喷洒不仅损害了农民自身的健康,还削弱了动植物的生命力,导致病虫害的多发,由此引起饲料中抗生物质的添加和作物栽培中农药剂量的增大,这种恶性循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也降低了食物的安全性。农业的这些以物质生产及其效率为至上使命的做法所派生出的诸多负外部效应,成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最大不利条件。

(二)存在于小农生产者方面的群体特点、制度局限、技术和资金缺乏等问题。从事有机农业需要有知识、高素质的农民,而当前的现状是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当农民,作为农民的人也越来越对农业的规律缺乏真正的认识。首先,从农村留守群体的特点来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工资水平较高的外出务工,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大都剩下了妇女、老人甚至儿童。他们没有能力和精力从事重体力劳动和精耕细作,而此时,农业产业化带来的机械、化肥、农药的快捷、便利、高效恰好解决了他们因精力和体力不足无法精耕细作的问题,于是他们不去集农家肥,而普遍使用化肥,以达到高产的目的。其次,从小农经济的制度本身的特点来看。家庭承包制的本质是恢复了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天然地存在着这样一个特点:保守和随大流。由于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农产品的数量有限,农民整体处于产业链的弱势地位。分散的农民缺乏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特别是缺乏农业协会等类似的组织,从而成为一个极其容易被“诱导”的群体。[4](p100-103)追逐资本利润最大化的涉农工商企业,在其资本下乡过程中采用多种“花样”,例如名人代言、抽奖、赠品等方式吸引农民购买“实惠”的农资产品,其中不乏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这些化学合成物质长驱直入,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农村。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不但缺乏定价权,而且难以辨别真伪,主要凭借经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村里人用什么化肥农药,自家地里就用什么化肥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化学化、农药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中,大部分农民依然认为只要多用农药、多施化肥就能高产,只要种植的作物高产就是好的栽培模式,忽视了对土壤、对环境的培育和保护。农民对有机农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此外,农户也缺乏有机农业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当前,诸多风险下农户资金和有机种养技术投入依然不足。农业生产中,劳动过程因作物种类的繁杂而多变,农业又具有生产的季节性和生产周期的固定性,受特定的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充满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同时,一个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需要经过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转换期,这个时期生产的产品不是真正的有机产品,只能以普通产品的价格出售,对于普通农户来说,经济风险毋庸置疑,作为单个农户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或者有机耕作的崇高信仰,很难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和负担。再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绝对不使用农药、化肥,它需要大量的现代农业科技,例如微生物发酵技术、堆肥沤肥技术等,目前在有机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系统化的技术措施的研究,技术壁垒问题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5](p9-10)一般的农户很难具有足够的有机种养技术的吸收转化能力支撑这样的高风险和高成本。

(三)存在于消费者观念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产业化背景下的农副产品,从源头、加工、流通等环节上均出现了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人们被动地消费这些食物,食用后,各种化学物质都会沉淀在人体内,最终就会生出很多怪病。[6](p54-80)这些现实问题虽然逼出了有机农业的发展,然而当前作为农产品末端的消费者对于有机农业的认识却还仅仅停留在表层。由于种种原因,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有机农产品的信息,而由生产经营者提供的信息,如果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消费者就很难接受。在有机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信息的验证问题十分突出,由于人为和非人为的原因,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信息的漏损和失真,从而使消费者对生产经营者产生不信任等负面影响,最终制约有机农业的发展。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失真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非常重要。当前,适合发展有机农业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在信息闭塞、偏远的农村,不管是有机农业本身的信息,还是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信息,都相对闭塞。[7](p4-7)有机农业有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而这些规程和技术指标,生产经营者必须掌握,但是消费者并不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另外,公众对有机食品的消费还不够重视。当前消费者对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高,消费需求并没有受到充分刺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认知习惯有待改变;同时,消费者与有机食品生产者之间缺乏对话,消费者对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存在偏见,来自消费者的排斥性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必然不利。#p#分页标题#e#

(四)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虽然,国家已经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表明对有机农业生产的认识从国家层面已得到明确认识,特别是在国家发展农业的相关政策中已经给予充分肯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顺利践行,有机农业在与现代常规农业的竞争中依然处于不利地位。近些年来,中国实行的农业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其中包括对生态农业的项目扶持,这反映了国家对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政策落实上,由于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的农业实际上变成了细碎化的小农经济,这使得它与各级政府部门的交易成本提高;而且涉农部门大都变成了垄断利益者。因此,每年大量的农业补贴政策,诸如粮种补贴等等,除了以撒胡椒面的形式取得了人人均分的政治效果之外,其他的一些涉农项目、生态农业项目,大都成了大户或者公司与政府涉农部门结盟进行套现或者赢利的经济行为,[8](p5-15)比如一些政府主导的农业生态园等政绩工程,对于广大普通农民或者一般意义上的有机农业示范推广没有多大关系。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难以普惠性的落实,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另外,目前国内认证机构的国际认可覆盖面和认证能力都十分有限,专门从事有机认证的机构与单位并不多,规模也都很小,通过认证的产品种类也不多,有机农业的产品认证制度不够全面。[9](p8-9)此外,当前很多机构的认证只是形式上的一纸空文,在资本稀缺的恶劣条件下,认证机构因为亲资本而在认证有机食品的过程中走马观花,使得很多不符合有机食品标准的农产品混入市场,扰乱有机产品消费市场。严重的是,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速度惊人,地方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一直在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农业耕地被圈占,农村的土地正在逐渐减少,所谓的18亿亩耕地警戒线也在一步一步地逼近,国家保护耕地的国策与地方工业化的制度安排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困境,这着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诸多制约因素,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和实证调研,笔者从生产者、消费者、国家三个层面提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事生态型劳动的组织化农民是关键。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注重饲料与饲养之间的平衡体系,有机农业的封闭循环没有外界的支援,要求只能在养殖生产体系内适度承载动物量,使种植和养殖处于相互平衡与制约的循环关系,要求实现养殖适载量和遵循动物自然习性饲养管理。[10](p7-9)因此,作为有机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等,而且要尽量靠自身系统内的自给自足实现“只出、不进”的良性循环,生产中不制造任何垃圾,种植多种可净化环境的非经济作物。不去制造污染、不去破坏的同时,去努力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从本质上来看,有机农业生产是一种生态学的农业劳动生产,它是建立在中间技术基础上的、大众化生产的、主要为了本地消费的、循环农业的劳动形态。[11](p107-120)这需要生产者真诚地对待有生命的万物,并从大自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是真正的有机农业生产。在有机农业生产中,农业技术问题很重要,就生产技术来说,现代农业都是在研究改变种子的基因生产出更高效的化肥、农药,从而得到更大的产量,但是却没有关于不使用化肥农药、不靠转基因的自然增产方式的研究,例如怎样靠其他作物的种植来保证主要经济作物不受病虫害的侵蚀,怎样的人工种养技术可以使作物及牲畜有更多的产量等等,用最自然的肥料、饲料来种养,用最贴近自然的方式让它们生长、生产,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最好途径。所以说,农业生产不能只想利用化学技术赶快除掉害虫,以提高产量,而应该探索实现大自然的天然平衡,探索依靠某种作物的种植来减少主要经济作物的病虫害,通过学习、试验,探索出纯自然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在近似于完全恶性竞争情况下的农户分散经营,定价权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搞有机农业也同样会遇到处于市场边缘地位的尴尬。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可能是克服这一制约因素的重要途径,农民可以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让更多的村民组织起来,几十家联合成立合作社,联合生产,联合销售,以增强有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何慧丽等[12](p43-52);[13](p50-79)认为农民合作组织在提高耕地规模经营和利用率、增加农业收入、改善村庄社会关系、提高农民的生态安全意识、形成主导产业生态化、品牌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农民合作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农村制度方面的实践性表现:家庭承包制为对集体化的否定,而农民合作组织事实上又高于家庭承包制、内含了其积极因子和集体化合理成份的超越式扬弃。克服这一组织瓶颈,是当下农村有机农业实践的起点和认识基础。

(二)发现和培养文明消费者是当务之急。有机农业的本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打破这个农业恶性的生产———消费之链,就需要消费者觉悟起来,主动地去做一名文明消费者。让消费者明白,要使自己和家人持续地获得健康食品,就需要自觉践行公平贸易,即所购买的农副产品价格,不只是包含了供求的经济关系,而且还包含有使产品生长环境得到修复的生态价格,以及使生产者有信心和动力维持生产的社会公平价格。有机农业因其倡导的健康生产和健康消费观念、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标准而被广大的消费者所认可,可以说有机农业的发展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是在消费者需求的引导下产生和发展的。但是,当今社会,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群体的有机消费没有被挖掘,或者他们的有机消费意识并没有建立,这就需要在有机农业发展前期引入外部驱动,使消费者形成一种有机食品消费的健康趋向。因此,需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与引导,提高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可以根据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的认知情况,按照消费者的不同购物习惯和认知习惯,开展长期持续的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同程度,同时,要利用“外发力量”着手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平等对话平台,消除消费者对于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的疑虑,逐渐实现城乡公平贸易,这也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机农业范文7

有机农业是作为避免现代农业长期大量施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产生负面影响而逐渐兴起的。有机农业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要求最为严格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1-2]。它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德国和瑞士两国的科学家率先提出的[3]。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有机食品标准和一些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颁布,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农场、企业基地、农户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4-5]。

1有机农业———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1.1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需要江西省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物华天宝。伴随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化学投入品不断增加,普遍存在使用不科学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致使环境污染及农产品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常有发生,有益生物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而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和改善的作用,促使农业资源内部循环,不但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肥力,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6]。

1.2绿色崛起的需要相对其他省份,“绿色生态”是江西最有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因为,这里有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江西全省5条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常年保持在80%以上;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居全国第2位;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绿色崛起是江西自身最大的责任,江西至今还有21个县没有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仍有132.5万。江西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但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都不到3%,有的甚至不到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经济欠发达地位仍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足仍是江西的主要矛盾。”[7]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曾指出,“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加快发展中切实保护好、建设好青山绿水,是江西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因此,不难发现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是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

1.3现代生活对食品高质量的需求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近些年我国多次发生因食用受农药、重金属、添加剂污染的食品而危害身体健康的事件。国家把食品安全上升到很高的高度,专门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安全、优质的食品是目前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的,而有机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投入品,在采收、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有机食品质量控制程序,因此有机食品能满足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并且,还能提升该地区食品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1.4江西目前发展指导思想的客观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重大战略是江西“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江西崛起,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快速健康地发展江西的有机农业。

2制约江西省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

2.1企业自发行为与市场无序竞争江西有些有机农业生产企业光看到有机农业产业化前景潜力大,但没有具体从产前、产中、产后深入调研论证,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有机产品认证结果,执行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却不够严格,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不规范、水平滞后,有机产品达不到要求。极少数有机农业生产企业只放眼当前的市场利益,急于求成,不严格贯标,不是想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试图走捷径,甚至出现想方设法花钱买认证的现象。

2.2公众认知和诚信体系的缺失有机农业在江西乃至全国仍然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公众对有机产品普遍缺乏认识,广大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广泛认识和接受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这需各方的努力,如政府需加大投入、宣传、政策支持、示范和推广工作等。由于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差异性从直观上难于区分,消费者有疑虑是难免的,如果有机产品本身就存在品质问题,有机农业面临公信力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自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颁布以来,江西省有机农业每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有机农业企业、产品连续7年全国第一。在强劲的有机产品市场需求的驱使下,有些有机农业生产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仅注重数量的增长,盲目扩大规模,轻质量监督管理,有机产品认证的严格性也将会失去它的公信度。同样,如果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质检部门、认监委等不严格遵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不合格的有机产品流入市场那是不可避免的,将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及消费信心。

2.3有机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相对还比较落后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对环境、土壤、大气、水源、投入品及栽培技术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江西省目前面临的病虫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种选择和繁育、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等诸多难题,主要原因在于江西省有机农业关键技术研究薄弱、专项经费投入少、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8],这样使得江西省有机农业科学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一是理论与战略研究层次不高,缺乏高层面的发展战略研究,仅仅集中在区域性有机农业发展问题上的研究。二是产品及技术应用缺乏系统化研究。国内有关有机肥、生物农药的有些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但有机农业生产缺乏系统化的投入品研究和应用支持。三是关键技术研究综合性不强。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缺乏全局性的系统研究,大多数研究成果应用面受限于田间尺度[9]。四是地方特色品种的发掘、保护、利用研究不足。#p#分页标题#e#

2.4政府支持有限江西省各级政府还没有明确的对有机农业的扶持政策、项目专项支持,其产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关注。一些欧美发达地区为了鼓励有机农业,不但出台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产品、农场、企业等给予现金补贴或专项支持,而且每年对有机农业专业协会、科研机构、学校、咨询机构等都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定向项目支持。

2.5规模小,效率低目前,江西省有机农业生产还存在规模小、生产群体散、农产品种类多而乱等现象,在有机市场培育、服务体系健全方面江西省也需要不断完善,生产成本高,致使江西省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严重影响了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销售量增长速度。江西省有机产品发展上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类及产品初加工上,需求量大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安全有机畜牧、水产品和深加工品严重缺乏,有机产业化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脱节产生有机食品生产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

3加快江西省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机食品在江西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国家方略为有机食品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江西省有机农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要以对待任何一项新兴事业应有的谨慎和冷静,妥善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矛盾,精心培育这项产业不断走向成熟、壮大。针对当前江西省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加大政府的合理引导与支持国家认监委颁布《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以来,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的政策,为加快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例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防治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需要各方面的合作研究和共同努力,特别是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3.2制订有机农业的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江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既面临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矛盾,又面临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压力。从长远看,有机农业的终级目标有助于上述矛盾的解决,但从近期效果看,我们还无法全面承受这种生产方式的转换成本。有机食品的开发和认证,毕竟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标准体系,需要选择有条件的生产区域,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遵循特定的生产方式,实现行为和理念的统一,甚至牺牲相当的产量,所以,当前有机食品的发展一定要规模适度,要适应江西省省情、农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情,稳步推进。不能脱离江西省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规模小、农民教育程度和法律意识水平低等现状,不宜轻率提倡建设有机食品县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盲目追求有机食品的发展速度。同时,要正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同步发展的客观现实,在开发、管理、宣传以及消费引导等方面妥善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秉赋差异、生态条件差异以及不同的市场需求分别突出不同的重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和谐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有机农业范文8

关键词有机农业生产;场地选择;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

有机农业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的热门话题,因其生产出的有机农产品无污染、口味好、食用安全,现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有条件的农户及农场应大力开发有机农业,既可获取高的效益,又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现就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浅述如下。

1场地选择

有机农业的场地选择尤为重要,有机田块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选择并建立一个良好的生产场地是保证有机食品生产的关键。一个有机农业生产场地必须符合如下要求:①周围没有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②有清洁的灌溉水源;③土壤的背景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化肥、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④地块离交通要道有一定的距离,离泥巴路要以没有明显的尘土污染为界;⑤与常规生产要有明显的隔离带;⑥新垦地,一要得到国家的许可,二要考虑其可垦性的好坏。

另外,有机农业生产体系要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通常需要2~3a的时间,其后播种的作物收获后,才能称之为有机农产品。根据上述要求,所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场地一般都比较集中,中间不能有插花田块,这样便于管理,减少费用。

2土壤培肥

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培肥的理论有根本性的区别,常规农业认为以,大量的化肥来维持高产量;而有机农业认为,土壤是有生命的,施肥肯定是培育土壤,土壤肥了,会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再通过微生物供给作物营养。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措施主要为以水控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精耕细作、种植绿肥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常用的肥料有农家肥、堆沤肥、矿物肥料、绿肥和生物菌肥等。根据不同作物所需肥料的要求不同,进行合理的配比,适时适量施用,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以种植有机蔬菜――越冬青花菜为例,施肥方法如下:育苗,使用配方基质;穴盘育苗,配方为腐熟的秸秆有机肥过筛与沙土过筛7∶3配比。苗期看苗追肥,一般在2片真叶后及移栽前3~4d喷施稀水粪或沼液各1次。移栽大田一般要重施基肥,移植前1周,撒施秸秆堆肥45 t/hm2,条施生物菌肥3 750kg/hm2,缺硼的田块底施矿物硼肥7.5 kg/hm2,或结球期喷施,用量可适当减少。移栽活棵后1个月,追施稀粪水或沼液1次,用量30t/hm2,叶龄12叶及17叶时各浇施稀粪水1次,用量也为30t/hm2;花球膨大期看苗喷施1次200倍的卢博士叶面肥。依照以上的施肥方法,青花菜都可获得15t/hm2左右的产量。

3病虫草害的防治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或者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的农业生产体系,要求在最大的范围内尽可能依靠作物轮作、抗虫品种和综合应用其他各种非化学手段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

有机农业范文9

火热源自政策给力

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的有机食品需求呈现稳步增长,之前一直以出口为主的有机蔬菜开始转攻国内市场。在北京、广州的超市里,各种品牌的有机蔬菜十分畅销。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肖认为,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刺激公众神经,公众希望找到安全、健康、可信赖的食品(主要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因此突出绿色、有机等概念的农业企业脱颖而出,其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风投在农业上的投资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甚至在2010年,其投资额呈现爆发性增长。投中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私募股权机构投资于农业项目的金额仅为0.56亿美元,而2007年,这个数字猛然增长至3.96亿美元,到了2010年,其投资金额达14.89亿美元,这一年的投资金额超过了前4年的总和。为何风投机构会突然加码对农业的投资?对此,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表示,2006年陆续开始有农业投资,而到了2010年农业投资逐渐白热化,未来现代农业的投资力度还会更大。目前算是投资现代农业较好的时机,一方面有政策上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市场需求也逐渐体现。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政策上的支持相当明显。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划定城市、近郊、平原、山区和京外合作区5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圈,依据不同区域特点高效配置农业资源要素,突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的特点。市农业局局长赵根武日前表示,通过农业产业圈建设,将使北京蔬菜自给率提高到35%,设施农业产值和效益提高30%以上,景观农田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业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北京仅是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风向标,从广西的“十二五”规划来看,计划是未来5年广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除此以外,还有诸多城市都开始在现代农业上加大投入,希望能借着“十二五”的东风也火上一把。

争抢新农业项目

指向农业投资的风投不在少数。随着农业投资逐渐受到重视,2007年10月24日,国联水产获得智基创投旗下智龙基金一期、毅美投资、同创伟业旗下南海成长创投基金等投资机构联合157.7万美元的投资,2010年国联水产成功登上创业板的舞台,身为外资的智基创投也成功“上岸”。其管理合伙人陈友忠曾表示:“从海产养殖的观点来看,国联水产掌握着三样很重要的法宝,一个是虾苗;其次是饲料;第三是病虫害防治的药品和设施。这三点都是技术性很强的环节,一般的虾农很难掌握。”更确切地说,国联水产对于这些技术的掌握正是现代农业的体现。而在2010年6月,北京百年栗园生态获得天图创投3000万元的投资,紧接着2010年11月,上海多利农场又获得了青云创投等机构7000万元的投资,这个号称是土地“洗”了3年的农庄,据说光水循环系统就花了6000多万元投资。就这样,一系列新农业项目被风投们拿下。在合众资本总裁曹越看来,作为投行的合众重要任务便是引导更多的风投资金进入到低碳农业之中。他预计,无论是医疗还是清洁技术,都不如这场即将到来的新农业投资潮规模宏大。

遭遇风投热捧

秉鸿资本近日在洛阳又下一城,这次看上的是嘉乐农业。秉鸿资本创始合伙人孔强说,公司管理基金已于1月完成对洛阳嘉乐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投资。孔强所说的嘉乐农业成立于2006年,主要生产以高端杏鲍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秉鸿资本对高端农业一直情有独钟,先后投资过河南科迪乳业投资、好想你枣业、大连雪龙、北京中地种畜等公司。孔强将高端农业称之为“新消费中的先进农业”,包括生产方式、经营模式、销售运营都是先进的。对此孔强的解释是,低端农业产品大多以成本优势取胜,为获取利润只能不断降低成本,当这种方式达到成本下限时就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相反高端产品附加值较高,可以较少考虑成本问题,食品安全迎刃而解。孔强表示,2012年秉鸿资本依然会注重农业企业及产业升级的投资。秉鸿资本只是众多“淘金者”中的一个。2010年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巨头黑石集团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砸下6亿美元。凯雷投资集团以1.9亿美元下注海洋鱼类捕捞公司中渔集团。之后,凯雷又以1.75亿美元购入饲料生产商卜峰国际的股权。2010年10月,九鼎投资与天峡鲟业正式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此外,专注绿色领域的青云创投联合汉理资本注资多利农庄;达晨创投等十几家风险投资机构频频出入武汉,考察集种苗、饲料、屠宰和成品制造为一体的卤味食品商精武鸭脖;联想投资联手常州本土风投九州投资于2011年8月完成了对江苏武进立华畜禽公司的投资,注资规模接近2亿元。

选择成熟企业

尽管现代农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但是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毕竟农业企业受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更重要的是,就农业企业而言,从投入到盈利的时间周期较长,对于那些投资早期农业企业的风投而言是莫大的考验。而在国内农业投资紧锣密鼓开展之际,农业海外投资的步伐也紧紧跟上。在过去两年,全球粮价大涨的背景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的农业也更加重视,对外部资金介入本国农业会有更多的考虑。由于中国企业进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有的地区政局不稳定法律不健全,政策朝令夕改,这些都是农业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对此,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解释道,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农业企业主要看中的就是商业模式和食品安全。因为现代农业企业都是现代化和规模化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量较大。正因为此,投资早期农业企业的风投并不多,大多都是上市前的投资,或者是投资已经成熟的农业企业。据一位资深创投人士透露,农业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壁垒较高,因为前期投入较大,收益很小,甚至没有收益。不过像现代农业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只要认准了企业就应该大胆投资,因为农业企业真正做起来了之后,成本并不高,而一旦加上了绿色、有机、环保等字样,利润是传统农业的许多倍。难怪靠IT起家的柳传志也在去年透露:“希望能在大农业投资上下工夫。”

发展面临瓶颈

虽然目前安全食品有市场需求,有些企业发展势头也不错,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企业得到了机构的大额投资,但现在绿色农业,特别是有机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表示,有机蔬菜食品企业在扩张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瓶颈,如果企业做配送,可能会慢慢发展成一家重资产企业。另外,这种模式可能不具有复制性,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可能容易推广,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会比较小。所以,企业的收入规模、盈利能力将来可能会面临瓶颈。初期可能发展很快,但是到一定阶段后很难再增长。毕竟这种高端需求相对来说整体规模较小。而且,有机农业的标准较严格,种植成本较高,所以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贵几倍,这样会进一步限制需求。尽管不断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是农业生产自身的一些固有特性,仍然为该领域的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性。肖说:“比如农产品相对较低的利润水平,农产品的生产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生产流程标准化程度较低,产品质量可控性较低,农产品价格的浮动较明显等。”像现代农业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真正做起来成本并不高,利润是传统农业的许多倍。

有机农业范文10

有机农业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要求最为严格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有机农业的概念定义起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德国和瑞士两国的科学家率先提出的[1]。依照国际食品法典,“有机农业的首要的目标是实现土壤活性、植物、动物和人这一相互依赖的共同体的健康和生产力的最优化。有机食品生产者、加工者和零售商只有坚持标准,才能保证有机农产品的真实性”。根据这个定义,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动植物生产中不采用任何形式的基因工程,严格遵守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的原则,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系统平衡,应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学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2];它是一个过程导向的、而不是产品导向的生产系统,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限制使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消费者购买有机产品主要是基于对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利益的认识[3]。

2有机农业发展意义

近年来,伴随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作物单产也大幅度地提高,但长期大量施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添加剂的等化学物质,大大抑制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近50年来,我国高等植物己灭绝了高达200多种,脊椎动物也灭绝或可能灭绝了10种,目前仍有约4600多种高等植物,4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威胁。大量化肥的使用流失汇集到湖泊、水库、河流,造成水体污染,通过水循环进入土壤,使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降低,形成板结、沙化,引起水土流失[4],受到污染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中过度依赖使用添加剂,使农产品受到化学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已经引起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农业环境保护己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积极率先倡导有机农业已成大多数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主流。因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消费者对可持续农业的认识,并可以向社会提供富营养、品质高、口味好、安全的有机食品;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各区域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江西省发展有机农业的基础优势

3.1特色农产品区域优势

江西南北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全省有6个优势产业区列入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即鄱阳湖平原双季水稻优势产区、中部生猪优势产区、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产区、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产区、“双低”油菜长江中下游产区、长江流域棉花优势区。江西省根据农业部要求和自有的资源优势确定了加快建设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战略构思,分别是建设以赣南脐橙(包括南丰蜜桔、赣北早熟梨)为主的果业、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禽、以环鄱阳湖地区蟹虾为主的水产品、以绿色大米为主的优质稻、以双低油菜为主的优质油料、以无公害特色蔬菜为主的蔬菜、以有机茶为主的茶叶、以香樟为主的苗木花卉、以杜仲为主的中药材和以毛竹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等十大类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已初具规模。

3.2农产品市场优势

全省拥有大小各类农产品市场22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近200个,年批发交易额5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新建成一批规模大、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9家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绿色江西,生态江西,绿色食品”已美名远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超市货架上,齐云山南酸枣糕、恩泉茶油等赣产绿色(有机)食品销量在不断上涨。目前,中国出口欧盟的绿茶,70%为产于婺源的有机绿茶;江西供港叶菜类蔬菜占香港全部需求量1/3;黑芝麻、葛粉、茶树菇等有机食品又敲开日本市场等等。

3.3企业优势

据2009年数据显示,江西省“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已达892家,“三品”农产品总数212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16个,绿色食品658个,有机农产品750个,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有机农产品更是连续7年在全国排名第一。全省拥有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39个,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60多万hm2,列全国第二位。绿色食品合格率达99%,绿色原料基地带动农户190.2万户,户均增收500多元。

3.4成本优势

主要是土地成本、工业成本、水电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低。土地价格仅为上海1/10,工资仅为广东1/2,运输成本比西部要低,加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给食品工业园、开发区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更可降低入园食品企业的生产成本。

3.5江西食品工业科研技术有一定的优势

江西省内高校设有食品相关专业30余个,产学研有机结合,成为食品科研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江西省大力推广农产品采后保鲜、贮藏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真空浓缩技术,微胶囊技术,膜分离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现代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猪─沼─果、草─兔─稻、鱼─果─兔等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工程模式得到迅速推广,致使江西食品工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升。

4江西省发展有机农业的区位优势

4.1地理位置的优势

江西省地理位置特殊,虽位于我国中部,但地处沿海腹地,内陆前沿,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这三个中国最具活力的核心区的辐射交叉点上,东临浙江、福建,南接广东,西接湖南,北临湖北、安徽,与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港澳等中心城市相邻近,江西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广阔。

4.2交通优势

处于中部区域与经济结点上的江西,正在形成以南昌为中心,连通各市县、全面打通与相邻省份高速主通道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省内4小时、省际8小时经济圈,县(市)基本半小时进入高速公路网络,实现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由此可以看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势为江西承接三个国内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辐射,给江西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沿海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向更高层次发展,一些劳动密集、资源型产品逐步向内地转移,而江西是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最好位置。

5江西省发展有机农业的生态优势

自古以来,江西就是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农业大省,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其一,首先看其地理构造,江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大系统,可以阻断、防止外来污染;而且气温地肥、水足林密、山高湖大、污染较轻。其次鄱阳湖相对全国几大淡水湖是目前唯一没有多少污染的大湖,几大山脉毗邻地区的污染更轻,且有“六山二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俗称。其二,江西特有的自然环境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全省森林面积达1062.9万hm2,活立木蓄积量3.7亿m3,森林覆盖率超过60%,位居全国第二;有高等植物5117种,占全国17%,其中木本植物2000多种;有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13.5%,其中华南虎、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有小天鹅、金猫等二级保护动物67种;全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38处,其中部级保护区5处,省级保护区25处,市、县级保护区108处;自然保护小区5000多处,区个数在全国排第五位,保护总面积达98.42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9%,基本形成了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具有典型性和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区网络。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9处,其中部级39处,总量跃居全国第一,省级60处,总面积达44.11万hm2。

6江西省发展有机农业的资源优势

6.1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决定农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江西省农业气候资源总的特征是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雨水丰富,日照充足。江西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8%,山区气候丰富多样,其特点是山区夏季无高温危害,有利于种植反季节蔬菜,雨量分布较均匀,有利于亚热带作物和林木、花卉生长;冬季山区逆温层的存在,可使一些高效经济作物、果树安全越冬。我省丘陵山区丰富多样的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分层利用、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特色食品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6.2水资源

江西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中间盆地舒缓,北部低洼,湖湫棋布,贯穿江西全境的赣、抚、信、饶、修等五大江河水系汇集于北部,形成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可以阻断、防止外来污染。全省境内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据2006年数据显示,江西水资源量1630.0亿m3,占全国水资源的6.4%,人均水资源量为3768.7m3,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均居全国第7位。另外,江西境内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其水质优良,水域总面积达167万hm2,占全国内陆水域面积的9.34%,可养殖面积达36万hm2。江西不仅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总体良好,据2009年数显示,我省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80.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6.3山地资源

江西是以丘陵山地为主的省份,根据江西省森林植被资源遥感调查结果,2010年森林覆盖率已达63.1%,居全国第二。全省坡度在25°以上的有林地面积为1.3711万hm2,占坡度在25°以上面积的93.35%,应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约为9.12万hm2。海拔500m以上的中高山区是江西省天然林所在地,对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利用山区夏季温凉、冬季逆温层存在的特点,有利于在赣东北、井冈山、九岭山区和南岭山区发展有机茶、森林有机蔬菜、林药、林木花卉等山地经济产业。

6.4农产品资源

江西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地方名优特新农产品繁多,如享誉古今的鱼米之乡、中国茶叶之乡、油茶之乡、猕猴桃之乡、白莲之乡、蜜桔之乡、脐橙之乡、乌鸡之乡等;还有众多的水禽、珍禽和家禽六畜是食品开发的宝库,优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为将把特色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绿色(有机)食品工业列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7江西省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优势与定位优势

7.1政策导向优势

如何把优势资源变为优势经济,江西在为之努力,这也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001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定位。2003年,省委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树立“生态也是财富”的观念,提高江西绿色GDP水平。2004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中兴特色产业”的新路,推进江西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战略决策。2005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为推进江西的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工作方针,明确了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强工业与农业关联度的基本思路。2008年,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着眼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吴新雄面对记者的提问,曾坚定的回答:“江西发展生态产业是出路,坚定走‘绿色崛起’的道路”。这更加坚定了要把第一位的优势资源转变为第一位的优势经济,振奋了全省人民以之为奋斗目标的信心。江西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提出江西将继续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创新创业江西、和谐平安江西,以绿色为切入点,认真研究绿色(有机)食品发展的新思路、新任务、新方法,以着力推进“公司+基地+专家+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模式为重点,以质量、效益、安全、生态为目标,通过实施“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以努力实现江西绿色食品既快又好的发展。明确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在全省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中重要地位。

7.2定位优势

7.2.1行业发展思路定位

按省委省政府指出的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指导思想,以结构调整和食品安全为主线,围绕适应城市食品多样化,农村食品商品化,饮食社会化、营养化,传统食品现代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三个环节,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适销对路和引导消费需求的新产品,通过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使食品工业向集团化、科技化、绿色化的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7.2.2发展重点定位

一要巩固优势重点产业,继续抓好酿酒、烟、饮料、罐头等特色食品,做大做强;二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着重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三要结合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四要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传统食品改造步伐。

有机农业范文11

宝应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200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有机食品基地县,并荣获国家食品安全政府特别贡献奖。跨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富民为核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培植壮大绿色经济,着力构建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努力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

突出平台建设。打造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早在2003年,我县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有机产业发展规划,专门编制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计划,在先期建设的4个有机食品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全县陆续建成并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36个,面积近10万亩,并形成了运西有机稻米、有机蟹、有机猪,中部有机鹅、有机猪、有机蔬菜和东荡有机三大有机产业规模化基地,共12个有机产业园区。

在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着眼于进一步提高有机产业的集聚度,将境内京杭运河以西至宝应湖约120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建设成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其中,核心区80平方公里。2007年1月,该区域又被批准为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宝应有机农业核心区,实行两区合一规划建设。重点建设“六区一中心”。即“中国十大名蟹(高效特水)养殖区、生猪良种引繁区、有机稻米种植区、绿色蔬菜种植区、花卉林果种植区、生态农业度假区和有机食品研发中心”,逐步实现了有机稻米、有机水产、有机蔬菜、有机畜禽、有机林果产品系列化。

突出龙头带动。打造有机农业加工基地。近年来,我们按照“政府规划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全县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加大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申报有机食品加工资质,并从征地、融资、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其成为全县有机产业的“火车头”。目前,粮油、藕制品、蔬菜、畜禽四大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群体年产销规模超25亿元,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同时,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以中国宝应荷藕节和国内相关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先后有泰国、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和国内多批客商来宝应考察洽谈,宝泰米业、兴泰农牧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现有农业特色资源优势。梳理产业链条,围绕上伸下延,引进龙头带动型、旗舰型和产业链项目,做长做大产业链,力争每年新增1个大型外向型龙头企业。此外,还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紧紧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立足宝应农业有机、“四水”(水稻、水产、水生植物、水禽)特色,不断整合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有机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已拥有有机食品品牌12个,涵盖稻米、荷藕、畜禽、瓜果、水产5大类12个品种,其中,宝应荷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宝应湖有机大闸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之一,安宜大米、宝应湖大闸蟹、有机藕制品成为江苏省优质名牌农产品。为进一步形成宝应有机食品的品牌声势。我们将整合全县有机食品品牌资源,集中主推“宝应湖”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突出安全监管。打造有机农业检测基地。随着有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加强质量控制,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坚持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有机产业的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机食品安全综合控制机制。在肥料应用上,推广应用减量增效控污技术,积极应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生态肥:在畜禽养殖上,推行生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畜禽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沼气工程等能源环保设施建设,积极推广“猪-沼-作物”等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同时,在有机农业项目区建立有机农业监控分支机构和检测点,着力构建以县级检测中心为龙头、镇级检测点为骨干,基地、市场、超市等快速检测点为基础的全县有机食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网络,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有机农业监控体系。目前江苏省8个地方标准中有5个在我县制定,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已落户我县。

突出市场培育,打造有机农业集散基地。开发有机农业必须高度重视区域市场体系建设,提高有机食品的品牌效应,努力实现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县已在10多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大型超市设立了有机产品销售专区(专柜),在扬州、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宝应有机稻米、有机大闸蟹等产品营销专店(点),畅通了有机产品的销售渠道。本着“高起点、国际化、实用性、盈利与服务一体化”的原则。我们将重点建设中国有机产品交易中心,该中心主要由交易、信息、价格采集、仓储、物流、招投标采购、竞价拍卖及示范基地等部分组成,交易方式涵盖现场交易、期货买卖、订单调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展销展示、团购竞价、出口贸易等,为全国各地有机产品提供一个交易平台,进一步奠定宝应在全国的有机产业集散中心的地位。

突出功能拓展。打造有机农业观光基地。当前,以“走近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旅游正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推崇和青睐。宝应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有机产业发展较快。具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在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全县已建成白鹿岛生态园、荷园2个综合型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其中。白鹿岛生态园总面积1万亩,总投资3.7亿元,集有机农业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住宅为一体,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荷园则依托原有的荷荡风貌建设,被誉为苏北的“沙家浜”。200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依托上述主要景点,开通了三条“宝应一日游”精品线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一步,我们将在完善发展上述景区的同时,重点推进部级宝应湖湿地公园建设,突出“新、绿、野、趣”四大主题,进一步提升宝应观光农业的品位和影响。

(作者系宝应县人民政府县长)

有机农业范文12

周末清晨的格罗里亚有机农产品集市人头攒动,退休老人索朗日正拉着购物筐采购新鲜果蔬。“我是有机食品的忠实用户,感觉常吃有机食品整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有改善,”她告诉笔者。

格罗里亚集市是巴西里约热内卢最早建立的有机农产品市场,最初是家庭农场自发集中销售有机农产品的场所,后来加入里约“有机之路”项目,成为有认证证书的有机农产品集市。

统计数据表明,巴西70%的有机产品通过超市渠道销售。巴西农业协会有机农业专家西尔维娅・瓦什斯纳说,有机产品不使用农药、生长周期长,因此普遍比传统方式种植的同类产品售价高。随着民众对有机产品关注度越来越高,巴西农业协会发起了“有机之路”集市项目,希望向民众提供超市有机专柜之外的更多选择。目前,“有机之路”项目在里约共设18个集市,相互错开开放时间以尽量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巴西地理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在巴西登记注册的有机农业生产商共1.5万家,有机农业用地约150万公顷。

瓦什斯纳表示,巴西政府正从两方面支持有机农产品的发展。一是用一系列法律对有机产品进行规范,生产者必须获得许可证并在州农业局进行注册;二是政府给予农民优惠政策,为他们减税、提供必要的生产工具和贷款等。

据介绍,在超市专柜和集市上销售的有机食品需贴有有机商品专用标签。该标签要求有机农产品生产者需要获得巴西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和巴西生物农业生产者协会的认证许可,且每年还要更新。

巴西的大豆、玉米、咖啡和蔗糖等农产品出口位居全球前列。巴西有机和可持续农业者协会主席刘明照是出生在巴西的华人。他介绍说,巴西有机农业近几年发展很快。2014年有机农产品出口额约为1.36亿美元,2015年约为1.5亿美元。目前,国际市场对巴西有机水果、有机食用植物油等产品需求旺盛。

尽管巴西有机农业前景看好,生产者兴趣大增,但依然存在制约因素。瓦什斯纳表示,有机产品的生产规模有限导致成本增加,农业技术和市场认知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供应:无公害有机樱桃

平度市科海种苗技术研究所,是专业从事无公害有机果品、蔬菜的科研机构,现已有30多年创建史。本所研育的黄蜜、红灯、早大果等高品樱桃,风味浓、果个大、品质佳、储期长,是各地客商争相选购的鲜食佳品。以上品种6月上市。所长陈文东敬候各地宾朋来所洽谈!

电话:0532-87368364 15553229829

地址:山东平度市济南路(原147)611部队西

供应:草莓、油桃、大樱桃、葡萄

青岛市东李戈庄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青岛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办事处(原麻兰镇)东李戈庄,合作社系平度市东部率先发展设施栽培重点示范基地;现辖果品面积600余亩。主育草莓品种有:甜宝、丰香;油桃品种有:中油4号、中油125、黄金蜜桃;大樱桃主育品种有:红灯、先锋、黄蜜、早大果、早丹及五一上市的藤稔无核葡萄。理事长刘进福敬请新老果商莅临订购!购名贵果品,来东李戈庄!

电话:0532-83355738 13165058598

供应:北京栾、海棠、法桐、榉树、樱花

平度昌汉农场位于交通发达、物产丰富的青岛平度市寥兰镇驻地南部,该农场主育的北京栾、五角枫、海棠、法桐、榉树、樱桃等景观绿化苗木,宜于城建工程、园林设计、路域美化等多种项目,且不限土壤、耐候性强。理事长邢昌汉恭候各绿化承建单位及广大种植业户来农场洽谈选苗!名优苗木,价优供应!

电话:13606396107

场址:山东青岛平度市蓼兰镇驻地南(蒲家村北)

供应:“大黄埠”牌西瓜、樱桃西红柿

青岛奥森农产品有限公司(青岛大黄埠樱桃西红柿专业合作社)位于青岛平度市三合山脚下。“大黄埠”牌西瓜、樱桃西红柿,自2008年注册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及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产品直供“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其优系良种曾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成为远近闻名的岛城名牌。西瓜品种有京欣系列;樱桃西红柿品种有千禧、富山88等。理事长吴京鑫恭候新老客商来公司参观、采购!

电话:13853259953

地址:青岛平度市明村镇大黄埠村

供应:明村西瓜

明村镇位于青岛平度市西郊,是山东半岛久负盛名的西瓜主产区。现有西瓜面积7000余亩,产品销往全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主导品种有:京欣系列、红玉系列、小凤及袖珍系列。以上品种皮色鲜绿,品质超群。欢迎广大瓜果经销商及超市莅临洽谈!

范家集西瓜批发市场理事长:郭少明

电话:136063962410 0532-86325477

供应:明村西瓜

基地盛产的青岛“明村”西瓜,品系优、口感好,堪称胶东名品。主导品种有:京欣系列及小果型精品系列。特点:不易裂果、无畸形、耐储性强。欢迎各地瓜商及超市莅临选购!

理事长:于子龙

电话:13954289305

地址: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明村镇大小河子

供应:京欣、红玉西瓜

青岛平度市东卢家瓜果基地,位于胶东西瓜第一镇、山东西瓜产业第一品牌名镇――明村镇驻地西南部。该基地西瓜面积1000余亩,形成大拱棚、高温棚、小拱棚等系列化、产业化种植模式,是明村西瓜重要产区之一。主要有京欣、红玉、蜜童等。以上品系5月1日大量上市,欢迎各新老瓜商前来选购!

理事长:卢德龙

电话:13954299966

供应:大泽山樱桃

“泽山”樱桃,产自风景秀丽的“中国葡萄之乡”――山东平度市大泽山镇西岳石;该基地已有百年樱桃育植历史,产业发展独具模式,特产风味众口皆碑。基地辖区面积已达千余亩,每年5月1日-6月1日为集中上市期。主要品种有:红灯、黄蜜、雷尼、红宝石、早大果、拉宾斯等。欢迎来基地观光、选购!

理事长:李青叶

电话:13954269677

供应:大樱桃

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所里头,凭借山区地理优势,把樱桃产业发展成为高端品牌特色产业,成为全市林果业的龙头示范区。基地现有植果面积600亩,总产可达300万斤。品种有:红灯、黄蜜、红蜜、大紫、红艳等20多个品种,4月中旬陆续上市。

理事长王虎携全体果农诚迎广大果品经销商莅临洽谈!

电话:13808964535

供应:地瓜苗、芽

青岛君红地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系“青岛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定点科研单位。该社专业从事各种名、优、新、特地瓜良苗的培育、供应、扩种业务。主要品种有:“君红”牌龙薯9号、济黑1号、京薯6号、红香蕉、烟25等红、紫薯品系。5月1日前面向广大种植业户优价供应。欢迎来社参观、选苗!

总经理:徐寿斌

电话:15966921026 13730938035 0532-83355820

地址:青岛平度市白沙河办事处(原麻兰镇)姜家观村

供应:“钟楼湾”牌大棚油桃

青岛市东山前油桃专业合作社,位于平度市白沙河办事处(原麻兰镇)东山前,由于受其“金泉山”、“云台山”天然屏障的陪护,这里气候好,回春早,油桃产业闻名遐迩!本社现有三处设施栽培示范区,油桃大棚达160个并建有全天候便商服务大市场,深得广大客商的信赖与赞誉。主供品种有:“钟楼湾”牌中油4号、5号、9号、新世纪及126、20-18等。理事长胡美英恭候各地果商莅临交易!

电话:13793259905

供应:红灯、红蜜、黄蜜、先锋大樱桃

青岛平度市云山镇前曲戈庄果品基地,以其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设施栽培优势而久享盛名。以红灯、红蜜、黄蜜、红艳、早大果、拉宾斯、先锋为主产品种的樱桃特产,普具果面亮丽、风味浓香、货架期长之优点,堪称鲜食佳品,深受消费者厚爱。

理事长何振强恭候广大果商莅临订购!

电话:0532-83343868 13963975180

供应:大尹家“五龙亭”牌油桃、蜜桃、鲜桃、葡萄

青岛玫瑰苑山庄,创建于2013年,位于中国葡萄之乡,国家地标保护示范区――山|平度市大泽山镇大尹家东首“五龙亭”。为突显产业特色,山庄按观光采摘设计规划,利用自身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育有高、精、新果品达30余种,占地380余亩。有8月份采收的“中油8号”油桃、“映霜红”蜜桃、“金秋红”鲜桃;9月份集中上市的葡萄品种有:“玫瑰香”、“泽山1号”、“金手指”、“红宝石”、“醉金香”、“红提”等20余种。以上特产品质极优,货架期长。敬候新老客商来山庄采摘品尝!

总经理:徐维龙

电话:13505426811 13953216132

供应:“泽山”大樱桃

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高家,系胶东地区八方闻名的大樱桃生产基地,且规模大、历史久、品种全,被誉为岛城鲜果第一品。主要品种有:意大利早红、拉宾斯、早大果、黄蜜、友谊、红蜜、龙宝等。理事长高兴春携全体果农恭候各地客商莅临游览选购!

电话:13465849527

供应:玫瑰香、巨峰、藤稔大棚葡萄

青岛平度市蓼兰镇前于家大棚葡萄基地,始建于2011年。基地精育的藤稔、玫瑰香、巨峰等葡萄新品,全部采用有机肥滴灌无害化管理技术,其特点不仅味美可口、品优耐储,且穗大粒饱、致密淳厚、含糖量高,实属各地客商抢购之鲜食佳品。以上产品市场优势明显,每年4月中下旬可批量销售。理事长于振先恭候新老果商前来洽谈订购!相同的品种,不同的品质!

联系电话:18562701095

供应:毛粉、大红西红柿

青岛陶家堡蔬菜产业基地,是胶东地区颇具规模的无公害蔬菜产业中心基地;现育大棚西红柿面积1000余亩;特产品优耐储,享誉度高,备受广大客商青睐。常年主供品种有:“毛粉”、“大红”等系列西红柿,理事长王述让敬候各地菜商前来参观、订购!

电话13608984823

地址:山东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陶家堡

供应:“斗元”牌速冻保鲜辣椒、韭菜、胡萝卜、大葱、白菜

青岛斗元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驻地。始建于2003年,总投资1000万美元,占地26000平方米,厂房18000平方米;辖有2000吨恒温库、18000吨低温库,标准化生产车间3个,年生产加工速冻蔬菜20000余吨,保鲜果菜6000余吨。主要品类有:辣椒、大葱、韭菜、胡萝卜、土豆、山药、白菜、苹果等。公司先后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HACCP食品管理体系认证,荣获“斗元”牌马德里商标注册证书,系青岛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董事长赵丕友诚候中外客商前来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