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影经典对白

电影经典对白

时间:2023-05-29 18:21:39

电影经典对白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1

[关键词]冯小刚;喜剧电影;人物对白;幽默

冯小刚是我国著名的导演,他也是我国喜剧电影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有很多,其中喜剧电影最为独特,冯氏著名的影片主要有《没完没了》《甲方乙方》《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喜剧影片,并且每一部影片都取得很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影片中那些幽默风趣的经验对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以冯氏喜剧电影中人物经典对白为实例重点分析经典对白中的语用分析。

一、冯氏喜剧电影中语言的魅力

(一)思想的魅力

幽默的话语并不是指说话的内容引人发笑,而主要是指说话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而人们只有真正领悟谈话的内容,并感悟到社会的错讹或者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才会展现快慰的笑容,发出灵智空明的笑声。这种说话方式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更多的悟性中的快乐,而且也会表现出说话的深度以及内涵,这种悟性的快乐并具有内涵的话语才真正属于幽默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种幽默才能使喜剧电影在各种形式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冯氏喜剧电影的幽默主要是来自将语言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不协调,其将移接、失重、倒反、婉曲、夸张、对照以及双关等巧妙结合起来,运用到各种电影人物的对话中,能够让观众通过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对白悟出一些深意、品味出一些风味。

在冯氏喜剧中很多幽默风趣的台词与先进的高科技有很大的联系;比如在《手机》中,有一段台词说什么农村社会交通通信技术不发达比通信技术发达还要好,很显然这样的台词主要采用错位的手段,与常识有很大的反差。并且在《不见不散》中通过说中国姓名与外国姓名的顺序不同竟然牵涉到人生态度不同,这很显然姓氏的差别和人生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更别说可比性,而冯氏喜剧中为了体现出语言的独特以及风趣,采用牵强附会的原则,充分体现出语言的风趣幽默,这些思想内涵比较巧妙、含蓄地蕴涵在话语中需要观众体会才能明白蕴涵的真谛。

(二)情感魅力

幽默对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对于自身或者别人的缺点带有嘲笑味道,这点与喜剧电影中的讽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幽默不等于讽刺,幽默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同情于所谑之对象。”幽默在嘲笑中是蕴涵着同情,而讽刺则在嘲笑中不近人情。

在冯氏喜剧电影中无论是嘲笑他人,还是嘲笑自己的语言对白,基本上都属于绵里藏针,这些语言中包含着理解、同情,并显得比较含蓄、委婉:

“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

“报告,我的IQ你用不了。”

在《天下无贼》中嘲笑毛贼的愚蠢和无知,他居然把IQ和IC、IP卡混为一谈。这些幽默诙谐嘲笑的语言中都具有含蓄委婉、“谑而不虐”,并且给观众的感觉也是温暖的,富有极大的同情心。冯氏喜剧电影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以及人物台词充满了情感的魅力。

(三)人格的魅力

对于幽默的理解:幽默既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更加体现出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些事情的反应可以采用快乐、超然的态度进行面对。幽默有一般喜剧缺少的一种高尚以及庄严的内在物质。冯氏喜剧中主要的人物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一般人物,比如在《没完没了》中出租车司机,《不见不散》中的漂泊者刘元等,他们都是普通人,并且他们也有许多缺点以及不足之处,但是他们还有善良、有爱心以及乐于助人等优点。对于这些普通人,冯氏喜剧给予他们一种平民的性格,这种性格就是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一切事物,这种幽默是用语言无法表述的。

在冯氏喜剧中这种人格的魅力,不仅从他们的心理上战胜了一些不平凡不如意的事情,他们不但没有采用悲观的情绪进行怨恨,抱怨,而且采用积极乐观的心理对待,反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因此这样的人物形象以及人格魅力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冯氏喜剧电影中的经典对白

与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主要是指交际双方为了会话、合作顺利进行,以达到共同沟通的目的而必须相互配合,共同遵循的某些原则。会话合作原则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主要是指谈话内容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证据,保证谈话内容的准确性。

2.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主要是指谈话的内容都是需要的信息,信息不能超出谈话内容。

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主要是指说话的内容应该简单明了,清楚明白;并且还应该具有条理,避免出现啰嗦、含蓄的话语。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主要是指所说的具体内容应该与话题相关。

如果在实际的交谈中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极大程度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但是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情况,在冯氏喜剧电影中很多经典的对白,故意采用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从而使喜剧产生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一)违反质的准则

质的准则主要是保证会话内容的真实性,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往往人们故意违反质的准则,如果在特定的某种情境,故意违反质的准则,则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在冯氏喜剧电影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如在喜剧《没完没了》中幽默风趣的话语不仅为电影平添了几分感彩,而且也让人们感觉到语言的独特性。比如在一段台词中人物甲和人物乙在门前聊天时的对白,在甲方夸完乙方这人不错后,而乙方对甲方夸奖时,观众会认为乙方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一定会夸甲方漂亮、善良、关心人、会照顾人等一些赞扬的话语,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乙方竟然把甲方夸成为女流氓恐怖组织,在平常的说话中如果这样说话别人肯定会说你是神经病,但是在冯氏喜剧中运用这样的台词却得到观众的赞赏,从这段对白中可以看出这种对白明显是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但是却产生极大的幽默感,得到观众的赞扬。

(二)违反量的准则

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中量的原则,这种语言交际方式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极大产生幽默的效果,而在冯氏喜剧电影中经常运用这种故意违反量的准则,例如《非诚勿扰》中的一段经典对白:

甲:那你先走吧,我再坐会儿。

乙:行,那……再见。

甲:再见。

乙:哦,不对,咱俩不会再见了。那就……好像说永别了也不合适。

甲:你可真够烦人的。

乙:其实性质是,那就不见了。

这段语言对话中主要采用违法会话合作原则中;量的原则,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谈话的内容已经超出会话中需要的信息,并且乙方不耐烦的说“再见”,还通过各种说法解释“再见”,让人感觉到啰嗦重复,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的情节,乙说这段的前提是在相亲中得知自己被甲方欺骗后说出的愤愤不平的话语,通过这种违反量的准则来表达人物心中的愤怒,看似多余,但是却具有蕴涵着丰富的含义,引人深思,体会此种的韵味和含义,从而可以也体现出幽默的感彩。

(三)违反方式的准则

故意违反方式准则也可以使对话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在《大腕》中的一段对白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甲:境界是什么意思?和尚总是说这个词,我不知道怎么样翻译给他听。

乙:能够达到的程度。

甲:可以说具体一点吗?

乙:这是你,这是我,这是泰勒,这是佛,你能看这么远,我能看这么远,泰勒能看这么远,佛能看无限远,这就是境界的不同。佛的境界最高,泰勒的境界比我高,我的境界比你高,你的境界最低,成语叫“鼠目寸光”。

在这段对白中主要是甲向乙进行询问“境界”的意思,而乙的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能够达到的程度”。这种回答很明显违反方式的准则,并且这种回答很难让甲方理解,当甲方让乙方具体解释时,乙方却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最后还用“鼠目寸光”讽刺甲方,这种对话方式不仅不会影响语言交际,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语言的效果,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四)违反关系准则

在会话合作原则中,关系的准则主要规定在说话时,不要说与话题没有关系的话,但是在实际交流中,很多时候某一方提出的话题,对方不愿做出正面回答时,似乎答非所问,但这就是对方问题的回答,在冯氏喜剧电影《非诚勿扰》中有一段经典对白:

秦奋:梁笑笑,真是你啊。咱们真是冤家路窄。

梁笑笑:请你继续往前走,不要挡住后面的客人。

秦奋对梁笑笑打招呼,而梁笑笑以空姐身份提醒秦奋登机入座,这种回答好像与打招呼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却充分体现出梁笑笑对秦奋的调侃的不满。这种方式不仅使与对话没有任何关系的回答表达出更加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且也充分体现出语言的幽默。违反关系准则这种方式在本片中还有一段比较经典的对白:

范先生:二位都是风险投资的行家,个人对风险投资有个浅见。咱们共同探讨啊……我以人格担保,这个产品投资它,太有风险了,特别适合你们这些风投的口味,是高科技板块上市,是划时代的产品……

风险投资人:我就用它跟你猜拳,我要是赢了,麻烦你把它扔到海里去。

在这段对白中风险投资人打断没有具体说买或者不买这个产品,而是与范先生进行猜拳,这不仅违反了方式准则,而且也是为了让对方停止推销,这种拒绝方式更加彻底,而且还极大增加了对白的幽默风趣。

三、结语

冯氏作品喜剧效果主要通过直观简洁而著称,不仅体现在经典台词和语言中,而且简单的几句对白就可以使电影无论是在情节的衔接或者叙述事物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在冯氏作品中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迎合观众的口味,准确把握观众的兴奋点是冯氏作品成功的重点。在冯氏喜剧作品中幽默风趣对白,不仅充满独特的魅力,而且也极大地释放人们的精神和心灵。

[参考文献]

[1] 严芳.冯小刚电影人物台词的语言分析[J].科教文汇,2008(12).

[2] 夏中南.冯小刚的修辞——拆解电影中的冯氏幽默[J].电影,2005(03).

[3] 郭立建.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经典对白的语用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4] 田春英.从会话合作原则解读冯氏喜剧中的幽默——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J].科技信息,2011(12).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2

[关键词]戏仿;《白雪公主与猎人》;《白雪公主》

2012年6月1日在美国上映的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颠覆性地创造。电影借用了童话中的人物与情节,但是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却大相径庭,影片从现代人的观点出发,叙述了一个“公主复仇记”的故事,从后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形式来看,它是对经典童话的戏仿。《纽约时报》曾有如下评价:它们都是时下的银幕风向标,摒弃了20世纪迪斯尼将惊悚民间故事改编成温馨的卡通音乐剧的创法。 这些经典翻拍似乎在颠覆原著;但事实上,它们又回归到了故事的本来面目。

一、关于戏仿与《白雪公主》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戏仿,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戏仿通过对经典文本的人物、情节等方面以谐拟的方式重新刻画,赋予经典人物时代特点,属于艺术的二次创作。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就是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戏仿。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戏仿经常被运用于多个艺术领域,如建筑、文学、音乐、电影等多方面。本文只限于探讨戏仿在电影中的运用。

“戏仿技巧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亚里士多德把戏仿定义为处于竞争心理的对于史诗的改写。后来才被后现代作家所推崇,成为他们常用的手法之一。”[1]然而在文学史上,戏仿始终不受到文人和评论家的青睐,因为它颠覆传统,是一种嬉戏的幽默态度。后现代主义作家常用这一手法,以突出被戏仿者弱点,具有很强的颠覆性。戏仿并非简单的模仿,“戏仿很难做到既要近似原型,又要刻意扭曲其主要特征,一定要保持这两者的微妙平衡。因此,一般作家视之为次要的艺术手法,因为,只有具有独创性的作家才能成功地应用这种手法。其实,绝大部分的戏仿都出自才华横溢的作家之手。”[2]

白雪公主的故事取自民间传说,后经格林兄弟七次修改写成《白雪公主》,并收入在《格林童话》中。自19世纪发表以来,白雪公主的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因为恶毒的继母妒忌其美貌而逃到森林,遇到七个善良的小矮人,在他们的帮助下,白雪公主最终克服了继母的咒语,找到真爱的王子,《白雪公主》也成为童话中的经典。1937年,迪斯尼公司还以其为基础,制作了极具唯美主义色彩的动画片《白雪公主与小矮人》。作为经典童话,《白雪公主》也经常被改编成电影。仅2012年就有两部根据其改编的白雪公主电影上映,一部是2012年3月30日在北美上映的《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另一部就是本文要讨论的《白雪公主与猎人》。在该影片中,公主、王后和猎人的形象都被颠覆性地改造,形成了对童话《白雪公主》的戏仿。

二、《白雪公主和猎人》中人物形象对童话的戏仿

(一)电影中白雪公主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白雪公主一出场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美丽。“公主的皮肤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雪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公主七岁的时候,她长得比明媚的春光还要艳丽夺目,比王后更美丽动人。”[3]魔镜告诉王后白雪公主比她更美丽,也正是白雪公主的美丽招致继母的嫉妒,甚至继母要除之而后快。此外,白雪公主单纯,轻信他人,遇事缺乏分析判断,智商几乎为零,以致王后的数次引诱都屡屡得手。白雪公主吃了王后化装成的农妇给的毒苹果后,倒地死去。后来王子经过安葬白雪公主的小山,无意中救活白雪公主。从此王子与公主结婚,生活充满了幸福与快乐,而王后也在嫉妒和痛苦中死去。

童话是讲给孩子听的,童话的世界往往虚幻,不真实。电影《白雪公主和猎人》运用戏仿的艺术手法,对经典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加以颠覆性改造。电影中,白雪公主依然美丽,儿时的公主也很天真,对父亲新娶的妻子充满好感。但是她在经历了丧父、丧国和被王后囚禁在北方的高塔11年的经历与挫折后,变得坚强、勇敢和隐忍。她抓住机会机敏地逃出牢笼,逃到黑森林。在那里,白雪公主跟猎人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战士,并一次次逃脱王后追兵的抓捕。最后,白雪公主化身盔甲女战士,一马当先带领着她的部队,杀回城堡,与邪恶的王后展开殊死对决。决斗异常艰辛,但最终勇猛无比的白雪公主拿着剑,亲手杀死王后,成功替父报仇,并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王国。在影片的最后,白雪公主加冕为女王,所有的臣民都向她朝贺,俯首称臣。

电影将众所周知的经典白雪公主进行蓄意改写,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是对童话中白雪公主的戏仿。通过戏仿这一手段,艺术创作者解构了传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重构了后现代社会的现实和道德审美观。在童话中,公主美貌、纯洁,符合以男性为主导社会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白雪公主缺乏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掌握,她始终都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等待别人对她的拯救。最终是王子用爱情拯救了她,并通过婚姻给予她快乐与幸福。但是在后现代社会中,白雪公主注定是要失望的,因为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现实没有英雄,白马王子对绝大多数女性而言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当代女性想要获得幸福,并不能光依赖美貌,更不能指望有王子的降临,拯救自己于水火中。而应该是自立自强、坚强果敢,主动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电影中白雪公主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纯洁羔羊了,在经历了丧父、丧国和遭囚禁的悲惨经历后,她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怀抱一颗坚强复仇之心,主动抓住机会逃出牢笼,并在猎人和七个小矮人等人的帮助下,杀死篡位的王后,替父报仇,最终把王冠戴在自己的头上。可以说,电影中的白雪公主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最终的幸福,而非什么所谓的王子,她的形象符合当代社会对女性的道德审美观,是对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的成功戏仿。

(二)电影中王后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人物形象往往比较简单,非好即坏。好人的代表一般是王子公主,而坏人的代表则是继母、巫婆和王后等嫉恨别人的人。在童话《白雪公主》中,王后集后者三重身份于一身,是典型的反面女性形象。在童话中,白雪公主的继母本身就是女巫,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而处心积虑要置其于死地。王后的坏源自于她的女巫身份,“荣格学派认为,女巫象征了‘男性的女性意向的黑暗面’,具体来讲就是荣格所强调的阴影原型。‘阴影原型是无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的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4]

电影中的王后虽然也是女巫,也同样嫉恨白雪公主的美貌并要杀死她,但电影在童话原形基础上进行了再度创作,深入挖掘人物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向观众塑造一个形象更为饱满,更为真实可信的王后形象。在电影中,王后名叫拉文那,她的最先出场是楚楚可怜的战俘形象,让国王为之一见倾心,当即决定带回城堡娶她为妻。之后王后露出狰狞真面目,其所作所为可谓凶残毒辣,令人发指,但影片也交代了王后行为的背后原因。

首先,在和国王结婚之前,王后对小公主说:“我也失去了母亲,当我是小孩的时候,我无法取代你的母亲,永远不能。”其次,王后儿时亲眼见亲人被杀,喝下了魔咒使青春常驻。她对弟弟说:“你记得我们小时候,像那些乞丐一样,沿街乞讨那段日子吗?”一般说来,一个人幼时的遭遇对他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拉文那幼时即丧母,说明她缺少爱和安全感。此外,亲眼见亲人被杀、沿街乞讨的遭遇也在拉文那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为她成年后的凶残做了合理的注解。 再次,在新婚之夜,她对国王说:“我曾被一位像您这样的国王糟蹋过。我取代了他的皇后……一个女人永葆青春美丽,世界才是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拉文那之前受过男人的伤害,对男人心中存有恨。她手起刀落,杀死国王后,用诡计把她的幽冥军引入这个国家,夺取了王位,把公主囚禁在北方的高塔之上,并用残暴手段统治国家,大地生灵涂炭,人民相互残杀。

童话中王后的邪恶是来自于她的女巫身份,而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作为当下的一部戏仿经典童话的电影,就王后这个角色而言,更多的是从人物的童年遭遇和过往经历去挖掘人物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让人觉得既可怜又可恨,比童话中的王后形象更具说服力。

(三)电影中猎人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猎人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他本是王后派去杀掉白雪公主的男子,最后他心软放掉了白雪公主,才引发了后面的故事。但在电影中,猎人的形象被浓墨重彩地加以改写和塑造,用戏仿的艺术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再次创作。猎人从童话中的配角变成了电影中的主角,从电影的名字——《白雪公主与猎人》,我们也可以得知,猎人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在电影中,猎人是悲剧性的英雄人物,自从他的妻子被白狼杀害后,他一直痛苦无法自拔,整日酗酒度日。猎人在森林里的生存能力比任何人都强,因此王后命令他去杀死逃到黑森林的公主,并许诺使他妻子死而复生。当猎人发现自己受到王后的欺骗后,和公主一同踏上了逃亡之路,还在此过程中和公主结成一对非凡的盟友。在影片中,猎人和公主的关系亦师亦友。他教公主森林生存技巧,训练她成为一名战士,并帮助她摆脱王后派来恶势力的追捕。鉴于影片中王子的出现,公主和猎人之间并不会产生爱情元素,公主依然把爱情留给了王子。在公主吃了王后给的毒苹果假死后,猎人承认他喜欢公主,并轻吻了公主,使公主复活,这令观众大跌眼镜。因为在原版童话中,王子是公主的梦中情人,是王子让公主复活,而在电影中却变成了猎人,猎人的形象在电影中可谓颠覆性地创造,戏仿手法的运用让猎人的形象更生动具体,也让人们对于他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结语

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运用了戏仿的艺术手法对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进行了颠覆性创作。影片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它包裹着童话的外衣,更重要的是她讲述了一个少女在逆境中的成长史以及同邪恶势力激烈斗争的故事。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遭遇逆境和困难,每个人都在逆境中经历着成长与蜕变,如何战胜困难,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学习并接受各种残酷,战胜心魔,这是童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折射,也是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所要向我们所传达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黄荣.论《白雪公主后传》中女主人公的戏仿[J].科教文汇,2010 (08).

[2] 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M].杨武能,杨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3

[关键词] 《大话西游》;音乐效果;电影魅力;巧妙融合

《大话西游》是周星驰20世纪90年代十分优秀的一部电影作品,深刻影响了一代人的喜剧观念,虽然至今过去已经十几年,但是这部经典作品依旧充满魅力,受到众多人的喜爱。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优秀的剧情、演员的精湛演技、搞笑的周氏无厘头风格之外,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也十分巧妙,对电影本身而言达到了增光添彩的效果。电影中所应用的众多音乐与剧情、感情达到了美妙的和谐,让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也给现代喜剧艺术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面我们结合电影中音乐的巧妙运用对二者融合彰显影片魅力略作探究。

《大话西游》音乐效果与电影魅力解析

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来说,它会带给观赏者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享受,带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和体验,与观赏者心灵产生共鸣,从而让人感受到电影的艺术魅力,作为一部风靡十几年影响了两代人的优秀喜剧电影作品《大话西游》来说,它的成功就是如此。这部电影的音乐魅力集中在情感效果、画面效果与流程效果上,配合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出众的剧情以及恰到好处的音乐运用成就了一道艺术文化大餐。

音乐作为构成一部电影的必要骨架,是传达创作者和表演者情感的重要桥梁,也是引起观赏者情感共鸣的关键手段。对于电影而言,想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快速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就必须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情感引发波动,音乐无疑是最快、最有效也最经典的手段之一。[1]《大话西游》中,音乐的锦上添花效果十分明显,成功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比如在晶晶与牛魔王订婚这一段,这时候的至尊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他开始忧郁,开始思考,想要找回那个心爱的晶晶,想要夺回深爱的紫霞,于是他踏上了寻找月光宝盒的道路,但是历经坎坷,最终却并未能如愿,最后在无尽的怅惘与哀叹中醒悟,月光宝盒不行,至尊宝不行,只有那个自己一直逃避着的孙悟空的命运才能够与牛魔王抗衡,才能够重新夺回自己期盼的一切,但是这对于曾经无限抗拒的至尊宝来说是多么讽刺,于是,他做出了选择,曾经快乐无忧无虑的至尊宝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能、无可匹敌的孙悟空,想要获得,就必须付出,即使需要背负无尽的痛苦。在这一段,影片中使用了音乐《一生所爱》来展现至尊宝无奈又痛苦的情感选择,动人的音乐下,看着曾经无忧无虑耍宝卖萌的至尊宝变成沉稳可靠的孙悟空,不得不说,让人心下怅然,眼泪夺眶而出,爱情是什么呢,在拥有爱情又失去爱情之后,还剩下些什么呢?至尊宝抑或孙悟空内心的无奈悲痛乃至郁结,成功引爆了影片的一大泪点与虐点。情感传达中,音乐与电影画面和对白的结合,尤其是最终至尊宝选择戴上金刚圈那个画面,让无数观众欷感叹泪洒影院,成为银幕经典。影片中像这种情感与音乐的配合表现还有很多,比如至尊宝对紫霞仙子那段最经典的爱情告白配乐、紫霞出走时的伤感眼泪与哀伤弦乐、牛魔王出场时的急躁鼓点等,都很好彰显了电影与音乐结合的魅力。

电影是视觉艺术,它最经典的魅力就是直观的画面冲击,这种直接刺激视觉的强烈冲击配合音乐将会给人带来十分难忘的艺术感受。画面优美时音乐舒缓或者轻灵让人过耳不忘,内心宁静;画面血腥残暴黑暗时音乐浓重压抑,让人紧张激动,可以说,画面与音乐的配合正是成就电影独特魅力的关键。在电影中,假如只有画面而没有配乐必然会使效果大打折扣,正是因为二者的巧妙配合,才使得电影艺术本身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2]《大话西游》虽然是老电影,但是在画面效果上却是十分出众的,电影中众多魅力独特的画面和景观让人过目难忘,电影拍摄于宁夏地区,以西北地区独有的荒漠背景为故事主体背景,在颜色上更多以荒漠的黄、太阳的热烈红、黑夜的深邃黑蓝为主体,成功营造了一种让人遐想空间无限的场景,展现浑厚的视觉刺激,尤其是在一些经典场景中,大漠、黄沙、古城、美女,更是形成了经典的画面。在展现这些画面的过程中,电影配乐大量运用了二胡、洞箫等乐器进行配乐演奏,这两种乐器最出众的音色塑造就是荒凉、哀戚、悠远等,比如至尊宝历经情劫折磨最终在黄沙下默默远去的背影、紫霞仙子在落日余晖下黯然神伤的情景抑或众人在沙漠中的奔跑与厮杀、古城中波折不断的婚礼现场等,在这些画面中,二胡、洞箫等乐器营造凄凉氛围让哀伤更加浓厚、让浮躁更加难以忍受,挑动着观众内心波澜起伏的情感,营造了影片喜剧殊的绕梁古韵。[3]

《大话西游》作为一部特殊的喜剧电影,还在于它勇敢地分为了上、下两部来阐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无论是白骨精晶晶、紫霞仙子还是自尊宝、孙悟空,都在这个故事中历经波折与悲欢离合。这部电影通过运用音乐带动流程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在后期改善了前期影片上映时票房失利的结果。从流程来看,简单分为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从剧情主线来看,这种划分并未对主人公带动剧情走向产生多大影响,但是我们却可以直观感受到无论是至尊宝还是紫霞仙子他们的爱情随着时间被磨砺出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撇开时间和剧情来看,上、下两部电影音乐的同一性很好贯穿了作品全局,增加了紧密感与完整感。无论是影片开头紫霞仙子一袭轻舟衣袂飘飘地伴随仙乐般的箫声出现,还是白晶晶与至尊宝的黄沙漫天中哀戚倒地时的凄美音乐,都很好奠定了影片的基调,暗示了众多人物最终的悲哀命运。在剧情逐渐展开之时,音乐也随之延伸,紫霞仙子在为爱情与二郎神斗争时,音乐效果简单激昂,透着强烈的不和谐感,就好似紫霞仙子坚决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和激烈的反抗行为;在牛魔王妹妹与至尊宝的婚礼上,喜庆的结婚奏乐也十分嘈杂且不和谐,反映出男主角内心的急躁不安与惊慌失措;在白晶晶决意与牛魔王血战之时,至尊宝终于戴上紧箍儿化身为无所不能孙悟空大展神威之时,音乐又变得慷慨淋漓尽情展现孙悟空的英雄气概。[4]总之,在上、下两部电影中,音乐的同一性使得作品的魅力得到延伸和巩固,两部影片同一整体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展现音乐铺陈魅力的同时配合电影完成了美妙的和谐搭配。

《大话西游》中音乐与电影的完美切合

在《大话西游》这部电影中,主体音乐主要以三种类型为代表,分别是主题曲《一生所爱》、紫霞仙子人物配曲《芦苇荡》与武打场面配乐《小刀会组曲》,以这三种类型的音乐为代表,在影片中音乐与电影完美结合,共同谱写了一曲和谐而美妙的电影乐章。下面我们以这三种音乐为例对其如何实现完美切合进行简要分析。

《大话西游》上、下两部分别是《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在最初创作之时,电影的架构设想局限于一部影片,但是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和人物命运的铺陈,一部电影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为了充分将那些奇思妙想尽情展现,刘镇伟冒着极大的风险分为了上下两部电影。不过随着音乐的同一性、剧情的连贯性和引人入胜,上下两部电影不仅更加细致描写了至尊宝与白晶晶、紫霞仙子的感情,其连贯的主题曲《一生所爱》也成功倾倒了一大片痴男怨女,成为影坛经典,尤其是至尊宝对紫霞仙子的爱情告白,更是风靡了一代又一代人。影片以《一生所爱》为主题曲不仅契合影片感情基线,且多次在重要场景重复出现也成为相当具有影响力影片音乐之一,将至尊宝两次无望的爱情波折和内心的痛苦挣扎展现出来,尤其是在影片结尾,漫天黄沙、落日余晖、潇洒背影、热烈欢呼与所谓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众多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夕阳下的武士,紫霞淡淡的熟悉,让无数人欷感叹心痛难忍,《一生所爱》的词曲:“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回/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开始终结总是没改变/天边的你飘荡白云内/苦海,泛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情人别后永远再不回/无言落寞放眼尘世岸/鲜花虽会凋谢,但会再开/一生所爱忍让白云外。”舒缓哀伤的音乐和娓娓道来的如泣如诉的情感成功在影片末尾再次投下了一个催泪弹,对爱情的解读缓慢而有张力,且恰到好处,与至尊宝那落寞背影一起,成为众多影迷心中的经典,让心中情感奔流无法抑制。

《芦苇荡》在影片中出现次数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却十分经典,可以说这首曲子几乎是紫霞仙子的代言曲目,只有紫霞仙子才配得上曲子的意境。前五百年,后五百年,谎言与誓言,真实与虚假,紫霞仙子抱着至尊宝的承诺像芦苇一样随风飘荡。芦苇荡里仙乐飘飘,乘着一叶孤舟的紫霞仙子是迷茫还是凄凉,尽管容颜如花婀娜多姿,却还是逃不过爱情的桎梏与凄惨。在爱情中,这个女子的命运好似随风飘荡的芦苇,守在原地既是等待又是思念,却逃不过爱情的折磨。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像是兜了一个大圈,两人一个对爱情誓言听得信以为真,一个说得信以为真,但是挣扎到最后,却还是发现,逃不出命运的掌心。紫霞仙子对爱情的追求就像《芦苇荡》这首曲子的舒缓婉转一样,让人无尽落寞。[5]相信之前还因为电影捧腹大笑的观众到此时看到紫霞仙子的落寞也会禁不住悲从中来,从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挣扎中感受到二人的深切爱情,感受到内心的痛悔,可以说,煽情感人到极致。

《小刀会组曲》是武侠电影中经常使用的一组配乐,用过的电影不知凡几,银幕魅力显著,尤其是香港早期武侠电影,对这部组曲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作为经典香港电影,《大话西游》也是如此,影片中多次在武打场面中运用到《小刀会组曲》。这组曲子在乐器上应用古筝、琵琶、唢呐等营造豪情万丈的大气磅礴场面、哀戚婉转的悲怆场面,大喜大悲、紧张刺激、风声鹤唳、凄怆入骨等场面都信手拈来,在《大话西游》并不是特别多的战斗场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尤其是白晶晶师姐妹与牛魔王对峙这一气势恢宏的武打场景,更是成功营造出了雄伟、悲壮的感彩,同时也尽情展现了武打场面中的秀丽一面,让剧情和画面都更加扣人心弦。

总之,电影《大话西游》的成功离不开影片中音乐与电影的巧妙融合,离不开众多特色十足的配乐,由此可见,音乐是彰显电影魅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而言十分重要,对于我们研究电影艺术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房伟.文化悖论时空与后现代主义――电影《大话西游》的时空文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

[2] 崔瑜.对电影音乐民族化的理解和认知――以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音乐为例[J].飞天,2009(08).

[3] 阮津粤.论电影音乐的剧作化参与――以侯孝贤电影《最好的时光》为例[J].大众文艺,2011(12).

[4] 高勤学.气势恢宏,跌宕起伏,情感真挚缠绵――评析《勇敢的心》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08(14).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4

[关键词]电影;《傲慢与偏见》;语言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发表于1813年,至今一直在文坛上享有非常高的声誉。该部小说曾经被多国的影视艺术家拍摄成电影,在1938年到2005年之间,共被翻拍过十多次。在这些拍摄的影片中,其中尤以1940年版、1980年版、1995年版和2005年版的最为经典。这样的一部文学经典,之所以被众多导演和编剧在银幕上进行展示,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是分不开的。该部小说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镇世态进行了完美再现,同时作者运用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和文学语言对作品进行独特渲染。这样富有文学魅力的作品,在和电影艺术进行完美结合之后,便使得这部经典作品富含了文学和影像的双重魅力。本文将重点对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再现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语言揭示人性的弱点

影片《傲慢与偏见》主要向我们讲述的是四对年轻人的婚姻生活,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韦翰和莉迪亚、宾利和吉英、科斯林和夏绿蒂,其中重点对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进行了表现,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婚姻方面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影片不仅对婚姻提出了更为新颖的观点,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完美塑造,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从而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在人性中,虚伪是一个非常大的弱点,使得人的个人意愿和行为往往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是欺人和自欺的最终出发点。影片的开始便向我们展示了科斯林向伊丽莎白求婚的场景,通过伊丽莎白的话语,我们知道了她内心对待婚姻的观点,即她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对当时时代那种将女性作为附属品的观点是非常反感的。这样,我们便看到了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形象。科斯林是一位曲意逢迎的男人,他虽然觉得伊丽莎白很可爱,但是和她较少的财产相比,她所有的优点都被埋没,因此他便选择了有钱的女性,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价值。作为身处上流社会的科斯林,他觉得自己肯定能够赢得伊丽莎白的芳心,但是却遭到了拒绝。伊丽莎白说科斯林是不能够使他幸福的,就像她不能使科斯林幸福一样。通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持有的态度是爱憎分明的,将伊丽莎白的坚定立场和科斯林的丑脸进行了清晰描述,将人性中的那种虚伪暴露无遗。同时,这也正表明了人物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

在影片《傲慢与偏见》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形象是时刻处于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他们都生活在别人的外表诱惑下。吉英是善良的,她和宾利相爱之后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刻意掩饰,这样给宾利的感受便是她不爱自己,从而将他们之间的距离渐渐疏远。影片中的韦翰是一个有着华丽外表的男子,他用巧妙的语言来将伊丽莎白吸引,并将自己的冤情不断洗刷,进而对达西造成伤害。在他的话语中尽管充满了很多漏洞,但还是把伊丽莎白深深诱惑了。在伊丽莎白看来,傲慢无礼的人永远是达西。由于受到韦翰外表的诱惑,伊丽莎白对他的话语完全听信,对达西的偏见更加严重。最后,面对达西的真诚,伊丽莎白才真正明白自己所爱的人是达西。对于真相而言,它并不像事情的表象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内在和外在的原因的,尤其是那些外在的因素是最能影响人们的判断,从而会诱使他们作出错误的选择。因此,人们产生错觉是一件非常经常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从刚开始就如此。通过不断展现人们的错误行为,影片将故事情节逐渐推向了高潮,从而更好地将人性的虚伪进行揭露,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人们的过多伪装所致的。伊丽莎白对外表太在意,同时对自己有着错误的判断,因此对达西和韦翰做出不同的错误判断。在她的眼中,达西的傲慢远远覆盖了他的真诚,而韦翰的虚伪却让她感到很舒服,进而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局。然而伊丽莎白对自己的这一错误判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而是觉得自己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聪明的智慧。咖苔琳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但是她在追求达西的时候却将自己内心的虚伪暴露了很多。影片中的夏绿蒂,她对科斯林非常关心,好像这一切都是为了伊丽莎白,但是她的实际出发点却是自己的利益。影片中人们的所有行为在开始的时候就都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因此结局也终将是错误的,从而导致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背道而驰。影片中的凯瑟琳夫人在伊丽莎白与达西婚事中“忙乎”,意欲拆散他们,结果却适得其反,促成了这对完美姻缘。伊丽莎白从达西的外表读出他是傲慢的,因此对他始终持有偏见的态度,因此对达西的真诚毫不知情,还处处用语言来伤害达西。正是这样的做法,反而使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好感只增不减。通过观看影片《傲慢与偏见》,我们看到了人们心中所存在的更多的虚伪,并且这种虚伪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惩罚。

二、语言展示人物的性格

影片《傲慢与偏见》是一部通过语言来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完美展示的经典之作。在作者进行该部小说的创作时就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从而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对话,观众可以更为直观地领会到影片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影片中,夏绿蒂和吉英讨论有关和别人倾诉自己爱慕之情的话题时,她觉得这只是一件自己的事情,和命运之类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通过她们两个人的对话,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夏绿蒂的性格。通过影片对话,我们可以理解夏绿蒂之所以选择闪婚的原因就是她担心自己的婚事会被吉英抢走。刚开始和伊丽莎白认识的时候,达西便在交往中喜欢上了她。然而伊丽莎白却觉得达西曾经喜欢过夏绿蒂,从而便对他不再信任,甚至在心底对这个人非常讨厌。在奏响苏格兰小曲的一天晚上,达西为了讨好伊丽莎白便问她是否想跳一支苏格兰舞,这样的问话在伊丽莎白看来却变成了一种讽刺,因为只有在农村才跳这种舞蹈,伦敦的交际中是没有这种乡村舞蹈的。于是伊丽莎白便开始反击达西。她将达西的意思理解为对她耍的小把戏,并且一脸平淡地将这一想法隐含地告诉了达西,告诉他自己是不可能输给他的。

通过影片《傲慢与偏见》中的这些人物语言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借用人物的语言,影片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完美展现。影片中的伊丽莎白非常敏感,她有着非常犀利的语言。在伊丽莎白做客罗辛斯庄园的画面中,影片将所有园内人物的对话进行了完美展现,将他们的各自性格都非常清楚地表现出来。通过与凯瑟琳夫人的交谈,我们可以感受到伊丽莎白的那种盛气凌人。她的双脚在不断交换着动作,观众从中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讨论有关财产继承问题的时候,凯瑟琳夫人将自己的眼睛不断地在伊丽莎白和夏绿蒂之间进行转换。当伊丽莎白没有说话的时候,她便开始盯着夏绿蒂;当夏绿蒂没有做出反应的时候,她再次将眼睛盯向伊丽莎白。通过这样的语言细节,观众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凯瑟琳夫人是一位典型的局面主导者。然而对于她的这种强烈控制欲望,伊丽莎白的内心却是对其无比轻视的,她话中有话地对凯瑟琳夫人说她看到了所有能看到的。这样的敏感话语深深刺激了凯瑟琳夫人。出于对凯瑟琳夫人性格的了解,伊丽莎白的这句话只是为了对她形成刺激。通过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对话,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她们的智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锋芒。

三、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在西方的众多小说中,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幽默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特殊的语言风格。幽默语言的应用不仅是要引起读者发笑,也是对语言效果的一种有效展现,是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一种独特风格。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简・奥斯汀便运用了富有讽刺意味的幽默语言,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底。在电影情节的展现上,通过戏剧性的构思,运用了嘲讽元素,使得讽刺的意味显得异常浓厚。例如,贝内特和他太太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分歧是非常大的,但是作者却没有对此进行直接的表达,而是将这种分歧通过故事情节来进行完美展现。在女儿的婚姻准备方面,贝内特太太急切地让自己的丈夫到宾利家进行拜访,于是他便说,你自己去宾利先生家,或者带上咱们的女儿们去。但是我觉得你自己去会更好一些,因为你的姿色会更好,没准宾利先生会因为看上你而成全咱们女儿的婚事。对于自己妻子的这种心思,贝内特先生对其进行了嘲讽,同时也表明自己是不会去宾利先生家进行拜访的。后来他的两个女儿都喜欢上了军官的时候,贝内特先生的观点仍然没有发生改变。[JP]

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对于女儿的婚事,贝内特表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有年轻人来向她们求婚,他便非常乐意。在他的内心,他希望自己的女儿们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能够非常开心快乐地生活。当伊丽莎白向贝内特先生说出自己对达西的爱意之后,他被达西对自己女儿的真诚所感动,逐渐改变了对达西以前的看法。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进行直接表达,而是运用非常幽默的语言来将自己的态度进行表达,进而将电影情节推向了高潮,使得电影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富有含蓄性和深刻性。在讽刺艺术的运用上,作者简・奥斯汀不仅在表现情节的戏剧性上进行运用,同时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上也进行了完美运用。影片《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对话对于观众了解他们的性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呈现出小说中所塑造的各种形态的人物,使其富有电影的动感色彩。如贝内特先生对自己女儿的评价是,她们中的哪一个都是非常普通的,和别人家的姑娘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贝内特先生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够和普通人家的女儿一样,普普通通地,幸福快乐地生活。

简・奥斯汀是20世纪极富盛名的英国小说家,在文学界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面可以和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作者的一部经典作品,曾多次被拍摄成电影。在两个世纪之后,该部作品仍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和作者深厚的文学和语言功底是分不开的。在对人物进行刻画的时候,作者运用了极具个性化的、耐人寻味的语言。影片运用非常简单、平凡的画面将小说中的大世界进行了完美展现,同时更加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形象,令观众更能领会到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通过对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语言对话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这部文学巨作的语言特色,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价值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么孝颖,蔡君梅.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婚恋观[J].电影文学,2011(20).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5

一电子媒介时代与现代文学经典的传播形式转换

在传播学视域下,文学经典的传播、阐释和流变深受媒介形式变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起初以报刊为主传播媒介,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影视、网络等新型传播媒介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传播媒介,媒介符号与话语模式的变革也构建了不同文学经典的呈现形态,自此现代文学经典逐渐以影视这种全新的电子媒介形态进入公众的视野。下面,我们将从现代文学经典的人物、叙事以及主题意义等角度阐释现代文学经典在电子媒介中的转换。

(一)镜像语言的转换与现代文学经典人物的形象解读

影视是一种直观性的媒介表现形式,它对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中渗入了不同元素,重塑了现代文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

1经典人物性格丰富立体的跨世纪传播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顶峰,他的多部作品堪称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寓意深刻,通常采用复调的叙事模式,作品中对人物性格、形象、心理等方面的刻画复杂多变,因此,对鲁迅文学经典作品的影视改编难度较大,对导演和演员都极具挑战性。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之际,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桑弧拍摄了电影《祝福》,该片成功地将小说中的文字语言转化成了镜像语言,并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更加多维立体的再塑造,淋漓尽致地还原了鲁迅原著冷峻、凝重的风格特征,是现代文学经典改编的成功之作。影片把握住了原著人物的神韵,用形象的画面和强烈的动作,塑造了善良、忠厚、生动的祥林嫂形象,并创造性地增加了砍门槛的情节,用镜像语言更加丰富、柔和地表述了祥林嫂这个人物的精神反抗性,准确解读了原著中所蕴含的渴望民众抵抗封建专制,树立起现代意识的期待。

2经典人物形象主体意识的尴尬转换

现代文学经典一般具备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的特征,在主题上呈现出时代性与史诗般的创作风格,充分体现了时代当下性与历史穿越性的统一。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还十分注重在客观的历史语境和社会关系中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和行为,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变化来凸显人物的多元和复杂性,创造出多维、立体的人物形象。19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文学作品是现代文学中呈现出时代痕迹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茅盾的《林家铺子》《子夜》《春蚕》以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茅盾的经典作品《子夜》于1981年被改编成电影,导演桑弧在创作时承袭了原著作者的思想,影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冲突等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以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吴苏甫作为中心人物,讲述了他从雄心勃勃到破产失败最终买办化的悲剧命运,准确契合了原著的主题思想。虽然电影用镜像语言对原著中最精彩的人物细微的心理刻画进行了准确清晰的视觉化转换,但是影片还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遭受了冷遇,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赞同和欢迎。其原因在于电影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吴荪甫英雄形象与悲剧命运之间缺乏影像表述张力,在对人物的演绎过程中,未能将原著人物的艺术魅力和英雄魄力与社会矛盾的悲剧性诠释到位。经典原著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将吴荪甫这一个生不逢时的民族资本企业家的英雄形象放在当时复杂混乱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关系中去刻画,展示了他作为中国特殊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英雄代表所经历的悲剧人生是由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造成的,他的失败代表了中国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悲剧。这一人物形象在改革开放时期上映是不合时宜的,吴荪甫所代表的警示意义在此时传播难以让经济快速发展中急于奋斗致富的观众产生共鸣,以至于遭到了时代质疑。

(二)网络技术与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演绎

当代传播技术对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演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文学经典,它主要借助文学的媒介性特点,通过媒介在文学作品、作者、读者、受众之间实现某种交流与交换,以达到互通的目的,这是文学在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属性。在现代社会中,报刊、电子媒介、网络媒介、通讯媒介不仅是现代文学的一种传播性的工具,也是一个使现代文学弱化、迷失、失序、悬置与重构的后现代媒介阶段。它使现代文学经典在碎片式的微博解构、图像霸权的影视演变中丧失了原始的权威性,使文学叙事发生了形态上的蜕变。以网络技术为视角,在应用层面上运用超文本和超媒体可以对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文本结构进行无限的衍生、拼贴,使文本叙事话语得到最真实的演绎。在印刷媒介中是不能够实现任意文本的相互链接的,文本中的“目录”“、注释”“、索引”也只是一种固定式的矢量链接方式。而应用网络技术中的超连接模式的电子文本的超链接则是一种多对多的映射模式,它远远超出整个单独的文学文本范畴,可以实现任意方向上的全放射性链接。当现代文学经典文本在被移植到网络之后,拓展了叙事的包容性,打破了顺序、完整、线性的原始叙事结构,在超链接技术下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新的叙事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超文本技术使现代文学经典实现了“滑动”的超文本叙事。现代文学的网络超文本叙事突破了传统印刷媒介中的封闭性叙事系统,将现代文学叙事中的碎片信息完全由意指活动生成。二是网络超文本技术使现代文学经典形成了“复数”的超文本叙事。传统的印刷媒介中的现代文学作品在叙事中具有唯一性、中心性和统一性,是“单数”的文本叙事,而网络中的超链接技术则使得原本“单数”的现代文学文本成为了“复数”的超文本叙事。三是网络超文本技术对于现代文学经典而言是一种“可无限书写”的超文本叙事。传统印刷媒介中现代文学经典叙事是一种静止的、严肃的具有一定目的性的叙事,这种封闭的媒介使读者被禁锢在作品之外的阅读接受中,而网络中的现代文学则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可无限书写的超文本叙事。由此可见,网络时代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代文学的叙事方式,超媒体的运用突破了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接受的时代性局限,使文学文本叙事更加丰富、生动且更具时代感。

二现代文学经典与电子媒介的技术解析

1现代文学经典艺术形式的影像化处理

在当代的社会和文化转型中,以“影像”作为表征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势态,消解着文学经典的灵韵与深刻。在图像所建构的后现代话语中,以影像特有的直白与留白、运动的当下与潜在的记忆以及可视与不可视的时空结构等视觉理论中实现现代文学的视觉化创作,可以为现代文学经典的媒介形态转向提供新的视野和影像审美机制,从而建构起现代文学意义体认和影像感知体验的多语义交叉的审美范式。一些现代经典改编成的影视作品都在固定的影像框架中展示出一种与人文语境相契合的深刻文本空间形态。文学经典影视改编往往突破了传统视觉功能的感官审美属性,以直白、轻率的视听感官影像占据主导,以文本深刻的审美机制作为影像的主体,这种影视的直白与留白是对文学语义的再生。它突破了现代文学经典的单一性和文本叙事的压制,构建出影像表意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的阐释空间,使现代文学经典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实现其审美价值。在现代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中,空间的建构也是影像形式建构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将时间经度与空间纬度动态结合,是影像时空表意机制内在逻辑的一种度量,也是对运动与记忆的审美体验的重设,它为现代文学影视改编提供了文本空间叙事的重要表述方式。影像这种时空的动态叠合的叙事策略打破了单一的、线性的因果联系叙事,它用共时性的交错形态取代了以时间推进为主的历时性叙事,在多元并置的空间中多维度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感知形态。赋予影像以时空参与感,使影像运动的当下时空具备了潜在记忆无限开放的表征。

2现代文学经典在网络传播中叙事表意的拓展与变异

网络传播技术成功拓展了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功能,在电子媒介传播中,对现代文学经典叙事表意功能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超链接技术与叙事表意“互文性”拓延。互文性即文本间性,是指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它是文学作品中从文本的形成到阅读再到文学意义的生成和文化话语的参与的吸收与改造过程。在电子媒介时期,随着文本传播的效率和范围的变化,互文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时代的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树型网状叙事传播”,网络的超文本链接技术使现代文学经典实现了多维、立体的叙事模式,也使文本互文性进一步扩张,从而建构了一个超文本技术特有的叙事表意系统。二是电子媒介环境与叙事语言的“陌生化”。网络传播中的现代文学经典的文本语言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它以全新的表述形式来迎合数字时代人们的语言接受需求,增加了现代文学经典的体验感受和认知阻力,使现代文学经典叙事语言在传播中保持了生命的活力。电子媒介所建构的话语空间也使现代文学经典语言叙事更为“陌生化”。三是数字化语境推动了现代文学经典叙事模式“个性化”的演绎。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模式在数字化传播中,不仅传承了原经典部分,也对文学文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再创造和极具时代性的演绎。以互联网为主的数字媒介削弱了精英话语权,增强了信息交流频率,有效拓展了人际传播范畴,它使现代文学经典的传播更为个性化,也丰富了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模式和表意空间。

三结语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6

关键词:大头典竹;双向电泳;蛋白组学

中图分类号 Q94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41-05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obtain a clear protein gel electrophoresis,the optimal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system suitable for D.beecheyana var. pubescens was established. [Methods]The total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hydration operation mode of strip, program arguments setting of isoelectric focusing and protein amount were optimized to establish an optimal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system suitable for D.beecheyana var.pubescens. [Results] Bamboo protein spot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cope of the pH5-8. Using trichloroacetic acid - acetone method combined with phenol extraction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xtraction of the D.beecheyana var. pubescens protein. Placing the surface of strip up-side down, passive hydration mode,50μL amount of protein is benefit to obtain optimal effect of gel electrophoresis.[Conclus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 D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obtaining protein point uniform,clear, map of transverse and less longitudinal stripes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improving the resolution,provided the basis for further studies of the proteomics for D.beecheyana var.pubescens.

Key words:D.beecheyana var. pubescens;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Proteomics

大头典竹(Dendrocaiamopsis beecheyana Var pubescens P.F.Li)别名新竹、大头竹,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大头典竹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大型的丛生竹大头典竹已成为福建漳州东山岛主要的蓄水防风树种,具有很的土层固沙能力[1],完全适合在沿海沙地生长[2]。目前,对大头典竹的研究停留在生理水平上,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大头典竹的机理至关重要。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细胞、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生命活动主要的承当者[3]。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生命代谢活动的体现者,协助参与完成生命中的各项活动。随着植物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构建一个可行、可信的蛋白质技术的优化体系,来分析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性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概念最早是于1994年由Wilkms和Williams等首次提出[4],并于1995年在Electrophoresis杂志中提到蛋白质学的概念。蛋白质组学是一门从整体蛋白质水平上去研究生命重要活动的学科。随着蛋白组概念的提出,蛋白质学已经为基因表达类复杂问题提供了相当有效的解决方法[5]。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材料 从福建省漳州东山岛赤山林场截取大头典竹1~2年生侧枝扦插培育,以大头典竹长出的新叶作为实验的材料。

1.1.2 实验试剂 17cm的干胶条、碘乙酰胺(lodoacetamide)、1.5MTris-HCl8.8、1.0MTris-HCl6.8、两性电解质(Bio-Lyte,3-10,5-7)、硫脲(Thiourea)、过硫酸铵(AP)、尿素(Ure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二硫代苏糖醇(DTT)、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购于美国Bio-Rad公司;矿物油(Mineral-oil)、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chaps)、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低熔点琼脂糖(low-Agarose)、硫代硫酸钠(Sodium thiosμLfate)购于美国GE公司;β-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溴酚蓝、无水乙醇、冰乙酸、无水糖酸钠、甘油、三氯乙酸(TCA)等为国产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大头典竹全蛋白的提取 本实验采用了TCA丙酮法[6]、酚抽法[7]、参改良的SDS酚抽法[6]M行微动修改。称取大头典竹新鲜叶片0.2g,剪碎加入到球磨仪配套的2mL的离心管中,每管0.2g,并在管中加入少量的交联聚维酮(PVPP)。液氮中冷却后放入球磨仪中研磨成粉末。转移至2mL的离心管中,放入液氮中冷却。加满10%TCA/丙酮溶液,涡旋震荡。4℃的条件下,1RPM的转速,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重复用80%甲醇和0.1mol醋酸铵溶液、80%丙酮溶液清洗。风干干燥30min加入Tris-饱和酚和SDS提取液,涡旋震荡,离心,吸取上层酚相,加满甲醇醋酸铵溶液,-20℃冰箱静置,待沉淀后离心,去除上层清液,风干干燥。分别依次加入100%的甲醇和80%丙酮涡旋、震荡、离心。重复2次,直至洗干净。风干干燥30min,即得到白净的蛋白干粉。

1.2.2 蛋白的裂解 称取10mg的蛋白干粉,以1mg加50μL裂解液的比例,加入500μL的裂解液,涡旋震荡10min。超声5min,冰浴5min。4℃、17000×g条件下离心10min后,吸取上层清液,即纯净的蛋白。

1.2.3 蛋白的定量 Brafford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以牛血清蛋白(BSA)作为标准蛋白。

1.2.4 双向电泳分析

1.2.4.1 IEF 从超低温冰箱中拿出17cm的IPG干胶条放置在滤纸上15min左右,以恢复室温。从-80℃冰箱中取出保存好的样品蛋白,加入到配置好的水上样缓冲液中。小心吸取混合均匀的水化上样液缓缓地加入到水化盘中。剥开固相PH梯度(IPG)干胶条保护膜,将准备好的胶面向下轻盖于上样液上。来回晃动IPG胶条,确保胶条与水化液充分接触。放置室温条件让IPG胶条吸收10min,在水化盘的凹槽中沿着边沿加5mL的矿物油,水化24h后,进行等点聚焦。

1.2.4.2 胶条的平衡 等点聚焦后,将IPG胶条直立在滤纸上2min,待胶条上甘油吸尽后,转移至干净的水化盘中,加入平衡液1(36g尿素、2Gsds、25mL Tris、20mL甘油),平衡15min后,在滤纸上吸干平衡液1后,转移至平衡2液中,平衡15min。再将胶条转移至第二向SDS-PAGE胶上。

1.2.4.3 SDS-PAGE 分离胶浓度为10%,蛋白分析软件为PDQURST8.0.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 在大头典竹蛋白组学的研究中,蛋白样品的制备是研究蛋白组学基础而核心的步骤之一,是获得清晰蛋白点的重要技术手段[6]。全蛋白的提取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的结果[7]。因此,为了减少大头典竹蛋白提取过程中蛋白的丢失,提高蛋白的浓度和纯度,选择和优化一套适合大头典竹蛋白的提取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实验称取0.2g的大头典竹叶片,研磨粉碎后采用3种不同的蛋白样品制备方法,经SDS-PAGE检测后,结果见图1。TCA丙酮法蛋白的条带模糊,分子量在65kD以上的条带基本看不清。Tris-酚抽法和SDS酚抽法获得的蛋白条带没有明显的差异,SDS酚抽法得到的条带颜色相对更深些,蛋白分子量在15kD条带有所差异。

TCA丙酮法是提取蛋白样品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存在沉淀蛋白质互溶问题,样品中非蛋白成分很难除去,造成蛋白丢失且残留着较多的杂质[8]。通过对比3个凝胶图像,可以很明显看出,TCA丙酮法提取蛋白的电泳图谱并不太理想,蛋白斑点少,丢失严重(图2)。经PDQUEST8.0.1软件检测,TCA丙酮法提取大头典竹蛋白得到的蛋白斑点仅为168个。从图2-B可以清晰的看出,Tris-酚抽法提取大头典竹相比于TCA丙酮法蛋白斑点明显增多。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酚抽法能溶解大部分水溶性蛋白,提出的蛋白纯度较高[9]。该方法在处理含大量干扰物质的植物样品中非常有效。经PDQUEST8.0.1软件检测,酚抽法提取大头典竹蛋白得到401个蛋白斑点。三氯乙酸-丙酮法与酚抽结合法得到的蛋白斑点为647个,蛋白斑点多而均匀。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提取蛋白中的杂质,提高了蛋白的获取数量。因此,三氯乙酸-丙酮法和酚抽结合法更适合大头典竹蛋白的提取。

2.2 不同IPG胶条水化方式的比较 双向电泳的技术优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分离蛋白点,得到较为清晰的凝胶图像。而胶条的水化和运行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蛋白水化液上样的均匀程度,进而影响蛋白的上样结果。本实验采用胶面向上和胶面向下两种等电聚焦模式,并以主动水化和被动水化两种运行方式作比较,优化出最适合大头典竹蛋白上样的方式。

经软件pdquest8.0.1检测,胶面向下被动水化(图3-A)、胶面向上被动水化(图3-B)、胶面向下主动水化(图3-C)的蛋白点数分别为647个、718个、362个。从图片也可以明显地看出,胶面向上聚焦方式(图3-B)相比于胶面向下聚焦方式(图3-A),蛋白斑点更多且更清晰。在第一向电泳IEF聚焦过程中,胶面向上聚焦方式能减少胶条在聚焦时气泡的产生。因此,在胶条的运行方式上,选择胶条胶面向上的等电聚焦方式更加适合大头典竹蛋白组学的研究。

对比于胶面向上被动水化(图3-B)和主动水化(图3-C)的运行方式,主动水化的蛋白点明显少于被动水化方式的蛋白点。主动水化蛋白点丢失严重,经检测蛋白点数只有362个。选用胶面向上被动水化的运行方式分离效果最佳,得到更加清晰的蛋白点。因此,我们选用胶面向上被动水化的运行方式进行蛋白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优化的进一步研究的手段。经验证,IPG胶条胶面向上、主动水化的效果最优的结果与丁鹏[10]研究的结果保持一致。

2.3 等电聚焦(IGE)程序的确定 为了得到最佳的双向电泳结果,本实验对电泳聚焦程序进行了优化。参照BIO-RAD双向电泳默认的2-DE程序,采取多种参数组合方式设置了5个不同聚焦参数的程序设置,详见表1。

3 结论与讨论

要获得纯度浓度较高的大头典竹叶片全蛋白,实验用了3种不同全蛋白提取方法,TCA/丙酮法操作相简易,得到的蛋白纯浓度较低。酚是一个很好的蛋白质溶剂,SDS-酚抽法不仅提高大头典竹叶片的蛋白提取效率,而且能得到纯净度较高的蛋白质;IPG胶条胶面向上的65 000hv的聚焦方式得到的较好的凝胶图谱,等点聚集程序聚焦时间不充分或是过度聚焦,凝聚图谱都有可能产生横条纹和纵条纹,不利于后续软件匹配分析;大头典竹的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H4.5~8.5,选择pH5~8的胶条,低分度蛋白主要集中在pH8附近,选择pH5~8的胶条更有利大头典竹蛋白点的分析;50μL的蛋白上样量凝胶蛋白点均匀、清晰。

本实验通过建立大头典竹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的优化体系,旨在获得蛋白丢失较少,蛋白斑点均匀、清晰凝胶图谱,为大头典竹蛋白组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爱玉,涂志华,上官保国,等.沿海沙地引种竹子和木麻黄固沙功能比较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3,01:28-33.

[2]张梅.滨海沙地竹林生态系统特性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4.

[3]Wasinger VC,Cordwell S,J,Cerpa}'oljak A,et al. Progress with gene-product mapping of the Mollicutes:Mycoplasma gerritaliuua[J].L,lectro-phoresis,1995,16:1090-094.

[4]Zivy M,Devienne D.Proteomics:a link between genomics,genetics and physiology[J].Plant Mol Biol,2000,44:75-80.

[5]Canovas F M,Dumas-Gaudot E,Recorbet G,Et al.Plant nroteome analysis[J].Proteomics,2004,4:285-298.

[6]Shaw M M,Riederer B M. Sample preparation for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J].Proteomics,2003,3(8):1408-1417.

[7]陈晶瑜,郭宝峰,何付丽,等.适合双向电泳的植物全蛋白提取方法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97-100.

[8]Damerval C,Vienne D D,Zivy M,et al.Technical improvement in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increase the level of genetic variation detected in wheat-seedling protein[J].Research Gate,1986,7(1):52-54.

[9]陈晶瑜,郭宝峰,何付丽,等.适合双向电泳的植物全蛋白提取方法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97-100.

[10]丁鹏.不同盐度胁迫下绿竹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7

2008年2月14日的情人节,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经典的爱情电影,其度电影情人节,体会最真的感动。

从上世纪的黑白默片开始,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多的历史。而让人们记忆最深刻的,无疑是那些经典的爱情电影。爱情成了电影的永恒题材,甚至可以说是电影中最大的一个题材类型。镜头下的爱情电影宛若真实人生,欢喜愁苦让人百感交集。

1902年的电影《邮递员的罗曼史》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朦胧地表白爱情的影片,这是电影与爱情的首次激情遭遇,爱情电影的序幕由此拉开。

爱情的样子

《乱世佳人》中的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拉深情对望的经典海报经久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罗马假日》里浪漫的爱情故事,徒留世人感伤:《西雅图夜未眠》让多少男人相信了“远方有爱在等我”……

所谓经典电影,就是当你第N遍看它时,心情仍然如初见面般难以平静:就是哪怕剧中一句简单的台词,你也要反复玩味才肯放手。

我们庆幸,我们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下面五部经典的爱情片,其中有爱在战火纷飞时的《卡萨布兰卡》、浪漫伤感的轻喜剧电影《罗马假日》、气势磅礴的爱情史诗《乱世佳人》、凄美的爱情绝唱《魂断蓝桥》、隔世情缘的《人鬼情未了》。

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乱世佳人》

一部爱情史诗和一个女人的成长史

《乱世佳人》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这部长达3小时45分钟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以恢弘的气势、亮丽的色彩、宏大逼真的场面细腻的心理刻画和男女演员天衣无缝的完美组合给观众的视觉上带来极大享受。由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扮演的郝思嘉与白瑞德深情对望的经典画面早已成为爱情精神的象征。

影片结尾处,白瑞德在饱经沧桑后发自肺腑的叹息更是萦人心怀,让人不仅与他那颗受伤而憔悴的心一同哭泣为他那冷酷强悍外表下的脉脉温情而动容。而此时的郝思嘉却突然明白她丢掉的灵魂不是艾希利,殊不知一生的真爱一直就在身边。待到蓦然回首,幡然醒悟时,伊人已去。《乱世佳人》一切都恰到好处。没有那部首先攻陷心灵的原著,或者没有费雯丽或是盖博这样天才的演员这部经典之作都将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蓝桥上的绝唱《魂断蓝桥》

当爱不能前行与停止,“蓝桥”就成了最后的抉择……

该片自上映以来,差不多风靡全球半个世纪,这部好莱坞战争题材的爱情故事片,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 影片以其缠绵悱恻的悲剧情节、演员们细腻的表演、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打动人心,片中凄婉的爱情故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悲剧总是能达到震憾人心的效果,尤其当银幕上再适时地响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友谊地久天长》,任你是看了几遍也照样能攻陷你的眼泪防线。

爱在时光流转中永恒《卡萨布兰卡》

旧日恋情纵使伤感,情人终成一种守望

《卡萨布兰卡》讲的是一个乱离中的爱情故事。为了爱情,也为了更大的博爱,里克再一次面临与爱人生离死别,牺牲自己。

黑白影调开始时,一直弥漫蓍恫怅的感觉,而到了最后则演变成彻底凄美绝望的爱情氛围。里克冒着生命危险,枪击敌寇,送走情人。而那个定格在卡萨布兰卡里的伊尔莎,在结尾处,她那举棋不定的眼神和里克颓唐而热烈的注视,就像一道缠绵的伤口,从1942年的那一秒开始延续至今。在那一刻,“褒曼看着鲍嘉”这个动作让我们知道难言的爱情是如此苦楚而美丽。机场一段诀别场面荡气回肠,注定将永远长留在影谜的记忆之中。

爱情停止的地方最美《罗马假日》

浪漫伤感的爱情故事,历久不衰的轻喜剧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对恋人就有多少个恋爱版本,其中总有一些东西被堪称永恒,电影《罗马假日》就是其中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银幕上高贵的公主安妮和美国卑微的小记者乔之间浪漫而纯洁的爱情深深打动了数以亿计的、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观众,尽管他们的邂逅只持续了短短的24小时。影片成功的营造了一个喜剧氛围之后,又转回头来成就了一个悲剧结尾,两者结合竟然如此成功,难怪会成为绝世经典。这种笑过之后眼角带着泪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隔离时空的情缘《人鬼情未了》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8

[关键词]迪士尼动画;经典童话;改编

动画电影是一种融合了文学、文化、商业等各种不同元素的集合体。好莱坞动画电影将经典童话作为改编对象,显然会使之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全新审美对象,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学的内容、形式以及内涵等各个方面都面临全新的挑战。正因为如此,好莱坞动画电影也肯定会赋予古老的文字全新的生命形式。本文通过对迪士尼动画电影进行研究分析,以探讨好莱坞电影对经典童话故事的重构与改编策略。

一、情节简化:迎合大部分儿童

动画发展到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源自于漫画,其语言的卡通化充分迎合了广大儿童的心理需求,动画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将观众主体定位于儿童。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动画电影的故事发展往往局限于一条主线,其叙事线索往往也是单一的,这种叙事方式也更有利于将个性独特而鲜明的角色塑造出来。首先,儿童的思维相对单纯,这就要求动画的情节尽量简单易懂,如果情节过于复杂,儿童观赏起来难度太大。其次,儿童对于动画的娱乐性有很强的要求,因此动画片很少有艺术类型片。再者,简单的情节无论是在技术制作方面,还是在角色的表达方面都更加好把握。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发展,加上动画电影公司对电影观众的培育和引导,动画观众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了,观众的年龄层也进一步扩大,广大观众越来越希望通过观赏动画从而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释放出来。正如迪士尼公司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所说:“卡通动画作为叙述故事和视觉娱乐的一种方式,可以为世界各地各年龄段的人们带来欢乐和信息。”所以,动画片这种娱乐性比较强的大众化产品,必须有一个清晰而简单的故事主线。而迪士尼也正是通过讲述虚幻世界加上简单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使得广大观众被深深吸引。

罗佩的文学作品《林中睡美人》于1959年改编成动画电影《睡美人》,这是迪士尼公司制作的一部长片。《林中睡美人》中在奥罗拉公主的洗礼仪式上,黑巫婆不请自来,与众仙女们同桌共饮。因为不是被邀请的嘉宾,所以就不可能有单独定制的精巧杯子。这对黑巫婆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她决心将怒火发到公主身上。而在动画电影《睡美人》中,黑巫婆直接以反面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对于黑巫婆的经历并没有详细交代。这种对情节进行简化的做法,对于将观众的注意力放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更为有利。而在罗佩的笔下,黑巫婆用纺锤将公主扎晕,公主也因此如黑巫婆的预言那样沉睡了上百年,然而仙女始终没有放弃对王子的寻找,王子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奥罗拉所在的城堡,最终救出了公主。而王子那边还出现了邪恶的妖精母后,尽管奥罗拉醒来了,但是又历经千难万险才和王子生活在一起。而在动画电影《睡美人》中,故事的一个主线就是王子为了将奥罗拉救出并将她身上的诅咒破除,与三仙女共同对抗黑巫婆,并最终获胜。与原著相比,改编后动画电影的叙事主线简单明了,善恶分明,反派人物都罪有应得。这种单线圆形的叙事方式使故事情节更加连贯,传递出来的主题也更加明确,更能迎合大多数儿童观众。

二、重新定位主题:迎合特定时期的主流文化

既然动画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就必须充分考虑特定时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衡量一部商业动画电影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是否获得观众的认同,是否能够迎合广大观众的文化价值观。动画电影的灵魂就是其主题思想,而且必须迎合广大观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实际上好莱坞影片的基本样式就是以类型电影所构筑出来的社会神话,也就是影片中的乌托邦。观众想象中的乌托邦价值取向也必须符合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迪士尼同样是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典型,符合这个特点也就顺理成章了。

20世纪中期之前,迪士尼受到传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束缚,也就是在男权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其动画电影也同样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前期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是之后的《睡美人》和《仙履奇缘》,叙事主题都是单一的,都没有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大多数是以王子公主式的故事情节为主,男性总是要去解救女性于危难之中,但最终的结局都是完美的。大众也非常接受这种价值观念的灌输,正是因为符合了大众的传统思想,电影将其巧妙地呈现出来,从而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碰撞、冲突更加激烈,女性思想、女权主义也在慢慢苏醒,尤其20世纪80年代之后,女权主义逐步传播。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主义创始人之一的西蒙娜・德・波伏娃曾经写道:“这些娇滴滴的女主角满是瘀伤,被动,受伤,屈膝下跪,受羞辱,并向年轻的姊妹们示范当个受苦受难、被遗弃和逆来顺受的美女有多大的光荣。”这充分说明一个全新时代即将到来,这对传统思想以及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从迪士尼发展历史来看,在沃尔特・迪士尼于1966年去世之后的将近20年,迪士尼公司几乎没有制作出很好的动画电影,公司掌舵者的变化使其内部管理出现较大问题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广大观众的思想同样发生了转变,而迪士尼还没有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也就很难满足新时代下观众的要求。1959年拍摄完成的动画电影《睡美人》也最终成为传统思想下的终结片。由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海的女儿》改编的动画电影《小美人鱼》于1989年正式上映。这部影片对迪士尼的动画长片主题进行了重新定位,也因此打了一个翻身仗,并获得了成功。电影中将一位现代女性的全新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她对于自由勇敢地追求,她的个性坚强而独立。此后的一系列动画电影,比如《美女与野兽》《阿拉丁》《花木兰》《仙履奇缘2:美梦成真》《长发公主》等,都对女性主题进行了重新定位,赋予了这些女性新时代的性格和命运。她们对于实现自我价值是那么执著,她们崇尚自由恋爱,她们个性张扬,这些特点都充分迎合了新世纪人们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动画电影的主题和审美标准。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同系列动画电影《仙履奇缘》,从1950年的《仙履奇缘》到2002年的《仙履奇缘2:美梦成真》,再到2007年的《仙履奇缘3:时间魔法》,观众不难发现,尽管影片的题材相同,然而故事主题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在1950年的动画电影《仙履奇缘》中,尽管Cinderella聪明勤奋、受尽苦难,但始终低人一等,如果想改变命运,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仙女和王子身上。而在2002年的影片《仙履奇缘2:美梦成真》中,公主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住进了皇宫,在历经种种皇家宫规与自我思想的冲突、碰撞之后,最终突破了思想的禁锢,这是一种对传统思想禁锢以及官民不平等地位的勇敢挑战。而影片主题也重新定位为公主经过自己的奋斗最终获得成功、得到认同,而且还冲破了传统思想的皇家制度的束缚,也充分体现了平民与皇家在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等权利上的平等。在2007年的影片《仙履奇缘3:时间魔法》中,时光穿越,直接去除了Cinderella由于获得仙女的帮助认识了王子并与其相识相爱的这个主线,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赢得幸福,将新时代人们崇尚“进取性”、崇尚“个人奋斗精神”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巧妙地表现出来。所以,从这三部动画电影中不难发现,Cinderella的性格、思想以及命运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标准的变化。

三、注重打造配角形象:凸显主角形象

在各种各样的迪士尼动画电影类型中,有一类非常值得关注的类型,便是迪士尼独具特色的全新的配角人物形象,也就是主角身边总会出现一个或几个个性独特的配角人物形象,这些配角往往是充满趣味的。在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主角白雪公主与不同的小动物之间进行对话,这些画面凸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温情,让很多观众念念不忘。这些小动物比如小鸟、兔子等都主动为白雪公主承担家务,并积极向小矮人寻求帮助,目的就是为了营救白雪公主,它们与白雪公主悲喜与共。小动物们爱上了公主也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相处。影片中加入的动物角色不仅让画面更加温情,同时也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也正是动画电影的一大特色,这种形象和感染力是任何一种艺术语言都无法做到的。在文学作品《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对七个小矮人的性格刻画是比较模糊笼统的,对每个小矮人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描述。改编成动画电影之后,每个小矮人都被赋予了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迷糊鬼、爱生气、瞌睡虫、开心果、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每一个形象都独具特色,让人记忆深刻。影片对这些配角形象的塑造使得公主的森林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如童话。七个小矮人对于白雪公主的印象也是各有不同,他们在白雪公主面前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让白雪公主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假如电影中缺少了这些各具特色的小矮人以及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们,而只有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巫后以及王子的老套情节,是否会少了许多生活气息?白雪公主的善良、美丽以及遭受的种种不幸是否也就无法塑造得如此生动感人?因此,电影光有感人的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配角形象的塑造从而更好地凸显主角的形象。

在文学作品《美女与野兽》中,城堡环境描述得十分恐怖,但改编成电影之后,增加了很多拟人化的角色形象,比如蜡烛先生、橱柜、拖把、茶壶太太等。不同角色之间的交流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得顺其自然;也能更好地展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变化。影片中小茶杯Chip甚至还营救了贝儿和她的父亲,也使得故事的结局发生了改变。影片的配角往往幽默、性格开朗、行为搞笑,而野兽王子却郁闷、心理黑暗,这种形象的反差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对比,从而使得野兽王子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这些形象的出现让黑暗的城堡重新焕发出人性、娱乐性,对于城堡阴森、压抑的气氛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也更加有利于儿童观赏。更为关键的是,这些配角形象的出现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电影《木偶奇遇记》中,塑造了蟋蟀先生当作小男孩皮诺曹灵魂上的指路人,尽管蟋蟀的身材十分矮小,但对于他个性的彰显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并且使得男主角皮诺曹的经历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蟋蟀先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让观众有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仙履奇缘》中,主角Cinderella的友善和勤劳也对鸟儿和老鼠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它们在紧急时刻帮助她缝制出非常漂亮的礼裙,这些配角忙忙碌碌的形象,也变得十分可爱、友善和有趣。因此,电影中塑造好配角形象不仅能够营造出更好的故事氛围和凸显角色的形象,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结语

好莱坞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造梦工厂”,经典童话的改编影片一直都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多年来,好莱坞通过对经典童话的改编,编织出了一个又一个要么搞笑、要么浪漫、要么悲惨、要么恐怖的故事。从好莱坞多年来改编经典童话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改编电影尽管占据了好莱坞的很大份额。但是,好莱坞对于经典童话改编成电影并没有一成不变、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不仅在改编的题材类型方面寻求变化、寻求突破,而且在改编策略上也不断尝试创新。经典童话这一杯醇厚甘洌的陈酒,在好莱坞影人的努力下变幻出不同的奇幻色彩,成为世界电影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德]H・R・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

[2]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 孙立军,马华.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4] 张帆.从童话故事《小红帽》看女性形象在历史中的发展和演变[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02).

[5] 闫兰.迪斯尼经典动画电影配角形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6] 李四达.迪斯尼动画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9

电影《爱情神话》有哪些彩蛋

《爱情神话》由90后女性导演邵艺辉编剧导演,通过女性视角拍出不一样的都市故事。除了赢得观众的满满喜爱,影片也持续收获一众明星粉丝,在社交平台上以“自来水”身份打call。”黄晓明在看完电影后直唿:“被口碑刷了屏,看完真是优秀啊!细腻浪漫而有烟火气,是一部可以细细品味的电影,老灵老嗲额。

《爱情神话》把上海巷弄的烟火生活和摩登精致的都市气息杂糅在一起,平衡的恰到好处,灵得不得了。

彩蛋1:

《爱情神话》中传授啤酒浇花小妙招的爷叔,是给老白(徐峥饰)提供绘画作品的画家Simon,也是导演生活中的朋友,关于那些有趣的画作,导演表示:“我心目中老白的画,我希望不是那种很古典的,是具有现代气质又不是抽象的。而Simon的画就很符合老白的气质,有生活气息也有对细碎之外的畅想。”

彩蛋2:

电影中李小姐(马伊琍饰)家出现的部分书籍、沙发、玛雅的玩具,白鸽(黄明昊饰)的护手霜都是导演的私人物品。其中,护手霜成为了映后观众多次提到的重要道具。一支简单的护手霜,搭建起父子沟通的桥梁,从拒绝到尝试,从某种角度来说,老白向儿子“投降”了。

影片结尾时,老白提到的天钥桥路蝴蝶酥是马伊琍现实生活中常常光临的小店。

彩蛋3:

除此之外,电影中也暗藏迷影情结,与电影情节息息相关又联结起现实内外,其中,最直接的致敬当属夜奔酒吧,周野芒作为98版《水浒传》林冲的扮演者,被影迷称为最经典林冲。而“林冲”与“夜奔”的再次同框,让不少影迷惊唿精彩。

彩蛋4:

电影中老白发在朋友圈的小诗,“我这一生和所有人一样,在长长的队伍里领我那一小把糖,队很长,我没有排到。”来自以色列戏剧《安魂曲》,而“糖”的意象也直指成年人对爱情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彩蛋5:

电影中两次出现的红白蓝色调——开场话剧中三个演员的服装颜色,影片后段画廊中红白蓝的投影,则来自导演私人的观影喜好,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红白蓝三种色调彼此交融又彼此独立,也象征着自由、平等、包容的态度,传递着电影中多元的情感观念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彩蛋6:

片尾彩蛋中,出现了两本女性主义的书籍: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女性的权利)、Man explain things to me(爱说教的男人),均来自导演个人的阅读书单。而电影最大的迷影彩蛋当属被网友屡次调侃的片名《爱情神话》,片名致敬了电影大师费里尼的同名电影,《爱情神话》的经典剧照同样出现在老白的画作中。终极海报中,徐峥、马伊琍也致敬了这一经典剧照,二人头戴花环,神情稍显神秘。这些致敬环节让影迷津津乐道,如获至宝。

《爱情神话》有哪些隐藏细节

1.老白打完又删除的聊天记录。把爱情初期男女的小心思摸得太透。

开头睡过之后不告而别,修改三次,从愤怒的直接追问怎么不打招唿就走,到故作淡定的询问,上班去了?内心婉转,被动过的人都懂。特别是结尾彩蛋,老白给李小姐回:你真是变态,然后删除,改成你真是可爱。

2.追李小姐的男人,一个金牌律师,一个云淡风轻,像不像李小姐,一边说我年轻时才吃画画这一套,一边看不知所云的话剧落泪。现实性与理想化。

3李小姐住在妈妈家,倒了妈妈的剩菜,被刻薄的数落。那段简直是中年失婚感情不顺女人,家庭情况的真实写照。

4·李小姐在窗台抽烟,烟灰缸藏在窗台外,是个可爱的罐头。李小姐的房间,全是女儿画的,幼稚的画。她的生活,其实几乎是被孩子完全占据的。

5.富婆格洛瑞亚,看似风流的拒绝了老白好意,称你不要爱上我,扭头一脸伤感,然后立刻挤出笑脸。有钱有闲老公失踪是真的幸福还是必须装得幸福?她是真潇洒还是不得不放手?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10

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083―01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注重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与感知。小学英语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因此,创建真实的语言感知氛围与语言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同时,潜移默化的语言渗透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与方法。动画电影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将经典英文动画电影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英语语言的语感培养、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与感知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欣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是将学生完全置于一个全英语的氛围中,同时动画电影的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是小学生的最爱,各类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孩子们极易模仿。将经典英文动画电影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文经典动画电影的情节与角色都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活泼有趣的人物形象让孩子们热情高涨,让孩子们在观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的同时,模仿各自喜欢的人物形象,不仅可以操练孩子们的英语口语,还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的语言发展通常都是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之后才会有良好的语言输出,而将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则是小学生语言输入的良好途径。英文经典动画电影的配音生动规范,孩子们通过欣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可以很好地纠正自己在日常英语学习中的发音错误,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英语语感和学习习惯。

4. 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英文经典动画电影都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题材的,其中包含着许多社会文化、节日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等信息,通过欣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孩子们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不同于自己国度的文化及风俗习惯,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应用特点与习惯。

5.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英文经典动画电影都是以正直、善良、诚实、向上为主题的,通过欣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品德教育和个性成长。

二、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影片的选用。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语言基础,选取合适的动画影片,节选其中精华部分应用于课堂,其余部分让学生课余时间欣赏。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11

【关键词】山水画;电影;《影》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现阶段中国传统水墨山水风格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电影产物并不多见,要让传统水墨山水风格融入电影本身的难度相对较大,使整部电影呈现水墨画的韵味和效果并非易事,在过去因为电影胶片是油溶性的胶片,它本身的化学感光乳剂的特性导致它的画面是没有办法呈现出水溶性墨迹浸润的效果。而现阶段电影为了追求更好的观影效果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人物造型以及特效技术上,加上中国古典IP题材改编的电影数量较少,又或者难以做到在电影中融入传统水墨山水的元素,导致具有浓重水墨风格并较好融入电影的影片少之又少,大多数电影只能说在一些特定场景的构图或者局部采景上参考了传统水墨山水画的效果。

二、《影》中的中国传统水墨山水

(一)寄情于山水的中国水墨艺术

传统水墨山水画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明珠。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山水画在中国画种中已经到达了非常高的层次。山水画是主要描绘自然风景的传统画科,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历史名胜等均入画,山水画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充分地表现出华夏儿女的山水情结,山水画还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空间艺术观。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以及表达形式会随着创作者的心理以及思想变化而随之变化,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将自己创作时的万千思绪保留在画卷之中。可以说寄情于山水是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内涵,也是众多山水画家醉情于山水画艺术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历代文人墨客情感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二)《影》中的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卷

1.充满东方意境与气韵的《影》与西方或者好莱坞电影审美相比,《影》的拍摄制作中所体现的中国东方美学显得更加含蓄内敛,几千年来,中国的艺术更加讲究“意境”的营造,在描绘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打破局限,让观者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影》中所展现出来的水墨世界无疑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的古典意境美。同时,传统水墨山水画以气韵生动为首,“气韵,生动是也”体现出中国画一直所追求的气韵之美,因此国画自古便形成追求的神主形次审美标准。影片的黑白大色调,反复出现的墨色竹林,烟雨朦胧的村庄,水墨晕染的服饰以及塑造的极具个性的古典人物形象相结合,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古典元素的韵味,展现出东方审美的独特气韵。2.雨中的山水画《影》是一部彩色电影,但电影的整体基调始终由黑白两色进行渲染,电影将黑白两色作为主色调,大到远近山水、亭台楼阁、朝堂的布置,小到远处山峦的那一点青,都被“连绵不断”的七日烟雨所浸染,在传统水墨山水画中极为讲究水的晕染,每一棵树,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都是用墨一层层晕染的结果,水将整幅画面结合了起来,树木、远山、河流、村庄也通过水墨晕染融合在一起。电影也是运用雨水这一元素,使得每一个场景的黑白两色不断相互渲染,与烟雨朦胧中的青山远水交相呼应,让山水古镇和人物完美融合,相互衬托,营造出了传统水墨山水画独特的黑白韵律之美的艺术氛围,用写意般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一幅山水画卷,在淡彩的传统山水画处理上整部电影都使用了高级灰来表现,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中国古典水墨美学,同时电影在构图方面还采用写意留白的方式,让整部电影不仅有写意山水的豪迈奔放,又有工笔画的细致入微,表现手法极具水墨山水韵味。

三、中国水墨山水元素与电影艺术的结合

对于如今的电影作品而言,专业的拍摄技术虽然重要,但是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蕴意内涵是电影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高质量的精神内核作为支撑,特别是对于中国古典IP电影来说。

(一)中国水墨山水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传统水墨山水画历史悠久,是无数文人墨客思想与笔法的结晶,将山水画元素与电影结合,不仅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也能让电影呈现出中国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在电影整体的色彩基调上可以借鉴《影》,以黑白墨色为主要基调,以彩色点缀为辅,来表现电影水墨风格的视觉效果。在电影场景的构图搭配方面,可以参考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山水画讲究“高、平、深”,电影构图可以采用重岩叠嶂的山峦作为远景,逐渐虚化,也可以写意般的留白来表现中国特有的水墨风格美学。在人物和场景的布置上需合理搭配,与背景和构图相统一,如《影》中一样人与宫廷与山与水融为一体,这样不仅加强了电影民族化的风格特征,也营造了极具韵味的古风意境。

(二)中国水墨山水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传统水墨山水画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山水画经历岁月的变迁,不断地丰富其种类和表现风格,人们也不断探索如何将国画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并存。现如今国内影视产业的重点在于探寻出一条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发展道路,传统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文化的内核作为支撑,而传统水墨山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对传统电影的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水墨山水元素与其他传统元素相比极具代表性,黑白相照的墨色基调与朦胧的意境也是其他电影元素无法比拟的,当水墨山水元素运用在中国传统IP电影上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电影的内涵升华。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一幅传世的山水画其实在本质上是共通的,二者都是对艺术的感悟和迸发的灵感与实际生活的素材相结合的产物,当古典IP电影与传统水墨元素相融合,无论是在选题、电影背景设计、人物角色的塑造还是故事内容的饱和的程度上,都能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使电影拥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核,可以说在古典IP电影中融入水墨山水画元素,不仅能更加生动地表现电影的视觉韵味,而且能够更好地继承、发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四、继承和创新

《影》以其独特的古风水墨风格,结合众多传统元素在电影中相互衬托,张艺谋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用充满古风韵味的手法展现在大众面前。将水墨山水元素与传统电影结合起来,不仅要体现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还要注重传统元素与当代的视觉艺术相结合,二者的融合需要反复推敲,不能执著于追求当代艺术的视觉效果,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临摹传统。在现代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对于现代视觉艺术与传统水墨元素的协同共生需要认真思考,在不断探索山水画语言的表达样式过程中脚踏实地地继承水墨山水气韵的精神内核,保留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同时要使作品的风格样式与传统元素相契合,这样二者相辅相成,这样电影作品在表达主观思想的同时也能在电影作品中体现“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的山水画理念,能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样的中国山水画和电影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新始于勇气并且重在开拓,需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寻求创新的过程中,要保留传统山水的精髓和电影艺术的宝贵经验,并在原有基础上寻求突破,无论是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表达方法上都要寻求新的发展。艺术作品的独创性使得艺术的创作其实并没有新旧之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需要人们凭借着自己的执著、努力以及对艺术的情感去大胆地突破自我,继承传统艺术的精华的同时勇于创新,用超越时代的眼光去开辟一条传统水墨山水与电影艺术结合的新的道路。

电影经典对白范文12

【关键词】英文电影对白;英语口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加大,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教育部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使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使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越加重要。

而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不愿开口说,久而久之缺乏用英语与人交流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此外学生即使单词量很大,在表达时也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出现了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等情况。面对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各个高校相继开展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批依托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视听说教材被采用。这种新型的视听说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交际功能为主线,设置相应的口语练习活动和视频材料。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下,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和大脑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但视听说教材编写模式单一,选材缺乏多样性、内容缺少生动性,视频材料中情节牵强有与现实脱节的痕迹。针对教材的不足,英文电影经典对白以其丰富真实生动的内容和良好的视听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分析、模仿、表演对白中领会语言的精华,加深对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因此英文电影经典对白可以作为口语教学辅助材料,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基础

词块教学法

词块(lexical chunks)是指介于句法和词汇两极之间兼有句法和词汇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词语板块。词块以整体形式存储在大脑中,使用时稍微加工,就可以组成句子表达思想。Lewis(1993)将词块分成四类:1)聚合词,由一个以上单词组成,其形式固定不变,如bread, take over 等;2)高频搭配组合,即以较高的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如put, lay 常与emphasis搭配;3)惯用表达,指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块,包括谚语,警示语,交际套语等,如How do you do?; 4) 句子框架,为组成句子提供框架结构,如It is adj. to do sth.。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是根据语法规则选择单词词汇,填充到已有的句型中,这样使得语言在产出时不流畅,不地道。本族语者的语言之所以流利使因为他们的词汇不是以单个词储存在大脑里,而是以词块形式储存,在语言输出时不是临时地根据语法规则和需要的词语建构语句,而是将预先编制好的词块整体提取出来,从而减少了资源信息处理的时间。语块教学法不仅能使学习者语言更加流利,更能提高用词的准确性。由于词块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结构,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直接从大脑中提取词块,就更像本族语学习者一样选择词汇,语言表达就会更地道。

二、英文电影对白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对英文电影对白材料进行筛选。题材要丰富多样,除了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还应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白材料中的语言要清晰规范,清晰规范的材料易于学生模仿和掌握。对白材料的长度不应太长,本人认为应是3-5分钟,学生既能获得完整信息还能保持学习热情。对白材料的难度由易到难编排,对白材料在内容上要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之乐于参与到分析、理解材料上,进而有效的将所学的语言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应将学生以三至四人分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要通过与人交流来掌握的。根据任务型教学法,分组是否得当会影响任务完成的效果,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组内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下面是将英文电影对白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模仿―表演电影对白来培养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先让学生认真欣赏电影对白,因为电影对白是声音画面的结合体,通过观看其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聆听对白中的语言(包括内容、语气、语调),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本族语者在什么场合该怎么说、说什么。当学生欣赏过电影对白并对其内容熟悉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对白中的语言。先引导学生筛选出词义集中的词块,如:

E.g. Tara! I'll go home.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Gone With The Wind》

上面对白中的词块用横线标示出来。教师先给学生示范几个例子,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挑出对白中的词块,在合作商讨中增加对词块的理解。

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对白,已经对其内容非常熟悉,特别对其中感染力极强的部分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分角色模仿。在模仿中,学生除了模仿人物的语言,尽可能的模仿出人物的动作表情、语气语调,同时注意词块的使用。这样学生充分的调动了眼、耳、脑和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和吸收。通过模仿,学生能够掌握某种交际功能和表达一定题材所必需的语言形式,减少构思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模仿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用英语说话的信心,掌握说地道且得体的英语能力。

模仿还不能够帮助学生自由用英语表达,接下来教师需要布置表演任务,让学生小组尽可能多的运用对白中的词块编写对话或短剧并在课堂表演,还要布置课外表演作业,使学生不断的再现所学内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语言形式内化了。内化的面越大,个人语库越大,就越能建立说英语的信心,最后达到用英语自如地进行交流的目的。

三、结语

英文经典电影故事情节丰富、人物性格鲜明,对白语言经典,富有丰富的文化背景,语音和语调地道。因此,英文电影经典对白具有丰富真实生动的内容和良好的视听效果,感染力极强,学生可在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的心理作用下,调动模仿式学习的积极性。在师范院校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作为口语教学辅助材料,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将英文电影对白应用于口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探究将英文电影经典对白其应用于口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模仿―表演英文电影对白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由于英文电影对白能够提高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丰富真实生动的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语言,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为英语口语教学增添了活力。对其合理有序地进行利用,势必会取得良好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随着电影对白对口语教学优化层度的加深,其优越性的越加凸显,这一形式将会被更多的用于口语教学,为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强调在师范院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因为在过去的教学中,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在这方面的利用不足。

参考文献:

[1]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刘延 试论“任务型教学”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