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股市投资笔记

股市投资笔记

时间:2023-05-29 18:20:56

股市投资笔记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1

大盘指数在多次回马枪式“大爷别走”的诱多氛围下,市场呈现出交投清淡、热点匮乏、打板被炸的盘面特征,恐慌的博弈心态让投资者不知所措,空仓观望成为了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微弱的中小创市场也有不甘寂寞的资金在市场中战斗,人工智能、次新股、高送转概念股脱颖而出。笔者上期推荐的VR概念股市场表现表现略强于大市,VR游戏龙头股中青宝本周前三天连续3连扳的气势,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川大智胜也喜获涨停板一枚,成为VR硬件概念股中的强者。对于VR概念股,笔者建议投资者在回避市场趋势性风险的前提下,仍可逢低中线布局,相信中线投资会有不错的回报。

围棋“人机大战”引爆智能概念股,次新股成为弱势最靓丽的风景线。受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对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事件的驱动,以及十三五规划草案首次出现人工智能一词,人工智能概念股引起投资市场的高度关注,智能机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纷纷掀起波澜。回顾本周热点主线,以科大智能、江南化工、远大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概念股,以宜通世纪、达实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概念股,以上海新阳、中京电子、丹邦科技为代表的智能穿戴概念股,周涨幅大多有15%左右,成为中小创市场科技创新投资主线的领先品种;此外,以信息发展、高伟达、永创智能、好利来为代表的上市一年的次新股,位于周涨幅龙虎榜前列。

展望后市大盘趋势,上海指数目前在2638-2930的箱体震荡已经6周了,低迷的成交量和久盘必跌的预期,2638能否成为今年的大底,让市场又到了选择方向的关口。笔者建议投资者关注3.15和3.29的时间窗,上海2638、2588、2345重要点位,能否成为今年大盘波段性行情的新起点。

展望后市投资热点,笔者认为高送转概念股有望成为弱势中最活跃的群体。小盘高送转成长股历来是牛股的摇篮,长期受投资者的青睐。去年文峰股份的抢权、光华科技的填权牛股神采可能难再现,但高送转概念股仍会成为持续的投资热点。高送转概念股的炒作,一般分为“朦胧-预案-年报-抢权-填权”五个炒作阶段,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出台和股权登记日的来临,目前处于后三个炒作阶段时间窗,更是抢、填权概念股炒作的的黄金期。操作上,笔者给投资者以下投资参考:

第一,年报公告日的炒作:选择有高送转预案股票标的,可在年报公布前几日潜伏买入,等待年报公布后的利好。

第二,抢权炒作:按照股权登记日时间排序,在权益登记日前一周寻低介入,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第三,填权行情的炒作:建议投资者以除权当日开盘价为操盘线,坚持线上持有、线下卖出的投资策略。

综述,笔者建议中短线重点关注高送转的抢填权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以首次实施高送转、且具有创新投资主线的小盘成长潜力品种,作为中线投资组合标的,短线操作上,以最近即将实施股权登记的高送转股票作为首选。对于高送转概念股的炒作,因为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市场的风险性,笔者建议投资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逢低布局不失为最佳投资策略。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2

唯有先做好准备,通过勤做笔记,一点一滴累积投资智慧,一旦机会来临,才可以如武林高手般一招制胜。

我一直买股票,对很多人来说,今年真是惨不忍睹!全球经济低迷、股市大跌。但我的股票依然获利20%以上。能在低迷行情中,还有如此亮眼的获利,并非凭空而来,也一样靠的是我多年来所做的“赚钱笔记”。

翻开笔记,找出今年3月24日当天自己的判断依据,里头记录我所归纳的操作守则:“大家都知道的利多不是利多;预期中的利多到期就是利多出尽;高档时的上影线黑K为吊人线;头部一天底部百日;量价同时到底;第三个缺口为竭尽缺口。”

由于不断地做笔记,并且把笔记的内容记得烂熟,因此我很清楚笔记中的要点,在开盘前半小时,几乎就能确定当天的盘势符合笔记本上所写的条件,从而把股票全部出清。那次我的股票就赚了30%。

翻开我的“赚钱笔记”的内页,其中记录了投资理财名家,如巴菲特、索罗斯、杰西李佛摩等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同时,笔记内容也包括了我自己一些理财方面得与失的经验教训。例如,今年7月,我就没有严守笔记中“投机股票,已有10%涨幅时,就不该加码”的纪律,因此损失了10%。在这天的笔记中,我写道:“当类股都走弱时,个股无法单独走强,应及早出脱——宁可做胆小的羚羊。”

现在,每次和朋友们聚会,自然都离不开谈些理财话题,我开口就是名言,什么“做股票不研究个股,等于打牌不看牌”、“买股票像养孩子,别生太多让自己手忙脚乱”、“不熟悉的股票胜算不高,找不到好的股票,尽管把钱放在银行”、“空头市场把它当冬天来寒流一样正常,只要做好准备即可”……朋友们都把我当成专家一样,其实这些都是我平时从报纸书籍杂志等各处听来的,但我都记在笔记本里,并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现在,不论看电视、看书、杂志或是和人聊天听演讲,一旦听到任何值得记下来的信息,我一定不会放过。除了专业的理财知识,我的“赚钱笔记”里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

前几天七夕,铺天盖地全是诱人消费的广告,公司刚好发了一笔奖金,我忽然萌生了利用节日发次小财的想法。到哪里进货,又便宜,又有特色呢?印象中,隐约记得报纸上曾介绍过一家特色礼品店,新开不久,其中一款“爱人的呼吸”项链,让人耳目一新,只是具置、联系方式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掏出随身携带的“赚钱笔记本”,不仅找到了需要的店址,从笔记中还发现了一条让我兴奋的记录:北城天街,一到晚上9点,就成了不少白领兼职练摊的场所,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嘿嘿,这下连去哪里“发财”的地方也找到了。下班后去进货,晚饭后去摆摊,短短3天时间,赚了900多元,比我3天的工资还要高。

房交会我是每次必逛,每次看完回到家,把收集的厚厚一叠楼盘资料全都抖落在地板上。什么交通线路啦、周边商场、学校、医院分布啦、几个区的楼房价格比较啦……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收集来的楼盘资料看完也就扔掉了,笔记里的内容却保存了下来,可以随时作参考。今年8月下旬的时候,我终于决定出手,拿出银行里的30万元存款,根据笔记里的记录,毫不犹豫地买下中心桥地段一个不知名小楼盘的一套小户型,简单装修后出租。这里外来上班族多,客源稳定,每月1500元的租金,超过10%的租金年收益,轻松跑赢通货膨胀,让我着实小高兴了一把。

楼下有一家银行,平时进去办事时,顺便就拿上几份便民架上的理财资料。这些理财资料很有意思,多是通过一些卡通动漫的形式来介绍。把这些动漫剪下来,贴在赚钱笔记上,一套看着不累,又容易记忆的理财连环画便展现眼前,有空时就翻翻,在轻松中去学习理财知识,也是一件趣事。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3

11月6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突然了一封全员信,坦承资金链和融资能力出现问题。

创业以来,讲出最具吸引力的故事,获得关键投资人的支持,成为贾跃亭的独门绝技。

2014年底贾跃亭从美国回归之后,推出了SEE计划,对于资本的渴求,对于故事的讲述,都上升到新的维度。此后,据不完全统计,贾跃亭利用乐视上市公司及子公司的股权,融资额超过360亿元。

“过分偏重股权融资,导致必须不断讲故事,讲故事成就了贾跃亭,也逼着他不得不沿着原路宿命式地极限狂奔,”深圳某基金负责人赵杰(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

一场资金链危局已把贾跃亭逼到了悬崖边。

“银行目前对于乐视的贷款项目审查得极其严格,基本不批,就是担心乐视的风险。”某股份制银行一位贷款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说。

贾跃亭将怎么去找钱续命?资金链危局

2016年11月2日,对贾跃亭来说,必然过得异常繁忙且焦虑。

这一天下午,乐视金融作为乐视第七个子生态,正式亮相。下午3点半,贾跃亭用他的乐视pro3手机,在新浪微博上信息称:“潜行一年的乐视金融,加油。”微博的配图是乐视金融CEO王永利的讲话照片。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因情感问题被中纪委调查并于2014年4月18日辞去领导职位之后,在2015年8月确认加盟乐视。

恰逢庆典,但贾跃亭却被更大的麻烦事缠绕。网络上传出供应商在乐视门前拉横幅闹事索要货款的照片,乐视拖欠供货商货款150亿元以上的微信截图广泛传播。

随后,乐视作了辟谣回应,否认拖欠供应商货款,否认资金链紧张。贾跃亭对媒体回应说:“电视的供应链没有问题,产品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有良好现金流,也不欠外部供应商货款;但手机业务确实存在欠款问题,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解决。”

贾跃亭在乐视手机这个子生态上的投入巨大。2015-2016年累计投入30亿元左右买入酷派28.9%的股份,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通过这笔投资,“酷派的部分资产就归属乐视了,比如某研发中心,专利归属了乐视,虽然还是要继续付酷派专利费,但内部流转容易操作。”酷派一位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有了专利,乐视海外战略才能走通。

根据此前的计划,乐视在2016年的销量要达到2000万台,在5年内乐视与酷派加到一起的销量要进入排名前三,进入全球手机品牌的第一阵营。

“手机产业极其烧钱,手机厂商一般在产品上市前设定销量目标,然后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一批产品在销售,还有一批产品在生产,同时还得研发新产品。”乐视手机业务内部一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而根据手机行业的规律,如果设定2000万台的销量目标,至少需要具备3000万台的产能能力。据腾讯科技报道,乐视手机2016年销售高峰期一个月采购成本已达到30亿-50亿元。

“一旦销售出现问题,不仅是没有钱支付给供应商,资金链也会出很大问题。”上述乐视手机业务内部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自2004年乐视网成立到2013年前后,乐视用近10年时间,用两个概念让市场记住―视频网站及超级电视。然而,2014年11月26日之后的两年间,贾跃亭宣布推出SEE计划,从而乐视布局分散为7个子生态,除了手机之外,还新增了汽车、自行车、金融、体育等。“仅汽车就需要投资超过400亿元。”某长期跟踪乐视的研究人士指出。

“本来想着手机卖出去再给供应商钱,再把手头的钱拿去做汽车,结果汽车没做起来,手机又没卖出去,”前述基金负责人赵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11月2日,乐视金融上市活动之前,金融市场也狠狠抽了乐视一记耳光,当天乐视网(300104)的股价放量暴跌7.49%,股票K线在经历近1年的横盘缩量盘整后,报复性下跌,显示有大笔此前坚定持股的资金恐慌性抛售。

11月4日,贾跃亭在微博上一张配字为“winter is coming”的图片。

这位互联网英雄,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的窘境?

偏重股权融资

“乐视过分偏重股权融资。”赵杰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分析。

贾跃亭的故事越讲越大,资本消耗数额越来越惊人。

2004年,贾跃亭成立乐视网,当时,国内正掀起投资视频网站的热潮,土豆、优酷、酷6相继上线。

彼时,乐视网也曾一度陷于资金链危机,当时仅剩的团队人员挤在120平方米的房间里办公,贾跃亭不得不卖掉宝马车。终于,2008年,通过卖出股权,乐视网获得深圳创新投资、汇金立方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南海成长精选基金等投资方5200多万元资金。

2010年乐视网在A股创业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净额为6.82亿元。此后,贾跃亭开始集中精力研发生产超级电视。2013年3月,乐视宣布与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5月,乐视超级电视正式推出。

乐视超级电视的成功创造了乐视网市值增长奇迹。2010年刚刚上市时,乐视网的市值仅为40亿元左右,而2014年已增长到400亿元上下。

贾跃亭宏大的故事也帮助乐视网的市值让人错愕的上涨,从2014年的400亿元左右上涨到2015年最高的超过1500亿元。“梦想燃烧,谁说海洋不能煮沸?”2016年11月5日贾跃亭在内部邮件中写道。

这也塑造了贾跃亭互联网英雄的形象。

2014年底,贾跃亭推出了SEE计划,对于资本的渴求更进一步。

根据乐视网公告,2010年首发募集资金6.82亿元之后,乐视网仅在2014年通过定向增发获得募集资金净额为12亿元左右,除此之外就是在此期间发行了3笔债券募集6亿元。总计获得资金25亿元左右。

然而,2015年开始,乐视网通过两笔债券发行获得了近20亿元的资金,2016年8月5日通过定向增发获得了47.16亿元的募集资金净额。总计获得资金近70亿元。

除此之外,2014年之前,乐视网从银行获得的间接融资很少,几乎没有长期借款,2014年期初短期借款仅为9.7亿元。然而,2014年以来,乐视网增加了20亿元左右的短期借款,同时增加了20亿元左右的长期借款。总计40亿元左右。

“我们给乐视有一些全额保证金的借款,用于帮助乐视在海外投资,真正有敞口的借款应该不到3亿元。”某股份制银行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也就是乐视在国内缴纳足额的人民币保证金,银行在海外给乐视提供美元贷款。

2015年,乐视投资7亿美元控股易到用车,2016年1月,乐视投资的美国初创公司Faraday Future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一座新厂,从2017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

另外,据万得资讯的统计数据,贾跃亭及贾跃芳(姐姐)对于乐视网股票最大的几笔减持,发生在2015年。2015年6月,贾跃亭减持24亿元左右乐视网股票;此前的1-2月间,贾跃芳减持近12亿元,总计获得资金36亿元左右。

股权质押也愈发狂野。2015年之前,虽然贾跃亭在持续频繁地质押股票,但每一笔的规模都在质押2000万-4000万股的级别。然而,2015年10月26日,贾跃亭最后一笔质押,竟然高达5亿股。截至目前,这笔5亿股的质押还没有被赎回,贾跃亭在乐视网总持股数量为6.8亿股,乐视网总股本19.8亿。按照乐视网2015年10月26日的收盘价50元,假设股权质押比例40%计算,这笔股权质押能够获得资金100亿元左右。

除了上市公司平台,乐视的“子生态”也依赖股权融资,手段不断翻新。2015年11月,乐视移动融资5.3亿美元;2016年9月,乐视汽车首轮融资,获得10.8亿美元;2015年5月,乐视体育首轮融资,贾跃亭找到了万达作为投资人,融资8亿元;2016年4月,乐视体育的第二轮融资更加炫目,找到了包括孙红雷、刘涛等娱乐明星在内的27家机构和12位个人参加,融资额80亿元。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未发现孙红雷、刘涛等明星的投资额。根据财新记者调查,这笔融资三分之二是散户参与,融资的PPT在各种理财平台散播,投资的最低门槛甚至降低到10万元,并承诺如果乐视体育2020年底前未能上市,贾跃亭以年化12%的价格兜底回购。

由此粗略统计,2014年底SEE计划以来,贾跃亭利用乐视上市公司及子公司的股权,融资额超过360亿元。

找钱续命

相比起来,对于互联网概念、缺少盈利、缺少抵押的企业来说,很难从银行体系获取资金支持。乐视利用债券和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比例很小。

2016年10月份,乐视控股旗下乐视网信息技术(香港)有限公司,取得1.5亿美元的借款,但利息为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向上浮动300个点。

11月13日下午,贾跃亭微博“粮草先行,生态战略第二阶段坚实起航”,标注的位置是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乐视现在确实需要急迫解决资金问题。

虽然依赖股权融资募集了大笔资金,但相比于贾跃亭的梦想,依然是杯水车薪。“重要的是,乐视的众多子生态并未实现真正的盈利,而无论是贾跃亭的梦想,还是乐视8000名员工,都需要股权融资去养活。”深圳某金融行业资深人士王明(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4

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不同,“股权分置流通权”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股权分置改革中各种主要方式下流通权的成本计算方法如下表:

股权分置改革中各种不同方式下流通权成本计算方法比较表

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方式流通权成本计算投资收益的确认备注

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流通权按照所支付的金额确认流通权成本无

以送股或缩股方式取得流通权

按所送股份或所缩股份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张面价值确认流通权成本

以发放认购权证方式取得流通权

将权证直接送给流通股东按股票的市场价与行权价之差额确认为流通权成本将股票市价与应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之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将权证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给流通股东股票市场价减去行权价和收取权证费用股票市价减去应冲减的长期投资帐面价值加上权证费用当权证费用大于股票市价与行权价之差,则超出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以发放人沽权证方式取得流通权将权证直接送给流通股东将行权价减去股票市价的差额部分确认流通权成本

将权证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给流通股东(1):以股票结算:将行权价减去股票市价的差额部分确认流通权成本;(2):以现金结算:按行权价减去权证费用后的差额作为流通权的成本

无期满未行权,则将所收取的权证费用冲减“流通权”至零后,余额计入资本公积

以资本公积转增或派发股票给流通股东取得流通权按所送给流通股东的股票部分相应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计入流通成本

以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豁免上市公司债务、替上市公司承担债务的方式取得流通权按注入资产、豁免债务和承担债务的帐面价值作为流通权成本

以承诺方式取得流通权待承诺实现时按承诺方式的具体实施计算流通权成本

从所列表可以看出,在通过发行权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情况下,其流通权成本的计算方法与其他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流通权成本计算有所不同,即不是以所付出代价的资产帐面价值为基础,而是以股票的公允市价为基础。根据18号文的规定,当权证持有人行使认购权向非流通股东购买股份,以及以现金结算行权价低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时,非流通股东应将行权价低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额,计入“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即: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行权时股票市价-认购权证行权价)×所行权的股数;在通过发行认沽权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下,当认沽权证持有人行使出售权将股份出售给非流通股东,以及要求以现金结算行权价高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价部分时,非流通股东是将行权价高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额部分计入“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即: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认沽权证行权价-行权时股票市价)×所行权的股数。另外,在采用认购权证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下,还存在投资收益的确定问题。在18号文中规定当认购权证持有人行使认购权向非流通股东购买股份时,应将实际收到的行权价款与应确认的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之和,减去应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后的差额部分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如果是有偿出售权证,结转的“应付权证”余额计入投资收益,而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则不存在投资收益的确认问题。

例:X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在X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前,公司股本10000万元(股),其中:非流通股6000万股(为分析方便起见,假定非流通股份均为Y公司所持有),流通股4000万股,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30000万元(即每股净资产3元),股票市价为5.6元。Y公司对X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股权分置改革前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80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6000万元,损益调整9000万元,股权投资准备3000万元。X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通过的方案为Y公司无偿向流通股东每十股赠送2份欧式认购权证,到期时每份认购权证可向Y公司购买1股正股,行权价4元,Y公司以自己的股份备兑。假设实际行权时正股市场价格为6.5元,每股净资产为3.6元,Y公司其股权投资帐面余额为

21600万元,其中,损益调整由股权分置改革前的9000万元上升为12600万元,其他科目余额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X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可知流通股东共可获认购权证=4000×0.2=800万份。在到期全部行权的情况下Y公司共收款=800×4=3200万元。按18号文的规定方法计算,Y公司取得流通权的成本为=(6.5-4)×800=2000万元。在以4元的行权价备兑了800万股的X公司股票后,以每股3.6元净资产计算,Y公其所拥有的X公司净资产份额减少了2880万元(36000÷10000×800=288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减少800万元,损益调整减少1680万元,股权投资准备减少400万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5×800-2880=2320万元。Y公司编制的会计分录是:借记“银行存款3200”、“股权分置流通权2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2880”(其中,“投资成本800”,“损益调整1680”,“股权投资准备400”),按上述三个科目余额之差,贷记“投资收益2320”。(如果是以现金结算行权价低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则Y公司共应付给流通股东2000万元,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股权分置流通权2000”,贷记“银行存款2000”。)

从行权时Y公司的上述会计处理上来看,笔者认为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将股票市价与行权价的差额计入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的同时又计入了投资收益,夸大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在认购权证持有人行权的情况下,非流通股东实质上是以行权价出售相应的股份给流通股东,取得行权价款时确认所被行权部分股权的损益只能是行权价与每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部分,而不应该是行权时所行权部分的股票市价与行权时相应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差额部分,被备兑股票其市价与行权价的差额并未实现,将这部分差额也计入投资收益违背了谨慎性原则。第二,非流通股东其股权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一般是不可能按流通股份在证权市场上的市场价出售的,即在股权分置改革前股票市价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只是对流通股东存在,非流通股东并不存这个差额,非流通股东以高于其股权账面价值的市价出售并不是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而是一项非流通股因为有了在证券交易所的流通权而取得的流通权溢价收益,是非流通股东因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而获得的一项利益。所以当行权价高于股票账面价值时,行权价与股票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应该被确认为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而应该是一项投资收益,即应作为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的减项来处理。第三,计算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时在时点的选择上存在问题,这样处理使得在采用权证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对取得流通权的成本既不能预计也不合理。因为在证券市场上包括上市公司自身业绩等各种因素都会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从而影响到行权时的股票价格,流通权的成本将会随着股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而我们将包括公司业绩产生的每股账面价值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股价变化等均算在股权分置改革流通权的成本中是不合理的。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本不应由不确定的改革后的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涨跌来决定,而应该是在改革并确定方案时就应该能够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非流通股东在计算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时应该在现行的计算方法下进行修正。计算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或收益的一种比较合理的办法是以股权分置改革时每股的账面价值作为基准来计算,即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应该是方案确定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认购权证行权价之差额部分。在发行认购权证的情况下,当认购权证行权价大于所行权权证对应的股权投资帐面价值部分时,则说明非流通股东因权证持有人行权而取得了该部分差额的投资收益,这可以把它看成是非流通股东以高于其每股账面价值的售价出售其股权;而当行权价小于行权权证所对应的股权投资帐面价值部分时,则流通权成本为正,说明非流通股东是以低于其每股账面价值出售了股权。相反,在发行认沽权证的情况下,认沽权证行权价大于相应股权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如果认沽权证的行权价小于相应股权账面价值的部分,则不存在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

例如在上例中根据修改的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计算的办法,Y公司的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股改时每股净资产-确定的认购权证行权价)×所行权的股份数=(3-4)×800=-800万元。由于计算的流通权成本为负数,所以该例的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实际上是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而获得的一项收益,但800万元的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发放权证给流通股东时并未实现,到行权时这800万元的收益中,其中580万元为发放权证给流通股东至行权时上市公司实现的利润中属于非流通股东的那一部分,该部分已计入投资收益之中,另外320万元为行权行权价与股票行权日账面价值的差额。合理的做法是在非流通股东备兑了800万股的X公司股票后Y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借记“银行存款3200”,按结转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贷记“长期股权投资2880”,(其中“投资成本800”,“损益调整1680”,“股权投资准备400”),按上述两个科目余额之差,贷记“投资收益320”。这320万元的投资收益可以理解为非流通股东实际上是以4元的价格向流通股东出售了每股账面价值3.6元的800万股X公司的股票,实现投资收益320万元。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5

    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会计处理时可以调整

    近日,税务机关开展税务检查时发现,该笔长期投资的最初成本是1.8亿元,上市公司D公司2010年盈利情况较好,应该分给投资公司6000万元的利润,但是并没有实际分配,投资公司调增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6000万元。企业财务人员解释调增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公司对D公司投资达到规定比例,采用了权益法核算,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公司调整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从最初的1.8亿元调整到了2.4亿元。投资公司会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6000万元。贷记“投资收益” 6000万元。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所以该笔投资收益并没有做应税申报。

    股权投资转让确认所得时只能扣除原始成本

    税务人员告诉企业财务人员,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较多税务与会计处理的差异,其会计处理有着较多的选择处理方式,但税法坚持的是实际成本、独立交易与收益的实现等原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扣除成本,税收与会计的处理存在着差异,应当进行纳税调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第七十一条规定,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一)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二)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权益性投资,是指企业接受的不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拥有所有权的投资。

    也就是说,税法关于投资收益的确认,不以被投资企业利润的实现为依据,而主要以利润分配为依据,投资收益确认日期为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时的扣除成本以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为依据。

    股权投资撤资与转让在税务处理上有差异

    企业财务人员认为,虽然企业在长期股权转让时调整了转让成本,但是并没有形成少缴企业所得税的事实,因为取得的收入中包括了将来可能分配的利润。《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规定,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企业不得调减其投资成本,也不得将其确认为投资损失。该文明确了投资收回时可以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而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所得是投资企业的免税收入,所以企业不进行纳税调整不影响最终的应纳税款。

    税务人员告诉企业财务人员,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并不适用于在二级市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情形,只适用于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需要在工商管理机关进行工商登记股权变更,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股本的抽出或减少,而不是股权的转让,对于投资企业而言,实质上只是投资资产的转让,而不是投资资产的撤回或减少投资。此类情况应当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的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所以,该企业该笔长期股权转让所得为2.1(3-1.8×50%)亿元,对比原来的申报,应调增应纳税所得税额0.3(2.1-1.8)亿元,补税0.075(0.3×25%)亿元。

    投资损失确认也应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6

最好的投资

昨天和一位的同学相聚,甚是高兴,多年未见,光欣赏着对方的成长都觉得很满足。席间谈了很多彼此的工作、生活。同学是做工程的,这两年的牛市行情下也开始投资股市,于是对我的投资经历很感兴趣,冷不丁的问了我一句,在我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哪一次投资收益最高?

突然间,记起一位记者采访沃伦・巴菲特时,也曾问到,“在您至今所进行的投资中,哪一次的收益最高?”沃伦・巴菲特想了想,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笑呵呵地说:“就是这个。”记者不信,说:“您在开玩笑吧?”这时,巴菲特严肃起来:“不,先生,这是真的。这个是我小时候用0.5美元买的,现在已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了。”记者带着疑问打开笔记本,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宝贝,才发现上面记录了他的学习体会,读书感想,突然闪现的投资想法以及一些生活和投资经历。

原来,巴菲特所说的最好的投资,是学习、读书,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培养自己的眼光。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当灾难来临,你的金钱,你的厂房,你的设备,你的产品等所有身外财物都毁于一旦的时候,惟有知识和头脑是可以随身携带,且永远不会被人偷盗和毁灭的财富。有了学问就拥有一切。最好的投资,不一定指哪一个项目,哪一只股票,哪一个产品,而是投资自己的未来。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投资,也是最高明的投资其实我们的股市正是这样,站在投资的历史长河里,没有永远的金股、牛股,时过境迁,只有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不变。投资股市不能靠听消息,跟大户,要有自己的思路,必须自己认真读书,掌握金融证券的基本理论,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但是往往投资者最缺这种投资,不知道什么是股市就开始买股票,最后弄的头破血流。历史总在重演,投资者总是健忘。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所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对于同学的提问,如果非要从我十余年的投资生涯中做个选折题,答案当然有。但我想,这个答案没有意义,同学真正需要的也不是这个答案。回首十余年前,刚刚入市的自己也曾沉溺于画图表,看技术指标,打听消息。种种经历后,踏上了价值投资之路,才真正体味到了,投资的美妙和乐趣。深切地感受到了罗伯特"弗洛斯特在《未择之路》一诗中的那句:在许多许多年以后,在某处,我会轻轻叹息说:黄树林里分叉两条路。而我,我选择了较少人迹的一条,使得一切多么地不同。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7

有人说中国股市是资金推动型股市,笔者窃以为此言失之偏颇,试问中外股市哪个不是由于资金的推动来发展壮大的?特别是美国股市,只不过美国股市长期处于牛市而不引人注目罢了,中国股市几十年来的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的不赚钱现实,是导致中国股市不能吸引资金长期入市的根本原因,笔者以为上市公司只有让投资者有钱可赚,投资者才有投资的欲望,股市才能成为企业最好的融资渠道,企业据此也就能做大做强,以达到投资方和融资方的良性互动。所以说股市能赚钱是股市长期走牛的基石,不过这里所说的股市赚钱是投资股市而非投机股市。笔者拟就投资回报是杠杆、储蓄资金是动力、齐抓共管是根本这三个方面做些许的探索,以达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是吸收资本多少的关键杠杆

股市的投资回报笔者以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股东的分红,二是公司股价。

先说说分红回报。

在美国,投资者进入股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红,由于投资者持有股票得到的分红高于银行利息回报,股市越跌,就越有投资者购买。美国民众不喜欢储蓄,除了花钱大方以外,跟股票投资分红超过利息有关,股票投资成了他们另外一种形式的储蓄。

这与美国股市分红制度的逐渐发展不无关系。分红比例的提高过程,也是股市投资的吸引力逐渐强于银行储蓄的过程,同时,也是股市对新资金保持着持续的吸引力的过程。现金分红是美国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红利支付方式。相关数据显示,美国上市公司的现金红利占公司净收入的比例在上个世纪70年代约为30%-40%;到80年代,提高到40%-50%。到现在,不少美国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的50%-70%用于支付红利。

我国在过去的十年,铁公鸡型公司并非天方夜谭,大多数公司则是由于政府政策的高压或是为了更多的融资仅仅象征性的进行了分红,不过也有少数公司通过慷慨分红,实现投资和融资的良性互动,做大做强了企业,如贵州茅台、苏宁电器、双鹭药业等。根据相关资料,中国企业的现金红利率在2%以下。

再谈谈股价回报。

据报道,全美50%以上的家庭都涉足股票市场,股票价值占美国家庭财产的三分之一以上,股票给美国家庭创造的财富难以计算。据专家估算,近30年,美国股票投资年回报率平均高达20%。美国花旗银行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埃文斯・蓝说,根据过去50年的统计,美国股市每年的增长率为10.6%,远远高于房地产6%的年增长率,所以股市被美国公众普遍认为是一种收益率高的投资保值渠道。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陆铭曾公开表示,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太没有效率,降低了人们投资的冲动。有效样本中,炒股盈利的家庭占22.27%;盈亏平衡的家庭占21.82%;亏损的家庭比例达56.01%。可见,高达77%的炒股家庭没有从股市赚钱。笔者认为这还算好的,其实笔者周围的股市淘金者中,普遍的现象是一赚二平七亏。

分红、股价两个回报都远低于美国,这就充分证明了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是吸收资本多少的关键杠杆。

二、庞大的储蓄资金是股市蓬勃向好的源动力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老百姓没钱,果真如此吗: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于2013年1月16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接近40万亿元。事实上,在上海举行的“2012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就表示,中国储蓄和投资结构严重失衡,中国的储蓄率52%,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美国低于6%。之所以中美出现如此的巨大反差,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中国股市极具风险、没有赚钱效应。

西方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储蓄资金对产业资本的重要性,不断的利用股市能赚钱的效应来吸引其进入股市,使股市成为资金的“储蓄池”,成为投资者的“储蓄银行”。

由于股市投资回报率高,美国人将股市当成了投资,且持股或基金的时间相对较长。统计数据显示,普通美国人买一只股票,平均持股时间为两至三年。简单地从股市开户数和持股人数比率来看,美国确实接近“全民炒股”的程度。美国人口3亿,股市开户人数8000多万,开户人数占总人口的近27%,这一比率远远高于中国。

美国人赚的钱没有转变成储蓄存款,而是用来投资以求财富更大的增值或是用来消费以求改善生活。

中国人的40万亿高额储蓄并不代表中国老百姓“有钱”,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储蓄都是节俭而来。本来中国人传统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但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深入人心,取而代之的是“存钱防老”。目前我国社保制度还不算健全,“社会防老”养老观念的升级换代在我国还不能完全实现,这是造成我国高额储蓄的原因之一,但笔者以为这不是根本原因,只要看看道指和沪综指走势,就知根本原因是中国股市长期低迷造成绝大多数人赔多赚少的的现实,迫使大多数人以储蓄作为“未来准备金”。如果中国股市也像美国股市那样给投资者带来持续的高回报,试问有谁愿意储蓄以获得扣除通胀后的利息负差呢? 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逼迫储蓄”。

截至2013年3月22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19.21万亿元,沪深股市总市值也不过24.27万亿元。试想一下,如果中国人40万亿储蓄用来投入股市或是进行消费,哪怕是其中的1/3也行,那对股市的上涨、经济的刺激作用是何等的巨大。可以这样说庞大的储蓄资金是股市蓬勃向好的源动力。

三、共同呵护是股市健康发展的基础

如何引导老百姓的储蓄大量流向股市,让储户变成股民,引导无息储蓄做大做强上市公司,让上市公司来替老百姓投资和消费,使老百姓在长期的牛市当中得到双重回报,以此拉动中国经济和内需增长,政府也可以从投资和消费当中获得增量的财税收入,最终让股市参与各方都成为超级大赢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投资者、上市公司、政府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这也是股市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三个层面的中心是上市公司,股市繁荣的根基是公司的业绩,只有上市公司具备持续的高分配能力,即使股票市场出现下跌,股民不能从股价得到回报,也能从长期投资的上市公司获取持续的超过银行利息的高额红利。请不要忘记,业绩最终也还是要体现在股价上的,只要业绩上去了,股价的回报最终是要兑现的。所以上市公司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利用无息储蓄,改善公司业绩。要想提高公司的业绩,就必须有好的投资项目,有了好的投资项目还必须有一个对股东负责的好的管理层,只有这样才能让储户放心的变成投资者,才能使项目募集到资金,才能让好的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才能使公司做大做强做优,最终使投资者获得银行储蓄利息几何级的超额收益。

2、规范信息披露,杜绝内幕交易。所有信息的公开要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要求,信息披露要公正对称,做到披露及时、完整、科学。

3、严格绩效考核,完善分配体制。科学、有效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通过严格的绩效目标考核,将层层责任传递落实到基层部门和每个员工,逐步建立目标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考核分配体系,用严格的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之在为公司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使自已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

4、重视投资回报,严防股市圈钱。上市公司要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大力提高现金分红的比例和次数,努力呵护公司的股价,切不可在募集资金前将项目包装得天花乱坠,待资金到账后公司就业绩变脸,募资变成了圈钱,最终坑害愚弄了投资者。

三个层面的基础是股民,股民作为股市的重要参与者,对股市的发展同样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投资对象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包容之心。上市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做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历经的时间很长,中间还有很多曲折,作为投资者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以积极的态度理解公司的高管,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大多数公司的高管还是积极向上的,还是值得投资者信赖的,所以广大投资者一定要有包容之心,切不可急功好利、因小失大。

2、投资不投机。投机就是,就决定了其持股时间很短,这就是中国股市高换手率的主要原因,难怪好多股民不从基本面上去调研上市公司,整天抱着K线不放,到处打听小道消息,最终落得赔了时间又输钱的结局。高明的投资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上,从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是否符合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方向、是否有潜力的发展项目、是否和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否拥有独特的宝贵资源抑或是掌握国内或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包括大股东的实力、产品的生命周期,这种公司不管当前的情况如何,只要股价在其历史的底部、潜力就巨大。这就是投资,你管他大盘如何?这样的公司虽然不多,但总是有的,这就在于你的钻研,如果是这样的思路投资,三安光电、贵州茅台、云南白药就非你莫属了。这就是投资的魄力。

三个层面的关键是政府,政府作为股市监管和调控者,对于股市的繁荣和发展责任重大,笔者以为政府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力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府不仅是股市政策的制定者,同时还是股市的重要参与者,中国股市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都是国有性质,可以这样说,只要这样的上市公司其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并都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一样长期回报投资者,中国股市的市值也就会长期的运行在上升通道中,因为有更多的储蓄资金被吸引到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和消费,以求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2、严守IPO闸门,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中国证监会要严格上市公司的准入制,从源头上把住上市公司的质量关,以防绿大地、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拟上市公司上市祸国殃民。

3、固本培元,用制度为股市保驾护航。近年来中国股市的表现相对于全球一直很糟糕,究其原因,诚如曹中铭所言,制度存在弊端与缺陷,监管存在缺失与缺位,是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与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最大障碍。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市场,一个中小投资者利益能够受到切实保护的市场,一个违规行为会付出沉重代价的市场,一个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严厉的市场,才是一个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市场。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8

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名单,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具体试点企业有主要采用送股方式(由非流通股股东直接向流通股股东送股)的三一重工、金牛能源、紫江企业,采用扩股方式(通过上市公司公积金转增股本、非流通股股东放弃)的清华同方。目前前述三家已顺利通过临时股东大会类别表决并实施方案;而清华同方的方案被流通股股东否决。2005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又公布第二批试点企业名单,42家公司榜上有名,预示着改革将大规模开展。据悉,第二批试点企业解决方案多集中于送股、扩股、缩股(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比例缩减股份)。通过测算可知,此类方案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对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权益的比例进行调整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非流通股股东如何对支付的对价进行会计处理?笔者曾在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又长期从事投资银行工作,对股权分置解决方案进行过系统研究。经过认真思考,笔者提出两种思路供参考,其一为“无偿赠与或以零收益部分处置长期投资”,其二为“获权对价”,以下仅以三一重工的直接送股为例作说明,扩股、缩股方案可同理操作。

处理原则:股权分置改革是证券市场的重大变革,企业为响应改革号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支付对价,会计操作中宜尽量减少对企业利润的冲击,以降低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额外压力。因此建议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先冲减资本公积的股权投资准备科目(被投资企业股本溢价的影响部分,不含因被投资企业其他净资产变动引起的资本公积变化),不足冲减部分再作其他处理。

理论依据:上市公司股本溢价,多为公司公开上市之初流通股股东相对于非流通股股东额外多付的成本。作为控股非流通股股东,出于核算的目的将其记入自身的资本公积账户体现权益的增加,实际这部分成本是与流通股股东相比少支付的,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时,将支付的对价从此科目中调出是合理的。

假设条件:1.为简化思路,假定三一重工只有一家非流通股股东A,在解决股权分置前后均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项投资。

2.A公司对三一重工的投资原不存在股权投资差额。

3.A公司此项投资每股账面价值为2004年末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7.94元。

一、无偿赠与或以零收益部分处置长期投资

从占有上市公司权益角度看,无论是送股、扩股还是缩股,均直接导致非流通股股东占有股权比例及对应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如果非流通股股东在获得流通权后,长期不减持,减少的权益未带来任何价值回报,支付的对价可视为无偿赠与或以零收益部分处置长期投资。

以下以三一重工(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同时送部分现金)为例,探索控股非流通股股东会计处理。

非流通股股东A对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5股加8元现金,共计付出2100万股股票及4800万元现金。

股权登记日股权结构:

送出股份账面价值:2100×7.94=16674万元;送出现金:6000×0.8=4800万元。

A公司会计处理:

(一)若因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等引起股本溢价而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余额大于或等于支付的对价,以支付的对价为限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21474

贷: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三级科目略) 16674

贷:银行存款 4800

(二)若因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等引起股本溢价而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余额小于支付的对价,先冲减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再冲减当期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或投资收益)

21474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三级科目略) 16674

贷:银行存款 4800

注:①部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按该项投资的平均总成本确定其处置部分的成本,同时按比例相应结转长期股权投资明细科目;

②以上两种情况处理后,该项股权投资每股账面价值仍等于被投资公司每股净资产,在以后的每个会计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处理。

二、获权对价

从付出与回报的角度看,送股、扩股、缩股均可视作为获取流通权而支付的对价。作为非流通股股东,其剩余股份获得流通权后可以以市价在股票二级公开市场减持。即使无减持预期,在以股份作抵押进行贷款时,股份价值增值也可得到体现,股东的价值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因此对这项权利应予以确认。在备查账簿中登记股份的变动,在每个会计期末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调整。

三一重工非流通股股东A对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5股加8元现金,共计付出2100万股股票及4800万元现金。付出股份及现金后,每股账面价值可能会高于被投资企业每股净资产。

A公司会计处理:

(一)若因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等引起股本溢价而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余额大于或等于支付的对价,以支付的对价为限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21474

贷: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三级科目略) 16674

贷:银行存款 4800

注:①部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按该项投资的平均总成本确定其处置部分的成本,同时按比例相应结转长期股权投资明细科目。

②处理后,该项股权投资每股账面价值仍等于被投资公司每股净资产,在以后的每个会计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处理。

③在备查账簿中登记减少的股份数。

(二)若因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等引起股本溢价而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余额小于支付的对价,先冲减资本公积,不足冲减部分再记入股权投资差额,分一定期限摊销。

1.改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股权投资差额)

21474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三级科目略) 16674

贷:银行存款 4800

2.分N年摊销: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

贷: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股权投资差额) ×××

3.在每个会计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核算并需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小于或等于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应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

贷: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股权投资差额) ×××

4.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大于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先将尚未摊销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全部摊销,作处理如下: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

贷: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股权投资差额) ×××

同时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大于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的部分: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备 ×××

贷:长期股权投资—三一重工(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注:①部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按该项投资的平均总成本确定其处置部分的成本,同时按比例相应结转长期股权投资明细科目。

②在备查账簿中登记减少的股份数;

③改革后,在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完毕之前该项股权投资每股账面价值将高于被投资公司每股净资产;

④此方法对后续每个会计期损益的影响有:差额分期摊销影响摊销期损益;会计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账务处理时,可能影响损益;

⑤在差额摊销完毕之前处置该投资时,对损益影响也将得到体现。

三、思路评价

比较上述两种思路,当资本公积(被投资企业股本溢价引起的股权投资准备项目)余额大于或等于支付的对价时,处理建议及影响是相同的,均以支付对价为限冲减资本公积。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9

关键词:总预算 会计制度 管理

一、新旧总预算会计制度变化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的目标不同

原制度目标源于收付实现制,仅注重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属于重钱轻物的典型。新制度基于权责发生制,不仅关注预收支执行情况,更要求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

(二)内容更丰富,提高了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

新制度不再局限于国库存款、暂存、暂付款项等资产负债信息,企业、基金股权投资、政府债务、其他政府负有兜底偿还责任的债务等信息的都需要反映,能较好地为社会各界公开财政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我市原公开内容公为,财政收支余情况及三公经费情况,按新制度就需要继续公开我市自然资源、公共基础设施、代管资产、投资、政府债务等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将有力的提升政府财政信息的透明度,打造阳光财政。

(三)新制度提高了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新制度完善了会计核算内容的,使总预算会计工作涉及的财政经济业务领域拓宽,要求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提升了总预算会计管理工作的层次,既要关注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变化,也要关注财政经济情况,为促进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四)新制度实施对我市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影响

新制度的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总预算会计已经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对我市会计核算最大的影响,一是要将政府债务全部纳入总预算会计核算,截止2015年末我市债务余额46亿元,虽然不大,但债权单位较多,核算复杂。二是国有企业股权投资近100亿元,二十几家国有企业,如何按权益法核算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

二、新总预算会计制度实践中存在的困难

(一)负债核销及按期计息问题

我市政府负债主要为其他负债,即欠付的工程款项,从2015年开始置换政府债券,债券的比重才有所增加。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实际偿还负债时,借记有关支出等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等科目;同时,按照相同的金额,借记负债科目,贷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第一笔分录对总预算会计没有问题,但第二笔分录何时登记核销哪一笔债务,问题就来了,因为面对第天几百笔支付业务,总预算会计一笔一笔的判断不现实,且债务是按债权人及项目明细核算的,库尔勒市2015年底债权单位及项目近200家,总预算会计也无法判断预算单位偿还的是哪一笔债务。另一方面,哪些债务是计息的,每笔债务期末应计提多少应付利息,对财政总预算会计都是问题。

(二)企业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时间差的问题

按照新制度的要求,总预算会计对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要求对每一家被投资主体按“投资成本”、“收益转增投资”、“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库尔勒市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有20多家,每家企业的年报编制完成并经中介机构审计需要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一般都到1月底,特别是有子公司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更晚。而总预算会计制度要求财政股权管理部门12月20日向总预算会计提供股权资料,我市财政局企业科仅能提供11底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如按国有企业11月数据核算股权,不能真实反映政府年末持有权益情况,如果用企业年报,时间上就需往后推,而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县市财政上报决算的时间为1月中旬,时间上也来不及。

三、实施新总预算会计制度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目前,新《制度》实施已有3个月时间,为确保新制度实施,我局迅速行动,扎实有效地做好新制度学习和实施工作。

为确保债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我局债务管理部门即预算科债务专管员,每月做好债务管理系统的录入及更新工作,并依据债务系统向国库总预算会计按月提供债务变动表,清晰的反映出具体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及计息情况,总预算会计根据债务变动表,登记“双分录”中的第二笔核销分录。

鉴于股权投资与财政其他报表数据关系不大、且地州级上报决算的时间为3月上旬,我市与上级财政部门协商,在不影响上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的前提下,仅将股权投资的上报时间延后至2月底,我局企业科根据企业决算报表向国库总预算会计提供权益变动情况,总预算会计据以核算股权投资,这样年报就可以反映年末政府股权的真实情况。

四、我市实施新总预算会计制度时好的做法

(一)积极参加培训学习

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财政部的视频培训及自治区财政厅的培训班,并征订了教材 ,确保相关人员人手一本,要求大家培训后,积极自学,熟悉掌握制度规定。

(二)加强内部组织协调配合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10

截至10月27日,沪深股市总市值达286290.99亿元,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2580家,从1990年沪深股市诞生以来,几度跌宕起伏,最近一波企稳回暖行情使得股市成为中国投资市场的新热点。

在个人工作室里,杨怀定高兴地盯着桌上两台电脑的屏幕,“你看,我不想赚快钱,不搞投机,老老实实买了大市值的、分红回报比较好的股票,三中全会到现在涨了不少,赚了将近50万。”他说。

在杨怀定的脑海里,三中全会决定和自贸区总体方案所提到的“负面清单”不是一张列表,而是一种理念。他说,三中全会的决定里面有“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意思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杨怀定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自己利用国库券异地差价进行交易,就运用了这种思维,“法律没有禁止你不能从国库券的差价中获利,于是当然你可以做,做得早了,你就成了万元户。”

他认为,三中全会和自贸区的改革试点都是鼓励年轻人学会运用“负面清单”思维,“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会搞强刺激了,而是要靠改革了,吃透这种精神,你自然不会错过机会”。

“沪港通”挤掉“心理泡沫”

此次与杨怀定见面,他谈论最多的就是即将启动的“沪港通”,即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一见面,老杨就忙不迭地说,“‘沪港通’开了以后,市场理念完全要变了,过去我们都是投机心理、炒小盘,现在‘沪港通’通了以后,海外资金进来,人家理念操作手法,都是讲投资,要找大市值的,分红回报好的。”

“以前有人说中国股市就是‘投机市’,也有道理,因为大家就是要赚快钱、赚一个短期差价,都这么做,那些业绩一般、浑水摸鱼的股反而被炒得价格老高,现在新股发行市场上也有这种情况,价格和实际价值背离比较多”,“一旦外部资金进来,势必会从理念上冲击这种投机心理”,杨怀定很笃定地分析。

他说,今天中国股市和股民都需要“挤掉泡沫”,对于股市来说,要“挤泡沫”就必须深化股改,特别是国有上市企业的深化改革;对于股民来说,现在也要“挤泡沫”,而且要“挤掉心理上的泡沫”,这比挤掉体制机制上的“泡沫”更难,需要一个过程。

职业炒股人与资深“网虫”

炒股20多年,杨怀定收藏了很多与新中国股市相关的“宝物”,他幽默地回答说,“那些纸质凭证都不用了,藏得很好,不想再惊动它们,现在最爱的还是上网用电脑,可以跟你说说”。他一边说,一边兴奋地让儿子从工作室二楼找出了当年他用来炒股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上世纪90年代初,新中国开启沪深股市交易时,最早一批股民主要是通过报纸了解行情。当年最多时,杨怀定曾订了70多种报纸。

不过他透露,到了1993年左右,他买了第一台电脑,当时只记得是一台286电脑,价格不菲,还要到上海计算机厂里亲自跑一趟、搬回家。“当时还是DOS系统,我就用这个看股。”

再后来杨怀定换了一台486电脑开始用Windows系统;到了1996―1997年之间,他又花了2.8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台方正笔记本电脑,为的是“人走到哪里,都方便炒股”。这台“老家伙”好比是一个很重的盒子,还配有无线上网的小天线,背面标着“生产地:东莞,有效期:至2007年2月6日”等字样。杨怀定说,后来他懂了,电脑笔记本上那个小天线连着笔记本机身,里面实际内置了一个“猫”(调制解调器),当初自己靠插入手机芯片上网,结果第一天一不小心花去了1000多元人民币的流量,吓坏了电信局柜台的售货员。

如今,在杨怀定的工作室里,他和他的炒股学员每天要盯着10多台各式电脑查数据。杨怀定自己还爱用iPad,一共买了两台,一台放在炒股工作室的办公桌上,另一台则放在家里。“这就好像我当年看的报纸,现在特别方便。”他说。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11

    论文关键词 对赌协议 私募股权 法律风险

    一、对赌协议的综述

    所谓对赌协议,字面直译为“估值调整协议。”对赌协议实际上是期权的表现形式,指的是由私募方和目标企业经营法在达成并购协议的同时,基于企业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进行的约定。当约定的情况满足时,私募方可以行使一种对自身有利的权利,否则经营方就可以行使另一种对自身有利的权利。具体来讲,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够达到所规定的某一额度,投资方在获得投资股份大幅度增值的前提下,将向公司管理层支付一定数量的股份;相反,如果公司经营无法完成合同规定的业绩指标,管理层则必须向投资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股份,以弥补其投资收益的不足 .对赌协议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对赌主体,对赌客体(合同文本),对赌对象。对赌主体主要是只指融资方和投资方,如当年蒙牛和摩根士丹利的关系。对赌的内容主要是双方约定磋商的文本内容。对赌的对象是股权份额,投在额度等等。对融资方来说,如果达到了投资方的投资回报要求,投资方的份额发言权下降,如果达不到投行要求的增长率利润率,融资方的股权下降,甚至丧失其控股权。私募股权基金进入目标企业一般采用入股或增资方式。进行企业估值是确定投资额和股份额的前提条件 .当前,对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赌上市:融资方与投资方约定,在某个时间上市,如果企业能够顺利上市,投资方就会在二级市场出售股票,获得高额利润;如果上市不顺利或者不能上市,前期的投资类似于高利贷,融资方要付出巨大代价;(2)赌股权:就是国际投行与融资方(上市企业)对赌企业未来几年一段时间内的股价,投资方会约定未来几年股价下跌的指数多少。若实际的股价高于对赌股价,这高于的部分就是上市公司的收益,如果低于对赌的股价,融资方就需要给国际投行进行补差价。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赌股价的风险更大一些,有不少公司是被迫选择赌股价的。

    二、对赌协议的合法性分析

    对赌协议本身是一个双赢或双输的约定,是一种财务工具,是带有附加条件的价值评估方式,因此只要符合《公司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就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合同生效要具备主体适格、意思健全和内容适法三个条件,对赌协议就是合法的,有效的。主体适格方面没有异议。就意思健全方面而言,对赌协议只是整个私募股权投资中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投资链条还包括其他的诸多环节:筹集资金、寻找投资对象、协助目标企业重组改制,实施提升企业价值的激励措施、完成企业上市等等。 ”通过全面考察对赌双方付出的和回报,可以看出其基本贯彻等价有偿原则。投资方的目的不是控股企业,而是获得利润,实现融资或上市。融资方的企业业绩直接决定投资方回报的大小。融资方的目的是通过投资方的资本注入,将企业做大做强。融资方。投资方是本着双方激励,共同获利双赢的一致目标而签订了协议,符合意思健全的条件。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经济投资行为,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一般不涉及违反公诉良俗的问题,也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至于其中的高风险性,主要还是由金融市场的特点决定,双方都有承担结果的准备,这也是诚信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对赌协议在我国的法律适用研究

    对赌条款是从国外引入中国的概念,至于在大陆是否完全有效,法学界,金融界人士一直很关注的话题。从内容上看,对赌条款主要涉及股权调整、回购补偿和增加董事会席位三大方面,又因为PE投资的目标企业大多为公司制,所以笔者结合我国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赌条款在我国的法律适用问题加以分析。

    (一)对赌条款中股权调整的法律适用在我国《公司法》及外商投资企业法体系下,对赌条款中股权调整并无实质性障碍。首先,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股权的调整最后是在公司股东之间进行的,因此,如果全体股东无特殊约定,投资方和创始股东之间按照已有的约定实现股权调整是没有任何法律障碍的。其次,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同样也不存在股份转让需要其他股东同意或优先购买权问题,股份转让是完全自由的,投资方和创始股东基于业绩而进行的股份调整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投资外方转让股权给中方时,应该无严格限制,而让中方无偿或以象征性价格转让部分股权给投资外方,通常是很难得到主管机关审批的。

    (二)对赌条款中回购补偿的法律适用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三)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做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在一定的时间内,融资方或相关股东不能按照要求实现所承诺的增长率和收益率,私募股权投资方有权要求退出或减少持有的股份,收回最初的投资额,并获得一定的补偿,相当于一笔高利率借贷。“从发的角度看,对赌协议实际上是股东之间的一种安排,其实现最终体现的股权的转移。 ”如果是创始股东回购,问题相对简单些,回购实质上变成一个较为复杂的股权转让交易。因为约定承诺的这笔交易是远期交易,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在未来,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而在工商部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时,股权转让又是必需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是这样做的:管理层股东与投资方在最初签订投资协议的时候,又签了一份未来股权转让的合同,相当于一个附条件的合同。如果回购的主体是目标企业本身,则操作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一方面有限责任公司减资程序极为复杂,另一方面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虽然可以实施回购,但仍然必须走减资的一系列程序。

    (三)对赌条款中增加董事会席位的法律适用对赌条款中,投资方常常会以创始股东或管理层未完成约定目标,要求增加董事会席位,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如投资方与创始股东或管理层合作关系良好,且创始股东或管理层又能予以密切配合,自然没有任何问题。毕竟,董事会席位调整只是企业内部事务。但一旦遭到创始股东或管理层的抵制时,投资方的要求就很难得到满足。我国公司法规定,董、监事任职期限内,非法定理由不得被辞退。创始股东或管理层往往以此为由,拒绝投资方的董事进入。为避免此种僵局出现,投资方在投资之初,就应当在重新修订的章程中明确约定,创始股东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保证投资方的董事进入并完成必要的工商登记备案,否则,应支付给投资方一笔较大数额的违约金。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会变更及备案基本与此情形相类似。'

    四、对赌协议的法律障碍

    (一)股权是否清晰问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做到股权稳定清晰,而涉及股权的“对赌协议”,往往可能带来上市之后的重大股权变动。这是证监会所不允许的。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这表明证券监管部门希望上市企业的股权是清晰明确的,没有争议的。但因为有一份附条件的协议,在未来实现,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可能发生一些纠纷。因此,在实践中,上市时间对赌、股权对赌、业绩对赌、董事会一票否决权安排、企业清算优先受偿等五类PE对赌协议及条款已成为目前IPO审核的绝对禁区。当然,并非所有的对赌条款对发行人IPO均构成实质性障碍,对于前述五种情形以外的对赌,只要充分信息披露,监管层判断对公司的股权稳定不会造成实质性障碍的话,亦为允许。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违反上述五种情形的对赌仅是公司难以实现上市,并不是合同当然无效,对赌协议的有效与无效,是要结合具体条款具体分析的。

    (二)对赌条款的效力问题对赌条款中的补偿条款问题对赌协议中补偿条款是否有效,不在于是否违反风险共担原则,而在于股东与公司对赌是否侵害公司及债权人利益。补偿条款并非股东间对赌,而是约定公司与股东双重责任。该约定未能考虑到中国公司法的规定,存有重大瑕疵。

    (三)对赌条款中的审批登记问题由于法律上有效性的不确定,对赌条款还可能遭遇到政府主管部门(如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和商务部)的阻挠。在司法解释和法律法规,未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同管理主管部门,甚至同一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认识和理解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这一点的对赌条款有可能被工商部门,商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认为是不合适的,甚至是违法的,并不予核准和登记。所以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为了通过工商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和通过,很多对赌协议是地下进行的,秘密的,一般不会再正文合同中体现,大多是通过附件或补充协议的形式,在这样情况下,给人一种不安全不合法不可靠的印象。

    (四)对赌条款中的税务问题除有效性的争议及审批登记部的挑战外,对赌条款在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投入与回报的巨大差异,可能会存在税收征管方面的一些问题。面对投资人和融资方都有可能遇到税收征管部门对正常交易的干涉,甚至会产生一大笔的所得税。这样是存在的法律风险。

    五、结语

股市投资笔记范文12

争议一:该不该救“赌民”

有人认为,股市是,股民是赌民,“赌”输了,应该愿赌服输,政府不应该救市。

大部分人对“赌民”一词是不认同的,就连管理层也不会认同。如果他们承认股市是、股民是赌民,那么上市公司融资抽水就名不正言不顺。况且,零和博弈的有赢有输,赢输总体平衡,但在A股市场里股民几乎都是输家。

或许有人会说,是零和博弈,股市有分红,不是零和博弈。但从1990年至今,A股市场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平均若按三分之一计算,并剔除交易所的规费、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过户费、券商的佣金和给政府上缴的印花税,大家分到的红利也就5000多亿元。其实这个数据并不夸张,笔者将1993年至2010年间的历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累加,其总额为6382.15亿元,仅此一项就已经超过了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的分红。从市场交易量来看,券商的佣金收入、交易所的规费、登记公司的过户费均不是小数。若按照单向1‰的券商佣金标准来粗算,仅这几年券商收取的手续费就已经超过了4000亿元,靠投资分红和长线投资在中国显然是靠不住的。如此一算,自有中国股市以来,A股市场的投资者整体就处于负收益。在这样的市场里,中国股市却完成了一个令各国股市都惊羡的数据,就是上市公司的IPO融资和再融资。1990年至今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尤其这两年融资额度和融资频率极高,几乎世界领先。但是我们的股市走势却几乎沦为全球最差的股市,有人统计中国股市在这10年间,上证指数仅上涨了103点。对于这样一个“只长胖不长高”的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应该深刻反思,如果只重抽血而不重造血、忽视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那这个市场一定会崩溃的,而且投资信心也很难恢复。

争议二: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堰塞湖”吗

对于目前中国股市的萎靡不振,很多人将其归咎为上市公司融资太甚,让市场难以承受。其实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大小非和限售股减持、套现是导致股市失血过度的根本原因。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夕,中国证监会曾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月31日,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为45456.48亿元,其中流通市值为14301.43亿元,非流通市值为31155.05亿元,非流通股市值是流通股市值的2.18倍。但截至2010年底,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6.5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流通市值19.08万亿元,占总市值的71.9%,较股改之前的1.43万亿元增长了13.34倍,随着限售股在今年陆续解禁,流通市值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这也就意味着全流通时代需要巨额的资金来填补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套现需求。

笔者在几年前就曾预警,如果管理层对于大小非和限售股不进行必要的制度安排,未来几年中国股市只能靠时间来消化限售股这座庞大的“堰塞湖”。若再加上IPO不断制造的新限售股,“新痛”加“旧病”一并发作,中国股市在未来几年将很难畅言牛市。

监管部门认为,解禁并不意味着全流通全套现,有些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和大小非并不会减持套现,但从市场的交易量情况来看,大小非和限售股早已在二级市场里疯狂流通了。显然,大小非和限售股正在侵蚀着中国股市,尤其在目前实体经济和企业急需流动性的情况下,抛股套现就成了习惯性的动作,因此管理层不能再对此视而不见,中国股市流动性紧缺的局面需要及时缓解。

争议三:牛熊交替谁说了算

极端市场主义者认为,不能救市,股市应该按照自身的规律来寻找底部。牛熊交替是市场法则,“熊长牛短”天经地义,政府不应该干预。

如果中国股市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真正的市场,让市场自身来修正,笔者是完全赞同的。但若是被一座“堰塞湖”压着,股市功能丧失、投资信心殆尽、市场动弹不了,监管层在这时就不应该无为了,应该解决问题、有所作为,让股市在合理的情绪范围内波动,而不是大起大落。

有人猜测说,目前管理层之所以对股市无动于衷,其一是担心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格局下,股市表现过好会引入太多的境外热钱,股市如果有泡沫不利于宏观管理;其二是由于中国股市为国企、央企脱贫解困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该上市的都已经上市融资,股市低迷无足轻重。

其实,在目前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下,恰恰应该充分利用股市,让其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的场所,而不是让其兴风作浪,一会儿炒房、一会儿炒农产品,如果这些过剩的流动性能够留在股市,即使股市有些泡沫,市场的功能还是存在的,总比在市场熊市中煎熬主动得多。况且,“泡沫”是一个中性词,资本市场不可能完全消灭和排斥泡沫与投机,一个具有活力的市场应该允许一定的泡沫存在,但不能过量。如果股市兴盛,除了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流动性之外,还有助于改善消费状况。据AC尼尔森公司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股民的消费意愿与股市行情的波动非常密切,一旦股市低迷,股民的消费意愿会大打折扣,旅行、娱乐等数量和意愿都会减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股市暴跌时投资者对预期的下降导致消费行为收缩,所以股市的低迷是不利于中国启动内需的。

争议四:救市还是治市

用“救指数还是弥补制度漏洞”来描述这一争议可能更精确些。

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应该主动对自身监管体制进行改革,改变其身兼监督、管理、发审等多重职能的现状,缩小权力寻租的空间,营造法制化的市场环境。

其实治市也就是“救市”,只是不同于以往那种资金“救市”模式:国家资金入市――诱导资金介入――拉抬股指――掩盖矛盾,然后让外资、内资共同将股价疯狂拉抬,从而高位抛售,然后再美其名曰:“股市有泡沫”,唱空、打压一通,等股市下跌之后再在低位伺机介入,继续唱牛、拉升,将中小投资者玩于股掌之间。对于这种救市,笔者是坚决不赞成的。因为 “人造牛市”的结果只会让日后的股市局面更加恶化,但若从根源上弥补各种制度漏洞和治理股市,笔者是赞同的,现在政府应该适当地拯救股市信心,但不能只简单地救指数,更不是资金诱导式救市,而是要救人心、救秩序、救机制。

当前市场中的很多“救市”言论,基本诉求都是治市。但该从哪些方面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