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股市投资策略

股市投资策略

时间:2023-06-06 09:30:19

股市投资策略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1

【论文摘要】我国股票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较为严重;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严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给股民造成了巨大损失:1.现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况且我国股市的非系统风险特小,投资分散化策略往往造成股民牛市时不赚熊市时巨亏。2.通过利用系统性风险来定价的CAPM应用策略在我国实证无效。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投资策略的革命,包括反价值策略、反技术策略、反行为控制策略,大致可以细分为8大具体策略.其中,反向投资策略、小盘股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比较适合我国投资者特点。

【论文关键词】行为异象;行为金融;认知偏差

我国股市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经常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普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因此,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往往不能给股民带来真正的投资收益。基于现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而且,投资分散化程度存在某一“有效”区域,过度分散化可能会带来延迟决策失误、增加研究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负效应。特别在我国,股市非系统性风险较小,投资分散化策略作用不大。关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波涛(1999)研究表明高达66.7%,施东晖(2001)研究得出81.37%的结论,而西方股市一般为25%左右。

CAPM投资策略在国外并不适用、在我国几乎无效。CAPM的应用原理是利用β系数可以衡量系统风险,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判断证券价格的合理性,从而制定投资策略。关于CAPM的有效性,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首先提出挑战;Fama和Macbeth(1992)实证检验无效;我国学者杨朝军1998年对上海股市实证结论为不明显;陈小悦和孙爱军(2000)、阮涛和林少宫(2000)对上海股市检验结论为无效。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理论的革命.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放弃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结合了心理情绪分析、强调投资者的行为控制。美国的共同基金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中国证券市场只是接近弱有效,导致采用传统投资策略的广大投资者亏损严重,而少数懂得并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则能保持盈利。

一、反向投资策略

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涨得慢、可能价值低估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涨势快、可能价值高估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由于我国股市存在一种“轮涨效应”或“补涨效应”,即一般前期内涨幅较小的股票在后期的表现会比前期内涨幅较高的股票表现更为良好。这个结果同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个股轮番炒作现象是相吻合的,也说明了反向投资策略是目前我国投资者最好的选择之一。

反向投资策略原理。投资者锚定心理和过度自信特征会导致对信息过度反应。换句话说,表现好的证券价值容易高估,表现坏的证券价值容易低估。反向投资就是买入低估证券同时卖出高估证券。投资者进行预测时,容易对近期业绩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过分低估和绩优公司股价过分高估现象,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这种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反向投资策略操作要点。如选择P/E)或P/B低、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另外,还可以卖出涨幅已经很高的股票,买入很少人关注的滞长股票;或者卖出大家已经反复炒作的白马股,买入业绩可能改变的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二、动量交易策略或称惯性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通俗地讲,利用强势股的惯性上涨趋势,买入近期的强势股,卖出近期的弱势股,即所谓正向反馈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原理。主要依据是反应不足和保守心理,分收益动量和价格动量策略。收益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收益短期前景反应不足的失误,价格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信息为反应或反应迟缓的失误。

动量交易策略操作要领。根据庄家投资行为分析理论,庄家做庄有四个阶段,建仓、拉升、出货、下落,投资者可以采取蚂蝗策略,一旦发现庄家建仓完毕,开始拉升时就盯紧买入,然后在股票价格翻翻后高位震荡庄家出货时候卖出,可赚高额利润。如果价格连续上涨,应该连续分批卖出;如果价格连续下跌,应该连续分批买入。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考虑采用负向反馈策略。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一般在下跌时候买入,目的不是效益最大化,而是成本最小化、减少投资的遗憾程度。该策略是次优策略。投资者在建仓时候,可以分皮建仓,不能一次性买入。

时间分散策略基于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理念,随年龄逐渐增大而降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比例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年轻时风险承受能力强,其资产组合中股票应该是占较大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这两种策略都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和思维分隔相关、属于行为控制策略。

四、集中投资策略

集中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所有资金购买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证券并长期持有,稳中求胜,这也是巴菲特惯用的投资策略,“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不如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好好保管。”投资集中策略能够获得稳定回报,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同时该策略能运用价值投资的理念而获利。

集中投资策略的原理。利用其他投资者均值方差观念形成的认知偏差或锚定效应等心理特点来实施集中策略。一般投资者受传统金融投资理念的影响,通过投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在大行情机会到来时,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也同时分散。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错误定价的证券后,率先集中资金投资,赢取更大的利益。 转贴于

集中投资策略的操作方法。第一,对被错误定价证券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尽力获取超前的优势信息,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第二,选择几家在过去投资回报高于一般水平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效果一定会反应在它的股票价值上。第三,将资金按比例分配,将大头押在高概率的股票上,然后长期持有。集中投资策略的关键点:一是对公司的深入分析;二是需要克服投资决策偏差,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谨慎,在别人恐慌时大胆,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勇于承认错误。

五、小盘股投资策略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提出。小盘股一般是指流通盘较小的股票,但具体数量界定,不同的市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博士R.班尼和M.瑞格曼提出了小盘股的高回报效应应用来挑战有效市场理论,Banz(1981)研究发现了小盘股高额收益的规模效应,Siegel(1998)研究发现,一般地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17%,且大部分集中在元月,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公司元月效应。小盘股投资高额收益的原因是,小盘股流通市值较小,炒作资金较之大盘股要少得多,较易吸引主力介入,股性较活,股价极易波动,涨跌幅度较大,容易获得高额收益。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原理。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犯系统性的精神和心理错误,继而导致投资者出现代表性偏差和框定依赖偏差,最终对当前的负面信息出现过度反应,结果造成小公司股票价值低估。但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而广为人知,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而在大家都发现价值后竞相买入时候卖出。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操作。小盘股投资策略就是利用这种小公司效应,采用波段操作方法获得收益。投资者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小盘股,当预期小盘股的实际价值与将来股票价格的变动有较大的差距时,可以考虑该种股票;先前被低估的小盘价值股一旦有利好消息传出时,市场上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新消息反应过度,从而使股票价格急剧上涨。另外,由于小盘股流通盘较小,市场上投资者所犯系统性错误对其股票波动的影响更大,从而为掌握该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收益。

应对此类股票的操作要领。耐心等待股价走出缩量的上升通道,且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转好时买进,卖出的时机可根据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环境因素和业绩情况,注意在历史的高价区域附近获利了结。一般来讲,小盘股在1~2年内,大多存在数次涨跌循环机会,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节奏且方法得当,套利小盘股获利大都较为可观,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的投资策略。

六、择时投资策略

择时投资策略基于日期效应。例如,隔夜效应、周末效应、一月效应和周末效应,这些效应行为金融理论在前面已经有分析和论述。择时投资策略认为可以于晚市、周五、年底或者元月买入股票,操作相对灵活,收益率相对较高。另外,还可以购买快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七、从众投资策略

当少数个人投资者没有更多信息,也没有专门知识的时候,跟随其他投资者行动,也减少后悔。很显然,这也不是最优决策。但对那些老年人,或者投资技能较差的人,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八、反馈交易策略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2

【关键词】散户股票市场投资策略

自1992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时至今日,已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沪深股票投资账户数截止2009年06月30日已达1.28亿户,其中沪市自然人账户开户数为64426245户.占沪市期末账户总数的99.58%,持有期末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十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总账户数的86.21%。从资本市场的运行看.投资者行为不仅受证券市场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散户的投资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投资理论综述

以Samuleson、Fama等学者所创立并发展的“有效市场假说”(EMH)理论为核心,以Markowi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Williams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ROSs的“套利定价模型”(APl),Blaek-Se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等为基石所构架的传统金融理论一直居于现代金融证券研究领域的统治地位。该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1、投资者是理性的决策者,并且按照最大效用原则来进行个体投资行为。2、金融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对信息的理解,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够持续的获得利润。该理论研究的思路是先根据投资理性的假设创造一个理想的市场和完全理性的投资者,然后探讨证券市场在这种状态下应该发生什么.其实是遵循着一种从主观到实际的思想方法。

然而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金融经济学家尝试从其它角度进行金融证券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投资者实际行为和证券市场真实价格变化。其研究理论可以追溯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其投资行为是建立在所谓“空中楼阁”之上,证券的价格决定于投资者心理预期所形成的合力,投资者的交易充满了“动物精神”的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综合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既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投资者行为的决策黑箱。当前其理论的研究主要沿着2条主线进行:一是通过对金融证券市场的各种“异象”研究。发现投资者存在的种种认知偏差,并建立一些模型,通过投资者交易数据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实证检验;二是结合心理学试验、社会学及其它认知科学对人类非理性研究的成果,对金融证券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进行深入探究。

二、我国股市收益特征分析

杜沔(1997)、刘国旗(2000)、江晓东[2002)、殷玲(2002)等有通过描述上证或深证指数绝对点位的变化、指数波幅震荡来判断波动程度的定性分析,也有采用标准差、A!RCH类模型或者极值法、VaR方法、市场模拟法、混沌方法等的定量分析,基本上都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十分剧烈,显示出极大的非稳定性。

1、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的整体收益特征

通过分析上证指数年收益率变化,我们发现,其波动非常剧烈,大涨之后就是大跌(见图1)。1992年的收益率为166.57%,1993、1994年却降到6.84%、-22.30%;2007年的96.66%降到2008年的-65.39%,降幅为162.05%,相对稳定的年份只有三年。

我们分析了至2009年6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所有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发现:在股票上市的首日以开盘价买人.持有到2009年6月30日在844只股票中72.50%的股票收益率为正。在18年的交易期内,只有在1991、1992、2007年上市的股票平均持有期收益率为负,其它15年内均为正(见表1)。

2、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局部收益特征

金晓斌与唐利民(2001)的统计数据表明:1992-2000年初,政策性因素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占总影响的46%,政策对股市的波动起着最主要的影响作用。施东晖(2001)的实证研究指出,在1992-2000年初沪市的52次异常波动中,由政策因素引起的共有30次,约占60%。其它一些研究(如李向军,2001;郑士贵,1998;张成威等.1998)也发现政策与股价变动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根据深证证券交易所调查数据显示:在个人投资者失误原因分析中,国家政策变化引起的失误占比67%。

谢至超(2009)利用事实数据实证研究发现IPO与股市涨跌的相关性不明显,IPO的暂停和重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运行趋势;IPO的发行参数如发行家数、筹资额、发行家数的变化与当月指数涨跌及下月指数涨跌的相关性较弱。指出IPO发行与指数的短期涨跌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研究发现:1996年上证交易所IPO数量至今为止最多为94只当年指数收益率为65.15%.而2005年只有两只IPO,指数收益率却为-8.33%。也表明IPO与股市涨跌的相关性不明显。

统计分析1995年12月31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每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所有股票的股价分布。发现根据股票市场中低、高价股的结构。可以预测市场处于底部还是顶部。一般情况下股价主要分布在3元至20元之间(占总数的85.75%)。从5元以下的低价股占比看,当低价股占比上升至50%以上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处于或者接近底部。如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低价股占比也大幅上升至50%以上,最高上升至70%左右,上证综指处于1000点左右的低位: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上证综指大幅下挫至1800点左右.低价股占比大幅上升至50%以上(见图1)。反之,从股价大于等于20元的高价股占比看,当高价股占比超过25%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处于或者接近顶部。如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间,上证综指处于4000点以上的历史高位,一度超过6000点,高价股占比大幅上升至30%左右。指数在底部之后必然上涨,顶部之后必然下跌(见图1)。

三、散户投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散户没有自己一贯的投资策略,操作频繁、总体收益率较低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2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个人投资者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

消息”所占的比重高达51.5%。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万明辉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2003年对其所服务的个人股东账户平均资产总值1万100万的796名客户的股票操作频度统计。发现散户中活跃客户占比为79%,远高于大户中活跃客户的占比35%。年均交易次数在13次以上的散户投资者占其总数的50%以上。来自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金晓斌、何旭强、吴科春、高道德、张志强利用随机抽样研究发现:投资收益与投资行为(如持股时间、换手率等)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投资收益上,大户、中户、散户之间呈现明显的递减关系,大户比散户高50%左右;换手率方面大户的换手率最低只有散户的1/2。其利用Panel Data数据分析法,对投资者的收益率与换手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换手率的增加明显降低投资者的收益。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调查显示:78%的投资者入市是为了赚取买卖价差,43.9%的个人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盈利者占比仅为22.4%。

2、散户投资者缺乏相应的投资知识及技能,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Okra,偏差

根据证券登记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至2009年6月底,持有期末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十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总账户数的86.21%,沪市40岁以下投资者占沪市总投资者的47.63%.30岁以下60岁以上合计占比27.41%。可以看出在我国股市18年的历程中,大部分投资者入市不久,缺乏投资经验、成熟度不高。一定程度上促使投资者的决策并不主要是靠分析信息和精妙的计算,更多的靠的是直觉。正像BarbeHs et aI.(1998)指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存在两种偏差: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lve Bias)和保守性偏差(conservafism Bias。Danieletal(1998)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和自我评价偏差(Blased Serf AttribUtion),投资者往往过高的估计自身的能力,低估自己的预测误差,过分相信私人信息,低估公开信息的价值。我国学者李心丹教授、傅浩,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法、投资者交易账户数据的实证检验法和心理实验法等技术手段对我国证券市场散户投资者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确定性心理”、“损失厌恶心理”、“过度自信”、“政策依赖心理”、“暴富心理”、“心理”、“从众心理”、“锚定心理”、“选择性偏差”和“框架效应”等的认知偏差。

3、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跟庄”成为散户主要操作策略

在股票市场,散户因为资金、信息和技术方面的劣势,在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中,其“纳什均衡策略”将是“跟庄”。一方面,从资金角度看,一般单个散户所拥有的资金根本无法影响证券价格,而数量众多的散户因为交易成本问题是根本不能实现联合的,因他们更像是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另一方面,从信息的获取动力看,相对于获取公司私有信息的巨大成本.单个散户的获益不足以提供直接获取信息的激励,“搭便车”心理广泛存在;再一方面,从技术角度看,散户一般不具备证券投资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其交易行为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导致其所犯的错误经常是非系统性的。所获得的收益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结果,散户的博弈策略选择只能是“跟庄”。然而,由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之间的博弈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博弈过程中,理性机构投资者的目标函数是最大化自己的效用,隐匿自己的私人信息,甚至是传递虚假信号,从而导致散户“被套”就成为其占优策略。且机构投资者具有“先行优势”,而后知后觉的散户接受投资受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上证指数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同时由于我国股市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出现是政府创市,因此更多的受政策影响,不具备有效市场特质。

(2)我国散户没有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其投资决策不是建立在客观分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而更多的是根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进行股票投资。导致他们在投资时不仅要承受系统性风险,还要承受非系统性风险。

(3)因为资金、技术、倩息及散户自身专业性的限制,散户不可能按照传统金融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在上述限制下散户若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只能是即承担系统性风险叉承担非系统性风险,与庄家博弈的必然命运也是不可避免的。

2、对散户投资策略的建议

综上分析,我们建议散户采取长期持有动态调整的投资策略。

(1)在股票上市首日分别以开盘价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对在同一年上市的股票进行投资组合.可以完全机械的以资金分配权重.也可以依据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分配投资个股的组合权重。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3

市场环境

目前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回升明显,较好的宏观经济数据与上市公司业绩为A股市场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持。但是经济的回暖也使市场担忧刺激经济的政策过早退出,以及新股发行速度加陕,市场扩客压力加大,市场资金面持续趋紧。

近期国家对旁地产行业调控趋紧,央行亦上调一年期央票利率及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中行交行等又可能向市场融资,市场一度处于风雨飘摇中。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不过由于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权重股估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所以制约了大盘的下跌空间,由此,我们认为一季度市场趋势总体向好,大盘震荡向上概率极大。

投资机会

①年报行情

新年伊始,市场进入年报披露期,上市公司将陆续业绩快报及披露年报。历史经验表明,年报披露时间较早、每股公积金较多、预计上市公司会高送配、高送转的个股将会受到市场资金的追逐,从而有较好的表现。如卧龙地产1月15日公布年报,其2009年业绩大幅增长,资本公积金每1Q股转增8股,公布年报后的3个交易日累积涨幅超过10%,超过大盘涨幅。

②农业板块

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相继出台多项惠农政策,为农业板块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氛围。另外,农产品作为有效的抗通胀品种,在未来温和通胀的环境下,农产品价格也将上涨,上市公司业绩也将随之提升,从而使得农业板块成为较好的配置品种。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北大荒、登海种业、新五丰等。

③股指期货带来的投资机会

2010年1月,国务院原则通过股指期货及其相关规定的相继出台,使得股指期货交易离我们渐行渐近。对于个股来说,由于我国股指期货的标的是沪深300指数,所以权重股战略地位将更为重要。因为,众多机构将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为了掌握更多的期货市场中的话语权,他们将抢夺沪深300成分股中的权重股,使得占比仅为两成的权重股成为市场的追逐对象。

预计股指期货将在4、5月进行交易,届时将对沪深300权重股,如中国石化,参股期货的上市公司厦门国贸、美尔雅将形成利好。

④大科技类股

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指出将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并将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推升三网融将为整个产业界带来更多的新兴市场机遇,对设备商、制造商以及运营商等整个产业界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另外,3G推广将打破移动互联网网速和资费瓶颈,迎来互联网接入的第三次浪潮。运营商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最积极的推动者,也将是其受益者,届时相关个股将获得估值溢价。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前景,以及目前适中的估值水平,3G概念股未来仍会有较好的表现。主要关注行业龙头的中国联通、中兴通讯、烽火通讯。

⑤区域板块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4

论文关键词:交叉上市,价格差异,投资策略

 

境内外交叉上市是指一个公司的股票同时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简称交叉上市。交叉上市往往导致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存在同股不同价现象。Froot和Dabora(1999),Kim,Szakma和Mathur(2000)的研究都证实,在国际资本市场分割的前提下,同一家公司在多个市场交叉上市的证券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不同的收益和价格。

一、文献回顾

(一)流动性与交易成本

Amihud and Mendelson(1986)认为投资者的预期报酬会与价差呈现正向关系,投资者对流动性欠缺的股票具有较高的期望收益,即通过较低的定价来弥补其交易成本的增加。价差可作为衡量流动性高低的指标,流动性越高者其价差越小。而实证结果表明:预期报酬的确与价差呈现正相关,即代表预期报酬与交易成本呈正相关,而交易成本又与流动性呈现负相关。Bailey(1994)发现B股的市场规模较A股市场为小,流动性较差,因此投资人要求较高的报酬,降低了B股的价格,造成了A、B股的价差。B股的折价与流动性呈现负向关系。Datar et al.(1998)使用周转率作为衡量流动性的变量,发现周转率与股票报酬率呈现反向关系,亦即股票报酬与流动性呈负向关系。Amihud(2002)认为,由于流动性差的资产面临流动性风险,投资者会要求这样的资产提供比流动性好的资产更高的收益,以吸引投资者持有该资产。Doidge,Karolyi和Stulz(2004)的研究表明,流动性差异显著影响交叉上市股票的价差。杨娉(2007)认为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市场需求和投机性是导致各公司的H股折价规模不同的重要原因。

(二)市场整合(或风险偏好假说)

Ma (1996)基于投资人分散风险的角度而言,假设外国投资人投资B股主要的目的为分散风险,若中国B股与世界市场具有高度相关,代表风险分散程度越低,则投资人会降低对B股的需求,使B股股价降低,产生A 股及B股之间的价差问题。Ronald and Zhang(2004)指出因为中国内陆投资人与外国投资人对中国股市风险认知的不同,造成了A、B股股价的差异,外国投资人相对于中国内陆投资人会要求较高的报酬率以补偿承担的国家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此即为B股折价的主要因素。

(三)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假说源自Grossman和Stiglitz(1980)。在市场分割条件下,不同的投资者因获得信息的成本不同而获得有差异的信息经济论文,这种信息获得的差异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不同,而由于套利的有限作用,信息优势者无法通过套利完全消除这种价格差异。Bailey(1994)在对中国股市的研究当中,发现外国投资人要取得相同的信息所要付出的成本高于中国内陆投资人的信息成本,使外国投资人要求较高的报酬率以补偿该成本,造成B 股的跌价,因此价差也随之扩大论文提纲格式。Chakravarty(1998)使用了不同的变量探讨中国股价价差,发现最能够解释B股折价的变量为市场整合和信息不对称。因为文化差异、会计制度不同,使得外国投资人难以取得正确且具有可信度的信息,进而造成信息成本,使得A 股和B 股产生价差。Chan,Menkveld和Yang(2003)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B股、H股等折价的原因。

(四)国内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对交叉上市的研究不多,研究的角度有H股回归对A股市场收益率的影响(程均丽,2008),交叉上市的溢出效应(王景,2007;陈国进等,2007;张涤新等,2007),交叉上市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张晔,2008;方红星等,2009;朱志雄,2008),交叉上市与价格发现(姚宁,2007;陈学胜等,2009),以及从审计师角度研究的交叉上市与会计盈余管理(辛清泉等,2007)。研究文献基本都是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一般为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投资绩效之样本范围

投资绩效所要探讨的是公司两地交叉挂牌后,通过价差分析探讨是否具有套利空间,因此样本范围为两岸公司交叉上市后至今的历史股价资料,不需限制一定要先后上市;因为其部分是属于长期研究,因此必须注意其两地股票价格是否具有收敛或是否存在共整合;此外要探讨的长期投资绩效,故所需要的股价数据长度至少要从2006年至2009年,因此,针对此研究部分所要采用的样本来源,做了以下的筛选:

(1)有在两地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

(2)共整合检定显著;

(3)上市超过2年。

综合以上的限制,在投资绩效研究部分中,我们所采用的资料范围为26家先后在香港、上海/深圳上市的公司股价数据,其时间范围为2006年至2009年的每日历史股价。这些历史股价将被分为信息期及实验期。信息期的股价资料将被用来分析出该股的长期均衡值,作为比较基础,因此信息期应该被定义在较早时期,本研究定义2009年1月1日以前的历史股价为信息期的样本来源;而实验期的历史股价是用来建立投资策略,实证其绩效,故以2009 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历史股价为实验期的样本来源。

表1投资策略样本来源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2883

中海油服

1072

东方电气

1138

中海发展

42

ST东电

1033

ST仪化

1171

兖州煤业

386

中国石化

168

青岛啤酒

857

中国石油

553

南京熊猫

670

ST东航

1108

ST洛玻

1055

南方航空

921

ST科龙

1088

中国神华

902

华能国电

1186

中国铁建

1071

华电国际

991

大唐发电

350

经纬纺机

719

新华制药

317

广船国际

914

海螺水泥

525

广深铁路

300

昆明机床

347

鞍钢股份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5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PortfolioTheory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6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与有效市场理论不相符合也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在此背景下,主要以应用心理学研究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理论产生了。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将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据以分析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等动因,以此来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与问题,并尝试解释与传统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异常现象的理论。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①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认为行动决策依据是行动的期望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行动后果为对赋值为零的中性参考点的偏离。在进行心理感受的评价之前,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刻画出有效的行动,选择自认为适当的参考点,并预计可能的后果。②行为组合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分析上,而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③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④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特点是认为知情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上会相互作用。噪声交易者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并不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而信息交易者则是严格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的分析

标准金融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然而行为金融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资产价格偏离其墓本价值。行为金融理论总结出了如下一些投资决策心理和行为过程:

1、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个人因素,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的环境,从而不能通过学习过程来修正自己的信念,导致的过度自信和固执。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而降低了净收益。

2、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不能理性分析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

3、羊群行为

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构造成影响。

4、动量效应

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此外还有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遗憾,暴富心理与心理和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及小盘股、新股效应。

5、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

6、启发式偏差

启发式是人脑解决非规范性、不确定性和缺乏现成算法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决策方式,为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进行决策判断的高效思维范式,即投资者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情况下,人类解决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应用启发法,但同时启发式思维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错误,并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由启发式导致的决策错误是一种系统性的、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可能犯的错误,叫做启发式偏差。

三、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1、反向投资策略

在行为金融理视角下,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即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特征,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从而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的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冷门股票意味着投资者对该股票的预期较低,那么在实际投资实践中,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套利的机会。那么,证券投资者就要注意,反向投资策略要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

2、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策略又称正反馈策略、惯性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视角下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动量效应心理的分析,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持有期(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内,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因此,动量交易策略所获得的利润是由于股票基本价值的变动带来的。基于价格惯性和收益惯性的策略也可利用市杨对不同信息的反应不足而获利。

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在这种方法下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因为,在操作中投资者可每期以固定的金额去购入所选定的一种或几种股票,这样在股价下跌时买入的股数就多,而在股价上涨时买入的股数就少。所以在买入的总股数中自然低价股的数量大于高价股的数量。因此,一定时期后每股的平均成本就自然会低于股票平均市场价格。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股票的投资风险的能力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时间会分散股票的风险,也就是说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因此,投资者在运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切忌过于频繁的交易。

4、基于启发性偏差的投资策略

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启发式心理偏差的分析,优秀的投资者不仅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且能够避免由于自身因素造成重大大失误,以及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投资者发现这些偏差的最好方法是长期坚持特殊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其要点。保留长期的“投资记录”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其投资策略,使投资者会更早地认识并承认这些认识偏差,从而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波动”。本质上避免这些认识偏差的方法是少交易并实施简单的“购买并持有”策略,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偏差之前投资于这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些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

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分析,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并由此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证券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防止教条化,随机应变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打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果证券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同样的策略时,其策略效果如何体现呢?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注意随机应变。

2、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3、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具有共性,但同时也具有特殊性。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应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而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7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8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反转与惯性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价格反转是指早期收益率低的股票在之后的表现会超过早期收益率高的股票,价格惯性则指早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平均仍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超过早期收益率较低的股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投资者可以根据股票过去的价格预测其未来的变动情况,从而获取超额收益。如果确实存在这一价格变化规律,那么,这就形成了两种投资策略:反转投资策略(contrarianInvestmentstrategies,简称反转策略)和惯性投资策略(MomentumInvestmentstrategies,简称惯性策略)。[2]

(一)国外反转和惯性策略的研究

1.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由于股票市场经常是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对反应过度的修正会导致过去的输家的将来表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从而产生长期超常回报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质朴策略(NaveStrategy)——也就是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DeBondtandThale(r1985、1987)首次提出长期内过度反应的证据,证明市场上存在价格反转现象,标志着对股市惯性和反转现象研究的正式开始。此后,Jegadeesh(1990)提出了在更短时间间隔内如月和周间隔内短期收益反转的证据。

2.惯易策略

惯易策略是指在分析股票过去相对短的时间内(通常是一个月到一年)表现的基础上,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规则(filterrules),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规则就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Jegadeesh和Titman(1993)最早发现的惯性策略,Hong、LimandStein(2000)注意到分析师覆盖度越低的股票惯性越强。Ahn、ConradandDittma(r2003)引入随机折现因子来评估惯性策略的收益,他们认为以CAPM作为解释的基准点可能是不正确的。

(二)国内反转和惯性策略的研究

王永宏和赵学军(2001)以深沪两市1993年以前上市的全部A股为研究样本,分别考察了1993年到2000年之间的惯性收益和反转收益,发现只有反转策略显著,而惯性策略不显著。[3(]P12-15)杨忻、陈展辉(2004)基于1992-2001年的沪深A股市场的全样本数据,采用Jegadeesh和Titman(2001年)方法,研究中国股市惯性和反转投资策略,得出短期内中国A股市场总体而言并不存在显著的惯性现象,过去的赢家或者输家在未来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4]王晓国,王国顺(2005)通过300种惯性/反转策略,2个样本时段,3种样本容量.实证发现中国基金市场存在中期(52-78)周惯性现象.不存在(1-78)周反转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不是人为的结果。[5]谢赤、禹湘、周晖(2006)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6]庄悉备(2008)对开放式基金重仓股的行为投资策略分析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揭示短期动量现象存在的原因和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基金经理资产配置不合理会导致赢家经理增仓时采取惯性策略、减仓过程中投资策略不明显,输家经理减仓时惯性策略表现非常明显,而增仓时投资策略不明显。[7]

二、反转与惯性投资策略的模型与方法

(一)数据处理方法

考虑到我国股市波动幅度较大,短期内股票出现大幅度上涨和下跌的现象较普遍,因此,采用间隔时间较短的周收益率来检验股票价格的自相关性。周收益率的计算通常使用周收盘价对数的一阶差分作为收益率指标,以便更好地符合正态分布的要求。

(二)反转与惯性策略算法

本文对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研究采用比较简单的非重叠的抽样方法(如图1),这样更符合实际中的运用,而且也可以避免重叠抽样方法中收益率可能出现的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由于我们采用的数据周期为172周,可以解决样本数据较少的矛盾。定义S为排序期(即投资组合构建期),H为持有期。下列步骤即为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基本算法:1.从某一时点开始,以股票(在以前已经上市且在和之间有收益率数据的样本)前S段时间的收益率为基准进行从高到低排序;2.将上述排序好的股票分成十个等份构成等价值权重组合,依次为Pl,P2,,P10。第一个组合P1称为Winners,最后一个组合P10称为Losers;3.计算各个组合在从时刻到+时刻的累积对数收益,i=1,,10;4.在时刻+重复上面的过程,为时间滑动长度。

(三)反转与惯性策略的数学模型[8]

设初始投资时刻为t。()为[1,]时期市场上所有股票的集合,设()中的股票数目为N=N(t),在[1,]时期股票i的收益率为t(1),∈()。按[1,]时期收益率的大小将()中的股票从高到低排序,然后等份成10组,分别为1(),2(),10(),称1()为Winners,10()为Losers。定义惯性策略买入函数为定义反转策略买入函数为Winners在[,+2]时期的收益率为(2)Losers在[,+2]时期的收益率为(2)所有股票在[,+2]时期的平均收益率为(2)用(2)作为[,+2]时期的市场平均收益率,那么可以得到:Winners在[,+2]时期的超额收益率Losers在[,+2]时期的超额收益率惯性策略的操作就是买入Winners,卖出Losers,在[,+2]时期的收益率为反转策略的操作就是买入Losers,卖出Winners,在[,+2]时期的收益率为如果市场有效,那么如果股票收益存在惯性特征,那么有如果股票收益存在反转特征,那么有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以及数据处理

(1)样本选择

本文的股票交易数据取自“巨灵金融终端”数据库,按照下述标准选取样本:①样本选取的时间包括中国股市一个比较完整的牛熊市,以2005年6月6日到2007年10月16日为牛市,以2007年10月17日到2008年11月3日为熊市,其后为另一个周期循环;②由于本文以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的样本数据采用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重仓股股票的周复权数据,样本期为172周(除去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股市休市);③从上述所得样本中再选择2005年至2008年中至少两年以上为基金重仓股,且基金持股占该股流通市值比例在15%以上的股票(并去掉新股、ST股),从而得到31个股票样本。

(2)数据处理

①计算样本期内31个股票样本的周收益率,即周收盘价对数的一阶差分,从而每支股票都得到171个周收益率数据;②将每支股票的171个周收益率数据按非重叠算法分别计算出持有期(3、6、9、12、24、36、48周)和排序期(3、6、9、12、24、36、48周)的数据;③为保证样本期限的一致性,将31只样本股中期限短于172周的5只股票的去掉,剩余股票中有11只股票在样本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大于0,将其视为Winners组合;15只股票在样本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小于0,将其视为Losers组合。

(二)实证结果

短期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3、6、9、12周为分析对象,中期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12、24、36、48周为分析对象。实证结果如下:由实证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1.在排序期为3,持有期为3时,Winners有最大的超额收益率,数值为0.7989%/周;

2.在排序期为6,持有期为3时,Losers有最大的超额收益率,数值为0.8886%/周,略微比Winners的最大超额收益率大;

3.惯性策略最大收益率为0.9633%/周,其中Winn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38.9%,Los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61.1%;

4.反转策略的最大收益率为0.5326%/周,其中Winn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43.4%,Los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56.6%;

5.短期策略中,惯性策略的收益率(Winners-Losers)大部分大于0,表现出一定的惯;6.中期策略中,惯性策略的收益率则表现不明显,反转策略可以获得正的收益。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中国证券市场在短期表现出惯易,而在中期则表现出反转交易特征,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9

一、价值投资理论的定义

价值投资理论又称基础性投资理论,从本质上而言,价值投资是投资者的一种投资行为,在此过程中需要研究与分析证券投资公司的债务状况、经济实力水平、经营状况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完成相应的股票价值与市场的比对,最后投资者可结合分析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所要投资的股票。从理论角度而言,上市公司或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其股票价格并不是完全等值的,而是其股票价格随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最终则回归到上市公司或企业的内在价值。然而,公司或企业的内在价值主要会受到经营管理的影响,而股票的价格也会受到资金链的影响。因此,内在价值与股票价值之间的价差可视为一种安全边际,投资者可在这一价差违范围内进行证券投资。

二、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一)缺乏稳定且有效的投资市场

就目前中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而言,很多证券市场的参照物投资利率在不断地变化,而产生通货膨胀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之下,众多的投资者未能准确、有效地进行投资效益比对,进而无法针对性地运用价值投资策略,导致投资收益降低。随着我国股票投资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人民币价格就处于时刻波动的状态。就市场有效性的角度而言,目前我国股票投资市场普遍存在股权分割的现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中国股票交易的整个行情就处于相对矛盾的气氛之下,进而造成不同股票的价格出现较大的差异。而股票价格的差异又直接导致了价值投资收益的差异,同时也影响了价值投资策略的准确应用。除此之外,我国的股票投资市场缺乏必要的收入分配功能。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政府对证券投资市场进行过多的宏观调控,继而导致了证券市场未能发挥收入分配的作用与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策略的运用。

(二)缺乏必要的参考数据

相对于国外投资市场而言,目前,我国股票投资交易市场数量较少,而且股票交易产品品种也相对较少。由此可见,中国股票投资市场尚未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易体系,很难给予众多的投资者更多的投资选择。在这些有限的投资选择中,每一类的股票交易条件是不尽相同的,而投资收益率也是较为模糊不清的,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而盲目地进行投资。

(三)投资者缺乏理性地思考

现阶段,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经常会出现投资价值大起大落的不良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投机者数量与有限的投资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市场中,中小型投资者与一些投资机构有着全然不同的获利方法。其中,中小型投资者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所以具备较强的流动性,因而不能建立较大的投资群体。然而,绝大部分的投资机构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拥有专门的投资团队,还可以获取上司公司或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料,从而避免获得一些虚假信息。因此,在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存在较多投机者的情况之下,股票投资参与者会选择在股票市场大涨后买入,进而使股市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而在股市恢复到正常运作时,他们又将手上的股票卖出,从而导致股票市场的波动。由此可见,价值投资策略在股市投机者较多的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地应用。

三、加强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发展历史较短,很多条件还不够成熟,很多的证券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投资者,因而使得证券投资市场总是处于无效状态,很容易受到资金风险的冲击。因此,投资者应努力加强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提高自身的投资素质,合理科学地利用价值投资策略,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影响。此外,政府也要加强对证券投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制定相关的证券投资政策;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也应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变化,建立健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或企业的分红比例,从而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平稳健康地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10

【关键词】长期持有;价值投资;趋势投资;相反投资策略

在证券市场中,林林总总,有许多投资策略。然而,对其归类,不外乎以下四种。

一、长期持有策略

长期持有策略也称为买入并持有策略。投资者一旦买入某一公司的股票,就不打算在短期内卖出。他们持有的时间一般都较长(5年以上),或者是很长(10年,甚至是20年以上)。坚持此种投资策略的理论根据是:一般来说,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的公司,是一国全部公司中的佼佼者,它们有良好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经验,有持续稳定的经营活动,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公司所处的行业符合地区的产业政策等。

这一投资策略是有道理的。因为证券市场是公司进行长期融资的场所,也是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获取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最佳途径。

在证券投资中,使用这一投资策略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投资者对投资标的选择。一般来说,秉承长期持有策略的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值得长期持有的投资对象。首先,在具有成长性的行业中选择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可以在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过程中获取公司业绩长期增长的收益。其次,在子行业中选择居于领导地位的公司,可以稳定地获得因公司的竞争优势所带来的稳定的利润。第三,选择具有国家垄断地位的大型中央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等大盘蓝筹股,投资者也能在长期持有中获取良好的投资业绩。

相对来说,长期持有策略对投资者的知识和智力要求最低,其应用也最为简单。套用巴菲特的一句话来说:“买入一家伟大的企业,并长期持有它”。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日趋规范的今天,长期持有策略无疑是广大中小投资者较为明智的选择。

二、价值投资策略

价值投资策略就是要求投资者专门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证券。不同长期持有策略的选股方式,价值投资策略的投资人要从投资对象的本益比、账面价值或其他价值,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价值投资起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著《投资分析》,以沃伦•巴菲特成功的实践闻名于世界。

所谓价值投资,是指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发展潜力为关注重点,以判定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为目的的投资策略。

价值投资理论认为:首先,投资人是不理性的,他们常常深受股票可能下跌的恐惧和期望股票价格上扬的贪婪所影响,其次,市场不是有效率的,愿意学习研究的投资人完全有可能打败市场(弱势有效),第三,风险并非源自于价格波动,而是由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决定的,最后,投资者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把资金重押在少数获利前景最高的价值投资组合上。

价值投资者恒守不变的原则是――只投资于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由此,价值投资者从不仅仅根据某一项资产的历史价格资料来预测趋势而进行“炒作”,也不为会仅凭某一宏观局势的变化而对一家公司的股票或债券等资产的价格轻下评断。

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公司股票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在理论上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虽然内在价值的理论定义非常简单也非常明确,问题在于没有人能够掌握得到它的真正方法,就连把价值投资运用到极致的巴菲特都没有给出。

没有公式能计算公司的真正价值,唯一的方法是彻底的了解这家公司;

其实,投资者可以去参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还有企业的管理团队,经营能力等。总之,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要看投资者的个人理解,也许“内在价值”是个个性的东西,对它的评估一半取决于其本身,另一半则取决于评估它的投资者。

在价值投资理论中,证券的“安全边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格雷厄姆视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安全边际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格雷厄姆形象地对证券的价格和价值进行比喻:当证券的价值被市场低估时,证券就处于价值洼地,相反,证券就处于高风险山顶区域。他认为,证券的价格只有处于价值洼地和企业的内在价值之间时,才是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

安全边际总是基于价值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中,对价格的变化更敏感也更复杂。对一个漫长的熊市而言就是一个不断加大安全边际的过程,常见的变化过程是:安全边际从洼地到内在价值。

价值投资是投资的一种很高的境界。能坚持价值投资者,不但要有非凡的胆量、气魄,还要具备超人的眼光,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价值投资策略对投资者的知识和智力要求最高,其应用也最为复杂。它不仅需要对投资的地区进行宏观分析,对投资的行业进行行业分析,还要对投资的公司进行公司分析,深入了解公司的投资价值和公司股票的安全边际。投资者只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才能买入公司的股票。投资者买入公司的股票后,投资的过程并没有结束,投资者还需要时刻关注投资的公司,判断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只要公司的内在价值大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投资者即可继续持有。

三、相反投资策略

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动机各不相同。他们的心智、动机、思维方式、风险偏好和交易视野可能完全不同。虽然大家普遍认为人们在自愿交易时是理性的,但实际上,人只有在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到理性。基于卡尼曼等人发展的非线性效用理论,一些金融学家引入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一些观点,来解释金融产品交易的异常现象,比如从众心理、噪音交易、泡沫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现代金融理论中的行为学派,被称为行为金融。

相反投资策略是现代行为金融理论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他们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是稳定一致的,他们在投资获利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厌恶特征,而在投资失败的时候却会显示出相反的风险特征;投资者具有锚定效应,对证券合理价格的判断往往会受到锚定值的影响;投资者具有心理账户,对其持有的、盈利的股票,往往给予没有继续持有、需要卖出的评价;而对亏损的股票,则会给予继续值得保留的评价……。行为金融理论还认为,即使每个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但由所有理性个体构成的投资者群体经常会表现出群体非理性的行为。查尔斯・迈可说过,“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人们的思维喜欢合群,他们会集体发疯。”弗里德里希•席勒说过,“任何一个人,作为个体来看,都是足够理智和通情达理的,但是,如果他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立刻就成为一个”。在证券市场中,群体累加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理性的个体构成的群体却成为群体性癫狂的重灾区。

“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欢乐中成熟,在亢奋中死亡”。华尔街的这一名言正是这一理论的反映。

当所有人都看好后市时,极有可能就是顶部的开始,应当考虑卖出;当人人悲观恐慌时,则意味趋势已经见底,此时要做好随时进场的准备。相反理论的论据就是每一个投资者都看好市场时,大家会尽量买入,当连卖菜的婆婆都拿出储蓄买股票时,可见能拿出闲钱的投资者几乎已经满仓,说明买方力量已经枯竭,股市再也难有后续资金继续推高,市场就会在大家的看好声中反转。相反,几乎所有看淡的人都想抛空股票,并直到他们全部抛售,市场已经再无看淡的人采取抛售行为时,卖方力量已经耗竭,市场就会在此时见底。

只要投资者群体看好后市,运用相反投资策略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完全不必追究某只股票的投资价值,只需要果断追高买进即可;而当投资者群体认为股票未来的价格会下跌时,他同样也不必在意股票的价值,而是要果断杀低抛出。所以,运用相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往往把股票投资看成博傻游戏,而自己不去做股市中最大的傻瓜。

相反投资策略对投资者的具体投资建议是,在投资操作中要关注投资者群体对市场走势的判断,领先投资者群体采取行动。在极端的情况下,投资者要采取与投资者群体行为相反的投资策略。

运用相反理论时,真正参考的数据通常有两个,一是好友指数;另一个是市场情绪指标。这两个指标都是一些专业投资机构的期货或股票部门收集的资料。资料来源为各大纪经纪,基金,专业投资通讯录,杂志的评论等,计算出看好和看淡情绪的比例。如果这些指标出现一面倒的看好看淡,显示牛市或熊市已经去到尽头,行情即将转变。

相反投资策略不需要投资者拥有多么丰富的专业投资知识,不需要对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不需要进行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不需要看K线,更不需要看技术指标。投资者只需要一丁点的智慧、足够的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克服 “正常投资者”的心理行为误区,就能获取良好的投资回报。

四、趋势投资策略

“趋势”一词是指事物自身发展运行的一种自然规律,它具有重复、持续、有序、有向的特点。趋势投资就是投资人以投资标的的上涨或下跌周期为买卖操作依据的众多中小股民最常用的一种投资方式。

趋势投资来源于道氏理论。道氏理论认为,股票价格运动有三种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趋势,即股价广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变动情形。这种变动持续的时间通常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价总升(降)的幅度超过20%。基本趋势持续上升就形成了多头市场,持续下降就形成了空头市场。股价运动的第二种趋势称为股价的次级趋势。因为次级趋势经常与基本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因而也称为股价的修正趋势。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从3周至数月不等,其股价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为股价基本趋势的1/3或2/3。股价运动的第三种趋势称为短期趋势,反映了股价在几天之内的变动情况。修正趋势通常由3个或3个以上的短期趋势所组成。道氏理论的投机建议是,一旦股价变动形成一种趋势,便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投资者应该顺势而为,直至市场发出趋势转变的信号。

现代趋势投资理论吸收了行为金融学的众多理论和方法,该理论认为,股票的价格趋势或企业成长的趋势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延续,股价在某段时间内对这些趋势反应不足,或者反应过度。趋势投资就是短线投机、波段操作与中长线投资的完美结合。

趋势投资理论的投资建议是,投资者可以根据股指点位决定投资仓位。在股指连续下挫的时候轻仓短线介入博取反弹;在股指处于低位的时候重仓中线介入;在股指次高位的时候保持轻仓以免踏空;在股指高位的时候清仓保证安全。

运用趋势投资策略从不要求投资者长期持股不放。换言之,投资股票只有在适当时机加入,适当时机退出,才可赚大钱,否则一样会招致损失。其次,趋势投资者必须有认识趋势的能力,掌握趋势转折的节奏,尽可能早地掌握趋势的变化,在关键的时候做一个趋势的先知者。这要求趋势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心智特性,能理性、冷静分析市场行情。第三,趋势投资要求投资者要强化技术分析,重视技术点位和K线组合的分析,而不必刻意在意市盈率、每股收益增长率的基本分析的指标。第四,趋势投资要求投资者要抓住主流板块,大环境下股票都有轮动机会,抓住主流板块你就抓住了盈利主线。最后,趋势投资要求投资者要注意分清不同股票趋势的性质,短线品种上涨也快,跌得也猛,注意波段操作;长线品种调整有序,对上行通道保持完好的可耐心持有。

赚钱才是硬道理。无论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都是实践中的投资方式,没有对错,只是在何时更有效。价值投资主要考虑市净率、市盈率及财务指标的比较,侧重于分红率,而趋势投资以资金进入的趋势为投资依据,侧重于股票的差价收益。但是,股票的估值永远无法做到很准确,股票的估值与股价的变动具有反射性关系,两者会相互影响,只有借助趋势信号结合估值分析才能更好地选股和投资,无论哪种投资方式,赚钱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2]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3]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11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市场;投资方法

    1 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它是金融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形成、完善并把人的有限理性引入其中的理论体系。它从微观个体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动因来研究、解释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本质上,行为金融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决策黑箱,它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长期以来,传统金融理论是以投资者理性、市场完善、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等作为假定前提,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仅是理性的,而且包含了所有市场信息。

    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2 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分析

    2.1 过度反应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研究最早是由德邦特和撒勒(1985)进行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倾向于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

    中国股票市场不仅波动幅度大,而且波动的频率也相当高。股市的剧烈波动导致了投资者的过度交易与市场投机心理,而市场浓烈的投机氛围则反过来会推进股价波动幅度与频率。因此,中国股市的频繁大幅度波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

    2.2 处置效应

    斯特曼和谢弗林研究发现,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赢利的“确定性心理” 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赢利的股票,轻易不愿卖出亏损股票的现象等。实际上,处置效应正是前景理论的应用,因为赢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盈利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结果,而输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损失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冒险,于是投资者持有已套牢股票更长时间,持有已获利股票较短时间。

    我们认为处置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回避实现损失的倾向,在很多情况下,处置效应主要是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非理性地长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因素的股票,使得投资者盈少亏多。

    2.3 噪音交易

    行为金融学家对噪音交易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在噪音交易者和短期性投资者存在的市场中,交易者都拥有自己的信息。在他拥有的信息集合中,利用其中某一信息的投资者越多,他就越可能利用该信息获利,这些信息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有关的信息,也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毫无关系的噪音,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聚集正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可能使努力获取新信息的交易者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利于信息搜集与资源配置。

    中国股市中噪音交易者太多,1999年纽约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在20%—50%之间,而1998年—2000年我国沪深股市流通股的年平均换手率分别是395%、388%和477%,噪音交易太多导致股票市场系统风险所占比例太高,同时总风险太大。平均而言,沪深股市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为39%,这一数字显着高于美国、英国、香港等成熟股市。

    2.4 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并模仿他人的决策。行为金融学家从人类的从众心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有限理性等角度来探讨其内生机制。在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种:(1)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完全信息是新古典金融理论的一个前提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羊群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的“跟风” 、“跟庄” 的投资行为就是典型的羊群行为。(2)基于名誉与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这种现象在基金经理中相当普遍,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和自己的报酬,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行为就发生了。我们股市中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雷同显示出羊群效应的普遍存在。

    3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1 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针对羊群行为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当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的联动推进投机性正向及负向泡沫放大时,基金经理可以利用能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由于市场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基金经理不但需要良好的洞察力和应变力,更需要直面市场以及同业压力的勇气。基金经理在投资理念中融入行为金融的投资理念,一方面防止自身的羊群行为,一方面利用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市场整体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运作水平。

    3.2 利用行为偏差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例如,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惯性交易策略就成为基金经理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惯性交易策略是首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性交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和Titman(1993)发现,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动态效应。事实上,美国价值线排名就是惯性交易策略利用的例证。基金经理只有对投资者的心理,对市场延迟反应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和持续时间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才能在合适的时机买入和卖出证券。此时,对于投资者大众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就成为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必备的一项能力。

    3.3 投资组合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势有效)。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3.4 购买并持有策略

    个人或者机构投资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入一支股票时,应详细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指定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3.5 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场,采取有别于传统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二是选择利用较其他投资者更加有效的模型来处理信息。而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复杂就越好,关键是实用和有效;三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识偏差等心理特点来实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影响,注重投资选择的多样化和时间的间隔化来分散风险,从而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而降低。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赢取更大的收益。

    4 结语

    行为金融学虽然在国外产生并发展起来,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许多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基本上是个无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进行研究,要结合中国的自身特点加以发展和利用,探索出适合中国广大股民投资行为、投资策略,以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法明.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7).

    [2]张兵.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7,(05).

    [3]王家琪,林日其.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4]郑庆茹.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及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07,(05).

    [5]杨胜刚,刘昊拓.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05).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12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惯性与反转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所谓惯性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持续成为赢(输)家组合,而反转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成为未来的输(赢)家组合。惯易策略是以股票过去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基础,即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而反转策略则卖出近来的强势股,买入近来的弱势股。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股票价格对过去或公开的信息发生具有规律性反应。惯性与反转现象的发现,被视为“市场异象”。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冲击着当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把握资产价格的这些规律性变动,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增加获利空间。关于惯性与反转现象以及相应投资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外市场发达的交易机制和成熟的投资环境基础之上。本文以中国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是市场发展趋势的方向标;二是从1998年3月中国发行第一支基金至今,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008.2亿元,沪深两市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家,开放式基金102家,发行基金单位6551.1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1050亿元,可见中国基金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发展壮大投资基金,而且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健全完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根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3月10日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应该在每个季度的公告截至日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整的投资组合公告,并经基金托管人复核后予以公告。基金公告的内容包括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10名股票明细,即股票名称、数量、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本文将上述的前10名股票定义为“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并以其作为研究样本,样本以一个季度为间隔,时间跨度从1999年3月31日至2006年3月31日。为使样本数目尽可能达到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数目的经验要求,本文选择了投资组合公告在5年以上的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共49支;投资组合公告在两年半以上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共24支,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天软数据库、深圳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和金融界网站*,采用MATLAB和MICROFIT统计软件。

(二)模型定义

本文根据GTM模型,做出如下改进:

首先,GTM模型对惯性反转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先对整个市场的股票按照某一标志,如超常收益率进行排序,选择高低两端的股票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并分析这两种组合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超常收益率情况。本文认为,由于资产价格对不同的信息将发生不同的反应,并且不同的资产其价格对同类信息也将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选择了24支开放式基金和49支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为样本,基于这些股票过去一段时期相对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进行分组,分别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之所以选择上证综合指数,一是因为其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二是因为基金持股的偏好受到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以上证综合指数来构筑赢家、输家组合,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统一的分析参照系。

其次,GTM模型并没有区分基金在买卖股票时所采用的交易策略的差异性,比如:投资组合中的某只股票的权重变化为负值,有可能是因为相对于通过持仓调整而将权重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投资策略而言,投入到该支股票的新资金所占比例较小。然而,本文希望测量的是增加的交易量本身,而不是由价格变动或由新股票进入、退出所引发的权重变化带来的惯性估计值的改变。

如图1(以股票进退投资组合和市值为研究对象)和图2(以股票进退基金投资组合的支数为研究对象)所示,中国基金进出股票相当频繁,持股仍以中短期为主。因此,本文将基金买卖股票的行为分为三类:完全退出、新进去和持仓调整。分别考虑有股票进入或退出时对基金投资组合的影响,并检验未来一段时期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和惯性反转的程度。这样一来,权重变化在有新资金进入(退出)的情况下总是正值(负值),并且,在没有惯性(或反转)交易的零假设下,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惯性值应趋近于零。

综合以上内容,本文提出用以检测基金投资策略的衡量指标的模型为:

其中,T表示股票j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出现的次数;N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所考察的股票支数,因本文以基金投资组合中前10位的重仓股为研究样本,所以N的最大取值为10;Rj,t-k为股票j在t—k期间的收益率,按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j的权重,Pjt表示t季度股票j的季末价格,Hjt表明t季度投资组合中股票j的股数。用来衡量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当Rj,t-k>Rm,t-k时,即股票i在t—k期的收益率大于同期的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若wj,t>wj,t-1即基金增加股票j的持有市值比例,则M>0,表明基金采取追涨的惯性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杀跌的惯性策略。表明基金采取了卖高的反转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买低的反转策略。总之,M衡量的是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追涨杀跌的惯性策略;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买低卖高的反转策略。虚部数值的变化可将基金交易行为区分为新进入、完全退出和持仓调整三类。ImM(i)>0,表明本期增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减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股票,j退出基金的投资组合;ImM(i)=∞,表明新股票i进入该基金的投资组合。1表示对基金投资组合权重变化进行检验的时间跨度,当1等于1时,是对连续季度的投资权重变化进行检验;当1等于2或4时,检验的时间间隔分别为6个月或1年。本文对1分别取1、2、4时的惯性值M进行检验。k表示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根据本季度或前k季度的股票价格波动所做的反映。当k=O时,M值反映基金经理基于本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当k=1时,M值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根据上一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

三、实证结果分析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用GT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时,采用的是t—统计检验,本文考虑到每个季度的估计值不一定独立,采用Fama-MacBeth方法,对各个季度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基金持股比例、收益率和M值的统计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实证结果表明,全体股票、新进入股票这两列M值,其均值和中位数,不论是t—检验还是符号检验,都大于零,表明基金投资行为的惯易倾向显著。基金在有新进入股票时的M值,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都远远大于全体股票、退出股票的相应度量值,这表明基金在买入股票时,追涨现象十分显著;在只考虑完全退出股票时,M的均值和中位数都为负,即存在反转交易行为,这表明基金在卖出股票时,高卖的现象十分显著。

表3为基金持仓调整时的M值,本文将它作为衡量基金投资综合效果的参照。从表3中可见,对于持仓调整策略而言,虽然其惯性估计值的均值和中位数都非常小,但均为正值。例如,对于一个季度(k=1,l=1)的滞后回报,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均值分别为0.2116和0.1974,中位数分别为0.2066和0.1574。以封闭式基金为例,0.2116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季度末持有的股票在该季度的回报率仅比上个季度开始时持有股票的相应回报率高0.2个百分点。这和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0.3个百分点的惯性估计值非常接近。随着滞后期的拉长,均值的估计值上升,而中数却仍然很小。此外,所有M估计值的分布都是偏斜的,中位数比均值小。在持仓调整的情况下,所有M值的滞后平均惯性估计值都为正数,并且在统计上显著,虽然显著值非常小。可见,不论以本季度股票回报率的变动(k=0)还是以上一季度股票回报率(L=1)作为决策依据,基金明显倾向于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

从投资的综合效果来看,当k=0时,M值的均值大多大于k=1时的均值。可见,绝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倾向根据本季度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同向调整持股结构,即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属于资金推动型的幼稚市场,当大盘开始启动后,个股存在着较大的上涨惯性;当大盘开始下跌,无论是绩优股、成长股还是垃圾股都同步下跌,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顺势、借势、甚至造势,才能赚取超额利润。二是中国基金业绩评价标准粗糙。目前,对于多种风格、不同风险收益目标的基金,各基金管理公司都采用基金净值对基金绩效进行评价。由于基金经理采用同一股票研究分析平台,又为了获取市场认同,在业绩上不输给同业,不得不采取谋求短期盈利的行为,导致选股和投资决策雷同和基金投资风格趋同。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基金是否存在收益的惯性反转现象。实证结果表明: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M值在考虑有新股票进退时,显著大于其他各种情况,这表明基金经理在选择新股进入投资组合时倾向追涨。并且选择股票时偏好收益率高于上证综合指数的股票。M值在考虑股票完全退出的情况下,所有的M值均为负值,说明基金在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时,都倾向采用完全退出并投资新股的策略。可见在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基金投资跟风、同质现象依旧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数量;另一方面也应使基金的投资风格向多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