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命的药方

生命的药方

时间:2023-05-29 17:33:39

生命的药方

生命的药方范文1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就被主人公“艾迪”和“德诺”所感动,他们使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这句话说明德诺很孤独,只有艾迪跟他玩耍。艾迪也曾尝试给德诺喝用花草熬成的汤,可是他的身体也并不见好转。“艾迪的妈妈也不让他找德诺玩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种可怕的病毒。”可是艾迪不顾妈妈的反对,还是经常来找德诺。有一次,艾迪在杂志上看到奥新尔的费医生找到了可以治艾滋病的植物,便不顾一切带着德诺去奥新尔,但由于路途遥远,药和钱不够用了,所以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了不久,德诺住进了医院,艾迪就常常去看他,也常常搞恶作剧,有病的德诺躺在床上装死,艾迪就到医生那里说他的好朋友死了,看到医生紧张的样子,他们就开心地大笑不止。又有一次,他们还是用这种方法来骗医生,可是德诺这次真的死了。

友谊,是世界上最真挚的爱,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吧!让我们一起给别人送去生命的药方。

河北石家庄新华区国泰街小学六年级:张萌清

生命的药方范文2

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早已被文中的两位主人公——艾迪与德诺所感动,是他们让我领悟了友谊的真谛。

“德诺10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试想,没有伙伴的德诺是多么孤独,其实,有时候,孤独比疾病更令人痛苦。“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艾迪不仅不顾妈妈的反对经常来陪德诺,还给他找药,甚至瞒着大人带他去新奥尔良治病,历尽艰辛,虽然最后不得不因为德诺病重和路费不足而回家。德诺住进了医院,病情加重,但他是快乐的,因为“艾迪依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满了快乐。”关在病房里无聊地打法时间的两个孩子常常搞恶作剧,有病的德诺在床上装死,艾迪便跑去骗医生说德诺死了,看到医生的慌里慌张忙来忙去检查的样子,床上的装死的德诺会突然睁开眼睛跳起来,接着两个孩子就开心地大笑不止。有一天,他们两个还是用这个方法骗医生,在医生急急忙忙地检查时,艾迪在窗外因为看到德诺装得太像不露痕迹而忍不住大笑,可是德诺还是紧闭双眼,像死了一样。可是,与上几次不同,这一次,德诺真的死了。读到这啊,真让人心酸,既为德诺的死悲伤,又被艾迪的善良感动着。

德诺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在茫茫人海找到一分珍贵的友谊,是件不可易的事情,但他与艾迪之间的友谊是永恒的,乃至于死。他们俩深切地爱着对方,且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虽然德诺是不幸的,但他能在生命中的最后仍然时刻享受友谊带来的欢乐,我认为这是一种幸福。

俗话说,朋友居五伦文末,可我认为,朋友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伦。所谓友谊实际是人与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等等诸多美德。真正的友谊是无需打着灯笼去寻找的,它是人与人用心灵去铸造的,但这种铸造却比沙里淘金还要时间,一旦真正铸成了,便会坚同三金,永不退转。

友谊,是生命里的阳光,它让我们拥有的每一个日子都变得缤纷多彩,它让我们人生走过的每个历程都变得温暖光明。友谊,是值得每一个人都去好好珍藏,让我们懂得珍惜幸福和学会感恩。

惟有共同付出,才能共同拥有。你做到了吗?

生命的药方范文3

关键词:云南中草药;命名理据;浅析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68-02

一、引言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多山、多森林、多深谷,不少地区的山上与河谷间呈现出寒、温、热三种气候――立体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云南物种丰富,素有“药物王国”之美称,仅药用植物就有6000余种,占全国药用植物品种总数的51%,长期以来,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医药资源。

中药名称具有理据性。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特色及文化韵味进行研究,可以追寻云南各民族人民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命名事物的思维方法,发掘出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理据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药名均来自《云南中草药》(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全书共收录云南常见、常用中草药757种。

二、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的理据分析

(一)理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处在理据性和任意性的动态平衡中,理据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理据’,就是人为事物命名造词时想要实现名称亦即语词的特定功用而寻找到的理由与依据。”[1]语词的理据也即语词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动因,是词的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依据。

一般来说,词的理据从词的构成要素来看,可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词内理据即对词的内部形式的探求而形成的理据,涉及到词的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而词外理据探求的是词语的语言形式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它存在于语言符号之外,须要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探讨。从理据的显隐程度来看,词内理据属于显理据,而潜理据多是文化上的词外理据,可再分为史实理据、传说典故理据及民俗理据等。

(二)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的理据类型

1.词内理据。

(1)形态理据。形态理据指以中药及中药的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形貌、状态等作为理据来为其命名。云南中草药的命名以形态理据为主,如:①一支箭:花葶直立,单一似箭,故名。(《云南中草药》)②七叶莲:通常有小叶7片,故称七叶莲。(《本草药名汇考》)③小玉竹:其叶光莹而像竹,其根多节,故名。(《本草药名汇考》)④三颗针:此类植物枝上多生有三分叉的针刺,故名。(《本草药名汇考》)

(2)颜色理据。颜色理据,顾名思义,指依据药物颜色为其命名的理据类型。如:①一点红:根茎丝线状,折断后红色汁液流出成珠滴状,故名。(《云南中草药》)②小黄花:因花黄色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③白果:因果皮骨质色白而得名。(《本草药名汇考》)④红花:因花红而得名。(《本草药名汇考》)

(3)气味理据。中药气味各异,有的香气扑鼻,有的臭而难闻;味则有辛、甘、苦、甜、酸等。因此不少药物以其特有的气味来命名。如:①九里香:花极芳香,远处即可闻及。“九里”,极言其香的程度。(《本草药名汇考》)②鸡屎藤:揉之有鸡屎臭味,故名。(《云南中草药》)③香茅草:因揉之有香气,故名。(《云南中草药》)④臭灵丹:俗称臭树。因有强烈臭味,故名。(《云南中草药》)

(4)味觉理据。《黄帝内经》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不少药物以其性味来命名。如:酸角、苦参、甘草、辣蓼分别以味酸、味苦、味甘和味辛命名。

(5)功效理据。指的是根据药材的药效而命名的理据。如:①九里光:因其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而得名。(《本草药名汇考》)②大接筋藤:因舒筋活络的功效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③大接骨丹:因主治骨折、跌打损伤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④双肾参:补肺肾,故名。(《云南中草药》)

(6)时间理据。中草药具有一定的生长属性,包括生长时间、生长方式、生长空间等特征。其中时间理据主要是根据药物生长的时间或在具体时间内具有的某种特征而命名的理据。如:①八月瓜:因八月果熟开裂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②半夏:五月半夏生的植物,故名。(《中草药名汇考》)

(7)空间理据。即通过描述药材生长地的特征来作为该药材命名的理据,如:①车前草: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名。(《本草药名汇考》)②石菖蒲:多生于山涧、溪沟潮湿泉流附近水石间。(《云南中草药》)③阴地蕨:因多生丘陵草坡、灌丛阴湿地,故名。(《中草药名汇考》)

(8)特征理据。指依据药物的某方面的特性而命名的理据。如:①一点红:根茎丝线状,折断后红色汁液流出成珠滴状,故名。(《云南中草药》)②七里散:因有剧毒,每次7厘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③山皮条:茎皮纤维韧性强,故名。(《云南中草药》)④三分三:云南人认为此药用量不能超过三分三厘,否则会中毒,故名。(《本草药名汇考》)

2.词外理据。

(1)传说理据。土茯苓:又名禹余粮,传说“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量而弃其余,故名”。(《本草药名汇考》)

火把果:又名“救军粮”。传说曹操大军讨伐张角,将士们饥渴难耐,曹操用计“望梅止渴”后,将士们无粮可充,正好遇一片火棘林带,有饥饿士兵摘食后感觉不错,全军以其充腹,救了整个军队,所以称其为“救军粮”。

(2)典故理据。仙茅:此药为昔日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玄宗,故名。(《中草药名汇考》)

3.综合理据。《云南中草药》中许多药材的命名并是不单纯的理据元,而是两种或多种理据元组合而成的。如:①马齿苋:其叶比并如马齿,其性如苋。(《本草药名汇考》)②马蹄香:形如马蹄,而又有浓烈的气味,故名。(《云南中草药》)③升麻: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本草药名汇考》)④石筋草:生于山野潮湿处或山石间,主治舒筋活络。(《云南中草药》)⑤白牛膝:全株密被白色长绒毛,节膨大,似牛的膝关节,故名。(《云南中草药》)⑥白毛蛇:根状茎可达5米,密被灰白色鳞片,形似蛇,故名。(《云南中草药》)

三、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理据的特点

(一)命名以形态、颜色、气味等直观理据(显理据)为主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中提到:“人对外界的感知绝大部分来自视觉通道。”[2]刘兴均在(2002)谈到:“先民在为一些自然物命名时,先有一番仔细的观察,然后以‘目验’获得的印象为基础,用有声语言加以模拟,就形成了早期的关于自然的称谓……这说明,先民在对外部之物命名时有以目辨形的感知方式。”[3]这同时也说明,形态是命名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一种草药区别于另一种草药的特征往往就是它的外部形态,如茎,叶,花的形态、颜色等。在《云南中草药》收录的药名中,较多以形态、颜色、气味等直观理据来命名,而其中,形态理据又占了大多数。

(二)命名富有形象性,常用比喻等修辞手段进行命名

我们看到,在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中,有大量的比喻造词,如前文提到的“白牛膝、鸡冠花、鸡嗉子果”等,再如“燕尾草、猫胡子花、雪莲花、唢呐花、珠子参”等。这反映了中国人喜欢形象具体的民族思维特点。

申小龙指出:“中国古代哲学讲求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概念是一种思维的抽象,而运用汉语语词固定概念的形式时,中国人习惯用相应的具象使概念生动可感而有所。”[4-6]这种“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反映在中草药的命名上,突出地表现在形态理据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也体现了汉语的这一思维特点。

(三)口语或方言色彩强烈,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云南中草药》中收录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药物名称,如“大苦溜溜、矮陀陀、屎咕咕、耗子耳朵树、猪殃殃、寡鸡蛋树、辣子草、铁丝蕨蕨、芪菜巴巴叶、白花岩陀”等。其中“溜溜、陀陀、殃殃、巴巴、咕咕”等为口语,“寡鸡蛋(孵不出雏的鸡蛋)、辣子(辣椒)、耗子(老鼠)”等为当地方言。这些中草药的名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

(四)词外理据特色鲜明

词语的理据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特点、民俗民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药材名称来源于典故和民间传说,体现出多彩的民俗文化。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理据的研究,可以探寻云南各民族人民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命名事物的思维方法,发掘出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

四、小结

名物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理据的研究,不仅能发掘出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同时由于药名中保存了大量的语言学资料,也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周光庆.汉语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2]徐蓓.中草药名称理据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李婵婷.张仲景医籍药物名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余晓惠.中药命名理据探析[J].语文学刊,2011,(5).

生命的药方范文4

通过运用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观阐明其对中药学的影响及其作用,从而强调了中国古代哲学观对中药的属性、中药的归属、中药的功用、临证的用药、中药的命名以及天然药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并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中药学; 阴阳观; 五行观; 天人合一观

中国古代哲学起源于殷周,西周初年《尚书·洪范》就提出了五行学说。殷周时期《周易》提出“阴阳”观念,同时也有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1]。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药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药学源远流长,有着自身的完整理论体系。由于中药学是以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所以,中药药性理论无不深深地刻上了中国古代哲学观的烙印。要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就应探本求源,从中国古代哲学观着手探究其在中药学中的作用,从而揭示中药治病的理论根椐及运用规律。

1 阴阳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阴阳两个对立的概念是从商代人对太阳崇拜中诞生出来的,《易传·系辞上》中提出“一阴一阳谓之道。”并指出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及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对立统一的概念。阴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观构成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这种哲学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体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1 说明中药的属性《黄帝内经》规定了阴阳的属性特征及分类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火炎热、升腾、轻浮、活动,体现了阳性的特征;水寒冷、沉静、下降,反映了阴性的本质。哲学的阴阳在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其应用也由整体性向具体化延伸[3]。那么反应在中药药性理论中的阴阳,应该是具体化了的阴阳,它表征了中药药性的属性特征。中药有四气之分,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苦大寒为阴药;附子、肉桂、吴茱萸、干姜大辛大热为阳药。中药有五味之别,其阴阳属性则是,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如附子、黄芪、尤其是桂枝辛甘而温,为助阳之代表药;而生地、龟版,尤其是白芍酸苦而凉,为益阴之代表药。中药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中,《本草纲目》指出:“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所以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的药物,其向外上行而升浮者属阳,如升麻、柴胡、麻黄、苏叶、常山、麝香之类;具有泻下、清热、利水、镇潜、止呕、固涩等作用的药物,其向内下行而沉降者属阴,如大黄、黄连、车前子、牡蛎、代赭石、乌梅之属。由此可见,这些具体的阴阳表达,已经在表征药性对立统一意义的同时,也具有了阴阳所表达的药性的特性。

1.2 指导临证用药的纲领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药物与疾病之间体现了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就是利用药物的阴阳偏性,以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本经》谓“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临证治疗疾病的基本纲领。对于阴阳偏盛之实证,若阴胜则寒属实寒证、阴证,当用热(温)之阳药以制其阴。如外感风寒湿邪之证,属表证、阴证、寒证、实证,当首选辛温升散,长于发汗散寒,祛风除湿之羌活治疗方可奏效;对于寒凝经脉的疼痛之阴证,则选辛散温通力强之桂枝,以温经散寒治寒凝血滞之阴证。若阳盛则热属实热证、阳证,则用寒(凉)之阴药以制其阳。如外感风热感冒,多首选味辛性凉,清轻宣散之薄荷疏散风热以解表证;若热盛火炽,心火亢盛之阳证,则选苦寒降泄之黄连为主,以清泻心火。对于阴阳偏衰之虚证,若阴虚阳亢之虚热证,不宜用寒凉直折之品如黄连等,多用具有滋阴壮阳作用的阴柔药物以制阳光,如肺阴虚之虚热,多选用甘寒之沙参治之;若阳虚阴盛之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之品如麻黄等,多用具有扶阳益火作用的阳刚药物以消阴翳,如阳衰所致阳痿宫寒证,多选用甘而大热之肉桂补火助阳,益阳消阴。因此,药性的阴阳属性决定了药物的作用偏向,成为临证用药的纲领。

2 五行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或物质,它们可以象征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它们之间具备相生相克、相制的功能,包含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五行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战国后期,逐渐出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春秋繁露·五行对》:“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比相生而间相克也。”《内经》将这些观点引入其中[2],并将五行配属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味:苦、酸、甘、辛、咸;五气:暑、风、湿、燥、寒;五色:赤、青、黄、白、黑,用以阐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药性理论。

转贴于

2.1 说明中药的归属中药的归属换句话说是指中药作用的部位,即一种药物往往主要对某一经(脏腑)或某几经(脏腑)发生明显作用,具有专一性、选择性强的特点,为临证选用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药物的归属与药物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有关。如五味与五行配合把五脏联系起来,说明药味可决定药物的归属,《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尚书·洪范》也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就指出了药物的五味归属五脏的一般规律。大凡辛味的药多用于表证而入肺经,如解表药中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细辛、薄荷、牛蒡子、菊花等味辛性散,皆能入肺经而治表证。然而,药物的五味对五脏虽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并非绝对的。《素问·宣明五气篇》云:“酸入肝。”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又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说明入脾的甘味和入肺的辛味也可以入肝,五味各自的功能不限于一脏一腑。又如药物的归属与药物的五色也有关,药物的五色对五脏各有所入,如:色青入肝,色赤入心,色黄入脾,色白入肺,色黑入肾。以药物的色、味结合可以作为药物归属的依据,如药物味辛、色白多入肺经;味苦、色赤多入心经;味酸、色青多入肝经;味甘、色黄多入脾经;味咸,色黑多入肾经。以药物的色味作为药物的归属依据,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从药物自身角度分析药物归属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2.2 概括中药的功用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之五味不同。五味一方面反应药物真实的味道,另一方面也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由此可见,一般具有发散解表、行气活血、温里散寒、化湿开窍作用的药物味多辛,如麻黄、威灵仙、肉桂、陈皮、麝香等;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作用药物味多甘,如甘草、大枣、饴糖等;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药物味多酸,如五味子,乌梅等;具有清热泻火、通利大便、降气平喘等作用的药物味多苦,如黄芩、大黄、葶苈子等;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的药物味多咸,如海藻、昆布、芒硝等。

2.3 确定临证用药的原则临证时,由于药物对某脏腑经络有特定的亲和作用[4],相对而言,就为药物治疗疾病确定了相应的治疗范围,可作为选用药物的一个原则。如心经有火,多选用味苦入心之黄连;脾经有病,可选用味甘大枣以治之;风寒闭肺,可选用味辛之麻黄宣肺平喘;肾阳亏虚的腰膝酸软,痿软无力,可用味咸入肾之鹿茸;肝血不足可选用味酸入肝之白芍养血柔肝。另外,正因为药物对某一脏腑或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及专一性,临证时也可作为引经药使用,即引诸药到达病所,加强治疗作用。如用苦寒莲子心为引者,取其引药入心经而清心;治外感风寒证的方剂常常用辛温葱白为引,以加强解表散寒之力。最后,还可根椐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掌握疾病传变过程中的生克乘侮关系,利用药物归经的特性,确定用药的原则,来调整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如此用药,实现培土生金、补火生土、培土抑木、滋水涵木、清金制木等法。如肝木乘脾之肝脾不和之证,临证时既要选用入肝经的柴胡等药,又要选用入脾经长于健脾的白术、茯苓等以培土抑木。再如肝阴不足之证,可重用入肾经之生地滋阴补肾,滋水涵木。入脾经的白术、大枣、甘草不仅益气健脾治脾虚证,又可通过培土生金治疗肺气不足之证。

2.4 命名中药中药数量汗牛充栋,因此中药的命名方法也很多,有以功用命名的,有以产地命名的,有以形态命名的,有以生长季节命名的。但也有根椐五行之中五色而命名的,很多中药具有其自身的颜色。中药中以色黄命名的有大黄、黄连、黄芩、黄芪、黄精等;以色白命名的有白果、白芷、白及、白头翁、白茅根、白芥子、白芍、白术等;以色青命名的有青黛、青蒿、青皮、青果等;以色赤(红色)命名的有赤小豆、赤芍、丹参、赤石脂、朱砂、红花;以色黑(乌色)命名的有牵牛、乌药、乌梅、墨旱莲。由此可见,药物的本色成为中药命名的一个依据。中药有五味的不同,也可依椐其味而命名,如味苦为主的中药有命名为苦参、苦楝皮、苦杏仁的;味酸为主的中药有命名为酸枣仁的;味辛为主的中药有命名为细辛、辛夷的;味甘为主的中药有命名为甘草的,味咸为主的有命名为咸苁蓉的。

3 天人合一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天与人以类相合,也反应了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一方面自然界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天然药材的中药的应用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又起到重要作用。中药主要来源于大自然,而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中药绝大部分都来自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中药的产地、采集时间,都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性味及功用。正如《用药法象》所言:“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味则性味不全。”我国地域辽阔,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质量与产地的土壤、气候、日照条件有很大关系。如四川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生长着许多优质药材,比如川芎、川楝子、川牛膝、川天麻等,称之为“道地药材”。此外有些药材对产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如黄连、冬虫夏草多生长高山寒岭;肉苁蓉、锁阳则喜生沙漠地带;地黄嗜于阳坡之地;细辛、蚤休好长于蔽阴之处。此外,采集药材的时候也至关重要。《名医别录》指出:“有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统于下,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晚,华实茎叶,乃各随其成熟尔。”如全草多在植株充分生长或开花时采集;花、叶类则在花苞欲放或盛开时采集;果实、种仁类可在成熟时采集;根茎类一般要求在农历二、八月采集。由此可见,中药的性味以及药效与天地自然协调统一密切相关,因此,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要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才能保证药材的优良品质,临证时才有“良药”可用。

参考文献

[1] 于铭松.论中国古代哲学的流变与基本特征[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91.

[2] 高 驰.中国古代哲学对《内经》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67.

[3] 皋永利.中医之“阴阳”已不完全等同于哲学之“阴阳”[J].亚太传统医药,2006,6:7.

生命的药方范文5

关键词:药物认知;分类特点;苏竹;人类学视野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2)010024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MZ032)

作者简介:梁正海(1970),男(苗族),贵州思南人,博士,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副教授。

柏贵喜(1962),男(回族),安徽寿县人,博士,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

就认知人类学的视角而言,认知是某个社会对事物分类的体系。以此为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地方性药物认知即是村落民众在其所处的生态空间中,对药用动植物的表征、特性、功能、效用等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系,也是对具体对象及其性能的一种抽象表达。它既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又是人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它源于实践,也付诸实践。其外延主要包括药物生态认知、药物命名规则、药物分类体系等。从我们在湘西土家族村落苏竹村的调查来看,地方性药物认知基于实践并具有“具体科学”[1](P166)的特征,药物命名有规律可循,药物分类亦自成体系。

一、地方性药物生态认知

在湘西苏竹村从事田野工作期间,我们有一种深切的感受,那就是村落民众对于药物的认知几乎完全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具有“具体科学”的特征,而进山采药则是他们认知药物生态最为有效而又最为基本的途径。由于药物生长的特性与其周围环境形成的特殊生态,加之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等诸种因素,采药这一行动充满艰辛与危险。然而,正是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危险,村落民众对药物的生态形成了独特的认知。从我们跟随药匠多次进山采集药物标本的经历和我们对药匠的访谈来看,苏竹人对药物生态的独特认知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药与毒蛇共生。苏竹村民认为,药物的毒性越强,药效就越好,而药物的毒性除了与土质等其他因素相关外,另一个重要的相关性因素就是毒蛇。通过长期的实地观察和无数次的采药实践,他们发现毒蛇与良药相生相伴,形成了一个“同舟共济”式的生态链。毒蛇常常生活在药物生长的地方,其排除的体内废物成为药物的营养,被药物的根吸收。而毒蛇之所以把身边的药物保护起来,据说是因为它们受伤后要依靠身边的药物疗伤。正是基于对药物生态的这一认知,苏竹人对蛇性也就有着特别的关注和了解,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认识了蛇性才可能安全地采集想要的药物。不过,对毒蛇过敏的人尤其是进山采药的女药匠们常会采取预防性的措施――随身带上雄黄,毒蛇闻其味即躲得远远的。但是,大多数采药人为了采集到良药,他们宁愿冒着危险,即便是被毒蛇咬伤立马割掉那块受伤的肉,也不会轻易带着雄黄进山采药。显然,良药与毒蛇共生的现象源于土家族人的长期观察,而对于药物功效与吸收毒蛇排泄物相关的认知的科学性,则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二)药效与其生长地理位置相关。药物的生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人类活动所及的地方生态都会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而悬崖绝壁却常常因为其特殊的地理构造,其生态环境不会轻易遭受破坏。从现实来看,我们在采访和进山采集药物标本的过程中,药匠也常对我们说,“长在岩上的药才很

很,是当地一种习惯用语,好或厉害的意思。。”他们认为,越是那些生长条件恶劣、需要花很大功夫才能采到的药,生命力越强,药性越毒,治疗效果越佳。因此,那些生长在悬崖峭壁、崖缝中的植物对某一种疾病往往具有特殊的疗效。很显然,他们相信生长环境越是接近自然,融于自然而远离人为活动区域的药用植物其治疗效果越好。应该说,苏竹人对于药物的这种生态认知,与人们普遍认识到的这样一个事实――野生植物药疗效比人工培植的植物药疗效要好,不谋而合,这种不谋而合恰恰佐证了苏竹人药物认知的科学性。当然,他们对药物的这种生态认知,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三)药效与颜色和土质相关。这里的“颜色”主要指药物叶子的颜色和药物生长地域土质的颜色。苏竹的药匠普遍认为,生长在沙地的药效一般比生长在泥地的好,生长在红沙地的药物又比生长在白沙地的好;药物叶子呈红色的往往比青色的药性强一些。另外,同样的土质,平地上生长的药物药性又不如岩上的好。比如,当我们问药匠PDY PDY,是被访对象姓名的首字母大写,下同。植物药疗效与土质有没有关系时,他就是这样对我们说的。“这个药呢?沙地比泥地好,白沙地的又没有红沙地的很。红色叶子的药又比青色的好嘛。这个草药还有个特点,它长在同样的泥土上,长在岩上的又比长在平地的药效好啦。”很显然,PDY的回答不仅说明了植物药功效与土质的密切关系,同时又进一步表明了植物药效与其生长地理位置的关系。当然,药物疗效与土质颜色的相关性也正好说明了土质酸碱度对植物药性能的影响。

此外,药物与土质的关系还体现在土质的干湿度上,这显然与多数植物药是喜阴植物相关。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深谙植物药的这一特性,所以,当我们第一次到苏竹调研医药知识,请药匠PDY带我们进山采集药物标本时,他领着我们行走在灵姑山的山脊上,以至于我们收获寥寥。不过当我们的真诚打动了苏竹人,当他们把我们当成可以交往的朋友后,他们再次带我们进山采集药物标本时,就不再是行走在山脊而是行走在潮湿的山沟里了。比如,藿麻草,是一种叶面上带葺毛刺的草本植物,在潮湿阴凉的水沟旁常常可以见到,PDY就是在村边风景林下的引水沟边上给我们介绍这种草药的。他说:“藿麻草最喜欢生长在水沟旁,分为红藿麻和青藿麻,用红藿麻的根煎水喝,可以治妇科病,治月经不调。”接着,他又在水沟旁拉起一株呈勺鱼状的绿色藤本植物介绍:“这叫勺鱼钩,也是水沟边或者出水的地方常长的一种药,是一种常用的跌打损伤消炎药,村民手被划破或脚被跌伤后,把勺鱼钩连径带叶采了,用嘴嚼烂后直接敷在伤口上消炎,效果也很好。你像乳汁草、三叶叉、色乌拉呀,好多草药都可以在水沟旁或者背阴处采到。”后来,我们采访药匠TDM时,他也这样对我们说:“有些药为什么要进大山去采呢?那里潮湿,有阴山,肯生药。”

二、地方性药物命名规则

只要熟知药物的生长特性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到适当的地方采集,因此,采药本身虽然充满了危险,但只要有勇气并懂得蛇虫习性通常来说也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药物采集回来后,对之进行一一命名编目相对于采药则要复杂得多。我们在苏竹村调查的日子,多次与村里的药匠进山采药,也多次对药物进行过命名编目,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对药物进行命名编目几乎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事情,尽管他们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接受我们的询问。事实上,他们平时很少在家里存放采集好的草药,经常是需要的时候临时进山采集,所以,他们只需要在心里记得这种药喜欢生长在什么地方,能治什么病,用什么部位等相关的知识就足够了,管它是草本、木本,还是藤本,他们并不十分在意,甚至药名也可以不必知道――我们在对采集的药物进行编目的时候,就常常遇到报道人叫不出名字的情形。不过,对于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的苏竹人来说,给药物命名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随时可以发挥他们的智慧,或根据药物叶子的形状、颜色或叶片的数量为之命名,或根据药物茎的棱角或状态为之命名,或根据药物渗出的汁液颜色为之命名,或根据药物的药用部位、功效为之命名,总之,他们可以临时给不知名的药物一个十分形象而富有意义的象征符号,真正困难的倒是我们这些外来的不懂土家话的田野工作者,听着很多药名却难以下笔,如“抱起拍”、“饿山一大炮”、“软巴积的开”、“太伤脑筋”等,举不胜举。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无法对苏竹人的药物命名规则进行科学的总结,事实上,他们命名所依据的对象本身对我们就是一种有益的启示。很显然,苏竹人对药物的命名主要出于一种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的需要。这种命名本身给人们利用这些植物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虽然并不必然带有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命名规则,但其本身自有依据的基础。无论根据植物的使用部位为基础的命名,还是根据它们的用途进行的命名,也无论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为基础的命名,还是根据它们的生长环境进行的命名,都反映了苏竹人对于药物命名规律性的认知。我们在苏竹的田野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性药物命名规则主要体现为下列6种:

(一)象形夺名,即以药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命名。比如用于治疗毒蛇的常用药天青地白,就因其状细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全缘,上面青色,有疏绵毛,下面白色,密被白色绒毛而得名;又如用来毒杀蚂蝗的植物药“红藤”,显然因其为藤状且显血色而得名,土家语谓之“米额拿”;再如四棱草,藤本植物,茎呈四个棱角,苏竹村民常用其茎和叶与金银花茎和叶、九龙光的茎和叶一起浸水洗痱子,临床运用有奇效,尤其适用于小孩,严重的,最多日洗两次,三天即可痊愈。与江边一碗水一起被称为土家药“四宝”的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和文王一支笔,以及白三七、扣子七、山天梯、三叉红、四块瓦、狗牙齿、香鸡尾、红蒿、凤尾草、勺鱼钩、海椒漆、青菜漆、韭菜漆等药物,命名无一不与其形态特征相关。

(二)根据药物的利用部位命名。如红苕叶、白菜根、韭菜花、拆科皮(皂角树皮)、马桑叶、雷公叶(色通)、刺花、啊不(葛根)、形坡(毛草根)、切死(甘子)、南瓜籽、若巴拉爬(公羊胡须)、兹瓮器(猪耳朵)等,显然就是如此。

(三)根据药物的生境命名。如与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和文王一支笔合称为土家药“四宝”的江边一碗水、生长在悬崖上的木本植物岩老虎叶(又称九八虎)、岩白菜、泥巴草、野棉花、野茺等药物名即与其生长的环境直接有关。

(四)根据药物性状和味觉命名。前者如一口血、乳汁草、黄药子、白龙须等,后者如地苦胆、哦苦胆(蛇苦胆)、兹苦胆(猪苦胆)等。

(五)根据药物的功效命名。不同的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用途,在苏竹人所利用的药物中,许多药物的名称都与它们的用途有关,也就是说,这些药物的命名是以它们的用途为依据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从药物的名称上了解其用途,如用于活血的散血草,用于消炎去肿的见肿消,具有镇痛麻醉作用的八厘麻,与地苦胆配方可治肚胀、腹泻,尤其对痢疾有特效的隔山消等。

(六)直接借用食物名为药名。这显然与村落民众对食药两用动植物的习惯性认知密切关联,仅PDY就给我们提供了近40种食药两用的药物。不妨略举数例。如拿白(萝卜),其叶子捣烂了可治狗咬伤;可数(生姜),喝其汤可以驱寒,还可以用生姜给小孩做推拿;少其(俗名侧耳根,学名鱼腥草),熬水洗澡可以治愈小孩身上的痱子,还可捣烂抹蜜蜂伤。还有卡茄茄(茄子)、石托(大蒜)、多不(马豆)、爬古(辣椒)、阔提(冈豆)、克桃(核桃)、洗不(芝麻油)等。这也进一步说明苏竹人的药物命名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此外,直接应用植物名命名的药名也不少,如云实、野田菜、野竹根、山漆等。当然,有的药物名与其治疗症状也有着明显的关联,如“太伤脑筋”,其属性为草本,常生长于山路旁,常用茎、叶、花截成三段,用布包好,做成三角符,掉在小孩衣角上,据说可治疗小孩受惊;“白虎草”,用之存放在枕头里或戴在帽子里,可治愈不满12岁小孩的发烧。

实事求是地讲,以上诸种药物命名方式并未穷尽苏竹人药物命名的规则,事实上,要穷尽一个村落民众的传统药物命名规则是很难或者根本无法做到的。不过,运用上述几种方式命名的药物在苏竹人常用的药材中所占的比例的确较大。这些规则总体上体现了苏竹人对药物的命名与药物利用的密切关系。

总体上看,苏竹人对药物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不过,如果我们进一步透视他们对于药物的命名与治疗病症的关联性又可窥见象征的影子。前述“白虎草”、“太伤脑筋”这种命名与其治疗病症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已十分明显。此外,他们还时常将药物命名与自然界的相似物对应,以至于我们从药物名就能直接感受到他们的想象空间。如商陆被称为肥猪头,就因其根形体肥大,如猪头;形如猴子巴掌的骨碎补,被称为猴巴掌;蒲公英被称为飞落伞,麦冬被称为儿多母苦,金银花被称为鸳鸯花等都具有这种命名的特征。象征性在药物命名中的应用,就使得药物变得更加形象,且通俗易懂。更进一步讲,苏竹人这种命名制度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土家族无文字记忆的尴尬,对于传统知识这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地方性药物分类体系

分类是区分相似物或相异物的一种工具。目前学术界将分类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科学分类,一是民间分类。通常人们把自林奈以来的所谓系统的生物分类简称为科学分类;存在于科学分类之外的分类系统即为民间分类。以此为标准,地方性药物分类当属于民间分类的范畴。秋道智弥等人认为,民间分类和科学分类两者的整体结构有很大的不同。科学分类的整体结构从种开始,其上分别是属、科、目、纲、门、界,其下是亚种,为金字塔梯形系统。民间分类则从科学分类借用属和种的用语,在种的下面有变种,在种的上面设生活型的范畴,使之对应于科学分类的科。[2](P6465)

在认知人类学中,学者们对民间分类研究得最为透彻,成果最为丰富的是民间生物分类学。民间生物分类(folk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是指科学分类以外的存在于民间中对动物和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一种方法和过程。民间生物分类是传统环境知识(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认知人类学(cognitive anthropology)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由于深受萨皮尔―沃尔夫假设,即文化模塑着民族思维的假设的影响,并采用雅各布森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认知人类学试图探究每个民族的分类体系,因而认知人类学又称为“民间分类学”(folk taxonomy)。[3](P27)认知人类学通过对民间动植物分类的研究来揭示其分类方法、命名原理及其分类系统,从而把握分类的认知意义。

民间分类学(folk taxomony)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结构在文化内部和文化间的差异可以通过文化在分类中的应用而得到解释。[4](P116)人的分类能力和语言能力一样是天生的,即“人是天生的分类动物,[5](P1210)”或者说,分类活动是一种普同人性。[6](P9)总之,对周围环境进行分类是人认知世界,处理事物的必然方法。

康克林通过长期对菲律宾群岛的哈努诺人的田野调查,于1954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哈努诺人与植物界的关系》[7]一文,对哈努诺人的植物分类进行了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哈努诺人的植物分类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包括在以植物茎的生长习性为特征的三组类群中,这三组植物类群是:树、草本和藤本。[8](P140,146174)这三种植物类群实质上就是三种主要的植物生活型(life form)。康克林把那些能直接归入到三种生活型的分类群(taxa)称作“基本植物名称”(basic plant names),这些基本植物名称也就是后来被美国人类学家伯林(B.Berlin)等人称作“属”(generic)的分类群。[1](P175)

康克林借用生物学的分类方法来研究哈努诺人的文化分类体系,无疑为我们认知地方性药物分类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苏竹田野工作期间,我们对PDY、PSX、TDM等药匠进行了多次采访,他们向我们提供了百余味草药,通过分析药物编目表,我们惊奇地发现,苏竹人对药物的“属”的分类群与哈努人对植物类群划分大体一致,以植物茎的生长习性为特征将药物归为三组类群,即木、草、藤,但不同的是,苏竹人还根据植物的药用性能将这三种类群统称为“草药”。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无法照本宣科地沿用传统的民间分类结构,我们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结构元素,我们暂且将这一结构元素称为“类”。所谓类,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事物,即为“相似事物”的集合。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的类并不是级别或范畴的结构模式,而是结构模式中的一个组成要素。而且我们还发现,在苏竹人的药物分类系统中,所谓“生活型”的结构元素失去意义,因此我们将在苏竹人的药物认知结构中排除这一类型。如此,我们将苏竹人的药物分类体系归纳为:类―属―种―变种。也就是说,在苏竹人的药物分类体系中,草药属于“类”的概念,而草本植物药、藤本植物药和木本植物药则属于“属”的范畴。换句话说,在苏竹人的药物语言中,如果只用一种药物术语,那必然是“草药”(Grass medicine);如果用其细分的药用术语,那第二等级就可能是草药(Herbage medicine)、木药(Woody medicine)和藤药(Vine medicine),或者是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或者三者都有;如果再用其细分的药物术语,就会出现许多“种”,如草鸟、山天梯、太伤脑筋、隔山消、勺鱼钩、破铜钱、鸡合子树、三山子、侧科皮等。“种”之下又可根据药用部位、药物颜色等继续划分出不同的“变种”,前者如草鸟根,山天梯茎、叶,太伤脑筋茎、叶、花,隔山消根,勺鱼钩茎、叶,破铜钱茎、叶,鸡合子树根,三山子果子,侧科皮茎、皮、刺等;后者红藿麻草、青藿麻草,青蒿、红蒿等,这即是苏竹人关于药物分类的规律性认知。这种认知模式如图1所示。

图1苏竹人药物分类等级

不过,我们的田野调查资料还表明,苏竹人对于药物分类的认知不是唯一的,这既是人类认知的特点――人类认知是多元化的,也是知识本身的特点――知识也是多元化的。我们不只一次采访TDM,他也不只一次带我们上山采药。我们还清楚地记得,当他把一大包风干后存放起来的草药摆放在我们的面前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他每给我们介绍一种药,总是先放在嘴里嚼一嚼,再告诉我们药名,并特别强调此药的味道。上山采药的时候也是如此。他说:“过去有些师傅教徒弟,他怎么讲,你就怎么学,上山采药,都要嚼,搞清楚是么子 么子,是当地人一种习惯性用语,意即什么。味道。酸的治么子病,甜的治么子病,苦的治么子病,麻的治么子病,有的可以混合,有的不能混合,这些东西太多了。酸的、甜的,哪些去得,那些去不得都要记清楚。比如酸的像胃病之类的内病就去不得,不但治不好,还适得其反,但是,甜的、苦的、麻的都可以用。一般来说,甜的用得,苦的也可以用,麻的也是一样。比如疱疮,它里面有虫,甜的可以引虫子爬出来,有的虫子喜欢吃甜的,苦的麻的就可以打死虫子。”

TDM的言行一方面表明了药物味道对于苏竹人认知药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们进行药物分类的又一个重要标准。当然,TDM这个例子并非孤证,事实上PSX也向我们表达了同样的认知。他说:“药的性格都不一样,它有酸的,有甜的,有苦的,还有麻的。这些都是可以尝出来的。我每次采药都要用嘴尝一尝。在坡上采药的时候,我就嚼生药。”

TDM和PSX识药的经验说明,苏竹人还存在另外一套药物分类体系。在这一分类体系中,他们按照药物的味道把草药划分为四个类别,分别为酸味药、甜味药、苦味药、麻味药,但四个类别仍然属于草药的范畴。酸甜苦麻四味药中,每一味药都包括草本、木本、藤本,或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的每一种都可能衍生出变种。这种分类体系只是在前一种分类体系的“类”与“属”之间增加了一个“亚类”。其分类等级可以表述为:类―亚类―属―种―变种。

我们的研究表明,苏竹人的药物分类至少存在以上两种体系,不过,每一种体系并非截然分开而毫无关联,比如第二种分类体系除了在第一种分类体系的“类”之后增加了一个“亚类”外,二者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且我们还注意到,第二种分类体系更多地为村庄传统知识分子所接受,而第一种分类体系则主要被像PDY这样的更多掌握现代书本知识的村庄知识分子所青睐。PDY不仅是高中毕业生,而且还是村小的老师。笔者第三次进村调查时还发现他家里不仅存有《新编中草药大全》、《精编本草纲目》、《中草药图谱与验方》、《药学》等书,而且还有他研读后精心做下的笔记,这是PSX和TDM这样的半文盲式的村庄传统知识分子恐怕从来没有想过或做过的事,他们只是习惯性地通过味觉认知药物,尽管他们天天与所谓的草本、木本、藤本这些东西打交道。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分类体系,它们都是苏竹人的认知图式,都来自实践,也付诸实践。纳日碧力戈曾经指出,人类总是要通过命名,对自己所感知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加以概括和分类。因为,客观事物互相关联,按照一定的包容和隶属关系构成分类系统(taxonomy)。[4](P215)他进而将比较接近人脑的工作模型的计算机“连接式网络”看作是不成文的习性。他认为,民间知识是典型的包容性图式结构,相对于各种事物和事件,本土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培养出各种各样彼此关联但又自成体系的表象结构,他们根据具体的事物和事件,灵活地运用这些“默认”的结构,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填充以“默认值”。[4](P219)由此观之,苏竹人的药物分类体系即是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培养出来的各种各样彼此关联但又自成体系的默认结构,对药物进行命名、分类的过程显然就是填充默认值的过程,并且这种运用是不假思索的,是随机应变的,也是习惯性的。

参考文献:

[1] 瞿明安.现代民族学:下卷・第1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 [日]秋道智弥,等.生态人类学[M].范广融,尹绍亭,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 FRAKE,C.O.Language and Cultural Description[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5] RAVEN P H,BERLIN B,BREEDLOVE D E.The Origins of Taxonomy[J].Science,1971.

[6] [英]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M].黄剑波,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7] CONKLIN H.The Relation of the Hanunóo to the Plant World[J].PhD dissertation in Anthropology,New Havean:Yale University,1954.

[8] [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Local Medicinal Cognition and Ito Classification Feature

――Anthropological Investigation Based on SuZhu Village inthe West of Hunan Province

LIANG Zheng-hai1,BAI Gui-xi2

(1.Department of Law Politics and History,Tongren Institute,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2.Museum of

Ethnology,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Hunan 430074,China)

生命的药方范文6

关键词:信息中医学;信息中药学;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药理学;方法学;生理病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95-02

中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中药学是中医理论在药学上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所以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近年来,笔者提出并阐述了信息中医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突破,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将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突破。

1.信息中医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中医学是以信息方法为主要方法,主要研究人的生命整体层次信息的内容及其运动规律,扩展人类处理生命信息的智力功能的医学。  根据中医形气神理论,结合现代生理学,信息中医学把气血理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诠释为生理学意义上血液和组织液。

信息中医学认为气血(血液组织液)是人的生命整体层次信息的天然载体,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丰度;直接从气血获取生命信息将减少信息失真;在日、年等完整的生命节律时段内,通过连续提取人血液指纹图谱信息,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框架,构建动态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体系即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来实现中医学的理论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藏象信息模型充分的体现了信息中医学的内涵,克服了既往四诊提取信息方法信息量不足而且稳定性差、客观记录不便的缺点,充分证明了中医数学模型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对传统中医最充分的继承和创新。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不仅充分的实现了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创新,而且从人生命信息的整体层次充分整合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对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升华。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应用到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1实现中药基础理论客观化 药性理论是中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药性”是指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与性能的统称,它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等。以信息中医学和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为平台,根据每一味药物在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中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不同反应,可以实现对药性客观的定性与定量。

同理也可实现用药禁忌、品种鉴定等理论客观化和实现复方理论和研究方法客观化,即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的客观化。

1.2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 藏象信息模型体系的建立,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和病理模型(病理模型即中医“证”动物模型),实现了以中医的方式进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突破,提供了实验和临床的药效学及药代学研究平台。

1.3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 西医药普遍利用实验动物做临床前的药学研究,并通过临床研究来验证临床前研究的有效性。能否通过对既往临床研究药学研究与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一个公式,直接根据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对临床研究药学研究进行准确的预测?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可以实现这一理想。中医理论有对动物划分五行属性的内容,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在人和不同实验动物上一定有区别,而且是可以客观化定性定量的区别,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公式,直接根据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对临床研究药学研究进行准确的预测。  藏象信息模型体系数学实验的开展也将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

1.4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近年来,国内相继有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血清药理学、药动学一药效学(PK-PD)模型、胃肠药动学、中药指纹图谱药动学、药效-药动-时间三维模型等中药药理学新方法的提出和应用。

指纹图谱方法是处理海量信息的适宜方法,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拥有海量信息的复杂系统和开放式复杂巨系统。因此,信息中医学认为无论中药化学还是中药药理学,指纹图谱方法都是目前为止最适宜的方法。

综合以上内容和方法,信息中医学提出指纹图谱-证象-药效-药动学研究方法,其中指纹图谱包括中药指纹图谱和血液指纹图谱,证象包括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其中也包含着时间因素。指纹图谱-证象-药效-药动学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上和药物整体信息层次与人生命信息的整体层次上对药和证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规律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方法实现了这一研究的方法突破。

2.创建信息中药学

2.1信患中药学的概念 传统中药学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药学,信息中药学是以信息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药学,根据信息中医学为理论,信息中药学解决了中药基础理论客观化的问题,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大大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信息中药学还将解决更多的药学问题,以下试举两例。

2.2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 岳凤先教授曾经多次撰文倡导西药中药化研究,信息中药学的提出和新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创建为这一倡议提供了技术保证,因此,信息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对西药体系的包容。

另外,现代医药学中经常应用的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免疫用品和组织学组织工程学制剂等等,也因为以上原因,由信息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其的中药化。

2.3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 根据信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将以药物的信息属性为标准对传统中药和对被包容进来的西药体系进行重新分类。

3.创建信息中药学的意义

生命的药方范文7

[关键词]成人药学教育;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64-01

近年来,在成人药学课程体系改革中出现了一个亮点,即生命科学导论正在进入专业课程中。引入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员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规律,并启发和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引导他们用生命科学的整体观去理解中医中药的理论,去探索西医西药的知识。针对成人药学本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笔者结合该课程的学科特点,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讲解内容,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对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成人药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成人药学本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有着特殊性。首先,成人药学本科教育的生源多为高中或大专水平的各个药厂或相关企业部门的在职工作人员,其学习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主要目的是针对自己工作实践中的欠缺,甚至是迫于国家对工作人员层次的硬性规定。对他们而言,重视的是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是学术性,注重技能而不注重知识。其次,成人药学本科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而接受教育的学员年龄、层次、学习经历各不相同,其理解力、记忆力和专业技能都差异很大,且受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有效学习时间很难保证。因此,把握成人药学本科教育的现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是搞好药学本科成人教育的前提。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生命科学导论内容多、课时少,而成人学员又具有机械记忆力弱、理解力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便高效的展示课堂内容,解决信息量大,课时少带来的问题。同时,利用电脑模拟生命的宏观或微观过程,克服抽象内容教学难的问题。如生物进化、光合作用等内容,配合动画进行讲解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易于学员理解和记忆。给学员播放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学录像片段如DNA重组技术、蛋白质合成过程等,弥补了成人本科教育无实验课时的不利条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随意组合、灵活多变的,为学习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借助于多媒体缩短了讲授时间,同时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让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深刻,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课程讲解内容,突出生命科学内在规律

我院开设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以高崇明教授编著的《生命科学导论》为参考教材。依据教师对生命科学的理解,把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应用作为重点,强调生命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课程分为五大板块:1)绪论,讲述学习生命科学的意义,总体介绍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脉络。2)介绍生命的物质基础,从生命的化学基础延伸到到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然后扩展到生命活动能量的获得和释放,简述细胞周期和调控及细胞的信号传递。3)生命的延续,重点讲述生物遗传发育的分子基础,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物的奥秘,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分子、细胞和遗传基础知识。4)生物的进化,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群上描述生物界的整体面貌,重点讲述生命的起源和主要的进化学学说,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5)生态学原理,重点提出要重视生态环境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点介绍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和相关概念。

4、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与实际紧密相连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成人教育本科生,为了使学员“听得懂、能理解”,教师必须严格把握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授课深度上,要把基本的原理、规律等概念作为重点,但不是简单的灌输,尽量与类似的事件相联系。如在讲授“DNA的复制”相关内容时,笔者除了用Flash描述DNA的复制,还把这一现象与细菌的分裂、动物的生殖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授课广度上,要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在讲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时,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尤其是在现酵制药领域中,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优良菌种的选育等与广大学员日常工作环节紧密相关的技术内容进行系统阐述。同时介绍生命科学近年内出现的若干热点和发展前沿,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禽流感、口蹄疫等;在讲授生态学原理时,和学生一起分析极端天气的原因、太湖污染的原因等。

5、结语

哈佛大学的教育计划中就有这样一句“毕业生应该受到广博教育并应在专门的学科方面得到一定的培训”。而成人教育的非正规性决定了它可以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变革,依据社会成员个人教育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教育计划及教学体制,优化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信息以快捷的方式传授给成人。因此,生命科学导论进入成人药学专业课程表是恰逢其时,对于指导成人药学教学、培养21世纪合格的创新型药学人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江春梅,梁金庭突出成人教育特点努力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J]

中国冶金教育,1997(6):74-75

[2]徐国章,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2):4-6

[3]李菡,杨国栋,冯火斤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2003:40-41

生命的药方范文8

出生不到8个月的果果患上婴儿痉挛症,孩子母亲带着果果前往省儿童保健院进行治疗。医生说,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医院没药,很多都是病人自己想办法买药。打电话向多家医院询问无果后,孩子母亲将求助信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

看到信息后,武汉协和医院的陈医师马上在医院内部系统搜药,也无货。他随即转发求助信息,多方寻找发现武汉基本无药,而且全国多地相熟的医学界人士都反映各自医院也无药。还好,最终有热心人联系得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药。次日晚上,两盒ACTH连夜送到孩子父亲手中。

原价7.8元 炒到4000元

针对果果事件,ACTH生产厂商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发出声明,为便于患者获取有关ACTH的信息,已经设立专线提供有关服务。然而,有记者致电该专线,接线员提供了一个业务员的电话,拨通后,业务员却直接表示没有药。

目前,黑市上的ACTH价格惊人。在一个有关婴儿痉挛症的QQ群里,群成员达到1944人,其中有不少患者家属及“黄牛”。调查发现,在“黄牛”手上,一盒ACTH被炒到4000元,相当于正常价格的500多倍。

“黑市”中的药从哪里来的?一位大型医药公司的销售负责人透露,黑市里流出的真药,绝大部分是“黄牛”通过一些医药公司、医院的渠道弄出来的。业内人士告知,一般是黄牛通过适用这个药的其他病症,将药品开出来,或者跟一些医院的医务人员、医药公司工作人员私下操作获得药品。

不只是ACTH,近年来,不少类似好用的廉价药,如鱼精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等,都曾出现紧缺。

缺失的救命药往往具备4大特点:生产厂家有限,产量少,需求量有限却超过生产量,价格低廉。尽管相关部门对特殊药品有定点生产的相关政策保障,但现实却是在正规渠道这些药仍踪影难觅。

业内人士指出,便宜救命药紧缺的重要原因是价格、分配管制和以药养医的体制存在弊病。在药品价格管制的情况下,药厂生产这类药物长期亏本或者至少不赚钱。

据了解,目前针对一些用量少但临床必需的便宜好用药,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保障,比如定点生产、国家统一购买等,但是缺乏细化指标,缺乏严格监管以及问责制度,使政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

“救心药”频喊“救命”

赵女士今年44岁,在一次体检中,她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两个心脏瓣膜出了问题,一个需要更换,一个需要修补。随后,她住进医院,等待手术。

医生告诉她,因为缺少名为鱼精蛋白的药,手术没法进行。“我好不容易排到床位,不愿意轻意放弃。”赵女士说,她以为过几天就会等来药品。于是,她继续在医院住了下去。然而,半个多月过去,药还是没来,她的心情也越来越差。

据了解,像赵女士一样等药做手术的病人,不在少数。68岁的高先生心脏手术也是没药,等待小半年,手术还是被取消了。在此期间,其家人还去其他医院打听了一圈,希望能借到药。然而,各大医院都说没药。

鱼精蛋白的正式名称为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是从鱼类新鲜成熟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所引起的出血,在心脏手术结束时,患者需要使用鱼精蛋白解除抗凝。鱼精蛋白是心脏病人做体外循环手术时必需用的药品,且无其他药品可以替代,根据体重不同,每个成年人每次手术要用6~8支药,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种药品缺货,导致医院多个病人的手术不得不取消。

~精蛋白属于国家定价药品,价格很便宜,十几元钱一支,而且十多年来价格都没有涨过。由于鱼精蛋白没有可替代的药品,一旦出现断供的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手术无法进行。

事实上,一直以来,鱼精蛋白缺货已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浙江、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均缺货。据介绍,全国每年要做22万例心脏病手术,这个庞大的群体,都是鱼精蛋白的最终使用者。因为缺乏鱼精蛋白,很多病人不得不延迟手术,其结果当然会影响病情发展。

为何鱼精蛋白会缺货?成都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负责人介绍,鱼精蛋白在国内的生产厂家非常有限,几十年来维持同一售价,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企业方面生产药品的经济驱动力大大降低,生产已无利可图,当然不愿意再生产了。该负责人称,除此之外,也不排除企业通过“断供”的做法,倒逼国家调价的可能性。

据了解,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鱼精蛋白,历史上曾有9.1元的供货价;2014年,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的供货价格是13元多。

事实上,在5年前,鱼精蛋白就曾出现过大面积缺货,并引起各界关注。后来,药企加紧生产,缺货情况得到缓解。时隔5年,这种价格低廉的手术必需药品再度缺货。

有不愿意具名的院方人士说,之所以缺货,是因为北京的那家企业生产的药品仅供北京地区使用,不再流通到北京之外的区域。因此,所有供药压力全部压在上海的那家企业。该人士还推测,这可能是药品生产企业涨价的前兆。

有媒体记者曾分别致电鱼精蛋白的两家生产企业,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公开的联系电话一直无法接通;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销售部门则反馈,负责人在开会,无法回答相关问题。

近年来屡屡曝出低价救命药缺货,并不只是上述提到的注射用促皮质素、鱼精蛋白,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盐酸环丙沙星胶囊、他巴唑,以及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麻醉用药氯胺酮等药品也面临紧缺。

有报道显示,甲巯咪唑这种药定价为每瓶4.9元,且该价格是2006年制定的,10年来人工成本上升,但该药价格一直维持在4.9元,使得很多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陆续停产和半停产。2013年时,中国多个城市出现甲巯咪唑片“药荒”,有的城市甚至全城“一盒难求”。

一家医院的麻醉师杨医生表示,麻醉用的氯胺酮也属于紧缺药,但是还没有到“一药难求”的地步。“这种药医院使用量非常少,我们医院一年常备在5支左右,但是一年实际用量仅1~2支。”据他介绍,这种药价格比较低,每支售价在1~2元钱,医院为了缓解该药品紧缺的问题,购买了可替代药品,每支售价在5元钱。

据统计,10年间,有10种廉价药品断了货。

对于缺货事件,业界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缺货问题,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放开条件,让更多企业参与到这类药品的生产中来,增大供应量。“当然,这涉及到企业生产资质和能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时间更长。”他说,在此之前,不妨国家适当放开这类药品的价格,增强企业生产这类药品的积极性,先解决目前最紧要的救心问题。

四川省某政协委员认为,鱼精蛋白的缺货是低价紧缺药的普遍现象与个案的关系。他建议针对低价紧缺药的现状,要发挥药品使用单位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他们要积极主动向区域内行政部门(包括卫计委和食药监局)提出建议,指导、扶持敦促低价紧缺药的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同时给这类企业提供一些政策的扶持与补贴。当更多企业愿意生产后,再通过行政的杠杆调整,降低它的补贴。

短缺药如何不“短命”

就目前来看,“救命药”存在“缺”与“贵”的乱象。一方面是基本药物、罕见药物的短缺,另一方面则是治疗癌症等疑难杂症的高价药“一药难求”。面对如此之大的用药缺口,黑市贩药、黄牛倒卖从中渔利,10元一支的鱼精蛋白因断货被炒至上千上万元。另外,由于某些国外药物尚未获得国内准入,一些病人和家属冒着触犯法律、中毒、死亡等风险,不惜铤而走险从国外购药。

到底为何这些“救命药”在生命危急关头“拖了后腿”?

价格低廉,药厂生产亏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副教授刘宝表示,当前,药品定价主要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营销费用。通常,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需要经过公开招标采购,而价格低、需求量大的药往往竞争激烈。有些药厂为中标,恶意竞争,压低价格。但又因中标价太低,无利润空间,放弃生产,导致一定时期内部分药品短缺。

需求量少,非医院常备用药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亚同指出,临床上,“救命药”针对的患者通常是罕见病和突发状况的患者,需求量很小。比如,手术用药或某些特殊病用药的患者,较为少见。另外,某些药物原料的短缺也会使医院未能储备充足的药品。像鱼精蛋白,主要存在鱼类(如鲑鱼、鳟鱼、鲱鱼等)成熟细胞核中作为和DNA结合的核精蛋白存在,但提取鱼类有季节性,便限制了原料的供应量。

价格形成机制不够清晰 刘宝指出,2014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取消了政府制定的低价药最高零售价,在日均标准费用内由企业自主定价,扶持了一些该类“救命药”生产企业。不过第二年该政策发生变化,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政策取消,药品分类采购、医保支付价、医院二次议价等价格形成机制在实践中交错,客观导致价格信号进入一个更加不稳定时期,不利于药品企业生产。

特效药进入国内有时间差 “救命药”以癌症等重大疾病类用药为主,欧美是原研药的主要“阵地”,所以,用于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的一些药品目前在大陆均未上市。张亚同解释,国外原研药应用于国内临床,必须根据国人情况做试验,会比国外至少滞后3年,加之受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购买费用高,很难尽快引入。正因如此,很多国内患者纷纷到不受专利限制的印度,代购仿制药、海外就医。

“以需定产”才能救命

面对这种状况,国家出台相应政策缓解“救命药”短缺。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招标公告》,将9种药品通过招标选择生产企业,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供应定点生产品种,推动恢复生产供应。

专家认为,除了政策上的规范与支持,最重要的还是要“以需定产”,才能保障“救命药”供给的持续性。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专家王锦霞认为,对短缺药品实行带量采购,明确采购关系,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才能刺激生产,真正地实现供给保障。

其次,要给予企业明确的价格信号。在刘宝看来,政府定点生产、定点采购对缓解短缺态势有一定作用,但从根本来说,企业生产面临困难,与不稳定的价格机制分不开,政府要做的是让价格改革突前、价格信号要准、方向要对,有效引导企业生产和供应决策,才能保持可持续性。

最后,建立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刘宝建议,除了已推动的省级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外,国家药管平台也应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汇总全国药品短缺信息,加强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沟通,从而有效协调和解决药品短缺问题。

【写在最后】

“救命药”出现药荒,恐慌无奈的不仅仅是这些病患者,而是我们每个人。国务院的《关于完善公立t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由国家招标定点生产、议价采购,只是,该指导意见缺乏细化指标,缺乏严格监管以及问责制度,使政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也因此出现心脏病人排队等药“救心”的窘境。

生命的药方范文9

笔者在接手石家庄市场后,开始对药店重点店上驻点促销并强化管理、培训,展开了对重点药房集中攻坚战,推出建设“百盒店”、“万元店”的终端工程。并把药线与商超线分开竞争管理,药线业务不甘总被轻视,紧密团结药线促销员,奋起直追。一个月后药线销量明显上升,开始与商超持平。第二个月,药线销量已超过商超线销量50%,而且费用比远远低于商超线。生命元石家庄市场药线拓展成功。

在度过了又一个高峰市场时期——春节礼品市场后,石家庄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考核年度。启动期后,费用考核更趋于严格,针对大卖场本身费用项目繁多,费用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后期仍在大卖场开展大型促销活动势必会造成费用超标。对此,笔者大胆的提出了将大型促销活动着重于重点药店开展,尤其是重点连锁药店。但此想法招到了市场部大多数人的反对,至少是怀疑态度。丝宝历来认为在卖场做大活动才有效果,因为人气旺,利于宣传、有助于品牌提升。而药店由于多处于小区周围,或非繁华路段,做大型促销活动是否有人气或者是否对品牌有伤害成为讨论的焦点。

对于丝宝集团这样的大集团公司,笔者认为:作为大多由洗化营销队伍转来的生命元营销队伍,对OTC药店的运做普遍存在着外行的顾忌,大公司员工普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使其对新方式的运做持排斥、拒绝的态度。大型促销活动在重点药店开展“是否有人气或对品牌是否有伤害”只是对OTC药房操作没有把握的托辞。市场的成败在于投入产出比的合理、实际销量的不断提升巩固。在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后,笔者发现以下几点足可以说明让大型促销活动走进药店是可行的。

1、药店是保健品功能性人群产生的主要终端。

2、从2002年10月开始的重点药店驻点促销行为及针对药店进行的“百盒店”、“万元店”工程,已使生命元在石家庄药房拥有了一批基础消费群,并初步拥有了品牌知名度。

3、春节过后,功能市场取代礼品市场,卖场销售进入淡季。

4、大卖场的场地费用由于各类厂家的竞争,已达到天价。一场活动以两天计算,单场地费均在3000——8000之间,加上超市内的快报费、户外活动协调职能部门的公关费、活动期间产品特价的返点费,一场活动下来,不算产品成本、人工、促销赠品费用,活动费用已在万元以上。而在药店,则仅有赠品费用及人工费用,特价费、场地费、公关费均由药房承担了。相对而言,费用风险降到了最低。

5、由于从未有厂家在药店进行大型促销活动,药店会对活动极力配合,从店内统一形象包装到要求店员的全力推荐都会给予支持。

6、2002年1月,石家庄最大的连锁系统——神威大药房连锁成为石家庄药线的特约经销商。选取该系统的重点药房进行大型促销活动开展,不但可以增加其信心,更可以在促销政策、终端包装、宣传等一系列市场建设行为上争取到大量优惠或者免费政策。

2002年3月10日——11日,笔者选择神威大药房连锁系统的神威青园店开始了药房的第一次大型促销活动。选择该店的原因除了上述的6点外,还有一点是:2001年11月以来,神威青园店连续不断的小型促销活动,持续打击了各竞争品牌的气势,生命元在该店成为第一品牌,品牌基础坚实,回头人群较多,店员与店经理对厂家配合力度十分大。而且由于生命元在该店单品销量一直位于首位,促销员心理优势极强。

活动开始前,笔者对以下几方面重点做了准备。

1、参与活动人员的沟通

活动的前一天,对每一个到场的工作人员及促销人员讲解促销活动的方案、目的、运做流程,落实每个人的职责。要求服装统一,促销口径统一,达到现场的一致性,整齐性与协调性,避免参与人员与组织人员的思想脱节,从而更好的围绕促销活动主题进行。

2、售后服务的准备

在活动前的一星期内,按片区通知老消费群,特别是一直在服用的消费者。告知本次促销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现场的优惠等。因为这部分消费群极有可能现场购买,从而带动观望人群的购买,形成现场热卖的气氛。这种准备也避免了大型活动现场临时拽人参与现场活动的尴尬现象。事实上3月10日促销活动中大部分销量均来自于这部分老消费群。

3、现场气氛的渲染

驻点促销人员对神威青园店的店员加强了客情沟通,使店员能在活动期间更大力度的配合并积极参与推荐生命元。

活动终端现场(300平米)的空间里贴出了至少20张POP本次活动内容,药房的大门处做出一个由200只生命元气球组成的拱门,在临街的橱窗内摆放了10米长1米高共计120个生命元展盒组成的生命元墙,店内保健品货架,打出一个整节的货品陈列,并在所有货架上插满生命元气球,在活动现场临街人行道(正好对着药房橱窗)50米的范围内一字排开10个生命元人物立牌。经过以上布置,整个药房的促销气氛十分浓烈,每个进店购药或路过的人群,都会明显感觉到生命元在做促销活动。

3月10日,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中,笔者改变了平常促销活动中惯用的买赠方式,把热卖与拍卖形式引入活动,这两种形式的引入使本次促销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现场热卖

1)方式

在某一时段内(例如15分钟内)现场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可获取大大优于平时的赠品,但赠送数量随时间递减,直至减到不赠送任何赠品。

2)实例

时间:10:45——11:00限时15分钟内热卖;赠送方式:在第一个热卖5分钟内,即10:45——10:50内,凡购买一个生命元礼盒(价值158元)即可获得生命元伞、生命元赠品装等5样赠品,错过第一个5分钟,在第二个5分钟内,即10:50——10:55内,赠品则被减为4样,依次递减,直至最后一个5分钟,赠品最少或没有。

3)效果

这种大幅度现场赠送并随时间也大幅度递减赠送力度的紧张气氛,会强烈刺激现场消费群,尤其是持犹豫态度的消费者或是近期已购买产品的消费群,出于一种冲动心理会积极参与进来。而这种紧张热烈的抢时间购买的气氛又会极大的感染现场观看活动的群体,最终形成现场抢购。

3月10日的限时热卖中,一个青年男子在第一个5分钟内抢购到了一个生命元礼盒并获得了5样赠品。当主持人问为什么买产品时,这个消费者回答到:“看到大家都在抢购,而且赠品也挺诱人所以就买了一个,反正大家都买的东西也差不到什么地方去,而且挺刺激的!”

2、现场拍卖

1)方式

以生命元单盒或礼盒为竞拍品,要求全场观众参与,竞拍价以远远低于零售价格的价格起拍。比如生命元单盒(零售价79元)以20元起拍,礼盒(零售价158元)以50元起拍。现场竞拍者依次加价,加价幅度不低于10元,出价最高的一位或数位可以最终购买。

2)实例

3月10日神威青园店活动现场,一个精彩的劲舞节目使活动舞台前聚集了更多的人群。两名主持人拿一个生命元单盒展示于台上,其中一个讲述拍卖方法及竞拍方式,另一个则现场煽动气氛,先要求现场观众猜测起拍价格,由于多数消费者认为厂家不会以太低价格起拍,所以猜价都很高。当主持人报出真正起拍价格后,现场观众的情绪立刻被煽动起来。竞拍开始后,由于巨大的差价,竞拍者踊跃参与,价格很快升至50元,50元后,竞价者都开始观望厂家到底会不会以这样的低价践诺卖出产品,当主持人真的现场卖出第一个拍卖产品时,现场的分气氛达到了高潮。聚集的现场观众都在耐心地等待下一个拍卖的时间,第二次拍卖中,由于第一次拍卖的铺垫,参与人数明显增多,而且有一个单盒的价格竟然被拍到了90元(生命元单盒零售价79元)而竞拍者竟没发觉,消费者完全地投入到现场的促销活动中了。

3)效果

这种新鲜的促销方式,让现场的人群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并积极参与。大幅度差价竞拍的参与让每个参与者既新鲜又刺激,最终形成购买时,价格已经不成为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而前期通知参与活动的老消费群趁此机会的大量购买行为极大的带动了活动当天其他人群的购买。3月10日的活动中,一名老消费者连参与活动带自己购买累积共买了5个生命元礼盒和1个生命元单盒,而其他到场的消费者中的80%最终或者是参与活动或者是被现场感染都购买了数量不等的生命元产品。

生命的药方范文10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74-02

佤族是勤劳、勇敢并充满了智慧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及临沧市的沧源、耿马等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佤族人民为了繁衍生存,在生产劳动中,一方面,不断地发掘利用身边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资源,为佤族人民的生存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生产工具;并不断地认识和积累利用身边的动物、植物治病、防病、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经验。另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学习、借鉴其他民族医药理论、医药经验,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建立了以植物药为主,包括动物和矿物药的用药经验。佤族医药为佤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佤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佤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佤族民间医药的传承以口授心传、祖传等形式进行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生存于大山中,不具备先进传承方式的佤族民间医药将面临失传的危险。通过多年的走访调查,搜集整理,笔者认为佤族民间医药的传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佤族民间医药的传承方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佤族尚处于原始社会,没有文字,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十分落后,按现代文明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佤族社会尚处于文明的初始阶段(父系氏族阶段)。解放以后,佤族社会和佤族人民开天辟地地于一夜之间由原始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佤族没有文字,佤族医药的研究便存在诸多的困扰:佤族医药的理论体系是否存在?究竟如何?佤族医药的发展水平怎么样?佤族医药的特点是什么?佤族医药与其它民族医药有何不同?……,无从知晓。佤族民间医药在传承、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神秘之处,有待于民族医药工作者来探索、发现和揭示。发掘、整理、筛选、验证和提高佤族医药,揭开佤族医药神秘的面纱,并将之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是民族医药工作者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佤族没有文字,佤族民间医药的传承多以口授心传、师带徒、诗歌传唱等形式进行传承。

1.1口授心传由于佤族没有文字,佤族民间医药的传承便缺少了极其重要的一环,只能将佤族民间医药的用药经验、诊疗方法、医药理论等,通过口授心传的方式世代相传或者是师父将自己的用药经验、诊疗方法、医药理论等通过口授心传的方式传给自己的徒弟,将这些宝贵的医药知识传承下来。这是佤族民间医药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

1.2师带徒佤族民间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为了不使自己的医药经验等不致失传,当发现了各方面都符合自己要求的传承人时,便收之为徒,将自己的医药经验等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去。佤族民间医药很重视传承人的人品,要传承佤族医药,从事为人医治疾病这个职业,就必须要有牺牲精神。医德和人品,在佤族民间医药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3诗歌传唱由于佤族没有文字,其的传承便缺少了极其重要的一环,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承,一些佤族医生就将佤族民间医药中的精髓编在民间诗歌(民歌)之中,通过诗歌(民歌)传唱的方式传承下去。在佤族中广为传唱的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中,就有佤族民间医药的部分内容。

1.4梦药佤族医药有的传承方式有着神秘的色彩。在笔者进行实地调查的时候,很多被调查、采访对象口述,他们没有经过医、药培训,不懂得如何行医、治病,是通过“神仙指路”、“梦药”及“按梦到的药治病”等方式,治好病人之后,就学会了看病、治病。如:某人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让他明天到桥旁、路边或其他在当地有点名声的建筑物旁,等待一位或几位什么样子的人,他们都身患疾病,需要治疗。然后,告诉此人利用附近的一种或几种药草为那几个患者治病,并将他们的病治好。第二天,此人梦醒后,按梦中老人的指点,治好了患者的病,完成了第一次的医药实践,之后,经过不断的医药实践,不断地接受梦中老人的指点,他成为了当地能解除患者痛苦的佤族民间医生。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来,佤族医药自己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用药经验的形成,也是经过了几代人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

2佤族民间医药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佤族民间医药传承的先天性缺失佤族没有文字,在医药传承过程中缺失文献记载这一重要环节。佤族医药的传承多以口授心传、师带徒、诗歌传唱等形式进行传承,且常常以零散、残缺不全的形式存在。要全面的、完整的研究佤族医药,必须进行更深入细致、全面周密的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系统、科学研究。

2.2佤族民间医药传承中的宿命论在对佤族民间医药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佤族民间流传折寿宿命论,认为医生每医治好一个患者,自己的寿命就会减少或缩短要想当好医生,学好医术,为患者服务,就必须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此观念对佤族民间医药的传承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3佤族民间医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3.1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通过深入细致、科学系统的研究,使佤族医药理论体系揭开神秘面纱,重现天日,让佤族医药独具特色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古朴的佤族医药用药经验、诊疗技术,为人民大众的健康事业服务。

3.2打破佤族民间医药传承中的宿命论要在佤族聚居地区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彻底打破佤族民间医药传承中的宿命论,让群众敢于接受佤族医药,让医药工作者敢于接受和传承佤族医药,让佤族医药发扬光大,传承发展。

生命的药方范文11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医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院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中医药有着独特情结,经常在一些重要讲话中巧妙运用体现中医思维和理念的专业术语,多次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我们激荡了风雨无阻、高歌猛进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如何准确完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医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中医药要在传承中华特色文化上创新发展。中医药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瑰宝,其中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与道德伦理观念有机结合。我们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除了在医术造诣上当之无愧,在为人处世、为人师表、医德医风等方面也一定是楷模,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浸润人心的感染力。中医的底蕴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中医的生命是疗效。中医不仅是防病治病的手段,还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发祥与中华大地,中华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展中医药事业,就是一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中医药要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上提质增效。中医药事业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发展理念问题,即发展什么、为什么发展。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从中医药发展历史来看,很多名医大家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不仅是拥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以大医精诚,仁爱之心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与认可。特别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抗救治,发挥独特的优势,获得全世界的点赞。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健康维护与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治法灵活、简便验廉,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医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名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我们要始终不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初心,勇担时代赋予使命,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创新。一手抓预防保健和治未病,一手抓重大疾病的治疗突破,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健服务。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三、中医药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发力添彩。中医药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发展中医药事业既要为一域争光,又要为全局添彩。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中医药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人文与生命科学相融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医学体系。该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基于人的诊疗模式,在人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人的生命健康疾病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及防病治病规律。二是“天人合一”“形神统一”“脏腑和调”的整体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形体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脏腑与经络及四肢官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对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生、长、壮、老、已的动态生命观。不同年龄周期的生理表现特点不同,采取相应的养生防病治病的方法。实现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目标。四是“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观。既突出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等治疗法则为一体,也与辨证论治的个性化诊疗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等相互配合,体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与优势作用。生命的一生就是生老病死的过程,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已从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我们的健康服务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在生命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中,中医药有着特殊的作用。特别在基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仅能有效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而且能够改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这种特殊作用对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勇乘新时代春风,坚持中西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调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一定能书写建设健康中国的精彩篇章。

生命的药方范文12

基层临床药师接受的是继续教育,要求基层临床药师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所以在授课内容上不能局限于教科书,而要拓宽知识面,补充新知识、新理论,以及药物发展的最新动态及临床应用和药学服务的新理念,寻找新的知识切入点,如有关离子通道、酶抑制剂、受体、前体药物、药物合理设计和先导药物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在心血管系统药物如抗心绞痛、抗高血压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中都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若按药物治疗疾病的类型来讲,不可避免会重复。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以离子通道为新的切入点,不同结构类型的离子通道阻滞剂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如硝苯地平为二氢毗陡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特异性高,作用强,能选择性作用于心肌钙通道,具有抗高血压和抗心绞痛的作用。随着对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认知,不断深入,可以用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来阐明某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因此离子通道就成为药物尤其是心血管药物设计的靶标。如近年来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为发展方向,寻找抗氧自由基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新药等,就是根据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来设计的。通过给基层临床药师补充新知识,使基层临床药师了解药物发展的最新动态,既拓宽了知识面,又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同时体现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新思路。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在基层临床药师药物化学的再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强化基层临床药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药物的系统命名。由于药物存在通用名、英文名(INN)和化学名,一药多名给药库管理、医生用药以及学习等都带来不便,而药物系统命名则是代表和反映药物本质,从药物结构出发,具有规律性和系统性的一种命名形式,在新药研制、文献查阅和药品说明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基层临床药师掌握系统命名方法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中始终贯穿这一原则,通过对典型药物命名的分析,不断强化系统命名的技能训练,并佐以实例加以练习,使基层临床药师做到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系统命名这一基本技术技能。

2实施互动教学,提高基层临床药师综合能力

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开发基层临床药师智力,培养其综合能力,让基层临床药师也参与到教学中,这是一个互动过程。在授课中,我们采取启发式教学,假设一些临床用药的处方,让基层临床药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判断用药是否合理。例如,为了使基层临床药师更好地理解青霉素G的性质,我们虚拟了“青霉素G与庆大霉素合并静滴”这一处方,让基层临床药师判断这张处方是否合理;大家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大多数基层临床药师都认为这张处方不合理,教师在肯定这一答案后,进一步帮助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上有多个氨基,若与青霉素G合并静滴,会使青霉素G发生胺解而失效,所以在临床用药上,青霉素G不能与庆大霉素同时混合静滴。通过对这一处方的分析,加深了对药物性质的理解,同时基层临床药师也意识到掌握好理论知识对将来指导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增强了实际应用药物的能力。此外,我们在授课内容完成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基层临床药师来充当教员的角色模拟教学。由一个基层临床药师进行表述、归纳与整理,把这堂课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讲给其他基层临床药师听,不足之处相互补充更正;或谈一些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如药物发展的最新动态等。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及时消化授课内容又培养了基层临床药师的综合能力,锻炼了口才。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在具体施教中,对于重点、难点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分析难点,以多媒体教学加深印象;此外还运用flash等多种形象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有些药物结构比较复杂,分子结构中既有稠合环又有手性碳,而书本上只能看到平面结构,基层临床药师普遍反映比较难学、难记。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作了系列flash片,动画演示,构型旋转,让基层临床药师清楚地看到药物的空间结构,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形象,基层临床药师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药物的分子结构。我们对基层临床药师药物化学再教学的一些尝试,受到基层临床药师的一致好评。这也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学工作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王玮瑛 邵靖宇 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