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留学生论文

留学生论文

时间:2023-05-05 17:05:08

留学生论文

留学生论文范文1

关键词:台湾文学;留学生文学;无根的一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022-01

白先勇在《新大陆流浪者之歌》中将台湾留学生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20世纪60年代,近期为20世纪70年代之后。

一、50年代的漂泊之感

40年代末一些人从大陆移居台湾,50年代的留学生多为此类流亡的青年人,从大陆到台湾,陌生的地域和复杂的现实环境让这些作家手足无措,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让他们对台湾产生了巨大的疏离感,在有家而不可归的心态下辗转来到美国,殊不知大陆、台湾、美国这种特殊的“三角关系”无法让他们有归属感。既然无法“避世”,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漂泊感与孤独感骤然而生。被喻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於梨华则是突出代表。

二、60年代――“无根的一代”

60年代后留学生多为台湾的大学毕业生,外省籍作家很多属于迁台第二代人,出于政治原因,他们受台湾前辈作家影响较小,对台湾本土文化依旧没有形成认同感,西方的思想文化大量流入,让台湾作家有机会大规模接触到欧美现代文学作品,在几种文化的差异和对比下,他们对社会生活和未来人生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不同文明的不平等融合让他们失去明确方向。

大陆已然无法回去,台湾也未必有好生活,只有到一直憧憬的美国,但是到了之后才深感文化得不到认同,心理难以适应,陷入“无根的一代”的困境。留学生数量增多,留学生文学进入到最繁荣的时代。文学的创作是“横的移植”,虽然用了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哲学观念,但实质依然是处于夹缝中的苦闷之情。

三、70年代的文学转向

70年代后的留学生文学呈现出两种风貌,在经历了40年代文学的混乱无章,50年代的战斗文艺,60年代的放逐无根之后,台湾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家们力图重整文坛秩序,思考未来的发展。此期留学生的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留学生文学也呈现出新的风貌。以70年代中期为界,70年代前期延续了以往的抒发个人的悲凉情感,70年代后期,“留学生所表现、反映的‘无根的一代’的苦闷彷徨以及现代人的焦灼、孤独、失落感等相对减少或逐步消失,代之以整体民族意识的觉醒”。

1976年,台湾留美作家张系国在小说集《地》的《增订本后记》中表示以此要与留学生文学“告别”,於梨华也在小说《傅家的儿女们》的《前言,也是后语》中,“告别他们所代表的段落,更是告别那个段落里的自己”。至此,基于个人本位的、抒发个人苦闷的“泄情”文学告一段落,正式上升到民族本位的立场上,“无根的一代”的失落也转向了认同与回归,与早期郁达夫等人的留学生文学所表达的民族意识殊途同归,开始了自我反思与深省。於梨华《傅家的儿女们》中的傅如玉、李泰拓,张系国《昨日之怒》中的葛日新为代表,“成为以民族使命为己任的具有强烈的归属感的新的一代”。

四、80年代的民族本位

进入80年代后,台湾政治上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意识形态的自由度加大,大陆政治趋向稳定,并逐步提升了在国际中的影响力,这些都刺激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为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政治小说、女性文学等创作风起云涌,留学生文学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其中民族意识的书写愈加强烈,留学生作家逐步建立了民族本位为立场的文学追求。作家的心态 由失落转向了认同,由疏离转向了回归,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与重新出发的过程。

陈若曦在80年代后的创作是这一特征的典型代表,她突破了个人眼界的狭小视野,以海外华人的生活场景和渴望回归的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陈若曦在60年代就前去美国留学,1969年到大陆教书,恰逢时期,因而创作了反映时期的作品,包括备受争议的《尹县长》、《任秀兰》等。1979年陈若曦再次赴美,思维逐渐开阔,创作也日趋成熟。以《向着太平洋彼岸》、《二胡》等作品表达了浓厚的爱国主义之情和对民族文化的眷恋。

留学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大陆早已有之,在50年代后的台湾得到了大规模发展,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留学生文化也渐入平静,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流派,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留学生论文范文2

【关键词】留学生 口腔修复学 英文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58-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来中国的留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加,留学生教学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口腔修复学教学采取了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本文就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留学生的特点及如何上好理论课、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为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等问题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从而从教学方面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选取教材、完善课件

1.选取教材

由于留学生教学不是母语教学,因此,英语教学资料对学生和教师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口腔修复学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固定修复,因此我们选用了由著名学者Rosenstiel Land Fujimoto所著的全英文书目:《Contemporary Fixed Prosthodontics》(第四版),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有关口腔固定修复的书,定义准确,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描述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同时,我又选取了几本参考书目中的典型临床案例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与临床认识。实践证明这些书目能很好地满足教学所需。

2.完善课件

课前,我充分做好每堂课的英文课件。将每一页英文课件的关键词都用不同颜色标出,便于留学生在课堂上迅速抓到重点,增加学习兴趣。另外,口腔固定修复的内容涵盖嵌体、全冠、烤瓷、全瓷、桩核、贴面、暂时冠、桥体等多方面,但每个方面又有相通和相似的环节,所以做到在课前做PPT时对每一个内容都从what、why、how等几个特点切入,让留学生便于熟悉和掌握所学内容的特点。自己对内容也做到胸有成竹。

二 发挥立体多元教学法,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实物教学

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实物做教具,进行理论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掌握和记忆。如我讲牙体预备时不能预备出undercut,中文意思是:倒凹。英文的解释很长。这时,我拿来一个实心木块,把它比作牙,削掉木块底部一周,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倒凹的概念,在真正操作时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同样,我把一次性口杯、胶水、帽子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拿到了口腔修复的理论课堂,联系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进行比喻和讲解,让留学生们很快理解了那长长的英文解释,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象形性教学

结合汉字的象形性进行教学。让汉字象形性的魅力为英文教学所用,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如还是前面讲到的倒凹一词,我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凹”这个汉字现状,他们便对undercut有了一个更形象的认识。再有,目前烤瓷牙在修复领域应用广泛,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内容,可英文ceramic不足以表现出烤瓷的形象性,于是我教他们认识“烤瓷”的汉字写法,让他们看到“烤”字是“火”字边,学生们一下子理解和掌握了烤瓷需要高温烧结才能制作出来的道理。

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并重视理论教学中的临床和实验室操作部分,在理论课堂上增加学生的修复体实验室和临床视频教学内容,实行中英文双语配音的影音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实验,亲身体会,达到记忆的持久性。

4.互动教学

在教学目标上,我参照大连医科大学留学生办学总的教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法,培养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能力。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它包括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够获取关键的知识,具备熟练的解决技能、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把培养留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创新作为口腔修复学的教学重点。留学生的课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有以下特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更为自信、独立、活跃。课堂上思维活跃,对于一个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如有问题会随时提问,与教师具有良好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因此,我在教学中增加了由学生讨论,提问,甚至与教师角色异位等模式,增加让学生做老师讲解问题等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活跃课堂,发散学生思维,加深知识的学习,拓展知识面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另外,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多用“very good,excellent”等赞美性的语言,鼓励留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 利用课上测验与课后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1.总结

把要点内容明确成几点,充分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我们知道,英语的表达有它本身的语言特点,包括口腔修复学的教材,为了准确,也为了让学生理解,把每句话都表述的非常完整。但当学生理解以后,记忆起来就比较麻烦。这时,我就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把要点归纳为简短的几个单词,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例如:前牙烤瓷的牙体预备,归纳起来只有切端磨除incisal reduction、唇面磨除labial reduction、邻面磨除axial reduction of the proximal surfaces、舌面磨除lingual reduction、肩台预备preparation of shoulder、精修完成finishing几个步骤。学生只要记住关键词,展开叙述即可。

2.测验

对每个内容授课后增加小测验。在评价体系中,取消期中考试,把分值分配到课堂讨论、小测验和定期的学生对该阶段学习内容的总结报告上,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促进学习。课堂上采取个人报告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用,细致量化活动的评分标准,做到公正合理。

3.课后继续强化教师英语水平,使师生交流能力有可持续性发展

医学留学生教育主要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形式,如何运用英语正确表达专业术语与常规交流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要做到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在教学中学习,在教学后强化。“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要向学生学习语言,尤其是一些口语化的东西,需要和学生多磨合,课后多听多练,便于提高以后的教学水平。使年复一年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常教常新,使口腔修复学的全英文教学能够可持续发展。

总之,要把口腔修复学与留学生的教学特点相结合,不断地总结经验,揣摩和完善教学模式,进而推动留学生教学的发展,这对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腊晓琳、殷艳.对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1):112~113

[2]翟效月、刘宁宇、杨蓓等.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全英语教学探索[J].解剖学杂志,2008(4):548、582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12):48~49

[4]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15~17

[5]王峰、何炜、宋丽杰等.留学生内科学临床教学方法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4):477~479

留学生论文范文3

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留学生中相当比例的同学信仰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等。不但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且有许多宗教习俗也影响学习安排,例如,伊斯兰教例行每日五次礼拜,可能会对上课或学习时间带来一定影响[7]。另外,从国家文化和习俗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接产生影响。众所周知,有些国家和地区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等。不同地区民族整体的勤奋程度差异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对勤奋的学生给予肯定,而对于惰性高的学生经常督促和鼓励,以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提高医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2.1教学向国际化靠拢

我国医学高等院校教师普遍接受过良好的学历教育,部分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教师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更新较快,在留学生医学教学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为了建设国际知名的医学高校,促进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教师仍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院校可以通过直接引进部分优秀从事医学教育的外籍教师快速增加教学力量,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本国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群体。增加教师同国外优质教学团队的交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吸纳国外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本校教学活动相结合,力争形成符合国际上医学基础教学主流又有本国特色的教学体系。除教师自身努力之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高总体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2.2提高教师语言能力

为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主要的媒介,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有效的交流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医学留学生教学采用英语授课,这对于教师的英语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较高要求。我国高校教师英语程度一般较高,部分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还有更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总体来讲大多数授课教师口语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此外,教师的年龄结构与英语水平相关,通常来讲,高年资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技巧,但由于时代的原因英语流利程度稍逊于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英语掌握程度普遍略高,但授课经验明显不如老教师,在教学中两者应优势互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目前英语学习方面有大量资源可以利用,如利用网络、广播等学习标准的日常英语口语,通过阅读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外大学网络课程学习专业语言等,即使缺乏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经过日积月累也一定会有所提高。另外,我国多数医学留学生来自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国家地区,教师应该了解这些地区的英语口音和语言背景以最大程度方便交流。总之,教师要尽可能掌握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法,包括流利的口语交流和准确的专业词汇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严谨和正确的英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3调整和建立适合的课程体系

我国现有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部分内容不适合留学生教学,比如英语和思想政治课程等,应根据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目标制定适合的培养方案和学科课程。广泛调研国际上医学课程的设置和教授内容,结合我国留学生的特点和国内实际教学特点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有关国际医学发展前沿、有地域特点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课程。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的教学体系。

2.4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由于师资数量及教学条件所限,我国传统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医学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少数教师即能完成众多学生的授课任务,并且教学内容经由教师的提炼加工使学生能迅速掌握授课内容,教学目的性强、效率高。但该方式也有明显的缺陷,比如学生习惯性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创新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留学生教学中,由于学生早期的学习环境和习惯与我国不同,加上语言运用不熟练,这种讲授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调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目前,在国际医学教学上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教学模式)快速发展,即利用实际病例中需要分析和学习的问题为出发点,授课教师精心选择病例提出问题,学生为解决问题查阅大量资料并分组讨论和归纳整理,同学之间需要协同和沟通,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指导、补充和重点知识小结。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跨越学科间的屏障,以遇到的核心问题为中心,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以辐射状、链条状呈现,这是对实际医疗工作的最好模拟,也是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我国尚未完全采用这种模式,院校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条件不足、现有模式短期无法大幅改变、缺乏经验等困难。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小范围的使用该方法,提高留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2.5加强教材和课件建设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留学生英语医学教材,院校一般采用国内组织编写的英语教材或英文原版教材,二者各有优势。国内编写的教材内容和体系与中文教材基本相同,可以认作中文教材的翻译版,优点是章节整齐清楚、注重基础知识,逻辑性好,知识系统便于初学者学习;缺点是与国外教材相比,形式单一、不够生动、缺乏配套教辅资料,部分教材更新速度较慢。英文原版教材对于学生了解国际院校学习内容非常有益,一般内容新颖、例证丰富、图像精美、学科前沿信息更新及时、形式多样,尤其是有些原版教材章节中增加了练习题,适合国际医师资格考试复习;缺点是与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完全匹配,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不易突出,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掌握这些内容的层次关系,重点内容、了解内容、自学内容要交代清楚,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学习。教学课件在留学生教学中非常重要,不仅传达了教学内容,还可以作为语言的重要补充,减少因语言理解引起的学习障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课件制作尽量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理顺知识层次,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尽量多引用包括英文原版教材在内的优质资料,可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如图片、影音声像等,既增加教学信息量,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很多学生将课件作为重要的课后复习资料,教师在课件中尽量提供一些扩展知识和学生自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将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2.6增加对学生了解,加强学生管理

留学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多元文化;图书馆;留学生;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80-02

1 引 言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来华的外籍人士中,留学生占很大一部分。就辽宁医学院来说,2013年的在校生人数是500人左右,分别来自印巴、日韩和非洲各国等。面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以多元文化服务理论为指导,探讨为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几种途径。

2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指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相互作用,这里的“文化”应被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世界知识、创新表达形式、文化习俗都以不同的格式和语言记录着,文化和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对其加倍爱护。目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与多元文化有关的政策法规。

结合多元文化政策,许多国家的图书馆都制定了相关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方针。国际图联也先后颁布了四个重要指导性文献,分别是:《澳大利亚规则》(1982年版)、《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1987年版)、《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1998年版)和《多文化图书馆宣言》(2008年版)。《多文化图书馆宣言》(2008年版)指出,多元文化图书馆是通往多元文化社会对话的门户,全球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获得全方位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多元文化图书馆也就是提供多元文化信息,从而使整个用户群体受益。社会成员可以了解双方各自的文化、语言、对社会的贡献、价值观等,最终的结果是增加了解和沟通。宣言也阐述了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的使命、管理和运营、核心行动、人员、资金、立法与网络、宣言的落实等内容。

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成功进行了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为多元文化群体提供了大量信息。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官方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多伦多作为加拿大最大的城市,被认为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多伦多公共图书馆有超过100种语言的文献资料,并拥有1400多台电脑以供读者免费使用,通过配置多语言虚拟键盘以提升对多语言服务的质量。瑞士的“多元文化图书馆”遍及全国各地,可以全国联网,能搜集到190种语言的近10万本藏书。图书馆不仅借阅书籍,而且也为外籍人士提供信息咨询及资料翻译的服务。美国的图书馆成功使用了五大策略:图书馆了解本地移民的动态、图书馆在服务中增强文化和语言敏感性、图书馆建立英语语言能力、 图书馆创建与地方机构的联系以及图书馆鼓励公民参与等。

我国的图书馆也进行了多元文化实践的初步探索。上海图书馆提供的国际化服务吸引着不少来自国外的读者。辽宁省公共图书馆近年来也很重视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为不同背景的群体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国内外的实践对我们的留学生服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留学生信息服务

外国留学生来自世界各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图书馆是留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图书馆也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而且关系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然而目前在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对外信息服务面临许多问题。各高校图书馆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文献资源普遍不足,数字化和多媒体资源的开发重视程度不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外语熟练程度有待提高等。外国留学生刚来到中国,语言不通,对周围环境也不熟悉,迫切需要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许多留学生表示,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不了解图书馆提供哪些服务。结合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本文探索了以下几种途径,以提高图书馆对留学生信息服务的质量。

3.1 了解留学生信息需求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的知识和需求,会使多元文化的图书馆服务更有针对性,更加准确到位。了解留学生需求可采用问卷发放和访谈的方法。问卷内容应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国籍、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信息需求(包括学习和生活),还有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和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等。在访谈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提问的问题,语言的措辞,谈话的环境等。在访谈过程中,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重要,这就要求进行访谈的馆员具备熟练的外语表达能力。若访谈需要录音,事先一定要向对方表明,征得同意才可以进行。

3.2 丰富馆藏资源

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图书馆服务时,应同时考虑到其学习和生活上的需要。馆藏应包括符合他们文化和语言习惯的资源,如留学生母语国家使用的语言或官方语言出版的资料。此外,还要加大英汉对照图书和英文原版书的订购量。馆藏也应包括留学生就读学校的情况介绍、所在城市的衣食住行,以及中华文化介绍等资料的中英对照版本,以便留学生更好地在中国学习和生活。这些资源可以是纸质的书籍、报刊等,也可以是光盘和数据库形式的电子资源。图书馆可以尝试建立多元文化资源数据库,能够提供不同范围的多语言电子资源服务,以便使这些资源能够适应不同文化和语言群体的需求。

3.3 培训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的能力决定了为留学生提供服务的质量。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能熟练使用英语和留学生进行交流的人很少,而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数量却在逐年递增,这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以提高图书馆员的英语水平,丰富图书馆员的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提高服务留学生群体的能力。图书馆员拥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和沟通能力很重要,有助于建立和保持联系,为留学生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很多留学生表示,他们最喜欢热情开朗、知识丰富、受过专业训练,并富有耐心、责任心的人从事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

3.4 鼓励学生参与

这里的学生包括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图书馆鼓励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参与到多元文化图书馆的服务中。鼓励性格开朗、善于沟通、亲切、诚恳、具有真诚服务意识的中外学生参与,对于汉语基础较好者、能听懂并会说两种以上语言的留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从事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两国学生的沟通交流,而且有助于彼此语言文化的学习。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学会接受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留学生而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有归属感,更快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

4 结 论

本文在多元文化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的多元文化图书馆,探讨了几种为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随着来华留学生的不断增加,为他们提供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是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有关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的实践,目前国内还很少。实践的具体方针、政策等都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ulticultural Communities: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3rd edition[EB/OL].http:///files/assets/library-services-to-multicultural-populations/publications/multicultural-communities-en.pdf.

留学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

近年来,教育服务贸易已成为各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长内容,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投资和消费内容。不仅如此,教育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端人才的欠缺和国际教育规模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国际教育水平、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的界定,服务包括“任何部门的任何服务,但在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除外”;规定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指“既不依据商业基础提供,也不与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者竞争的任何服务”。延伸到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GATS规定,服务贸易有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提供方式,适用于所有的国际服务贸易。从目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境外消费方式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而以留学生为载体的国际教育服务又是境外消费方式的主要形式。可见,留学教育服务贸易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服务贸易整体的现状分析和竞争力分析,且数据较为陈旧,很少有针对留学服务贸易甚至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专门研究,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也多是从理论论证或问题描述的角度出发,缺乏系统的近期数据支持基础上的竞争力分析。基于此,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现状,运用定量指标对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与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从而提出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历程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留学服务贸易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从来华留学来看,改革开放前,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发展缓慢,一直停留在与少数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政府间交流上。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中,我国招收的外国留学生累计只有8000余人。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大了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力度,但在很长时间内,这种交流依然是政府间的援助或教育交流,还不算是真正的教育服务出口。直到1992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功和冷战的结束,招收留学生工作迅速发展。1978年当年在华留学生为1236人,2008年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已达到22.35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近180倍。从出国留学来看,从1978年到2008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截至2008年底,我国以留学身份出国仍然在外的人员将近100万人。总的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规模日益庞大,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增长速度更加迅速。

(二)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地区结构

1出国留学的地区结构

我国出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涉及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少数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是出国留学的主要地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向这七个国家派遣的留学生占到所有海外留学生人数的96%以上。其中,美国是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国。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自1989年起曾连续五年位居在美外国留学生人数榜首,1995年到1998年被日本超过,1999年到2001年又再次名列第一,2006年留学美国的中国大陆学生为9.37万人。

2来华留学的地区结构

按照洲际统计,五大洲都有在华留学生,但亚洲占了绝大部分,稳居第一。以2007年为例,来华留学生共计195503人,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共计141689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47%;按照国别统计,近十年来,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一直排在前几位。2007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泰国,其中,在华韩国留学生最多,共计64481人,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3。

(三)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类型分析

1出国留学类型

国际教育服务按照服务消费者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公费和个人自费两种,如果按照服务产品的不同,可以分为学历教育、访问学者、短期培训。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国留学教育主要是以公派进修和访问学者居多,占到当时出国留学人数的80%,而研究生教育不足10%;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出国留学政策的放宽,出国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留学生逐渐增加。目前,留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已经占到了绝大多数。随着自费留学的升温,我国自费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8853人,单位公派6957人,自费留学12.9万人。同时,我国出国留学生所学专业基本涵盖了国外学校开设的所有学科。

2来华留学类型

我国招收的外国留学生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来华留学的学生主要是非学历教育。在学历教育中,进修生、专科生和本科生偏多,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偏少。以2006年为例,学历生54859名,占总数的33.72%,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46216名,占学历生84.25%,硕士研究生5966名,占学历生10.88%,博士研究生2677名,占学历生4.88%。另外,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学历生68213名,同比增长24.34%,高于留学生平均增长速度,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4.89%,比2006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非学历生127290名,同比增长18.04%,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5.11%。2008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80005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5.8%,同比增长17.29%。而2000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人数为13703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6.3%。可见,高层次学生比例有所上升。

从学科分类看,来华留学生所学专业绝大部分集中在文科,其次是医学。文科主要是汉语教育,医学主要是中医教育。例如,2006年,文科114846名,含汉语类98701名,艺术类2118名;医科20355名,含西医13225名,中医7130名。可见,除了汉语和中医之外,其他学科招收的学生非常少。但是,近年来,经济、管理、工科等学科的留学生人数增加态势明显。

二、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指数(NTB)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并结合国际上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留学教育占据了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绝大部分,且对整个教育服务贸易来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在无法获得留学相关数据的情况下,本文利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或教育服务贸易整体指标来代替留学教育的相关指标。

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一国某产品或产业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该国某产品或产业在世界出口市场的比重。将其用于服务产业,即一国服务出口总额与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之比,反映该国服务贸易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市场占有率指标直接反映服务贸易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态,其计算方法为:

A国m产品出口市场占有率=A国m产品出口总额/世界m产品出口总额

由于留学生教育在境外消费服务贸易中占据绝对份额,境外消费也是教育服务贸易中的最大份额,因此,本文选择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指标来衡量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在2002-2006年期间,出口额基本都保持在11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市场23%左右的份额。其次是英国,近几年出口额都在5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10%左右的份额;再次是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总的来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五个国家占了全球教育服务市场份额的1/2。相比之下,我国的市场份额很少,2000年我国所占份额不到0.5%,2006年首次突破1%,增加到1.19%,基本达到了加拿大的水平。但是,与美国、英国等国相比,我国的市场份额还是很低的。

2比较优势指数

比较优势指数(NTB),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该指数引入服务贸易,可说明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这个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数值均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是可比的。另外,一国在某行业中既有出口,也有进口,有时进口的总值超过了出口总值。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优势指数更能反映出一国贸易的真实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

NTB=(A国m商品的出口一A国m商品的进口)/(A国m商品的出口+A国m商品的进口)

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按照这一指标计算结果如表2和表3。

从表2可知,2005-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零,也就是说,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从行业结构上看,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行业和建筑行业,但即使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其优势指数也比较小,即优势十分有限。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来看,在2005-2007年期间,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一直是负数,且都在-0.7左右,这就说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一直处于比较劣势,且劣势很明显。

从中美两国的比较来看,在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我国与美国有着极端显著的差距。如表3所示,在2003-2006年期间,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逆差,比较优势指数长期为负,基本保持在-0.8左右,而美国则一直为顺差,比较优势指数长期为正,基本保持在0.6左右的水平。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Massa)于1965年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指标”,他认为,国家在产业或产品贸易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用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总贸易的份额之比来显示出来。RCA指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的相对优势,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价值的竞争力测度指标,由于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从而较好地反映了该产业或产品的相对优势,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如下:

RCA=(A国m产品出口额/A国所有产品出口额)/(世界m产品的出口额/世界所有产品出口总额)

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2.5,同时RCA>1.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等的国际竞争力;倘若RCA<0.8,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弱。具体计算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1999-2005年期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RCA指数都均高于2.5,这就说明这三个国家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极强,其中澳大利亚的竞争力最强;法国的RCA指数都在1.25与2.5之间,即法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日本的RCA指数从小于1增加到1.5左右的水平,即日本从具有中等竞争力发展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加拿大处于中等竞争力范围;德国竞争力较弱。在所有国家中,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最弱,大约只有德国的1/2,日本的1/6,澳大利亚的1/23。

三、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地区结构方面,我国出国留学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最多,来华留学生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亚洲留学生持续占据了来华留学生的绝大部分;在学历层次方面,来华留学生主要是非学历教育,在学历教育中,学历层次偏低,留学专业分布很不均衡,学科专业单一,主要还是锁定在汉语和中医这两个专业上;从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各项指标都比较低,即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与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对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国家来说,一方面,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促使人们在无法获得满意的工作待遇的情况下选择继续接受教育以推迟就业时间和获取技能,降低了人们参与教育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危机导致的收入水平的相对降低使人们更加重视教育价格。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危机带来的国际留学教育需求增长以及对留学教育服务贸易价格的重视,是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难得契机。

基于此,为了大力发展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继续培育我国优势学科的发展。并大力拓展学科的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上学习汉语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尤其是与中国有经常性贸易往来国家的学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者,国际上对中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大规模接收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把我国现有的优势学科汉语教育和中医进一步做大做强。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充分发挥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巨大优势,利用技术上和专业上的优势,向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特别是周边发展中国家输出具有相对优势的专业技术培训服务,吸引这些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改变学科不平衡的现状。

(二)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海外办学项目。

目前,我国教育服务机构的国际营销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到国际市场上去推销自己的主动性。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国外组织了一些有关我国教育服务的说明会和展览,但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很少采用一些适应信息时代市场需求的宣传手段,影响力有限,使我国许多的优秀教育服务产品没有为国外所了解,失去了很多教育服务贸易的潜在市场,影响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借鉴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发展海外办学,在国外设立语言学校,并开办权威认证的中介机构,加强与国外政府、学校的合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海外发展体系。

(三)改变教育理念,进行适度的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发展长期以来受到行政管理和监督,甚至在人们的意识里,政府将教育作为一项福利事业来办,而不是当成一项产业来经营运作。这种观念和由此导致的消极现实做法使我国国内教育资源难以迅速优化配置,也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教育服务的出口,因此,我国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进行适度的教育改革。只有建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才能不断扩展教育规模,发现新的教育需求和新的教育服务市场,提供多样化、针对性、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产品。另外,之所以提倡适度教育改革,是因为,以我国目前的国情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际状况来看,让我国教育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全产业化、市场化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有选择地放宽限制,针对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优势教育领域,在有限范围内实行产业化运作,凡是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专业,政府可以让学校根据留学生不同文化背景和特点,在招收留学生的过程中,在学费和学生管理上拥有一定的自。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国内学校的自主竞争意识,转变运行模式,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争取更多的留学生,还能使我国学校管理不断吸取优秀的国际经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国际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

留学生论文范文6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零起点 文化意识 教学策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并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本文初步探讨在以汉语零起点学生为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现有汉语水平和自身心理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充分传达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突破学生审视中国文化的定势思维,帮助学生在汉语语言和文化学习伊始建构起初步的文化意识。

一、零起点留学生及其特点

我们通常所说的“零起点”的留学生,一般指母语非汉语、没学过汉语的具有不同学习目的的留学生。从学习目的上看,大部分留学生是抱着实用的目的来学习的,或者是为了谋求职业,或者是要与中国人做贸易。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为了研究“汉学”而来的。

作为短期汉语教学对象的零起点留学生,虽然身上集结了种种个性化呈现,但是他们仍然具备一些共性的、我们可以深切感知的共性元素。最显著的便是,学生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中国文化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和兴趣。此外,他们学习态度积极,对课堂抱有极大的期望值。短期班有较强的时间限制,这一点反倒容易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投入充分的热情,精神始终处于兴奋和亲和状态,这样的状态对教学活动的进行是十分有利的。

二、关于培养零起点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几点策略

笔者曾有幸参加某校“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具体负责的是协助任课老师做留学生在中国第一堂“语言课”的教学设计及英文翻译内容。笔者从此次助教经历中总结出一些基本的策略与构想,希望对零起点留学生文化意识的初步建构有所裨益。

(一)选取最贴合的教学内容

1.准确定位教学切入点,传授知识与审美享受相结合。

以汉字教学为例。汉字教学课堂中,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用音乐的方式来感受文字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艺术魅力的感受和理解,对于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2.引入现代时尚的文化元素,彰显文化的生命力。

在《不能只有一朵》一文中,作者许一认为,“外国人只知《茉莉花》,主要还是因为咱们中国人自己眼里只有这么一朵‘花’、一首歌曲。”事实上,之所以说对外汉语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很大原因便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尤其是初到中国的学生的观念中会被符号化、概括化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乃至国家的代表。这样的期许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也正提供了向留学生展示兼收并蓄、传统与现代共生共存的中华文化的良好平台。

(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文化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一种交互式、自主式、协作式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外国留学生直接参于汉语教学活动过程,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学习、主动学习。

以汉字文化教学为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声画并茂、生动丰富的情景(原始图片),将抽象的汉字还原、融入古人造字时的形象的原生语境中。这种方法集趣味性和直观性为一身,挖掘汉字的文化基因,充分发挥汉字的文化功能。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首先,教学活动展开最初,我们应通过近距离的沟通使学生消除远道而来的疏离感和因对汉语的陌生而产生的惶恐不适。

其次,教学中巧妙设计能够使学生充分参与的互动环节,但又始终不与教学目标内容脱节,使不同层次和模块的教学内容完美衔接,一气呵成。

(四)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引导相结合

1.开办中外语言和中外文化的对比讲座。

文化讲座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上基本呈单向。但是,利用讲座的形式,可以在短时间内集结大量文化内容,能够迅速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

2.帮助学生进行文化欣赏,创造中国文化氛围。

这里的文化欣赏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采取哪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3.组织有益于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的参观。

文化参观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能够很深刻地铭记在学生的头脑中。尤其是对于没有实际经验、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将书本知识结合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举办文化表演和文艺会演。

(五)教师提高中国文化素养和文化知识积淀

作为汉语知识的传授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只有意识到自身担负的教学与文化双重使命,才能以权威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诚挚的教学态度为初次踏入中国的零起点留学生开启一扇无限神奇的汉语文化大门。

本文由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现状的介绍引入,综合分析了文化的定义并简要介绍了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的涵义,由此引出了文化意识的概念,通过对真正的中国文化的扼要说明,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和体验,对零基础留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提出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思索。但是,鉴于笔者所学有限,个人见解有不少局限和偏颇之处,希望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金铭著:《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108~109页。

[2]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4-13页。

[3]高立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第4页。

[4]王晓佟:初探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多元现象[J].艺术评论,2006年,12期:第73页。

[5]王恩全:论汉字结构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文明[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6]廖振华:浅谈汉字结构的艺术美[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7]屈瑞婷:《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留学生论文范文7

在合理有效地对留学生开展弘扬民族文化活动的同时,还应开设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及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品课程。结合课堂教学,把握适当机会,组织留学生开展有关中华文化的研讨和征文活动,并采用相关历史图片及实物材料等辅助方式来加强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实践环节等手段使他们有组织地走出学校,参观祖国锦绣河山,探访历史遗迹,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课程内容,提升汉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力求思想教育专业和课程教育的双丰收。

1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高留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留学生长期旅居海外,对祖国的自然风光及社会风俗了解的相对较少,但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高留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感受祖国的山山水水,感知风土人情,探访故人,逐渐培养他们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依恋感,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认同民族文化的热忱和意识,从而提升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荣耀感。

因此,各涉外高校应高度重视留学生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积极组织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比如,创建“爱我中华”、“丝绸之路”、“长江黄河溯源”、“勇攀五岳”、“古都探访”等各类社会实践团队,让留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不断开阔眼界。开展上述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师生的联系和沟通,增强留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还可以使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对中国的理解和热爱。此外,上述正而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留学生而对有些海外传媒负而报道的免疫力,提升留学生对中国的思想认识高度。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留学生和国内师生的融合与沟通,增强民族归属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更有助于留学生思想及教学工作。任何一所涉外高校都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爱祖(籍)国、爱校、爱集体的精神。在加强留学生和国内师生的融合与沟通,增强民族归属感教育方而,学校可制定完善而详细的活动计划,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组织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爱国爱校活动,加强师生及留学生同国内学生的感情,促进文化及情感的融合。通过交流思想及文化碰撞使他们对宽容祥和、厚德载物的特有民族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还建议高校每年元旦组织学生进行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参加纪念抗战胜利越野长跑活动;每年中秋节举办赏月晚会,等等。在爱校方面,可创建自己的各种运动队,每年都举行有特色的运动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等等。在爱集体方面,尽可能做得无微不至。每当学生过生日,班主任应亲自主持,师生共同为其祝福。课余时间,学校可以组织内外学生进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例如,和学生一起做中国菜,带学生回家包饺子等,让学生体验现代中国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增强民族归属感。

作者:王正男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留学生论文范文8

(一)留学生整体规模比较小

高等农业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主要围绕农业学科设置,这些农学类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齐备的科学研究设施,这是高等农业院校传统专业对留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主要原因。3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向世人展示教育成果的同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备受青睐。然而,当前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使得高等农业院校的留学生数量始终保持在比较小的发展规模上。

(二)来华留学生生源所在地以亚非为主

高等农业院校的留学生生源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种生源来源非常符合我国的国情。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类似的文化产业结构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更具亲和力。另外,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学学科的国际学术地位比较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毋庸置疑。多年来,我国针对亚非国家制定了合理的留学生招生政策,这些亚非国家愿意继续向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派遣留学生。

(三)来华渠道以政府奖学金资助为主

留学生来华渠道主要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外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校际交流项目派遣、自费留学四种。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接收的留学生主要以政府奖学金资助生为主,他们在政府的经费支持下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由于学生生源主要集中在亚非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这也是高等农业院校留学生构成以政府奖学金资助为主的主要原因。

二、高等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留学生教育理念需要转变

高等农业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对于扩大国际影响力、加大学术宣传、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留学生培养不仅要满足他们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还要满足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知识、技能、文化、思维等角度教育他们,不仅要履行好教书的职责,还要担当起传递文化的使命。在日常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东方文化思维方式,转变教育理念,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培养留学生。

(二)留学生教育问责制度缺失

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留学生数量较少,学生培养还没有形成规模。相对于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显得十分薄弱。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项目划分、管理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这种局面导致留学生教育问责制度缺失,对于培养效果和水平要求得不够严格。

(三)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不适应时展需要的现象,高等农业院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受限颇多。填鸭式教学堪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在思维、文化、习惯上存在着众多差异,他们比较开放、自由,对于学校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部分农业院校的课堂教学方法不适合留学生教育,教师选择的教学形式不具有针对性。同时,在留学生教育中还存在教学设施不齐备、英语授课不足、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教育质量。

三、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教师教学发展策略

教学发展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胜任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全面和整体提升的一个过程。教师只有结合留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事半功倍。

(一)完善制度,创造教师教学发展氛围

教师是高等教育建设的主体,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很多留学生汉语水平很差,基础薄弱,过语言关、适应教学环境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适当放宽课堂教学要求,以帮助其顺利渡过调整适应期。学校要为教师教学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氛围,引导他们学会与留学生沟通和交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灵活多变地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课堂组织和语言表达上要符合留学生的习惯。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紧跟时展趋势,满足留学生掌握世界前沿知识以及创新性科研方法的教育需求。

(二)加强宣传,发挥教学名师示范效应

留学生论文范文9

1.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增长。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和生源国都保持着较快增长。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292611人,同比增长10.4%;2012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328330人,同比增长12.2%;2013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356499人,同比增长8.6%。从2013年留学生生源数据来看,来自亚洲的留学生数量最多,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以及印度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显著。按留学生国籍统计,2013年来华留学生人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韩国、美国、泰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江南大学的来华留学生人数近些年来也是屡创新高;2011年在校留学生人数723人;2012年在校留学生人数772人;2013年在校留学生人数780人;2013年我校来华留学生规模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28名,在江苏高校中排名第9名。

2.来华留学生结构层次不断改善。

在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留学生的层次结构也在不断改善,学历留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其中2011年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为118837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40.6%;2012年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为133509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40.7%;2013年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为147890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41.5%。而我校2011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人数216人,占留学生总人数29.9%;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人数238人,占留学生总人数30.8%;2013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人数272人,占留学生总人数34.9%。

3.来华留学生专业结构相对集中。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增长和结构层次的持续改善,学历生所选择的专业结构也在改变。目前有西医、工科、文学、管理、经济、中医、法学、教育、艺术、理科、农科、历史、哲学等13学科招收留学生。其中留学生选择的主要专业学科为医学、工科、文学、管理和经济。江南大学凭借其在轻工领域(尤其是食品专业)的优势,来我校就读的留学生中以工科专业居多。2013年我校工科专业的留学生186人,占学历生总人数的68.4%;其中食品专业的留学生达114人,占学历生总人数的41.9%。我校管理学留学生人数仅次于工科专科,2013年管理学留学生人数达46人,占学历生总人数的16.9%。

4.来华留学生规模、层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虽然近些年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和教育层次都有持续的提升,但仍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差距。①留学生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数量仍远低于美国、英国、德围、法围、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此外,来华留学生在全球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以美国为例,2013年美国国际学生人数为81.9644万,我国同期来华留学生人数为35.6499万,仅占美国同期留学生人数的43.5%。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相对于教育发达国家偏低,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的比例虽然在稳步提升,但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3年我国共接收专科生2004人、本科生105284人、硕士生30828人以及博士生9774人,学历生人数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1.5%;而2013年同期美国本科阶段学生340276人,研究生312447人,学历生在留学生中的比例高达80%。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沟通障碍与文化冲突问题。

①沟通障碍:大多数来华留学生基本没有经过正规的汉语培训,来到中国后短时间内仍不能以汉语为沟通手段,这种沟通障碍造成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隔阂,对于不同文化的沟通交融有着很大的限制。②文化冲突:由于各国文化环境的差异,来华留学生与中国本土学生在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理解中国国家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上,留学生很容易运用自身惯有思维模式去认知外来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最终导致矛盾的发生。

2.部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态度僵硬,办事拖拉,遇事相互推卸责任。此外大部分管理人员不会说英语,导致与留学生沟通困难,其中有些管理人员会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无形中给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加,高校中留学生所就读专业院系和教育层次也越来越广,但大部分专业院系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留学生管理岗位,在教育管理上基本照搬本国学生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因此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专业院系层面上难以开展。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因为忽略了留学生实际的文化背景等因素,使得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效率普遍不高。

三、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在留学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跨文化的理解与沟通。

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进行管理的前提就是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管理中要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饮食习惯和语言禁忌;遇到管理上的问题决不能只是用规章条例来一味的“管”,要学会用理解的态度和他们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存在文化差异,只有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才能化解文化冲突,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2.建立留学生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和处理机制。

①加强入学安全教育,组织留学生学习校纪、校规、教学管理规定等;定期安排公安部门出入境管理处来校宣讲我国法律、法规以及卫生检疫规定、签证办理程序等条例,让留学生从一开始就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预防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②建立校园预警机制,通过走留学生群众路线,和留学生打成一片,随时了解学生情况,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立即进行沟通并处理。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①通过留学生干部了解他们的动态。②与宿管工作人员定期沟通,了解在校留学生的情况。③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引导其多参与“正能量活动”,减少留学生参加违纪、违规活动的可能性。③制订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突发事件管理队伍,可在已有管理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留学生具体情况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建设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突发事件处理队伍。

3.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捋顺留学生管理思路。

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国家间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交流,也是大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及国家应给予来华留学更多政策上的扶植,才能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通过加大资助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外国学生来华,逐步提升学历留学生的比例,从而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层次和质量。此外还要进一步梳理留学生管理思路:①建立学校层面的留学生管理协调机制,努力促进学校各管理部门间的协同创新。②完善整套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如学生签证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宿舍制度等。③在课程教育方面,要制订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计划,使用合适的教材,建立留学生教育教学评价体系。④在对留学生的管理模式上,要坚持采用以教学管理为中心,行政管理为辅助的模式。

4.建设专业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结构的变化给留学生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以往留学生办或外事处可以包揽从招生到离校全过程的日常行政管理以及教学工作,但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留学生群体。留学生多与教师少,管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与管理体制不顺、水平不高的矛盾日益凸显,“趋同化管理”成了当下很多高校采取的有效方式。将管理中国学生的辅导员制度引入到留学生管理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留学生辅导员能更加贴近留学生,因此这也是目前被普遍认为最高效、也是最能体现对来华留学生人文关怀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建设留学生辅导员队伍是留管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辅导员给留学生留下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留学生对学校乃至中国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留学生辅导员的作用,让留学生辅导员成为留学生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留学生辅导员成为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四、结语

留学生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来华硕士留学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全球范围招收留学生,为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从最初的汉语言文学、历史等扩展到理科、工科及医学等各专业。我校(中原工学院)是河南省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大学,近年来,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得到了河南省政府及教育厅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自2019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我校特色骨干学科,招收了3名孟加拉国的硕士留学生。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开展全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笔者结合本学科留学生特点、师资情况、学科特点与课程要求,在参考其他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安排、课程教学、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教学理念

全英语课程教学有两种教学理念:(1)以知识传授为主、英语作为传递知识载体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倡导教学重点是传授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科学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能力[1]。(2)融汇式教学理念。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融合,即学科、语言交流、思考认知和协同学习的有机统一[2]。这种教学理念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育环境,也是一种教学技巧。对于我校的来华硕士留学生来说,中文基础普遍较差,因此要加强中文学习;另外孟家拉国的来华留学生虽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但英语并非他们的母语,其总体英语水平虽比国内学生水平高,但比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低。在这样的语言学习要求和基础背景下,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英语作为知识传递载体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宜。

二、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有两种方式:一是混合排班,即将来华硕士留学生与国内硕士生混合排班;二是单独排班。当留学生人数较少时,从资源节约角度讲,混合排班的方式是较好的选择。留学生单独排班上课,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会增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但是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单独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等,将显著提高留学生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在留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若想节约资源且不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考虑国内硕士生、留学生学习背景、知识基础、课程体系,将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双语课程建设成为留学生、国内硕士生可以同时上的全英语课程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三、课程教学

1.课前准备。(1)了解留学生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由于来华硕士留学生与国内硕士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内容、培养体系、教学目标不同,有些国内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掌握的内容,留学生却没有学过[34],因此,在授课之前充分地了解留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十分重要。这可以通过留学生成绩单初步了解,成绩单中的内容信息全面,学习课程及掌握情况一目了然。但成绩单不能反映某门课程讲解的详细内容,因此还需通过与留学生交流以了解具体情况。(2)准备讨论课资料。将上课所用的英文资料发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来华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以讨论式教学为主,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课上讨论的主题。2.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少而精是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重要原则。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太多,这是因为:①国内外教学体系存在差异。对于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硕士留学生,从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转换到我国硕士生学习知识体系需要一个过程。②他们基础知识薄弱,有些内容他们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授课过程中需要补充,因而需要预留补充知识的时间。③由于授课教师与留学生之间存在语言沟通问题,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总体而言,一般每节课只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讲述或讨论,不能照搬国内研究生教学内容。(2)讨论环节设置。研究生课程,特别是对于人数较少的来华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全英语教学的讨论主题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所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发散性的,教师要进行非定向式引导。所谓发散性即采取头脑风暴法,主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②讨论的内容应偏理论而非偏应用,比如“纤维的吸湿滞后性”,可引导学生着重讨论为什么纤维会有吸湿滞后性,让学生从纤维的结构上去分析吸湿滞后性出现的原因。③将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串联以形成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和体系。(3)引入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除了按教材要求之外,还需要引入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最新成果。这部分知识的获得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由教师给定题目,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指定的英文参考资料,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再以英文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并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同时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给学生布置论文主题“纤维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和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各种理论模型的核心思想,指出不同模型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提供给留学生的资料应包括中文和英文两类。需要注意的是,留学生一般中文较差,看不懂中文资料,因此对于中文资料可选取核心部分,让他们借助网络在线翻译工具阅读。3.交流方式。留学生的口语带有地方口音,教师发音也存在不标准的情况,这给全英语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说的教师搞不清”。此外,师生双方的英语发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只有经过多次接触与交流后才能够逐渐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教师所教内容,教师在讲解之前可将重要的信息用图片或文字展示在PPT上。为解决教师不易理解留学生发音的难题,学生可准备好语言在线字典,随时查找回答问题中的关键词拼写。

四、课程教材

全英语专业课教学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旨,英语只是传播知识的工具,要进行高质量的全英语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英语教材[57]。一般来讲,国外的研究生教学没有指定的教材,往往是教授指定一些参考教材,而国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较高。国内的全英文教材大多数是针对本科生的,若直接用于留学生教学显然不合适,所以需要任课教师自己编写。在编写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留学生教学课程大纲要求,通过对中文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反复对照和深入分析,从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中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的章节来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照搬英文教材或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教材都是不可取的。(2)教材内容应以系统性、经实践检验过的经典理论为核心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当然,在注重经典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也需要添加一些能够体现纺织科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知识。

五、教师队伍

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必须采用全英语方式,即课上、课下与留学生的交流都用英语,而且是听、说、读、写全方位、全过程英语授课,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全英语课程教师普遍读、写较好,但听与说较为欠缺,然而听与说是进行全英语授课必不可少的技能。除了语言技能外,全英语授课教师还需具有该课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能够胜任留学生全英语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师比较少,课程教师梯队的持续性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选择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作为课程助教,参与课程全过程学习并与留学生一起参加课程的整体性测试,获得优秀的可以作为全英语课程教学的后备师资。

六、结语

来华硕士留学生教育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部分,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其与国内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共性问题,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其特殊性而忽略其共性问题。另外,具体到一门课程,对于硕士留学生来讲,要求也是不同的,每门课程应根据其特点,既考虑课程体系,又重视课程内容的动态发展,既重视留学生的学习基础,又引导留学生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留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或新的能力。在开设留学生课程之前,教师应认识到留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准备,使课程教学顺利进行。另外,在留学生教学课程建设方面,需要根据留学生的知识水平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同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教材编写,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面向来华硕士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叶松,李艳霞.研究生全英语专业课课程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68-69.

[2]肖彬,李征宇,李蔚江,等.基于CLIL理论的推拿治疗学全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医药导报,2019,25(8):135-137.

[3]李志红,彭帆,肖莉,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三峡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1031-1034.

[4]任远,吉顺如,李靖超.面向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建设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7):4-5.

[5]刘湘,汪章利.来华留学生的物理化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8,47(18):105.

[6]江霓,杨一波.全英语教学在留学生实验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8,21(5):103-106.

留学生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文水平

留学生经历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习俗,期间往往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那么,中文水平的高低是否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起到决定性作用?影响有多大?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留学生的当地语言能力与其跨文化适应力成正比,即留学生若是能比其他人更好地掌握当地语言,那么其跨文化适应能力也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好。但实际上,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有很多,语言水平是否占主导作用并不得知。“一个学生不能适应所留学国家的生活,就意味着家庭和国家投资的失败”①。来华留学生的留学工作意义重大,关乎学生个体发展、学校管理水平乃至世界眼中的中国形象。

一、跨文化适应理论

1、跨文化适应的含义

“跨文化适应”一词,严格说来是一种舶来品。英语通常表达为“(cross)cultural adaptation”、“(cross)cultural adjustment”、“acculturation”及“interculturation”,中文译为“跨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文化变迁”以及“涵化”。

“文化适应”与“跨文化适应”都是指个体在文化情境发生变化时进行的心理与行为上的调整,多针对短期与较为浅层的调整②。两词看似意义相近,但实际上文化适应主要将重点放在文化本身上,而跨文化适应则更加强调由于跨越了原有文化而造成的适应问题。

2、理论综述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经典理论大多出自国外著作与文献。早期来看,有以文化适应的阶段假说为特征的理论模型,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奥贝格提出的“文化冲击”、加瑟的“文化疲劳”、利兹格德的U型曲线假设等。之后有加拿大学者贝瑞的“跨文化适应”模型、新西兰学者沃德的“文化适应过程”模型和德国学者Danckwortt的“对陌生文化的适应理论”。这些经典理论对文化适应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③

Danckwortt的“对陌生文化的适应理论”主要研究留学生在异文化环境下的适应问题。该理论认为,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客观环境,学生主观需求,学生个人适应能力、素质和外界给予的帮助。其中,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适应的过程和程度。④来华留学生的中文水平则是语言能力的一种表现。

从沃德的文化适应过程模型来看,文化适应既受到个体方面的影响也受到群体方面的影响,涉及到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共同的变化。⑤当社会行为者处于文化接触和文化迁移情境时,其会在情绪、行为、认知三个层面做出相应反应。

目前,学术界更加认同沃德及Danck- wortt的观点。跨文化适应由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两个维度组成,心理适应即跨文化接触者获得的心理幸福感和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指的是跨文化接触者获得的适合新文化的知识与技能。⑥由于留学生身兼“跨文化者”与“学生”两种身份,因而本文选取了三个层面: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和学术适应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进行分析。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为了具体分析中文水平对来华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方式,结合留学生的学习进修和校园生活情况,从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和学术适应三个方面对来华留学生中文水平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与解决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

被访留学生分别来自法国、瑞典、瑞士、韩国、美国、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男女数量趋同,文理兼有。访谈和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个层次,被访人的留学生活与社交、对中国的印象和态度、中文水平以及对待中文学习的态度,其中也包括其性格、习惯、爱好、求学经历、中国印象等,并着重围绕中文水平高低以及对学习中文的态度和观点进行讨论。补充问卷分中英文两个版本,共十五道题,是对访谈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中英文的问卷选择也可作为判断留学生对中文的熟练程度和态度的参考之一。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语言水平并不绝对影响留学生个人的心理适应,不构成跨文化适应能力的主导因素

适应是一种多维度和多层面的现象,来华留学生的中文水平高低并不完全影响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及学术适应三个层面的强弱。从访谈结果来看,在居住和学习于高校环境的前提下,来华留学生的中文水平主要影响的是个人的学术适应能力,其次较为影响社会文化适应,而心理适应上并未受到过大影响。

所有被访者,无论中文好坏或在中国停留的时间长短,都认为自己大体上能适应目前的生活并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表示满意。他们认为,如果心理上认可和接受现在的生活,那么即使中文不好、不会中文,也不会消极影响到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固然,中文水平不好甚至不会说中文会使学校生活与学术研究过程变得不便或困难,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地称留学生没法适应来华生活。所以,“语言水平好,适应能力就好”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语言水平高的学生比语言水平低的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适应留学生活,所有被访留学生一致认为学习中文很重要,中文越好,生活上适应得更快。

2、短期来看,语言水平是个人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长期来看,个人性格对跨文化适应力的影响更大

从访谈结果来看,语言水平和性格心态是最为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而这两者的影响力强弱关系主要以来华时间长短为判断标准。访谈结果表明,短时期里语言水平是跨文化适应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长期来看,个人性格和心态对跨文化适应力的影响力更大。

受访人员一致表示,初来中国的前几个月很不适应,过得比较落寞,学习上也很难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但在长期的生活中,自身开朗的性格和积极的心态让他们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此中文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转而开始适应并喜欢上了中国生活。

3、个人性格与周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来华留学生中文学习的态度和欲望

访谈结果显示,性格外向、喜爱社交的留学生中文水平都比较好,且这类人群大多处于30岁以下年龄段,主修文科,活动范围较广;而中文水平很差甚至不会说中文的同学大都性格沉稳、偏内向、朋友较少,这类人群大多主修理科专业,活动范围较窄。

四、来华留学生的中文环境建设建议

1、大力开展中国文化普及活动

留学生一致表示并不十分了解中国及其文化,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和感受,希望能有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普及活动或是节日庆祝,让他们能置身于中国文化氛围中。对此,学校可以积极发动学生会与相关社团组织,联合留学生会,根据留学生们对中国的印象和了解程度,定期合办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介绍普及中国的文化、历史、民俗节日等等。

另外,学校在文体活动安排上确实太过疏忽留学生的参与和态度。学校的活动虽众多,但大多是中国学生参与,并处于一种分散小团体状态,这并不利于社团和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充分发动相关社团组织与留学生会共同主办一些中国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大力鼓励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们积极投入到中外学生交流活动中,形成一对一、一对多的解说翻译与交流。

2、改革留学生管理方式,实行“趋同”管理

受访留学生们喜欢与楼里的其他国家的朋友们集群活动,以此帮助自己更快适应,但这其实并不利于他们的跨文化适应。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仍然沿袭过去的管理思路,侧重于为来华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但这种特殊关照却使留学生与中国大学学生隔离。表现最明显的地方便是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宿舍分开。⑦学校可以尝试实行宿舍的“趋同管理”模式,即无差别对待外国学生,让他们和中国学生住在一起,感受中国学生的大学生活,或也可以效仿国外的“homestay(住家)”项目,让留学生在中国人家里住,增进了解。

3、增强社会支持,建立跨文化心理咨询和语言支持体系

学校应平等对待中国学生与来华留学生,包括其心理状况与学习生活。学校可以以留学生办公室为基础建立跨文化心理咨询和语言支持体系,定期对留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职业引导规划等项目,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并给予足够人文关怀和支持。

结语

中国的大国形象已日渐深入人心,也逐步被国际人士接受。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生活经历既是中国开放环境的体现,也是宣传打造国家形象的切入点之一。事实上,留学生教育要想在中文水平上有更进一步的激励,还应在留学生的个人心理、性格、习惯上多加关注,这些因素潜移默化影响着留学生对中文学习甚至对中国的态度。总体来看,中国高等院校的留学生教育还处于大有可为的阶段,还需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改善与补充。

参考文献

①陈慧,《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6):704-780

②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③④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⑤Ward, C. Bochner, S,&Furnham, A. The Psychology of Culture Shock (second) [M]. Philadelphia: Routledge,2001:270-275

⑥Searle, W,&Ward, C. The Predic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0,14:449-460

⑦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留学生论文范文12

1.在推进校园文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

来自不同文化国度,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留学生不仅可以使校园成为展示自己国家优秀文化的舞台,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且有助于冲击当地的思维定势,转变教育理念,逐步营造多元化、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有容乃大”的中华特质。

2.有利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和推广。

由于地缘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西北亚地区的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通过科学规划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医学的热爱和与当地人民间的友好感情。不少毕业校友都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3.有利于医学专业留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医术是“仁术”,医学生具备职业素质教育的认知,才能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医患沟通技能和临床基本技能在内的文化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存在着两种现状。一是边缘化。外国留学生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外国人,有些高校过于强调其特殊性,对组织留学生的课外活动等事务基本上不敢问津,导致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形成一个个孤立的群体,相互间隔着一堵有形或无形的墙,因小摩擦酿成突发事件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雷同化。大部分高校都以运动会、晚会等文体活动、太极拳、包饺子等文化课作为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缺乏创意和创新。

三、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与开展

为了配合我校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提出的“加强领导,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等文化建设目标”,需要科学规划适合我校医学留学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作为高校文化的延伸,体现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

(一)解放思想,达成共识。

接收外国留学生既体现了我国外交的重要政策,也具有经济和社会效应,是高校国际交流的重中之重。从学校的院系和管理层面来说,只有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才能以包容的心理,将本国学生和留学生同样看待,并引导本国学生积极发扬主人翁意识,主动向留学生伸出友谊之手,从而营造全体关心留学生、努力培养他们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事业一直都得到了历任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管理老师都本着“外事无小事”的高度责任感,辛勤地工作在这一阵线上。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诸如“留学生只是外事部门的工作”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留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配合的机制,并一度制约了来华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底、2011年初,我校党委书记提出了把留学生的教育活动逐步融入学校大学工的体系,以适应教育部提出的“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生指导方针,这一决策首先拉开了我校中外学生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层面进行趋同管理的序幕。

(二)找准特色,合理组织

1.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规范,并呈现不同的形式。

1)从原则来说

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首先是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顾。我校目前拥有来自35多个国家和地区医学专业的留学生约800人,以东南亚、南亚的国家居多,这些国家传统上比较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属于“实用为先”的教育理念。我校针对本国学生的思想政治等人文课程向来不对来华留学生开放,所以来华留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计划,有必要通过校园活动来弥补。其次是点面结合。既要立足于“面”,保证留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又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分清主次,保证重点。三是按照分层次的逻辑顺序。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贯穿从入学至毕业离校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新生的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介绍体现校园文化的校徽、校训、标志性建筑、人文景观等文化蕴涵,带领新生参观校史馆使其从中体会大学的治学精神,增加对所选择的学校的初步了解,减轻因初来乍到异国他乡所带来的疑虑和不安心理。四是勤俭节约。合理规划与使用学校预拨的有限经费,同时争取来自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的经费支持。有些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克服奢侈浪费习惯的教育过程。

2)从程序规范来讲

首先是确定主题和场地。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特色主题活动主要是“入学教育”、“文化体验”、“感恩教育”、“社会义诊”、“互帮共建”、“科普论坛”等。其次是编制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与意义、参加时间与人员、过程安排、经费预算等。三是组织活动过程。包括执行和督导。四是记录与总结。

3)就活动的主体来说

以生为主,积极发挥中外学生干部的作用,管理人员只是充当督导的角色。为了增进中外学生的友谊与理解,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中外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相互参与。如“1+1”模式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曾获得了校级优秀成果奖。弥补了学校中外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的空白。

(三)搭建平台,勇于实践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五个“依托”为平台,积极规划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

1.依托汉语言文化。

留学生无论选择何种专业,都离不开汉语的学习,汉字是汉语言的载体,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汉字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无论是其读音还是偏旁与部首,都蕴含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另外,汉字书写过程衍生出来的书法则是汉字文化的艺术升华。留学生除了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还应积极参加大学社团的书法协会,以便巩固对汉字的书写技能,包括理解和认读,品味字里乾坤,增进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这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2.依托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作为中国最大传统节日的春节,其来历和习俗同样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在传统节日那天让留学生体验观看诸如龙舟比赛、品尝月饼、吃粽子、放鞭炮等相应的传统习俗,并从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悠久的历史。这是校园文化的延伸,是高校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依托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壮、瑶、侗、苗、等12个民族,各民族均有各自的传统风俗习惯和节日。如壮族“三月三”的对歌,苗族的芦笙斗马节等,每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校都会认真组织留学生,通过homestay等多种形式,让留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当地文化,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扩大了视野,而针对享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而言,更是从中学会了感恩。

4.依托生源国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节日。

我校留学生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节日。如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泼水节”;来自南亚国家的“洒红节”、“灯节”(印度教节日);西亚、非洲伊斯兰国家的“宰生节”等。以往一到这些节日,留学生都会自行聚在一起,热闹非凡,常常闹到很晚才肯散去,第二天又出现缺勤现象。不仅扰乱了其他留学生和附近居民的休息,而且影响了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诸如火灾、打架等突发事件。为此,我校采取了由主管部门老师督导,留学生学生会策划组织,学生国际交流协会配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留学生的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中,不仅有序地督导了节日的庆祝过程,同时也赢得了留学生的理解和信赖,增进了师生和中外学生的友谊和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5.依托医学专业学术文化。

我校来华留学生拥有博士、硕士、本科、进修等多种层次,鼓励留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水平选择不同的论坛和讲座,养成与同班同学讨论和互动的习惯,是提高专业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如参加我校研究生学院定期和不定期举办的面向研究生层次的“南湖论坛”;药学院举办的面向本科层次的“药苑”论坛;此外还有国内外学者来访所做的专家讲座等。二是尊重和支持留学生要求自己承办学习论坛或演讲比赛的意见和建议。如我校留学生会去年在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分别举办了全英文的“糖尿病论坛”、“结核病论坛”和“艾滋病论坛”等科普论坛,不少专业老师、专家、同学也受邀到场聆听和指导。这些论坛的举办,使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增进了对留学生需求的理解,改进了以往对留学生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模式。三是让留学生融入每年暑期举办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从2010年开始,我们的不少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参加了“三下乡”,进行社会义诊服务活动,收获了友谊和知识。四是鼓励留学生组织献爱心活动。比如:利用业余时间到孤儿院、养老院看望和慰问孤儿、老人;到宁养院对病人进行临终关怀;给遭遇困境的同学、老师捐款等。每年的“助残日”,我们都到“结对子”的福建路小学培智班与智障孩A子搞活动,以培养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