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时间:2022-03-02 18:10:08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1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将身为人师,其对他们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及其他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本文通过分析师资建设的热点话题,探讨如何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论题。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是培养师德,师德培养的基础在于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但是,在我国目前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方法比较僵化,教育效果还差强人意。因而,探索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方法是一个重要论题。

【关键词】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现状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我国有着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中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如对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11年12月30日,由国家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规范》教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界定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国家教育部2008年修订,亦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论从对师德的概述和分类阐述的内容看,虽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师德内涵有所区别,但本质性的内涵是共通的,那么可以师德的共通性内涵来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以特殊性内涵来探讨具体到某一层级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的共通性来讲,教书育人是核心内容,教书育人需要“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与学生一瓢水”。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共同构成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既需要在学识上成为能够以广博的修为来满足教给学生和教会学生的需要;亦需要在德行上能够以良好的修为。若教师在学识修养和德行修养上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又怎么能培养教育出品德高尚学识厚成的学生呢?“正人必须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语都可用来说明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代表个人的德行状况,黑必将与他们的学生的德行养成质量联系在一起。2.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其一,弱化于“无形”。“形”指什么,指形成教育模式或规范。从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比看,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潜在的“无形”教育,专业课教育属于明显的“有形”教育。所谓“无形”是与“有形”相对比而言的。专业课教育的“有形”可见学校有明显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有课程、实习、设备等作保证,而职业道德教育则缺乏这样的保证,处于说起来重要,体验到实际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匮乏,处于缺乏“抓手”的运行状态。其二,僵化于“作业流程”。高市学校普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例行公事”的层面,没有做到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缺乏内容、方法、载体方面的创新,没能结合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结合高师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摸索出适合高师院校的方法或方式,形式主义、课程主义思想严重,教育内容你改体现不出时代性,教育方法单一僵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僵化于完成一种作业流程。

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改善

其一,科学性与研究性兼容。高等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彻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理念。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探索符合高师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体现科学性与研究性并重,保证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符合学生修养师德的实际需要。且注意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方法。其二,激励性与自律性结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要在加强师德建设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展“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等主题式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的主题即热爱教育,提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热爱学校,提倡爱校如家,增强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学校有计划、定时间组织学生看师表风范、礼仪教育系列录像。通过观看,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寻找自己的不足之。不断强化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时处处能够自觉地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其三,正面性与反面性示范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正反面电箱的示范作用。正面典型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学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从同学身份已经转变到教师工作岗位上的学长们,树立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陷进典型为标杆,让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身边的榜样作用可效仿。反面典型也能发挥示范作用,但这种师范的性质式来自反方向的,是反面的例子。在教师岗位上,也总有一些师德表现的反面例子,可以将这些反面的人和事拿来予以剖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案例面前受到师德反面教员的警示和警醒。

总之,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事关我国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的状况,事关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视与进一步地抓好、抓实。

作者:高洪霞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健康浓厚的师范性校园文化是实现高师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整体、系统构建高师校园文化是实现高师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技能有机结合的新思路。

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机制的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校园的每个人,因此,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备氛围。

一、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的一道风景线

校园文化是指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管理者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

高等院校是从地域上相对独立的教育社区,它既是一个教育环节,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环境(即校园内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既包括教育者的主观努力,还包括更多的客观因素。它与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相联系,对人的成长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反面的影响,且与人的发展的一切方面相联系。在文化环境中,教育者—教师和管理者,受教育者—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双向影响的,且两者都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注重各学校的个性,指导各个学校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培养不同层次规格的各种人才。校园文化作为高等院校师生的校园生活存在方式,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人们对象化活动的一种产物。它既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又是高等院校精神文化的必需物质载体,是体现一定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是富有教育内涵的人文环境,可以起到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形态:1.环境文化:主要是校容、校貌。如校园设计、建筑群布局、室内外的美化、绿化等。2.设施文化:行政装备、教学设施。如办公设备、后勤设施、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3.方式文化:主要是传播精神文化的载体,如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学场所,在适当场合张贴的标语、名言、名画,科学家、领袖画像等。

(二)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态。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去构建,它都存在变化与发展着,它是学校长期的文化演变与发展中,对各种文化要素的选择、抽象、积累的文化构建,可以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格,从而形成理想化人格。

(三)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生组织规章制度、校园校纪、道德规范。一切文化对其主体都具有约束功能,校园文化也是如此。校园规范文化可以对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管理,是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保证,良好的风气和氛围又必然对其主体产生约束和规范,从而使在这种氛围中的每个成员逐渐养成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我教育性

人是文化的载体,在校园文化中生活着的每一个人,既是文化所影响的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无论是教师、管理者还是学生,都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使人产生心灵感应和人格升华。

(二)渗透性

校园文化作为高等院校所特有的环境力量,渗透于学校的一切活动之中,贯穿于各个方面,从学校组织的大的活动,到每个成员的交流,以及各自的形为方式中,均可见校园文化的影子,这就使它的作用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三)个性化

不同的高等院校由于各自发展历程不一致,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校园文化,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不仅表现在不同学校之间,就是同一所学校的不同时代也具有了不同特色,使校园文化富于时代精神,校园文化的个性化导致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各具特色。

(四)多样化

高狡校园文化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目标类型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活动内容既包括学术讲座、知识竞赛、科技制作、文学欣赏、电影电视等活动,也包括具有校园特色的闲暇娱乐,以及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群体氛围等。组织形式多样性体现在既有个人、小组、跨院系、跨校际的参加人数的多层次,又有学生自发组织、社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等多种多样的组织活动的部门层次。目标类型多样性体现在既有以满足个体兴趣需求的求知型,也有完善个体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提高型。

二、健康校园文化的感染力

理想的大学校园文化包括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气氛、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且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一)人格陶冶

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陶冶着他们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格作为由观念、情感、动作等要素结合起来的而且与社会环境有关的行为倾向,来自于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交往,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反应,来自于把社会作用内化的过程。校园文化正是通过个体与同辈和教师群体的交往,通过学生对学校情境中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的认识和了解,而形成一定人格。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的力量和真理的博大等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人格,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观念认同、心灵感应、精神升华的作用,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

(二)开发潜能

健康的校园文化具有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的功能。校园文化包括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广博的文化内涵,因而充满了丰富的创造活力,积极向上的开拓进取精神。大学生经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力促进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激励进取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向前人看齐、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学校争光。同时,它还能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广大师生行动与心理上有共同奋斗的目标。

(四)调节生活

健康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有助于避免学生学习生活的紧张和疲劳,保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调节学生精神状态,活跃学生生活、增添生活情趣。在娱乐的同时,可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从而产生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人格升华,做到寓教于乐。

三、高师校园文化的教师职业色彩

高师的校园文化与高师教育活动密切相联。高师院校以培养人民教师、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天职,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高师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一切教育活动中具有特殊性,形成了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高师校园文化的特殊性

1.高师校园文化主体的特殊性。高师院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必然要受到主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它作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特殊体系,有其固有特征。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人民教师,高师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教师,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校园文化的主体之一—受教育者(学生)具有了特殊性。由于受教育者未来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使高师学生对朝夕相处的教师有了更高要求。对教师的心理期望更高,教师被要求为为人师表的楷模,未来职业追求的榜样。教师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此高师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师校园文化的另一主体—教育者(教师)也具有特殊性。

2.高师物质文化的特殊性。高师院校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校园设计,建筑群的布局,教育科学场所的精心布置,人文景观的构建都无不体现出师范特色。

3.高师院校制度文化的特殊性。高师院校的规章制度、校园风俗和行为规范等也具有特殊性,以保证形成优良校风,使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更符合教师职业要求,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

(二)高师校园文化的特殊功能

高师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师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辅相成,而高师德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因此高师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对高师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还具有进行献身教育的事业心、、责任感教育的“教师人格”教育功能。

高师院校由于文化主体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特殊需要,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要求更高,校园文化活动也更为丰富。具有师范特色的系列教师技能训练活动,教育家讲座、特级教师报告、实习基地的实践作用和具有师范校园氛围的校训、雕像、碑铭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师人格、情操风尚、言行规范、素质水平等。

(三)系统构建高师校园文化是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做到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的有效载体。

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有效实施高师培养目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职业技能培养的思想基础和依据,有了牢固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有了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刁‘有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动力,而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又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坚定教师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因此两者相结合培养有利且更为有效。

高师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师范性”,把强化教师人格的培养和教师职业素质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诸方面建设都应突出师范特色。

高师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各种组织、社团和群体的活动等一切教育活动共同作用,从而构成高师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整体影响作用,这些活动在系统中应是目的一致,前后相联,指导思想相关。因此充分发挥高师校园文化的整体作用有助于实现高师的培养目标。

1.营造物质文化环境,是系统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保障。

高师院校物质环境文化营造既要体现高等院校的学术中心地位,又要符合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所以说,环境文化的营造既要体现出庄重、严整的学术氛围,又能体现青春活力和高雅的美,让人感到不同其他场所的整洁、朝气、幽静的学习氛围,表现出文化的气氛,文明的空气,促使人精神振奋、健康向上,为实现高师培养目标服务。校园设施文化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校园公益设施、后勤服务设施等都要围绕环境育人这一中心,结合高师的培养目标、整体规划。校园方式文化主要是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质载体,比如经过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学场所,张贴在适当场合的标语、名言、名画,领袖、科学家、教育家的画像,有意义的碑铭、人物塑像等以师范特色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高师院校应加大投人,改善文化环境和文化设施建设,营造学生必要的活动场所,积极扶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建设好与高师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校园文化设施系统,为建设健康校园文化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

2.加强建设高师的精神文化是系统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

建设高师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的形成上。校风既是学校的特色和风格,又是一个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风一经形成,对师生的思想、意志、品质、情感等发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高师校风的形成,依赖于高师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师独特的培养目标,确定校风的内容,并纳人管理目标进行长期培养和引导。高师优良校风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以献身教育事业为核心的崇高职业理想,刻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

要形成优良校风,首先,领导和管理者教师应有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领导和管理者以身作则,教师为人师表,影响和推进高师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巩固。其次,高师院校的领导不仅要起表率作用,还要积极倡导和强化优良校风的形成。第三,由于校风建设是综合、立体、全方位的,因此在校风建设时应注意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建设,三者是校风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建设好“三风”,才能形成高师优良校风。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3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教师素质,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培训经费的投入,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真正了解企业的职业道德和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整合其他科目,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科目并不多,教材内容理论化强。针对90后大学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教育应走入各类专业课和公共课中,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提炼职业道德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树立人人都是职业道德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法律课、心理辅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进行系统整合,使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多元化、常态化。

3.共建全员育人格局,发挥学校与企业、社会、家庭“四力合一”的作用

“职业道德认知不等于职业道德品格的养成”,对于道德的观念,如诚信等不是自动就能变成学生的品质或行为的,而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和家庭“四力合一”,共同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中去实践应用,加上社会良好大环境的正能量传递,家长的监督及参与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4.突破传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创新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教师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实效。因此,学校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和学生本人“五方共同评价”的体系。教师侧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评价;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侧重考核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评价;辅导员对学生日常行为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本人则进行自评。

5.充分利用实习实训最佳平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前各院校已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期。高职院校应抓住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学生学习企业中的榜样,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开展“校企合作论坛”,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演练”,以便日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界定;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建设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构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学者们所关注和讨论的话题。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也变得至关重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界定

对于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规范说

这类界定主要是从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本身出发,讨论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和准则性。如:(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2)教师职业道德是指调整教师职业内部、教师职业之间、教师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3)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通过教育与培训,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获得的对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的理解,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等。

2.功能说

很多学者运用了“价值”这个字眼,从功能的角度来界定教师职业道德,如:(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知识技能,同时还是一种信念;(2)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通过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来实现等。它既强调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特性,又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3.重要性说

一些从事教育管理的学者们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因而从重要性的角度对它作出相应的界定,如:(1)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规范和约束着教师的职业行为;(2)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实现的保证;(3)教师职业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等。这类界定主要强调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航灯

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行为具有典范性。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一生,还影响着整个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它的深远在于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德。其影响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俗话说德高为模,行端为范。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和感化人的作用,它的职业特点和性质就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要具有独特的典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中。教师的文化修养、求知精神、行为作风、处事方法以及气质、性格、言谈举止、穿戴和行为习惯等,都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重大的示范作用。比如,我们伟大的与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鲁迅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都可以说明教师对学生影响之深远。

2.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这一行业所特有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信念、职业荣誉和职业情操等。它不仅对教师职业作出了重要的价值性论证和伦理性论证,而且有助于增强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3.是和谐校园构建的必要条件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校园是否和谐,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洽。由于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的特点,因而也就产生了高职院特有的校园文化建设。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合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中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表现为内化了外在道德规范后所形成的心理和价值意识,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外在的行为活动习惯,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修养,提升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真正融入到与学生相处之中,构建出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受市场经济自身的影响,少数高职院校教师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使整体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所下降。

1.敬业精神下降,意识淡薄

敬业精神下降表现在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对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部分教师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们不尊重学生的认知客观规律,不运用高职教育的理念,沿用“满堂灌”的方法授课,更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也有一些教师对教育工作持消极懈怠的态度,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简单谋生的手段。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有些教师人生理想趋于实利,行为选择注重实惠,价值标准注重实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提高高校教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还需要承担提高全民素质、引领与传承社会精神文化、传播知识等使命。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关乎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十分有必要。②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知识与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明确职业道德观

高等教育要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就要积极创新,变革传统育人观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立身,明确职业道德观,树立开拓创新与勇于奉献的价值理念,成为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事业的创造者,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另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高校教师应该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利义统一观,做到以德立身,以身作则,言行统一,用自身高尚的人格来影响与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努力学习道德理论

要想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加强教师的道德认知教育,要求其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了解并融合现代化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从而有效控制与支配自身的情感、意识、思想,然后将其外化于个体的行为来作用于社会。高校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时,须注重教育部门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其中教育部门的组织学习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与计划性,能够克服自学中的不利因素;个人自学则不受时空的限制,机动性与灵活性相对较强,但是会受自控能力差和理想觉悟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高校必须要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教育的奖惩、考核、分配和人事等制度,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够恪守师德,有效约束与激励教师的行为,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如在考核评价方面采取公开、公正与务实的考核评价方式,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分配制度方面做到“不劳不得,优劳多得,多劳多得”;在人事方面可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实现优秀教师留得住与进得来的优惠政策。

4.强化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作为一种自觉性的精神力量,教育法律意识贯穿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而教育法律思想体系虽然在教育法律意识中具有主导作用,但是其不能自发形成,需要有意识进行培养。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需要从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与道德意识等方面出发,加强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正确处理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积累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想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明确职业道德观,努力学习道德理论,强化教育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尊重知识和教师,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师个人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将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 对策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所以,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用人单位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大问题。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是劳动者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有专门业务的工作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特定的劳动角色。因此,职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个人作为社会角色的集中体现。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规则和规范”,是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个体表现。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不仅在于其客体的变化、发展,更在于其主体的把握、内心信念的牢固以及情感的一贯和意志的坚定诸因素趋于理想状态的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从业者职业素质的手段,是教育者传授、受教育者内化职业道德内容的活动,培养学生逐步理解、接受和指导自己用职业规范处理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职业道德为内容的培育过程,才达到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操、职业态度,以便更好地处理职业问题的目标。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确是事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但高职院校德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教育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

高职院校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人格的培养;而道德品质教育则是重社会公德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多是知识和技能,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对学生价值引导和价值评价时,较多地强调学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很少有对学生专业思想、专业信念、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价。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甚至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学时安排,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纲和教材,没有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等,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许多学校领导、德育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应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

(二) 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职业分类也更加细化具体,但人们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目前,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定义仍局限于“人们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强调个人应该遵守、服从职业规范,忽视在职业道德中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具体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便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道德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但是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很难得到纠正,已经表现出与新的教育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适应性。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落后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发生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教材体系结构死板,教材更新周期太长,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不能适时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借鉴,这些都是导致职业道德教育过于表面、浮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职业道德一般都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往往从内容到形式各具有自己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由行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与行业特征结合起来,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抽象、脱离实际,难以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价值观冲突做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因此,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满意率低、评价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教授狭义的职业道德知识,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常常被视作“接受道德灌输的容器”,而教师则是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扮演着思想首领和价值法官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无法触及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部分一一信念,因而造成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稳定、知行不一。

(五)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完整,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可操作性较差,关注宏观忽视细节,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从而使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力度和效果上得不到保证,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这种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得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评优,走上社会后却道德堕落的现象屡见不鲜。

(六) 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与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开展和发展。一方面,我国尚没有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渠道,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硬,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的主体是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但政治教师兼任多课,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上,对学校没做硬性规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常常是疲于应对;团、系辅导员等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者大多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者,大部分精力投入了行政事务中。他们对职业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培养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主观推测和想象。这就不能不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完善人格的榜样力量是任何因素不能取代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只有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学院党委要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监督检查。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管理者应大力支持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条件。最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二)转变观念,拓宽内涵

一方面,要加强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国以往的德育教育忽被看作是维持秩序的手段, 而不是完善人格的方法,这种德育教育理念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脱离教育者的实际,漠视学生的需要,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片面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这就必然导致道德规范难以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信念,更难以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极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为“无论教育,还是具体的德育,都不单单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抑或是个体的需要,而是兼而有之。”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可见,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部,一个人在职业道德教育绝不是一些职业道德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对职业态度和观念的养成,否则这种教育并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育途径

灵活教育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封闭、陈旧、落后的操作模式,大胆探索,实行多渠道、开放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专业技术学习和实习、实训技能培养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真正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德育课的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习环节中的德育强化,学校环境的培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上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应让问题生在所有参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如在校园里设置各种职业环境,开展实习或服务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表演、优秀专业作品评比等,让学生自己在活动的参加中,在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中、在心灵手巧的技能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展示自己美好的职业追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师资

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机制,制定理论考核和行为评价的双重职业道德品质评定标准,用专业教师测评、指导师傅测评、学生互评等形式,把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实习成绩中,重点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可以用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程度,该成绩评定应由专职教师做出;行为评价可以通过期末鉴定、实习鉴定和毕业操作评定等由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和实习单位兼职教师等做出。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评估反馈这一重要的环节,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以此为指挥棒使教育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真正使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用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化为自觉行动;三是高职院校要树立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典型,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0F71),负责人:宁林彬。

参考文献:

[1]李菡主编.职业道德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174.

[3]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7

道德教育过程不是单纯地树立起道德形象的大旗,更不是深厚的理论倡导和阐释。因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门课或者若干位专业主讲老师就能够解决的课题,必须有道德实践平台,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也让企业文化“走进来”。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活动化的场景,应该创造性的设计合宜的道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让道德教育实现立体化、互动化。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为实证研究对象,以顶岗实习为道德教育实践的载体,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设计,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二、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一个载体,三个阶段

(一)载体:顶岗实习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能够创设一种立体式、互动式的教育情境。该过程强调从“知”到“信”的提升。列宁强调过,没有人会相信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而将学习、教育和训练只限于学校以内的教育方式的。没有真实的职业劳动过程,就会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甚至无效。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合作企业去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岗实做,学生有真实的职业角色、真实的岗位、清晰的职业权责。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不是简单的纸质答卷,而是岗位任务下自己创造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劳动产品。这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检测和评价,也是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升华。教育家蔡元培强调,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试验的态度。在顶岗实习的劳动实践中,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得到明确,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得到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得到锻炼。

(二)三个阶段

1.岗前——职业道德认知教育

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认知阶段,其目标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减少他们对社会和企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认识。教学内容选择:剔除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教条化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对接,引入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酒店管理中的金钥匙服务理念,精细化服务理念;亦可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实现高校与企业联合,辐射企业文化,呈现企业文化。师资队伍组成: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指的是本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要是道德理论的引导和价值观的明晰。兼职教师队伍包括知名企业文化研究学者、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优秀校友、高一年级顶岗实习中优秀实习生。兼职教师主要以企业视角,以亲身企业管理经历和从业经历为课堂注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伦理。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入校入行,新生入校后进行两周的认识性实践,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军训后,进入当地知名的酒店进行观摩,从感性上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学生将认识、感触写成报告。教师结合学生了解的行业现状,企业文化,设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举大旗的说教式模式,定期邀请兼职教师来做讲座,特别邀请优秀实习生做报告。搜集专业代表性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学生的案例,以案说理,以案论道。学生从典型的实例中汲取诚信、敬业、责任、团结协作的品行。

2.岗中——职业道德体验教育

高职学生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停留在认知阶段,效能低下,知行脱节,没有体验过程,不能形成对职业道德的信仰。岗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实践,重在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接受企业文化的浸润,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不断明晰职业理想,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过,人的美德的养成和其他技术学习是一样的,人们必须先进行实践活动,才能积累成这些德行。在顶岗实习的工作实践中,他们会遇到矛盾,在矛盾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当然,职业道德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没有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就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建立三元(“立交桥”式)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自己评价。学校评价主要以引导为主,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典型,鞭笞后进。企业评价主要发挥企业指导教师的作用,企业评价采取的是行业道德评价标准,引入企业考核评比论分的方式,进行真实的职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注重学生自我教育,书写实习日志、书写实习阶段性总结、出现的职场难题及处理记录。师资队伍:校内教师工作从学校前移至企业,校内教师和学生一起下厂实践,学习企业文化,发挥导师作用。每个实习点成立职业道德教育导师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系部领导、辅导员、政治教师和专业教师,教师们分工合作,以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协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教师也利用该机会进行顶岗实践,增加行业企业经历,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在校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疏导,使其更快实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不断践行敬业、友善的职业道德理念。(本文来自于《教育与职业》杂志。《教育与职业》杂志简介详见。)

3.岗后——职业道德再教育

岗后职业道德教育旨在职业道德的内化和升华,重在引导学生将顶岗实习的经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教学内容选择:三方交流,企业教师、校内教师、实习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针对学生职场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将社会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案例相结合,提升课程的实践指导作用。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上升到顶层设计,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优秀毕业生评选、升学、入党等挂钩。教学方式选择:以赛促教,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制的力量,举办校企联合的技能大赛,企业员工和实习归来的学生走进一个比赛平台,让企业文化走进来。职业技能大赛中锻炼学生认真做事、竞争创新的道德意志。

三、结束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现状 问题 途径

[作者简介]丁正亚(1977- ),男,江苏涟水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道德哲学。(江苏 淮安 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立项课题“增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X2012Y0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74-02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高职德育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为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探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增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笔者于2012年5月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3份。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一)多数高职学生能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但少数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回答“您认为对未来的从业人员来说哪项素质更重要”的问题时,30.24%的学生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更重要”,51.18%的学生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重要”。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赞成职业道德素质是未来从业人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但也有14.75%的学生选择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在回答“你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他的成就之间的关系如何”的问题时,有10.93%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水平对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只有很小的影响”,4.92%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水平与一个人的最终成就无关”。从调查的结果看,少数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总体上高职学生诚信状况良好,但少数学生不能做到诚实守信。

84.52%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群体诚信状况“很好”或“较好”,15.48%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群体诚信状况“较差”。在回答“您认为自己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吗”的问题时,63.57%的学生选择“是”,34.06%的学生选择“不完全是”,2.37%的学生选择“绝对不是”。在回答“您是否会在自己的求职履历上作假”的问题时,70.13%的学生选择“不会”, 22.77%的学生选择“不一定”,7.10%的学生选择“会”。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一些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不能坚持诚信道德。

(三)大部分高职学生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65%的学生完全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55.74%的学生部分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9.14%的学生只了解一点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7.47%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另外,高职学生对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7.65%的学生完全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38.62%的学生部分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40.07%的学生只了解一点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13.66%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当前,高职学生普遍不了解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凸显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6.03%的学生认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很好,47.3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较好,还有28.40%的学生认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太好,8.19%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很差。具体而言,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迫切需要改进:

(一)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职业大学、专科学校或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发展起来的,还有不少是中专学校单独或者合并升格而来,办学基础薄弱,原有的教师素质和水平没有得到及时提高,师资队伍配备不齐,缺乏专业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任务大多由公共基础课教师或辅导员承担,而这些教师一般都没有接受过德育工作的系统培训,不具备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能力和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中也很少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内容陈旧

一直以来,我国主要从社会本位来理解和定义职业道德,习惯从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规定性、约束性方面对职业道德下定义,突出职业道德对人的限定性。我国高职教育领域也普遍接受这种过时的教育观念,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时代性,不能与时俱进,对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不能及时关注,教学中缺少鲜活典型的案例,导致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不足;二是行业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结合行业或岗位的特点,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职业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较差。

(三)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单一,尚未建立系统的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课程本身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育资源没有进行系统整合,不利于建构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还是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重知识的记忆,很少考查学生实际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评价主体单一,以德育课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因此,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理论界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如吕遂峰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析》一文中,从强化职业道德理论学习、改进职业道德教学模式、注重专业渗透、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训练、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五个方面归纳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笔者认为,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职业道德养成规律,从重视课程教学、抓好实践环节、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

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传统的职业道德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和道德行为体验,加上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式知识教育”,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现状和教育困境,就要转变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职业道德教育全过程,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抓好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编写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专门的教材和讲义,摆脱本科教育的印记,各高职院校可以编写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或优秀校友成长成才图文集;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或伦理学专业毕业生担任职业道德教师,为职业道德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更新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三是改进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入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现身说法、角色模拟、现场考察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四是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把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道德要求、典型的行业企业规范和社会热点问题补充进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使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三)抓好实习实训环节,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首先,职业道德教师要跟着学生进企业、进车间,在生产现场给学生上课,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纪律观念。其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纳入实习实训计划,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要纠正以往开展实训活动只安排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倾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规章制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理念和内涵要求,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企业的实习实训,既造就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让他们适应真正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

(四)改革评价办法,构建立体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往往以理论考核为评定依据,侧重对学生掌握的职业道德知识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死记硬背职业道德知识而不重视职业道德的践行。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唯一权威的评价主体,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由教师说了算,这样的评价很容易出现一些片面性。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应该由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实习同行等共同组成。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由卷面考试、调查报告、日常行为考察和实习鉴定全面考查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职业道德状况。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和职业道德行为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五)创建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校园硬件建设上,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美化校园,用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和审美功能。其次,要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设立学生文明监督员,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通过开展“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和文明大学生”的评比活动,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引导大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再次, 还要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等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境界。最后,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六)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学生践行职业道德的信心

许多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或毕业工作后,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学校里学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各行各业中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对继续坚守职业道德失去了信心。因此,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企业道德建设的力度,教育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要坚持职业操守,要在全社会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净化不良社会风气。只有广大从业人员都坚持职业操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风尚,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公平正义、乐于奉献,才能为高职学生信守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他们对践行职业道德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吕遂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18).

[3]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4]郑需勇.校企合作共塑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浅议[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9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类行业工作中,担任具体职位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主体运用一定的手段,开展多种活动、创设适合受教育者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行为生成的场域,培养、引导、转变、巩固、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最终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过程。其目的是优化、放大教育对象的职业实践能力,使职业人保持与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关系,达至事业发达,人生幸福。

1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及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幼儿师范学校200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专科生开展调查。

1.1学生对职业和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

认知是指对职业、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重要性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调查显示,72%的学生认为职业没有高低之分。71%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认为将来能帮助自己事业发展,96.5%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们肯定了职业道德对个人职业的影响,说明我们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知

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首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摸底。一道“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多选题,每个选项的比例是:爱岗敬业66.5%,诚实守信69%,办事公道38.5%,服务群众26%,奉献社会35.5%。学生对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还不完全明白,10.5%的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说明需要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1.3学生对职业道德情感的认知

职业道德的情感是人们对未来职业活动的向往的内心体验。我们从对专业的喜爱与毕业是否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进行调查。只有53%的学生表示喜欢喜爱现在所学的专业,仅仅只有69%的学生毕业了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同时,13%的学生不想从事此工作。这13%是我们要通过教育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对幼儿教育工作产生好感,乐意从事。

1.4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1.4.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要的途径。12%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本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从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出新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1.4.2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起道德标杆。只有58.5%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职业素质总体较好。调查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仅仅只有19%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多。69%的学生学校教师对个人的影响认为非常大。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

1.4.3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那就是到实践中去。通过教育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认知后,产生职业道德情感,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检验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通过问卷来反映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的现状。58.5%的学生非常同意通过组织学生实训活动(见、实习等)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3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但同时52.8%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了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必要,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但还有学生认为没有开展,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效果不明显

近几年,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是课程效果不明显。在问卷调查中:有89%的学生认同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有必要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可见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职业道德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至关重要。但是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调查显示,12%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5%的学生认为此课可上可不上。虽然,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但没有合适的针对本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调查显示,只有35.5%的学生认为接受过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到教育实践中,还体现为只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

2.2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方式单一

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还是依靠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师的理论灌输。大约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约26.5%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性一般。此外,57.5%的学生认为没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90%的学生认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有必要的,但学校没有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很有必要。

2.3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没有专职的职业道德教师,都是由德育老师来担任,师资力量薄弱。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只有58.5%学生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事实表明,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形象,不仅对本人,而且对自己的教育对象都有重要的影响。可是,我们一些教师未注意到言传身教的作用,3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上完课就离开,也很少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

3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影响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建设上,学校在职业道德课程上的建设不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岗位需要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在教材上,教材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缺乏言传身教。在教学方法上,职业道德教育课堂往往是以口头的说教为主,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更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使得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这是引起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由于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采取“填鸭式”的教法,在一定程度上只重视理论的灌输及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很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课堂缺乏师生的互动。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生硬的说教,而不是学生主动情愿的接受,这是职业道德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3.2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

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冲击职业道德教育。就国内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形形的消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侵入,加上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的现实,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信念的树立。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个场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其家庭中受宠爱的女孩子,生活环境宽松,物质享受充裕,从而导致她们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不会关心他人,自私自利、好攀比、比较懒散等的坏习惯。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也阻碍了孩子个体约束力和辨别能力的成熟。

3.3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近几年,中职学生多为“90后”的初中毕业生。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大多是女生,民族成分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她们个性鲜明、活泼可爱。但在对一些学生进行观察和谈话及问卷调查后,我们发现,她们对职业道德相关概念不清楚,很少有职业的认同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国家通用的语言驾驭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缺少明确的职业目标。更有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抱着学习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更有甚者学习是为了混个文凭,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职业的要求更加明确,岗位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疆幼儿师范学校作为培养新疆幼儿教育者的主力军,对新疆的“双语”教育起着启蒙的作用。因此,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促进教育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才能提高教育师资的素质。本文主要从学生对职业和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情感的认知及新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来了解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研究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将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切入点,提出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蔡志良,蔡应妹.道德能力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彭柏林.道德需要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7.

[3]李德顺,孙伟平.道德价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崔生祥.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5]颜咏.大学生职业道德[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邢永富,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刘广富.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52-54.

[8]谭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M].职业教育研究,2005,(10):35-36.

[9]罗金宁.中专生职业道德养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10]黄艳琴.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10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采取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等对策,将会对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有蔓延之势,会计丑闻时有发生,已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直接损害着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会计信息失真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未来的新增会计人员绝大多数都会是高校毕业生。他(她)们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有没有受到系统的、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同职业联系在一起的。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也是如此。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会计准则赋予会计活动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一些运用灵活性较强的准则,需要会计工作者运用职业道德来分析、判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职能,而对其施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信念。在高校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是会计人员岗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空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作为有很大社会需求的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高校纷纷新增会计专业或者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下,高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反映了突出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素质的主导思想,而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上则普遍存在着空白。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正如波普用没有士兵的城堡来比拟虚设的制度,单纯对法律条文的正确理解并不意味着对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尤其是会计专业领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就更需要会计人员有坚定的道德信仰、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人是教育的产物”,在大学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对职业精神的深刻领悟,希望会计专业学生在从业以后能够自发地遵守职业道德,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二)教材建设及教材内容上存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在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会计教材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轻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各教材中都很少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而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和改革开放以来道德教育受到忽视以及其效果受到广泛诘难相对应,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会计学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相比,专业性较强、自成体系,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者学生,更加关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则是无暇顾及了。与此相对应,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材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在校大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许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著作和教材,而且发行量大的会计教材都有相当篇幅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论述,并经常关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三)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会计准则体系又遭遇全面更新的情况下,会计教学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会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着重于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当前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的影响,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也就没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自觉融入教学过程中。

(四)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高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缺乏。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注重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用于获取各级各类财务资格证书,而对会计职业道德缺乏了解,更别说具有深刻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了。这将对会计专业学生从业后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分析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产生严重影响,从而无益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三、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触目惊心,对我国会计人才的茁壮成长十分不利,也不利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因此,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核心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学习,向会计专业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会计的专业精神,树立维护职业声誉、坚守道德规范的职业道德理念。

只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引起方方面面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使师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等得到保障,从而不断提高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领域中的成果不多,对于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要积极组织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借鉴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共同研究编写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以供各高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选用。

同时要积极组织对会计专业现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进行修订,以增加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并选编相对应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道德难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从而促使学生在将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道德自省。

(三)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加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学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大多具有一些财务资格证书,如高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合格证、会计证、资产评估师证等。这些教师在将来也有可能离开教学岗位去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教师本身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或者教师的言行反映出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这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采用培训、交流研讨、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育的效果进行测评,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道德认知水平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确定其后续阶段的教育内容安排和所教授课程的安排。对于评价水平较低的教师,不能安排其讲授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同样也要尽量避免其担任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

(四)引导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会计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得到较大提高。长期以来,道德教育被学生认为是“空洞”的说教,学生没有强烈的动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只是将其内容当作应当背诵的教条以应付考试。而对于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许多学生都有学好、掌握好的强烈愿望,认为这是自己将来借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而实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来展开,就可以在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加深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逐渐形成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校的会计专业大学生没有受到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希望他(她)们在步入社会后能自动地抵挡住各种利益诱惑,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职业操守,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参考文献:

1、梁水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与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11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采取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等对策,将会对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有蔓延之势,会计丑闻时有发生,已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直接损害着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会计信息失真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未来的新增会计人员绝大多数都会是高校毕业生。他(她)们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有没有受到系统的、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同职业联系在一起的。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也是如此。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会计准则赋予会计活动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一些运用灵活性较强的准则,需要会计工作者运用职业道德来分析、判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职能,而对其施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信念。在高校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是会计人员岗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空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作为有很大社会需求的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高校纷纷新增会计专业或者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下,高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反映了突出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素质的主导思想,而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上则普遍存在着空白。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正如波普用没有士兵的城堡来比拟虚设的制度,单纯对法律条文的正确理解并不意味着对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尤其是会计专业领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就更需要会计人员有坚定的道德信仰、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人是教育的产物”,在大学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对职业精神的深刻领悟,希望会计专业学生在从业以后能够自发地遵守职业道德,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二)教材建设及教材内容上存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在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会计教材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轻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各教材中都很少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而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和改革开放以来道德教育受到忽视以及其效果受到广泛诘难相对应,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会计学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相比,专业性较强、自成体系,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者学生,更加关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则是无暇顾及了。与此相对应,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材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在校大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许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著作和教材,而且发行量大的会计教材都有相当篇幅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论述,并经常关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三)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会计准则体系又遭遇全面更新的情况下,会计教学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会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着重于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当前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的影响,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也就没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自觉融入教学过程中。

(四)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高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缺乏。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注重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用于获取各级各类财务资格证书,而对会计职业道德缺乏了解,更别说具有深刻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了。这将对会计专业学生从业后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分析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产生严重影响,从而无益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三、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触目惊心,对我国会计人才的茁壮成长十分不利,也不利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因此,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核心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学习,向会计专业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会计的专业精神,树立维护职业声誉、坚守道德规范的职业道德理念。

只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引起方方面面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使师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等得到保障,从而不断提高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领域中的成果不多,对于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要积极组织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借鉴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共同研究编写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以供各高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选用。

同时要积极组织对会计专业现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进行修订,以增加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并选编相对应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道德难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从而促使学生在将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道德自省。

(三)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加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学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大多具有一些财务资格证书,如高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合格证、会计证、资产评估师证等。这些教师在将来也有可能离开教学岗位去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教师本身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或者教师的言行反映出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这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采用培训、交流研讨、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育的效果进行测评,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道德认知水平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确定其后续阶段的教育内容安排和所教授课程的安排。对于评价水平较低的教师,不能安排其讲授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同样也要尽量避免其担任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

(四)引导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会计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得到较大提高。长期以来,道德教育被学生认为是“空洞”的说教,学生没有强烈的动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只是将其内容当作应当背诵的教条以应付考试。而对于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许多学生都有学好、掌握好的强烈愿望,认为这是自己将来借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而实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来展开,就可以在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加深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逐渐形成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校的会计专业大学生没有受到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希望他(她)们在步入社会后能自动地抵挡住各种利益诱惑,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职业操守,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我国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

参考文献

1、梁水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与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12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一名教师的一生职业生涯的,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尊敬之情,那为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和爱戴呢,这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密不可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授他们更多的做人的道理。这其中,高校教师自身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

然而,目前社会形势的多样化,多种多样的诱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其中也包括对教师的诱惑,高校教师黑暗面也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被大四学生杀死事件,缙云县畔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山,山西塑州教师郝旭东被害案,一例例血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这更使得加强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国家兴亡靠下一代,而下一代的培养靠教师,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无比忠诚,要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勇于奉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的实施者,世界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大的舞台去施展才华,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该不辜负这个广阔的舞台,不辱没教师这一光荣神圣的称号,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并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再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兼具渊博的学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不光要传到授业解惑,更重要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让学生成才亦成人。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

首先,作为教师,要忠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备课上课,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的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是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内涵和谨慎。

高校教师要自觉的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刻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四是要严谨治学,廉洁从教。

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发扬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五是为人师表,重视形象。

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必须是有高尚的师德,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从自身出发,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努力。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只有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老师,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学校和老师共同的责任,各个方面的力量要拧成一股绳,要一直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要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少鹏,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