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

时间:2023-06-22 09:38:05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1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一、引言

按照生均拨款额核定的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是我国高校财政资金来源的两个主要方面。前者主要用于维持高校基本性支出,而后者则主要用于高校特定用途。财政专项资金首先由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申报,待资金下达后由财务处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认领。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目前许多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效率、使用效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高校专项资金的申请一般包括教育事业项目、科研事业项目、基础设施改建项目等,每年的九、十月份是申请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的时间。由于项目申报要求的时间很短,一般业务类项目实施过程比较漫长和复杂,因此致使有些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充分,更有些项目可能出现走过场现象。项目需要进行招投标、签合同、履约、验收等一系列过程,其时间跨度很长,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支付进度就存在很大问题,能否将项目资金按计划支付出去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以H学校为例分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不足

H高校刚刚建立了三年滚动的项目库,由具体实施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将绩效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财政专项的申报。当资金申请成功后,财政资金便会下达学校财务账户,根据项目执行进度进行支出。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部门认为资金只要到达账户就算完成了,没有意识到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项目执行进度将资金使用完毕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具体来讲,H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一)项目申报流程不规范

从体系上来讲,在各部门进行专项资金申请时缺乏一个完整有效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使得各部门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没有规定的章法可以遵循。预算编制基础的薄弱、项目细化程度的不足、以及“早立项、争资金”的思想,也制约了项目论证的科学性。过分考虑项目申报的时效性使得可行性论证的执行不严谨、不规范。流程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将来项目的有效执行。

(二)项目资金支付进度效益低

专项资金的使用时间最长为两年,而财政拨款专项往往当年年底才到账,到账当年经费使用时间已核定一年。因此,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时间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年。招标项目程序复杂,需要的时间较长,等到手续完备可以付款时,财政专项资金被收回的时间节点已经近在眼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多数会进行突击花费,大量购买设备材料,加速招标项目的支付进度,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有些高校可能存在专项资金支出范围过分偏离项目预计用途的现象,这其中可能是因为财政资金只有在支付科进行支付时才能看到资金的预算名称,财政执行系统与单位财务系统的分离,使得对财政资金支付项目把控的仅仅由支付科进行把握。据了解,有部分高校存在财政专项资金支付随意现象,领导认为只要资金没有到自己兜里,便不存在违纪风险。殊不知,即使没有挪为己用,用于没有经过核定的用途也是存在不合规风险的,毕竟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便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三)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财务处不是保证所有支出合理合法的万能角色,具体项目中的具体支出是否合理需要责任部门进行有效的绩效论证,需要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而在现实工作当中,高校往往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评判项目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审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也没能有效的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得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报销项目与专项资金使用用途不符的现象。

(四)财会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高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财务部门不够重视,使得财务处室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存在很多非本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这就为财务工作的专业化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专业人员做专业工作,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往往会成为未来不合理事由的一种借口。会计建账、记账以及核算上差错的发生,对开支范围的不精准划分、没有完全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账目记录,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单位不规范现象的产生。

四、加强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高校预算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离不开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院系教职工的参与执行,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管理活动。鉴于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存在诸多问题,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又迫在眉睫,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优化项目申报流程

高效的流程是确保业务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流程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而有效的流程首先需要高校更新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极大程度的决定了工作的效果。构建科学健康的预算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预算流程、方法,保证预算工作有章可依。高校可以根据项目复杂程度、周期长短,提前建立项目库,对于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绩效评价,可以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对其进行把控,从根本上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关于具体流程、政策的制定,应进一步细化,并对超过一定限额数量的支出进行必要性分析。提前下手,早做准备,对未来三年内可能发生的支出进行项目库的建立,做到心中有数,需要进行申报时便可进行具体预算分析,从而做到有理有据,为将来预算执行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及时跟进项目,保证资金及时合理支付

财政专项资金申请成功后,资金执行进度就成了最关键的环节。高校应当结合上级部门颁布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切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实施细则,例如在其中明确规定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的比例,使得资金在支付过程中有法可依,提高资金使用的专业性和合法性。当然,这也会使得财务部门在资金支付时有审核依据,有效控制专项资金的支付范围。在财政专项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支付进度缓慢,存在财政专项资金在即将被收回时突击花钱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积极有效主导财政专项资金的支付使用。由主管财务的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专项资金进度会议,时时关注高校各项专项资金支付进展情况,并时时敦促各责任人推进项目进度,有效掌握高校专项资金支付情况,从而更好地推进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在这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全校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各执行部门、资产处、财务处等多个相关部门需要共同作用,同时作业,按流程顺序合理合法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支出。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有效把握财政专项资金的正确支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将财政资金和财务系统进行有效对接。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将每一年的每一项财政专项资金作为一个项目进行编码,并与零余额科目进行关联,这样一来,核算科人员在进行记账时,就可以选择与零余额账户相关联的具体的项目资金,而不是完全由支付科进行随意选择。当然这中间可以增加一环,就是指派专人对核算科每日所做的每笔凭证进行审核,在支付前增加一重保障,从而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付的合理化程度。将零余额账户与项目进行关联管理,不仅可以强化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还可以使财务系统实时较为准确地体现财政资金所剩的余额,从而较好地对执行系统资金进行有效管理。

(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付监管

谈到资金支付监管,不得不说到的部门就是审计处。作为学校内部审计的执行部门,审计处在资金监管过程中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作为事后监管,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及时有效的发现不合规的资金支付现象也可以有效预防将来相同错误的再次发生。当然,学校纪委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当中,以切实保证高校有效开展内部监督。与此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也应当定期对高校进行检查审核,对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摸底审查,各高校应当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检查。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公开透明,高校预决算也应依法进行适时公开,从而加大社会监管力度。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 文献标识码: A

高校专项资金指政府相关部门安排的基本支出以外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用资金,主要包括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经费、科技三项经费等。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财政专项资金占总经费的比重也逐年增加。由于专项资金时效性强、政策性强,要求专款专用,所以在使用起来很难“把握”,挪用、占用现象比比皆是,失去了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的意义。长此以往,会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 目前,高校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就是对专项资金从立项、上报、审批,到资金的拨付、使用,再到项目完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求专项资金立项真实,预算编制完整;资金到位及时,做到专款专用;项目完工要绩效评价,追踪、问责。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各个环节上,具体如下:

1.1高校专项资金在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时普遍存在问题。首先,申报项目理由不够充分,按照传统思

想,在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时,往往不考虑是否实际需要,编制假的项目申请书,“骗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正常经费的不足;其次,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比较粗糙,编制预算时习惯于“先确定资金,后编制预算”,申报预算资金往往盲目扩大,比实际需求超出很多,财政在对项目审核时会根据实际情况砍掉一部分资金。那么剩的钱多就做大项目,钱少就做小项目;最后,重报项目现象严重,由于项目库更新不及时,也可能存在人为因素,存在相同或类似项目重报现象。财政评审部门每年面对成千上万的专项,无暇或无力顾及本年专项和往年专项有多大不同,是否重复申报,这势必会造成重复投资和降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

1.2高校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用途和金额支出。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挪用、挤占现象比较严重。有一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财政专项的申报在每年年初,资金的下达则在年末,等资金下达时,项目的支出多数已经发生,这时会计年度将要结束。再加上专项资金具有时效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完毕,否则予以收回,导致年末突击花钱现象不可不免。也有一些人为因素,没有按项目预算支付资金。如举办会议时的餐费、交通费、住宿费、电话费、邮寄费等人员费用要求全部报销,但财政方面很难把握这些是否都是承办该会议所发生费用;像预算中用于购买材料、设备的支出用于人工费等等。现如今政府采购目录中要求10万元以上的设备、货物,20万元以上的工程要求政府采购。但通过政府采购环节购买的物品,有的是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有的是与现有设备不能完全匹配,甚至有些符合要求的设备等,利用率也很低,浪费现象严重。

1.3高校专项资金在成果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重投入,轻管理”、“重预算安排,轻追踪问责”现象非常严重。项目结束后高校应当对每个项目的执行及完成情况、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在运用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进行总结和阐述。财政部门也要对其中的重点和大额专项进行抽查审计,并对专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有利于对明年及以后年度专项资金的申请。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财政部门监管力度不强,高校管理层缺少对专项资金制度的建设,项目资金负责人思想意识不强,导致项目成果验收的过程趋于形式。

2 解决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提高思想意识,改变传统理念

现阶段,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拨款,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用好和管理好财政资金是摆在每个高校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财政对专项资金管理日益趋紧,要求高校不仅要花好钱、用好钱,更要出成果、出效益。所以要求高校从上到下提高思想意识,改变传统理念。在申请专项资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虚报项目,也不能夸大项目,认为财政资金这块大蛋糕,能多争取就多争取一点。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预算,且做到专款专用,不可挪作它用。充分利用财政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正确处理好充分利用财政专项资金与学校长远发展有机结合的关系,建立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才能推动学校全面健康发展。

2.2完善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 高校应会同主管部门从专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共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立项审批、资金的拨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事后的监督。首先要建立项目的申报制度,高校要建立严格的项目申报审批制度,保证立项依据要充分,预算编制要科学,绩效目标要合理,申报的财政专项资金要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包括财政到位资金和学校配套资金使用要规范,做到专款专用,如需政府采购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实行政府采购。最后要健全专项资金的监督机制。包括对专项资金立项的审计,对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审计,对专项资金执行的审计。

2.3实现绩效评价,加强财政监督

财政部门要逐步推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专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一起成为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又反馈、反馈的结果要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同时,财政要加强监督,首先是绩效目标的审核,不符合目标的要进行调整,对于符合要求的才可以进入下一流程;其次是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及时掌握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项目实施进程和资金支出进度;最后是重视绩效评价,组织专家对重点项目或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要抓好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3 结语

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有利于高校充分利用财政资金,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必然趋势,所以高校应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强化审计监督,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其最大效益。

[1]杜古军,资园.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0,7:185-186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财政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

一、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为完成其特定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由财政、教育等部门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拨付的专项资金,具有特定的资金用途,专款专用。2006年开展至今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高职院校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国家骨干校”、“省级示范校”等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在预算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例如,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与科研改革、人才培养、绩效奖补等专项经费补助,对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发展重点,实现战略目标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为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进一步切实加强财政教育经费管理,优化教育投入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3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其主题就是“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就是要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这不仅需要强化外部监管,更需要健全高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

二、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1)管理体制不完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都有明确限制,一般都是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对专业建设的教学业务及人才引进与师资建设等“软支出”比例太小。为了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学校也只能按照规定的类别申报,不顾及此项目计划是否与学校发展规划相一致,大大削弱了专项资金的效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主要还是以行政为主导,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缺少从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的全方位内控机制,教职工也不了解学校管理,没有全员参与监管的控制环境。

(2)资金预算编制不合理。学校在申报项目时,编制的预算不能准确地反映完成项目建设所必需的资金量。第一,项目负责的多数是教务处及各院(系),他们对经费预算不够重视,不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只为争取到资金,对预算应付了事,“重立项,轻预算”。第二,学校在申报经费时,各业务部门都只从部门利益出发,如实训室,同样是钢琴教学实训室,不同院(系)都要求单独配备,不考虑教学资源的统筹使用,一味追求高性能,不符合教学实际需要,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第三,项目申报部门和业务部门缺乏信息交流,财务事先不了解项目信息,没能进行预算的科学分析,导致预算缺乏论证,编制松弛、不合理。

(3)资金使用效益不佳、管控不严。由于专项资金多数在年中申报,等收到财政批复一般在下半年,这时学校才能启动相关工作,有购置设备的,受到政府采购程序的影响,常常会形成年终专项资金结余。有的理论性课题研究的经费,到项目结题了资金都没使用,有些仪器、设备购置时市场情况、技术情况或学校发展需求发生变化,但是专项资金用途又不可随意更改,只能按照计划进行,最终购买的设备已不完全适应需要,没能发挥专项资金最大的效用。学校只注重多争取到项目资金,面对经费使用情况和效果较少关注,对专项经费的性质认识不清,对财经法规等管理制度认识不足,开支的项目上随意支配,不按预算执行。例如,示范性专业建设经费,有的部门想用于支付教师的加班补贴、“三公经费”或者虚列讲座费、劳务费等账目套取资金。

(4)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与绩效评价。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注重于学校教师素质、教学投入、实训室建设的规模、专业建设成果等,没有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按预算进度及其绩效评价的考核指标,评价指标与评分上还存在很多主观性,不可量化,不便于效益评价。例如,实训室建设方面,只考核投入指标、建设面积与设备数量,没有评价使用率和产出价值,也使得学校“重项目、轻管理”。学校内部或监察部门,往往由于独立性或专业人员不足等限制因素,也不能起到应用的监督作用。

三、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1)完善政府和学校管理体制。政府应该从经济发展形势与教育发展规划出发,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贯彻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落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统筹专项资金的项目,将专项资金按定额补助的方式拨给学校,给予学校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学校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安排使用。改善财务管理权力设置体系,建立专项资金从预算――使用――结算――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为管理部门,建立专项资金管理经济责任制,学校法人承担领导责任、教务处、财务处、院(系)、资产处及项目负责人等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对项目预算的及时执行负责。

(2)深化预算改革。预算管理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前提。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工作,要将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结合部门预算改革要求,中央提前谋划确定专项项目补助时,在编制预算的同期通知财政部门与学校,可将专项资金编入预算项目库,提高预算完整性,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在申请资金前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地进行经济论证及可行性、效益性的评估,促进预算编制与发展目标契合,使经费监督前移,抑制预算松弛偏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资金到位后,项目部门、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控制经费支出,利用财务信息平台实时反映预算执行信息,加强事中跟踪监控,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

(3)加强专项资金核算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演变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按管理层次建立健全学校各级人员经济责任制,各校要根据国家经费管理、会计法规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日常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开展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管理专岗,对专项资金单独核算,准确、规范地审核开支情况,内审部门对大额支出进行跟踪检查,采购及基建的执行招投标规定程序,做到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在经济工作中既按规定行使权利,又必须按规定履行责任,从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统一,预算的精细化要求,到各类资金使用的有章可循,再到审批和报账的规范化处理,最终体现于管理效果。

(4)落实监督与绩效管理政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高职院校要通过数字化校园、云会计平台建设,强化财务信息公开,从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再到各项目预算、收支明细及决算信息。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用好管好办学经费,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绩效评价,推进专项资金规范化、科学化使用,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进一步优化绩效管理,根据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点设定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预算编制与执行、实训设备投入与使用效益、教师培训与成果实现率等主要项目,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各高职院校也结合自身发展规划稳步推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与部门年度考核相结合,促进资金规范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龙英,韩光宇.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1).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4

[关键词]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项目预算

[DOI]10.13939/ki.zgsc.2016.01.186

为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遴选确定了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分三批开展项目建设工作。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由中央、地方和项目院校共同承担,同时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规范合理使用。作为项目建设院校只有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才能保证骨干高职院校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

1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的特点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是项目院校为完成财政部、教育部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建设任务,实现预期建设目标的专用资金,有建设时间的限制和专门的管理和验收要求,具有以下的特点。

1.1 资金来源多元性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行业企业投入和院校自筹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一次确定、三年到位,逐年考核,适时调整;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地方财政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项目建设资金;行业企业投入资金主要是与项目建设院校有深度合作关系的行业企业投入的现金或设备;院校自筹资金是院校自有资金(如对外培训收入、学杂费收入等)。

1.2 资金用途和范围指定性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重点专业群及其他方面。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实训设备购置部分的经费一般不超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50%;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部分的经费一般不超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 15%,其中1/3可用于聘用兼职教师。地方财政和项目院校必须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其中用于聘用兼职教师的经费原则上不低于中央专项资金。

1.3 资金投入数额较大性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从启动到教育部、财政部最后验收,时间超过3年,每所建设院校投入的总资金(含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行业企业投入和院校自筹资金)最少的在5000万元左右,最多的已经超过1个亿。

1.4 资金核算独立性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支付,纳入项目建设院校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并设置单独账簿进行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项目建设院校负责对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专项资金当年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2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前期申报方案和任务书时,有些院校项目由于论证不够充分细致,统筹规划不够全面科学,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往往导致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使用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项目绩效目标考核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项目预算不够科学合理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主要是从改革成绩突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中进行遴选。各个院校在申报骨干校项目建设方案时,比较注重项目建设的整体规划,对项目大项从建设内容和资金来源都进行总体较为合理的安排,为了项目能够申报成功,项目总体预算都做得很“漂亮”,项目资金来源既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配套,又有行企投入和院校自筹资金,有的院校将行企投入和院校自筹资金预算做得很大,这样显得项目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但是项目一旦获批,为后期项目建设筹措资金带来较大的困难。从具体子项目预算来看,有些项目预算不够精细,缺少可靠的依据和合理的预算方法,只凭以往经验进行估算,既没有财务数据作依据,也没有经过行企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不够充分。项目预算不科学,导致资金执行时,有些项目资金结余较多,需要想办法把钱花出去,有些项目资金预算不足,难以完成建设任务,只能挤占其他子项目资金。

2.2 项目资金支出不够规范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后,从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申报到获批,往往需要经过半年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近1年时间,这样无形中就缩短了建设周期,有些院校不敢贸然进行项目前期建设,造成项目建设前期投入少,后期投入多,甚至可能出现突击花钱现象。由于建设期相对缩短,这样就可能发生有些实验实训设备购置方案还没有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或者实际情况与当初项目申报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为了验收时符合资金执行进度要求,而购置了大量性能指标不符合实验与实训需要的设备和仪器,导致资金严重浪费。另外如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软性”支出,花钱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当初项目预算时不够合理,预算指标过大,就有可能出现将项目之外的日常经费开支用在项目上报销。更有甚者,会用一些虚假的合法票据来套取项目资金。

2.3 资金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资金金额较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项目资金需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尽管每所项目建设院校都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院校自身实际,制定各院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预算、支出和决算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但是有些院校没有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这样在实际执行中不便于操作,容易出现资金监管不到位。骨干校项目建设预算执行时,有些院校财务监督更多的只是事中审核,而事前和事后环节的监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骨干校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把控,财务审核往往只能进行合法性审核,而对真实性难以认定,这样容易出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此外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相对弱化,不能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全程监督控制作用。

2.4 资金绩效考核不够到位

从总体上讲,通过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各项目建设院校在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均会取得不同程度的建设成效。但是由于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来源多元性,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指标较难量化,缺乏完整健全的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难以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对项目资金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影响难以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

3 加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3.1 充分调研论证,细化项目预算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很强,必须做好前期统筹规划工作,完善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和决策机制,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效益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合理安排资金预算,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项目建设院校首先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制定和重点规划项目指南;其次组织重点规划项目的专家评审和遴选工作,确定重点规划项目建设计划;最后根据教育部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安排专项资金年度计划,科学编制项目建设年度预算,确定各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额度,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骨干校项目建设具体组织实施时,应以建设任务书的验收要点为依据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确定所有末级子项目建设任务,并按资金来源制定四级编码方案,确保各子项目建设资金支出的唯一性。每个项目组要按月上报各子项目月度支出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各子项目的预算整体规划学院总支出预算,合理有效的安排资金。

3.2 严格审批程序,规范经费支出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资金实行项目负责制,分项管理,责任到人,对每笔资金的使用都应当符合项目建设方案的要求,保证资金的使用计划经过详细论证,并经骨干校项目建设办公室批准后才能执行。为严格区分日常经费和专项资金支出,项目院校应制作项目资金专用审批单、借款单和报销单,项目资金使用实行自下而上的逐级审批制度。财务部门应配备专职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的审核,确保专项资金规范合理使用。对骨干校项目建设资金应建立单独账套,实行专账管理。在专账中,按照子项目建设内容设置明细账核算建设期间发生的各项支出,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通过专用账套中设置的预算预警功能,随时掌握项目资金的执行进度和使用情况。

3.3 完善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监督

为加强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项目院校应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规,结合院校自身实际,制订骨干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完善项目院校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采购工作与招标管理办法等内部控制制度,使项目建设有章可循,做到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项目院校应成立由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建设经费专项组,全面负责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和年度执行计划的制定,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关键点进行管理和监督,做到事前评审、事中跟踪审计、事后绩效评估,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4 加强绩效评价,提高管理水平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资金绩效评价是对资金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衡量,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方式。做好绩效评价首先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要考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因素,绩效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通用和专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其次是要建立绩效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确定要以各部门、各类项目的历史数据作为测算基本依据,同时考虑同类部门的支出水平,测算出能够反映同类资金使用状况和效益状况的整体水平,作为标准值来衡量资金支出的效益;最后是要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项目院校要研究和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方向、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等方面挂钩,真正做到对资金使用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考核机制,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既定的项目建设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宏.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和绩效考核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3(8).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5

第一条为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中央财政设立“质量工程”专项资金。

第二条为加强“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4号),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

第四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为: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绩效考评。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五条教育部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提出经费安排建议方案,财政部审核批准经费额度,分项目下达年度预算。

第六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按照项目实施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划拨。专项项目资金一次确定,采取一次拨付或分年度拨付两种形式。

第七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需按程序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

第八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应确保按期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对年度预算未完成部分,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如两年内未执行完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三章支出管理

第九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包括业务费、设备购置费、维修费、人才培养费等,主要用于支持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是指开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制定指导性专业规范、进行专业认证与评估试点、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

(二)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是指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审定和支持出版本专科新教材、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和数字化改造、建设国家教学考试课程网络考试系统和试题库等。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指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竞赛活动中,用于设备购置与维修改造,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试验实验、组织竞赛活动等。

(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指项目学校用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聘请专家、奖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

(五)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是指研究制定评估质量标准和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开展评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中,用于设备与软件购置、数据采集、评审验收、成果出版等。

(六)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是指在开展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中,受援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等。

第十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中设立项目管理经费,用于“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必要的开支,主要包括项目审核、论证、评估、验收和其他相关工作支出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费用。

项目管理费由“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年度预算建议数,经财政部审定后在年度“质量工程”专项经费预算中安排。

第十一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的开支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

第十二条凡应实施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单件(套)设备与软件购置费用超过200万元(含200万元)的,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第十三条凡使用“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项目单位资产统一管理,合理使用。

第十四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土建、各种罚款、还贷、捐赠赞助、对外投资以及与“质量工程”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四章决算管理

第十五条年度终了,项目单位应将“质量工程”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纳入年度单位决算,统一编报。

第十六条按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中央部门所属学校项目决算由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送财政部,由财政部审批。地方所属学校项目决算由省级教育厅(局)汇总后报送省级财政厅(局),由省级财政厅(局)审批。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十七条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的规定,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可根据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评估。专项财务检查和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按进度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项目单位应保证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并建立健全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学校财务、教学管理部门等按职责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项目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条对“质量工程”项目实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以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的建设任务书或相关文件为依据。

第六章附则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6

关键词:示范建设;专项资金;会计核算;高职院校

现在很多高校在资金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诸多的风险,同样,在高职院校中,示范建设专项资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示范建设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尤为重要,其能够让账本设置以及报表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核算的精准度,需要对专项资金进行体系上的优化以及完善。

一、高职院校当前财政专项资金与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随着各级财政逐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高职院校的资金结构和规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职院校预算中专项资金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专项资金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因为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长及个别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而导致出现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个别高职院校缺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高校的专项资金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和来源,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必须要有能与之相配套的专项资金使用细则和管理办法,以此保证专项资金能被正确合理的使用。依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可以将高职示范建设专项资金分为几个不同的用途,例如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经费、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科研经费等等。这些用途不同的专项资金不但需要有配套的管理办法和使用细则,对于专项资金的核算也应当有所区别。(2)部分高职院校对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态度弱化。各高职院校往往会以专项资金最大化作为目标,重视前期申请而弱化后期管理。高职示范建设专项资金不仅作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同时也作用于师资建设、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和专业建设等,涉及部门多,有些高职院校为了使专项资金能被平衡使用,并且避免部门间利益争斗或简化管理流程,采用了给各个部门平均分配资金的原则,这种做法违背了国家对专项资金拨款的初衷,只是暂时平复了各部门间的利益争斗,减轻工作量,弱化了对专项资金的管理。(3)专项资金会计审核仍需完善。对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示范建设专项资金核算进行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财务通常只侧重于经费开支的合法合规性控制,只有极少部分的高职院校关注经费开支的合理性分析,经费使用效益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应该引起重视和纠正。高校不应该只停留在依照国家规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统一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结合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在制度基础上细化会计核算,进行分项核算,专款专账,并按项目提供会计报表,以便对专项资金进行分类分项的分析评价。

二、示范建设专项资金统计表的使用形式

为了能够让专项资金的支出以及收入更加清楚,在信息的录入以及统计方面,表格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决定数据录入的效率以及整体分析的直观度。上表在数据统计上对预算数以及累计使用数进行全面的统计,同时,按专业结构对示范建设专项资金进行划分,让专项资金更加清楚,账目更为明细,可以清楚的看到该校示范建设专项资金各专业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要结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对示范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下表为某高职院校专项资金使用统计项目表的基础格式。

三、优化高职院校示范建设专项资金会计核算的策略

1.优化财务管理环境,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促进办学水平提升。近年来,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逐渐向精细管理型的方向转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财务部门完成日常资金筹集计划、会计核算、数据统计、档案保管等等繁杂的工作,还是一个需要财务部门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合作的系统工程。于是,积极优化财务管理环境、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使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能良好适应高职院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已经成为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和谐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与之建立一个完整畅通的信息交流网络,努力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相互理解、积极互动,让利益相关者详细了解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参与具体的资金管理活动,才能使财务管理的影响范围不断拓宽、财务管理过程更规范透明的同时,推动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可见,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典型组织,应当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优化财务管理环境,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以适应现代高校治理对财务管理的高要求。

2.加快推进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的职责不仅是记录和反映,还要发挥信息提供、风险管理、信息分析、效益评价、趋势预测、精细管理等职能。2014年10月,财政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管理会计的目标为“通过提供有用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职能,支撑相关决策,强化和完善管理控制,促进业务协同,以实现单位战略”。管理会计理念的提出,要求院校财务人员要积极的落实,并参与到各个活动之中,从而提升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

3.以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为依据建立考核问责机制。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是对资金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衡量,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方面的评价。绩效评价要求高等学校在资金管理中优先安排支出的同时避免支出的浪费与分配不均问题,注重资金使用后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在专项资金的验收和问效中应关注社会对项目的客观反映,接受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家长和新闻媒体等对项目的评价和认可程度。各级管理部门应结合建设项目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方向、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等方面挂钩。在建立考核依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示范建设专项资金的整体评价,从而达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示范建设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十分重要,是财务管理和分析决策的基础,精准的会计核算不仅能够全面提升会计核算本身的效率,同时还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财务部门要有效地规避示范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水平,让专项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得到提升。

作者:林惠云 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庆丰.公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16).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7

关键词: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有效性

引言

高校本科教学专项资金是用于支持高校本科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资金,对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所指的本科教学专项资金一般是指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根据具体项目的建设任务和完成情况拨付,要求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投入的本科教学专项资金呈逐年增长之势,包括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投入33.5亿元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很多省级财政以及高校自身也不断加强投入。资金投入的增长必将深刻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那么,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好与坏显然是重中之重。

一、评价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标准

(一)服务对象满意度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服务对象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一线教师两个层面。一方面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规定执行资金管理,实现项目运行监管;另一方面要满足学校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推动教师开展项目研究。(二)目标效益最大化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目标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一方面可以优化资金的内部分配,促进高校各项教学研究资源的开发,提高高校资金管理水平和科学研究的效率,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应重视专项资金管理产生的社会效益,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水平,使学校的各项教研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三)资金使用完成率所谓资金使用完成率是指专项资金实际支出数占资金预算数的比率,完成率越高,则表示资金的使用率较高,剩余闲置资金少。此外,从资金使用完成率的高低,还间接反映出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在项目研究进展过程中高校对专项资金支出情况的调配控制能力。

二、影响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资金管理缺乏整体统筹高校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一般存在多头领导,涉及财务处、审计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进而使得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比较严重。各部门虽制定了比较科学详细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使用细则,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统筹管理。(二)编制预算审查不严经费预算的制定,不仅要保证项目建设的有效开展,也要实现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目前,各项目经费预算在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对各种开支用途的分配比例不尽合理,比如有的项目经费集中安排用于耗材、差旅费、劳务费或购买设备等。管理人员在对经费预算的审核过程中不够细致,没有严格把握经费预算与项目研究的关联度,导致部分经费预算较笼统或与项目研究的关联度不大,造成资金浪费。(三)执行预算控制不足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在实际经费使用时,执行预算控制不足,没有按原有预算开支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更改经费的开支用途,或调配不同开支用途之间的金额比例。比如利用经费购置不在预算内的设备、家俱,或报销不应由项目经费开支的维修费、电话费、劳务酬金、差旅费等。(四)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部分项目负责人重项目经费的争取,轻项目建设的管理。有些项目利用购买的发票集中报销项目经费,而没有实际开展项目研究。部分项目在专项资金到位后,没有及时利用资金进行项目建设,甚至在项目结题时间到时都没有使用经费,造成资金使用完成率不高。(五)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包括预算、审核、报销、验收程序等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特别是很多高校尚未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没有形成全套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至于对高校专项资金的综合绩效不能做出全面的判断分析。(六)管理信息系统未更新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把控项目的研究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若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发展需要实时更新,就无法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过程监督管理不到位,而且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使得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相脱节。

三、提高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增强宏观调控管理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分工,设计一套统一的原则、制度、标准和程序,以此作为资金管理的基本规范。通过宏观调控管理,根据建设需要和长远规划,科学合理地分配专项资金,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二)加强预算审核管理强化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研究计划有机结合,根据项目研究计划的安排核定项目所需资金,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加强预算的审核力度,使得经费预算能基本反映项目的研究计划安排,满足项目开展所需要的经费保障。(三)强化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按照原有预算安排经费支出,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整理经费支出情况数据,发现支出偏离预算及时预警调整。针对符合项目研究需要确有必要调整预算的项目,及时告知项目负责人按规定程序提出申请,并由相关部门核准后备案。(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经费预算为基础,加强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对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分析项目经费实际使用的差异情况,评价预算完成效益,明确剩余经费的处置办法,提高资金使用完成率。(五)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包括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支出报账审批机制、项目结题审计制度、项目资产管理制度以及绩效管理评价机制等,实现从预算审核、报账实施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监督控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来约束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管理不留死角。(六)更新信息平台建设通过软件开发更新项目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时时对接。将项目经费的各项预算用途金额输入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设定支出比例限制和预算明细,时时把控项目经费支出情况。比如项目的设备费购置比例预先设定好,如果产生超支,则系统自动弹出提示。避免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不符的情况,达到事前预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利民,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新智慧.财经[J],2014(6),61-64.

[2]王舒、张永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3(12),208-212.

[3]刘华群.信息化建设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管理视野[J],2014(2),169-170.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8

【关键词】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 专项资金; 管理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中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中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国务院同意,“十一五期间”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对入选示范性建设院校实行经费一次确定、三年到位,项目逐年考核,适时调整。

作为第二批42所国家示范院校,如何管好用好示范建设资金是确保全面完成示范院校建设任务的重要保障,作为财务人员尤感肩负责任之重大。

一、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学校的投入逐步增大,不仅在资金规模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在资金结构上有很大的变化,专项资金在预算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转变不仅推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然而学校实行部门预算、二级管理毕竟是刚刚推行,正在探索中,由于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和财务管理不尽相同,没有相同的成熟经验可供参考,难以避免在专项资金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专项资金的观念和态度亟待转变

在专项申报过程中,以专项资金最大化为目标,积极申报专项资金,金额越大越好,等到资金批复之后,往往会由于欠缺详细规划,产生改变资金用途或违背预算使用等现象。专项资金往往是用于完成学校发展、课程建设等特定任务的,不可能做到人人有份,个别部门在下发专项经费中为了平衡部门、个人利益,吃起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人人有份,这样虽然平衡了利益之争,但却没有起到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本意。

(二)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专项经费使用细则

不同类型的专项资金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经费使用细则,这样才能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有章可循。学校的专项资金有很多不同的来源和性质,同一性质的专项资金可分为不同的大类,如课程建设经费可以根据经费来源不同分为部级课程建设、省级课程建设、校级课程建设等。即使是同一类别的专项资金也可以分为不同的项目,如实训基地建设中有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经贸实训基地建设等。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需有不同的管理制度相配套,即使性质相同的专项资金,在经费使用细则上也应有所区别,因此专项资金的增加给财务部门的核算带来了困难,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

(三)会计核算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收支科目组织会计核算,并定期地按统一规定的格式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在正常经费的支出核算中,学校财务处往往只侧重于教育经费开支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较少注重于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其职能作用相应单一,不能满足多方管理需要。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在专项资金的申报及实施过程往往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能全面满足目标绩效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防多报少批,任意扩大申报数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申请的项目资金比实际需要资金要多,这样在财政审查时,即使项目被缩减也够用。在惯性经验下,申报的项目资金一般会大于实际需用数,这样往往就能取得更多专项资金。

(二)项目预算过粗,缺乏详细的规划

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时,往往只编制粗放型的项目预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粗放型的预算,一方面可以在项目实施时获得较大的自由度,减少预算约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项目申报过程特别是课程建设等“软件”建设预算细化难度较大时,造成预算与实际使用的脱离。

(三)专项资金构成不合理

各级财政在下达专项资金时,会要求学校对该专项资金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套,这会造成专项经费挤占正常经费现象的发生,导致学校正常经费的紧张,引起学校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公用支出,严重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专项资金支出不规范

专项资金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项目必须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而专项资金的到位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将直接影响专项执行的质量。

三、解决示范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建议和思路

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职责是按预定计划筹措、分配、调度和管理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进而保证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在专项资金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项目的实施:

(一)按规定计划筹措资金

作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项目资金方案经过多方论证,资金一般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和学校自筹组成,学校经费主要靠办学收入解决。在项目批复下达时,当年的财政部门预算已下达,学校会因项目急需而临时决定改变资金用途。因此,筹措资金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财务部门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积极慎重的态度,积极筹措资金,力求优先解决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排除风险,或把风险缩小到最低限度。

(二)细化预算,合理调度资金

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以任务书的验收要点为依据对所有的建设子项目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确定了涵盖145个末级子项建设任务的四级编码方案,根据任务书的预算额度,使用专项资金经费使用登记本按期拨付专项资金。通过统一项目编码,确保了各项建设资金支出的唯一性,为准确核算提供了基础准备。

学校依据批复的任务书,组织每一子项目制订详细的建设项目任务书,并编印成册,下发各项目组和专项组,进一步明确各时期的建设进度与绩效目标。为加强示范建设项目的监控,示范项目办还与兄弟单位联合开发了建设项目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实施进度的网络化管理。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2号)为纲领,结合学校项目建设的实际,学院制定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补充规定》以及《关于示范项目建设相关经费的若干规定》,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标准及会计核算办法。制度重审项目资金必须用于与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相关的支出,不得用于项目院校偿还贷款、支付利息、捐赠赞助、对外投资、抵偿罚款等与示范院校建设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严把审核关,以制度为依据,做到项目资金使用有规可循,照章办事,严格经费管理。

(四)引入条块管理,统一审批流程

学院根据示范建设方案的特点,对专项资金确立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系统推进”管理模式,组建了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示范项目建设办公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组、师资队伍建设组、课程体系研究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资金保障组共5个专项组,负责进行项目组织实施和经费预算的管理,通过示范专业组及专项组例会制度和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示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扎实有序推进。

学院根据建设资金的特点,印制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审签单》对专项资金的审批实行“经办人―项目负责人―主管院长―项目法人”三级审批制度,并将审批流程直接印制在审签单上,有效地与学院常规经费进行分离,规定项目经办人必须凭审批后的专项资金审签单和有关原始票据到财务处报销。

(五)实施绩效预算,狠抓资金落实

通过实施项目绩效预算管理,对示范建设项目绩效进行预评价,使绩效考评涵盖资金安排和使用的全过程,在使用部门中牢固树立起了专项资金的绩效观念,规范预算资金分配,实现项目和资金安排与项目绩效挂钩,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预算支出顺利执行。

综上所述,随着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希望,也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挑战和困难。学校的专项资金管理应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结合项目的自身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保持相对的灵活性,最终目的在于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海红,张晓玲.高校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刍探[J].管理,2008(3).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9

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监管的特点

1.国家骨干校建设意义重大。

本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于2010年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成果。学院在各方多年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终于从全国1 200余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跨入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院校,跻身于全国高职院校先进行列。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实施程度和工作质量将对学院今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2.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监管任务繁杂。

(1)建设资金来源多样性。

本次建设,根据教育部教高[2010]8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及教育部教高[2007]12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学院在建设专项资金的来源上预计将包括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 500万元、省财政配套专项资金2 500万元、省国土资源厅专项资金500万元和自筹专项资金700万元,此外预计有关企业还将投入建设资金若干。面对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侧重点不一的建设要求,使得学院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较之其他专项经费更为复杂,资金监管难度加大。同时,国家骨干校建设的探索性也增加了此项专项资金监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建设资金使用阶段性。

按照国家骨干校立项建设通知,学院的骨干建设工作从今年启动,各项目建设将历时3个财政年度。期间,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项目建设资金在划拨、筹集、预算、申请、使用、核算、绩效评价等环节由于各项目参与人员在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上的差异,使项目建设不可避免地成为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增加了专项资金管理的风险。

(3)项目建设创新性。

本次国家骨干校建设是在2006年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上围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和领导能力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内容展开,项目建设具有不重复性和创新性。因此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监管需结合项目建设管理发展新动态而不断推陈出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监管工作方法是专项资金监管的特点。

二、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监管途径和方法

依照教育部、财政部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面对国家骨干校建设任务和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监管的特点,笔者在多年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特点,从加强高校专项建设资金监管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及监督制度,从源头上保障资金监管工作的全面实施。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于器”,依法监督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通过健全法律、法规的形式把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制度确定下来,才能使资金的监督、审计做到有法可依,才能顺利、全面地开展建设项目监督工作并有效地实现目标。因此,在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即将启动之际,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应遵照省委苏荣书记、省纪委尚勇书记在全省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在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定期审核稽查制度》等制度,同时结合此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和学院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暂行办法、学院纪检监察工作条例及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规定,完善现有的《学院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学院物资购置管理、监督实施办法》、《学院设备物资采购审计办法》及《学院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建设资金的监督工作逐步迈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形成用制度规范项目建设、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

2.以事前、事中、事后为关键点,全面落实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及监督工作,建立资金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1)强化建设项目事前资金预算监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学院国家骨干建设将着重围绕国土资源调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展开针对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设,为提升建设项目资金效益,学院应根据建设方案全面综合考虑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将一级建设项目分解成易于管理的若干二级建设子项目,在充分考虑项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项目估算法对完成各级项目活动所需的建设资金进行双重估算及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最后形成学院项目建设的年度资金预算和总预算。项目预算编制应充分考虑各项经济因素,摸清学院现有资源状况,真实反映项目建设需求,确保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效益性。

(2)实施建设项目事中全过程监管,强化人员责任意识。

建设项目事中全过程监管是通过定期汇总项目建设进度及有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实现。一是定期将阶段项目完成进度、项目资金使用实际数据与预算计划绩效相比,通过对比分析,确定经费是否取得预期成果,及时发现差距,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各项目按时按要求高质量完成;二是严格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规范性予以全过程监管。包括专项资金是否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专项管理,专项资金的支出审批程序是否规范,项目建设资金的预算调整是否必要、程序是否完善,涉及到项目建设重大问题决策、大额资金使用是否遵循“三重一大”要求予以集体决策,涉及到重大硬件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招投标程序予以公开招标,项目物资设备采购是否实行公开采购。在对建设项目予以过程监管的同时,学院可以通过举办学习讲座、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项目建设奖惩机制等方式加强对项目参与人员责任意识的强化,及时出台补充规定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管控,从而避免贪污、受贿、私分挪用专项资金、采购吃回扣、基建工程“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现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规避风险,确保学院党委“保安全、保质量、促发展”工作方针在国家骨干校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3)实施建设项目事后绩效评价,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为确保国家骨干校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提升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学院各项目能如期按照要求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强化事前预算管理、事中规范建设的基础上,应通过制定、实施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审核稽查制度以加强项目建设事后绩效评价。对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可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审核稽查项目资金预算和年度使用计划执行情况,各项目资金预算是否合理,计划执行是否合规,是否有赤字预算等;二是审核稽查项目执行中资金使用情况,各项支出是否按照计划经申请审批后予以执行,各项专款之间是否有挤占现象,是否分清支出用途,是否存在个人支出由单位负担情况等。通过核查审计,促使财务人员把项目建设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做到既真实又合理合法;三是审核稽查项目财务报告,在项目结束后,重点审核稽查项目收入支出表,杜绝将款项挪作他用;四是将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绩效考评内容。具体体现在是否遵守管理制度、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或私自挪借转移专项资金等行为,是否有无故不启动项目、启动缓慢或完成不及时等现象发生。

通过建设项目事后绩效评价,一方面增强项目专项资金规范使用的透明度,保证各项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同时项目执行情况和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考评结果既影响到项目责任人的升迁、晋职,也将作为该部门以后申报项目经费的重要依据,形成项目建设的绿色发展机制。

3.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10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审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45

1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绩效审计全面推进阶段,经过前一段时期的探索,对绩效审计的国际惯例和中国特色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从2012年以后,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必须进行绩效审计,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审计署对于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决心。我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尤为重视。

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审计,而绩效审计是一个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创新程度综合性进行的分析评价,所以我们可以说,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必定成为高校审计的发展趋势。很多高校的绩效审计手段非常落后,审计方法也很单一。据了解,在广西地区的22所大学,在使用审计软件使用的大学只有不到10%,而且大多数大学的审计人员思想很落后,他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甚至出现在一些人中,审计的目标仍然是在审计手工操作下进行查账找错。关于审计软件和在线服务,在线管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等信息整合的“数字校园”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就更别说与审计有关的数据收集、内控评估、管理规定、数据库巡检报告等先进技术了。传统的手工审计将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这些不足恰是目前绩效审计和本课题亟待研究解决的基本任务与研究问题。

绩效审计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在世界上的多个国际组织中或者在绩效审计方面比较发达的国家中都对绩效审计作了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绩效审计是一种技术性的工具,审计人员先经过采集、分析、评估审计证据,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审核结果将提交相关部门,并提出进行审查控制。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对高校有关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估,然后可以为负责监督或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提供建议,从而促进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也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目前,许多高校都正在开展绩效审计的探索,一些院校收获很明显的效果,但也有许多地方高校由于缺乏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而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内容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审计人员需监督并评估高校某项资金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还要考虑到专项资金投入的项目对利益相关者的公平性以及环保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而要想完成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的采取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高校绩效审计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又对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加强高校绩效审计效果的一些建议,并对我国高校专项资金审计方法提出建议和做出展望。

2高校专项资金的定义、内容及存在问题

2.1高校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容

高校专项资金是高校年度预算计划除基本支出之外的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资金,大规模建设和采购资金,科技三项费用(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资料印刷费、租赁费、差旅费、鉴定验收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和三重建设成本(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项目,课程建设费用和后勤专项资金等。高校专项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其中有政府拨款,上级拨款,自筹资金,社会各种捐赠款等。

2.2高校专项资金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专项资金来源的多元性和运用的广泛性再加上专项资金具备投入量大,占用时间长的特征从而致使专项资金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容易出现许多的问题,主要有:

(1)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总体规划。从目前来看,我国国内的许多高校对于科学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经费合理使用的详细规则是普遍缺乏的,并且对于本校专项资金的使用上也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从而导致了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随机性。

(2)专项资金的构成不合理。有些高校为了体现拨款效益,只注重专项经费的安排,忽略正常维持经费的安排。如果这样就比较容易出现公用经费被专项经费所挤占的现象,进而导致学校公用经费更加紧张。

(3)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会经常发生。一些高校用财政拨款不足,成本超支作为借口,对办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某一部分进行挤占和挪用;或将一些支出直接拨付专项资金,严重的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和结项验收,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4)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的现象会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主要原因是因为专项资金在使用时缺乏与其对应的绩效评价,没有根据,所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盲目的现象,比如说扩大支出,重复购买等。

(5)绩效评价系统是不完美的,不能有效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不能只考虑到审计监督,应该还有财务监督。如果财务高校部门只把审计专项资金支出票据合理合法作为目标,而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或业务本身的真实性却无法判别,某些资金的使用者借此机会占小便宜,把不是该项目的,自己使用的合法票据纳入该项目进行报销,这种现象就叫隐形挪用挤占专款。此外,绩效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和校内审计部门不求甚解的例行审计,也都会造成专项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大大降低。

3审计方法的定义及种类

广义上的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达成审计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狭义的审计方法,一般就是指负责审计的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过程中而运用的所有技术和手段。审计方法的运用不只是在某个审计阶段中,从审计人员制定审计的计划开始,最后出具审计意见书并且要依据法律法规做出最后的审计决定,然后还要建立审计档案,在这一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审计方法。

审计绩效可以通过采用新的审计方法来提高,所有的审计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人员都应致力于研究探索和创新应用新的审计方法,才能使审计的作用不断增强。审计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分析探讨4种审计方法,以供各高校的审计工作人员作为参考。

3.1平衡记分卡

“无法形容,就无法评估;无法评估,就无法管理。”从美国哈佛大学诺兰诺顿研究所执行长戴维诺顿研究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绩效评价体系中而来,平衡计分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团战略管理工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战略规划和公司管理等方面。平衡计分卡的目的是要保证企业的战略能够有效地执行。人们把平衡计分卡叫做企业战略管理和执行的最有效工具,我们把平衡计分卡可以应用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来。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3.2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可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主要是为了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能够将组织的战略与组织内部资源、组织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SWOT分析法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的运用如表1。

(1)通过运用各种审计调查方法,分析出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普及政策以及国家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等政策都属机会因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从而影响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属威胁因素。它们会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和专项资金绩效,这些都属于外部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又可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比如说,国家划拨财政资金来支持高校基础设施和教育平台建设,这就属于有利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属于主观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审计分析之前,要把控制和风险分析作为出发点,分析每个指标的优劣度,促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高校专项资金项目所使用的最优方案。

(2)构建SWOT矩阵,需要依据各种因素的急迫程度或者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按照大小进行排序。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更好的评估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需要优先排列那些对高校发展有重要的、紧急的、直接的影响因素,以实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3)在高校绩效审计中运用SWOT分析法有如下作用:一是绩效评价信息更加清晰简明。从目前来看,高校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投资环境和公共需求。通过SWOT分析法,制定资金资源的使用规划,并列出高校当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使原本复杂的信息清晰明了,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二是资金的投向更加科学合理。以SWOT分析法构建SWOT矩阵,有利于对项目高校目前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研究。

3.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就是把与做出决策息息相关的各种因素分解成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再此基础上再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这种方法就叫做决策分析法。AHP方法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应用如下:

(1)首先设计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层级和权重,然后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和指标体系。专项资金从投入使用到最后产出,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层次分析法把复杂问题尽量简单化,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因素,利用少量的定量信息尽可能的量化决策的思维过程,再根据这些因素的隶属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按照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来排序,建立一个由总目标、子目标、明细指标构建的层次结构模型。

(2)测试评分。从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到项目实施到项目产出再到项目结果,按照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这一路线来采用案卷研究、复核法、询问法、比较法等审计证据法,对专项资金投向的项目实施内容、目标、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等因素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指标作出评价。

(3)综合评价。根据测试的得分情况,对专项资金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针对性的建议,促进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3.4数据包络分析法

简称DEA,该方法是一种专门为了进行效益评价而建构的决策模型,主要针对单输入,单输出下工程效率概念应用到多输入、多输出的相对效率评价中,拥有无需设置权重,不需要设定输入与输出函数关系,评价结果是独立的丰富的透明的等优点,所以该方法被广泛采用。

(1)明确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指标。DEA分析指的是在内容复杂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中寻求具有价值的指标,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监督评价其效率、效益和效果。因此,评价指标尤其为关键。就高校专项资金而言,投入指标较单一,主要是用于改善高校基础设施条件或提高教学水平或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产出的指标相对较多,并且受高校类型或者专项资金项目类型的影响,就比如说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产出指标。

(2)对专项资金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细分和优化。根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对于设计的多个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对各指标进行DEA分析。

4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4.1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的选择

审计对象、审计类型、审计内容与审计目标不同,其审计方法也不同。但应注意的是,审计的各种方法之间基本没有排他性,没有排他性的意思就是审计人员可以按照审计的对象、审计的类型、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的需要,因地制宜地灵活选择与结合多种审计方法。

4.2高校绩效审计方法的运用

在运用审计方法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个高校有每个高校各自的运行规律,所以不可能存在适合于每个高校的审计方法,运用审计方法也不一定就会带来正面的效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任何该组织的方法和技术,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在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时获得的基础信息和资料是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和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说,在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时,在运用各种新兴的审计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审计方法的作用。

(3)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再者每个高校的办学特点又各不相同,审计人员在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时就应注意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审计方法,还得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包括管理学、计算机系统分析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在内的必要知识。高校内进行绩效审计既可以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投入不足和高教资源短缺这一矛盾。因此,高校绩效审计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11

【关键词】 高校; 会计核算; 特点; 注意事项

高等院校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资金、各类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中财政追加的资金,以及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等,其业务性质带有很强的财政性资金特点。高校会计属于事业单位会计的一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又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会计核算符合预算会计的特点和规定,具有很强的财政性。一方面要完整、真实地反映财政性资金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要遵守和执行财政性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具体来说,高校会计核算有如下几个特点和注意事项。

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资金的收支

国库集中收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通过采用这种支付体系,政府加强了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杜绝了资金的截留、占用和挪用等问题,提高了资金拨付和运转效率,使资金流转进一步规范化。

国库集中收付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业务分为两种: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高校不设立零余额账户,由财政部门为学校开设零余额账户,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等)。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高校开设零余额账户,由财政授权高校用款额度,高校支付资金到收款人(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等)。以资金支付为例,财政直接支付由于不开设零余额账户,核算为:借记“教育事业支出”,贷记“教育经费拨款”。财政授权支付由于开设零余额账户,核算为:借记“教育事业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此外,财政部门开设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就是通常所说的非税收入。高校非税收入包括学费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都要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上缴非税收入核算为:借记“应缴财政专户款”,贷记“银行存款”。

二、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

政府采购是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高校由于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政府通过采购制度的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通过招标采购等程序,加强资金运作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资金使用的漏洞。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高校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即采购机构)采购,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采购。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于2009年公布了《2010―2011年度自治区本级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通知》中,详细规定了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以及公开招标数额标准。

高校的采购行为凡是符合目录或限额标准的,应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进行网上申请,报自治区财政厅批准。会计核算中,可以设计固定资产采购计划表或采购申请表,由设备使用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计财处审批签字,确定是否安排政府采购和采购资金来源(是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还是自筹资金)。会计核算时根据固定资产采购计划表或采购申请表,以及财政厅政府采购的批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处理。

三、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财政部门对高校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资产配置涉及政府采购的,必须依法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采购程序,将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出售、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资产处置行为,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理。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的固定资产已经和财政部门联网,资产的变动情况日益纳入财政监管,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

高校实行预算管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每年6―7月份向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报下一年度的初步预算,12月份报送最终预算,批复后形成下一年度预算。学校根据12月批复预算制定内部控制预算,会计核算中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预算指标支出,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四、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高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收取的事业性收费(也叫非税收入),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条线管理。即事业性收入按规定应全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需要使用资金时,由财政部门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核准后,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财政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例如,在收取学费的过程中,产生的退费问题就涉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此,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非税处明确规定,收取的学费全部上缴财政专户,退费另外填申请从财政专户退回。有的高校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简化手续,省去麻烦,干脆用收支相抵后的净学费收入上缴财政专户,这是不符合规定的。一方面没有完整地反映出学费收缴退还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减少了财政专户收入,使部分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

收支两条线制度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体现在预算管理上。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经国库统筹拨付后,记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目。高校根据年初预算、追加预算和财政专户资金综合安排分配各部门各项支出,通过下预算安排资金,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指标。核算报销支出时记入“教育事业支出”科目。预算管理的这一过程,是贯彻收支两条线的过程。

例如,高校收取联合办班学费10万,上缴财政专户,从财政返回后,在财务软件项目余额设置中科目“教育事业支出”下达预算10万,然后报账支付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五、会计核算的几个注意事项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问题

根据目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校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的是“修正的收付实现制”。这说明,高校会计核算仍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对于权责发生制的运用是有严格限制的,不能随意套用、乱用权责发生制。除非是在制度中允许的情况,通常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

例如,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核算作了如下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年终因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所形成的结余资金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因此,高校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核算为:采用直接支付方式的,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进行账务处理: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贷记“教育经费拨款”科目;采用授权支付方式的,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如果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的差额,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教育经费拨款”科目。

(二)不能虚提虚列支出

企业会计核算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按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归集收入和费用,因此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多数情况不属于虚提虚列。但是,在高校会计核算中,不能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去考虑问题,否则就产生了虚提虚列行为,是不符合核算要求的。最常见的虚提虚列有以下几种:

1.专项经费的虚提虚列

由于高校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而财政性资金的要求是当年支完,预算执行不好的财政将收回资金,或者核减下年预算指标,因此,高校在会计核算中往往虚提虚列经费支出,以便完成财政安排的资金任务。这种情况往往存在于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专项资金下拨较晚,集中在下半年下达,许多高校来不及安排支出,导致大量结余的存在。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截至2010年9月,全区预算执行率为64%,大量资金集中在四季度下拨,给四季度核算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没办法只好虚列支出。

虚提虚列的会计核算表现为: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例如,某高校12月收到财政下拨中央地方共建专项资金200万,来不及支出,做会计分录为:借记“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200万”,贷记“专用基金――中央地方共建资金200万”。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按各项目名称建好项目字典后,下预算进行管理。

2.研究生经费的虚提虚列

有些高校研究生经费在管理中也存在虚提虚列现象。研究生在入学的当年,不拨研究生经费,从第二年开始拨经费,共拨两年。由研究生部核准研究生名单和经费,交财务处做会计核算处理。财务处按划拨研究生经费总额,借记“教育事业支出”,按划拨研究生经费各导师建项目码xxx;贷记“研究生经费拨款――xxx”。这样,从报表上看,研究生经费是全部支出了,但是在分项研究生经费中,资金沉淀下来,并没有支完,实质上是资金从大锅转移到了小锅里。例如,划拨2010年研究生经费总额为100万,其中,李明批研究生经费3 400元,王华批研究生经费6 800元……会计分录为:借记“教育事业支出 100万”;贷记“研究生经费拨款――李明 0.34万”,贷记“研究生经费拨款――王华 0.68万……”

研究生经费核算的合理方法是按导师建立项目账后,通过下预算的方式进行管理。

3.科研经费的虚提虚列

科研专项经费由于财政拨款下达较晚,而且本身有计划期和进度安排,所以年终会有结余。同样出于报送支出和预算执行的考虑,高校会计核算处理为,按总金额借记“科研事业支出”,按各项目名称建项目码xxx,按分项金额,贷记“科研拨款收入――xxx”。例如,财政拨应用技术开发科研经费80万,其中,稀土课题50万,采矿课题30万,会计分录为:借记“科研事业支出80万”;贷记“科研拨款收入――稀土课题50万”,贷记“科研拨款收入――采矿课题30万”。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按各项目名称建好项目字典后,下预算进行管理。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

很多高校对于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采用如下会计分录核算:按购入固定资产发票总价,借记“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按第一期付款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其余暂存贷记“应付及暂存款”。例如:协议购买固定资产价款30万,分三期平均支付。在支付第一期款项时供应商提供固定资产。会计分录为:借记“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30万”,按第一期付款金额,贷记“银行存款10万”,其余暂存贷记“应付及暂存款20万”。这种核算方法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基础,是不符合收付实现制核算要求的。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支付第一期款项时,借记“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 10万”,贷记“银行存款 10万”。同时,借记“固定资产30万”;贷记“固定基金10万”,贷记“应付及暂存款 20万”。支付第二期和第三期款项时,借记“应付及暂存款 10万”,贷记“银行存款 10万”。同时,借记“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 10万”,贷记“固定基金 10万”。

(四)回收款的处理

高校存在大量的垫资回收款,主要表现为回收抵垫水电费,回收实体工资,回收自供暖气取暖费,回收校园网网费等。很多高校日常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付及暂存款”;年终处理为:借记“应付及暂存款”,贷记“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这样核算对当年回收款和历年回收款不加区分,是违反高校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的。相关规定对调整事项的规定为:调整以前年度会计事项时调整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而当年调整事项如存在相同支出时,调减支出即可。例如:回收实体工资20万,其中,10万为回收上年工资,10万为回收当年工资。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 20万”,借记“教育事业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工资-10万”;贷记“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10万”。

六、专项经费的管理

高校财政拨款分为年初预算拨款和追加预算拨款,按照经济用途分为基本支出拨款和项目支出拨款。项目支出拨款就是这里所说的专项经费。基本支出拨款年末转入事业结余,分配后转入事业基金。而项目支出拨款都是专项经费,是“戴帽”下来的,专款专用,不能改变用途,挪作他用。前面说过很多高校采用虚提虚列的方法,是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定的。对于专项经费应该专项编项目码,一个专项一个项目编码,通过下预算的方式管理。核算时通过“教育事业支出”科目,支多少列多少,年终结余自动结转下年。如结余返还国库的,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核算规定进行处理。

总之,高校由于使用财政性资金,其会计核算特点与其他行业有很大不同,在核算中一定要注意这些特点和区别,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1998:10-30.

[2] 财政部.财会便[2009]62号.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S].2009:9-15.

[3] 全国人大(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S].1995:1-3.

[4] 全国人大(第6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S].2002:1-7.

[5]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2010-2011年度自治区本级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通知[S].2009:1-12.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12

【关键词】 绩效审计; 专项资金; 广西高校;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4-0121-04

自从200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和《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审计署,2008)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10多年以来,我国审计教务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与时俱进,加大了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实验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必要的实证研究及其成果。为此,本文试图以广西高校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经验证据为例,探索文章作者前期研究成果中所构建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适用和可操作性,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实践探析,以期为丰富和创新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绩效审计的项目概况

(一)项目简况

“广西高校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经费”项目是广西财政厅和广西教育厅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同意实施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过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和项目高校配套资金,把现有学科水平及办学整体条件基础较好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作为广西2008―2015年新增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作为广西2008―2015年新增硕士学位的立项建设单位。旨意通过几年的投入与建设,四所高校达到国家《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条件》的要求,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终期验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该项目是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和广西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迫切需要,得到了广西党委、人民政府和项目高校的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二)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执行情况

在材料审核和现场核实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复核法等审计取证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广西高校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经费”2012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主要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形成绩效审计评价结论①。

1.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2012年新增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2 101.58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项目专项资金6 400万元,项目高校自筹配套资金15 701.58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2012年新增博士、硕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经费总支出18 971.57万元,支出进度为85.84%。其中,财政专项资金支出6 397万元,支出进度接近100%。项目高校紧密围绕学位点建设的核心、关键内容,确保专项资金投入向立项建设学科集聚,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科学论证,做好专项经费的统筹调配,确保向高层次、高级别学科建设方向集中;增强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实现仪器设备的集成、共享,避免仪器设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优化资源配置和资金安排结构,专项经费支出中,仪器设备、图书设备等硬件建设支出比例超过70%,学术交流、师资队伍建设等软件建设支出比例小于3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项目高校建立健全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开支论证充分,资金拨付程序完备、手续严格,符合项目资金管理规定。

2.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组织情况:项目高校高度重视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专门成立管理工作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决策。项目实施中所需硬件设备的采购由各项目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负责,且大型采购设备须提交采购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再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招标采购及验收,增强了设备采购的科学性、可行性,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项目管理情况:一是组织领导机构健全。项目高校成立了以高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绩效管理组织机构,负责组织领导高校绩效管理工作;建立项目绩效责任机制,将绩效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加强项目实施监控,加快预算执行。二是目标任务明确,监管措施到位。项目高校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对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分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针对项目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负责整体协调与宏观管理,项目点建设学院负责管理工作落实,监督小组及时对工作进展进行督查,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有效监控,及时查找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三是自治区学位委员会、财政厅、教育厅也加大对项目组织实施的监督监控,按季度组织对项目绩效目标的监控,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及时整改,确保了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