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

时间:2022-07-13 10:50:16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浅析

摘要: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工作是高校开展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财务预算执行和管理工作的水平,才能更好的促使高校资金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高校预算 监督 责任 收支

一、完善高校预算执行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预算执行管理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

财务预算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是进行具体财务活动的依据和保障。就实际意义来讲,高校的预算执行管理工作能够占据到其财务工作的主导位置,缺乏必要的预算管理体系,将直接导致具体工作执行的不顺畅,进而使得高校内部财务工作混乱,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

随着近年来,教育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扩并改步伐逐步加快,各类高等院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高校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目前高校经费的来源已由之前较为单一的财政拨款逐渐转换为多种渠道并行的资金收入体系。高校已渐渐摆脱之前经费紧张的困境,随着收支两条主线总量的增加,高校经费收支矛盾却越发突出。因此,强化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将是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合理控制财务风险的必要选择。

二、高校预算执行管理需突出的重点问题

(一)明确审批权限 严格落实审签制度

在现行的高校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工作基本上都是由财务主管部门和校领导进行研究和确定的,其他部门参与性不强,因此总体的透明度不高。同样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也是落实三级审签制度的,但在日常的审签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权限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导致了一些不规范问题乃至于腐败现象的出现,使得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针对性较差,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提升高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要从明确审批权限开展,对现有的审批制度进行再补充、再完善,将审批权明确到岗位,将责任落实到实处。财务部门要当好预算执行的“保护神”,对审签手续不全的票据坚决予以回退,对未经办公会表决同意的支出,要暂缓支出。

(二)规范二级单位资金支出

高校的财务体系中往往包括了一级预算和二级预算,一级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一般情况下都能做到规范和透明,而二级单位的预算则存在了一些细节问题。在二级预算的支出中,存在着资金使用不规范、财务手续不全、监督、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二级单位的部门领导和财务人员较为缺乏理财观念,对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着较大随意性,不能严格落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这样也就在无形之中使资金被浪费,导致资金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如何更为有效的规范二级单位资金支出,历来都是高校预算执行和管理工作的重点。两方面的工作应该是必须要做好的,一方面,就是要建立起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的检查、互查机制,使二级预算资金的收支在透明和规范的体系下运行。另一方面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二级预算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使具体财务行为有据可依。

(三)细化预算管理责任 将奖惩落实到位

良好的奖惩机制是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保障。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要将细化预算管理责任作为开展此项工作的基础,责权不明确,就存在打击职工积极性的可能性。进一步开展绩效考核、平时考核将考核与职位晋升、职称考评相结合,才能将财务预算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使相关人员认识到财务预算执行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更好的落实责任,提升工作效能。

(四)明确专款管理 避免资金浪费

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专款的执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有效提升专款的使用效率,将避免资金的浪费,使资金使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在高校的预算资金中,存在着校区改扩建等一部分专款支出,这部分资金的监管难度往往要大于日常支出。明确专款的管理职责,将是有效对专款进行管理的基础,只有能够将专款的管理不断细化,使每一笔支出都能够做到手续齐全,才能使整个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和管理工作上水平,使每一分资金都能落实到位。

三、创新观念 提升预算执行管理的水平

观念决定效果,创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观念是提升预算资金执行、管理水平的思想保障。现阶段一些高校主管领导及财务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主体观念较为落后,缺少在预算工作上的创新意识,使得具体工作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预算执行管理的整体水平。在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和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政策、制度的学习,将一些新型的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应用到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中,使预算更加合理,避免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

创新观念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在执行中坚持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就能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落实合理支出、量入而出的原则就可以抵制一些不正之风,使突击花钱、巧设名目套取资金等问题得到遏制,提升高校预算资金管理水平。

四、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监督、监管是对预算资金的一种保护,预算的执行过程是监督的重点,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将能够达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目前高校的资金执行已经不再是之前简单的收支两条线了,收入和支出都变得更加的复杂。尤其是支出这一部分,缺乏有效的监督将使资金的流向出现偏差,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一方面要采取制度监督的方式,通过完善的制度,提升监督的效果。另一方面要落实监督责任,使监督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一笔资金的行使都有据可查。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学校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日常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各项业务和发展。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高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它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报告。现就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加以论述。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分工不明确

美国高校普遍设有专门负责管理学校预算性资源的独立于财务处之外的预算办公室,由校长直接负责,由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预算管理机构。与美国相比,中国部分高校预算管理相关机构不健全,有的虽设有预算管理委员会,但发挥作用不大,主要由财务部门既负责预算编制,又负责预算执行和监督,其他部门参与少,缺乏透明性和全面性,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高校预算管理目标一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二是协调高校经营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完成高校的总体目标。三是加强高校财务控制。四是财务预算为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提供依据,促使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很多高校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常常是根据经验做预算,对学校的长期规划和整体发展不了解,目标不明确。

3.成本核算意识淡薄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2013年执行后,强调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但因高校多是以财政拨款为主,所以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够,重投入,轻产出现象较严重。

4.预算编制不科学

(1)前期调研少,对各院系具体业务不了解,与学校发展脱钩,编制预算时缺少科学的论证和量化指标,缺乏全面性。项目预算编制时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购置的设备往往浪费较多,使用较少,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预算编制多采用增量预算法,即以上年实际支出为基数,增加相关的变动因素,编制下年的预算计划。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不是十分科学和规范,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发生有较大差异。这种方法不是以各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定预算,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有做到以收定支、统筹兼顾的原则,使得预算缺乏了它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5.预算执行不力

高校年底结余较多已成公众关注的问题,是拨款太多,还是执行不力,各有说词。依多年的财务经验来看,两者都有,后者是主要原因。以北京教委统计数据为例,教育投入远高于外地高校,年终结余经常达十几亿,结余的原因一是有些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执行时难以执行,调整程序复杂;二是有些学校上半年不着急,下半年才督促进度,以致年底达不到进度要求;三是下半年追加经费较多,时间紧,来不及执行。

6.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近几年主管部门加强了对高校项目经费的绩效考核,但对基本经费的考核还很少。大多数学校对基本经费的执行并无考核,有的即使有考核,但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已经成为影响高校预算目标无法很好实现的重要原因。

7.预算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近几年,财政改革力度较大,先后进行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直接支付,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这些改革使高校内外部理财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高校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有些老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很快接受新事物,新来的经验不够,所以提高预算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预算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完善预算管理机构设置,分工明确

健全预算管理机构的第一步是建立独立于财务处的预算管理办公室,由校领导、财务处、资产处及各部门代表组成。主要负责汇总学校各单位上交的预算建议,经过初步审核后编制预算草案;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各单位提供财经法规政策的咨询;规范学校财务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过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支持学校行使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职能。财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具体实施预算,同时负责学校财政收入的分析、收集和管理。预算监督除学生和教职工外,还有内部监督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完成。分工明确的机构设置有利于执行预算过部各单位权力的相互制衡。

2.提高成本核算和全局观念

在预算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科研运行成本,全面考虑学校的现状、发展和规划,综合考虑平衡各方面资金需求,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根据运行成本确定资金预算分配基数,怎样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怎样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更好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服务。同时应该探讨成本核算相关问题,引进固定资产折旧,建立相关的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制度规范,做到真正的成本核算。

3.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改变以往增量预算法为零基预算法,同时引进绩效预算方法,弥补零基预算的不足。基本经费人员经费预算按人数测算,公用经费按定额测算,项目经费按项目管理。校内部门提出部门项目建设目标和预算规划,预算管理部门形成部门约束性预算,按照项目管理要求进行预算控制和调整,并根据项目绩效评估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奖惩。该模式能促使资源配置机制转变,实现“目标—投入—产出—效果—新目标”的良性循环,促进高校服务能力的提升。

4.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监督机制,保证预算有效执行

不仅从预算编制环节引入绩效概念,在执行过程中和执行后都要重视绩效的考核,这样预算才能更好的执行。现阶段上级部门和学校都比较重视项目经费的绩效考核,但对基本经费的绩效考核比较少。部门预算执行得好坏无奖励也无处罚,所以随意性大。可以通过预算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对所有经费进行监督考核,对合理开支、节约经费、执行情况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并在下年经费分配中体现出来,对单位负责人的考核中引进经费使用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其合理使用经费的积极性。

三、结论

高校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预算管理中。建立良好的预算管理管理机构和约束机制才能有效的保障预算编制和有效执行,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保证高校发展又快又好。

作者简介:孙彩英(1971—),女,黑龙江人,高级会计师,现供职于北京印刷学院,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面工作和研究。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摘要: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益加快,推动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断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高校校园网软硬件平台不断升级和完善的情况下,为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有利于整合高校财务、业务和管理信息流,构建高效的预算编制和控制体系,而且还有利于实现项目预算的动态管理,强化对项目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控。本文对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 数字化校园 财务预算管理

一、数字化校园环境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传输、存储、应用,并使这些数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新时期,数字化校园环境为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执行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资源的存量和使用情况能够实现数字化处理,为财务预算的编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实时反映,有利于高校各部门领导对项目预算实施动态管理;其次,数字化校园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和高度共享,将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中重视预算事后控制转变为重视事前、事中控制。通过校园网络使学校的各项业务活动均处于预算控制体系中,有利于强化资金管理,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再次,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可依托数字化校园环境建构决策支持体系,改善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孤岛、财务信息滞后等问题,在充分整合高校业务流、财务流、管理信息流的基础上,为财务决策提供充足的财务信息资源,从而有利于确保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策略

(一)建立预算管理新机制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数字化校园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当尽快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严格执行预算的资金管理新机制。首先,高校不但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预算意识,而且还应不断提高对预算编制部门重要性的认识,并借助预算管理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其次,应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对预算实施全周期的动态管理,掌控好各责任主体的工作业绩和效率,同时还应加强信息反馈,借此来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为下一阶段的预算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可行的预算目标。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要充分利用资源存量和使用状况数字化的优势,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此,高校在制定年度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调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出各个部门及相关项目在年度内的物资增加预算。具体可从零基预算和项目预算这两个方面着手。其一,零基预算。其是以零作为基底,并从实际需求和可能的角度出发,对各类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金额大小进行逐项审议。通过零基预算不但能够在年初对下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而且还能使高校现有的资源与下一年度准备投入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并按照新的规划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其二,项目预算。这是目前高校财务预算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数字化校园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从购建前的申请、可行性论证到购建和使用以及产生效益这几个方面全都实现了数字化,使得管理者能够从中获得下一阶段各项业务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及由此产生的效益,这样便可以此为据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这不仅是下一阶段预算编制的重要前提,也是预算能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三)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监督

数字化校园的实现为预算的审批和执行工作提供了公开、透明的监督。为此,可借助这一环境来防止人为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制造障碍的情况发生,并遵循先预算、后开支的原则,严格执行先审后支、先批后付的程序,以此来杜绝各类不良的现象发生,如乱收乱报、非正常支出扥等。首先,应按照各个费用项目的金额及性质,分别采用以年为单位和以月为单位的资金控制方式,无预算的开支坚决不予入账;其次,应当认真做好预算指标的衔接和对账工作以及年度的财务状态分析,并借助网上公示的方式,将经费的收支明细和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公示到网上,同时对全年财务预、决算情况进行及时公布,并接受群众监督;再次,应加大预算执行的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定期考核监督制度,并在当月月末对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年末时应摸清各单位资金结余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对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以确保预算执行落实到位。

(四)构建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应当对业务、财务及管理这三大信息流进行整合,并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数据仓库,这样能够使财务智能决策支持获得有效的资源支持。首先,在建立数据仓库的过程中,应以满足决策支持对数据的要求为前提,通过对校园内各种数据的统一组织、存储和权限管理,形成全面、完整的数据仓库。在数据仓库中,由于财务数据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应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数据的特点,对数据结构进行设计和定义,给出由源数据向仓库进行复制时的清理和增强规则;其次,应建立决策支持数据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建立,能够对各种业务活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测算,基本可以消除各类偶然因素的影响。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资金筹集渠道日趋多元化、资金管理也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等等,应从资金管理源头即预算管理入手。本文就此分析了预算管理的必要性、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财政拨款的不足已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高校在想方设法地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的同时,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是关键。其中贯穿于高校全部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怎样做好预算管理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因此,加强高校预算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对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预算管理一是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体现战略目标。运用预算管理,合理分配资源,尽可能的将高校的预算资金配置于需求最强烈的项目上,通过调控预算资金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项目,有效维护高校的正常运转;二是适当控制财务风险。现阶段高校普遍依靠高额贷款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加强预算管理,可以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据以对支出和负债总量实施控制,可限制各部门过高的支出期望,树立勤俭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对促进高校稳定、协调和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高校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校内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预算的编制实际上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人员参与。各个学院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预算编制人员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难以对学校预算编制提出切实可靠的依据,使得预算编制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难以据此对各项费用支出加以有效控制,造成财务目标与财务预算的严重脱节。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各高校预算管理常常采用“基数+增长”即增量预算法以及经验加估计的方法来进行编制,这种编制方法是按年度编制,以上年度的支出数为基数,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基本上没有考虑或少有考虑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在编制预算时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如此下去,预算数与实际支出情况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严重虚报的情况,造成资金配置不合理。

3.预算执行刚性不强,预算约束力软化

目前许多高校的预算管理仍只注重预算的制定和下达,但是在下达后,却未能对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有效地实施监控、跟踪和指标考核,执行中随意调整、追加的现象严重,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起不到刚性和权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没有细化,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上,屡屡出现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甚至虚列支出的情况,违反了相关财务管理规定,造成学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重了资金供给矛盾。

4.预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预算管理已成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种机制,是财务管理的优秀,但是许多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监督,尤其是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跟踪和分析,使预算运行情况成为盲点,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致使经费监督部门未能及时进行项目经费绩效评价,预算决策层和管理层未将上年预算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年度下达预算经费的依据,造成预算经费使用效率低等不良后果。

三、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机构

高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由职业道德良好、责任心较强及业务能力较高的财务、审计等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为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保障。高校预算的编制有了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努力,预算指标可以更为客观、合理、准确和科学,以避免预算编制的随意性。预算的执行和调整有了专业人员的监督,必将更为规范,可以避免预算执行的盲目性。

2.严格执行零基预算编制

由于目前高校业务复杂,新增项目较多,要严格“零基预算法”编制,结合本单位实际合理测算、细化各项开支的标准,严格按标准核定人员、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适当结合技术测定、绩效考核等措施。比如,学生“三金”可以根据条件分各种等级,专项资金采用“零基预算法”加绩效考核编制,后勤服务经费可采用技术测定方式,教学部门可根据管理的学生人数结合日常公用经费编制等等,强化预算编制是实现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正确性的基础。

3.建立健全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是顺利开展财务工作的必要前提。为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制定健全的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方法,明确预算的收支、执行和调整,使预算管理工作进入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制度明确学校与各部门在预算执行时的权责,使整个学校预算管理工作,如预算收入的取得、预算支出的使用以及预算的追加和调整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其规范性和延续性。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也日益多样化,如何有效的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在编制、执行、考核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必须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有的放矢的加以修正,才能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

【关键词】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

1.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编制存在不足

由于预算管理在我国高校运用的时间不长,领导重视不够,参加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也不可能对学校所有的业务活动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往往仅凭借以前的预算数和实际执行数来编制下一个年度的预算;高校的其他部门预算观念淡薄,或只想为自己部门多争取一些资金,把学校预算理解为争取拨款的工具;我国的预算编制周期和高等院校的学年安排收支相矛盾,不能做到以收入来确定支出,不能按高校的业务量和工作性质进行逐一对应分配预算收支;高校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也导致会造成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不能将学校的各项收支都包括在预算中。

1.2预算执行存在不足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 造成责任不明、监督不力。造成事前监督不严, 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缺位,致使预算的执行结果千疮百孔,经常出现资金被改变资金用途,造成预算执行数和预算编制数相差甚远,这样就会使预算的约束力起不到刚性作用,失去了预算管理的意义。

1.3预算考核存在不足

高校预算考核制度不健全,预算考核不到位,也没有形成有效的预算奖惩机制,无法有效地激励各个部门进行预算执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

2.改进高校预算管理的策略

2.1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首先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水平,确立预算管理在高校运行管理中的优秀位置。高校要组织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对预算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编制方法。财务部门要把预算编制流程、方法进行公开,进而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并成立由校领导、财务人员、各个部门预算负责人、各个院系的的领导、教职工代表、学校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等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对他们进行必要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要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端正他们的态度,增进各个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预算编制的工作不再是财务人员孤军奋战。

其次,要改变高校原来的基数法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即“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及数额,而是根据预算期间的需求和可能会用到的项目及费用的数额,进而考察这些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所有的情况进行预算编制。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能够调动高校各个部门的积极性,进而降低预算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学校的高速发展,也可以把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结合起来应用。具体的做法是:一个年度的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而将滚动预算运用到整个预算的每个阶段进行,根据上一个阶段的实行情况对下个阶段进行重新修订,但是它的主旨不发生变化,年初制定的预算数额限度内进行灵活地调整,从而保证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学校跟上时代的步伐快速发展。

2.2增强预算执行力度

要对审批权限进行严格制定,不能随意地进行审批。学校各个部门的经费审批,必须在编制好的预算数限额进行,不能随便超支,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可以按照学校既定的审批程序提出申请,说明情况,根据调整后的预算数按规定进行预算执行。

要将各院系财务核算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按照部门的具体经济业务设置会计科目,并且按预算部门、预算项目进行经济业务核算工作。同时要控制预算执行进度和方向,使得经费使用符合规定的范围,通过及时检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早发现问题。

要加大对预算执行审计。采取定期、不定期和专项相结合的的全程跟踪审计,通过定期预算的执行情况来及时准确掌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

要把握适度的预算弹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将突发事件纳入预警体系使之完善,从长远上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

要制定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严格进行执行中的监督。首先,在良好的权利责任制度下,一定限度的给予各级院系权利,增加经费运用的灵活性,使其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更加变通地决定经费使用的方式和对象。达到当家作主受激励,统筹安排增效率的良好效果;其次,可以实行校内外全面监督,这样能够提高发现偏差和问题的速度,有效及时中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减小财务风险。最后,进行适时的个案检查,根据上级批示的群众举报案件和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蛛丝马迹,有针对性的对有关部门或经济事项进行检查核实,降低财务风险。

2.3健全预算考核机制

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分别从社会、经济和项目三个方面考虑部门定额包干经费、部门一般项目经费和部门特殊项目经费,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在部门之间进行考核,也可以在部门内部进行,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综合比较。考核的内容包括部门进行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具有科学性、效益性,并且将这些考核结果跟部门负责人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还要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对于负有责任的所有人员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

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奖罚制度,对于工作完成较好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励,对于预算执行工作较差的进行适度惩戒,使被监督对象从中吸取深刻教训、积极改进内部管理工作、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可以在预算工作领导小组下应设绩效评价委员会,专门统计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核算每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定期进行评估,对差异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形成报告;将绩效考评与中干的人事调配任免挂钩,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促进全校上下争先创优;此外,预算部门也应该认真分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改进的可行措施,再由财务处根据其措施进行具体的监督执行工作,从而使财务部更好地把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走势,着眼于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总之,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资金效益的基础,是高校事业发展的财力保障,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增强预算管理意识,依法理财、精打细算,用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为学校稳键、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