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

时间:2022-12-13 12:46:18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

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整体部署,认真开展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学习计划,我局掀起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高潮。抓学习、兴调研、促进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由局领导牵头开展对肉牛集转育肥规模养殖专题调研。并结合我县的肉牛发展现状,形成了专题的调研报告。同时加强个人理论,学习规定的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共撰写心得体会17篇。通过近半年的学习调研,查找突出问题,使得我局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转变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我县畜牧工作新局面。

二、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围绕局里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部门实际,成立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并制定《××县畜牧兽医局贯彻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强化党支部的建设以及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和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锤炼了一支守纪律、干实事、谋发展的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队伍,推动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的各项工作,为振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效益下滑

(一)畜禽存栏稳中有升,畜禽出栏和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截止6月30日,全县大牲畜存栏182861头,比上年同期增0.6%,占年计划18.2万头的100.47%;生猪存栏389168头,比上年同期增5.7%,占年计划44.5万头的87.45%;山羊存栏15306只,比上年同期增2.27%,占年计划1.52万头的100.7%;肉猪出栏132724头,比上年同期增4.5%,占年计划27万头的49.16%;肉牛出栏14420头,比上年同期增3.22%,占年计划2.8万头的51.5%;肉羊出栏2071只,比上年同期增5.1%,占年计划0.55万头的37.65%;家禽出栏820143只,比上年同期增1.3%,占年计划200万只的41.07%;肉类总产9091吨,比上年同期增3.3%,占年计划2.0347万吨的44.68%;禽蛋产量151吨,占年计划500吨的30.2%;奶类产量26.12吨,占年计划110吨的23.75%;实现畜牧业产值1154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3%,占年计划3.4亿元的33.97%。

(二)畜产品市场价格情况

1、生猪价格大幅下滑,效益面临盈亏关口。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波动频繁,肥猪、仔猪和猪肉价格全面下跌,前两者下跌幅度很大,后者下跌幅度相对较小。据6月30日调查,活猪价平均8元/公斤,同比下降106%;仔猪均价8元/公斤,同比下降187.5%;猪肉均价12.5元/公斤,同比下降100%。近期,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了养殖利润新的下跌。在二季度,规模化养殖场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1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要减少利润200元。老百姓自繁自养养猪户出栏1头猪(不算青饲料和人工费)可基本持平,若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亏损。

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猪肉消费总体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导致我县外销生猪减少。二是生猪产量恢复性增长。在2007、2008年猪价过高上涨和国家政策大力激励的形势下,我县生猪生产稳定增长,能繁母猪数量大幅增加,商品猪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三是猪价周期性波动。生猪价格基本上遵循“3年左右一个小波动、10年左右一个大波动”的周期。我县生猪价格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小幅上涨,到2008年8-10月生猪价格创历史最高,最高达17元/公斤,2008年11月价格开始回落。目前猪价仍处于下降之中。

2、家禽价格基本稳定。鸡蛋出场均价在8.3元/公斤左右,同比基本持平。肉鸡均价16元/公斤左右,本地土鸡25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20%。

3、牛羊肉价格坚挺,养殖效益基本稳定。上半年,牛、羊肉平均销价分别为33元/公斤和38元/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0%和8.6%。目前肉牛均价12元/公斤,活羊均价为24元/公斤。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预测及畜产品市场走势分析

随着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户依然有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后期全县畜牧业生产有望持续稳定地发展。

1、生猪市场周期性规律预示新一轮盈利周期在年末有望到来。2009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不容乐观,按2008年11月生猪市场开始下滑推测,下行期持续一年多后,预计在今年11、12月份生猪市场将逐步回暖,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2、家禽后市可能出现转机。因国内市场消费群体大、政府拉动内需措施的激励,后期市场可能出现转机。

3、牛羊等畜产品市场继续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牛肉、羊肉等畜产品在市民“菜蓝子”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下半年牛、羊肉的价格预测将继续稳定并略有上涨。

4、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养殖成本降低。随着秋粮收割上市,农资、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将呈下降态势,为畜禽养殖节省成本、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畜牧兽医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

1、能繁母猪补贴:

2007年国家首次对能繁母猪实行补贴,每头补贴50元。2008年提高了补贴标准,每头补贴100元。2008年全县补贴能繁母猪43174头,应发放补贴资金431.74万元,惠及全县31711户养殖户。

2、能繁母猪保险:

2009年度全县承保能繁母猪42687头。2009年上半年能繁母猪死亡440头,支付死亡赔偿40.549万元。对鼓励能繁母猪饲养,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有效降低养殖能繁母猪的风险,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进展情况

××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2007年度项目根据普发改农经[2007]751号文件,普发改农经[2008]10号文件及澜发改字[2008]38号文件通知精神和澜发改字[2008]47号批复文件,通过邀标,于2008年9月10日正式开始施工建设,2007年度项目建设总投资100万元,其中上允猪场50万元,勐朗猪场50万元,目前2007年度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已通过县级的初验。2008年度项目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发改农经(2008)318]文件批复和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普洱市农业局[普发改农经(2008)611]文件批复的精神,按照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普洱市农业局《关于下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200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普发改农经(2008)547]的通知要求,于2008年12月28日开始施工。项目建设总投资50万元,其中远山猪场、益场、魏岩林猪场、石兆忠猪场、拉巴猪场各10万元。该项目已进入工程验收及工程扫尾阶段,预计7月上旬可组织县级验收。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根据《关于云南省2008年新增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有关事项的通知》云疫控[2008]28号文件精神,下达我县新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12个乡(镇),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每乡(镇)投资11.48万元,共计137.76万元。按文件的要求,该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突出重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整体推进,分乡镇实施的原则。做到建筑结构统一为砖混结构,功能主要包括化验室、办公室、疫苗储存室,符合规划、建设、消防、环保抗震等规定。新建乡镇已开始实施11个乡镇,新建面积为1530.9平方米,其中有三个乡已建设完工,其他乡镇土建工程部分基本完工,资金投入79.8万元,完成总投资的57.9%,预计10月底以前可以竣工验收。物资仪器设备已按项目规划发放到各乡镇。

(四)抓动物防疫及疫病防控,确保肉食品安全。

1、动物防疫。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澜政办发[2008]27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二00九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澜政发[2008]156号),县畜牧兽医局下发了《××县2009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澜牧字[2008]48号等文件,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鸡新城疫等常规动物疫病计划免疫、畜禽死亡率以及疫病监测任务等指标分解下达各乡镇。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业务部门按照省、市、县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共免疫牲畜口蹄疫621686头(只);其中牛178090头,免疫密度102%;猪428931头,免疫密度100.1%;羊14665只,免疫密度101%;完成禽流感免疫2193341羽,免疫密度102%;完成免疫猪瘟439215头,免疫密度102.5%;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344000头,免疫密度80.3%;完成鸡新城疫免疫2172124羽;免疫密度102.4%;完成畜禽常规疫苗免疫猪肺疫39489头;仔猪伤寒21399头;牛出败84236头;牛气肿疽52695头;禽霍乱146222羽。

2、强化疫情监测。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全面开展疫情监测。加大规模养殖场等重点部位和场所的监测力度,全面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完成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349头份,其中牛头150、猪89头、羊110只。免疫合格为199头份,合格率为56.8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248羽,免疫合格173羽,合格为率为69.7%。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248羽,免疫合格138羽,合格率为55.64%。布鲁氏杆菌监测300份,全部阴性。牛羊蓝舌病监测61份,全部阴性。猪伪狂犬病监测80份,全部阴性。猪瘟病源学监测57头份,全部阴性。奶牛结核监测16头,全部阴性。

3、强化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市场屠宰检疫面要求达到100%,确保上市畜产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同时加强上允、虎跳石两个动物检查站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进行查物验证消毒。上半年来全县开展屠宰检疫牛肉2284头,猪肉38931头,羊肉410只,检出病害肉49头。活畜禽检疫:牛5860头,猪42992头,禽91000只;产地检疫牛3230头,猪36193头,家禽31470只;出县境检疫牛5863头,猪11896头。屠宰场屠宰动物产地检疫证的持证率达100%。江桥、上允两个检查站1-6月止共检查车辆893辆,其中检查拉牛车辆66车630头,(无证返回9车157头);检查猪784车42329头,检查鸡43车4310只。有效地杜绝了动物疫病在我县的传播流行。动物执法方面: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无一起动物防疫监督“三乱”行为发生,无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发生。

4、加强h1n1流感疫情防控。根据普洱市农业局《关于成立普洱市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普洱市畜牧兽医局《关于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强猪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做好防控a(h1n1)型流感疫情有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县畜牧兽医局及时招开相关会议,对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作了布置和安排:一是及时成立以畜牧局局长为组长,疫控中心主任、监督所所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做好应急物质的贮备和建立防控猪流感应急预备队。三是及时招开防控工作会议,布置和安排工作,并制定出××县防控a(h1n1)型流感疫情工作方案下发。三是及时将情况通报到各乡镇,做好值班安排,迅速开展疫情排查和监控工作。经排查××县无疫情情况。

5、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肉食品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进一步确保我县肉食品安全,今年上半年我县开展了以确保肉食品安全为目标的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普牧[2008]90号《关于转发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县畜牧兽医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人员和责任人,使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实效。一是积极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建立了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法律宣传、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规范养殖场养殖行为,建立养殖档案、加强畜产品产地、流通、屠宰环节监管等措施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二是积极开展了以“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为进一步做好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行动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养殖产品安全,杜绝“瘦肉精”向反刍动物蔓延,我们周密部署,从源头上抓监管,加大对养殖户用药、用料的安全检查,对我县的养殖大户进行检查,检查违禁药品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质行为,现场抽查药品仓库和饲料仓库是否有违禁药品和污染饲料,规范养殖户用药行为。检查养殖大户32户(次),监督检查中规模养殖户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疫苗注射率达100%。监督检查中没有发现使用违禁药品。同时在检查时加大宣传,告知广大养殖户关于人食用含有“瘦肉精”食品的危害,杜绝使用“瘦肉精”,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五)加强兽药、饲料的监督管理,确保兽用药品安全。

依照《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蜂用兽药治理行动方案有关文件的通知》(云农办牧字[2009]85号)、农业部办公厅农办医[2008]48号文件和云农明传电字[2009]2号及《普洱市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普洱市畜牧兽医局普牧[2009]5号文件通知的要求,制订了《××县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积极开展了兽用麻黄碱注射液调查,2009年1月对××县城区和上允重点兽药经营市场和部分养殖场(户)进行调查。调查县城区、上允镇2个重点兽药经营市场,14户兽药经营户、5户规模养猪户、8户养鸡户。在检查中目前××市场上和使用环节没有发现兽用麻黄碱注射液的经营销售和使用,同时没有发现非法生产和经营事件。2009年4月至6月,对雪林乡、木戛乡、竹塘乡、拉巴乡、富东乡、文东乡、上允镇、竹塘乡等8个乡镇的兽药、饲料市场进行了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兽药、饲料和假冒伪劣、违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检查兽药经营户32户,饲料经营户56户,抽检兽药22个品种,饲料15个品种,牲畜尿液30头份,出动执法人员92人(次),车辆25辆(次),检查过程中,查处经营过期饲料经营户7户,处理过期饲料520公斤,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无证经营兽药3户,收缴兽药489袋,并下发了当场处罚决定书;查处经营假劣兽药4户,收缴假劣兽药238袋,并下发当场处罚决定书;没有发现经营、使用“瘦肉精”事件,也没有发现经营蜂用兽药的经营户。

(六)扎实推进畜牧业生产各项科技措施,以点带面抓好示范

1、品种改良。上半完成猪品种改良1.91万窝,其中猪人工受精1.42万窝;完成牛冻精改良配种416头,其中摩拉水牛冻精配种112头,产犊牛271头,其中产水牛犊68头。

2、加大青贮、氨化饲料推广力度。上半年加工青贮饲料9121吨,氨化饲料4687吨。

3、引进高产优质牧草,积极推广农田地种植牧草。上半年完成种草1230亩。

4、开展科技培训52期3020人次,主要开展了人工种草、青贮氨化饲料制作、疫病防治、牛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畜禽养殖实用技术推广、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培训,发放培训资料1500余份。

五、抓改革,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为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于4月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到位。撤销县畜牧兽医中心,组建3个股所级事业单位,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22名(含两个检查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名、畜牧工作站7名,人员已分设划开。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管理职能从原农业工作站中划出,单独设立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人员、工资、公务费等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编制85名。全局设3个股室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工作站及20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全员编制126人。

六、存在的问题

前两季度我县的畜牧兽医工作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我县边境线长,重大疫情防控困难大、任务重,重大动物疫情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2、畜产品结构方面,猪鸡肉产品比重较大,牛羊肉产品比重较低,草食动物发展滞后,虽然我县大牲畜存栏量大,但是配套服务有待迅速完善。畜产品加工方面,龙头加工企业少且实力和品牌效应不强,对畜牧业的带动力不足。畜牧业生产与加工、经销联系不紧密,养殖企业往往只能控制生产环节,获取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而营销环节则依赖于经销商,出售的畜产品价格往往受经销商的控制,经营环节与生产环节利润不成比例。

七、下步的工作打算

我们将以增加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努力实现畜牧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实现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1、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确保畜产品安全。进一步抓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做到全面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性免疫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动物疫病流行动态,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2、稳定和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对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组织领导,加大村级防疫员的培训。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2

2011年本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生猪综合防疫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农业丰收项目,在区农业局的业务主管门的指导下,在项目实施小组成员精心组织实施下,通过防疫专业队伍和广大养猪户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项目总结如下:

一、完成实绩

1、应用头数:2011年全街道共应用养猪户5户饲养生猪26659头,其中:出栏生猪17767头,现有生猪存栏8892头,生猪出栏数比上年的12500头,增加5267头,增长42.13﹪,比年初计划的14000头,增加3767头,增长26.9﹪,均超额完成指标,增长幅度较大。

2、产值:(1)单产:2011年头均产值3150.53元,比上年的头均产值1540.元,增加1610.53元,增长104.57﹪。(2)总产值2011年总产值为5597.5466万元,比上年的1925.万元,增加3672.5466万元,增长190.78﹪。比年初计划指标的2176.44万元,增加3421.1万元,增长157.18﹪。

3、利润:(1)2011年头均利润为784.31元,比上年的头均利润133.67元,增加650.64元,增长486.7﹪,比年初计划的197.6元,增加586.71元,增长296.91﹪。(2)总利润2011年为1393.4835万元,比上年的总利润167.085万元,增加1226.3985万元,增长733.99﹪,比年初计划指标的276.64万元,增加1116.8435万元,增长403.71﹪。

4、出栏率:2011年生猪出栏为17767头,2011年比年存栏8892头,出栏率为199.8﹪,比上年出栏率181.4﹪,提高10.14个百分点。比年计划出栏率的189.2﹪,提高0.5个百分点。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扎实做好春秋两季生猪防疫注射工作,我街道地处围垦,畜禽流动频繁,若不重视防疫工作,必将给养猪生产带来危害。为此,我们抓好日常疫病防空外,着重抓好每年两次生猪预防注射,以提高全街道范围内生猪的免疫水平和免疫密度,为全年的生猪生产顺利进行打好坚实基础,在历年来的防疫注射中,我们积极准备,精心实施,每次都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在2011年度在春秋两季和平时补针相结合,及5个规模户程序免疫相结合,我们共注射猪瘟30771头,生猪口蹄疫疫苗注射30771头,猪兰耳病疫苗注射30771头,预防密度都达到100﹪的标准。在这近几年来看,我们实施综合防疫技术应用与推广,在这几年中还从没有发生过烈性传杂病及其他疫病。

2、积极预防生猪烈性病。生猪烈性病危害巨大,一旦发生,将给养猪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但由于以前较少发生,一般养猪户对此病缺乏了解,也存在一些侥幸心理。为使广大养猪户对此病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印发了有关猪烈性病的资料,颁发到各养猪户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其危害性,并在春秋两季防疫动员会议上组织养猪户做好免疫注射工作,己防患于未然。由于

转贴于

宣传到位,预防主动,2011年我街道尚未发生生猪烈性病,养猪生产更为安全。

3、严格控制寄生虫病。寄生虫对猪危害是严重的,它们种类多,分布广,常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摧残猪体健康,从而大大削弱猪只的生产性能。根据本地猪只常患的寄生虫病,我们推广实用的驱虫程序和常用药物,重点防治以蛔虫病。具体程序如下:仔猪在3—4周龄时首驱,60日龄转群时二驱,育成猪在100—110日龄时驱虫。种公猪每年驱虫两次,种母猪临产前1—2周驱虫,小母猪在初配时驱虫。常用药物为左旋咪唑和丙琉苯咪唑等。驱虫后粪便单独堆积,彻底发酵。

4、做好猪场的防疫卫生工作。农村养猪户往来人员较杂,较易发生疫病,,做好防疫卫生工作极为重要,为此我们特地印发了对猪场的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养猪户做好防疫卫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搞好猪舍周围的环境卫生,每月用药物消毒一次,做好灭鼠,灭蝇工作:每栏猪舍出猪后,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栏四天以上;根据季节和流行情况做好流行病的免疫预预防注射;勤观察,及时上报疫情等等。

5、推广饲养三元杂交肉猪。三元肉猪比普通二元肉猪具有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优良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全街道有优良瘦肉型公猪21头(杜力克)和优良杂交母猪1680头,在我街道中养猪户全部都是三元杂交的肉猪。据我街道屠宰场观察统计,三元杂交肉猪己占总数的99﹪以上。

6.推广科学饲养,提高农户和规模场户的饲养水平。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为重点,(1)提高仔猪存活率,即做好临产母猪和产房的消毒;3日龄注射补铁制剂;使用乳猪全价料,7日龄开食,30日龄断奶:预防仔猪细菌性下痢;断奶猪驱虫。(2)采用全价饲科及科学自配饲料。我街道规模养猪户普遍采用全价饲料,品种有乳猪料和大猪料。针对规模大户降低成本的要求,我们指导根据猪只营养标准,利用本地原料,科学配制全价饲,提高经济效益。(3)采用前敞后控饲养法。在20—40公斤阶段,采用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任其自由采食,60—100公斤阶段,适当限制釆食量,一般在120公斤左右适时出栏,即获得较好的胴体品质,又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

三、推广措施

1、举办综合防疫技术和科学养猪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全街道的兽医及养猪户参加这次培训,通过培训活动,使我街道的养殖户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科学饲养管理和积极预防疫病的意识。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生态养猪;发展措施;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F326.3;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21-01

兴宁市叶塘镇采取“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或“养猪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全面推进生态与健康养猪,依法规范养猪场地管理,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坚持防疫与环保并重,确保了养猪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兴宁市养猪示范镇,促进了养猪业的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积极推广生态养猪,实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遵循现代生态学的原理,通过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畜牧生态生产,并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来实现养猪业的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生态养猪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1-4]。一是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内容,使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和猪舍标准化的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发展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大型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三是必须符合《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的总体要求,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四是符合环境保险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选址要远离特殊保护区,人口集中区域;有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污染物排放应达到畜禽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五是符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广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和畜禽养殖备案办法》等有关规定。六是符合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标准要求。

2 规范养猪场管理,大力推进生态与健康养猪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市政府出台了《兴宁市畜禽养殖场管理暂行规定》,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用地申请、建设要求、环保要求、动物防疫条件要求、生产经营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登记制度。对畜禽养殖实施动态管理,以便有效掌握动物防疫、用药和生产情况。三是积极妥善处理养殖污染的问题。四是引导生态和健康养殖,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果、蔬、林、渔)”生态与健康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引进了生态床、微生态饲料等养猪新技术,对畜禽粪水进行综合处理和科学利用,发展有机肥料产业,提高果、蔬、粮的有机种植面积,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养殖污染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大大减少了畜禽养殖场排放物对附近水体及环境的污染。

3 抓好动物疫病防控,为生态与健康养猪保驾护航

3.1 落实责任制

镇政府、畜牧站职能部门层层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形成了职责分明、任务明确、上下努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制定了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制度,明确了市(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巡查内容、巡查目标、巡查方法。坚持市(县)级职能部门领导包片、包场,镇级职能部门领导包村,技术骨干包组、包场,村级防疫员包户制度,起到了指导和监督作用。

3.2 严把防疫关

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原则,狠抓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在抓好动物常规疫病防治、确保免疫率达标的同时,重点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方针,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抓好集中防疫、常年补针,消灭疫情隐患。

3.3 强化检疫

把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考虑,把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把强化检疫监督作为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加强对防疫证章、标志使用和免疫标识的管理,严格屠宰检疫和市场督查,规范大型养猪场(户)的产地检疫,加大对生猪“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检查力度,强化兽药和饲料经营市场的执法监督,完善生猪产销联建制度,实现以检疫监测促进安全防疫,有力推动生态健康养猪业的发展。

4 加强培训,普及科技

一是利用叶塘镇养猪专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平台,及时结合生产实际和需要,针对该镇生产需要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定期举办培训班、传授新技术。二是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送科技、送良种、送信息到猪场基地,开展各项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入户率和普及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推广生态养猪,发展健康养殖,解决了环保问题,达到了卫生标准,省时、节本、高效。

5 参考文献

[1] 张正斌,李科学.生态养猪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89.

[2] 吴扣成.盐城市适度规模生态养猪模式探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3):44-45.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4

(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 150111)

《猪病防治》是高职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培养学生具有的猪病防治能力是畜牧兽医岗位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院自2009年前以来,牧医类专业构建出以畜种为载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此背景下,《猪病防治》课程大胆尝试国外职业教育及非畜牧兽医类专业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打破原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基于猪病防治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构建出《猪病防治》项目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 《猪病防治》项目化教学模式主要内涵设计?

1.1 设计理念与思路?

依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猪病防治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以企业需求为对象、以项目经验为目标、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突破”的原则,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及服务方向;本着“以课程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总体设计思想,依据猪病防治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要求设计《猪病防治》学习领域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及考核模式等。?

1.2 教学内容遴选与体系构架?

通过岗位调研与分析,基于猪病防治三大重点工作即“诊断、治疗、预防”的工作过程,将猪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融合,从诊断入手以系统主症为主线设计8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均以一个或多个典型性或代表性案例为载体,针对案例进行多个完整的、典型的、规范的、通用的工作任务。所设案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感染到混合感染,含盖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所设任务种类既有猪病防治的基本技术,又有新技术的应用,既有执行类的工作任务,又有自主设计的各种方案。内容体系设计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学时分配上,既考虑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又要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识与能力、能力与能力的关系,适当考虑技能的难易程度编排进程和学时分配,允许一些知识和技能点出现交叉和重叠,增强技能的熟练性。与完成项目任务相关的支撑知识融合在各学习项目任务中,以够用为主,兼顾项目知识提升与拓展知识介绍,具体见表1。

1.3 教学组织方式?

自主学习。以典型工作任务做引领,在进入工作任务前,教师首先布置课业单,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解析任务要点,并按照老师创设的情境、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做”一体化。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单、任务咨询单、案例单等学习材料,指导学生按项目式教学法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课程教学程序遵循“明确务、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反馈、总结评估”过程。?

1.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研讨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运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1.5 考核模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测试方法即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真实记录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实际表现,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技能掌握、职业素质提高等做出综合公正的评价。?

与课程建设同步,编写《猪病防治》项目化教材。?

2 实践体会?

猪病防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将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促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项目化教学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其打破《猪病防治》原知识体系结构,更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其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是跨学科的、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常是多学科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更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及较强的实践经验,还要在相关学科具有较强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方法上的牵头人,问题上的策划者,活动中的组织者,就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特别是没有经验的教师,课前必须充分、认真准备,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充分设计,更应该了解学习情况,揣摩学生的心理,针对项目特点定位如何操作培养学生的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设计性能力,进而创设出积极的学习氛围。项目化教学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中,从信息咨询、计划制定、方案选择、计划实施到成果评价都需要学生成为积极的工作主体及参加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学习,更要学会联系实际问题学习。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5

近年来,县畜牧业生产,围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服务与监管并重,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牧业龙头企业,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1、大力招商,引进牧业龙头企业。该县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全方位引进畜牧企业。一是承接上海奶牛产业转移,引进达诺乳业,建成3个标准化奶牛饲养场,现有奶牛1210头,建成达诺乳制品加工厂。二是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2个子公司投资数亿元发展肉鸡、生猪产业化,并初步建成年产3000万只苗鸡的小王种鸡场和活鸡交易中心,正在建设喻河祖代种猪场,年可饲养种猪2400头。三是引进雨润集团福润禽业有限公司,年宰杀能力3000万只规模的加工厂正在建设中。这三大引进,为该县畜牧业产业化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2、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据第三季度统计,全县生猪饲养量32.4万头,有规模养猪357户,养猪15.4万头,占47.6%;家禽饲养量1500万只,有规模养禽1263户,养禽1316.2万只,占87.7%;肉用羊饲养8.6万只,有规模饲养272户,养羊8.2万只,占94.9%;饲养肉用牛有28户,养牛396头;奶牛养殖场3家,存栏1210头。该县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正方兴未艾。

3、畜禽良种全面推广。通过“畜牧良种工程”的实施,县内现有34个养禽合作社和绿健种猪有限公司以及石沛联盟种猪场等20个标准化养猪场为中心的供种,基本满足现有养殖需要。到去年底全县“三元”杂交猪占88%,优质黄羽鸡占73%,波尔山羊杂交占85%,荷斯坦奶牛普及率达91%。随着温氏集团种猪、种禽场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加快全县畜牧良种化全面普及和提高。

4、畜牧业的品牌意识显著增强。几年来,该县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通过打造品牌,不断赢得了市场,使畜禽规模化优势、产品优势、竟争优势得以发挥。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打造省畜牧业发展大县,还有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是畜牧业用地矛盾日益显现。建设大中型畜禽场规划、布局受制于选址困难,违章建设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主要是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没有跟上,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日渐加剧。三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一些养殖大户存在选址、布局缺乏规划,圈舍设计不够合理,条件简陋,设备设施不全,缺乏必要的消毒、隔离条件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四是畜牧业抗御风险能力不强,特别因自然灾害和因病致死畜禽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养殖效益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较大等。

三、共识与建议

调查认为,县打造畜牧业发展大县的条件基本具备,优势明显,领导有方,干群努力,措施可行,用3—5年时间,在2008年的基础上,畜牧业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畜禽总量翻番,畜禽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实现年出栏肉用猪50万头,肉用家禽5000万只,肉用牛1.5万头,肉用羊20万只,蛋品1.5万吨,奶牛发展到1.5万头(包括已意向引进蒙牛奶牛1.0万头)。肉类总产量由2008年4.1万吨增加到13.0万吨。达到上述目标,即可进入畜牧业十强县之列,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中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村域经济最具活力、最强大的支柱和主体,必将大大促使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尤其畜牧业依赖专业合作组织、牧业企业化、牧业产业化、牧业集约化带动和辐射力更加突显,这已成为该县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依据和归宿。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畜牧业和农业一样纳入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实行农牧并举、农牧结合,把牧业用地列入农业用地之中,划出牧业专用地,让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大户进入这个牧业功能区(园)内大显身手。针对牧业企业或牧业“龙头”产业化向新农村延伸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应给予规划好、布局好,留有足够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农户在统分结合的原则下,与他们结成联合体,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较为明析的不同区域、不同形式、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畜禽生产联合体和新的产业链。

2、发挥优势调整结构

鉴于该县畜牧业资源配置优势明显,以鸡、猪为主导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首先要充分发挥温氏和福润“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收购畜禽产品,把猪、鸡产业链做大做强,千方百计促成温氏年产肉猪30—40万头,肉鸡3000万只,和福润年宰杀3000万只家禽既定目标的实现。其次,要着力发展草食动物,把奶牛业摆上重要位置,抓紧引进蒙牛集团万头奶牛投放本县,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矢志把建成华东重要奶源基地之一。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和稻产区草多优势,加快发展肉用水牛和肉用山羊产业。

3、转变方式提升水平

畜牧业的发展,正在由传统饲养方式向现代饲养方式转变,要适应这种转变,就必须抓好“四大体系“建设,即良种繁育体系,养殖规模体系,饲养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所谓良种繁育体系,就是要按照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体系要求,把种源的繁育交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承担;而商品代则由养殖大户承担,实行统一供种,确保质量。养殖规模体系,就是各类畜禽都有一定比例的规模饲养要求,做到分级供种,有计划、有序列、成比例,配套生产。饲养标准体系,就是各类畜禽都有分阶段(生育期)的饲养标准,必须按标准配合饲养,既要确保生长发育有足够的营养,又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就是指各类畜禽从品种繁育到饲养出畜禽产品,都有规范的科学技术标准可循,不可渝越,要以低成本、高产出、高质量为目标,提高综合效益。通过这“四大体系”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产品优质化、效益最佳化。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6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产业。*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行培植,实现了全县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全县肉、蛋、奶总产量19119.2吨,人均占有量64.6kg;全县畜牧业产值22928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1.27%,占当年农村经济增量30%;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农村经济乃至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经县政府研究,现将*年畜牧业生产工作安排如下:

一、*年畜牧业生产工作任务

㈠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现代畜牧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动物疫病防制为保障,以畜禽产品加工为突破,充分发挥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稳步发展猪禽生产,加快发展以草食家畜为主的商品型、外向型“常绿”草地畜牧业,大力发展水牛业,突出发展水牛奶业,积极培育和引进畜牧龙头企业,加快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走加工带养殖、连市场的路子,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

㈡发展思路:面向市场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启动加工实现增值,加强体系夯实基础,依法治牧强化管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总体布局:山区加快发展仔猪生产,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代表的“常绿”草地畜牧业,逐步建成全州肉用黄牛和优质肉羊生产基地;坝区在加快发展商品猪和禽蛋生产的基础上,主攻以奶水牛为代表的特色畜牧业,大力扶持发展水牛奶加工,加快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㈢发展目标

1.畜牧业产值24000万元(现价),增长8.1%。

2.畜牧业收入22000万元,增长9.8%;畜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3.出栏肉猪170000头,增长6%;出栏肉牛12500头,增长9%;出栏肉羊13500只,增长5%;出栏家禽780000只,增长3%。

4.肉、奶、蛋总产量20900吨,增长9.3%,其中:肉类产量19000吨,增长8.5%;禽蛋产量1000吨,增长4.5%;奶产量900吨,增长37%,其中:水牛奶700吨,增长43%。

二、主要政策和措施

㈠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一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养殖户正确把握和认识市场经济规律,调优生猪品质结构,并对养殖户进行必要的引种指导和养殖技术指导。二是认真做好能繁母猪补贴工作,切实把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快我县生猪产业发展。三是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能繁母猪“应保尽保”。四是认真完成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尽快达到生产规模,保障猪肉供应。五是切实抓好生猪防疫工作,安排好疫苗的调拨和供应,满足防疫需要。六是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信用程度好、发展潜力大的养猪户优先审批产业贴息贷款。

㈡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产业开发投资体系。一是大力培植和扶持畜禽营销专业户的发展,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畜禽产品营销体系网络,搞活畜产品流通。二是进一步扶持发展壮大专业协会,快速推进畜牧产业开发进程。三是通过广泛宣传和充分发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开发,切实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厂及平原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四是协调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不断创新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放宽信贷条件,扩大信贷扶持规模,把畜牧业作为扶持重点,切实解决群众急需的生产垫本和发展资金,对列入重点支持的畜牧龙头企业和畜牧养殖示范户在申请贷款方面提供便利。五是切实加强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为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㈢加快实施良种工程,切实推进健康养殖。一是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培育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建立许可证制度,依法进行规范。二是进一步加强良种推广工作,大力引进优良种畜禽,计划引进良种猪500头,完成牛冻精改良6000头,猪种改良15000窝,羊种改良6000窝,良种禽推广500000只。三是大力倡导科技带头,示范引路的推广模式,继续执行政府筹资贴息,金融部门贷款,畜牧部门实施的办法,进一步巩固和建设好80个畜牧养殖示范村、800户示范户,积极推动我县特色畜牧业快速发展。四是切实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技术,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五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养殖用地,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㈣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一是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增强全民防疫意识。二是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探索与畜禽养殖场(户)建立强制免疫责任追究机制。三是加强边境疫情监测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防疫计划,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四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那邦镇、铜壁关乡、苏典乡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

㈤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一是切实搞好产地检疫及动物标识的佩戴工作,由工商部门负责,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未经产地检疫和不佩带免疫标识的活畜及其产品,一律不得上市交易。二是加强屠宰检疫工作,屠宰检疫率达100%,杜绝病害肉上市,保证动物食品安全卫生,让群众吃上“放心肉”。三是全面清理、整顿和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市场,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者,依法严肃查处。四是切实做好《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等证照的审查、发放和验证工作。五是加大对违反《动物防疫法》、《畜牧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严防境外疫情传入,确保我县畜牧业安全。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猪生产学 双语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23-03

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初,教育部就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年),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热门专业(如信息、金融、法律和生物等),率先开展双语教学,明确要求三年内重点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比例要达到15%,普通高校也要使双语开设的专业课达到3%。为进一步积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双语教学师资,提高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生产和科研的能力,2007年教育部专门了《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专项项目。从2007年至2010年间共计支持建设了50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7、2008年分别支持建设了100门,2009年和2010年分别支持建设了152门和15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每门双语教学示范建设课程资助经费10万元,同时要求学校提供配套经费。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或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同时,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享相关教学资源,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措施都大大推动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培育了一大批双语教学师资,在全国重点高校建设了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制作了大量优秀的双语教学课件,并连续三年进行了课件评比,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同时发挥了很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很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双语教学不仅在重点高校得到快速推进,普通高校在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中也逐渐实行。近年来,一些农业院校也在积极尝试探索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与名牌院校相比,农业院校存在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如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胜任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迫切需要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观念、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实践和研究。本文结合作者教学经历,就农业院校中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猪生产学专业课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具有八千多年的悠久的养猪历史和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猪种资源,猪的存栏数、出栏数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由于生猪生产在中国农业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历来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因此,许多欧美企业很早就已经进入中国生猪产业市场。它们早期主要集中在优良种猪的销售方面。近二十年来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包括原料、饲料、生产设备、育种、技术服务和产业生产组织等。涉及的国家有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荷兰、英国、丹麦、瑞典、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养猪业发达国家。企业种类也多种多样,既有从事生猪养殖的企业,也有从事屠宰加工的企业,还有进行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可以说,在中国的生猪产业链中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了。

因此,向国外先进的公司和知名的高等院校学习,了解他们的新技术、新理论、新产品,吸取它们的宝贵经验,对更好地发展我国养猪事业是必需的。在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双语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对教师提高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采用一些原版的外国教材,引进一些先进的国外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先进的国外生猪产业发展动态。学生经过这个过程不仅熟悉了国际专业交流的语言规范,也对完成专业领域的英语任务充满了自信。能够培养学生胸怀全球的观念,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并且能够吸取国外生猪产业经济发展的精髓,开阔了视野。同时为学生自学,阅读英语文献杂志、学术期刊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教育平台,将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和质量。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应用人才和研究人才,培养卓越畜牧师的必然要求。

二 猪生产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猪生产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猪的生物学特性,猪的品种和育种,猪的营养与饲料,猪的饲养管理,猪场建设及经营管理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目前国内外养猪业的概况和发展趋势,从而明确我国今后发展养猪生产的目标。能掌握猪种资源、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猪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能掌握集约化养猪条件下猪的饲养管理基本理论、生产知识、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并且结合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及猪场的宏观管理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分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两大部分。教学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反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如放映幻灯、录像、课件等),现场教学示范和实际操作,实验验证等。

三 猪生产学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猪生产学的双语教学的实施,应能使学生掌握养猪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猪场生产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本领域专业外语的能力,从而能够查阅相关专业的外文图书、专业网站,获悉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跟踪科技前沿信息。此外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的实施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获取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能够阅读专业杂志,从而达到了解本领域国际研究进展,并且为将来能够利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四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对象

猪生产学课程适用专业为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一般来说,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课,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课。这些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大多数学生英语一般也已经达到四级水平,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此外,部分农业院校在在读研究生中也开展了猪生产学课程。

五 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国外大学一般含动物科学专业的学院都开设猪生产学课程,大多数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猪生产学教材,教学参考书主要来自一些高校教授编的生产指导手册,但都制定了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养猪场实地讲解和企业实习。任课教师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指定参考书,部分内容在教室讲授或与学生讨论,部分内容则在大学的养猪场实地讲解并让学生实践。教材中还配以大量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由于学时限制,其教学大纲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相对不足。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组织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开展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前要认真进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教学大纲要既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知识面广泛、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又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与国情相结合,要考虑到国内生产管理单位和企业对学生能力的期望。

2.编制合适的猪生产学双语教学教材资料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是开展双语教学的载体,没有教材,双语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双语教学教材缺乏是目前教学中普遍问题,特别是专业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的开展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虽然在教育部和出版社的积极运作下,各种其他课程的原版教材在全国各高校巡展,开阔了教师视野,但尚未见合适的猪生产学英文原版教材推介。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本人认为目前比较好的猪生产学英文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有:Jorgen Peder Christiansen的“The Basics of Pig Production”(第二版)(Knowledge Centre for Agriculture,Landbrugsforlaget,2010);John McGlone,Wilson G. Pond的“Pig Production:Biolog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03);J Wiseman,MA Varley and B Kemp的“Perspectives in Pig Science”(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2003);JE Thompson,BP Gill & MA Varley的“The Appliance of Pig Science”(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2004)。

这些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共同的特点是内容先进且广泛,重实际应用,为师生提供了接触“原汁原味”的专业内容的机会,也避免了一些人为的“误译”。但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教材理论论述不细致,篇幅长,虽有利于学生自学,但花费时间多,费用高。

因此,本课程组组织专业教师、外语专家等相关人员综合利用网络资源、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进行改编、整合,编制适用于本课程的双语教材。

国内教材主要以杨公社主编的《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为自编教材框架,同时参考几本经典的教学参考书,包括赵书广主编的《中国养猪大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和陈润生主编的《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等。国外教材主要以Jorgen Peder Christiansen的“The Basics of Pig Production”(Knowledge Centre for Agriculture,Landbrugsforlaget,2010);John McGlone,Wilson G. Pond的“Pig Production: Biolog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03)和J Wiseman,MA Varley and B Kemp的“Perspectives in Pig Science”(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2003)为参考蓝本,同时参考其他参考资料和专业网站。

自编教材框架结构体系保持与国内杨公社先生主编的猪生产学的一致,同时引入一些先进的育种手段和生产技术如母猪的体形评分方法、肉猪的胴体评分方法。

3.建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对于农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等原因,在单一汉语语言环境中学习外文原版教材是有一定难度的。此外,由于成本、来源及原版教材内容体系与国内的差异等问题,目前在本科教学中普遍使用引进的原版专业英语教材不大可能,而一般学校能够提供的原版图书资料也较少,特别是关于猪生产学这样的专业课程的。并且由于学生对专业网络资源不熟悉,查不到猪生产学相关专业网站,接触的原版专业资料机会就较少。教师有必要预先在心理上和学习资源上做好充分准备,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和语言障碍。建设猪生产学课程学习资源,建立助学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建设猪生产学课程网站和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生动、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助学系统,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本课程的专业词汇,同时了解了国际养猪生产技术、行情等。

学生除了可以课余时间学习多媒体课件中的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提供的相关链接和网站了解国内外养猪生产状况、行情及行业发展动向等,接触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生产观念。这不但能够解决专业英语教材问题,而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通过设计研制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形成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辅助教学系统,再结合板书进一步丰富、灵活和完善了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能够显著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组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双语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编写中外专业词汇对照表,英文习题集等。由于要搜集、整理、编写资料,我们以课程组方式由多个教师分工协作建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4.探索适合猪生产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语言,而是以外语为工具进行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学生心理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发展。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从语言使用程度和教学内容上区分的,而是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全方位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计划协调等工作,同时注意充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才能改变以往讲深讲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传授教材中新颖前沿的理论,而且将教材中贯穿始终的能力训练教给学生,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科式双语教学”的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学方法上,更注重采用研讨式、启发式等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

教学组织上,要求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视为完成猪生产学全部教学任务的系统工程。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前预习,在课前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专业词汇及相关的泛读材料。而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兴趣,确保轻松掌握基础知识点,并且对相关的专业词汇及表达有所了解。课后一般应有一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从而形成教学效果的巩固。在课余时间加大辅导力度,教师以电子邮件、课程网站、教室答疑等多种方式给予及时的辅导,并且指定专业的杂志和网站,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进一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形成良性循环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把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1~3周),学生的词汇量不大,英语水平不高,采用课前发放专业词汇汇总和阅读资料,课堂上英语板书、汉语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中级阶段(4~10周),课堂上逐渐加大英语讲解的比例,同时辅以课后练习和多媒体教学;高级阶段(10~18周),随着双语教学的延伸,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一般的专业术语比较熟悉,已经习惯于英语思维,课堂上主要以英语讲解为主,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英语Seminar等活动。总的原则是先慢后快,先激活学生英语基础,再加快节奏,加大英语使用比例。

六 有效开展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保障措施

1.高素质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培养

能否有效开展双语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

首先,通过出国学习等方式培养双语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基础,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就猪生产学课程而言,美国的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英国的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Wageningen,Netherlands)和加拿大的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Canada)等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学校。将教师派到这些学校学习将显著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其次,将教师派到相应的在华的国际生猪企业(如PIC、Danbred)中开展进修和合作研究也是积累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队伍培养应该有计划、有侧重点。应该先重点培养1~2位骨干教师,其后课程组中的其他教师相继短期出国进修或校内举办专业教师英语培训班。

再次,还可以校企联合,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的外籍员工做兼职教师。目前,我国生猪产业中有很多外资企业(如种猪企业Danbred、PIC、TOPIC等,设备企业Big Dutchman等),不乏一些外籍高级生产和管理人才,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技能和相当的工作经验,在双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上可以邀请他们开展若干专题报告。

最后,短期引进外籍教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科研项目合作的机会,短期聘请国外同行专家在国内任教,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外教环境。聘请外籍教师不仅能解决纯正的英语发音和独特的英语思维问题,同时也能把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观念和知识带进课堂,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评价

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是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学评价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学生、同行和教学督导组。如果条件许可,还应有相关企业对教学的评价,评价内容应该涵盖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学生评价应该包括对英文教材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包括对教师讲述清晰易懂程度、发音标准、教学内容适宜性等方面的评价。同行评价应该包括对教学形式和手段的评价、双语教学课件使用的评价、对双语教学作用的评价,以及对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能力的发展、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的提高与促进作用等方面的评价。教学督导组应该更多注重对课程的双语教学内容、理论体系完整、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教学效果满意、教学模式新颖等方面的评价。教学督导组还应该考察教材内容是否过多、教材体系及习题设计是否合理、教材价格是否合理、语言难度是否合理、是否要求改编教材等方面问题。

3.开展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

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深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需要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体制、考试制度、学生评价体系等。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学生的双重努力和适应,还需要学校和整个社会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推进和落实。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选拔和培养,优先选派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出国进修和参加有关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引导教师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和课件的研究,优先并重点资助“双语教学”的教师和课程,在课程评奖、评优方面予以倾斜。其次,应加大双语教学的奖励措施。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予以充分考虑,业绩工作量考核不能与普通教学工作量等同,获得学生、同行和教学督导组好评的课程和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奖励。再次,在学生层面应该注重引导,吸引学生选修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为学生就业考虑,可以在学生学籍档案中注明为双语考试成绩,同时可以通过增加课程学分等形式,激励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双语教学中来。最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估体系和制度,使双语教学做到有章可循。

七 结束语

开展猪生产学等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通过不断开展课程建设,丰富双语教学课件制作,编制和完善教学教材资料,丰富和积累双语教学经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设,教师和学生必将逐渐适应这一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农业院校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建伟、周清、罗建新、周卫军.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对策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6)

[2]何如海、陈涛.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王保宇.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5]丛丹阳.2011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3(5)

[6]张志颖、李忠、余丹.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

[7]张静、赵静、张进明.试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7(S1)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8

加强协调督促,确保国家扶持生猪发展一系列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要把《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明电[2007]53号)中的各项政策以最快速度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养殖场户。总结推广全省能繁母猪补贴工作的成功经验,确保20**年能繁母猪每头增加到100元的补贴及时到农户;加强与保监会、保险公司等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推进全省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继续扶持生猪规模养殖,积极会同省发改委和财政部门,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项目建设的相关工作;加强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原(良)种猪场项目建设,抓好全省原种猪场、资源场和扩繁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抓好生猪良种补贴县的良种补贴,把好供精种猪质量关,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狠抓生猪疫病防控,强化生猪强制免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完善生猪防疫扑杀政策,确保因疫病被扑杀投保能繁母猪的补助和保险赔付足额到位;积极与金融机构、土地管理部门等进行沟通,改进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争取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

同时,高度重视肉牛、肉羊、奶业和禽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做好农户奶牛饲养、保险补贴工作。利用家禽业发展空间潜在优势,加强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加快适宜贵州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系)的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品牌。发挥生态畜牧业优势,充分利用草地资源,积极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二、整合畜牧业投入,着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建设,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增强对畜牧业发展的拉动力。按照龙头基地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联动的路子,构筑更加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五统一”的畜禽养殖小区;大力推进畜牧科技进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畜禽优良品种在畜牧业增产增收、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动物防疫在健康养殖中的作用。深入开展畜牧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各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各类规模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的联合,发展规模养殖,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养殖农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遵循“整合资源”、“产业带培育”和“龙头企业带动”原则,继续投资建设45个优质畜产品基地,进一步打牢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通过基地建设把调整畜牧业结构、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养殖小区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工业饲料推广、牧草种植、投入品管理、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生态养殖等项目融为一体,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养殖场(小区)养殖档案建立和备案工作,积极推行畜禽良种化,增强防疫意识,严格质量监管,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抓好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的排泄物处理,推行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推进农村深坑圈舍改造,实行“圈宅分离”,“人畜分离”。

三、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继续全面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省、地、县三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三大体系。突出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健全村级防疫网络,解决好村级防疫员报酬,稳定基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今年,在全省开展一次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调查,摸清全省各市(州、地)及县(市、区)动物防疫机构情况,为全面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依据。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地方性法规,规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程序。进一步加强W病、猪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加强疫情监测,突出重点区域和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在10个县(市)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工作,以适应新时期畜牧业发展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免疫效果监测力度,计划完成20万份畜禽血清监测,探索建立我省重大动物预警机制和疫情风险评估制度。继续抓好15个规模猪场生产与防疫动态监测点信息收集,实现全省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实行信息上报。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从动物标识、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动物防疫条件许可抓起,通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减少疫病传播机会,提高动物及产品质量卫生水平,各地产地检疫面要达70%以上,产地检疫率100%,屠宰检疫率100%,上市产品持证率100%。加强活禽交易市场管理,积极推行家禽定点屠宰,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今年将在市(州、地)所在地推行白条鸡上市行动,并逐步向县级市场推进。加强畜禽饲养场(小区)、屠宰场等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管理,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许可制度,做好《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颁证工作。

四、推进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夯实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

制定20**-2015年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利用各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重点种畜禽场和畜禽改良网络建设,逐步形成全省相对完备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对种畜禽场实行分级管理。制修定主要畜禽品种标准,逐步实现种畜禽标准化生产。严格引种管理,搞好良种引进、保护与开发工作,杜绝“引种—退化—再引种”的资源浪费。抓好部省级保种项目和畜禽良种项目建设的竣工验收。在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扩大地方畜禽良种保护范围和开发利用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加快畜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牛羊改良坚持以杂交改良与本品种选育相结合,冻配改良继续以提高单灌输配数和受胎率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改良成果,培育适宜贵州生态条件的优良肉牛、肉羊品种(系);生猪改良重点加大人工授精改良力度,力争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55%以上。完善现有品改点的基础设施,规范各项技术规范制度。制定输精员考核评定办法,推行品改点及输精员等级证书制度。

五、加强草地建设,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

抓好岩溶地区草地植被恢复试点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抓好德江县、晴隆县、威宁县退牧还草工程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项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加强对20个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完善草原监理体系建设,配合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在贵州开展喀斯特山区草原生态监测工作。做好牧草病虫危害监测点工作,定期发送监测情况通报。加强牧草种子的质量监测和管理。推广引草入田种植和利用技术,开展以一年生黑麦草为主的优良牧草冬季农闲田土种植,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集中连片推广多花黑麦草种植试点示范工作。加快人工草地建设,向农户推广科学用草、草畜平衡、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等关键技术。推广优良饲用玉米种植示范,增加优良牧草比重,今年将在全省不同区域建立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多年生牧草苜蓿、菊苣等,辐射带动全省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工业饲料产品质量和推广普及率。

六、继续强化饲料兽药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要求,加大对中小饲料企业整改力度,坚决取缔整改不合格企业,提高保障畜产品安全能力。积极推行健康养殖,加强兽药、饲料及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继续加强对“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苏丹红、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非法添加物)的专项整治,加强饲料安全监管,依法强化饲料质量检测监督,逐步开展国家饲料卫生标准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与检测工作,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对农业部公布的重点监控兽药生产企业的抽检力度,加强兽药生产企业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开展兽药GSP认证试点工作,提高兽药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对经营假劣兽药的打击力度,提高兽药产品抽检合格率。加强兽药使用单位监督管理,建立用药记录,加大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一些销售覆盖面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兽药饲料品种,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抽查。进一步加快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鼓励养殖、加工企业申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实现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的有机统一。

七、切实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努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高对统计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当前,畜牧业正处在从传统的家庭副业向现代产业快速转变的关键时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越来越快,与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强。构建相对独立、完整,能更快捷、更准确、更科学反映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监测体系势在必行。切实把统计监测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狠抓畜牧业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关于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精神,重点在生猪主产区建立生猪产销动态监测,实施畜禽生产月度监测计划。加强调查研究,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数据、资料及信息,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强化信息分析,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建立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机制,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要把猪、牛、羊、家禽、奶牛、草地、饲料等相关基础数据纳入系统统计范围,认真负责,切实做好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工作,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八、大力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牧

继续贯彻实施《畜牧法》、《草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草种管理办法》和《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畜牧兽医执法人员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地要认真做好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完善修改与《动物防疫法》不相适应的管理规章及制度,完成《贵州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贵州省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备案程序》、《贵州省畜禽良种繁育规划》的制修定。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养猪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安徽肥东

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产业和有效途径。在畜牧业中生猪产业所占比重大、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绝大多数农民家庭肉食品自给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全面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的发展状况,笔者深入村镇广泛开展调查,在了解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现状、特点、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养猪业的对策措施。

1肥东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1养猪成本与养猪效益非正比增加的矛盾

从2009年养猪效益看,虽然养猪效益较往年有所提高,每头生猪出栏纯收入(除劳动力)达300~400元,在纯收入提高的背后却是养猪成本迅速上涨:一是仔猪、饲料成本的增加。仔猪价格不断攀升,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每出栏1头生猪,饲料成本增加40~50元,仔猪成本增加200~250元[1]。二是劳动力、水电费用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较大,外出打工者增多,在家养猪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从事生猪养殖既脏又累,还要承担疫病和市场风险,导致散养的农户减少[2]。加之水电、运输、劳动力等饲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生猪养殖效益的增长空间受到压缩,在“养猪一头不如打工一周”的效益比较下,不少青壮年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从事养殖业。

1.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矛盾

与其他产业相比,养猪业属“三高一低”产业,即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目前,生猪养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长期生产看,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缺乏组织动作,组织化程序低,无法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养殖合力,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只能被动应付,使养殖者失去养殖的积极性。

1.3疫病形势严峻与防控难度大的矛盾

传统分散饲养中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存在部分空档,加上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一些常规疫病在一些规模饲养户和防疫空白村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3,4]。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进猪群中发生,疾病多数引起全县猪大批死亡,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同时多数养猪户对猪的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重饲养轻防疫、重治疗轻保健,没有按要求和需要建立免疫程序,对新的病种没有足够重视,不采取免疫措施,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将影响养殖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

1.4生猪良种体系建设与现代化要求的矛盾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肥东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大多数养殖户母猪饲养水平低下,农户自繁自养能力不强。从外省调入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购买成本增加。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加之生猪生产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使良种良养普及率低。

1.5投入不足与畜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养猪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圈舍、良种、饲料、防疫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据预算,一个千头猪场仅固定资产投入就需要60多万元,同时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上市约6~8个月内需花费1 100~1 200元,资金周转周期长,需要流动资金大。由于规模养殖土地大部分为租来的闲置土地,养殖场不能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导致很多规模养殖户多年来处在低水平运行状态。而养猪除省级有一定项目投资外,县乡级对养猪业建设项目的配套投入较少,信贷投入、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投入也不足。另外,加工龙头和市场建设滞后,除围绕县城供应的定点屠宰厂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养猪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生猪业,要社会资金及金融资金进入,需要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养殖户贷款政策性贴息等方面加大投资。

2肥东县养猪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肥东县养猪业的调研,认识到肥东县养猪业资源较丰富,市场容量较大,技术较成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重新审视养猪业的现状、外部条件和发展前景,不得不认识到:养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确立发展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科学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来谋划、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养猪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养猪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切实加强对生猪生产的组织领导

把生猪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立足肥东县实情,统一思想,上下一致,齐抓共管,针对肥东县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对畜牧业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客观的调整。按照“以农养猪、养猪促农”的要求,稳定千家万户养殖,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采取个人、集体、国家有机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养猪业,选择养猪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发展养猪小区、家庭规模养殖场等适度规模养殖,开展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2.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将猪的品种改良作为提高养猪生产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从行政到业务给予高度重视,按照《畜牧法》及畜种区域规划,加大对引进和出售种猪的管理,实行良种鉴定、登记制度,坚决取缔劣杂公猪,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促使猪种品质优化。按照养猪生产“三化”繁育体系的要求,加大新品系的培育和优良猪种引进;鼓励农户饲养二元生产母猪,大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和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建立稳定的区域性母猪饲养基地,提高高繁优良母猪比例,增加仔猪来源。

2.3转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

饲养方式落后是养猪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加快发展养猪业,必须大力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将现代化养殖作为今后生猪养殖的关键措施来抓,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养猪,突出良种应用,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科学饲养流程与生态养殖、沼气池建设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在今后工作中因势利导,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加快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和扶持大户规模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在一些条件成熟,生产有一定规模和实行标准化养猪的地区,开展无公害、有机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便于统一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防病技术。

2.4加强养猪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畜牧业现代化需要养殖户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在今后工作中结合生产实际,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学养猪技术培训。全面认真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入户工程,做好畜牧科技普及型培训工作。针对规模养猪户(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难点,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实行注册登记长期跟踪培训,深化培训内容,从普及型培训转向专业型培训。同时鼓励饲料兽药厂家和经销商结合产品推广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加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广人工授精、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

2.5加强防疫保健,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针对现阶段猪病十分复杂的现状,切实加强生猪防疫保健: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突出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强制免疫,强化内防外堵,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二是积极引导和指导养猪大户强化猪的防疫保健意识,把防治疫病资金用在防疫保健上,并制定切合本场本户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做到计划免疫,对一些新的病种有免疫防治。三是畜牧部门要根据养猪生产实际,强化疫病的监测工作,对近年来疫病监测中发现的新病种及时制定防控方案,开展早期预防免疫。四是将发展暖棚养猪与沼气池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对粪水及其他污物的再利用,防止粪水污染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

2.6切实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发挥养殖户、加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政策性贴息补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场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农村认真落实母猪补贴和保险,对种公猪引进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以保障生猪生产的基础。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稳定肉猪市场供应。三是加大科技推广,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提高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帮助养猪者提高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节支增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搞好项目筛选、养殖小区的验收完善和省级龙头企业的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争取县财政资金支持,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2.7积极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

一是畜牧部门积极为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民牵线搭桥,使其形成发展合力,有效解决肥东县生猪生产中农户单打独斗、品种和产品规格多、饲养小规模与大市场难于衔接的问题。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生猪产、销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形成合力,使养猪做到规模化、标准化。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大型猪场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增强养殖户扩大规模养殖的信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争取在良种、饲料、加工等方面引进资金、技术、厂商,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扶持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和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队伍,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畜牧业市场化进程。四是健全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专业交易市场,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生猪专业定点收购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加强预警体系建设,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

3参考文献

[1] 祁跟兄,胡永杰.青海省民和县养猪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6):108-109.

[2] 陈开升.诸暨市养猪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7(10):62-63.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0

1肥东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1养猪成本与养猪效益非正比增加的矛盾

从2009年养猪效益看,虽然养猪效益较往年有所提高,每头生猪出栏纯收入(除劳动力)达300~400元,在纯收入提高的背后却是养猪成本迅速上涨:一是仔猪、饲料成本的增加。仔猪价格不断攀升,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每出栏1头生猪,饲料成本增加40~50元,仔猪成本增加200~250元。二是劳动力、水电费用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较大,外出打工者增多,在家养猪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从事生猪养殖既脏又累,还要承担疫病和市场风险,导致散养的农户减少。加之水电、运输、劳动力等饲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生猪养殖效益的增长空间受到压缩,在“养猪一头不如打工一周”的效益比较下,不少青壮年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从事养殖业。

1.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矛盾

与其他产业相比,养猪业属“三高一低”产业,即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目前,生猪养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长期生产看,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缺乏组织动作,组织化程序低,无法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养殖合力,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只能被动应付,使养殖者失去养殖的积极性。

1.3疫病形势严峻与防控难度大的矛盾

传统分散饲养中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存在部分空档,加上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一些常规疫病在一些规模饲养户和防疫空白村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进猪群中发生,疾病多数引起全县猪大批死亡,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同时多数养猪户对猪的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重饲养轻防疫、重治疗轻保健,没有按要求和需要建立免疫程序,对新的病种没有足够重视,不采取免疫措施,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将影响养殖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

1.4生猪良种体系建设与现代化要求的矛盾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肥东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大多数养殖户母猪饲养水平低下,农户自繁自养能力不强。从外省调入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购买成本增加。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加之生猪生产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使良种良养普及率低。

1.5投入不足与畜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养猪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圈舍、良种、饲料、防疫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据预算,一个千头猪场仅固定资产投入就需要60多万元,同时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上市约6~8个月内需花费1100~1200元,资金周转周期长,需要流动资金大。由于规模养殖土地大部分为租来的闲置土地,养殖场不能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导致很多规模养殖户多年来处在低水平运行状态。而养猪除省级有一定项目投资外,县乡级对养猪业建设项目的配套投入较少,信贷投入、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投入也不足。另外,加工龙头和市场建设滞后,除围绕县城供应的定点屠宰厂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养猪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生猪业,要社会资金及金融资金进入,需要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养殖户贷款政策性贴息等方面加大投资。

2肥东县养猪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肥东县养猪业的调研,认识到肥东县养猪业资源较丰富,市场容量较大,技术较成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重新审视养猪业的现状、外部条件和发展前景,不得不认识到:养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确立发展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科学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来谋划、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养猪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养猪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切实加强对生猪生产的组织领导

把生猪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立足肥东县实情,统一思想,上下一致,齐抓共管,针对肥东县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对畜牧业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客观的调整。按照“以农养猪、养猪促农”的要求,稳定千家万户养殖,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采取个人、集体、国家有机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养猪业,选择养猪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发展养猪小区、家庭规模养殖场等适度规模养殖,开展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2.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将猪的品种改良作为提高养猪生产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从行政到业务给予高度重视,按照《畜牧法》及畜种区域规划,加大对引进和出售种猪的管理,实行良种鉴定、登记制度,坚决取缔劣杂公猪,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促使猪种品质优化。按照养猪生产“三化”繁育体系的要求,加大新品系的培育和优良猪种引进;鼓励农户饲养二元生产母猪,大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和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建立稳定的区域性母猪饲养基地,提高高繁优良母猪比例,增加仔猪来源。

2.3转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

饲养方式落后是养猪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加快发展养猪业,必须大力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将现代化养殖作为今后生猪养殖的关键措施来抓,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养猪,突出良种应用,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科学饲养流程与生态养殖、沼气池建设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在今后工作中因势利导,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加快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和扶持大户规模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在一些条件成熟,生产有一定规模和实行标准化养猪的地区,开展无公害、有机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便于统一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防病技术。

2.4加强养猪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畜牧业现代化需要养殖户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在今后工作中结合生产实际,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学养猪技术培训。全面认真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入户工程,做好畜牧科技普及型培训工作。针对规模养猪户(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难点,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实行注册登记长期跟踪培训,深化培训内容,从普及型培训转向专业型培训。同时鼓励饲料兽药厂家和经销商结合产品推广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加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广人工授精、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

2.5加强防疫保健,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针对现阶段猪病十分复杂的现状,切实加强生猪防疫保健: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突出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强制免疫,强化内防外堵,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二是积极引导和指导养猪大户强化猪的防疫保健意识,把防治疫病资金用在防疫保健上,并制定切合本场本户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做到计划免疫,对一些新的病种有免疫防治。三是畜牧部门要根据养猪生产实际,强化疫病的监测工作,对近年来疫病监测中发现的新病种及时制定防控方案,开展早期预防免疫。四是将发展暖棚养猪与沼气池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对粪水及其他污物的再利用,防止粪水污染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

2.6切实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发挥养殖户、加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政策性贴息补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场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农村认真落实母猪补贴和保险,对种公猪引进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以保障生猪生产的基础。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稳定肉猪市场供应。三是加大科技推广,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提高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帮助养猪者提高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节支增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搞好项目筛选、养殖小区的验收完善和省级龙头企业的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争取县财政资金支持,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渔业发展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跨越式发展思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构建现代畜牧渔业体系,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突出做强做优生猪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和禽蛋产业,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供给,全面提高畜牧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全市畜牧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计划全市畜牧业增加值和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和产值占农牧渔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的比重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肉类总产量同比增长10%以上,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8.5%以上。全市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130万头、38万头、22万只和500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0%、7%、20%和8%,出栏分别达100万头、6.8万头、10万只和52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0%、12%、12%和10%。

计划新建牛改点26个、羊改点30个、猪人工授精点40个,完成牛杂交改良配种5.5万头、羊杂交改良配种3.2万只,推广杂交猪115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65万头),推广良种禽390万羽;完成人工种草5万亩、冬闲田土种草5万亩,科技处理农作物秸秆14万吨,推广工业饲料11万吨;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范围内。

三、主要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扶持畜牧渔业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渔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投入力度,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畜牧渔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此,全市各级要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针对当前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的情况,各级畜牧部门要积极顺应畜牧业发展新形势,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找准路子,破解难题,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好规模养殖场和农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抓好生猪生产的同时,继续抓好肉牛、肉羊、禽蛋及其他肉类产业的发展,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二)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畜禽良种生产步伐,通过良种引进、杂交改良、地方品种选育与配套系生产等良繁措施,努力提高畜禽出栏率、商品率、个体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力争用5-6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畜禽良种化生产。有计划、持久地建立牛改点、猪改点和羊改点,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牛的改良坚持冻配与鲜配相结合,着力提高单罐输配数和受胎率。羊的改良实行杂交改良与本品种选育相结合,逐步建立黑山羊提纯复壮基地。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在养猪集中区域建设猪人工授精集中供精点,提高种公猪使用效率,提高优良杂交猪比重。加强畜禽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全面完成畜禽遗传资源调查。

(三)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以检促防的方针,坚持春秋集中免疫与常年补免相结合,强制免疫与普免相结合,防疫与检疫相结合。积极推广“防疫日”制度和“窝边建档免疫”制度,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工作。把规模养殖场、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帮助规模养殖场建立完善的兽医工作制度和措施。建立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从规模养殖场开始,建立完善畜禽养殖档案,加强畜禽养殖档案管理,规模场(户)养殖档案建立达100%。坚持畜禽标识佩戴,利用县、乡兽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的设施设备,完成畜禽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级兽医诊断室的设施设备和现代诊断技术,加大疫病监测数量和范围,开展监测数据分析评估与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逐步建立全市动物疫病预测预警机制和风险机制,提高对动物疫情趋势的预测能力。

(四)强化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坚持草畜配套、以草稳畜、以草促畜的原则,不断扩大人工种草面积。积极推行林草间作、粮草套种和冬闲田土种草,提高优质牧草产量。研究推广牛羊舍饲和半舍饲饲养技术,推广人工草地分区围栏轮牧。加强秸秆科技处理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加工利用率。抓好全价饲料、浓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推广,不断提高工业饲料的推广普及率和入户率。

推进草原权属工作,按照我市基本草原权属划定工作方案,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切实抓好基本草原权属划定工作,力争年内全面完成。

(五)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进一步加大对兽药、饲料及畜产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增强监管人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对生产、加工、流通三大环节实施全程监管。把饲料经营户、屠宰场、规模养殖场作为监管的重点,逐步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检,形成规范的检测制度。加强兽药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用药记录,加大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各县、特区、区要在完成省、市下达检测任务的同时,结合各地实际对高风险环节增加检测频率。继续把“三聚氰胺”和“瘦肉精”检测作为监测重点,加大检测力度,继续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工作,进一步做好无公害畜产品一体化认证工作,开展畜产品地理标志试点,逐步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六)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按照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免疫程序化、设施规范化、产品安全化、养殖专业化的标准,认真做好规划布局,加快养殖小区发展步伐。切实加强对已建养殖小区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养殖小区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抓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小区养殖水平和效益,做到建成一个,巩固一个。加大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力度,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推动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的批量供给能力,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七)加强畜牧业项目管理,充分发挥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畜牧业项目投入的不断增加,加强项目管理已越来越显得重要,各县、特区、区要领导带头,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及人员系统地学习农业部和省、市畜牧部门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制度和规定,切实抓好辖区内的项目实施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的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的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做到面上和常规业务工作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和要求,确保项目建设时限和质量。项目结束后,将所有资料整理归档,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对存在明显问题的要提出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给予通报或必要的处罚。要组织检查组深入到项目实施现场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要突出抓好国家拉动内需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程。要组织专门力量,抓好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投入。

(八)认真做好畜牧统计监测,努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农业部《畜牧业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畜牧统计监测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与同级统计部门的协调和统计数据的对接工作,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固定专职或兼职人员,不断提高和改善工作条件,改进方法,按照各级的职责规范统计监测工作,发挥统计监测工作对生产发展、疫病控制、畜产品安全监管的指导和预警作用,要通过面上监测、定点监测和价格监测与分析,及时上报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信息,有效制定应对措施。当前,要按照农业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要求,明确责任主体,认真统计上报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及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各地要把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和畜产品与饲料质量检测逐步纳入畜牧统计监测服务,积极为养殖户多办实事。认真做好行业宣传工作,形成畜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九)大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针对当前我市畜牧龙头企业少、养殖规模小、档次低、加工水平滞后、市场开拓能力弱、带动农户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市各级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带动农户、滚动发展”的思路,扶持培育一批起点高、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积极争取通过政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引导省内外各行业资金、技术向养殖业倾斜,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领办畜牧龙头企业。积极为畜牧龙头企业搞好服务,加大对现有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规模经营。高度重视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积极开展畜产品的精深加工,逐步实现由出售原料型初级产品向出售附加值高的加工制品转变,彻底改变我市畜产品加工滞后的状况,提高畜牧业比较效益,实现增产增收增效,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进程。

(十)抓好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正确引导生产和流通

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理念,大力开拓畜产品市场。针对当前全市畜牧业发展形势,全市各级要在加快生产发展的同时,认真抓好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在积极发展城乡集贸市场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建立一批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鼓励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扶持发展专业协会、合作社、联合会等多种类型的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巩固壮大畜产品营销队伍,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畜产品均衡上市,促进农民增收。

(十一)强化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动物防疫法》、《畜牧法》、《草原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加大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维权能力和经营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加强执法人员专业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专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队伍。创新畜牧兽医执法体制机制,合理调配力量,整合资源,集中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执法手段,完善执法装备。逐步实行举报奖励制度,揭露各种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畜牧兽医执法的良好氛围。

(十二)抓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渔政管理,促进全市渔业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我市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发展鲑鳟鱼类、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和特种水产养殖,探索我市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加强对冷水性鱼类养殖和特种水产品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冷水性鱼类和特种水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我市冷水性鱼类和特种水产养殖的发展。抓紧、抓好县级渔业水域规划编制工作,使我市新增的大(中)型水面的渔业资源尽快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对国有渔业水域养殖证的核发进度,依法规范国有渔业水域的养殖行为。积极开展大水面网箱养鱼,与相邻地(州、市)密切协作,加强对跨界水域的管理,努力探索大水面资源开发与管理经验。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养殖投入品的监管,严厉查处在生产中使用各种禁用的药品、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强化对入市水产品的监管,严禁各类未经检疫的水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业务工作抓紧抓实,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渔业生产进程,加强渔船安全监管,确保全市渔船安全生产。落实禁渔期制度,抓好非法捕捞作业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及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工作,以保护新增大中型水域的渔业资源为重点,维护渔业生产正常秩序。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渔业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意识。深入贯彻实施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和《*省渔业条例》,加强对已发苗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年审,进一步完善苗种生产的审批程序,严格外来苗种的检验检疫制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苗种、带病苗种的坑农、害农以及乱引种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十三)继续抓好畜禽水产污染源的普查工作

加强领导,保持机构,继续抓好畜禽水产污染源的普查工作,一是要做好普查数据的复核工作,把好普查数据质量关,建立畜禽水产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及时上报和普查数据;二是做好畜禽水产污染源普查数据在畜牧水产生产中的开发利用;三是根据《技术报告编写大纲》,编写辖区的《畜牧水产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四是认真做好普查工作的督查、自查、总结和表彰工作;五是做好普查工作的文件、资料、图片、音像的归档工作;六是做好迎接市、省、国家的检查验收工作。

(十四)加强部门的沟通和协作,营造畜牧业发展良好环境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动员全社会积极因素参与到畜牧产业化建设和服务中来。抓住国家“保稳定、促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强与财政、发改的协作,加大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积极争取财政逐年增加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加强与发改、扶贫、林业、科技部门的合作,加快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作,争取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规模养殖、动物防疫、畜禽粪污治理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加强与保险机构协作,建立完善畜牧业保险机制;加强与工商、卫生、商务和环保等部门的协作,保障畜产品的公共卫生安全。

养猪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2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提出了加快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并把发展生猪产业确定为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第一产业。在这种发展思路的引领下,目前我市生猪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20__年,全市生猪存栏98万头,出栏生猪134万头,全市生猪产值137683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5%、占农业总产值的11%,猪肉产量占总肉类产量的66.8%。由此可见,生猪生产在我市产业化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准确把握畜牧业生产态势,研究分析当前生猪产业情况,更好地指导生猪产业的发展,我们深入生猪养殖专业大户、养殖户、饲料加工企业、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场)及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

一、生猪生产情况

(一)养殖及生产现状。当前,我市从事生猪养殖的群体有三种:一是规模养殖户(场),其特点是以养殖良种猪为主,规模一般在年出栏、存栏100头以上,由于投资大,规模大,市场风险对其冲击最大;二是生猪养殖专业大户,其特点是以养殖良种猪为主,规模一般在年出栏、存栏10头至100头之间,价格涨跌对其影响较大;三是农户家庭分散养殖,其特点是家庭养殖以土杂猪为主,一般一家出栏、存栏10头以内,受市场的冲击相对较小。目前,全市现有729个养猪场。重点扶持了一批原种猪500头以上的原种猪厂,二元母猪300头以上的扩繁场和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的育肥场。

(二)加工销售现状。我市现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点)42家,其中市区10家、县区8家、乡镇屠宰场24家。截止上半年,全市已加工生猪887139头,同比增长39.4%,销售猪肉66317吨,同比增长36.9%,猪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销往外地从20__年的6500吨增加到20__年的6800吨,增长了4.6%。

(三)饲料、兽药生产现状。我市暂无兽药生产厂家,兽药经销场所分布广泛,经销的建曲、止泻散、胃肠活、二妙丸、三苏片等品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市生猪养殖户对兽药的需求。现有各类饲料加工厂70余家,年生产能力达80余万吨。生猪饲料品种主要有母猪料、大猪料、乳猪料、配合料、育肥料、浓缩料等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本市及周边各县(市),为生猪生产养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市场价格现状。全市猪肉价格自20__年由18元/公斤(均价,下同)持续上涨后,一直高位运行到20__年4月份,最高单价达24元/公斤,后经过多次涨跌反复,至20__年7月才基本稳定在22元/公斤左右,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猪肉价格将继续保持目前水平。

(五)养殖保险现状。全市生猪养殖保险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农民自愿,政策支持,以险养险”的原则,保费来源本着“政府补贴一点,业主(农民)缴纳一点,保险公司在费率上优惠一点”的办法推行实施。今年中国财险保险公司试点开展生猪养殖保险,现已为260户规模养殖户6万余头商品猪及母猪进行了投保,保险金额6039万元,已决案件1055件,已决赔款132万元。

二、生猪生产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市推行了以养殖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利益为纽带的多方共赢机制和集金融支持、良种推广、政策保障、技术服务、风险防范为一体的生猪养殖产业化系统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了共识。

(一)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得力。

年初,在市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把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和畜牧项目建设列为全市“十项重点工程”。按照“规模饲养带普养,大户带小户,公司加农户”的总体发展思路,我市加大了对生猪生产、屠宰、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和种猪生产企业的引进,产业化畜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江苏雨润集团、山东金锣集团、四川四海集团等一些实力较强的全国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同时,我市加快了种猪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了对养殖龙头企业的招商,相继有森宇种猪场、星河种猪场、万达种猪场、金诚种猪场等一批万头生猪生产企业建成投产。这些龙头加工企业群体和种猪场的落户极大地推动了我市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进程。

(二)生猪防疫及品种改良工作登上新台阶。为抓好生猪防疫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市先后召开了畜牧业生产推进会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和饲料及动物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组建和完善了有关畜牧兽医人员、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参加的监控队伍,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同时加大了排查力度,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确保了防疫工作的落实;在品种改良,着力推广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为主导品种,生猪优良品种率已达90%,三元杂交商品猪已达70%以上,生猪质量得到极大提高,逐步实现了“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增加效益”的生猪发展目标。

(三)深入开展科技进场入户工程。我市已经连续二年在全市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年活动,制定了畜牧科技推广活动方案,全市通过办班培训、讲座、技术人员包场、包户等形式,普及推广现代化、标准化畜禽生产管理技术,畜禽标准化养殖先进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去冬今春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170余期,培训人员近2万多人次;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科技进乡入户等活动10多次,无偿赠送各种科技资料1.5万余册。省畜牧局、省奶业协会在我市分别举办生猪、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邀请加拿大种猪协会会长王爱德先生、华东农学院养猪专家开展养猪科技专题讲座等,参加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生猪的人工鲜精配种先进技术已在全市全面推广,全市已建立了15处生猪人工授精站,还有8处正在筹建之中。

(四)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加快。今年进一步加大规模养殖大场、大户、小区的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原种猪500头以上的原种猪场、二元母猪300头以上的扩繁场和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的育肥场,以这些规模养殖场、户、小区为基点,全面普及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此外,我市还重点抓了2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为

典型,下发了《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档案》,并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对每个养殖小区(场)派驻了监管兽医,强化了技术指导和监管措施。全市已发展养猪小区149个,养猪大场(户)637个,专业户10435个。饲养量超万头的种猪、商品猪场达10个,种猪场47个。现有种猪场47个,其中省级重点种猪场5个,原种猪场3个,全市原种猪达8000多头,二元母猪达到18万头。(五)大力培育具有一定实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狠抓投资环境建设,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培育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税收、用地、信贷、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围绕提升畜牧产业化发展水平,集中精力把畜产品加工企业群和养殖龙头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围绕项目建设抓服务、抓协调,全力组织推进,抽调精干力量为项目建设服务,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佳木斯市北方金锣公司于20__年9月建成投产,设计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森宇牧业于20__年招商落户我市,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种猪存栏已达2200头,每年可以向市场提供优秀种猪1.2万头,商品猪2万多头。20__年该企业与加拿大合作投资2500万元合资建设的中加森宇伯乐种猪育种中心于20__年10月12日正式投产,成功引进加系原种猪628头,与加拿大同步育种,现已成为我省原种猪最多规模最大的种猪生产企业。据6月末统计已产仔3800头,预计8月份开始将投放市场销售。雨润集团签约在我市桦川县建设一个万头种猪场和二个5万头生猪生产基地。目前,雨润集团200万头生殖屠宰加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1月份可建成投产。在全力抓好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南京雨润集团已经确定在桦川县投资建设2个生猪饲养量为5万头的大规模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1个万头的种猪场。前期手续基本完成,计划万头种猪场今年建成投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养猪行业逐渐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即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六)金融部门全力支持生猪产业的发展。佳木斯农村信用联社严格把握贷款投向和投量,遵循区别对待、优化结构的信贷政策,坚持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养猪专业户为重心,以生猪养殖基地为支柱,以生猪加工屠宰龙头企业为载体的信贷支持原则,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大力推广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生猪养殖。对资金需求相对更大一些的生猪养殖专业大户,信用社根据其具体情况,将授信额度扩大到20万元,以满足其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需求。20__年佳木斯信用联社信用社发放授信贷款1650万元,所有授信贷款无一形成不良或欠息的情况。

三、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市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仍存在着大量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养殖规模较小,自身发展缓慢。多年来,我市养猪业规模小,多为农户零星分散饲养,饲养量占全市90%,加大了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同时农户市场信息闭塞,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市场对生产、销售的导向作用弱,养猪业靠自身滚动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在目前养猪效益较高的情况下想要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农户有发展畜牧业的强烈愿望,但投入大,农户没有资本金积累。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认为投资畜牧业风险大,有惧贷心理,加之贷款额度小且手续烦琐,未建立长期有效的信贷机制,很多具有一定规模和丰富经验的场户及加工企业融资困难,无力扩大再生产。畜牧产业项目少,资金整体投入不足。

(二)养猪风险大,盈亏难以把握。市场风险、疾病风险是养猪的两大风险,也是导致生猪饲养量增长趋缓的主要原因。生猪生产受市场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养猪户普遍认为市场行情很难把握,生猪疾病难以控制,因而不愿意养猪,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使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自主发展的能力,部分农民害怕养猪,纷纷向更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行业转行。

(三)生猪养殖成本增大,养殖产业化程度低。饲料原料价格在年初以来不仅没有下滑,相反总体呈逐步上升态势。玉米价格涨至0.73元/斤,增长21.7%;小麦麸涨至0.88元/斤,增长17.3%,浓缩饲料涨至2.9元/斤,增长26.1%。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生猪饲料价格不断走高,从而使养猪成本也相应提高。目前以规模养殖户饲养一头育肥猪为例,每出栏一头100公斤重商品猪需要成本1200-1300元(不含基础设施投入)分别是:仔猪成本500-550元,饲料成本600-700元,兽药成本20—30元,水电费等其他成本15元,散养户的成本更高,如果市场行情不好,还可能导致亏损。养猪尤其是散养户投入产出率一般不高,收益不太稳定。当前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生猪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很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疫病时有发生,标准化生产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从而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四)生猪产业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生猪生产、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这四个环节本应该有机联系,实际上这四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却不均衡,以一头200斤重的生猪为例,养殖户经过四个月的养殖,每头可赚100-300元,肉类加工大户从农户手中收购,按7元/斤计算,收购价为1400元。屠商购买的猪宰杀后,出肉率一般达70%,即出肉140斤,除去工商税费、屠宰费、检疫费及运输费,可赚20-50余元。生猪销售方面,销售业户以18-19/公斤购进,经分割后销售每头可赚30-50元。屠宰、销售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收购、销售价格,生猪产业的风险过度集中在养殖环节,形成了"养猪半年,不如屠夫半天"的说法,大多数人有了养猪还不如卖猪划算的想法。

四、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畜牧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和商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是承农启工活商的中轴产业。在我市大农业内部,畜牧业是增速最快、发展潜力最大、自然条件最优越、后发优势最强、覆盖面最广的产业。可见佳木斯要在农业上有更大的突破发展,应率先发展生猪产业不可忽视,做大做强猪经济,用猪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拉动和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早日把佳木斯建成全省生猪生产大市,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政策导向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生猪产业在我市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当前生猪产品价格处于上升期的时机,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一是做好生猪补贴工作。如做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落实,今年,我国已将能繁母猪补贴由去年的每头50元增加到今年的每头100元,做好能繁母猪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就显的有为重要,及时将相关补贴如实兑现到农户手中,在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二是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制度的深入,广泛动员和组织养猪场(户)参加防范疫病等风险的保险,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猪业户保险意识,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潜在风险,通过保险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要让养猪业户人人都能认识到保险的作用和实惠。彻底解除大规模养猪场(户)的后顾之忧

三是做好生猪贷款工作。加大信贷投入,全力满足全市生猪生产贷款需求。银行要通过积极主动的调查研究,掌握辖区生猪存栏量、需求量,以及生猪生产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信贷需求和信贷投放情况,确定银行的支持规模和资金投放额度,有针对性地支持生猪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信贷服务手段,为对象户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并实行贷款优先、服务优质、利率优惠等信贷优惠政策。加快落实信贷支持及财政贴息政策,加大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信贷资金投放力度,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另外,对于大规模养殖场政策要对其相对倾斜,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如建猪舍的用地问题、扩大规模的贷款问题,与市内外、省内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销合作关系,消除市场风险等问题,形成有循环经济特征的发展模式。而对于养殖小区、养猪合作社和养猪大户则应到其象规模养殖场发展,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进力度,确保生猪产品稳定供应。同时,对小规模散养户要加强引导,千方百计提高其标准化饲养水平。

2、培育龙头企业,扶持规模发展。

各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使企业全身心投入发展。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加强龙头企业的牵引能力,促进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增强抵御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是重点培育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原料供给、市场服务、资金扶持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发展生猪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生猪产业链,完善与现代养猪业相适应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配套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

二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科学引导生猪养殖,形成统一规划及行业自律,理性投入生产,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切实保护猪农和生猪养殖企业的利益。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抓好资金、生产、营销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收费项目。

三是牵线搭桥引进技术,引进项目,鼓励屠宰企业改进设备技术,扩大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养殖模式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是建立以农民互助为主的组织保障机制,鼓励建设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由过去农户散养为主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模式的转变进度,不断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提高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五是设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对生猪养殖业户给予相关的经济补助和政策支持,建立对养殖户的补贴机制。当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养猪亏本的情况出现时,应出台相应政策给予养殖专业大户适当的补贴,避免出现生猪断档的现象,同时政府可采取减免生猪加工、销售税、费负担等措施,以减缓猪肉及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确保生猪市场价格的稳定。

3、加强疫病防控,确保产品质量。

一是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加强防疫部门队伍建设,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建立新型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检测新机制,认真做好现场技术指导,举办养殖技术辅导班,不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新规范。通过每年对村干部和养殖户进行实用养殖技术培训,做好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基本达到村组有技术人员。

二是同时加强兽药饲料市场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对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与检测水平。

三是加大必要的设备投入,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和环境的管理,严格检疫和消毒以及疫苗管理、饲料管理、兽药管理和政策法规应用,加强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禁止病死猪交易,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4、完善市场信息机制,构筑生猪“产供销”新秩序。

一是商务、物价、农业、工商、畜牧等部门要加强对猪肉等副食品的生产、需求和价格的监测,通过对生猪产、供、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科学分析,总体上掌握本地区大致所需猪肉销量情况,及早做出市场预警预报。运用电台、电视、报刊等形式,定期生猪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和关联企业正确认识市场规律。

二是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以倡议、提醒、告诫等方式,正确引导相关组织与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

三是建设销售绿色通道,加强市场监管。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交易行为,完善生猪专业市场,打击压级压价坑害农户的行为,切实降低农户的市场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