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猪效益

养猪效益

时间:2023-05-30 09:25:35

养猪效益

养猪效益范文1

良 有的农户养本地土种猪,喂10多个月才长70~75公斤,经济上很不合算,应改喂三元杂交猪或杂优猪。

单改复 科学试验证明,用单一玉米喂猪,料肉比为7∶1;用玉米和麦麸混合喂猪,料肉比为5∶1;用玉米、豆粕、麦麸加预混料配制的混合饲料喂猪,料肉比可达2.8∶1。提倡采用复合原料配制的饲料喂猪。

熟改生 饲料煮熟后营养至少损失10%,加上剩食放置时间长易变质,容易造成中毒或腹泻。应改熟喂为生喂。

老改新 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改变传统饲喂方法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有一种活性微生物饲料已投放市场,用这种饲料喂猪成本低、猪生长快,同时饲料易保存且保质期长,绿色环保,喂法灵活,并能有效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混改分 大、小猪只要分开饲养。若大、小猪放在一起混合饲养,大猪吃得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泻,小猪抢不上食,饿肚子。

散改圈 猪在散养时活动量大、消耗能量多、饲料转化率低,而改为圈养后,猪吃饱就睡,可有效提高日增重。

治改防 不少养猪户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治病时愿意花钱,而防疫时却不愿花钱。应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

八定

定时 每天喂猪的时间、次数要固定。定时饲喂不仅能使猪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提高猪的食欲与饲料利用率。

定量 喂食要掌握好数量,不能忽多忽少,以免影响猪的食欲,造成消化不良,降低饲料利用率。

定质 在配制饲料时,首先要符合饲养标准,要科学地安排精、粗、青饲料的比例,且饲料的种类与比例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可变动太大,这样可提高猪的食欲,提高饲料消化率与利用率。

定人 定人饲喂可使饲养员对猪的习性有详细的了解,同时猪也能适应饲喂方法。需换饲养员时,应实行“老带新”,等新饲养员熟悉一段时间后再换。

定位 要使猪养成吃、拉、睡定位的良好习惯。进猪前应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并在睡的地方放些垫草,拉的地方撒一些水,吃食的地方撒少许食物。前3天应勤打扫,勤调教,一般3天后即可形成“三定位”习惯。

定期驱虫 一般应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育肥猪可每1~2个月驱虫一次。

养猪效益范文2

关键词养猪业;经济效益;提高措施

经济效益是养猪专业户的最终目标,直接关系各专业养猪场的规模、结构和稳定发展[1]。养猪的经济效益同猪的品种、饲料价格、管理水平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是分不开的。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以下措施,供同仁和养猪户参考。

1核算成本,选择养猪模式

要提高养猪的科技含量,分析市场行情,学会成本核算,增强经营意识。养猪成本包括仔猪引种费、饲料费、人工费、猪舍折旧费、设备工具费、医药消毒费、资金利息等。饲料费用约占全部费用的70%。要降低饲养成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猪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2种饲养模式:一是家庭散养模式。适合饲养本地猪。土种猪一般都具有耐粗饲、耐饥饿、对恶劣环境忍受力强、适合本地气候、抗寒耐热性能好、不易患病等特点。米糠、废弃的饭菜以及野外生长的野菜野草等都可用来饲喂生猪。利用这些物质,再适量投入一些玉米、麸皮等,养猪成本还是比较低的。二是规模化养猪模式。规模经营要以适度为宜,一般应视人力、财力、物力条件而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养猪专业大户以年养200~1 000头生猪为宜,这样既能较好地解决猪舍、资金、劳力和饲料问题,又能做到精心饲养管理,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全面抓好经营管理工作

2.1向品种要效益,坚持自繁自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一般好的品种如大约克、长白猪等可比本地猪种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可提高经济效益10%~12%。据调查本地品种在一般粗放饲养条件下需10个月左右出栏,而引进的优良品种4~6个月就可出栏,可缩短饲养周期5个月左右,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选择瘦肉型品种,积极推广优良猪种和杂交组合,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当前最优良的杂交组合为杜长本、杜大本、杜大长和大皮本。猪具有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可以利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母猪产后28~35 d断奶,断奶母猪10 d内发情配种,1头母猪可年产2.2~2.5窝仔猪。坚持自繁自养,自己饲养母猪是选择好仔猪的重要环节。并且可以节约养猪成本和减少从外地买回仔猪带来疾病传播的风险。

2.2科学配制饲料,防止浪费

一是多喂配合饲料,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可节省精饲料20%左右。二是饲喂生料。用生饲料喂猪,生猪每增重1 kg可节省精饲料0.2~0.5 kg,生长也较快[2]。饲养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实践证明,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符合猪的生理要求,也便于饲喂;湿拌料的料与水的比例为1.00∶(1.25~1.50),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日喂次数,小猪阶段4次,体重达50 kg后3次;饮水不限。三是广开饲料资源。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养殖蚯蚓、蝇蛆或利用蚕蛹、螺蛳作蛋白饲料。也可广泛利用辅助饲料,利用啤酒糟、鸡粪、兔粪经过处理对在混合饲料一起喂猪,可降低成本1%~3%。四是从各个方面努力,尽量杜绝饲料的浪费,如饲槽设计要合理,注意饲料的保存,防潮湿、防霉变、防鼠咬等。实行生料稠喂,避免饲料营养被破坏;定量饲喂,少给勤添,先精后粗,供足饮水;坚持前敞后限,满足营养需要,缩短育肥周期,提高饲料利用率。

2.3制订和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

养猪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治方针[3]。采取疾病综合控制措施,以减少药费支出和提高育成率。猪场疾病控制的基本要素有病原、宿主、环境。要控制好猪群的疾病,一是建立猪群的安全生产体系。猪场选址应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电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居民区和污染源且交通方便的沙质地带。全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工作人员兼任其他场的饲养、技术指导和屠宰贩运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有良好隔离,场大门设有消毒池和喷洒消毒装置,人员入口与饲料入口以消毒池分开,外来车辆、人员和物料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对育肥仔猪应及时驱虫洗胃,第1天宜用左旋咪唑等驱虫,第3天用小苏打洗胃,第5天用大黄苏打片清理肠胃,增强消化功能。场内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不得畜禽混养,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建立健康猪群,实行标准化饲养,使猪群有一个舒适、干燥、卫生的环境。二是定期免疫,增强猪只抗病力。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气候条件、猪群的品种和健康状况,决定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并综合考虑母源抗体、发病季节、发病日龄等因素,制订出免疫程序并按时免疫接种。2.4加强管理,适时出栏

良好的猪舍条件有利于促进猪的快速生长发育,可建成单列式半敞棚猪舍或双列式半敞棚猪舍。要求冬暖夏凉,具有良好的排污条件,空气流畅,温度适宜。夏季搞3~5次清圈消毒,饲喂较为凉性的西瓜皮等。实行保护性饲养,夏季可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藤蔓植物遮荫降温,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冬季以30~40 ℃的温水给猪拌料和饮水。推行高密度养猪,冬季0.8 m2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 m2猪舍养1头育肥猪。用作育肥的仔猪,应在40日龄、体重10 kg左右,适时去势;根据体重和猪源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群,防止强欺弱、大欺小。一般生猪收购价上半年低于下半年,逢年过节猪价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按照猪的生长规律前期增重慢、中期增重快、后期增重又变慢确定出栏时间,育肥猪以饲养180~200 d为宜。我国肉猪理想的出栏时间为:地方早熟品种体重80 kg,培育品种体重90 kg,杂种猪体重100~200 kg。肉猪体重在20~90 kg时,日增重直线上升,育肥耗料少,瘦肉率高,卖价高。体重到100 kg以上则明显变慢,日增重逐步下降,再多养1 d,不但耗料多,而且猪脂肪增多,瘦肉率低、卖价低、赚钱少。因此,肉猪以体重90~110 kg出栏为宜,可节省饲料20%左右。

3大搞综合经营,注重市场信息

养猪专业大户要走综合经营之路。如开豆腐坊或粉场等,利用豆腐渣或粉渣等喂猪,猪粪发酵后再喂鱼,即“豆腐坊猪鱼”模式;专业养鸡户可利用鸡粪喂猪,猪粪再喂鱼的“鸡猪鱼”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千方百计获取效益[4]。准确掌握市场规律,可大大增加销售收入。近年来的生猪波动已表明,一般一个波动周期1.5~2.0年,同时在一年之中也随市场需求、节假日等因素而起伏,即每年3—6月为猪价低潮,7月以后渐渐上升,9月价格较好,并维持一段较高价位。据此确定猪肉营销策略,根据品种、季节等因素制订合适的出栏头数,使最佳出栏时间与市场需求时间一致。同时,全面掌握市场信息,及时了解养猪生产动态和价格趋势,作出科学预测和合理判断,全年生猪销售价处于较高水准。及时采取措施,避开市场“低谷”。

4参考文献

[1] 刘爱武,李卫华.重视动物福利减少养猪业经济损失[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4):81-83.

[2] 秦菊平,姜海涛.生料养猪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4):88-89.

养猪效益范文3

关键词养猪;效益;提高措施

目前大通县农村养猪户的饲养方法,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传统养殖方式。养猪规模小,饲养周期长,饲料消耗多,饲养成本大,猪肉市场价格预测能力低,经济效益差。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降低饲养成本,生产肉质鲜美的猪肉,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和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1科学建造猪舍

传统的养猪方式,猪舍内温度、湿度等均顺其自然,导致夏秋高温潮湿,冬季寒冷,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增长潜力。因此,冷季推广暖棚养猪,实现科学养猪。暖棚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以坐北朝南为好。要求冬暖夏凉、通风透光。一般每头育肥猪占地面积为1m2计,8~10头猪为一栏较佳。舍内有料槽,猪舍上方留通风口,猪舍南边1/3地面应有5~10°的坡度,利于冲洗粪便。夏秋季猪舍注意通风换气,可在猪舍内安装通风设施,降温防暑,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1]。若与沼气池或鱼塘配套使用,既可改善环境卫生,又能降低养猪生产成本。不断改善猪舍内小气候,给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应注意防暑、防寒工作,使舍内温度保持在13~25℃。运动场建在舍外,是猪舍面积的1.5倍,并配有水池。有条件的可修建发酵床猪舍更为理想。规模养猪场应有办公区和生产区之分,有净道和污道之分,入口与出口设有消毒池(车辆)、消毒室(人)及无害化处理池等。

2合理选择猪种及饲养方式

现今主要采用二元杂种猪或三元杂种猪。二元杂种猪是指以本地猪或培育品种猪作母本,以引进种猪作父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后代,如长白猪配(地方)优良母猪所生仔猪为杂交1代猪(也称二元杂交猪)。三元杂种猪是指以二元杂种1代猪作母本,以引进种猪作终端父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后代,在猪生产过程中,采用这些后代猪进行育肥,其生活力强、生产性能高、肉质鲜美,既降低饲养成本,又能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在大通县可用地方品种,八眉猪(互助猪)作母本,引进杜洛克、长白等外国公猪作父本,进行二元、三元猪杂交。二元杂交猪一般日增重比本地土种猪可提高15%~20%,三元杂交猪可在二元杂交猪的基础上再提高10%~15%。实行自繁自养。有利于选种、防疫和仔猪早期培育,降低养猪成本,仔猪也不因环境改变而不适,以利猪群正常生长发育。应根据出栏肥猪数,搞好选留饲喂优良地方母猪计划(按养猪计划数的10∶1留足母猪),产仔成活与出栏数相近,保证猪源稳定和生猪出栏的连续性。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传统的吊架子育肥是把猪的育肥期分成几个阶段,按各个阶段采用粗精结合进行催肥。此方法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猪生长慢、周期长、出栏率低。如果改用从断奶后的小猪到出售前的肥猪,一直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喂猪(可添喂蚯蚓粉和蝇蛆粉的蛋白质原料),并根据日龄的增加逐步提高喂料量及营养水平的直线育肥法,并时常查看猪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

3科学饲喂

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营养需要,将多种原料配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全价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不浪费,且日粮容积与猪的采食量适应,饲喂效果好,料肉比低[2]。饲料应生喂,一般喂法是将配合好的饲料按料水比为1.0∶0.5左右,拌成干湿料(手捏成团,指缝无水珠滴下为宜)。应改变过去的(熟食)稀喂法为生食干湿喂法。这样可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免受高温作用而遭到破坏,使猪在吃食过程中不至于饲料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短,有利于饲料的充分咀嚼,促使口腔分泌出更多的唾液(淀粉酶)及溶菌素等,有助于猪的消化吸收。日喂2~3次,喂后给足清洁饮水,让猪自由饮用。不同阶段猪在更换饲料时应逐步进行。仔猪出生后,生长快,对养分的需求逐日增加,而母猪泌乳量在21d前后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应及时补喂易消化、有营养、口感好的乳猪饲料。一般在仔猪出生后7~10d诱食补料,尽快使之自由采食,以弥补营养不足,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完善胃肠分泌机能,为在30~35日龄体重7~8kg时安全断奶奠定基础[3]。仔猪进栏后,要按猪的性别、个体大小分栏喂养,从断奶到出栏可采用自产饲料原料根据猪的营养需要搭配制成猪料来喂猪。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日增重快,确保料肉比在3.5∶1.0左右。猪体内1/3~1/2的重量是水,细胞代谢及各种生化反应都要在水的参与下才能进行。缺水则影响猪的食欲、消化和正常生长,而且降低猪对饲料的利用率。因此,一般采用自由饮水的方法,供给猪清洁卫生的饮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畜禽水质卫生标准)。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水槽(洁净)不能断水,以降低体温。

4做好日常管理

在仔猪进栏1周内耐心做好猪吃料、睡觉、大小便三角定位的调教,使之养成在固定的地点进食、睡觉和排便的习惯,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同时注意防暑防寒,保证舍内空气新鲜,给猪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猪健康、舒适地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生长潜力。一般育肥猪要进行去势(俗称骟掉)。去势时间应选择在仔猪出生后35日龄左右,体重6~8kg时进行去势,此时仔猪已会吃料,抵抗力较强,手术时易保定,流血较少。去势后的猪肉质鲜美、生长快。及时记录是养猪生产发展的有效手段,体现在养猪生产整体和长期的利益;可对养猪的饲养管理,投入产出作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记录的内容:一是猪的饲养管理记录。记录内容是性别、购入日期、配种日期、产仔日期、去势日期、耳号、年龄、品种、杂交选择、采食量、饲料种类、饲料原料比例等,尽可能做到详细记录每件事项。二是账目记录。包括所有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与收入都应做详细记录。

5加强病虫防治

一是以防为主,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实行“防重于治”的原则。农户大都不注意环境卫生,又没有隔离和消毒的措施,猪容易生病。农户注重对猪病的治疗,忽视“防重于治”的原则,使养猪生产损失惨重。要按照猪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和仔猪副伤寒等疫苗。加强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每天打扫、冲洗圈舍,保持清洁卫生;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消毒的方法很多,如高锰酸钾、来苏水、生石灰等消毒。注意观察猪群,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隔离、封锁深埋、免疫等措施,切实控制各种疾病的暴发蔓延。二是定期驱虫。第1次在断奶后1个月,第2次在架子猪阶段,驱除内外寄生虫病的常用药物是丙硫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同时,加强粪便管理,防止内外寄生虫病危害。建立沼气池可防止内外寄生虫的传播。

6适时出栏

肉猪生长分为幼猪、中猪和大猪3个阶段,各阶段每增重1kg,平均耗料量依次为2.5、2.9、5.0kg,而且当体重达到100kg以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以脂肪沉积为主。因此,猪活重超过100kg后饲喂越来越不合算,且肥肉多;不足90kg屠宰,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是因体重小、屠宰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肥育猪以猪活重100kg出栏为宜[4]。掌握市场信息,裁决育肥猪的生产。猪价、料价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且在不同地区差异也较大,根据市场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市场价格来决定现在养猪生产规模。市场信息及市场预测是否准确对养猪的成败及经济效益关系重大,同时要避免市场炒作。

7参考文献

[1]马丽红,王凤丽.提高农村庭院养猪效益的几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7):25.

[2]黄晓燕,唐国华,张学林,等.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养猪效益[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4):29-30.

养猪效益范文4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政府补贴;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056-02

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拉动了物价的全面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稳定猪肉价格,保障猪肉市场的有效供给,减少猪肉市场供求平衡压力,调动生猪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国家出台了六项针对生猪养殖业的补贴政策。

一、绩效指标分析

(一)综合指标分析

1.补贴构成分析。在该区2007年和2008年度执行发放的六项补贴资金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禽畜防疫检疫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补贴分别为850万、802万、226万、240万、97万、963万,占补贴总金额的27%、25%、7%、8%、3%和30%。

2.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因为“养猪总收入=每头均重×出栏数×单价”,而生猪出栏的每头均重在这三年当中没有变化,所以这里主要分析出栏数和单价对养猪总收入的影响:

(1)2006―2007年收入的因素分析:

用C表示出栏数,W表示每头均重,P表示每公斤单价,1表示报告期(2007年),0表示基期(2006年),采用指数多因素分析法对2007年度出栏数及单价对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和金额进行分析进行,得到以下结论:

①相对变动量:

收入总变动幅度(%)=== 160.22%

出栏数变动幅度(%)=== 98.88%

单价变动幅度(%)=== 162.03%

②绝对变动量:

收入总变动金额 =WCP- WCP =100×951 089×10.84-100×961 828×6.69 =387 237 122.97 (元)

出栏数引起的变动 = WCP- WCP=100×951 089×6.69-100×961 828×6.69 =-7 184 391.00 (元)

单价引起的变动 = WCP- WCP=100×951 089×10.84-100×951 089×6.69 =394 421 513.97 (元)

2007年度,该区生猪养殖环节的收入增长到2006年的1.6倍,比2006年增加了387 237 122.97元。其中,由于生猪出栏平均单价由6.69元/公斤上涨至10.84元/公斤,增长到1.62倍,使得收入增加394 421 513.97元。然而出栏数降低到2006年的98.88%,降低了1.12%,使得养殖户减少收入7 184 391.00元。由于2006年猪肉市场的低迷,生猪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不高,使得2007年度的出栏数较2006年度减少,相应的,出栏数减少使得市场供应量减少,生猪出栏价格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上涨。

(2)2007―2008年收入的因素分析:

用C表示出栏数,W表示每头均重,P表示每公斤单价,2表示报告期(2008年),1表示基期(2007年),采用指数多因素分析法对2008年度出栏数及单价对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和金额进行分析进行,得到以下结论:

①相对变动量:

收入总变动幅度(%)= == 120.94%

出栏数变动幅度(%)= == 96.18%

单价变动幅度(%)===125.74%

②绝对变动量:

收入总变动金额=WCP- WCP=100×914 798×13.63-100×951 089×10.84 =215 825 016.31 (元)

出栏数引起的变动=WCP-WCP=100×914 798×10.84-100×951 089×10.84 =-39 328 743.89 (元)

单价引起的变动 = WCP- WCP =100×914 798×13.63-100×914 798×10.84 =255 153 760.20 (元)

2008年度,该区生猪养殖环节的收入增长到了2007年的1.21倍,比2007年增加了215 825 016.31元。其中,由于生猪出栏平均单价由10.84元/公斤上涨至13.63元/公斤,增长到前一年的1.26倍,使得收入增加255 153 760.20元,然而出栏数却只是2007年的96.18%,出栏数的减少使得养殖户减少收入39 328 743.89元。

3.2006年猪肉市场的低迷产生的消极影响延续到了2008年。国家在2007年和2008年出台的各项政策对于生猪的规模化养殖产生了非常乐观的效果,规模猪场的出栏数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长了19.92%和9.36%。但是对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效果不甚明显,整个该区的生猪出栏数在政策执行的同时却在持续下降,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下降了1.12%和3.82%。

4.由于2006年猪肉市场的不景气,在2007年该区的生猪出、存栏数之和减少了7.14%,随着国家补贴政策在2007年中期的出台,2008年度的生猪产业开始复苏,出、存栏数之和较2007年度增长了2.78%。猪肉产量增长了8.12%,是2007年的2.02%的4倍之多。生猪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发挥到了实效。

5.资金补助投入产出比,即生猪养殖业总收入/补贴总金额,由2007年度的82.39减少到2008年的64.69,降低了21.48%,说明在2008年补贴发挥的作用没有2007大,补贴的边际效益开始递减。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指标分析

1.该区的规模猪场个数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长了19.44%和13.49%,规模化率也由2006年的15%增至30%和40%。说明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但是在政策出台的当年刺激效果更为明显。

2.生猪养殖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养殖成本的提高主要是由仔猪购买成本和饲料成本的增加导致,人工成本并没有显著地变化。

3. 2007年规模猪场的出存栏数和收入在全区出存栏数和收入的比重分别增加了22.82%和28.78%,2008年规模猪场的出存栏数和收入在全区出栏数和收入的比重分别增加了6.8%和13.69%,可见,这次生猪市场的恢复中,规模猪场所起到的作用是逐年递增的,生猪养殖产业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三)能繁母猪补贴指标分析

能繁母猪存栏数分别增加了23.75%和24.39%,能繁母猪存栏数的大幅增加说明能繁母猪补贴确实起到了作用。

(四)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指标分析

能繁母猪的参保率在政策实施前几乎为0,很少会有养殖户为能繁母猪投保。政策实施后,能繁母猪的参保率达到100%,为养殖户减少损失额高达240万,该项补贴的积极效果最为明显。

(五)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指标

该区出栏的育肥猪在补贴政策出台前后的良种覆盖率均为100%。良种政策的作用并不是体现在良种覆盖率上,而是在人工授精百分比上。由于本交方式配种的成本为每胎50元~60元,而使用人工授精方式每胎只需20元的费用和10元的技术费。因此,使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的百分比在这两年分别增加了66.67%和96%,该项补助大幅度地降低了配种成本。

(六)禽畜防疫检疫补助指标分析

该区生猪的免疫密度在补贴政策前后无变化,均为100%。对于养殖户来说,不管防疫检疫补贴发放与否,该打的疫苗还是要打,因为疫苗的成本并不高,但一旦生猪因为疫病死亡,养殖户的损失将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所以即使国家不实施防疫检疫补贴,养殖户仍要做好生猪的防疫检疫工作,要保障出栏猪肉的安全性。此项补贴的现实意义较小。

二、补贴金额、建设规模、出存栏数、收入、成本敏感度分析

在SPSS软件中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调查中走访的30家规模猪场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可得出以下几点:

1.新增建设规模――补贴总金额分析。各个规模养殖场在政策出台后收到的补贴金额随着其新增建设规模而增加,虽然二者不呈密切的线性关系,但可以大致得出一个趋势:规模猪场的改扩建规模越大,得到的补贴金额越高。补贴政策的分配和落实情况基本符合政策制定时调动养殖户规模生产的目的。

2.总收入――建设规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总收入与规模猪场的建设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R2=0.887,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 63 494.187+ 1 268.478 x。

规模猪场的总收入随其建设规模线性增长,当建设规模每增加1m2时,总收入就相应地增加1 268.478元。

3.出栏数――建设规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出栏数与规模猪场的建设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R2=0.912,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 49.941+ 0.822 x。

规模猪场的出栏数随其建设规模线性增长,当建设规模每增加1 m2时,出栏数就相应地增加0.822头。

4.出、存栏数之和――建设规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出存栏数之和与规模猪场的建设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R2=0.856,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321.472+ 0.939 x。

规模猪场的出存栏数之和随其建设规模线性增长,当建设规模每增加1 m2时,出存栏数之和就相应地增加0.939头。

5.头均养殖成本――建设规模分析。头均养殖成本不随建设规模严格递减,但可以大致得出,头均养殖成本会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相应减少,建设规模越大,规模化效益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三、生猪出栏价格走势分析

养猪效益范文5

关键词:经济效益;养猪业;规模化;猪-沼-密植淮山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0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地让农民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1 京龙村的新农村建设

1.1 京龙村建设的基本思想

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走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走向城乡一体化,这些正是新农村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京龙村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将产业化的发展和养猪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不断探索新思路,推进京龙村畜牧业经济多元化发展,早日使京龙村走上城乡一体化的快车道。在新农村和产业化的关系上,我们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仅供参考,并请指正。

1.2 京龙村养猪业的基本现状

养猪生产在京龙村畜牧业生产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牲猪养殖为主的经济方式已经完成了由量变转为质变过程,规模集约化猪场由2007年的3个到2008年增加到9个,2009年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现在的16个。2007年末牲猪出栏3200多头,2008年年末出栏5800头,2009年末出栏牲猪预计超过万头,占全镇牲猪出栏的1/7。年递增幅度在30%以上。现在全村牲猪存栏仍在3000头以上,养殖种母猪在2000头以上。从散养转到集约化养殖,又由集约化养殖到应用新技术养殖。猪的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京龙村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广大养猪生产者所关心的是,要找到京龙村畜牧业现阶段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益、更好地避免养猪的风险。我国生猪养殖将向规模化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畜禽养殖业已经进入成熟期,行业规模每年保持6-8%的增长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还比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2 养猪业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2.1 规模化的前景

如何发展养猪,养好猪,在猪销售价格低迷的情况下,怎样保护好农民养猪积极性。除国家予以各种优惠政策,用新知识、新技术注入,我们聘请了广西牲猪养殖最高研究单位的专家,为养殖户注入新养殖观念。使养殖专业户充分认识到:(1)养猪属于长线投资,必须以自繁自养为主,既可减少疾病发生,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2)养好猪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正确使用好矿物微量元素添加剂和中草药添加剂,以提高出栏时间和逐步建立无公害高效养殖基地。

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观念,逐步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使村民在集体中能体现出更高的素质。养猪的经济效益很有潜力,养猪场要想在经营中显示出更多优势,具有更多的抗风险能力,只有扩大规模,达到一个较高的规模水平并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但如果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固定成本将会提高,流动资金需求也会增长,这种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2 “专业合作社+农户”

这种机制就是以一个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经济合作制的形式将专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户组织成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进行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表现实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可以这么说,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村发展,支持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龙头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做到爱农、重农、支农、带农,不坑农不害农、不与农民争利。

在这种新型的合作经济规模化的养猪方式中,由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户签定收购合同。企业负责提供仔猪、提供饲养技术指导并以一定的价格收购肉猪;农户负责按企业提供的科学养殖方法饲养肉猪,使之达到企业标准。农户的加入可延长龙头企业的链条,无形中扩大了原有企业的生产规模。由于新进入生猪养殖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克服大规模养殖存在的壁垒,因此,目前已经实现生猪规模养殖的大型企业将在未来的行业扩张中占据先发优势,在竞争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2.3 启示

2.3.1 养猪产业发展的方向 10年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结构,90%的生猪主要是以散养为主。但近两年,随着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农户开始建立合作组织规模化饲养,统一管理,节约成本。有实力的企业和农户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化饲养方式,养殖方式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松散经营早晚会被淘汰。只有走组织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提高养猪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逐步做大做强。可以说,京龙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养猪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模范的作用。京龙村有今天的发展规模,主要是靠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作,从而使养猪户有了丰厚的收入。

2.3.2 产业发展的动力是利益驱动 养殖是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渠道。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养殖获取利益。许多农户看到身边养殖户赚到钱,也转变了观念,并以实际行动加入到养殖队伍中来。

2.3.3 消费者需要绿色安全食品 从而要求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屠宰加工)需要绿色猪源和稳定猪源。所以科学养猪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商品猪场要获得较高的稳定的生产经济效益,更是离不开广大养猪户的共同努力。

3 “猪-沼-密植淮山”工程的综合效益

京龙村养猪多,沼气、沼液、沼渣也多,按传统生产模式有较大过剩,且又是人多地少岩溶地貌。传统的种养模式的经济收入远远满足不了人奔小康需要。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种养,提高经济收入。充分围绕沼渣液做文章在水田上种植优质莲藕,在旱地上密植高产淮山,形成水田为:猪-沼-藕;旱地上为:猪-沼-密植淮山的生产模式。

3.1 增加农村能源沼气的利用,增加了农村能源

沼气可用作生活燃料、照明,沼气发酵残留物可用作饲料、肥料、浸种剂等,农民建沼气池后,解决了农业生产生活中燃料、饲料和肥料的“三料”矛盾,一举多得,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据专家测算,一个8-10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400m3左右,能解决3-5口之家1年的正常生活燃料,年可节煤约1600kg,节电约150Kw.h。“过去做饭满屋烟,如今生火拧开关”是农民对沼气新能源效益的真实而生动的描述。

3.2 生态环境效益“猪-沼-密植淮山”是一种科学的治理模式

修建一个8-10m3的沼气池,解决了农民生活燃料,无需再上山砍柴,缓解了农村生活能源,每年至少可节约薪柴2t,相当于封育了4亩山林,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无论山上、山下种林栽果,还是林间、果园发展树下经济,无疑都保护和建设了生态环境。试验证明,施用沼渣沼液的高产淮山,比未施用的年产量要高,且基本无病虫害。

3.3 以养促种,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为了解决有机肥源,京龙村养殖良种母猪,同时兴建沼气池。利用养良种猪,把猪的粪便放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再把沼渣作为肥料用来浇灌种植物,如密植淮山等。这种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是以养殖业发展种植业,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沼渣、沼液是农田、林果、蔬菜、池鱼、家禽家畜的优质肥料和饲料,沼气上接养殖业,下联种植业,从而形成了沼气-养殖-密植淮山-藕生态经济模式,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沼气产业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模式,把农民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投入到其他生产和非农产业领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业鲁,马巍,万忠,陈芳.近两年广东省生猪产业跌宕起伏的成因和对策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2).

养猪效益范文6

一、经济效益低的原因。

(—)饲喂技术水平低。

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占总开支的80%左右。因此饲喂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猪厂的经济效益。农村中小型养猪厂在饲喂方面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饲料单一,不注意科学合理配比饲料。有的养猪厂误认为只要猪吃的多、吃得饱就长的快,有啥喂啥、饲料搭配不当,造成饲料严重浪费,有时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健康。

2、饲喂不定时。农村中小型养猪厂受生产生活条件限制,饲喂不能定时定量。有时会较长时间的缺水缺料,猪只采食忽多忽少、忽早忽晚,会造成猪的胃肠疾病、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猪正常的生活节奏,不能充分休息。

3、饲料配合不准确,随意性大。有的养猪厂完全采用自配全价料,由于技术原因和经济原因,配方不合理、配方不准确,误认为某一样多点少点无所谓,结果饲喂效果不佳;有的养猪厂使用浓缩料,但并不懂什么是浓缩料,不懂得浓缩料的成分,不知道按比例添加能量饲料,或添加的并不是能量饲料,造成营养失调,影响了饲料的利用效益。

(二)猪的品种不适应或不优良。有的养猪厂为了减少投资,从市场上买回的不是优良品种,而是土杂品种,杂交混乱、性能低劣;还有的养猪厂不切实际、盲目引进外地良种猪,结果不适合当地养殖。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猪舍环境的控制不到位。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环境对猪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选择养猪厂的场址位置和布局要合理。一般要在远离公路和居民居住区,坐北朝南、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方选址。建成封闭式猪舍,冬天保温,夏天可降温,降低四季气候变化对养猪的影响,切实避免因气候因素在冬夏季死亡仔猪。

(四)疫病防治措施不到位。

1、防疫存在的问题。防疫主要是卫生管理和计划免疫。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条件限制,农村养猪厂往往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对卫生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常会十几头猪养在一个圈内,吃食、排便、睡觉在同一地方,再加上不经常打扫圈舍,造成环境污染,卫生条件极差,特别在冬季,容易引起猪只感冒、腹泻等疾病,严重影响猪只健康。计划免疫是保证猪体健康,控制传染性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虽然农村中小型养猪厂知道给猪注射疫苗,但受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按免疫程序给猪只进行免疫,出现免疫不确切,使用失效或低效疫苗、或稀释、接种方法和途径不当等原因,导致免疫失败的事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养猪生产。

2、思想麻痹、认识不到位。农村中小型养猪厂在生产中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卫生防疫技术,而是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上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对日常卫生防疫管理不重视。一旦发病,不惜重金购买药物。而且有许多传染病是无法用药物治愈的,一旦发病则造成巨大损失。即使得到控制,它对养猪厂的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无法消除的,为以后的生产埋下隐患。

(五)管理水平较低。

1、不重视给猪只驱虫。农村中小型养猪厂条件相对较差,猪只更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但因为寄生虫病大部分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很少造成猪只死亡等原因,一直得不到养猪厂的足够重视,严重影响了猪的增重速度。在整个育肥期间要驱虫两次,第一次在20-30日龄进行;第二次在肥育前。驱虫药可选用广谱、高效、价廉、安全的驱虫药。如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

2、配种时间不合理。造成农村中小型养猪厂仔猪成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种时间不合理、不分季节、啥时啥时配种。

3、补料不及时。有的养猪厂,在仔猪哺乳阶段没有及时补上料,断奶后又不能很好进食,加上没有奶水补充,就会生长缓慢、发育停滞。一般应在仔猪产后7日龄就开始补料,这样在母猪泌乳量下降时就能正式吃上料。哺乳仔猪提早认料补料,不仅可以避免母猪因泌乳量不足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还可以促进其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消化机能的完善,为断奶后饲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几点整改措施。

(—)掌握科学的养猪技术。饲喂人员通过接受培训,掌握养猪技术和基本知识,在养殖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

(二)把好品种关。杂交猪生长速度快,生活力强、育肥期短、饲料利用率高,可大量节约饲料。

(三)实行自繁自育。实行自繁自育,可阻断因买猪苗带入传染源,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机会,提高生猪出栏率,降低药费支出。其次,养猪专业户可选择体型匀称,断奶时体重大,吃料多且快的健壮仔猪育肥,又减少购买运输过程中产生应激反应,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出栏早、效益好。

(四)饲养规模适当。养猪专业户以一茬育肥45-50头,年育肥两茬100头左右为适度。既能做到精心饲喂和管理经济效益又好。

(五)采用科学饲喂技术。合理分群、科学配料、改进喂法,坚持“四定”,精心管理、防控疫病,适当运动是养好猪的一般原则。

(六)逐渐更换饲料。突然更换饲料,猪会较长时间的不喜欢吃食,影响生长、浪费饲料。更换饲料应由少到多,让猪有一个适应性过程。第一阶段采用原喂料2/3,新料1/3;第二阶段原喂料和新料各占50%;第三阶段,原喂料1/3,新料2/3;第四阶段可完全换成新料。

(七)综合措施防控疫病。要牢牢的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适时注射疫苗和驱虫,经常清理圈舍,定期消毒和灭“四害”工作,这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八)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用全价配合饲料喂猪有明显优势。它能够满足育肥猪时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可以节约饲料。

(九)及时去势。公猪去势后性情温顺,性机能丧失,生长加快。实验证明,肉猪及时去势可缩短育肥期20天左右。

(十)及时给母猪配种。一般仔猪21日龄断奶后,可以进行人工催情配种。这样既可缩短空怀期和增加产仔窝数,又可节省饲料。由于农村中小型养猪厂保温防暑条件相对较差,所以应使母猪分娩尽量避开寒冬和酷暑,以利于母猪产后康复和仔猪生长发育。为此,可把初产母猪第一窝在11-12月配种,次年3-4月产仔,第二窝在5-6月配种,9-10月产仔。这样就能控制母猪在春秋两季分娩,从而大大减少仔猪因气候因素造成的死亡。

(十一)利用农副产品。棉仁饼资源丰富、粗蛋白含量高,可代替部分饼饲喂。

(十二)冬季圈舍保温饲养。冬季猪舍搭塑料棚,猪床垫草。可减少猪体能量消耗,提供饲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

(十三)猪厂进行合理绿化。

1、合理绿化有利于动物防疫,通过绿化能使空气中细菌减少22%-79%,可减少病害因子传播疫病的机会。

2、绿化有利于减少噪音污染。噪音能使猪惊慌和恐惧,甚至引起损伤,通过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噪音污染,保护生猪健康生长,改善空气质量。

养猪效益范文7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畜牧兽医站 637324)

近些年,随着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尤其是针对畜牧业。加上近些年来养猪利润不断地增加,很多人都加入了养猪业,各地方也建立了许多养猪场,现如今养殖业已经成为一个发展快速的产业,养猪业成为我国带动经济活力的源头。

1 影响猪场效益的因素

很多养猪户只是简单的看到了眼前效益,不考虑其他,尤其是在养猪发展的形势和养猪技术上的经验,知识过于片面;随意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盲目的养殖,没有科学性和正确的养殖观念,这样的后果只会导致猪场效益不断下降。

自从国家开始实行对外政策以后,考虑到技术检测上的问题,很多小型猪舍没有自养自繁的能力,只有从外地引进猪只,但是对于这些引进来的猪并没有做任何检查,与自家猪饲养在一起,引进猪来源不清,随时都会将一些病毒传入,有时候管理不严,死亡率会很高。

很多饲养户不注重猪舍的环境问题,很多污染的猪舍分布在农村的各个角落,猪舍粪便的处理和猪舍的卫生都被忽略,猪群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很容易出现呼吸问题,最终导致猪场效益受到影响。

饲养者每年都会定期给猪接种疫苗,以防止疾病感染。但是疫苗的运输是重要的问题,运输过程中储存不当会对疫苗药效有影响,光照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可以,空气进入疫苗会导致失去药效或者发生副作用。当然疫苗使用不当也会有影响,疫苗稀释液不当,稀释浓度不当,疫苗中混入其他药物等其他情况,都会使猪场效益受损。

很多饲养者对猪舍进行消毒都只是敷衍,或许是没有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消毒的不彻底会给猪带来很多问题,有的猪舍不注重消毒的严重性,没有指定相应的消毒方案,或者是消毒不彻底,会直接导致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要充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饲料的成本,必须要有科学的饲料配制,经过调查发现大约40%的猪舍只是按照其他饲养场的饲料配制解决自家的问题,这样会导致饲料配制不和谐,对于猪的吸收来讲也是不平衡的,造成饲料浪费,降低猪场经营效益。

2 提高猪场效益的措施

饲养户在看到养猪带来的利益后,要全面的进行考察,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能力上以及知识的储备上,俗话说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养猪也是一样的,对于这个信息发展快速的时代,要求养猪户的思想观念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讲究科学性。

不少的猪舍常常在引进猪苗时带进一些病毒,造成疫病的大面积蔓延,因此针对引猪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我国的技术检测水平,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尽量做到自养自繁,如果必须要引进外来猪,引进之前,做全面的调查,并在畜牧业部门登记,将必要的手续与检查都做好,掌握最基本的资料,如果长期需要引进猪,最好选择在相同地区引种。

对于养猪户来说,不管猪舍的大小,都要特别注意猪舍的环境卫生,首先在选址上应该将猪舍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电供应方便,有充分的隔离条件的地方同时。猪舍选址一定要远离居民区,这样不容易发生猪粪污染现象,猪舍内的环境也必须保持干燥、通风、向阳,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猪群生长。冬季猪舍除了用垫草保温,还可以采取保温灯,夏季做好降温工作,尤其注意粪便不能随意堆放,要及时的处理。

疫苗在运输管理上要实行严格的措施,很多疫苗需要冰冻,那么在运输过程中在疫苗周围放入冰块,不使疫苗死亡,切记疫苗光照的温度,尽量将疫苗放在阴凉处,避免光照;在疫苗的使用上要掌握疫苗的浓度,把握好疫苗的药效反应,不可乱用药。

对于养猪户,可以成立一个养猪队伍,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彼此的经验,或者可以请专家上课,使大家充分了解养猪的相关知识,对于消毒一定要用行动证明,进入猪舍时,统一穿上工作服并严格消毒,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实行,对于猪舍的消毒正确的方法是:清理-冲洗-冲涮-药物消毒-再消毒-空置2天后再将猪进入,预防疾病发生。

养猪效益范文8

关键词生猪;养殖;关键技术

生猪全身都是宝,其中猪肉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猪皮可供人们用于制造皮鞋;猪毛可供人们用于制造洗衣用的毛刷,在现代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猪毛还可用于制造人们穿的毛衣;猪粪尿可供广大农民作肥料用,用于改良已硬化板结的土壤,减少化肥的使用,进一步节约经费,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在农村,猪粪尿还可作生产能源,用于制造沼气,以解决广大农村的燃料问题,减少污染,节约煤炭能源。为了增加农民养猪的经济效益,减少因动物疫病、饲料成本、猪种等因素造成的损失,现结合安龙县实际就如何养好生猪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1选好品种是关键

生猪成长速度的快慢,品种起着关键性作用[1]。在实践中因选种不当存在的例子很多,以兴隆镇红星村农户曾某家为例,该户2009年8月购进4头由纯种内江母猪与纯种苏白公猪进行,产下的“子一代苏内杂”仔猪断奶时体重20~24 kg/头,用兴义饲料公司生产的“大北农”牌饲料按10%进行配料饲喂育肥,90 d后这4头猪体重达120~130 kg/头,可出售。同样以该村农户黄某家为例,该户在2009年9月购进6头由纯种长白公猪与苏白母猪进行,产下的“子一代长苏杂”仔猪体重19~22 kg/头,用同种品牌饲料、同样饲料配方及同样饲养时间,这6头猪体重仅有68~74 kg/头,不能出售。实践证明,选种不同品种在同等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要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须选好猪种;只有把选种工作放在关键的位置上,才能缩短养猪饲养周期,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和节约劳力。

2合理配料是重点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哺乳仔猪的养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要进一步稳定仔猪的最高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窝重,需对仔猪进行补铁,因铁是造血原料,仔猪正常生长每天需铁7~8 mg,若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储备铁将在7 d内耗尽,仔猪就会患贫血症而影响其正常生长[2]。另外,因仔猪饲养时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增长较快,故对仔猪要提早开食和适时补给全价混合饲料和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生长刺激剂及抑菌药剂,既能刺激生长又能防治仔猪白痢,可实现仔猪获得高能量、高蛋白,从而达到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进一步防止“僵猪”的产生。仔猪生长成为架子猪后逐渐育肥,饲料配方将发生改变,饲料配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育肥猪的增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要饲养育肥猪必须合理搭配饲料,合理掌握适当能量水平,其饲粮合理的能量浓度控制在以1 kg饲粮含消化能11.925~12.552 mj为宜,同时补给必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饲粮中粗蛋白水平和赖氨酸分别控制在约16.0%和6.2%较为合理;合理控制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矿物质以钙、磷为主,并按2%补给食盐,进一步控制粗纤维水平,保持在6%~8%最为合理[3]。实践证明,按上述要求进行配料较为合理,既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又可以降低饲养成本。

3饲养方式为主导

育肥猪饲养方式正确与否对其增重速度、料肉比和胴体品质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直线饲养”与“前高后低”饲养方式配合最佳,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直线饲养是根据育肥猪饲养标准饲喂全价饲料,不限量饲喂,一竿子养到底能缩短育肥期,减少维持消耗而节省饲料,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前高后低饲养是使育肥猪全期保持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的氨基酸水平,以促进体蛋白的沉积,降低后期日粮的能量水平,限制脂肪的沉积。把直线饲养与前高后低饲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好最佳饲养方式,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4]。

4动物防疫、驱虫是保障

人们常说“养殖要稳当,防疫驱虫是保障”,搞好养殖离不开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适时搞好猪预防注射和驱虫工作是增强生猪免疫力、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育成率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整个猪群健康无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必须搞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w、猪蓝耳、仔猪副伤寒及猪水肿病等疫病的预防和猪体内体表寄生虫的防治等工作,若正在成长的生猪被上述疫病或其他动物疫病、体表体内寄生虫侵害,轻则带来一般经济损失,重则造成所养生猪“全军覆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导致整个养猪产业彻底失败;若搞好了生猪疫病预防和驱虫等工作,即使感染普通病也能治愈,只造成轻微的经济损失,养猪经济效益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能为养猪业保驾护航,真正体现“养殖要稳当,动物防疫驱虫是保障”的道理。

5参考文献

[1] 随祥恩,各修俊,王学增.农村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40,153.

[2] 杨彩荣.补铁在仔猪饲养生产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31.

养猪效益范文9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18200 )

1发酵床养猪法的介绍

发酵床养猪法又称生态养猪法,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研究开发,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随即部分地区开展了应用推广工作。发酵床养猪法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对猪排泄物进行转化降解,利用活性强大的有益功能微生物菌群将猪排泄物转化为有用物质与能量,以达到养猪过程中的零排放、零污染,竭力解决规模化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

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产生的排泄物带来严重的生态污染。发酵床养猪法利用微生物的自然分解作用,对养猪排泄物进行分解,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展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了粪便污染,改善猪舍环境,达到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模式。同时,分解后产物可以作为有机肥,广泛用于果树、庄家等施肥,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2.2经济效益

常规养猪场需要人力清理粪便,然后圈舍用水冲洗干净, 费力又费水。发酵床养猪法既不用清理粪便,也不用用水冲洗圈舍,减少人力费用,节约水用量。另外,发酵床自身能够产热,冬季养猪时减少供暖费用。

2.3社会效益

发酵床法养猪时,猪的日常活动都在发酵床上,由于发酵床松软、卫生,猪的生长环境舒适,使得猪机体免疫力高。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不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减少药的使用,同时减小了猪肉的药物残留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抗生素过量使用带来危害的恐惧。

养猪效益范文10

关键词:生猪养殖 规模化 适度规模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60-04

一、发展规模化养殖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之一,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占绝大部分。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产品质量保证优势的规模化养殖方式得到迅速的发展。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平抑市场价格、实施环境保护必须迈出的发展之路。

首先,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猪效益、提高农户经济效益的需要。其次,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是降低市场风险的需要。再者,适度的养殖规模。是完善传统生猪养殖方式、促进生猪业发展的需要。最后,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

二、生猪规模化养殖现状及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

生猪养殖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猪不仅是我国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而且是我国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10%左右。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的养殖方式,实现规模养殖水平的提升。表1反映了我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及产量的逐年上升,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适度规模养殖在不断发展。

在国家对生猪养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云南省生猪产业发展较快,规模化养猪场迅速发展起来,农村地区的生猪养殖模式从农户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趋势正在逐渐加大,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养殖将是农村今后的主导养殖方式。

(二)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

1.规模过大导致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低。按照科斯的理论,企业的经济活动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额会大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额,从而导致成本上升。所以规模经济对于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规模是最合理,我们将这样的规模水平称为适度规模。发展规模化养殖,实际上也就是养殖企业对适度规模的寻求过程。

然而目前,我国在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同时,片面追求面子工程,规模过大导致单位成本上升,引起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在日益突出。

2.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规模化养殖要求建设大量的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加上一些不良的管理办法、不合理的经营方式、掠夺性的生产运作,使大量的猪粪、尿各种废物及臭味急剧增加,带来的是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综合环境污染。大量的养猪场对环境污染不仅表现在这些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病原体通过粪污扩散和传播,对人畜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果发展养猪产业不重视环境保护,最终将被地方政府出自于“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目的“驱逐出境”,从而断送在当地发展的前程。

3.滥用饲料添加剂。生猪养殖过程中,应补充何种饲料添加剂及补充多少量,主要取决于生猪的日粮状况和实际需要,同时,饲料添加剂的选用还应符合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少数饲料生产与养殖企业,为追求个体利益,在饲料中使用违禁的性激素、催眠镇静剂和肾上腺素等。近年来,一系列与饲料有关的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相继发生,如二恶英以及“瘦肉精”事件等。

4.饲养方式传统落后。我国生猪养殖虽然总体上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部分地区饲养方式依然比较传统落后,采取的是传统集约化养殖方式,很少采用现代化养猪的生产工艺。集约化养猪方式只是高密度的饲养方法,是现代化养猪的初级阶段,而现代化养猪的内涵主要是在集约化的基础上程序化,其生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发展规模化养殖,实际上也就是养殖企业对适度规模的寻求过程。影响农户生猪养殖规模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成本及收益、技术因素、土地因素、资金因素、当地政府政策等等。

(一)养殖成本及收益

生猪养殖成本是指生猪生产过程中为生产该产品而投入的各项资金(包括实物和现金)和劳动力的成本,反映了为生产生猪而耗费的除土地外其它各种资源的成本。具体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人工成本三部分。其中,直接费用中的仔猪进价、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等项目和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生猪养殖收益是指生猪养殖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利益,衡量指标是收入和利润。

规模化养殖能否顺利开展以及选择何种规模养殖,受养殖成本和收益的影响。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不同养殖规模的单位成本不同,单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农户会选择单位成本最低的规模来饲养生猪;另一方面,收益也影响着适度规模的选择,单从收益角度考虑,农户会选择收益最高的养殖规模。所以,养殖成本及收益是发展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户要综合考虑成本及收益,进而选择养殖规模。

(二)养殖技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猪养殖技术决定能否发展规模化养殖。不同的养殖规模对技术的要求不同,大规模养殖需要现代化、先进的、生态的养猪技术,而农户散养或小规模饲养则对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我国是养猪大国,但生猪产业发展进程较慢,技术相对落后。几年来,一些新兴生态养猪技术(如发酵床养猪法)的出现,促进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规模化养殖需要先进的养殖技术,科学的管理方式,农户选择养殖规模时,只能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等条件来相应作出合适的选择。

(三)土地资源

生猪规模化养殖需要建设养殖小区或养殖场,而养殖小区或养殖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所以,土地资源也是影响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资金来源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生猪养殖也一样,要发展规模化养殖,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养猪场的选址、建设、仔猪的购买、饲料费用、养殖过程的人工成本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养殖户能否取得大量的资金来源,影响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五)政府政策

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除了受经济因素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外,还受非经济因素政府政策的影响,而且政策因素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说,鼓励性的养猪业产业导向政策会促进农村养猪业的发展,限制性的产业导向政策则可能阻碍农村养猪业的发展。对规模化养殖户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和适当的补贴政策,能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另外,对规模化养殖采取低税收政策或免税政策能提高农户发展规模化养殖的积极性。

四、农户生猪养殖适度规模的确定

(一)模型构建

1.模型假定。资金来源有保障;各生产要素可自由组合;技术支持有保障。

(三)经济规模的确定

所谓经济规模,就是能使得养殖户的利润最大的饲养规模,因此,经济规模的确定,只需求利润函数的最大值。

五、实现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的对策建议

(一)技术指导

近些年我国生猪养殖与以往相比具有养殖方法和技术日益科学化、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的特点,这对农户的养殖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农村养殖户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养殖技术比较欠缺,主要是长期从事生猪养殖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的需要,更不能应付猪病多发的局面。因此,相关部门应举办各种培训和函授教育,向养殖户传授生猪养殖技术、防疫技术、管理技术,使他们能适应新形势下规模化养猪的需要,推进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二)资金支持

要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除了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外,资金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着手展开支持工作,为生猪产业的发展解决资金难题。一是加大农业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土地流转、种养结合、农机设备、农业风险保障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对参与推进规模化养殖发展的种养殖企业、合作社、销售企业还可以运用产业倾斜政策,采取减征或免征增值税、贷款贴息、用地用电等优惠条件,以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针对生猪饲养业融资难等问题,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推广和完善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增强规模化猪场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减少养猪企业的融资阻力。(2)推广小额贷款,支持农户适度扩大养殖规模。(3)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规模化猪场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规模化养猪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三是加大对农村小规模生猪养殖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建立生猪行业稳定发展基金;另一方面,按风险和收益相适应的原则,根据整个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环节给予补偿,保障生猪市场供应。

(三)社会服务

我国生猪饲养还存在着大量的散养农户,技术推广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工作难度较大,加上农户科学意识淡薄,只有让农民真正看到新技术的利益才能得以有效推广。要实现适度规模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必然是社会性的、公共性的服务内容,是政府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政府应促进科技服务的发展,形成以养猪业协会为龙头、以大专院校为中心、以各种实用培训机构和综合站点为辅助的系统体系,有效提高科技服务的效率。此外,养猪户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较低,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工作。同时,政府部门要促进养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加大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和不断完善,能使养猪户安心生产且不盲目跟风,有利提高生产效率。

(四)风险防范

养猪业是集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疫病风险于一身的行业,因此,要实现生猪适度规模养殖,风险防控显得尤为重要。自然风险的防控上,养殖户应采用现代的先进技术,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养殖,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经济风险的防控上,应从政府和养殖户两方面来加强,政府要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使生猪产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养殖户要关注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动,适应市场变化,适时作出调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疫病防控上,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增强动物疫病防疫检疫的能力;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疫监测、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和兽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努力提高畜禽防疫和检疫率;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紧急反应机制,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机制,严格执行强制扑杀染疫畜禽及同群畜禽的制度。

(五)市场监管

要实现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应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一要建立和完善规模化养猪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在执法时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为养殖户提供法律参考。二要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环境污染严重是当前规模化养猪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惩污染严重的养殖户。三要建立和完善生猪产业经济预警系统,实时反映猪肉市场价格变动,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猪肉市场价格变动规律,引导养殖户选择适宜的养殖规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农户生猪养殖适度规模问题研究”,编号2012J080。]

参考文献:

1.李桦,郑少锋.生猪养殖规模及成本效益分析[C].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何亮.临河养猪业效益分析规模化经营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3.谭美英,武深树.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思考[J].2009(4)

4.孙凡花,贾永全,姜明明.利用灰色局势决策研究我国养猪生产适宜规模[J].2006(6)

5.冯永辉.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及区域布局变化趋势[J].中国畜牧杂志,2006,(4)

6.马丽军,丁丽敏.管理会计[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7.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S],2003-2012

养猪效益范文11

一、基地所在村基本情况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xx村位处于xx的最东部,两省三县交界处,南临京航运河仅0.5公里,北靠310国道,运输方便;该村为多水区,周边无工厂,无污染,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为全区最好,适合发展养殖业。2、丰富的人力和原料资源优势该村所辖xx和xx两个自然村,共有600户,2700人,冬春两季,闲置劳动力多达80%以上,广大农民渴求就业出路;全村共有3800亩土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以上作物均为养猪所需主要饲料。在现有的养殖户中,以党员居多,大家对饲养猪品种改良的需求很大。

二、发展养殖推广良种猪的背景和意义。xx村是典型的农业村,长期以来,该村按照传统饲养老品种猪,分点农户饲养猪达100%。全村尚无一家饲养新品种猪苗。现在饲养老品种猪存在吃得多,长得慢,抗病能力差,出栏率低,效益差等缺点。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养殖调整步伐,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特成立本基地,将着力整合本地现有生猪养猪规模,淘汰老品种,引进推广新品种。该基地的成立将能带动本村以及周边地区养殖户种猪及肥猪养殖品种的改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规划与措施1、成立良种猪养殖推广基地目前,xx村共有养猪户400余户,其中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就有15家,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对现有的养殖户进行整合,成立良种猪养殖推广基地,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实现生猪产销一体化。各地要抓住当前生猪生产的好形势,引导农民在扩大生猪生产时场圈要适当集中,尽可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尽快形成养殖小区,建立养殖基地,充分发挥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对全村及周边地区养殖户的生猪品种作改良换代、进行良种猪养殖技术培训指导、联系组织销售等。结合区、镇的党员致富工程,申请有关项目资金,由村老党员xx等人来组织实施改良推广工作。2、品种的改良运用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改良换代,淘汰过去传统饲养的内一元、内二元、内三元等土杂猪品种。积极选育二元杂交母猪。从我们对养猪业生产形势分析预测可以看出,明年下半年养猪业内部竞争将达到白热化,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只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积极引导农民选育二元杂交母猪,争取明年上半年转向生产三元杂交猪。3、适当扩大养殖规模。适当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科学饲养技术含量,降低饲养成本。

四、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该村养殖户现有老品种猪,吃得多,长得慢,抗病能力差,出栏率低,效益差。现在推广的新品种猪,吃的少,长得快,抗病能力强,瘦肉多,抗病能力强,出栏率高,效益好。计划发展种猪两千头,以每头母猪平均年三窝,每窝平均产仔10头(以最低出生率计算),50%比率为种猪,可年产种猪苗30000头,按每头获利300元计算,可获利900万元;另外,2000头种猪每年产可肉猪30000头,以每头猪赢利100元计算,可获年收入300万元。预计每年总收入在1200万元左右。2、社会效益本事业能带动千家万户品种改良,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空闲时间和剩余劳力,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可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加开了农副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3、生态效益在农业生产中,牲畜粪便是最好的农业肥料,因此是在发展养猪事业的同时,也将对猪粪进行充分利用,既大大解决百姓种地缺钱买肥料的困难,又能改良土地的养分;于此同时,可以利用猪粪发酵发展沼气应用,用于农家点灯、做饭、取暖,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减少家庭开支;另外猪粪也可作为养鱼原料。

五、风险分析1、现在大力发展养猪事业,改良换代是目前养殖业的需要,也是广大养殖户迫切需要的事情。2、根据目前市场销售来看,良种猪的销售行情好,利润可观,只要防疫跟上技术管理跟上,可以说基本上无风险可言。

六、技术和管理1、对饲养新品种猪苗,要做到技术管理跟上,分散规模规饲养。聘请请技术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定期来村上课,进行集体培训。2、基地对养殖户进行统一管理,全程指导,负责日常良种培育、种源提供、联系防疫、组织销售及其它跟踪服务等。

七、前景预想一期建成由30家大户、500家小户组成的联合经营体,饲养良种种猪2000头,年产种猪苗和出栏肥猪共6万头的规模,争取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并获利。并以此为基础,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带动,最终建成苏北最大的良种猪养殖推广示范基地。

八、设计投资和资金来源1、新建养猪场大规模10个,计划用地100亩,可利用现有已批土地、闲置厂房和原有旧猪厂进行改造。但仍需新建猪舍2000间,以每间600元计算,共需资金120万元2、购置新猪苗1000头,每头800元计算,共需资金80万元3、购置新设备和饲料,添置管理用房100间,需周转资金80万元。以上合计需资金280万元,现运用集体贷款、群众集资的方式可解决资金在160万元左右,尚有资金缺口120万,现恳请上级部门能够及时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帮助。

xx区xx镇xx村

养猪效益范文12

关键词:猪;养殖技术;饲养管理

1引言

随着人们对猪肉等肉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养殖户在猪养殖过程中,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发了一系列养殖问题。为确保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猪肉产品的质量,养殖人员有必要对养猪施以合理的养殖技术。因此,我国有关人员有必要对猪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养殖技术,推动我国绿色养殖的发展进程。

2合理建设猪舍

合理建设猪舍能够为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促进养殖户养猪事业的更好发展有利。所以,养殖人员应从圈舍选择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圈舍选择中,尽可能选择地势平坦区域,且对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一,充足的光照,既能对圈舍有杀菌作用,又有利于猪的生长;其二,圈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确保圈舍内部空气流通,为猪生长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另外,圈舍建造要靠近水源和远离居民区或交通干道,既能为圈舍清洁提供有利条件,又能避免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北方地区的养殖户而言,建造圈舍应充分考虑到冬季保暖问题,可以通过加盖防护装置实现圈舍升温的目的。其次,加强圈舍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猪栏、饲料槽、饮水器、猪仔加热器等,都要合理设置,如猪栏设置关系着猪群的分群和管理,养殖户可选择栅栏式或综合式等方案[1]。

3饲养管理技术

3.1选种技术

猪种的选择,对养殖户而言发挥着重要影响。在猪种选择过程中,要结合饲养气候而选择猪种。通常,养殖户要在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而选择生长周期短,瘦肉率高的猪种,实现猪种与环境适应的和谐状态。选种技术,对养殖户后期养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选种失败,则可能造成猪养殖过程中出现适应能力差等不足问题,对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2]。

3.2配料技术

饲料是促进猪成长和提高猪免疫力的关键,所以养殖户应施以有效的配料技术。猪是杂食动物,可以食用的东西相对较多,因而养殖人员要针对猪的实际营养需求而进行合理配料,确保猪营养均衡。首先,猪饲料应以玉米、高粱、米糠等原料为主,确保猪成长过程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充足;其次,在主原料中添加南瓜、胡萝卜、富含蛋白质等辅料。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养殖人员要注重饲料加工粗细度,以直径1.2-1.8mm的颗粒为宜,既有助于促进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又能够实现养猪育肥的目的,为养殖户创造经济效益。

3.3饲养技术

首先,对于直线催的饲养方式,养殖人员在猪仔断奶之后,便利用精料进行催肥,以圈养方式而饲养,这可能降低猪的瘦肉率。其次,平面喂是养殖人员猪饲养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每次投食时,根据圈养猪的数量而确定投食量,猪可以自由采食。最后,多次投的饲养方式主要是根据猪的不同成长阶段而选择投食量。由于这些饲养方式都具有优缺点,所以要求养殖人员必须根据实际需求而充分结合饲养方式优缺点,选择最佳的饲养方式[3]。

4猪病的防治技术

猪病是养殖者在养猪过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也是重要问题,可能为养殖人员带去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养殖人员采取有效的猪病防治技术是必要的。首先,以预防为主要技术,养殖户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一方面对母猪产前和产后进行疾病预防的接种工作;另一方面为猪仔打疫苗,以加强对猪病的防控力度。其次,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户应加强管理力度,积极做好圈舍消毒工作和通风工作,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操作,为猪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再次,养殖户对猪进行配种时,应坚持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外来猪种进行,则需要对外来猪种进行疫病检验,避免疫病在养殖场内传播。最后,养殖场内一旦出现疫病,则养殖户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病情加以控制,既能将损失缩至最小范围内,又能保证疫病的快速控制,因而养殖人员可以采取药物防治的方式。其一,加强对患病猪的隔离,避免疫病扩大范围;其二,对病猪紧急接种,采用适量的抗菌类药物,在治病的同时,确保猪的健康[4]。

5结论

总之,养殖户要想更好实现养猪的高效益,必须施以有效的养殖技术,以实现养猪的经济效益。首先,对猪圈舍进行合理选择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为猪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其次,养殖人员要合理选种、配料和选择科学的饲养方式进行管理,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必要的助力;最后,采取有效的猪病防治技术,避免猪养殖过程中受疫病影响。一言以蔽之,养殖户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养殖技术,才能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鞠淑娜.猪的养殖技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209.

[2]王延峰.浅谈猪的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20+152.

[3]俞晓风.浅谈猪的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