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

时间:2022-12-24 20:15:26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 养猪 猪场粪便 环境污染 重复利用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18-01

长期以来,生猪养殖污染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并且造成疾病的传播,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就本人工作实践中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如何进行综合整治提出一些看法。

一、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据畜牧部门统计,2013年福清市生猪规模养殖户约有730家,生猪存栏数73.4万头,母猪存栏数9.8万头,年出栏生猪12.5万头,这么多数量的猪在生长过程中如果不对其排放的粪便进行及时的处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造成人和猪感染各种疾病。生猪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猪排泄物多,污染大。1头猪的日排泄粪尿按6kg计,则是人排粪尿量的5倍,年产粪尿约达2.5t。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g。1千头猪场日排泄产污水达30t,年排污水1万多t。据测定,成年猪每日粪尿中的 BOD(生化需氧气量)是人粪尿的13倍,若发生污染即可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生猪养殖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次,异味熏天,臭气多。由于粪污排泄物带来臭味,直接影响到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据测定,一般千头以上的猪场,如果不做粪便处理,可在周边3km以内闻到臭味。养猪场臭气的产生会使人有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再次,传播人畜共患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1958),由猪传染的人畜共患病有25种,这些疾病的载体主要是粪便及其排泄物。最常见的有副伤寒、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炭疽等。

二、福清市生猪养殖综合整治工作

在禁养区内,大力推进养猪场拆除工作。2006年以来,福清市大力实施以龙江流域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对龙江流域11个镇街的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摸底、丈量、拆除和验收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2年末,共拆除龙江流域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616家,总建筑面积128.61万,基本实现龙江流域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污染的目标。2011年起,继续扩大全市禁养区内以养猪场为重点的畜禽养殖场拆除力度。全市2011年拆除畜禽场170家,面积15.05万m2;2012年拆除畜禽场234家,面积16.7万m2;2013年拆除畜禽场567家,面积38.00万m2。

在禁养区外,积极引导规模养猪场进行粪污治理。一是全面推行干清粪和雨污分离等粪污收集方式。二是推广全漏缝或半漏缝地面免冲洗猪舍建造模式,大大减少了污水量。三是配套厌氧发酵池和好氧池建设。四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将收集起来的粪便堆肥还田,有条件的建设有机肥厂,如福清市丰泽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1800多亩果园、林地消纳沼液,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颇俱规模的有机肥厂等。从2007年开始,我市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累计对256家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共改造养猪场漏缝地面4.6万,建设沼气池191口,购置沼气发电机12台。通过对养猪场拆除和粪污治理,大大减少了养猪场污染物的排放,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处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工作措施

首先,制定规范科学整治。我市养猪场污染整治量多面广难度大,为了控制无序养殖、污染环境的态势,市政府于2010年2月22日了《福清市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于2012年3月22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福清市畜禽禁养区、禁建区、可养区划定方案》(修订)。在城镇规划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流域、输水渠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市级以上工业区(开发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严格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2010年12月编制完成《福清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控制生猪养殖总量。2011年12月29日市政府了《福清市规范畜禽养殖暂行规定》(融政综[2011]461号),严格规定列入禁养区的养猪场,限期拆除;列入禁建区的,限期整治养殖污染。其次,积极有效地开展拆迁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每年制定拆除工作方案和任务,把养猪场拆除任务细化分工,将责任分解到各相关部门,任务落实到镇(街)具体工作人员,环保局、农业局等部门积极配合镇(街)对禁养区内畜禽场拆除的监督、指导、验收等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养猪场拆迁任务,做到建筑物拆除彻底,防止回潮。最后,大力实施禁养区外的规模养猪场污染治理。市农业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投入,鼓励、引导规模化养猪场进行标准化改造,重点做好排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对于拒绝进行污染治理或经限期治理仍未达标的养猪场,不但不予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并将予以坚决拆除。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部门督办原则,明确污染治理以镇(街)政府(办事处)为管理的主体和责任单位,将污染整治工作列为镇(街)政府(办事处)年度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次,建立联席会议、督查机制。根据污染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对污染整治工作建立例会制度,并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市环保局、农业局负责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每月将巡查、督查情况汇总上报市政府;最后,实行联合审批制度。在禁养区以外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养猪场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由环保、国土、规划、建设、林业、农业等部门联合审批。对没有取得环境评价和没有获得审批擅自新建、扩建的规模畜禽场,坚决予以取缔。

参考文献

[1]卢洪秀,程杰,江立.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03)

[2]王修川,袁新国,王腾. 试论循环经济及畜禽废弃物资源化[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8)

[3]谢金防,韦启鹏,李祖章,刘林秀. 猪场粪污生态化处理及利用的方法与思考[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0(04)

[4]李诗兵,雷浩兵,黎坤.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方案及效果分析[J]. 当代畜牧. 2010(04)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人员管理;药物保健;科学免疫;生物安全;科学选址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9-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生猪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政策的实施,各地规模化养殖场蓬勃发展,打拉动了生猪养殖模式的变革,对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满足广大消费者肉食供应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部分猪场业主未端正态度,缺乏科学,严谨的养殖理念,综合管理措施,以致猪场效率下滑,甚至亏损。本人就由小场到大场工作中,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为猪业同行一点参考。猪场稳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9点。

1 科学选址,做好规划

猪场应选址地势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易于排污、远离居民区且交通要道方便的地方。确定猪场规模,合理规划占地面积。布局要合理,分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建办公室、车库、餐厅、门卫室等。生产区按全进全出模式建配种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

2 引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猪场的未来发展,合理选择猪种(种猪场、商品育肥猪场);了解引种地区疫情流行情况;引种场猪群健康状况;猪场免疫程序;引种猪场选育标准(公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母猪:繁殖力、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日龄等);引种售后服务。种猪挑选,按本场猪群实际情况来选择。引种车辆必须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车内铺垫料,运输途中忌急刹车,长途运输中途休息喂水,并仔细观察,备常用药品。

3 饲料品质和营养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符合各阶段猪只需要;饲料的存放应通风干燥,注意防潮;饲料配比合理,粉碎粒度大小合适;原料无污染,无霉变,多雨季节添加脱霉剂。饲料配送贴上标签,便于区分,配好后5 d内喂完。

4 做好生物安全

外来人员、车辆禁入生产区;装猪车辆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场内人员进出应更换衣物,消毒;外来物品经消毒后带入,肉类食物禁止带入。猪场净污道分开,猪只转群前后走道消毒;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场区禁养猫狗;每周1次全场大消毒。

5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符合实际生产,结合本地疫情流行情况;对本场猪群进行抗原检测;结合猪群健康状况,做好免疫跟踪;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细小、乙脑、伪狂犬、口蹄疫、蓝耳、胃流二联苗的基础防疫。

6 做好药物保健与驱虫

驱虫:种公、母猪4次/年,3个月一次。仔猪45~80日龄各驱虫1次。保健:种猪群每月保健1次,后备猪群购入后1周保健7 d;产仔母猪产后1周,断奶后1周保健;仔猪断奶后、转群后保健1周;疫病高发期保健,发病前1周保健。

7 做好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1)配种阶段,制定配种计划,保证全年均衡生产;保证母猪合理胎次结构,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使种猪群年轻化,初产母猪占20%左右,2~5胎65%左右,6胎以上低于15%;膘情良好;年产不低于2.15胎,长大杂交母猪胎均10.5头,纯种约克,长白胎均10头,杜洛克胎均8.5头,出生重800 g以上。

(2)产仔阶段。按计划完成分娩任务,仔猪成活率96%以上;5周龄断乳重不少于9 kg,4周龄断乳重不少于7.5 kg;母猪断奶时中上等膘情,断乳1周内率90%以上,无四肢伤残,皮肤病。

(3)保育阶段。育成率96%以上,仔猪体重7~15 kg时料肉比1.5:1,15kg~转出料肉比1.8:1,日增重400 g以上,70日龄转群重25 kg以上。

(4)育成率96%以上,日增重大于700 g。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3

一、全市猪源情况

(一)全市生猪生产情况

据畜牧部门统计,2006年全市生猪存栏126.6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8.17万头,年生产仔猪130万头,全年年出栏肥猪99.72万头。

全市生猪养殖户年出栏规模在1-49头的有33.21万户,50-99头的有508户,100-499头的71户,500-2999头的2户。全市生猪综合商品率在50%左右,由此可见,我市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农户自食的比例约占一半。

在出栏肥猪销售流向方面,区、县生猪主要供应市区及本地市场,仅能满足市中心城区市场30%的需求;盘县生猪约一半供应本地市场,近一半销往去南、,少量销往;六枝70%供应本地市场,30%销往、、。

(二)全市生猪消费的情况

市总人口302万人,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42万,加上流动人口约50万人。按人均日销费猪肉80克计算,全市年需求猪肉约9万吨左右,日均需求240吨。其中市中心区年需猪肉约1.44万吨;日均需求约40吨,正常情况下,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日宰杀生猪应该在400头左右,按每头平均125公斤算,约50,000公斤,生猪按平均出肉率78%算,产猪肉约40吨,人均80克。

(三)市中心城区生猪交易情况

一般情况下,市中心机械化屠宰厂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交易量在400头左右,旺季在600-700头左右,8月2日还不到300头,而且从7月20日以来,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的生猪屠宰量都是在200头至300头之间,比正常情况下减少100多头,比正常情况下下降30%左右。

生猪来源的比例也有变化,从调查数据显示从7月份以来40%的生猪来源于区、县;60%来源于、等相邻县。

生猪平均交易价格3月份平均每斤在4元左右,4月份每斤在4.5元左右,5月份每斤在4.8元,6月份每斤在5.5元左右,7月份每斤在6.7元左右,8月份每斤在7.3元左右,从生猪平均交易价格可见是一路攀升。从全国来看生猪平均收购价在7元/斤左右。从流通环节调查数据显示,由于猪源供应不足,猪价高价位运行将持续一段时间。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猪交易量不够,直接引起生猪交易价格居高不下,以前周边、等省份是我市生猪供应地,今年相反到我市抢购生猪。据屠宰厂调查在外环路及屠宰厂附近有十多家生猪收购点,抬高生猪收购价格。这些生猪收购点无任何合法手续。

(二)现有的生猪养殖户现存的猪大多在几十斤左右,据县顺场乡戛村田脚组的养殖户张国怀介绍,他们村大猪都卖得差不多了,他家还有十几头70斤左右的猪,要过两三个月才能出栏,猪商们也普遍反映收猪太难了。

三、对策建议

(一)为了减少生猪外流情况,请有关部门对无工商执照、无规划定点、无环保手续的非法生猪收购点进行取缔。

(二)加快我市生猪养殖基地的建设

据农户反映,现在一家养一两头猪的习惯慢慢消失。养几头猪一年下来赠不了几个钱,不如外出打工,回家过年时用一个月的工资就可购一头猪宰杀过年。所以养猪的积极性没有因猪价上涨而高涨,政府要有规划地发展专业养殖、规模养殖场。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支持、引导、扶持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三)加强对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的监管

据肉商反映屠宰厂有乱收费的现象;肉商拿猪到屠宰厂宰杀不管过不过磅都要收13元的过磅费;加班窗口开票要收6元的加班费;租用架子费5元;猪当天没有宰杀要收6元场地费;急宰生猪要收16元的急宰费。请有关部门对其收取的隐形费用进行监管,保护肉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储备制度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建立储备制度。一是加大冷冻猪肉储备,达到常备100吨的储量。二是建立我市的生猪活畜储备基地。增强政府调控的能力。

﹙五﹚认真做好应急准备

根据预测,生猪猪源供应紧张的局势将会持续相当长一个时期,生猪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因为最近、等地猪商来我市抢购生猪。为了预防市场异常波动,应建立我市主要副食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预案。

﹙六﹚加强市场、质量、价格监管工作

严禁注水肉、病死猪肉、未经检疫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严厉打击相互串通、哄招物价、欺行霸市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七﹚加强市场监测,正确引导消费

针对当前市场情况,做好市场监测,及时掌握供求情况。做好信息引导工作,正面、正确、客观报导市场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安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

﹙八﹚充分调动食品公司及生猪采购商的作用。

对其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他们在市场发生较大波动时,到外调运生猪,保障市区供应。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 猪场;标准化;规模;设计原则;规划方案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变,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以传统农户散养为主导的生猪生产模式终将退出并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 

 

1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建造一个标准化猪场,首先要考虑选址问题。场址选择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猪场的卫生防疫、猪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关系到养猪的成败和效益以及周围环境的保护。场址选择要考虑综合性因素,如面积、地势、朝向、交通、水源、电源、防疫条件、自然灾害及经济环境等,一般场址选择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1地形地势 

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以便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合理布置建筑物,减少施工前清理场地的工作量。地势要求高燥、向南、平坦或有缓坡。如是缓坡,坡度不得大于25°,以减少基建投入。 

1.2立体、生态相结合 

1个万头猪场每天产生粪尿、污水总量近50t。这些粪尿如果通过附近的农田、果园、渔塘等自然消化,它是很好的肥料;如果无序乱排放,它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因此,在选址时要考虑周围有农田、果园、渔塘等配套。一般1个万头猪场大约需要80hm2土地才能消化掉粪便。这是最划算、最经济的粪便处理方式,国外的大型牧场也多采用集粪池存放粪尿,定期运送到田野里,当作农作物肥料。 

1.3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对猪场极为重要。1个万头猪场平均1d进出饲料约20t,每天运出商品猪30头左右,肥料4t,交通不便会给生产带来巨大困难。此外,交通不便也影响职工的生活和工作。 

1.4有利于防疫 

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规模猪场应建在离城区、居民点、交通干线较远的地方,一般要求离交通要道和居民点1km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1.5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 

猪场需要用水用电,故必须要有水源和电源。万头猪场必须有一个质好、量多而无污染的可靠水源,一般1个万头猪场日用水量150~250t。万头猪场有成套的机电设备,包括供水、保温、通风、饲料加工、清洁、消毒、冲洗等设备,加上职工生活用电,1个万头猪场装机容量(饲料加工除外)应有70~100KW。如果当地电网不能稳定供电,大型猪场应自备相应的发电机组。 

1.6场地面积 

猪场总占地面积应符合年出栏1头育肥猪占地2.5~4.0m2的要求,生产建筑面积应符合年出栏1头育肥猪需0.8~1.0m2的要求。因此,1个年出栏1万头的规模猪场需占地面积约3.3hm2,生产建筑面积需1hm2左右。

2规划方案 

 

2.1面积规划与场内总体布局 

猪场规划总面积为3.3hm2,总体分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根据当地主风向和流水向的特点,管理区建在生产区年主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地势较高处,隔离区位于生产区常年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全场地势较低处。生产区从上至下各类猪舍排列依次为:公猪舍、配种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猪舍。育肥猪舍应靠近场区大门,以便于出栏。 

2.2排污、环保措施 

猪场的污染物主要是猪粪和污水,主要采取沼气工程或堆积发酵消灭有害微生物后供应给附近农田、果园及渔塘作肥料,促进粮食、经济作物和渔业的发展;条件允许的可采取以三级发酵池作沉淀发酵处理,达到国家养鱼水质的排放标准。 

2.3猪舍建筑考虑的因素 

冬暖夏凉,舍顶要有一定的厚度(不少于10cm),隔热性好。圈舍方向坐北朝南,以利于通风、采光。场门口、生产区门口建有消毒池,与门口等宽,长度不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1.5倍,深度15~20cm。规模化养猪场在生产区门口要建有专用更衣室、紫外线消毒间及消毒池等。育肥舍每栏饲养10~13头。

2.4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饲养技术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5

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的传统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进程不断加快,生猪饲养业正逐渐从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过度,规模化养殖特别是小规模养殖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生猪养殖的主要趋势。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猪饲养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如何降低生猪饲养成本以及选择适度的养殖规模是养殖农户最关心的问题。

一、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的必要性

1.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是降低市场风险的必由之路。随着猪肉供给能力的稳定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后城乡居民对肉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生猪产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波动频繁,养猪业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家庭零星分散饲养所固有的劣势使其很难获得正常的生产利润。只有逐步走上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营销体系,增强与其他市场主体间的经济联系和对等谈判的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抵御变幻无常、突如其来的市场风险。

2.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是改善农业环境功能的必然选择。新农村建设需要干净、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传统养猪模式只注意生产不注重环境,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的无处理排放或在种植业中的简单利用,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发展规模养殖,可以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猪产生的粪便、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利用沼气池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既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有助于降低单位饲养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可以在既定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动力、劳动力)下使有使用价值的实物或服务产出最大化,或在产出既定的条件下,物质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最小。规模化经营可以大量采购原料,节约交易费用和运输成本。规模化的采购和销售可以增强经营者的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谈判的筹码。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可以使猪场的土地、设备、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4.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是改进养殖技术、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被社会关注,而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程,只有规模化的养殖企业,才有能力建设标准化的生产条件、科学化的生产管理组织、规范化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有利于经济技术职能部门对其提供品种改良、环境监控、产品检测、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因此,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既可以改进养殖技术,又可以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

二、农户生猪养殖的成本结构分析

按照《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总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由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两部分构成,但为了体现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即耗费与补偿的统一,本文认为生猪养殖总成本项目还包括环境成本。即总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和环境成本三部分。

1.生产成本。

(1)直接费用。生产成本中直接费用包括仔猪进价、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费、水费、燃料动力费、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技术服务费、修理维护费、其他直接费用等。其中仔猪进价、精饲料费和青粗饲料费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2)间接费用。生猪养殖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管理费、销售费和财务费等。

(3)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劳动力的成本。包括雇工费用和家庭用工作价两部分。

雇工费用是指因雇佣他人(包括临时工和合同工)劳动而实际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支付给雇工的工资和合理的饮食费、招待费等。短期雇工的雇工费用按照实际支付总额计算;长期雇请的合同工(一个月以上),先按照该雇工平均月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及福利费等)除以30天计算得出其日工资额,再根据其从事该产品生产的劳动天数计算得到其雇工费用。

家庭用工折价是指生产中耗费的家庭劳动用工按一定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反映了家庭劳动用工投入生产的机会成本。家庭用工折价的计算公式为:

家庭用工折价=劳动日工价×家庭用工天数

其中,家庭用工天数是指家庭劳动用工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总劳动小时数按照标准劳动日折算的天数。家庭用工天数=家庭劳动用工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总劳动小时数÷8小时;劳动日工价是指每个劳动力从事一个标准劳动日的农业生产劳动的理论报酬,用于核算家庭劳动用工的机会成本。

2.土地成本。土地成本是指生产者为获得用地的经营使用权而实际支付的租金或承包费。成本额按实际支付额计算,承包期内一次性支付租金或承包费的按年限分摊后计入,以自有土地经营的按市场价格折价计入。养殖场地用于多业或多品种经营的,租金或承包费应先按各业分摊,饲养业应分摊部分再按产值或饲养数量在个品种之间分摊。不在承包场上饲养的品种不要分摊租金或承包费。

3.环境成本。生猪饲养的环境成本指生猪养殖给周围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形成的成本。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应当进入生产成本的范围。生猪饲养过程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表现为负效益的环境价值,即农业环境资源的消耗。而环境资源的消耗需要得到补偿,这就需要支付一定的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有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恢复费用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由于计算方法和数据获取方面存在难度,一般成本分析中没有将环境成本作为成本要素来对待。

从一般生猪养殖企业的成本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最重要、比重最大的组成部分,通常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生产成本的构成中,90%以上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所占比重很小,人工成本的比重因养殖规模而异,散户饲养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而规模化养殖的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小。土地成本因不同获取途径而异,目前在生猪养殖总成本中所占份额不大。环境成本目前在养殖总成本中的地位还不足以凸显,但是随着环境保护的加强,环境成本将是今后养猪成本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户生猪养殖规模与成本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1.生猪养殖规模的界定。生猪饲养规模是以肉猪饲养头数确定的,根据不同的饲养头数范围,我国的生猪养殖方式分为分散养殖、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四种类型。生猪散养与小、中、大规模养殖的划分数量标准本文以2010年度《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养殖业规模划分标准为基准。生猪散养是指在一年内平均存栏生猪头数在30头以下(包括30头)的养殖组织形式,小规模养殖是指在一年内生猪平均存栏头数在30~100头的养殖组织形式,中规模养殖是指在一年内生猪平均存栏头数在100~1000头的养殖组织形式,大规模养殖是指在一年内生猪平均存栏头数在1000头以上的养殖组织形式。在日常工作中,有部分人将存栏量较少的养殖方式称为小规模养殖或将无规模的养殖统称为小规模分散养殖,只是一个笼统的提法,不具有严格意义的科学性。

2.农户生猪养殖规模与成本关联性的实证分析。本研究通过抽取云南省楚雄市具代表性的100户养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得出不同养殖规模的生产成本。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大规模饲养同等重量的每头生猪具有最高的的生产成本,原因是大规模饲养具有最高的仔猪进价、最高的精饲料费、最高的医疗防疫费和最高的死亡损失费,从而使其具有最高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农户散养饲养每头生猪生产成本在四种饲养方式中处于第二高的水平,中等规模生产成本处于第三高水平。小规模饲养每头生猪生产成本为最低,原因在于总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物质与服务费用位于第二低的水平,人工成本位于第二高的水平,而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

四、农户生猪养殖适度规模的选择

按照科斯的理论,企业的经济活动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额会大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额,从而导致成本上升。所以规模经济对于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规模是最合理,我们将这样的规模水平称为适度规模。发展规模化养殖,实际上也就是养殖企业对适度规模的寻求过程。影响农户生猪养殖规模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成本、土地因素、区位因素、养殖效益、当地政府政策等等。本研究仅从成本方面来分析农户养猪适度规模的选择影响因素。单从养殖成本来看,农户适度养殖规模的选择依据应该是选择成本最低的规模。

分析表1数据可知,农户散养每头猪生产成本总计为1275.49元,其中直接物质与服务费用1054.4元,间接费用17.37元,人工成本203.68元,人工成本之所以高是因为散养家庭用工折价高;小规模饲养每头生猪总生产成本为1188.79元,其中直接物质与服务费用1088.8元,间接费用27.17元,人工成本69.30元,土地成本3.53元;中规模饲养每头生猪总生产成本为1234.9元,其中直接物质与服务费用1150.11元,间接费用35.15元,人工成本46.33元,土地成本2.54元;大规模饲养每头生猪总生产成本为1284.83元,其中直接物质与服务费用1164.2元,间接费用53.27元,人工成本64.7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8元,土地成本2.54元。

综上所述,从生猪生产成本来看,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成本低于散养养殖模式,已成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生猪养殖的主导力量。同时,在规模化养殖中,小规模的养殖模式成本低于中规模养殖模式,中规模养殖模式成本低于大规模养殖模式。所以在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村的生猪养殖模式主要选择小规模养殖比较适宜,在逐步壮大发展后再向中等规模养殖转变。

五、政策建议

1.产业扶持政策应优先向规模化养殖户倾斜。相比较而言,规模化养殖企业生猪的商品率几乎达到100%,而散养户的商品率不到50%,可见对市场供应贡献大同时受市场波动影响也较大的是规模化养殖。为稳定生猪产业的发展,政府的生猪产业扶持政策应将规模化养殖作为重点,各种补贴、保险、技术指导都应优先为规模化养殖企业服务。这种政策效应也会起到引导散养户向小规模养殖逐渐过渡的作用,促进养殖方式的转变。

2.大力发展和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养殖小区,可以将分散的养殖活动相对集中,以便于提供标准化的统一服务,解决好养殖过程中一般养殖自己难于解决的技术问题,也有利于对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了养殖小区,入区养殖户通常都要扩大养殖规模,走向专业化经营。各地政府要在畜牧业发展规划中对养殖小区建设进行部署安排,畜牧业管理职能部门要组织动员经济技术力量投入养殖小区建设,要为小区的建设经营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和技术标准,协调处理好小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合理规划养猪用地。散养户多为利用闲置资源搞养殖,处于副业生产的地位。如果发展规模化养殖,需投入的资源会成数十倍增加,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养殖用地问题。现行农村土地被农户小块分散占有,许多养殖户找不到土地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政府应将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的范围,有预见性地安排养殖用地,并作为农业用地对待,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养殖用地的规划安排,一要远离居住区,不给农村生活环境带来影响;二要远离水源区,不污染水源;三要不占用耕地。实务中可选择将养殖小区建在村庄的下风向,且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公共设施方面要达到用电保证,道路便利,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6

一、上海畜牧业的短板

上海畜牧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几任市长的重视支持下,上海的畜牧业在1996年时到达了产业的巅峰,当时的生猪年出栏达到478.74万头,生鲜乳年产量达到22.01万吨,鲜蛋年产量达到14.88万吨,肉禽年上市量达到18446万羽,自给率分别达到30%、100%、85%、80%,为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活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上海的郊区地域狭小,再加上水系纵横、村庄密布、耕地零碎,构成了畜牧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稍有不慎即会引爆产业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矛盾,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1.历史存量造成的影响。在2000年之前的畜牧业大发展时期,随着“菜篮子”工程、“家家富”工程等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农民致富工程的实施,做大了上海的畜牧产业,富裕了养殖业主,但也造就了大量位于村庄、河道旁边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畜禽养殖单元,有些养殖单元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扩越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势在必然。2.现实增量造成的影响。2007年以后实施的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许多新建畜禽场的选址缺少合理性,特别是存在着距离规避物太近、截取河道作为氧化塘、棚舍密度过高等现象,对周边环境特别是河道的影响不容置疑。3.养殖者环保意识薄弱造成的影响。2000年以后连续实施的五轮畜禽场粪污减排工程以及随后实施的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市、区两级财政都针对粪污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投入巨资,以期解决畜禽养殖场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顽疾,但是检查发现只有50%左右的工程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还有50%的工程由于人为因素没有运转起来。那些没有实施政府专项治理工程的养殖场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4.缺少土地配置造成的影响。畜禽养殖场周边有真正配套农田的不多,处理好的畜禽粪尿能顺利还田的不多,污水纳管、达标排放又受到地理位置、处理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畜禽场液态污物消纳缺少载体。

二、规划编制的因由

上海在2005年就完成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退养任务,共计退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59个。“十二五”开始就着手对乱搭建、乱排放、乱用投入品的畜禽养殖场户,即不规范畜禽场户实施全面整治,第一阶段共计整治不规范畜禽场户6400家,第二阶段共计整治2720家。开展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的集中整治,对于提升上海畜禽养殖行业的形象、降低畜禽粪尿的污染、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施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的整治,仅仅消除了上海畜禽养殖业众多不足中的一小部分,潜在的风险点还有很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密集区域粪尿出路问题,难以找到突破口。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又频繁出台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章文件,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后,觉得只有鼓起壮士断腕勇气,才能彻底改变畜禽养殖业存在的先天不足,进而真正迈向上海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新坦途。1.国家层面有关生态文明的要求。2012年11月,党的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要求根据生态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实际养殖量。2015年5月20日,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2015年4月10日,农业部的《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都专门列出了关于综合治理养殖污染的举措。国家层面关于农村、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精神和要求,对于上海重新设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2.地方有关农村环境治理的要求。2015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并提出:“积极主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实际畜禽养殖量,编制实施《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年12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提出:“开展不规范畜禽养殖户清理整治,进一步控制畜禽养殖总量,编制实施本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严格控制规模化场污染物排放”。此外,在上海市贯彻国家“气十条”、“土十条”的实施方案中,也有规范畜禽养殖场污染排放行为的具体内容。上海市出台的这些文件都对畜牧业生存形成无形压力,再不进行畜牧业顶层设计,这个产业在上海大部分地区很快就会全军覆没。

三、规划编制的过程

规划按照“上下结合”的工作思路,由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牵头、专业规划设计公司编制、技术专家论证、市区政府审核通过。编制过程主要分为前期准备、试点工作、区县推进和市级成果四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1月)。2014年10月9日,市农委、市规土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召开了全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工作大会,确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本规划编制分为“1+9”两个层次,分别为市级层面的总体布局规划和9个区县的分区县实施规划,并选取浦东新区作为规划试点区。2015年2月10日,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年)编制工作的通知》。2.试点工作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浦东新区作为养殖业布局规划的试点区,率先开展了扎实的现状调研和规划方案编制,通过“三上三下”不断完善规划方案,至2015年3月底形成汇报方案,2015年4月召开了试点方案专家评审会,初步完成了规划试点工作。之后,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多次减量调整后,浦东新区养殖业布局规划最终确定。3.区县推进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浦东新区开展试点的同时,2015年3月全面启动其余8个涉农郊区县的养殖业布局规划工作。至2015年6月中旬,各区县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完成,评审工作全部完成。光明食品集团分布于郊区县的养殖场纳入所在区县的布局规划。4.市级成果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市级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区县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同步推进,期间市农委、市规土局和市环保局领导和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6月23日,市农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规划方案。6月26日,市农委组织召开三部门联合会审会议,规划方案通过了联合审议,形成了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成果。7月15日,三部门以《关于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联合上报市政府。市级领导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于8月19日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指出转变保有量观念,发挥大市场、大流通以及企业异地养殖的优势,形成可控的养殖量。要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原则,形成域内、域外合理的生产布局。9月17日,市级领导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市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2016年2月市政府最终批复《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是一部涵盖近期和远期的专项规划,2020年是规划的近期目标,2040年是规划的远期目标。规划包括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和水产养殖业布局规划(限于篇幅不涉及此部分内容)两大篇章。畜禽养殖布局规划主要包含两种畜禽类型,共计六大品种,一是有管控要求的四大畜禽品种:生猪、奶牛、蛋鸡、肉鸡;二是无管控要求的两大畜禽品种:种鸽和肉羊。编制范围包括上海市域范围的九个郊区县。规划编制分“1+9”两个层次,分别为市级层面的总体布局规划和九个区县的分区实施规划。包括总则、相关规划衔接、畜禽养殖业相关研究、水产养殖业相关研究、畜禽养殖业布局规划、水产养殖业布局规划、各区县养殖业布局规划和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八个部分。1.规划目标。综合统筹养殖业发展要求、规划土地管控要求、环保控制要求,按照“规模减量、布局优化、环境优先”的规划导向,明确畜牧业总体发展目标,合理确定近、远期畜禽保有量指标,保障畜禽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养殖业生态环境,最终形成养殖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产品高端优质的都市型养殖业新格局。2.研究结论。规划配套开展了相关专题的研究,作为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撑。在现状统计标准方面,本次规划现状调研统计对象为具有独立用地(用于养殖的独立结构房屋),且占地面积在1亩以上的养殖场户,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统计畜禽品种为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羊、种鸽六大类品种,其中,生猪、奶牛、蛋鸡、肉鸡纳入本次规划管控。在保留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方面,纳入本次规划保留的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为: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10000头以上,蛋鸡存栏10000羽以上,肉鸡年出栏100000羽以上,种鸽存栏10000对以上,肉羊年出栏500头以上。在畜禽品种间的换算标准方面,确定不同畜禽品种按畜禽粪尿量折算成出栏标准猪的换算标准为:1头存栏奶牛折算成20头出栏标准猪,15只存栏蛋鸡折算成1头出栏标准猪,150只出栏肉鸡折算成1头出栏标准猪。在土地承载标准方面,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畜禽环境承载力的有关标准,结合上海地区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得出每亩永久基本农田的畜禽承载力为存栏标准猪1.5头(即出栏标准猪3头),同时提出畜禽环境承载力的预警值,即郊区永久基本农田承载比例为40%,农场为80%。在畜禽养殖量控制方面,上海市域范围内出栏标准猪不低于200万头,涉及9个区县的规划导向分为三类:一是全部退养的闵行区、宝山区和青浦区,二是逐步消减的嘉定区、浦东新区和奉贤区,三是适度保持现状规模的金山区、松江区和崇明县。3.现状概况。规划开展了“一点一档”的现状调研,摸清了底数。全市现状独立占地1亩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共计1496个,总用地面积约2.31万亩。其中涉及管控的四大畜禽品种现状养殖总量(折算成出栏标准猪)为343万头,养殖场数量为1237个,占地面积为20697亩。另外,不涉及管控的种鸽场91个,占地面积为1118亩,肉羊养殖场168个,占地面积为1326亩。4.规划最终结果。至2020年底,计划退养畜禽养殖场数为1013个,新建27个,届时纳入规划管控(规划保留)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251个,养殖规模为200万头出栏标准猪,占地面积为12567亩。到2040年底,纳入规划管控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178个,相比2020年减少73个场,养殖规模为160万头出栏标准猪,占地面积为9656亩。

五、规划实施带来的思考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7

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整体部署,认真开展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学习计划,我局掀起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高潮。抓学习、兴调研、促进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由局领导牵头开展对肉牛集转育肥规模养殖专题调研。并结合我县的肉牛发展现状,形成了专题的调研报告。同时加强个人理论,学习规定的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共撰写心得体会17篇。通过近半年的学习调研,查找突出问题,使得我局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转变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我县畜牧工作新局面。

二、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围绕局里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部门实际,成立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并制定《*县畜牧兽医局贯彻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强化党支部的建设以及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和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锤炼了一支守纪律、干实事、谋发展的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队伍,推动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的各项工作,为振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效益下滑

(一)畜禽存栏稳中有升,畜禽出栏和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截止6月30日,全县大牲畜存栏182861头,比上年同期增0.6%,占年计划18.2万头的100.47%;生猪存栏389168头,比上年同期增5.7%,占年计划44.5万头的87.45%;山羊存栏15306只,比上年同期增2.27%,占年计划1.52万头的100.7%;肉猪出栏132724头,比上年同期增4.5%,占年计划27万头的49.16%;肉牛出栏14420头,比上年同期增3.22%,占年计划2.8万头的51.5%;肉羊出栏2*1只,比上年同期增5.1%,占年计划0.55万头的37.65%;家禽出栏820143只,比上年同期增1.3%,占年计划200万只的41.*%;肉类总产9091吨,比上年同期增3.3%,占年计划2.0347万吨的44.68%;禽蛋产量151吨,占年计划500吨的30.2%;奶类产量26.12吨,占年计划110吨的23.75%;实现畜牧业产值1154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3%,占年计划3.4亿元的33.97%。

(二)畜产品市场价格情况

1、生猪价格大幅下滑,效益面临盈亏关口。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波动频繁,肥猪、仔猪和猪肉价格全面下跌,前两者下跌幅度很大,后者下跌幅度相对较小。据6月30日调查,活猪价平均8元/公斤,同比下降106%;仔猪均价8元/公斤,同比下降187.5%;猪肉均价12.5元/公斤,同比下降100%。近期,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了养殖利润新的下跌。在二季度,规模化养殖场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1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要减少利润200元。老百姓自繁自养养猪户出栏1头猪(不算青饲料和人工费)可基本持平,若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亏损。

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猪肉消费总体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导致我县外销生猪减少。二是生猪产量恢复性增长。在20*、20*年猪价过高上涨和国家政策大力激励的形势下,我县生猪生产稳定增长,能繁母猪数量大幅增加,商品猪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三是猪价周期性波动。生猪价格基本上遵循“3年左右一个小波动、10年左右一个大波动”的周期。我县生猪价格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小幅上涨,到20*年8-10月生猪价格创历史最高,最高达17元/公斤,20*年11月价格开始回落。目前猪价仍处于下降之中。

2、家禽价格基本稳定。鸡蛋出场均价在8.3元/公斤左右,同比基本持平。肉鸡均价16元/公斤左右,本地土鸡25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20%。

3、牛羊肉价格坚挺,养殖效益基本稳定。上半年,牛、羊肉平均销价分别为33元/公斤和38元/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0%和8.6%。目前肉牛均价12元/公斤,活羊均价为24元/公斤。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预测及畜产品市场走势分析

随着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户依然有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后期全县畜牧业生产有望持续稳定地发展。

1、生猪市场周期性规律预示新一轮盈利周期在年末有望到来。2009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不容乐观,按20*年11月生猪市场开始下滑推测,下行期持续一年多后,预计在今年11、12月份生猪市场将逐步回暖,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2、家禽后市可能出现转机。因国内市场消费群体大、政府拉动内需措施的激励,后期市场可能出现转机。

3、牛羊等畜产品市场继续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牛肉、羊肉等畜产品在市民“菜蓝子”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下半年牛、羊肉的价格预测将继续稳定并略有上涨。

4、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养殖成本降低。随着秋粮收割上市,农资、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将呈下降态势,为畜禽养殖节省成本、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畜牧兽医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

1、能繁母猪补贴:

20*年国家首次对能繁母猪实行补贴,每头补贴50元。20*年提高了补贴标准,每头补贴100元。20*年全县补贴能繁母猪43174头,应发放补贴资金431.74万元,惠及全县31711户养殖户。

2、能繁母猪保险:

2009年度全县承保能繁母猪42687头。2009年上半年能繁母猪死亡440头,支付死亡赔偿40.549万元。对鼓励能繁母猪饲养,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有效降低养殖能繁母猪的风险,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进展情况

*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20*年度项目根据普发改农经[20*]751号文件,普发改农经[20*]10号文件及澜发改字[20*]38号文件通知精神和澜发改字[20*]47号批复文件,通过邀标,于20*年9月10日正式开始施工建设,20*年度项目建设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猪场50万元,勐朗猪场50万元,目前20*年度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已通过县级的初验。20*年度项目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发改农经(20*)318]文件批复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市农业局[普发改农经(20*)611]文件批复的精神,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市农业局《关于下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普发改农经(20*)547]的通知要求,于20*年12月28日开始施工。项目建设总投资50万元,其中远山猪场、益场、魏岩林猪场、石兆忠猪场、*猪场各10万元。该项目已进入工程验收及工程扫尾阶段,预计7月上旬可组织县级验收。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根据《关于云南省20*年新增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有关事项的通知》云疫控[20*]28号文件精神,下达我县新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12个乡(镇),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每乡(镇)投资11.48万元,共计137.76万元。按文件的要求,该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突出重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整体推进,分乡镇实施的原则。做到建筑结构统一为砖混结构,功能主要包括化验室、办公室、疫苗储存室,符合规划、建设、消防、环保抗震等规定。新建乡镇已开始实施11个乡镇,新建面积为1530.9平方米,其中有三个乡已建设完工,其他乡镇土建工程部分基本完工,资金投入79.8万元,完成总投资的57.9%,预计10月底以前可以竣工验收。物资仪器设备已按项目规划发放到各乡镇。

(四)抓动物防疫及疫病防控,确保肉食品安全。

1、动物防疫。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澜政办发[20*]27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二00九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澜政发[20*]156号),县畜牧兽医局下发了《*县2009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澜牧字[20*]48号等文件,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鸡新城疫等常规动物疫病计划免疫、畜禽死亡率以及疫病监测任务等指标分解下达各乡镇。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业务部门按照省、市、县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共免疫牲畜口蹄疫621686头(只);其中牛178090头,免疫密度102%;猪428931头,免疫密度100.1%;羊14665只,免疫密度101%;完成禽流感免疫2193341羽,免疫密度102%;完成免疫猪瘟439215头,免疫密度102.5%;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344000头,免疫密度80.3%;完成鸡新城疫免疫2172124羽;免疫密度102.4%;完成畜禽常规疫苗免疫猪肺疫39489头;仔猪伤寒21399头;牛出败84236头;牛气肿疽52695头;禽霍乱146222羽。

2、强化疫情监测。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全面开展疫情监测。加大规模养殖场等重点部位和场所的监测力度,全面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完成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349头份,其中牛头150、猪89头、羊110只。免疫合格为199头份,合格率为56.8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248羽,免疫合格173羽,合格为率为69.7%。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248羽,免疫合格138羽,合格率为55.64%。布鲁氏杆菌监测300份,全部阴性。牛羊蓝舌病监测61份,全部阴性。猪伪狂犬病监测80份,全部阴性。猪瘟病源学监测57头份,全部阴性。奶牛结核监测16头,全部阴性。

3、强化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市场屠宰检疫面要求达到100%,确保上市畜产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同时加强*、虎跳石两个动物检查站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进行查物验证消毒。上半年来全县开展屠宰检疫牛肉2284头,猪肉38931头,羊肉410只,检出病害肉49头。活畜禽检疫:牛5860头,猪42992头,禽91000只;产地检疫牛3230头,猪36193头,家禽31470只;出县境检疫牛5863头,猪11896头。屠宰场屠宰动物产地检疫证的持证率达100%。江桥、*两个检查站1-6月止共检查车辆893辆,其中检查拉牛车辆66车630头,(无证返回9车157头);检查猪784车42329头,检查鸡43车4310只。有效地杜绝了动物疫病在我县的传播流行。动物执法方面: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无一起动物防疫监督“三乱”行为发生,无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发生。

4、加强h1n1流感疫情防控。根据*市农业局《关于成立*市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市畜牧兽医局《关于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强猪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做好防控a(h1n1)型流感疫情有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县畜牧兽医局及时招开相关会议,对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作了布置和安排:一是及时成立以畜牧局局长为组长,疫控中心主任、监督所所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做好应急物质的贮备和建立防控猪流感应急预备队。三是及时招开防控工作会议,布置和安排工作,并制定出*县防控a(h1n1)型流感疫情工作方案下发。三是及时将情况通报到各乡镇,做好值班安排,迅速开展疫情排查和监控工作。经排查*县无疫情情况。

5、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肉食品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进一步确保我县肉食品安全,今年上半年我县开展了以确保肉食品安全为目标的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普牧[20*]90号《关于转发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县畜牧兽医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人员和责任人,使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实效。一是积极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建立了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法律宣传、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规范养殖场养殖行为,建立养殖档案、加强畜产品产地、流通、屠宰环节监管等措施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二是积极开展了以“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为进一步做好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行动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养殖产品安全,杜绝“瘦肉精”向反刍动物蔓延,我们周密部署,从源头上抓监管,加大对养殖户用药、用料的安全检查,对我县的养殖大户进行检查,检查违禁药品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质行为,现场抽查药品仓库和饲料仓库是否有违禁药品和污染饲料,规范养殖户用药行为。检查养殖大户32户(次),监督检查中规模养殖户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疫苗注射率达100%。监督检查中没有发现使用违禁药品。同时在检查时加大宣传,告知广大养殖户关于人食用含有“瘦肉精”食品的危害,杜绝使用“瘦肉精”,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五)加强兽药、饲料的监督管理,确保兽用药品安全。

依照《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蜂用兽药治理行动方案有关文件的通知》(云农办牧字[2009]85号)、农业部办公厅农办医[20*]48号文件和云农明传电字[2009]2号及《*市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市畜牧兽医局普牧[2009]5号文件通知的要求,制订了《*县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积极开展了兽用麻黄碱注射液调查,2009年1月对*县城区和*重点兽药经营市场和部分养殖场(户)进行调查。调查县城区、*镇2个重点兽药经营市场,14户兽药经营户、5户规模养猪户、8户养鸡户。在检查中目前*市场上和使用环节没有发现兽用麻黄碱注射液的经营销售和使用,同时没有发现非法生产和经营事件。2009年4月至6月,对*、*乡、*乡、*乡、*乡、*乡、*镇、*乡等8个乡镇的兽药、饲料市场进行了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兽药、饲料和假冒伪劣、违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检查兽药经营户32户,饲料经营户56户,抽检兽药22个品种,饲料15个品种,牲畜尿液30头份,出动执法人员92人(次),车辆25辆(次),检查过程中,查处经营过期饲料经营户7户,处理过期饲料520公斤,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无证经营兽药3户,收缴兽药489袋,并下发了当场处罚决定书;查处经营假劣兽药4户,收缴假劣兽药238袋,并下发当场处罚决定书;没有发现经营、使用“瘦肉精”事件,也没有发现经营蜂用兽药的经营户。

(六)扎实推进畜牧业生产各项科技措施,以点带面抓好示范

1、品种改良。上半完成猪品种改良1.91万窝,其中猪人工受精1.42万窝;完成牛冻精改良配种416头,其中摩拉水牛冻精配种112头,产犊牛271头,其中产水牛犊68头。

2、加大青贮、氨化饲料推广力度。上半年加工青贮饲料9121吨,氨化饲料4687吨。

3、引进高产优质牧草,积极推广农田地种植牧草。上半年完成种草1230亩。

4、开展科技培训52期3020人次,主要开展了人工种草、青贮氨化饲料制作、疫病防治、牛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畜禽养殖实用技术推广、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培训,发放培训资料1500余份。

五、抓改革,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为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于4月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到位。撤销县畜牧兽医中心,组建3个股所级事业单位,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22名(含两个检查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名、畜牧工作站7名,人员已分设划开。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管理职能从原农业工作站中划出,单独设立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人员、工资、公务费等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编制85名。全局设3个股室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工作站及20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全员编制126人。

六、存在的问题

前两季度我县的畜牧兽医工作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我县边境线长,重大疫情防控困难大、任务重,重大动物疫情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2、畜产品结构方面,猪鸡肉产品比重较大,牛羊肉产品比重较低,草食动物发展滞后,虽然我县大牲畜存栏量大,但是配套服务有待迅速完善。畜产品加工方面,龙头加工企业少且实力和品牌效应不强,对畜牧业的带动力不足。畜牧业生产与加工、经销联系不紧密,养殖企业往往只能控制生产环节,获取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而营销环节则依赖于经销商,出售的畜产品价格往往受经销商的控制,经营环节与生产环节利润不成比例。

七、下步的工作打算

我们将以增加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努力实现畜牧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实现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1、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确保畜产品安全。进一步抓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做到全面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性免疫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动物疫病流行动态,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2、稳定和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对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组织领导,加大村级防疫员的培训。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8

一、组织领导

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负责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防疫工作,组织做好动物强制免疫实施工作,将免疫任务落实到村、到场、到人,各村委会(居委会)要配合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二、免疫病种

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强制免疫病种。其它为非强制免疫病种,如猪链球病、猪伪狂犬病、猪肺疫、鸡法氏囊炎等病种,原则上由各养殖场(户)自主酌情制定免疫计划,报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备案,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做好疫苗储备和供应。

三、免疫要求和程序

1、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所有家禽使用重组禽流感灭活苗(H5N1亚型)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规模养禽场免疫密度100%,农村散养密度95%以上,存栏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禽场:15-20日龄首免,45-50日龄二免,100-120日龄三免。对饲养期超过60天的家禽必须经过二次免疫,蛋禽在开产前必须经过三次免疫;农村散养禽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2、鸡新城疫:

对所有鸡实行鸡新城疫全面免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

规模鸡场:分别在7-10日龄、30日龄、60日龄、100-120日龄进行四次免疫;农村散养鸡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3、牲畜口蹄疫:

牛羊全部用O型-亚洲I型二联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猪用O型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规模场免疫密度100%,农村散养猪密度,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养殖场:仔猪、羔羊在30日龄前后首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母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农村散养生猪实行春、秋两次集中免疫。

4、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对所有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强制免疫。

规模养猪场:仔猪在40日龄前后首免(距猪瘟、口蹄疫免疫间隔10天),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农村散养生猪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5、猪瘟

对所有猪实施猪瘟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免疫密度100%,农村散养猪密度9%以上,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养猪场:仔猪在30日龄前后首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母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

四、免疫方式

较大规模养殖场按程序免疫,各养殖场必须在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要求常年免疫密度100%;小型规模养殖场由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实行防疫责任包干,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农村散养家禽、家畜每年在春秋两季由乡镇政府组织防疫人员开展集中免疫行动。突发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期间,开展突击集中免疫。县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做好免疫的技术指导和抗体监测工作。

五、经费保障

动物防疫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保障疫苗、消毒药品、耳标、防护用具等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确保免疫、扑疫、疫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制免疫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同时建立免疫反应补偿机制,对因强制免疫反应造成死亡或流产的牲畜,予以适当补偿。

六、防疫考核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9

李国春今年40岁,种植着20亩葡萄地。2012年6月,红星二场为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在园区一连片区附近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100亩的生猪养殖基地。计划发展20户,每户划拨圈舍5亩,每户圈舍建设面积为500平方米。由团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私建公助方式建设。每户职工自筹10万元,团场给每户贷款15万元。建成后整个小区达到年出栏育肥猪5000头以上,预计户年收入10万元左右。团场投入60余万元配套完成了打井、供电、路林渠等基础工作。

有团场的资金支持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李国春第一个报了名。在他的带动下,连队的另外5名职工都要了一套。

2012年9月初,养殖基地交付使用。李国春首次购进了54头猪崽。

“早上喂完猪就可以下地干活了,两不耽误。”李国春说。目前,李国春的猪圈里已有130多头猪,收入3.5万元。

在多元增收方面,红星二场不仅从政策上倾斜,还从资金上给予帮扶,解决一些想从事多元增收职工缺乏资金的实际困难。

该场水管所职工贾江今年38岁,是一名退伍军人。2012年,贾江投资42万元在距离团场8公里外的小苇湖修建了三栋牛羊育肥圈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短缺困难。团场得知后,为他贷款35万元。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贾江饲养育肥牛58头。

2012年,红星二场共计投入235万元用于职工多元增收。重点扶持了养殖大户、鹌鹑养殖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的发展。今年,红星二场工会筹措800万元资金,妇联也筹备了95万元资金,向320户欲从事家庭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和餐饮服务业的职工提供创业资金,形成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的新格局。

在多元增收上,红星二场不仅把职工“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五连职工李金维现在的鸡舍有2.2万只鸡,蛋鸡每天产蛋量达1000余公斤。小两口忙不过来,又雇了3个工人帮忙每天收鸡蛋、向哈密和周边团场发货。

2005年,李金维刚开始从事养殖时规模很小。团场在五连饲料厂原址处划出约10亩地,以优惠价格租给他发展养殖业。2009年,团场团委给李金维8000元,帮助他发展养殖业。

有了资金,有了场地,李金维和妻子干劲更足了。2012年,红星二场工会又给李金维贷款20万元。有了这些钱,李金维又购进了1万只鸡苗,对鸡舍进行了改造。如今,李金维已拥有一个自动化除粪、自动化饮水、水帘式降温和冷风机降温为一体的五层立体架养殖的现代化养鸡厂房。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10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部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部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部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2.4 抓龙头带动,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 “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尊牌”猪肉系列产品80余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5 抓防疫防控,推动生猪产业从以控为主向防控结合转变,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一是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基础免疫,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各类技术规范,并符合wto和sps(动植物卫生协议)有关原则,做到建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二是新建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室,提高了对饲料的检测能力。三是县上成立以县食安办牵头,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四是建立了全县畜禽养殖档案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统一全县耳标编排,并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的饲养品种、规模、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

3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生猪养殖标准化发展建设,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3.1 生猪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从20xx年末到20xx年末,畜牧业产值从13.5亿元增加到24.6亿元,提高了11.1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50%提高到58%;生猪出栏从80万头增加到115万头,提高了35万头;外销仔猪从90万头增加到112万头,提高了22万头,外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

3.2 生猪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明显。20xx年生猪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9000余户,比20xx年增加4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361个,比20xx年增加20xx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10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40.8%,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

3.3 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20xx年末到20xx年末,全县pic 父母代母猪从200头增加到1.2万头,增加了1.98万头,pic能繁母猪总量占全县能繁母猪的1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20xx年末提高了55%。全县生猪良种率从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4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不论在交通要道,还是在规模养殖场,缺乏生猪产业发展宣传标识。三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五是项目发展资金短缺,**自从被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市财政取消对我县生猪发展的资金扶持。六是生猪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比较落后。七是生猪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5 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xx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5.1 抓好规划,建设生猪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喻寺、方洞、嘉明、玄滩、石桥、毗卢、奇峰、云锦、立石、百和、得胜、福集等12个镇为商品仔猪开发生产带。三是以牛滩、潮河、天兴、云龙、兆雅、海潮、太伏7个镇为优质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带。

5.2 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生猪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5.3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5.4 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生猪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种猪场按照饲养种猪50头、100头、200头、300头、500头规模进行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年出栏20xx以上规模进行扶持,生猪养殖创业园区按照年出栏20xx0以上规模进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5.5 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四川著名商标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11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部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部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部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2.4 抓龙头带动,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 “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尊牌”猪肉系列产品80余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5 抓防疫防控,推动生猪产业从以控为主向防控结合转变,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一是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基础免疫,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各类技术规范,并符合wto和sps(动植物卫生协议)有关原则,做到建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二是新建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室,提高了对饲料的检测能力。三是县上成立以县食安办牵头,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四是建立了全县畜禽养殖档案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统一全县耳标编排,并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的饲养品种、规模、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

3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生猪养殖标准化发展建设,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3.1 生猪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从20xx年末到20xx年末,畜牧业产值从13.5亿元增加到24.6亿元,提高了11.1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50%提高到58%;生猪出栏从80万头增加到115万头,提高了35万头;外销仔猪从90万头增加到112万头,提高了22万头,外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

3.2 生猪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明显。20xx年生猪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9000余户,比20xx年增加4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361个,比20xx年增加20xx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10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40.8%,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

3.3 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20xx年末到20xx年末,全县pic 父母代母猪从200头增加到1.2万头,增加了1.98万头,pic能繁母猪总量占全县能繁母猪的1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20xx年末提高了55%。全县生猪良种率从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4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不论在交通要道,还是在规模养殖场,缺乏生猪产业发展宣传标识。三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五是项目发展资金短缺,**自从被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市财政取消对我县生猪发展的资金扶持。六是生猪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比较落后。七是生猪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5 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xx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5.1 抓好规划,建设生猪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喻寺、方洞、嘉明、玄滩、石桥、毗卢、奇峰、云锦、立石、百和、得胜、福集等12个镇为商品仔猪开发生产带。三是以牛滩、潮河、天兴、云龙、兆雅、海潮、太伏7个镇为优质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带。

5.2 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生猪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5.3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5.4 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生猪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种猪场按照饲养种猪50头、100头、200头、300头、500头规模进行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年出栏20xx以上规模进行扶持,生猪养殖创业园区按照年出栏20xx0以上规模进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5.5 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四川著名商标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12

规模化畜禽污养殖污染,是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关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年,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召开了农村环境保护电视电话会议,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去年,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今天我们召开这样一个规模较大的现场会,对于加快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步伐,改善我市农村环境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会前,参会人员现场参观了泸县利泰农公司运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技术治理污染的成果,刚才,通过大会发言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作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形势严峻

农村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是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畜牧业快速发展,*年,全市畜牧业的产值达到了79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4%,说明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对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部分农村环境“脏、乱、差”最为突出的问题。按*年全市出栏肉猪508万头、肉牛12万头、肉羊111万只、家禽6715万只计算,畜禽养殖年产生的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约20万吨,氨氮约4.22万吨,分别是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9.44倍和28.22倍。

以畜牧部门的统计口径,年存栏种猪20头,年出栏肥猪50头计算,目前,全市有规模种猪场682个,生猪规模养殖场9821个,而且还在不断高速发展。但已经开展污染治理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很少。据测算,一头猪产生的粪污,大于二十个人产生的粪污,按全市年出栏500万头猪计算,相当于1亿人产生的粪污,十分惊人。因此,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治污工作十分重要。*年,市政府挂牌限期治理了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通过不懈努力,通过了达标验收,减少了污染排放。其中,泸县兴旺牧业污染治理采用猪—沼—果(菜林)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原省委书记杜青林同志到该公司视察,对该公司的治理给予充分的肯定,原副省长刘晓锋同志批示在全省推广兴旺牧业的治理经验。今年,市政府又将泸县利泰农公司、江阳区永兴农业公司、古蔺县丫叉种猪场等3家企业列入限期治理名单,现已全部通过达标验收。特别是泸县利泰农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并且因地制宜,消化先进技术,大胆开拓创新,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省环保局在全省农村环保工作会上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与我市现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相比,这个数据也说明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才处于起步阶段,改善农村环境、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任务十分艰巨。

二、切实提高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认识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国务院、省政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大战略部署中的重点内容,是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条件,是建设生态市、生态区县的重要指标,是城乡居民最基本的环境要求。我们必须站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

(一)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仅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涉及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我们不能因为发展畜禽养殖业,就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畜禽养殖发展是不能持久的,我们也不能因为发展畜禽养殖业,而污染了区域和流域环境,从而影响到老百姓生产生活上的切身利益。环境变差,米袋子、菜篮子的质量下降,老百姓就会有意见,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一届政府,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要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我看,一届政府的工作,使当地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就是为老百姓办了天大的好事和实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百姓能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环境中生活,比给他碗里增加几块肉,心情要舒畅得多。一届领导,重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重不重视农村环境的改善,不仅是正确的政绩观的考验,同时也是正确的道德观的考验。环境保护已经纳入了干部任职考核指标体系。因此,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持城乡环境的统筹发展,把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上工作日程,扎实抓好。

(二)各级工作部门要提高认识。环保和畜牧部门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监督管理部门,对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负有法定的工作职责。工作指导思想上,绝不能重发展轻治理,绝不能重工业污染治理轻农村污染治理,防止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

参观泸县利泰农养殖有限公司污染治理给了我们三点启示:一是污染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如果所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都做到了零排放,将对我们的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物的总量排放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零排放技术极大地改善了环境条件,大家到了现场,猪场内基本是无蚊蝇、无臭味,生猪也有了比原来好的生存空间,很有人性化。二是提高了猪肉的品质。这种饲养模式,增加了猪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猪不生病或者少生病,不吃药打针或者少吃药打针,减少了猪肉中药物残留,从而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三是节约了资源和养殖成本。通过零排放技术,节约劳动力,单人养猪数量由原来的两三百头,提高到现在的七八百头。节约用水,原来同规模的养猪场年用水量在2万吨左右,现在年用水量可控制在1千吨以内。节约饲料,同样重量的肥猪,零排放技术可以使肥猪提前20天左右出栏,就节约了20天的饲料,一个年出栏万头肥猪的养猪场,年节约30万公斤粮食,相当于180亩良田的产量。这些数据说明,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既是抓环境治理,更是抓生产发展。各部门一定要统一认识,共同配合,在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中推广和运用先进治污技术。

(三)规模化养殖企业业主更要提高治理污染的认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做环境影响评价,其产生的污染物,必须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而且要与猪场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使用。所谓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9号令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场、常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牛场、常年存栏30000羽以上的养鸡场,称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其它没有列举的畜禽,可以根据排放量折算。对于历史欠账,即老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国家采取限期治理,以奖代补的政策,分期分批地进行治理。省上计划在“*”期间治理20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在“十二五”期间,规划治理1000家规模化养殖企业,即“十二五”期间,必须完成全部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来说,治理本企业的污染,是企业法定的义务,在限期内没有完成污染治理任务,就是违法,违法就会负应有的法律责任。因此,规模化养殖企业切忌不要有侥幸认识,对治理污染要持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态度,要做守法经营的业主。当然,采取哪种治理技术,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企业的条件,量力而行。

三、切实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的力度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必须加强领导,落实各项政策,宣传动员业主,确保取得实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一)各级政府必须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各区县政府在作“*”规划时,当时污染治理的重点在工业和城市,在规划中没有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重点,有的区县规划甚至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当然,现在我们也不可能再去修改“*”规划。但是,各区县政府在“*”后两年的工作安排中,一定要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这项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在计划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因为污染治理已经滞后于养殖业的发展,再不加大力度抓,我们就没有尽到责任。今年,泸县、合江县都在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明年后年,各区县也要陆续编制生态区(县)建设规划。请各区县政府要重视生态区(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要把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重点,放在生态区(县)建设规划中的突出位置,主要实现目标、治理计划、政策措施都要拿出来,并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各区县分管领导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抓计划、抓进度、抓落实。

(二)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上,各级部门要建立完善信息通报制度,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发挥部门协调、部门联动的优势,共同解决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形成“政府主导、业主为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调、联合推进”的工作局面。环保部门要负责好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统一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畜牧部门要摸清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底数,提出治理计划和治理的可行性。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制定新时期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其他政府工作部门,也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各级政府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恪守职责,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和服务。比方说,业主在选择治理技术时,由于一些业主的文化、科技知识、信息等方面的局限,对选择治理技术拿不准,相关部门就应该上门服务,请内行和专家给予咨询,供其抉择参考。又比如,业主在做申报资料时,往往不知道需要些什么资料,有些资料做起来也有难度,相关部门就应该提供一些范本,加强指导,使其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三)多渠道筹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资金。要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投入的机制。从政府这一块来说,国家、省上已经建立了财政“以奖代补”的机制,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治理。省上的办法是,年初申报治理项目,项目实施验收后,给予一定资金补助,补助的标准是,根据治理规模,给予30万元以下补助。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治理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省上资金,加快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步伐。养殖业主也可以尝试治理投资剥离成股份的办法,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污染治理,污染治理资金折算成养殖场的股份,年终按股分红。还有银行等金融部门,也要积极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治理污染,提供信贷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