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在线检测论文

在线检测论文

时间:2022-09-07 20:08:55

在线检测论文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压电气设备 检测技术 在线检测 绝缘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腾飞,科技不断的进步,高压电气设备应用越来越多且作用越来越大,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气化铁路的普及。因此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本文所说的在线检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压作为检测的电压,但是高压必须是运行中的高压,采用这种方法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在线检测,了解其性能。这种在线检测是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对设备运行的干扰。不仅效率高而且还可以准确的掌握设备的性能状态,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前的在线检测技术大量的采用了高科技技术,利用高科技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速率和准确性,使我国的高压电气设备在线检测技术更上了一个台阶。

二.电气设备高压测试

高压电气设备主要包括高压熔断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和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高压故障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通常包括控制回路电器老化损坏、性能下降、保护失准、误动作;控制电源电压严重下降、元器件误动;控制纷路受潮、破损、老化击穿短路;负载及电缆绝缘下降、击穿短路;严重超载热击穿短路等。

三.高压电气设备检测技术

1.绝缘检测与诊断

电力系统中的高压熔断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和电力变压器等高压电气设备,其首要任务是安全可靠的运行,任何故障的发生,都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绝缘故障的发生是高压电气设备的多发故障,因此,绝缘检测与诊断是电力设备检测中最重要的方面。对设备进行绝缘检测与诊断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以下几种情况均必须进行试验:

①对于高压电气设备的制造厂,必须对其生产的所有原材料、产品定型和出厂进行试验。其目的是检验新的高压电气设备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规定。

②对于正在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则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预防性试验,电力设备以及电缆的现场试验最重要的是耐压试验。

③对于大修后的设备进行绝缘试验,其目的是判定设备在维修、运输过程中性能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出现绝缘损伤,以及修理部位的质量是否符合原来的标准。

2.在线检测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高压电器逐渐普及,其高压电气设备正在向着高电压以及高容量的趋势发展,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为了适应技术的需要在线检测技术才应用而生。这项技术是科研人员长期研究的结果,学者在研究时发现:在高压电气运行的状态下,对其绝缘状态进行实验检测,是一种有效反映电气设备绝缘状态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在线检测法。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检测是在不断电的状态下进行的,实施证明试验是在运行的电压下实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以后绝缘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高压电气设备在线检测技术具有的优点

①这种检测方法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检测时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这样可以减少停电对客户的影响,节省了人力物力,大量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安全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②在检测时可控性强,可以针对需要随时做出调整,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的有效性。

③通过在线检测,可以得到大量的检测数据,并且及时的对数据进行分析,为检测提供了客观依据。不仅仅提高了可靠性还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且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当前的高压电气设备在线检测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检测速率和准确性。

3.在线监测技术

我们知道在当前对于高压电气设备维修多半还是采用的定期检修方法,这种方法是带电检测方法,是对离线检测的升级方法,将监测技术升级为在线的检测,也就是带电的检测,这样的话在监测的工程中,电器设备是正常运行的,不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其相对于在线监测技术离线监测技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改正,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离线检测检测时设备不能工作,影响了设备的效率,造成停工,必须承担停工素损失。

②离线监测具有盲目性,目标不明确,导致设备可能存在隐患,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

四.高压测试要求

1.对测试平台的要求

①测试平台应选择一个员工常规工作行动的地方,测试区用清晰的图案标识,上面标明“危险—高压勿近!”等警示信息。建立测试平台,除了警示标志外,还应装置一个可以关掉所有电源的开关。

②只能用不导电的工作桌或专用工作台做测试。把测试者与被测产品之间的任何金属物体移开。没有与DUT 接触的其他金属物体全部接地。在测试区用绝缘的安全垫垫在地面上,使操作者与地面隔离,如果仪器可以通过遥控开关操作,可考虑两个开关同时控制。耐压测试仪必须良好接地。

2.测试操作要求

面放好绝缘垫,并在测试前认真设备检查。检查仪器的各个连线是否有破损等,如果有则不能进行测试,必须先进行维修;如果仪器完好,则将0.7 MΩ标准电阻的一端连接耐压仪的地线;接通电源,将仪器、报警漏电流设定在5 mA;开启仪器,用测试棒击标准电阻另一端,调整电压在3 410~3 590 V 内仪器发出报警,则判定该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不在3 410~3 590 V范围内仪器自动报警,则仪器工作不正常。

七.结束语

当代的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是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一大突破,它克服和完善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加之当今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达,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在线检测技术的有效结合,更加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在线检测技术能够非常及时的检测出高压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是我国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得力保证,但是其检测技术也存在一些瓶颈,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平甘 陈洪波 刘凡紫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会议论文],2009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

[2]吴栩 冯鹏英 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8期

[3]张川 刘乃涛 贺福敏 李林 李成龙 高压电力设备的在线绝缘检测技术 [会议论文],2011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届年会

[4]曾晓晖 聂端 基于绝缘在线检测技术的状态维修 [期刊论文]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2005年9期

[5]陈伟球 在线检测技术可行性分析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31期

[6]文江林基于光纤荧光的电力设备温度检测系统的研究 [学位论文], 2005 - 沈阳工业大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2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机器学习;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004-03

Survey on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DUAN Xiao-yang1, MA Hui-fang2, HAN Zhi-jie1, WANG Guan-nan1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2.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Kaifeng 475004, China)

Abstract: Recentl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s an increasing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isaster control, 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and security monitoring. It caused growing concern. So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ecurity appear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paper firstly depicted the intrusion and intrusion detection. Then the current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ique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s well a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by classification. Finally the paper stated the possible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Key words: WSN; intrusion detection; machine learning; game theory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 )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4]。与目前常见的无线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特征:网络的自组织性,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分布式控制,多条无线网络,节点功能的局限性,无线网络的局限性,安全性差,数量多、规模大,数据冗余与汇聚等。

有关安全的研究和历史表明,不管在网络中采取多么先进的安全措施,攻击者总有可能找到网络系统的弱点,实施攻击。单独使用预防技术(如加密、身份认证等)难以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这些技术可以降低网络被攻击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完全杜绝攻击,因此,安全的防御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入侵检测系统(IDS Instruct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它弥补了上述防范措施的不足,可以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保护。

本文主要对入侵检测系统和现阶段的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并对比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自己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发展的展望。

1 入侵和入侵检测

入侵行为被定义为任何试图破坏目标资源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访问性的动作。入侵一般可简单分为外部入侵和内部入侵。Denning在1987年发表的论文中,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模式做出定义:一般而言,入侵检测通过网络风暴或信息的收集,检测可能的入侵行为,并且能在入侵行为造成危害前及时发出报警同质系统管理员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为达成这个目的,入侵检测系统应包含3个必要功能的组件(信息收集、检测引擎和相应组件),如图1所示。

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1) 根据数据信息来源进行分类

基于主机的IDS(HIDS):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内核层次上对攻击进行检测。系统获取数据的依据是系统运行所在的主机,保护的目标也是系统运行所在的主机,通过监视和分析主机的审计记录和日志文件来检测入侵。

基于网络的IDS(NIDS):系统获取数据的来源是网络传输的原始数据包,NIDS放置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区域,通常利用一个运行在随机模式下的网络适配器来实时监视并分析通过网络的所有通信业务,保护的目标是网路的运行。

混合型的IDS:它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在网络中配置NIDS以检测整个网络的安全情况,同时在那些关键的主机上配置HIDS,这可以提供比采用单一的入侵检测方案更为安全的保护。

2) 根据响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主动响应IDS:如果检测出入侵后,能够主动重新配置防火墙、关闭适当的服务或反击入侵者,那么就被称为主动响应。

被动响应IDS:若检测到入侵后仅仅给出警报或记录日志,就是被动响应。

3) 根据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的分布式方式不同进行分类

集中式入侵检测:它有一个中心计算机负责监控、检测和响应等工作,这种适用于网络比较简单的情况下。

分布式入侵检测:他它用一个移动的方式监视和检测,每个分析点都有响应的能力。

4) 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异常入侵检测:这种方法首先总结出正常操作应该具有的特征,在得出正常操作的模型后,对后续的操作进行监视,一旦发现偏离正常统计学意义上的操作模式,即进行报警。

误用入侵检测:这种方法首先收集非正常操作也即入侵行为的特征,建立相关的特征库,在后续的检测过程中,将收集到的数据与特征库中的特征代码相比较,得出是否入侵的结论。

混合型入侵检测:即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的结合,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的攻击,对具体系统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但误报率很高,配置和实现也相对困难;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到已经标识的入侵行为,但是对具体的系统依赖性很大,移植性差,而且不能检测到新的攻击类型。所以,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如图2是一个通用的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检测方法。

3 入侵检测技术

传感器网络的资源局限性和应用相关性等特点,决定了对其入侵检测机制的研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一个行之有效的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须要具有简单性、实时性和检测准确性三个特性。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目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检入侵检测技术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1) 基于多Agent的入侵检测。

王培等在文献[5]中针对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基于多的入侵检测方法,其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通过让节点和簇头分别执行不同检测任务,结合本地检测和联合检测,并采用多个模块分别实现数据收集、分析检测和入侵响应和管理的任务,以便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扩展、能耗降低、安全性提高的特点。但是该方案中每个节点中都需要配备监视Agent、检测Agent、响应Agent和管理Agent,会占用节点的大量存储空间,而且也会增加节点的能源消耗。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网络负载,克服网络延迟和良好的可扩展性,高安全性,但是每个节点都有多个功能,较大的能量消耗,在其测试活动过程重叠时,准确率将大大低和较低的自适应性。

2) 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

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整体架构如图4所示。

文献[6]提出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异常检测,节点从它的邻居节点偷听信标包并提取称为抗原的关键参数,如果匹配的抗原数量比在一个探测器的寿命预先定义的阈值高时,该探测器将失效并产生一个新的探测器。反之,如果匹配的抗原数量比探测器的寿命阈值少时,探测器将触发入侵报警,对于探测器更新机制,使建议的IDS更加健壮;文献[7]针对选择性转发攻击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异常检测,使用SVM针对入侵数据的健壮分类方法。SVM克服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大样本的缺陷,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和学习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能获得最好的范化能力。

这种方法将异常检测作为分类或者聚类问题,借助机器学习的有效学习能力,构建具有一定精度的异常检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不足之处是需要的样本量较大,训练时间长。

3) 基于网络流量分析的入侵检测

基于流量分析的入侵检测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

文献[8]采用Markov线性预测模型,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拒绝服务攻击检测方案――MPDD。在该方案中,每个节点基于流量预测判断和检测异常网络流量,无需特殊的硬件支持和节点之间的合作;提出了一种报警评估机制,有效提高方案的检测准确度.减少了预测误差或信道误码所带来的误报。文献[9] 等提出了基于流量分析的入侵检测方案,通过对邻居节点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阀值技术分析,然后应用到选定参数,即一定长度的时间窗下所接收的数据包数和数据包的间隔时间,它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硬件安装和额外的通讯费用,其计算代价也比较低。

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直观,实时性高,但要求流量输入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特性,因此不具有通用性,误报率高。

4) 基于博弈论模型的入侵检测。

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系统基本模型如图6所示,分布在网络中的入侵检测器采用某种检测手段审计网络数据,检测入侵,并提交检测结果。然后博弈模型模拟攻防双方的互动行为,并权衡来自入侵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和其检测效率,得出纳什均衡以辅助IDS做出合理正确的响应策略。

Mohsen Estiri等人在文献[10]中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丢包攻击提出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方案,提出了重复博弈理论模型来进行入侵检测,在该模型中,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攻击者与入侵检测系统作为非协作、非零和的博弈双方,并利用平均折扣因子收益来显示节点在博弈当前阶段所达到的比下一阶段所得到的更有价值。而且最终系统将达到纳什均衡,形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防御策略。

这种方法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权衡检测效率和网络资源,但是检测的人为干预是必须的,而且具有较差的系统适应能力。

5)基于信任机制的入侵检测。

Min Lin[11]等提出了基于信任模型的动态入侵检测方案,利用具有较高信任度的节点来交替地检测簇内节点,提出了非参数CUSUM的检测改进算法,报警响应也借助信任模型中的信任级划分,有效减少节点的能源消耗,减小节点的计算开销。Long Ju[12]等提出了基于加权信任机制的入侵检测方法,在系统开始就给每个传感器节点分配权重,每个周期当节点发送与其他节点不同的报告时进行更新,这样当节点的权重低于某一阈值时就被检测出是恶意检点。

这种方法具有低功耗,高安全性等优点,但当簇头节点入侵,或遇到Sybil攻击时检测精确度降低,而且其阈值设置会影响算法的精度,而且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阈值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4 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的各种异常检测技术还不能实时、准确地对各种入侵进行检测。近年来,分形理论与无线网络数据流分形特性和自相似特性为异常检测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流呈现出一定的分形特性,具有长相关性、具有较宽的类似白噪声的频谱特性、具有混沌吸引子等,基于此,根据网络数据流具有的分形指数(Hurst参数,分形维数、李雅普诺夫指数)可以建立客观检测模型,从而根据网络数据客观内在规律异常检测。此外,由于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中具有独特的频谱多分辨率优势,基于频谱、小波分析的异常检测被证实适合实时的异常检测,因此,研究分形理论与小波分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异常检测模型与方法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孙利民,李建中,陈渝,朱红松.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周贤伟,覃伯平,徐福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安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 陈林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 Onat I,Miri A.An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Montreal,Canada: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and Mobile Computing,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WiMOB’05),2005:253-259.

[5] 王培,周贤伟.基于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20(3):677-681.

[6] Liu Yang,Yu Fengqi.Immunity-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Hong Kong,China:Proc Int Jt Conf Neural Networks,2008:439-444.

[7] Tian Jingwen,Gao Meijuan,Zhou Shiru.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Community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Classify Support Vector Machine[C]//Zhuhai,China: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2009:1217-1221.

[8] 韩志杰,张玮玮,陈志国.基于Markov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9):27-29.

[9] Ponomarchuk Yulia. Seo Dae-Wha.Intrusion Detection Based on Traffic Analysi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Shanghai,China:19th Annual Wireles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2010.

[10] Estiri M,Khademzadeh A.A Game-theoretical Model For Intru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Calgary,AB: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CCECE),2010 23rd Canadian Conference on,2010:1-5.

[11] Min Lin,Shi Nan.An Intrusion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Trust Management Module[C]//Wuhan,China:Interne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0:1-4.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3

【关键词】波瓣图远场测试斜极化天线圆极化天线极化匹配因子

1 引言

斜极化和圆极化天线在通信、雷达及导航等领域应用广泛,移动通信使用的板状双极化基站定向天线多为±45°斜极化阵列天线。斜极化和圆极化天线波瓣图的测试方法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

波瓣图(方向图)包含天线辐射特性等丰富信息。天线波瓣图测试是验证天线方案设计、工程设计、研制生产是否正确、合理的必要环节,是天线交付使用后全寿命周期内故障诊断和性能评估的重要手段。随着天线理论和技术的深入研究,目前,天线波瓣图的测试不仅有完善而智能化的仪表、设备,而且有频域和时域的远场、中场、近场等众多方法。

至今,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学术论著和技术规范,在描述天线波瓣图远场测试时都提及,检验天线(AFT,Antenna For Testing)的极化和待测天线(AUT,Antenna Under Test)的极化须相同或保持一致。在科学实验中,人们采集到的物理现象往往受不完善的观察工具与欠正确的处理方式的干扰和影响,致使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完全真实地展现。天线波瓣图的远场测试也存在类似问题。明确地说,在天线波瓣图远场测试中,“检验天线与待测天线极化方向须相同”这一规定的正确性值得探讨。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水平极化的待测天线做接收、斜极化/圆极化的待测天线做接收或发射的波瓣图远场测试中,无论检验天线与待测天线极化是否相同,都会使待测天线波瓣图的本来面目蒙受畸变和扰动而失真。下文将通过理论分析予以证明,同时给出待测天线免失真波瓣图的正确提取方法和修正手段。

2 理论分析

2.1 极化电磁波的接收

H.T.Friis传输公式是天线波瓣图远场测试的理论依据。它给出了自由空间视距传播信道中,接收天线收到极化电磁波信号的功率PR[1]:

(1)

式中,λ为信号波长;

r为收、发天线间的距离,满足天线波瓣图测试的远场条件;

p为接收天线的极化单位矢量与发射天线在接收天线处辐射场极化单位矢量的极化匹配因子;

ΓR、ΓT分别为收、发天线各自传输线的反射系数;

GR(θR,φR)为接收天线在发射天线方向上的功率波瓣图;

GT(θT,φT)为发射天线在接收天线方向上的功率波瓣图;

PT为发射天线自用辐射功率。

不失一般性,我们讨论待测天线在自由空间以直射波作远场的波瓣图测试。假设测试在单色电磁波即点频中进行;两个天线等高架设,其间的距离及检验天线的辐射功率和方向在测试中保持恒定;待测天线绕垂直地面的轴以方位角ψ旋转时,与两天线相连的传输线的反射系数不变。则,略去与ψ无关的量,式(1)为

P(ψ)=C・p・f2(ψ)(2)

式中,P(ψ)为待测天线测试中采集到的信号(功率);

C为与ψ无关的常数;

p为待测天线与检验天线A、B两者中,A天线的极化单位矢量与B天线在A天线处辐射场极化单位矢量的极化匹配因子:

,0

显然,p并非待测天线独有的本质属性,其受制于待测天线和检验天线两者的极化状态与所处的收、发地位;

f(ψ)为所求的待测天线的不失真场强波瓣图。

式(2)表明,测试接收机的输出能否直接被认定为待测天线的功率波瓣图P(ψ)(或场强波瓣图f(ψ)),须考察极化匹配因子p是否为转台转角ψ的函数。

因此,在天线波瓣图的远场测试中,并非待测天线本质属性的极化匹配因子p值得关注,而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或误解。

2.2 任意直线源辐射场的极化单位矢量

为考察和提取待测天线和检验天线之间的极化匹配因子p,关键在于获得式(3)中的辐射场极化单位矢量。通常,可以表示成()分量的组合。本文将给出更便于直接应用的的形式[2]。

设为直线辐射源的极化单位矢量:

(4)

式中,a=sinθ0cosφ0,b=sinθ0sinφ0,c=cosθ0,(θ0,φ0)为直线源的空间指向。

令为观察方向(θ,φ)的单位矢量:

(5)

式中,ξ=sinθcosφ,η=sinθsinφ,ς=cosθ 。

于是可以得到,直线源在观察方向(θ,φ)的远区场点,辐射场的极化单位矢量为

(6)

式中,

,

e1=ξ(bη+cς)-a(η2+ς2),

e2=η(cς+aξ)-b(ς2+ξ2),

e3=ς(aξ+bη)-c(ξ2+η2)。

2.3 极化匹配因子

天线波瓣图远场测试时,在位于测试转台上的待测天线相位中心建立本地坐标系o-x'y'z'和大地坐标系o-xyz。其中,o-x'y'和o-xy同为水平面即测试平面,o-z'和o-z均与转台旋转轴重合。测试时,本地坐标系的o-x'y'平面相对于大地坐标系的o-xy平面以ψ角绕o-z旋转。则,两个坐标系的单位坐标矢量有如下关系:

(7)

设斜极化和椭圆极化的待测天线在本地坐标系中的极化单位矢量分别为:

(8)

(9)

式中,α为待测天线某一瞬时电场矢量与地面的夹角。α=45°时,式(8)和(9)分别为+45°斜极化和右旋圆极化。

待测天线随转台水平旋转时,上述极化单位矢量在大地坐标系上的表示为:

(10)

(11)

式(10)和(11)中,。

设相位中心在大地坐标系的y轴上,距坐标原点为远区的检验天线斜极化和椭圆极化的单位矢量在大地坐标系中的表示分别为:

(12)

(13)

式中,β为检验天线某一瞬时电场矢量与地面的夹角。β=45°时,式(12)和(13)分别为+45°斜极化和右旋圆极化。

在上述条件下,我们就以下各种情况,讨论待测天线与检验天线的极化匹配因子p:

(1)待测天线和检验天线均为垂直极化

这时,α=β=90°。则,无论待测天线做接收、检验天线做发射还是相反,均有:

p=1 (14)

(2)待测天线和检验天线均为水平极化

这时,α=β=0°。则:

待测天线做接收,检验天线做发射

p=p(ψ)=cos2ψ (15)

待测天线做发射,检验天线做接收

p=1 (16)

(3)待测天线为±45°斜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

1)待测天线做接收,检验天线做发射

检验天线与待测天线共极化

这时,α=β=45°。则

(17)

检验天线为水平极化

这时,α=45°,β=0°。则

(18)

检验天线为垂直极化

这时,α=45°,β=90°。则

(19)

2)待测天线做发射,检验天线做接收

检验天线与待测天线共极化

这时,α=β=45°。则

(20)

检验天线为水平极化

这时,α=45°,β=0°。则

(21)

检验天线为垂直极化

这时,α=45°,β=90°。则

(22)

上述诸式中,p与ψ无关的式(16)和(19)特别值得关注。

3 结论

在高频电磁领域,现实世界不存在为便于理论分析而假设的无极化点源,天线波瓣图远场测试中的检验天线均为有确定极化方向的电磁辐射源。上述分析表明,待测天线不同的极化状态,检验天线各异的极化设置,待测天线与检验天线收、发地位的差别,都将使待测天线波瓣图的远场测试结果受并非自身本质属性的极化匹配因子p的“调制”和扰动。因此,在传统的天线波瓣图远场测试中,测试接收机的输出不能简单地直接被认定为待测天线的功率波瓣图。为此,我们归纳出以下结论:

(1)垂直极化的待测天线无论做接收还是做发射,在与之正交的水平面测试得到的波瓣图均不失真,这是显然的。

(2)水平极化的待测天线,仅当自身做发射、检验天线以共极化的水平极化做接收时,检验天线测试接收机的输出才可不加处理地直接认定为待测天线的不失真波瓣图。

(3)±45°斜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的待测天线,仅当检验天线以垂直极化做发射时,待测天线测试接收机的输出才可不加处理地认定为待测天线的不失真波瓣图。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4

关键词: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 hCRP性能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开始数小时CRP就升高,48小时可达峰值,随着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降至正常水平[2-3]。随着hs-CRP使用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开始开展该项目的检测。现对我科新购入的用于检测该项目的 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作一个在hCRP检测方面的性能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深圳国赛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1.2试验样本:随机抽取当日门诊病人EDTA-K2抗凝血数支;深圳国赛超敏C-反应蛋白高值标准品,产品批号:1130-J05,靶值:147mg/L;深圳国赛超敏C-反应蛋白质控品,批号:0212032851 范围:16.333~24.500 mg/L。

1.3方法

1.3.1精密度试验 取三份新鲜全血,要求其hs-CRP值分别在1.00~10.00 mg/L,10.00~100.00 mg/L,100.00~200.00 mg/L这三个范围内。严格按照仪器说明的操作规程在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上各检测20次,总检测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计算其均值,SD值和CV值。

1.3.2准确度评估 取深圳国赛超敏C-反应蛋白高值标准品和深圳国赛超敏C-反应蛋白质控品各一支,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对标准品和质控品进行前处理,在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上对此两支标本分别进行检测,比较质控品检测值是否落在其要求范围内,以标准品的定值为靶值,计算检测系统的偏倚。

1.3.3 线性范围验证 仪器说明书给出的线性范围为1.0~350mg/L,现用以下方法对此参考范围进行验证。取一份靶值为296mg/L的标准品,按7(标准品):3(样本稀释液) 的比例将其稀释成207.2mg/L的浓度作为基准液。该基准液在全血模式下的理论检测结果为:207.2*5/3=345.3mg/L。将基准液按1:1、1:3、1:9、1:99和1:399的比例进行稀释,配制成50%、25%、10%、1%和0.25%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在全血模式下重复测定2次,计算均值。将实测值与理论值作比较,计算 y=ax+b,和相关系数R2,验证其线性范围。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Microsoft Excel V11软件和SPSS10.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结果

2.1 精密度试验结果 三份不同hCRP浓度的全血标本的重复性试验结果见表1。此结果表明:高、中、低三个浓度的hCRP检测的批内CV%均小于5%,即精密度良好。

表1 批内精密度(n=20)

标本 平均值X(mg/L) 标准差SD(mg/L) 变异系数CV(%)

高值 129 3.199 2.48

中值 54.32 1.994 3.67

低值 2.68 0.113 4.21

2.2 准确度评估 质控品检测结果为19.546mg/L,落在其要求范围(16.333~24.500 mg/L)内。标准品(靶值147mg/L)检测结果为152.377 mg/L,偏差为3.7%,在可接受范围内,即准确度良好。

2.3 线性范围验证结果 见表2和图1。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理论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 =0.9707x+0.4804,两者间的相关系数R2为0.9992,即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性良好,线性范围验证通过。

表2 线性稀释结果

理论浓度(mg/L) 实际浓度(mg/L)

1 2 X

172.65 177.376 181.302 173.45

86.325 88.436 90.023 86.849

34.53 35.077 36.158 33.996

3.453 3.062 3.213 2.911

0.863 0.394 0.398 0.39

3.讨论

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超敏CRP的检测工作也已在各医院临床实验室内得到广泛的开展。但由于对此项目的检测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也没有相关的室间质评作为项目检测方法是否合格的评估,因此,实验室内对超敏CRP检测系统的验证就尤为重要。

本文的研究分析得到,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高、中、低三个浓度的hCRP检测的批内CV%均小于5%,即精密度良好。而在准确度的评估上,质控品检测结果为19.546mg/L,落在其要求范围(16.333~24.500 mg/L)内。标准品(靶值147mg/L)检测结果为152.377 mg/L,偏差为3.7%,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准确度良好,符合临床上使用要求。在线性范围验证的实验上,以207.2mg/L的浓度作为基准液,将其稀释成5个不同浓度,计算理论值分别为172.65 mg/L、86.325 mg/L、34.53 mg/L、3.453 mg/L、0.863 mg/L,用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hCRP的实际浓度两次,计算平均值,根据数据得出线性方程为y =0.9707x+0.4804,两者间的相关系数R2为0.9992。说明理论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强。

以上实验表明,深圳国赛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在超敏CRP检测方面,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良好,厂家仪器说明书提供的线性范围也验证合格,能达到临床实验室工作的要求,可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如凯,黄国清. C反应蛋白自建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性和可比性分析[J]. 重庆医学. 2010(18)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5

关键词:测量型GPS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天线相位中心;RTK

1计量检测项目对比

测量型GPS接收机在国土测绘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GPS接收机在使用前需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检定、校准、测试。

2计量性能检测对比

2.1内部噪声水平检测

接收机的内部噪声是接收机通道间的偏差,延迟锁相环、码跟踪环的偏差,以及钟差等引起的测距和测相误差的综合反映。CH8016-1995和GJB6564-2008均提供了零基线测试法和超短基线测试法两种方法,均推荐优先使用零基线法。两个标准在内部噪声水平检测项上仅在观测时间和采样间隔上有细微差别。采用零基线法时,GJB6564-2008规定了采样间隔为10s,观测时间为30min~60min,CH8016-1995中要求同步接收4颗以上卫星观测1.5h,并交换接收机天线接口再观测一个时段。采用超短基线法时GJB6564-2008要求采样间隔为10s观测60min,CH8016-1995要求同步接收4颗以上卫星测1.5h。

2.2天线相位中心检测

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指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天线的几何中心之间存在的偏差。CH8016-1995、JJF11118-2004、GJB6564-2008三个标准中均含有天线相位中心检测项目,三个标准在检测方法和限差上有着不同。

2.3不同测程精度检测对比

2.3.1对基线长度的分类不同

CH8016-1995、JJF1118-2004、GJB6564-2008中对基线按长度分为超短基线、短基线、中长基线几类,但具体的分类长度不同。

2.3.2测量限差不同

CH8016-1995、JJF1118-2004、GJB6564-2008规范中对不同测程精度测试规定的测量限差不同。

2.4RTK精度检测对比

JJF1118-2004中要求RKT初始化时间不大于3min,RTK测量精度采用测得坐标与已知点坐标X,Y分量进行比较检测,要求较差≤2δ。GJB6564-2008中将RTK测量标准差检定分成RTK测量内符合标准偏差检定和RTK测量外符合标准偏差检定。

2.5RTK测程检测比较

GJB6564-2008和JJG(测绘)2301-2013中含有对RTK测程项目的检测。GJB6564-2008中规定在距离基准站0.6倍测程的地方,进行RTK测量,初始化是否和定位精度满足标称要求则认为测程项合格。JJG(测绘)2013-2013中将流动站能够接收到参考站信号并能完成RTK定位时的最大距离作为测程检定结果。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①不同标准在检测项目上存在差异;

②不同标准在相同检测项目上,如:内部噪声水平、天线相位中心误差、静态标称精度检测方法类似或相同;

③不同标准对基线长度的划分不同,不同长度基线的检测限差不同,且限差在不同基线区间存在“限差跃迁”的情况;

④在RTK检测项目上,检测方法的原理不同,GJB6564-2008采用的已知坐标直接比较,而JJG(测绘)2301-2013采用的是已知距离比较。

3.2建议

①将CORS站检测测量型GPS接收机的方法纳入到标准中去;

②统一超短、短、中、长基线的划分,及静态检测限差的要求,且限差要求在不同基线区间连续;

③将接收机不同测程精度和RTK精度按平面、高程两个方面进行检测,检测限差要求也按平面、高程两个方面进行划分。

参考文献

[1]CH8016-199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S].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2]JJF1118-2004《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3]GJB6564-2008《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检定规程》[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08.

[4]JJG(测绘)2301-2013《全球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S].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6

关键词 p-q-r理论 谐波检测 瞬时无功功率 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3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年来在有源滤波器谐波检测技术中,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p-q检测法得到迅速的发展,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其应用日益广泛,但对于三相四线制电路而言,它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一种基于三维坐标变换的p-q-r谐波检测理论被应用于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该理论既可以检测出系统的谐波电流,也可以检测出系统的中线电流。其方法是在空间坐标系下把电流向量和电压向量先变换到 0-%Z-%[ 平面,再以电压向量为基准将0-%Z-%[ 平面上的电压向量和电流向量变换至p-q-r坐标系下,并使p轴上电压与电压矢量方向相同。这样的结果形成只有在p轴上的电压分量ep不为零,而在q轴和r轴上电压eq,er均为零。

1 p-q-r 理论谐波电流检测原理

p-q-r 谐波检测原理首先进行三维坐标系至 0-%Z-%[ 坐标系的变换,再根据空间坐标旋转规则构造矩阵A(以电压向量为基准),并使电压以电压向量为基准通过矩阵A变换至p-q-r坐标系,变换的结果只有p轴上有电压,q轴坐落在 %Z-%[ 平面上,且与电压矢量方向一致。

将电压向量和电流向量变换至p-q-r坐标系后,仅有p轴上的电压向量不为零。一般认为与电压矢量方向垂直的电流iq,ir为无功电流,与电压矢量方向相同的电流ip为瞬时有功电流。

电流矢量图(p-q-r 坐标系下)如图1所示。图中q轴的方向在%Z-%[平面上,且垂直纸面向内。ir'和ir分别为希望补偿以后的r轴电流和原r轴电流,和分别是补偿前后p轴和r轴的电流的矢量和。

在 p-q-r 坐标系中,q轴电流与零电流无关,因为q轴是坐落在%Z-%[ 平面上的。电流矢量(ir和ip的矢量和)不在%Z-%[平面上,适当补偿ir,使补偿后的p轴电流矢量与r轴电流矢量ir*与之和i*rp落在%Z-%[平面上,则系统中就没有零序电流。

当电压为标准正弦波时,p轴电流ip的交流分量ipac来自于基波非正序电流及谐波电流,而直流分量ipdc来自基波正序有功电流,q轴电流iq的电流分量ipdc来自于基波正序无功电流,ipac来自于高次谐波分量,只要把ipoc,iqoc补偿掉,则电网中只留下基波。

图1 p-q-r坐标下的电流矢量图

2 p-q-r 法的局限性及其理论分析

(1)治理电网谐波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用使用有源滤波器,而谐波电流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直接影响到有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是谐波检测的基本方法。在三相四线制电路谐波检测中,瞬时无功功率检测的p-q-r法可以检测出系统的谐波电流及中线电流,缺点是要经过多次坐标变换计算,计算量大,直接影响p-q-r法的使用。

(2)当三相电压发生不对称或畸变时,ea,eb,ec就会含有谐波和不对称分量,而p-q-r 法中计算基波电流公式中使用了含有不对称分量和谐波的ea,eb,ec,因此基波检测有误差。

3 改进方案

(1)分析以上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用p-q-r法检测系统的谐波电流时,只要三相电压、电流对称,无论是否有畸变,ip,iq中只含3N次谐波(N为整数)。根据重采样理论,在保证频谱不混叠的情况下,可以对ip,iq进行4倍重采样,还可以设计均值滤波器,以减少计算量,提高动态响应速度。此外,控制r轴电流ir将中线电流降至零。

(2)三相电压发生不对称或畸变时,对于谐波的检测p-q-r检测方法是有误差的,误差的原因是矩阵A中包含了不对称分量和高次谐波,如果能够准确提取出ea,eb,ec的基波正序分量e+af,e+bf,e+cf,则矩阵A中不会包含有不对称分量和高次谐波,误差得以消除。改进的检测系统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三相交流电源电压的瞬时值用ea,eb,ec表示。当ea,eb,ec不对称且含有谐波时,窄带滤波器NBPF的输出电压则是不对称的三相基波电压eaf,ebf,ecf不对称基波电压经过r矩阵,提取出基波电压的正序分量 e*af,e*bf,e*cf,再将 e*af,e*bf, e*cf做p-q-r的坐标变换。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三峡工程蜗壳 现场焊接 无损检测 TOFD 比对试验

中图分类号: P7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TOFD技术的应用情况介绍

1.1、TOFD技术简介

TOFD是Time of Flight Diffraction(衍射时差法)的缩写,也叫“裂纹端点衍射时差法”或“尖端反射法”。它是上世纪70年代由英国哈威尔无损检测中心首先提出的。它是依靠超声波与缺陷端部的相互作用发出的衍射波来检出缺陷并对其进行定量的。所记录的衍射信号传播时差就是缺陷高度的量值,从理论上讲,超声TOFD法克服了常规超声波探伤的一些缺点,缺陷的检出和定量不受声束角度、探测方向、缺陷表面粗糙度、试件表面状态及探头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1.2、我国TOFD标准及法规介绍

2007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检特函(2007)402号文《关于进一步完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第六条“关于衍射波时差法超声波检测(TOFD)方法的应用”,这是国内政府管理部门第一份有关TOFD检测的规定,为TOFD检测的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应用范围仅限于现场制造厚度60mm以上的压力容器,60mm以下的不允许。2007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以(2007)质检特便字第3077号文批复中国特检院在新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和乙烯改扩建工程中现场组装的压力容器(壁厚最小为18mm)采用手工超声波检测加TOFD检测相结合方式代替射线检测。2006年9月,我国特种设备行业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起草组于北京成立,成员来自中国特设局、中国特检院、全国锅容标委、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考委会、省市检验检测机构、承压设备制造单位、国内外设备生产厂家、电力系统和石油系统。与此同时,国内很多行业和企业也都在编制自己的TOFD标准,如郑州机械研究所编的电力行业标准、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金属结构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编的企业标准《水电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超声衍射时差法检测标准》等,都已在各项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本中,也将TOFD检测方法纳入正式条文。

2、TOFD技术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2.1、三峡左岸电站蜗壳无损检测情况

三峡左岸电站共安装额定容量700MW的14台机组,通过国际公开招标,分别由两个集团负责供货和技术指导。其中VGS联营体(德国Voith,加拿大GE Hydro,德国Siemens)获得了1#,2#,3#,7#,8#,9#六台机组的合同,法国ALSTOM集团获得了其余八台机组的合同。厂家技术文件规定:蜗壳所有焊缝100%超声波检测,蜗壳与座环过渡板连接焊缝、蜗壳与钢管合拢焊缝、凑合节纵缝及丁字缝、大舌板焊缝可拍片部位均应进行100%射线拍片,蜗壳所有环缝进行20%射线拍片,20%射线抽检中如发现超标缺陷则对该环缝进行20%的增加拍片,如再次发现超标准缺陷,则对整条环缝进行100%射线拍片。射线检测用的射线源是Ir192,胶片采用利维那(爱克发)。在1、2号机,VGS厂家文件规定,蜗壳两个凑合节四条环缝也应进行100%射线拍片。经过两台机后,厂家根据安装焊缝质量较好和费时较多,工期太长才取消了这一规定。同ALSTOM一样的要求,除原100%射线拍片部位外,对所有环缝均进行20%射线检测。

2.1.1、我国对蜗壳安装焊缝无损检测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DL/T5070-97《水轮机金属蜗壳安装焊接工艺导则》规定:焊缝内部质量可选用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重要焊缝按设计要求可以增加磁粉探伤或着色探伤,选用超声波探伤时所有焊缝100%检查,对怀疑部位酌情用射线探伤复核。

GB/T 8564 -2003《水轮机安装技术规程》规定:采用射线探伤时,环缝10%,不低于GB3323BⅡ级;纵缝、蜗壳与座环对接缝20% ,不低于GB3323BⅡ级;采用超声波探伤时,环缝100%,不低于GB11345BⅡ级要求;纵缝、蜗壳与座环对接缝100%,不低于GB11345BⅠ级要求,对怀疑部位用射线探伤复核。

2.1.2、三峡左岸机组蜗壳探伤情况简介

三峡总公司机电安装项目部2000.07.19《关于明确三峡左岸电站蜗壳超声波和射线探伤方案的函》(机电(2000)第031号)明确要求:所有焊缝进行100%UT;蜗壳与座环连接缝、蜗壳与钢管合拢缝、凑合节纵缝以及所有丁字缝部位在100%UT探伤的基础上进行100%RT;蜗壳所有环缝在100%UT探伤的基础上进行20%RT抽检(不含丁字缝)。

(1)射线检测工艺

探伤设备:Ir192 γ射线探伤机;

透照方式:γ源放在蜗壳内进行透照,蜗壳与钢管合拢缝采用周向曝光,其余单张透照。

(2)UT检测工艺

探伤设备:常规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

探测方式:40mm以下单面双侧,用45度和60度的斜探头;40mm以上双面双侧,用45度和60度的斜探头。

(3)检测结果

UT----共检测安装焊缝12462.91m;发现超标缺陷(未熔合、气孔、夹渣等,未发现裂纹)627处,返修长度46.275m。 UT检测合格后采用γ射线拍片,ALSTOM每台约1300张片,VGS每台约1200张片,安装焊缝共透片18456张,发现有超标缺陷(密集气孔和夹渣等,个别处未熔合,未发现裂纹)需返修的底片241张,加拍底片226张。

(4)射线检测防护方案

射线探伤最大难题是防护问题。射线有生物效应和化学效应,会损伤人体的正常组织,超辐射剂量就可能引起放射性损伤。三峡总公司有关部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射线防护工作,多次召开防护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射线防护工作,多次组织射线剂量现场实际测量,并邀请宜昌市防疫站放射防护科专家来工地监测。三峡总公司还花巨资制作了厚度5毫米、13米×13米两块、38米×22米两块铅屏风防护墙,分别放在射线拍片的压力钢管管口处和蜗壳左右侧 。射线拍片安排在晚班进行,透照时相邻蜗壳停止施工,相邻蜗壳之间放入5mm铅板防护墙,隔离区为60m。即使如此,每晚射线拍片时,相邻工段的工人闻风而逃,严重影响了其他工种施工。各级领导都不同程度在半夜三更接到告状电话。为此探伤监理到各施工单位给工人讲述射线防护知识,讲解射线防护三原则(屏蔽防护、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并建立了蜗壳“射线探伤工作联系单”制度,左岸施工各单位安全负责人及生产调度,会签“射线探伤工作联系单”后才准许当晚进行射线拍片。机电安装项目部还制作了射线探伤警示牌、警示灯、警示绳,并在厂房门口张贴安全距离测试报告和探伤部位通告。可以说,三峡左岸电站蜗壳射线探伤辐射防护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也是左岸电站施工中最为费神的事。

2.2、三峡右岸电站蜗壳无损检测情况

《三峡右岸水轮发电机组合同文件》 2.2.10.2规定:蜗壳纵缝、蜗壳与座环连接缝100%射线检查,不能用RT拍片处进行100%超声波检查;蜗壳所有焊缝100%超声波检查,对有怀疑的地方用射线进行复查;对所有焊缝打磨平整并进行着色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

右岸机组蜗壳安装施工工期紧,将有数台蜗壳同时施工,射线拍片会干扰相邻工作面施工,直接影响右岸机组直线工期。为解决此问题,2005.07.20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召开专题会,外邀了有关探伤专家和各有关单位,讨论会上确定的右岸蜗壳焊缝探伤方案如下:

取消左岸蜗壳焊缝20%的RT检测,建议在右岸蜗壳焊缝进行UT+TOFD+RT的检测对比试验,验证其适用性、缺陷检出率、定量定性的准确性。根据试验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减少RT比例或替代RT检测。所有焊缝100% UT(常规超声波检测);蜗壳与座环过渡板连接缝 100%RT;蜗壳与钢管合拢缝100%RT;凑合节纵缝及丁字缝100%RT;小舌板焊缝可检测部位进行100%RT。

在第一台蜗壳焊缝检测中附加进行智能超声检测:蜗壳与座环过渡板连接缝十字缝处100%;蜗壳与钢管合拢缝20%;凑合节纵缝及丁字缝100%;蜗壳小舌板焊缝100%;其它管节的丁字焊缝100%;

说明:此方案取消了环缝20%RT检测,调整后RT检测工作量相当于左岸的67%左右,拍片量约890张,根据经验估计比左岸缩短探伤工期10~20天(左岸蜗壳单台RT 历时32~58天不等)。

2.3、对比试验

2005年7月20日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召开了专题会,外邀有关探伤专家和各有关单位,确定右岸蜗壳焊缝探伤方案:所有焊缝100%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A扫描UT);对蜗壳与座环过渡板连接焊缝、蜗壳与钢管合拢焊缝、凑合节纵缝及丁字缝、大舌板焊缝可拍片部位进行100%RT,取消了左岸电站蜗壳环缝20%RT检测,只对环缝超声波检测有疑问处进行RT复检。建议在右岸蜗壳焊缝进行TOFD和RT、手工超声波(UT)的检测对比试验,验证其适用性、缺陷检出率、定量定性的准确性。根据试验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减少RT比例或逐步替代RT。

2.3.1、第一阶段比对试验

2005年8月由三峡总公司机电安装项目部牵头,金結检测中心具体负责实施,总公司科技、环保、质量总监办等部门,设计、制造、安装、监理等相关单位参加。先在水电八局制造厂制作人工缺陷试块19块,用常规超声UT、射线检测RT、TOFD检测三种方法对同一块试块焊缝进行检测比对;在八局制造厂对25号机蜗壳制作焊缝26个管节101条纵缝进行检测比对;又在右岸厂房22号机蜗壳安装焊缝凑合节纵缝、蜗壳与座环过渡板连接焊缝、按常规超声UT+TOFD检测+射线检测RT的顺序进行比对,并对三种检测方法在检测中发现的超标缺陷部位,当场进行解剖验证。结果表明:常规超声UT检测和TOFD检测两种方法对缺陷定位、测长比较准确,定性有一定偏差;TOFD较全面的反映了试板中的缺陷情况,有少量RT发现的缺陷TOFD检测未检出(经分析这与现场条件、仪器设备、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如经验不足对扫描图谱中的显示也会出现错判、漏判、误判);RT检测由于受到板厚、透照条件等因素影响对面积型缺陷(裂纹、未熔合等)检出率明显低于常规超声UT检测和TOFD检测。

2.3.2、第二阶段比对试验

2005年11月30日~2006年1月19日又进行了第二阶段试验比对情况,试验与施工同时进行,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对上过渡板与蜗壳连接焊缝UT、RT检测发现的超标缺陷,先不返修,在同一位置用TOFD检测后,再对缺陷返修解剖验证。在制造厂对7块试板按常规超声检测UT+TOFD+RT的顺序试验,对三种方法各自发现的缺陷解剖验证。

2.3.3、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现场比对试验的结果,考虑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在相关行业的应用情况,根据三峡工程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缺陷检出率

试验结果表明在三峡蜗壳焊缝的壁厚范围内TOFD技术具备快速发现缺陷能力及对缺陷的高检出率,特别是对面积型危害缺陷(裂纹、未熔合)的检出能力明显高于RT。

(2)对缺陷的定量、定位及定性

TOFD技术对缺陷的定深、测长比较准确。在对缺陷的定性判断上,TOFD需要进行图谱分析,受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影响。从试验的结果看,其准确性较高。

2.3.4、试验结论

(1)在蜗壳焊缝中采用TOFD技术:可以快速发现缺陷;特别对面积型危害缺陷(裂纹、未熔合)的检出率明显高于RT;对缺陷的定量、定位准确性高;在对缺陷的定性判断上误判率较低;能够全过程自动记录检测过程及永久保存焊缝图谱,有利于对缺陷的追溯及监控;检测有国际标准可以引用;并能够适应现场复杂环境条件的检测要求。

(2)在蜗壳安装焊缝探伤中采用TOFD+UT的检测方案:可以满足对危害性缺陷不漏检的要求;存在少量对缺陷的误判现象(包括缺陷性质的误判、定量误差引起的超标误判等);对图谱的判读依赖于操作员的经验和水平,其检测质量受到较多条件的制约。

2.4、三峡地下电站电站蜗壳无损检测情况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装机六台7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27#28#为东方电机厂供货,29#30#为天津ALSTOM供货,31#32#为哈尔滨电机厂供货。通过前期的检测对比实验,验证了TOFD的检出率,并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其可行性。在地下电站蜗壳安装中,全面推行了TOFD技术代替γ射线技术,最终确定无损检测方法为:所有焊缝100%UT,纵缝、上蝶形边、下蝶形边100%UT +100%TOFD探伤,不小于20%TOFD探伤抽查,发现超标缺陷的部位进行RT复查。检测实践证明,TOFD工艺对缺陷判断准确,能够保证焊缝质量,而且生产组织得当,一台蜗壳节省工期约2个月左右,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3 、结束语

三峡工程蜗壳焊缝质量检测经历了UT+RTUT+TOFD+RTUT+TOFD 的检测过程,其中在三峡左岸、右岸机组蜗壳射线探伤均采用X射线和γ射线方法进行,受设备限制,超过50mm以上厚板和现场焊缝,大多采用γ射线探伤.无论是X射线还是γ射线,一是都对人体有伤害,γ射线尤胜;二是都要拍摄大量的底片.实际施工要采取屏蔽措施、安排其他工作面避让,对工期和人体影响很大,协调难度大。而TOFD(Time-of-flight-diffraction technique)检测技术在国外已有15年成功应用经验,TOFD的优点表现在:缺陷检出能力强,缺陷定位精度高,检测速度快,对人体生理没有影响,可以在不中断生产的情况下安全检测,节省设备的制造时间,检测数据可以用数字形式永久保存等.与X射线和γ射线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人性化,对工期和生产组织十分有利。建议在其它类似工程焊缝无损检测全部取消射线检测(RT),采用常规超声波(UT)+TOFD技术。

【作者简介】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8

论文关键词:PH检测及控制系统的发展

 

PH工业在线检测及控制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如食品、制药、化工、表面处理、水处理行业等,由于系统的检测实时性、网络稳定性及其操控性能都非常优良,所以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采用。萃取生产现场的PH检测及控制有许多实际操作上的难点,诸如现场采集点比较多,操作及检测不方便造成检测失准及寿命缩短等等。

选择合适的电极,是整个系统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因为一般的PH电极的探头都是一种玻璃类膜状物质制成的,里面注入有参比溶液,工作时参比液从玻璃膜中渗出,有机酯类会堵塞探头造成电极的损坏。

特征

萃取工艺目前PH检测探现场采集点比较多,PH检测不准,操作复杂科技论文格式,其运行不稳定。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将PH自动控制系统不断的改进为: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检测质量高,控制反应快的一套系统。这里将我个人的一些方案和体会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请大家多多指教。

方案

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发现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以得以很大的改进:

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PH检测器,以及与PH检测器连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机、以及与主机连接有至少一个PH控制器。PH检测器用以检测待测物的PH离子浓度,测量变送器将信号转化、传递回控制系统。PH控制器控制模拟量输出,以此输出模拟量控制PH值调节。

所述的PH检测器包括测量变送器,且测量变送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测量变送器连接有PH测量探头,测量变送器通过测量电缆与PH测量探头连接,PH测量探头设置有PH电极。所述的PH电极为E+H电极。

所述的主机为PC机或者PLC控制器。

所述PC主机,PC主机连接有RS232主线, RS232主线连接有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连接到RS485主线。

PLC控制器直接与RS485主线连接。

所述的PH控制器主要包含模拟量控制模块,模拟量控制模块主要由CPU、以及模拟量输出单元、以及扩展I/O单元组成。模拟量输出单元包括连接单元、设置输出量程、模拟量输出接线、以及梯形编程架构的CPU。模拟量控制模块通过RS485主线连接与主机连接。

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控球阀。

所述的电控球阀并联有手动球阀,且所述的电控球阀与反应釜连接。

测量原理:PH值测量的PH值,用于度量单位的酸度或碱度的液体介质,玻璃PH电极提供具有电化学的潜力,这种潜力取决于介质的PH值论文格式。而这种潜力将生成的H 正离子通过外层膜的离子选择性渗透。在一点形成一个具有潜力的电化学边界层。以一个集成的Ag或AgCl参考系统作为参比电极。PH检测器将相应的PH值转换为能斯特方程测量的电压。

将PH测量探头探伸到反应釜中,PH电极将选择性的渗透外层膜的离子,从而形成电化学边界层,采用集成的Ag或AgCl参考系统作为参比电极。PH检测器应用能斯特方程测量出电压科技论文格式,从而将电压转换为电压数字信号。该电压数字信号将被传输到控制系统进行处理与应用。

模拟量控制模块内置有根据能斯特方程编写的编码程序、以及模拟量输出单元。编码程序将存放于梯形编程架构CPU中,模拟量输出单元将输入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模拟信号的输出范围如下所述,其中横轴为十六进制数;纵轴为模拟量。

如图5所示,模拟量为:–10 到10 V 。

十六进制数F448到0BB8对应–10到10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11到11V。使用补码来指示负电压。

如图6所示,模拟量为:0 到 10 V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0到10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5到10.5V。使用补码来指示负电压。

如图7所示,模拟量为:1到 5 V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1到5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8到5.2V。

如图8所示,模拟量为:0 到20 mA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0到20mA的电流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到21mA。

如图9所示,模拟量为:4到20 mA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4到20mA的电流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3.2到20.8mA。

控制系统将根据电压数字信号做出对应的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控制信号通过模拟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为预先设置好的配置参数,该输出信号被传递到电控球阀,如果某站PH值偏离了设定点,则通过控制加药的流量来调整PH值。流量通过控制加药管路中电控球阀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可以使球阀开闭在任意位置。通过模拟量控制模块来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一般采用DA041作为模拟量控制模块。

基于现场采集点多而分散的情况,系统采用分站采集,集中检测与控制的方法,以利于现场管理与系统维护。

采集点向用户提供工业控制中通用的RS485通讯接口。通讯协议采用MODBUS标准通讯协议,每个采集点的PH控制器可以作为从机与具有相同通讯接口并采用相同通讯协议的上位机,如PLC控制器、PC机通讯,实现对现场PH值的集中监控,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RS485主线连接数台PH控制器作为从机。以实现PH控制器的多机联动。通过该通讯口可以连接远程控制键盘。可实现用户对PH控制器的远程操作。

改进后系统的MODBUS通讯协议支持两种传送方式: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讯。

笔者发现如果做如上改进以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科技论文格式,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检测质量高,控制反应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PH检测多级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PH检测单级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PH检测器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PH检测器;2、反应釜;3、有机相;4、水相;5、搅拌器;6、电控球阀;7、手动球阀;8、水相出路;9、有机相进路10测量变送器;11、测量电缆;12、PH电极;13、PH测量探头;14、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3、4所示,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PH检测器1,以及与PH检测器1连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机、以及与主机的至少一个PH控制器。

所述的PH检测器1包括测量变送器10,且测量变送器10与控制系统连接。

测量变送器10通过测量电缆11与PH测量探头13连接,PH测量探头13设置有PH电极12论文格式。

PH电极12为E+H电极。

如图1所示,当主机为PC机时,PC机连接的RS232主线, RS232主线连接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 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连接RS485主线。

PH控制器与连接RS485主线。

主机PC机与RS232主线连接后,信号通过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联通到RS485主线,其做出的应答反应传递到PH控制器。PH控制器内包含模拟量控制模块,模拟量控制模块内置有相应的根据能斯特方程写的编码程序,其通讯方式为: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讯。

当主机为PLC控制器时,主机直接连接到RS485主线进行通信,以实现控制器的多机联动。

如图2所示,PH检测多级连接,反应釜2中的有机相3与前一反应釜2中的有机相3联通,反应釜2中的水相4与前一反应釜2中的水相4联通。

PH检测器1的PH测量探头13置于反应釜2中,PH测量探头13检测反应釜2中的离子粒度,将PH检测信号通过测量电缆11以及测量变送器10发回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PH检测信号做出相应的应答控制信号。应答控制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PH控制器科技论文格式,PH控制器的模拟量控制模块根据编码程序做出应答反应。应答反应信号被传递到与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控球阀6,电控球阀6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当电控球阀6不启用时,可以启用手动球阀7。测溶液的入料溶液入口可为图2中所示的有机相进路9,反应釜2中内置有有机相3和水相4以及搅拌器5,水相4联通水相4出路8。

如图3所示,PH检测单级连接,反应釜2单独设置,之间不联通。PH检测器1的PH测量探头13置于反应釜2中,PH测量探头13检测反应釜2中的离子粒度,将PH检测信号通过测量电缆11以及测量变送器10发回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PH检测信号做出相应的应答控制信号。应答控制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PH控制器,PH控制器的模拟量控制模块根据编码程序做出应答反应。应答反应信号被传递到与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控球阀6,电控球阀6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当电控球阀6不启用时,可以启用手动球阀7。测溶液的入料溶液可为药剂14。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9

关键词:电线电缆成品检测;电线电缆工序检测;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电线电缆的成品检测

电线电缆的成品检测主要分为:外观尺寸与结构检测、电线电缆电气性能检测和电线电缆机械性能检测3种检测项目,下面来分开谈论。

1.1电线电缆外观尺寸与结构检测

电线电缆外观尺寸与结构检测是电线电缆质量控制的首检项目,可细分为:外观检测、尺寸检测和结构检测。

1.1.1外观检测

电线电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产品外观的好坏,第一印象如果不行,那产品的质量也就值得怀疑了。电线电缆的外观检测,是要确保其表面是否圆整光洁,有无毛刺、裂纹、斑点、油污等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和杂质,同时还要保证其腐蚀度、氧化程度符合要求。

1.1.2尺寸检测

电线电缆的尺寸检测在中高压交联电缆中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就放低了很多。尺寸检测包括外径、厚度、偏心度、扇形高度、节距、截面和密度等相关检测。需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线径的直径。取样方法应在至少间隔1m的3处取1段电线式样,然后用千分尺测量。各种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厚度不应小于相关规定[1],如表1所示。且各种线径的直径误差不小于标称直径的1%。

1.1.3结构检测

电线电缆的结构检测可分为断面检测、护层检测、缆芯结构检测和绝缘线芯检测。结构检测其实就是外观检测和尺寸检测相结合的终检,既要确保外观无缺陷,又要保证尺寸大致无误。

1.2电线电缆电气性能检测

电线电缆的电气性能占了很大一部分,其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缆的使用。主要分为直流电阻检测、电压实验和绝缘电阻检测。

1.2.1直流电阻检测

直流电阻检测是根据电阻定律进行测试,即R=ρL/S,其中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截面积。

测试方法:测量直流电阻采用单臂直流电桥或双臂直流电桥。测量范围:双臂电桥测1Ω及以下,单臂或双臂电桥测1Ω~99.9Ω,单臂电桥测100Ω以下。

20℃标准直流电阻的换算:R20=1000Rx/[1+α(t-20)]L,其中R20为20℃/km的直流电阻,Rx为实测值,α为电阻温度系数,L为试样的测量长度。

在进行电阻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测试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大于±1℃,测试环境温度时温度计离地面至少1m,且离试样不超过1m,测量时电流密度的适当选择,一般铝芯不大于0.5A/mm2,铜芯不大于1A/mm2。

1.2.2电压实验

电线电缆的绝缘强度取决于其绝缘结构与绝缘材料承受电场作用而不发生击穿破坏的能力。为保证电线电缆的安全工作,一般要进行电压实验。

电压实验:在特定条件下对产品施加一定的电压,在一定测试时间是否发生电击穿为判断试样是否符合标准。实验时的电压和时间,可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选择。

在做电压实验时,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区有金属接地护栏,有完整的应急防护措施,试验区内有接地极,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1.2.3绝缘电阻检测

绝缘电阻是电线电缆产品绝缘特性的重要指标,它反应了产品承受电击穿或热击穿的能力,同时也反应了绝缘材料在工作状态下的耐损耗的能力[2]。

我们常说的绝缘电阻是指绝缘上所施加的直流电压U与泄漏电流Ig的比值,即:Ri=U/Ig,比较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有:直流比较法和电压电流法。在试验中可选择ZC-90型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试验设备,其试样有效长度、试验环境和试验电压应按相关标准执行。

最终试验结果的计算:RL=RX・L,其中RL为每千米长度绝缘电阻;RX为试样绝缘电阻;L为试样有效测量长度。

1.3电线电缆机械性能检测

电线电缆根据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主要有机械强度试验、弯曲性能试验、扭曲性能试验和卷曲性能试验。

1.3.1机械强度试验

电缆抵抗外力的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叫作机械强度。机械强度要求主要是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具体的检测方法根据抗拉强度公式:δ=Fm/S和断裂伸长率公式:γ=(L1-L0)/L0×100%。电缆常做机械强度试验有:铜丝、铝丝的强度与伸率,绝缘、护套材料老化前后的强度与伸率。

1.3.2弯曲性能试验电线电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弯曲应力,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寿命。弯曲性能的好坏,取决于产品的弯曲次数,即材料试样在弯曲试验机上连续、均匀、反复弯曲,直到折断的前一次的总次数。

1.3.3扭曲性能试验扭转试验是确定金属线材在扭转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和判断金属组织是否均匀和有缺陷的重要手段。扭曲试验可根据断裂前的扭转次数来判断线材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1.3.4卷绕性能实验电线电缆产品标准中规定金属线材应具有良好的卷绕性能。卷绕试验方法就是将试件围绕规定直径的试棒卷绕规定的圈数,观察其表面的变化。

2电线电缆的工序检测

无论是探讨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还是检测方法,都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工序检测就是重中之重。针对工序检测这里不做重点的说明,因为工序检测就是把成品检测进行细致化的检测,都是为了达到最终成品所要达到的效果。

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虽然不是很复杂,但工序也很繁多,按照其制造过程可分为:拉丝工序、退货工序、导体绞合工序、绝缘挤出工序等10余道工序。为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每1道工序都应该有科学、全面的检测手段,一般分为:工作时的自检、互检、巡检和终检,以及上班时的首检。

每个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1套质量体系,但工序的检测都是不可避免的,每道工序的质量都控制不好,其成品的质量也就不堪入目了。

3电线电缆的质量问题

电线电缆作为现代输送电能、传播信息和电磁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在很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所以对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分析整个电线电缆市场,可以发现如下的质量问题和引发问题的因素。

a)生产厂家法律意识淡薄,利欲熏心。即使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也维持不了90%左右的合格率,至于那些未认证甚至无证经营的厂家,合格率更是只有30%~10%。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不法厂家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才致使如此低的合格率;

b)市场竞争无序和消费盲目,使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有了生存的空间。要想杜绝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有全面的检测项目和科学的检测方法,来提升产品的质量,从而促使生产厂家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生产,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经济市场。

4结语

在电线电缆的质量检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实际使用中所发生的故障,来逐渐优化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10

关键词 X射线;安检设备;测试体;材料分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T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111-02

0引言

近年来,受航空安全等需要的驱使,X射线安全检查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安全检查技术。目前,常用的有X射线透射法、双能X射线检测法、X射线散射法及X射线CT等技术。双能X射线+背散射检查设备可提供更丰富的被检物信息,尤其对浅表层的有机物检查灵敏度很高,适合在高安全等级的环境使用或应用在多级检查中。

1 X射线安检设备

X射线安检设备是什么,首先需了解什么是X射线。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cm之间。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塑料、重金属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而X射线安检设备就是借助于输送带将被检查行李送入X射线检查通道而完成检查的电子设备。行李进入X射线检查通道,将阻挡包裹检测传感器,检测信号被送往系统控制部分,产生X射线触发信号,触发X射线射线源发射X射线束。一束经过准直器的扇形X射线束穿过输送带上的被检物品,X射线被被检物品吸收,最后轰击安装在通道内的双能量半导体探测器。探测器把X射线转变为信号,这些很弱的信号被放大,并送到信号处理机箱做进一步处理。

通道尺寸500mm×300mm

500mm×300mm(简称SF5030)单能量安检机,采用逐行扫描方式和智能算法,使得图像稳定清晰、分辨率能完善,便于操作和维修,适用于机场、海关、车站、港口、核电站、政府机关、高,便于对金属武器等小件物品进行检查。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自诊断功邮检中心、法院、大使馆、会议场所及等地对小件物品的安全检查。

2材料分辨测试体

在GB15208.2-2006《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标准中,提供了标准测试体A和B,通过对测试体进行拍摄,获得可反映相应X射线安检设备性能的测试图像。根据测试图像中不同测试项目(如线分辨力、穿透分辨力等)的可辨识程度,确定设备性能指标,进而判定设备是否合格。测试体包括测试体A和测试体B,测试体A为图像解析度测试体,用于测试设备的线分辩力,穿透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和穿透力;测试体B为材料分辨测试体,用于测试设备的材料分辨能力。此次设计的为测试体B―材料分辨测试体。

测试体内包括测试卡。测试卡安装在测试体内的固定板上,并用上,下防护衬板封装成一长方形的测试体。

测试体B包括6个测试卡:薄有机物分辨测试卡(TEST5)、有机物分辨测试卡(TEST6)、灰度分辨测试卡(TEST7)、无机物分辨测试卡(TEST8)、材料分辨测试卡(TEST9)和有效材料分辨测试卡(TEST10)。这些测试卡用于测试能量分辨型设备的材料分辨能力。

3结论

目前,多种X射线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检查的各个领域,X射线检查设备简单、成本低,适合小型城市的车站、港口等。材料分辨测试体在X射线安检设备中起分辨材料能力,可以快速、准备的检查出违禁品,为公共场合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出版社.GB15208.2-2006.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2部分:测试体,2006,9.

[2]刘舒,金华.X射线安全检查技术,2008,4.

[3]Douglas D H ,Peucker T K.Algorithms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points required to represent a dignities line or its caricature[J].The Canadian Cartographer,1973,10(2):112-122.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11

[关键词]主动式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测距定位系统;交通状态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1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97-01

0 引言

自然界中,任何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向周围环境散射红外辐射。目前的红外传感器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检测温度高于临界值和运动物体两个指标来判定物体的存在和移动速度。利用红外线检测的范围内物体的位移,可以动态检测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本论文将通过红外线可检测的两种指标,来定性衡量交通流。从而给出指定指标,通过计算,来给定交通状态。红外线传感器以非接触式检测出热物体辐射红外线,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因价格低廉、安装简易方便、空间占用极小、自动控制、被动接收、耗能少和漏报率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遥测、自动报警、温度控制等领域。本文通过利用红外线的优点及特性,开发了一套动态测距测向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交通流的检测,从而判断出交通流的状态,进而给出当前道路交通状况。

1 红外线测距原理

红外线测距传感器一种是利用红外线反射原理对障碍物距离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其原理是红外测距传感器利用红外信号遇到障碍物距离的不同反射的强度也不同的原理,进行障碍物远近的检测。红外测距传感器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发射管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接收管接收这种频率的红外信号。当红外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时,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处理之后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到处理单元。在应用于道路状态交通检测时,可以间接利用此原理进行近距离车速的检测。红外线接收端预先设定不同比率的关接收信号,当红外线发出端不断发送特定频率的光信号,接收端通过过滤接收到的不同频率的光信号与预先设定的光频率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接收到的不同信号频率的不同来确定车的速度。

2 红外检测车流量系统原理

本系统通过利用主动式红外线传感器,来动态检测车流量等信息,进而通过交通工程学原理,利用交通流量算法,推算出当前状态。主动式红外传感器中,激光二极管在红外线波长范围附近工作,发射低能红外线照射探测区域,并被经过检测区域的车辆反射或散射返回传感器。使用可调发光二极管的主动式红外线传感器可测量车速,发光二极管在880nm的红外线波长范围附近工作,信号调节装置可防止其它红外线(如阳光)的干扰,有两个发射――接收系统用于测量车速,有一个发射――接收系统用于测量车辆高度。如图1所示,主动红外检测器提供交通流量、车速、车高、排队长度等交通技术参数。

其工作原理是有调制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冲信号,静红外发射管向道路上范围辐射,当车辆通过时,红外线脉冲从车体反射回来,被检测器的红外接收器接收。经脉冲解调后,通过放大、整流、滤波等一系列过程后,经比较器输出一个电压信号,通过终端处理单元,进行信号处理。完成整个检测过程。

3 车流到路网运行状态转换算法

判别路段交通状态的基本参数有很多:速度、流量、占有率、服务水平、延误、排队长度等等。但反映某一时刻的交通状态,最直接的数据就是该时刻在该路段上车辆的车流密度,然而车流密度较难获得。根据上述系统,我们可以实时获取的是车流的平均速度,通过车流的平均速度,可以推算出当前车流密度。根据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可以将道路状态分等级给予衡量。

本文通过红外线检测系统测量出来的车速数据,通过Lagrange插值公式等数学算法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筛选出有意义数据,从而进行数值计算。平均速度可以通过多种算法获取,利用算术平均值获取数据为最节省时间及运算的算法。即:,其中:为每个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范围内一辆车的行驶距离。为两次脉冲发生间隔。通过此算法,可以测量该路段多辆车,进而通过(其中:k为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道路区间内的有效数据数量)求出路段平均速度。

我国公安部2002年公布的《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规定,用城市主干路上机动车的平均行程速度来描述其交通拥挤程度:

实验结果将在百度地图上展示,表示了具体时间段的交通状态。对不同的道路划定了级别,用不同粗细的折现渲染,用不同的颜色代表道路的拥堵状态。在高速公路路段显示交通状态信息显示清楚良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原型系统更多适用于高速公路单一车流等交通状态的检测,如应用于城市主干路等条件,应深入讨论主辅路区分、交通灯影响、突发事件影响等内容,相关的课题难度较大,研究资料较少,有待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4 结语

本文通过性能稳定可靠、价格低廉实用性高的红外线传感技术,来实现对交通流的检测和信息处理。通过网络通信等技术来完成对信息传输和交通状态预警与提示,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要充分考虑各种道路环境因素、天气状态因素等等,这也为以后的系统可靠性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殷俊杰.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识别与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压力容器检验;无损检验技术;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H49 文献标识码:A

从本质上讲,压力容器的价值就在于转换能量:在输入电能或者化学能的前提下,经过转换就能输出高温水或者蒸汽等能量。与其他类型的容器相比,压力容器存在较大可能引发爆炸或者其他事故,从而形成较大的瞬时气流,同时也很可能泄露污染性或者毒害性的物质,爆炸状态下的压力容器还会散落很多的高压碎片,引发强度较高的安全事故。最近几年,与无损检测密切相关的各项技术措施正在逐步达到完善,这种现状有利于提升压力容器本身的质量与效能,因此可以推广运用。

一、无损检验的基本原理

从基本原理的角度来讲,无损检测指的是借助电场、磁场或者声光的特征来判断待测对象的某些固有缺陷。在获得精确信息的前提下,对于待测对象就能鉴别缺陷位置、缺陷大小与缺陷特征等,在此基础上确保符合最基本的技术指标。与传统模式相比来看,无损检测并不会破坏待测对象的基本形态,因而具备非破坏性的优势。在全程检测的具体操作中,运用无损检测具备更好的实效性。目前的状态下,无损检测通常涉及到涡流检测、超声或者目视检测、液体渗透的检测、漏磁检测及其他类型的检测。在这其中,磁粉检测、射线照射与超声检测应当构成其中的核心类型。

二、具体技术类型

从基本构造的角度来讲,压力容器本身表现为独特的构造特征,对此开展的检验与检测也要符合特定的技术指标。特殊情况下,某些毫θ萜鞑⒉皇屎显擞梦匏鸺觳獾拇胧┖褪侄危对此应当慎重予以处理。具体在检测时,运用频率最高的应当是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射线检测以及超声检测。具体来讲,上述检测措施包含了如下要点:

(一)运用射线进行检测

在特定的介质中,射线传播将会受到特定程度的衰减与削弱,据此就能推断介质本身的特征。具体在操作时,通常可以选择y射线或者x射线作为检测射线。多数情况下,待测介质具备各不相同的缺陷特征,因此与之有关的射线衰减状态也会各不相同。具体在检测操作中,检测人员可以借助荧光屏与胶片来观察射线均匀度,在此前提下针对待测结果予以精确的记录。由此可见,射线检测更易于操作,同时也有助于获得精准度更好的容器检测结论。但是在操作时,相关人员应当密切关注自身安全,确保射线照射不会威胁到自身安全以及周边环境。

(二)借助磁粉来完成检测

开展磁粉检测,前提在于基体材料具备各不相同的磁阻。在发射磁力线的操作中,磁力线很可能产生特定程度上的弯曲,这种状态下将会出现漏磁场。在某些情况下,漏磁场本身具备较大的强度,因此可以用来吸附周围的磁性颗粒,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便于观察的磁粉痕迹。由此可见,磁粉检测的价值就在于借助磁粉痕迹来判断缺陷状况。但是在操作中,如果选择了此类检测手段,通常很难获得精准的缺陷结论。

(三)压力容器的渗透检测

开展渗漏检测的基本原理为:毛细管本身存在特定的浸润作用与渗透现象,据此就能推断缺陷部位所在。具体来讲,渗透液可以迅速渗入待测的管壁,对于残存的液体进行全面清除。在显像剂的辅助下,仪器可以显示特定位置的缺陷形状与影像,因此肉眼即可观察到此类缺陷。例如在检测某些锅炉时,技术人员通常可以把染色材料或者荧光渗透剂涂抹在待测容器的表层,通过这种措施就能体现更高的敏锐度。在检测表层缺陷的具体操作中,运用渗透检测应当能获得良好结论。

(四)借助超声波来开展检测

超声检测需要借助特定的介质界面,这种界面融合了两种类型的介质。超声波具体在传播时,碰到界面将会出现折射现象以及反射现象,进而导致了迅速衰减的超声波能量。具体的流程为:探头针对待测对象发射特定的超声波,与之相应的接收探头可以用来感知超声波。如果构件的某个位置存在缺陷,那么通过判断透射波形的形态就能迅速判定精确的缺陷位置,在此基础上还能识别缺陷性质以及缺陷形态。

图1为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

由此可见,在检测压力容器时,通常适合运用此类无损检测,在开展全面检测的前提下就能迅速判断声学特性的差异。具体在适用时,超声检测通常可以用来判断气泡、裂纹或其他缺陷。某些状态下,锅炉容器还可能表现为相对明显的条形缺陷,对此也能进行精确的检验。相比于其他操作流程,此类无损检验具备更高的精确度以及更好的安全性,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消耗的成本和检测时间。然而不应当忽视,运用上述检测通常需要经过较复杂的检测流程,与之相应的检测结果也很难进行长期保存。

三、应用中的要点

在开展检测之前,针对检测现场应当予以全方位的清理,确保清除现场残留的水分或者灰尘。某些情况下,无损检测获得的结论很可能受到多项要素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格外慎重进行操作。对于待检测的压力容器而言,应当明确制成容器的基本材料、容器特征以及容器本身的构成等;在全面判断的前提下,就能获得可行性更强的容器检测结论。

除此以外,对于待测的压力容器还要予以实时性的处理。具体的措施为:对于接触面应当涂刷必要的防腐层,以此来防控接触面受到氧化物的腐蚀。通过运用涂刷油漆的措施,就能防控待测容器遭受各种外在影响。如果选择了磁粉检测,那么容器表面很可能表现为正交磁场的现象,对于此类现象应当进行全面的查看。通过运用全方位的技术措施,确保待测结论的精准度。

结语

通过运用无损检测的措施和手段,可以保证压力容器符合现行的技术指标。一旦发现压力容器特定部位的缺陷或者瑕疵,那么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整改或者修复处理,运用这种措施来避免返工并且节省操作时间。除此以外,运用无损检测还可以及时察觉某些细微的容器缺陷,从而在最短的时间段里进行全面补救。未来在实践中,技术人员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在此基础上健全无损检验的相关流程和机制,消除事故隐患并且保障容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许晓东.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无损检验技术应用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11):224-225.

[2]侯汉涛.压力容器检验中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6(19):248-249.

[3]闫亚弟.浅谈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的无损检验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