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在线对对联

在线对对联

时间:2022-12-28 05:18:57

在线对对联

在线对对联范文1

关键词:产品;消费者特征;在线评论

一、在线评论的概念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性能、使用体验的评价信息,包括评论者信息、评论等级、评论内容和评论时间等组成部分。本文分析的在线评论是指客户购买后关于产品和商家服务的自身体验,即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或者其他评论网站、论坛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他人的经历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发表的正面或负面的看法。在线评论是在线口碑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非面对面性、互动非线性、异步性、集中性、可存储性、匿名性、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多样性等特点。

二、产品属性和消费者互联网体验对在线评论效果的调节作用

1.产品属性的调节作用

一个公司的营销策略可能不会适用于所有产品,即使这些产品属于同一类别。在线市场的扩散导致许多利基生产商的出现,利基产品生产商和那些主要通过在线渠道销售的生产商更应该关注在线评论和在线评论系统的操控,因为在线评论可能大大影响他们的销售。

信息产品,如书籍、电影、音乐、电脑游戏,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购买往往只有一次,属于单一购买产品。许多这些单一购买产品可以被认为是经验商品,其产品特点在消费之前很难被观测到。因此,在线评论可以减少采购此类产品的风险。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依赖足够高时,在线评论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也越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会影响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活动,消费者会随着产品特点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信息源。Cheema和Papatla(2010)的研究发现,相比于享乐产品,在线信息对实用性产品的重要性更高。

一些学者认为,在线评论对流行产品销售的影响更高,原因如下:首先,受欢迎的产品往往得到更多的评论,大量的评论会使这样的在线评论似乎更值得信赖。一个消费者可能不相信一个非专家,但如果90%的非专家都认为值得购买,那么它可能就是值得购买的。信息来源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信任。随着在线评论数量的增加,总体评价收敛于真实的质量。因此,流行产品的评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从而更有影响力。第二,因为流行产品收到大量的评论,消费者更加相信他们可以在线上找到一个受欢迎的产品,这会使得他们更有可能寻找流行产品的在线评论,更多搜索可能会增加这些评论的影响。相反,如果消费者相信利基产品的评论是罕见的,而且很难找到,他们可能就不会搜索这样的评论,所以利基产品的评论几乎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最后,流行产品的评论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为消费者经常接触到这些评论。相比于利基产品,流行产品会更加频繁的被讨论,频繁的接触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品巨大的影响。

与此相反,另一些学者认为在线评论对流行产品的影响更小,例如,对于流行产品,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需求可能较低,因为消费者使用在线评论是为了获得质量信息来降低风险,但流行产品本身就会传递高质量信息,购买流行产品往往会降低潜在风险。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背景下,如果消费者选择一个著名品牌,当该品牌后来被证明并没有那些不太知名的品牌更好时,他们的后悔程度低于他们选择一个后来被证明质量不够好的不太知名的品牌。对于那些消费者感兴趣的利基产品,他们有可能搜索更多的口碑信息来使他们远离可能发生的后悔,因此,在线评论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利基产品的销售。

2.消费者互联网体验

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使得各种备选方案之间的比较更加方便。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使用在线渠道收集产品信息,因为从在线渠道收集信息的成本可能低于线下渠道。互联网体验与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的频率呈正相关。互联网体验缺乏会导致消费者放弃互联网这一信息来源,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容易访问在线评论。对于一个网络新手,使用在线信息可能唤起其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感知。一个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能会对在线渠道的属性有不同的感知和更多的信心。因此,互联网体验对网络信息的评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作为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并使用互联网的信息,同时,他们也更可能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在线评论信息不可信。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提供在线信息,此类信息的质量往往差别很大。一位经验丰富的在线客户更有可能接触到低可靠性信息来源和负面体验。这会导致一个新手可能会轻易相信网上的观点,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却不会那么容易被影响。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以很容易的从多个来源找到关于一个产品的许多评论。然而,评估这些信息来源的有效性需要较高的认知成本,这导致他们不容易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

三、建议

在线评论不仅是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且是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并进行有效利用和监控的营销手段。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在线评论,加强消费者与评论网站关系的密切程度,重视在线评论自身特征,发掘资信度高的在线评论者,有效控制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电子零售商只有采用有效的在线评论策略,才能真正使在线评论成为消费者与商家沟通的有效渠道、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有效信息来源,从而推动零售商销售额和利润的增加。

参考文献:

在线对对联范文2

【关键词】江南联络线;接轨;路径

0.引言

改建松花江公铁两用桥,使滨北铁路绥化至哈尔滨段线路为双线区段,使枢纽内的车站和线路分工更加明确,提高了各线路和车站的运输效率,使枢纽的布局更加合理。江南联络线正是连接哈尔滨站与绥化方向主要路由,联络线接轨及路径方案是本项目方案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联络线接轨及路径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1.项目概况

滨北线始建于二十世纪初,为合建的单线铁路和双线公路的公铁两用桥,由于多年超载运营,公路桥已于2006年12月封闭停用。铁路桥为单线,桥梁两侧引线为复线,运输能力受到单线桥的严重限制。近几年,桥梁病害加剧,已对运行的列车限速运营,严重制约了滨北线和绥佳线的运输能力。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铁路项目的建设将解除制约运输的瓶颈,释放铁路的运输能力,使线路运输能力大大提高。江南联络线作为滨北线连接哈尔滨站至绥化间的主要路径,建设地点在市区内,接轨及走向方案的合理选择对城市规划、铁路枢纽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江南联络线位置详见哈尔滨枢纽总布置图(图1)。

1.1 既有滨北线运输组织现状

滨北线南端与哈尔滨枢纽相连,北端与北黑铁路连接。重车方向为上行方向,主要运输鹤岗、双鸭山矿务局的煤炭,南乌线木材、富前线粮食,以及佳木斯、绥化地区的工业物资。2008年哈尔滨至绥化段上行区段货流密度3535.7万吨,旅客列车对数24对/日,其中经由江北联络线的为4对/日,经由滨北桥20对/日。

既有江南线路所至太平桥间联络线为双线平面疏解,据统计,通过滨北桥的货物列车,直接经由联络线进入哈尔滨站的列车非常少,95%以上的货物列车不经联络线而直接进入哈尔滨东站,旅客列车则基本经由联络线在哈尔滨站进行到发或中转作业,2008年通过滨北桥的旅客列车20对,其中19对经由联络线,1对直接由哈尔滨东始发到达北安(不进入哈尔滨站)。

1.2 建设项目运输组织

1.2.1区段客货列车对数

研究年度,通过滨北桥的货物列车对数分别为64对/日、75对/日,其中1对快运列车经联络线接入滨江站;旅客列车对数分别为18对/日、22对/日,经联络线、哈尔滨接入哈尔滨东。因此,确定研究年度太平桥至江南线路所间联络线的使用功能维持既有不变。

1.2.2建设项目车流组织

研究年度,建设项目货物列车经滨北桥、哈尔滨东、孙家接入哈尔滨南,快运列车经滨北桥、太平桥接入滨江站;普通旅客列车经滨北桥接入哈尔滨东站。

2.江南联络线接轨及路径方案研究

为了推荐合理的联络线方案,总共研究了四个系列方案,并按照“全面对比、权衡得失、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各个方案进行了深入比较。

2.1 新建单联络线方案

在滨北线江南段设置江南线路所,由滨北下行出岔向西南方向与太平桥站东牵出线衔接,并将江南线路所处的滨北上、下行线路以渡线连接,止于江南联络线CK1+184.06 =滨北下行CK1+575.35,线路改建全长1.18km;同时将原江南上、下行线拆除,拆除后的进路预留新哈佳线接入条件,投资12111万元(详见图2)。

2.2单联络线(利用既有江南线)方案

改江南联络线自既有江南下行线处引出(预留新哈佳线引入后江南联络线并行其引入的条件),与滨北下行衔接,设置江南线路所。改建正线长度1.73km,本格工程不改动太平桥站,远期新哈佳线施工时,再对太平桥站进行改造,投资2456万元(详见图3)。

2.3平面疏解优化方案

将江南上、下行线由正线出一组道岔,即出江南上行线,在江南上行线出岔连接江南下行,减少正线道岔数,并且使江南上行线有条件沿既有江南线平面位置通过,减少了部分征地拆迁。此方案在新哈佳线实施后,可根据总体规划取消或在太平站增加一条到发线满足其运营需要。

此方案江南上行线路长1.52km,江南下行线路1.04km。投资16413万元(详见图4)。

2.4立体疏解方案

立体疏解方案,采用滨江上行线向右大坡度大偏角疏解(既有滨江上行换边至既有江南上行线),至哈东站北侧咽喉狭窄处跨过,绕回滨北上行线。此方案江南上行线长3.00km,江南下行线长1.18km。投资22511万元(详见图5)。

2.5联络线方案分析

对以上联络线方案分析如下:

立体疏解方案江南上、下行均有独立的走行线;但江南上行疏解线需绕行较长线路才能跨越滨北线进行疏解,占地多,拆迁大,哈东站机务段其设施也要进行拆迁重建,费用巨大。

平面疏解优化方案江南上、下行均有独立的走行线,运输较通畅;但新哈佳线施工运行时,江南上行将失去其施工价值,新哈佳线实施时需要对太平桥站进行改造。

新建单联络线方案江南线与改建滨北正线的连接有交叉,部分列车接发横切正线;拆迁较多,本格工程改动太平桥站后,新哈佳线实施时仍需改动太平桥站,工程浪费较大,投资较大。

单联络线(利用既有江南线)方案联络线利用原江南下行线,拆迁征地较少,线路短,本格工程不改动太平桥站,与新哈佳线衔接很好,废弃工程少,投资少。

综上所述,单联络线(利用既有江南线)方案施工便利,从工程造价、运输量情况、远期哈枢纽的整体设计规划方面分析,推荐单联络线(利用既有江南线)方案。

3.结束语

通过对江南联络线方案的细致研究,最终推荐出合理方案。本格工程中不改动太平桥站,待新哈佳线实施时,结合新哈佳线线位并行调整江南联络线位置,改造太平桥站;联络线方案修建线路短,用地和工程投资省,废弃工程少,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铁路枢纽规划。 [科]

【参考文献】

[1]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在线对对联范文3

关键词:母线 原则要求 动作逻辑 安装调试 运行维护

0 引言

母线保护装置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为此,对母线保护的研究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继电保护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1 保护原理及配置

微机型母线保护装置是当前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功能是实现:

1.1 母线差动保护 分相式比率差动元件是母线差动保护装置中的基础元件。根据TA极性要求,支路TA同名端在母线侧,母联TA同名端在一母侧。各段母线大、小差回路共同构成了差动回路。母线大差,即所有支路电流所构成的差动回路,但是不包括母联开关和分段开关;而母线小差就是与母线段相连的所有支路电流构成的差动回路。

常规比率差动元件和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元件在母线差动保护中经常采用。常规比率差动元件与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元件共同组成快速差动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护抗过渡电阻能力,同时,受故障前系统功角关系的影响,保护性能也有所降低。其动作判据为

逻辑框图如下所示:

1.2 母联充电保护 当母联断路器跳位继电器归零,两母线均能通电压,或母联TWJ=1且接通电流,就要开放充电保护300ms,并且根据控制字对母差保护闭锁情况进行判定。在充电保护过程中,如果母联电流大于充电保护的整定电流,母联开关则需要跳开。在不经复合电压的情况下母联充电保护闭锁。

1.3 母联失灵保护 母联一旦接收到保护发送的跳令,母联电流经整定延时后依然大于母联失灵电流。母线电压进行闭锁处理,连接母线的所有元件被母联失灵保护切掉。母差保护与母联充电保护同时作用时,启动母联失灵保护。

1.4 母联死区保护 母线接收到差动保护发出的跳令随即实施母联死区保护,母联TA在母联开关跳开时就能通电,且断路器侧小差比率差动元件和大差比率差动元件不回返的状态下,延时Tsq跳开第二条母线。当第一、二条母线都能通电压,母联跳位时不将母联电流计入小差,从而避免母联在跳位时发生死区故障而将母线全切除。

1.5 母联非全相保护 由母联TWJ和HWJ接点起动非全相保护,其动作的辅助判据可采用零序和负序电流。在母联非全相保护发挥作用时,有THWJ开入且母联零序电流大于母联非全相零序电流定值,或母联负序电流大于母联非全相负序电流定值,经整定延时跳母联开关。[1]

2 母线保护的安装调试

2.1 母线差动保护 投母差保护控制字和投入母差保护压板。①区外故障。将两元件的I母与II母刀闸进行短接处理,使母联TA与2TA同极串联,再将1TA与其反极串联,形成一个模拟的母线区外故障。将此区接通大于差流起动高定值的电流,母差电压闭锁条件经过确认开放后启动保护。②区内故障。将元件2的II母刀闸与元件1的I母刀闸进行短接处理,使母联TA与1TA、2TA同极串联,形成一个模拟的I母故障。接入电流(该电流大于差流起动高定值),确认母差电压闭锁条件开放后,保护动作跳I母;按上述操作模拟II母故障,最终保护动作跳II母。投入单母控制字和单母压板。重复模拟上述操作步骤,最终I母与II母上的连接元件均被保护动作切除。③比率制动特性。同上,将元件2的II母刀闸短接在元件1的I母刀闸的接点处,大小可调且方向相反的一相电流加入元件1TA和元件2TA,差动电流为,制动电流为K·。对差动电流起动定值IHcd和比率制动特性分别进行检验。④电压闭锁元件。电压闭锁元件中的零、负序电压和相电压定值,在比率差动元件动作时,进行逐一检验,将误差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⑤投母联带路方式。将整定投母联兼旁路主接线控制字设置为1,投入母联带路压板,将I母带路开入短接在其刀闸上。反极性串联处理元件1TA和母联TA并通入电流,将装置差流采样值归零,同极性串联处理元件1TA和母联TA并通入电流,将试验电流的2倍的电流对装置大差及I母小差电流进行处理;投入带路TA极性负压板,同极性串联处理元件1TA和母联TA并通入电流,将装置差流采样值归零,反极性串联元件处理1TA和母联TA并通入电流,对于装置大差及I母小差的电流设置为两倍试验电流。[2]

2.2 母联充电保护 投母联充电保护控制字和投入母联充电保护压板。将母联TWJ开入(TWJ=1)进行短接处理,母联TA通电流,TWJ归零,母联充电保护下动作跳母联。

2.3 母联失灵保护 按上述操作模拟母线区内故障,当母联接收到跳令后,母联TA通电流,两母差电压闭锁条件确认开放后,母联失灵保护经整定延时,连接母线的所有元件被母联失灵保护动作切掉。

2.4 母联死区保护 ①母联开关处于合位时的死区故障。通过采用母联跳闸接点方式对母联跳位开入接点进行模拟处理,对母线区内故障进行模拟。当母线收到跳转命令后,持续接入电流,Tsq经整定延时,另一母线被母联死区保护动作切掉。②母联开关处于跳位时的死区故障。将母联TWJ开入进行短接处理(TWJ=1),确保两母线电压已达到电压闭锁要求后,按上述操作模拟母线区内故障,确保只跳死区侧母线。

2.5 母联过流保护 投母联过流保护控制字和投入母联过流保护压板。母联TA通电流(该电流大于母联过流保护定值),经整定延时母联过流保护动作跳母联。

2.6 母联非全相保护 投母联非全相保护控制字和压板。确保母联非全相保护的零、负序电流,母联THWJ接点进行短接处理,经整定时限跳开母联非全相保护。母联非全相保护对零、负序电流定值进行逐一检验,尽量将误差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3 母线保护的运行维护

①新安装的保护柜的接地装置必须牢固可靠。保护柜内应设置接地铜排,并与电站接地网相接。②宜使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同时在控制室和开关场同时接地,且要在同一电缆内设置各相电流线及其中性线。③必须在保护柜内接地处理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④用于母联兼旁路主接线系统时,必须在母联开关处于分闸位置时投退母联带路压板。⑤保护中除用于母线电压切换的“投一母TV”和“投二母TV”外,各控制字和对应压板之间均为“与”关系,也就是说同时投入控制字与压板时,才能确保相应的保护功能投入。

4 结束语

经过上述对母线各个保护的动作逻辑以及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研究,对母线保护的应用得以更好的应用。提高了变电站母线保护二次维护与检修水平,更好地保障了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RCS-915AB型微机母线保护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Z].

在线对对联范文4

关键词:配电网;网架;优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80-04

1 概 述

科学合理的网架结构是配电网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根本首要措施。近年来,配电网规划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各项投入得到充分保证,规则意识不断增强,网架结构日新月异。

在实际工作中,对配电网网架的认识还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对规划方案、项目评审乃至后续专业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扰,需要我们提高规程规范的领会应用水平,并从实践中寻求真知,总结其中规律性,以期指导下一步工作。为此,在扬州市区范围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 kV北挂线、科龙2#线以及汤花1#/2#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网架结构分析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优化策略。

2 10 kV北挂线

2.1 线路现状

10 kV北挂线由110 kV头桥变供电,供电区域为D类分区,供电半径8.94 km,线路总长35.99公里(电缆0.91km,架空线路35.08 km),绝缘化率100%,装接容量26 010 kVA,线路上接入变压器122台(公变91台,专变31台),外部联络线路数6条(站内联络4条,站外联络2条),变电站出口电缆型号YJLV22-3*500,主线型号JKLYJ-10-240,2016年最大负荷4 330 kW,负载率61.64%。

2.2 存在的问题

10 kV北挂线为典型的农村D类供电区域[1]架空线路,供电范围大,支线庞杂,基本为普通负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联络过多,全线共有6个外部联络,不符合导则2-3个联络[2]的要求,既增加了网架分析规划的复杂程度,也给调度运行带来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应该有所简化,比如分段1设置了3个联络,其中与新坝2#线联络的支线未接任何负荷,分段1设置的联络位于线路始端,实际作用均不大,应予取消。

②缺少部分分段开关,比如分段1、分段2之间,缺少分段开关。

③装接容量过大,全线装接容量26 010 kVA,不符合线路平均装接容量在8 000-12 000 kVA[3]的要求,应转移部分负荷。分段1装接容量达到11 200 kVA,可以考虑头桥变新出10 kV线带供分段1部分负荷。

10 kV北挂线现状网架结构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

2.3 优化思路

按照《江苏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实施细则》,D类供电区域目标网架要求为“以架空为主,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多分段单联络结构”,“架空线路的联络数量应有效控制,以1~3回联络数量为目标,其中1回联络数量称为单联络,2~3回联络数量称为适度联络”,“应控制联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线路首端联络或同一变电站同一母线间线路的联络。对于联络数量≥4回的架空线路,应结合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删除冗余联络或将联络开关锁死,将有效联络数量控制在2~3回范围内”。

①确定主干线,原则为:始于变电站10kV母线,满足双电源、负荷最大、用户数(或配变数)最多的连续线路段,其首端为变电站的10 kV出线开关,末端为联络开关。

②去除多余联络,将联络按“一主两辅”控制在3个,其中主干线末端的联络为主联络,尽可能转供比较多的负荷;2个较大的分段各具备1个辅联络,转供能力可小于主干线末端联络。

③未设置分段开关的两个分段之间增加分段开关。

2.4 优化方案

①去除分段1与丰裕1#线、新坝2#线的联络,去除分段2与头桥线的1个联络,将北挂线联络减少到3个。

②在分段1、分段2之间增加1个分段开关。

③由头桥变新出1回10 kV线路拆分北挂线北挂解放596以下负荷。

④为控制北挂线装接容量在一流区间,适时对北挂线主干线全线复双。

10 kV北挂线改造后网架结构简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

3 10 kV科龙2#线

3.1 线路现状

10 kV科龙2#线由110 kV汊河变供电,供电区域为B类分区,供电半径2.22 km,线路总长22.1 km(电缆15.1km,架空线路7 km),绝缘化率100%,装接容量44 935 kVA,线路上接入配电变压器79台(公变58台,专变21台)、开关站(配电所)1座、配电室(变电所)21座、户外环网柜5座,外部联络线路数12条(站内联络2条,站外联络10条),变电站出口电缆型号YJV22-3*400,架空主线型号JKLYJ-10-240,2016年最大负荷

6 928 kW,负载率83%。2016年蒋王变将新出9#线将拆分该线路部分负荷。

3.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10 kV科龙2#线前身为农村线路,主干线采用架空形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电范围内商住项目大量接入,目前供电方式上以小区组团为单元,从架空主干线支接一回线路至中心环网柜(或配电室),再由中心环网柜(或配电室)馈出线路对相邻几座环网柜(或配电室)供电,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再就近从外部引络至小区组团中某个环网柜(或配电室、开关站)。经统计,10 kV科龙2#线共形成4个小区组团,每个小区组团具备2~3个外部联络,计及其它联络共计达到12个。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除主干线具备联络外,每个小区组团均有联络,但构建比较随意,能够就近接入的都建立联络,造成网架结构复杂,在负荷转供能力分析时牵涉线路多,不易形成最优方案;

②联络并非多多益善,过多的联络方式对调度运行反而造成了干扰,特别是计划停电、事故处理时需要甄别有效、无效联络,不利于最优运行方式安排和缩短停电时间。

③繁冗的一次网架不利于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将造成终端设备无序配置、系统动作逻辑复杂,降低了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

10 kV科龙2#线现状网架结构简化示意图,如图3所示。

3.3 优化思路

按照《江苏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实施细则》,B类供电区域目标网架要求为“电缆架空混合;电缆采用单环网结构,架空线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结构”;并且供电区域内住宅小区用电占比较大,按照《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设施规划设计导则》[4],居住区一般应采用“电缆+中压开关站+配电室方式,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

①确定主干线,原则为:始于变电站10 kV母线,满足双电源、负荷最大、用户数(或配变数)最多的连续线路段,其首端为变电站的10 kV出线开关,末端为联络开关;

②考虑到城市景观提升的需要,10 kV科龙2#线架空主干线今后下地改为电缆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其支线以电缆网方式对住宅小区供电,按照电缆网方式规划目标网架;

③由于单环网不能保证每个节点同时具备双电源,在主干线发生故障情况下需要操作分段开关调电,故目标网架采用适应性更好、可靠性更高的电缆双环网;

④主干线上设置3~4座开关站,将主干线上的重要支接点改造为开关站,将与科龙2#同杆架设的科龙1#线分段接入各开关站不同母线;

⑤以开关站作为主干线节点,环网柜、配电室作为下一级设备接入开关站,一般由开关站以辐射方式供电,根据供电可靠性要求采用单电源或双电源供电,彼此间不形成环网;对于开关站间隔不够接入的情况,可增加一座开关站,由主干线开关站供电。原有的外部联络可去除。

3.4 优化方案

①在科龙2#线汊河2#环网柜附近新建1#开关站(2进12出),科龙1#、2#线环入环出,将蓝山1#、2#配电室(变电所)改由1#开关站供电,其它外部联络可取消。汊河2#环网柜、蓝山2#环网柜、科龙2#环网柜可取消或留作备用。

②在科龙2#线13#杆附近新建2#开关站(2进12出),科龙1#、2#线环入环出,在区内新建3#开关站(2进12出),由2#开关站供电,将淮左郡1#、2#、3#,名兴花园1#、3#、5#,金湖湾2#、3#,芳庭3#配电室(变电所)改由2#或3#开关站供电,其它外部联络可取消。

③在科龙2#线21#杆附近改接4#开关站(金域蓝湾配电所,2进12出),科龙1#、2#线环入环出,将金域蓝湾1#、2#、3#配电室(变电所),魏西花园配电室(变电所),以及架空大支线改由4#开关站供电,其它外部联络可取消。

④在科龙2#线38#杆附近新建5#开关站(2进12出),科龙1#、2#线环入环出,在区内新建6#开关站(2进12出),由5#开关站供电,将紫阳苑3#配电室(变电所),康桥配电室(变电所),康桥1#、2#箱变,金鑫花园配电室,西站箱变,以及架空大支线改由5#或6#开关站供电,其它外部联络可取消。顺达环网柜、金鑫环网柜可取消或留作备用。

⑤将蒋王变新出9#线、邗城线接入5#开关站,作为科龙1#、2#线的外部联络。

10 kV科龙2#线改造后网架结构简化示意图,如图4所示。

4 10 kV汤花1#/2#线

4.1 线路现状

10 kV汤花1#、2#线由110 kV南郊变供电,供电区域为B类分区,供电半径分别为3.71、3.61 km,均为全电缆线路,总长分别为7.72、7.87公里,装接容量均为14 200 kVA,线路上接入配变分别为15、13台,配电室(变电所)34座、开关站6座、户外环网柜4座,两条线相互站内联络,主干线电缆型号为YJV22-3*400。2016年最大负荷分别为0、4780 kW,负载率分别为0%、57.25%。

4.2 存在的问题

10 kV汤花1#、2#线供电对象为汤汪花园、联谊南苑、芙蓉苑、君悦蓝庭、名泽园等5个居住小区,属于典型的通过居配工程构建起来的网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对照《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设施规划设计导则》,A、B类供电方式要求通过开关站接入主环网,开关站下一级接入配电室(变电所)或环网柜。但汤花1#、2#线未执行导则要求,通过环网柜接入主环网,环网柜下一级又设置开关站。

②君悦蓝庭、名泽园2个小区位于连运路以北,接入10 kV汤花1#、2#线供电,超出10 kV汤花1#、2#线供电范围。

③10 kV汤花1#、2#线相互联络,缺少外部联络,在变电站全停情况下,负荷转移较为繁琐。

10 kV汤花1#、2#线现状网架结构简化示意图,如图5所示。

4.3 优化思路

按照《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设施规划设计导则》要求,居住区一般应采用“电缆+中压开关站+配电室方式,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

①对照居配典型供电方式,在条件具备时可取消前置环网柜,将开关站接入主环网,由开关站对配电室(变电所)供电。

②按照10 kV线路供电范围划分,调整君悦蓝庭、名泽园2个小区供电方案。

③增加10 kV汤花1#、2#线的外部联络,满足变电站全停负荷转供要求。

4.4 优化方案

①取消汤汪花园1#、2#环网柜,将联谊南苑3#、4#环网柜改造为联谊南苑开关站,由汤汪花园开关站备用间隔供电;

②联谊南苑1#-4#配电室(变电所)改由联谊南苑开关站各2回线路供电。

③将君悦蓝庭、名泽园2个小区调整由10 kV沙口线、修造线供电。

④由110 kV施井变新出10 kV横沟2#线,并延伸横沟线,将该2回线路接谊南苑开关站,构建110 kV南郊变与施井变的站间联络。

10 kV汤花1#、2#线改造后网架结构简化示意图,如图6所示。

5 结 语

通过以上对扬州市区三类典型的10kV配电线路网架的分析,可为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主要如下:

①《导则》、《细则》对各类供电区域配电网目标网架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一些投运时间长、已建成形且不符合目标网架要求的线路,如供电公司单方面实施改造将有很多限制,难度很大,可以借助政府下地、迁改、居配、用户接入项目等机会综合实施。

②联络数量的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规划源头应准确分析测算,按照负荷分组方案合理有效选定联络线路和确定联络点位置,并在每年的滚动规划工作中,校核联络方案,对不合适的及时调整到位。

③要重视变电站站间联络,在工程实施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相对站内联络,在应对变电站全停时更为有效,应尽可能构建必要的站间联络。

④配电网发展过程中新老问题交织,需要不定期开展一些专题性研究,有助于集中精力思考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Q/GDW 1738-2012,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S].

[2]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实施细则(试行)[Z].中国: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2013.

[3] 省级“世界一流电网”初步研究成果[Z].中国: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2015.

在线对对联范文5

关键词:地铁;出入段;接口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列车出入段的作业与信号系统的转换轨道设计方案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首先针对深圳地铁蛇口线车辆段转换轨信号设备的现状做了介绍,然后针对现状详细分析了列车的出入车辆段作业过程,这对其他地铁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深圳地铁蛇口线车辆段出入段线的特点及功能

深圳地铁蛇口线是特区内的第二条横贯东西的轨道客运通道。蛇口线信号系统正线采用的是卡斯柯信号公司研制的iLOCK计算机联锁系统,负责正线所有信号设备的联锁功能。蛇口西车辆段和后海停车场使用的是北京交大微联公司提供的EI32-JD型计算机联锁系统,负责车辆段内所有信号设备的联锁功能。在深圳地铁后海停车场出入段线,这两种联锁设备能根据运营要求通过以敌对照查联锁关系为基础的接口电路设计实现正线与停车场接口功能,保证正线与停车场间的作业安全。

1.1 蛇口线线路情况及主要参数

蛇口线分首通段和东延段。首通段起于赤湾站终至世界之窗站,约15.51km,蛇口西车辆段与终点站赤湾站接轨;东延段自世界之窗站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经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一直到终点新秀站,约20.65km,后海停车场设置在后海西部通道口岸西侧,与首期工程的湾夏站接轨。

1.2 车辆段出入段线的信号联锁接口电路现状

蛇口线采用阿尔斯通的URBALISTM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列车控制系统(CBTC)。该系统由5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自动防护/自动驾驶(ATP/ATO)子系统、计算机联锁(CBI)子系统、自动监控(ATS)子系统、数据通信(DCS)子系统和维护检测(MSS)子系统。其中CBI子系统位于各设备的集中站,主要作用是通过联锁运算控制道岔转辙机、信号机等轨旁设备。

正线设置一套双系热冗余的2乘2取2 联锁系统,简称iLOCK,负责完成正线管辖区域的所有联锁功能,及与中心ZC和车载CC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传输。iLOCK负责采集和驱动现场相关轨旁信号设备,通过安全型继电器实现和道岔转辙机、信号机、紧急停车按钮等设备的安全接口。同时通过与车辆段的EI32-JD联锁系统接口,可以控制列车可以不停车出入非ATC区域,提高运营效率。正线联锁与车辆段联锁的接口电路是冗余的,某一方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1.3 车辆段出入段线的信号接口电路的安全防护功能

蛇口线正线联锁系统和车辆段联锁系统之间的接口电路采用安全型继电器电路。其接口内容主要为敌对照查条件、相邻区段占用出清信息、相邻道岔信息等。正线与车辆段间的接口原则上按“转换轨”处的列车敌对照查关系处理,即排列出入车辆段的进路,只有满足了正线与车辆段的相互敌对照查条件信号才能开放,当条件未满足时已经开放的信号会关闭,从而保证了正线与停车场间的作业安全。

2、深圳地铁蛇口线后海停车场与正线湾夏站接口的特点及功能

深圳地铁蛇口线后海停车场距离湾夏站大约500米,需穿过东角头的码头港池。出入段线的左线在湾夏站恰与右正线接轨、右线与湾夏站的返折线接轨。出入段线以10‰上坡跨右正线,不适于长时间停车。

深圳地铁蛇口线湾夏站选用的是卡斯柯iLOCK联锁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安全可靠的完成驾驶模式的转换,确保运营效率,因此在设计时将转换轨设置在后海停车场出入段线上,此时后海停车场与湾厦站接口电路的实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后海停车场与湾厦站权限的划分和后海停车场出入段信号机开放时机的确定。

图1 后海停车场出入段线示意图

后海停车场和湾夏站之间通过继电器接口传递信息,按照敌对照查的联锁关系来保证行车安全。进段信号机(Xr、Xc)由后海停车场的联锁系统控制。例如后海停车场办理Xc出场进路时,进路锁闭后信号开放前后海停车场联锁需检查转换轨空闲、敌对进路未建立、S20606和S20608在关闭状态,同时将照查条件传给湾厦站联锁,湾厦站收到照查信息后不再允许向转换轨排列进路。出段信号机(S20606、S20608)及始端的进路则由湾夏站的联锁系统控制,然而出段的信号最终开放与否必须检测后海停车场是否有发送并保持着通知出段的信息,后海停车场发送的信息包括相应出入段线检查的进路照查、场内的敌对进路还没有建立和进段的信号在关闭状态。后海停车场出入线段的安全及联锁关系的检查由湾夏站联锁系统控制,当条件未满足时已经开放的信号需关闭。

3、地铁车辆段的设计原则及特点

蛇口线正线信号系统和车辆段信号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信号系统,联锁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正线iLOCK系统以无线接入点(AP)为单位,通过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来实现联锁关系的,而车辆段EI32-JD系统则是以轨道电路为基础的固定闭塞来实现联锁关系的。车辆段出入段线信号接口电路按照敌对照查的联锁形式来实现正线与车辆段间的联系,由于正线和车辆段的信号联锁接口电路都是冗余的,某一单方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了列车出入段的作业安全,提高了地铁运营效率。这也是目前国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最常采用的车辆段出入段线接口电路设计方案,对其他地铁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结语

通过后海停车场出入段线的信号联锁接口电路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让列车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完成驾驶模式的转换能进一步提高列车出入段的运营效率。合理的车辆段与正线信号联锁接口功能的实现不仅保证了列车出入段作业的安全,还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减少运营成本,使车辆段和正线能够完美的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车辆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汶麟,等。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 安卫萍 地铁信号介绍、铁道学报

[4] 黄欣、马骞.竹子林车辆段出入段线接口电路设计[J] ,甘肃科技, 2005。

在线对对联范文6

【关键词】平行双回线路;继电保护;纵联保护

平行双回线因其具有出线走廊窄、输送容量大、投资少、见效快、可提高供电可靠性、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在国内外电力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但由于平行双回线运行方式复杂,存在线间互感和跨线故障(故障种类达120种),因此,对其主保护可靠、快速切除线路故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双回输电线路保护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在单回线运行时,保护需要退出运行,而在内部故障或跨线故障时,存在相继动作区,难以保证保护动作的可靠。

1.横联保护

在中、低电压等级平行双回线路上,横联保护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中,普遍装设横联保护作为双回线的主保护。横联保护的优点是不需要通道,构成及运行维护简单;其缺点是存在相继动作区,在相继动作区内发生短路时,切除故障的时间增加一倍[2];发生含同名故障相的跨线故障时,由于两相电流相等会拒动,因此,在单回线运行时,横联保护退出运行,所以,在高压线路上不推荐采用横联保护[3]。

对于相继速动保护而言,通常是在单回线路距离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实现相继速动。相继速动保护保留了距离保护的独立性,它的优点是经济、维护方便。平行双回线相继速动保护在线路末端发生短路故障时,切除故障需要一定的延时,因此只应用于中、低压线路上或故障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小的线路上。

为保证短线路平行双回线运行的可靠性,结合笔者实际工作情况,建议平行双回线短线路运行应装设纵联保护。

2.纵联保护

纵联保护是利用通信通道,将线路两端保护装置所反应线路故障的电气量(幅值或相位)或电气量方向转化为开关量送到对端,经判断后有选择性快速切除线路上任何一点短路故障,这种装置成为线路纵联保护。因此,保护装置的判别元件和通信通道是构成纵联保护的主要环节,由于所取的判别量及通信通道方式不同,其纵联保护按通道来分可分为四种类型。

电力线载波通道保护

微波通道纵联保护

光纤通道纵联保护

导引线纵联保护

通信通道纵联保护按判别量来分可以分为闭锁式、允许式、跳闸式三种。

导引线保护,是判别电气量直接经专用线路传送给对方来进行比较。由于不能分相,且只能用在10公里以内的输电线路,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目前转向于通信通道纵联保护。

纵联保护是电网线路的主保护,它如同发电机、变压器、母线差动保护一样,不反应线路区外短路故障,其特点是:

不反应被保护线路区外短路故障,故在定值选择上不需要与相邻保护相配合,也不能做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

能反应被保护线路内任一点各种类型短路故障;

动作时间小于30ms,能与快速重合闸相配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不受线路负荷的影响,即使线路事故过负荷也不会误动;

不受系统振荡影响,在振荡无短路不误动,振荡中有短路故障仍能动作跳闸;

在线路两相运行时仍有保护作用

纵联保护是线路两端保护构成完整的保护装置,故线路两端保护装置最好同型,尤其是比较电气量相位的纵联保护线路两端必须同型号。运行时,线路两端必须投入运行,停用时,两端必须同时退出跳闸。

可见纵联差动保护的范围是两侧LH之间,理论上具有绝对选择性可实现全线速动。

3.结论

本文综述了平行双回线路保护的现状及研究动态,应该说,现有的平行双回线路保护已基本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平行双回线继电保护的原理和功能必定将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康小宁,梁振锋.同杆双回线路保护及自动重合闸综述[J].继电器, 2004, (12):72~76.

[2]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3]朱声石.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在线对对联范文7

关键词:平面联系测量;地铁工程;联系测量

在地铁工程中,能否按照施工设计图纸顺利进行隧道的开挖是地铁工程施工的主要问题。由于地铁工程中地铁暗挖的控制要求非常高,并且盾构区间隧道测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十分重要。平面联系测量是竖井联系测量中的一种测量方法,在地铁工程中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快速有效的完成地铁施工中的测量部分工作。

1平面联系测量简述

平面联系测量能够帮助施工人员确定地面的平面坐标和方位角与井下位置的对照情况,并借此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起始点和起始边,使井上和井下能够使用相同的坐标系统。在平面联系测量中,方位角的传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位角的误差会导致导线各点点位的误差变大,而坐标误差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基本忽略。平面联系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有三种几何方法,分别是通过平硐或斜井的几何定向、一井定向以及两井定向,一种物理方法,即陀螺经纬仪定向,其中一井定向、两井定向和陀螺经纬仪定向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使用更为广泛[1]。一井定向是通过一个竖井进行几何定向,定向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投点,也即在竖井的井筒中悬挂重锤线至定向水平,此处的投点误差会引起方位角的较大误差,因此这一部分需要采取措施并且注意减少误差;二是连接,连接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是连接三角形法以及瞄直法,其中瞄直法的精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大型工程项目。两井定向是当存在两个立井,并且两个立井之间有定向水平的相同巷道时采用的测量方法,两井定向的定向工作包括三部分,与一井定向相同的工作有投点和连接,最后一部分的工作时内业计算,内业计算是一种假定坐标系统之后进行换算从而得出与地面坐标系统一致的方位角的计算方法,两井定向相比一井定向测量精度更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首先考虑两井定向[2]。陀螺经纬仪定向是一种定向精度更高的测量方法,陀螺经纬仪是陀螺仪和经纬仪结合成的定向仪器,使用时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测量位置一边的天文方位角,在计算中加入子午线收敛角之后就可以算出坐标方位角。陀螺经纬仪定向是相对而言更为经济使用并且精度更高的测量方法。

2工程案例

2.1工程概况

2019年6月6日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工程测量项目部对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进行区间联系测量工作,2021年8月16日至2021年8月19日对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天水路站出入场线进行了联系测量工作。两次测量工作均投入一个作业组,组内共六人,仪器设备使用了TM50全站仪、温度计、气压表,以及配套棱镜和脚架。外业测量中导线测量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精密导线要求施测,内业处理中精密导线平差计算使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所研制的科傻系统(COSA),该系统可自动进行闭合差计算、概算、平差、精度评定以及原始数据表格和结果表格的输出。

2.2平面联系测量

2.2.1测量方法选择在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平面联系测量,平面联系测量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同步地上和地下的坐标系统,并基于此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平面联系测量有多种测量方法,常见的有一井定向、两井定向、陀螺经纬仪定向等。本次工程测量使用的TM50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全名为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水平角、垂直角、斜距、平距以及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全站仪由于能在安置仪器之后能够一次性的完成测站的全部测量工作,因而一直广泛应用于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领域[3]。2.2.2测量工作导线测量时将测点按照相邻的顺序连接成一条折线,并通过测定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始数据测算各测点平面坐标的一种技术。导线测量需要布设导线,导线布设一般需要结合测量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次工程的工程概况,在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的区间联系测量工作中采取附合导线,在天水路站入场线联系测量工作中使用闭合导线。具体的布设导线方法如下,无论是附合导线的布设还是闭合导线的布设中,首先都需要确定导线的测量控制点,控制点的确定需要结合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资料,之后根据设计书要求在地形图上设计出大概的导线点位;导线施测之前需要对仪器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资料进行检查,首先检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电量是否充足,仪器加常数、乘常数等参数及其他指标是否正常,之后检查棱镜、基座、脚架等数量是否足够、状态是否有损坏,最后还需要检查其他辅助物品是否齐全、正常,比如检查记录手簿、铅笔、钢卷尺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有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测量转折角和连接测量,此时就需要使用到全站仪[4]。2.2.3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区间联系测量结果在对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的区间联系测量工作中,使用附合导线进行导线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分别对精密导线1以及精密导线2的前后视边角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附合导线是在能确定导线起算点之后进行测量的测量方法,在精密导线1的测量中,选择GPS4和GPS5作为导线起算点,此线路中包含待定点6个,其中有4个临时点,分别是ZD5、ZD4、JD1和Z8;在精密导线2的测量中,同样选择GPS4和GPS5作为导线起算点,此线路中包含待定点6个,其中有4个临时点,分别是ZD5、ZD4、JD2和Z3。在现场测量的过程中首先将现场实际温度、气压以及仪器加乘常数输入仪器,之后再开始进行测量,在得出测量结果之后通过平差计算确定未知点平面坐标。未知点平面坐标如表1所示。2.2.4天水路站出入场线联系测量结果在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天水路站入场线联系测量工作中,由于起算时无定向点,因此采取无定向导线进行测量前后视边角数据。测量时选择GPS6-1和GPS7-1作为导线起算点,线路中包含待定点20个,其中临时点2个,分别是JJDB和JJDN,悬挂钢丝点3个,分别是GSB1、GSB2和GSN1。在现场测量工作时先将现场温度、气压以及仪器加乘常数输入仪器,之后再开始进行测量,未知点平面坐标如表2所示。

2.3内业处理

在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的测量工作中,业内处理均使用科傻系统(COSA)进行计算处理,在平差的计算中平差参考系为1954北京坐标系,平差类型为约束平差,且方位角闭合差为1.6″。业内处理的结果包括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的区间联系测量工作中附合导线业内处理结果(表3),以及天水路站入场线联系测量工作中闭合导线的业内处理结果(表4)。根据附合导线业内处理结果可以得出,在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的区间联系测量中,加密导线点的最大坐标互差为9mm(WL4),符合最大坐标互差≤±12mm的要求,地下定向边最大方向互差为9.6″(WL1-WL4)[5]。根据闭合导线业内处理结果可以得出,在天水路站入场线联系测量中,加密导线点的最大坐标互差为4.8mm(TSY3),符合最大坐标互差≤±12mm的要求,地下定向边最大方向互差为2.1″(TSY3-CRCXY1),符合定向边最大方面互差≤±16″的要求。

2.4精度分析

测量精度是评价测量误差大小的量,测量精度的测量标准包括精确度、准确度和精度。当测量误差大时,则测量精度低;当测量误差小时,则测量精度高。由于地铁工程施工的严格标准要求,在实际的测量中必须保证测量精度足够高[6]。根据平面联系测量结果能够得出,在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的区间联系测量中,精密导线1的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3307,精密导线2的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38312,均符合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允许1/35000的要求;精密导线1的方位角闭合差为5.0″,精密导线2的方位角闭合差为3.0″,符合方位角闭合差±16.5″的要求;精密导线1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差值为1/75000,精密导线2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差值为1/73000,符合最弱边边长相对中差值允许1/60000的要求。根据平面联系测量结果能够得出,在天水路站入场线联系测量中,地上导线的部分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229818,符合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允许1/35000的要求;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为1.6″,符合方位角闭合差±18.0″的要求;导线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差值为1/15000,符合最弱边边长相对中差值允许1/60000的要求[7]。

2.5重要注意事项

地铁工程平面联系测量的工作中,由于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通常是在室外或井下进行,因此要注意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在联系测量工作开始之前的三小时内,不应使用炸药类进行隧道爆破,注意保证隧道内温度和气流等稳定和畅通。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实际测量的精度,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应当正确使用相关的仪器和设备,保证所获取到的数据是准确有效的,尽量降低环境和场地等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隧道内的高压电源产生的电磁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当关闭高压电源[8]。

3结论

在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平面联系测量工作是必不可缺的一项施工任务。由于地铁工程本身耗资极大,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情况,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避免因测量等问题导致的工程量增加等情况。平面联系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测量的精度也逐渐提高,在地铁工程合理有效的应用平面联系测量,能够帮助地铁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更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柳,左智刚.地铁平面联系测量方法研究[J].铁道勘察,2012,38(04):14-16.

[2]徐吉华.两井贯通方案设计[J].民营科技,2014(07):159.

[3]张献伟,刘卫军,杨晨,黄国红.联系测量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03):76-78,82.

[4]董天鸿,张能,吴伟.联系测量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6):194-196.

[5]郭永毅.联系测量在地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06):104-105.

[6]汪强,蒲拴云,张晓震,尹润生,张磊.全站仪竖井平面联系测量的方法及精度分析[J].价值工程,2014,33(32):80-81.

[7]刘肇仁,李旺民.地铁隧道施工中平面联系测量方法实践与结果分析[J].城市勘测,2019(02):164-167.

在线对对联范文8

1概况

某变电站进行#2主变保护装置、测控装置首检工作,在对#2主变低后备保护进行试验时,10kV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出口动作,切除10kV两段母线的10条馈线。10kV备投装置除联切出口动作外无其他动作报告,现场检查#1主变保护无异常情况,10kV各馈线保护无动作报告,排除一次设备区内区外故障和扰动。当时#2主变检修状态,188、18M开关冷备用状态,110kV进线1带#1主变供10kV两段母线负荷,10kV负荷电流900A,变电站主接线及一次设备状态如图1所示。技术人员现场调查:(1)检查二次安全措施时发现,#2主变低后备保护A相电流与10kV备自投过负荷电流共用一组CT,安全措施中未将串接至10kV备自投装置的电流回路有效隔离,所以在对#2主变低后备保护进行试验时,A相试验电流串入10kV备自投进线电流回路,导致10kV备自投装置进线Ⅱ电流达到过负荷联切定值;(2)检查10kV备自投装置,该装置为北京四方CSC-246,版本号V2.05,该版本设两轮过负荷联切,且不经任何闭锁和其他逻辑判据,只要进线电流达到过负荷定值就直接出口联切。

2分析探讨

备自投是保证不间断供电的一种自动装置,可极大提高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广泛,但是备自投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负荷情况是否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如果负荷过大超出备用电源的容量,备自投动作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威胁系统以及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类情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备自投装置增加过负荷联切功能。该研究针对前述事故,对备自投动作过程中,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功能的逻辑进行剖析探讨。我们知道,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功能是基于备用电源的容量不足考虑的,110kV备自投的电源是两条110kV进线,在变电站设计时已经考虑N-1供电的负荷情况,所以不存在过负荷。对于10kV备自投电源是两台主变,由于主变的容量限制,必须采取防止主变过载的措施。10kV备自投方式:(1)进线互投方式,该方式主要考虑两台主变容量不同的时候,备自投动作后,负荷从容量小的主变切换到容量大的主变时是不会过载的,但是负荷从容量大的主变切换到容量小的主变时是有可能出现过载的,为安全起见应投过负荷联切功能;(2)母联(或母分)互投方式,该方式下备自投动作前两台主变各带一段母线负荷,备自投动作后由其中的一台主变带两段母线负荷,极有可能造成这台主变过载,所以应投过负荷联切功能。10kV备自投过负荷联切电流定值一般整定为主变1.4倍的额定容量电流,过负荷电流判据的选取原则:(1)两卷变可取主变低压侧或高压侧CT二次电流,并且过负荷电流判据与进线无流判据可共用一组CT二次电流;(2)三卷变或者主变低压侧双分支情况时,过负荷电流判据一定要取高压侧CT二次电流,进线无流判据要取低压侧CT二次电流,不能混用。10kV备自投过负荷联切的逻辑配合上应遵守的原则:(1)当备自投动作后,不管是进线互投还是分段互投,只要主变出现过载,且电流达到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定值,此时过负荷联切应可靠动作出口联切馈线,降低主变负载;(2)正常运行时,如果负荷增加造成主变过载,且电流达到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定值,这时备自投过负荷联切不应该动作,因为此时的主变过载由主变保护来实现,与备自投过负荷联切无关。显然,北京四方CSC-246备自投装置的V2.05版本过负荷联切逻辑不够完善,这种逻辑下极有可能造成过负荷误联切。

3改进措施

对北京四方CSC-246备自投装置的V2.05版本进行更换至V1.22版本,其逻辑说明如下:(1)Ⅰ线电流(IL1)大于电流定值Id3或Ⅱ线电流(IL2)大于电流定值Id4,经延时T4,第一轮联切出口(出口6);(2)Ⅰ线电流(IL1)大于电流定值Id5,或Ⅱ线电流(IL2)大于电流定值Id6,经延时T5,第二轮联切出口(出口8);(3)过负荷联切功能用联切压板投退;(4)过负荷联切动作出口经备自投动作出口开放。逻辑图如图2所示。我们以图1主接线10kV分段互投方式I段母线失压为例对V1.22版本逻辑关系进行说明,备自投装置检测Ⅰ段母线失压、进线Ⅰ无流、Ⅱ段母线有压,满足条件装置启动,延时T1出口跳开68A开关,检测68A开关分位,条件满足延时T3出口合68M开关,检测过负荷联切压板,投入时开放过负荷联切功能,如果#2主变过载,即进线Ⅱ电流IL2>Id4,延时T4第一轮联切出口跳相应馈线开关,进线Ⅱ电流IL2>Id6,延时T5第二轮联切出口跳相应馈线开关。当第一轮联切出口后如果进线Ⅱ电流IL2<Id6,第二轮联切不出口。

4结语

版本更换后对备自投进行试验,除常规试验外着重对过负荷联切功能的逻辑进行整组校验,试验结果正常,过负荷联切功能的逻辑试验报告如表1所示。经过版本更换后备自投装置的逻辑更加合理,防止主变本身重载或者人为因素导致备自投误联切馈线,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作者:鲍英飞 单位:国网福建福清市供电有限公司

在线对对联范文9

一、无线互联网

本文对无线互联网的定义为:使用移动电话(PDA,智能手机)以及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者局域无线网络,获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服务。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的结合,具备了即时性、互动性、便携性、移动性、个人化以及超越时间空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等特性。

二、创新扩散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

根据罗杰斯的定义,创新扩散是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到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个人、家庭、集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传到下一个单位。一项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相对优势,即一项创新比起它所取代的方法具有的优势;二是相容性,即一项创新与现存价值观、潜在接受者过去的经历以及个体需要的符合程度;三是复杂性,即一项创新被理解或被使用的难易程度;四是可试性,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项创新能够被实验的可能性;五是可观察性,即在多大程度上个体可以看到一项创新的结果。

由美国学者戴维斯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主张人对信息科技的使用受其行为意图所影响。该理论认为,当使用者面对一项新技术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某一特定系统时,认为能为其省事减少用心费神的程度,而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某一特定系统时,主观上认为其所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提升程度。

三、影响因素及样本特性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无线互联网以及使用者自身的特性,本文提出了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的三大类因素,即使用者的认知特性(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相容性、可试性、可观察性、移动性、感知费用),使用者的个人特性(包括创新性、自我效能感、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形象、环境因素)。

其中移动性在本文中具体考察了无线互联网的便携性、即时性等特性。感知费用考察了使用者认为在使用无线互联网服务时所支付的费用是否合理。自我效能感在本文中是指使用者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接受和使用无线互联网这项新技术的自信程度。生活方式主要考察了使用者对新产品的购物行为和习惯。环境因素则具体指无线互联网的设置环境好坏。

本研究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的答卷中非无线互联网使用者82份,回收有效答卷为304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2.6%和47.4%,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20岁,有48.7%的被调查者来自中小城市,42.4%的人来自农村,8.6%的人来自大城市(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被调查者父母的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本人的平均月支出为280元。在无线互联网使用状况方面,42.9%的人使用普通手机上网,24.1%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另有31%的人使用笔记本上网。被调查者使用无线互联网的平均年限为2年,每周使用无线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主要场所在学校宿舍(36%),校园(24%)以及交通工具上(12.1%)。

四、研究结果

在对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我们得知,感知有用性(β=0.120,p<.05),感知易用性(β=0.149,p<0.05),可试性(β=0.211,p<0.05),移动性(β=0.179,p<0.05),创新性(β=0.278,p<0.05),自我效能感(β=0.210,p<0.05),以及环境因素(β=0.272,p<0.05)这7个因素均具有统计意义。这意味着,无线互联网对用户来说利用价值越大,其使用方法越简单,用户接触和试用无线互联网的机会越多,用户就越倾向于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而无线互联网本身的移动性和便携性,也是影响用户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使用者个人的特性方面,如果使用者对新产品或新技术非常关心,并且相信自己可以短时间内接受和使用新技术,那么他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的可能性就大。最后,无线互联网环境设置方面,如果使用者认为他能够很容易找到并且连接无线网络,那么就倾向于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

在线对对联范文10

【关键词】 S型M型等电位联接 接地型式

中图分类号: TM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概述

等电位联接作为现代防雷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现代建筑防雷技术和智能建筑上被广泛的采用,也是低压配电系统中作为防止电气事故、防漏电的重要措施。随着安装SPD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大量采用,如何解决好各级SPD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能量配合问题和不同接地型式下,等电位联接避免高频干扰和低频干扰的问题成为安防工作人员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结合S型和M型等电位联接的特点,和不同接地型式供电系统的布线方式,指出S型和M型等电位联接在不同接地型式下的适用范围。

1 S型M型等电位联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1 S型等电位联接的特点

S 型等电位连接应仅通过唯一的一点, 即接地基准点E R P组合到接地系统中去形成S s 型等电位连接( 图1)。在这种情况下, 设备之间的所有线路和电缆当无屏蔽时,宜与成星形连接的等电位连接线平行敷设, 以免产生大的感应环路。用于限制从线路传导来的过电压的电涌保护器, 其引线的连接点应使加到被保护设备上的电涌电压最小。

1.2 M型等电位联接的特点

M 型等电位连接应通过多点连接组合到等电位连接网络中去, 形成M m 型等电位连接( 图1)。每台设备的等电位连接线的长度不宜大于0.5 m , 并宜设两根等电位连接线, 安装于设备的对角处,其 长度宜按相差2 0 % 考虑, 例如, 一根长0.5m 、另一根长0.4m 。

2 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IT系统等供电系统的特点

2.1 TN系统

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引出中性线,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采取与公共的保护线(PE)或保护中性线(PEN)线相连接的保护方式,安全性能非常高。

2.1.1 TN-S系统

整个系统把中性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只是中性线上可能有不平衡电流。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安装SPD时,L线与N线分别对等电位连接带接SPD,PE线一般不对等电位连接带接SPD。

2.1.2 TN-C系统

整个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可以称作保护中性线,可用NPE表示。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中性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安装SPD时,L线与PEN线对等电位连接带接SPD。

2.2 TT系统

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引出中性线,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安装SPD时,应考虑RCD的位置,当安装于RCD前时,L线与N线分别对等电位连接带接SPD;当安装于RCD后时,L线先接SPD后与N线并接再经一级SPD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

2.3 IT系统

IT系统的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足够大的阻抗接地,且通常不引出中性线,第一个字母I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安装SPD时,L线直接对等电位连接带接SPD,等电位连接带必须接地,且应满足系统接地要求。

3 采用等电位联接后可能在不同接地型式供电系统造成的干扰分析

3.1 TN-S和TN-C-S系统

在TN-S 、TN-C-S 系统中, 由于三相用电不平衡而造成N线中有电流流过, 且N 线与大地之间存在接地电阻。这样,入地点O处与真正的大地间必存在一定的电位差。也就是说, O点带有一定的电压, 此电压也就是PE线所带的电压。如果PE线仅与信息设备相连而不与其它系统联接,则不会形成接地回路, PE线上不会有电流流过。但是一旦PE线参与等电位连接, 比如与结构主钢筋、接地汇流排或其它系统相连, 由于PE线上的电位高于大地电位, 会有电流沿PE线经等电位连接带流人建筑物的基础地网。而目前的规范上恰恰又要求PE 线应参与等电位连接。如果信息设备采用S 型接法与PE 线相连(单点接地) , 由于设备所有接地点都通过一点人地, 即使PE 线上有电流, 也不会产生共阻抗藕合, 如图二所示。图二中虽然消除了共阻抗藕合, 但由于PE线上带有电压, 此电压会影响设备的信号地(直流地、逻辑地)。为此应尽量做到三相用电平衡, 减少零地漂移电压(一般要求小于2V), 使PE 线上电位降低。M 型接地一般做法: 在机房内, 从建筑物的结构主钢筋中大约每隔5m 引出一等电位连接板, 然后利用镀锌扁钢或铜带绕机房四周一圈, 并与结构主钢筋中的等电位连接板连接, 以汇流排的形式形成等电位连接网络。继之以网格状铜排或利用防静电地板的金属支架与汇流排相连, 形成等电位接地平面。机房内的所有金属构件均与此等电位接地平面相连, 信息设备的工作地线、保护地线也以最短的距离与之相连, 形成多点接地。当然, 配电系统的PE线也必须参与等电位连接。如前所述, 由于PE 线上带有电位, 必有电源经PE线流人等电位接地平面, 然后通过法拉第笼式结构钢筋网人地。图三中等电位接地平面上出现了工频电流, 导致各设备的接地点电位不一致而引起干扰。

3.2 TT和IT系统

TT系统中PE 线与N 线是真正分开的, PE 线中既没有电流也没有对地电压, 可以说是相对独立于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线。PE线以任何方式与建筑物结构钢筋或信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相连, 都不会产生干扰电流。目前, 几乎所有的机房为避免雷电或强电的干扰,均于室外设置单独接地, 对信息设备而言无意中已形成TT系统。此时只要电源N 线不与建筑物钢筋等金属构件相连, 信息设备就可以随意进行S 型及M 型等电位连接。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高频干扰, 信息机房最好采用M 型等电位连接, 并形成网格等电位接地平面, 这样可使各设备的地线最短。同时, 在发生雷电等强电磁场干扰时, 接地金属网格可起到衰减环路的作用, 即网格中心没有电流, 只在四周环形连接带上有电流存在。所以, 各设备的地线最好垂直接在M 型网格的中间部位, 而不接在四周的环形母排上。

4 供配电系统中采用S型和M型等电位联接的注意点

4.1 等电位连接系统可能的危害类型

闪电电涌沿L线、N线或者PE线进入系统;闪电电涌经引下或者引上线侵入系统,闪电感应;

三相用电不平衡时N线的不平衡电流;L线断线对与大地发生短路所造成的故障电流。

4.2不同危害类型时采用等电位联接的注意点

闪电电涌沿L线、N线或者PE线进入系统,首先应对各线装设SPD,SPD可以选择接地,也可以选择接PE线。但PE线在对地作等电位联接时应接触良好,接地电阻值应满足SPD的设计要求。

闪电电涌经引下或者引上线侵入系统,闪电感应,系统的接地点应尽可能的多,防止闪电电流对设备的反击,宜采用M型等电位联接。

三相用电不平衡时N线的不平衡电流,系统没有PE线时,N线不能直接接地作等电位联接,但可以通过SPD参与等电位联接;当存在PE线时,PE线可以参与等电位联接,具体可参照3.1执行。

L线断线对与大地发生短路所造成的故障电流,假如L线与PE线的规格一致,则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为220V,此时的等效电路可以看作是PE线阻抗与接地电阻R等同工作接地电阻R工串联后的电阻相并联。则此时故障点对地电压

U故=220×R等/(R等+R工),当R工=10欧时,

若R等=10欧,则U故=110V;

若R等=5欧,则U故=73.33V;

若R等=1欧,则U故=20V。

可以看出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电阻越小,故障点的对地电压越小,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越小,所以此类等电位连接应尽量保证接地电阻足够小。

5等电位联接对接地电阻和过渡电阻的要求

5.1等电位联接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等电位联接的目的是为了均衡电位,等电位联结与接地是两种保证设备电气防雷安全的理论及措施,我国过去强调的是接地,而国际电工委员会强调的是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接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一般对系统本身的接地电阻值要求不高,但设计时应考虑被保护设备系统的情况,一般应满足被保护系统所要求的接地电阻值。

5.2等电位联接对过渡电阻的要求

对于防雷等电位联接,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03欧,当大于这一数值时应采用跨接连接,但对于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可以不跨接。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在线对对联范文11

关键词:总等电位;局部等电位;联结

中图分类号:TU2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了解等电位联结的分类及其联结的导电部分

1.1总等电位联结(简称MEB)

总等电位联结作用于全建筑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引入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它应通过进线配电箱近旁的接地母排(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下列可导电部分互相连通:

--进线配电箱的PE(PEN)母排;

--公共设施的金属管道,如上、下水、热力、燃气等管道;

--建筑物金属结构;

--如果设置有人工接地,也包括其接地极引线。

接地母排应尽量在或靠近两防雷区界面处设置。各个总等电位联结的接地母排应互相连通。

1.2辅助等电位联结(简称SEB)

在导电部分间,用导线直接连通,使其电位相等或接近,称作辅助等电位联结。

1.3局部等电位联结(简称LEB)

在局部场所范围内将各可导电部分连通,称作局部等电位联结。它可通过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下列部分互相连通:

--PE母线或PE干线;

--公共设施的金属管道;

--建筑物金属结构。

1.4针对住宅建筑而言,应做总等电位联结,装有淋浴或浴盆的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局部等电位联结应包括卫生间内金属给水排水管、金属浴盆、金属洗脸盆、金属采暖管、金属散热器、卫生间电源插座的PE线以及建筑物钢筋网。

等电位联结线的截面应符合表1.1的规定。

总等电位联结线截面 局部等电位联结线截面

总等电位联结线截面 局部等电位联结线截面

注:①为铜材质,可选用裸铜线、绝缘铜芯线;

②为铜材质,可选用铜导体、裸铜线、绝缘铜芯线;

③为铜材质,可选用热镀锌扁钢或热镀锌圆钢。

2在验收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

2.1所选产品不符合设计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严格按照设计设备表中规格定做,而且必须开据相关单位的检验合格报告。

2.2等电位联结线不符合设计要求

这个问题是验收中最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中电气设计说明中相关内容进行厂家定做,在定做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进行效验,保证产品质量。

2.3等电位端子箱内部构件型号不匹配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严格按照设计设备表中规格定做,而且必须开据相关单位的检验合格报告。

2.4等电位端子箱内部无预埋件

针对这一问题,应按照《住宅建筑电气安装》图集新05D802第83页做法进行从新预埋。

2.5等电位联结不完全

在验收时发现很多工程在做等电位联结时很多金属导电部位没有做等电位联结,这样就会造成用电安全问题,对着类问题,现场电工应及时处理,保证用电安全。

3验收时应达到的标准

3.1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干线应从与接地装置有不少于2处直接连接的接地干线或总等电位箱引出,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间的连接形成环形网路,环形网路应就近与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连接。支线间不应串联连接。

3.2等电位联结的可接近导体或其他金属部件、构件与支线连接应可靠,熔焊、钎焊或机械紧固应导通正常。

3.3需等电位联结的高级装修金属部件或零件,应有专用接线螺栓与等电位联结支线连接,且有标识;连接处螺帽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4总结

通过验收发现等电位联结存在的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和施工单位的技术问题而言,相关单位应该对生产厂商进行严格的行业监管,施工单位应该给技术人员配备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参考,保证工程等电位联结的合理性,让业主住的放心,也让住宅建筑电气施工的整体性更加完美。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提意见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安装》新05D802;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电气专业》05SDX006

在线对对联范文12

关键词:变电站 备自投 过负荷联切 误动 逻辑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1概况

某变电站进行#2主变保护装置、测控装置首检工作,在对#2主变低后备保护进行试验时,10kV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出口动作,切除10kV两段母线的10条馈线。10kV备投装置除联切出口动作外无其他动作报告,现场检查#1主变保护无异常情况,10kV各馈线保护无动作报告,排除一次设备区内区外故障和扰动。 当时#2主变检修状态,188、18M开关冷备用状态,110kV进线1带#1主变供10kV两段母线负荷,10kV负荷电流900A,变电站主接线及一次设备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110kV变电站典型接线

技术人员现场调查:1、检查二次安全措施时发现,#2主变低后备保护A相电流与10kV备自投过负荷电流共用一组CT,安全措施中未将串接至10kV备自投装置的电流回路有效隔离,所以在对#2主变低后备保护进行试验时,A相试验电流串入10kV备自投进线电流回路,导致10kV备自投装置进线Ⅱ电流达到过负荷联切定值;2.、检查10kV备自投装置,该装置为北京四方CSC-246,版本号V2.05,该版本设两轮过负荷联切,且不经任何闭锁和其他逻辑判据,只要进线电流达到过负荷定值就直接出口联切。

2 分析探讨

备自投是保证不间断供电的一种自动装置,可极大提高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广泛,但是备自投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负荷情况是否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如果负荷过大超出备用电源的容量,备自投动作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威胁系统以及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类情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备自投装置增加过负荷联切功能。本文就针对前述事故,对备自投动作过程中,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功能的逻辑进行剖析探讨。

我们知道,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功能是基于备用电源的容量不足考虑的, 110kV备自投的电源是两条110kV进线,在变电站设计时已经考虑N-1供电的负荷情况,所以不存在过负荷。对于10kV备自投电源是两台主变,由于主变的容量限制,必须采取防止主变过载的措施。10kV备自投方式:1、进线互投方式,该方式主要考虑两台主变容量不同的时候,备自投动作后,负荷从容量小的主变切换到容量大的主变时是不会过载的,但是负荷从容量大的主变切换到容量小的主变时是有可能出现过载的,为安全起见应投过负荷联切功能;2、母联(或母分)互投方式,该方式下备自投动作前两台主变各带一段母线负荷,备自投动作后由其中的一台主变带两段母线负荷,极有可能造成这台主变过载,所以应投过负荷联切功能。

10kV备自投过负荷联切电流定值一般整定为主变1.4倍的额定容量电流,过负荷电流判据的选取原则:1、两卷变可取主变低压侧或高压侧CT二次电流,并且过负荷电流判据与进线无流判据可共用一组CT二次电流;2、三卷变或者主变低压侧双分支情况时,过负荷电流判据一定要取高压侧CT二次电流,进线无流判据要取低压侧CT二次电流,不能混用。

10kV备自投过负荷联切的逻辑配合上应遵守的原则:1、当备自投动作后,不管是进线互投还是分段互投,只要主变出现过载,且电流达到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定值,此时过负荷联切应可靠动作出口联切馈线,降低主变负载;2、正常运行时,如果负荷增加造成主变过载,且电流达到备自投过负荷联切定值,这时备自投过负荷联切不应该动作,因为此时的主变过载由主变保护来实现,与备自投过负荷联切无关。显然,北京四方CSC-246备自投装置的V2.05版本过负荷联切逻辑不够完善,这种逻辑下极有可能造成过负荷误联切。

3 改进措施

对北京四方CSC-246备自投装置的V2.05版本进行更换至V1.22版本,其逻辑说明如下:1、Ⅰ线电流(IL1)大于电流定值Id3或Ⅱ线电流(IL2)大于电流定值Id4,经延时T4,第一轮联切出口(出口6) ; 2、Ⅰ线电流(IL1)大于电流定值Id5,或Ⅱ线电流(IL2)大于电流定值Id6,经延时T5,第二轮联切出口(出口8);3、过负荷联切功能用联切压板投退;4、过负荷联切动作出口经备自投动作出口开放。逻辑图如图2所示。我们以图1主接线10kV分段互投方式I段母线失压为例对V1.22版本逻辑关系进行说明,备自投装置检测Ⅰ段母线失压、进线Ⅰ无流、Ⅱ段母线有压,满足条件装置启动,延时T1出口跳开68A开关,检测68A开关分位,条件满足延时T3出口合68M开关,检测过负荷联切压板,投入时开放过负荷联切功能,如果#2主变过载,即进线Ⅱ电流IL2> Id4,延时T4第一轮联切出口跳相应馈线开关,进线Ⅱ电流IL2> Id6,延时T5第二轮联切出口跳相应馈线开关。当第一轮联切出口后如果进线Ⅱ电流IL2< Id6,第二轮联切不出口。

图2 V1.22版本逻辑图

序号 故障模拟 动作前开关状态 动作后开关状态 综自信号 检查结果

1 分段备投未动作情况下,通入进线II电流,电流达到动作值使过负荷联切保护动作经延时T4跳一轮线路611开关,延时T5跳二轮线路621开关 68A DL分( )

合(√)

68B DL分( )

合(√)

68M DL分(√)

合( )

611 DL分( )

合(√)

621 DL分( )

合(√) 68A DL分( )

合(√)

68B DL分( )

合(√)

68M DL分(√)

合( )

611 DL分( )

合(√)

621 DL分( )

合(√) 无 正确

2 分段备投逻辑动作合68M开关后100S内,通入进线II电流,电流达到动作值使过负荷联切保护动作经延时T4跳一轮线路611开关,延时T5跳二轮线路621开关 68A DL分( )

合(√)

68B DL分( )

合(√)

68M DL分(√)

合( )

611 DL分( )

合(√)

621 DL分( )

合(√) 68A DL分(√)

合( )

68B DL分( )

合(√)

68M DL分( )

合(√)

611 DL分(√)

合( )

621 DL分(√)

合( ) 过负荷联切一轮出口、二轮出口动作 正确

条件 技术条件:投入相应功能压板和出口压板,试验电流为1.2倍定值,母线电压额定电压。

过负荷联切经延时联切10kV所有馈线传动时,抽取其中一轮、二轮各一条线路。

表1 过负荷联切试验报告

4 结语

版本更换后对备自投进行试验,除常规试验外着重对过负荷联切功能的逻辑进行整组校验,试验结果正常,过负荷联切功能的逻辑试验报告如表1所示。经过版本更换后备自投装置的逻辑更加合理,防止主变本身重载或者人为因素导致备自投误联切馈线,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