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30 04:07:02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

在连续六年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础上,中国科协、财政部于2012年开始联合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该计划由“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两个子计划构成。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2012年5月10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在北京召开“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培训会,就“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实施申报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培训。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的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纳翔、科普活动中心副主任单长勇等领导同志和财政部教科文司、中国科协计财部的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纳翔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他指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是中国科协、财政部贯彻为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社区创新型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他强调,各级科协要按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握住当前的大好形势,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个人进行申报,把长期在农村和城镇社区致力于科普、为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服务的优秀组织和个人推荐上来,务求工作实效,引导广大农民和城镇社区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和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

为了做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的优势和力量推动广大农村、社区等基层科普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协决定由中国科协农技中心承担“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具体组织工作,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承担“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具体组织工作。培训会上,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科普活动处王松光处长结合全国社区科普工作情况介绍了中国科协、财政部共同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的由来,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并对部级科普示范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具体标准提出了要求,希望各地要加强对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的宣传。中国科协农技中心重点项目处李福生处长结合实际案例,从项目储备、申报评审、跟踪服务和宣传总结四个方面强调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申报均采用网络系统进行网上填报,网络申报平台负责人具体介绍了该计划申报流程和填报中应注意的事项。培训期间,还进行了热烈地集体讨论和问题解答,使与会代表对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疑惑或不甚清楚之处有了清晰准确的了解。

最后,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副主任单长勇对会议进行总结讲话。他指出,会议是在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之际进行的,召开及时、内容丰富、意义重大。会议完成了全部预定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他表示,相信本次培训必将为顺利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为将该计划打造成全国基层科普工作新的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科普部供稿

加强联合协作携手推进高新区科协组织建设

4月27日,中国科协计划财务部邀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进行座谈,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探讨新时期科协组织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新模式,共议推进园区工作覆盖面、提升科协影响力的思路和措施。中国科协计划财务部部长王延祜,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序国,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刘莉,以及计划财务部、咨询中心有关同志参加座谈。会议由王延祜主持。

王延祜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协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他指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2012年工作要点,把大力推进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特别是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和民营企业科协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中国科协后,新一届党组、书记处领导非常关注企业科协创新工作,陈希书记非常重视科协组织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多次深入到地方和基层调研考察,必到企业、园区和高校,听取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为积极推进科协组织建设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王延祜谈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科技人才密集,企业创业创新需求更加迫切。目前,科协正在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关注高新技术企业、非公企业的科技发展需求。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六个哪里”是我们服务企业的大方向和着力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是科协大团体的一员,是联系高新区的纽带和桥梁,是我们推进科协工作的“兄弟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加强交流与协作,聚集有利资源,拓展高新区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平台建设,联手推进服务高新技术企业、非公企业科协的各项工作。

张序国介绍了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情况。高新区建设源于国家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之时,迄今己发展二十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88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久将增加到100余个。高新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科技型企业集聚,非公企业所占比例达80%,对产业布局和企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阵地。在谈到为园区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时,张序国说,高新区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由于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全国高新区发展很不平衡;未来高新区建设大致向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地区及行业特色等三类模式发展,要因地制宜;现阶段企业在优惠政策支撑、技术研发资源、产业定位分析、创新服务机制、科技信息平台等方面有着迫切需求,要营造吸引各类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高新区协会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全国性联合组织,近期计划开拓中国高新区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平台,收集企业需求,反馈技术信息,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发展做实事。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成立于1992年,

于2010年正式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协会重点开展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高新区主任联席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委员会年会、高新区党建工作研讨会等活动。

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刘莉分别介绍了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情况,高新区科协联席会发展历程及园区科协开展工作的情况。近年来,高新区、经开区科协发挥科技群团优势,在“造声势,营造企业发展环境”、“做实事,切实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重建家,培育创新人才成长”、“促组织,提升科协影响力”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园区科协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充分肯定。

座谈会在推进园区科协组织建设、专家工作站建设、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和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双方表示,加强交流与协作,携手共建服务平台,探索科协务实、有效、可持续的工作模式,切实为高新区发展、科技人员成才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计划财务部供稿

北京召开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工作研讨会

5月4日上午,北京市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工作研讨会在中华世纪坛召开。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戴卫,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歌华集团等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周立军在发言中表示,创客嘉年华活动很有创意,促进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同时在引导公众参与活动方面更加务实。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对创客组织的了解。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创客组织的很多工作与科协工作很契合。今后,北京市科协组织将与创客组织加强联系,共同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科普创意活动,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首都公众科学素质。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2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至月,完成部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项。完成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部级各类项目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申报部级新产品项;申报部级火炬计划项;申报部级重大科技项目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项(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项(其中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项(获二等奖个,等奖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首批获批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项;认定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家企业通过复审,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项;完成项目鉴定项,成果登记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份。完成完成××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月底,专利申请量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项,资助经费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项,技术交易额万元;组团参加《××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

××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年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部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年项递增左右。其中:

——申报部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部级创新项目项,部级新产品项,部级火炬项目项,其它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项,市级新产品项,市级火炬项目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项,其它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家,区级创新项目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其它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农业类项,医疗等其它行业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亿,比××年亿左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年增长至。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家销售额—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年之内形成一批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个,市著名商标个,今年申报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个(原我区有市名牌个,今年申报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家。(其中:化妆品行业家,食用菌行业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家目前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年内可成长至—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年至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3

区科技局2009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农村经济以及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重点,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推进我区建设世界一流名区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申请上级科技计划立项、争取上级在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同时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评审的组织推荐工作,逐步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做好科技服务“三农”工作。重点抓好以科普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农村科普方法和手段,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和实用技术培训,以此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落实,抓好科普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纲要〉〉落实的实施方案,抓好组织协调和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纲要〉〉的贯彻实施中来,努力在社会形成一种重学习、提素质、促和谐的氛围。

三、重点工作

按照围绕中心,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2009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基地重点项目建设。

目前,该项目已列入省重点项目并争取到150亩用地指标。下一步将协助项目单位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办理后续用地相关手续;2、完善报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办理规划部门的相关手续,3、做好进场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4、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必要的项目配套设施建设;5、继续争取剩余的土地指标。6、全力争取该项目在2009年3?4月份正式开工建设。

(二)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技特派员活动为载体,组织实施好科技服务“三农”工作。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好“科技特派员”活动,抓好现有科技特派员的年度考核和日常管理,以此为抓手,抓好农村实用技术示范推广普及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二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推广示范。引进推广农、林、菜、观赏植物等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三是引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加强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申请上级科技计划立项、争取上级在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2、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评审的组织推荐工作,逐步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落实上级科技政策,组织申报年度科技进步奖和*年度获得专利权的专利权人申报省、市专利局的专利申请补助资金,同时研究制定我区专利申请补助政策,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水平。

(四)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抓好“林地食用菌栽培”示范项目推广。依托集发农业专业技术协会重点搞好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与廊坊农林科学院的技术合作,推进食用菌菌棒生产企业的建设,引进菌棒生产技术和设备,同时考虑引进食用菌烘干深加工设备,解决好食用菌生产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系列服务,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继续推进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支持和帮助基地引进花卉苗木新品种,为我区绿化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强科协科普工作,促进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1、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落实。调整区《纲要》落实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结合上级科协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研究制订2009年度落实《纲要》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落实。

2、搞好“科技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集中科普宣传活动,采取组织上街集中宣传,举办科普讲座,利用科普橱窗和科普画廊等手段,大力宣传普及科技知识;

3、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赶科普大集,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发放科技宣传资料等措施,把最新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引导广大农民走依靠科技致富之路。

4、加强科普组织和人员队伍建设。探索在农村和社区进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

5、抓好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努力培育一批科普示范镇街、示范社区、示范村、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科普工作深入开展。

四、保障措施

1、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不断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区科技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科技事业大有作为的信心,增强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决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局工作新局面。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4

求,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工作进程。上半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5只(部级2只),预计可实

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

一、完善条件,增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制订了《*区科技创新“10+1”工程项目20*年创建指南》和《20*年

*区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发了《国家、省、市科技进步政策汇编》,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联合

*区财政局对*区有关新产品奖励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政策进行了明确,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另一方面

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兑现了20*年度科技创新“10+1”工程、新产品奖励、专利授权资助、科技进步奖等,总计兑现科技专项资金

531.35万元。

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新一轮创新计划全面启动。20*年科技创新“10+1”工程项目正处于调研申报阶段,已经初步确

定了部分培育对象。*区2家企业进入市专利示范企业创建阶段,2家企业开展创建市级工程中心。二是科技项目层次明显提高。上

半年列入部级项目2只,海达塑机和汇众机械分别有1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新产品计划;组织申报了57项市级新产品试制

项目,目前已经有33只新产品列入市级计划,组织申报7项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市科技攻关项目、4项科技合作项目、1项农业项

目,目前各项目已经进入市项目数据库,部分项目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组织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参评项目分别为8项和12项,为镇

海区历年之最。组织实施区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共35只项目,资助金额达101.5万元。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区高

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可实现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有4家科技型企业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建工作。

二、搭建平台,推进科技创业

*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顺利通过市级创业中心验收;创新载体建设有新突破,部分大院大所的合作窗口进驻*区;科技创业

中心将为创业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上半年一家归国留学生企业顺利开业,新引进2家IT产业和机电一体化科技型企业企业。中科院

材料所入驻*区,成立了工作机构,并开展工作,为*区抢占新的技术高点提供了便利,特别是为今后材料产业的飞速发展并形

成主导产业提供了依托。产学研合作活动进一步深化,出现了一批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联盟。

三、拓展渠道,深化科技合作

“一府二中心三校四所”科技合作深入开展。紧密合作关系,巩固合作成果,拓宽合作渠道,成功召开“一府两校”第三次工作

会议,为今后工作理清了思路;下达了第二批合作专项资助项目7项,资助额31万元,科技合作第一批项目陆续进入验收总结阶段;与

哈工大材料学院共建创新载体已经签约。

探索科技合作新形式。为使科技合作更具针对性,确保效果,对社会力量参与组织科技合作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达成了由园区

与技术转移中心合作组织活动的新形式,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7月份将组织以骆驼机电工业园区为重点,辐射区内企业的

科技合作洽谈会。组织企业参加科技合作活动,如上半年组织区内40家企业120余人,参加由省、市科技部门举办的浙科会,摩士集团

与哈工大“超静音轴承工艺研究”等2个项目在会上签约。

四、创新载体,加强科技普及

*区科协胜利召开。6月17日—18日,*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金志浩代表*区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向大

会作了题为《发挥科协作用,强化服务功能,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区作出新贡献》的报告,报告重点提出了今后五年*区科协

的主要工作和具体任务。大会选举产生了区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市*区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的决

议和《*市*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聘请中国工程院院

士翁史烈、倪维斗和倪光南为*区科协名誉主席。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180名科技界代表参加了会议。

科技宣传亮点纷呈。一是举办科普宣传周和科技活动周。分别在4月份和5月份开展了以“科学、健康、绿色、环抱”为主题的科

普宣传周的活动,主题为“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区“科技活动周”活动。活动共安排科技科普文艺演出、百名科技

人员上街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发明图板展览、青少年航模、电脑展演示、少儿大地科幻画展演示、科普知识有奖竞猜、科技培训

、科技讲座等近50项活动。区级各学会协会组织了近百名科技(科普)人员进行上街科技咨询服务,设立咨询服务摊位30余处,群众

受咨询人数达3500余人。赠送农业技术和科普常识等科技科普资料20余种,计16000余册。由于内容丰富、气氛活跃,营造了宏大的科

普宣传声势,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组织科技下乡。在抓好城区科普的基础上,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宣传。在骆驼街道集市中心进行了

科普文艺演出,科普资料发送,近40名科技人员上街咨询,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除科普集市外,我们根据各社区和各镇、街道的

特点,举办了“科普知识讲座”、“绿化环保讲座”、“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等科普讲座达21次,参加听讲人员达4000余人

。三是农函大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上半年共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38期,有8000多农民从中受益,培养了农村实用人才,无偿向农

民赠送科技图书和各类科普丛书*多册。

社区科普得到加强。科普工作面向城市社区,创建科普社区,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区)。招宝山街道开展了创建科普社区活动

,城东社区、总浦桥社区、胜利路社区都相应成立了科普志愿者服务站。胜利路社区还启动了“科普进社区、科技进家庭”系列活动

。围绕科普社区创建工作,开拓特色阵地,以“七个一”为工作的切入点,即:成立了一个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组建一支由科普志愿

者队伍,建立一个科普苑,建设一个科技吧,规范社区的科学普及工作。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文艺宣传组的作用

,举办科学健身活动、科普纳凉晚会、科普知识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

开展学术交流,做好“建家”工作。区级各学会协会积极开展了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学术考察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如区土木

建筑学会、税务协会、财税协会召开会员大会,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增强学会活力。*区档案学会组织了地籍档案、婚姻档

案现行文件等档案文件查询、咨询活动。区珠算学会举办了《海峡两岸珠算通讯赛》。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努力做好“科技工作者之

家”工作,经常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及时倾听科技人员的呼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开展软课题研究,上半年有9个软课题列入科

技计划项目。

五、提升效能,优化科技服务

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会议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工作思路与重点,对20*年科技工作作出部署,并对20*年各

项科技进步先进进行了奖励,陈召华副区长代表党委政府对下步科技工作提出了意见。会议期间《*科技信息》连续刊出两期,把

近年来国家、市、区有关科技进步的政策进行了梳理摘录,并发给与会代表和有关企业,获得好评。

加强企业科技服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共收集需求35项,认真抓好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及时做好

*科技信息网的信息更新工作,及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调研开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招标建设工作,初步确定了加快科技中

介机构建设的办法,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技术市场工作稳步推进,技术经纪队伍进一步壮大。

推进“科技民心工程”。一是把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与推进“民心工程”工作相结合。在农业示范基地的筛选时,积极开展结对帮

扶的民心工程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镇、街道上报的农业科技项目中,也与实施民心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上半年共下达农业科技项

目12项,共下拨资金29万元。二是开展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对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发挥科协组织人

才荟萃的独特优势,整合全社会科普资源,组建科技培训体系,以镇、街道科协的培训基地为基础,建立辖区、社区、街道三位一体

的培训网络,培训经费采取政府部门争一点,科技部门补一点,科普经费出一点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失地农民培训科技知识和技

能,尽快为失地农民找到新的就业岗位。

加强科技绩效管理。初步拟定了区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及其下属4个专业行业组的组建方式与规模,正在进行具体专家的调查与落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5

2019上半年,全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现总结如下:

一、落实机构改革政策平稳顺利

根据省、市、区机构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将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职能整合,组建新的庆阳市西峰区科学技术局,将专利管理职能整合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单位于2019年2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领导班子、工作人员陆续到位,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连续稳定,衔接紧密、不留空档,没有出现无人问津、推诿扯皮的情况,顺利完成组织构架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

二、全面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为了全面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我局通过宣传申报、考察论证,最终初审合格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项目40项。为切实提高区列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质量与水平,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客观与公正,2019年7月4日,组织召开了2019年科技计划项目专家评审会,邀请了来自市、区农业、工业、医疗卫生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5位专家对征集的40项科技项目进行了现场评审打分。通过组织此次的专家评审会,不仅规范了科技项目的管理,显示了科技项目评审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同时也有利于把真正有潜力,有实力的项目挖掘出来,帮助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培训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我局坚持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周等有利时机为契机,全面开展科技宣传培训活动。5月19日,由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科协主办,在东湖公园西门广场举行2019年西峰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举行了大型科普挂图展、科技政策咨询、科普知识宣传、医疗专家义诊、人工智能和航模实物展示、赠送科普书籍等活动,向群众普及科技创新、医疗健康、应急避险、农业技术等热点问题基本知识。在科技活动周期间,西峰区科技局开展了科技成果集中展示、科技场馆参观体验、健康知识宣传及医疗专家义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宣传、消防地震科普知识宣讲及应急演练、果园科技推广观摩指导等主题活动,使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真正惠及全区广大人民群众。

四、举办了“人工智能科普体验进校园”特色科普体验活动。

为培养我区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技素质,区科技局邀请“斯迪姆教育空间”专业团队,携带人工智能专业实验器材、设备,安排指导老师深入西峰区南街小学、新建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青少年体验课。课堂上,专业老师对人工智能制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学生们积极发言,表现出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青少年学生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还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潜能。

五、不断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

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甘肃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和《庆阳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今年,西峰区科学技术局面向中央在甘及省属高校、省市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区直单位技术人员、各乡镇科技专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等,发出科技特派员选派通知,经本人自愿申请,所在单位推荐,初选马杰等41同志为2019年科技特派员,并计划近期向区政府汇报相关工作。

六、其他工作

一是配市科技局做好部级农业科技园区调研工作。4月19日,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市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冯鹏翔一行赴西峰区就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果畜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调研组一行先后到甘肃中盛华美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庆阳恒丰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庆阳市西峰区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和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园区核心区彭原镇、董志镇、温泉镇和什社乡果畜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示范带动等情况;二是完成了庆阳市科技局调研西峰区科技创新相关工作。6月6日,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世锋、王志勇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调研西峰区科技创新工作,区科技局局长安高奎陪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西峰区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庆阳阳光惠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峰区耀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西峰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科技特派员示范点建设等相关情况;三是组织西峰制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区内优势企业申报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

七、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担当,勇于作为,持续提升全区科技创新工作质量和发展水平。

(一)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机制。继续全面宣传实施好《庆阳市西峰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轻装上阵,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鼓励企业和科研人员先行投入和组织开发,政府再按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同阶段的需求给予支持;鼓励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并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奖励制度等市级科技创新政策,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倾向,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市科技局工作安排,今年西峰区要完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工作。据省上管理办法,按照“突出苹果、加强草畜、果畜互动、绿色循环”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多元投入、农民受益”原则,以西峰区董志、温泉、什社、彭原4镇为核心,形成了园区规划讨论稿,计划汇报区政府领导、征求各部门意见后准备申报。将在带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带领农业体制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培育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6

一年来,省科技厅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系统设计、资源集成、重点攻坚、扩大开放为原则,致力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明显增强,致力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改善,有效突破科技创新的关键性环节,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一、精心组织深入调研,全省科学技术大会胜利召开。

全省科技创新专题调研活动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省政府20*年重点工作和重大调研决策课题。作为省科技厅今年的主要工作,全厅上下高度重视,以紧张高效、细致入微的态度圆满完成调研组织服务任务。3月6日省科技厅召开了全系统科技创新专题调研动员会议。随后各位厅领导带队分赴华东、华南、西部、中部和周边5个区域13个省进行省外调研。同期,省内调研先期工作组实地考察170多个点,并初步拟出调研草案,印制了调研参考资料,为调研提供了详实的线路和数据资料。4月起至6月初,原省长同志和张少琴副省长亲自率调研组到基层调研,共组织考察地市3个,县区8个。调研各类调研点27家,其中企业15家、大专院校1家、科研院所8家。举办座谈会11次,组织78人发言。同时,为集思广益,广泛发动社会参与调研和讨论工作,通过书面通知和科技网站面向全社会公开广泛地征求了意见,网站收集意见近3000条。从20*年6月份开始,多个课题组围绕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问题起草文件。8月27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等一系列共13项政策文件。主要内容是回答和解决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规划布局;深化、完善科研院所改革的具体措施;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基金和机构等*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张宝顺书记和原省长同志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如何落实这些措施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省委、省政府组织科技创新专题调研、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全省科技大会的召开,极大地促进和振奋了全省的科技创新热情。根据省统计局调查显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80%将在今后几年采取科技进步战略促进企业发展,六成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将起决定作用。

二、完成年度科技计划下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20*年,各项科技计划经过申报、初审、专家评审、厅办公会议的审定、省财政厅审核,共下达我省一、二批科技计划项目805项,资助资金1.7亿元。

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协同的有效机制是实现我省科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的方法和有效途径。20*年,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培育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6家。至此,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00家,为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围绕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省新建立4家星火培训学校,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单位15家,启动了科技试点村建设,新增1个县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在协商科技部申报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方面也取得新成果,中科院煤化所被确认为部级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2家单位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长,1—11月,全省专利申请量达2902件,同比增长16.4%,按统计局统计口径计算,全省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达8.6项,已经超过“十一五”规定的目标。全年有望超过每10万人年专利申请数9项.

与此同时,为了构建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计划管理环境,我厅在科技计划管理的基础层面作了大量准备工作,编制完成了《我省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目录》,提出在重点技术领域中的技术方向、关键技术和产品。编写了《*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项目指南》,明确了我省“十一五”期间十二个相关产业的科技发展方向及重点领域,已由省政府正式发文印发。提出了《*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设想》,起草了新的《*省科技计划管理规定》、《*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三、集合优势资源组织科研攻关,力争取得关键技术新突破。

针对省政府目标责任制分解中确立的“认真组织科研攻关,力争在煤化工、煤制油、煤层气、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和生产工艺以及铝、镁等资源深加工、精加工、延长产业链等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上取得突破。拟出一批攻关项目清单,组织省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协作攻关或公开招标”这一重点任务。我厅本着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的原则,在攻关计划中设立了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镁及镁合金部级基地建设,矿井瓦斯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煤炭安全高效集约化开采设备及工艺技术、矿山机械、重卡汽车生产装备制造技术,无镍不锈钢、优质合金钢连铸及热轧工艺技术重大专项,共设立子项目24项,安排资金955万元,占总资金额的47.75%。这样,列入“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中的工业领域的9个专项已全部启动实施,两年共投入资金1765万元。随着项目的实施和技术难关的攻克,已经和必将对促进我省产业科技进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后劲,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发挥重要作用。

承担这批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任务的既有*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些行业代表企业,又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三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还有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今后的项目实施中将越来越注重这种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省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协作攻关,产学研联合的项目实施机制。下一步将试行由企业、科技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联合主动设计,以招标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的新机制,以此实现高水平的技术跨越。

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和创新计划。

在省领导的直接推动下,经过对省内外科技风险投资现状、政策、机制的调研,结合我省风险投资、高新技术需求发展现状,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多次深入探讨,达成共识,于20*年6月12日由*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了“*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合作协议”,各自出资4亿元,设立*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该基金的设立对于我省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其成果的产业化,对于吸引境内外的资金,合力推动全省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创业,实现*“转型、跨越、崛起”具有重大意义。今年2亿元资金已经全部到位,明年省政府出资的1亿元资金已列入财政预算,与国开行的初期评审也已结束。

同时,面向省内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重大需求,设立了“*省科技创新计划”并同时出台了《*省科技创新计划管理办法(试行)》。12月份,本批计划下达完毕,共安排1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余元,其中企业自筹1.6亿元,引导资金2*0万元。项目实施后年可新增产值26亿元、新增利税5亿元。本批科技创新计划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针对新能源、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重点突破,提升我省科技创新水平,研发一批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品;二是围绕优势产业安排太钢、太重、汾酒等大集团承担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希望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全省优势产业迈上新的台阶;三是对我省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雏形品牌产品进行强化扶持,旨在打造我省新的拳头产品。

五、承担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创纪录。

按照集合优势资源的要求,我们把争取国家资源放在重要地位。经过对我省相关产业科技力量的凝练、整合,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我省共向国家申报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科技部的评审,共有《大型煤炭基地煤炭高效集约化开采关键装备与技术》《煤炭开发利用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开发》《煤矿全矿井数字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及重大灾害预警系统》《黄土高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草食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获得国家资助共计1.35亿元,实现我省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组织层面零的突破,创下我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的新纪录。目前,这批项目已按照原定计划正常实施。

基础研究方面,继去年我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百项大关后,20*年我省共有11个属地单位的102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经费突破3000万元,达到3293万元。特别是,*大学新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立项1项,资助经费200万元,使我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累计达到8人。另外,申报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的4个项目全部获得立项资助,资助经费330万元。这些情况正在推动我省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我省国家队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争取到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还有:14个课题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048万元;7个县(市)获部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立项资助经费670万元;9个项目获20*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540万元;4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被列入20*年度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共获得资金支持1358万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制造业信息化环境平台建设”项目获国家资金330万元;争取到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0个,资金1338万元。累计今年我省争取国家科技资金达到2.8亿元。

六、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实施科技招才引智。

今年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工作中重点加强产业培育中的对外合作,吸引省内外、国内外人才、技术与*联姻。我厅先后与北京市等兄弟省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微软、IBM等国际知名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高新园区开展了政府层面的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11月25日,阳泉市政府、北京市科委和*省科技厅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孟学农省长10月在阳泉调研时指出,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两篇大文章的最终动力是科技创新,提出阳泉要与北京市科委加强深度合作,加快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区。省科技厅、阳泉市委、市政府迅速开展工作,成立了京晋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北京市科委高度重视,专门派出先期工作小组深入阳泉,考察调研,三方确定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业锅炉节能改造、耐火材料供应等一大批合作项目,进一步确定了涵盖11个方面的合作意向,并在此基础上签署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京晋科技合作,共同建设阳泉省级科技示范区,是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市场导向、政府推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建立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促进京晋两地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促进阳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谋求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走出一条*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子。

为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我厅积极组团参加第十届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珠三角(广州)投资合作洽谈会和20*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充分利用展会的专业集聚效应,通过交流与互动,实现人才、项目、成果、技术的快速紧密对接。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方面,20*年派出团组29个,69人次,分赴17个国家进行科技交流,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承担的“LTCC基板制造设备”项目被列入中国-斯洛文尼亚20*-2008年政府间合作项目;利用省筹资金派出13名中青年科研人员赴外留学;利用省科技厅和日本政府的JICA渠道和资金推荐我省农牧、环保及医学等领域10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日本进修;接待日本等国代表团6个,共30人次。特别是,中日技术合作“*省雁门关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扶贫项目”去年签约以来,项目进展顺利,第一年度计划已实施完毕,第二年度计划正着手实施。

七、重视开展科普活动,全面提高科技意识。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科普工作的要求,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20*年9月1日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办法》正式实施。《科普办法》是去年列入立法计划以来,由我厅与省政府法制办共同起草,经历了广泛的学习、考察、调研、征求意见等多个阶段,数易其稿,多次与参与立法的部门协调修改,最终通过审议。《科普办法》主要解决以下五大问题:(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二)理顺科普工作的管理关系;(三)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科普工作任务;(四)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五)明确科普对象重点人群。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是科普工作的主管部门,制定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科普工作发展。并将全省人均科普经费由过去的0.20元,提高到0.70元,其中省本级0.30元,市县各0.20元。

5月19日-5月25日,我厅与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联合举办了“携手建设创新型*”为主题的20*年科技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周期间全省共出动百余辆科技大篷车下乡宣传,展出宣传版面5000余块,组织动员近千名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在各种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科技报告会活动中发放科学技术资料100多万份,赠送科技类书籍9万余册,介绍科技成果、专利项目、接受咨询和参与群众达33余万人次。整个活动有特点、有创意、有侧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受到各界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良好赞誉。

今年继续向公众开放重点实验室,是科普宣传的重要形式。科技周活动期间,我们积极组织各重点实验室在全省范围内向公众开放。接待的参观者有离退休干部、大、中、小学生、科研单位人员、部分家庭和个人等,总人数3000余人。

八、启动“科技试点村建设”,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工程。

为了使科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我们把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和具体的实践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在我省的“两区”建设中,今年我厅以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和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科技促进行动工作方案》为指南,以我省“两区”建设为重点,把科研院所成熟的技术向农村推广,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安排“优质早熟西葫芦、南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中试与示范”等重大技术转化项目12项;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用科技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成长,增加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力量,安排“年产5000吨系列肉制品”、“营养型红烧牛肉产品开发研究”等项目17项,贴息1700余万元;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新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单位15个,农民培训星火学校4个。

科技试点村建设是我省加强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已正式启动。配合我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重点推进村建设工作,认定大同市南郊区西韩岭乡北村村等20个村、长治郊区马厂镇等10个乡镇、怀仁县等5个县为我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安排“新农村科技试点村”、“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及“农村信息化”等项目3项,投入引导资金265万元,以加快科技、政策、市场信息进村入户。

九、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的要求,省科技厅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省委省政府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战略上。在方便群众、强化自身建设方面,我厅又有新的举措。网上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正式进入运行。该系统针对“成立专利机构或开办专利业务”“实验动物许可证颁发”两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网上审批。申报单位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完成申报和审批。特别是在行政审批的全过程中加入了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形成一个公开、公正、快捷的行政审批通道,得到省纪委的高度评价。

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一直以来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在自身建设方面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贯穿始终,严格执行了过去制定的制度,继续推动和落实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度、集中行政许可权、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首长问责制、行政过错追究制等规章制度。下半年,围绕“群众最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依法公开什么”这一核心,编制完成了《*省科技厅政务公开目录及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目录》紧密结合科技工作实际,把经济发展的规划与政策,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调整、取消以及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行政权力运行等情况作为公开重点,把职能类(省科技厅领导分工、主要职能、内设机构职责)、法规文件类(涉及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省科技厅制定的部门规范性文件)、业务类(含审批、审核、核准、备案等事项)、决策类(全省科技规划、专项科技规划等)、工作动态类(最新会议、重要活动等)等作为公开内容类别,并有相应的公布方式和公布时限。我厅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来确定政务公开目录,根据全省科技形势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

10月份以来,根据省委部署,我们在全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新高潮。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当中,在全面理解丰富内涵和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推动各项科技工作上下功夫,在联系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上下功夫,在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抓紧落实今年的各项目标责任制上下功夫,努力为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7

20**年,我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紧扣**“四个四”发展战略,围绕**酿酒、化工、机械、能源等优势产业及现代农业发展,强化技术就是经济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老窖为依托的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酒业发展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市“国家高性能液压件产业化基地”创建,积极对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助推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强的创新产品;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目标任务

做好全市“科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以实施科技专项与成果转化为载体,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和农村聚集为重点,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金融为突破口,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点科技项目60项;创新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180项(不含外观设计专利),重点组织推广高新技术成果、专利技术和农村实用技术37项,实现新增产值26亿元;建设科技进步示范乡镇(含科技示范园区、基地)5个;星火培训19万人次;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9户;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重点企业7户;培育认定科普基地2个。

二、重点工作

(一)突出酿酒、化工、机械、能源产业的自主创新,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组织实施生物及医药、先进制造、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项目;继续抓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16户省创新企业、培育企业的指导、服务,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建立科技经济相互融合、双向互动的产业型科技创新体制。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的同时,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骨干和生力军作用,整合创新资源,构筑产学研相互融合、多向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好我市企业和项目参加“首届**创新设计与产品提升对接推进大会”,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产业优势明显,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企业团队。完善产学研联盟的运作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渠道和办法,继续加强与兴泸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建立信息互通、项目互荐机制;组织好我市企业和项目参加“第二届中国西部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推进会”,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提倡和鼓励银行、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投融资业务。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服务,按照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不同发展阶段,探索配套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搭建科技金融的桥梁。四是进一步落实技术创新财税优惠政策,重点抓好技术开发费(抵扣所得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等科技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发挥政策推动创新的积极效应。五是继续抓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重点抓好示范企业信息技术成果的推广,在大型企业着力抓好“甩图纸”和“甩帐表”示范,在中小型企业抓好单项技术的应用,推动我市企业信息化进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六是大力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能力。指导、帮助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建设,持续开展“科技人员企业行、创新方法企业行、专利标准企业行”活动,加强对基层、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加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之光行动计划深入实施

一是根据“四个四”战略的实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抓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最后一年的实施,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二是强化“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目标考核,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同时做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实施五年来的总结和十二五科技成果转化规划的编制。三是加强重大科技转化项目的过程管理与跟踪服务,确保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顺利推进。四是强化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支撑保障,整合各部门资金、人才等科技资源,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对项目的投入,通过科技资源整合和研发经费的政策引导,促进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

一是建立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行业部门在科技管理中的协同机制,加强对区域创新发展进行总体布局和分类指导。在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上要更多地发挥部门、行业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动科技发展的合力。二是建立科研基地(机构)、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统计)、自然科技资源等公共科技资源信息系统,从资源信息公开,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推进科技资源管理单位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重点抓好以**长江液压件责任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市国家高性能液压件产业化基地”和“工程机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三是依托**老窖“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酿酒生物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及**酒业集中发展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省水稻高粱研究所国家水稻分中心、**医学院电生理重点实验室等,整合科技资源,建立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和全市科研仪器共享平台。

(四)继续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依靠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一是面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针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科技需求,将城市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重心下移,引导人才、技术、项目、资金、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辐射。二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按照“集聚创新要素、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工业、培养新型农民、探索经营模式、改善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技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抓好酿酒原粮、生猪、蔬菜、水果、丛生竹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三是抓好市科技进步示范乡镇的创建。四是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为重点,加强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科技110、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开展科技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

(五)发挥科技对改善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科技服务民生的能力

一是实施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系统设计、优势集成,典型示范、区域推进”的思路,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重点,以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技术集成示范为主线,以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载体,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群众。20**年创建2个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完成古蔺、叙永贫困县少数民族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做好地方病防治、防灾减灾科技行动、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行动和江阳区长江沿岸景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二是做好科普宣传工作,逐步形成常态性科普活动。结合每年“三下乡”、科普活动月以及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按照城乡统筹科技促进行动的要求,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的培育和认定工作,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和专家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普工作与科技宣传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办好《**科技》、《科技信息》等刊物,围绕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开设科普教育网页,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数据库,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将科技传播到千家万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执政能力

加强现代科技理论和经济理论学习,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驾驭全局、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组织科技创新、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坚持民主集中的领导制度,完善科技项目评审制度。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区县、创新型企业、重点科技项目,把解决具体问题和研究全局工作结合起来。

(二)加强科技工作统筹协调,推动科技资源集成

一是加强对区县科技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要继续推进区县“一把手抓科技”工作和“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目标考核力度,把各区县科技投入和争取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县要依托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强技术集成和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市局与区县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加强市局与区县党委、政府领导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加强市级部门科技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发挥市级部门科技项目、资金、人才的积聚效应,为全市科技创新服务。三是加强在泸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和人才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为**“四个四”战略实施服务。

(三)深化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项目管理和廉政建设

以推进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宗旨,以企业主体和廉洁高效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重要目标,建立科技计划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完善科技计划申报方式,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参与、专家评审、局办公会审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构建公正透明、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监督机制;强化宏观管理、过程管理、经济管理和监督管理,突出管理绩效、突出清正廉洁,促进机关廉政建设。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切实加大科技投入

市、区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并提高增长幅度。抓好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资本的对接,用好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力度组织申报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社会投资相结合的科技投入体系。

(五)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

发挥科技顾问团聚才和决策咨询功能。针对“四个四”发展战略需要,加大重大课题研究和咨询服务力度。以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建立科技创新团队,抓好重点科技战略人才、转化创业人才、产业紧缺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企业在凝聚优势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继续在基层、企业广泛开展业务培训。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主要工程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措施:

1.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城乡中小学应积极开设科学课程,深化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督科学教育质量。

2.建立中小学科普活动组织,指导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活动。中小学普遍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电脑作品制作竞赛”等科技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增加未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继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老区行”、“大学生暑期帮扶行动”、“科普希望快车”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和校园,直接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位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加强现有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科普教育功能。设区市、县(市、区)应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高校设置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并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5.鼓励和支持大众传媒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扩大未成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农民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措施:

1.突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办好农村村干学历教育、乡村管理大专班和农村致富培训班,做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

2.突出农村基层科普网络建设。稳定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扶持农技协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科技进步。开展福建省“百强”农业技术协会创建活动。

3.突出农村科普载体平台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乡(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大力推动农村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站、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4.突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县级科协能力建设,支持县级科协配备科普车和加强办公手段自动化建设,增强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科技人员服务、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服务的能力。

5.突出农村科普活动项目开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巾帼科技致富培训工程”、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到农村为农民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辅导活动,宣传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

6.开展农村科技和科普先进、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和福建省科普先进县(市、区)、乡镇等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

7.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按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要求,在全省评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劳动技能,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8.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在全省各县(市、区)建立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室和教学实践基地。

9.依托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开展星火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造就一批新型农民和种田能手;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开展农民工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并注重供需对接,积极开展星火科技培训。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意识、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适应城市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

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对劳动科技教育培训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2.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各行业的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3.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阳光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继续推进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城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5.加强企业科普。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和工业设计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6.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7.支持发展科普旅游。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科普资源,以科普教育基地为主要依托,将科普与旅游紧密结合,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开展科普旅游。支持发展科普旅行社,为城镇劳动人口科普旅游提供服务平台。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1.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制定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应增加学员科学素质培训内容。

2.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各级机关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鼓励支持各级机关开设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资料室,在广大公务员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3.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科技发展动态和提高科学素质的专题报告。

4.发挥有利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的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全省科普场馆、科普期刊、科普教育基地、学术年会、院士专家八闽行、“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科普资源和平台,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接受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教育提供服务。

5.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纳入综合素质的考核内容。在公务员考试录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测试环节,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工程

目标:

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

措施: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2.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各县(市、区)要建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5.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并逐年出版。

6.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电脑网络教室、科技活动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7.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目标: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措施:

1.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网络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扶持和鼓励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表彰优秀科普作品,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展演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作品的影响。

3.支持和鼓励面向公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科普创作。鼓励并组织创作公众普遍关注的卫生保健、生活常识、致富技术、环境保护等科普作品。

4.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以省科普作家协会等为骨干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和造就一批科普作家及热心创作的科普工作者,构成我省科普创作队伍的主体。

5.建立健全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目标: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公众通过大众传媒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明显增多。

措施:

1.发挥广电在科普宣传的作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应安排科普专栏固定节目,继续办好“走进科学”、“农家新事”等电视、广播科技栏目。

2.在报刊开设科技、科普专栏。办好《福建科技报》、《科学与文化》等综合性科普报刊,使其成为我省报刊科普宣传重要阵地。由省科协指导和协调,定期设计出版适合城镇、社区、学校、农村等公共场所张贴的科普宣传挂图。

3.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综合网络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海峡科学网》、《福建科技网》等专业科技网站扩大科技新信息、新知识内容,建立网上“虚拟科技馆”,开发科普教育游戏软件,提高科技传播的吸引力、时效性和覆盖面。

4.积极开拓科普宣传领域。利用电视、电影、声像、摄影、戏剧、文艺等传播形式,增进科普教育的效果。

5.编撰科普重点人群科普读本。鼓励编写适合本省青少年、农民、城镇务工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需要的科普读本。

6.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各类媒体要加强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报道。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目标: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新旧结合,各具特色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措施:

1.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多渠道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的公共投入。

2.加强科技馆及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及设施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投资计划。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应当建立科技馆和科技活动中心。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科普画廊(橱窗)、科普活动室。在社区和街头设立科普画廊(橱窗)的,有关部门应当免收有关费用。

3.支持和鼓励社会办科普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投资兴建科普场所、提供科普展品和教具、维护场所运行等方式兴办科普事业。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继续命名和表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4.支持基层科普设施及功能的改造和完善。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科普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支持和发展科普展品巡展。鼓励科技馆定期为乡村、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举办科普展品巡展,提供科普服务。

6.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四、保障条件

(一)政策法规

建立和逐步完善我省科普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及公民的科普责任、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科普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贯彻实施《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促进各地制定本地区科普发展的具体政策。

——协助各级人大、政协对执行科普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严格执法检查监督,保障科普法律法规实施到位。

(二)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科普经费投入,为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将科普专项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增加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资金扶持,保障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科普工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科普产业,落实国家有关减免税费等具体政策。

(三)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落实激励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为科普工作者在科普研究、科普创作、学术交流、出国考察、技术培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请科普项目经费和奖励等方面提供政策引导与服务。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改革文博专业课程内容,为不同类型科普场馆培养适应性广泛的专业人才。

——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省内外及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把握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五、组织实施

——成立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建设。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9

县级科协组织及所属科技社团按照中央、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科协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努力推动科协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按照党和政府赋予科协组织的任务和要求,认真履行桥梁纽带职责,进一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紧迫感、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热情,增强他们创业创新活力,切实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

(二)围绕中心,履行职能,积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智献力。

1、实施“科普惠农”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全县支柱产业服务。一是抓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重点支持我县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积极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二是加强与农业、林业、卫生、畜牧、水产、科技等有关部门协作,充分发挥科普员、科普志愿者、科普专家服务团在农村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三要继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订单培训工作。四要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推进农村科普“站、栏、员”建设,构建农村科普服务网络。五要持续做好新农村对口帮扶工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六要深入开展科普“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医院”的五进科普宣传活动。

2、高层引智,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争取省科协的支持,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引进院士、专家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技术服务,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推广、普及工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同时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申报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组织企业科技人员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科学素质,激发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继续实施“金桥工程”,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引进、产品开发和科技攻关,为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服务。

3、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学科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组织有关学协会及科技工作者围绕如何积极融入“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研讨和科学论证。举办专题论坛和学术交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三)健全科普工作协作机制,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1、推动落实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各项任务。一是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及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推动成员单位主要任务的落实。二是继续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高效的科普活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三是加强交流,总结经验,表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积极探索科学素质工作新机制。

2、继续开展好各类品牌科普活动。一是精心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二是参与全县科技周,举办以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三是参与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农业科技,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风文明。四是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推动节能、环保、健康等科普宣传,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五是组织开展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六是筹备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事宜,为2016年流动科技馆巡展做好准备,搭建优秀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全县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3、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建设,搭建科普宣传、活动和示范服务平台。一是积极推进县、乡镇、村和社区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二是挖掘社会资源,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培养科普人才队伍。三是联合有关部门选制科普声像资源,发挥县广播电视台、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媒体科技传播的宣传优势,开办科普宣传栏目。

(四)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1、集成学术资源,开展务实高效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继续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举办以高层次、跨学科、跨专业为特色的系列性学术交流活动,把学术交流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与发现、培养、举荐人才结合起来。要继续做好编辑优秀论文集,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

2、强化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切实履行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举办科协系统各类培训班,组织优秀科技专家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和学习考察,继续做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后续工作,掌握了解全县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情况,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现实需求和利益关切。完善科技专家人才信息库,做好服务,加强联谊,支持他们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献计献力。

3、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举荐、表彰力度。贯彻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发现、培养、凝聚、举荐优秀科技人才。继续做好县拔尖人才、青年科技奖、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省级、市级、县级的评选、推荐和表彰工作,激励科技人员成长。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协作,广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切实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0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上级立项量增质升。全市新列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重大支撑计划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7项,其中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苏州市科技攻关等计划21项,共获得上级科技经费支持7000万元,创历史之最,占苏州市总量近1/4。

2.高新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70亿元,同比增长30.2%。新增部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累计82家),省软件企业4家(累计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3家(累计254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7只(累计300只)。

3.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市政府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签订全文秘杂烩网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二oo九江苏××特色产业科技成果洽谈会”等产学研合作活动,100多名专家走进××,国家863项目“一步法聚乳酸纺丝工艺与技术”等一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4.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全市年专利申请首次突破1000件,达到了1223件,累计4631件,同比增长104.5;授权专利564件,累计3013件,同比增长71.6;发明专利132件,同比增长135.7。

二、二oo九年主要工作回顾

1.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省、苏州科技创新大会以后,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迅速召开,市委、市政府对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开展技术开发项目备案确认工作,100家企业参加了科技局会同税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坚持“一把手抓第一>文秘站:党政领导科技工作考核,各镇(场)普遍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投入力度。虞山镇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载体,进一步构建全镇可持续发展新平台,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培育产业特色,科技项目申请、创新载体培育都取得新的突破。古里镇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工作的新亮点,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3家,新立省级以上科技计划8项,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新港、沙家浜、董浜等镇把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重点培育计划”,一批科技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全市产业升级。开关制造、三爱富中昊、中利集团等10家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不仅规模大,而且效益好,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十强科技创新型企业”,成为创新型企业的领跑者。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的引导作用,积极做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全市新列苏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9项。一批科技项目通过验收,80以上获得科技成果鉴定或专利权,开关制造承担的“cw2-20__、4000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应用仿真设计、现场总线控制等技术,实现了遥控、遥测、遥调、遥信,申请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利税1800万元。电缆厂承担的省级科技攻关项目“辐射交联耐高温150℃热收缩双壁管技术开发”,取得专利技术、产品标准各1项。一大批民营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市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3.加快推进建设新农村,主动服务可持续发展。召开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园区的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对在农业生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取得可喜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着力搭建农业科技研究、示范、推广、培训和产业开发的平台,取得较好成效。蔬菜专家大院通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苏南叶菜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及配套体系建设”专项,建成3000亩优质叶菜生产基地。农机专家大院就“新型秸秆还田机械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组织攻关,集成技术不断完善,试验示范面积3570亩,初步制定了耕整农艺规范。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51880”行动,转化示范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动植物优良品种扩繁、节水灌溉、高产高效集约化栽培、现代设施种养殖等已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象、用得上”的致富技术。蒋巷、常南等6个村分别获得省、苏州市社会发展项目立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技示范。“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活动广泛开展,成为各镇(场)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能力的重要抓手,今年古里镇又成为省“学、做、建”重点试点示范乡镇。宝岩生态观光园获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蒋巷村、共和生物等4家单位被认定为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各类科技培训广泛开展,培训农民2.3万人次。

4.加快建设创新载体,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成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使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分子新材料基地企业常铝铝业、贝斯 特、长飞光缆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佳发化学等企业获得了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立项。一批技术含量高,可实现系列研究开发、区域集聚发展的高新技术特色产品群及企业群正在形成。电气机械产业基地以科技、环保、生态为理念,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大力发展电子电器、精密机械、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基地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步伐,一批基地企业通过了信息化示范企业认定,中利集团“支持优化控制与管理的协同制造技术应用示范”在省招标项目中胜出。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电气机械基地创新服务平台获部级立项,江苏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苏州市预验收,江苏省黄麻纤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省科技厅认定,成为我市第二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

5.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作进一步贴近我市产业需求和行业特点,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在市政府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又与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达成科技合作意向。带领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走进国防科大、大连理工等参观考察,邀请长春应化所、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所与我市企业开展专题洽谈,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形成合作项目32个,2家企业工程中心正在共建当中,“超高应力综合环境试验系统设备”、“新型主动式波浪补偿系统”、“超浮力电缆”等项目进展顺利。开关制造、紫荆花纺织科技的两个科技合作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分别获得1000万元和1500万元的经费支持。

6.加快培育知识产权规模企业,提升专利申请数质量。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强化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把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各类项目、计划申报评审的关键前置条件,着力增强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意识。全市专利申请1223件,发明专利占比10.8。在做好知识产权普及性教育培训的同时,举办了“出口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培训班”等面向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先后组织海虞、沙家浜、尚湖等镇和长城轴承等重点企业开展了10多期专利业务培训,500多人参加。组织“第二届××市优秀专利”评选,紫荆花纺织科技的“黄麻的脱胶工艺”等10项专利榜上有名。强化知识产权示范镇、示范企业工作,海虞镇通过了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镇考核。积极推进“正版正货”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工作。专利协会顺利换届。长飞中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开关制造列入省知识产权推进计划,苏州市06年度十佳优秀专利评选中三爱富中昊等的3项专利榜上有名。组织波司登、梦兰等六家企业参加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两家公司均评为“中国商标十佳企业”,白雪、通润集团等单位的四项专利荣获博览会金奖。

7.加快科技系统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强了镇(场)党政领导科技、人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建立健全了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围绕“公开、公正、择优”严格科技项目评审,加强项目管理验收。围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服务型”机关,强化服务意识,推行政务公开,开展“创新强百企,科技进万家”科技宣传服务,开展局镇(场)挂钩,与全市100多家规模企业建立了重点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及时做好科技成果引进、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管理及后续服务等工作。努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团结拼搏、勤政廉洁、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逐步形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提高业务水平、拓展业务范围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各位领导、同志们,二oo九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科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全市科技条线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科技创新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关心支持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科技管理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创新载体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市先后规划建设了两个特色产业基地,对聚集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高新技术创业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等科技孵化器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周边县市。二是高新产业规模不大。我市高新技术产品数量较多,但产值规模偏小,二oo九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仅为10,而江苏全省的比例为25,七大高新技术领域(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在我市工业结构中明显匮乏。三是科技投入增长不快。科技三项经费增幅不大,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四是专利增幅仍落后于周边县市。专利申请虽然比05年翻了一番多,但排名还是靠后。五是科技管理队伍还不够稳定。少数同志业务不精,工作成效不够明显。所有这些都亟待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努力解决。

三、20__年主要工作任务

20__年是全面实施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诸多挑战。从周边态势看,区域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各地都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招数纷呈,重拳迭出,虽然我们许多工作走在前面,但也有不少工作非常滞后,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长处更长,短处不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发展上是否有新思路,工作上是否有新举措,市镇二级科技部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工作,勇于作为,寻求科技工作新动力,拓展科技工作新领域,努力开创全市科技工作新局面。

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以及各级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紧紧把握自主创新这一主线,突出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群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二大重点,加快科技工作定位、重点、意识三个转变,努力在科技孵化器、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科技 招商、投融资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寻求突破,全面实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与社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五项工程,努力提升政策运用、对上争取、中介服务、项目管理、自身建设、氛围营造等六种能力,为实现××制造向××创造的转变,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60只。科技孵化器建设有实质性突破,高新技术创业园开始运作并对外招商。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形成产学研联合体8个。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不少于6项,争取立项2项。新增上级各类科技项目计划80项。专利申请超过1600件,发明专利不低于15,授权量达到800件。

围绕上述目标,根据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省、苏州市的工作部署以及近年来科技工作的实践和体会,07年全市科技工作要加快实现定位、重点、意识三个转变:一是科技工作的定位要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参与转变。06年我市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经济发展已到了相当规模,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就要求科技工作重新定位,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参与,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科技工作的重点要从项目科技向项目科技与资源科技相结合转变。既要加强科技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更要注重打造培育科技项目的载体和平台,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资源,提升承载能力,吸引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集聚,只有这样科技创新才会源远流长。三是科技管理工作者的意识要从小科技向大科技转变。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创新型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改变闷头苦干的传统思维和习惯,打响科技品牌,树立大科技意识,联合社会各界形成政府推动、社会联动、企业行动的科技创新局面。重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改革传统工作方式,努力寻求四个突破。

1.科技孵化器建设上有突破。科技孵化器是鼓励和吸引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科技项目进入区内进行半成品研制和开发,缩短研制到市场化过程的创新载体,当前,科技孵化器已成为各地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我市这项工作十分滞后。今年,要重新规划布局省高新技术创业园,启动建设××市软件园,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东南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力争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招商工作全面启动,部分企业开始入驻。要强化创业园的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创业流程服务、创业辅导培训、技术转移和产权交易、创业投资等,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使创业园成为催生科技型企业的温室和培育科技型企业家的摇篮。

2.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上有突破。按照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吸引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浙江大学等部级科研院所、国内重点高校在常设立分支机构,或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建立纺织服装设计、特种纤维、精细化工、特色产业信息化、无纺机械、模具等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我市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与研发载体,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努力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好两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接受省科技厅验收的基础上申报部级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黄麻纤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围绕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研究,鼓励和推动基地骨干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联合,支持企业创建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3家以上苏州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科技招商工作上有突破。大力推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沿江、东南开发区和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二次创业”,鼓励跨国公司建立研发中心,新引进2-3家外资研发机构,推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吸引国内外配套生产企业向区内集聚。大力推进以提高产业有效集聚和集成创新水平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在开放性配置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加快形成产品群、产业链。以氟化工、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加强技术和人才的紧密结合,集中科技资金,整合科技资源,高起点承接国际产业链高端产品向××转移。

4.科技创新投资机制上有突破。风险投资、种子资金既是创业企业的成功要素,也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途径。积极探索建立以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投资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性风险资金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引导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科技项目融资担保,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问题。推动银企联手,促进金融、资本、科技三者结合,加快我市科技融资服务平台建设。

(二)加大力度,突显科技工作亮点,全面实施五项工程。

1.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工程。要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项目,年内重点实施“低成本先进计算机单机”、“低压智能配电系统和元件关开发及规模产业化”、“30kt高性能精细黄麻纤维加工新技术及产业化”等重大科技项目,认真组织实施聚乳酸、芳纶1414、超浮力电缆、高性能铝箔、无镉无铅焊料、广谱消毒剂等成果转化项目并积极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要围绕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等领域进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取得具本文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支撑和带动产业基地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成果,带动特色产业群体的整体跨越。要以企业联合为对象组织实施项目攻关和产业化,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做专做强,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要加快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的培育,形成梯度型培育工作机制,年内认定一批基地骨干企业,实现骨干企业现有基础上的数量级倍增。要完善日常管理,明确特色产业基地年度发展目标任务。启动规划无纺机械、汽车零部件、模具等特色产业基地,在各级科技计划中加强引导,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申报部级特色产业基地。

2.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工程。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按照《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省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省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实施百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工程,推进开关制造等企业争创首批省创新型企业。围绕《××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重点支持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关联度大,上下游配套的产品集群,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群。培育低成本电脑、太阳能光伏、数据网络通讯等新兴产业。加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支持纺织、服装、机械等传统行业开发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高新企业、优势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部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60项。积极申报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培育申报江苏省自主创新产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和百 名民营科技企业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超250亿元,争创首批江苏省创新型城市。

3.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工程。充分利用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导向作用,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优势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单位为依托,加快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无纺机械、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开展以“1 10”产学研合作平台为重点的国内科技合作交流,以长江化纤、三爱富中昊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龙头,加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以白雪集团、中利集团、紫荆花、机械总厂、任阳无纺基地等的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与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开关制造、隆力奇、常铝铝业、旋力集团等的产学研合作为抓手,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大、东南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支持鼓励企业介入高校院所创新成果的早期研发,推动科技成果与我市企业提升、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组织开展“民营科技企业院校行”活动,带领企业老总赴东北的长春、沈阳,西北的西安,西南的成都、重庆,华中的长沙、武汉等地进行科技合作对接洽谈,搭建平台。举办产学研合作论坛、技术洽谈会、成果推介会等,推动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管理,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快国际科技合作进程,深化高分子新材料企业对俄科技合作交流,探索与以色列等研发创新能力强的国家的科技合作,推动成熟技术向东盟、南亚、东欧等地的输出。通过广泛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

4.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中心,加强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农村科技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围绕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进一步提高现有专家大院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建设苗木花卉、畜禽生产、农产品加工等8-10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农业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逐步形成一镇一园、一业一园的格局。围绕种子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重点攻克6-8项关键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品种改良、地方优良种质资源开发的现代育种技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生物技术应用、富民工程等,重点转化6-8项科技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围绕实施科技富民行动,积极实施星火科技项目,以星火计划促进农村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申报省星火龙头企业2家,培育农业科技企业5-6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协调管理,通过星火学校、农业科技远程教育等形成新型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促进社会事业领域自主创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针对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人口与健康、科技强警等重大技术需求,紧密衔接国家、省、苏州市重大科技专项,以技术攻关、集成和示范工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实施好“1 5”省、苏州市新农村示范项目,组织实施5-6个市级社会发展科技攻关与应用示范,积极为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大对软科学的研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年申报科技部成果推广项目2项,省科技厅农业攻关、社会发展项目8-10项,苏州市农业科技专项、示范推广、社会发展项目10-12项。

5.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工程。07年知识产权工作要实现与创新、创牌、创优“三联动”,扫除高新企业、出口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利申请“三空白”,力争专利申请面与专利大户数、万人专利申请量与发明专利申请量、申请量与授权量“三个同步提高”,着力在调整提高上下苦功,即:调整三种专利结构,争取发明、实用新型申请增幅高于外观设计。提高就是要更加注重抓重大发明、抓专利大户、抓专利授权量。树立知识产权导向,拓展宣传培训广度和深度,开展“十百千”(十家提高、百家重点、千家普及)培训计划,切实抓好面上普及性培训、行业专题性培训和科技人员专利实务培训,每镇轮训一遍,参训企业不少于100家。搞好“四个一”(一部剧、一套图、一个论坛、一次系列活动)宣传活动。构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研开发、技术创新、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全过程并在组织、人员、制度、经营上给予保障,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网络,培育一批超百件申请的专利大户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继续开展优秀专利评选。设立专利产业化项目,组织专利成果与企业对接,加速专利成果产业化步伐,培育一批以知识产权为特征的创新型企业,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推动我市经济内涵式发展。抓好专利信息运用,利用好专利信息平台数据库。全年专利申请1600件以上,发明专利比重达到15。通过省知识产权示范市验收。

(三)真抓实干,夯实科技工作基础,努力提高六种能力

1.提高创新政策运用的能力。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是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增加对科技工作的投入,是科技部门抓科技工作的基本立足点。要以落实科技政策为抓手,真正做到企业舍得投入,政府财政补贴。科技政策中最为重要的是税收政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所得税加计抵扣、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实际发放工资额税前据实扣除等的有效落实将极大的激励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投入的主体。今年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政策的落实,要选定10家企业为试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规范企业财务,打通操作流程,确保落实到位,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2.提高对上争取支持的能力。每一个科技管理人员都要认真研究领会国家、省和苏州市科技规划、项目指南,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有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重视项目源的培育,经常深入企业,广泛发动、择优推荐。要加强项目申报的材料组织工作,注重专家咨询论证。20__年要力争在去年的基础上,向上争取工作成效不减,新立上级科技项目80项以上。

3.提高科技中介服务的能力。我市工业体系的庞大与科技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之一,构建一流的科技服务业极其重要,要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局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加强科技政策的研究落实和重大项目的发掘组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要按照部级示范生产力中心的建设要求,努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展服务范围,进一步做优主营业务和特色业务,加快专业化、社会化的科技创新、科技创业和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社会公益的业务能力。要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积极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

4.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能力。根据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凝炼重点科技项目,使科技经费有效集成,对我市产业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严格按照《××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规范科技经费的支出范围,明确承担单位的管理责任,加强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财务监管和审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努力使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验收的每个 重要环节于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1

2021年,我局科技创新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2021年科技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一是完善和落实科技创新政策。认真落实好《关于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方案》《关于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实施意见》《县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等国家、省、市对科技创新的各项扶持激励政策,激活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潜力和创造潜能,培育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市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和《县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

二、千方百计争取实施科技项目。一是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紧盯国家和省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动态,认真研究对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支持重点,积极组织申报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科技项目。以脱贫攻坚、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为重点,认真做好项目培育和储备工作,通过项目带动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争取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以上。二是争取申报科技馆建设项目。科技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6500万元。包括一般建设项目的建筑工程和室外工程外,还包括展教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包括展览、展品和展教、研究装备投资。馆建筑工程的房屋主要由展览教育用房、公众服务用房、业务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房等组成。展览教育用房主要包括:常设展厅、短期展厅、报告厅、影像厅、天像厅、教室、实验室、公共图书室等。项目计划2021年完成前期手续办理,2022年开工建设,2023年底峻工,2024年投入使用。

三、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服务指导,支持优势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申报和资金争取力度,帮助企业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全年申报技术创新中心2个,众创空间1个,技术转移中心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创新型企业3家,入库科技型企业15家以上。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推动我县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加快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鼓励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落实对国家和省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部级重点新产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2亿元。

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企业与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天津农科院、天津农学院、省畜牧兽医研究院、市林技中心、市畜牧学院、市畜牧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合作交流,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及信息市场,繁荣技术贸易和技术咨询。力争转移转化科技成果5项以上、市场技术交易合同额达到2亿元以上。引进新品种30个,新技术10项,推广农业科技成果10项以上,和天津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引进西门塔尔肉牛纯种胚胎移植5头牛。

五、全力做好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工作。切实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对企业自主实施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多地采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等普惠制政策性补助方式予以支持,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指导帮助企业对研发项目进行摸底调查,梳理企业开展的所有研发项目,准确全面了解企业在研科技项目的项目内容、项目性质、人员组成、创新投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使企业更好地掌握研发投入的归集、研发辅助账的建立及报表填报方法,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统计的正规化、制度化,做到应统尽统。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GDP的0.8%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达到0.8%以上。

六、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着力发展部门科技特派员、乡镇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法人科技特派员、特聘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团队6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或科技特派员团队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对派驻到科技型企业的科技特派员依托企业申报的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优先予以推荐。开展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培训,组织科技特派员走出去培训交流,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宣传交流科技特派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鼓励科技特派员在服务期内力争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个(项)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100户以上。新培育建成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2个,县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6个。

七、做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加强园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按照园区规划,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主导产业为重要依托,以节水生态为建设前提,以循环生态为发展方向,以机制创新为重要抓手,重点围绕设施蔬菜、设施养殖和经济林,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三年园区建设期内,新增入园企业5家以上,园区入驻企业生产总值超过9亿元;引进、培育新品种5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普及率98%以上,蔬菜(食用菌)良种率达到95%以上;年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500人次,培训农民0.6万人次。

八、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建设。围绕实施创新型县建设工程,根据省科技厅创新型县具体考评办法,重点选择一批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比较好和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比较明显、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企业和乡镇,完成省级创新型县建设目标任务。围绕生态移民安居、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能源应用等方面,强化指导培育,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和推广力度。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新型县。

九、强化科技创新科普宣传。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推动我县特色农产品创品牌、提质量、扩规模、走出去、增效益。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依托“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协调涉农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指导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术员和乡土科技骨干人才。进一步加强科技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技素质,为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培训工作。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开办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类栏目,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思想、科学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2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新。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区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公民获取科技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态度更加理性、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5%。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科普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加快提高,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撑、经费投入、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结合实际,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知识。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认知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组织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节”、“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等宣传教育。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中小学学生科学理念,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重视家庭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建立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普及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党校”等平台作用,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以及妇女“双学双比”等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加大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应对突发恶劣天气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科协、村级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以及“大学生村官”、科普员的科普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富民)计划”,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等带动作用,深入开展科技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以提高劳动者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广泛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将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青工技能大赛”、“讲理想,比贡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避险自救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为重点,以创建“三型”机关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区委党校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知识考试、考核机制。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要定期举办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的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社区“巾帼建功”创建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对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公共安全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以及公共保障水平的了解程度。针对突发性灾害天气、突发重大事故和灾难,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社区居民应对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等功能,健全镇办科协、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增加在职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内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宣传动员,鼓励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的专家学者参与科学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学素质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科学教育。鼓励和支持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机构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培训机构在全民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建设。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社会团体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繁荣科普创作,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优秀科普产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科普产业良性发展,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公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加强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建设,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科普类栏目的趣味性、知识性,不断满足公众需求。有计划的开展宣传工作者科学素质培训,提高宣传工作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借助电台、电视台、《日报》、《今日》等科技传播媒体,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品牌节目,形成科普文化特色。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建设区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60%的街道(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覆盖全区60%的社区和行政村,宣传内容每月至少更新一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拓展各类职业培训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等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支持辖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普资源定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员、业务骨干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等,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鼓励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建立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体系,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镇办要将相关任务纳入本单位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牵头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日常协调作用,落实工作会议议定事项,加强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对各部门、各镇办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推动《科普法》深入贯彻实施。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有关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