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

时间:2022-10-15 13:41:42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1

农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一 人们都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赞美。唐克周老师却说我的职业和学生是太阳最灿烂的一束光辉,我用心血呵护守望。这是唐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诠释。唐老师二十八年如一日,执着而痴情地守望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谱写了一曲淡定优雅的乡村教师之歌。

矢志不渝 双鬓始不忠

唐克周,19XX年出生在红河县龙普村委会龙美新寨自然村。19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该村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闭塞偏僻、愚昧、贫穷、落后。19xx年他中师毕业后,为彻底改变他童年苦涩的记忆,追随他心中的阳光,他根基家乡,毅然执起教鞭,走上讲台。在村里当起了十几个学生的孩子王。春去冬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二十八年。唐老师曾风趣的说:我的职业生涯,真是二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二十八年来,他的学校一直是一校、一师、一班的三一学校,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家住校门口的村民说,28年来、唐老师从没有无故放过一天假,从没有因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每逢刮风下雨,总是见他背着学生,拉着学生,往返在上下学的路上其实,二十多年来,唐老师有很多外调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他的这一特殊的岗位。直至今日,他还单兵奋战在龙美新寨教学点,执着地守护着他的那片热土,守护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

艰苦创业 二十八年风雨路

龙美新寨教学点,地处龙美新寨自然村,距离龙美小学3公里山路,中间还有一条小河,小学生入学十分不便,84年,当时的村公所决定在该村创办一所小学。

19xx年,唐老师开始上班。这所学校只有一片场地,两间破草屋,一个拥有11名学生的复式班,桌凳都是石头垒起来的,无厕所。唐老师与村民一起人拉肩扛,建造起了石木草的一共三间教室,垒起了厕所,学校就算建起来了。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唐老师积极主动的争取改善办学条件,他到村里、乡里求哥哥拜姐姐,不知跑过多少路,磨破多少次嘴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强烈的事业心感化了村民,感动了上级。县乡村三级陆续多渠道集资,建成了一间伙房,一间办公室,一间教室,有木质课桌凳,简易教具、器材、篮球场,木球架的简陋学校。19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使他更加坚定了信心。

单兵作战的工作是很难想象的,谁能没有私事,谁能没有儿女情长。在处理家庭事务与工作的关系上,唐老师尤为痛苦,令人感叹。20xx年,其父病重,在红河县城住院两个多月,他只能利用星期天去照顾尽孝,其间的每周日下午,他每次都是在姊妹们抱怨声中,在父亲留恋的眼神中,匆匆含泪返校,回到自己深爱的学生身边。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是唐老师最感为难的问题,为让这些孩子找回近乎失去的亲情母爱,他耐心说服妻子,抛去家务和农活,来到学校,无偿地为学生做些事情,嘘寒问暖,献上温馨的母爱。

在二十八年风雨路上,唐老师用良知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用行动守望着心中的一束阳光。

植根乡土 呕心沥血育新人

二十多年来,唐克周老师植根乡土,与龙美新寨小学相生相伴,互为见证、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哺育新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龙美新寨小学现已成为一个教学点,同往年一样,仅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十来名。唐克周老师一人扮演着学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一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个学生。作息表,课程表,周工作安排表,应有尽有。学生档案,学校公物、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管理有条不紊。学校各种计划安排得细致合理。翻开学生作业,可看出红色笔迹,无论是改符号,还是评价意见都一丝不苟。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唐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唐老师在龙美新寨村几乎被神化。他是龙美新寨村的第一个中师毕业生,他是龙美新寨小学的创办人和坚守者。龙美新寨村,一个不足四百人口的自然村落,二十多年来考取了二十多名中专(中师)生,这与唐老师和他创办的学校的启蒙和基础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他还义务承担起龙美新寨村民的科技文化的义务宣传工作,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龙美新寨村无论是男女老幼都公称唐克周为可敬老师。这不是客套和逢迎,而是发至内心的挚诚的爱戴和崇敬。

唐克周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他用二十八年的时光守望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他用二十八年的汗水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他用二十八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乡村师魂的光辉形象。

农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二 xx市xx镇xx村镇,离xx镇区约20公里,是xx镇有名的贫困村。xx小学,到xx镇要步行40分钟,由于交通不便,办学条件差,学校长期只 有6名公办老师和一些代课老师、援教老师任教。就是在这样一所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xx奉献了自己26年的青春,生活清贫却内心充实。

回顾xx的从教历程,似乎并无壮举,她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默默耕耘。

作 为母亲,xx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作为子女,有父母、公婆要赡养;在家庭和学生之间,她选择了学生。由于教学繁忙,师资缺乏,她带的课在全校一直最多,并 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由于学校离家不足300米,每逢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xx一家就到学校居住,承担着守校的重任,这一守就是二十多年。

待人热忱、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是学校老师对xx的评价,xx所带的六年级数学一直名列xx镇的前茅,xx镇区许多学校都来挖她,xx说:毕竟我是个农村人,还是要关心农村里面的教育,在这个学校我干的时间很长了,要是我调走了,那别人谁愿意来教呢。

xx 村经济困难,村民大多都外出打工了,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情况,每年春节乘家长回家过年的时机,xx就抽出时间,到每位学生家中进行 家访,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她还会找机会奖给学生一些学习用品。xx说:班主任经常开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经常多关心一下,平时有些生活费,学校里面 照顾他一下,有的时候他没有本子,没有学习用具的,我平时基本上都资助他,我们学校反正老师都蛮好的,能帮的尽量帮一下。

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xx总是抽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比如说有的家长年纪比较大的,我们放学以后,比如说练习册啊,高年级的作业,他们回家以后没有人监督,我们一般放学以后留个大概二十分钟,帮助指导一下,做完再回家。

xx 始终认为,爱是培育桃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挚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xx说:我想当一个老师,最先要拥有的是爱心,要关心学生,爱护 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别人把老师这个职业这么看重,我们就要对的住自己的良心,教书本身就是个良心账,尽自己的能力多多关心学生吧。

农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三 我叫XXX,男,19XX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20XX年,我刚刚从毕节学院的校门中走出,来到了织金县官寨乡银杏小学,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我参加工作5年已来,两次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所教的数学成绩优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才不落人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在政治上,我积极认真地参加政治学习,积极收听收看时事新闻,时时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策,坚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我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在业务上,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刻苦钻研,提高能力。俗话说学高为师,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不但应该有一桶水,而且应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业务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只有不断努力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会有创新,有发展。为此在我坚持参加每一轮教师的继续教育,从不应付,实实在在的学习;我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参加计算机初级、中级考试全部合格,教师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做到学习中成长,实践中提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勤于总结,更好的把握教育规律,并做到学以致用,力争使自己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奉献教育。

三、在教学方面、刚走上讲台,我便担任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并担任了班主任,刚开始经验不足,而且学生两极分化相当严重,教学起来很吃力,但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在教学过程中我关心热爱学生,从不放弃一个学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从思想工作入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谈心教育,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自信,用亲切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为了使工作更有实效性,我从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和科目发展的平衡性出发,给每个学生制定了成长目标和方案;确立优势,明确劣势,取长补短,让学生可持续的不断发展,每个学生有成长目标,有成长纪录,有发展档案,真正落实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思想,最终我所担任的毕业班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用心去爱学生,把爱奉献给全班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热爱学生工作,恪尽职守,满腔热血精心育人。比如,用爱心对待各种各类学生。对于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更多的是投入,我用爱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对于优等生,我是是严格要求。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要求他们心胸要宽广,警钟常鸣,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乘胜前进。对中等生是博爱广撒。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都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种学生,我以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内在因素,始终如一的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我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爱心奉献给全班学生。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2

1984年,刚刚高中毕业不久的解老师正赶上教育改革。当时乡里的教师严重匮乏,解老师依然放弃经商的念头,报名参加乡里的民师招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从那时起,解老师就把人生的坐标定格在为乡村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爱生如子,把自己的事业看的无比神圣。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做一个优秀的乡村人民教师。在工作上,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无论学校安排他什么任务,他都愉快地接受。三十多年来没有一次无故迟到或缺课,在业务上,更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为了更好完成自己的使命,解老师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的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都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看。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解老师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收获了丰硕成果。

近些年取得的成果如下:

1985.7——1993.7 连续8年所授的数学,自然学科全乡第一

2011年,论文《也谈后进生的转化方法》发表在《辽宁教育》上

2012年论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表在《课外阅读》杂志上

2011年获得片教研组品社课公开教学评比第一名

两次获得肥西县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师"称号

年度考核三次被评为优秀等次

······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3

受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幼儿园也启动了园本课程开发工程。根据西部农村幼儿园现有的办园水平,结合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和人文体验,既符合幼儿教育的要求,又切合农村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实际,也符合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教师实施,更能调动教师工作的激情。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受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幼儿园也启动了园本课程开发工程。园本课程资源是园本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提与支撑,对于创建幼儿园特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区农村的幼儿园,科学有效地利用凉姜乡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既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又是经济、有效办好农村幼儿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指出:“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同时,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种材料,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根据《纲要》精神,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要求。适应新教材改革,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园本教学理念显得十分必要。

国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幼儿园在“低成本高质量”的办园理念指导下,要因地制宜、勤俭节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一、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构建凉姜农村幼儿园的园本艺术课程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质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鸟兽、鱼虫,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天真好奇,他们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因此,凉姜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山川、河流、、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绿荫如织的葡萄沟、桃花岛资源优势,让农村幼儿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培养他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情感。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孩子们接触自然界时是懵懂的,目的的。所以,老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的自然资源,让幼儿接触自然、领略自然。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仔细挖掘当地自然环境的教育要素,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接受,有益于培养他们高尚情操、提高他们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通过参观、现场讲解、事例穿插、动手操作,达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和家乡美好风光的目的。

二、挖掘农村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资源,渗透地域人文关怀

凉姜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风土人情如,文昌宫等以及世世代代从事生产生活的农业文明。而这些资源大多渗透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之中,这为我乡农村幼儿园开展园本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各具特色的农作物种植、锄草管护、收获打碾;千姿百态的花卉草木发芽、开花、结果;各种各样的家禽走兽的生长、繁衍;世代传承的人文礼仪、睦邻友好、尊老爱幼、扶贫济

困文化都是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良好素材。幼儿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整理当地的人文资源,如开展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种植、收割现场参观活动,让儿童通过参观、参与唤起孩子对劳动的热爱,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的习惯;聘请有声望的民间艺人参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通过现场演示、儿童参与分享,让儿童体验民间歌谣、绘画、手工制作、书法、民间音乐、传统习俗、节日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情绪情感。

三、充分利用历史遗迹,让人文积淀走进园本课程

历史遗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欣赏价值,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凉姜有文昌宫,尽管已经被破坏,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字、图片记载来恢复历史的记忆;通过深入挖掘“凉姜”二字的来源,结合本地的历史传说,延续历史的烟火……这些都是开发西部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幼儿园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整理当地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实际和教育要求,带领儿童就近参观周边的历史遗迹,通过英雄故事的讲解,激发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敬意和对古老文化的崇尚;通过参观有代表性的民居和古老建筑,培养他们崇尚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邀请英模人物的亲属走进校园,为儿童讲解相关的亲身经历和历史传说,通过气氛熏陶,真实事例感染,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达到传承祖国灿烂文明与实施富有特色园本课程的双重目的。

总之,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来构建园本课程不仅符合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教师实施,而且能调动起教师工作的激情,也符合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理念:“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人与自然和社会人文的互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构建适合西部农村地区的园本课程要注重解放幼儿的手、脚、眼睛、鼻子、嘴巴、空间……让幼儿接触自然和历史,感知自然和人文关怀,观察自然和历史遗迹,注重通过对自然生活环境和历史积淀的认知,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热爱祖国灿烂文明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杨丽.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3]连平,闽南民间艺术教育与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4]鲁艳,校本课程:要领必须正确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

[5]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4

作者:张烨瑜 单位:饶平县浮滨启新中学

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并在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对语文实践活动作了具体的安排,要求系统地进行训练,同时,列为中考的考查内容。笔者认为,语文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好途径,它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切实搞好。农村中学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把语文实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取得成效。

一、当前,语文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应试教育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陈旧的教学观念还没得到根本性的更新,教学手段单一,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全面评价学生的教育质量体系尚未完善,唯分数论仍然居于主导地位。2.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场地紧张、器材不配套等方面的制约,教师对开展实践活动缺乏经验,存在畏难情绪,因此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马虎应付,实践活动收效不明显。

二、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搞好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标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要提高认识,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取得成效。1.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开发和利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毋庸置疑,城市中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条件比农村中学优越得多,但农村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古老神奇的风土人情和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是现代城市所匮乏的,大自然犹如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例如,学习《醉翁亭记》一文,农村学生有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便于理解课文。如农村野花到处开放,山上树木繁茂,山泉长流不息等自然景象,正是课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直观写照,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最直接材料。农村学校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例如教学《观潮》一文时,海边学校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海,去领略海潮的魅力。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就清晰易懂了。实践活动能使学生领悟到:文章是生活的写照。2.要因地制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饶平地处粤东沿海,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工农业生产发展,素有“岭南佳胜地,瀛洲古蓬莱”之美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令人神往!名胜文物繁富,民风淳朴,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文化源远流长。这些自然资源都是语文实践活动的生动材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可贵的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和节日习俗。例如,除夕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给压岁钱;春节醒狮拜年;元宵节闹花灯、放烟花;清明节扫墓挂纸;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冬至节吃汤圆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访问、写作。透过这些民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2)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饶平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集寺庙、摩崖石刻于一体的石壁山风景区;有风光迷人的柘林金狮湾海水浴场;有“北湖”———汤溪水库;有新丰温泉浴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饶道韵楼,等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指导学生写游记。(3)组织学生了解革命事迹和文化名人。如:黄冈丁未革命、饶平山区游击战争、张竞生博士,等等。我校的所在地是张竞生博士的故乡,我校是张竞生博士创办的。我们组织学生采访、收集、整理张竞生博士的生平事迹,布置学生写作题为《时代的先知———张竞生博士》的文章,收到良好的效果。(4)布置学生搜集整理饶平民间传说故事。如:《黄冈姑嫂桥的传说》、《张琏称帝》、《柴房会》、《百花公主》等;还指导学生搜集整民谚及俗语,如:“平安当大赚”、“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等等。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写作水平。(5)组织学生撰写介绍农村特产的文章。饶平农村的特产十分丰富,如:高堂菜脯、单丛茶等。我校地处“中国岭头白叶单丛茶生产基地”。学生熟悉茶叶生产和制作过程,茶区的学生一提起“单丛茶”就娓娓道来,让人仿佛闻到茶香。写作起来,有血有肉,耐人寻味。(6)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教师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不同时节的农事,并亲身体验,写出反映农村生活的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实践证明,语文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感性认识,促进思维,提高技能。如,举办故事会,可促使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办演讲会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感情;举办专题辩论会,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现象,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一些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写字比赛,能使学生养成快速规范的书写习惯;小记者采访活动,可以促使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留意现实社会生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学习空间,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这样,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堂,二者相得益彰。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质量也就会相应提高了。总之,生活处处需要语文,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爱家乡、爱人民的感情,并使其丰富语文知识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5

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2002年3月27日下午,DC县城关中学大操场,由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团县委联合举办的“DC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巡回法制讲座”在1300多位学生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城关中学校长握住授课老师的手,感动地说:“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上得非常好!我们希望你能每个学期都来上堂课……”。这为授课老师是谁?他就是DC县司法局CC司法办司法助理员XXX同志。

法制宣传的排头兵事迹材料网的法制活动,还联合中小学校组建了“青少年维权岗”,据统计,99年至今已累计在中小学校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0多场次,开展小法官行动——CC乡法律知识进百家测试活动30期,配合县法院、县教育局进村入户劝导辍学生返校十多次。通过宣传,有效地遏制了不良势头。与此同时,他结合宣传访视,坚持学用结合,通过对个案的调处,以案释法,达到教育一片、收效一片、巩固一片的效果。因授课水平突出,2002年3月,他受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团县委的指派,在全县中小学校作巡回法制讲座,受到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 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用一颗火热的心,暧热一颗颗冰冷的心”是XXX同志的工作信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一次的调解,不仅成了他维权的过程,更是成了他与群众交流感情的过程,他凭着一份赤诚的“真情”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贴心人”。2001年8月份,家住偏远山间的洪家山组的一对夫妻找到司法所求助。由于女方是童养媳,虽然在父母的包办下已经结婚6年,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但她(他)们感到彼此之间只有兄妹之情而无夫妻之爱,于是提出了离婚,但双方父母死活不同意,夫妇俩生活在极端尴尬和痛苦之中。无奈中,他们抱着一丝希望找到了乡司法所。XXX同志多次深入当事人家中做好双亲的思想工作,最终是“春风化雪情化冰”,一个家庭虽然破裂了,两颗冰冷的心却解冻了。 事迹材料网

工作六年多来,他亲自或参与调解民间纠纷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5%以上。由于纠纷调处及时,矛盾得以化解在基层,日前CC乡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四无乡镇”。

党委政府的好助手

CC乡司法所能够立足“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逐渐成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的左膀右臂。几年来,XXX同志共向乡党委、政府提出法律建议20多条,提供法律依据30多次,全部被采纳,此外还撰写本文转载自事迹材料网出《关于如何解决影响我乡社会稳定问题的几点建议》、《浅析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等5篇调研文章供政府参考决策,为促进当地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XXX同志除了主持司法办工作外,还兼乡综治干事、团委书记、组织干事、挂村工作队长等职。工作中,他能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经常是不辞辛苦地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向村民群众宣传好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引导村民群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和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扎实有效的工作,获得了群众、领导、同事的交口称赞,从2000年至今,他每年都被县(乡)“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05年7月份,因工作需要,他换过了一个乡镇,但在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那办公室墙上的20多张奖状却掩埋不住他那丰收的喜悦,那是用数字串起来的一个个美丽故事,故事里有许多感人的细节正在描绘着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6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菊花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 %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7

一、完善站网建设,搭建学习平台

1、加强站点配套建设。为把远教站点建设成为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室、活动室,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启动之前,我们对全县178个远教站点进行了一次集中检查,为所有站点配套了课桌椅、资料柜、宣传栏等硬件设备,开通了宽带或拨号上网,并按要求完成了卫星接收机参数调整和计算机接收软件升级工作。县远教中心还成立专业检修队伍,设置了维修服务电话,确保了各远教站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的正常使用。

2、积极开设网上课堂。我们在中国攸州网专门设立了《先进性教育在攸县》专栏,开辟了专题辅导、时代先锋、先教动态等十多个版块,并指导和帮助县电力局、教育局、工商局等20余个县直单位,在本单位网站上开设了先进性教育专题。通过远教网络,及时迅速地向广大农村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传递先进性教育活动信息和学习资料,组织开展网上讨论交流、征求意见等,为农村党员开展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帮助。据统计,中国攸州网有关先进性教育的网页点击率已达2.7万余人次。

3、精心编制音像教材。针对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县委先教办专门制作了一套《攸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电视宣教片》,每套三个光碟,下发到所有农村远教站点。县远教中心也推出了《党员干部大学校、富村惠民金钥匙》、《舞党建龙头,谱发展新篇》等5部符合农村党员口味的“乡土教材”。同时,根据学习进度,定期向各站点发放文字资料和光盘,共计已下发各类教学光盘3700余张,文字资料4000余份。

4、建立远教培训基地。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的一种延伸,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10个远程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农村党员学习致富实用技术提供了观摩和实践的现场。到目前为止,各乡镇党委或村党支部已组织党员到远教培训基地参观学习达5000人次以上。皇图岭镇皇新村党员陈云华,到培训基地百草奶牛场参观后,当即与奶牛场签下了养殖10头奶牛的意向协议。

二、紧帖农村实际,丰富学习内容

1、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党员意识弱化、党性观念淡化等思想状况,我们利用远教站点,采取上党课、学、读原著及开展交流讨论等方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农村适用法律法规等政治理论知识,增强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本领,为建设“双强”(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型村级班子、“双带”(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型党员队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强化先进典型教育。利用远教网络上开辟的“时代先锋”、“攸州骄子”等专栏,我们集中对全县10名优秀村支书,10名优秀下岗再创业党员、10名远教学用典型以及6名县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进行了宣传报道,并以新市镇新联村创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和县十佳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为素材,专门制作了专题片。通过强化典型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更好地让全县各村党组织和党员生动直观地接受教育、学赶先进,进一步增强践行“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大同桥镇新塘村刘生堂、刘落仔两名外出党员通过攸州网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后,很受感动和鼓舞,主动回乡投资50万元兴建竹筷厂,支持家乡产业发展。

3、突出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村党员群众致富本领,推动“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产业格局的形成,我们在每个站点村均开办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实用技术学习班,精心讲授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促使农村党员带头“学一技、精一技、用一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菜花坪镇潭桥村党员刘祝其曾经尝试过养猪、捕鱼、做小贩,由于技术不精、信息闭塞,没有很好的收益。通过远程教育学棚蔬菜种植技术后,全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年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

三、灵活教学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1、分类编排学习班次。针对农村党员自身素质、实际需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远教学习班次,分门别类地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我们将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编成实用技术培训班,将务工经商党员编成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班,将村组干部和党员骨干编成政策法规学习班,将老年党员编成时政文化班,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农村党员的需求,很受党员欢迎。城关镇富康社区党支部,经常组织收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许多中老年党员都亲切地称富康社区远教站点为“红色影院”。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8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学习兴趣

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养成一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不仅能够获得应有的心灵感悟,产生一定的知识认知,还能够因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产生怎样的感悟和体验?形成怎样的情感态度?获得哪些学习的情趣和技能?这是每位教师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内涵丰富,许多社会常识(人文的、自然的、地理的、历史的)、道德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认知,仅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往往课堂教学有效性掌控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和如意圆满,必须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细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才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展现出来,从而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令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但是,我们往往发现,教师如果只停留在书本所提供的内容和素材,缺少一定质量的资源建设和素材拓展,尤其是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孩子们的认知效果往往不是那么显性和突出的。因而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利用教学素材和资源,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很多的,简单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寻找与教学主题有关的学习素材和学习资源,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和鼓励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有时候,我们面对一些涉及学生生活习惯的品德课题,教师一般是自己组织很多素材拓展到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他们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水平,比如学会《自我保护》《不与陌生人打交道》《遵守交通法规》等知识,平时学生已经拥有很多生活体验和感受,假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

由他们自主积累一些生活经验、生活认识、社会真实事例,或许更具有教学的实用价值。由此也让我联想到,合理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需要,有效用好教材的同时,机动灵活的拓展课本以外的有效资源,引导孩子们有目的地加以寻找、搜集、自主学习,针对一个主题内容,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认知储备,一定有利于课堂学习时更好的感悟、认知、获得新的体验和启示,增强教学的有

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摸索中,我慢慢发现,很多具有人文社会知识价值的教学内容,比如:《春节和圣诞节》《中秋节》……往往依靠书本上的文字、图片内容尽管可以使孩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

是那种特有的节庆文化似乎不是文字图片可以全部涵盖的,教师就必须要有一些鲜活的影像资源,方能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切身体会到东西方人们不同的过年习俗,有时候比起文字的单一解释要更具可看性、感悟性和体验性,往往有效地解释了这些节日蕴含的风土人情,使学生获取应有的认知的同时,经历一种文化特有的熏陶。

例如,教学《圣诞节》时,合理地运用了学生课外搜集给我的迪斯尼动画圣诞歌曲,引入他们已经比较熟悉的西方庆祝场景,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非常想深入了解的情境,再通过课前学生自主搜集来的,有关圣诞传说的图文素材,通过他们的口述介绍,不但把有关圣诞故事、圣诞来历、圣诞习俗事先作了深入了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由于都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的信息交流和展示,学生便格外热情,格外愿意倾听和补充,格外愿意交流与表述。教与学完全可以因为教师的有效研究,合理整合而活跃课

堂交流气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分享,从而提高教学的有

效性。

而《中秋节》的教学,如果教师事先能够组织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嫦娥的传说、中秋习俗、描绘中秋月亮的古诗句等课外活动,相信比起单一课堂传授式教学给予孩子的认知体验更为深刻。

2.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精心编织教学资源和素材,有利于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教品德与生活课或者品德与社会课,不能等同于数学、语文教学,往往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合理有效地选择有用的教育资源和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有时候需要在课本以外添加一些必要的知识补充,学会根据教学需要,精心组织教学资源和素材,使得教学资源能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往往学生搜集的学习素材有时候是零乱的、片段性的、或者类型比较复杂的,可能有图片、有文字、甚至于高年级学生还能找到一些录像资料、网站资源等,当很多好的素材呈现给教师时,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能够像串珍珠一样在取舍之中,将好的教学素材一一引用到富有实效的教学中,那么这样的素材引用才会是有用的、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和帮助认知的。

比如,教学《中秋节》时,老师如果能够将农历历法教会学生认识,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节日与农时节气的关系,而且体现我国一种特有的风俗时令,同时教师能够补充一个带动画与配乐音乐故事《嫦娥奔月》无疑更能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认知,再结合不同的吃的习俗、过中秋节的民俗的图片、影像介绍给学生,他们也就有了中秋节生动的感知。然而,随着人类探月步伐的加速,引入书本没有的有关科技知识,又可以将他们从迷幻色彩的民间节日融入科技进步的现代社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传统节日,不仅可以教给学生无数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好知识,学会探索世界奥秘的热情。

再如,教学《民主选举村干部时》,许多学生帮我搜集到许多反映村干部应该为村民做的事情的图片,我觉得非常直观生动,远

比揣摩《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会组织法》要求村干部做到的事物来得直观、形象而生动,于是我就先采用了让学生猜猜村干部要做些什么事?估计到学生也就只能讲出没几个,于是出示网上寻找到的有关村干部要做的一些重要事务,并以文字形式给学生认识,他们一般也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于是马上呈现一批我精心编排的村干部为村民做事的图片,这些利用漫画认识村干部工作的图片,边看边让学生猜村干部要干些什么,从而引出好村官带领村民走向富裕,造福一方的主题。一下子那课堂认识效果便活跃好多,如此直观的图片跃然眼前,学生不由得加深了村干部工作的细致理解,真正达到了有效提高学生认识效果的作用。

再比如《一滴水》的教学,来自于学生平时的浪费水的画面,往往就能深深触动学生惊讶的神经,启迪他们从很多习以为常的不良习惯中领悟到珍惜水资源的价值。介绍平时各自家庭里节约用水的直观录像,又能给予学生最好的启发,引导他们自觉建立一种爱惜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师如果能够适时组织学生拍些富有动感的录像,渗透到教学中,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会对学生最大的启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个实在的有心人,细心挖掘教学素材,编制些生活事例,这往往有利于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架构有用的生活观念,形成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3.教师要学会充分挖掘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拓展学生认知途径的同时,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素材用好了,就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有些社会课涉及的内容不是很容易教会学生的,比如地理性强的内容、历史性突出的知识等,要生动直观地引领学生认知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每个知识要点,然后精心组织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

效性。

比如,在教学《民主选举村干部》一课时,如何在课堂上教导城里的孩子认识我国农村这一最基层的组织建设,实在是伤脑筋的事情,民主选举的形式大家都见得不多,村民选举干部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去过农村的孩子又何从体会呢?好像有些说书的味道。课堂上总不能按照书本的介绍,平铺直叙地给学生空口说白话吧,于是,我就想到能不能去网络找找新农村建设的资料,这一找不知道,居然网上有很多介绍新农村建设的资料影片,既有城里孩子陌生的农村面貌集锦,也有村民选举的活动资料,还有村民选举采访的资料,还有好村官坏村官的影像资料,一下子思路被激活了,本来无从说起的那些让学生感受农村村干部选举的素材,活生生地来到面前,经过筛选,我将录像《好村官李元龙》和《华西村》下载到教学课件中,用生动的视频资料向他们介绍了村干部李元龙是如何不顾病痛带领村民奔小康的事迹,很生动地就让学生感悟到好村官为村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几乎不用教师太多的饶舌,他们便被深深打动,感悟到好村官对村民的重要意义,有了内心中好村官的生动写照,再对比网络中找到的一些坏村官图片的辨析,他们就很容易接受一个共识:那就是通过村民民主选举的村干部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才会一心一意带领大家走上和谐、文明、进步的小康之路。

很明显,在这里书本没有提供好村官的影像资料,也没有感动人的村干部事迹,可是借助网络中的资料、素材,通过为我所用,却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灵活地解决一些认知上的难点,正是通过观看村民选举的生活实例视频,学生通过村民们的口,一下子就比较深刻地认识到民主选举的好处和重要意义,也就认识到村干部民主选举的意义是选出大家信赖的人带领村民共同走文明富裕的小康之路的。由此可见,教师学会合理搜集网络素材,也是能够促进教学有效性的良好途径。

通俗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就是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9

摘 要:历史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我除了利用历史教材这一主要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作补充之外,我还注意利用了本地的红花套遗址、城背溪遗址、荆门山名胜等乡土资源,调查并收集了农村中散落的古钱币、旧时代的票证、师生外出旅游的纪念品等多种资源,用来丰富我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程;课堂高效;旅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69-01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由此看来,合理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既可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必须。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常开发和利用较多的历史课程资源有两大类:一是教材,二是多媒体。现就我的教学谈谈我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体会。

一、用好教材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不能上网、不能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不能进博物馆参观,即使当地有乡土资源,因为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原因也不能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上好历史课,那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好我们最基础、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教材。我在上课时,总是要求学生像读语文书一样,把每课教材通读一遍。而且,学生阅读教材还要包括导入框、小字部分、自由阅读材料等也不能遗漏。我在教学中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孩子的课外资料本来就少,历史故事类的课外读物就趋近于没有。这样历史教材就成了学生获取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依据,读历史教材就成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平台,所以我们要用足、用好教材。在当前我们正在推行“学案教学法”,倡导“学生能学会的不教”、“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等新课改理念的时机,那读历史教材也更能体现这些要求。

二、多媒体补充

现在,不少农村学校完成了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每个班级配备了“班班通”设备。无疑,这为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特别是历史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虽然农村学生上网少,但历史老师可收集、利用网络资源,能实现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在备课时,尽可能从网上搜集与教材内容最贴合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合理有序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在教学中我也有过选择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没能创设出相应的历史情境,对学生形成一种震撼效果的现象。比如去年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时,我精心剪辑了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的视频用来导入,想给学生以震撼的效果。没想到 “滚滚长江东逝水……”播放时,很多学生觉得没看头、不好听,在座位上开始窃窃私语了,“逼真的历史环境,深厚的历史氛围”就这样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历史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我除了利用历史教材这一主要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作补充之外,我还注意利用了本地的红花套遗址、城背溪遗址、荆门山名胜等乡土资源,调查并收集了农村中散落的古钱币、旧时代的票证、师生外出旅游的纪念品等多种资源,用来丰富我的历史课堂。今后,我还将更多地参与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尽可能去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10

农村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演讲材料【党员事迹】

【中国演讲网:稿件写作权威机构】

精彩导读:历经八年的滚动式发展,于逐步实现了“由地下转地上,由黑色转白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良性循环发展的新模式。现已发展成为集化工、发电、pvc树脂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省级民营企业集团。

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村民们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创金不见金;今日阔步搞转型发展,扬眉吐气谱新篇。走近这郊区北部乡村里的都市,便是远近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霍家沟村。徜徉在这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化村庄里,惊叹霍家沟村变化之大、之快的同时,都会被一个人的胆略所折服,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霍家沟村党总支书记、霍家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松勤。在他带领霍家沟人创业、扩张、跨越的艰辛与成功之间,在昨天与今天的辉煌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霍松勤锲而不舍地追求卓越的企业家风采和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一、瞄准创业突破点 二、勇立潮头敢为先

在外人眼里,霍家沟村富了。但是,霍松勤明白地下资源的有限。他告诫大家说:“我们不能坐吃山空,小富即安,裹足不前,应该及早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说了算,定了干。于是他带领支、村两委人员奔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经过市场调查分析,聘请专家研究论证,紧密结合本村实情,大打项目战、规模战。历经八年的滚动式发展,于逐步实现了“由地下转地上,由黑色转白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良性循环发展的新模式。现已发展成为集化工、发电、pvc树中国演讲网: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脂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省级民营企业集团。目前企业每年上缴国家税金近80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人均纳税达9万元。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工业科技化、生活园林化、居住别墅化,一跃成为长治市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样板村。霍家沟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霍松勤个人也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和日益壮大的同时,霍松勤同志超前谋划,又带领班子成员大胆探索,成功地对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并将67%的股份分给了村民,户均得到了百万资产,村民就业率达到100%,农民变股民,为全面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百姓利益记心间

当霍家沟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时,出现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些村民业余时间不务正业等不良风气。霍松勤高度重视,决心刹住这股歪风邪气,随即组织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霍家沟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实行“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制度,在村民中认真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同时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及《红白理事会制度》,建立了《村民诚信档案》,在全区率先实现了遗体火化和集体陵园安葬制度。制定出台了《和睦家庭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并充分发挥这些群众性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稳定,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村风,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霍松勤同志身为村党总支书记、并兼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心里始终装着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他富而思进,不断进取,不忘回报国家和社会。霍松勤同志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作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获得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表彰,并受到了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霍松勤可谓是盛名远扬,但他视诚信为生命,视奉献为己任。他正直忠厚、低调谦逊的人品有口皆碑;他心忧民众、居安思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正有力地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站长推荐: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先进党员事迹材料 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教师党员先进事迹 党员先进事迹范文 老党员先进事迹 党员先进事迹报告 社区党员先进事迹 党员先进事迹演讲稿 党员示范岗先进事迹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11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创新 ;培养兴趣;提高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71-01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美术教师应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很一般。这就要针对乡村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创新美术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大力创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美术教师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创新教材内容,要经常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描绘场景、野外写生、泥塑、麦秆编织等有特色的美术实践活动。

二、全面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

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引领学生用心去感受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解读美。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自然景观等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在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

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乡俗之趣,陶冶个性。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如具有农家特色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等。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是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

最后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家乡之变,激发乡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引领学生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热爱家乡之情怀,启发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优美画卷。

三、认真探究新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多设计以活动为载体,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模式,淡化说教痕迹,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和感受。如:教师经常带学生去田野、山间、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学生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比如:农村的学生到处都可以见到野花,各种各样的野花是贴画教材的好材料,学生随处可采,既经济又实惠。美术课前引导学生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野花,放在书里压平,阴干备用。美术课上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工具,然后指导学生在画纸上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野花修剪并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与此雷同的布贴画,黄豆、扁豆、白豆等植物种子,还有树皮、树根、石子、瓷砖、易拉罐、旧报纸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在学生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有用的东西。

四、积极开展作品展览,拓展学生视野

在每一个阶段后,定期举办各种美术作品展,其中汇集一些老师力所能及能够收集到的各种美术绘画比赛及相应的各种美术活动资料,通过这种展览以激发同学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参与热情也就更加高涨。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能力都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同时,还能培养并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学生想象力和创作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视野得到拓展,审美、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提升。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12

一、抓住地方特色文化,开展“爱家乡”的教育活动

我园地处吴歌之乡,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有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永庆寺,有千年古树红豆树,还有恬庄千年古街等名胜古迹。为了能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河阳文化,让幼儿得到河阳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传唱河阳山歌

河阳山歌是流传于吴方言区域的民歌,自成体系。组织孩子参与“河阳山歌传唱比赛”、编排河阳山歌节目和舞蹈,培养孩子对山歌的兴趣爱好,从而进一步推进这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探访河阳名人

有关河阳文化的民间故事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欣赏、故事小品演绎等形式帮助孩子了解名人故事。

3.游览河阳名胜

在“春游”和“秋游”之际,组织孩子游览本地的名胜古迹,通过这些存在、直观的名胜,使孩子了解家乡文化的深厚,促使他们去探究家乡文化。

4.了解河阳物产

带领孩子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了解、品尝当地物产,如:清水大米、凤凰水蜜桃、高庄豆腐干等,油然而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关注社会文明现象,建构“和谐美”的园本课程

对幼儿进行环保启蒙教育,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成为具有牢固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尽量体现“浅”和“近”的基本原则,从幼儿接触的家庭环境、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环境讲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和保护环境。如:当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时,首先教师给幼儿上一节有关“纸”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这种随机教育抓住了幼儿身边的“不文明”现象,通过和幼儿讨论,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习惯。又如:针对校园里有小朋友乱摘花草树叶的现象,我们鼓励幼儿参与到“绿色环境”的创设活动中来。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材料布置教室,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语,如:“花儿好看我不摘”“嘘!轻点儿”“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内容的字画,挂在教室及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时刻提醒幼儿。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环保意识在幼儿心中萌发,从小培养幼儿为创造“和谐美”的社会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三、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开展“手拉手”的亲子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因此,我们加强了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让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

“亲子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该如何做到去“有效”地“利用”呢?我的做法是让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来。如: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幼儿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也是幼儿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我们可以打破教师主导各项活动的常规思维方式,邀请家长进来参与。根据园本特色,教师邀请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彩绘体恤”活动、“亲子才艺秀”“环保小卫士模特秀”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赢得了家长的掌声,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又如:请当交通警察的爸爸教幼儿学做交通小指挥;请当消防员的爸爸给幼儿进行消防安全讲座等等。这些资源的利用使幼儿的活动形式、内容更加开拓,给主题活动的开展注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四、探求乡土材料资源,拓展“玩中乐”的自主游戏

陶行知提出的“建设适合农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的创造教育思想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农村中得天独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都是开展农村幼儿教育最好的活教材。其中,大自然的天、地、物和季节所发生的现象,作为体育活动场,可以把田埂、麦场作为幼儿锻炼的地方;稻草、竹子等,制成草盘、草绳、竹梯等各种体育玩具;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芦苇编席子、簸箕等,用高粱秆、麦秆扎扫帚,用狗尾草编草帽等各种动物头饰;用树叶、花、各种植物种子、羽毛、花生壳、木屑等进行制作、染色、拼贴;甚至,还可以借助某些材料开展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活跃身心。

其实,对农村的幼儿来说,山上的植被、田野的农作物、小河边的鹅卵石、树上的枝条、果壳果核、农具废料等,无不是幼儿喜欢的玩具,关键是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地去挖掘、收集和利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在玩中会得到很多的乐趣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