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

时间:2024-04-01 10:58:45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战略管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关于“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新时期必须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明、文化和党的建设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资金13799亿元,5年累计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三农”资金的投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农村资金、物质大量流入,如何管理、使用这些资金和物质,是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

清流县是福建省农业示范县、全国的商品粮基地、重点林业县和农村村级电气化县,2012年清流县地区生产总值为61.13亿元,其中农林牧副渔占20.43亿元,占GDP比重为33.42%,农业仍是主要产业,近年来清流县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实施了农业建设“五个五”工程等,清流县农村财务管理成为清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受财务人员素质、传统意识等因素影响,农村财务管理出现了财务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规、违纪行为,不能有效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产生了阻碍因素。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提高风险控制和健全监督机制是清流县农村财务管理的迫切任务。

一、农村财务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农村财务管理主要是建立在委托理论和财务公共关系理论基础上的。委托理论的核心是寻找不相关的第三方规避财务风险,这种理论是企业运营常见的财务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大多数将委托制度引入到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而公共关系理论认为财务的本质就是自己运动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农村财务管理中财务公共关系主体是村级会计、财务管理者,运用“三资”为客体(村民)提供服务。财务公共关系理论引入到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有助于明确主客体,财务管理过程公开透明,防止农村财务腐败。

(二)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三大主要部分,分别是村账乡镇制度建设、财务审计和监督、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1)村账乡镇是指按照村级资金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在乡镇建立财务管理中心,村级按时向乡镇报账。农村财务管理必须加强村账乡镇制度建设,健全资金计划审批制度和报销制度。(2)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和监督制度建设,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规,预防腐败。(3)加强财务公开,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在集体资金使用和理财方面采用民主方式,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性。

(二)农村财务战略管理的内涵

财务战略管理一般而言是指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进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的流转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2]。而本研究将财务战略管理概念引入到农村财务管理中,在国家及政府政策指导下,促进农村资金合理配置。农村财务战略管理是以合理使用农村集体资金,保障村民权益为目标,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规划,与现行的农村发展战略、政策农村实际情况相一致。

二、清流县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清流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8%,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成为全县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清流县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各自然村均实行“村账乡镇”制度,不断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加强农村财务公开透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清流县农村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管好、用好农村资金,构建农村财务战略管理体系越来越显得重要。清流县目前农村财务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仍存在不规范

清流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在村民代表制度、支出审核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等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农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财务人员监督作用不明显,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局面。

(二)开支随意性情况存在,资金使用与农村发展战略不契合

目前,清流县部分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开支随意性,法律意识和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差,导致补贴、奖金发放随意,公款旅游、吃喝现象常有发生,且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普遍缺乏战略性,没有制定相关的年度资金使用计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发展战略不相符合,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在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发展经济时资金变得严重匮乏。

(三)农村财务管理民主监督落实不到位,资金收支往往不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只有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内部监督和上级监督,才能保障资金合理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部分村镇的财务公开趋于形式化,民主监督变得有名无实,造成资金的随意使用。

清流县农村财务管理主要存在制度不健全、开支随意性、民主监督不能有效落实,另外还存在着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只有改革创新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建立清流县农村发展战略与农村财务管理战略良性互动。

三、清流县农村财务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

农村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主要分为目标层、结构层和操作层三个层面,农村财务战略管理体系构建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有效合理使用农村集体资金,建立起符合国情、县情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全方位、结构化的系统。构建目标层主要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结构层是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方向;操作层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是目标层、结构层的具体化。三者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促进农村资金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如下图1所示)。

(一)目标层

农村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层主要是制定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目标,并且跟农村的村情和发展战略规划有效结合,保障农村资金用到实处,保障村民切身利益,有效遏制腐败。首先制定一个计划期的农村财务管理的总体收支目标,并根据时间划分阶段目标,在每个阶段自查目标是否实现,具体目标就是将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指标化和具体化,如接待费用目标、投资目标、投资产出目标等,目标层应一一体现。

(二)结构层

结构层是农村战略管理的核心层面,主要是农村财务管理战略的分析、选择、执行、控制和评价几个方面。

1.战略分析:制定好农村财务管理战略必须进行正确的战略分析,采用SWOT等分析方法,分析目标的可操作性,分析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政策环境、经济环境。

2.战略选择:财务管理战略有很多种,有扩张型、稳健型和防御收缩型,在战略选择方面结合战略分析结果,与农村财务能力现状、经济发展基础和省市制定的农村发展战略相结合,尤其是在投资策略方面要根据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选择扩张还是稳健策略。

3.战略实施:农村财务管理战略实施主要包括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和合理分配村民利益,战略的具体实施就是健全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对实施期可预见的操作问题一一进行政策制度制定,做到农村财务管理有制度可依,有政策可指导。

4.战略控制与战略评价: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并且在战略实施中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项目资金等进行合理战略控制,确保农村财务管理战略顺利实施。在战略实施后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战略的实施效果评价,是否与农村发展战略相一致。

(三)操作层

农村财务管理战略操作层是战略的具体实施层面,直接反应战略是否合理有效,通过分析清流县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战略操作层首先应树立各有关部门农村财务战略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其次加强战略的执行力和健全相关平台,最后建全相关的机制和政策体系。

1.树立农村财务战略管理理念:农村财务战略管理是一个新生的研究领域,以往财务战略管理仅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而农村财务管理引入战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必须为村民、村委会、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树立农村财务战略管理的意识和理念,树立战略管理意识、风险控制意识、预防腐败意识,这是农村财务战略管理的首要前提,只有全民参与农村财务战略管理,才能确保农村财务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

2.加强农村财务战略管理执行力建设:清流县应该加强农村财务战略管理的执行力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培训,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战略与现阶段的其他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协调、配合,加强财政部门、农业服务中心、镇政府和村委会等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协调统一,构建财务管理战略的监督管理体系,及时发现战略目标和战略实施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及时修正和调整,确保农村财务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

3.健全配套机制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财务战略管理的修正机制,快速有效解决因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财务战略执行缺位。健全财务战略管理的评价机制,制定适合清流县农村发展实际和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一批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加强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浅议村级财务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10.05.

[2]崔国平.对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7,(08).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建议;广西合浦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44-01

根据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自治区监察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的通知》(桂农业发〔2011〕37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合浦县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县纪委、县农业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相关部门正职领导组成的合浦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负责具体工作,抽调工作人员8人,分4个小组赴全县15个乡镇273个村(居)委会开展自查和指导工作。现将合浦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阐述如下。

1 合浦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1.1 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情况

合浦县有15个乡镇273个村(居)委会,村小组5 381个,有明晰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1万元,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5 691.42万元,其中:货币资金40.71万元,固定资产4 930.66万元,农业资本574.10万元;资源总面积156.67 hm2,其中农用地面积130 hm2,建设用地26.67 hm2。

1.2 各项制度健全情况

全县273个村(居)委建立了财务收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等,所有制度都公开上墙。设立集体资产台账的村(居)201个,占73.6%,设立资源登记簿的村(居)委195个,占71.4%,

1.3 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

各涉农部门按政策规定狠抓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做好申报、审核、公示及发放工作。2012年通过一卡通全县发放强农惠农资金14 527.15万元,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8 606万元,粮食直补111.85万元,购置农机补贴63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4 801万元,早造粮食良种补贴371.3万元(其中玉米良种补贴135.68万元,早稻良种补贴235.62万元)。从自查和抽查情况看,全县无截留、抵扣和挪用补贴资金的现象发生。

1.4 农村集体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

2011年是村委换届年,在换届选出“两委”班子的同时,全县各村(居)委召开村(居)民代表选举产生了村(居)民民主理财小组273个,其中社区民主理财小组28个,村委民主理财小组245个,占全县村(居)委的100%,正常开展工作的165个,占60.4%,按季度规范公开财务的村(居)委268个,占98.2%,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273个村(居)委,占100%,开展财会人员培训21期,培训财会人员457人次,全县所有村(居)委会财务人员均接受培训1次以上。村(居)委大宗开支都通过集体讨论,并做好会议记录。

1.5 “三资”管理方式创新情况

一是在合浦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创建党务、村(居)务公开信息平台;二是制定了《合浦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联合县财政局组织全县村委(社区)报账员、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及财政所有关财会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培训,培训人次达370多人次。在全县铺开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各乡镇都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机构,力争在2012年底全县全部完成村级会计委托。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创新力度不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全县所有乡镇都没有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②全县所有村(居)委没有完成产权制度改革。③没有开展村级清产核资。二是村(居)委会财会人员持证上岗不足。据统计,全县273个村(居)委财务人员中,只有25个人持证上岗,其余财会人员没有会计证和上岗证。三是部分村(居)委会计和出纳账没有分科目入账,都是流水账,也没有建立财会报表制度。四是村(居)委票据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据查,在所有入账票据中,白条入账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都不符合财会管理规范化管理。五是民主理财监督力度不强。各村(居)民主理财小组虽已建立,但39.6%的民主理财小组,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3 原因分析

3.1 农经机构有待强化

农经工作政策性强、面广、任务重,但县经管站是一个只有7个编制的参公事业股级站,协调能力不强,而乡镇没有经管站,只有1个经管员,个别乡镇甚至连经管站编制都没有。农经部门承担农村“三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业产业经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等职能,编制人员及经费不足,会造成“三资”管理工作压力较大。

3.2 业务工作经费不足,待遇不高

县级经管经费不足,乡经管部门没有业务工作经费,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村级会计培训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了农村“三资”管理的质量。村干部待遇虽然得到提高,但还是相对不够,村级“三资”管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

4 建议

4.1 健全建立农经机构,确保业务工作经费

建议县级提格经营管理办公室,编制增至10~12人,乡镇成立编制为2~3人的经营管理办公室,为县农业局的派出机构,作为参公事业单位管理。县、乡两级经管业务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经费,便于工作的正常开展[1-2]。

4.2 理顺村级票据管理,加大监管和指导及培训力度

由区财政厅、农业厅或减负办共同印制村级票据,杜绝白条入账。进一步加大业务指导培训和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

4.3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规范运行

各级都要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职责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市、县和乡镇都要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机构,进一步明晰各个成员单位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农业、财政等业务部门应加强对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考核[3-4]。

5 参考文献

[1] 陈玉锦,雷容华.霞浦县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391,393.

[2] 黄东明.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J].湖南农业科学,2012(8):60-62.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3

1.从组织层面看,上级对村级财务管理监管缺失

一些乡镇的村级财务管理至今未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一些乡镇虽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但考核与奖惩不完全合理匹配,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形同虚设。缺乏培养财会人员的机制。基层财务状况复杂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目前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人员经常被抽调,忽视自身财会业务的进修,导致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不稳定。

2.从群众层面看,村干部思想认识误区

有些村干部不深入了解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严格按照民主理财办法,往往在财务开支上管理松懈,没有全面接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监督,切实做到民主理财、阳光操作。有的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知识的欠缺不会监督、不愿监督或甚至不敢监督;还有的村级理财小组成员素质低,对村级财务管理无法真正参与,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3.从管理层面看,三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有的村级自治组织制定的管理制度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过程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制定的制度依法可行,但具体操作不按制度执行,尤其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项目预算评估等未能按照制度实施。此外,有效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未能规范组建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三资管理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无法有序推进。

二、农村三资管理不到位的解决对策

1.加强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开展一系列培训和会议,确保镇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三资管理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作用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把三资管理工作当作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对村干部、村报账员财务工作的考核办法,对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绩、村报账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对业务精通、工作扎实、作风正派的农村财会人员要予以表彰和奖励,积极宣传典型、弘扬先进。

2.健全制度,实施民主理财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包含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民主财务公开制度、资产台账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还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清查制度。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凡村级重要建设、重大资金的支付,都要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来决定,防止暗箱操作。建立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凡村级各业承包经营、资产租赁、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群众较为关注或金额较大的项目,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投标。

第二,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那些争议较大的固定资产经村集体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后,给予处理;对那些漏登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程序评估定价重新补登入账,使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并建立资产台账管理。

第三,确保村务公开内容的真实,完善村务公开程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公开内容真实完整、公开程序公正规范、公开方式及时长效的财务公开制度。公开内容上,做到村级所有收支、资产负债、债权债务逐项逐笔明细公开,财务计划、承包合同、分配方案等逐项公开。公开形式上,设置便于群众观看、设施牢固的固定公开栏。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渐渐走入农民群众的生活。这就要求通过网页信息动态,加大信息的透明度,让农民群众能够实现实时监督职能,防止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公开时间上,做到按季公开,收支金额大、往来频繁的村实行按月公开,涉及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粮食直补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随时公开。

3.强化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的履职能力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财会人员的管理。镇(街)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会计要按照规定配全并专职专用;村集体报账员实行聘任制,其聘任和解聘需经村民(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有关部门业务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村主职干部配偶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报账员。

另一方面,要规范管理村集体票据。村集体各项开支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各市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严禁转让、出借、赠送、代开、代用、盗用等行为。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农村“三资”监管规范化建设

一 、农村“三资”监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 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的认为现在财务制度全、群众监督紧,村干部无机可乘;二是认为村民自治,不宜多管。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乡镇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2、监管力量薄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经管站(会计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乡镇经管站人员经常被抽空,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顾此失彼”。同时一些乡镇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人员、办公设施、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工作严重滞后。

3、人事编制不足。乡镇经管站人员缺编,村会计存在困难,出现了财务人员“配置低”(不懂记账)。有的乡镇、村会计各自为阵,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记帐方法简单,科目与内容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较为普遍。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监管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大大减少。

二、农村“三资”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监管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如: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2、精细管理“三资”增新质效。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乡镇对各行政村村支部书记、主任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三资”监管工作培训,力求培训出一批财务清理、招投标业务骨干和联村干部指导员、村级清理业务员。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把“三资”监管纳入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三资”监管服务机制上抓完善,建立一套“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管理模式。对违反制度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对管理民主、严格执行制度的要给予奖励。

3、加大公开,透明高效。严格按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程序、形式、内容、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重大决策事项、资产资源状况及收益、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收支状况,接受群众监督。

4、建立“三资”产权台账,明晰动态管理档案,是保证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的首要前提。为此,市乡镇要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每年底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理核资,对因资产出售、征地拆迁、中心村规划建设,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村集体组识“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每年必须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季度公开。

总之,应严格实行在纪检监督下的村级集体“三资”监管委托工作制度。通过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不断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健全农村会计监督体系。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农村村级财务进行集中核算,扼制乱开支,盲目对外投资等现象,有效地解决农村“三资”管理面临的困境。 它在加强村级经济管理同时也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层干部遵纪守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资”运营监管,较大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姜青林.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0(5):118-119.

[2] 万一,胡文华.浅议村级财务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10(5):35-36.

[3] 王臣.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5):61.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5

【摘 要】 农村财务规范化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促进财务规范化。文章从财务公开、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等角度对该制度下如何促进财务规范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进行应用分析。

【关键词】 农村财务; 规范化; 村级会计委托

一、前言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管理规范化可以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全国出现了村账双代管、村账乡管、村账站审、会计委派制、村级会计委托制等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学者对各种模式进行了充分研讨,张楚堂等(2006)认为,村级会计委托制是目前治理我国农村财务混乱的有效模式。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指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委托乡(镇)经管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乡(镇)、村两级的双重监督。该制度下,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实行多级监督,建立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这种模式目前在浙江、山东大多数地区实行,截至2009年2月,山东省79.6%的乡镇已实行村账委托制度,其中,青岛、淄博、东营、泰安、莱芜、德州地区100%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效果显著。

二、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规范化研究

农村财务规范化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保证财务公开,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管理,规范财会队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从机制上保证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实行财务公开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政治安全的有力保证,是村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基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后,需要对各村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严格的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程序严格,制度规范,公开透明,便于监督,排除了村干部的干预,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将村级的理财权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适当分离,使会计人员更好地依法行使会计职能,从机制上创造了敢于监督、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真实,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有力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为实行电算化创造了条件,有效地规范了会计行为

该制度下区域集中,管理集中,应用集中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电算化可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摆脱了会计对村干部的依附,使账目更清晰、更客观,为农村数据和业务规范化提供了一个解决良机,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可以利用电算化进行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堵塞各种漏洞,遏制乱收滥支;可以利用电算化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动态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可以标准会计科目代码、资产编码,为实现业务标准化打下基础;电算化下可以实时查询,有利于上级部门实时监控、远程查询、及时决策;有利于完善财务公开内容与形式,可以进行触摸屏查询,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电算化有利于实行网上审计,提高了审计质量与效率……总之,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达到有效监管、支持农村决策的目的。

(三)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财务人员队伍稳定,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传统村账自管模式下,选拔财会人员任人唯亲,全凭个人意志,致使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调到会计岗位上来,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村级会计委托制下公开选拔农村会计,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免职等必须履行公开选拔、考核、审报手续,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健全监管和考评机制,从机制上使会计人员认真负责,敢于监督,不因村委会换届和村干部变动而变动,形成一支稳定、精干的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四)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完善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管理,提高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委托制下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决算制度等;有利于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有利于严格按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使用资金;有利于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好专账管理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要求,严格支出管理。

(五)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强化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促进财务规范化

该制度下可以实行多层监督。一是群众监督,每村建立3-7人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级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乡镇会计监督,会计对村里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审核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等;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落实专人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和专项审计,对村干部实行任期和离任责任审计。通过多层监督,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与财务审计制度,有效促进财务规范化。

三、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财务规范化案例研究

山东省章丘市从2002年开始就成立记账中心,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历时七年,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908个行政村的账由83名记账中心的会计承担,全面实现了农村财务的电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其基本做法为:

(一)建立“农村会计记账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垂直管理,实现会计专业化,高标准搭建农村会计集中记账平台

他们本着“规范、安全、方便”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利于群众办事、交通便捷的乡镇驻地建起了硬件设施完备的记账服务中心,全市记账中心建筑面积达3 000m2,市里统一配备了微机和专用财务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为加大监管力度,市财政、农业部门分别建立了村级财务监控中心,利用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与各乡镇记账中心实行微机联网,实现了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村级财务透明度。

(二)择优录用,选好会计人员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经全市统一考试和考核,选拔出83名会计,并设人才预备库,由市政府与其签订招聘合同,定期培训,由市、乡两级共同组织考核。高素质、专业化会计队伍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由于村干部直接任免会计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监督职能弱化的弊端,为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清产核资,移交账款

各村清产核资后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征得群众同意后办理交接手续,记账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账簿,承担起会计业务的核算任务。

(四)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

所有集体现金收入一律进记账服务中心村级账户,所有现金支出一律从记账服务中心村的账户划出,禁止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存在,避免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五)规范村干部权限,强化村级事务管理

支持和强化村级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村级土地发包、水利工程等村级事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民主监督落实机制,使办理的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抓好三层监督,实现监督多元化。一是群众监督。坚持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村民理财小组介绍信,随时到记账中心查询。二是业务监督。乡镇记账中心和会计定期对财务进行业务审核,实行谁审理谁负责的制度。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组织专人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由于加大了审计力度,一些不合理开支被取消,全市每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达8 000多万元。

(六)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为推动村级会计委托,章丘市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实施四个统一,实现运作规范化。一是统一制定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人员职责》、《报账员职责》、《记账中心考核办法》等规定,用以指导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二是统一规定各村的报账员必须在每月的25日前,将集体资金收入全部缴入记账中心本村的现金专户,记账中心会计每月对各村的集体收入资金进行汇总并制作会计报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据,在由当事人、村主要领导签字并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每月10日前由各村报账员到记账中心集中记账。三是统一全市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规定每月的15日各村收支情况要在记账中心和本村的公开栏同时公开,公开内容至少保留15天。四是各记账中心统一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采用专门的铁柜,一村一柜,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资料。

章丘市实行农村财务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农村财务不清造成的种种矛盾,理顺了干群关系,堵塞了财务漏洞,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156元,同比分别增长16.1%、25.7%和7.9%,全市农村出现了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我国农村发展正处在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财务规范化任重道远,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村级会计委托制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农村财务工作从制度建设、人员建设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对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54-55.

[2] 李瑞芬.新时期农村财务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66-69.

[3] 苗宏.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7(3):87-88.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6

1.1农村会计制和会计工作电算化全面实施

推行农村会计制,实现农村会计工作算化,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大安市18个乡镇全部实行了会计制和会计电算化管理。

1.2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深入开展,财务公开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大安市223个村都已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各民主理财小组大都按时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认真维护了农民和村集体的合法权益。

1.3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加强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力度和监督检查

农村审计是加强农经管理的重要手段,全市农村审计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审计,配备农村专职审计人员102人,已全部持证上岗,市农村审计站共建立标准审计档案 24卷,2009年全市市乡两级审计站,在全市农村已审计单位453个,审计资金总额8444万元,查出违纪资金金额164万元,经济处罚人数168人,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1.8万元。通过强化农经审计监督职能,全市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1.4严格执行“六步工作法”,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化建设进程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实事,大安市18个乡镇223个村已广泛开展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全程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六步工作法”,在农村凡涉及农村群众利益的事情,都必须严格执行“六步工作法”。目前全市18个乡(镇)的223个行政村在财务管理方面群众满意率为95%,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的不良现象。

1.5 认真开展全市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建设,适应农村经济改革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以及为了强化农村会计基础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安市农经局于2009年8月30日~9月12 日对全市18个乡镇223个村的农经财会管理人员,分两期举办了培训班,共计402人。着重培训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业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条例》、惠农政策及六步工作法等。通过学习,学员不仅提高了业务水平,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实战能力。

2.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通过对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建设,基本上改变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但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2.1会计的监督职能严重被削弱,会计成了单一“记账员”

按照会计制度要求,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监督职能,但当前许多农村会计人员形同虚设。有的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财务制度执行不严,直接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的稳定。

2.2村级收入管理混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村级财务实行乡代管后,会计核算、财务档案等会计资料全部移交会计中心核算和管理。但由于村级经济的特殊性,有些村集体房租、企业发包、机动地、林地发包、国家有关单位和部门捐赠、土地征用补偿、集体财产变卖等收入,不开正式收据或者暂时不开收据的情况普遍存在,白条抵库和库存现金超限额现象时有发生,收入管理存在的漏洞,造成了大量的集体资产流失,这就为有些村干部违法违纪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市集体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上的村只有19个,占总数的8.5%,而无经营收益的村为152个占总数的68%。

2.3村级财会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偏低

按照会计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素质高、相对稳定。但由于村会计实行村民选举产生,在选举中,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将发生更换。而同时,村级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能满足新形式下农村财务工作需要。

2.4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落实不到位

现在农村都设有理财小组,而当初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收支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控制不合理开支。通过调查发现民主理财制度尚未完全贯彻落实达到预期目的,表现在个别民主理财小组有名无实,仍然由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也有个别村即使实行民主理财,但由于理财小组业务素质低、觉悟程度不高,往往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2.5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农村财务公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形式不标准,公开时间长短不等,透明度不够高、公开不及时等问题。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直接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面对当前存在的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进管理方法,让农村财务管理走上正规化,法制化、标准化道路,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3.1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财务管理现状,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要在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以及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集体资产台帐管理、票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报账员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管理,村组干部离任审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多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3.2努力让农村六步工作法真正落实到位,改进管理方法

村账乡管,在规范监督村级财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切实解决问题,大安市按照白城市推行的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服务制度”,创新体制,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使农村六步工作法真正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一个载体,即在原农经站的基础上,设立了村级“三资”服务中心;明晰产权,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在各村将“三资”移交服务中心前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全市223个村建立了“五种台账”即:资金台账、资产台账、资源台账、经济合同台账、村集体承包耕地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从而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严格实施程序,在服务过程中,严格按程序办事,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实行“三资集体决策制”对重大事项必须实行六步工作法,即:对于重大事项,必须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杜绝少数干部说了算;实行“三资预算制”对于支出要提前有计划,经审核把关,上报“三资”服务中心,改过去先花钱后记账为先预算,后花,再记账;实行“联签会审”制,所有的财务收支标据都要由经手人、村民理财小组、村“两委”负责人联签会审后,再到服务中心办理手续;实行“三资”审核制。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处置、资源租赁承包转让等,必须按六步工作法,通过各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小组审批后,方能入账。

3.3抓住源头,突出重点,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

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规范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对征地补偿费收支原始凭证应单独装订成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其次,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集体兴办生产、公益事业要求社员出资、出力的,按“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在向群众收取时,要开具统一的“一事一议”筹资收据,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使用、开支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

3.4健全和完善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内容要全面。而且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3.5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作为一名村会计,只有认真把握专业知识,熟悉政策,掌握规律,积极主动地参与村集体财务活动的事前预测和决策、事中的调整和引导,以及事后的监督和定期的财务公开,以业务服人,以能力服人,以效率服人,才能受人敬慕,才能对上级领导“说上话”,对两委成员“讲得清”,和村民群众“谈得来”,让财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要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7

机构现状

赵李桥镇财经所成立于2005年8月,由原镇财政所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合并设立,财经所内设农村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负责全镇村级组织财务“委托双代管”工作。2010年,按照市委和财政部门的安排部署,我镇统一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直接过渡,成立了赵李桥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业务归市经管局指导。到目前为止,全镇8个村2个居委会的农村集体“三资”全部委托镇财经所“三资”中心监管和服务,各村只设一名报账员。

中心配置人员3人,专门负责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及财务监督。对全镇10个行政村财务进行集中管理,采取审计式报账制,实行村账镇管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中心除了代管村级账务和资金,还负责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运作和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等农经管理工作,是在全面履行原经管站职能。

建立有效办法

农村会计委按照“管理科学化、程序规范化、理财民主化、监督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工作质量。

1设立机构,高标准成立“三资”监管中心。财经所内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人员属市财政局领导,业务由市经管局指导。中心做到“六有四统一”即有办公室、有专兼职人员、有牌子、有桌椅、有柜子、有电脑;统一制度上墙、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三资”管理软件、统一账簿表册。三资监管中心在确保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分配权四权不变的情况下,与所辖村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服务内容、职责、权限。到今年4月底,中心代管村级资金28万元,监管村级债权173万元、债务158万元、固定资产1353万元。

2建章立制,全面提高会计委托服务质量。第八届村级两委换届之际,先后组织村两委干部、报账员、理财小组成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制订了《赵李桥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实施细则》,建立完善了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民主理财和民主议事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十二项制度。确保服务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3规范运作,规范会计委托服务操作规程。我们按照市经管局统一制定的村级财务管理流程和报账程序,从账、表、册、单入手,实行账务处理“五统一”即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民主理财、统一“三签一审”程序、统一报账时间、统一财务公开。收入实行村级资金专户管理,村报账员凭进账单到财经所开具收据,全镇年使用省农经收据约5000份,做到了全覆盖。严把开支票据“三签一审”关,即每笔村级财务开支都必须注明事由、经办人、证明人签字,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盖章,村书记签核,村主任签报,再由“三资”中心主管会计审核方可入账,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一律不准入账。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

4提高效率,全面推行财务电算化管理。我镇8个村2个居委会全部实行了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统一使用山东农友财务软件单机版本,2010年通过开展“三资”清理与监管工作,又进行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版软件升级安装,统一了报表格式、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并统一规定了损益类的二级科目,完成了全镇村级单位的“三资”信息录入,完善了农村财务数据库,实现了村级财务与市级农村财务数据处理和监管系统对接,有效促进村级财务电算化的规范运行。

难点击破

根据调研走访的情况,赵李桥镇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以来,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存在如管理主体不明确、财务人员素质以及农村会计信息化等有待完善的问题。

1、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镇党委、政府应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由财经所“三资”监管中心负责考核,改变只管事、不管人的软约束现状。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与经济管理审计部门的经常性工作联系机制和重大经济事项的介入机制,定期听取村级“三资”情况汇报,并不定期的进行抽查。

2、适实配备财务专职人员。市局要根据要求调配财经所“三资”中心工作人员,配备独立于农村“三资”监管中心和财政零户统管之外的专职财务审计人员,并改善办公条件,制定镇村两级财务审计中长期规划,对农村财务进行常规性审计和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3、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岗位培训。上级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财经所“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包括村级换届选举后要专门组织“两委”及理财小组进行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制定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镇村两级财务管理人员都需进行系统的集中学习,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配齐村级民主理财小组。严格依法选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村级讨论确定其待遇。在组织管理上民主理财小组直接向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在业务管理上由“三资”中心具体指导,由镇政府在对村的转移支付中单列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工资,由财经所“三资”中心监管负责考核发放。

5、规范“三资”中心工作流程。财经所“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工作要有一整套成熟的操作规范,岗位职任要与个人的责、权、利相挂钩,并形成相应的绩效责任追究制,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轮岗。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农村财务;“三资”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随着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在全面实施“村账乡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逐步规范推行“三资”管理,对搞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做好集体经济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推动基层组织建设,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提高集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规范化、转型跨越式发展,维护新时期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良莠不齐,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三资”管理力量薄弱

近年来,乡镇逐渐实行了 “村账乡管”会计委托制度后,随着业务的增多,会计委托中心仍是原来经管站的原班人,现在又要成立“三资”管理中心,增设了“三资”管理平台,却基本上还是那1—2人,没有专门的“三资”管理编制人员与经费渠道,记账业务就已经够他们精力吃紧的,而资源的摸底健全台账则需要相对专业的农经人员,和足够的时间精力,经费的缺乏、人员的严重不足是很多会计委托中心的普遍问题,直接局限了“三资”管理澄清家底、全面走上规范化的进程。

(二)“三资”管理中公开监督不够规范

虽然每年3.15和7.15纪检、财政、农业、民政等多家部门都会组织联合检查,随着投入的增加,村务公开形式多样,版面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会有些村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公开中还是会有迟公开、假公开等情况。有关民政、财政等职能部门很少全面、系统的审核账务与公开表,更多的是注重看看惠民资金公开收支平衡就行,至于实际账务情况是一时发现不了的,加之有些村群众不过问、不参与就使公开偷偷流于形式了。有些村两委主要班子成员不团结,会议制度不健全,群众也无法监督。

(三)“三资”管理家底不清,管理滞后

目前随着城中村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林地、荒山、坡地等资源土地产权界定不清,一些村干部以明显不合理的占地补偿方案长期将土地流转,别说走程序,搞公开,招投标,更顾及不到现在土地的用途性质是农还是企,历史的遗留问题就这样一直留了下来,造成对资源的摸底不真实、登记不全面,管理不完善,导致相关案件不断增加,滋生了很多农村不稳定的因素。目前实行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虽规范,但实际操作性不强。需要开支的时候,光办理“四议”审批程序就让报账员乡里村里一通跑,手续繁琐,无形中浪费人力物力,有的村甚至因为党员或村民代表经常外出打工,召集不起会议,或找不到乡里分管领导签字,一些项目不能及时付款造成工作效率低,长此以往一些好的项目就延误了。

(四)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村报账员是“三资”管理的第一关,而报账员队伍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能力普遍较低,年龄结构老化,而且在很长时期内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出现农村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的局面。

二、加强“三资”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三资”管理体系

由于“三资”管理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所以具体操作落实就变得举步艰难。光是实行,却没有具体执行中可参照的标准,形同虚设。建章立制是村级“三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三资”管理现状,从摸底、登记、建立台账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有关主管部门可从人员的配备、经费的来源考虑,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四议”两公开程序最好是由各区(县)农经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上限金额,按照上年审计情况酌情而定,设置日常备用金制度,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村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四议”会议研究决定,至于资金的使用特别是大额资金主要由“两议”会议记录即可,保证“三资”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中。

(二)依托“三资”管理平台,自觉接受监督

1.接受群众的监督。在原来的农村会计的基础上,依托各种信息平台,及时更新,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接受群众的监督,促使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客观。

2.主管部门要注重监督实效。有关主管部门在推进“三资”管理信息化、规范化进中程,制定有关于预案,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不稳定因素。平常结合案例,重点注重培训财经纪律和财务知识,提高成员的业务水平,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会计服务中心日常审计的基础上,由纪检、民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的财务和资产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基建项目、债权债务、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等为重点,加强代管资金的检查、监督,防止资金、资产、资源的流失。并将监督定期化、专项化、常态化,加大查处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等方面的案件,以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规范“三资”管理,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真正实现阳光透明化公开

一是规范公开时间,保证财务公开的及时性。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平时定期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的内容。要突出公开内容,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力求公开工作的到位;三是规范公开形式。应当在便于群众了解、阅览的公开集中场所,设立高低和大小适当的“公开栏”。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将集体经济的运行、惠民政策得以全面体现,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充分发挥,有重点的、定期的公开,接受各方监督,通过及时村务公开,有利于贯彻执行农业农村各项惠民制度,得到百姓的理解支持,同时建立健完善各项“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财务行为,使“三资”管理趋向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

(四)提高村级报账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9

关键词: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属性和收入管理的特殊性,其收入和票据管理政策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除“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外,基本不能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且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管理制度缺位,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农村财务票据印制、购领、使用、核销、年检等缺乏统一管理准则,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2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缺位 在农村财务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县市区、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印制发放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票据。其次,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发挥会计应有的审核、监督、管理、参谋的作用。再次,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据调查,绝大部分乡镇农村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核销票据时均不审核资金是否入账,导致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脱节,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入管理的混乱,使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1.3 现行农村财务票据远不能使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可用的合法票据仅有云南省财政厅印制的“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专用收款收据”,使用范围仅限于财政补助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上级部门专项拨款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收款项目;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使用税务发票;其它财务会计收支凭证使用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造成“专用收款收据”、“税务票据”、“其他票据”等多套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社会认知度较低。

1.4 农村财务支出票据、结算票据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尽管《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财务票据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村级财务票据包括收入凭证、支出凭证、资金申请单、支出报销单、费用审批单、付款证明单。但只对收入票据作出明确的规范。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尚未纳入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轨道,因此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管理的任务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2 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 一是由财政部、农业部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情况,及时修订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二是适时研究制定专项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三是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或制度,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使用监督的新办法和新途径,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2 明确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 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主管部门,农村财务票据的样式、规格、内容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农村财务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和年检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为农村财务票据的管理部门,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财务票据使用的责任主体,村级会计委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覆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农村财务票据,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3 开展农村财务票据使用情况清理,杜绝不合法、不合规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 一是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收款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二是对各县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自2009年7月1日以来“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清理、核销和年检,及时掌握“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管理情况,及与其相关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三是对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清理销户,由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及时开设新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专户,确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以资金管理促进票据管理,票据管理强化农村集体资金,共同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0

一、抓基础建设,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工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和核心。当前,财务公开工作面临新的机遇。199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和民主管理制度。20__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和核心。这个文件的起草研究修改是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财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财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1997年,农业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的原则、财务公开的内容、财务公开的程序和方法、财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等做出了具体规定。1998、1999年,农业部先后两次召开农村财务公开经验交流会,交流了各地经验,提出了财务公开规范化的目标并明确了具体的衡量标准。20__年,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组织村级财务公开大检查,推动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按照中央和农业部的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普遍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化的比例也逐步提高,工作正在稳步推动。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民主建设为契机,在财务公开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公开制度。对尚未进行财务公开的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其实行财务公开;对已经实行财务公开的地方,要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公开质量,实行全面公开;对财务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要积极推进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公开内容。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公开的内容,逐步实现农村有关经济事务的全方位公开。三要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公开形式。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栏,作为财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同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明白卡等形式进行辅助公开。要设立群众意见箱或意见反馈栏,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农村会计电算化进行财务公开是群众普遍欢迎的形式,要创造条件积极推行。四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检查和监督。要经常听取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民群众对财务公开的意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于财务混乱、不公开或假公开、群众反映财务问题较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帮助其搞好财务清理整顿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务必让群众满意。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做好财务公开工作的关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最基本的制度,是其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近几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对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修订。20__年,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要“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抓紧修订完善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公开的质量”。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与财政部联合对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制度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施。今年,我们将继续与财政部联合,对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进行调研、修订,争取早日实施。

农村财会人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者,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20__年,回良玉副总理明确指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是搞好财务公开的关键。要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对农村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进行一次轮训,以全面提高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水平”。中办发l7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新任村组干部、农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民代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修订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印发后,我们及时组织编写了新制度的培训教材,在广西自治区北海市组织了第一期新制度培训班。今年,我们将继续组织3—5期培训班,对各省的师资人员和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农村财务会计》杂志上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系统讲解,年底还将组织学习新会计制度知识竞赛活动。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通过努力做到全国一本规范的新会计制度培训教材,一个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操作规程,一部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建设标准,一套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操作系统软件,经过三、五年努力建立起全国村级经济会计核算数据库。

三、抓监督建设,强化农村集体经济专项审计力度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工作质量的保障,是保护农民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有效手段。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职责,搞好专项审计。结合财务公开,对公开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组织专项审计;结合农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贯彻好《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的意见》,组织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专项审计;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组织村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针对20__年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好换届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在开展专项审计同时,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要积极拓展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转移支付、补贴的监督,研究审计内容和方式;针对农村财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研究农村审计电算化的标准、方法,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机制。

四、抓示范建设,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

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示范活动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20__年,农业部制定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的试点内容,并在各省(区、市)推荐上报的基础上,确定150个村作为首批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一年来,在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各试点村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试点工作,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我们将对试点村组织考察论证,确定不同财务管理模式下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流程规范和考核办法。在总结试点村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在制度建设、流程规范、民主管理、审计监督、培训上岗和电算化应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今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使之成为农村经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的技术标准。

五、抓创新建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资产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劳动成果和共有财产,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就是保护农民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就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中办发l7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今年,我们将启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办法的调研工作,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问题。组织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建立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经济组织账内外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惰况。集体土地、厂房、设施、设备等发生产权转移时,必须经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或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集体的土地、企业、设施、设备出租时,出租方案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集体建设项目、购置大型或大批设备,必须公开招标;集体经济已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要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会计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前言

农村的会计管理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落实,也是事关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整体表现出色,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今年,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也受到各组织单位的关注,良好、有序的进行会计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务保障,也是实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因此,要加强对于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以便于落实各项工作与政策。

一、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三资”的运用不合理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农村“三资”的管理是农村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集体资产的分配问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管理者并没有重视对于农村“三资”运用,使得各种支持农村发展的资金、资源等被严重的浪费,没有达到良好的农村会计管理的效果。例如部分地区利用农村“三资”大搞形式主义建设,严重浪费了农村的资源,也造成了资金上的亏损。农村“三资”若加以合理的运用就会大力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实现农村的集体富裕。

(二)农村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某些农村地区的村主任仍然掌握着农村的“大权”,这就使得任何事情都是村主任一人在操作,其他村干部也都是任由村主任指挥。在一些地区,村主任甚至可以任意支配各类公共资源和资金,将原本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集体资源都占为己有,并不能够将资源和政策优势转移到村民手中,并且这些情况屡禁不止。农村在进行具体的财政审核时,所有的事务都是流于形式。因此说,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期,上级部门一定要深入农村去调查,否则掌握不到真实的农村财务状况。

(三)农村会计财务管理透明度低

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即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低。任何工作都应该受到人们的查看与监督,财务工作因其特殊性更应该向大众公开。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公示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始推行,但是在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财务工作的公开度十分低下,这给一些官员贪污、腐败制造了机会[1]。

造成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透明度低下的原因是村民对于村内财务管理工作关注度低,他们没有对于村内组织进行监督的意识,同时,一些村干部为牟取私利也并不对财务工作进行公开的公示。

(四)农村会计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各乡村是实行村民自治的组织,所以村农内部的各项工作都是由村民自行完成的。由于农村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低下,会计专业能力不足,再加上村干部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并没有接受到专门关于会计管理方面的培训,所以在具体的会计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农村会计人员的水平已经不适合于管理农村内部财务工作的需要。原因就在于一些专业的会计人才更愿意待在大城市工作,农村留不住专业人才,另外在招聘会计的过程中,存在着托关系、找熟人办事的现象,招聘进部门的人并不能真正承担起会计的责任。

二、强化农村会计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现行的农村会计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使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和系统。在完善农村会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村民的监督和参与也是十分重要的,村民要参与到对于村内财会工作计划的制定、实行和审计的全过程。只有村干部在做相关的财会工作是行不通的。作为享有自治权的村民,一定要参与到完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的工作中去,这样才可以使财会工作有人监督,避免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对于农村财务的审计

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强化对于农村财务的审计,尤其是对于村干部的经济审计。作为农村管理者的村干部要承担起发展新农村的重任,改变工作作风和方式,接受相关部门的财务审计才是正确的选择。

村干部对于一个村子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的财务审计工作的首要负责人,村干部应该明确责任,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实现新农村的发展。农村财务的审计工作复杂而凌乱,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坚持村干部问责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村干部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不给他们任何逃避责任的余地,这样做还有利于村干部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2]。

(三)提高财务的公开度与透明度

农村财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式下,对于农村财务项目进行公示是顺应民意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其他工作的落实,提高农村财务的公开度与透明度可以保障各项农村工作的落实,并且有助于村民对于村内财务工作的了解,及时对村内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

农村财务公开度和透明度的提高有赖于村民的督促和监督,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所有农民都应该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并且时刻关注着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惠。村民应该具备主人翁的意识,主动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充满各种问题,财务管理问题若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那必然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工作。因此,农村的财务管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这需要国家、村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国家应该加大对于农村财政的监督力度;村干部更应该尽自己的职责为农民谋得更多的福利,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村民也要对村干部进行监督,为农村的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会计事务;创新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会计事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要让农村会计事务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就应遵循农村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农村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事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到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农村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但只有少部分农村设立了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且也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甚至一些地方出现应对上级部门检查的现象,使得农村会计事务发展受阻。农村的会计人员应在账目上清楚记录好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并且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然而由于缺少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财务公开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资源匹配不到位。此外,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也是资源匹配不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二)服务目标定位不准。在广大西部农村,会计人员大多数是来自村民的内部选举,所以很多从业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对服务目标也不够明确。比如,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村会计,对个别村干部滥用公款吃喝的现象熟视无睹,还会帮助其报销票据,完全将服务对象本末倒置,没有真正去为农民服务,反而成为个别腐败村干部的敛财工具。更有甚者,还会侵占公共资产、挪用集体财产,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总之,农村会计事务的服务目标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的开展,使农村经济发展受阻。(三)集体经济的会计管理不规范。首先是资产管理不规范。在农村,经常出现利用职位低价承包房屋、林地等公共资源,甚至出现利用不合法的手段无偿侵占的情况,严重损害村民的共同利益。其次是借款程序不规范。财务人员没有制定严格的借款流程,致使资金流向不明。第三,存款方式不合理。大多数村委会都有公款私存的现象,这样极易导致自收自支的情况发生,不合理的存款必然会导致资金不足。(四)会计事务发展模式较为单一。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统一的农村会计事务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甚至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的会计事务比较传统,管理手段较为单一,业务范围不广,信息化进程较慢。同时,还存在记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规范化管理,缺少财产账、往来账等现象,财务信息不够全面等多种问题。

二、促进农村会计事务有序发展的创新模式

(一)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首先,构建民主理财制度,且担任职务的管理人员要通过不记名投票的形式选举而出,以此来确保组织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且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完善财务公开制度。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记录村内的财务管理状况,详细记录每笔资金的流向,还要针对村民不解的地方要做出合理的解释,财务公开的内容都要经受群众的监督。结合昭通市昭阳区农村会计事务的具体情况来看,以昭阳区北闸镇为例,辖区内10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的集体资产管理,村级财务管理上取得了如下成效:一是村组级全部经济活动和资产情况从账务上得到了全面的反映;二是白条抵库现象得到了消除;三是村级资金不及时入账、坐收坐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四是资金往来有据可查,债权债务管理更加规范;五是财务审批权限更加规范,支出的原始票据要素更加完整,避免了白条支出现象;六是村级收入票据领用和消耗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七是各项资金收入时间有了明确的规定。通过上述努力,资金流向更加透明,老百姓也对财务有了更有效的监督,干部也变得清白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是铁的保障,也是顺利开展农村会计事务的基础。结合昭阳区北闸镇的农村会计事务来看,一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制度进行讨论、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理财公开制度、管理制度,以及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二是针对以往集体资产台账不透明的现象,对集体资产台账制度进行了修订,规范了票据管理制度,完善了会计档案制度;三是针对以往会计上岗中没有上岗证的情况,不仅从制度上进行了明确规定,也落实到了实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则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四是针对村干部任期内经济问题,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行了修订。总之,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昭阳区北闸镇结合实际,多次组织讨论大会,对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完成了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各项制度的宣传,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更好地熟悉了财务管理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三)规范账务管理。一是规范了财务工作流程。在财务实务中,经手人要取得有效、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为保证财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还需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并签字盖章,再由村会计审核登记;对于日记账,月末要交理财小组审核,同时签字盖章,镇农经部门审核后,交由待机记账员登记。二是进一步规范账务处理。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相关规定,对账务进行处理,以此确保原始凭据的真实有效,且合理合法。三是控制债务规模。结合北闸农村财务现状来看,当前全村并无不良债务,保持零债务水平。四是进一步规范票据的管理,村级组织在收款时要求统一使用省农经部门监制的相应票据,杜绝收款不入账现象发生,也让村民能切实地知情、参与监督,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更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加强民主监督,增强了财务透明度。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在整个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定期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在村级财务计划制定和管理过程中,村级民主理财小组不仅参与其中,且有权进行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对不合理的开支进行否决。同时,通过财务公开,接受群众、干部的监督,在村级财务实务中,除了财务人员要把好关外,干部群众也认真履行监督权,剔除以往那些不符合收支要求的账务。最后,建立了重大事项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机智,切实让村民自治在财务管理中发挥作用。(五)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农村会计素质。一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其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当前的各种政策、制度,特别是针对管理农村集体财产问题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处理各项农村会计事务,从而在资金分配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整体把控,合理地利用资金。二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重视对农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责任意识,树立积极的服务态度。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事务需要努力的方向

结合农村会计管理事务及笔者的实践,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更好地做好农村会计事务工作,使其能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村级财务的内部管理。在村级财务管理中,严格按照会计基础所规范的要求建立制度且保证执行到位,对于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且行之有效的要坚决执行。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根据相关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和配置。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出纳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要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且要结合实践而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二是要结合村级财务管理实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要切实结合实际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办法,建立和完善支出管理制度、报销制度、审批程序制度。三是要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项资金能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在实践中,严禁出现挤占挪用现象出现,坚决杜绝专项资金挪为他用;下拨到各村的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且要做好跟踪反馈,做到全程监督。四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责任追究机制,让财务管理更加有效。要建立一套有效、严谨、科学、上下联动、具有适用性的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要追究其责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语

要不断完善农村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改变当前农村会计事务管理混乱的现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确保账目信息具有完整性和实效性。针对会计管理模式单一的情况,需要鼓励农民开展产业的多样化,组织相关的培训,帮助他们分析当前的产业发展形势,明确服务目标,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翾,康胜.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事务的创新发展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1(s2):125-130.

[2]王瑞芝.强化村级财务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河北农业,2007(5):43.